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9864A - 一种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9864A
CN101509864A CNA2009100715978A CN200910071597A CN101509864A CN 101509864 A CN101509864 A CN 101509864A CN A2009100715978 A CNA2009100715978 A CN A2009100715978A CN 200910071597 A CN200910071597 A CN 200910071597A CN 101509864 A CN101509864 A CN 101509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e energy
carbon fiber
gamma
diiodomethane
test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715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9864B (zh
Inventor
黄玉东
郭慧
刘丽
姜再兴
徐丽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091007159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098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09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9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9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98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它涉及一种表面能的测量方法。它解决了目前用浸润仪测量碳纤维表面能的方法中由于束丝测量受毛细作用影响大,测试结果准确性低,不能真实的反应碳纤维表面能的缺陷。测量方法:一、烘干碳纤维;二、碳纤维制样;三、用表面张力仪进行检测;四、计算得出碳纤维表面能。由于本发明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外界对测试结果的干扰,所以碳纤维接触角的测试更加精确,比现有测试方法精确度高,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进而得到更加准确的碳纤维表面能。

Description

一种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能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是制备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分,其表面能决定了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到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由于碳纤维表面不能流动,因此只能通过测试碳纤维与液体的接触角来得到碳纤维的表面能。目前碳纤维与不同液体之间的接触角主要是在浸润仪上进行测量,由于传统的束丝测量受毛细作用影响大,测试结果准确性低,不能真实的反应碳纤维的表面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目前用浸润仪测量碳纤维表面能的方法中由于束丝测量受毛细作用影响大,测试结果准确性低,不能真实的反应碳纤维表面能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
本发明碳纤维表面能按以下步骤测量:一、烘干碳纤维;二、将碳纤维剪成45~55mm长,然后从中随机选出4根碳纤维单丝固定到夹具上,其中4根碳纤维单丝互相平行,相邻碳纤维单丝之间的距离大于5mm且小于10mm,碳纤维露出夹具的长度为X,8mm≤X≤10mm;三、用表面张力仪进行检测分别获得碳纤维与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测试液体的表面能、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和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其中表面张力仪的检测限为0.08mg,碳纤维单丝插入水中和插入二碘甲烷中的深度均为5mm,表面浸润速度为0.1mm/s,前进和后退浸润速度均为0.008mm/s;四、将步骤三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1)和公式(2)中计算得出碳纤维表面能;其中步骤四中公式(1)为 γ ( 1 + cos θ ) = 2 γ s p γ p + 2 γ s d γ d , 公式(2)为γs=γs ds p,公式中θ为接触角,γ为测试液体的表面能,γp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γd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γs为纤维的表面能,为纤维表面能的极性分量,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41
为纤维表面能的色散分量。
水的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22.1mJ/m2,水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50.7mJ/m2,水的表面能为72.80mJ/m2;二碘甲烷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50.8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0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为50.8mJ/m2
本发明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选用碳纤维单丝进行测量,避免了毛细作用的影响,而且选用4根碳纤维单丝进行测量可以削弱使用单根碳纤维测试而引起的误差,同时至少选用4根碳纤维才能满足表面张力仪精度要求。
本发明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可以确保每根碳纤维同时接触液面而不发生弯曲,而且每根碳纤维互不干扰,可使因碳纤维制样所造成的误差降到最低。
本发明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中的测试条件经反复验证证实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最小。
