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6590B - 双轴式转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双轴式转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6590B
CN101476590B CN2008100019036A CN200810001903A CN101476590B CN 101476590 B CN101476590 B CN 101476590B CN 2008100019036 A CN2008100019036 A CN 2008100019036A CN 200810001903 A CN200810001903 A CN 200810001903A CN 101476590 B CN101476590 B CN 101476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ostylus axostyle
pin joint
joint seat
groove
tw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19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6590A (zh
Inventor
林家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rlly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0019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765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76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6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6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6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双轴式转轴结构,是由一枢接座,一第一转轴,及一第二转轴所组成;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第一、第二嵌插部彼此垂直地交迭,并枢接于该枢接座,且该第一、第二嵌插部经由一特殊的上锁与解锁机构的设计,使该第一、第二转轴无法同时转动,而仅能提供单一转轴的旋转,尤其是该第一、第二转轴各自具有一扭力调整装置,可分别调整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扭力。特别是,该第一转轴及/或第二转轴可选择性地增设一扭簧,使转轴具有开轻关重的手感,且可作为自动弹开的设计。

Description

双轴式转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轴结构,尤指一种双轴式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具掀盖功能的3C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可携式计算机、电子辞典、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可携式摄影设备,或掀盖式手机…等,基本上,是将一第一本体置于下半部,并通过转轴结构与上半部的第二本体连结,使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可为的开合。因此,转轴结构亦为决定上述产品良莠的一大要因。
近年来,由于3C电子产品的功能日新月异,传统的第一、第二本体间以一第一转轴枢接,使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为的开合方式,已不敷实际需求,所以,业者即在前述第一转轴的垂直向另设有一第二转轴,使第一、第二本体间通过该第一、第二转轴的旋转,从而获致多方向旋转的功能。如美国专利公开第US 2007/0214604A1号专利申请案(对应于中国专利公开第CN 101043803A号专利案),即揭露一种具有三轴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如图1所示,则为该案所揭露的一种双轴式铰链结构,其包括一第二铰链单元130及一第三铰链单元170,该第二铰链单元130利用一固定构件131接装于一第二本体107,而第三铰链单元170的固定构件则接装于一第三本体109。该第一铰链壳体132轴向供第二铰链单元130枢接,且该铰链壳体132径向则与第三铰链单元170的第二铰链壳体连接,使该第三铰链单元170枢接于该第三铰链壳体。其中,该第三本体109相对于第二本体107不仅可绕着第二铰链单元130的轴线A2旋转,并且可绕着第三铰链170的轴线A3旋转,从而获致所预期双轴向旋转的功能。
由该现有技术的技术内容观之,其固然可达到双轴向旋转的目的,惟,由其整体结构观的,其并无扭力调整的功能,更不具备“开轻关重”,甚至作为“自动弹开”等功效的增进,以致在结构上确实有亟待克服及改良的处。
