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3144B - 镜头镜筒和摄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镜头镜筒和摄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3144B
CN101533144B CN2009101187692A CN200910118769A CN101533144B CN 101533144 B CN101533144 B CN 101533144B CN 2009101187692 A CN2009101187692 A CN 2009101187692A CN 200910118769 A CN200910118769 A CN 200910118769A CN 101533144 B CN101533144 B CN 1015331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ilinear motion
cylinder unit
unit
lens
lens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187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3144A (zh
Inventor
工藤智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33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3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3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31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镜头镜筒和摄像设备。该镜头镜筒具有增加的抵抗外部冲击的强度。该镜头镜筒被构造成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摄像透镜单元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圆筒单元与摄像透镜单元接合并且圆筒单元的外周上形成有第一凸轮槽,摄像透镜单元跟随该第一凸轮槽。圆筒单元进行转动从而使摄像透镜单元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直线运动限制构件与圆筒单元接合以将摄像透镜单元的运动限制为直线运动。第二圆筒单元被布置在摄像透镜单元和圆筒单元的外周上,以引导摄像透镜单元直线运动。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限制直线运动限制构件和第二圆筒单元在转动方向上的运动。

Description

镜头镜筒和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镜筒以及设置有该镜头镜筒的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地,使用卤化银胶片的胶片照相机广泛地普及,但是,近年来,无需使用胶片而能够将图像捕捉到存储器中的数字式照相机迅速普及。这些数字式照相机包括设置有用于使多个光学透镜沿着光轴移动从而改变摄像倍率的变焦机构的数字式照相机。
日本特开2001-324663号公报公开了变焦镜头镜筒的构造的一个例子。在该变焦镜头镜筒中,由凸轮环使保持多个透镜的多个透镜保持部沿着光轴移动,同时,由转动限制部限制透镜保持部在转动方向上的运动。利用该构造,可以使光学透镜移动到指定位置。
近年来,随着高倍率化的快速发展,透镜组的数量和镜头镜筒在完全伸出状态下的长度趋于增大,即变焦镜头镜筒的尺寸趋于增大。另一方面,强烈要求减小照相机的厚度,因此要求变焦镜头镜筒在收容状态下的尺寸最小化。为了减小照相机的厚度,设想减小变焦镜头镜筒的各镜筒在光轴方向上的尺寸并且连接尺寸减小的各镜筒,使得变焦镜头镜筒具有镜筒数量增加的多段构造。对于这种照相机厚度的减小,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
日本特开2000-66081号公报示出了使用尺寸减小的棱柱状金属直线滑键的镜头镜筒的例子。利用该构造,能够由厚度减小的金属键部分地保持镜头镜筒的镜筒,使得各镜筒能够直线移动。这种类型的镜头镜筒比由塑料成型镜筒保持以直线运动的传统镜头镜筒的空间效率优异,因此,这种类型的镜头镜筒适于小型化。
此外,日本特开2003-21776号公报示出了具有以多段连接的凸轮镜筒的镜头镜筒的例子。在该情况下,由薄金属键部分地保持镜头镜筒的镜筒,用于直线运动,因此,这种类型的镜头镜筒也适于小型化。
在上述日本特开2000-66081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3-21776号公报中公开的镜头镜筒的情况下,即使例如由于照相机落下对镜头镜筒施加了冲击,只要转动力未被施加到直线滑动金属键就不会产生问题。然而,当施加转动力时,直线滑键受到横向载荷。因此,如果转动力大,则直线滑键可能脱落,导致镜头镜筒的操作出现故障。
近年来,照相机的尺寸逐渐减小,随着尺寸减小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有效地吸收外部冲击已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从而,需要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构造精度同时耐外部冲击的镜头镜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增强的抵抗外部冲击的强度的镜头镜筒和设置有该镜头镜筒的摄像设备。