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9077A - 废气切换阀 - Google Patents

废气切换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9077A
CN101539077A CN200910128229A CN200910128229A CN101539077A CN 101539077 A CN101539077 A CN 101539077A CN 200910128229 A CN200910128229 A CN 200910128229A CN 200910128229 A CN200910128229 A CN 200910128229A CN 101539077 A CN101539077 A CN 101539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oler
exhaust gas
housing
switch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8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9077B (zh
Inventor
小林高史
岛根修
桥本考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39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9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9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90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22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with coolers in the recirculation passage
    • F02M26/2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ol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or materials
    • F02M26/32Liquid-cooled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22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with coolers in the recirculation passage
    • F02M26/23Layout, e.g. schematics
    • F02M26/25Layout, e.g. schematics with coolers having bypasses
    • F02M26/26Layout, e.g. schematics with coolers having bypasse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bypass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22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with coolers in the recirculation passage
    • F02M26/2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ol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or materials
    • F02M26/30Connections of coolers to other devices, e.g. to valves, heaters, compressors or filters; Cool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ation on the eng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28F27/0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eat-exchange media between different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气切换阀,其包括:具有四个气体孔的壳体(2),所述孔分别与废气通道、进气通道、废气冷却器入口和废气冷却器出口连通;以及可旋转地容纳在所述壳体(2)中以切换所述孔的连通状态的阀(5),其中将冷却器入口孔(33)和冷却器出口孔(34)分隔的分隔壁(44)从连接部分(26)的冷却器连接表面延伸到轴(12)附近,所述轴支撑四通蝶形阀(5)。第一阀板(14)周围的EGR气体泄漏可得以抑制。因此,在冷模式下,流过EGR气体出口孔(32)的EGR气体的温度的升高可得以抑制。降低排放的性能的恶化可得以避免。

Description

废气切换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于废气再循环系统中的废气切换阀。废气切换阀在冷模式(冷却器模式)和热模式(旁路模式)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冷模式中,废气经过废气冷却器流动,并且在所述热模式中,废气绕过所述废气冷却器。
背景技术
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系统)是公知的。EGR系统设有采用发动机冷却剂冷却再循环废气的废气冷却器(EGR冷却器)。在不使内燃机的输出恶化的情况下,燃烧温度降低,以使得废气中包含的例如为氮氧化物(NOx)的有害物质减少。
