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3579A - 基站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3579A
CN101473579A CNA2007800229292A CN200780022929A CN101473579A CN 101473579 A CN101473579 A CN 101473579A CN A2007800229292 A CNA2007800229292 A CN A2007800229292A CN 200780022929 A CN200780022929 A CN 200780022929A CN 101473579 A CN101473579 A CN 101473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at
base station
data channel
user
downstream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29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3579B (zh
Inventor
原田笃
石井美波
安部田贞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73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3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3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35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6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payload signals; piggyb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3Down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与用户装置(UE)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eNodeB)包括:传输格式决定单元(16),构成为基于用户装置(UE)测量的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质量,决定没有附带控制信道的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通知单元(18),构成为对用户装置(UE)通知在传输格式决定单元(16)中决定的传输格式;发送功率控制单元(19),构成为控制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以及发送单元(18),构成为使用在传输格式决定单元(16)中决定的传输格式,经由下行数据信道对用户装置(UE)发送下行数据。

Description

基站以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等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数据吞吐量(特别是下行链路的数据吞吐量),进行自适应调制以及信道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hannelcoding)。
AMC根据信道状态的好坏,自适应地(在极端的情况下,是在每0.5ms左右的TTI(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变更调制方式或信道编码率,因此能够对数据传输的高速大容量化做出很大的贡献。
尤其,AMC在传输分组长度长的数据时,能够较大地提高吞吐量。
在AMC中,需要每次对用户装置通知在下行数据信道(共享数据信道)中所应用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率是什么。该通知通过利用被称为L1/L2控制信道(L1/L2信令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来进行。
由于L1/L2控制信道包含下行数据信道上的下行数据的还原所不可或缺的信息(除了有关AMC的信息之外,还可以包含下行数据传输中使用的频率资源块等信息),因此必须在所有的下行数据信道被传输时,附带在该下行数据信道中被传输。
因此,在分组长度短的下行数据被频繁地传输时,传输各个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全部都需要附带L1/L2控制信道,分配给相应的L1/L2控制信道(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的比例变多,分配给下行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变少。
这里,分组长度短且频繁产生的数据的代表例是语音分组、VoIP用分组、实时数据等。
为了应对这样的不合理,提出了被称为“持久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下行数据(典型的是语音分组)以固定的一个传输格式,例如20ms这样的规定周期,经由下行数据信道而被传输。
该传输格式中,包含了调制方式或信道编码率等还原下行数据信道上的下行数据所需的信息。
例如,在该方法中,调制方式被固定为“QPSK”,信道编码率被固定为“1/3”,并且构成为,由该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率组成的传输格式在基站以及用户装置中已知。
从而,用户装置即使不接收L1/L2控制信道那样的下行控制信道,也能够适当地接收下行数据信道上的下行数据。
此外,还提出了上述的传输格式准备了两种的方案。在该情况下,也不使用L1/L2控制信道。
在该情况下,用户装置以两种传输格式的双方尝试下行数据信道上的下行数据的还原。并且,被有意义地还原的一方的下行数据被用在后级的进一步的处理中。这样的方法也被称为“盲目检测(Blind Detection)”。
无论如何,持久调度通过减少传输语音分组那样的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的选择项,从而省略L1/L2控制信道,以应对上述的问题。
另外,对于该持久调度,即如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以及非专利文献2中。
此外,已知在以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技术为基础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除了AMC之外,进行在副载波等级上的功率平衡控制(发送功率控制)是有效的(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以及非专利文献4)。
此外,作为为了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而间接地通知下行链路的传播损耗的方法,已知使用CQI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方法,提出了将该方法应用到L1/L2控制信道的方案(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以及非专利文献6)。
但是,在上述的方法中,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的选择项数被明显地限制(被限制为能够进行盲目检测的程度的数量),因此上述方法在考虑信道状态,提高下行数据传输效率的观点出发是不利的。
(非专利文献1)
R1-051511、2005年11月7-11日、3GPP TSG-RAN WG1 #43、QualcommEurope、2页、Section3
(非专利文献2)
R2-060550、2006年2月13-17日、3GPP TSG-RAN WG2 #51、QualcommEurope、1页、Section2