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镜头镜筒,该镜头镜筒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该镜头镜筒包括: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被构造成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圆筒单元,该圆筒单元被布置在透镜单元的内周中并且被构造成具有形成在圆筒单元的外周上的凸轮部,用于使透镜单元跟随凸轮部,该圆筒单元被构造成进行转动从而使透镜单元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该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被布置在圆筒单元的内周中并且被构造成将透镜单元的运动限制为直线运动;第二圆筒单元,该第二圆筒单元被布置在透镜单元和圆筒单元的外周上并且被构造成引导透镜单元直线运动;以及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该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被构造成限制直线运动限制构件和第二圆筒单元在转动方向上的运动。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镜头镜筒的构造,由于不仅由布置在透镜单元的内周上的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而且由被布置在透镜单元的外周上的第二圆筒单元承受施加到透镜单元的冲击力,因此,可以增加镜头镜筒的抵抗外部冲击的强度。此外,可以增加抵抗由于冲击引起破损的强度的极限。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包括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镜头镜筒,该镜头镜筒包括: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被构造成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圆筒单元,该圆筒单元被布置在透镜单元的内周中并且被构造成具有形成在圆筒单元的外周上的凸轮部,用于使透镜单元跟随凸轮部,该圆筒单元被构造成进行转动从而使透镜单元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该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被布置在圆筒单元的内周中并且被构造成将透镜单元的运动限制为直线运动;第二圆筒单元,该第二圆筒单元被布置在透镜单元和圆筒单元的外周上并且被构造成引导透镜单元直线运动;以及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该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被构造成限制直线运动限制构件和第二圆筒单元在转动方向上的运动。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一种镜头镜筒,该镜头镜筒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该镜头镜筒包括: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被构造成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该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被构造成将透镜单元的运动限制为直线运动;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该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被构造成将直线运动限制构件的运动限制为直线运动,其中,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包括:圆环部;直线运动限制部,该直线运动限制部沿光轴方向从圆环部突出并且与直线运动限制构件接合,从而将直线运动限制构件的运动限制为直线运动;以及变形防止保持部,该变形防止保持部形成在圆环部上并且被构造成以防止直线运动限制部变形的方式保持直线运动限制部,其中,变形防止保持部还用作可转动地联接到第三圆筒单元的保持部,该第三圆筒单元被构造成进行转动以使透镜单元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一种镜头镜筒,该镜头镜筒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该镜头镜筒包括: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被构造成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该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被构造成将透镜单元的运动限制为直线运动;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该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被构造成将直线运动限制构件的运动限制为直线运动,其中,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包括:圆环部;直线运动限制部,该直线运动限制部沿光轴方向从圆环部突出并且与直线运动限制构件接合,从而将直线运动限制构件的运动限制为直线运动;以及变形防止保持部,该变形防止保持部形成在直线运动限制部的切线方向的两侧的圆环部上,从而以防止直线运动限制部变形的方式保持直线运动限制部。