由于本发明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外界对测试结果的干扰,所以碳纤维接触角的测试更加精确,比现有测试方法精确度高,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进而得到更加准确的碳纤维表面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碳纤维表面能按以下步骤测量:一、烘干碳纤维;二、将碳纤维剪成45~55mm长,然后从中随机选出4根碳纤维单丝固定到夹具上,其中4根碳纤维单丝互相平行,相邻碳纤维单丝之间的距离大于5mm且小于10mm,碳纤维露出夹具的长度为X,8mm≤X≤10mm;三、用表面张力仪进行检测分别获得碳纤维与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测试液体的表面能、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和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其中表面张力仪的检测限为0.08mg,碳纤维单丝插入水中和插入二碘甲烷中的深度均为5mm,表面浸润速度为0.1mm/s,前进和后退浸润速度均为0.008mm/s;四、将步骤三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1)和公式(2)中计算得出碳纤维表面能;其中步骤四中公式(1)为 γ ( 1 + cos θ ) = 2 γ s p γ p + 2 γ s d γ d , 公式(2)为γs=γs ds p,公式中θ为接触角,γ为测试液体的表面能,γp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γd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γs为纤维的表面能,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51
为纤维表面能的极性分量,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52
为纤维表面能的色散分量。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水的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22.1mJ/m2,水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50.7mJ/m2,水的表面能为72.80mJ/m2;二碘甲烷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50.8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0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为50.8mJ/m2。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不同点是:步骤二中夹具的长度为纤维夹具长度的4倍。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本实施方式步骤二中夹具除长度外,其它结构、构造与现有纤维夹具(单丝纤维夹具)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碳纤维表面能按以下步骤测量:一、烘干碳纤维;二、将碳纤维剪成50mm长,然后从中随机选出4根碳纤维单丝固定到夹具上,其中4根碳纤维单丝互相平行,相邻碳纤维单丝之间的距离为6mm,碳纤维露出夹具的长度为10mm;三、用表面张力仪进行检测分别获得碳纤维与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测试液体的表面能、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和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其中表面张力仪的检测限为0.08mg,碳纤维单丝插入水中和插入二碘甲烷中的深度均为5mm,表面浸润速度为0.1mm/s,前进和后退浸润速度均为0.008mm/s;四、将步骤三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1)和公式(2)中计算得出碳纤维表面能;其中步骤四中公式(1)为 γ ( 1 + cos θ ) = 2 γ s p γ p + 2 γ s d γ d , 公式(2)为γs=γs ds p,公式中θ为接触角,γ为测试液体的表面能,γp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γd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γs为纤维的表面能,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54
为纤维表面能的极性分量,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55
为纤维表面能的色散分量。
水的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22.1mJ/m2,水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50.7mJ/m2,水的表面能为72.80mJ/m2;二碘甲烷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50.8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0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为50.8mJ/m2
本实施方式测得碳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为61.32°,碳纤维与二碘甲烷的接触角为54.36°。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61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62
计算出 γ s d = 31.81 mJ / m 2 , γ s p = 14.76 mJ / m 2 ;
γs=31.81+14.76,计算出γs=46.57mJ/m2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碳纤维表面能按以下步骤测量:一、烘干碳纤维;二、将碳纤维剪成50mm长,然后从中随机选出4根碳纤维单丝固定到夹具上,其中4根碳纤维单丝互相平行,相邻碳纤维单丝之间的距离为7mm,碳纤维露出夹具的长度都为10mm;三、用表面张力仪进行检测分别获得碳纤维与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测试液体的表面能、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和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其中表面张力仪的检测限为0.08mg,碳纤维单丝插入水中和插入二碘甲烷中的深度均为5mm,表面浸润速度为0.1mm/s,前进和后退浸润速度均为0.008mm/s;四、将步骤三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1)和公式(2)中计算得出碳纤维表面能;其中步骤四中公式(1)为 γ ( 1 + cos θ ) = 2 γ s p γ p + 2 γ s d γ d , 公式(2)为γs=γs ds p,公式中θ为接触角,γ为测试液体的表面能,γp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γd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γs为纤维的表面能,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66
为纤维表面能的极性分量,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67
为纤维表面能的色散分量。
水的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22.1mJ/m2,水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50.7mJ/m2,水的表面能为72.80mJ/m2;二碘甲烷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50.8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0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为50.8mJ/m2