此外,当发动机处于启动状态,或者当发动机冷却剂温度在冬天非常低时,废气绕过EGR冷却器,以改善发动机的燃烧状态。图6示出了WO-2006-084867A1中描述的传统的EGR系统。所述EGR系统设有冷却从废气通道(排气通道)向进气通道再循环的废气的EGR冷却器101。再循环的废气被称为EGR气体。EGR系统还设有废气切换阀102,所述切换阀在冷却器模式和旁路模式之间切换,以便减少排放和使发动机的燃烧状态稳定。EGR冷却器101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3。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3通过中间舱(tank)112相互流体连接。
废气切换阀102由壳体103和阀体104组成。壳体103包括与发动机的废气通道连通的EGR气体入口孔121、与EGR冷却器101的入口连通的冷却器入口孔122、与EGR冷却器101的出口连通的冷却器出口孔123、以及与发动机的进气通道连通的EGR气体出口孔124。阀体104可旋转地容纳在壳体103中,以切换孔121、122、123、124之间的连通状态。壳体103包括轴支撑部分,其支撑阀体104的轴105。阀体104是悬臂阀。
当处于冷却器模式时,如图6中所示,在壳体103中限定出连接EGR气体入口孔121和冷却器入口孔122的第一EGR气体通道131以及连接冷却器出口孔123和EGR气体出口孔124的第二EGR气体通道132。EGR气体流过EGR冷却器101,以使得EGR气体的温度降低。当处于旁路模式时,在壳体103中限定出连接EGR气体入口孔121和EGR气体出口孔124的旁路通道133。EGR气体绕过EGR冷却器101。
在上面的传统废气切换阀102中,为了在任何温度下稳定地驱动阀体104和吸收装配公差,在壳体103的内表面和阀体104的侧表面之间提供了阀间隙。当处于冷却器模式时,EGR冷却器101的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差压被施加至阀体104。流过第一EGR气体通道131的EGR气体可能通过所述阀间隙泄漏到第二EGR气体通道132中。
如果热的EGR气体泄漏到第二EGR气体通道132中,则热的EGR气体与经冷却的EGR气体混合,从而使得通过EGR气体出口孔124流动到进气通道中的EGR气体的温度升高。这样,EGR气体的冷却效率降低,降低排放的性能恶化。虽然可以考虑将所述阀间隙制造得更小以抑制热的EGR气体的泄漏,但是,由于部件的公差和线性膨胀系数的差异,所述阀间隙难以被制造得更小。
废气包含例如为燃烧残渣或烟灰的废气微粒。废气微粒变成粘附沉积物,并且可能堆积在壳体103的内表面上。当废气切换阀102从冷却器模式被切换到旁路模式时,阀体104可能被所述粘附沉积物粘住。
如果阀间隙被制造得更小,则阀体很容易被粘附沉积物粘住。
发明内容
出于对上述问题的考虑而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导致废气温度升高的热EGR气体的泄漏、由此抑制降低排放的性能的恶化的废气切换阀。
根据本发明,废气切换阀包括:具有四个气体(出入)孔的壳体,所述孔分别与废气通道、进气通道、废气冷却器入口和废气冷却器出口连通;以及可旋转地容纳在所述壳体中以切换所述孔的连通状态的阀。分隔壁将冷却器入口孔和冷却器出口孔分隔。所述分隔壁从所述壳体和所述废气冷却器的连接部分延伸到阀轴附近。因此,从处于冷却器模式的废气出口孔流出的废气温度的升高以及流经废气冷却器的经冷却的废气温度的升高可得以抑制,从而使得降低排放的性能的恶化能够得以避免。
附图标记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下面参照附图的描述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EGR冷却器模块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于冷模式下的EGR气体的流动的EGR冷却器模块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于热模式下的EGR气流的流动的EGR冷却器模块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了EGR气体泄漏的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处于冷模式下的EGR气流的剖视图;以及
图6是示出了传统的废气冷却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的结构]
图1-4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示出EGR冷却器模块。
在该实施例中,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系统)设有废气再循环管(EGR管)以及与所述EGR管连接的EGR冷却器模块。柴油机的一部分废气从废气通道再循环至进气通道。所述EGR冷却器模块包括冷却从废气通道向进气通道再循环的EGR气体的EGR气体冷却装置。此外,所述EGR冷却器模块包括EGR气体控制装置,其控制EGR气体量和EGR气体温度。
所述EGR冷却器模块包括容纳第一控制阀的第一壳体1、容纳第二控制阀(EGR气体温度控制阀)的第二壳体2和EGR冷却器3。第一控制阀控制EGR气体量,第二控制阀控制EGR气体温度。如图2和3中所示,在第一壳体1中限定出单个EGR气体通道16。当处于冷模式、即冷却器模式时,在第二壳体2中限定出第一EGR气体通道21和第二EGR气体通道22,如图2中所示。当处于热模式、即旁路模式时,在第二壳体2中限定出旁路通道23,如图3中所示。
所述第一和第二EGR气体通道21、22是用于EGR气体通过EGR冷却器3从废气通道向进气通道再循环的主通道。旁路通道23是用于EGR气体绕过EGR冷却器3的旁路通道,从而使得EGR气体从废气通道向进气通道流动。
