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及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具有向下开口形腔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模板以及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高架空腹梁一般为箱型,在横断面上一般为封闭式,仅在梁端或梁顶等部位根据施工需要设置暂时性的开口。预应力形式一般为先张法、后张法或两者结合形式,后张法预应力梁可采用现浇或预制,而凡采用有先张法的梁均需有固定台座,因此一般为工厂化预制。
对于有先张法预应力的箱型梁,模板体系一般分为底模、内芯模、侧模和端模,并相互独立。在先张法预应力放张时梁的整体滑移及压缩过程中,内芯模随梁一起移动,因此,芯模不会对先张放张造成影响,仅需考虑浇捣混凝土过程中的浮力和侧压力;而底模则一般固定在台座上,因此,仅需考虑梁与底模之间滑移的阻力。
对于具有向下开口形腔的梁型,典型地,例如图1所示的具有“Π”型截面的这种向下开口并有横隔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型在传统施工中则一般不采用,更缺乏现成的施工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及施工工艺,配合外侧模等其它常规部件共同应用于制作具有向下开口形腔的混凝土梁,特别适用于制作例如“Π”型截面这种向下开口并有横隔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型。
本发明所述的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应用于制作具有先张法预应力和向下开口形腔的混凝土梁,所述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至少包括:与台座基础连接并固定的地横梁;设置于所述地横梁上的滑移限位及锁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滑移限位及锁紧机构上的底模架;安装在底模架上的可独立调节的支座底模;以及与所述底模架为一体化的梁身段底模和芯模。
根据本发明所述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其中滑移限位及锁紧机构更进一步包括:固定于所述地横梁上的滑移接触块,所述滑移接触块与所述底模架的底部接触,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底模架滑移,而所述滑移接触块由耐压且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制成,譬如聚四氟乙烯板,底模架底部相应滑移接触部位已加工平整光滑,确保与聚四氟乙烯板的良好接触;固定于所述地横梁上的限位块,具有横向限位作用;以及安装于地横梁上的定位销,具有复位后锁紧作用。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先张法预应力放张过程中底模、芯模可一起随梁体在设定的轨道上纵向滑移,而梁起吊后可通过千斤顶顶回原位并用定位销锁紧固定于地横梁上。
根据本发明所述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其中安装于底模架上的支座底模通过调节垫块独立可调节,满足不同角度曲线梁要求。
根据本发明所述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其中所述芯模具有脱模斜度和放张压缩块,确保梁脱模顺利和放张时有一定压缩空间,避免梁体破坏。
根据本发明所述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其中所述可压缩块为强度较低的结构,譬如木质或橡胶等在强压下能有一定幅度变形的机构,在放张梁体的纵向滑移过程中,所述可压缩块被压缩变形从而留出压缩空间。
本发明所述的梁型构件施工工艺,采用如前所述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用于制作具有向下开口形腔的含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其具体施工工艺至少包括下列步骤:
依次在台座基础上安装所述一体化可滑移模板的地横梁、滑移限位及锁紧机构、一体化底模芯模、支座底模调节垫块、支座底模,以及设置于所述芯模纵向靠近放张端端部的可压缩块,并完成其它工种施工内容和外模等装置安装;
浇捣混凝土;
开模,拆除所述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中锁紧固定的部件,使所述梁型构件、一体化底模芯模以及支座底模在纵向处于自由状态;
先张预应力放张,所述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随所述梁型构件沿放张方向一起滑移;
吊运所述梁型构件,所述可压缩块随所述梁型构件脱出后拆除修整;
用千斤顶将所述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顶回原位并锁紧,恢复安装所述可压缩块;
完成其它后续工作,开始下一周期的生产。
本发明的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及施工工艺针对“Π”型截面这种向下开口并有横隔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制作中很好的解决了预应力放张时模板随梁体整体滑移和相对压缩、芯模固定及脱模等问题,施工操作方便,质量有保证,模板材料较省,操作程序简单,工作量小,经济效益突出。改变了传统木制内芯模反复组装,工作量大,并且固定措施较麻烦的现状。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其发明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
图1为具有“Π”型截面的混凝土梁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滑移限位及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对前述模板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及施工工艺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2,其为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一体化可滑移模板适用于但不局限于制作本实施例中的“Π”型截面的混凝土梁,针对其他具有向下开口形腔的混凝土梁,有或者没有横隔肋的梁,经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适应性改造均可使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至少包括支座底模1、地横梁2、滑移限位及锁紧机构3、底模架4、第一可压缩块5、梁身段底模9和芯模6、第二可压缩块7以及支座底模调节垫块8。
地横梁2与台座基础(未图示)连接并固定,支座底模1通过支座底模调节垫块8搁置于底模架4上,且支座底模1独立可调节,可满足曲线梁支座调节功能;滑移限位及锁紧机构3固定在地横梁2上;底模架4设置于所述滑移限位及锁紧机构3上,梁身段底模9、芯模6与底模架4为一体化的结构,底模架4定位后通过定位销与地横梁1锁紧固定,放张前拆除松开;第一可压缩块5以及第二可压缩块7设置于芯模6纵向靠近放张端的端部,且第一可压缩块5和第二可压缩块7为强度较低的结构,例如木盒结构或者橡胶等在强压下能有一定幅度变形的结构,在放张梁体的滑移过程中,第一可压缩块5以及第二可压缩块7被压缩变形从而留出压缩空间,避免了钢结构芯模6对梁体的刚性约束破坏;芯模6的四周侧面均需留出足够的脱模斜度并确保平整光滑,确保脱模方便,避免被咬死。
接着请参阅图3,其为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滑移限位及锁紧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滑移限位及锁紧机构3更进一步包括:固定于地横梁2上的滑移接触块30,固定于地横梁2上的限位块32,以及安装于地横梁上的定位销(未图示)。所述滑移接触块30与所述底模架4底部接触,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底模架4滑移,其中,所述滑移接触块30由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聚四氟乙烯板,且其与所述底模架4底部接触的部分(能够相对滑移的范围内)已加工平整光滑;所述限位块32具有横向限位作用,防止底模架4在纵向滑移过程中出现横向偏位;所述定位销具有复位后锁紧的作用。
最后请参阅图4,其为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该模板实际运用中施工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施工工艺,其采用如前所述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化可滑移模板,用于制作具有向下开口形腔的混凝土梁,所述梁型构件施工工艺至少包括下列步骤:步骤S1,依次在台座基础上安装所述一体化模板的地横梁、底模架及梁身段底模和芯模、支座底模调节垫块、支座底模、滑移限位及锁紧机构,以及安装于所述芯模纵向靠近放张端端部的可压缩块,并完成其它配套工作和外侧模等的安装并检验合格;步骤S2,浇捣混凝土;步骤S3,开模,拆除外侧模,并进一步拆除所述一体化可滑移模板已固定的部件,使所述混凝土梁、一体化可滑移模板在纵向处于自由状态;步骤S4,先张预应力放张,所述一体化可滑移模板随所述梁型构件沿放张方向一起滑移;步骤S5,吊运所述梁型构件,所述可压缩块随所述梁型构件脱出后拆除修整;步骤S6,用千斤顶将所述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顶回原位并锁紧,恢复安装所述可压缩块;步骤S7,完成其它后续工作,开始下一周期的生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底模芯模一体化可滑移模板及施工工艺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限定结构以及步骤执行顺序,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