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9048B - 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9048B
CN101489048B CN2009100062558A CN200910006255A CN101489048B CN 101489048 B CN101489048 B CN 101489048B CN 2009100062558 A CN2009100062558 A CN 2009100062558A CN 200910006255 A CN200910006255 A CN 200910006255A CN 101489048 B CN101489048 B CN 1014890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lens
focus
value
far
focus eval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62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9048A (zh
Inventor
竹本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3683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3274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89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9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90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90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像机,适用于高速执行准确的自动聚焦控制操作。该电子像机包括:C-MOS图像传感器;具有聚焦透镜的透镜部;颤动控制部,产生颤动控制信号以使聚焦透镜进行重复一系列操作的颤动操作;对焦评估值计算部,根据图像的预定范围内的视频信号生成表示拍摄对象的图像的对焦程度的对焦评估值;对焦方向确定部,计算颤动操作期间的对焦评估值的变化量,并根据变化量确定使聚焦透镜焦点对准的方向;以及驱动部,根据对焦评估值和焦点对准方向驱动聚焦透镜移动并使焦点对准,并根据颤动控制信号驱动移动控制部。颤动控制部适于产生颤动控制信号,以使用于生成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处于近端停止操作和远端停止操作的期间内。

Description

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7月1日、申请号为200510080452.6、发明名称为“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像机和一种自动聚焦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作为光电转换元件而形成的电子图像摄取装置,或所谓的数码像机,在市场上很流行。
这种数码像机通常配备有对像机镜头进行自动聚焦的自动聚焦控制特征。虽然有多种自动聚焦控制系统可供数码像机使用,但是目前通过提取被摄取图像的检测范围的对比度、高频成分等产生对焦评估值,并调节透镜位置使对焦评估值最大的系统仍为主流。
图1示出了对焦评估值相对于镜头位置的曲线图。参照图1,对焦评估值(Y轴)相对于透镜位置(X轴)在焦点对准位置为最大,并按照从焦点对准位置到远端(离开焦点向前)和近端(离开焦点向后)的距离的函数减少而形成山状曲线。因此,对于自动聚焦控制,仅需要以使对焦评估值位于山状曲线的顶部的方式来控制聚焦透镜的透镜位置。
当移动聚焦透镜使对焦评估值位于山状曲线的顶部时,需要检测出对焦评估值所在点的山状曲线的斜率,并确定透镜相对于焦点对准位置的当前位置。即,需要确定当前透镜位置在相对于焦点对准位置的远端还是近端。
图1还示出了用于确定相对于焦点对准位置的当前透镜位置所提出的方法。参照图1,根据所提出的方法,对聚焦透镜施加微小的振动,所施加振动的程度不会影响要摄取的图像,从而通过计算确定对焦评估值的波动分量(微分分量dy/dx)的正负(具体参见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10-239579号)。使聚焦透镜产生微小振动以进行自动聚焦控制的操作被称作颤动(wobbling)。
下面将参照图2描述颤动操作的一个具体实例。在图2的曲线中,水平轴表示时间(以场为单位),垂直轴表示聚焦透镜的位置。
在该颤动操作中,在第一时间段(T1)中,聚焦透镜向近端移动预定距离。随后,在第二时间段(T2)中,聚焦透镜在预定时间内保持静止不动。然后,在第三时间段(T3)中,聚焦透镜向远端移动预定距离。最后,在第四时间段(T4)中,聚焦透镜在预定时间内再次保持静止不动。然后,颤动操作重复从第一到第四时间段的移动和停止的过程。在第二时间段和第四时间段中测出对焦评估值,并计算两个值的差,从而检测出颤动操作中的波动分量(微分分量dy/dx)。
发明内容
同时,近年来已经提出了包含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数码像机。
CCD图像传感器和C-MOS图像传感器的最大区别在于,CCD图像传感器通过CCD来传递各个像素的电荷,而C-MOS图像传感器则通过逐行扫描来读取每个像素的信号。
由于C-MOS图像传感器通过逐行扫描来读取每个像素的信号,因而各个图像中的曝光定时(timing)不唯一且不相同。换句话说,像素与像素之间的曝光定时各不相同。
