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7101B - 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7101B
CN101537101B CN2009100821375A CN200910082137A CN101537101B CN 101537101 B CN101537101 B CN 101537101B CN 2009100821375 A CN2009100821375 A CN 2009100821375A CN 200910082137 A CN200910082137 A CN 200910082137A CN 101537101 B CN101537101 B CN 101537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reatment
hemangioma
portions
gran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21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7101A (zh
Inventor
杨明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Qihua Huijin Hospi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0821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371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37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7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7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71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首先将白芷40份、40份淮山药、10份田七、2份冬虫夏草、8份甘草研磨成粉备用;第二步:取干伸筋草10份、干积雪草10份加水80份煎煮至50份,并使温度一直保持在95℃-100℃;第三步:取第二步所得的液体10份和第一步所得到的全部药粉在80℃-100℃的条件下搅拌均匀;第四步: 根据所需要的剂型,将第三步中所得的中药制成丸剂、颗粒剂、胶囊、片剂或口服液。本发明组方从行气活血、祛瘀散结、养肝生血,理气通经的组方原则出发,与独特的炮制方法相结合,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

Description

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血管瘤是由大量增生的血管所构成,为常见的软组织肿瘤。血管瘤在镜下有细胞不完全分化和核有丝分裂现象,但这并不象征是恶性。按其生长方式,有些血管瘤生长迅速,向周围邻近组织侵犯,侵入肌肉组织,甚至骨骼,破坏正常组织,造成肢残及面部畸形。血管瘤具有损坏正常组织和器官功能等恶性肿瘤的生长特性,但是并不发生远处转移,绝大多数是属于良性肿瘤。增殖性血管瘤由局灶性的内皮细胞、血管外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肥大细胞组成。常常与淋巴管组织混存。生长活跃时血管腔结构紊乱,形态多异,甚至闭塞。内皮细胞条索状或片状,分化度介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恶习变概率大大高于普通血管瘤。深部血管畸形常有扩大的血管腔,其中可见血栓形成,血栓可机化或钙化。瘤内亦可见小动脉、静脉、动静脉瘘。在婴幼儿时期,瘤体增生和退化交替进行。部分肿瘤表现增生,部分则出现退变。2~5岁时以后相对稳定,内皮细胞变小,增生不活跃,但在血管内压力的作用下可表现为血管腔隙增大,瘤体增大,或者形成动-静脉瘘。血管瘤的生长方式多属于管腔扩张。管腔扩张是由肿瘤血管与体循环交通后血液充盈及重力原因造成淤血,发生机械性挤压使血管扩张,血管内血液充盈张力扩张深入肌肉及邻近组织之间,呈现浸润性生长状态。一般将其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血管瘤通常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病变,具有肿瘤和畸形的双重特性。某些类型,硬化性血管瘤,肉芽性(增殖性)血管瘤等,发生于成年人,故确定为后天性病变。根据临床表现所见,生物学行为和细胞动力学,将血管瘤分为两大类: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前者为真性肿瘤,后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属正常更新过程,只是血管形成过程中的错误,表现为各种脉管管道的异常。血管畸形较为常见,也可不十分明显随年龄一起增长,女∶男=5∶1,有稳定的血管内皮细胞,不增殖肥大或发育不良静脉淤滞,局限性凝血性血栓形成,血管扩张,有静脉结石或子骨。血管瘤以小儿最多见,可生长在身体任何部位,但以皮肤和皮下组织占绝大多数,其次为口腔粘膜和肌肉,亦可见于肝、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偶尔发生在消化道、肾、心、肺等处。皮肤和内脏可同时发生血管瘤。血管瘤在身体各部的分布为:头面部最多占55%,颈部5%,上肢11.5%,下肢8%,躯干18.5%,会阴2%。
目前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方法多为手术切除、激光治疗等物理疗法去除血管瘤,该方法费用高、创伤面大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内脏和肌肉间的血管瘤尤其如此。
