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8343A - 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8343A
CN101538343A CN200910011290A CN200910011290A CN101538343A CN 101538343 A CN101538343 A CN 101538343A CN 200910011290 A CN200910011290 A CN 200910011290A CN 200910011290 A CN200910011290 A CN 200910011290A CN 101538343 A CN101538343 A CN 101538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our
hours
high polymer
liquid 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11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8343B (zh
Inventor
吕广明
张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Economy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Lijia 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Economy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Lijia 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Economy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Lijia 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Economy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Lijia 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112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383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38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8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8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83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将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在蒸馏水中溶解,按1∶5~5∶1摩尔比加季胺盐;20~40℃下搅拌3小时,1小时内升温至90℃,通氮气,加丙烯酰胺单体、乳化油和引发剂,丙烯酰胺单体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1∶8~8∶1,在温度95~105℃下连续搅拌2小时;反应结束后在1小时内降温到80℃,保持温度在80~70℃搅拌2小时;加有机油和表面活性剂混合液,升温至100℃,105~95℃条件下搅拌1小时和95~90℃条件下搅拌1小时后;继续搅拌在1小时,使反应釜内液体温度降至40℃,搅拌2小时。本发明具有含固量高、分子量大、电荷密度强、阳离子度高、溶解时间短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浓缩处理时的泥水快速分离,研发出来的一种高效阳离子型有机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中的絮凝脱水技术,是指对污泥投加絮凝剂,对水中的以胶体或悬浮物状态存在的无机和有机类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凝聚体与水分离出来。目前污泥脱水用絮凝剂主要是固体或胶体型阳性聚丙烯酰胺类产品。该类固体颗粒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容易受潮结块,溶解性差,造成絮凝效果差,药剂用量高;胶体产品有效含量普遍低,分子量低,对高浓度悬浮物的凝聚力弱。城市污水厂的污泥中悬浮物含量很高,水份多数与悬浮物以间隙水、结合水形式存在,想实现泥水分离,只有阳离子型有机絮凝剂可以使用。
近年来,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随着应用范围的推广,生产工艺和技术得到了的迅速的发展,在国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产业。传统工艺曼尼斯反应生产出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产品为胶体状,由于有效含量低,粘度很高,所以对运输、储存、使用都造成不便;且生产原料的甲醛、二甲胺还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其他新兴工艺,在原料、引发剂、聚合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更加注重环保性,也提高了乳液中的有效含量;但依然存在溶解较慢,易受温度影响的不足之处。
●山东滨州嘉源环保有限公司:高效多功能有机高分子絮凝剂JY-01
化学名称: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
PDMDAAC是一种新型高效无毒有机高分子净水剂,广泛用于地表水源饮用水、工业用水及污水和废水的处理。由于本品具有优异的水溶性和极高的阳离密度,作为一种新型强阳离子性季铵盐高分子净水剂,除具备常用高分子混凝剂的物有的强烈吸附、架桥能力外,还具有普通合成高分子不可比拟的强电中和作用,其较无机净水剂的絮凝效果高几十倍至几百倍,并大量减少了污泥量主要性能指标
外观:                    无色或黄色透明液体
固含量%:                  38
特性粘度ml/g:             80~140
阳离子度%                 60
溶解性:                   全溶
残余单体%≤:             9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精细化学品厂:KHYC高浓液状阳离子型絮凝剂