有鉴于此,本发明申请人本着多年来从事转轴设计及产销的经验,潜心研究,期能克服现有双转式转轴结构无扭力调整的缺失,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创作出本发明的“双轴式转轴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及所欲增益的功效在于,使该双轴式转轴结构的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各自具有一扭力调整装置,以便可分别调整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扭力。除此之外,该第一转轴及/或第二转轴可进一步设有一扭簧,使转轴具有开轻关重的手感,同时,亦可作为自动弹开的设计,使得在操作上更形便捷。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主要是提供一种双轴式转轴结构,其包括:一枢接座,其朝向第一、第二轴线方向分别开设成彼此垂直与交迭的第一及第二轴孔,该第一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一榫槽,而第二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二榫槽,且该第二榫槽连通至该第一榫槽;一第一转轴,其具有一第一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一嵌插部,其径向与轴向设有呈十字交错的第一弧凹部及榫沟,该第一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一轴孔,该第一轴杆一端依序穿越一组由一固设于该枢接座邻接面的固定件与一旋转件对接而成的凸轮构件、至少一弹性组件、一固定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一轴杆的螺纹段螺合;一第二转轴,其具有一第二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二嵌插部,其径向设有一第二弧凹部,并侧向突伸一卡榫,该第二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二轴孔,使该卡榫通过第二榫槽并位于该第一嵌插部的榫沟及第一榫槽之间转动;该第二轴杆一端依序穿越至少一弹性组件、一连接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二轴杆的螺纹段螺合。
本发明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双轴式转轴结构,其包括:一枢接座,其朝向第一、第二轴线方向分别开设成彼此垂直与交迭的第一及第二轴孔,该第一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一榫槽,而第二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二榫槽,且该第二榫槽连通至该第一榫槽;一第一转轴,其具有一第一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一嵌插部,其径向与轴向设有呈十字交错的第一弧凹部及榫沟,该第一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一轴孔,该第一轴杆一端依序穿越一组由一固设于该枢接座邻接面的固定件与一旋转件对接而成的凸轮构件、至少一弹性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一轴杆一端的螺纹段螺合;而该第一轴杆另端依序穿越一扭簧、一固定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一轴杆另端的螺纹段螺合,且该扭簧两端分别接装于该枢接座及固定构件;一第二转轴,其具有一第二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二嵌插部,其径向设有一第二弧凹部,并侧向突伸一卡榫,该第二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二轴孔,使该卡榫通过第二榫槽并位于该第一嵌插部的榫沟及第一榫槽之间转动;该第二轴杆一端依序穿越至少一弹性组件、一连接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二轴杆的螺纹段螺合。
本发明所采取的再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双轴式转轴结构,其包括:一枢接座,其朝向第一、第二轴线方向分别开设成彼此垂直与交迭的第一及第二轴孔,该第一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一榫槽,而第二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二榫槽,且该第二榫槽连通至该第一榫槽;一第一转轴,其具有一第一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一嵌插部,其径向与轴向设有呈十字交错的第一弧凹部及榫沟,该第一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一轴孔,该第一轴杆一端依序穿越一组由一固设于该枢接座邻接面的固定件与一旋转件对接而成的凸轮构件、至少一弹性组件、一固定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一轴杆的螺纹段螺合;一第二转轴,其具有一第二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二嵌插部,其径向设有一第二弧凹部,并侧向突伸一卡榫,该第二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二轴孔,使该卡榫通过第二榫槽并位于该第一嵌插部的榫沟及第一榫槽之间转动;该第二轴杆一端依序穿越至少一弹性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二轴杆一端的螺纹段螺合,而该第二轴杆另端依序穿越一扭簧、一连接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二轴杆另端的螺纹段螺合,且该扭簧两端分别接装于该枢接座及连接构件。