第一控制阀控制流过第一壳体1中的EGR气体通道16的EGR气体量。第一控制阀包括布置在EGR气体通道16中的第一控制阀体4。第一控制阀体4由第一轴11可旋转地支撑。驱动第一控制阀体4的第一致动器6被安装在第一壳体1上。第一致动器6包括电动机和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至第一轴11的机械减速装置。
第一壳体1由例如为铝合金的金属材料制成。第一壳体1与EGR管的中间部分连接。第一壳体1具有圆柱形连接部分17和正方形管状连接部分18。圆柱形连接部分17具有与EGR管连接的第一连接表面。正方形管状连接部分18具有与第二壳体2连接的第二连接表面。冷却剂入口管19与第一壳体1连接。第一壳体1具有围绕EGR气体通道16的冷却剂通道。发动机冷却剂通过冷却剂入口管19被导入冷却剂通道。
废气切换阀对应于设于第二壳体2中的第二控制阀,以便控制EGR气体温度。废气切换阀包括四通蝶形阀5,其切换冷(冷却器)模式和热(旁路)模式。四通蝶形阀5由第二轴12可旋转地支撑。四通蝶形阀5由安装在第二壳体2上的第二致动器7驱动。
第二壳体2具有正方形管状连接部分24、圆柱形连接部分25和正方形管状连接部分26。正方形管状连接部分24具有与第一壳体1的第二连接表面连接的第一连接表面。圆柱形连接部分25具有与EGR管连接的第二连接表面。正方形管状连接部分26具有与EGR冷却器3的连接部分27连接的连接表面。第二壳体2设有中间连接管29,第二壳体2中的发动机冷却剂通过连接管29流入EGR冷却器3。阀单元由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组成。
EGR冷却器3通过与发动机冷却剂的热交换而冷却EGR气体。EGR冷却器3具有外壳和多个扁平管。内散热片布置在每个扁平管内部。EGR冷却器3的其它结构与图6中示出的传统的EGR冷却器大致相同。
EGR冷却器3的内部被分成第一中心部分和第二中心部分。入口舱、出口舱和中间舱被限定在EGR冷却器3的外壳中。EGR冷却器3设有多个位于扁平管周围的冷却剂通道。发动机冷却剂在冷却剂通道中再循环。外壳具有连接部分27,其与第二壳体2的连接部分26连接。
中间连接管29与EGR冷却器3的外壳连接,以便将发动机冷却剂导入冷却剂通道。此外,出口管30与EGR冷却器3的外壳连接,以便将发动机冷却剂从EGR冷却器3中排出。EGR冷却器3通过多个螺栓(未示出)被紧固至第二壳体2上,连接部分27紧密地与连接部分26接合。例如为垫圈或衬垫的密封构件可以设于连接部分26和连接部分27之间。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3对废气切换阀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废气切换阀包括壳体2、四通蝶形阀5、轴12和第二致动器7。壳体2具有四个废气(出入)孔31-34。四通蝶形阀5以这样的方式可旋转地容纳在壳体2中,以使其切换四个废气孔31-34之间的连通状态。轴12支撑四通蝶形阀5。第二致动器7产生驱动四通蝶形阀5的驱动力。第二壳体2由例如为铝合金的金属材料制成。
废气孔31-34分别与废气管、发动机的进气管以及EGR冷却器3的入口舱和出口舱连通。第一到第四废气孔31-34对应于与发动机废气管连通的EGR气体入口孔31、与发动机的进气管连通的EGR气体出口孔32、与EGR冷却器3的入口舱连通的冷却器入口孔33以及与EGR冷却器3的出口舱连通的冷却器出口孔34。EGR气体入口孔31在连接部分24的第一连接表面处开放。EGR气体出口孔32在连接部分24的第二连接表面处开放。冷却器入口孔33和冷却器出口孔34在连接部分26的冷却器连接表面处并排开放。
如图2中所示,第一EGR气体通道21将EGR气体入口孔31与冷却器入口孔33流体连接,并将第二壳体2中的热的EGR气体导入EGR冷却器3中。如图2中所示,第二EGR气体通道22将冷却器出口孔34与EGR气体出口孔32、与冷却器入口孔33流体连接,并将第二壳体2中经冷却的EGR气体导入发动机的进气管中。第二EGR气体通道22相对于冷却器出口孔34的中心线倾斜。
旁路通道23将EGR气体入口孔31与EGR气体出口孔32连接,如图3中所示。热的EGR气体流过旁路通道23以绕过EGR冷却器3,并流入发动机的进气管中。第二壳体2由上部壳体39和下部壳体39组成。上部和下部壳体39被接合,以在其中限定出阀室。所述阀室容纳四通蝶形阀5。上部和下部壳体39具有位于上部和下部壳体39的内表面与冷却位置之外的位置处的四通蝶形阀5之间的第一凹部41和第二凹部42。第一凹部41和第二凹部42在壳体39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第二间隙比将在后面描述的第一间隙更大。在第一凹部41和第二凹部42之间形成突起43。突起43从上部和下部壳体39的内表面向阀室延伸。
第二壳体2具有分隔冷却器入口孔33和冷却器出口孔34的分隔壁44。分隔壁44从连接部分26的冷却器连接表面延伸至四通蝶形阀5的轴12附近。分隔壁44由直线部分和倾斜部分组成。分隔壁44的直线部分与EGR冷却器3的中心平面对齐,所述中心平面将EGR冷却器3的中心部分分隔成第一中心部分和第二中心部分。倾斜部分相对于直线部分向第二EGR气体通道22倾斜。分隔壁44具有向蝶形阀5突出的突起45。
四通蝶形阀5由例如为不锈钢的金属材料制成。四通蝶形阀5可旋转地容纳在第二壳体2的阀室中。四通蝶形阀5在轴12上枢转,以改变每个气体孔31-34之间的连通状态。四通蝶形阀5可以连续地调节第一和第二EGR气体通道21、22以及旁路阀23的开度,以使得流经EGR冷却器3的经冷却的EGR气体和流经旁路通道23的热的EGR气体之间的混合比可以被适当地改变。这样,再循环到进气管的EGR气体的温度即可得以控制。
如图2中所示,在冷模式的过程中,四通蝶形阀5具有分隔壁的作用,其将第二壳体2的内部分隔成第一EGR气体通道21和第二EGR气体通道22。如图3中所示,在热模式的过程中,四通蝶形阀5具有分隔壁的作用,其将第二壳体2的内部分隔成旁路通道23、冷却器入口孔33和冷却器出口孔34。