该产品是中国首次采用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酯为单体、无机盐溶液为分散介质研制而成的季铵盐聚合物。由于产生的高分子物质是以微米粒级粒径、球形状悬浮在分散介质中,分子之间互不粘着,故有效浓度高、流动性好,能够迅速地稀释到使用浓度而不发生结块现象。该产品具有表观粘度低,流动性好,易溶解;适应性强,可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使用,不受其他盐类影响;无刺激性气味,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优异特性。应用:该系列产品可广泛用于各种固液分离过程以提高效率减少流失;如污水处理、污泥脱水、造纸、湿法冶炼及其他行业。该产品不含油剂和表面活性剂。
技术指标:
有效浓度        15%-30%
外观粘度        小于800厘泊
分子量          300-700万之间
阳离子密度      0.1-4.5mmol/g
●山东大学的科技成果: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系列聚合物
该产品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具有较高的阳离子电荷密度,分子量可根据二甲基二烯乙基氯化铵的含量调节,具有较强的电中和能力和吸附架桥功能,与无机处理剂有较好的互溶性,是理想的废水处理剂和粘土稳定剂,也可用于造纸的干洗添加剂等。可广泛用作水处理剂,是高浓度有机废水、高浊水的理想药剂,也可用于饮用水的净化、污泥脱水、工业用水的防垢等。技术指标:
外观        无色或微黄色粘稠液体
阳离子度         15-30%
有效浓度         ≥10%
特性粘度         15-9.5
中国专利CN1336391A是一种阳离子型絮凝剂,采用无机铵盐、脂肪醛、二氰二胺为主要材料,经所聚反应而得到。该方法得到的絮凝剂分子量低,絮凝能力差等缺点。
中国专利CN1247838A,是一种阳离子型絮凝剂,采用丙烯酰胺、甲醛、二甲胺为主要材料,通过曼尼兹反应,得到的胺甲基聚丙烯酰胺胶体。该方法存在工艺过程繁琐,产品有效含量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产品提供一种高浓度液体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此产品更加有效地实现泥水分离,净化水体,增加脱水后泥饼的含固率从而减少其体积,便于运输和二次利用。
本发明的提出是基于以下反应原理:
Figure A20091001129000061
本发明所提供的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聚合、降温、反相破乳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聚合
将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在PH为4~6的蒸馏水中溶解充分,加入季胺盐,季胺盐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1∶5~5∶1;通过循环冷却保持温度20~40℃,搅拌3小时反应完全,在1小时内升温至90℃,同时通入氮气排除氧的干扰,加入丙烯酰胺单体、乳化油和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丙烯酰胺单体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为1∶8~8∶1,丙烯酰胺、季胺盐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比例为总产量的20%~50%,乳化油添加量为0.1kg/L,引发剂添加量为0.01mol/L,保持温度95~105℃下连续搅拌2小时;
所述PH为4~6的蒸馏水的用量根据最终产品产量和指标要求而定,常规比例为产量的30%~60%。
(2)降温
反应结束后在1小时内迅速降温到80℃,再保持温度在80~70℃范围2小时的搅拌时间;
(3)反相破乳
先将所需乳化油和表面活性剂预先配置成混合溶液,加入到反应釜中同时升温至100℃,通过控温系统保证在105~95℃条件下搅拌1小时和95~90℃条件下搅拌1小时后;继续搅拌同时利用冷却循环系统在1小时内使反应釜内液体温度降至40℃,停止降温,搅拌2小时即可得到最终产物。
所述的季胺盐上选氯甲烷、烷基三甲基铵盐或二烷基二甲基铵盐中的1~3种。
所述的乳化油加入量为0.1kg/L,上选N-十二烷基二甲胺。
所述的引发剂加入量为0.01mol/L,上选偶氮二氰基戊酸钠。
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即可,加入量为总产量的3~7%。
按照上述的方法制得的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其含固量50%±2%,分子量在800万~1500万之间,电荷密度在80%~90%,阳离子度60~85%,溶于水的时间为30分钟~45分钟左右。
上述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聚合过程及反相破乳过程这两步极为重要,稍有不慎,即告失败。同时也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关键的问题是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掌握的好则给下一步的生产过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循环条件。
对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含固量更高:传统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的含固量在2%~8%的范围内,而利用本发明所制得的产品的含固量可达到50%±2%,提高了近10倍;
2、分子量更大:传统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的分子量在200万~800万之间,而利用本发明所制得的产品的分子量在800万~1500万之间,提高了3倍左右;
3、电荷密度增强:传统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的电荷密度在50%~60%的范围内,而利用本发明所制得的产品的电荷密度在80%~90%的范围内,提高了近1倍;
4、阳离子度更高:传统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的阳离子度在10~50%,而利用本发明所制得的产品的阳离子度可达到60~85%;
5、缩断了溶解时间:传统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溶于水的时间为60分钟~90分钟左右,而利用本发明所制得的产品溶于水的时间为30分钟~45分钟左右,缩短了近1倍的时间;