本发明所采取的又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双轴式转轴结构,其包括:一枢接座,其朝向第一、第二轴线方向分别开设成彼此垂直与交迭的第一及第二轴孔,该第一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一榫槽,而第二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二榫槽,且该第二榫槽连通至该第一榫槽;一第一转轴,其具有一第一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一嵌插部,其径向与轴向设有呈十字交错的第一弧凹部及榫沟,该第一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一轴孔,该第一轴杆一端依序穿越一组由一固设于该枢接座邻接面的固定件与一旋转件对接而成的凸轮构件、至少一弹性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一轴杆一端的螺纹段螺合;而该第一轴杆另端依序穿越一扭簧、一固定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一轴杆另端的螺纹段螺合,且该扭簧两端分别接装于该枢接座及固定构件;一第二转轴,其具有一第二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二嵌插部,其径向设有一第二弧凹部,并侧向突伸一卡榫,该第二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二轴孔,使该卡榫通过第二榫槽并位于该第一嵌插部的榫沟及第一榫槽之间转动;该第二轴杆一端依序穿越至少一弹性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二轴杆一端的螺纹段螺合,而该第二轴杆另端依序穿越一扭簧、一连接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二轴杆另端的螺纹段螺合,且该扭簧两端分别接装于该枢接座及连接构件。
为进一步揭示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双轴式铰链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双轴式转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双轴式转轴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第一轴杆与第二轴杆组装于一枢接座内的两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双轴式转轴结构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6a及图6b为本发明第一转轴分别旋转90度及180度的立体图;
图7a及图7b为本发明第二转轴分别旋转90度及180度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双轴式转轴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图8所示转轴结构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双轴式转轴结构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图10所示转轴结构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双轴式转轴结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3为图12所示转轴结构组立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5所示,基本上,本发明的双轴式转轴结构是由一枢接座1,一第一转轴2,及一第二转轴3所组合而成。
其中,该枢接座1为一块状体,其朝向第一转轴2的第一轴线X方向开设一第一轴孔11,该第一轴孔11径向开设一第一榫槽111。该枢接座1朝向第二转轴3的第二轴线Y方向开设一第二轴孔12,其与第一轴孔11是呈互为垂直的交迭,该第二轴孔12径向连通一第二榫槽121,该第二榫槽121连通至该第一榫槽111。
如图2及图3所示,该枢接座1对应于第一、第二转轴2、3邻接面的第一、第二轴孔11、12周围分别开具插槽13,以便供后叙第一转轴2的角度限制装置27,及第二转轴3的定位装置36的嵌插定位。
第一转轴2具有一第一轴杆21,该杆体适当位置,例如内端设有一第一嵌插部211,其嵌插于第一轴孔11内。为使该第一嵌插部211能与该第二转轴3形成互动关系,所以,该第一嵌插部211的径向与轴向各自设有一呈十字交错的第一弧凹部211a及榫沟211b。而该第一轴杆21的外端通过一组凸轮构件22、至少一弹性组件23、一接装于第一主体的固定构件24,最后通过一螺帽25与该第一轴杆21外端的螺纹段212螺合,以调整该弹性组件23的伸缩弹力,从而获致扭力调整的目的。
其中,该凸轮构件22包括一固定件221及一旋转件222,其相对设置彼此啮合的至少一对凸部223及至少一对凹部224。该固定件221朝向枢接座1突伸一插销225,以便嵌插于该邻接面预设的插槽13内,而形成固定;该旋转件222具有一断面非圆形的孔洞,使其可与第一轴杆21形成连动,该旋转件222通过该弹性组件23的轴向弹力,而与相邻的固定件221形成接合状态。以便当该固定构件24随着第一本体旋转时,该旋转件222的一对凹部224即沿着固定件221的一对凸部223轴向移动,进而压缩该弹性组件23,使该第一转轴2具有开重关轻的自动闭合效果。
再者,如本实施例所示,该弹性组件23实施时为弹簧,惟不以此为限,其亦得为后叙实施例所示的碟形弹片。此外,该弹性组件23与固定构件24之间,以及固定构件24与螺帽26之间分别设有一垫片26。特别是,该枢接座1与第一轴杆21之间设有一角度限制装置27,其包括一定位件271及一转动件272,该定位件271固设于枢接座1邻接面所预设的凹入部14内,并通过周缘突设的至少一插片273嵌插于对应的插槽13,且该定位件271朝向相邻的转动件272突伸一止挡部274,而该转动件272周缘径向则突设一凸缘部275,例如扇形片体,使该凸缘部275旋转时可抵止于止挡部274,进而限制该第一转轴2的旋转角度。