四通蝶形阀5从旁路全关闭位置向旁路全开放位置连续地旋转。在旁路全关闭位置,经冷却的EGR气体的量变成最大值。在旁路全开放位置,热的EGR气体的量变成最大值。四通蝶形阀5是正方形蝶形阀,其具有轴12、由轴12支撑的中心部分13、第一阀板14和第二阀板15。
中心部分13是弓形的,并且以这样的方式被固定至轴12的阀保持部分上,以使其包围阀保持部分。第一和第二阀板14、15是正方形的,并从中心部分13沿轴12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一阀板14和第二阀板15之间的面积比可以被设置为10∶2-10∶10。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阀板14的面积等于第二阀板15的面积。
第二壳体2具有在冷模式下被第二阀板15关闭的开口51。在第二阀板15的外周和开口51的内周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以便四通蝶形阀5可以在不受到由制造公差和热膨胀系数差异引起的任何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在第二壳体2的阀室中平稳地旋转。
第一阀板14具有在冷模式下叠盖分隔壁44的叠盖部分52。第一阀板14和叠盖部分52之间的面积比被设置为10∶9-10∶10。叠盖部分52具有在冷模式下与突起45接触的接触部分53。接触部分53和突起45的接触位置靠近轴12。突起45与接触部分53通过表面接触或表面与边缘的线接触而接触。在该实施例中,突起45在平行于沿阀宽度的轴12的方向上与接触部分53接触。突起45在冷模式下是用于第一阀板14的阀座。在冷模式下,分隔壁44和叠盖部分52形成双壁结构。
轴12由例如为不锈钢的金属材料制成。轴12穿过第二壳体2。蝶形阀5与轴12的一端连接,第二致动器7与轴1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致动器7是借助于负压产生驱动力的负压阀。第二致动器具有直线延伸的杆61。杆61与连接板(link plate)62连接,所述连接板62将杆61的线性运动转化为轴12的旋转运动。连接板62在其端部具有销63,并且杆61在其端部具有接合部分64。销63与接合部分64接合。轴12从柱塞65突出的端部与连接板62的中间部分连接。
第二致动器7具有限定负压室和大气压室的隔膜。将隔膜向一个方向偏压的弹簧被容纳在第二致动器7中。负压导入管与负压室连接,以便通过负压控制阀将负压从电动真空泵导入负压室。
所述隔膜沿其厚度方向产生位移,以使得杆61沿其轴向移动。杆61的移动通过连接板62被传递至轴12,由此轴12以特定的旋转角旋转。四通蝶形阀5改变其阀位置。第二致动器7通过托架66被固定在上部壳体39上。
第一致动器6的电动机、第二致动器7的负压控制阀和真空泵由电子控制单元(ECU)电力地控制。ECU包括微机,所述微机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组成。
当点火开关开启时,ECU根据储存在存储器中的控制程序控制第一控制阀体4和四通蝶形阀5。来自各个传感器的传感器信号在A/D转换后被输入微机中。曲轴角度传感器、加速器位置传感器、冷却剂温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EGR气体量传感器和EGR气体温度传感器与微机连接。[第一实施例的运行]
参照图1-3,在下文中,将简要描述EGR冷却器模块的运行。
当点火开关被开启以启动发动机时,ECU反馈以这样的方式控制向第一致动器6的电动机供给的电力,以使得实际的EGR量与目标EGR量相符。当电动机被激励时,电动机的驱动力被传递至轴,以使得第一控制阀体4从全关闭位置被驱动至开放位置。
第一控制阀体4位于与目标控制阀相对应的特定位置。从发动机的燃烧室排出的一部分废气通过第一EGR气体通道21、EGR冷却器3、第二EGR气体通道22从废气管再循环至进气管。
当发动机负载适中或高时,四通蝶形阀5进入冷却位置。当四通蝶形阀5被切换至冷却位置时,第二壳体2的内部被切换为冷模式。如图2中所示,在冷模式过程中,废气通过EGR气体入口孔31、第一EGR气体通道21、冷却入口孔33、EGR冷却器3(入口舱、第一中心部分、中间舱、第二中心部分和出口舱)、冷却器出口孔34、第二EGR气体通道22和EGR气体出口孔32再循环至进气管。
EGR气体被EGR冷却器3冷却,然后在进气管中与进气混合。经冷却的EGR气体具有低的温度和低的密度。由此,在不使发动机的输出恶化的情况下,燃烧温度降低。包含在废气中例如为氮氧化物(NOx)的有害物质的量能够被减少。此外,由于经再循环的EGR气体被EGR冷却器3冷却,因此改进了EGR气体充入发动机的效率,并且提高了降低排放的性能。
当发动机负载低或者当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四通蝶形阀5进入热位置。当四通蝶形阀5被切换至热位置时,第二壳体2的内部被切换至热模式。如图3中所示,在热模式过程中,废气通过EGR气体入口孔31、旁路通道23(开口51)和EGR气体出口孔32再循环至进气管。由此,当发动机怠速时,进气被充分地加热,从而改进了燃料的可燃性,并且防止了碳氢化合物(HC)和白烟的产生。
[第一实施例的优点]
根据第一实施例,分隔壁44从连接部分26的冷却器固定表面延伸至轴12附近。第一阀板14具有在冷模式下叠盖分隔壁44的叠盖部分52。因此可以减少从第一阀板14的EGR气体泄漏。
图4示出了关于具有分隔壁44和突起45(第一实施例)的废气切换阀、具有分隔壁44而没有突起(比较实例)的废气切换阀以及没有分隔壁的废气切换阀的泄漏测试结果。如图4中所示,比较实例的EGR气体的泄漏量比没有分隔壁的废气切换阀的EGR气体泄漏量小ΔβL/min。第一实施例中的泄漏量比没有分隔壁的废气切换阀的EGR气体泄漏量小ΔαL/min(>Δβ)。
根据第一实施例,当四通蝶形阀位于冷却位置时,可以减少EGR气体从第一EGR气体通道21到第二气体通道的泄漏量。因此,可以抑制从EGR气体出口孔32流出的废气温度的升高和流经EGR冷却器3的经冷却的EGR气体的温度的升高,从而可以避免降低排放的性能的恶化。
