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3493B - 光子交叉连接 - Google Patents

光子交叉连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3493B
CN101483493B CN2008101895901A CN200810189590A CN101483493B CN 101483493 B CN101483493 B CN 101483493B CN 2008101895901 A CN2008101895901 A CN 2008101895901A CN 200810189590 A CN200810189590 A CN 200810189590A CN 101483493 B CN101483493 B CN 1014834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wdm
equipment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95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3493A (zh
Inventor
R·希姆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yang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01483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3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3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3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04Broadcast and select arrangements, e.g. with an optical splitter at the input before adding or dr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06Express channels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08Interleaved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09Multi-stage arrangements, e.g. by cascading multiplexers or demulti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1Reconfigurable arrangements, e.g.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ROADM] or tun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TOADM]
    • H04J14/0212Reconfigurable arrangements, e.g.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ROADM] or tun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TOADM] using optical switches or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es [W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13Groups of channels or wave bands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15Architecture aspects
    • H04J14/0217Multi-degree architectures, e.g. having a connection degree greater than two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子交叉连接,该光子交叉连接包括多个入口WS开关(1、3)以及多个出口WS开关(2、4),所述多个入口WS-开光(1、3)具有输出仅包括奇信道的WDM分出信号(D1、D3)的分出输出端(13、33),所述多个出口WS开关(2、4)用于接收仅包括插进信道的WDM插进信号。分出路径中的和插进路径中的所有波长选择元件(7、8、13、14)遵照双频率间隔以及大约入口WS开关或出口WS开关的双带宽。如果在另一实施例中,奇偶信道都被分出和被插进,则针对奇信道和针对偶信道提供分开的分插路径。

Description

光子交叉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分插(add-drop)功能的光子交叉连接。
背景技术
光子(也称作光学)交叉连接基于以下思想:来自多个接收到的WDM信号(波分复用信号)的信道(更准确地是单个信号)可被重新定向为所发送的WDM信号中的任何一个WDM信号。大多数交叉连接避免波长转换,因为这是节省成本的,并且如果不使用光电转换和3R再生,则这降低信号质量。信号质量的另一限制来自于波长选择元件。如果发送DWDM信号(密集波分复用信号),则这些问题加剧。
为了使DWDM信号的单个信道(单个信号)成单数(singularize),并为了将多个信道组合成DWDM信号,必需使用非常窄的滤波器或类似的波长选择元件。这导致信号质量的降低。为了从DWDM信号分出信道(单个信号)并且相应地向DWDM信号插进信道(单个信号),波长选择元件也是必需的,但所分出的信道的质量和所插进的信道的质量都不应被降低。除此之外,为了输出分出信号(drop signal)并且为了插入插进信号(add signal),一定的切换灵活性也是必需的。