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提供一种镜头镜筒,该镜头镜筒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该镜头镜筒包括: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被构造成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该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被构造成将透镜单元的运动限制为直线运动;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该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被构造成将直线运动限制构件的运动限制为直线运动,其中,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包括:圆环部;多个直线运动限制部,该多个直线运动限制部沿光轴方向从圆环部突出并且与直线运动限制构件接合,从而将直线运动限制构件的运动限制为直线运动;以及变形防止保持部,该变形防止保持部形成在圆环部上并且被构造成以防止被布置在变形防止保持部中的每一个变形防止保持部的两侧的直线运动限制部变形的方式保持直线运动限制部。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处于电源OFF状态的数字式照相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处于电源ON状态的数字式照相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数字式照相机的俯视图。
图4是数字式照相机的背面图。
图5是数字式照相机的仰视图。
图6是数字式照相机的控制器和该控制器的周边电路的方框图。
图7是示出处于收容状态的摄像镜头镜筒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处于摄像准备就绪状态的摄像镜头镜筒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9是摄像镜头镜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三圆筒单元的立体图。
图12是摄像透镜单元已被装配在第二圆筒单元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摄像镜头镜筒的剖视图。
图14是设置有摄像镜头镜筒的数字式照相机从电源ON到摄像结束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适于设置有具有能够任意地改变摄像倍率的折叠式(collapsible)变焦机构的摄像镜头镜筒的数字式照相机。
图1是处于电源OFF状态下的数字式照相机12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处于电源ON状态下的数字式照相机12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数字式照相机12的俯视图。图4是数字式照相机12的背面图。图5是数字式照相机12的仰视图。
在数字式照相机12的前表面上,配置有用于确定被摄体的构成的取景器17、用于在测光和测距时补充光源的辅助光源16、闪光灯18以及摄像镜头镜筒71。
在数字式照相机12的顶面上,配置有释放按钮13、电源切换按钮15和变焦开关14。在数字式照相机12的底面上,配置有三脚架安装部27和卡电池盖(card battery cover)28。下文提到的存储卡驱动器42和电池插入部(未示出)被布置在卡电池盖28内。
此外,在数字式照相机12的背面上,配置有用于切换各种功能的操作按钮21、22、23、24、25和26、由LCD形成的显示器20以及取景器目镜19。当操作按钮21、22、23、24、25和26中的一个被按下时,选择数字式照相机12的如摄像模式、重放模式和动态画面拍摄模式等操作模式中的一个相关模式。显示器20在屏幕上显示存储在存储器40中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存储卡读取的图像数据。此外,当选择重放模式时,显示器20减小了多个摄像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并且在屏幕上显示减小的图像数据。
图6是数字式照相机12的控制器和控制器的周边电路的方框图。控制器50基本上由CPU 46、ROM 45和RAM 47构成。经由总线44将控制器50连接到释放按钮13、操作按钮21至26、显示器20、存储器40、存储卡驱动器42和其它组成元件。
此外,经由总线44连接到控制器50的驱动电路43被连接到变焦马达驱动部29、聚焦马达驱动部31、快门驱动部32、光圈驱动部35、由CCD或CMO S形成的摄像元件37和闪光灯18。变焦马达驱动部29驱动镜筒驱动马达29a。聚焦马达驱动部31驱动聚焦马达31a。由来自控制器50的信号驱动地控制这些部分。ROM 45存储用于控制上述各种组成元件的控制程序。RAM 47存储控制程序所需的数据。
在如上构造的数字式照相机12中,当使用者通过操作电源切换按钮15而接通电源时,CPU 46从ROM 45读出所需的控制程序并且开始初始操作。更具体地,控制器50使摄像镜头镜筒71移动到预定摄像允许区域并且起动摄像功能,随后进入摄像待机状态。
当使用者按压释放按钮13进行摄像时,控制器50通过摄像元件37检测被摄体的亮度并且基于该检测获得的测光值设定孔径值和快门速度。此外,控制器50判断是否需要使闪光灯18闪光。使用者也可以操作操作按钮21从而预先选择是否使闪光灯18强制闪光。
然后,控制器50进行测距以测量到被摄体的距离,并且控制聚焦马达驱动部31以使聚焦透镜单元30移动到预定聚焦位置。聚焦透镜单元30由后述的摄像透镜单元1、第二透镜单元2和第三透镜单元5组成。此外,控制器50控制快门驱动部32以打开快门33,从而由摄像元件37拍摄期望的图像。在摄像元件37中积聚与根据曝光控制值进入摄像元件37的光量对应的电荷,并且将该电荷转换为图像信号,随后将该图像信号输出到模拟信号处理部36。
模拟信号处理部36对接收到的图像信号进行模拟信号处理,然后将处理过的图像信号输出到A/D转换部38。A/D转换部38将接收到的处理过的图像信号的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然后,将数字数据输出到数字信号处理部39以在该数字信号处理部39中进行处理。最后,将数字数据存储在存储器40中。
当操作操作按钮22时,由压缩/解压缩部41对存储在存储器40中的数字数据进行如JPEG压缩或者TIFF压缩等压缩处理等。然后,压缩过的数字数据被输出到存储卡驱动器42并且被存储在存储卡和存储器40中。应该注意,当数字式照相机12不具有存储器40时,由数字信号处理部39处理过的数字信号被输出到压缩/解压缩部41,由存储卡驱动器42将该数字信号存储在存储卡中。