第一阀板14和第二阀板15之间的面积比被设置为10∶2-10∶10。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阀板14的面积等于第二阀板15的面积,因此每个阀板14、15中接收废气脉冲压力处的面积相同。因此,四通蝶形阀5抵抗住废气脉冲压力而保持稳定。热的EGR气体从第一EGR气体通道21到第二EGR气体通道22的泄漏量在冷模式下可以被减少。因此,可以抑制从EGR气体出口孔32流出的废气温度的升高和流经EGR冷却器3的经冷却的EGR气体的温度的升高,从而可以避免降低排放的性能的恶化。
此外,第一阀板14具有在冷模式下与分隔壁44的突起45接触的接触部分53。突起45和接触部分53的接触位置形成于轴12附近。热的EGR气体从第一EGR气体通道21到第二EGR气体通道22的泄漏在冷模式下可以被避免。
第一和第二凹部41、42在上部和下部壳体39的内表面上形成,以限定出四通蝶形阀5和壳体39之间的第二间隙。由于大多数粘附沉积物均堆积在第一和第二凹部41、42中,因此四通蝶形阀5可以在不被沉积物粘住的情况下容易地从冷模式旋转至热模式。从而可以避免四通蝶形阀5的运行缺陷。
[第二实施例]
图5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四通蝶形阀5。四通蝶形阀5可旋转地容纳在壳体2的阀室中。第二致动器7通过轴12使四通蝶形阀5旋转。
分隔壁44具有朝向蝶形阀5突出的突起45。突起45可以与设于第一阀板14的叠盖部分52上的接触部分53接触。突起45具有接触部分53接触至其上的平坦表面。第一阀板14、叠盖部分52和接触部分53具有面对分隔壁44的平坦表面。突起45和接触部分53的接触位置形成于轴12附近。突起45和接触部分53可以在冷模式下通过表面接触相互接触。突起45具有用于第一阀板14的阀座的作用。在冷模式下,分隔壁44和第一阀板14的叠盖部分形成双壁结构。
[变化形式]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第二致动器7是具有负压控制阀和电动真空泵的负压阀。备选地,第二致动器7可以是具有电动机和减速齿轮机构的电致动器或电磁致动器。偏压四通蝶形阀5以关闭旁路通道23的弹簧可以设于第二壳体2中。
第一控制阀可以不安装在EGR冷却器模块中。第一控制阀可以布置在EGR冷却器3的下游。在上面的实施例中,EGR冷却器3是U型转弯流动类型。备选地,EGR冷却器3可以这样的方式构造,以使得EGR气体以S型转弯或I型流动的形式流动。在这种情况下,EGR气体冷却器3的出口舱部分和冷却器出口孔34通过没有热交换作用的管相互连接。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突起45与分隔壁44一体地形成。备选地,突起45可以独立地形成,然后被固定到分隔壁44上。备选地,可以构造为,分隔壁44和叠盖部分52可以通过表面接触而相互接触。在冷模式下,可以在分隔壁44和叠盖部分52之间形成迷宫结构。

Claims (17)

1.一种废气切换阀,其包括:
壳体(2),其具有与内燃机的废气通道连通的气体入口孔(31)、与所述内燃机的进气通道连通的气体出口孔(32)、与废气冷却器(3)的入口连通的冷却器入口孔(33)、以及与所述废气冷却器(3)的出口连通的冷却器出口孔(34),和
可旋转地容纳在所述壳体(2)中以切换所述孔(31-34)的连通状态的阀,其中
所述废气切换阀在冷却器模式和旁路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冷却器模式中,废气被导入所述废气冷却器(3)以被冷却,并且在所述旁路模式中,废气绕过所述废气冷却器(3),
所述阀(5)包括由所述壳体(2)支撑的轴(12),所述阀(5)包括与所述轴(12)的侧表面连接的第一阀板(14)和第二阀板(15),
所述壳体(2)具有与所述废气冷却器(3)连接的连接部分(26)以及分隔所述冷却器入口孔(33)和所述冷却器出口孔(34)的分隔壁(44),并且
所述分隔壁(44)从所述连接部分(26)延伸至所述轴(12)附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包括将所述气体入口孔(31)与所述冷却器入口孔(33)连接的第一气体通道(21)和将所述冷却器出口孔(34)与所述气体出口孔(32)连接的第二气体通道(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体通道(21)和所述第二气体通道(22)在冷却器模式下形成于所述壳体(2)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5)起到分隔板的作用,其将所述壳体(2)的内部分隔为所述第一气体通道(21)和所述第二气体通道(2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5)具有由所述轴(12)支撑的中心部分(13),并且
所述第一阀板(14)和所述第二阀板(15)相对于所述中心部分(13)布置在相反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板(14)具有在冷却器模式下叠盖所述分隔壁(44)的叠盖部分(52),并且
所述壳体(2)具有在冷却器模式下被所述第二阀板(15)关闭的开口(5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具有通过所述开口(51)将所述气体入口孔(31)与所述气体出口孔(32)流体连接的旁路通道(2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旁路通道(23)在旁路模式下形成于所述壳体(2)中。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板(14)具有在冷却器模式下叠盖所述分隔壁(44)的叠盖部分(52),并且