中药以尊古炮制为佳,但水煎服药,药物消耗量大且有效成份因煎煮而挥发,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水煎服煎药费时难于保存。没有量化标准,不能进行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使用,因而不能进行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有效、使用方便、费用低的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同时提供一种保证了药物治疗效果,有利于成品的保质保存,能够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制药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由以下中药制成:白芷、淮山药、田七、冬虫夏草、甘草、伸筋草、积雪草。上述组分比例为:
白芷36-44份
淮山药36-44份
田七9-11份
冬虫夏草粉1.8-2.2份
甘草7.2-8.8份
伸筋草3-5份
积雪草3-5份。
本发明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其中,优选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制成:
白芷40份
淮山药40份
田七10份
冬虫夏草2份
甘草8份
干伸筋草4份
干积雪草4份。
方解为: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淮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田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以根、根状茎入药。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性味甘,温。功能补肺益肾,化痰止咳。可用之于久咳虚喘,产后虚弱、阳痿阴冷等“虚”的病症。
甘草: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伸筋草: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积雪草:归肺;脾;肾;膀胱经,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
本发明组方从行气活血、祛瘀散结、养肝生血,理气通经的组方原则出发,与独特的炮制方法相结合,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发明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药物的制造方法,首先将白芷36-44份、淮山药36-44份、田七9-11份、冬虫夏草1.8-2.2份、甘草7.2-8.8份分别研磨成粉备用;第二步:取干伸筋草3-5份、干积雪草3-5份,加水30-34份煎煮至18-22份,并使温度一直保持在95℃-100℃;第三步:取第二步所得的液体9-11份和第一步所得到的全部药粉在80-100℃的条件下搅拌均匀;第四步:根据所需要的剂型,将第三步中所得的中药制成丸剂、颗粒剂、胶囊、片剂或口服液。
本发明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的制造方法,其中首先将白芷40份、淮山药40份、田七10份、冬虫夏草2份、甘草8份分别研磨成粉备用;第二步:取干伸筋草4份、干积雪草4份,加水32份,煎煮至20份,并使温度一直保持在95℃-100℃;第三步:取第二步所得的液体10份和第一步所得到的全部药粉在80-100℃的条件下搅拌均匀;第四步:根据所需要的剂型,将第三步中所得的中药制成丸剂、颗粒剂、胶囊、片剂或口服液。
本发明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制造方法,其中第四步中先将所述第三步中所得湿粉用制粒机压制成直径为5mm的颗粒,烘干,然后将所制造的颗粒用制粉机粉碎成200目细粉备用,将细粉灌入空心胶囊。
本发明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药物制造方法,其中每粒胶囊所装入的药粉量为0.3克。
本发明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制造方法,其中第四步中先将所述第三步中所得湿粉用与24份的蜂蜜混合,然后制成丸剂。
本发明的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制造方法,其中第四步中先将所述第三步中所得湿粉与300份的蒸馏水混合均匀,然后取上清液制成口服液。
本发明的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制造方法,其中第四步中先将所述第三步中所得湿粉用制粒机压制成直径为5mm的颗粒,然后将所制备的颗粒用制粉机粉碎成200目细粉,加入乙醇作黏合剂,加入淀粉作填充剂,压制成颗粒剂。
本发明的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制造方法,其中第四步中先将所述第三步中所得湿粉用制粒机压制成直径为5mm的颗粒、烘干,然后将所制造的颗粒用制粉机粉碎成200目细粉,最后将细粉与常用片剂辅料混合压制成片。
本发明所涉及的制药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融合古方和古法制药优点,将中药粉剂加水煎剂后,充分混合,在高温(80℃-100℃)的条件下达到中药煎煮作用,而且该方法能使各有效成份如生物碱类相互产生化合作用,保证了中药古法炮制优点,从而保证了药物治疗效果。
(2)本加工工艺能够进行标准化生产,因而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
通过上述组方制成的用于治疗血管瘤的药物,其中优选剂型是胶囊。
本发明的胶囊服用方法:
(1)口服
成年人每次4粒,每天三次;
2-4岁儿童每次1粒每天三次(去胶囊);
5-10岁儿童每次2粒每天三次(去胶囊);