(非专利文献3)
中西、三瓶、森永、“サブキヤリア適応変調方式を用いた1セルり返しOFDM/TDMA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干渉低減技術に関する検討”、電子情報通信学会技術報告、RCS2003-239、2003年1月
(非专利文献4)
横枕、三瓶、森永、“OFDM適応変調方式を用いた1セルり返しTDMA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隣接セル干渉電力の通知に関する検討”、2004年電子情報通信学会
Figure A200780022929D0006113753QIETU
合大会、B-5-54、2004
(非专利文献5)
3GPP TSG R1:R1-051145
(非专利文献6)
3GPP TSG R1:R1-051393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以上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构成为在规定周期使用用户装置中已知的传输格式传输下行数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提高下行数据传输效率的基站以及方法。
本发明的第1特征在于,一种与用户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其包括:传输格式决定单元,构成为基于所述用户装置测量的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质量,决定没有附带控制信道的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通知单元,构成为对所述用户装置通知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发送功率控制单元,构成为控制所述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以及发送单元,构成为使用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经由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对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下行数据。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通知单元也可以构成为使用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对所述用户装置通知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通知单元也可以构成为使用RRC信令消息对所述用户装置通知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通知单元也可以构成为使用MAC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对所述用户装置通知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发送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在第1周期经由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发送下行数据,所述通知单元构成为在比所述第1周期长的第2周期,使用所述控制信道对所述用户装置通知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单元也可以构成为控制所述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基于对于所述下行数据信道的来自所述用户装置的响应信号中所复用的所述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质量,决定所述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也可以构成为,基于上行链路中以固定的定时发送的上行数据信道中所复用的所述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质量,决定所述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
在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一种在与用户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中使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所述用户装置测量的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质量,决定没有附带控制信道的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的步骤;对所述用户装置通知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的步骤;控制所述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步骤;以及使用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经由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对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下行数据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的局部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局部方框图。
图3(a)以及图3(b)是表示功率平衡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6是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的变更前后的定时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8是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的变更前后的定时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局部方框图。
图10是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的变更前后的定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在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所有图中,具有同一功能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首先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
图1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基站(eNodeB)的功能方框图。图1中概念性地描绘了与本发明特别关联的实体(entity)。
该基站构成为,与图2所示那样的用户装置进行无线通信,还与未图示的高层装置进行通信。
如图1所示,基站包括接收单元11、RRC控制单元(无线资源控制单元)12、MAC控制单元(媒体接入控制单元)13、数据缓冲器14、调度器15、传输格式决定单元16、下行链路调度(DL-SI)信息生成单元17、发送单元18、发送功率控制单元19。
接收单元11构成为,接收来自如图2所示的用户装置的信号。
RRC控制单元12构成为,控制RRC子层中的处理,例如进行无线资源的管理或无线承载(bearer)的设定等。
尤其,在本发明中,RRC控制单元12构成为,制作用于表示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的内容或变更内容的RRC信令消息。