例如,参照图3,如果比较场(field,也叫画面)的首像素与尾像素间的曝光定时,则时间差基本上等于场周期。
为此,当通过执行颤动操作来计算对焦评估值的变化量时,聚焦透镜可以在检测范围内的像素的曝光期间内移动。那么,对焦评估值的变化量的检测灵敏度降低,使得不可能准确地高速执行自动聚焦控制。
另外,如图4A所示,当通过移动聚焦透镜的扫描操作生成对焦评估值时,虽然对于C-MOS图像传感器来说,聚焦透镜可以在检测范围内的像素的曝光操作过程中移动,但对于CCD图像传感器不会产生任何问题,这是因为如图4C所示,对于所有的像素,曝光定时是唯一并且相同的。于是,对焦评估值的检测灵敏度也降低了,使得不再可能准确地高速执行自动聚焦控制操作。
当摄取仅显示弱对比度的对象的图像时而发射LED(发光二极管)激光束以进行自动聚焦控制时,如图4D所示的发光定时能够满足CCD图像传感器,这是因为曝光定时对于所有的像素都是唯一且相同的,但对于各个像素的曝光定时各不相同的C-MOS图像传感器来说,在颤动操作或扫描操作中,针对检测范围内的像素的曝光定时和LED激光的发光定时之间会产生差别。
考虑到上述发现的问题,希望提供一种适于高速执行精确自动聚焦控制操作的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像机,包括:图像传感器,用于通过逐行扫描来曝光多个二维排列的光电转换元件,并通过从每个光电转换元件读取电信号生成视频信号;透镜部,具有作为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用于会聚拍摄对象的图像并适用于调节拍摄对象的聚焦位置的聚焦透镜,和用于向近端和远端移动聚焦透镜的移动控制部;颤动控制部,用于产生颤动控制信号以使聚焦透镜进行重复一系列操作的颤动操作,该一系列操作包括在每2×n(n为自然数)个场周期中,驱动聚焦透镜向近端移动预定距离的近端驱动操作、在近端驱动操作后使聚焦透镜在近端停止预定时间段的近端停止操作、在近端停止操作后驱动聚焦透镜向远端移动预定距离的远端驱动操作、以及在远端驱动操作后使聚焦透镜在远端停止预定时间段的远端停止操作;对焦评估值计算部,用于根据图像的预定范围内的视频信号生成表示拍摄对象的图像的对焦程度的对焦评估值;对焦方向确定部,用于计算颤动操作期间的对焦评估值的变化量,并根据该变化量确定使聚焦透镜焦点对准的方向;以及驱动部,用于根据对焦评估值和焦点对准方向驱动聚焦透镜移动并使焦点对准,并根据颤动控制信号驱动移动控制部。
在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像机中,颤动控制部适于生成颤动控制信号,以使图像中预定范围的中心像素曝光期间内的中心定时与近端停止操作期间的中心定时和远端停止操作期间的中心定时基本上一致。
可替换地,在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像机中,颤动控制部适于产生颤动控制信号,以使用于生成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处于近端停止操作和远端停止操作的期间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电子像机一起使用的自动聚焦方法,该电子像机具有用于通过逐行扫描来曝光多个二维排列的光电转换元件并通过从每个光电转换元件读取电信号来生成视频信号的图像传感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于调节拍摄对象的聚焦位置的聚焦透镜进行重复一系列操作的颤动操作,该一系列操作包括在每2×n(n为自然数)个场周期中,驱动聚焦透镜向近端移动预定距离的近端驱动操作、在近端驱动操作后使聚焦透镜在近端停止预定时间段的近端停止操作、在近端停止操作后驱动聚焦透镜向远端移动预定距离的远端驱动操作、以及在远端驱动操作后使聚焦透镜在远端停止预定时间段的远端停止操作;根据图像的预定范围内的视频信号生成表示拍摄对象的图像的对焦程度的对焦评估值;以及为了焦点调节的目的,计算颤动操作期间的对焦评估值的变化量,根据该变化量确定使聚焦透镜焦点对准的方向,以及根据对焦评估值和焦点对准方向驱动聚焦透镜移动并使焦点对准。
在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自动聚焦方法中,图像的预定范围内的中心像素的曝光时间段内的中心定时基本上与颤动操作中的近端停止操作期间的中心定时和远端停止操作期间的中心定时一致。
可替换地,在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自动聚焦方法中,用于生成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位于颤动操作中的近端停止操作和远端停止操作期间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像机,包括:图像传感器,用于通过逐行扫描来曝光多个二维排列的光电转换元件,并通过从每个光电转换元件读取电信号产生视频信号;透镜部,具有作为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用于会聚拍摄对象的图像并适用于调节拍摄对象的聚焦位置的聚焦透镜、和用于向近端和远端移动聚焦透镜的移动控制部;扫描控制部,用于产生使聚焦透镜进行重复一系列操作的扫描操作的扫描控制信号,该一系列操作包括驱动聚焦透镜沿预定方向移动预定距离的驱动操作和在驱动操作后停止预定时间段的停止操作;对焦评估值计算部,用于根据图像中的预定范围的视频信号生成表示拍摄对象的图像的对焦程度的对焦评估值;以及驱动部,用于根据对焦评估值驱动聚焦透镜移动并使焦点对准,并根据扫描控制信号驱动移动控制部。
在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像机中,扫描控制部适用于产生扫描控制信号,以使图像中的预设范围的中心像素的曝光时间段内的中心定时基本上与停止操作期间的中心定时一致。