所述分隔壁(44)和所述叠盖部分(52)在冷却器模式下构成双壁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板(14)和所述叠盖部分(52)之间的面积比被限定为10∶9-10∶10。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板(14)在冷却器模式下与所述分隔壁(44)接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板(14)和所述分隔壁(44)的接触位置建立在所述轴(12)附近。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44)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阀板(14)突出的突起(45),并且
所述突起(45)在冷却器模式下起到第一阀板(14)的阀座的作用。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板(14)和所述第二阀板(15)之间的面积比被限定为10∶2-10∶10。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板(14)的面积等于所述第二阀板(15)的面积。
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5)在冷却器模式下被定位在冷却位置,并且
所述壳体(2)在其内表面上具有凹部(41、42),以当所述阀(5)被定位在所述冷却位置之外时在所述阀(5)和所述壳体(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气冷却器(3)具有外壳,以在其中限定出U形废气通道,并且
所述废气冷却器(3)的入口和出口在所述外壳的壳体连接表面处开放,所述壳体的连接部分与所述壳体连接表面连接。
CN2009101282292A 2008-03-21 2009-03-18 废气切换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90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74111A JP4553023B2 (ja) 2008-03-21 2008-03-21 排気ガス切替弁
JP074111/2008 2008-03-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9077A true CN101539077A (zh) 2009-09-23
CN101539077B CN101539077B (zh) 2012-05-23

Family

ID=40984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822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9077B (zh) 2008-03-21 2009-03-18 废气切换阀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30681B2 (zh)
JP (1) JP4553023B2 (zh)
CN (1) CN101539077B (zh)
DE (1) DE102009001530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2204A (zh) * 2009-11-02 2011-05-11 万国引擎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三通节流阀
CN102292536A (zh) * 2010-04-12 2011-12-21 优尼克株式会社 车辆用旁通阀
CN103244311A (zh) * 2012-02-14 2013-08-14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排气回流装置
CN103628963A (zh) * 2012-08-24 2014-03-12 埃贝施佩歇尔排气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四通排气阀
CN103906987A (zh) * 2011-09-09 2014-07-02 达纳加拿大公司 层叠板排气回收装置
CN104343546A (zh) * 2013-08-05 2015-02-11 佛吉亚排放控制技术德国有限公司 阀组件及排气系统
CN105464844A (zh) * 2014-09-09 2016-04-0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及其智能egr冷却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25910B1 (de) * 2007-07-30 2009-12-02 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Deutschland) GmbH Abgasrückführsystem
WO2009151681A2 (en) * 2008-03-31 2009-12-17 Borgwarner Inc. Multi-port valve
DE102008051268A1 (de) * 2008-10-10 2010-04-15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Kühleinrichtung
GB0913479D0 (en) * 2009-08-01 2009-09-16 Ford Global Tech Llc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s
US8359845B2 (en) * 2009-10-16 2013-01-2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xhaust heat recovery an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with common heat exchanger