10-14岁儿童每次3粒每天三次;
>14岁儿童每次4粒每天三次。
(2)连续服药两月为一疗程。
(3)服药期间忌食生姜、牛肉、酒类钦料。
本发明所需原料易得,制作工艺简单,费用低,毒副作用极小,在对血管瘤、特别是发生在内脏血管瘤如肝脏血管瘤、肌间血管瘤具有见效快、疗效高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结合以下实施例和临床试用例说明:
实施例1、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制造方法,首先将白芷4000克、4000克淮山药、1000克田七、200克冬虫夏草、800克甘草分别研磨成粉备用;第二步:取干伸筋草400克、干积雪草400克加水3200克,煎煮至总重量2000克,并使温度一直保持在95℃-100℃;第三步:取第二步所得的液体1000克和第一步所得到的全部药粉在80℃-100℃的条件下搅拌均匀;第四步:将所得湿粉用制粒机压制成直径为5mm的颗粒,烘干,然后将所制造的颗粒用制粉机粉碎成200目细粉备用,将细粉灌入空心胶囊,其中每粒胶囊所装入的药粉量为0.3克。
实施例2、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制造方法,首先将白芷3600克、淮山药3600克、田七900克、冬虫夏草180克、甘草720克分别研磨成粉备用;第二步:取干伸筋草300克、干积雪草300克加水3000克煎煮至1800克,并使温度一直保持在95℃-100℃;第三步:取第二步所得的液体900克和第一步所得到的全部药粉在80℃-100℃的条件下搅拌均匀;第四步:将所得湿粉与2000克的蜂蜜混合,然后制成丸剂。
实施例3、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制造方法,首先将白芷4400克、4400克淮山药、1100克田七、220克冬虫夏草、880克甘草分别研磨成粉备用;第二步:取干伸筋草500克、干积雪草500克加水3400克煎煮至2200克,并使温度一直保持在95℃-100℃;第三步:取第二步所得的液体1000克和第一步所得到的全部药粉在80℃-100℃的条件下搅拌均匀;第四步:将所得湿粉与30000克的蒸馏水混合均匀,然后取上清液制成口服液。
实施例4、用于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制造方法,首先将白芷4000克、4000克淮山药、1000克田七、200克冬虫夏草、800克甘草分别研磨成粉备用;第二步:取干伸筋草400克、干积雪草400克加水3200克煎煮至2000克,并使温度一直保持在95℃-100℃;第三步:取第二步所得的液体1000克和第一步所得到的全部药粉在80℃-100℃的条件下搅拌均匀;第四步:将所得湿粉用制粒机压制成直径为5mm的颗粒,烘干,然后将所制备的颗粒用制粉机粉碎成200目细粉,加入乙醇作黏合剂,加入淀粉作填充剂,压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5、用于治疗血管瘤的中药胶囊的制造方法,首先将白芷4000克、4000克淮山药、1000克田七、200克冬虫夏草、800克甘草分别研磨成粉备用;第二步:取干伸筋草400克、干积雪草400克加水3200克煎煮至2000克,并使温度一直保持在95℃-100℃;第三步:取第二步所得的液体1000克和第一步所得到的全部药粉在80℃-100℃的条件下搅拌均匀;第四步:将所得湿粉用制粒机压制成直径为5mm的颗粒,烘干,然后将所制造的颗粒用制粉机粉碎成200目细粉,最后将细粉压制成片。
本发明的疗效观察
自1996年以来发明人在对处方和制造方法保密的情况下,采用本发明的如实施例2所制造的胶囊制剂,在临床中进行试用,治疗肝血管瘤21例、四肢肌间血管瘤并肌硬化综合征32例、盆腔(含子宫、阴道)血管瘤并出血(5例)、血管瘤并溃疡出血16例、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9例,共计83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未见毒副作用,治疗组83例均属门诊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93国家颁布实施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标准和血管瘤临床诊断分类,各种不同部位的诊治情况如下:
实施例6、四肢肌间血管瘤并肌硬化综合征的治疗
1、临床资料
(1)具备血管瘤病史。
(2)病程后期出现受累肌群肿痛,肌挛缩性关节畸形、肢体功能障碍并进行性加重。
(3)经核磁、CT、彩超或B超、组织活检等检查确诊。
(4)肌间血管瘤并肌硬化综合征诊断标准:
(A)肢体肿胀、或有疼痛、肌腱缩短,肢体功能障碍。
(B)B超检查、彩超检查报肌肉血管畸形、丰富静脉或动脉血彩,核磁检查肌间网状或不规则血管畸形征,有肌硬化时显示为肌肉组织呈现大片云雾状病损征。
(C)手术病人术后病理诊断为肌间血管瘤,同时存在肌肉组织变性、坏死、挛缩
本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15例,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47岁,平均年龄25.5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40年。对照组16例,男性9例,女7例,最小年龄7岁,最大年龄42岁,平均年龄24.4岁,病程最短7年,最长38年。在确认安慰治疗无效后转为治疗组后显效13例,无效:2例,1例放弃治疗。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2、口服用药方法:治疗组给予如实施例1的本发明胶囊口服
(1)成年人每次4粒,每天三次
2-4岁儿童每次1粒每天三次(去胶囊)
5-10岁儿童每次2粒每天三次(去胶囊)
10-14岁儿童每次3粒每天三次
>14岁儿童每次4粒每天三次。
(2)连续服药两月为一疗程。
(3)服药期间忌食生姜、牛肉、酒类钦料。
有肌群挛缩征者避免肢体强力运动,两月为一疗程,完成一疗程后观察疗效,症状好转有效者继续治疗,病程较短者2-3疗程即可痊愈,病程长伴有肌群挛缩、中度以上功能障碍者,应坚持治疗5-8疗程,并根据病情酌情调整。