可替换地,在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像机中,扫描控制部适用于产生扫描控制信号,以使用于产生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处于停止操作期间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电子像机一起使用的自动聚焦方法,该电子像机具有用于通过逐行扫描来曝光多个二维排列的光电转换元件并通过从每个光电转换元件读取电信号产生视频信号的图像传感器,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使用于调节拍摄对象的聚焦位置的聚焦透镜进行重复一系列操作的扫描操作,该一系列操作包括驱动聚焦透镜沿预定方向移动预定距离的驱动操作和在驱动操作后停止预定时间段的停止操作;根据图像中的预定范围的视频信号生成表示拍摄对象的图像的对焦程度的对焦评估值;以及为了焦点调节的目的,根据对焦评估值驱动聚焦透镜移动并使焦点对准。
在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自动聚焦方法中,图像中的预定范围的中心像素的曝光时间段内的中心定时基本上与停止操作期间的中心定时一致。
可替换地,在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自动聚焦方法中,用于生成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处于停止操作期间内。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中,图像中的预定范围的中心像素的曝光时间段内的中心定时基本上与颤动操作中的近端停止操作期间的中心定时和远端停止操作期间的中心定时一致。
可替换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中,用于生成对焦评估值的像素曝光期间处于颤动操作中的近端停止操作期间和远端停止操作期间内。
利用上述的任意一种配置,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可以使颤动操作的定时与用于测出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定时之间的关系最优化。因此,可以实现准确和高速的自动聚焦控制。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中,图像中的预定范围的中心像素的曝光时间段内的中心定时基本上与停止操作期间的中心定时一致。
可替换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中,用于产生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处于停止操作期间内。
利用上述的任意一种配置,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可以最优化扫描操作的定时与用于检测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定时之间的关系。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中,用于照射显示较低亮度级的拍摄对象的辅助光源以短于曝光每个光电转换元件的曝光时间的时间间隔发光。
利用这种配置,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可以使整个图像显示足够的亮度,以实现准确和高速的自动聚焦控制。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对焦评估值相对于聚焦透镜位置的曲线图;
图2示出了已知摄影机的聚焦透镜的颤动操作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C-MOS图像传感器的场的首像素的曝光定时与尾像素的曝光定时之间的时间差的曲线图;
图4示出了已知摄影机的聚焦透镜的扫描操作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通过应用本发明所实现的摄影机的示意性框图;
图6A~图6C示出了一个或多个检测范围以及特定区域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计算确定用于聚焦透镜的移动控制信号的操作流程图;
图8A~图8C示出了通过应用本发明所实现的摄影机的聚焦透镜的颤动操作(在四个场周期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9A~图9C示出了通过应用本发明所实现的摄影机的聚焦透镜的颤动操作(在两个场周期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10A~图10C示出了通过应用本发明所实现的摄影机的聚焦透镜的扫描操作(在两个场周期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11A~图11C示出了通过应用本发明所实现的摄影机的聚焦透镜的扫描操作(在一个场周期的情况下)的示意图;以及
图12A~图12D示出了通过应用本发明所实现的摄影机的辅助光源的发光操作(在一个场周期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子摄影机(以下简称为摄影机)的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5是通过应用本发明实现的摄影机10的示意性框图。
摄影机10包括透镜单元11、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12、定时发生器13、像机信号处理部14、对焦评估值检测部15和控制器16。
