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0080A - 减振部件 - Google Patents
减振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20080A CN101520080A CN200910117984A CN200910117984A CN101520080A CN 101520080 A CN101520080 A CN 101520080A CN 200910117984 A CN200910117984 A CN 200910117984A CN 200910117984 A CN200910117984 A CN 200910117984A CN 101520080 A CN101520080 A CN 1015200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bration
- frequency
- vibration section
- absorber
- damping mea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动态减振器(振动部)的设置频率(固有振动频率)与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的偏差的减振部件。本发明的减振部件(1)具备:形成于板状体(2)的半岛形状的振动部(2a、2b)、以及形成于板状体(2)并连结振动部(2a、2b)和板状体(2)的连结部(2d)。在减振部件(1)中,在振动部(2a、2b)的周围及固定配置有振动设备的连结部(2d)之中的至少某一方上形成有台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来自振动设备的振动的减振部件。
背景技术
在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打印机等AV、OA设备和空气压缩机等发生压力脉动的装置中,一般使用马达、齿轮和HDD(Hard DiskDrive)等高速旋转的部件。近年来,虽然可以通过使这些马达、齿轮更高速地旋转,来实现AV、OA设备的高速化、高性能化,但是伴随这些部件更高速地旋转的振动也增大,这会引起DVD的读取精度恶化、设备发生的噪声增大等。因此,期望可降低因高速旋转的马达等部件发生的振动和因振动引起的噪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降低这样的振动的动态减振器。专利文献1中的动态减振器通过将配重和粘弹性体一体形成而构成,并且通过将该动态减振器安装于马达的转轴,从而可以使动态减振器本身振动,以降低马达的振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66940号公报
此处,当振动的原因是固定马达、齿轮等振动设备的托架、框架和外装板等各部位的起因于振动设备的振动而发生共振时,通过装配使用了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粘弹性体的动态减振器(具有衰减的动态减振器)来调整各部位的固有振动频率,可以降低上述部位的振动。然而,当振动的原因是由振动设备所致的受迫振动(振动设备本身的振动)时,即便将动态减振器的固有振动频率调整为振动设备的激振振动频率(激振频率),粘弹性体所发生的位移与力的相位也不一致,从而使动态减振器的振动抑制力与振动设备的受迫激振力无法完全处于逆相位。因此,动态减振器安装点的移动无法归零,无法获得足够的减振效果。
于是,考虑到通过例如在用于固定振动设备的框架上设置与该框架一体形成的动态减振器(无衰减的动态减振器),而不会存在因分体部件的情况下发生的结合点的摩擦,并且,由于没有使用粘弹性,所以动态减振器的振动抑制力与振动设备的受迫激振力大致处于逆相位,从而可以降低由振动设备所致的受迫振动。当利用上述构造时,通过改变动态减振器中振动部分(振动部)的长度、宽度等,从而将动态减震器的固有振动频率(反共振频率)设定为与马达(激振源)等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相同的频率,这样的话,则在动态减振器发生由振动设备的振动所致的受迫激振力的逆相位的振动抑制力,从而可以获得足够的减振效果。
然而,如果上述动态减振器的可获得减振效果的频带狭窄,且动态减振器(振动部)的设置频率相对于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发生偏差的话,则动态减振器的减振效果恶化。下面,将针对由设置频率的的偏差所致的减振效果的恶化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与框架100一体形成的动态减振器60(无衰减的动态减振器60)的图。图10(a)是一体形成有动态减振器60的框体100的立体图,图10(b)是图10(a)的A-A剖视图。如图10(a)所示,在框架10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振动设备的安装用腿部50的孔100c,并以孔100c为中心在孔100c的两侧对称地形成有振动部100a、100b,振动部100a、100b作为半岛形状的切口部。振动设备的安装用腿部50被贯通而安装于孔100c内的螺栓51固定于框架100。由振动部100a和振动部100b形成包括一对振动部的动态减振器60。
