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4917B - 环形印字带 - Google Patents
环形印字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74917B CN101474917B CN2008101707813A CN200810170781A CN101474917B CN 101474917 B CN101474917 B CN 101474917B CN 2008101707813 A CN2008101707813 A CN 2008101707813A CN 200810170781 A CN200810170781 A CN 200810170781A CN 101474917 B CN101474917 B CN 1014749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ink
- belt
- back side
- endless print
- soa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08—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a flat stamping surface and changeable characters
- B41K1/1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a flat stamping surface and changeable characters having movable type-carrying bands or chai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 B41K1/38—Inking devices; Stamping surfaces
- B41K1/50—Stamping surfaces impregnated with ink, or made of material leaving a mark after stamping contact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Printing Plat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颖的环形印字带,这种环形印字带能减少从背面的油墨的渗出,尤其是在挥发性油墨的场合,减少油墨的挥发损失,并且使印字带的输送作用顺畅,可得到印字的可靠的定位,而且能够提高带强度,抑制带的变形。环形印字带以具有连续气孔的热塑性树脂为主体,该带的表面是印字面用的表面(4),侧面(8)不能浸透油墨,而且该带的背面具有油墨不能浸透部(6)和油墨能浸透部(7)。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具有连续气泡的多孔质热塑性树脂材料,并使该树脂材料内装油墨而用于旋转印的环形印字带。
背景技术
在这种树脂片上形成台座及印字部并内装油墨而用于旋转印的环形印字带是公知的(例如专利文献1、2)。
同样地在树脂片上形成印字部并内装油墨,将带的侧面熔融固化以防油墨渗出而用于旋转印的环形印字带也是公知的(例如专利文献3、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29595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29596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05798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297461
上述专利文献1、2的现有例有在基体材料上使用热熔片,并将背面做成平坦面,而且整个面可以浸透油墨的结构。另外,在该现有例中,也有在基体材料上使用非多孔体片的结构,但背面是平坦面。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3、4的现有例有使用采用了编织物或无纺布等基布的带有基布的多孔质印材,并将背面做成平坦面,而且整个面可以浸透油墨的结构,印材的侧面被熔融固化。
这些现有例在将背面做成可浸透油墨的情况下,从背面渗出油墨,尤其是在挥发性油墨的场合,存在有油墨挥发损失之类的问题,并且由于背面为平坦面,因此存在环形印字带输送移动时产生滑动作用,不能发挥可靠的输送作用,难以进行印字部的可靠的定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颖的环形印字带,这种环形印字带能减少从背面的油墨的渗出,尤其是在挥发性油墨的场合,减少油墨的挥发损失,并且使印字带的输送作用顺畅,可得到印字的可靠的定位,而且能够提高带强度,抑制带的变形。
为此,本发明的环形印字带是以具有连续气孔的热塑性树脂为主体的环形印字带,该带的表面是印字面用的表面,侧面不能浸透油墨,而且该带的背面具有油墨不能浸透部和油墨能浸透部。
本发明的环形印字带,在上述印字面用的表面上具有可浸透油墨的印字部。
另外,本发明的环形印字带,在上述印字面用的表面上没有印字部。
再有,本发明的环形印字带,带背面的油墨不能浸透部形成与带的长度方向呈大致直角的线状或面状的凹部,油墨能浸透部在油墨不能浸透部之间形成凸部,带背面为凹凸形状,而且带背面的凹凸部兼有带输送时的防滑功能。
另外,本发明的环形印字带,带背面的油墨不能浸透部的面积为整个带背面的面积的30~70%。