3、疗效标准
显效:局部肿块、疼痛、运动受限等症状完全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
有效:经过5-8疗程治疗后肿块缩小或消失,质地软化,疼痛消失,肢体运动障碍明显改善(由重、中度转为轻度),症状有明显改善。随访2年无加重。
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
4、治疗结果
治疗组32例中,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37%。对照组(桃红四物汤加减)16例中,显效0例,有效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12.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非常显著。
实施例7肝血管瘤的治疗
1、临床资料
(1)主诉肝区不规则胀痛、心情烦闷抑郁、肝区痞块或肿大
(2)肝脏B超或彩超、核磁、CT检查报告为肝血管瘤
(3)上述检查阳性报告患者经AFP血检或其他恶性肿瘤专项检查排除肝瘤性肿瘤
(4)肝血管瘤诊断标准:
(A)主诉肝区不规则胀痛、心情烦闷抑郁、肝区痞块或肿大
(B)肝脏B超或彩超、核磁、CT检查报告为肝血管瘤
(C)上述检查阳性报告患者经AFP血检或其他恶性肿瘤专项检查排除肝瘤性肿瘤
本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1例,其中男性17例,女15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37.5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40年。对照组11例,男性6例,女5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34.4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38年。在确认对照治疗无效后转为治疗组6例,5例放弃治疗本组无儿童病例。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2、口服用药方法:治疗组给予如实施例1的本发明胶囊口服
(1)成年人每次4粒,每天三次。
(2)连续服药两月为一疗程。
(3)服药期间忌食生姜、牛肉、酒类钦料。
两月为一疗程,完成一疗程后观察疗效。症状好转有效者继续治疗,病程较短瘤体直径小于20mm者2-3疗程即可痊愈,病程长肝血管瘤巨大者应坚持治疗5-8疗程,并根据病情酌情调整。
3、疗效标准
显效:服药2周后右季肋区疼痛减轻或消失、服药1疗程(2个月)后进行B超检查或彩超、核磁检查肝实质内肿块影明显缩小,密度向周围正常组织影同化。2-3疗程后肝影像学检查原肝血管瘤基本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
有效:服药2周后右季肋区疼痛减轻或消失、服药1疗程(2个月)后进行B超检查或彩超、核磁检查肝实质内肿块影有缩小和密度向周围正常组织影同化变化。2-3疗程后肝影像学检查原肝血管瘤仍然存在但无扩大。继续治疗并随访2年无加重。
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肝实质内血管瘤影像检查继续发展扩大。
4、治疗结果
治疗组21例中,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1.40%。对照组(E口服逍遥丸)16例中,显效0例,有效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25.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非常显著。
实施例8盆腔(含子宫、阴道)血管瘤并出血(5例)
1、临床资料
(1)下腹部不规则胀疼,体查发现下腹部肿块或子宫非孕性增大,月经增多量大且持续时间异常。妇检发现子宫增大,阴道肿块或紫红色血管畸形征。阴道出血症状且反复发作,月经期明显加重。
(2)B超、彩超检查报盆腔异常血彩,核磁检查报子宫、阴道周围血管畸形或血管瘤。
(3)局部组织活检确诊血管瘤并排除血管瘤恶变。
(4)盆腔(含子宫、阴道)血管瘤并出血诊断标准:
(A)下腹部不规则胀疼,体查发现下腹部肿块或子宫非孕性增大,月经增多量大且持续时间异常。妇检发现阴道肿块或紫红色血管畸形征。部分患者出现阴道出血症状且反复发作。
(B)B超、彩超检查报异常血彩,核磁检查报血管畸形或血管瘤。
(C)局部组织活检确诊血管瘤并排除血管瘤恶变。
本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例,最小年龄9岁,最大年龄35岁,平均年龄27岁,病程最短6个月年,最长4年。对照组3例,,最小年龄9岁,最大年龄28岁,平均年龄21.4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年。在确认对照治疗无效后转为治疗组后显效3例。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2、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如实施例1的本发明胶囊口服
(1)成年人每次4粒,每天三次。
2-4岁儿童每次1粒每天三次(去胶囊)
5-10岁儿童每次2粒每天三次(去胶囊)
10-14岁儿童每次3粒每天三次
>14岁儿童每次4粒每天三次。
(2)治疗全程忌食生姜、牛肉、饮酒。
(3)两月为一疗程。完成一疗程后观察疗效。症状好转有效者继续治疗,病程较短者2-3疗程即可痊愈。
3、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开始后两周内下腹部肿痛减轻或消失、出血量显著减少,治疗后1个月内出血停止。阴道内肿块缩小但不会消失,继续治疗经过4个月(或4个月经周期)无复发即可停药,随访2年阴道出血无复发。
