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8107B - 摄像机模块插座 - Google Patents

摄像机模块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8107B
CN101478107B CN2008101749318A CN200810174931A CN101478107B CN 101478107 B CN101478107 B CN 101478107B CN 2008101749318 A CN2008101749318 A CN 2008101749318A CN 200810174931 A CN200810174931 A CN 200810174931A CN 101478107 B CN101478107 B CN 1014781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fastening
jack housing
camara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49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8107A (zh
Inventor
浅井清
小林淳一
宇留鹫修一
兴津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78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8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8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81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摄像机模块插座。本发明提供能使摄像机模块的体积更大的摄像机模块插座。模块固定机构(14)由卡紧固定在插座外壳(11)外面的外壳固定部(14d);以与设置在所容纳的摄像机模块(CM)上的卡定突起(CM1)相对的方式在模块空间(11d)内延伸设置而形成自由端的卡定部(14b)以及从外壳固定部的外壳开口(11a)一侧折弯或弯曲并连接卡定部的连接部(14f)构成;连接部可使卡定突起穿过地切开中间部而形成贯通孔(14g),贯通孔一侧形成向插座外壳侧面一侧弯曲而引导卡定突起穿过的引导部(14c),与贯通孔相反一侧形成向与插座外壳侧面相反一侧折弯并与卡定突起的上边缘卡定的挤压部(14h)。

Description

摄像机模块插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电子设备用的摄像机模块安装在电子设备上时,预先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用的连接摄像机模块和印刷电路板的摄像机模块插座。
背景技术
内置有摄像元件的摄像机模块随着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摄像机模块也要求小型化。当然,摄像机模块也已开发有既具有高的摄像功能、又是小型化的产品。
然而,摄像机模块为实现高功能化,即便少也要增大体积而必须具有宏功能等功能。
因此,为了将摄像机模块安装在电子设备等,在摄像机模块插座的开发中,希望尽量减小该插座的体积。
现有的摄像机模块插座具有表面安装方式和通孔安装方式。表面安装方式是将其放置并安装在电子设备等的电路板的安装面上的方式,而通孔安装方式是在开有用于将摄像机模块插座穿过电子设备等的电路板的安装面的通孔中,将插座穿过该通孔并将插座周围部分安装并固定在该电路板上的方式。并且,无论对于哪种方式的摄像机模块插座,在安装摄像机模块时,为了维持使在摄像机模块插座的内部底面的具有弹簧力的触点与在摄像机模块底面上设置的接点进行挤压接触的状态,都具有用于将摄像机模块固定在摄像机模块插座上的卡定机构。
例如,现有的摄像机模块和摄像机模块插座的固定是用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06-067445号公报所述的机构进行的。
下面,将专利文献1作为现有例子1进行说明。
图8是从斜上方观察现有的摄像机模块插座112和摄像机模块111的状态的立体说明图。
摄像机模块111包括做成大致立方体形状并将受光元件等置于内部的模块主体113和设置在模块主体113上面一侧用于摄入摄像光从而使光成像并摄像在受光元件上的透镜部114。并且,在模块主体113的与透镜部114相反一侧的底面周围部分设有多个能接收发送电信号即信息的接触垫片121。因此,接触垫片121作为能处于电导通状态的电接点而设置。