另外,如图10(b)所示,动态减振器60的振动部100a和振动部100b通过作用于动态减振器60中心的振动设备的激振力F(N)振动,可以借助振动部100a和振动部100b振动,来抑制框架100本身的振动。图10(b)所示的V是,用于固定振动设备的安装用腿部50的部分的框架100的激振力F(N)所致的振动速度振幅V(m/s)。
另外,图11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动态减振器60对框架100的减振效果的图。图11的横轴是频率(Hz),纵轴是用201og(V/F)(dB)表示的框体100的振动级。图11的实线表示没有形成动态减振器情况下的框体100的振动级,虚线和点划线表示一体形成了动态减振器60情况下的框体100(参照图10)的振动级。另外,图11的虚线表示动态减振器60的设置频率fo(固有振动频率fo)与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f一致情况下的框体100的振动级,点划线表示动态减振器60的设置频率fo相对于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f发生偏差而为f’o的情况下的框体100的振动级。如图11中虚线所示,当动态减振器60的设置频率fo与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f一致时,振动设备所致的激振频率f的振动大幅降低,该激振频率f时的振动级为L1,与在框体100上没有形成动态减振器60的情况(振动级LO)相比,可以获得较大的减振量x。与此相对,如图11点划线所示,当设置频率fo相对于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f发生偏差而为f’o时,激振频率fo时的振动级为L2,在激振频率f的作用下,几乎没有减振效果。
因此,动态减振器60的设置频率fo必须尽可能不与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发生偏差。但是,关于设置频率fo的偏差可以想到很多原因。图12~图16是用于说明设置频率fo发生偏差的原因的图。
首先,图12是用于说明起因于将振动设备固定于框架100的螺栓51的紧固力的设置频率fo的偏差的图。图12(a)是表示螺栓51的紧固力较佳的情况,图12(b)表示螺栓51的紧固力较松的情况。这里,利用螺栓51和螺母52将减振设备的安装用腿部50固定于框体100。如图12(a)所示,当框架100的振动部100a、100b发生振动时,在螺母51的紧固力较佳的情况下,振动部100a(或者100b)与螺栓51及安装用腿部50的接触位置C为螺栓50头部和安装用腿部50的端部,但是在螺栓50的紧固力较松的情况下,如图12(b)所示,上述接触位置C发生了变化。即,随着螺栓51的紧固力的大小不同而使接触位置C发生了变化,因此,接触位置C是非常不明确的。另一方面,动态减振器60的设置频率fo是由振动部100a(或者100b)的长度等决定的,因此,其会受接触位置C的影响。因而,随着螺栓51的紧固力的大小不同,造成动态减振器60的设置频率fo发生了偏差。
接着,图13是用于说明起因于将振动设备固定于框体100的状态下的螺栓51的方向的设置频率fo的偏差的图。本图是从下方观察到用于固定振动设备的框架100的图。这里,图13(a)与图13(b)中,螺栓51相对于框架100的方向不同。图13(a)中,螺栓51头部的六边形的顶点朝向振动部100a(或者100b)的长度方向,图13(b)中,螺栓51头部的六边形的边朝向振动部100a(或者100b)的长度方向。由于螺栓51的朝向不同,造成从振动部100a(或者100b)的顶端到螺栓51的长度为不同的L、L’。因上述长度L、L’的差异,造成动态减振器60的设置频率fo发生了偏差。并且,振动部100a与振动部100b之间的长度a的长短也影响到设置频率fo。
接着,图14是用于说明起因于激振方向的偏差的设置频率fo的偏差的图。如图14(a)所示,当螺栓51与安装用腿部50的中心位置发生偏差时,如果过度紧固则如图14(b)所示框架100发生变形。因此,振动设备所致的激振方向从B1偏向B2方向,在框架100的振动设备固定部上,不仅有沿并行方向作用的力,而且也作用有力矩M2。因此,框架100的振动设备固定部也向倾斜方向(B2方向)发生了振动,造成动态减振器60的设置频率fo发生了偏差。
接着,图15是用于说明起因于将振动设备固定于框架100的螺栓51的位置偏差的设置频率fo的偏差的图。图15(a)表示螺栓51位于框架100的孔100c的中心的情况,图15(b)表示螺栓51位于偏向框架100的孔100c的左侧的情况。框架100的振动部100a、100b的振动也受到这样的螺栓51的位置偏差的影响。其结果是,造成动态减振器60的设置频率fo发生了偏差。
另外,图16是用于说明起因于形成在框架100上的动态减振器60的形成位置的设置频率fo的偏差的图。并且,图16所示框架100的长度方向端部与其他部件固定。图16所示的框架100中,其中央侧与端部相比刚性低且越是靠近端部刚性则越高,因此,随着动态减振器的形成位置不同,振动部根底(孔100c的周边部)的硬度不同,从而使得设置频率fo变得不稳定。并且,即便是动态减振器的固定位置相同,如果框架100的宽度W、高度h发生改变,则动态减振器根部的刚性不同,因此,设置频率fo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由于可以利用下述公式1来计算具有设置频率fo的一端完全固定的悬臂梁(振动部)的长度Lo,其中,设定悬臂梁的板厚为h、弹性模量为E、密度为p,因此,如果可以抑制上述例示那样的设置频率fo的偏差,则可以使用公式1简单地设计动态减振器的振动部的长度。另外,利用冲压加工方法,有时也无法形成完全固定的悬臂梁,但是动态减振器周边的条件稳定,动态减振器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恒定,因此,可以抑制设置频率fo的偏差。