MAC控制单元13构成为,控制MAC子层中的处理,例如控制与数据传输的调度有关的参数。
尤其,在本发明中,MAC控制单元13构成为,制作用于表示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的内容或变更内容的MAC信令消息(MAC控制协议数据单元)。
数据缓冲器14构成为存储对用户装置传输的业务信息。业务信息中除了分组长度长的数据之外,还可以包含语音分组那样的分组长度短的数据。此外,业务信息中也可以包含实时数据或非实时数据。
调度器15构成为基于来自RRC控制单元12以及MAC控制单元13的控制消息以及从用户装置接收到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下行数据信道的调度。
传输格式决定单元16构成为决定在下行数据信道中所应用的调制方式或信道编码率等传输格式。
调度器15构成为,还决定传输定时或频率资源块等的其他事项。
DL-SI信息生成单元17构成为,生成用于传输表示所调度的内容的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L1/L2控制信道)。
发送单元18构成为按照所调度的内容发送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下行控制信道。
发送功率控制单元19构成为控制下行数据信道以及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
例如,发送功率控制单元19构成为对每个频率资源块或者每个副载波进行该发送功率控制。
此外,例如,发送功率控制单元19构成为,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使总(total)的发送功率设为一定,对于接收功率差的频率资源块或者副载波分配较大的发送功率,而对于接收功率好的频率资源块或者副载波分配较小的发送功率。
图2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用户装置(UE)的功能方框图。用户装置典型的是移动台,也可以是固定台。图2中概念性地描绘了与本发明特别关联的实体。
如图2所示,用户装置包括接收单元21、数据解码单元22、接收质量测量单元23、RRC处理单元24、MAC处理单元25、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6、发送单元27。
接收单元21构成为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号。
数据解码单元22构成为对通过接收单元接收的下行数据信道上的下行数据或下行控制信道上的下行控制信号进行解码。
接收质量测量单元23构成为测量通过接收单元接收的规定信号(典型的是,导频信道上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
接收质量也可以由适当的任何量来表现,例如可以用SIR(信号对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等测量值来表现,也可以用将这些测量值编码后的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来表现。
RRC处理单元24构成为进行与图1所示的RRC控制单元12对应的处理,即进行与RRC子层相关的处理。
在本发明中,RRC处理单元24构成为,从所接收的RRC信令消息中提取与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的变更有关的信息。
MAC处理单元25构成为进行与图1所示的MAC处理单元13对应的处理,即进行与MAC子层相关的处理。
在本发明中,MAC处理单元25构成为,从所接收的MAC控制消息中提取与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的变更有关的信息。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6构成为生成应经由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给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
发送单元27构成为经由上行控制信道发送通过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6生成的上行控制信号。
另外,在图2中,没有表示用于经由上行数据信道发送上行数据的要素。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在步骤S11中,用户装置(UE)接收从基站(eNodeB)发送的下行导频信道上的导频信号,并使用该导频信号来测量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
在步骤S21中,用户装置将所测量的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报告给基站。
这里,接收质量一般是对移动通信系统中所准备的每个频率资源块进行报告,但也可以将对多个频率资源块平均化后的接收质量作为代表来报告。
在步骤S31中,基站基于从用户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判定是否应该变更在下行数据信道中使用的传输格式。
在本实施例中,下行数据信道例如以20ms这样的规定周期(第1周期)被传输,这时的传输格式在基站以及用户装置中已知。
从而,在每20ms传输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每一个都没有附带下行控制信道(L1/L2控制信道),各个数据信道中使用了相同的传输格式。
即,在步骤S31中,判断该传输格式应该在之后也仍然被维持或者应该被变更。
该传输格式的变更的需要与否也可以基于所报告的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和该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与MCS等级的对应关系来决定。
MCS等级构成为由表示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率的组合的号(MCS号)来指定,一般构成为,越是大的号则比特速率就越大,越是小的号则比特速率就越小。
但是,在本发明中,作为该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与MCS等级的对应关系,不仅可以是这样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使用适当的任何对应关系。
此外,所准备的MCS等级的数可以是任意个(可以准备多个)。在这一点上,与MCS等级的选择项数被明显限制的以往的持久调度大不相同。
并且,在本发明中,对每个频率资源块或者每个副载波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因此能够提高由基站所覆盖的区域的覆盖范围(coverage),即使在移动台移动到小区边缘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
因此,在与仅应用了AMC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下行控制信道以及下行数据信道中的接收质量。
此外,除了AMC之外,还进行频率资源块等级或者副载波等级中的功率平衡控制(发送功率控制),从而能够降低AMC引起的MCS更新频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是基于瞬时的接收质量进行AMC,而是基于与通常的调度中所应用的AMC相比可通过在较长区间的平滑化得到的接收质量来进行AMC。
此外,也可以将发送功率与上述的接收质量和MCS等级相对应,由表示发送功率、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率的组合的号(MCS号)来指定MCS等级。
在步骤S22中,在判断为变更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时,基站对用户装置通知该传输格式的变更内容。