第二转轴3具有一第二轴杆31,该杆体适当位置,例如内端设有一第二嵌插部311,其嵌插于第二轴孔12内,并容置及搭接于该第一弧凹部211a之上。其中,该第二嵌插部311径向设有一第二弧凹部311a,其侧向突伸一卡榫311b。请参阅图4a及图4b,该第二轴杆31外端穿越第二轴孔12,使该第二嵌插部311及卡榫311b定位于第二轴孔12及第二榫槽121内,而令该卡榫311b位于该第一嵌插部211的榫沟211b及第一榫槽111之间。当该卡榫311b位于第一榫槽111内时,该第一嵌插部211因未受到该卡榫311b的干涉,而得以旋转。另当第一嵌插部211复归原位时,使其榫沟211b与第二榫槽121对准后,该第二嵌插部311的卡榫311b即可在该榫沟211b与第二榫槽121间旋转,而该第一嵌插部211则受到该卡榫311b的干涉,而无法旋转。所以,经由该特殊的上锁与解锁设计,使该第一、第二转轴2、3无法同时转动,而仅能提供单一转轴的旋转,进而确保两本体间的操作不致失误。
该第二轴杆31外端通过至少一弹性组件32,一接装于第二主体的连接构件33,最后通过一螺帽34与该第二轴杆31外端的螺纹段312螺合,以调整该弹性组件32的伸缩弹力,从而获致扭力调整的目的。
如图2及图3所示,该弹性组件32实施时为碟形弹片,且弹性组件32邻接于后叙定位装置36与连接构件33之间,以及连接构件33与螺帽34之间分别设有一垫片35。特别是,为提供该第二转轴3相对于枢接座1的定位效果,所以,两者间设有一定位装置36,其包括一扣接件361及一卡掣件362,该扣接件361接装于该枢接座1邻接面,且该扣接件361通过周缘突设的至少一插片363嵌插于对应开设的插槽13内。该扣接件361与可随着该第二轴杆31旋转的卡掣件362的接合面相对设有至少一对凸点364及一对凹槽365,当该凸点与凹槽互为卡扣时,即代表该第二转轴3与枢接座1形成定位关系,例如连接构件33是处于0度状态。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组立后的立体图,此时,第二嵌插部311的卡榫311b位于第一榫槽111内,并未对第一转轴2产生干扰,使枢接座1相对于固定构件24可如图6a及图6b所示相对于第一轴线X旋转90度或180度;若该第一转轴2未操作时,则该连接构件33相对于枢接件1可绕着第二轴线Y旋转成如图7a及图7b所示的90度或180度。
如图8所示,乃本发明双轴式轴轴结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其中,该第二转轴3与第一实施例所示者完全相同,在此不拟赘述。而本实施例的第一转轴2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第一嵌插部211设于该第一轴杆21的中段,该第一轴杆21一端依序串接一包含一定位件271及一转动件272的角度限制装置27、一包含一固定件221及一旋转件222的凸轮构件22、多个弹性组件23(例如碟形弹片)、一垫片26,并通过一螺帽25与该第一轴杆21一端的螺纹段212螺合,以作为扭力的调整。
而第一轴杆21另端则套接一扭簧4、一固定构件24、一垫片26,并通过一螺帽25与该第一轴杆21另端的螺纹段212螺合。该扭簧4两端分别接装于该枢接座1及固定构件24,且于组立时先将该扭簧4蓄能,以提供一种开轻关重的释能效果。
因此,本实施例组立后,其立体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除具有前揭双轴的旋转功能及扭力调整功能外,并通过该扭簧4的设置,可平衡该凸轮构件22的开重关轻的扭力变化。
如图10及图11所示,乃本发明双轴式转轴结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其中,该第一转轴2与第一实施例所示者完全相同,在此不拟赘述。而本实施例的第二转轴3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第二嵌接部311设于该第二轴杆31的中段,该第二轴杆31一端依序串接一包含一扣接件361及卡掣件362的定位装置36、多个弹性组件32(例如碟形弹片)、一垫片35,并通过一螺帽34与第二轴杆31一端的螺纹段312螺合,以作为扭力的调整。
而第二轴杆31另端则套接一扭簧4一连接构件33、一弹性组件32、一垫片35,并通过一螺帽34与第二轴杆31另端的螺纹段312螺合。其中,该扭簧4两端分别接装于该枢接座1及连接构件33,且于组立时先将该扭簧4蓄能,除可提供开轻关重的释能效果外,且可通过一设于两本体间的开关的卡掣或释放,使该第二转轴3具有自动弹开的设计。
如图12及图13所示,乃本发明双轴式转轴结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其是将前述第二实施例所示的带有一扭簧4的第一转轴2,以及第三实施例所示的带有一扭簧4的第二转轴3共同结合于一枢接座1,惟其所欲获致的功效俱与前述者相同,在此不拟赘述。
所以,经由本发明的实施,该双轴式转轴结构的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是彼此垂直地交迭,并枢接于一枢接座,且经由一特殊的上锁与解锁机构的设计,使该第一、第二转轴无法同时转动,而仅能提供单一转轴的旋转,由于该第一、第二转轴各自具有一扭力调整装置,所以可分别调整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扭力。特别是,该第一转轴及/或第二转轴可进一步增设一扭力蓄能组件,例如扭簧,使转轴具有开轻关重的手感,且可作为自动弹开的设计,堪称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本发明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脱本发明的专利权范畴。

Claims (28)

1.一种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枢接座,其朝向第一、第二轴线方向分别开设成彼此垂直与交迭的第一及第二轴孔,该第一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一榫槽,而第二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二榫槽,且该第二榫槽连通至该第一榫槽;
一第一转轴,其具有一第一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一嵌插部,其径向与轴向设有呈十字交错的第一弧凹部及榫沟,该第一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一轴孔,该第一轴杆一端依序穿越一组由一固设于该枢接座邻接面的固定件与一旋转件对接而成的凸轮构件、至少一弹性组件、一固定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一轴杆一端的螺纹段螺合;