公式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动态减振器(振动部)的设置频率(固有振动频率)与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的偏差的减振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进行仔细的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在框架的振动部根部和振动部周围设置台阶,来提高振动部根底、振动部周围的刚性,即便发生如基于图12~图16所说明那样的问题,也可以抑制振动部的设置频率与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的偏差,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的认识所完成的。
本发明涉及的减振部件是一种由用于降低来自振动设备的振动的板状体构成的减振部件。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减振部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即,本发明的减振部件通过单独或者适当组合而具备以下的特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减振部件的第一特征是,具备:形成于上述板状体的半岛形状的振动部、以及形成于上述板状体并连结上述振动部与该板状体的连结部,在上述振动部的周围和形成于上述板状体的上述连结部之中的至少某一方上形成有台阶。
根据上述构造,作为形成有台阶部分的上述连结部和振动部周围的刚性得以提高。通过提高振动部与板状体的连结部及振动部周围的刚性而使振动部的设置频率稳定。其结果是,即便发生如基于图12~图16所说明那样的问题,也可以抑制振动部的设置频率与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的偏差。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减振部件的第二特征是,在上述振动部的周围和上述连结部之中的任一方上均形成有上述台阶。根据上述构造,可以使振动部和板状体的连结部及振动部周围的刚性均得以提高,从而可以使振动部的设置频率更稳定。其结果是,可以抑制振动部的设置频率与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的偏差。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减振部件的第三特征是,上述台阶是对上述板状体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根据上述构造,可以获得利用冲压加工将上述台阶一体形成于板状体的减振部件,从而使减振部件的制作变得容易,并且,与利用焊接等方法来连结部件而形成的情况相比,容易获得成形精度,并提高振动部的设置频率的稳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部件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FEM分析的分析模型的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分析模型的分析结果的图。
图8是表示FEM分析的分析模型的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分析模型的分析结果的图。
图10是表示与框架一体形成了的动态减振器(无衰减的动态减振器)的图。
图11是表示用于说明图10所示动态减振器60对框架100的减振效果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起因于将振动设备固定于框架的螺栓的紧固力的设置频率的偏差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起因于将振动设备固定于框体的状态下的螺栓的方向的设置频率的偏差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起因于激振方向的偏差的设置频率的偏差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起因于将振动设备固定于框架的螺栓的位置偏差的设置频率的偏差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起因于形成在框架上的动态减振器的形成位置的设置频率的偏差的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减振部件
2: 板状体
2a、2b: 振动部