控制器50经由总线44使压缩/解压缩部41对存储在存储器40中的图像数据或者由存储卡驱动器42存储在存储卡中的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处理,并且使显示器20显示处理过的图像数据。当使用者观察到在显示器20上显示的图像数据并且确定图像不是必要的时,使用者可以操作操作按钮23来删除该图像。
当使用者操作设置在数字式照相机12的顶面上的变焦开关14时,由控制器50经由驱动电路43控制变焦马达控制部29以使摄像镜头镜筒71沿着透镜的光轴(即,在通过透镜的中心的光轴的方向上)移动。使用者可以操作变焦开关14来放大或缩小显示在显示器20上的图像,即进行所谓的数字变焦操作。
接着,将说明设置在数字式照相机12的摄像镜头镜筒中的透镜组的构造。图7是示出处于收容状态的摄像镜头镜筒71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处于摄像准备就绪状态的摄像镜头镜筒71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图9是摄像镜头镜筒71的分解立体图。
摄像透镜单元1由装配有光学透镜的筒状壳体形成。摄像透镜单元1形成有销状从动件1a。从动件1a形成在相对于光轴沿圆周方向以60°的角间隔隔开的六个位置。第二透镜单元2由装配有另一光学透镜的保持件形成。第二透镜单元2也一体地形成有销状从动件2a。销状从动件2a形成在相对于光轴沿圆周方向以120°的角间隔隔开的三个位置。类似地,第三透镜单元5由装配有另一光学透镜的保持件形成。第三透镜单元5也一体地形成有三个销状从动件5a。
在圆筒单元3的外周形成有第一凸轮槽(凸轮部)3a,各从动件1a跟随第一凸轮槽3a。第二凸轮槽(未示出)形成在圆筒单元3的内周中的三个圆周位置,用于使各从动件2a以跟随各第二凸轮槽的方式移动。类似地,第三凸轮槽(未示出)形成在圆筒单元3的内周中的三个圆周位置,用于使各从动件5a以跟随各第三凸轮槽的方式移动。
此外,直线运动限制构件4与圆筒单元3接合。圆筒单元3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4彼此卡口式联接(bayonet-coupled),并且圆筒单元3沿着直线运动限制构件4的外周圆周转动。摄像透镜单元1沿着光轴移动,由直线运动限制构件4将摄像透镜单元1的运动限制为直线运动。第二透镜单元2和第三透镜单元5中的每一个的运动也被直线运动限制构件4限制为直线运动。
第二圆筒单元7被装配在摄像透镜单元1的外周上。第二圆筒单元7和圆筒单元3彼此卡口式联接。第二圆筒单元7和圆筒单元3可沿光轴方向(前后方向)基本上一致地移动。
此外,第二圆筒单元7设置有从动件7a,并且该从动件7a跟随形成在第三圆筒单元8的内周中的凸轮槽(未示出)。由形成在固定凸轮单元9的内周中的凸轮槽(未示出)使第三圆筒单元8可沿着光轴移动。第三圆筒单元8直接接收来自驱动环10的转动力,该驱动环10被装配在固定凸轮单元9的外周上。由盖构件11保持驱动环10。可以沿光轴方向收纳摄像透镜单元1、第二圆筒单元7和第三圆筒单元8。
图10是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的立体图。图11是第三圆筒单元8的立体图。图12是摄像透镜单元1被装配在第二圆筒单元7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摄像镜头镜筒的剖视图。
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由圆环部6q、均沿光轴方向从圆环部6q突出的两个直线运动限制部6a和两个直线运动限制部6b构成。此外,肋6r以沿圆环部6q的径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接近其中一个直线运动限制部6b的位置。另一方面,在直线运动限制构件4的外周上形成有两个被限制成直线运动部4a,两个直线运动限制部6a中的每一个直线运动限制部与两个被限制成直线运动部4a中的相关的一个接合,由此,沿直线方向引导直线运动限制构件4。此外,在第二圆筒单元7的内周上形成有两个被限制成直线运动部7b,两个直线运动限制部6b中的每一个与第二圆筒单元7的两个被限制成直线运动部7b中的相关的一个接合,由此,沿直线方向引导第二圆筒单元7。
如图11所示,第三圆筒单元8被装配在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中,使得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的卡口部(联接部)被装配在被卡口部8b的各槽中。这使得第三圆筒单元8和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沿光轴方向一致地前后移动,且可转动地保持第三圆筒单元8。
形成在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上的直线滑动键6i与各直线引导部(未示出)接合,由此,限制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的转动。
圆筒单元3具有形成在其上的未示出的突起,并且这些突起与形成在第三圆筒单元8的内周面中的未示出的槽接合。在镜筒收容状态中(参见图1),当由变焦马达驱动部29经由齿轮(未示出)使驱动环10转动时,第三圆筒单元8进行转动,这引起圆筒单元3的转动。因此,摄像透镜单元1、第二摄像透镜单元2和第三摄像透镜单元5沿光轴方向移动。此时,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直线运动限制构件4和第二圆筒单元7不转动。应该注意,由于圆筒单元3被卡口式联接到直线运动限制构件4和第二圆筒单元7,因此,这些构件沿光轴方向一致地移动。在组成元件移动之后,数字式照相机进入摄像准备就绪状态(参见图2)。
顺便提及,如数字式照相机等小型消费设备可能由于使用者的稍微不注意而落下或与某物碰撞。因此,要求数字式照相机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由这种意外引起的冲击的强度。
