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8068B - 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8068B
CN101508068B CN2009103009914A CN200910300991A CN101508068B CN 101508068 B CN101508068 B CN 101508068B CN 2009103009914 A CN2009103009914 A CN 2009103009914A CN 200910300991 A CN200910300991 A CN 200910300991A CN 101508068 B CN101508068 B CN 101508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file
boot disk
tooth
cutterhead
step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3009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8068A (zh
Inventor
张锁荣
周全法
朱炳龙
王怀栋
程洁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unlian Renewable Resourc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XIANGYU RESOURCE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XIANGYU RESOURCE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XIANGYU RESOURCE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3009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080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08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8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8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8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包括传输部件、支承部件以及拆解部件和导料板;所述传输部件包括传输机架以及传输带装置;所述支承部件包括衬座和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工作台板、左侧上横梁和右侧上横梁;所述拆解部件包括左侧盘组件、右侧盘组件和传动机构;左侧盘组件包括左侧台阶轴、左引导盘、左齿形刀盘和左侧弹性限位装置;右侧盘组件包括右侧台阶轴、右引导盘、右齿形刀盘和右侧弹性限位装置;所述导料板设置在传输部件的传输带与拆解部件的左引导盘和右引导盘之间。本发明的分离装置自适应强、效率高,铅锡在拆除过程一并刮除,无需再加热熔化。

Description

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由此产生的电子废弃物(俗称“电子垃圾”)增长也较快速。但是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很多可回收再利用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塑料等物质,从资源回收角度看,潜在价值较高。而对含有电子元器件的废线路板的物理预处理则是废线路板再生利用的第一步,该预处理是将废线路板中的电子元器件和少量的电线与线路板基体实现有效分离,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温差法,其中又包括手工拆解和铅锡合金烫锡两种方式。手工拆解方式的缺点是工效太低,焊接点脱落元器件过程中的铅锡废气污染严重;而铅锡合金烫锡方式是通过铅锡合金烫锡或电热丝加热,使焊接点熔化,再通过振动装置将脱落的元器件去除,铅锡合金则需要专用装置进行回收。
第二种是破碎法,其缺点是能源消耗大,并且废线路板破碎后的各种材料混杂于一起,增加了后续工序的处理难度,贵金属的回收效率低,损失严重。