一第二转轴,其具有一第二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二嵌插部,其径向设有一第二弧凹部,并侧向突伸一卡榫,该第二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二轴孔,使该卡榫通过第二榫槽并位于该第一嵌插部的榫沟及第一榫槽之间转动;该第二轴杆一端依序穿越至少一弹性组件、一连接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二轴杆一端的螺纹段螺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接座与第一轴杆间另设有一角度限制装置,其包括一定位件及一转动件,该定位件固设于枢接座邻接面,且该定位件朝向相邻的转动件突伸一止挡部,而该转动件周缘则径向突设一凸缘部,使该凸缘部旋转时可抵止于该止挡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角度限制装置容置于该枢接座邻接面所预设的凹入部内,并通过该定位件周缘突设的至少一插片嵌插于该凹入部对应设置的插槽而定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接座与第二轴杆间另设有一定位装置,其包括一扣接件及一卡掣件,该扣接件固设于该枢接座邻接面,且该扣接件与可随着该第二轴杆旋转的卡掣件的接合面相对设有至少一对凸点及一对凹槽;当该凸点与凹槽互为卡扣时,使该第二转轴与枢接座形成定位关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扣接件周缘突设至少一插片,该插片嵌插于该枢接座邻接面对应开设的插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轮构件的固定件与旋转件的接合面设置彼此啮合的至少一对凸部及至少一对凹部,且该固定件朝向枢接座突伸一插销,该插销嵌插于该邻接面预设的插槽内而定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转轴的弹性组件为碟形弹片或弹簧。
8.一种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枢接座,其朝向第一、第二轴线方向分别开设成彼此垂直与交迭的第一及第二轴孔,该第一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一榫槽,而第二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二榫槽,且该第二榫槽连通至该第一榫槽;
一第一转轴,其具有一第一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一嵌插部,其径向与轴向设有呈十字交错的第一弧凹部及榫沟,该第一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一轴孔,该第一轴杆一端依序穿越一组由一固设于该枢接座邻接面的固定件与一旋转件对接而成的凸轮构件、至少一弹性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一轴杆一端的螺纹段螺合;而该第一轴杆另端依序穿越一扭簧、一固定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一轴杆另端的螺纹段螺合,且该扭簧两端分别接装于该枢接座及固定构件;
一第二转轴,其具有一第二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二嵌插部,其径向设有一第二弧凹部,并侧向突伸一卡榫,该第二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二轴孔,使该卡榫通过第二榫槽并位于该第一嵌插部的榫沟及第一榫槽之间转动;该第二轴杆一端依序穿越至少一弹性组件、一连接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二轴杆一端的螺纹段螺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接座与第一轴杆间另设有一角度限制装置,其包括一定位件及一转动件,该定位件固设于枢接座邻接面,且该定位件朝向相邻的转动件突伸一止挡部,而该转动件周缘则径向突设一凸缘部,使该凸缘部旋转时可抵止于止挡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角度限制装置容置于该枢接座邻接面所预设的凹入部内,并通过该定位件周缘突设的至少一插片嵌插于该凹入部对应设置的插槽而定位。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接座与第二轴杆间另设有一定位装置,其包括一扣接件及一卡掣件,该扣接件是固设于该枢接座邻接面,且该扣接件与可随着该第二轴杆旋转的卡掣件的接合面相对设有至少一对凸点及一对凹槽;当该凸点与凹槽互为卡扣时,使该第二转轴与枢接座形成定位关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扣接件周缘突设至少一插片,该插片嵌插于该枢接座邻接面对应开设的插槽内。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轮构件的固定件与旋转件的接合面设置彼此啮合的至少一对凸部及至少一对凹部,且该固定件朝向枢接座突伸一插销,该插销嵌插于该邻接面预设的插槽内而定位。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转轴的弹性组件为碟形弹片或弹簧。
15.一种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枢接座,其朝向第一、第二轴线方向分别开设成彼此垂直与交迭的第一及第二轴孔,该第一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一榫槽,而第二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二榫槽,且该第二榫槽连通至该第一榫槽;
