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6284A - 转体球形支座 - Google Patents

转体球形支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6284A
CN101476284A CNA2009100289858A CN200910028985A CN101476284A CN 101476284 A CN101476284 A CN 101476284A CN A2009100289858 A CNA2009100289858 A CN A2009100289858A CN 200910028985 A CN200910028985 A CN 200910028985A CN 101476284 A CN101476284 A CN 101476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ntifriction
bridge beam
beam body
centra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289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6284B (zh
Inventor
荣肇骏
章曾焕
陆宏伟
胡建新
朱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ANBAO BRIDGE MEM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ANBAO BRIDGE MEM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ANBAO BRIDGE MEM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2898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762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76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6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6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6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体球形支座,属于桥梁设施技术领域。包括上、下支座板、第一减摩板、缓冲板、第二减摩板、球形支承体、第三减摩板和桥梁梁体固定板,特点是:所述的上支座板的凹腔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一中心轴孔,在所述的第一减摩板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二中心轴孔,在所述的桥梁梁体固定板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三中心轴孔,第一、第二、第三中心轴孔彼此重合并且设置有一中心轴,中心轴的下端与第一中心轴孔相固定,而上端探入于所述的第三中心轴孔。优点:当桥梁梁体搁置于桥梁梁体固定板上后并且在曳引时,能使起到既支承桥梁梁体又保障桥梁梁体转动的作用,从而能保障桥梁梁体跨越下方的交通主干线,既安全又不会在铺设过程中招致交通中断。