再有,本发明的环形印字带,其热塑性树脂使用软化点100℃以下的聚烯烃系高分子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在将片状物介于带表面和背面之间使用的场合,使用尺寸稳定性良好的织物或无纺布,但最好是使用薄的织物。
另外,所使用的纤维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由从聚酯、聚酰胺、丙烯、纤维素、聚烯烃等纤维中选择的单纤维或短纤维的单独或混合体构成的片状物。
对于将带表面部和背面部及上述片状物一体化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既可以是将上述片状物夹在构成带表面部的树脂体和构成背面部的树脂体之间进行加热挤压,也可以是在将表面部树脂体和背面部树脂体挤压成形的同时夹住上述片状物而一体化。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本发明的环形印字带是以具有连续气孔的热塑性树脂为主体的环形印字带,该带的表面是印字面用的表面,侧面不能浸透油墨,而且该带的背面具有油墨不能浸透部和油墨能浸透部,因此,能够减少从背面的油墨的渗出,尤其是在挥发性油墨的场合,具有能够减少油墨的挥发损失的效果。
本发明的环形印字带,由于在上述印字面用的表面上具有可浸透油墨的印字部,因此,具有能够提供在环形印字带的印字面用的表面上已经设有印字部的环形印字带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环形印字带,由于在上述印字面用的表面上没有印字部,所以具有购买者能够在购入店形成自己希望的文字、图案等的印字部的效果。
本发明的环形印字带,由于带背面的油墨不能浸透部形成与带的长度方向呈大致直角的线状或面状的凹部,且油墨能浸透部在油墨不能浸透部之间形成凸部,带背面为凹凸形状,而且带背面的凹凸部兼有带输送时的防滑功能,因此具有背面的油墨不能浸透部提高带强度,而且抑制带的应力伸长即变形的效果,并且具有带背面的凹凸形状部不仅使带的输送顺畅,而且还使印字带的定位变得可靠的效果。
再有,本发明的印字带,由于热塑性树脂是软化点100℃以下的聚烯烃系高分子化合物,所以是热塑性且低熔点,油墨不能浸透部的加工容易,而且具有加工精度良好的效果。
作为在本发明的环形印字带的内部使用织物等片状物的效果,可举出提高带整体的尺寸稳定性。即使不使用片状物,在本发明的场合,尺寸稳定性也优良,但在特别要求尺寸稳定性的大型或长的环形印字带等的场合,在内部使用片状物的方法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的环形印字带的立体图。
图2是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的环形印字带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1所示的环形印字带的长度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沿图2所示的环形印字带的长度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与图1所示的环形印字带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剖视图。
图6是方案7所述的本发明环形印字带的沿长度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1—带主体,2—凸部,3—凹部,4—印字面用的表面,5—印字部,6—油墨不能浸透部,7—油墨能浸透部,8—侧面,9—片状物。
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成为本发明环形印字带的基础的连续气孔的片的制作方法基本上与公知技术相同,但在本发明中:作为主材料,使用是热塑性树脂且较好是软化点100℃以下、更好是80℃以下的聚烯烃系树脂;作为副材料1,使用水溶性化合物或通过药品处理能成为水容性的化合物,例如各种水溶性无机盐类,通过酸处理而变为水溶性的化合物(碳酸钙等)PVA、藻朊酸、砂糖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作为副材料2,使用是辅助主材料和副材料的混合融解的化合物且液状或低融点的水溶性化合物,例如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聚丙烯二醇、丙三醇、乙二醇和丙二醇的共聚物、乙醇类等;作为副材料3,使用颜料、稳定剂等。
另外,印面制作的方法可举出例如利用了红外线、UV等的印相法、设有凹凸的热盘的利用等,但对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再有,侧面的油墨浸出防止法、背面的凹凸状的制作方法、环形化方法基本上是利用与加热体的直接接触法所进行的树脂自身的热粘接,但对于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在将片状物介于带表面和背面之间使用的场合,使用尺寸稳定性良好的织物或无纺布,但最好使用薄的织物。
另外,对于使用的纤维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由从聚酯、聚酰胺、丙烯、纤维素、聚烯烃等纤维中选择的单纤维或短纤维的单独或混合体构成的片状物。
对于将带表面部和背面部及上述片状物一体化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既可以是将上述片状物夹在构成带表面部的树脂体和构成背面部的树脂体之间进行加热挤压,也可以是在将表面部树脂体和背面部树脂体进行挤压成形的同时夹住上述片状物而一体化。
