CN101540018A - 一种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0018A
CN101540018A CN200910095600A CN200910095600A CN101540018A CN 101540018 A CN101540018 A CN 101540018A CN 200910095600 A CN200910095600 A CN 200910095600A CN 200910095600 A CN200910095600 A CN 200910095600A CN 101540018 A CN101540018 A CN 101540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evaluation
information
enterprise
centerd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5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信忠
赵建民
徐慧英
胡丞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Priority to CN200910095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400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40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00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及系统,所述评价方法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评价指标的赋值步骤、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判定步骤、体系内指标权重确定步骤和企业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指数计算步骤。本发明实现了面向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评价过程中避免了传统方法专家打分所引起的主观性,通过与实际量化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了评测结果的相对客观性和准确性。使企业能够对自身信息化水平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避免盲目投资所造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企业发现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Description

一种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及系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二)背景技术
现在的世界经济正由工业化转向信息化,社会形态由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在这个动态演变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上升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新标志。信息社会的来临,既向各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挑战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六大报告又强调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化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企业也在信息化大潮中通过不断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不断前行,借助信息技术推动生产力更好、更快地发展。但是,我国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价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仅初具雏形,目前还没有权威规范的评价模式,对不同类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研究以及实证分析等诸方面尚属空白,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如何使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够体现企业信息化整体发展的共性,又体现不同企业的特殊性;如何既能够体现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又能够揭示信息技术应用对企业整体效益增长的促进作用、实现创新管理等,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缺乏科学合理的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评估的情况下,会导致企业出现了以下困境:一是缺乏指导方向,信息化建设不能投入到关键地方,造成资源浪费;二是不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和企业业务流程现状进行比较和诊断,企业的信息系统和应用的信息技术不适用甚至无法使用;三是没有信息技术应用评价和诊断,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的依据,不但容易导致信息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而且容易令信息化建设由于资金、人力等各种原因半途夭折;四是缺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评价与诊断,企业信息化建设无法保证朝着设定的方向前进。
通常而言,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及系统需要建立适用于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公正、客观地对企业进行各项指标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得出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总体评估,结合总体评估,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诊断,促进企业后续的科学发展。在该研究领域,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开创了信息化测算的新时代;马克·波拉特的测度理论为信息化测度评价方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为企业信息化评价研究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另外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纷纷推出了针对国家信息化程度的测度方法。而在国内,2000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测评方法》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企业信息化评测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吉林大学的刘凤勤等人在2001年2月的提出了机械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测度方法;北京大学的企业信息化课题组在对大量企业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2002年10月9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正式推出了中国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以全面评估中国境内各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对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价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已有的一些评测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评价体系中的具体指标的认识存在歧义,往往容易过分强调软硬件条件,评价结果往往体现出“高投入,高产出”的趋势,容易使得企业进入“过度信息化”的歧途;
(2)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定性化,主观性过强,可操作性和客观性不足;
(3)评价过程中,对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经营的结合相对不够重视,尤其是忽视了信息技术人员在企业信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构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及系统,对企业具有普适性,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为企业下一步的信息建设提供建议。
所述的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评价指标的赋值步骤、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判定步骤、体系内指标权重确定步骤、企业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指数计算步骤:
1)建立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评测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评价指标包括若干项二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包括若干项三级评价指标,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和三级评价指标分别记为Ai、Aij和Aijk,其中i>0,j≥0,k≥0;