2d: 连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针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减振部件是用于固定并配置振动设备的部件,上述振动设备例如是在AV设备、OA设备等中所使用的马达、齿轮等以恒定转速高速旋转的振动设备。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的减振部件是用作框架和支架等支承部件的部件,框架和支架支承在例如AV设备、OA设备等中所使用的马达、齿轮等以恒定转速高速旋转的振动设备。并且,作为固定配置的振动设备而言,还可以举出具有利用恒定频率的电信号进行激振那样的电磁线圈的扬声器或空气压缩机等发生压力脉动的装置等,发生恒定频率振动的各种振动源相当于振动设备。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部件1的图。图1(a)是减振部件1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的D-D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部件1由板状体2构成。板状体2是将一张薄钢板按照与其上边方向垂直的截面为“コ”字形的方式而弯曲形成的框体。另外,在板状体2上一体形成有振动部2a和振动部2b,以作为半岛形状的切口部。另外,在板状体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振动设备的安装用腿部50的孔2c,振动部2a和振动部2c是按照以孔2c为中心对称地位于孔2c的两侧的形式形成的。振动设备的安装用腿部50被贯穿而安装于孔2c内的螺栓51和螺母52固定于板状体2。
另外,将振动部2a、振动部2b和板状体2连结且设置有孔2c的连结部2d形成为具有台阶的形状。如图1(b)中表示的连结部2d的截面所示,该台阶的形状为近似コ字形的凸形形状,例如通过利用油压冲压机等机械进行拉深成形而形成于板状体2。另外,台阶的倾斜角度适当地设定为如45°、60°等,但是优选该台阶的高度尽可能较高。因此,作为板状体2的材料,优选使用伸缩性能优良的材料。作为板状体2的材料,可以举出钢板、不锈钢板、铝板、铜板等金属板和工程塑料等树脂板。另外,还可以适当设定与配置于一条直线上的振动部2a、2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连结部2d的长度。
另外,由振动部2a和振动部2b形成包括一对振动部的动态减振器3,动态减振器3具备具有台阶的连结部2d。通过在设置了孔2c的连结部2d上形成台阶,从而可以局部地提高用于固定动态减振器的固定部周边的刚性。其结果是,振动部2a和振动部2b的根部变硬,即便存在例如基于图12~图15说明那样的问题,也可以抑制动态减振器3(或者振动部2a、2b)的设置频率与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的偏差。另外,振动部2a和振动部2c按照以孔2c为中心且相互对向的方式对称形成于孔2c的两侧,因此,连结部2d中,更难以发生扭矩,从而可以使振动部2a、2b的设置频率更稳定。
另外,利用冲压加工将具有台阶的连结部2d一体形成于板状体2,因此,使减振部件1的制作变得容易,并且与利用焊接等方法来连结不同的部件而形成的情况相比,容易获得成形精度,而且,也实现振动部2a、2b的设置频率的稳定化(其他实施方式也同样)。另外,可以利用焊接等方法将平板等与板状体2接合来形成台阶以提高刚性,而未必需要利用冲压加工来形成台阶。
(第二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部件201的立体图。图2(a)是减振部件201的动态减振器203周边的放大立体图,图2(b)是图2(a)的E-E剖视图。另外,减振部件201中的振动部2a、2b和孔2c分别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部2a、2b和孔2c相同的构造。因此,在以下说明中,适当地省略其说明(其他实施方式也同样)。另外,构成减振部件201的板状体202的整体形状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板状体2相同的框体。
如图2所示,在构成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部件201的板状体202上形成有山形的台阶部202e,该台阶部202e连续地形成在一对振动部2a、2b的周围且在其整个周长的范围内。该台阶部202e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部2d同样,利用冲压加工而形成。另外,由振动部2a和振动部2b、形成包括一对振动部的动态减振器203,动态减振器203具备山形的台阶部202e。另外,台阶部202e不限于如图2(b)所示的山形,也可以是例如コ字形的凸形形状。
通过在一对振动部2a、2b的周围且在其整个周长的范围内形成山形的台阶部202e,可以提高振动部2a和振动部2b周边的刚性。因此,可以恒定地设置如基于图16说明的以往的因振动部2a、振动部2b的设置位置而不同的周边条件,振动部2a和振动部2b周边部,可以使对该振动部2a、2b的影响(对振动部2a、2b的设置频率的影响)稳定。其结果是,可以抑制动态减振器203的设置频率和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的偏差。