利用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3、5表示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的环形印字带,图1表示立体图,图3表示沿带的长度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5表示与环形印字带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剖视图。另外,图6表示夹住片状物成一体化的方案7所述的环形印字带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标记1是以具有连续气孔的热塑性树脂为主体的环形印字带的带主体,在其表面连续设有凸部2及凹部3,将凸部2的表面作为印字面用的表面4。该带主体1的两侧面8是油墨不能浸透部。在图1、3、5所示的方案2的环形印字带中,在该印字用的表面4上设有能浸透油墨的文字部5。
图2、4表示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环形印字带。在该发明中,将包含凸部2的两侧面8在内的周面和凹部3的底部和背面的符号6部位作为油墨不能浸透部,而将凸部2的印字面用的表面4和背面的符号7部位作为油墨能浸透部。换言之,通过后加工将表面4部分地做成印图形的油墨能浸透部。
另外,图6表示本发明的方案7所述的夹住片状物9成一体化的环形印字带的局部剖视图。
本发明的环形印字带将在其表面的凹凸部的表面除去油墨能浸透部的印字部5的整个面作为油墨不能浸透部。因此使表面热熔融而固化。
该带的两侧面也不能浸透油墨,同样地使侧面热熔融而固化。
其次是成为本发明环形印字带的特征的背面,将油墨不能浸透部6和油墨能浸透部交替地形成为凹凸形状,并将油墨不能浸透部6热熔融固化而形成,做成与带的长度方向大致呈直角的线状或面状的凹部。并且,油墨能浸透部7在该油墨不能浸透部6、6之间形成为凸部。
油墨不能浸透部6的面积的优选范围是30~70%,在不足30%的场合,防止挥发效果低,反之,若超过70%则在向表面(印字面)供给油墨的方面上有问题。更优选的范围是40~60%。
实施例1
将由以下的配合组成构成的混合物放入带有搅拌叶片的混合机,以120℃融解混合了20分钟。
配合组分:
乙烯和α-烯烃的共聚物(软化温度60℃) 13.0重量部
细粉碎的氯化钠 62.8重量部
聚丙烯二醇(分子量600) 24.0重量部
微粒子碳黑 0.2重量部
接着,用成型机将融解混合物成型为厚度3mm的片,将该片在40℃的水中处理20小时,并以30℃干燥了10小时。
所得到的片具有空隙率60%、橡胶硬度40、油墨浸透时间20分钟的微小的连续气泡。用热融切断机将该片熔融切断成宽9.5mm、长120mm。切断部(片侧面)的多孔质部熔融,成为不浸出油墨的构造。
在该片的一面(表面)上重叠正片并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处理,用闪光法制作了印字面。该印字面是只有红外线的不透过部成为油墨浸出部的构造。
其次,使用凹凸热板在片的背面与长度方向呈大致直角地形成每宽度2mm的阶梯状热粘接部。阶梯状热粘接部呈凹状,形成了油墨不能浸透部。该油墨不能浸透部的面积占整个背面的60%。
接着,将片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相互加热热粘接而制作了环形印字带。所得到的环形印字带的抗拉强度,仅具有印字面的环形印字带为4.9Kg,而根据本发明的带为9.5Kg。
另外,装配挥发性油墨制作印章,对油墨的挥发性与仅在印字面具有油墨不能浸出部的普通印章进行了比较研究,确认到油墨挥发性与普通印章相比较大幅度降低,油墨可使用期间达到大约1.5倍。
另外,对于非挥发性(不灭)油性油墨也同样地实施了印字测试及长期使用测试,确认到没有什么特别问题。
还有,凹状的油墨不能浸透部和凸状的油墨能浸透部成为环形印字带自身的输送及停止机构,也没发生输送时的滑动。
对此,仅在印字面形成油墨不能浸出部的环形印字带在输送时容易发生滑动,为了阻止滑动的发生,若对带施加张力则带自身引起蠕变而发生了松弛现象。
实施例2
是三层构造(第一层、第三层为热塑性多孔质、第二层为织物)。
将由以下的配合组成构成的混合物放入带有搅拌叶片的混合机,以125℃融解混合了20分钟。
配合组成:
乙烯和α-烯烃的共聚物(软化温度70℃) 14.0重量部
细粉碎的无水硫酸钠 61.8重量部
聚乙二醇(分子量1500) 24.0重量部
微粒子碳黑 0.2重量部
接着,用挤压成型机将该融解混合物成型为厚度2mm的片。另一方面,制作了聚酯50%、聚丙烯纤维50%的平织物(单位面积重量50g/m2)。
将该织物作为中间层,在最下层及最上层重叠上述片,用挤压成型机热粘接成型为厚度5mm的三层片。混合融解物浸透到整个织物,所得到的三层片被完全一体化。
将该片材在40℃的水中处理20小时,以30℃干燥了10小时。
所得到的三层片是具有空隙率57%、橡胶硬度42、油墨浸透时间30分钟的性质的多孔质体。用热融切断机将该片熔融切断成宽20mm、长120mm。切断部(片侧面)的多孔质部熔融,成为不浸出油墨的构造。
在该片的一面(表面)上重叠正片并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处理,用闪光法制作了印字面。该印字面是只有红外线的不透过部成为油墨浸出部的构造。
其次,在片的背面,压焊具有平行突出部的加热板,并与长度方向呈大致直角地形成每宽度3mm的阶梯状热粘接部。阶梯状热粘接部呈凹状,形成了油墨不能浸透部。该油墨不能浸透部的面积占整个背面的50%。
接着,将片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相互加热热粘接而制作了环形印字带。