第三种是直接熔炼或酸浸,该方法的缺点是酸的消耗量大,资源利用率低,废气中重金属污染物多,二次污染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中效率较高、能耗较低、资源回收较好和处理过程较为清洁的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包括传输部件、支承部件以及拆解部件和导料板;所述传输部件包括传输机架以及传输带装置;传送带装置设置在传输机架上;所述支承部件包括衬座和支撑架;支撑架固定在衬座上,且位于衬座的上方;支撑架包括工作台板、左侧上横梁和右侧上横梁;工作台板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0°~45°角;所述拆解部件包括左侧盘组件、右侧盘组件和传动机构;左侧盘组件包括左侧台阶轴、左引导盘、左齿形刀盘和左侧弹性限位装置;右侧盘组件包括右侧台阶轴、右引导盘、右齿形刀盘和右侧弹性限位装置;左侧台阶轴和右侧台阶轴均作为定轴设置在支撑架上,且左侧台阶轴与工作台板和左侧上横梁转动连接,右侧台阶轴与工作台板和右侧上横梁转动连接;左引导盘固定在左侧台阶轴上,且位于工作台板上方;左齿形刀盘由其花键槽孔与左侧台阶轴相配合、从而两者在轴向上滑动连接,且左齿形刀盘从上方与左引导盘相接触;左侧弹性限位装置位于左齿形刀盘上方,且设置在左齿形刀盘与左侧上横梁之间;右引导盘固定在右侧台阶轴上,且位于工作台板上方;右齿形刀盘由其花键槽孔与右侧台阶轴相配合、从而两者在轴向上滑动连接,且右齿形刀盘从上方与右引导盘相接触;右侧弹性限位装置位于右齿形刀盘上方,且设置在右齿形刀盘与右侧上横梁之间;左引导盘的外缘与右引导盘的外缘相靠近,左齿形刀盘的外缘与右齿形刀盘的外缘相靠近;传动机构包括主电动机、主动齿轮、左侧从动齿轮组和右侧从动齿轮组;右侧从动齿轮组与左侧从动齿轮组的齿轮个数相差1;主电动机由其电机座固定在支撑架上,主电动机的电机轴朝上设置,且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左侧从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入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左侧从动齿轮组的各个齿轮依次啮合,左侧从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出齿轮固定在左侧台阶轴的向下穿过工作台板的轴端头上,左侧从动齿轮组的其余齿轮与各自的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的齿轮轴与工作台板转动连接;右侧从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入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右侧从动齿轮组的各个齿轮依次啮合,右侧从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出齿轮固定在右侧台阶轴的向下穿过工作台板的轴端头上,右侧从动齿轮组的其余齿轮与各自的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的齿轮轴与工作台板转动连接;所述导料板设置在传输部件的传输带与拆解部件的左引导盘和右引导盘之间。
所述的左侧弹性限位装置包括左限位套和左压缩弹簧;左限位套套在左侧台阶轴上、与左侧台阶轴间隙配合,左限位套的下端面与左齿形刀盘的上端面相接触,左限位套的上端面与上方的左侧上横梁的下端面之间留有1~3毫米的间隙;左压缩弹簧套在左限位套外,其下端面与左齿形刀盘弹性接触,上端面与左侧上横梁弹性接触;右侧弹性限位装置包括右限位套和右压缩弹簧;右限位套套在右侧台阶轴上、与右侧台阶轴间隙配合,右限位套的下端面与右齿形刀盘的上端面相接触,右限位套的上端面与上方的右侧上横梁的下端面之间留有1~3毫米的间隙;右压缩弹簧套在右限位套外,其下端面与右齿形刀盘弹性接触,上端面与右侧上横梁弹性接触。
所述左引导盘的基本形状为一个圆盘体,左引导盘的周向外部边缘设有圆环状的引导锥,引导锥的斜面位于上侧;所述右引导盘的基本形状为一个圆盘体,右引导盘的周向外部边缘设有圆环状的引导锥,引导锥的斜面位于上侧。
所述左引导盘的盘体上沿着径向开有槽口呈锐刃状的各条直槽,各条直槽相互间沿着盘体的周向等分设置;右引导盘的盘体上沿着径向开有槽口呈锐刃状的各条直槽,各条直槽相互间沿着盘体的周向等分设置。
所述左引导盘与右引导盘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左引导盘与右引导盘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2至2毫米;左齿形刀盘与右齿形刀盘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左齿形刀盘与右齿形刀盘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2至0.5毫米,优选0.2至0.5毫米。
所述左齿形刀盘包括位于上方的刀盘体和位于下方的中央环形下凸部,中央环形下凸部的轴向长度为2~4毫米;右齿形刀盘包括位于上方的刀盘体和位于下方的中央环形下凸部,中央环形下凸部的轴向长度为2~4毫米。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的分离装置是一种通过机械拆除方法将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本发明的分离装置可以自动适应不同厚度的线路板的要求,自适应强、效率高(2吨/每小时),铅锡在拆除过程一并刮除,无需再加热熔化,降低了能耗并减少了铅蒸汽的产生而达到清洁处理。(2)本发明的分离装置在齿形刀盘与上横梁之间设置弹性限位装置,在压力较大情况下齿形刀盘克服弹簧的弹力可相对于台阶轴有1~3mm的轴向调节,有利于元器件的拔起,这样可以防止元器件触角被夹在引导盘和齿形刀盘之间不能移动。