另外,模块主体113的相对的一对侧面在从透镜部114一侧向底面一侧以中央部分突出的方式两侧设有缺口部115,并且,在缺口部115的透镜部114一侧突出地设有从侧面进一步突出的突起部120。该突起部120是用于与摄像机模块插座112卡定的卡定突起。
摄像机模块插座112具有做成上面开口了的斗状的空心连接器主体122。并且,在连接器主体122底面的四方的端部设有多个接触片124。这些接触片124的配置使得其一端可与插入到摄像机模块插座112中卡紧固定的摄像机模块111的接触垫片121分别接触连接,接触片124的另一端从其所在的连接器主体122底面的四方的端部上所开设的孔中向连接器主体122外部突出。
再有,以包覆连接器主体122的侧面外周的方式,设有由金属薄板构成的呈大致四方筒状的屏蔽壳体127,屏蔽壳体127具有弹力并与连接器主体122做成一体。
屏蔽壳体127的与摄像机模块111的分别设有突起部120、120的侧面相对的侧面127a、127b的上端设有进一步向上方突出的弹簧钩118。在该弹簧钩118的中央开设有与模块主体113的卡定突起120卡定的卡定孔117。并且,弹簧钩118具有弹力,当向外侧施加对抗该弹力的力时,则两弹簧钩118相互向敞开的方向移动。
并且,这样形成的摄像机模块插座112当从上面一侧开口插入摄像机模块111时,卡定突起120就将弹簧钩118向外侧挤压,通过进一步插入,则卡定突起120就进入到弹簧钩118的卡定孔117中。然后,由于卡定突起120进入到卡定孔117中,则弹簧钩118由于弹力的作用力而返回原来的位置,卡定突起120便与弹簧钩118卡定。
这时,摄像机模块111的接触垫片121与接触片124处于抵接的状态,处于电连接的状态。
另外,在现有的例子1中,作为现有例子还记载有图9所示的摄像机模块插座。
下面,将其作为现有例子2进行说明。
现有例子2如图9所示,由摄像机模块201和插入固定摄像机模块201的模块连接器202构成。
摄像机模块201是安装在移动电话等上的摄像机模块。该摄像机模块201由形成大致四边形的模块主体203和在该模块主体203的上部设置的透镜部204构成。另外,在模块主体203的侧面设有卡合部207。该卡合部207为从作为模块主体203的透镜部204一侧的上面到中央稍靠下侧开的切口。再有,用粘接剂206将基板205安装在模块主体203的底面上,并在该基板205的侧面沿铅直方向分别形成有作为触点的多个接触垫片(未图示)。
模块连接器202具有一端敞开的呈斗状的连接器主体210,可将模块201从敞开端插入。在连接器主体210的空心部209的内面设有可与基板205电连接的触点片(未图示)。
另外,在连接器主体210的外侧与现有例子1同样地设有屏蔽壳体211,并与连接器主体210一体化。该屏蔽壳体211,其一端作为自由端208a侧从模块连接器202的敞开上面一侧向空心部209内部弯曲并进入,且与模块201的卡合部207对应的部位作为具有弹力的弹簧钩208而形成。因此,弹簧钩208设置成从屏蔽壳体211一端的其它部位到连接器主体210的上面形成缺口的切片状。进而,弹簧钩208处于被延伸到空心部209内的自由前端一侧随着靠近连接器主体210的底部202a而逐渐靠近空心部209的中心的倾斜状态,并向中心一侧突出。
因此,当将模块201插入到空心部209内的既定位置时,该弹簧钩208的各自由前端208a则与基板205的上面卡合,可以使模块201不与模块连接器202脱离。
如上所述形成的现有例子2是从模块连接器202的上面开口插入并安装模块201的。即,当从模块连接器202的上侧组装模块201而使其落到空心部209内时,在组装中途基板205的下表面就与弹簧钩208抵接。然而,若以这种状态推入模块201,弹簧钩208则随着弹性变形而退让到外侧,使模块201能够推入。若进一步进行模块201插入,则基板205的下表面就与空心部209内的底部202a抵接,使接触垫片与触点片处于接触(抵接)的状态。这时,由于弹簧钩208已经到达开有缺口的卡合部207,因而,弹簧钩208由于自身的弹力而进入到卡合部207内,则弹簧钩208的前端208a便与卡合部207的卡定面207a卡合。这种卡合由多个弹簧钩208进行,从而将模块201卡紧固定在连接器202中。
上述现有例子1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在插入摄像机模块111时,与摄像机模块111的卡定是使从摄像机模块插座112的侧面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弹簧钩118与模块主体113的突起部120卡定的,因而,摄像机模块插座112的整体形状增大。
另外,现有例子1存在的问题还有,在摄像机模块111和摄像机模块插座112卡定时,虽然由突起部120和弹簧钩118形成其卡定机构,但因为为了维持有效的卡定状态而将设置了突起部120的摄像机模块111的侧面127a、127b部分做成向上下方向突出的凸状,由于使凸状的两端部分凹进去的关系,使得即便是一点点也要相对于摄像机模块插座112的外形争得体积的摄像机模块111的体积反而减少,从而不能增加摄像机模块111内部的体积。