透镜单元11的内部包括聚焦透镜21和用于驱动聚焦透镜21及其他透镜的透镜驱动部22。透镜单元11还包括其他的部件,例如,包括变焦透镜、用于截止入射光的红外线的红外截止滤镜、用于限制入射光的量的光圈片(aperture blade)和用于阻挡入射光的扇形快门(sector)的光学系统,用于驱动光圈片的光圈驱动部,以及用于驱动扇形快门的快门驱动部。
透镜单元11中的聚焦透镜21以其光轴与基本上从C-MOS图像传感器12的光接收表面的中心延伸的垂直线一致的方式设置。聚焦透镜21这样设置使其可以沿其光轴成直线地前后移动。形成在C-MOS图像传感器12的光接收平面上的图像的对焦位置按照可移动聚焦透镜21的位置的函数移动。可移动聚焦透镜21的位置由控制器16经由透镜驱动部22控制。
C-MOS图像传感器12将从拍摄对象经由透镜单元11进入到其光接收平面上的成像光线以像素为基础转换成电子视频信号,并输出该视频信号。C-MOS图像传感器12由用于曝光定时和信号读取定时的定时发生器13控制。注意,与CCD以相同且一致的定时被共同曝光不同,C-MOS图像传感器12对于不同的像素以不同的定时曝光,并且像素的信号通过连续扫描而读出。从C-MOS图像传感器12读出的视频信号被提供给像机信号处理部14。
定时发生器13生成各种同步信号,例如垂直同步信号。
像机信号处理部14执行模拟处理,包括对由C-MOS图像传感器12提供的视频信号进行采样处理和放大处理,通过A/D转换将其数字化并对其进行调整,包括γ校正、白平衡等。在信号处理后,像机信号处理部14将其转换为诸如NTSC系统的电视系统或记录介质所要求的格式的数字视频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外部。
对焦评估值检测部15以场为基础根据由像机信号处理部14处理的视频信号检测控制自动聚焦(AF)特征所必须的对焦评估值E。用于控制自动聚焦(AF)特征所必须的对焦评估值E由图像的检测范围中的高频分量的量和对比度值确定。如果检测范围中的高频分量的量很大,并且对比度很高,那么该检测范围就是焦点对准的。相反,如果在检测范围中,高频分量的量很小,并且对比度很低,那么该检测范围就没有焦点对准。简言之,对焦评估值E表示图像检测范围焦点对准的程度。
通常,单个检测范围限定为如图6A所示的图像的中心。然而,也可以在如图6B和图6C所示的图像中心外的位置定义两个或多个检测范围。
由图6A、6B和6C中的虚线表示的包括图像中所有检测范围的区域以下被称作特定区域。
控制器16控制摄影机10的各个部件,以执行自动聚焦控制和其他功能。
具有上述配置的摄影机10可以摄取拍摄对象的图像并输出视频信号。然后输出的视频信号通常被记录在硬盘或光盘上和/或显示在显示器屏幕上。
摄影机10装备有辅助光源17,使得拍摄对象即使在黑暗环境中或逆光条件下,也显示足够强的对比度。辅助光源17通常包括LED(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并用激光束照射显示弱对比度的拍摄对象。例如,可以使用LED激光器作为辅助光源17,并可以通过适于记录光的振幅和相位的全息摄影三维地再现拍摄对象的图像,从而使显示弱对比度的拍摄对象焦点对准。
接下来,将描述摄影机10的自动聚焦控制特征。
自动聚焦控制指的是在控制下自动移动聚焦透镜21、并对其进行调节使拍摄对象焦点对准。当进行成像操作时,控制器16持续运行自动聚焦控制,以在最优对焦状态下输出图像。下面将针对自动聚焦控制描述颤动操作和扫描操作。
(颤动操作)
现在参照图7描述通过计算来确定自动聚焦控制所需的、用于驱动聚焦透镜21移动的移动控制信号的操作顺序(步骤S1~步骤S8)。注意,下面描述的步骤S1~步骤S8的操作顺序是由控制器16在颤动操作中针对每个场而执行的。
首先,控制器16从对焦评估值检测部15读取场的对焦评估值E(步骤S1)。
然后,控制器16根据读取的对焦评估值E和前一个场的对焦评估值E计算确定对焦评估值的微分分量dE(步骤S2)。
接下来,控制器16计算确定用于驱动聚焦透镜21到焦点精确对准位置的移动控制信号(步骤S3)。换句话说,需要驱动聚焦透镜21移动,以使对焦评估值位于山状曲线的顶部。为此,控制器16根据对焦评估值E和微分分量dE来计算确定从聚焦透镜21的当前位置到焦点精确对准的位置的距离和方向,并根据通过计算确定的距离和方向生成用于驱动聚焦透镜21从当前位置向焦点精确对准的位置移动的移动控制信号。
然后,控制器16判断下一个场是否是将被微小移向远端或移向近端以进行颤动操作的场(步骤S4)。如果下一场是要进行颤动操作的场,则控制器16在步骤S5中计算确定颤动量。另一方面,如果下一场不是要进行颤动操作的场,控制器16在步骤S6中选择颤动量为0。
然后,控制器16根据在步骤S5或S6中计算确定的颤动量来产生用于驱动聚焦透镜21向远端或近端微小移动的颤动控制信号(步骤S7)。
其后,控制器16将在步骤S3中确定的移动控制信号和在步骤S7中确定的颤动控制信号相加,产生用于聚焦透镜21的总移动控制信号。
然后,控制器16将以上述方式确定的总移动控制信号应用到透镜驱动部22。透镜驱动部22根据总移动控制信号来驱动聚焦透镜21。结果是,可以使摄影机10最优地调节视频信号的焦点。
现在,将参照图8A至图9C更具体地描述摄影机10的颤动操作。
图8A和图9A示出了当仅应用一个颤动控制信号时(换言之,当用于驱动聚焦透镜21向焦点精确对准位置移动的移动控制信号为0时)聚焦透镜21的移动。具体而言,在图8A和图9A的曲线图中,水平轴表示时间,垂直轴表示聚焦透镜21的位置。图8B和图9B示出了从定时发生器13输出的视频信号的垂直同步信号的定时。图8C和图9C示出了位于特定区域中心处的像素(例如,图6A至图6C中的像素c)的曝光的定时。
图8A至图8C示出了在颤动操作具有四个场周期的情况下的颤动操作,而图9A至图9C示出了在颤动操作具有两个场周期的情况下的颤动操作。