(3)本发明的引导盘的周向外侧边缘的形状为引导锥状,可以逐步将线路板抬起并引导线路板可以方便地进入引导盘与齿形刀盘之间;采用这种形状的引导盘也使得在两个齿形刀盘夹紧元器件时,引导盘与齿形刀盘之间不会同时也夹紧元器件和线路板基体,从而有利于元器件的拔出。(4)本发明的装置在引导盘上还开有槽宽为10毫米、槽长为120毫米的直槽,槽口呈锐刃状,这是由于线路板较薄、有弹性,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将高出的铅锡焊点推入槽内,经直槽上的刃口回转扫刮后得以去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线路板元器件机械拆解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左侧为前方,图中的右侧为后方,图中的后侧为右方,图中的前侧为左方。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的左侧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右侧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传动机构的齿轮组示意图;
图6为图3和图4中引导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3和图4中的齿形刀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仰视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传输机架1,
传输带装置2,传输带21,控制按钮22,
衬座3,
支撑架4,底架41,立柱42,工作台板43,上横梁44,左侧上横梁44-1,右侧上横梁44-2,电机支座45,
左侧盘组件5,左侧台阶轴50,左侧下端盖51,左侧第一角轴承52,左侧垫圈53,左引导盘54,引导锥54-1,直槽54-2,直键槽54-3,左齿形刀盘55,左限位套56-1,左压缩弹簧56-2,左侧第二角轴承57,左侧压紧垫圈58,左侧锁紧螺母59,
右侧盘组件6,右侧台阶轴60,右侧下端盖61,右侧第一角轴承62,右侧垫圈63,右引导盘64,引导锥64-1,直槽64-2,直键槽64-3,右齿形刀盘65,右限位套66-1,右压缩弹簧66-2,右侧第二角轴承67,右侧压紧垫圈68,右侧锁紧螺母69,
传动机构7,主电动机71,主动齿轮72,左侧从动齿轮组73,左侧第一齿轮73-1,左侧第二齿轮73-2,左侧第三齿轮73-3,右侧从动齿轮组74,右侧第一齿轮74-1,右侧第二齿轮74-2,右侧第三齿轮74-3,右侧第四齿轮74-4,
导料板8。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和图2,本发明的装置包括包括传输部件、支承部件、拆解部件和导料板8。
传输部件包括传输机架1和传输带装置2。传输带装置2包括传输电机、电机带轮、传动皮带、从动带轮、2根传输轴和传输带21。
2根传送轴相互平行分别设置在机架1的前后两端的上部、且可相对于机架1转动;其具体结构是:每根传送轴的左右端各固定有一个轴承的内圈,各轴承的外圈均固定在相应的一个轴承座上,各轴承座固定在机架的上部的相应位置处。传输带21围绕2根传送轴设置。
从动带轮固定在位于后侧的传送轴的右端头上,传输电机由其电机座固定在传输机架1上,电机带轮固定在传输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皮带围绕电机带轮和从动带轮设置;从而使得传输带装置2设置在传输机架1上。
支承部件包括衬座3和支撑架4。
衬座3为一个左右侧面呈三角形、且前低后高的三角衬座。
支撑架4包括底架41、4根立柱42、工作台板43、2根上横梁44和电机支座45。电机支座45固定在工作台板43上、且位于工作台板43的下方。
4根立柱均为设有上下2个台阶的立柱。各根立柱42分别由其底部固定连接在底架41的4个角上。
工作台板43包括位于4个角上的4个立柱孔和位于中部呈左右分布的2个转轴孔。工作台板43由其各立柱孔套在相应的立柱42上、且紧配合坐落在各立柱的下方台阶上。
2根上横梁44分为左右,每根上横梁44均开有前后两个立柱孔和位于中部的轴承孔。左侧上横梁44-1由其立柱孔套在左侧的前后两根立柱42上、左侧上横梁44-1坐落在左侧的前后两根立柱42的上方台阶上,右侧上横梁44-2由其立柱孔套在右侧的前后2根立柱42上、右侧上横梁44-2坐落在右侧的前后2根立柱42上,且由紧固件将各上横梁44固定在相应的立柱42上。
支撑架4由其底架41固定在衬座3上、且位于衬座3的上方,从而使得工作台板43倾斜设置,工作台板43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30°角。
拆解部件包括左侧盘组件5、右侧盘组件6和传动机构7。
见图3,左侧盘组件5包括左侧台阶轴50、左侧下端盖51、左侧第一角轴承52、左侧垫圈53、左引导盘54、左齿形刀盘55、左限位套56-1、左压缩弹簧56-2、左侧第二角轴承57、左侧压紧垫圈58和左侧锁紧螺母59。
左侧台阶轴50按照各轴段直径的不同,由从下之上的顺序可将左侧台阶轴50分为7个轴段,其中的第四轴段为直径最大的轴段,第七轴段设有外螺纹,第四轴段是花键轴段,其余为光轴段、且第三轴段上设有平键槽。
见图6和图7,左引导盘54的基本形状为一个圆盘体,其中央孔部位设有直键槽54-3,左引导盘54的周向外部边缘设有圆环状的引导锥54-1,引导锥的斜面位于上侧,引导锥的锥度为30°,锥面高度为5毫米。左引导盘54的盘体上沿着径向开有36条10×120的直槽54-2、且槽口呈锐刃状,各条直槽54-2相互间沿着盘体的周向等分设置。