2)根据企业软硬件设备投入、企业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及企业信息应用绩效的实际数据,对各项三级评价指标赋予分值,以百分制记,记为Mijk,其中i>0,j≥0,k≥0;
3)构造判定矩阵T,对同一层次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三级评价指标得到三个判定矩阵,均为对称矩阵;矩阵T中的元素Tij表示i指标与j指标相比的重要性比值,矩阵中各项元素Tij用数值1/9、1/7、1/5、1/3、1、3、5、7、9来表示,分别代表i指标相对于j指标而言极不重要、很不重要、不重要、略不重要、相等、略重要、重要、很重要、极重要,取1/8、1/6、1/4、1/2、2、4、6、8作为上述评价值的中间值;
T = 1 T 12 T 13 · · · T 1 j 1 T 23 · · · T 2 j · 1 · · · · · 1 T ij 1 - - - ( 1 )
若元素Tij的数值越大,则表示i指标相对于j指标而言更为重要;
4)基于判定矩阵T,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系数进行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判定权重Wj s;运用熵值法确定修正权重Wj o,在确定各指标最终权重时采取结合赋权的方法:
W j = β W j s + ( 1 - β ) W j o - - - ( 2 )
其中,Wj为指标j的最终权重,Wj s为指标j的判定权重,Wj o为指标j的修正权重,β为修正系数,β∈[0,1];
5)从三级评价指标开始,结合指标权重,逐级向上计算,最终得到企业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指数M,计算方法如下:
M = Σ i = 1 7 { Σ j = 1 n 2 [ [ Σ k = 1 n 1 ( W ijk · M ijk ) ] · M ij ] · M i } - - - ( 3 )
其中,Mijk代表各级不同指标的分值;Wijk代表各级不同指标的权重;n1和n2分别代表计算时涉及的三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个数。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1)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1)评价体系内的一级评价指标设有:A1信息化基础建设、A2信息化人力资源、A3信息技术应用情况、A4信息技术应用绩效、A5信息安全措施、A6信息化战略规划、A7信息化环境;
(1.2)评价体系内的二级评价指标设有:A11当年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A12硬件环境建设情况、A13配套软件环境建设情况、A14信息建设投入的年增长率、A15企业信息网络建设情况;A21IT人才占企业员工的比例、A22掌握IT应用技术人员比例、A23IT人才的知识层次构成、A24IT人才培训制度、A25IT人才接受培训比例;A31办公自动化、A32设计和生产的信息化程度、A33管理的信息化程度、A34企业数据库应用水平、A35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A41企业竞争力、A42企业经济效益、A43企业社会效益、A44企业文化;A51信息安全投入占信息建设总投入的比例、A52企业防火墙建设、A53入侵检测系统、A54安全审计制度、A55自动恢复系统、A56电子商务安全、A57企业安全规章;A61信息部门的组织定位、A62企业各层领导重视程度、A63信息化规划和开发管理;A71国家政策支持力度、A72地方政府支持力度、A73企业所在区域信息化程度、A74公共信息资源量;
(1.3)评价体系内的三级评价指标设有:A121办公自动化设备、A122企业服务器配置、A123客户机配置、A124信息化自动化生产设备;A131硬件对应操作系统软件、A132数据库技术、A133网络技术、A134软件投入与硬件投入比例;A151企业内联网建设情况、A152企业外部网建设情况、A153互联网连接情况;A311每百人拥有电话机数量、A312每百人拥有计算机数量、A313数据处理、A314文档管理、A315信息通信、A316辅助决策;A321产品设计信息化、A322生产过程自动化、A323生产流程优化、A324技术管理信息化、A325质量管理规范化;A33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A332企业管理的规范化、A333企业决策支持系统、A334知识管理信息化;A341企业数据库建设规模、A342企业数据库结构合理性、A343数据仓库建设水平、A344数据挖掘深度;A411组织的柔性和适应性、A412生产敏捷性、A413企业创新能力、A414质量控制水平、A415顾客满意度、A416抗风险能力、A417市场占有率;A421总资产收益率、A422销售增长率、A423利润增长率;A631战略规划的前瞻性与连续性、A632信息系统经济型、A633信息化建设规范化、A634信息管理标准化。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4)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4.1)计算判定矩阵的每一行元素的积Ci
C i = Π j = 1 n T ij , i = 1,2,3 , · · · , n - - - ( 4 ) ;
(4.2)计算各行Ci的n次方根值:
W ‾ i = C i n , i = 1,2,3 , · · · , n - - - ( 5 )
式中,n为矩阵阶数;
(4.3)将向量(W1,W2,…,Wn)T归一化,计算公式如下:
W i = W ‾ i Σ j = 1 n W ‾ j , i = 1,2,3 , · · · , n - - - ( 6 )
Wi即为所求的指标权重系数值;
(4.4)计算判定矩阵T的最大特征根:
λ max = Σ i = 1 n ( TW ) i n W i - - - ( 7 )
其中,(TW)i表示向量TW的第i个元素;
(4.5)对判定矩阵T进行一致性检验,避免出现逻辑的不一致性:当矩阵的阶数n≤2时,判定矩阵为完全一致;当n>2时,判定矩阵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CR=CI/RI            (8)
式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CI=(λmax-n)/(n-1)  (9)
CR越小,判定矩阵的一致性越好,当CR≤0.1时,即认为判定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必须重新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并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调整方法如下:
Figure A20091009560000161
其中,[Z]表示取得Z整数部分,通过一致性判定得到的即是判定权重Wj s
(4.6)结合熵值法求取各指标的客观权重,求解企业信息技术评价指标中的次级指标无量纲化的得分X′ij,计算公式如下:
X ij ′ = X ij - min X ij max X ij - min X ij × 100 , 其中i=1,2,3,…,n,j=1,2,…,m    (11)
式中,Xij表示指标的原始值;min Xij表示指标所对应的最小值;max Xij表示指标所对应的最大值;
(4.7)计算指标X′ij的比重Pij
P ij = X ij ′ Σ i = 1 n X ij ′ - - - ( 12 )
(4.8)计算指标的熵值,计算公式如下:
e j = - k Σ i = 1 n P ij ln ( P ij ) - - - ( 13 )
其中,
k = 1 ln n > 0 , e j > 0 - - - ( 14 )
如果Pij对于给定的j全部相等,那么pij=1/n,此时ej=klnn;
(4.9)确定次级指标权重,计算公式为:
w j = g j Σ j = 1 n g j - - - ( 15 )
其中,wj为 归一化了的权重,gj为效用值,gj=1-ej
(4.10)上一级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W j o = G k Σ k = 1 m G k - - - ( 16 )
其中,Gk为次级指标效用值的总和,m为上一级评价指标的数量;
(4.11)采取结合赋权的方法,求得指标的最终权重Wj
W j = β W j s + ( 1 - β ) W j o - - - ( 17 ) .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5)中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5.1)二级评价指标的最终得分Mij计算如下:
M ij = Σ k = 1 n 1 ( W ijk · m ijk ) - - - ( 18 )
其中,Wijk和mijk分别代表下属的三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得分,n1代表下属三级评价指标的个数;
(5.2)一级评价指标的最终得分M1计算如下:
M i = Σ j = 1 n 2 ( W ij · M ij ) - - - ( 19 )
其中,Wij和Mij分别代表下属的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得分,n2代表下属二级评价指标的个数;
(5.3)企业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指数M计算如下:
M = Σ i = 1 7 ( W i · M i ) - - - ( 20 )
其中,Wi和Mi分别代表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得分,一级评价指标共计7个。
所述的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系统包括:
一用于建立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评测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数据库,其中一级评价指标包括若干项二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包括若干项三级评价指标,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和三级评价指标分别记为Ai、Aij和Aijk,其中i>0,j≥0,k≥0;一用于根据企业软硬件设备投入、企业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及企业信息应用绩效的实际数据,对各项三级评价指标赋予分值的指标赋值模块,各分值以百分制记,记为Mijk,其中i>0,j≥0,k≥0;
一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Wijk的指标权重确定模块,其中i>0,j≥0,k≥0;