Description

转体球形支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体球形支座。
背景技术
业界所知,桥梁支座从结构上区分主要有盆形支座和球形支座,设置于桥梁的桥墩与桥梁梁体之间,当遇到地震或其它因素引起的振动时,由其起抗震、抗振作用。图2所示为已有技术中广为使用的球形支座,它包括上、下支座板1、2、第一减摩板3、缓冲板4、第二减摩板8、球形支承体5、第三减摩板6和桥梁梁体固定板7,在用于与桥梁的桥墩相固定的下支座2所朝向上支座板1的一侧的中部区域构成有一第一栈边21,第一栈边21内构成有一球面凹腔211,第三减摩板6铺置于球面凹腔211中,球形支承体5叠置于第三减摩板6上,第二减摩板8铺置在球形支承体5上,缓冲板4叠设在第二减摩板8上,上支座板1所朝向桥梁梁体固定板7的一侧的中部区域构成有一凹腔11,而上支座板1所朝向下支座板2的一侧的中部区域构成有一第二栈边12,该第二栈边12内构成有一球形支承体腔121,第一减摩板3置于凹腔11内,用于与桥梁梁体固定的桥梁梁体固定板7铺置在上支座板1上并且与所述的第一减摩板3接触,前述的球形支承体5所探出于球面凹腔211的部分容纳到球形支承体腔121中。
上述结构的球形支座当遇到地震或其它由人为现象引起的振动时起保护作用,具体是:力量作用于桥梁梁体即桥面重力经桥梁梁体固定板7传递给上支座板1,由于上支座板1的凹腔11内设有第一减摩板3,因此由第一减摩板3减摩,进而由缓冲板4缓冲,同时经第二减摩板8减摩,以及经第三减摩板6减摩,从而起到有效地保护桥墩的作用;当遇到强度较大的例如由地震引起的并且除了上述情形外还伴随有致桥梁梁体出现位移(偏位)时,那么由球形支承体的转动得到补偿。
上述结构的球形支座在某些特殊情形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困惑,例如由于近几年来交通主干线特别是铁路、高速公路之类的交错现象较多,因此在架设桥梁时客观上不可能而且也并不允许断航,即不允许中断交通。因此当要将桥梁梁体安置到位于铁路或高速公路或类似的主干道的两侧的桥墩上时,通常的做法是争分夺秒地利用过往车辆的无车间隙时间实施架设,但如此施工的危险性巨大,安全得不到保障。迄今为止,在这种情形下的冒险架设桥梁梁体的现象始终存在,业界虽然都能对此意识之,但苦于别无它法。申请人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检索,虽然未检知有得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任何技术启示,然而经本申请人长期探索,基本上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对已有技术中的桥梁支座进行了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跨越交通主线架设桥梁要求并且不会影响车辆通行又可确保安全的转体球形支座。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转体球形支座,它包括上、下支座板、第一减摩板、缓冲板、第二减摩板、球形支承体、第三减摩板和桥梁梁体固定板,第三减摩板铺设在下支座板上的第一栈边的球面凹腔内,球形支承体置于第三减摩板上,第二减摩板铺置在球形支承体上,缓冲板叠置在第二减摩板上,第一减摩板铺设在上支座板一侧的凹腔内,桥梁梁体固定板铺置在上支座板上,其中,所述的球形支承体所探出于球面凹腔的部分容纳于上支座板另一侧的由上支座板的第二栈边所构成的球形支承体腔内,特点是:所述的上支座板的凹腔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一中心轴孔,在所述的第一减摩板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二中心轴孔,在所述的桥梁梁体固定板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三中心轴孔,第一、第二、第三中心轴孔彼此重合并且设置有一中心轴,中心轴的下端与第一中心轴孔相固定,而上端探入于所述的第三中心轴孔。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中心轴孔的孔壁上构成有第一螺纹,所述的中心轴的轴体下端构成有第二螺纹,第一、第二螺纹相互配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桥梁梁体固定板面对所述的第一减摩板的一侧固设有一滑板,滑板与第一减摩板接触。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滑板为不锈钢板。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支座板和所述的桥梁梁体固定板之间由至少两组且每组的数量为两个的联结装置联结。
在本发明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联结装置包括一联结板和一对螺钉,联结板上开设有一对螺钉孔,联结板的一端由一对螺钉中的其中一个螺钉与所述桥梁梁体固定板上所开设的第一联结孔固定,联结板的另一端由一对螺钉中的另一个螺钉与所述上支座板上所开设的第二联结孔固定。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减摩板均为聚四氟乙烯板。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减摩板上平面高于所述的上支座板的上平面。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板为不锈钢板。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减摩板的形状为盆形。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由于在桥梁梁体固定板的中心央开设了第三中心轴孔和在第一减摩板的中央开设了第二中心轴孔以及在上支座板的凹腔的中央开设了第一中心轴孔,第一、第二、第三中心轴孔彼此重合并且设置有中心轴,因此当桥梁梁体搁置于桥梁梁体固定板上后并且在曳引时,能使起到既支承桥梁梁体又保障桥梁梁体转动的作用,从而能保障桥梁梁体跨越下方的交通主干线,既安全又不会在铺设过程中招致交通中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用新型转体球形支座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图3为已有技术中的球形支座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实施例1:
敬请参见图1,依据公知的常识,下支座板2是以桥梁的桥墩20(图2示)相固定的,具体是:在下支座板2上开设数量不受图示限制的第一固定件孔122,用一组第一固定件23穿入第一固定件孔22并且与桥墩20上的预埋件固定。下支座板2的具体形状并不受到图示的限制,在下支座板2面向上支座板1的一侧的中央区域,即以目前图示状态的下支座板2的上侧的中央区域构成有一环形的第一栈边21,第一栈边21内构成有一球面凹腔211,在该球面凹腔211内设置即铺置形状为盆形的并且优选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第三减摩板6。材质为金属的球形支承体5安顿在第三减摩板6上,材料为聚四氟乙烯的第二减摩板8铺置在球形支承体5的凹部51内,材料优选为不锈钢的缓冲板4叠置在第二减摩板8上。上支座板1所面向下支座板2的一侧即图示的下侧的中央区域或称中部区域构成有一第二栈边12,第二栈边12构成有一球形支承体腔121,前述的球形支承体5所探出于球面凹腔211的部分并且携缓冲板4、第二减摩板8容纳到球形支承体腔121中。形状不受图示制约的上支座板1面向桥梁梁体固定板7的一侧即图示的上侧的中央区域构成有一凹腔11,凹腔11内铺设材料优选为聚四氟乙烯制的第一减摩板3,并且该第一减摩板3的上平面(上表面)高于上支座板1的上表面,也就是说,第一减摩板3略为探出于凹腔11。
请继续见图1,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桥梁梁体固定板7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三中心轴孔71,由于桥梁梁体固定板7为矩形板,更具体地讲为长方形板,因此上面所讲的中央的概念应当为桥梁梁体固定板7的四个角的对角线的交汇处;在圆盘状的第一减摩板3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二中心轴孔31,以及在上支座板1的凹腔11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一中心轴孔111,第一、第二、第三中心轴孔111、31、71是彼此重合的即彼此是同轴的。一中心轴9的下端置入于第二、第一中心轴孔31、111内,并且与第一中心轴孔111固定,本实施例的固定方式为螺纹配接固定,因为在第一中心轴孔111的内壁上加工有第一螺纹1111,在中心轴9的轴体的下端加工有第二螺纹91,第一、第二螺纹1111、91相互旋配而使中心轴9的下端与上支座板1固定联结,而中心轴9的上端探入于前述的第三中心轴孔71中。
为了更为理想地降低桥梁梁体固定板7与第一减摩板3之间的摩擦系数,因此在桥梁梁体固定板7的背面即与第一减摩板3相贴触(接触)的一面加设有材质为不锈钢的滑板72。桥梁梁体固定板7上开设有一组数量同样不受图示限制的第二固定件孔74,由一组第二固定件75将桥梁梁体固定板7与图2示意的桥梁梁体30(亦称桥面)固定。
在上述安装全部作业完成后,用优选的数量为两组并且每组为一对的联结装置10将上支座板1与桥梁梁体固定板7联结,每个联结装置10包括一联结板101和一对螺钉102,将联结板101的一端即图示的上端用一对螺钉102中的其中一个螺钉102在穿过联结板101上的螺钉孔1011后与对应于开设在桥梁梁体固定板7的侧缘的第一联结孔73联结,而联结板101的另一端即图示的下端用一对螺钉102中的另一枚螺钉102在穿过螺钉孔1011后与对应于开设在上支座板1侧缘的第二联结孔13联结。
应用例:
敬请参见图2,当要使桥梁梁体30跨越交通主干线例如铁路线时,那么将桥梁梁体30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搁置于图中所示出的设置于三个桥墩20上的本发明转体球形支座的中间的一个转体球形支座的桥梁梁体固定板7上,此时的联结装置10是不将上支座板1、桥梁梁体固定板7实施联结的,因此当由设备曳引桥梁梁体30时,桥梁梁体固定板7绕中心轴9旋转,直至使桥梁梁体30的两端对应到位于中间的一个桥墩20的两侧的一对桥墩20上的本发明转体球形支座的桥梁梁体固定板7上,从而实现了使桥梁梁体30跨越主干线的架设,并且既安全又不会造成下方的交通中断。在桥梁梁体30转动到位后,将桥梁梁体固定板7与桥梁梁体充分地可靠固定,并且由联结装置10将上支座板1与桥梁梁体固定板7联结。本发明在安装于桥梁梁体30与桥墩20之间后所起的作用以及具体的作用原理与已有技术相同,因此申请人不再予以复述。