有效:治疗开始后两周内下腹部肿痛减轻或消失、出血量显著减少,治疗后1个月内出血停止。阴道内肿块缩小但不会消失。继续治疗经过4个月(或4个月经周期)停药。但于停药后4-8周出现下腹部胀痛复发或阴道出血,月经量大,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再次用药后上述病征改善,需要持续用药,随访2年阴道出血无复发。盆腔血管瘤无加重。
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
4、治疗结果
治疗组5例中,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0.007%。对照组3例中,显效0例,有效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非常显著。
实施例9、血管瘤并溃疡出血16例
1、临床资料
(1)血管瘤患者原血管瘤区域内出现溃疡创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严重者伴局部出血
(2)B超、彩超、核磁检查获复血管瘤诊断阳性依据。
(3)局部组织活检确诊血管瘤并排除血管瘤及溃疡恶变。
(4)血管瘤并溃疡诊断标准
(A)血管瘤患者原血管瘤区域内出现溃疡创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严重者伴局部出血
(B)B超、彩超、核磁检查获复血管瘤诊断阳性依据。
(C)局部组织活检确诊血管瘤并排除血管瘤及溃疡恶变。
本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6例,其中男性7例,女9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47岁,平均年龄25.5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41年。对照组9例,男性4例,女5例,最小年龄9岁,最大年龄42岁,平均年龄24.4岁,病程最短7年,最长38年。在确认对照治疗无效后转为治疗组后显效7例,无效:1例,1例放弃治疗。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2、治疗组给予如实施例1的本发明胶囊口服
(1)成年人每次4粒,每天三次。
2-4岁儿童每次1粒每天三次(去胶囊)
5-10岁儿童每次2粒每天三次(去胶囊)
10-14岁儿童每次3粒每天三次
>14岁儿童每次4粒每天三次。
(2)连续服药两月为一疗程。
(3)服药期间忌食生姜、牛肉、酒类钦料。
临床治疗中随症进行换药处理。并给予抗生素治疗感染。出血停止后给予血管瘤电生物化学场效应治疗至痊愈。两月为一疗程。完成一疗程后观察疗效。症状好转有效者继续治疗,病情较轻者2-3疗程即可痊愈,重者应坚持治疗5-8疗程,并根据病情酌情调整。
3、疗效标准
显效:局部肿块、溃疡创面愈合消失、出血症状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
有效:经治疗后出血症状明显减轻好转或消失,经过5-8疗程治疗后肿块缩小改善(由重、中度转为轻度),症状有明显改善。随访2年无加重。
无效:溃疡及出血症状无好转。瘤体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
4、治疗结果
治疗组16例中,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9例中,显效0例,有效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11.1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非常显著。
实施例10、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9例
1、临床资料
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诊断标准:
(A)下肢慢性静脉静脉曲张病史,同时出现小腿部皮肤炎性搔痒、皮疹、渗出,严重者出现局部溃疡,迁延不愈或并发出血。
(B)B超、彩超、核磁检查获得下肢静脉血管畸形(曲张)诊断阳性依据。
(C)局部组织活检确诊静脉曲张并排除血管及溃疡面恶变。
本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例,其中男性7例,女2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51.8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41年。对照组4例,男性3例,女1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最短12年,最长35年。在确认安慰治疗无效后转为治疗组后显效4例,无效:1例,1例放弃治疗。所有患者在年龄、症状体征、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疗效非常显著。
2、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如实施例1的本发明胶囊口服,成年人每次4粒,每天三次。治疗全程忌食生姜、牛肉、饮酒。临床治疗均给予抗生素和换药处理。两月为一疗程。完成一疗程后观察疗效。症状好转有效者继续治疗,病程较短者1-2疗程即可痊愈。
3、疗效标准
显效:局部肿胀明显减轻、溃疡完全愈合。随访2年无复发。
有效:经过治疗后小腿肿胀减轻,溃疡面缩小,创面肉芽新生良好,边缘肉芽上皮化结痂,渗出减少。搔痒、皮疹、疼痛、出血减轻。
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
4、治疗结果
治疗组9例中,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8.9%。对照组4例中,显效0例,有效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2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非常显著。