在摄影机10的颤动操作中,首先在第一期间(T1)中,驱动聚焦透镜21向近端移动预定距离。该预定距离是根本不会影响摄取图像的非常小的距离。然后,在第二期间(T2)中,聚焦透镜21被强制停止预定时间段。其后,在第三期间(T3)中,驱动聚焦透镜21向远端移动预定距离。接下来,在第四期间(T4)中,聚焦透镜21被强制停止预定时间段。其后,重复从第一期间到第四期间的操作循环。
控制器16生成使聚焦透镜21以上述方式操作的颤动控制信号。
此外,控制器16以聚焦透镜21的颤动操作的一个循环等于2×n(n是自然数)个场期间的方式来产生颤动控制信号。
同时,控制器16以下面的方式产生颤动控制信号,如果从垂直同步信号到第一期间(T1)的开始定时的时间段或从垂直同步信号到第三期间(T3)的开始定时的时间段等于t0,则时间段t0产生具有由下面公式(1)表示的值的颤动控制信号。
t0=(hs+he-s-(n×v)-d)/2-ε...(1)
在公式(1)中,hs表示从垂直同步信号到由C-MOS图像传感器12读取特定区域中的第一像素的定时的时间段。例如,如果C-MOS图像传感器12适于连续地从图像的左上角向右下角扫描图像以读取像素的信号,则hs是从垂直同步信号到读取位于特定区域的左上角处的像素(图6A到图6C中的像素s)的信号的定时的时间段。
在公式(1)中,he表示从垂直同步信号到由C-MOS图像传感器12读取特定区域中的最后一个像素的定时的时间段。例如,如果C-MOS图像传感器12适于连续地从图像的左上角向右下角扫描图像以读取像素的信号,则he是从垂直同步信号到读取位于特定区域的右下角处的像素(图6A到图6C中的像素e)的信号的定时的时间段。
在公式(1)中,s表示每个像素的曝光时间(电子快门的打开时间)。
在公式(1)中,v表示场周期。
在公式(1)中,n表示由n=T/(2×v)表示的值,其中T是颤动操作的循环周期。注意n是自然数。
在公式(1)中,d表示在颤动操作中的移动时间。
在公式(1)中,ε表示用于校正聚焦透镜21的机械延迟的参数。
由公式(1)可以看出,如图8所示,通过控制聚焦透镜21的颤动操作的相位,可以使特定区域的中心像素的曝光期间内的中心定时tx与第二期间(T2)的中心定时ty及第四期间(T4)的中心定时一致。
换句话说,可以使颤动操作中的近端停止操作期间的中心定时和远端停止操作期间的中心定时与用来检测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内的中心定时一致。因此,控制器16可以使在用于检测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内由于颤动操作引起的透镜移动的可能性降至最小。
另外,从公式(1)可以看出,作为聚焦透镜21的颤动操作的相位控制结果,即使在用于检测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内产生了透镜的移动,也可以使在第二期间(T2)中(近端停止操作期间)用于检测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的长度等于在第四期间(T4)中(远端停止操作期间)用于检测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的长度。换句话说,可以使在第一期间(T1)中(细微地向近端移动的操作期间)用于检测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的长度等于在第三期间(T3)中(细微地向远端移动的操作期间)用于检测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的长度。
因此,摄影机10可以使各个场中用于检测对焦评估值的有效曝光期间彼此相等,并因此总是可以准确地检测对焦评估值中可能存在的任意波动分量。
颤动操作的相位是以下面的方式来控制的,使颤动操作的停止操作期间的中心定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特定区域的中心像素的曝光期间的中心定时一致,以通过在用于检测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内的颤动操作,使透镜的任何移动的可能性最小化。然而,不采用控制中心定时以使其彼此一致,也可以替换地控制颤动操作的相位以防止在用来检测对焦评估值的所有像素的曝光期间内由颤动操作引起的透镜的移动。
(扫描操作)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通过以恒定速度驱动聚焦透镜21来检测使对焦评估值最大的透镜位置的扫描操作。该自动聚焦控制操作是由控制器16通过在进行图像摄取操作时向聚焦透镜21输出移动控制信号来实现的。通过扫描操作进行自动聚焦控制是为了防止聚焦透镜21在用于检测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内移动,这和上述的颤动操作的情况一样。
首先,控制器16通常驱动聚焦透镜21向最近的位置移动,以在透镜单元11的可移动范围内开始扫描操作。当将聚焦透镜21驱动至开始扫描操作的位置的操作完成时,聚焦透镜21通常移向无限端以开始扫描。
控制器16从对焦评估值检测部15读取场(例如,从最近端向无限端)的对焦评估值E,并计算确定用于以对焦评估值位于山状曲线的顶部的方式驱动聚焦透镜21向焦点精确对准位置移动的移动控制信号。然后,根据移动控制信号,控制器实际地驱动聚焦透镜21移向被判断为焦点对准位置的位置。
下面将参照图10A至图11C描述驱动聚焦透镜移动的定时。
图10A和图11A示出了当对其仅施加一个扫描控制信号时(换言之,当用于驱动聚焦透镜21移向焦点精确对准位置的移动控制信号等于0时)聚焦透镜21的移动。具体地说,在图10A和图11A的曲线图中,水平轴代表时间,垂直轴代表聚焦透镜21的位置。图10B和图11B示出了从定时发生器13输出的视频信号的垂直同步信号的定时。图10C和图11C示出了位于特定区域中心的像素(例如,图6A至图6C中的像素c)的曝光定时。
图10A至图10C示出了在扫描操作具有两个场周期的情况下的扫描操作,而图11A至图11C示出了在扫描操作具有一个场周期的情况下的扫描操作。