现代光子交叉连接包括光复用器、解复用器、可调谐滤波器和波长选择开关。在专利申请US 2006/0098981 A1中公开了一种光子交叉连接。每个直通或者快速信道(through or express channel)必须穿过WSS(波长选择开关)和复用器。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每个插进信号和每个分出信号必须穿过三个窄带滤波器元件,这意味着:即使在短的点对点连接中,插进路径中的每个信号(称作信道)也必须穿过三个窄带滤波器元件并且分出路径中的每个信号也必须穿过至少三个窄带滤波器元件。这导致了信号质量的显著降低。
WS开关被用于实现交叉连接和分插功能。WSS功能可通过不同的技术实现。借助这些技术,例如借助微机电系统(MEMS),由输入端口接收到的光学WDM信号可以通过频率选择被切换到多个输出端口,并且反之亦然。具有多个输入端和输出端的频率选择切换矩阵的实现通过应用这些元件是可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所述问题并找到一种提供高信号质量交叉连接和足够的分插灵活性的交叉连接。
一种克服信号质量问题的方法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交叉连接来实现。
信号质量的改进是通过分开处理奇偶分出信道和奇偶插进信道来获得的。该分出信号和插进信号必须在整个分出路径(例如解交织器、分出设备和解复用器)中或在插进路径(例如复用器和插进设备)中仅仅经过宽的滤波器。
直通/快速信号(through/express signal)的信号质量的恶化通过用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分配器替代入口WS开关(ingress WS-switch)来降低。
如果根据权利要求3分出奇偶信道,则实现完全分插能力。所述奇偶信道也是分开被处理的。
根据权利要求4,通过将功率分配器和解交织器而不是入口WS开关用于分出奇偶信道而组合了根据权利要求2和3的优点。
如果仅需要少数插进和分出信道,则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简单但可升级的分插设备降低基本网络的成本。
根据权利要求6,如果使用具有切换能力的分插设备,则客户端侧的切换灵活性被提高。分出设备和插进设备可被升级为交叉连接设备。
根据权利要求7,用附加的WS开关替代功率分配器,以改善串扰特性。
根据权利要求8,如果仅少数奇偶信道被分出和被插入,甚至可使用有成本效益的分插设备。
根据权利要求9,有利的是:使用至少一个具有标准网格或偏移网格的解复用器来仅使奇分插信道成单数或仅使偶分出信道成单数,以及使用至少一个具有标准网格或偏移网格的复用器来仅组合奇信道或仅组合偶信道。
根据权利要求10,有利的是使用至少两个不同的解复用器以及至少两个不同的复用器,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解复用器的输入端被连接到分出设备的输出端,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复用器的输出端被连接到插进设备的输入端。分插设备的多个切换可能性以及解复用器和复用器的多个切换可能性实现承载相同频率信号的信道(信号)的分出和插进。因为奇偶信道必须被分开处理,所以至少两个不同的解复用器和复用器总是必需的。
根据涉及奇偶信道的分插设备的权利要求11,有利的是使用至少两个解复用器和至少两个其它的解复用器以及至少两个复用器和两个其它的复用器,所述至少两个解复用器的输入端被连接到第一分出设备的输出端,所述至少两个其它的解复用器的输入端被连接到该第二分出设备的输出端,所述至少两个复用器和两个其它的复用器的输出端被连接到至少两个插进设备的输入端。奇偶信道在具有标准网格和偏移网格的不同的解复用器和复用器中被分开处理,以避免信号质量的恶化。
通过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2-14所述的光学或电开关矩阵,可提高客户端分出信号和客户端插进的切换能力。
有利的是集成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号质量监控器来启动保护切换。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参考下面的附图被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包括入口和出口(egress)波长选择开关的光子交叉连接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具有入口功率分配器而不是入口WS开关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具有改进的交叉连接可能性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具有入口功率分配器而不是带有改进的交换连接可能性的入口WS开关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插进或分出设备的其它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具有较低切换能力的分插设备的被简化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为了简洁起见,用于放大或衰减信号的元件没有被示出并且也没有在说明书中被提及。该图中示出的基本交叉连接具有多个入口波长选择开关和出口波长选择开关,这些入口波长选择开关和出口波长选择开关在下面被进一步称作WSS或WS开关。仅仅两个入口WS开关1和3以及仅仅两个出口WS开关2和4被示出。第一WS开关1在入口端口11处接收来自第一方向(例如“朝东的”)的第一DWDM信号E1(密集波长划分信号;这里的密集并不限于某个信道间隔),以及第一出口WSS 2在该方向在出口端口23处发送第二DWDM信号E2。这两个端口表示用于在该第一方向“朝东的”交换DWDM信号的双向端口。其它入口和出口WS开关对(例如入口WSS 3和出口WSS 4)经由入口端口31和出口端口33在第二方向“朝西的”交换DWDM信号W3、W4。