再有,还存在以下问题,为了使弹簧钩118具有即使向外侧移动也可恢复原位的弹力,不仅要将设有弹簧钩118的屏蔽壳体127牢固地卡定在连接器主体122上,还要将屏蔽壳体127做成四边形筒状而使其对于向壳体侧面外侧方向作用的负载不产生位移或变形,不然就不能得到该强度,因此不仅对制造有限制,而且增大了制造成本。
因此,现有例子1存在与将摄像机模块111装在摄像机模块插座112中的总体积相比,在摄像机模块111的内部用于构成摄像机模块111的安装体积减少之类的问题。
现有例子2存在的问题是,为了进行摄像机模块201和模块连接器202的卡定,在将摄像机模块201插入到模块连接器202中时,为了使设置于模块连接器202上的弹簧钩208进入到摄像机模块201的卡合部207内,由于需要在摄像机模块201上将卡合部207从上方到大致中央部位连续地做成凹状,因而,与现有例子1同样,在插入的摄像机模块201上产生卡合部207的空间因而不能有效地利用摄像机模块201的体积。
另外,现有例子2存在的问题还有,由于在将摄像机模块201插入到模块连接器202中时,弹簧钩208克服弹力而向模块连接器202内侧面一侧变形,摄像机模块201便逐渐插入,因而,必须设计成在摄像机模块201侧面和模块连接器202内侧面之间预先设置弹簧钩208能够变形的区域。因此,不能利用的体积相对于使模块连接器202和摄像机模块201卡定时的总体积便增大,在摄像机模块201中能够利用的体积相对该总体积减小。换言之,为了确保构成摄像机模块201所需的体积,就必须加大与模块连接器202卡定而额外所需的空间。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鉴于存在如上的问题,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在摄像机模块插座和摄像机模块卡定时,能够使卡定所需额外的体积更小的摄像机模块插座。
本发明为了使设于摄像机模块上用于与摄像机模块插座卡定的突起部在向摄像机模块插座内部进入时能够尽可能靠近摄像机模块插座内侧面插入所提供的摄像机模块插座为:
在设有插座外壳,该插座外壳具有可容纳在侧面设有卡定突起的摄像机模块的模块容纳空间,并做成一面开口的斗形形状;设有多个触点,该触点支撑在插座外壳上,其一端在插座外壳的内部与摄像机模块电连接,其另一端做成可在外壳外部进行电连接的连接部;以沿插座外壳内侧面向模块容纳空间中央突出的方式设有模块固定机构;通过将模块固定机构与在摄像机模块上设置的卡定突起的上边缘卡定而可将所插入的摄像机模块容纳卡定的摄像机模块插座中;其特征在于:
模块固定机构由外壳固定部、卡定部和连接部构成;该外壳固定部由具有弹力的金属板形成,并卡紧固定在插座外壳侧壁上;该卡定部以与设置在所容纳的摄像机模块上的卡定突起相对的方式在模块空间内延伸设置而形成自由端;该连接部从外壳固定部的外壳开口一侧折弯或弯曲并连接卡定部;
连接部可使卡定突起穿过地切开中间部而形成贯通孔,卡定部的贯通孔一侧形成向插座外壳侧面一侧弯曲而引导卡定突起穿过的引导部,作为与卡定部的贯通孔相反一侧的前端侧形成向与插座外壳侧面相反一侧折弯并与卡定突起的上边缘卡定的挤压部;
当将摄像机模块插入模块容纳空间时,卡定部受通过贯通孔并被引导部引导的卡定突起挤压而向插座外壳侧面一侧位移,挤压部由于卡定突起越过卡定部而位于卡定突起的上边缘部并与卡定突起卡定。
因此,就摄像机模块插座而言,当从在插座外壳上面形成的开口插入摄像机模块时,由于摄像机模块的卡定突起位于贯通孔内,因而卡定突起在贯通空内移动。并且,当卡定突起与卡定部的引导部抵接时,卡定突起以使引导部向插座外壳侧面一侧挤压扩展的方式位移,因而,使摄像机模块能进一步向模块空间内部移动。然后,若摄像机模块接着进一步插入,则卡定突起最终将越过卡定部。卡定突起一旦越过卡定部,则挤压部由于模块固定机构的弹力的作用而位于卡定突起上边缘部并与卡定突起卡定。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将摄像机模块向摄像机模块插座内开始插入时,由于摄像机模块的卡定突起初期在贯通孔内移动而不会挤压模块固定机构,不会使其位移,在向贯通孔内部进入了既定量的时刻,卡定突起开始设于连接部的前端一侧的卡定部的引导部挤压,因而,可以减小用于卡定突起使模块固定机构位移所需要的卡定部与模块插座侧面之间的间隙。
因此,由于在将摄像机模块装在摄像机模块插座中时摄像机模块和摄像机模块插座侧面之间的间隙减小,因而,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减小将摄像机模块安装在摄像机模块插座中的状态下的摄像机模块单元的总体积。换言之,可以使摄像机模块的体积相对摄像机模块单元的总体积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多,可增大摄像机模块的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整体的立体组装说明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整体的立体组装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正视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右侧视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俯视说明图。