在摄影机10的扫描操作中,首先在第一期间(T1)中,驱动聚焦透镜21向远端移动预定距离。该预设距离是根本不会影响摄取图像的很小的距离。然后,在第二期间(T2)中,聚焦透镜21被强制停止预定时间段。其后,重复第一期间和第二期间的循环操作。
控制器16产生使聚焦透镜21按上述方式操作的扫描控制信号。
另外,控制器16以聚焦透镜21的扫描操作的一个循环等于n(n是自然数)个场周期的方式来产生扫描控制信号。
同时,控制器16以下面的方法产生扫描控制信号,如果从垂直同步信号到第一期间(T1)的开始定时的期间等于t0,则期间t0产生具有由下面公式(2)表示的值的扫描控制信号。
t0=(hs+he-s-(n×v)-d)/2-ε...(2)
公式(2)与上述的公式(1)相同,不过,当T表示扫描操作的一个循环时,n表示由n=T/v(n为自然数)表示的值,其中d表示扫描操作中的移动时间。
由公式(2)可以看出,如图10所示,通过控制聚焦透镜21的扫描操作的相位,可以使在特定区域的中心像素的曝光期间内的中心定时tx与第二期间(T2)的中心定时ty一致。
换句话说,可以使在扫描操作中的停止操作期间的中心定时与用来检测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内的中心定时一致。因此,控制器16可以使在用于检测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内由于扫描操作引起的透镜移动的可能性最小化。
因此,摄影机10可以使各个场中用于检测对焦评估值的有效曝光期间彼此相等,并因此总是可以准确地检测对焦评估值中可能存在的任意波动分量。
扫描操作的相位是以下面的方式来控制的,使扫描操作的停止操作期间的中心定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特定区域的中心像素的曝光期间的中心定时一致,以通过在用于检测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内的扫描操作,使透镜的任何移动的可能性最小化。然而,不采用控制中心定时以使其彼此一致,也可以替换地控制扫描操作的相位以防止在用来检测对焦评估值的所有像素的曝光期间内由扫描操作引起的透镜的移动。
(辅助光源的发光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照射显示弱对比度的拍摄对象的辅助光源17的发光操作。与上述的颤动操作和扫描操作一样,辅助光源17以下述方式发光,即,使发光期间的中心定时与特定区域的中心像素的曝光的中心定时一致,或使其在用于检测对焦评估值的所有像素的曝光期间内发光。利用这种配置,可以实现准确和高速的自动聚焦控制。
然而,当辅助光源像上述的颤动操作和扫描操作一样操作用于发光、并使用C-MOS图像传感器时,辅助光仅对部分图像照射。那么,那么,例如,如果用LED激光器作为辅助光源17,而且显示弱对比度的拍摄对象是通过用于记录光的振幅和相位的全息摄影来焦点对准的,则很难获得足以再现三维拍摄对象的全息图。
虽然在颤动操作或扫描操作的所有循环周期内通过照射辅助光可以获得满意的全息图,但仍然按照例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的安全标准限定了LED激光器的输出能量的上限。
因此,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自动聚焦方法,辅助光源17被驱动以比曝光时间短的间隔发光以满足安全标准,并使显示弱对比度的拍摄对象显示足够的亮度。
图12A至图12D示出了当驱动辅助光源17以比曝光周期快8倍的周期发光时的发光操作。图12A示出了聚焦透镜21的操作,而图12B示出了由定时发生器13输出的视频信号的垂直同步信号的定时。图12C示出了位于特定区域的中心位置的像素(例如,图6A至图6C中的像素c)的曝光的定时,以及图12D示出了辅助光源17的发光的定时。注意,图12A至图12D示出了当扫描操作的周期等于一个场周期时的发光操作。
因此,辅助光源17根据垂直同步信号,在每个垂直同步期间/2n(n为自然数)时发射光脉冲。打开时间和关闭时间的比可以进行调整,从而驱动辅助光源17以短于曝光时间的脉冲间隔发光,以满足安全标准,并获得在整个图像区域都显示足够亮度的图像。结果是,可以获得足以再现三维拍摄对象的全息图。因此,可以实现准确和高速的自动聚焦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电子像机,包括:
图像传感器,用于通过逐行扫描来曝光多个二维排列的光电转换元件,并通过从每个所述光电转换元件读取电信号生成视频信号;
透镜部,具有作为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用于会聚拍摄对象的图像并适用于调节所述拍摄对象的聚焦位置的聚焦透镜,和用于向近端和远端移动所述聚焦透镜的移动控制部;
颤动控制部,用于产生颤动控制信号以使所述聚焦透镜进行重复一系列操作的颤动操作,所述一系列操作包括在每2×n个场周期中,驱动所述聚焦透镜向所述近端移动预定距离的近端驱动操作、在所述近端驱动操作后使所述聚焦镜头在所述近端停止预定时间段的近端停止操作、在所述近端停止操作后驱动所述聚焦透镜向所述远端移动预定距离的远端驱动操作、以及在所述远端驱动操作后使所述聚焦透镜在所述远端停止预定时间段的远端停止操作,其中,所述n为自然数;
对焦评估值计算部,用于根据所述拍摄对象的图像的预定范围内的视频信号生成表示所述拍摄对象的图像的对焦程度的对焦评估值;
对焦方向确定部,用于计算所述颤动操作期间的对焦评估值的变化量,并根据所述变化量确定使所述聚焦透镜焦点对准的方向;以及
驱动部,用于根据所述对焦评估值和焦点对准方向驱动所述聚焦透镜移动并使焦点对准,并根据所述颤动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移动控制部;