一第一转轴,其具有一第一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一嵌插部,其径向与轴向设有呈十字交错的第一弧凹部及榫沟,该第一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一轴孔,该第一轴杆一端依序穿越一组由一固设于该枢接座邻接面的固定件与一旋转件对接而成的凸轮构件、至少一弹性组件、一固定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一轴杆一端的螺纹段螺合;
一第二转轴,其具有一第二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二嵌插部,其径向设有一第二弧凹部,并侧向突伸一卡榫,该第二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二轴孔,使该卡榫通过第二榫槽并位于该第一嵌插部的榫沟及第一榫槽之间转动;该第二轴杆一端依序穿越至少一弹性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二轴杆一端的螺纹段螺合,而该第二轴杆另端依序穿越一扭簧、一连接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二轴杆另端的螺纹段螺合,且该扭簧两端分别接装于该枢接座及连接构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接座与第一轴杆间另设有一角度限制装置,其包括一定位件及一转动件,该定位件固设于枢接座邻接面,且该定位件朝向相邻的转动件突伸一止挡部,而该转动件周缘则径向突设一凸缘部,使该凸缘部旋转时可抵止于止挡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角度限制装置容置于该枢接座邻接面所预设的凹入部内,并通过该定位件周缘突设的至少一插片嵌插于该凹入部对应设置的插槽而定位。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接座与第二轴杆间另设有一定位装置,其包括一扣接件及一卡掣件,该扣接件是固设于该枢接座邻接面,且该扣接件与可随着该第二轴杆旋转的卡掣件的接合面相对设有至少一对凸点及一对凹槽;当该凸点与凹槽互为卡扣时,使该第二转轴与枢接座形成定位关系。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扣接件周缘突设至少一插片,该插片嵌插于该枢接座邻接面对应开设的插槽内。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轮构件的固定件与旋转件的接合面设置彼此啮合的至少一对凸部及至少一对凹部,且该固定件朝向枢接座突伸一插销,该插销嵌插于该邻接面预设的插槽内而定位。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转轴的弹性组件为碟形弹片或弹簧。
22.一种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枢接座,其朝向第一、第二轴线方向分别开设成彼此垂直与交迭的第一及第二轴孔,该第一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一榫槽,而第二轴孔径向连通一第二榫槽,且该第二榫槽连通至该第一榫槽;
一第一转轴,其具有一第一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一嵌插部,其径向与轴向设有呈十字交错的第一弧凹部及榫沟,该第一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一轴孔,该第一轴杆一端依序穿越一组由一固设于该枢接座邻接面的固定件与一旋转件对接而成的凸轮构件、至少一弹性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一轴杆一端的螺纹段螺合;而该第一轴杆另端依序穿越一扭簧、一固定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一轴杆另端的螺纹段螺合,且该扭簧两端分别接装于该枢接座及固定构件;
一第二转轴,其具有一第二轴杆,该杆体设有一第二嵌插部,其径向设有一第二弧凹部,并侧向突伸一卡榫,该第二嵌插部可旋转地嵌插于第二轴孔,使该卡榫通过第二榫槽并位于该第一嵌插部的榫沟及第一榫槽之间转动;该第二轴杆一端依序穿越至少一弹性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二轴杆一端的螺纹段螺合,而该第二轴杆另端依序穿越一扭簧、一连接构件、并经由一螺帽与该第二轴杆另端的螺纹段螺合,且该扭簧两端分别接装于该枢接座及连接构件。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接座与第一轴杆间另设有一角度限制装置,其包括一定位件及一转动件,该定位件固设于枢接座邻接面,且该定位件朝向相邻的转动件突伸一止挡部,而该转动件周缘则径向突设一凸缘部,使该凸缘部旋转时可抵止于止挡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角度限制装置容置于该枢接座邻接面所预设的凹入部内,并通过该定位件周缘突设的至少一插片嵌插于该凹入部对应设置的插槽而定位。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接座与第二轴杆间另设有一定位装置,其包括一扣接件及一卡掣件,该扣接件固设于该枢接座邻接面,且该扣接件与可随着该第二轴杆旋转的卡掣件的接合面相对设有至少一对凸点及一对凹槽;当该凸点与凹槽互为卡扣时,使该第二转轴与枢接座形成定位关系。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扣接件周缘突设至少一插片,该插片嵌插于该枢接座邻接面对应开设的插槽内。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轮构件的固定件与旋转件的接合面设置彼此啮合的至少一对凸部及至少一对凹部,且该固定件朝向枢接座突伸一插销,该插销嵌插于该邻接面预设的插槽内而定位。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双轴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转轴的弹性组件为碟形弹片或弹簧。