本实施方式测得碳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为70.05°,碳纤维与二碘甲烷的接触角为76.79°。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68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69
计算出 γ s d = 19.17 mJ / m 2 , γ s p = 15.72 mJ / m 2 ;
γs19.17+15.72,计算出γs=34.89mJ/m2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碳纤维表面能按以下步骤测量:一、烘干碳纤维;二、将碳纤维剪成50mm长,然后从中随机选出4根碳纤维单丝固定到夹具上,其中4根碳纤维单丝互相平行,相邻碳纤维单丝之间的距离为8mm,碳纤维露出夹具的长度都为10mm;三、用表面张力仪进行检测分别获得碳纤维与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测试液体的表面能、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和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其中表面张力仪的检测限为0.08mg,碳纤维单丝插入水中和插入二碘甲烷中的深度均为5mm,表面浸润速度为0.1mm/s,前进和后退浸润速度均为0.008mm/s;四、将步骤三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1)和公式(2)中计算得出碳纤维表面能;其中步骤四中公式(1)为 γ ( 1 + cos θ ) = 2 γ s p γ p + 2 γ s d γ d , 公式(2)为γs=γs ds p,公式中θ为接触角,γ为测试液体的表面能,γp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γd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γs为纤维的表面能,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72
为纤维表面能的极性分量,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73
为纤维表面能的色散分量。
水的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22.1mJ/m2,水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50.7mJ/m2,水的表面能为72.80mJ/m2;二碘甲烷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50.8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0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为50.8mJ/m2
本实施方式测得碳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为74.49°,碳纤维与二碘甲烷的接触角为73.67°。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74
计算出 γ s d = 20.85 mJ / m 2 , γ s p = 12.00 mJ / m 2 ;
γs=20.85+12.00,计算出γs=32.85mJ/m2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碳纤维表面能按以下步骤测量:一、烘干碳纤维;二、将碳纤维剪成50mm长,然后从中随机选出4根碳纤维单丝固定到夹具上,其中4根碳纤维单丝互相平行,相邻碳纤维单丝之间的距离为9mm,碳纤维露出夹具的长度都为10mm;三、用表面张力仪进行检测分别获得碳纤维与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测试液体的表面能、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和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其中表面张力仪的检测限为0.08mg,碳纤维单丝插入水中和插入二碘甲烷中的深度均为5mm,表面浸润速度为0.1mm/s,前进和后退浸润速度均为0.008mm/s;四、将步骤三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1)和公式(2)中计算得出碳纤维表面能;其中步骤四中公式(1)为 γ ( 1 + cos θ ) = 2 γ s p γ p + 2 γ s d γ d , 公式(2)为γs=γs ds p,公式中θ为接触角,γ为测试液体的表面能,γp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γd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γs为纤维的表面能,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82
为纤维表面能的极性分量,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83
为纤维表面能的色散分量。
水的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22.1mJ/m2,水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50.7mJ/m2,水的表面能为72.80mJ/m2;二碘甲烷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50.8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0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为50.8mJ/m2
本实施方式测得碳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为52.22°,碳纤维与二碘甲烷的接触角为64.80°。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85
计算出 γ s d = 25.82 mJ / m 2 , γ s p = 23.90 mJ / m 2 ;
γs=25.82+23.90,计算出γs=49.72mJ/m2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碳纤维表面能按以下步骤测量:一、烘干碳纤维;二、将碳纤维剪成50mm长,然后从中随机选出4根碳纤维单丝固定到夹具上,其中4根碳纤维单丝互相平行,相邻碳纤维单丝之间的距离为9mm,碳纤维露出夹具的长度都为10mm;三、用表面张力仪进行检测分别获得碳纤维与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测试液体的表面能、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和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其中表面张力仪的检测限为0.08mg,碳纤维单丝插入水中和插入二碘甲烷中的深度均为5mm,表面浸润速度为0.1mm/s,前进和后退浸润速度均为0.008mm/s;四、将步骤三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1)和公式(2)中计算得出碳纤维表面能;其中步骤四中公式(1)为 γ ( 1 + cos θ ) = 2 γ s p γ p + 2 γ s d γ d , 公式(2)为γs=γs ds p,公式中θ为接触角,γ为测试液体的表面能,γp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γd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γs为纤维的表面能,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89