所述颤动控制部适于产生所述颤动控制信号,以使用于生成所述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处于所述近端停止操作和所述远端停止操作的期间内。
2.一种与电子像机一起使用的自动聚焦方法,所述电子像机具有用于通过逐行扫描来曝光多个二维排列的光电转换元件、并通过从每个所述光电转换元件读取电信号生成视频信号的图像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使用于调节拍摄对象的聚焦位置的聚焦透镜进行重复一系列操作的颤动操作,所述一系列操作包括在每2×n个场周期中,驱动所述聚焦透镜向近端移动预定距离的近端驱动操作、在所述近端驱动操作后使所述聚焦透镜在所述近端停止预定时间段的近端停止操作、在所述近端停止操作后驱动所述聚焦透镜向远端移动预定距离的远端驱动操作、以及在所述远端驱动操作后使所述聚焦透镜在所述远端停止预定时间段的远端停止操作,其中,所述n为自然数;
根据所述拍摄对象的图像的预定范围内的视频信号生成表示所述拍摄对象的图像的对焦程度的对焦评估值;以及
为了焦点调节的目的,计算所述颤动操作期间的对焦评估值的变化量,根据所述变化量确定使所述聚焦透镜焦点对准的方向,以及根据所述对焦评估值和焦点对准方向驱动所述聚焦透镜移动并使焦点对准;
用于生成所述对焦评估值的像素的曝光期间位于所述颤动操作中的所述近端停止操作和所述远端停止操作期间内。
CN2009100062558A 2004-07-02 2005-07-01 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90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97194 2004-07-02
JP2004197194 2004-07-02
JP2004197194 2004-07-02
JP2004368320 2004-12-20
JP2004368320A JP4732748B2 (ja) 2004-07-02 2004-12-20 電子式カメラ及び自動フォーカス方法
JP2004-368320 2004-12-20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04526A Division CN100538501C (zh) 2004-07-02 2005-07-01 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9048A CN101489048A (zh) 2009-07-22
CN101489048B true CN101489048B (zh) 2011-07-06

Family

ID=358220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25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9048B (zh) 2004-07-02 2005-07-01 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
CNB20051008045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8501C (zh) 2004-07-02 2005-07-01 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045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8501C (zh) 2004-07-02 2005-07-01 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145913A (zh)
CN (2) CN1014890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32748B2 (ja) * 2004-07-02 2011-07-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式カメラ及び自動フォーカス方法
JP4772650B2 (ja) * 2006-12-04 2011-09-14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
KR101446772B1 (ko) 2008-02-04 2014-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5495773B2 (ja) * 2009-12-22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165099B2 (ja) * 2010-12-10 2013-03-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JP5791285B2 (ja) * 2011-02-02 2015-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焦点調整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3348276B (zh) * 2011-03-02 2016-04-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半导体集成电路以及摄像方法
US10136046B2 (en) * 2012-06-27 2018-11-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Imaging and sensing during an auto-focus procedure