6、生产反应完全,无三废产生,产品更加环保,无难闻气味。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共有附图2幅,其中:
图1为聚合工艺曲线;
图2为反相破乳工艺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在PH为4的蒸馏水中溶解充分,加入季胺盐,季胺盐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1∶5;通过循环冷却保持温度20~40℃,搅拌3小时反应完全,在1小时内升温至90℃,同时通入氮气排除氧的干扰,加入丙烯酰胺单体、乳化油和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丙烯酰胺单体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为1∶8,丙烯酰胺、季胺盐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比例为总产量的20%,乳化油添加量为0.1kg/L,引发剂添加量为0.01mol/L,保持温度95~105℃下连续搅拌2小时;
所述PH为4的蒸馏水的用量为产量的60%;
反应结束后在1小时内迅速降温到80℃,再保持温度在80~70℃范围2小时的搅拌时间;
先将所需乳化油和表面活性剂预先配置成混合溶液,加入到反应釜中同时升温至100℃,通过控温系统保证在105~95℃条件下搅拌1小时和95~90℃条件下搅拌1小时后;继续搅拌同时利用冷却循环系统在1小时内使反应釜内液体温度降至40℃,停止降温,搅拌2小时即可得到最终产物。
所述的季胺盐为氯甲烷。
所述的乳化油加入量为0.1kg/L,为N-十二烷基二甲胺。
所述的引发剂加入量为0.01mol/L,为偶氮二氰基戊酸钠。
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即可,加入量为总产量的3%。
上述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实施例2
将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在PH为6的蒸馏水中溶解充分,加入季胺盐,季胺盐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5∶1;通过循环冷却保持温度20~40℃,搅拌3小时反应完全,在1小时内升温至90℃,同时通入氮气排除氧的干扰,加入丙烯酰胺单体、乳化油和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丙烯酰胺单体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为8∶1,丙烯酰胺、季胺盐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比例为总产量的50%,乳化油添加量为0.1kg/L,引发剂添加量为0.01mol/L,保持温度95~105℃下连续搅拌2小时;
所述PH为6的蒸馏水的用量根据最终产品产量和指标要求而定,常规比例为产量的30%。
反应结束后在1小时内迅速降温到80℃,再保持温度在80~70℃范围2小时的搅拌时间;
先将所需乳化油和表面活性剂预先配置成混合溶液,加入到反应釜中同时升温至100℃,通过控温系统保证在105~95℃条件下搅拌1小时和95~90℃条件下搅拌1小时后;继续搅拌同时利用冷却循环系统在1小时内使反应釜内液体温度降至40℃,停止降温,搅拌2小时即可得到最终产物。
所述的季胺盐为烷基三甲基铵盐。
所述的乳化油加入量为0.1kg/L,为N-十二烷基二甲胺。
所述的引发剂加入量为0.01mol/L,为偶氮二氰基戊酸钠。
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即可,加入量为总产量的7%。
上述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实施例3
将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在PH为5的蒸馏水中溶解充分,加入季胺盐,季胺盐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1∶1;通过循环冷却保持温度20~40℃,搅拌3小时反应完全,在1小时内升温至90℃,同时通入氮气排除氧的干扰,加入丙烯酰胺单体、乳化油和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丙烯酰胺单体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为1∶3,丙烯酰胺、季胺盐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比例为总产量的40%,乳化油添加量为0.1kg/L,引发剂添加量为0.01mol/L,保持温度95~105℃下连续搅拌2小时;
所述PH为5的蒸馏水的用量为40%。
反应结束后在1小时内迅速降温到80℃,再保持温度在80~70℃范围2小时的搅拌时间;
先将所需乳化油和表面活性剂预先配置成混合溶液,加入到反应釜中同时升温至100℃,通过控温系统保证在105~95℃条件下搅拌1小时和95~90℃条件下搅拌1小时后;继续搅拌同时利用冷却循环系统在1小时内使反应釜内液体温度降至40℃,停止降温,搅拌2小时即可得到最终产物。
所述的季胺盐为二烷基二甲基铵盐。
所述的乳化油加入量为0.1kg/L,为N-十二烷基二甲胺。
所述的引发剂加入量为0.01mol/L,为偶氮二氰基戊酸钠。
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即可,加入量为总产量的6%。
上述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实施例4
将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在PH为4.5的蒸馏水中溶解充分,加入季胺盐,季胺盐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3∶1;通过循环冷却保持温度20~40℃,搅拌3小时反应完全,在1小时内升温至90℃,同时通入氮气排除氧的干扰,加入丙烯酰胺单体、乳化油和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丙烯酰胺单体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为1∶3,丙烯酰胺、季胺盐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比例为总产量的30%,乳化油添加量为0.1kg/L,引发剂添加量为0.01mol/L,保持温度95~105℃下连续搅拌2小时;
所述PH为4.5的蒸馏水的用量根据最终产品产量和指标要求而定,常规比例为产量的45%。
反应结束后在1小时内迅速降温到80℃,再保持温度在80~70℃范围2小时的搅拌时间;