仍见图3,左引导盘54套在左侧台阶轴50的第三轴段上,且由平键嵌入左侧台阶轴50的平键槽以及左引导盘54的平键槽中,从而使左引导盘54固定在左侧台阶轴50上,左引导盘54的上端面与左侧台阶轴50的第四轴段的轴肩的下端面相接触。
左侧垫圈53包括位于上方的垫圈体和位于下方的中央环形下凸部,垫圈体外径大于中央环形下凸部的外径。左侧垫圈53套在左侧台阶轴50的第二轴段上,左侧垫圈53的垫圈体的上端面与左侧台阶轴50的第三轴段的轴肩的下端面相接触,且同时与左引导盘54的下端面相接触,也即从下方挡住左引导盘54。
左侧第一角轴承52由其内圈紧配合固定在左侧台阶轴50的第二轴段上。左侧第一角轴承52的内圈的上端面与左侧垫圈53的中央环形下凸部的下端面相接触,从而在下方挡住左侧垫圈53。左侧第一角轴承52由上至下伸入工作台板43的左侧转轴孔中,且左侧第一角轴承52的外圈与工作台板43的左侧转轴孔紧配合。左侧台阶轴50则向下穿过工作台板43的左侧转轴孔。
左侧下端盖51包括位于上方的圆环柱体和位于下方的圆环形板体,左侧下端盖51的圆环形板体的外径大于圆环柱体的外径。左侧下端盖51由其圆环柱体从下向上伸入工作台板43的左侧转轴孔中,左侧下端盖51的圆环柱体与工作台板43的左侧转轴孔相配合,左侧下端盖51套在左侧台阶轴50的第二轴段上,且左侧台阶轴50可相对于左侧下端盖51转动。左侧下端盖51的圆环柱体的上端面与左侧第一角轴承52的外圈的下端面相接触,左侧下端盖51的圆环形板体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工作台板43的下端面上,从而使得左侧下端盖51在下方挡住左侧第一角轴承52。
见图8和图9,左齿形刀盘55的基本形状为一个圆盘体,其中央部位设有花键槽孔,左齿形刀盘55包括位于上方的刀盘体和位于下方的中央环形下凸部,中央环形下凸部的轴向长度为2.5毫米(即线路板基体的厚度),刀盘体的外侧设有沿周向等分分布齿状物。
仍见图3,左齿形刀盘55套在左侧台阶轴50的第四轴段上,左齿形刀盘55由其花键槽与左侧台阶轴50相啮合、且由其中央环形下凸部坐落在左引导盘54的上端面上。
左限位套56-1为一圆环柱体。左限位套56-1套在左侧台阶轴50的第五轴段上、与左侧台阶轴50间隙配合,左限位套56-1的下端面与左侧台阶轴50的第四轴段的轴肩的上端面相接触,同时还与左齿形刀盘55的上端面相接触,左限位套56-1的上端面与上方的左侧上横梁44的下端面之间留有1~3毫米的间隙。
左压缩弹簧56-2套在左限位套56-1外,其下端面与左齿形刀盘55弹性接触,上端面与左侧上横梁44-1弹性接触。
左侧第二角轴承57由其内圈固定在左侧台阶轴50的第六轴段上。左侧第二角轴承57的内圈的下端面与左侧台阶轴50的第五轴段的轴肩的上端面相接触。左侧上横梁44-1通过其轴承孔与左侧第二角轴承52的外圈紧配合。
左侧压紧垫圈58包括位于上方的垫圈体和位于下方的中央环形下凸部,垫圈体外径大于中央环形下凸部的外径。左侧压紧垫圈58套在左侧台阶轴50的第七轴段上,左侧压紧垫圈58的中央环形下凸部的下端面与左侧第二角轴承52的外圈的上端面相接触,左侧压紧垫圈58的垫圈体的外侧的下端面与左侧上横梁44-1的上端面相接触。
左侧锁紧螺母59旋合在左侧台阶轴50的第七轴段的螺纹上,且其下端面压紧在左侧压紧垫圈58的上端面上。
见图4,右侧盘组件6包括右侧台阶轴60、右侧下端盖61、右侧第一角轴承62、右侧垫圈63、右引导盘64、右齿形刀盘65、右限位套66-1、右压缩弹簧66-2、右侧第二角轴承67、右侧压紧垫圈68和右侧锁紧螺母69。
右侧台阶轴60按照各轴段直径的不同,由从下之上的顺序可将右侧台阶轴60分为7个轴段,其中的第四轴段为直径最大的轴段,第七轴段设有外螺纹,第四轴段是花键轴段,其余为光轴段、且第三轴段上设有平键槽。
见图6和图7,右引导盘64的基本形状为一个圆盘体,其中央孔部位设有直键槽64-3,右引导盘64的周向外部边缘设有圆环状的引导锥64-1,引导锥的斜面位于上侧,引导锥的锥度为30°,锥面高度为5毫米。右引导盘64的盘体上沿着径向开有36条10×120的直槽64-2、且槽口呈锐刃状,各条直槽64-2相互间沿着盘体的周向等分设置。
仍见图4,右引导盘64套在右侧台阶轴60的第三轴段上,且由平键嵌入右侧台阶轴60的平键槽以及右引导盘64的平键槽中,从而使右引导盘64固定在右侧台阶轴60上,右引导盘64的上端面与右侧台阶轴60的第四轴段的轴肩的下端面相接触。
右侧垫圈63包括位于上方的垫圈体和位于下方的中央环形下凸部,垫圈体外径大于中央环形下凸部的外径。右侧垫圈63套在右侧台阶轴60的第二轴段上,右侧垫圈63的垫圈体的上端面与右侧台阶轴60的第三轴段的轴肩的下端面相接触,且同时与右引导盘64的下端面相接触,也即从下方挡住右引导盘64。
右侧第一角轴承62由其内圈紧配合固定在右侧台阶轴60的第二轴段上。右侧第一角轴承62的内圈的上端面与右侧垫圈63的中央环形下凸部的下端面相接触,从而在下方挡住右侧垫圈63。右侧第一角轴承62由上至下伸入工作台板43的右侧转轴孔中,且右侧第一角轴承62的外圈与工作台板43的右侧转轴孔紧配合。右侧台阶轴60则向下穿过工作台板43的右侧转轴孔。