JP6851726B2 (ja) * 2016-04-04 2021-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US10924655B2 (en) 2017-11-06 2021-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7051613B2 (ja) * 2017-11-06 202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56783A2 (en) * 1992-02-19 1993-08-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Automatic focusing method according to light flickering for videocamera
CN1511412A (zh) * 2002-01-24 2004-07-07 ����ŷ�������ʽ���� 自动聚焦设备、电子照相机和自动聚焦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9495B2 (ja) * 1988-07-22 1996-10-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合焦装置
JPH07162732A (ja) * 1993-12-08 1995-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とビデオカメ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56783A2 (en) * 1992-02-19 1993-08-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Automatic focusing method according to light flickering for videocamera
CN1511412A (zh) * 2002-01-24 2004-07-07 ����ŷ�������ʽ���� 自动聚焦设备、电子照相机和自动聚焦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47443A 2002.08.30
JP特开平10-239579A 1998.09.11
JP特开平8-32862A 1996.02.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9048A (zh) 2009-07-22
JP2009145913A (ja) 2009-07-02
CN100538501C (zh) 2009-09-09
CN1716083A (zh) 2006-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2179B (zh) 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
CN101489048B (zh) 电子像机和自动聚焦方法
CN1189021C (zh) 数码相机
US20050212950A1 (en) Focal length detecting method, focusing device, image capturing method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US7667175B2 (en) Imaging device driver and auto focus unit
JP4623843B2 (ja) 3次元画像入力装置
US20040090550A1 (en) Image sensing means for digital camera and digital camera adopting the same
US20050099522A1 (en) Variable length encoding method and variable length decoding method
CN102104738A (zh) 利用电子快门的多级曝光图像获取方法及拍摄装置
JP2013021658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EP1422933B1 (en) Still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pickup method
JP5130178B2 (ja) 焦点距離検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及びカメラ
JPH0548028B2 (zh)
CN104423119B (zh) 曝光控制器、曝光控制方法和图像拾取设备
CN102265603B (zh) 摄像设备和摄像方法
JP5212170B2 (ja) 撮像装置
US20020012063A1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focus and camera equipped with automatic focus detecting apparatus
JP2010191366A (ja) 撮像装置
JP2008145583A (ja) カメラおよび発光量演算プログラム
JP2009031343A (ja) カメラ
JP2003032556A (ja) 撮像装置
JP2011114442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3008983A (ja) 撮像装置
JP2762786B2 (ja) 撮像装置
JP3232566B2 (ja)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