一用于结合各级不同指标的分值及权重计算得到企业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指数M的评价计算模块;
M计算方法如下:
M = Σ i = 1 7 { Σ j = 1 n 2 [ [ Σ k = 1 n 1 ( W ijk · M ijk ) ] · M ij ] · M i } - - - ( 3 )
其中,Mijk代表各级不同指标的分值;Wijk代表各级不同指标的权重;n1和n2分别代表计算时涉及的三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个数。
进一步,所述的评价指标数据库包括:
用于建立如下一级评价指标的一级评价指标数据库:A1信息化基础建设、A2信息化人力资源、A3信息技术应用情况、A4信息技术应用绩效、A5信息安全措施、A6信息化战略规划、A7信息化环境;
用于建立如下二级评价指标的二级评价指标数据库:A11当年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A12硬件环境建设情况、A13配套软件环境建设情况、A14信息建设投入的年增长率、A15企业信息网络建设情况;A21IT人才占企业员工的比例、A22掌握IT应用技术人员比例、A23IT人才的知识层次构成、A24IT人才培训制度、A25IT人才接受培训比例;A31办公自动化、A32设计和生产的信息化程度、A33管理的信息化程度、A34企业数据库应用水平、A35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A41企业竞争力、A42企业经济效益、A43企业社会效益、A44企业文化;A51信息安全投入占信息建设总投入的比例、A52企业防火墙建设、A53入侵检测系统、A54安全审计制度、A55自动恢复系统、A56电子商务安全、A57企业安全规章;A61信息部门的组织定位、A62企业各层领导重视程度、A63信息化规划和开发管理;A71国家政策支持力度、A72地方政府支持力度、A73企业所在区域信息化程度、A74公共信息资源量;
用于建立如下三级评价指标的三级评价指标数据库:A121办公自动化设备、A122企业服务器配置、A123客户机配置、A124信息化自动化生产设备;A131硬件对应操作系统软件、A132数据库技术、A133网络技术、A134软件投入与硬件投入比例;A151企业内联网建设情况、A152企业外部网建设情况、A153互联网连接情况;A311每百人拥有电话机数量、A312每百人拥有计算机数量、A313数据处理、A314文档管理、A315信息通信、A316辅助决策;A321产品设计信息化、A322生产过程自动化、A323生产流程优化、A324技术管理信息化、A325质量管理规范化;A33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A332企业管理的规范化、A333企业决策支持系统、A334知识管理信息化;A341企业数据库建设规模、A342企业数据库结构合理性、A343数据仓库建设水平、A344数据挖掘深度;A411组织的柔性和适应性、A412生产敏捷性、A413企业创新能力、A414质量控制水平、A415顾客满意度、A416抗风险能力、A417市场占有率;A421总资产收益率、A422销售增长率、A423利润增长率;A631战略规划的前瞻性与连续性、A632信息系统经济型、A633信息化建设规范化、A634信息管理标准化。
进一步,所述的指标权重确定模块包括:
一用于构造判定矩阵T,对同一层次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的指标权重采集模块;
一基于判定矩阵T,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系数进行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判定权重Wj s的判定权重计算模块;
一运用熵值法确定修正权重Wj o的修正权重计算模块;
一采取结合赋权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最终权重的最终权重计算模块:
W j = β W j s + ( 1 - β ) W j o - - - ( 2 )
其中,Wj为指标j的最终权重,Wj s为指标j的判定权重,Wj o为指标j的修正权重,β为修正系数,β∈[0,1]。
进一步,所述的指标权重确定模块还包括:
一用于对判定矩阵T进行一致性检验,避免出现逻辑不一致性的判定矩阵一致性检验模块。
本发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直接目的在于对参与评价的企业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综合评定,因此需要对各个指标赋予分值。传统的评分方法是组织一部分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并由专家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单纯采用这样的操作模式容易引起一些问题,典型的如会使得评价结果过于主观,因为专家本身有一定的主观倾向,而且对于不同指标,每个专家的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单纯打分并不一定能准确反应实际情况。基于以上的考虑,本发明在指标评分这一步骤,根据企业具体数据进行计算得分。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指标进行打分时,仅仅对终端指标,即那些不再有子指标的指标进行打分即可,因为上一级的指标得分是由下一级指标的得分经过加权计算而来。
计算各指标的最终得分,关键工作在于为各指标进行赋权,由于各个指标对于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程度并不一样,如果各个指标的权重相同,那么该评价结果势必是不具有任何参考价值的。本发明为了保证各指标权重的客观性,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结合熵值法的方法进行赋权。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成熟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尤其在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尤为实用。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系数,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逐层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对体系中各指标予以优劣评判,并利用这种评判结果来综合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层次分析法的运算流程如图2所示。
对于评价系统而言,给各个指标直接赋予一个权重是很困难,同时也是很不科学,很不客观的。因此,基于这个考虑,在使用层次分析法之前,需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对信息化的不同需求,对同一层次的各项指标两两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评价,运用九分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标度。同一层次的所有指标两两比较重要性之后,就形成了重要性判定矩阵。对于任何一个判定矩阵,必须进行一致性的检查,以避免出现逻辑错误。例如,三个指标a、b、c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在a比b略重要,b比c略重要的情况下,如果出现c比a略重要的情况,则出现了不一致性的矛盾。在多阶判断中,这类不一致性的矛盾极容易发生,只不过不一致性的程度不同而已。基于已经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的判定矩阵,层次分析法的作用就是按照重要性对各个指标进行排序,并按照一定的演算,赋予各个指标不同的权值。进一步地,为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本发明结合熵值法确定指标的客观权重,并与专家主观权重进行加权平均作为各个指标的最终权重。需要额外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求得的最终权重,是该指标在其所对应层次中的权重,而其其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则是上层指标权重与自身权重的乘积,如二级指标的最终权重为0.2,其上层以及指标权重为0.3,则此二级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综合权重为0.06。
在取得了各个指标的权重之后,结合前面步骤已经取得的终端指标的分值,可以由下向上逐层进行指标的分值计算,最终求得整体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分值。
本发明设计了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的指标模型,对企业的信息化评价具有普适性。在评价过程中,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仅进行专家打分所引起的主观性,通过与实际量化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了评测结果的相对客观性和准确性。上述技术方案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价,使得企业能够对自身信息化水平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避免盲目投资所造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企业发现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推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层次分析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的雷达图。
图5为本发明的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系统原理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优选地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参照图3,一种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评价指标的赋值步骤、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判定步骤、体系内指标权重确定步骤、企业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指数计算步骤:
1)建立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评测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评价指标包括若干项二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包括若干项三级评价指标,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和三级评价指标分别记为Ai、Aij和Aijk,其中i>0,j≥0,k≥0;
2)根据企业软硬件设备投入、企业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及企业信息应用绩效的实际数据,对各项三级评价指标赋予分值,以百分制记,记为Mijk,其中i>0,j≥0,k≥0;
3)构造判定矩阵T,对同一层次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三级评价指标得到三个判定矩阵,均为对称矩阵;矩阵T中的元素Tij表示i指标与j指标相比的重要性比值,矩阵中各项元素Tij用数值1/9、1/7、1/5、1/3、1、3、5、7、9来表示,分别代表i指标相对于j指标而言极不重要、很不重要、不重要、略不重要、相等、略重要、重要、很重要、极重要,取1/8、1/6、1/4、1/2、2、4、6、8作为上述评价值的中间值;
T = 1 T 12 T 13 · · · T 1 j 1 T 23 · · · T 2 j · 1 · · · · · 1 T ij 1 - - - ( 1 )
若元素Tij的数值越大,则表示i指标相对于j指标而言更为重要;
4)基于判定矩阵T,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系数进行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判定权重Wj s;运用熵值法确定修正权重Wj o,在确定各指标最终权重时采取结合赋权的方法:
W j = β W j s + ( 1 - β ) W j o - - - ( 2 )
其中,Wj为指标j的最终权重,Wj s为指标j的判定权重,Wj o为指标j的修正权重,β为修正系数,β∈[0,1];
5)从三级评价指标开始,结合指标权重,逐级向上计算,最终得到企业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指数M,计算方法如下:
M = Σ i = 1 7 { Σ j = 1 n 2 [ [ Σ k = 1 n 1 ( W ijk · M ijk ) ] · M ij ] · M i } - - - ( 3 )
其中,Mijk代表各级不同指标的分值;Wijk代表各级不同指标的权重;n1和n2分别代表计算时涉及的三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个数。
所述的步骤1)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1)评价体系内的一级评价指标设有:A1信息化基础建设、A2信息化人力资源、A3信息技术应用情况、A4信息技术应用绩效、A5信息安全措施、A6信息化战略规划、A7信息化环境;
(1.2)评价体系内的二级评价指标设有:A11当年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A12硬件环境建设情况、A13配套软件环境建设情况、A14信息建设投入的年增长率、A15企业信息网络建设情况;A21IT人才占企业员工的比例、A22掌握IT应用技术人员比例、A23IT人才的知识层次构成、A24IT人才培训制度、A25IT人才接受培训比例;A31办公自动化、A32设计和生产的信息化程度、A33管理的信息化程度、A34企业数据库应用水平、A35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A41企业竞争力、A42企业经济效益、A43企业社会效益、A44企业文化;A51信息安全投入占信息建设总投入的比例、A52企业防火墙建设、A53入侵检测系统、A54安全审计制度、A55自动恢复系统、A56电子商务安全、A57企业安全规章;A61信息部门的组织定位、A62企业各层领导重视程度、A63信息化规划和开发管理;A71国家政策支持力度、A72地方政府支持力度、A73企业所在区域信息化程度、A74公共信息资源量;
(1.3)评价体系内的三级评价指标设有:A121办公自动化设备、A122企业服务器配置、A123客户机配置、A124信息化自动化生产设备;A131硬件对应操作系统软件、A132数据库技术、A133网络技术、A134软件投入与硬件投入比例;A151企业内联网建设情况、A152企业外部网建设情况、A153互联网连接情况;A311每百人拥有电话机数量、A312每百人拥有计算机数量、A313数据处理、A314文档管理、A315信息通信、A316辅助决策;A321产品设计信息化、A322生产过程自动化、A323生产流程优化、A324技术管理信息化、A325质量管理规范化;A33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A332企业管理的规范化、A333企业决策支持系统、A334知识管理信息化;A341企业数据库建设规模、A342企业数据库结构合理性、A343数据仓库建设水平、A344数据挖掘深度;A411组织的柔性和适应性、A412生产敏捷性、A413企业创新能力、A414质量控制水平、A415顾客满意度、A416抗风险能力、A417市场占有率;A421总资产收益率、A422销售增长率、A423利润增长率;A631战略规划的前瞻性与连续性、A632信息系统经济型、A633信息化建设规范化、A634信息管理标准化。
所述的步骤4)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4.1)计算判定矩阵的每一行元素的积Ci
C i = Π j = 1 n T ij , i = 1,2,3 , · · · , n - - - ( 4 ) ;
(4.2)计算各行Ci的n次方根值:
W ‾ i = C i n , i = 1,2,3 , · · · , n - - - ( 5 )
式中,n为矩阵阶数;
(4.3)将向量(W1,W2,…,Wn)T归一化,计算公式如下:
W i = W ‾ i Σ j = 1 n W ‾ j , i = 1,2,3 , · · · , n - - - ( 6 )
Wi即为所求的指标权重系数值;
(4.4)计算判定矩阵T的最大特征根:
λ max = Σ i = 1 n ( TW ) i n W i - - - ( 7 )
其中,(TW)i表示向量TW的第i个元素;
(4.5)对判定矩阵T进行一致性检验,避免出现逻辑的不一致性:当矩阵的阶数n≤2时,判定矩阵为完全一致;当n>2时,判定矩阵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CR=CI/RI              (8)
式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CI=(λmax-n)/(n-1)    (9)
CR越小,判定矩阵的一致性越好,当CR≤0.1时,即认为判定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必须重新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并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调整方法如下:
Figure A20091009560000241
其中,[Z]表示取得Z整数部分,通过一致性判定得到的即是判定权重Wj s
(4.6)结合熵值法求取各指标的客观权重,求解企业信息技术评价指标中的次级指标无量纲化的得分X′ij,计算公式如下:
X ij ′ = X ij - min X ij max X ij - min X ij × 100 , 其中i=1,2,3,…,n,j=1,2,…,m        (11)
式中,Xij表示指标的原始值;min Xij表示指标所对应的最小值;max Xij表示指标所对应的最大值;
(4.7)计算指标X′ij的比重Pij
P ij = X ij ′ Σ i = 1 n X ij ′ - - - ( 12 )
(4.8)计算指标的熵值,计算公式如下:
e j = - k Σ i = 1 n P ij ln ( P ij ) - - - ( 13 )
其中,
k = 1 ln n > 0 , e j > 0 - - - ( 14 )
如果Pij对于给定的j全部相等,那么pij=1/n,此时ej=klnn;
(4.9)确定次级指标权重,计算公式为:
w j = g j Σ j = 1 n g j - - - ( 15 )
其中,wj为归一化了的权重,gj为效用值,gj=1-ej
(4.10)上一级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W j o = G k Σ k = 1 m G k - - - ( 16 )
其中,Gk为次级指标效用值的总和,m为上一级评价指标的数量;
(4.11)采取结合赋权的方法,求得指标的最终权重Wj
W j = β W j s + ( 1 - β ) W j o - - - ( 17 ) .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5)中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5.1)二级评价指标的最终得分Mij计算如下:
M ij = Σ k = 1 n 1 ( W ijk · m ijk ) - - - ( 18 )
其中,Wijk和mijk分别代表下属的三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得分,n1代表下属三级评价指标的个数;
(5.2)一级评价指标的最终得分Mi计算如下:
M i = Σ j = 1 n 2 ( W ij · M ij ) - - - ( 19 )
其中,Wij和Mij分别代表下属的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得分,n2代表下属二级评价指标的个数;
(5.3)企业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指数M计算如下:
M = Σ i = 1 7 ( W i · M i ) - - - ( 20 )
其中,Wi和Mi分别代表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得分,一级评价指标共计7个。
参照图5,一种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系统,包括:
一用于建立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评测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数据库,其中一级评价指标包括若干项二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包括若干项三级评价指标,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和三级评价指标分别记为Ai、Aij和Aijk,其中i>0,j≥0,k≥0;一用于根据企业软硬件设备投入、企业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及企业信息应用绩效的实际数据,对各项三级评价指标赋予分值的指标赋值模块,各分值以百分制记,记为Mijk,其中i>0,j≥0,k≥0;