右侧下端盖61包括位于上方的圆环柱体和位于下方的圆环形板体,右侧下端盖61的圆环形板体的外径大于圆环柱体的外径。右侧下端盖61由其圆环柱体从下向上伸入工作台板43的右侧转轴孔中,右侧下端盖61的圆环柱体与工作台板43的右侧转轴孔相配合,右侧下端盖61套在右侧台阶轴60的第二轴段上,且右侧台阶轴60可相对于右侧下端盖61转动。右侧下端盖61的圆环柱体的上端面与右侧第一角轴承62的外圈的下端面相接触,右侧下端盖61的圆环形板体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工作台板43的下端面上,从而使得右侧下端盖61在下方挡住右侧第一角轴承62。
见图8和图9,右齿形刀盘65的基本形状为一个圆盘体,其中央部位设有花键槽孔,右齿形刀盘65包括位于上方的刀盘体和位于下方的中央环形下凸部,中央环形下凸部的轴向长度为2.5毫米(即线路板基体的厚度),刀盘体的外侧设有沿周向等分分布齿状物。
仍见图4,右齿形刀盘65套在右侧台阶轴60的第四轴段上,右齿形刀盘65由其花键槽与右侧台阶轴60相啮合、且由其中央环形下凸部坐落在右引导盘64的上端面上。
右限位套66-1为一圆环柱体。右限位套66-1套在右侧台阶轴60的第五轴段上、与右侧台阶轴60间隙配合,右限位套66-1的下端面与右侧台阶轴60的第四轴段的轴肩的上端面相接触,同时还与右齿形刀盘65的上端面相接触,右限位套66-1的上端面与上方的右侧上横梁44的下端面之间留有1~3毫米的间隙。
右压缩弹簧66-2套在右限位套66-1外,其下端面与右齿形刀盘65弹性接触,上端面与右侧上横梁44-1弹性接触。
右侧第二角轴承67由其内圈固定在右侧台阶轴60的第六轴段上。右侧第二角轴承67的内圈的下端面与右侧台阶轴60的第五轴段的轴肩的上端面相接触。右侧上横梁44-1通过其轴承孔与右侧第二角轴承62的外圈紧配合。
右侧压紧垫圈68包括位于上方的垫圈体和位于下方的中央环形下凸部,垫圈体外径大于中央环形下凸部的外径。右侧压紧垫圈68套在右侧台阶轴60的第七轴段上,右侧压紧垫圈68的中央环形下凸部的下端面与右侧第二角轴承62的外圈的上端面相接触,右侧压紧垫圈68的垫圈体的外侧的下端面与右侧上横梁44-1的上端面相接触。
右侧锁紧螺母69旋合在右侧台阶轴60的第七轴段的螺纹上,且其下端面压紧在右侧压紧垫圈68的上端面上。
左引导盘54与右引导盘64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左引导盘54与右引导盘64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2毫米;左齿形刀盘55与右齿形刀盘65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左齿形刀盘55与右齿形刀盘65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2毫米。
传动机构7包括主电动机71、主动齿轮72、左侧从动齿轮组73和右侧从动齿轮组74。右侧从动齿轮组74的齿轮数比左侧从动齿轮组73的齿轮数多一个。
主电动机71由其电机座固定在电机支座45上,且其电机轴朝上设置,主动齿轮72固定在主电动机71的电机轴上。
见图5,左侧从动齿轮组73有3个齿轮,它们为左侧第一齿轮73-1、左侧第二齿轮73-2和左侧第三齿轮73-3,左侧第一齿轮73-1和左侧第二齿轮73-2通过各自的齿轮轴、角轴承和下端盖依次设置在工作台板43上、且位于工作台板43的下方,左侧第三齿轮73-3固定在左侧台阶轴50的向下穿过工作台板43的轴端头(也即左侧台阶轴50的第一轴段)上。主动齿轮72、左侧第一齿轮73-1、左侧第二齿轮73-2和左侧第三齿轮73-3依次相互啮合。
右侧从动齿轮组74有4个齿轮,它们为右侧第一齿轮74-1、右侧第二齿轮74-2、右侧第三齿轮74-3和右侧第四齿轮74-4,右侧第一齿轮74-1、右侧第二齿轮74-2和右侧第三齿轮74-3通过各自的齿轮轴、角轴承和下端盖座依次设置在工作台板43上、且位于工作台板43的下方,右侧第四齿轮74-4固定在右侧台阶轴60的向下穿过工作台板43的轴端头(也即右侧台阶轴60的第一轴段)上。主动齿轮72、右侧第一齿轮74-1、右侧第二齿轮74-2、右侧第三齿轮74-3和右侧第四齿轮74-4依次相互啮合。本实施例中,左侧第一齿轮73-1与右侧第一齿轮74-1为同一个齿轮。
导料板8的前端设置在支撑架4的工作台板43上,导料板8的后端固定在传输机架1上,且位于传输机架1的前方、以及位于传输带21上层带的下方。
使用时,将带元器件的废线路板放置在传输带21上,按下控制按钮22而开启传输电机和主电动机71。
在传输电机的转动中将传输动力依次通过电机带轮、传动皮带、从动带轮而传递给传输轴,由传输轴带动传输带进行环绕传输轴的运动,从而使得传送带上的废线路板由后向前移动,通过导料板8,废线路板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移至左引导盘54和右引导盘64。
主电动机71的转动(从电机上方向下观察时,主电动机71顺时针转动)则带动主动齿轮72转动,主动齿轮72的转动则同时带动与其相啮合的左侧第一齿轮73-1(同时作为右侧第一齿轮74-1)转动,左侧第一齿轮73-1的转动则依次使得左侧第二齿轮73-2和左侧第三齿轮73-3转动,同时也依次使得右侧第二齿轮74-2、右侧第三齿轮74-3和右侧第四齿轮74-4转动,其中的左侧第三齿轮73-3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右侧第四齿轮74-4则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左引导盘54与右引导盘64之间,以及和左齿形刀盘55与右齿形刀盘65之间同时向中间回转。