入口WS开关1、3具有多个输出端。接收到的DWDM信号的直通或者快速信道在“直通输出端(through output)”处被输出。每个直通输出端12和32分别被连接到出口WSS 2或4的“直通输入端”21或41,该出口WSS 2或4在与接收DWDM信号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发送DWDM信号W4、E2。在入口WSS
1处从该方向“朝东的”接收到的直通信道(或更确切地直通/快速信号)例如被传递到出口节点4,并在方向“朝西的”发送。交叉连接通常被设计用于多于两个方向,但为了简洁起见,仅示出两个方向的连接。
除了直通输出端之外,每个入口WSS 1或WSS 3具有至少一个附加的输出端13、33,该至少一个附加的输出端13、33被称作用于输出WDM分出信号的“分出输出端”。
根据该实施例,仅例如奇信道(信道1、3、5……)在WSS分出输出端被分出,这是DWDM信号的每个第二信道,或者换句话说:这些信道是具有100GHz的频率间隔的WDM信号的标准网格的信道或者仅是移位50GHz的“偏移”信道(信道2、4、6……)。尽管该交叉连接被设计用于仅分出和插进奇信道,传输线中的下一交叉连接仍可被设计用于分出偶信道(当然,例如,每个第四或第六信道也可被输出)。
入口WS开关1和3的所有分出输出端13、33与分出设备5、6、7、8的分出输入端连接。因为出于简洁的原因仅仅在图1中示出了两个入口WS开关,所以仅图解说明了分出设备的少数元件。针对两个方向的交叉连接的共用分出设备包括两个各分别接收WDM分出信号D1或D3的分出功率分配器5和6以及两个分出WS开关7和8。功率分配器5和6的输出端分别与每个分出WS开关7或8的输入端连接。因此,每个分出WSS 7或分出WSS 8接收第一和第二WDM分出信号D1和D3的组合。分出设备具有选择某些信道并将所选的被称作“WDM客户端分出信号”的信道馈给某个解复用器13或14的可能性,该某个解复用器13或14输出成单数的客户端分出信号CD13、CD14。
如果不需要该“分出矩阵”的切换灵活性,或者如果仅为少数客户端安装系统,则相同的WDM网格的所有WDM分出信号可被组合并由仅一个解复用器13输出。如果使用具有多个输出端的功率分配器和具有多个输入端的WS开关,则图1中所示的基本交叉连接可容易被升级。每个分出信号仅通过入口WSS的窄带滤波器一次。
共用插进设备9、10、11、12被设计为类似于分出设备,并包括WS开关9、10和用作功率合成器的功率分配器11、12。两个插进WS开关9和10分别从复用器15和16接收到具有相同频率网格的多路复用过的客户端插进信号CA15、CA16,其被称作“WDM客户端插进信号”。每个WSS 9、10的输出端与所有功率合成器11、12的输入端连接,合成器11的插进输出端与第一出口WSS 2的插进输入端22连接,并且合成器12的插进输出端与第二出口WSS 4的插进输入端42连接。
接收到的客户端插进信号CA15、CA16也满足WDM标准网格的要求,并且因此对应于奇信道。这些信道由复用器15和16组合,由具有标准网格的频率间隔(100GHz)以及具有大约是DWDM信道的双倍带宽的标准网格信道的宽带通的插进WS开关9、10进行预选,并且这些信道被馈给功率合成器11和12,以被组合成WDM插进信号A2、A4,这些WDM插进信号A2、A4被馈给出口WS开关的插进输入端22和42
插进设备也具有切换灵活性,并能将客户端信号馈给所选择的出口WSS。WDM插进信号A2、A4通过出口WS开关2和4被插入到所发送的DWDM信号E2、W4。每个客户端插进信号CA15、CA16仅通过出口WSS的窄带滤波器一次。
总之,根据该设备,所有直通信道由入口WS开关1和3选择,并被馈给另一出口WSS 4或2(“另一”出口WSS(例如2)被定义为在另一用户定义的方向(例如“朝西的”)而不是在通过入口WSS(例如WSS1)接收所选择的信道作为DWDM信号E1的部分的方向(例如“朝东的”)发送DWDM信号(例如W4)的WSS)。如前所述,所有WDM分出信号D1、D3也由入口WS开关1和3选择,并被馈给该分出设备。接收到的客户端插进信道在该插进设备被组合成WDM插进信号,并被馈给该出口WS开关。
如果该交叉连接被设计用于多于两个方向,则更多的具有附加的输出端和输入端的WS开关是必需的,并且分插设备也被升级。另外,如果该交叉连接被设计用于更多的通信方向并且因此在包括附加的入口WS开关和附加的出口WS开关的情况下被设计用于(但仍仅仅是奇数的或偶数的)WDM信号,则必需升级该分出设备和该插进设备。具有其它输出端的附加的功率分配器和具有其它输入端的附加的WS开关必须被插入到该分出设备,并且附加的解复用器以及功率合成器必须被插入到该插进设备。对于每个附加的入口WSS(或者对于每个其它方向),附加的功率分配器和附加的WSS以及还有附加的解复用器是必需的。插进设备以适当的方式被升级。当然还有一些不太复杂但是不太灵活的解决方案是可能的。
图1的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包括第一监控装置41和第二监控装置42的分出设备。WDM分出信号的质量被监控。如果接收到的DWDM信号(例如E1)具有非常差的质量,或者如果WSS 1的传输线被中断,则重要信道的保护切换被启动。保护切换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当然也是可能的。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入口WS开关1、3被入口功率分配器17和18替代。交织器19或20被插入到每个功率分配器的分出输出端的下游(接收到的DWDM信号E1或W2在功率分配器的所有直通输出端被输出),以输出仅包括奇分出信道(或仅包括偶分出信道)的奇WDM分出信号D1o、D3o,这些奇分出信道(或偶分出信道)被馈给分出设备7、8、5、6的分出输入端。功率分配器5、6和WS开关7、8相互交换其位置(之前描述的设备也可使用)。分出信道现在由WS开关7、8选择,并且所选择的分出信道由功率分配器5、6组合,并被馈给解复用器13和至少馈给解复用器14。
在插进设备中,也相互交换功率分配器11、12和WS开关9、10的位置(但前面描述的设备也可使用)。组合的客户端信号都被馈给两个插进WS开关9、10,这两个插进WS开关9、10分别输出第一WDM插进信号A2和第二WDM插进信号A4。这些信号分别被馈给出口WS开关2和4的插进输入端22和42