一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Wijk的指标权重确定模块,其中i>0,j≥0,k≥0;
一用于结合各级不同指标的分值及权重计算得到企业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指数M的评价计算模块;
M计算方法如下:
M = Σ i = 1 7 { Σ j = 1 n 2 [ [ Σ k = 1 n 1 ( W ijk · M ijk ) ] · M ij ] · M i } - - - ( 3 )
其中,Mijk代表各级不同指标的分值;Wijk代表各级不同指标的权重;n1和n2分别代表计算时涉及的三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个数。
所述的评价指标数据库包括:
用于建立如下一级评价指标的一级评价指标数据库:A1信息化基础建设、A2信息化人力资源、A3信息技术应用情况、A4信息技术应用绩效、A5信息安全措施、A6信息化战略规划、A7信息化环境;
用于建立如下二级评价指标的二级评价指标数据库:A11当年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A12硬件环境建设情况、A13配套软件环境建设情况、A14信息建设投入的年增长率、A15企业信息网络建设情况;A21IT人才占企业员工的比例、A22掌握IT应用技术人员比例、A23IT人才的知识层次构成、A24IT人才培训制度、A25IT人才接受培训比例;A31办公自动化、A32计和生产的信息化程度、A33管理的信息化程度、A34企业数据库应用水平、A35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A41企业竞争力、A42企业经济效益、A43企业社会效益、A44企业文化;A51信息安全投入占信息建设总投入的比例、A52企业防火墙建设、A53入侵检测系统、A54安全审计制度、A55自动恢复系统、A56电子商务安全、A57企业安全规章;A61信息部门的组织定位、A62企业各层领导重视程度、A63信息化规划和开发管理;A71国家政策支持力度、A72地方政府支持力度、A73企业所在区域信息化程度、A74公共信息资源量;
用于建立如下三级评价指标的三级评价指标数据库:A121办公自动化设备、A122企业服务器配置、A123客户机配置、A124信息化自动化生产设备;A131硬件对应操作系统软件、A132数据库技术、A133网络技术、A134软件投入与硬件投入比例;A151企业内联网建设情况、A152企业外部网建设情况、A153互联网连接情况;A311每百人拥有电话机数量、A312每百人拥有计算机数量、A313数据处理、A314文档管理、A315信息通信、A316辅助决策;A321产品设计信息化、A322生产过程自动化、A323生产流程优化、A324技术管理信息化、A325质量管理规范化;A33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A332企业管理的规范化、A333企业决策支持系统、A334知识管理信息化;A341企业数据库建设规模、A342企业数据库结构合理性、A343数据仓库建设水平、A344数据挖掘深度;A411组织的柔性和适应性、A412生产敏捷性、A413企业创新能力、A414质量控制水平、A415顾客满意度、A416抗风险能力、A417市场占有率;A421总资产收益率、A422销售增长率、A423利润增长率;A631战略规划的前瞻性与连续性、A632信息系统经济型、A633信息化建设规范化、A634信息管理标准化。
所述的指标权重确定模块包括:
一用于构造判定矩阵T,对同一层次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的指标权重采集模块;
一基于判定矩阵T,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系数进行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判定权重Wj s的判定权重计算模块;
一运用熵值法确定修正权重Wj o的修正权重计算模块;
一采取结合赋权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最终权重的最终权重计算模块;
W j = β W j s + ( 1 - β ) W j o - - - ( 2 )
其中,Wj为指标j的最终权重,Wj s为指标j的判定权重,Wj o为指标j的修正权重,β为修正系数,β∈[0,1]。
所述的指标权重确定模块还包括:
一用于对判定矩阵T进行一致性检验,避免出现逻辑不一致性的判定矩阵一致性检验模块。
本发明设计的指标体系中,共包含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33项,三级指标44项,如图1所示。在计算得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指数的基础上,还可以依据一定的等级分类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企业的信息化等级。
对企业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评价的目标是为了让企业能够对自身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之一。对于评价结果,可以用雷达图来直观表达,如图4所示。雷达图可以清晰体现在所调查的同类企业中,本企业在一级指标层面上与最高得分的对比情况。通过雷达图,企业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本企业与最优值的差距有多大,并且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最薄弱的环节,找到自己急需改进的方向。雷达图的5条线分别对应20、40、60、80、100等不同分值,以60分为合格,20分为警戒线。
本发明重新设计了信息技术应用评价的指标模型,对企业有一定程度的普适性。在评价过程中,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仅进行专家打分所引起的主观性,通过与实际量化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了评测结果的相对客观性和准确性。上述技术方案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价,使企业能够对自身信息化水平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避免盲目投资所造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企业发现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推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Claims (8)

1、一种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评价指标的赋值步骤、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判定步骤、体系内指标权重确定步骤、企业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指数计算步骤:
1)建立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评测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评价指标包括若干项二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包括若干项三级评价指标,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和三级评价指标分别记为Ai、Aij和Aijk,其中i>0,j≥0,k≥0;
2)根据企业软硬件设备投入、企业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及企业信息应用绩效的实际数据,对各项三级评价指标赋予分值,以百分制记,记为Mijk,其中i>0,j≥0,k≥0;
3)构造判定矩阵T,对同一层次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三级评价指标得到三个判定矩阵,均为对称矩阵;矩阵T中的元素Tij表示i指标与j指标相比的重要性比值,矩阵中各项元素Tij用数值1/9、1/7、1/5、1/3、1、3、5、7、9来表示,分别代表i指标相对于j指标而言极不重要、很不重要、不重要、略不重要、相等、略重要、重要、很重要、极重要,取1/8、1/6、1/4、1/2、2、4、6、8作为上述评价值的中间值;
T = 1 T 12 T 13 · · · T 1 j 1 T 23 · · · T 2 j 1 · · · · · · 1 T ij 1 - - - ( 1 )
若元素Tij的数值越大,则表示i指标相对于j指标而言更为重要;
4)基于判定矩阵T,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系数进行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判定权重Wj s;运用熵值法确定修正权重Wj o,在确定各指标最终权重时采取结合赋权的方法:
W j = βW j s + ( 1 - β ) W j o - - - ( 2 )
其中,Wj为指标j的最终权重,Wj s为指标j的判定权重,Wj o为指标j的修正权重,β为修正系数,β∈[0,1];
5)从三级评价指标开始,结合指标权重,逐级向上计算,最终得到企业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指数M,计算方法如下:
M = Σ i = 1 7 { Σ j = 1 n 2 [ [ Σ k = 1 n 1 ( W ijk · M ijk ) ] · M ij ] · M i } - - - ( 3 )
其中,Mijk代表各级不同指标的分值;Wijk代表各级不同指标的权重;n1和n2分别代表计算时涉及的三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个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1)评价体系内的一级评价指标设有:A1信息化基础建设、A2信息化人力资源、A3信息技术应用情况、A4信息技术应用绩效、A5信息安全措施、A6信息化战略规划、A7信息化环境;