(第三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部件301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部件301是兼具第一实施方式的减振部件1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减振部件201的特征的部件,在固定配置有振动设备的连结部302d和一对振动部2a、2b周围的任意一方上均具有台阶。连结部302d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减振部件1中的连结部2d的形状相同,形成于振动部2a、2b周围的台阶部302e的形状是具有倾斜面的台阶形状,上述倾斜面从振动部2a、2b附近的板状体302的面302g进而向外侧的板状体302的面302f以大致45°的角度倾斜。并且,倾斜角度不局限于45°。由振动部2a和振动部2b形成包括一对振动部的动态减振器303,动态减振器303具备具有台阶的连结部302d和台阶部302e。
:另外,减振部件301是通过冲压加工将板状体302的面302g和振动部2a、2b的部分相对于板状体302的面302f凹陷的形式而形成的。即,板状体302的面302f,和连结部302d中的形成有孔2c的该连结部302d的上表面形成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同样地,板状体302的面302g和振动部2a、2b也形成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连结部302d和振动部2a、2b周围的任意一方上均形成有台阶,因此,连结部302d和振动部2a、2b周围的刚性均得以提高,可以使一对振动部2a、2b的设置频率更稳定。其结果是,可以抑制动态减振器203的设置频率与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的偏差。
(第四实施方式)
图4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部件401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部件401,具有将第三实施方式的减振部件301中的连结部302d的长度方向两端与形成于振动部2a、2b周围的台阶部302e连接的方式。
如图4所示,减振部件401中的连结部402d,比第三实施方式的减振部件301中的连结部302d长,并且与台阶部402e相连,台阶部402e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连续地形成在一对振动部2a、2b的周围且在其整个周长范围内。另外,连结部402d的形状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减振部件301中的连结部302d的形状相同,台阶部402e的形状也与减振部件301中的台阶部302e的形状相同。由振动部2a和振动部2b形成包括一对振动部的动态减振器403,动态减振器403具备具有台阶的连结部402d和与该连结部402d连接的台阶部402e。
另外,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减振部件301同样,板状体402的面402f和连结部402d中的形成有孔2c的该连结部402的上表面形成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同样,板状体402的面402g和振动部2a、2b也形成于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本实施方式的减振部件401如第三实施方式的减振部件301那样,由于在连结部302d与台阶部302e之间没有间隙,所以使冲压加工变得更容易(易于制作)。
(第五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部件501的立体图。如图5(a)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部件501的板状体502的形状,与第1~4实施方式不同。并且,包括一对振动部的动态减振器403,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动态减振器相同。这里,板状体502具有将细长的矩形的薄钢板的端部以90°的角度弯曲两次而形成的形状。另外,动态减振器403形成于上述弯曲部附近。另外,如图5(b)所示的平板形状的部件700使用上述动态减振器403也是有效的,无需将成形件弯曲加工。本实施方式表示可以将本发明涉及的减振部件适用于支承振动设备的各种各样形状的支承部件中。再者,如图5(c)所示,在第一台阶之外在与该台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台阶(第二台阶),而无需将台阶形成一级,由此,即便无法用第一台阶相对其长度方向来提高刚性,也可以通过设置第二台阶,提高该第二台阶周边的刚性。另外,图5(c)中的703是板状体,701是第一台阶,702是第二台阶。
(减振效果)
图6是表示在固定设置振动设备的连结部上形成有台阶的方式和没有形成任何台阶的方式的各个减振部件中的FEM分析的分析模型的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分析模型的分析结果的图。
首先,基于图6针对本分析模型进行说明。这里,图6(a)是表示在板状体601上没有形成任何台阶的减振部件的分析模型的图,将表示于本图的形状作为形状1。另一方面,图6(b)是表示在固定配置振动设备的连结部2d’上形成有台阶的减振部件的分析模型的图,将表示于本图的形状作为形状2。另外,形成有台阶的状态是通过将连结部2d’的厚度比其他部位加厚以增大刚性而模型化的状态。