图5是表示纵向剖切图4的中央部位的状态的纵剖视说明图。
图6是表示横向剖切图4的中央部位的状态的横剖视说明图。
图7是图5的一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图8是表示现有例子1的立体说明图。
图9是表示现有例子2的中央纵剖视说明图。
图中:E—电子设备,E1—设备屏蔽部件,B1—箱体,PWB—电路板,PWB1—安装接点部,GND—接地端子,TH—通孔,CM—摄像机模块,CM1—卡定突起,1—摄像机模块插座(插座),11—插座外壳,11a—上部开口,11b—箱体侧壁,11c—触点安装孔,11d—模块空间,12—模块触点,12a—模块接触部,12b—中间部,12c—电路板连接部,13—屏蔽部件,13a—接地端子部,13b—壳体屏蔽部,13c—屏蔽部件底面部,13d—凸缘部,13e—接触部,14—模块固定部件,14a—屏蔽部,14b—卡定部,14c—引导部,14d—外壳固定部,14e—固定片,14f—连接部,14g—贯通孔,14h—挤压部,14i—侧边卡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摄像机模块插座1(以下简称为插座1)用于使置于电子设备E内的小型摄像机模块CM嵌合。插座1包括:将一方作为上部开口11a而开口的呈矩形的箱形形状的插座外壳11,安装在插座外壳11上的模块触点12,将作为导电部件的金属板做成凹状箱体形状并从插座外壳11的底部外方与插座外壳11嵌合的屏蔽部件13,与插座外壳11的箱体侧壁11b嵌合卡定并与摄像机模块CM接触而成为摄像机模块CM的接地的模块固定部件14。
插座外壳11由从插座外壳11的底面四方向上部开口11a竖立设置的箱体侧壁11b做成上面开有口的箱体形状,并用高分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
模块触点12将具有弹力的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板折弯而成。并且,模块触点12的一端形成从插座外壳11的底面向上部开口11a一侧折弯并立起的模块接触部12a,中间部12b则固定在插座外壳11上。另外,模块触点12的另一端做成从插座外壳11的箱体侧壁11b侧部向外方突出设置并用软钎料等与电路板PWB连接固定的电路板连接部12c。这样形成的模块触点12在插座外壳11的底面上并列设置多个。为了将电路板连接部12c从相对的一对箱体侧壁11b突出地设置,这时的并列设置是在底面上并列设置成两列。并且,模块触点12在将摄像机模块CM插入到插座外壳11中时,则与设置于摄像机模块CM的底部中与模块接触部12a相对的位置的接触部接触。因此,在插座外壳11的底面侧侧面上设有用于使模块触点12向外壳外部突出的多个通孔。
屏蔽部件13做成从插座外壳11的外侧底部嵌入到插座外壳11中的凹状的箱体形状,并将导电性良好的金属部件折弯而成。并且,对插座外壳11的嵌合由已折弯的金属部件所具有的弹力来维持嵌合状态。屏蔽部件13做成具有在插座外壳11嵌合时从插座外壳11的底面一侧到箱体侧壁11b的约1/3左右的高度。这时的约1/3左右的位置成为比模块触点12的电路板连接部12c向插座外壳11外方突出的位置稍靠底面一侧的高度。另外,屏蔽部件13使凹状的开口周围部分向外方折弯成凸缘状而形成凸缘状的接地端子部13a。该接地端子部13a做成从凹状的开口前端一侧进一步延伸设置并在模块触点12的电路板连接部12c所突出的高度位置折弯。另外,将壳体屏蔽部13b设置在屏蔽部件13上。壳体屏蔽部13b做成从安装插座外壳11时覆盖插座外壳11的底面的屏蔽部件底面部13c向外方冲切翻边并使其具有弹力。该经冲切翻边而成的壳体屏蔽部13b折弯成“ヘ”字形使得“ヘ”字形的角部形成接触部13e。接触部13e在将把插座1固定在通孔TH上的电路板PWB安装固定到电子设备E上时,通过以弹力与设于电子设备内表面的接地端子GND接触而将插座1与电子设备直接接地连接。
模块固定部件14与插座外壳11的箱体侧壁11b嵌合卡定。该模块固定部件14由导电性良好的金属部件构成,从而通过与摄像机模块CM接触而能够形成接地。并且,模块固定部件14形成卡紧并固定在插座外壳11外面的外壳固定部14d,并做成可卡定在插座外壳11上。即,在外壳固定部14d上,在插座外壳11的上面侧中央沿着插座外壳11的内侧面向箱体侧壁11b一侧折返地设置可夹住并固定插座外壳11的固定片14e。另外,在固定片14e的两侧形成使其从插座外壳11的上部开口11a折弯或弯曲并连接卡定部14b的连接部14f。并且,与连接部14f连接的卡定部14b以与设置在所容纳的摄像机模块CM上的卡定突起CM1相对的方式在模块空间11d内延伸设置并形成为自由端。