Claims (10)

1、一种转体球形支座,它包括上、下支座板(1、2)、第一减摩板(3)、缓冲板(4)、第二减摩板(8)、球形支承体(5)、第三减摩板(6)和桥梁梁体固定板(7),第三减摩板(6)铺设在下支座板(2)上的第一栈边(21)的球面凹腔(211)内,球形支承体(5)置于第三减摩板(6)上,第二减摩板(8)铺置在球形支承体(5)上,缓冲板(4)叠置在第二减摩板(8)上,第一减摩板(3)铺设在上支座板(1)一侧的凹腔(11)内,桥梁梁体固定板(7)铺置在上支座板(1)上,其中,所述的球形支承体(5)所探出于球面凹腔(211)的部分容纳于上支座板(1)另一侧的由上支座板(1)的第二栈边(12)所构成的球形支承体腔(12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座板(1)的凹腔(11)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一中心轴孔(111),在所述的第一减摩板(3)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二中心轴孔(31),在所述的桥梁梁体固定板(7)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三中心轴孔(71),第一、第二、第三中心轴孔(111、31、71)彼此重合并且设置有一中心轴(9),中心轴(9)的下端与第一中心轴孔(111)相固定,而上端探入于所述的第三中心轴孔(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中心轴孔(111)的孔壁上构成有第一螺纹(1111),所述的中心轴(9)的轴体下端构成有第二螺纹(91),第一、第二螺纹(111、91)相互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梁梁体固定板(7)面对所述的第一减摩板(3)的一侧固设有一滑板(72),滑板(72)与第一减摩板(3)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体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板(72)为不锈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座板(1)和所述的桥梁梁体固定板(7)之间由至少两组且每组的数量为两个的联结装置(10)联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体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结装置(10)包括一联结板(101)和一对螺钉(102),联结板(101)上开设有一对螺钉孔(1011),联结板(101)的一端由一对螺钉(102)中的其中一个螺钉(102)与所述桥梁梁体固定板(7)上所开设的第一联结孔(73)固定,联结板(101)的另一端由一对螺钉(102)中的另一个螺钉(102)与所述上支座板(1)上所开设的第二联结孔(13)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减摩板(3、8、6)均为聚四氟乙烯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减摩板(3)上平面高于所述的上支座板(1)的上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板(4)为不锈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转体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减摩板(6)的形状为盆形。
CN2009100289858A 2009-01-31 2009-01-31 转体球形支座 Active CN1014762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289858A CN101476284B (zh) 2009-01-31 2009-01-31 转体球形支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289858A CN101476284B (zh) 2009-01-31 2009-01-31 转体球形支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6284A true CN101476284A (zh) 2009-07-08
CN101476284B CN101476284B (zh) 2010-08-11