DE102010023412B4 (de) * 2010-06-11 2012-05-24 Pierburg Gmbh Klappenvorrichtung für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US8424296B2 (en) * 2010-06-11 2013-04-23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Annular heat exchanger
FR2962184B1 (fr) * 2010-06-30 2013-12-27 Valeo Systemes De Controle Moteur Vanne de circulation de fluide
DE102011079343B4 (de) 2010-07-20 2020-08-06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GR-Kühlerbypassventil, EGR-Kühlersystem und EGR-System
JP5584068B2 (ja) * 2010-09-16 2014-09-03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Egrクーラバイパスバルブ及びegrシステム
US9664087B2 (en) * 2010-07-22 2017-05-30 Wescast Industries, Inc. Exhaust heat recovery system with bypass
DE102010043750B4 (de) * 2010-11-11 2017-10-26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bgaskühlung in Kraftfahrzeugen
US20130167812A1 (en) * 2010-12-13 2013-07-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valve
FI124963B (fi) * 2011-06-14 2015-04-15 Wärtsilä Finland Oy Ohitusventtiilijärjestely ja polttomoottorin pakokaasujärjestelmä
FR2983532B1 (fr) * 2011-12-01 2015-02-13 Valeo Sys Controle Moteur Sas Vanne pour un circuit de circulation de gaz dans un vehicule
DE102012103374B4 (de) * 2012-04-18 2015-01-08 Pierburg Gmbh Abgasklappenvorrichtung für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CN103590928B (zh) * 2012-08-15 2016-01-1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
FR2996620B1 (fr) * 2012-10-10 2015-01-09 Valeo Sys Controle Moteur Sas Vanne a volet pivotant
EP2743488A1 (en) * 2012-12-11 2014-06-18 BorgWarner Inc. Built-in exhaust gas management device
US9989322B2 (en) * 2013-03-01 2018-06-05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Heat recovery device with improved lightweight flow coupling chamber and insertable valve
US9103301B2 (en) 2013-07-23 2015-08-11 Midwest Motorcycle Supply Distributors Corp.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for a motorcycle engine
JP2015137571A (ja) * 2014-01-21 2015-07-30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バルブ
EP3339618A1 (en) * 2016-12-20 2018-06-27 Borgwarner Emissions Systems Spain, S.L.U. Valve for building a compact heat recovery unit
US10491126B1 (en) 2018-12-13 2019-11-26 Power Integrations, Inc. Closed loop foldback control
EP4080035A1 (en) 2021-04-21 2022-10-26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76015B1 (fr) * 1998-03-11 2000-08-11 Ecia Equip Composants Ind Auto Organe d'echappement a echangeur de chaleur
JP2004190693A (ja) * 2002-12-06 2004-07-08 Aisan Ind Co Ltd 流路切替弁
JP2006037773A (ja) 2004-07-23 2006-02-09 Denso Corp 排気ガス再循環制御装置
ES2233217B1 (es) 2005-02-08 2007-03-16 Dayco Ensa, S.L. Valvula by-pass.