先将所需乳化油和表面活性剂预先配置成混合溶液,加入到反应釜中同时升温至100℃,通过控温系统保证在105~95℃条件下搅拌1小时和95~90℃条件下搅拌1小时后;继续搅拌同时利用冷却循环系统在1小时内使反应釜内液体温度降至40℃,停止降温,搅拌2小时即可得到最终产物。
所述的季胺盐为氯甲烷和烷基三甲基铵盐的混合物。
所述的乳化油加入量为0.1kg/L,为N-十二烷基二甲胺。
所述的引发剂加入量为0.01mol/L,为偶氮二氰基戊酸钠。
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即可,加入量为总产量的5.5%。
上述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实施例5
将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在PH为5.5的蒸馏水中溶解充分,加入季胺盐,季胺盐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1∶4;通过循环冷却保持温度20~40℃,搅拌3小时反应完全,在1小时内升温至90℃,同时通入氮气排除氧的干扰,加入丙烯酰胺单体、乳化油和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丙烯酰胺单体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为5∶1,丙烯酰胺、季胺盐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比例为总产量的48%,乳化油添加量为0.1kg/L,引发剂添加量为0.01mol/L,保持温度95~105℃下连续搅拌2小时;
所述PH为5.5的蒸馏水的用量为产量的35%。
反应结束后在1小时内迅速降温到80℃,再保持温度在80~70℃范围2小时的搅拌时间;
先将所需乳化油和表面活性剂预先配置成混合溶液,加入到反应釜中同时升温至100℃,通过控温系统保证在105~95℃条件下搅拌1小时和95~90℃条件下搅拌1小时后;继续搅拌同时利用冷却循环系统在1小时内使反应釜内液体温度降至40℃,停止降温,搅拌2小时即可得到最终产物。
所述的季胺盐为氯甲烷、烷基三甲基铵盐和二烷基二甲基铵盐的混合物。
所述的乳化油加入量为0.1kg/L,为N-十二烷基二甲胺。
所述的引发剂加入量为0.01mol/L,为偶氮二氰基戊酸钠。
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即可,加入量为总产量的6.5%。
上述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Claims (7)

1、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聚合、降温、反相破乳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聚合
将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在PH为4~6的蒸馏水中溶解充分,加入季胺盐,季胺盐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1∶5~5∶1;通过循环冷却保持温度20~40℃,搅拌3小时反应完全,在1小时内升温至90℃,同时通入氮气排除氧的干扰,加入丙烯酰胺单体、乳化油和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丙烯酰胺单体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为1∶8~8∶1,丙烯酰胺、季胺盐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比例为总产量的20wt%~50wt%,乳化油添加量为0.1kg/L,引发剂添加量为0.01mol/L,保持温度95~105℃下连续搅拌2小时;
(2)降温
反应结束后在1小时内迅速降温到80℃,再保持温度在80~70℃范围2小时的搅拌时间;
(3)反相破乳
先将所需乳化油和表面活性剂预先配置成混合溶液,加入到反应釜中同时升温至100℃,通过控温系统保证在105~95℃条件下搅拌1小时和95~90℃条件下搅拌1小时后;继续搅拌同时利用冷却循环系统在1小时内使反应釜内液体温度降至40℃,停止降温,搅拌2小时即可得到最终产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季胺盐为氯甲烷、烷基三甲基铵盐或二烷基二甲基铵盐中的1~3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油为N-十二烷基二甲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二氰基戊酸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加入量为总产量的3wt~7wt%。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PH为4~6的蒸馏水的用量根据最终产品产量和指标要求而定,常规比例为产量的30wt%~60wt%。
7、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是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制得的,其含固量50%±2%,分子量在800万~1500万之间,电荷密度在80%~90%,阳离子度60~85%,溶于水的时间为30分钟~45分钟左右。
CN2009100112909A 2009-04-24 2009-04-24 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83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112909A CN101538343B (zh) 2009-04-24 2009-04-24 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112909A CN101538343B (zh) 2009-04-24 2009-04-24 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8343A true CN101538343A (zh) 2009-09-23
CN101538343B CN101538343B (zh) 2011-07-20

Family