总之:治疗肝血管瘤21例、四肢肌间血管瘤并肌硬化综合征32例、盆腔(含子宫、阴道)血管瘤并出血(5例)、血管瘤并溃疡出血16例、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9例,共计83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6%,对照组总有效5.4%。
肢体肌间血管瘤为深部肌群静脉、小动脉、毛细血管畸形导至的肌组织血管障碍和代谢不良形成的肌纤维退行性病变,活体手术可见血管瘤(或称血管畸形)隐瞒观呈兰紫色,边界不清或无边界,病损呈现为弥漫性,肌束间广泛浸润。受累肌肉呈现灰白色或水洗样变性,质地极其脆弱易碎,以至于不能用缝合处理。取标本切片检查,镜下见肌纤维广泛空泡样变性,线粒体水肿或解体,肌组织间隙存在大量的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活动极为活跃。已经消亡的肌细胞被大量的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组织所取代。病损周边与下常肌组织边缘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呈现出慢性炎症过程式。因而,有理由相信,肌纤维硬化综合征是肌间血管瘤未及时控制演变发展而来。其病理基础是肌间血管瘤中心部位血流过量而周边部份则出现缺血和血流瘀滞。如何消除这一看似矛盾的病理现象,是治疗肌硬化综合征的关键,本发明物通过合理的组方,利用中药双向调节的作用克服了该矛盾,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多方研究证实肝血管瘤、血管瘤并溃疡出血等均为气滞血瘀,结聚成瘕所致。
本发明组方从行气活血、祛瘀散结、养肝生血,理气通经的组方原则出发,与独特的炮制方法相结合,创造性的研究发明了治疗肝血管瘤、肌间血管瘤并肌硬化综合征、血管瘤并溃疡出血、盆腔血管瘤并阴道出血等顽症的有作良好的疗效的组方和药物,本方所显示的良好的临床效果为攻克血管瘤及其并发症治疗这一医学难题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填补了国内外药物治疗血管瘤及血管瘤并发症的空白。
以下结合个案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实施例11、张某,男,47岁,农民,已婚,湖南省张家界人。1997年4月16日来院门诊。无家族史。主诉:左大腿后部青紫肿块约40年,肌肉内硬肿、间隙性疼痛10年,加重上并左侧膝关节伸展运动受限、左侧跛行2年。患者诉约40年前(7岁)被发现左大腿上段后部皮肤呈现表紫样增厚,边缘不清,无痛,未作治疗。至成年后肿块有所增大。10年前在湖南省某医院就诊为左大腿肌间海绵状血管瘤,给予20%脲素溶液瘤体内注射,每周一次,给予10次后出现左大腿后深疗组织硬块,不规则间隙性疼痛,停止治疗后稍有减轻。近两年来发现左大腿后部肿块范围增大,左膝关节伸展轻度受限,跛行,长时间步行后左大腿后部、左膝关节明显疼痛。继续局部注射硬化剂及服用中药(药物不详)症状无好转。来湖南省司法警察总医院血管瘤科就诊。经彩超、核磁、局部穿刺病检,确诊为左大腿后上段海绵状血管瘤、左大腿后侧肌群肌间血管瘤并肌硬化综合征、左大腿左膝关节功能受限(中度)。给予如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药物口服每天三次每次4粒,一周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6周后左大腿肿胀好转,肌内肿块出现软化,2疗程后左膝关节伸展活动基本正常,核磁检查肌组织病损已修复吸收。医嘱继续治疗2疗程善后。2年后随访至今无复发。
实施例12、李某,女,21岁,未婚,湖南省常德汉寿人,学生。1997年5月3日来院门诊。无家族史。主诉:右季区肿块进行性增大4年。患者诉约17岁入书法家体检肝区B超检察院查发现右肝有一40mm×40mm大小圆形低密度影,考虑为肝海绵状血管瘤,CT及AFP检查确诊为右肝血管瘤并排除肝癌等恶性病变。在当地医院进行中药治疗4年无效,右季肋区出下肿块且不断增大,延伸至右下腹盆腔内,CT及核磁检查报肝脏巨大多发性血管瘤并瘤体内不规则钙化。因肝血管瘤不断增大治疗无效来我院血管瘤科门诊。门诊体查:一般情况可,寻常面容,无黄胆,皮肤无出血点。腹部膨胀如八月孕娠大小,以右侧为明显,平卧时检查:于右腹部盆腔可扪及一肿块,质中,边厚而不规则,向右延伸至腹中线右侧10CM,上缘与左、右季肋缘相接并伸入胸膈内。肿块大小约35cm×40cm,表面充满结节状隆起,可扪及质硬子骨状结节。腹水征阴性。右腹部肿瘤区叩诊为实音。B超,核磁检查报肝巨大血管瘤。门诊诊断为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进展期)。医嘱给予如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天三次。治疗全程忌食生姜、牛肉、饮酒。临床治疗均给予抗生素和换药处理。两月为一疗程。完成一疗程后观察右腹部胀痛下坠感明显减轻,腹部有所缩小,自觉症状好转,继续服药治疗3部程,再次复查时发现右腹部明显缩小,肝下界至平脐可及,膨右界至脐中线,腹部肝区内基本平整,胆仍可扪及子骨样结节。核磁检查肝内血管瘤结节显著减少,肝实质内可见不规则钙化影。嘱续服药1疗程,肝区肿块稳定于平脐大小,患者自行停药。2004年、2007年两次复诊腹部无增大,肝肋缘下6CM可扪及,表面仍可扪及结节。2008年随访已结婚并生育男婴一名。治愈后10年随访至今无复发。
实施例13、李某,女,42岁,已婚,河北省涿州人。某医院职工。2005年3月25日来院门诊。无家族史。主诉:右小腿后下部肿块约22年,加重扩大展至右膝下,疼痛,右踝关节背屈运动受限2年。患者诉约20岁时发现右小腿下段后部皮下呈现青紫样肿,边缘不清,无痛,在河北省某院诊断为右小腿肌间血管瘤,未作治疗。2年前因上下楼过度,出现小腿部疼痛,在北京某医院就诊为右小腿肌间血管瘤,给予20%脲素溶液瘤体内注射,每周一次,无效,疼痛加重,且出现左小腿及左踝关节背屈活动受限,左脚跟于直立时不能着地。后又给予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每周一次,4次后病损扩大至左小腿后上段及其外侧,疼痛剧烈难耐。北京某院建议截肢治疗。患者拒绝后转来我院外二科血管瘤治疗中心。经彩超、CT、核磁及穿刺病检确诊为:右小腿后肌群肌间血管瘤,肌硬化综合征(进展期)右小腿右踝功能障碍(中度)。给予如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天三次。治疗全程忌食生姜、牛肉、饮酒。二周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4周后左小腿肿胀好转,肌内肿块出现软化,2疗程后右踝关节伸展活动基本正常,核磁检查右小腿肌内病灶基本吸收消失。嘱继续治疗1疗程善后。2年后随访至今无复发。