为纤维表面能的极性分量,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810
为纤维表面能的色散分量。
水的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22.1mJ/m2,水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50.7mJ/m2,水的表面能为72.80mJ/m2;二碘甲烷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50.8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0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为50.8mJ/m2
本实施方式测得碳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为51.79°,碳纤维与二碘甲烷的接触角为12.95°。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91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92
计算出 γ s d = 49.52 mJ / m 2 , γ s p = 13.16 mJ / m 2 ;
γ(null)s=49.52+13.16,计算出γs=62.68mJ/m2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碳纤维表面能按以下步骤测量:一、烘干碳纤维;二、将碳纤维剪成50mm长,然后从中随机选出4根碳纤维单丝固定到夹具上,其中4根碳纤维单丝互相平行,相邻碳纤维单丝之间的距离为9mm,碳纤维露出夹具的长度都为10mm;三、用表面张力仪进行检测分别获得碳纤维与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测试液体的表面能、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和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其中表面张力仪的检测限为0.08mg,碳纤维单丝插入水中和插入二碘甲烷中的深度均为5mm,表面浸润速度为0.1mm/s,前进和后退浸润速度均为0.008mm/s;四、将步骤三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1)和公式(2)中计算得出碳纤维表面能;其中步骤四中公式(1)为 γ ( 1 + cos θ ) = 2 γ s p γ p + 2 γ s d γ d , 公式(2)为γs=γs ds p,公式中θ为接触角,γ为测试液体的表面能,γp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γd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γs为纤维的表面能,为纤维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纤维表面能的色散分量。
水的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22.1mJ/m2,水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50.7mJ/m2,水的表面能为72.80mJ/m2;二碘甲烷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50.8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0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为50.8mJ/m2
本实施方式测得碳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为86.05°,碳纤维与二碘甲烷的接触角为24.91°。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98
Figure A200910071597D00099
计算出 γ s d = 46.18 mJ / m 2 , γ s p = 0.96 mJ / m 2 ;
γs=46.18+0.96,计算出γs=47.14mJ/m2

Claims (3)

1、一种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碳纤维表面能按以下步骤测量:一、烘干碳纤维;二、将碳纤维剪成45~55mm长,然后从中随机选出4根碳纤维单丝固定到夹具上,其中4根碳纤维单丝互相平行,相邻碳纤维单丝之间的距离大于5mm且小于10mm,碳纤维露出夹具的长度为X,8mm≤X≤10mm;三、用表面张力仪进行检测分别获得碳纤维与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测试液体的表面能、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和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其中表面张力仪的检测限为0.08mg,碳纤维单丝插入水中和插入二碘甲烷中的深度均为5mm,表面浸润速度为0.1mm/s,前进和后退浸润速度均为0.008mm/s;四、将步骤三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1)和公式(2)中计算得出碳纤维表面能;其中步骤四中公式(1)为 γ ( 1 + cos θ ) = 2 γ s p γ p + 2 γ s d γ d , 公式(2)为γs=γs ds p,公式中θ为接触角,γ为测试液体的表面能,γp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极性分量,γd为测试液体表面能的色散分量,γs为纤维的表面能,为纤维表面能的极性分量,
Figure A200910071597C00023
为纤维表面能的色散分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的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22.1mJ/m2,水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50.7mJ/m2,水的表面能为72.80mJ/m2;二碘甲烷表面能的色散分量为50.8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为0mJ/m2,二碘甲烷的表面能为50.8mJ/m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夹具的长度为纤维夹具长度的4倍。