该设备的优点是明显的:直通信道同样必须通过该出口WSS中的窄带宽滤波器元件仅一次,但是入口WS开关的切换灵活性损失。
图3示出了具有完全分出能力和完全插进能力的第三实施例。每个入口WSS 1和至少入口WSS 3的至少两个输出端被用作分出输出端、即第一“奇分出输出端”13、33和第二分出输出端,该第一“奇分出输出端”13、33输出仅表示按照100GHz ITU标准网格的奇信道的第一“奇WDM分出信号”D1,该第二分出输出端即“偶分出输出端”14、34,该“偶分出输出端”14、34分出仅表示按照50GHz移位的“偏移网格”的偶信道的被移位的第一“偶WDM分出信号”D2。入口WSS 3输出第二“奇WDM分出信号”D3和第二“偶WDM分出信号”D4。
具有奇信道的所有奇WDM分出信号D1、D3被馈给第一分出设备5、6、7、8,并且具有偶信道的所有被移位的偶WDM分出信号D2、D4被馈给第二分出设备21、22、23、24。奇偶信道分开地与前述的从其它方向(未示出)接收到的奇或偶信道单独组合。附加的解复用器29和30被用于使偶分出信道成单数。
根据入口WS开关1、3,应用了每个都具有两个“插进输入端”的出口WS开关2、4,一个插进输入端用于奇插进信道,而一个插进输入端24、44用于偶插进信道。适当的第二插进设备25、26、27、28和附加的复用器34、35被用于组合偶客户端插进信号,并被用于选择两个被移位的WDM插进信号A3和A5。这些信号被馈给出口WS开关2、4的两个第二插进输入端24、44,并被插入到所发送的DWDM信号E2、W4中。
因为所有奇信道和所有偶信道分开地在插进设备和在分出设备中被处理,所以所有插进信号和所有分出信号必须分别在入口WSS或在出口WSS中仅通过窄带滤波器元件一次。
该第三实施例附加地示出了光学开关矩阵(阵列)31、32,这些光学开关矩阵(阵列)31、32与解复用器13、14、29、30的输出端子连接。附加的M(N×K)开关矩阵33被插入到开关矩阵31、32的下游。假如仅仅使用两个开关矩阵31、32而不使用附加的输出端,则N=K=2以及M×N是分出信道的数目。在该设备中,每个分出信道可以在N×N开关矩阵的每个输出端子处被输出。相同的具有M(N×N)开关矩阵38和切换矩阵36、37的开关设备可在插进位置被使用。每个插进信道可被插入到每个WDM插进信号中。当然,在分出侧,也可以使用具有更多输出端(K>N)的开关矩阵33,并且在插进侧,也可以使用具有更多输入端的开关矩阵38。如果使用光电和电光转换,则切换矩阵可用电开关矩阵和发射机应答器来替代。
图4示出了第四实施例,其中根据图2,入口WS开关1、3用光分路器17、18替换,但是除了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以外,解交织器19、20的输出端都被用于分出在第一交织器输出端输出的奇信道以及在第二交织器输出端输出的偶信道。仅包括奇信道的奇WDM分出信号D1o和D3o分别被馈给功率分配器5和6,被分路并被馈给WS开关7和8的输入端。仅包括偶信道的所有偶WDM分出信号经由功率分配器21和22被馈给WS开关23和24的输入端。奇偶信道的选择在分出设备中由分出WS开关7、8和23、24执行。根据图3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分出设备也可应用于本实施例。
图5图解说明了分出设备的其它实施例。功率分配器17和18由WS开关51和61替换。因为具有滤波器特性的两个WS开关总是串联,所以相邻信道的影响被减少。
图6图解说明了图3中所示的具有简化的分插设备的交叉连接的实施例。
分出设备仅仅包括功率分配器5、6(或WS开关,而不是未示出的这些功率分配器/合成器)。所有奇分出信道分别由功率合成器5组合,并且所有偶分出信道分别由功率合成器6组合,这些功率合成器5和功率合成器6直接被连接到入口WS开关1和3的奇偶分出输出端。入口WS开关1以及至少入口WS开关3负责选择所有分出信道。直通信道的选择也由入口WS开关执行。功率分配器5、6的输出端分别被连接到例如可调谐的解复用器13和14。该分出设备可通过应用具有更多输入端的合成器来升级。
插进设备以相同的方式被设计,并仅包括至少两个功率分配器11、12。每个功率分配器从(可调谐的)复用器15和16仅接收奇客户端插进信号或仅接收偶客户端插进信号,并将奇WDM插进信号A2、A4和偶WDM插进信号A3、A5分配给出口WS开关的奇或偶插进输入端,出口WS开关负责选择所有插进信道。该插进设备也可通过应用具有更多输出端的分路器而升级。
连接到解复用器13、14的输出端的分出开关矩阵39和连接到复用器15、16的输入端的上游的插进开关矩阵40能够为许多应用实现令人满意的切换灵活性。
附图标记
1第一入口WSS(波长选择开关)
2第一出口WSS
3第二入口WSS
4第二出口WSS
5第一分出功率分配器
6第二分出功率分配器
7第一分出WSS
8第二分出WSS
9第一插进WSS
10第二插进WSS
11第一插进功率分配器/合成器
12第二插进功率分配器/合成器
13第一解复用器
14第二解复用器
15第一复用器
16第二复用器
17第一入口功率分配器
18第二入口功率分配器
19第一解交织器
20第二解交织器
21分出功率分配器
22分出功率分配器
23分出WSS
24分出WSS
25插进WSS
26插进WSS
27插进功率分配器/合成器
28插进功率分配器/合成器
29解复用器
30解复用器
31开关矩阵
32开关矩阵
33N×N开关矩阵
34复用器
35复用器
36开关矩阵
37开关矩阵
38N×N开关矩阵
39分出开关矩阵
40插进开关矩阵
41第一监控装置
42第二监控装置
11WSS1的第一入口端口
23第一出口端口
31第二入口端口
43第二出口端口
14WSS1的第二分出输出端
34第二分出输出端
E1接收到的DWDM信号“朝东的”
E2所发送的DWDM信号“朝东的”
W3接收到的DWDM信号“朝西的”
W4所发送的DWDM信号“朝西的”
D1第一WDM分出信号
D2第一WDM分出信号
D1o第一奇WDM分出信号
D1e第一偶WDM分出信号
D3第二(奇)WDM分出信号
D4第二偶WDM分出信号
A2第一(奇)WDM插进信号
A3第一偶WDM插进信号
A4第二(奇)WDM插进信号
A5第二偶WDM插进信号

Claims (15)

1.一种光子交叉连接设备,其包括:
接收第一密集波分复用DWDM信号(E1)的第一入口端口(11)以及发送第二密集波分复用DWDM信号(E2)的第一出口端口(23),所述第一入口端口(11)被连接到第一入口波长选择开关WSS(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出口端口(23)被连接到第一出口波长选择开关WSS(2)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入口端口(11)和所述第一出口端口(23)表示用于在第一方向交换密集波分复用DWDM信号(E1、E2)的双向端口,
接收第三密集波分复用DWDM信号(W3)的至少第二入口端口(31)以及发送第四密集波分复用DWDM信号(W4)的至少第二出口端口(43),所述至少第二入口端口(31)被连接到至少第二入口波长选择开关WSS(3)的输入端,所述至少第二出口端口(43)被连接到至少第二出口波长选择开关WSS(4)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入口端口(31)和所述第二出口端口(43)表示用于在第二方向交换密集波分复用DWDM信号(W3、W4)的双向端口,
所述第一和所述至少第二入口波长选择开关WSS(1、3)具有至少一个直通输出端(12、32),每个直通输出端(12、32)被连接到在另一方向发送密集波分复用DWDM信号(W4、E2)的每个其它出口波长选择开关WSS(4、2)的直通输入端(41、21),
所述第一和所述至少第二入口波长选择开关WSS(1、3)具有分别输出第-WDM分出信号(D1)和至少第二WDM分出信号(D3)的分出输出端(13、33),WDM分出信号(D1、D3)都仅包括奇信道或仅包括偶信道,
所述第一和所述至少第二出口波长选择开关WSS(2、4)具有插进输入端(22、42),用于分别接收第一WDM插进信号(A2)和至少第二WDM插进信号(A4),WDM插进信号(A2、A4)都仅包括奇信道或仅包括偶信道,
具有第一和至少第二分出输入端(D1、D3)以及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的分出设备(5-8),所述分出设备(5-8)分别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至少所述第二入口波长选择开关WSS(1、3)的分出输出端(13、33),所述分出设备(5-8)仅组合所述WDM分出信号(D1、D3)的奇信道或仅组合所述WDM分出信号(D1、D3)的偶信道,所述分出设备(5-8)的至少一个输出端被连接到使所述WDM分出信号(D1、D3)解复用为客户端分出信号(CD13)的分出解复用器(13),
插进设备(9-12),所述插进设备(9-12)具有连接到组合接收到的客户端插进信号(CA15)的复用器(15)的输出端的至少一个输入端、具有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出口波长选择开关WSS(2)和所述至少第二出口波长选择开关WSS(4)的插进输入端(22、42)的第一插进输出端和至少第二插进输出端,以及
其中,分出设备(5-8)中的和插进设备(9-12)中的所有波长选择元件(7、8、9、10)遵照至少双频率间隔和入口波长选择开关WSS(1、3)或出口波长选择开关WSS(2、4)的双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波长选择开关WSS(1、3)由功率分配器(17、18)替代,
所述功率分配器(17、18)的直通输出端被馈给每个其它出口波长选择开关WSS(4、2)的直通输入端(21、41),以及
解交织器(19、20)被插入到每个功率分配器(17、18)的分出输出端的下游,并且
仅仅所述奇信道或仅仅所述偶信道从所述解交织器(19、20)的输出端被输出并被馈给所述分出设备(5-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除了用于输出仅包括奇分出信道的奇WDM分出信号(D1、D3)的第一分出输出端(13、33)以外,所述入口波长选择开关WSS(1、3)还具有用于输出仅包括偶分出信道的偶WDM分出信号(D2、D4)的第二分出输出端(14、34),
除了用于接收仅具有奇信道的奇WDM插进信号(A2、A4)的第一插进输入端(22、42)以外,所述出口波长选择开关WSS(2、4)还具有用于接收仅具有偶信道的偶WDM插进信号(A3、A5)的第二插进输入端(24、44),并且
所述奇WDM分出信号(D1、D3)被馈给所述第一分出设备(5-8),而所述偶WDM分出信号(D2、D4)被馈给所述第二分出设备(21-24),以及所述奇WDM插进信号(A2、A4)从所述第一插进设备(9-12)被输出,并且所述偶WDM插进信号(A3、A5)从第二插进设备(25-28)被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子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波长选择开关WSS(1、3)由功率分配器(17、18)替代,
所述功率分配器(17、18)的直通输出端(13、33)被馈给所述其它出口波长选择开关WSS(4、2)的输入端,用于在另一方向发送密集波分复用DWDM信号(W4、E2),并且解交织器(19、20)被插入到每个功率分配器(17、18)的分出输出端的下游,所述每个功率分配器(17、18)输出仅具有奇信道的奇WDM分出信号(D1o、D3o)和仅具有偶信道的偶WDM分出信号(D2e、D4e)。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光子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出设备(5-7)包括接收WDM分出信号(D1、D3)的至少两个功率分配器(5、6)和一个波长选择开关WSS(7),或反之亦然,以及
所述插进设备(9-12)包括至少一个插进波长选择开关WSS(9)和两个功率分配器(11、12),或反之亦然,从而输出WDM插进信号(A2、A4),其中,