实施例14、黎某,女,28岁,已婚,湖南省长沙市人。文员。2002年4月25日来院门诊。无家族史。主诉:右小腿下部肿块约28年,加重扩大展至右下腹部,腹胀3年,加重并阴道大量出血4个月。患者诉自幼时发现右小腿下段皮下呈现青紫肿大,边缘不清,无痛,在湖南省湘雅医院诊断为右小腿血管瘤,给予硬化剂注射治疗(药物不详)效果不佳,瘤体持续存在。本次就诊前3年前发现右小腿血管瘤向上蔓延至右大腿、右下腹部,感下腹胀痛。4月前再次至湘雅医院就诊为盆腔及子宫、阴道血管瘤,并给予介入栓塞治疗,术后下腹胀痛加重,2001年12月月经量较前明显增加,迁延3月余未净,阴道出血量约每天100-200ML,出现重度贫血,面色苍白。经多院会诊等均未能有效止血。同时因盆腔巨大血管瘤而不能进行手术。由于治疗无效转来我院血管瘤科进一步治疗。门诊检查:急性病容,精神差,皮肤苍白潮湿面冷,眼结膜及唇粘膜苍白。T:36.6℃心率98次、呼吸28次/分,血压:85/55mmhg。呼吸音清晰。右小腿、右大腿外侧邮不规则青紫弯曲扩张血管影,下腹部丰隆,会阴部见鲜红血迹,阴道前庭、小阴唇及会阴见青紫肿胀,阴道内未能检查。核磁片显示子宫明显扩大前倾,右侧盆腔、阴道右后壁见大量血管畸形影。考虑为盆腔、子宫血管瘤。综合上述病史及检查,门诊诊断为(1)右下肢海绵状血管瘤(2)盆腔、子宫血管瘤并阴道大出血,重度失血性贫血。医嘱(1)绝对卧床(2)如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天三次。治疗全程忌食生姜、牛肉、饮酒。(3)必要时备血和输血。服药后病情即稳定,出血量减少。自觉症状好转,未给予输血处理。治疗二周,阴道出血完全停止,次月月经时量大,但于第五天时自行停止。嘱继续治疗至4周时进行室内自行活动,贫血症状改善。治疗第一疗程结束时阴道已完全无出血症。核磁检查子宫瘤体缩小。再嘱继续治疗,共7个疗程停药。2005年、2007年、2009年随访无复发且已恢复文员工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疗肝血管瘤、四肢肌间血管瘤并肌硬化综合征、盆腔血管瘤并出血、血管瘤并溃疡出血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制成:
白芷36-44份
淮山药36-44份
田七9-11份
冬虫夏草1.8-2.2份
甘草7.2-8.8份
伸筋草3-5份
积雪草3-5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制成:
白芷40份
淮山药40份
田七10份
冬虫夏草2份
甘草8份
伸筋草4份
积雪草4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白芷、淮山药、田七、冬虫夏草、甘草分别研磨成粉备用;第二步:取干伸筋草3-5份、干积雪草3-5份,加水30-34份煎煮至18-22份,并使温度一直保持在95℃-100℃;第三步:取第二步所得的液体9-11份和第一步所得到的全部药粉在80-100℃的条件下搅拌均匀;第四步:根据所需要的剂型,将第三步中所得的中药制成丸剂、颗粒剂、胶囊、片剂或口服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白芷40份、淮山药40份、田七10份、冬虫夏草2份、甘草8份分别研磨成粉备用;第二步:取干伸筋草4份、干积雪草4份,加水32份,煎煮至20份,并使温度一直保持在95℃-100℃;第三步:取第二步所得的液体10份和第一步所得到的全部药粉在80-100℃的条件下搅拌均匀;第四步:根据所需要的剂型,将第三步中所得的中药制成丸剂、颗粒剂、胶囊、片剂或口服液。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四步骤中先将第三步骤中所得湿粉用制粒机压制成直径为5mm的颗粒,烘干,然后将颗粒用制粉机粉碎成200目细粉,再将细粉灌入空心胶囊中,制成胶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粒胶囊所装入的药粉量为0.3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四步中将所述第三步中所得湿粉与24份蜂蜜混合制成丸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四步中先将所述第三步中所得湿粉与300份蒸馏水混合均匀,之后取上清液制成口服液。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四步中先将所述第三步中所得湿粉用制粒机压制成直径为5mm的颗粒,烘干,然后将所制备的颗粒用制粉机粉碎成200目细粉,加入乙醇作黏合剂,加入淀粉作填充剂,压制成颗粒剂。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四步中先将所述第三步中所得湿粉用制粒机压制成直径为5mm的颗粒,烘干,然后将所制备的颗粒用制粉机粉碎成200目细粉,最后将细粉与片剂辅料混合压制成片。
CN2009100821375A 2009-04-16 2009-04-16 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7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21375A CN101537101B (zh) 2009-04-16 2009-04-16 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21375A CN101537101B (zh) 2009-04-16 2009-04-16 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7101A CN101537101A (zh) 2009-09-23