作为模块卡定机构的模块固定部件14的卡定部14b具有弹力并通过挤压而能向箱体侧壁11b一侧位移并通过解除挤压力而能向原来的位置复位。
连接部14f连接在卡定部14b的两端,一体地形成卡定部14b的两端和外壳固定部14d的上部开口11a一侧。该两端的连接部14f间形成贯通孔14g。
卡定部14b使成为上部开口11a一侧的贯通孔14g一侧向箱体侧壁11b一侧倾斜而形成向上方倾斜地延伸设置的引导部14c。另外,卡定部14b的与引导部14c相反的端部以向与箱体侧壁11b相反一侧倾斜的方式折弯而形成挤压部14h。该挤压部14h可以与设置在摄像机模块CM上的卡定突起CM1的上边缘卡定。
实施例1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整体的图,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整体的立体组装说明图,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整体的立体组装说明图,图2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正视说明图,图3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右侧视说明图,图4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俯视说明图,图5是表示纵向剖切图4的中央部位的状态的纵剖视说明图,图6是表示横向剖切图4的中央部位的状态的横剖视说明图,图7是图5的一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标号1是摄像机模块插座。摄像机模块插座1(以下简称插座1)呈上部开口的箱体形状,以从开口插入摄像机模块CM并在内部将其固定了的状态向电路板PWB进行安装。并且,插座1,将向该电路板PWB的安装通过利用软钎焊等将插座1的侧部中央与使其穿过在电路板PWB上穿设的通孔TH并在通孔TH周围部分设置的接地端子GND或者安装接点部PWB1连接固定而使用。
插座1用插座外壳11形成箱体形状。插座外壳11用高分子树脂等硬质绝缘材料形成,做成将上部作为上部开口11a进行开口并由从底部四方到上部开口11a竖立设置的箱体侧壁11b将上部形成为开口的凹状的箱体形状。并且,在相对的一对箱体侧壁11b上,在距底部1/3左右的位置穿设一列触点安装孔11c。
标号12是模块触点。模块触点12将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板折弯而形成。并且,模块触点12的安装为,其一端位于插座外壳11的内部底面,其中间部穿过在箱体侧壁11b上穿设的触点安装孔11c,而另一端位于外壳外部。这样安装的模块触点12形成为,其中间部12b在触点安装孔11c的位置折弯成下方敞开的U字形并可与该安装孔11c卡定。并且,从中间部12b折弯到插座外壳11的底面侧的一端形成从插座外壳11的底面向上部开口11a一侧折弯并立起的模块接触部12a。另外,模块触点12的另一端形成从插座外壳11的箱体侧壁11b侧部向外方突出设置并用软钎料等与电路板PWB连接固定的电路板连接部12c。这样形成的模块触点12在插座外壳11的底面多个并列设置成两列。即,电路板连接部12c从插座外壳11的相对的一对箱体侧壁11b突出地设置,在插座外壳11内部,模块接触部12a与底面相对而设置。并且,在摄像机模块CM插入到插座外壳11中时,模块触点12与在摄像机模块CM的底部设置于与模块接触部12a相对的位置的可发送接收信号的接触端子部接触。
标号13是屏蔽部件。屏蔽部件13将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板材折弯而形成凹状的箱体形状。屏蔽部件13的凹部形成为,与插座外壳11的底面一侧可嵌合且凹状的内面形状与插座外壳11的底部外形形状大体相同。这时,形成凹状开口的侧面折弯形成为具有向内侧的弹力,向插座外壳11的嵌合通过已折弯的金属部件所具有的弹力来维持嵌合。并且,屏蔽部件13的凹部高度做成在插座外壳11嵌合时距插座外壳11的底面一侧为箱体侧壁11b的约1/3左右的高度。这时的凹状开口前端的位置比模块触点12的电路板连接部12c向插座外壳11外方突出的位置更靠下方。
另外,屏蔽部件13使凹状的开口前端周围部分向外方折弯成凸缘状而形成凸缘状的接地端子部13a。该折弯成凸缘状的接地端子部13a做成从凹状的开口前端进一步延伸设置并与模块触点12的电路板连接部12c在同一高度位置折弯地设置,在另外一对的箱体侧壁11b以成为箱体侧壁11b的中央部分的箱体侧壁11b的宽度的约1/3左右的宽度进行折弯而形成。另外,在未设接地端子部13a的屏蔽部件13的一对侧壁上,在比模块触点12的电路板连接部12c更靠插座外壳11的底面的一侧形成折弯成凸缘状的凸缘部13d。该凸缘部13d通过将其做成覆盖模块触点12的电路板连接部12c,从而可防止模块触点12与其它部分接触而短路,并且还能预期模块触点12的屏蔽效果。