所述分出波长选择开关WSS(7、8)和插进波长选择开关WSS(9、10)分别遵照双频率间隔和所述入口波长选择开关WSS(1、3)或出口波长选择开关WSS(2、4)的双带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光子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出设备(5-8、21-24)包括接收WDM分出信号(D1、D3)的各具有至少两个输出的第一功率分配器(5)和至少第二功率分配器(6),以及各具有至少两个输入端的第一分出波长选择开关WSS(7)和至少第二分出波长选择开关WSS(8),其中,每个分出功率分配器(5、6)的第一输出端被馈给所述第一分出波长选择开关WSS(7)的第一和至少第二输入端,并且每个分出功率分配器(5、6)的第二输出端被馈给所述至少第二波长选择开关WSS(8)的第一和至少第二输入端,或反之亦然,
所述插进设备(9-12;25-28)包括各具有至少两个输出端的第一插进波长选择开关WSS(9)和至少第二插进波长选择开关WSS(10),以及各具有至少两个输入端并输出WDM插进信号(A2、A4)的第一功率分配器(11)和至少第二功率分配器(12),其中,所述第一和所述至少第二插进波长选择开关WSS(9、10)的第一输出端被馈给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1)的第一和至少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一和所述至少第二插进波长选择开关WSS(9、10)的第二输出端被馈给所述至少第二功率分配器(12)的第一和至少第二输入端,或反之亦然,其中,
所有分出波长选择开关WSS(7、8)和所有插进波长选择开关WSS(9、10)分别遵照至少双频率间隔以及所述入口波长选择开关WSS(1、3)或出口波长选择开关WSS(2、4)的双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子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分配器(5、6)或功率合成器(11、12)由附加的波长选择开关(51、61)替代。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子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出设备(5、6)包括用于组合奇WDM分出信号(D1、D3)的第一功率合成器(5)以及用于组合偶WDM分出信号(D2、D4)的第二功率合成器(6),
所述插进设备(11、12)包括用于输出仅具有奇信道的奇WDM插进信号(A2、A4)的第一功率分配器(11)以及用于输出仅具有偶信道的偶WDM插进信号(A3、A5)的第二功率分配器(1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光子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解复用器(13、14)被插入到所述分出设备(5-8)的下游,用于使WDM客户端分出信号解复用为客户端分出信号(CD13),以及至少一个复用器(15、16)被插入到所述插进设备的上游,用于接收客户端插进信号并将这些信号(CA15)组合成WDM客户端插进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子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至少两个解复用器(13、14)被插入到所述分出设备(5-8)的下游,用于使仅具有奇信道的第一WDM客户端分出信号解复用为客户端分出信号(CD13、CD14),以及
至少两个复用器(15、16)被插入到所述插进设备(9-12)的上游,用于接收仅具有奇信道的客户端插进信号(CA15、CA16)并将这些信号组合成为第一WDM客户端插进信号(A2、A4)。
11.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子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至少两个解复用器(13、14),所述至少两个解复用器(13、14)被插入到所述第一分出设备(5-8)的下游,用于使仅具有奇信道的第一WDM客户端分出信号解复用,以及
至少两个其它的解复用器(29、30),所述至少两个其它的解复用器(29、30)被插入到所述第二分出设备(21-24)的下游,用于使仅具有偶信道的第二WDM客户端分出信号解复用为其它的客户端分出信号(CD29、CD30),
至少两个复用器(15、16)以及至少两个复用器(34、35),所述至少两个复用器(15、16)被插入到所述第一插进设备(9-12)的上游,用于接收仅具有奇信道的客户端插进信号(CA15、CA16)并将这些信号组合为第一WDM客户端插进信号,所述至少两个复用器(34、35)被插入到所述第二插进设备(25-28)的上游,用于接收仅具有偶信道的客户端插进信号(CA25、CA26)并将这些信号组合为仅具有偶信道的第二WDM客户端插进信号(A3、A5)。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子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分出开关矩阵(39;31、32),所述分出开关矩阵(39;31、32)被连接到所述分出设备(5-8)的所述解复用器(13、14、29、30)的输出端的下游并输出客户端分出信号(CD13、CD14),
插进开关矩阵(40;36、37),所述插进开关矩阵(40;36、37)被连接到所述插进设备(9-12;25-28)的所述复用器(15、16、34、35)的输入端的上游并在其输入端接收客户端插进信号(CA15、CA16)。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子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分出开关矩阵(31)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至少第二分出设备(5-8;21-24)的每个第一解复用器(13、29)的下游,以及第二分出开关矩阵(32)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所述至少第二分出设备(5-8;21-24)的每个第二解复用器(14、30)的下游,