图6(a)和图6(b)所示的板状体601,纵向横向均采用100mm的厚度0.8mm的薄钢板。振动部2a、2b均具有宽度8mm×长度36.6mm的半岛形状,该半岛形状形成为板状体601的切口部。另外,振动部2a与振动部2b之间具有8mm的间隔。另外,板状体601设定为,简单支承其全周,且仅沿并行方向固定。再者,如图6(b)所示的连结部2d’设定为宽度6mm×长度8mm×厚度8mm。另外,图6(a)和图6(b)所示的点P1是激振点。
另外,如果利用上述尺寸并使用上述公式1来计算振动部2a、2b的固有振动频率(设置频率)的话,则为502Hz。因此,本分析模型的减振部件的目的在于,降低自振动设备所发生的502Hz的激振频率的振动。
以下,如图7所表示的上述分析结果所示,根据在板状体601上没有形成任何台阶的形状1的减振部件,具有减振效果的频率为491Hz,与想要降低振动的502Hz的频率发生了偏差。另一方面,根据在固定配置振动设备的连结部2d’上形成有台阶的形状2的减振部件,具有减振效果的频率为503Hz,成为与想要降低振动的502Hz的频率大致相同的频率。因此,频率为502Hz时的减振量比形状2的减振部件的情况大,但是比形状1的减振部件的情况小。即,可以明确,通过在固定配置振动设备的连结部2d’上设置台阶,从而可以大幅降低目标为502Hz的振动。
接着,图8是表示在固定配置振动设备的连结部及振动部周围的任意一方上均没有形成台阶的方式、仅在连结部上形成有台阶的方式、及没有形成任何台阶的方式的各自减振部件中的FEM分析的分析模型的图。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分析模型的分析结果的图。
首先,基于图8针对本分析模型进行说明。这里,图8(a)是表示作为分析模型的板状体602的整体形状的图,图8(b)、(c)、(d)是图8(a)的G部分的俯视图。此外,图8(b)是表示在板状体602上没有形成任何台阶的减振部件的分析模型的图,图8(c)是表示仅在固定配置振动设备的连结部2d’上形成有台阶的减振部件的分析模型的图,图8(d)是表示在连结部2d’和振动部2a、2b周围的任意一方上均形成有台阶的减振部件的分析模型的图。将图8(b)、图8(c)和图8(d)所示的形状分别设定为形状1、形状2和形状3。另外,在连结部2d’和振动部2a、2b周围的台阶部202e上形成有台阶的状态,是通过将各个部位的厚度比其他部位加厚以增大刚性而模型化的状态。
图8所示的板状体602是将一张薄钢板(板厚0.8mm)按照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为コ字形的形式而弯曲形成的框体,其尺寸如图8所示。振动部2a、2b均具有宽度8mm×长度36.6mm的半岛形状,上述半岛形状形成为板状体602的切口部。另外,在振动部2a与振动部2b之间具有9.2mm的间隔。此外,板状体60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被固定。再者,如图8(c)和图8(d)所示的连结部2d’,采用宽度9.2mm×长度9.2mm×厚度8mm。图8(d)所示的台阶部202e是将宽度2.5mm的部分加厚至8mm而模型化的台阶部。另外,图8(a)~图8(d)所示的点P1是激振点。
另外,如果利用上述尺寸并使用上述公式1来计算振动部2a、2b的固有振动频率(设置频率),则为502Hz。因此,本分析模型的减振部件的目的在于,降低振动设备所发生的502Hz的激振频率的振动。
接着,如图9所表示的上述分析结果所示,根据在板状体602上没有形成任何台阶的形状1的减振部件,具有减振效果的频率为435Hz,与想要降低振动的502Hz的频率发生了较大偏差。然而,仅在固定配置振动设备的连结部2d’上形成有台阶的形状2的减振部件,具有减振效果的频率为442Hz,与想要降低振动的502Hz的频率发生了偏差。然而,该形状2的情况与没有形成任何台阶的形状1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设置频率的偏差。
另一方面,根据在连结部2d’和振动部2a、2b周围的任意一方上均形成有台阶的形状3的减振部件,具有减振效果的频率为507Hz,是与想要降低振动的502Hz的频率大致相同的频率。因此,频率为502Hz时的减振量在形状3的减振部件中最大。即,可以明确,通过在固定配置振动设备的连结部2d’和振动部2a、2b周围的任意一方上均设置台阶,可以大幅降低目标为502Hz的振动。另外,仅在连结部2d’上形成台阶的形状2的情况与形状3的情况相比,减振量小,但是,如上所述,与没有形成任何台阶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设置频率的偏差。
以上,虽然针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通过各种变化来实施本发明。
Claims (3)
1、一种减振部件,其由板状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具备:
形成于所述板状体的半岛形状的振动部;
形成于所述板状体并连结所述振动部与该板状体的连结部,
其中,在所述振动部的周围和形成于所述板状体的所述连结部之中的至少某一方上形成有台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振动部的周围和所述连结部之中的任一方上均形成有所述台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阶通过对所述板状体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47870A JP5020860B2 (ja) | 2008-02-28 | 2008-02-28 | 振動低減部材 |