左引导盘54与右引导盘64外侧均有5×30°的引导锥,逐步将线路板抬起引导移入引导盘54、64与齿形刀盘55、65之间,两个齿形刀盘55、65之间的最小固定距离可设定为2.5mm(线路板厚),而废线路板上的元器件则朝向上方。废线路板上的元器件在两刀盘55、65的转动挤压下带着线路板基体被牵引向前,其中的废线路板上的器件在刀盘刀齿的作用下向中间挤压,由于器件被铅锡合金焊在线路板上不能移动,故相互间距离不可变,而线路板在引导盘54、64的带动下向前移动,无法在齿形刀盘55、65和引导盘54、64之间抬起,齿形刀盘55、65又从两侧向中间挤压,从而迫使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分离后的线路板基体通过引导装置直接进入粉碎机实现下道工序,元器件则通过回收槽(由外机壳组成,图中未表示)收集待用。
为防止元器件触角被夹在引导盘54、64与齿形刀盘55、65之间不能移动,齿形刀盘55、65上方所设置的压缩弹簧可起到调节作用。当压力过大时可以在轴向上有微量的调节距离(1~3mm),有利于元器件的拔起,同时引导盘的引导锥54-1、64-1的设计使得在两个齿形刀盘55、65夹紧元器件而拔离线路板基体时,引导盘与齿形刀盘之间不会同时夹紧元器件和线路板基体,从而有利于元器件的拔出。在引导盘54、64上开有10×120的直槽,槽口呈锐刃状。因为线路板较薄有弹性,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将凸出的铅锡焊点推入槽内,经直槽上的刃口回转扫刮后得以去除。

Claims (7)

1.一种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部件、支承部件以及拆解部件和导料板(8);
所述传输部件包括传输机架(1)以及传输带装置(2);传送带装置(2)设置在传输机架(1)上;
所述支承部件包括衬座(3)和支撑架(4);支撑架(4)固定在衬座(3)上,且位于衬座(3)的上方;支撑架(4)包括工作台板(43)、左侧上横梁(44-1)和右侧上横梁(44-2);工作台板(41)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0°~45°角;
所述拆解部件包括左侧盘组件(5)、右侧盘组件(6)和传动机构(7);左侧盘组件(5)包括左侧台阶轴(50)、左引导盘(54)、左齿形刀盘(55)和左侧弹性限位装置;右侧盘组件(6)包括右侧台阶轴(60)、右引导盘(64)、右齿形刀盘(65)和右侧弹性限位装置;
左侧台阶轴(50)和右侧台阶轴(60)均作为定轴设置在支撑架(4)上,且左侧台阶轴(50)与工作台板(43)和左侧上横梁(44-1)转动连接,右侧台阶轴(60)与工作台板(43)和右侧上横梁(44-2)转动连接;
左引导盘(54)固定在左侧台阶轴(50)上,且位于工作台板(43)上方;左齿形刀盘(55)由其花键槽孔与左侧台阶轴(50)相配合、从而两者在轴向上滑动连接,且左齿形刀盘(55)从上方与左引导盘(54)相接触;左侧弹性限位装置位于左齿形刀盘(55)上方,且设置在左齿形刀盘(55)与左侧上横梁(44-1)之间;
右引导盘(64)固定在右侧台阶轴(60)上,且位于工作台板(43)上方;右齿形刀盘(65)由其花键槽孔与右侧台阶轴(60)相配合、从而两者在轴向上滑动连接,且右齿形刀盘(65)从上方与右引导盘(64)相接触;右侧弹性限位装置位于右齿形刀盘(65)上方,且设置在右齿形刀盘(65)与右侧上横梁(44-2)之间;
左引导盘(54)的外缘与右引导盘(64)的外缘相靠近,左齿形刀盘(55)的外缘与右齿形刀盘(65)的外缘相靠近;
传动机构(7)包括主电动机(71)、主动齿轮(72)、左侧从动齿轮组(73)和右侧从动齿轮组(74);右侧从动齿轮组(74)与左侧从动齿轮组(73)的齿轮个数相差1;主电动机(71)由其电机座固定在支撑架(4)上,主电动机(71)的电机轴朝上设置,且与主动齿轮(72)固定连接;
左侧从动齿轮组(73)的动力输入齿轮与主动齿轮(72)相啮合,左侧从动齿轮组(73)的各个齿轮依次啮合,左侧从动齿轮组(73)的动力输出齿轮固定在左侧台阶轴(50)的向下穿过工作台板(43)的轴端头上,左侧从动齿轮组(73)的其余齿轮与各自的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的齿轮轴与工作台板(43)转动连接;
右侧从动齿轮组(74)的动力输入齿轮与主动齿轮(72)相啮合,右侧从动齿轮组(74)的各个齿轮依次啮合,右侧从动齿轮组(74)的动力输出齿轮固定在右侧台阶轴(60)的向下穿过工作台板(43)的轴端头上,右侧从动齿轮组(74)的其余齿轮与各自的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的齿轮轴与工作台板(43)转动连接;
所述导料板(8)设置在传输部件的传输带(21)与拆解部件的左引导盘(54)和右引导盘(6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弹性限位装置包括左限位套(56-1)和左压缩弹簧(56-2);左限位套(56-1)套在左侧台阶轴(50)上、与左侧台阶轴(50)间隙配合,左限位套(56-1)的下端面与左齿形刀盘(55)的上端面相接触,左限位套(56-1)的上端面与上方的左侧上横梁(44-1)的下端面之间留有1~3毫米的间隙;左压缩弹簧(56-2)套在左限位套(56-1)外,其下端面与左齿形刀盘(55)弹性接触,上端面与左侧上横梁(44-1)弹性接触;