CN2008100019036A 2008-01-03 2008-01-03 双轴式转轴结构 Active CN101476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19036A CN101476590B (zh) 2008-01-03 2008-01-03 双轴式转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19036A CN101476590B (zh) 2008-01-03 2008-01-03 双轴式转轴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6590A CN101476590A (zh) 2009-07-08
CN101476590B true CN101476590B (zh) 2011-03-30

Family

ID=40837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19036A Active CN101476590B (zh) 2008-01-03 2008-01-03 双轴式转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765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7258A (zh) * 2011-10-17 2013-04-17 苏州诚骏科技有限公司 双轴枢纽器
CN103455044B (zh) * 2012-05-29 2016-12-14 太阳光电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发电机组的自动追日调控装置
CN106286575B (zh) * 2015-05-22 2019-11-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0566Y (zh) * 2000-07-25 2001-05-16 騂吉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的改良结构
CN2859059Y (zh) * 2005-11-07 2007-01-17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自动回复及转动的转轴结构
CN2883770Y (zh) * 2006-01-12 2007-03-28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结构
CN2903543Y (zh) * 2006-04-03 2007-05-23 圣亚科技有限公司 单轴枢纽器的改良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0566Y (zh) * 2000-07-25 2001-05-16 騂吉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的改良结构
CN2859059Y (zh) * 2005-11-07 2007-01-17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自动回复及转动的转轴结构
CN2883770Y (zh) * 2006-01-12 2007-03-28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结构
CN2903543Y (zh) * 2006-04-03 2007-05-23 圣亚科技有限公司 单轴枢纽器的改良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6590A (zh) 2009-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6590B (zh) 双轴式转轴结构
CN202628777U (zh) 滑轮卡锁式双轴枢纽器
CN202971543U (zh) 顺畅开合的双轴铰链
CN202579633U (zh) 滑轮卡锁式双轴枢纽器
CN103307094B (zh) 卡锁式双轴枢纽器
TW201008714A (en) Crimping tool
CN207111694U (zh) 双轴连动式枢纽器
CN107278247A (zh) 手持云台、拍摄设备及其连接座以及定位结构
CN101561697B (zh) 一种笔记本计算机及转轴装置
CN104776100A (zh) 一种旋转接头和带有该旋转接头的家具
TWM584377U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CN107618595B (zh) 一种自行车锁止器
CN2913717Y (zh) 具自动闭锁的转轴结构
CN207229579U (zh) 转轴与支架传动装置及应用它的电子装置
CN203032823U (zh) 一种扭转机构及自平衡两轮车
CN203962677U (zh) 可交替旋转的双轴式铰链
CN201606397U (zh) 可旋转360度并具有限位功能的双向枢钮器
CN201391535Y (zh) 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
CN101644297B (zh) 包覆式转轴结构
CN202509931U (zh) 一种弹力合页
CN101435462B (zh) 具自动闭锁的包覆式转轴结构
CN202659713U (zh) 枢纽器及其凸轮结构
KR20150004603U (ko) 번머신구조
CN202851621U (zh) 具有补强功能的枢纽器结构
CN201336006Y (zh) 一种铰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