假定摄像透镜单元1停止在形成于圆筒单元3上的凸轮部3a沿光轴方向基本上直线地延伸的位置,即镜头镜筒的伸出速度高的位置,如果在该状态下对摄像透镜单元1施加冲击,则冲击力经由从动件1a被传递到凸轮部3a。被传递到凸轮部3a的冲击力为圆筒单元3提供转动力。然而,被变焦马达驱动部29锁定的圆筒单元3不转动。因此,摄像透镜单元1受到相反的转动力。摄像透镜单元1的该转动力被传递到直线运动限制构件4,然后被传递到形成在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上的直线运动限制部6a。
如图12和图13所示,摄像透镜单元1具有分别形成在与从动件1a同相位的位置的六个第三直线运动限制部1b。此外,第二圆筒单元7形成有均具有长槽形状的第三被限制成直线运动部7c。在通常的操作状态下,第三直线运动限制部1b与第三被限制成直线运动部7c不接触。当冲击被施加到摄像透镜单元1时,如果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等弹性变形而使摄像透镜单元1转动,则使第三直线运动限制部1b和第三被限制成直线运动部7c接触,由此,第二圆筒单元7受到来自摄像透镜单元1的转动力。该转动力被传递到形成在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上的直线运动限制部6b。
利用上述构造,不仅可以由位于径向内侧位置的直线运动限制构件4而且也可以由位于径向外侧位置的第二圆筒单元7承受施加到摄像透镜单元1的冲击,这使得可以增加抵抗冲击破坏的强度的极限(margin)。
此外,施加冲击时,冲击力通过任一路径被传递到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因此,需要防止受到冲击力的所有联接部的变形。因此,如图10所示形成联接部(上述卡口部)6c、6d、6e、6f、6g和6h,使得在直线运动限制部6a和6b中的每一个的两侧形成两个联接部,由此,增加了抗变形能力。简言之,联接部6c、6d、6e、6f、6g和6h用作直线运动限制部6a和6b的变形防止保持部。
此外,如图11所示,第三圆筒单元8的后部(后端)形成有槽状被卡口部8b,联接部6c、6d、6e、6f、6g和6h通过卡口式接合被组装到被卡口部8b中。从而,第三圆筒单元8和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可以在能够转动的同时沿光轴方向基本上一致地移动。
如图10所示,由作为一组的联接部6d和6e以及作为一组的联接部6g和6h来基本上防止直线运动限制部6a的变形。另一方面,由作为一组的联接部6c和6d以及作为一组的联接部6f和6g来基本上防止直线运动限制部6b的变形。从而,联接部6d、6e、6g、6h、6c、6d、6f和6g也用作变形防止保持部。
通过简单地在直线运动限制部的两侧形成联接部可以获得防止各直线运动限制部变形的效果。然而,当认为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的圆环部6q是圆时,可以通过在各直线运动限制部6b的切线上(即沿切线方向)设置一对(组)联接部来增大抵抗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的变形的能力。例如,在其中一个直线运动限制部6b的切线m上设置作为一组的联接部6c和6d。类似地,在其中另一直线运动限制部6b的切线n上设置作为一组的联接部6f和6g。
通常,每个直线运动限制部需要两个联接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存在四个直线运动限制部,因此,考虑总共需要八个联接部。然而,与其中一个直线运动限制部6a和其中一个直线运动限制部6b二者相邻的联接部6d能够同时保持两个直线运动限制部。联接部6g也是如此。上述构造使得可以减小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6的圆环部6q(周面)上的设置联接部的空间,因此,实现空间的节省并且增强了设计的自由度。
图14是设置有摄像镜头镜筒71的数字式照相机的从电源ON到摄像结束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用于该过程的控制程序被存储在控制器50的ROM 45中,并且由CPU 46从ROM 45读出该控制程序以执行该控制程序。
当使用者接通数字式照相机12的电源时,CPU 46向变焦马达驱动部29发出指令,以使镜筒驱动马达29a进行CW(顺时针方向)转动(步骤S 1)。然后,CPU 46进行预定操作,并且在确认摄像镜头镜筒71已经移动到摄像位置之后,CPU 46使变焦马达驱动部29停止镜筒驱动马达29a。结果,摄像镜头镜筒从图1的状态变成图2的状态。
然后,CPU 46等待使用者按下释放按钮13(步骤S3)。当按下释放按钮13时,CPU 46进行测光,从而获得被摄体上的亮度信息(步骤S4)。
CPU 46判断所获得的亮度信息是否表示比默认亮度高的亮度(步骤S5)。如果所获得的亮度信息表示比默认亮度高的亮度,则CPU 46使光圈34伸到光路中以改变入射光量(步骤S6)。
另一方面,如果所获得的亮度信息表示比默认亮度低的亮度,则CPU 46不执行使光圈34伸到光路中的操作而将光圈34保持在从光路退避的状态,并且前进到步骤S 7中的处理。
其后,CPU 46操作聚焦透镜单元30以使该聚焦透镜单元30向被摄体聚焦的位置移动(步骤S7),并且在该位置开始摄像操作(步骤S8)。然后,CPU 46将快门33从打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从而遮挡入射光(步骤S9),随后结束摄像操作(步骤S10)。
其后,CPU 46使光圈34从光路退避(步骤S11),并且使聚焦透镜单元30移动到其初始位置(步骤S12)。然后,CPU 46返回到步骤S3,并且重复执行与上述处理相同的处理,直到电源被切断。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镜筒,当利用直线滑动键(直线运动限制部6a和直线运动限制部6b)以节约空间的方式将镜头镜筒的运动限制成直线运动时,不仅由位于径向内侧位置的直线运动限制构件4而且由位于径向外侧位置的第二圆筒单元7承受施加到镜头镜筒的前端的冲击,这使得可以减小由于冲击引起损坏的危险。此外,在各直线滑动键的附近形成也用作变形防止保持部的卡口状联接部,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定上防止直线滑动键的变形。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基于本发明的主题进行各种方式的变型,只要功能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功能或者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构造实现的功能相同,这些变型就应该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紧凑型数字式照相机作为例子,但这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胶片照相机,数字式摄影机、数字式SLR(单镜头反射照相机)等。