右侧弹性限位装置包括右限位套(66-1)和右压缩弹簧(66-2);右限位套(66-1)套在右侧台阶轴(60)上、与右侧台阶轴(60)间隙配合,右限位套(66-1)的下端面与右齿形刀盘(65)的上端面相接触,右限位套(66-1)的上端面与上方的右侧上横梁(44-2)的下端面之间留有1~3毫米的间隙;右压缩弹簧(66-2)套在右限位套(66-1)外,其下端面与右齿形刀盘(65)弹性接触,上端面与右侧上横梁(44-2)弹性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引导盘(54)的基本形状为一个圆盘体,左引导盘(54)的周向外部边缘设有圆环状的引导锥(54-1),引导锥的斜面位于上侧;所述右引导盘(64)的基本形状为一个圆盘体,右引导盘(64)的周向外部边缘设有圆环状的引导锥(64-1),引导锥的斜面位于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引导盘(54)的盘体上沿着径向开有槽口呈锐刃状的各条直槽(54-2),各条直槽(54-2)相互间沿着盘体的周向等分设置;右引导盘(64)的盘体上沿着径向开有槽口呈锐刃状的各条直槽(64-2),各条直槽(64-2)相互间沿着盘体的周向等分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引导盘(54)与右引导盘(64)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左引导盘(54)与右引导盘(64)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2至2毫米;左齿形刀盘(55)与右齿形刀盘(65)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左齿形刀盘(55)与右齿形刀盘(65)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2至2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左齿形刀盘(55)与右齿形刀盘(65)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2至0.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左齿形刀盘(55)包括位于上方的刀盘体和位于下方的中央环形下凸部,中央环形下凸部的轴向长度为2~4毫米;右齿形刀盘(65)包括位于上方的刀盘体和位于下方的中央环形下凸部,中央环形下凸部的轴向长度为2~4毫米。
CN2009103009914A 2009-03-20 2009-03-20 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 Active CN1015080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09914A CN101508068B (zh) 2009-03-20 2009-03-20 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09914A CN101508068B (zh) 2009-03-20 2009-03-20 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8068A CN101508068A (zh) 2009-08-19
CN101508068B true CN101508068B (zh) 2010-07-07

Family

ID=41000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009914A Active CN101508068B (zh) 2009-03-20 2009-03-20 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080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6613A (zh) * 2012-09-29 2014-04-09 咏兴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回收电路板的电子元件刮除机
CN108247358A (zh) * 2018-02-08 2018-07-06 江西景旺精密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pcb退销钉装置及退销钉方法
CN114683024A (zh) * 2022-04-15 2022-07-01 坦龙环保设备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扫地车自动化组装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8068A (zh) 2009-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23237B1 (ko) 폐태양광발전모듈 분해 처리장치
CN208853523U (zh) 一种机械零配件自动化加工装置
CN108672794A (zh) 一种具有自动夹紧功能的工业用钢管切割机
CN101508068B (zh) 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