然后,使用该片装配挥发性油墨制作印章,对油墨的挥发性与仅在印字面具有油墨不能渗出部的普通印章进行了比较研究,确认了油墨挥发性与普通印章相比较大幅度降低,油墨使用期间达到大约1.4倍。
虽然实施了长期使用测试,但是本发明产品没有松弛或形状变化,可长期稳定地使用。
另外,对于非挥发性(不灭)油性油墨也同样地实施了印字测试及长期使用测试,确认到没有什么特别问题。
还有,凹状的油墨不能浸透部和凸状的油墨能浸透部成为环形印字带自身的输送及停止机构,也没发生输送时的滑动。
对此,仅在印字面形成油墨不能浸出部的环形印字带输送时容易发生滑动。
Claims (7)
1.一种环形印字带,以具有连续气孔的热塑性树脂为主体,其特征在于,
该带的表面是印字面用的表面,侧面不能浸透油墨,而且该带的背面具有油墨不能浸透部和油墨能浸透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印字带,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印字面用的表面上具有能浸透油墨的印字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印字带,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印字面用的表面上没有印字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印字带,其特征在于,
带背面的油墨不能浸透部形成与带的长度方向呈大致直角的线状或面状的凹部,油墨能浸透部在油墨不能浸透部之间形成凸部,带背面为凹凸形状,而且带背面的凹凸部兼有带输送时的防滑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印字带,其特征在于,
带背面的油墨不能浸透部的面积为整个带背面的面积的30~70%。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印字带,其特征在于,
热塑性树脂是软化点100℃以下的聚烯烃系高分子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印字带,其特征在于,
是以具有连续气孔的热塑性树脂为主体的环形印字带,在带表面和背面之间存在编织物或无纺布的片状物且一体化而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81414 | 2007-10-30 | ||
JP2007281414 | 2007-10-30 | ||
JP2007281414A JP5059550B2 (ja) | 2007-10-30 | 2007-10-30 | 無端印字ベル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74917A CN101474917A (zh) | 2009-07-08 |
CN101474917B true CN101474917B (zh) | 2011-04-13 |
Family
ID=40456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07813A Active CN101474917B (zh) | 2007-10-30 | 2008-10-29 | 环形印字带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40248B2 (zh) |
EP (1) | EP2055492B1 (zh) |
JP (1) | JP5059550B2 (zh) |
CN (1) | CN10147491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13546B2 (ja) * | 2019-09-26 | 2023-01-27 | サンビー株式会社 | 回転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98806A (en) * | 1949-10-11 | 1952-06-03 | Ncr Co | Hand stamp |
US3977321A (en) * | 1971-09-01 | 1976-08-31 | Monarch Marking Systems, Inc. | Printing band |
JPS4913015U (zh) * | 1972-05-08 | 1974-02-04 | ||
CA1073264A (en) * | 1975-12-10 | 1980-03-11 | Dataproducts Corporation | Molded character belt with integral sleeves |
JPS5296123A (en) * | 1976-02-05 | 1977-08-12 | Sato Co Ltd | Endless printing band |
JPS5930553B2 (ja) * | 1976-07-13 | 1984-07-27 | 高次 舟橋 | 回転ゴム印用無端印字ベルト |
JPS595113B2 (ja) * | 1981-03-05 | 1984-02-02 |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 回転印判用印字ベルト |
JP2905714B2 (ja) * | 1995-02-27 | 1999-06-14 |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 ベルト印の駆動整列機構 |
JPH09263028A (ja) * | 1996-01-25 | 1997-10-07 | Hiroyuki Koike | 回転式印字器及び回転式印字器に用いる帯状体の製造方法 |