虽然已经参照典型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将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从而包含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08年3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061148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6)

1.一种镜头镜筒,该镜头镜筒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所述镜头镜筒包括:
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被构造成在保持透镜的状态下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所述透镜单元包括从动部和第一直线运动限制部;
圆筒单元,该圆筒单元被布置在所述透镜单元的内周中并且被构造成具有形成在所述圆筒单元的外周上的凸轮部,用于使所述透镜单元的所述从动部跟随所述凸轮部,所述圆筒单元被构造成进行转动从而使所述透镜单元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该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圆筒单元的内周中并且被构造成将所述透镜单元的运动限制为沿光轴方向;
第二圆筒单元,所述第二圆筒单元与所述圆筒单元卡口式联接,所述第二圆筒单元的绕光轴的转动被限制,使得即使当与所述第二圆筒单元卡口式联接的所述圆筒单元绕光轴转动时,所述第二圆筒单元也不绕光轴转动,该第二圆筒单元被布置在所述透镜单元和所述圆筒单元的外周上并且被构造成引导所述透镜单元直线运动;以及
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该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被构造成限制所述直线运动限制构件和所述第二圆筒单元绕光轴的转动,
其中,所述第二圆筒单元具有第二直线运动限制部,当所述透镜单元绕光轴转动时,所述第二直线运动限制部和所述透镜单元的所述第一直线运动限制部从非接触状态移位到接触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镜筒包括第三圆筒单元,该第三圆筒单元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圆筒单元的外周上并且被构造成使所述圆筒单元和所述第二圆筒单元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包括:圆环部;多个第三直线运动限制部,该多个第三直线运动限制部沿光轴方向从所述圆环部突出并且与所述直线运动限制构件和所述第二圆筒单元接合,从而将所述直线运动限制构件和所述第二圆筒单元的运动限制为直线运动;以及联接部,该联接部形成在所述第三直线运动限制部中的每一个第三直线运动限制部的两侧的所述圆环部上,使得该联接部被可转动地联接到所述第三圆筒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运动限制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三直线运动限制部中的每一个第三直线运动限制部的切线方向的两侧的所述圆环部上的变形防止保持部,从而以防止所述第三直线运动限制部变形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三直线运动限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防止保持部中的每一个变形防止保持部以防止位于该变形防止保持部的两侧的所述第三直线运动限制部变形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三直线运动限制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部还用作所述变形防止保持部,并且所述联接部被卡口式联接到所述第三圆筒单元的后端。
6.一种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
CN2009101187692A 2008-03-11 2009-03-11 镜头镜筒和摄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31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1148 2008-03-11
JP2008061148 2008-03-11
JP2008061148A JP5094485B2 (ja) 2008-03-11 2008-03-11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3144A CN101533144A (zh) 2009-09-16
CN101533144B true CN101533144B (zh) 2011-11-30

Family

ID=40532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1876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3144B (zh) 2008-03-11 2009-03-11 镜头镜筒和摄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36985B2 (zh)