CN101569889A (zh) 废线路板全组分高值化清洁利用新工艺
CN116079248A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的激光切割机
CN108501437A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压块成型机成型装置
CN102389849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分解设备及其自动输料双轴对切破碎装置
CN107639767B (zh) 全自动夹胶玻璃分离生产线
CN201419317Y (zh) 一种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
CN206791579U (zh) 一种全自动水果加工去皮机的分块器
CN104511473A (zh) 一种废旧电路板拆解机
CN107322070A (zh) 一种全机械手智能剪板机
CN207594016U (zh) 一种新型矩形板材大面剥皮装置的切削设备
CN217043358U (zh) 一种滚轮式螺栓选别机
CN205702654U (zh) 一种钢管切割机
CN208466037U (zh) 一种干燥机进料破碎装置
CN204620617U (zh) 一种废旧电路板拆解机
CN212505003U (zh) 一种齿轮锻造用热处理装置
CN204156277U (zh) 塑料套筒去毛刺装置
CN208341927U (zh) 一种齿轮加工去毛刺装置
CN201855594U (zh) 一种用于周边传动浓缩机的保护装置
CN102242273B (zh) 冶炼尾渣残留金属收取机
CN207373269U (zh) 一种可延时启动的切割除尘机构
CN103028594B (zh) 一种废弃电路板的回收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Changzhou San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y Co.,Ltd.

Assignor: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XIANGYU RESOURCE RECYCLING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132000014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Element device and circuit board matrix separation device on circuit boar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07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90819

Record date: 20110303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Changzhou San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y Co.,Ltd.

Assignor: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XIANGYU RESOURCE RECYCLING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1320000145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20228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3001 No. 1801 Wu Cheng Road,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XIANGYU RESOURCE RECYCL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01 No. 1801 Wu Cheng Road,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XIANGYU RESOURCE RECYCL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4

Address after: No.26, Wangtian Road, Luoxi Town,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022

Patentee after: Jiangsu runlian Renewable Resource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01 No. 1801 Wu Cheng Road,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XIANGYU RESOURCE RECYCL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