JP4468277B2 (ja) 2005-10-03 2010-05-26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流路切替弁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2204A (zh) * 2009-11-02 2011-05-11 万国引擎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三通节流阀
CN102292536A (zh) * 2010-04-12 2011-12-21 优尼克株式会社 车辆用旁通阀
CN103906987A (zh) * 2011-09-09 2014-07-02 达纳加拿大公司 层叠板排气回收装置
CN103906987B (zh) * 2011-09-09 2016-08-24 达纳加拿大公司 层叠板排气回收装置
CN103244311A (zh) * 2012-02-14 2013-08-14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排气回流装置
CN103628963A (zh) * 2012-08-24 2014-03-12 埃贝施佩歇尔排气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四通排气阀
CN103628963B (zh) * 2012-08-24 2016-06-29 埃贝施佩歇尔排气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四通排气阀
CN104343546A (zh) * 2013-08-05 2015-02-11 佛吉亚排放控制技术德国有限公司 阀组件及排气系统
CN104343546B (zh) * 2013-08-05 2017-06-27 佛吉亚排放控制技术德国有限公司 阀组件及排气系统
CN105464844A (zh) * 2014-09-09 2016-04-0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及其智能egr冷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9077B (zh) 2012-05-23
US8230681B2 (en) 2012-07-31
DE102009001530A1 (de) 2009-09-24
JP4553023B2 (ja) 2010-09-29
JP2009228539A (ja) 2009-10-08
US20090235654A1 (en) 200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9077B (zh) 废气切换阀
US7958874B2 (e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apparatus
EP2039923B1 (en) Egr device
US7789066B2 (en) Valve assembly having a sealing member
US8061334B2 (en) Device for recycling and cooling exhaust gas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7023911A (ja) 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
RU2580996C2 (ru) Объединенн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отопителя кабины и системы рециркуляции выхлопных газов
EP2330278B1 (en) Air intake manifold
RU2718387C2 (ru) Система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охладителя системы рециркуляции отработавших газов
CN102459841B (zh) 用于内燃机的增压空气管道
JP6026825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US7357126B2 (en) Corrosive resistant heat exchanger
EP2951424B1 (en) Fuel system and components
KR101674871B1 (ko) 자동차 내연 기관의 배기가스 재순환 장치
US20140130769A1 (en) Exhaust gas lin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5273564A (ja) 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
JP4577270B2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システム
JP4269946B2 (ja) 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
CN113494394B (zh) 发动机的egr系统
JP2004257366A (ja) Egr冷却装置
US20080216469A1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 Exhaust Gas Stream
KR100906381B1 (ko) 차량용 바이패스 밸브
US20200325857A1 (en) Exhaust Gas Management System
US20210123399A1 (en) Fluid pipe arrangement
KR20130061577A (ko) 이지알 쿨러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