CN2009100715978A 2009-03-20 2009-03-20 一种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 Active CN1015098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15978A CN101509864B (zh) 2009-03-20 2009-03-20 一种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15978A CN101509864B (zh) 2009-03-20 2009-03-20 一种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9864A true CN101509864A (zh) 2009-08-19
CN101509864B CN101509864B (zh) 2010-12-08

Family

ID=41002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15978A Active CN101509864B (zh) 2009-03-20 2009-03-20 一种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09864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8139A (zh) * 2012-12-24 2013-04-03 江苏大学 基于轴对称液滴轮廓曲线和重量的液体界面张力测量方法
CN105547926A (zh) * 2015-12-07 2016-05-04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测定矿粉表面自由能的方法
CN106645366A (zh) * 2016-12-14 2017-05-10 东北大学 一种测定金属表面能的装置和方法
CN109374479A (zh) * 2018-10-10 2019-02-22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力学测试确定变温条件下固体材料表面能的方法
CN109406344A (zh) * 2018-09-18 2019-03-01 上海航天化工应用研究所 一种表征叠氮聚醚弹性体表界面特性的方法
CN109724898A (zh) * 2019-01-30 2019-05-07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用接装纸表面润湿性能的检测方法
CN111175194A (zh) * 2019-12-24 2020-05-19 肇庆市海特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 一种连杆的复合材料浸润性测试方法
CN112611685A (zh) * 2020-12-09 2021-04-06 重庆大学 一种用于测试液体表面能及其分量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0147B (en) * 2001-07-24 2004-08-11 Mitsubishi Rayon Co Sizing agent for carbon fibers and water dispersion thereof, sized carbon fibers, sheet-like articles using said carbon fibers, and carbon fiber enhanced composite material
CN101187151B (zh) * 2007-11-23 2010-07-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采用正负压强迫渗透臭氧氧化处理碳纤维三维织物的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8139A (zh) * 2012-12-24 2013-04-03 江苏大学 基于轴对称液滴轮廓曲线和重量的液体界面张力测量方法
CN105547926A (zh) * 2015-12-07 2016-05-04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测定矿粉表面自由能的方法
CN106645366A (zh) * 2016-12-14 2017-05-10 东北大学 一种测定金属表面能的装置和方法
CN109406344A (zh) * 2018-09-18 2019-03-01 上海航天化工应用研究所 一种表征叠氮聚醚弹性体表界面特性的方法
CN109374479A (zh) * 2018-10-10 2019-02-22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力学测试确定变温条件下固体材料表面能的方法
CN109374479B (zh) * 2018-10-10 2021-03-30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力学测试确定变温条件下固体材料表面能的方法
CN109724898A (zh) * 2019-01-30 2019-05-07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用接装纸表面润湿性能的检测方法
CN111175194A (zh) * 2019-12-24 2020-05-19 肇庆市海特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 一种连杆的复合材料浸润性测试方法
CN112611685A (zh) * 2020-12-09 2021-04-06 重庆大学 一种用于测试液体表面能及其分量的方法
CN112611685B (zh) * 2020-12-09 2021-10-08 重庆大学 一种用于测试液体表面能及其分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9864B (zh) 201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9864B (zh) 一种碳纤维表面能的测量方法
CN110057671B (zh) 一种锂电池极耳超声波焊接剥离强度的检测方法
CN202209925U (zh) 检测叉耳零件对称锥孔位置度的量规
CN201269743Y (zh) 滑坡裂缝监测用光纤光栅传感装置
CN206311247U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感测的力和位移测量的传感器装置
CN203643264U (zh) 一种钢绞线最大力伸长率测量装置
CN111896450B (zh) 横向约束条件下弹塑性损伤土工膜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
CN207832124U (zh) 车轮踏面参数智能检测仪校准装置
CN206683514U (zh) 一种孔距尺寸检测游标尺
CN109212159B (zh) 一种多参数冻土现场快速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4913876A (zh) 基于超声波法的铝合金车体残余应力测量零应力试块的制作装置及方法
CN109458976A (zh) 一种测定混凝土内部应变的装置及其测定方法
CN204346637U (zh) 一种钢束预应力测试用标定装置
CN110220617A (zh) 一种温度传感器的试验装置
CN101726543A (zh) 一种用于声发射检测的波导杆
CN107402164A (zh) 一种校验电子拉力机的方法
CN204705572U (zh) 一种钢板混凝土粘结面渗透系数小范围测量装置
CN211576232U (zh) 一种光栅式指示表检定仪标准装置
CN201748912U (zh) 自动读数测深锤
CN208606915U (zh) 一种钢管构件双轴残余应力的测量装置
CN204346486U (zh) 多路压力温度监测记录系统
CN103837109A (zh) 纺织品尺寸变化率自动测量装置
CN103954472B (zh) 一种纤维复丝线密度的取样装置及使用其进行的取样方法
CN203881715U (zh) 大型汽轮机斜t型叶根超声波探伤装置
CN203310873U (zh) Lc滤波器测试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