CN101537101B true CN101537101B (zh) 2011-06-22

Family

ID=41120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213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7101B (zh) 2009-04-16 2009-04-16 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371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3810A (zh) * 2015-11-14 2016-01-06 张丽 一种治疗静脉曲张的中成药物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83A (zh) * 1993-06-19 1994-12-28 严起杰 血管瘤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83A (zh) * 1993-06-19 1994-12-28 严起杰 血管瘤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7101A (zh) 2009-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2992B (zh) 一种用于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2836409B (zh) 用于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1569738A (zh) 一种治疗乳腺炎、乳腺增生、乳房肿块、关节积液、跌打损伤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157062B (zh)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等妇科包块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857311A (zh) 一种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中药
CN101537101B (zh) 治疗肝、四肢肌间、盆腔血管瘤及其并发症和小腿静脉曲张并溃疡出血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4548050A (zh) 一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27831A (zh) 一种治疗感邪型产后身痛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825563B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450A (zh) 一种治疗产后风湿症的中药
CN102961712A (zh) 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6109A (zh) 一种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0691A (zh) 一种用于治疗宫颈癌的药物制剂及其用途
CN103690644B (zh) 促进骨折康复的中药制剂
CN103495079B (zh) 一种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729457A (zh) 一种治疗流产后宫腔内组织物残留的中药丸剂
CN102274472A (zh) 一种治疗女性痛经的中药贴剂及制备
CN100353995C (zh) 一种具有祛风活络解毒的药物组合物
CN105477264A (zh) 一种治疗尿道综合症的药物制剂
CN104857111B (zh)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10658A (zh) 龟鹿制剂
CN105726849B (zh) 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后抑郁症的中药
CN104491765B (zh) 一种治疗乳癖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352573B (zh) 一种治疗阳水肿的中药丸
CN103479840B (zh) 一种治疗颈椎、腰椎及骨质增生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8

Address after: 410000 Room 302, building 1, staff dormitory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aoyun village, Muyun street, Tianxin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Qihua Huijin hospital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04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Yuhua District, camphor Road General Hospital No. 502 Hunan provincial police

Patentee before: Yang Mingzha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