EP (1) EP2101206B1 (zh)
JP (1) JP5094485B2 (zh)
CN (1) CN1015331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99881B1 (ko) * 2009-06-30 2016-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각 미리 보기 기능을 갖는 디지털 영상 신호 처리 장치, 이의 제어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US8520328B2 (en) * 2010-02-05 2013-08-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5882625B2 (ja) * 2010-08-18 2016-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6136791B2 (ja) * 2013-09-11 2017-05-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9669268A (zh) 2019-02-25 2019-04-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镜筒组件和虚拟现实设备
CN110658622A (zh) * 2019-08-19 2020-01-07 深圳市矽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的微显示器光学目镜及其调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0277A (ja) * 1994-12-01 1996-06-21 Canon Inc ズームレンズ
JP2000066081A (ja) 1998-08-20 2000-03-03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
JP3679683B2 (ja) * 2000-05-16 2005-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6934096B1 (en) * 2000-05-16 2005-08-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device
JP2003021776A (ja) 2001-07-10 2003-01-2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鏡枠およびズームカメラ
JP3655865B2 (ja) * 2001-10-31 2005-06-02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3689379B2 (ja) * 2002-03-20 2005-08-31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高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JP4763342B2 (ja) * 2005-05-13 2011-08-31 株式会社Suwaオプトロニクス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4817877B2 (ja) * 2006-02-20 2011-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01206A3 (en) 2009-10-28
CN101533144A (zh) 2009-09-16
EP2101206A2 (en) 2009-09-16
EP2101206B1 (en) 2013-02-13
US20090232484A1 (en) 2009-09-17
US7936985B2 (en) 2011-05-03
JP5094485B2 (ja) 2012-12-12
JP2009217013A (ja) 200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3144B (zh) 镜头镜筒和摄像设备
JP5328181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CN100514172C (zh) 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
JP5274058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4098940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1796447A (zh) 镜头装置和摄像设备
CN101533143B (zh) 镜头镜筒和摄像设备
CN102053334B (zh) 实现薄型化和拍摄倍率的高倍率化的镜筒和摄像设备
JP5538763B2 (ja) 光学機器
CN102207602B (zh) 镜筒和摄像设备
CN102073121B (zh) 实现小型化的镜筒和摄像设备
CN102200622B (zh) 镜筒和摄像设备
CN101796446B (zh) 镜头装置和摄像设备
JP4542111B2 (ja) 鏡筒及び撮影装置
CN101226265B (zh) 镜筒与摄像装置
JP4612800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影システム
JP5039518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影装置
JP4194542B2 (ja) 撮像装置
CN101539712B (zh) 照相机
JP2008003452A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JP2006047392A (ja) 光学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