再有,在屏蔽部件13上设置壳体屏蔽部13b。壳体屏蔽部13b因做成从安装插座外壳11时覆盖插座外壳11的底面的屏蔽部件底面部13c向外方冲切翻边而具有弹力。该冲切翻边而成的壳体屏蔽部13b折弯成“ヘ”字形,“ヘ”字形的角部形成接触部13e。接触部13e在将把插座1固定在通孔TH上的电路板PWB安装固定到电子设备E上时,通过以弹力与设于电子设备内表面的接地端子GND接触而将插座1与电子设备直接接地连接。在底面设置接触部13e的位置虽没有特别指定,但在本实施例中,在未穿设有触点安装孔11c的箱体侧壁11b侧的底面各两处冲切翻边设置。
标号14是模块固定部件。模块固定部件14由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板构成。形成可形成插座外壳11的侧面的板状的外壳固定部14d,并将从外壳固定部14d的上面侧中央部分延伸设置的板状片折弯成U字形而形成固定片14e,并将U字形的开口从插座外壳11的箱体侧壁11b的上部开口11a侧插入而与箱体侧壁11b嵌合卡定。另外,在外壳固定部14d的侧边缘设置可与相邻的模块固定部件14卡定的侧边缘卡定部14i,相邻的模块固定部件14做成可相互卡定。
另外,在固定片14e的两侧形成使其从插座外壳11的上部开口11a折弯或弯曲并连接卡定部14b的连接部14f。并且,与连接部14f连接的卡定部14b以与设置在所容纳的摄像机模块CM上的卡定突起CM1相对的方式在模块空间11d内延伸设置而形成为自由端。
作为模块卡定机构的模块固定部件14的卡定部14b具有弹力并通过挤压而能向箱体侧壁11b一侧位移并通过解除挤压力而能向原来的位置复位。
连接部14f连接在卡定部14b的两端,一体地形成卡定部14b的两端和外壳固定部14d的上部开口11a一侧。该两端的连接部14f之间形成贯通孔14g。该贯通孔14g设置成在将摄像机模块CM插入插座1时处于与卡定突起CM1相对的位置。
卡定部14b使其成为上部开口11a一侧的贯通孔14g一侧向箱体侧壁11b一侧倾斜并向上方倾斜地延伸设置而形成引导部14c。另外,卡定部14b的与引导部14c相反的端部以向与箱体侧壁11b相反的一侧倾斜的方式折弯而形成挤压部14h。挤压部14h可以与设置在摄像机模块CM上的卡定突起CM1的上边缘卡定。上述模块固定部件14用一块金属板进行冲孔折弯加工而整体形成。
对于这样形成的模块固定部件14,若从上部开口11a一侧插入摄像机模块CM,则由于卡定突起CM1进入到处于相对位置的贯通孔14g,因而不会受到连接部14f的干扰而进入到模块空间11d内。并且,当进一步进行插入时,卡定突起CM1将与引导部14c抵接。于是,卡定突起CM1将引导部14c向箱体侧壁11b一侧挤压的同时,被引导部14c引导而进一步进行向模块空间11d内的进入。
若进一步插入摄像机模块CM,则由于卡定突起CM1将越过卡定部14b的挤压部14h而向模块空间11d的进深部一侧移动,因而卡定部14b利用连接部14f和卡定部14b的弹力而从已位移的箱体侧壁11b再次向模块空间11d的中央一侧移动而返回原位,并移到卡定突起CM1的上边缘上。由此,摄像机模块CM固定在插座1上从而不能从模块空间11d脱离。
进而,在模块固定部件14上,将已安装的箱体侧壁11b的外侧面向外方折弯而形成屏蔽部14a。在安装有模块触点12的一对箱体侧壁11b上,屏蔽部14a与电路板连接部12c同样地以向外方突出的状态形成在并列设置的模块触点12的电路板连接部12c的外侧。该屏蔽部14a与模块触点12的电路板连接部12c同样地通过与电路板PWB软钎焊而固定。
另外,在安装在未安装模块触点12的一对箱体侧壁11b上的模块固定部件14上,在位于箱体侧壁11b的外侧的面上仍形成呈凸缘状地向外方折弯的屏蔽部14a。在安装在未安装有模块触点12的箱体侧壁11b上的模块固定部件14中,在位于该箱体侧壁11b上的屏蔽部件13的接地端子部13a的两侧的位置设置屏蔽部14a。该屏蔽部14a可以设置得比在安装有模块触点12的箱体侧壁11b上设置的模块固定部件14的屏蔽部14a的宽度更宽。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以可安装在通孔中的通孔安装型对插座1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安装在电路板PWB表面上的表面安装型,对插座1的安装方式等并没有限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对在摄像机模块CM的相对的一对侧面上设置卡定突起CM1,与之吻合地在插座1的相对的一对箱体侧壁11b上设置可与卡定突起CM1卡定的卡定部14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在全部四个侧面上设有卡定突起CM1的摄像机模块CM的场合,也可以与卡定突起CM1相吻合地在插座1的全部四个侧面上设置卡定部14b,只要适当选择即可。