JP2008047870 | 2008-02-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20080A true CN101520080A (zh) | 2009-09-02 |
Family
ID=41080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17984A Pending CN101520080A (zh) | 2008-02-28 | 2009-02-27 | 减振部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020860B2 (zh) |
CN (1) | CN101520080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79701B2 (ja) * | 2010-01-14 | 2013-12-25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振動伝達低減結合構造 |
JP6746509B2 (ja) * | 2017-01-12 | 2020-08-26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動吸振器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77384B2 (ja) * | 2005-02-18 | 2009-12-02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振動低減ブラケット |
JP4805212B2 (ja) * | 2006-06-01 | 2011-11-02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振動低減部材 |
-
2008
- 2008-02-28 JP JP2008047870A patent/JP5020860B2/ja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2-27 CN CN200910117984A patent/CN101520080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204108A (ja) | 2009-09-10 |
JP5020860B2 (ja) | 2012-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84780B (zh) | 可调谐式振动阻尼器以及制造和调谐方法 | |
EP1961988A2 (en) | Stopper structure and vibration-proof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US20060169557A1 (en) | Constrained layer viscoelastic laminate tuned mass damper and method of use | |
US7743881B2 (en) |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and bucket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 |
CN100578039C (zh) | 减振托架 | |
CN101963202A (zh) | 减振装置 | |
CN101520080A (zh) | 减振部件 | |
CN113136747A (zh) | 一种基于粒子阻尼器的浮置道床减振方法和减振装置 | |
US20060292023A1 (en) | Compressor | |
JP2009007901A (ja) | 防振間柱 | |
JP2008202349A (ja) | 建物用制震装置、建物ユニット、建物用制震装置の設置方法、及び建物ユニットの設置方法 | |
CN102304616B (zh) | 振动时效振级放大装置 | |
JP2014020477A (ja) | 回転機械用架台 | |
JP2008214886A (ja) | 建築構造物用制振装置 | |
CN101294611B (zh) | 减振部件 | |
US10288212B1 (en) | Tunable support frame structure for rotating machines | |
CN101082360B (zh) | 减振构件 | |
CN102472355B (zh) | 减振构件 | |
CN202193819U (zh) | 振动时效振级放大装置 | |
JP2004028126A (ja) |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 |
CN213661416U (zh) | 线性振动马达 | |
CN211448938U (zh) | 降噪装置及应用其的压缩机 | |
JP4881810B2 (ja) | 板ばね式制振装置 | |
JP3807497B2 (ja) | 免震ダンパ | |
JP5141261B2 (ja) | 振動騒音低減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