第一插进开关矩阵(36)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至少第二插进设备(9-12;25-28)的每个第一插进复用器(13、34)的上游,以及第二插进开关矩阵(37)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所述至少第二插进设备(9-12;25-28)的每个第二插进复用器(16、35)的上游。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子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M(N×K)分出开关矩阵(33)被连接到所述分出开关矩阵(31、32)的下游,其中N和K至少等于所述分出开关矩阵(31、32)的数目,M×K是输出端的数目,并且M×N是输入端的数目,
以及M(N×K)插进开关矩阵(38)被连接到所述插进开关矩阵(36、37)的上游,其中N和K至少等于所述插进开关矩阵(36、37)的数目,并且M×K是输出端的数目,而M×N是输入端的数目。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光子交叉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出设备(5、6、7、8)包括用于进行保护切换的监控装置(41、42)。
CN2008101895901A 2007-11-21 2008-11-21 光子交叉连接 Active CN1014834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7022625A EP2063562B1 (en) 2007-11-21 2007-11-21 Photonic cross-connect
EP07022625.3 2007-1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3493A CN101483493A (zh) 2009-07-15
CN101483493B true CN101483493B (zh) 2012-05-30

Family

ID=39232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95901A Active CN101483493B (zh) 2007-11-21 2008-11-21 光子交叉连接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73332B2 (zh)
EP (1) EP2063562B1 (zh)
CN (1) CN101483493B (zh)
AT (1) ATE504126T1 (zh)
CA (1) CA2644351C (zh)
DE (1) DE602007013576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64876A1 (en) * 2008-10-02 2011-07-07 Enablence USA Components, Inc. Directionless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US9331807B2 (en) * 2012-10-15 2016-05-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rvice edge hub device and methods in an optical network node
EP2757714A1 (en) * 2013-01-18 2014-07-23 Xieon Networks S.à.r.l. Photonic cross-connect with reconfigurable add-dropfunctionality
US9654209B2 (en) * 2015-04-08 2017-05-16 Nec Corporation Low cost secure ROADM branching unit with redundancy protection
CN107852261B (zh) * 2015-04-24 2019-06-25 洛克利光子有限公司 光电开关架构
JP7243364B2 (ja) * 2019-03-26 2023-03-2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分岐挿入装置及び光分岐挿入装置を使用した光伝送システム
CN113054991B (zh) * 2021-02-02 2022-12-2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开关矩阵的实现方法、开关矩阵、模块及波束合成网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6433B1 (en) * 1999-09-24 2001-07-03 Wavesplitter Technologies, Inc. Expandable interleaving optical add/drop filter module
US7043159B1 (en) * 1999-04-13 2006-05-0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Bidirectional optical networks
WO2006114435A1 (de) * 2005-04-28 2006-11-0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Anordnungen für eine add-drop-einrichtung und übertragungssystem für wellenlängen-multiplex-signa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24542A1 (en) 1998-06-09 2001-09-27 Stefano Aina Method and device for dropping optical channels in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JP4382635B2 (ja) 2004-11-10 2009-12-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