本发明可应用于电子设备所使用的安装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模块用的插座。

Claims (1)

1.一种摄像机模块插座,设有插座外壳,该插座外壳具有可容纳在侧面设有卡定突起的摄像机模块的模块容纳空间,并做成一面开口的斗形形状;设有多个触点,该触点支撑在插座外壳上,其一端在插座外壳的内部与摄像机模块电连接,其另一端做成可在外壳外部进行电连接的连接部;以沿插座外壳内侧面向模块容纳空间中央突出的方式设有模块固定机构;通过将模块固定机构与在摄像机模块上设置的卡定突起的上边缘卡定而可将所插入的摄像机模块容纳卡定;其特征在于:
模块固定机构由外壳固定部、卡定部和连接部构成;该外壳固定部由具有弹力的金属板形成,并卡紧固定在插座外壳侧壁上;该卡定部以与设置在所容纳的摄像机模块上的卡定突起相对的方式在模块空间内延伸设置而形成自由端;该连接部从外壳固定部的外壳开口一侧折弯或弯曲并连接卡定部;
连接部可使卡定突起穿过地切开连接部的中间部而形成贯通孔,卡定部的贯通孔一侧形成向插座外壳侧面一侧弯曲而引导卡定突起穿过的引导部,作为与卡定部的贯通孔相反一侧的前端侧形成向与插座外壳侧面相反一侧折弯并与卡定突起的上边缘卡定的挤压部;
当将摄像机模块插入模块容纳空间时,卡定部受通过贯通孔并被引导部引导的卡定突起挤压而向插座外壳侧面一侧位移,挤压部由于卡定突起越过卡定部而位于卡定突起的上边缘部并与卡定突起卡定。
CN2008101749318A 2007-10-26 2008-10-24 摄像机模块插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8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9302 2007-10-26
JP2007279302A JP4491008B2 (ja) 2007-10-26 2007-10-26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ソケット
JP2007279302 2007-10-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8107A CN101478107A (zh) 2009-07-08
CN101478107B true CN101478107B (zh) 2010-12-29

Family

ID=40778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493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8107B (zh) 2007-10-26 2008-10-24 摄像机模块插座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91008B2 (zh)
CN (1) CN1014781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0710B2 (ja) * 2009-07-22 2011-12-21 Smk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ソケット
JP5013297B2 (ja) 2009-12-17 2012-08-29 Smk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
JP2014512559A (ja) * 2011-02-24 2014-05-22 デジタルオプティクス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ためのフラッシュシステム
JP5930513B2 (ja) * 2013-04-01 2016-06-08 Smk株式会社 スルーボードソケッ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US9065228B2 (en) * 2013-11-21 2015-06-2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JP6390664B2 (ja) 2016-05-20 2018-09-19 Smk株式会社 光学電子部品とソケットの接続構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6711A (zh) * 2004-06-14 2006-01-04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插座
CN2909597Y (zh) * 2006-03-30 2007-06-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0833B2 (ja) * 2001-09-18 2005-02-16 Smk株式会社 モジュールコネクタ