Family

ID=40837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289858A Active CN101476284B (zh) 2009-01-31 2009-01-31 转体球形支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7628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7410A (zh) * 2012-10-30 2013-01-16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非金属滑板的盖板的球铰振捣孔结构
CN106638283A (zh) * 2016-11-11 2017-05-10 济南大学 类金刚石膜仿生支座
CN107916624A (zh) * 2017-11-24 2018-04-17 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转体中心两端转体重量不相等的不对称转体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7410A (zh) * 2012-10-30 2013-01-16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非金属滑板的盖板的球铰振捣孔结构
CN102877410B (zh) * 2012-10-30 2014-10-08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非金属滑板的盖板的球铰振捣孔结构
CN106638283A (zh) * 2016-11-11 2017-05-10 济南大学 类金刚石膜仿生支座
CN107916624A (zh) * 2017-11-24 2018-04-17 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转体中心两端转体重量不相等的不对称转体设备
CN107916624B (zh) * 2017-11-24 2023-11-03 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体中心两端转体重量不相等的不对称转体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6284B (zh) 201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6284B (zh) 转体球形支座
CN201362818Y (zh) 转体球形支座
CN103147394A (zh) 抗拔双向滑动摩擦支座
CN102713390A (zh) 电缆桥架
CN103104031A (zh) 抗拉压隔震支座
CN105239503B (zh) 一种六向变位梳齿板伸缩装置
CN208919478U (zh) 一种减震管道支撑件
CN205857049U (zh) 一种道路桥梁用声屏障
CN203654767U (zh) 转台、转塔、输送管、泵送机构和臂架式布料装置
CN102007317A (zh) 用于结构的支承件
CN208899928U (zh) 舞台用建筑结构
CN205775887U (zh) 一种曲线斜拉桥的大偏心转体装置
CN206337499U (zh) 一种防车致环境振动的扇形高阻尼橡胶减振支座
CN204530505U (zh) 桥梁转体施工用转体球铰
CN216143367U (zh)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加强结构
CN102787553B (zh) 横桥向复合型桥墩抗震挡块结构
CN206904372U (zh) 一种建筑用顶部管道支吊架
CN104499436A (zh) 转体桥活载抗扭平衡墩
CN205804195U (zh) 一种通用免称重钢桥转体球铰系统
CN207830728U (zh) 一种适于不平整地形的石油管道支撑架
CN208917993U (zh) 一种梁柱耗能铰接节点
CN105297615B (zh) 一种抑制索承桥梁伸缩缝病害的方法
CN102877410B (zh) 一种带非金属滑板的盖板的球铰振捣孔结构
CN204036298U (zh) 后桥制动力试验夹具
CN204510265U (zh) 高度可调式窨井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Kui

Inventor after: Lu Jun

Inventor after: Yuan Jian

Inventor after: Rong Zhaojun

Inventor after: Hu Jianxin

Inventor before: Rong Zhaojun

Inventor before: Zhang Zenghuan

Inventor before: Lu Hongwei

Inventor before: Hu Jianxin

Inventor before: Zhu Fe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4

Address after: 410114, Chek Lap Road, Tianxin District, Hunan, Changsha, 45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215551 Jiangsu province Changshou City Shanghu town Liantang Industrial East No. 18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Wanbao Bridge Membe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