JP4430139B2 (ja) * | 1997-10-30 | 2010-03-10 | シヤチハタ株式会社 | 回転印用無端印字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JP4430138B2 (ja) * | 1997-10-30 | 2010-03-10 | シヤチハタ株式会社 | 回転印用無端印字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JP4430415B2 (ja) | 2004-01-23 | 2010-03-10 | シヤチハタ株式会社 | 回転印用無端印字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JP2005297461A (ja) | 2004-04-15 | 2005-10-27 | Shachihata Inc | 基布付き多孔質熱可塑性樹脂印材 |
JP4978010B2 (ja) * | 2006-01-18 | 2012-07-18 | シヤチハタ株式会社 | 回転印 |
US7954427B2 (en) * | 2007-03-27 | 2011-06-07 | Shachihata Inc. | Rotary stamp with master stamp |
US7954428B2 (en) * | 2007-03-27 | 2011-06-07 | Shachihata Inc. | Endless print belt for rotary stamp |
-
2007
- 2007-10-30 JP JP2007281414A patent/JP5059550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9-26 EP EP08165273A patent/EP2055492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6 US US12/252,519 patent/US8240248B2/en active Active
- 2008-10-29 CN CN2008101707813A patent/CN10147491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90107351A1 (en) | 2009-04-30 |
EP2055492A3 (en) | 2011-06-22 |
JP2009107206A (ja) | 2009-05-21 |
CN101474917A (zh) | 2009-07-08 |
EP2055492A2 (en) | 2009-05-06 |
EP2055492B1 (en) | 2012-01-11 |
US8240248B2 (en) | 2012-08-14 |
JP5059550B2 (ja) | 2012-10-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42816B (zh) | 局部大尺寸纤维印刷系统及其印刷物 | |
JP6567695B2 (ja) | ポリエステルを利用した人造皮革及びこれの製造方法 | |
CN101474917B (zh) | 环形印字带 | |
CN102576502A (zh) | 模内成型用标签、模内成型品及其成型方法 | |
JPWO2004056917A1 (ja) | 樹脂用帯電防止剤、帯電防止性樹脂組成物及び帯電防止性樹脂成型品 | |
JP4430415B2 (ja) | 回転印用無端印字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
JP2005205798A5 (zh) | ||
JP5299841B2 (ja) | 回転印用無端印字ベルト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回転印用無端印字ベルト | |
CN102592508A (zh) | 一种橡胶型硫化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 |
JP4495425B2 (ja) | 多孔質印字体 | |
JPH11129596A (ja) | 回転印用無端印字ベルト | |
JP4847066B2 (ja) | 印材の製造方法 | |
JPH11129595A (ja) | 回転印用無端印字ベルト | |
JP4634162B2 (ja) | 回転印用無端印字ベルト | |
JP4953863B2 (ja) | 多孔質熱可塑性樹脂印字体の製造方法 | |
JP2005067018A (ja) | 印判 | |
CA2168141C (en) | Differential felting of a foam for improved metering of inks and other liquids | |
JP2001205911A (ja) | 連続捺印用カラースタンプ | |
JP2005297461A (ja) | 基布付き多孔質熱可塑性樹脂印材 | |
JP4374167B2 (ja) | 連続気泡を有する多孔質ゴム印字体の製造方法 | |
JPS6184275A (ja) | 熱溶融インキを含浸したスタンプ | |
JP5892468B2 (ja) | 印字体 | |
CN115035782A (zh) | 一种服装用贴胶防伪印字工艺 | |
JP2005305659A (ja) | 連続気泡を有する多孔質ゴム印材 | |
JPH08230295A (ja) | 連続気泡を有するスポンジゴム印字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