ID=41121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1129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8343B (zh) 2009-04-24 2009-04-24 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3834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2750A (zh) * 2011-09-08 2012-05-02 华东理工大学 季铵盐功能性单体合成两性梳型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02674520A (zh) * 2011-03-10 2012-09-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水基压裂废水脱色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98735A (zh) * 2017-07-21 2017-10-27 广州安达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8531A (zh) * 2021-03-10 2021-11-2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处理油田采出液用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4520A (zh) * 2011-03-10 2012-09-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水基压裂废水脱色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74520B (zh) * 2011-03-10 2014-04-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水基压裂废水脱色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2750A (zh) * 2011-09-08 2012-05-02 华东理工大学 季铵盐功能性单体合成两性梳型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02432750B (zh) * 2011-09-08 2013-08-07 华东理工大学 季铵盐功能性单体合成两性梳型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07298735A (zh) * 2017-07-21 2017-10-27 广州安达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8531A (zh) * 2021-03-10 2021-11-2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处理油田采出液用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8531B (zh) * 2021-03-10 2022-11-1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处理油田采出液用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8343B (zh) 201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6331B (zh) 一种聚合铝‑改性海藻酸钠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6454B (zh) 一种用于再生铅废水处理的絮凝沉淀剂的制备方法
CN104724809B (zh) 一种基于天然高分子的三元共聚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0291A (zh) 一种两性接枝改性淀粉絮凝剂
CN103011359A (zh) 聚合氯化铝铁-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CN101538343B (zh) 一种液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19607A (zh) 一种阳离子聚脒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19602A (zh) 一种瓜尔胶-无机盐杂化型绿色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5459B (zh) 一种聚合氯化铁—造纸污泥基胺化聚合物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8082B (zh) 一种含钙离子改性聚丙烯酰胺制备方法
Nasri et al. Timecourse study of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process using aluminum sulfate
JP6131465B2 (ja) 汚泥脱水処理方法
CN102701387A (zh) 四氯化钛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64554B (zh) 聚合硫酸钛-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复合混凝剂及其制备与应用方法
CN106008798A (zh) 微交联网状疏水缔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CN110282715B (zh) 一种聚季铵盐原位复合改性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和应用
CN113104900A (zh) 一种复合型聚合氯化铝铁絮凝除磷剂及其制备方法
JP5961934B2 (ja) 汚泥脱水処理方法
CN107473350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剂
CN101525173B (zh) 氧化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复合改性硅铁混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61304B (zh) 一种专用于脱水污泥深度脱水的赤泥基混合酸化学调理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2491475A (zh) 一种废水处理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319651B (zh)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的合成方法
CN101857294A (zh) 复合阴阳离子淀粉/p(am-dmc)絮凝剂及制备方法
CN102219290B (zh) 一种用于深度处理生化尾水的复合混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504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