JP2006067445A (ja) * 2004-08-30 2006-03-0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モジュール用コネクタロック装置及び該ロック装置を用いたカメラ用モジュール装置
JP3979408B2 (ja) * 2004-08-30 2007-09-1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用コネクタロック装置
JP2007026765A (ja) * 2005-07-13 2007-02-01 Smk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基板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6711A (zh) * 2004-06-14 2006-01-04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插座
CN2909597Y (zh) * 2006-03-30 2007-06-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67445A 2006.03.09
JP特开2007-26765A 2007.02.0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10712A (ja) 2009-05-21
JP4491008B2 (ja) 2010-06-30
CN101478107A (zh) 2009-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8107B (zh) 摄像机模块插座
JP4157572B2 (ja) 光電気複合型コネクタ
EP1726978B1 (en) Photoelectric combined connector
KR101680191B1 (ko) 커넥터
EP1476918B1 (en) Built-in antenna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EP1583178B1 (en) Flexible board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flexible board to circuit board
KR101853827B1 (ko) 카메라 모듈
EP1560296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circuit board and flexible board
JP4436774B2 (ja) 携帯用端末機のバッテリ連結装置
JP3905518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JP200616494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100947694B1 (ko) 트랜시버 케이지
US8047857B1 (en) Battery connector
JP5320243B2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の実装構造
US2008011907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8041338A (ja) コネクタ
JP2007026765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基板取付構造
US20110159739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EP1713147A1 (e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486686B2 (ja) モジュールソケット
JP2007123214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取付け構造
US20100167590A1 (en) Contact Assembl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800371A (zh) 电气连接器
KR101361740B1 (ko) 단말기용 듀얼 카드형 소켓 및 그 조립방법
KR101159048B1 (ko) 듀얼 심 카드용 소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