(1.2)评价体系内的二级评价指标设有:A11当年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A12硬件环境建设情况、A13配套软件环境建设情况、A14信息建设投入的年增长率、A15企业信息网络建设情况;A21IT人才占企业员工的比例、A22掌握IT应用技术人员比例、A23IT人才的知识层次构成、A24IT人才培训制度、A25IT人才接受培训比例;A31办公自动化、A32设计和生产的信息化程度、A33管理的信息化程度、A34企业数据库应用水平、A35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A41企业竞争力、A42企业经济效益、A43企业社会效益、A14企业文化;A51信息安全投入占信息建设总投入的比例、A52企业防火墙建设、A53入侵检测系统、A54安全审计制度、A55自动恢复系统、A56电子商务安全、A57企业安全规章;A61信息部门的组织定位、A62企业各层领导重视程度、A63信息化规划和开发管理;A71国家政策支持力度、A72地方政府支持力度、A73企业所在区域信息化程度、A74公共信息资源量;
(1.3)评价体系内的三级评价指标设有:A121办公自动化设备、A122企业服务器配置、A123客户机配置、A124信息化自动化生产设备;A131硬件对应操作系统软件、A132数据库技术、A133网络技术、A134软件投入与硬件投入比例;A151企业内联网建设情况、A152企业外部网建设情况、A153互联网连接情况;A311每百人拥有电话机数量、A312每百人拥有计算机数量、A313数据处理、A314文档管理、A315信息通信、A316辅助决策;A321产品设计信息化、A322生产过程自动化、A323生产流程优化、A324技术管理信息化、A325质量管理规范化;A33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A332企业管理的规范化、A333企业决策支持系统、A334知识管理信息化;A341企业数据库建设规模、A342企业数据库结构合理性、A343数据仓库建设水平、A344数据挖掘深度;A411组织的柔性和适应性、A412生产敏捷性、A413企业创新能力、A414质量控制水平、A415顾客满意度、A416抗风险能力、A417市场占有率;A421总资产收益率、A422销售增长率、A423利润增长率;A631战略规划的前瞻性与连续性、A632信息系统经济型、A633信息化建设规范化、A634信息管理标准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4.1)计算判定矩阵的每一行元素的积Ci
C i = Π j = 1 n T ij , i = 1,2 , 3 , · · · , n - - - ( 4 ) ;
(4.2)计算各行Ci的v次方根值:
W i ‾ = C i n , i = 1,2,3 , · · · , n - - - ( 5 )
式中,n为矩阵阶数;
(4.3)将向量(W1,W2,…,Wn)T归一化,计算公式如下:
W i = W i ‾ Σ j = 1 n W j ‾ , i = 1,2,3 , · · · , n - - - ( 6 )
Wi即为所求的指标权重系数值;
(4.4)计算判定矩阵T的最大特征根:
λ max = Σ i = 1 n ( TW ) i n W i - - - ( 7 )
其中,(TW)i表示向量TW的第i个元素;
(4.5)对判定矩阵T进行一致性检验,避免出现逻辑的不一致性:当矩阵的阶数n≤2时,判定矩阵为完全一致;当n>2时,判定矩阵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CR=CI/RI    (8)
式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CI=(λmax-n)/(n-1)        (9)
CR越小,判定矩阵的一致性越好,当CR≤0.1时,即认为判定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必须重新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并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调整方法如下:
Figure A2009100956000006C1
其中,[Z]表示取得Z整数部分,通过一致性判定得到的即是判定权重W`j
(4.6)结合熵值法求取各指标的客观权重,求解企业信息技术评价指标中的次级指标无量纲化的得分X`ij,计算公式如下:
X ij ′ = X ij - min X ij max X ij - min X ij × 100 , 其中i=1,2,3,…,n,j=1,2,…,m    (11)
式中,Xij表示指标的原始值;minXij表示指标所对应的最小值;maxXij表示指标所对应的最大值;
(4.7)计算指标X`ij的比重Pij
P ij = X ij ′ Σ i = 1 n X ij ′ - - - ( 12 )
(4.8)计算指标的熵值,计算公式如下:
e j = - k Σ i = 1 n P ij ln ( P ij ) - - - ( 13 )
其中,
k = 1 ln n > 0 , e j > 0 - - - ( 14 )
如果Pij对于给定的j全部相等,那么pij=1/n,此时ej=klnn;
(4.9)确定次级指标权重,计算公式为:
w j = g j Σ j = 1 n g j - - - ( 15 )
其中,wj为归一化了的权重,gj为效用值,gj=1-ej
(4.10)上一级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W j o = G k Σ k = 1 m G k - - - ( 16 )
其中,Gk为次级指标效用值的总和,m为上一级评价指标的数量;
(4.11)采取结合赋权的方法,求得指标的最终权重Wj
W j = β W j s + ( 1 - β ) W j o - - - ( 17 )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5.1)二级评价指标的最终得分Mij计算如下:
M ij = Σ k = 1 n 1 ( W ijk · m ijk ) - - - ( 18 )
其中,Wijk和mijk分别代表下属的三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得分,n1代表下属三级评价指标的个数;
(5.2)一级评价指标的最终得分Mi计算如下:
M i = Σ j = 1 n 2 ( W ij · M ij ) - - - ( 19 )
其中,Wij和Mij分别代表下属的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得分,n2代表下属二级评价指标的个数;
(5.3)企业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指数M计算如下:
M = Σ i = 1 7 ( W i · M i ) - - - ( 20 )
其中,Wi和Wi分别代表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得分,一级评价指标共计7个。
5、一种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系统包括:
一用于建立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评测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数据库,其中一级评价指标包括若干项二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包括若干项三级评价指标,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和三级评价指标分别记为Ai、Aij和Aijk,其中i>0,j≥0,k≥0;
一用于根据企业软硬件设备投入、企业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及企业信息应用绩效的实际数据,对各项三级评价指标赋予分值的指标赋值模块,各分值以百分制记,记为Mijk,其中i>0,j≥0,k≥0;
一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Wijk的指标权重确定模块,其中i>0,j≥0,k≥0;
一用于结合各级不同指标的分值及权重计算得到企业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指数M的评价计算模块;
M计算方法如下:
M = Σ i = 1 7 { Σ j = 1 n 2 [ [ Σ k = 1 n 1 ( W ijk · W ijk ) ] · M ij ] · M i } - - - ( 3 )
其中,Mijk代表各级不同指标的分值;Wijk代表各级不同指标的权重;n1和n2分别代表计算时涉及的三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个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评价指标数据库包括:
用于建立如下一级评价指标的一级评价指标数据库:A1信息化基础建设、A2信息化人力资源、A3信息技术应用情况、A1信息技术应用绩效、A5信息安全措施、A6信息化战略规划、A7信息化环境;
用于建立如下二级评价指标的二级评价指标数据库:A11当年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A12硬件环境建设情况、A13配套软件环境建设情况、A11信息建设投入的年增长率、A15企业信息网络建设情况;A21IT人才占企业员工的比例、A22掌握IT应用技术人员比例、A23IT人才的知识层次构成、A21IT人才培训制度、A25IT人才接受培训比例;A31办公自动化、A32设计和生产的信息化程度、A33管理的信息化程度、A34企业数据库应用水平、A35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A11企业竞争力、A12企业经济效益、A13企业社会效益、A44企业文化;A51信息安全投入占信息建设总投入的比例、A52企业防火墙建设、A53入侵检测系统、A54安全审计制度、A55自动恢复系统、A56电子商务安全、A57企业安全规章;A61信息部门的组织定位、A62企业各层领导重视程度、A63信息化规划和开发管理;A71国家政策支持力度、A72地方政府支持力度、A73企业所在区域信息化程度、A74公共信息资源量;
用于建立如下三级评价指标的三级评价指标数据库:A121办公自动化设备、A122企业服务器配置、A123客户机配置、A124信息化自动化生产设备;A131硬件对应操作系统软件、A132数据库技术、A133网络技术、A134软件投入与硬件投入比例;A151企业内联网建设情况、A152企业外部网建设情况、A153互联网连接情况;A311每百人拥有电话机数量、A312每百人拥有计算机数量、A313数据处理、A314文档管理、A315信息通信、A316辅助决策;A321产品设计信息化、A322生产过程自动化、A323生产流程优化、A324技术管理信息化、A325质量管理规范化;A33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A332企业管理的规范化、A333企业决策支持系统、A334知识管理信息化;A341企业数据库建设规模、A312企业数据库结构合理性、A313数据仓库建设水平、A344数据挖掘深度;A111组织的柔性和适应性、A112生产敏捷性、A113企业创新能力、A111质量控制水平、A415顾客满意度、A116抗风险能力、A417市场占有率;A421总资产收益率、A422销售增长率、A423利润增长率;A631战略规划的前瞻性与连续性、A632信息系统经济型、A633信息化建设规范化、A634信息管理标准化。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标权重确定模块包括:
一用于构造判定矩阵T,对同一层次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的指标权重采集模块;
一基于判定矩阵T,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系数进行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判定权重Wj s的判定权重计算模块;
一运用熵值法确定修正权重Wj o的修正权重计算模块;
一采取结合赋权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最终权重的最终权重计算模块:
W j = β W j s + ( 1 - β ) W j o - - - ( 2 )
其中,Wj为指标j的最终权重,Wj s为指标j的判定权重,Wj o为指标j的修正权重,β为修正系数,β∈[0,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标权重确定模块还包括:
一用于对判定矩阵T进行一致性检验,避免出现逻辑不一致性的判定矩阵一致性检验模块。
CN200910095600A 2009-01-23 2009-01-23 一种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15400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5600A CN101540018A (zh) 2009-01-23 2009-01-23 一种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5600A CN101540018A (zh) 2009-01-23 2009-01-23 一种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0018A true CN101540018A (zh) 2009-09-23

Family

ID=41123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95600A Pending CN101540018A (zh) 2009-01-23 2009-01-23 一种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40018A (zh)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2354A (zh) * 2010-12-31 2012-07-0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于情景分析和层次分析的优化决策方法
CN102081622B (zh) * 2009-11-30 2013-01-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评估系统健康度的方法及系统健康度评估装置
CN103473269A (zh) * 2013-08-16 2013-12-25 北京科技大学 用于构建企业创新方法库的数据挖掘方法
CN104093163A (zh) * 2014-07-04 2014-10-08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终端协同的业务流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4331775A (zh) * 2014-11-14 2015-02-04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质量分析方法
CN105225021A (zh) * 2015-11-13 2016-01-06 国家电网公司 配电网待建项目的优化选择方法
CN105426994A (zh) * 2015-11-13 2016-03-23 国家电网公司 配电网备选建设项目的优化选择方法
CN105787073A (zh) * 2016-03-02 2016-07-20 上海源庐加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企业信用评价方法
CN105956747A (zh) * 2016-04-22 2016-09-21 中南大学 一种企业信誉评估可视化方法
CN106250353A (zh) * 2016-08-10 2016-12-2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熵权计算方法和多目标决策方法
CN106845829A (zh) * 2017-01-20 2017-06-13 国信优易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军民融合数据信息定量分析系统
CN107230022A (zh) * 2017-06-09 2017-10-03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ahp的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工艺质量的评价方法
CN108596479A (zh) * 2018-04-24 2018-09-28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评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CN108629023A (zh) * 2018-05-09 2018-10-09 北京京东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挖掘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33227A (zh) * 2018-07-03 2018-12-18 北京三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党建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9102183A (zh) * 2018-08-01 2018-12-28 北京会达分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享的企业资源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9118115A (zh) * 2018-08-31 2019-01-0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方法
CN109492877A (zh) * 2018-10-16 2019-03-19 安徽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 医院信息化建设评价方法
CN109685315A (zh) * 2018-11-21 2019-04-26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量化指标的企业信息系统评价方法
CN109801005A (zh) * 2019-03-26 2019-05-24 北京金和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学习的食品安全风险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0085026A (zh) * 2019-03-28 2019-08-02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聚类分析和马尔科夫模型的交通状态预测方法
CN110544050A (zh) * 2019-09-12 2019-12-06 南京岳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CN110796382A (zh) * 2019-11-01 2020-02-14 浙江省人民医院 一种应用于护理学科的测评分析方法与系统
CN111582692A (zh) * 2020-04-28 2020-08-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t与战略业务匹配度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2633646A (zh) * 2020-12-10 2021-04-09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系统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2734245A (zh) * 2021-01-14 2021-04-30 深圳市深电能售电有限公司 低压配电回路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240299A (zh) * 2021-05-20 2021-08-10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孵化云平台后台监控管理系统
CN113312586A (zh) * 2021-07-28 2021-08-27 深圳恒天智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创业园区管理系统
CN113723828A (zh) * 2021-08-31 2021-11-30 金恒智控管理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企业内控流程要点和专业判断的内控调研评价系统

Cited B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1622B (zh) * 2009-11-30 2013-01-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评估系统健康度的方法及系统健康度评估装置
CN102542354B (zh) * 2010-12-31 2015-04-2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于情景分析和层次分析的优化决策方法
CN102542354A (zh) * 2010-12-31 2012-07-0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于情景分析和层次分析的优化决策方法
CN103473269A (zh) * 2013-08-16 2013-12-25 北京科技大学 用于构建企业创新方法库的数据挖掘方法
CN104093163B (zh) * 2014-07-04 2018-01-3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终端协同的业务流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4093163A (zh) * 2014-07-04 2014-10-08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终端协同的业务流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4331775A (zh) * 2014-11-14 2015-02-04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质量分析方法