JP4638754B2 (ja) * 2005-03-18 2011-02-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装置および光クロスコネク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3159B1 (en) * 1999-04-13 2006-05-0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Bidirectional optical networks
US6256433B1 (en) * 1999-09-24 2001-07-03 Wavesplitter Technologies, Inc. Expandable interleaving optical add/drop filter module
WO2006114435A1 (de) * 2005-04-28 2006-11-0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Anordnungen für eine add-drop-einrichtung und übertragungssystem für wellenlängen-multiplex-signa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644351A1 (en) 2009-05-21
EP2063562B1 (en) 2011-03-30
CN101483493A (zh) 2009-07-15
CA2644351C (en) 2013-03-12
US8073332B2 (en) 2011-12-06
DE602007013576D1 (de) 2011-05-12
US20090142058A1 (en) 2009-06-04
EP2063562A1 (en) 2009-05-27
ATE504126T1 (de) 2011-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3493B (zh) 光子交叉连接
CN101019359B (zh) 可重配置wdm分插复用器以及操作分插节点的方法
JP4937983B2 (ja) 光伝送装置
JP6060648B2 (ja) 光ドロップ装置、光アド装置および光アド/ドロップ装置
JP5176598B2 (ja) 光分岐挿入装置および光伝送装置
EP2859674B1 (en) Optical rou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EP2916475B1 (en) N-degree CDC WSX ROADM
EP1324523A1 (en)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017558B1 (en) Photonic switch chip for scalable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JP5467323B2 (ja) 光パスネットワークの光終端装置
EP2946506B1 (en) Photonic cross-connect with reconfigurable add-drop-functionality
US8811817B2 (en) Opt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optical signal reception devic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avelength path system
JP2014022865A (ja) 光信号分岐装置、および光信号挿入装置
US20060013587A1 (en) Modular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
EP3091678B1 (en) Optical wdm transmission network
CN110892656B (zh) 光波长分离装置及光波长分离方法
US20020145781A1 (en) Modular,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device for non-blocking, non-service-interrupting service
CN104160645B (zh) 利用融合信号添加和移除的多频带可重配置光学分插复用
US9154254B2 (en) Wavelength path multiplexing/demultiplexing apparatus and wavelength path multiplexing/demultiplexing method
US20070160372A1 (en) Add-drop device and cross-connect device for wavelength multiplex signals
JP4387234B2 (ja) 光分岐挿入装置及び光分岐挿入装置体
EP2928097A1 (en) Optical switch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IAOYANG NETWORK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Effective date: 201401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15

Address after: Luxemburg Luxemburg

Patentee after: Xiaoyang Network Co., Ltd.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