CN105225021A (zh) * 2015-11-13 2016-01-06 国家电网公司 配电网待建项目的优化选择方法
CN105426994A (zh) * 2015-11-13 2016-03-23 国家电网公司 配电网备选建设项目的优化选择方法
CN105787073A (zh) * 2016-03-02 2016-07-20 上海源庐加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企业信用评价方法
CN105956747A (zh) * 2016-04-22 2016-09-21 中南大学 一种企业信誉评估可视化方法
CN106250353A (zh) * 2016-08-10 2016-12-2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熵权计算方法和多目标决策方法
CN106845829A (zh) * 2017-01-20 2017-06-13 国信优易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军民融合数据信息定量分析系统
CN107230022A (zh) * 2017-06-09 2017-10-03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ahp的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工艺质量的评价方法
CN107230022B (zh) * 2017-06-09 2021-01-29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ahp的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工艺质量的评价方法
CN108596479A (zh) * 2018-04-24 2018-09-28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评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CN108629023A (zh) * 2018-05-09 2018-10-09 北京京东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挖掘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33227A (zh) * 2018-07-03 2018-12-18 北京三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党建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9102183A (zh) * 2018-08-01 2018-12-28 北京会达分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享的企业资源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9118115A (zh) * 2018-08-31 2019-01-0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方法
CN109492877A (zh) * 2018-10-16 2019-03-19 安徽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 医院信息化建设评价方法
CN109685315A (zh) * 2018-11-21 2019-04-26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量化指标的企业信息系统评价方法
CN109801005A (zh) * 2019-03-26 2019-05-24 北京金和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学习的食品安全风险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0085026A (zh) * 2019-03-28 2019-08-02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聚类分析和马尔科夫模型的交通状态预测方法
CN110544050A (zh) * 2019-09-12 2019-12-06 南京岳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CN110796382A (zh) * 2019-11-01 2020-02-14 浙江省人民医院 一种应用于护理学科的测评分析方法与系统
CN111582692A (zh) * 2020-04-28 2020-08-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t与战略业务匹配度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2633646A (zh) * 2020-12-10 2021-04-09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系统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2734245A (zh) * 2021-01-14 2021-04-30 深圳市深电能售电有限公司 低压配电回路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240299A (zh) * 2021-05-20 2021-08-10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孵化云平台后台监控管理系统
CN113312586A (zh) * 2021-07-28 2021-08-27 深圳恒天智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创业园区管理系统
CN113723828A (zh) * 2021-08-31 2021-11-30 金恒智控管理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企业内控流程要点和专业判断的内控调研评价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0018A (zh) 一种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Li et al. Does the central environmental inspection actually work?
Wu et al.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 level and economic contribution ratio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eastern China
Skitmore et al. Forecast models for actual construction time and cost
CN103033856B (zh) 基于水文气象一致性地区分析的雨量频率估计方法
Mao et al. Fuzzy real option evaluation of real estate project based on risk analysis
CN106228286A (zh) 一种针对人工客服工作质量评估的数据分析方法
CN104123680A (zh) 一种综合评价电网科技项目的后评估方法
CN103514259A (zh) 一种基于数值关联性模型的异常数据探测及修正方法
Stojčić et al.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xports from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Croatia and Slovenia to the EU-15 market: A dynamic panel analysis
CN104537597A (zh) 一种城市空间格局合理性诊断的技术方法
CN105512465A (zh) 基于改进vikor法的云平台安全性量化评估方法
CN105046407A (zh) 一种电网与用户双向互动服务运营模式的风险评估方法
CN108053094A (zh) 一种权重因素等级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09871638A (zh) 一种湖泊湿地富营养化评价模型构建方法
Gardner et al. Stochastic conceptual cost estimating of highway projects to communicate uncertainty using bootstrap sampling
Nguyen et al. A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a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approach for green building projects: the case of Vietnam
CN107256445B (zh) 生产环境安全性的分析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6307841A (zh) 一种集成多指标的高校评价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05260944A (zh) 一种基于lssvm算法与关联规则挖掘的统计线损计算方法
CN102201106A (zh) 一种发酵类或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处理的技术评估方法
CN102831320A (zh) 流域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全过程质控指标评价方法系统
Kramin et al. Assessment of Effect of Large Investment Projects on Development of Investment Potential of Regions of Russia as Exemplified by Universiade 2013 in Kazan1
CN105912775A (zh) 桥梁动态称重系统车辆轴重数据的多模态建模方法
CN115564265A (zh) 一种基于评价模型的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