在图4的例子中,基站使用RRC信令消息对用户装置通知该变更内容。即,基站使用用户装置中已知的传输格式,经由下行数据信道发送包含表示该变更内容的信息(变更通知)的RRC信令消息。
另外,该变更通知也可以构成为使用上述那样的RRC信令消息来发送,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构成为,使用MAC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ctrl-PDU)来传输(这作为MAC控制消息已在上述的说明中涉及)。
在步骤S23中,适当地接收到了上述的变更的用户装置将用于通知该意旨的确认响应信号通知给基站。该确认响应信号可以经由任何的上行控制信道发送。
这样的确认响应信号不是必需的,但从提高与传输格式变更有关的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从用户装置对基站通知任何的确认响应信号较好。
在图4的例子中,作为RRC信令消息传输了确认响应信号。该确认响应信号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通过MAC-ctrl-PDU来传输。
在步骤S32中,基站将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变更为在步骤S31中决定的新的传输格式,并使用变更后的传输格式经由下行数据信道以之后的规定周期(例如,每20ms)传输下行数据。
在步骤S12中,用户装置接收以规定周期使用变更后的传输格式经由下行数据信道所发送的下行数据。
图6表示传输格式的变更前后的定时图例。图6的例子表示从基站发送的信号(也可以说是在移动台中被接收的信号)。
下行数据在大概每20ms经由下行数据信道被周期性地传输。在图6的例子中,至少在100ms的期间使用相同的传输格式。
在第1期间T1中,第1传输格式在传输下行数据的所有的下行数据信道中被使用。
在第2期间T2中,与第1传输格式不同的第2传输格式在传输下行数据的所有的下行数据信道中被使用。
在图6的例子中,在第1期间T1中的时刻X,被传输用于通知变更以后的传输格式的意旨的变更通知。该变更通知表示应将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从第1传输格式变更为第2传输格式。根据该变更通知,在第2期间T2中所用的传输格式被变更。
另外,为了简化图示,描绘为传输没有包含上述的变更通知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时刻与传输包含上述的变更通知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时刻不同,但这一点对于本发明而言不是必需的。
可以是在以规定周期(每20ms)访问的任意时刻被传输上述的变更通知,也可以是在规定周期以外的时刻被传输上述的变更通知。但是,不在规定周期而是在任意时刻传输变更通知的下行数据信道是,附带了各自指定传输格式的L1/L2控制信道的通常的下行数据信道。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根据在第1期间T1中传输的变更通知,在之后的第2期间T2中使用的传输格式被变更,但传输格式的变更时刻也可以是在此之后。
在变更通知中也可以包含表示传输格式从何时开始被切换的信息。
或者,也可以如图4或图5所示那样,在从用户装置获得确认响应信号之后,基站实际变更传输格式。这时,在没有获得确认响应信号的期间,依然继续使用第1传输格式。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根据在第2期间T2中传输的变更通知,在之后的第3期间T3中使用的传输格式被变更为第1传输格式。
在上述的例子中,基站进行了是否需要变更传输格式的决定(A),以及应当将传输格式变更为什么格式的决定(B)的双方。但是,也可以构成为用户装置进行决定(A),基站装置仅进行决定(B)。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该动作的概要与图4中说明的动作相同,但在传输格式的变更通知中所利用的信号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使用不同于下行数据信道而传输的下行控制信道来发送上述的变更通知。
该下行控制信道以规定周期传输下行链路调度信息(DL-SI)。该规定周期例如为100ms那样,被设定得比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频度(20ms)长。
图8表示传输格式的变更前后的定时图。
如图8所示,在第1周期(20ms),下行数据经由下行数据信道被传输。此外,在第2周期(100ms),下行控制信号(上述的变更通知)经由上述的下行控制信道(DL-SI)被传输。
这里,第2周期可以与在图6中说明的“期间”相同。
在第1期间T1中,传输格式不变更,使用与在之前的期间中使用的传输格式相同的第1传输格式。
在第2期间T2中,传输格式被变更为第2传输格式,通知其意旨的信息(DL-SI)在第2期间T2的开头X,经由下行控制信道被传输。
进而,在第3期间T3中,传输格式也被变更,返回到原来的第1传输格式。通知其意旨的信息(DL-SI)在第3期间T3的开头Y,经由下行控制信道被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在传输格式被变更的情况下,通知其意旨的信息(DL-SI)在各个期间的开头(更一般的是在事先设定的时刻的某一处)被传输,因此从基站对用户装置通知传输格式的切换定时不是必需的。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局部方框图。该用户装置的功能的概要与图4中说明的用户装置的功能相同,但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报告方法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装置构成为,根据数据业务的传输状态,作为对于在下行链路中以固定的定时发送的下行数据信道上的下行数据的“HARQ反馈(feedback)”,或者复用到在上行链路中以固定的定时发送的上行数据信道,从而发送上述的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CQI)。
具体来说,如图10所示,在从基站对用户装置发送了下行数据的情况下,用户装置构成为将上述的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CQI)复用到该下行数据的确认响应信号(ACK/NACK)从而发送。
另一方面,在没有从基站对用户装置发送下行数据的情况下,用户装置构成为将上述的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CQI)复用到在上行链路中以固定的定时发送的上行数据信道从而发送。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增加用于进行长区间内的平均的上述的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CQI)的发送频度,同时能够削减用于通知上述的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CQI)的物理信道的开销。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169441号(2006年6月19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被引入到本申请的说明书中。
此外,“R1-051511、2005年11月7-11日、3GPP TSG-RAN WG1 #43、Qualcomm Europe、2页、Section3”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被引入到本申请的说明书中。
此外,“R2-060550、2006年2月13-17日、3GPP TSG-RAN WG2 #51、Qualcomm Europe、1页、Section2”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被引入到本申请的说明书中。
此外,“中西、三瓶、森永、“サブキヤリア適法変調方式を用いた1セル
Figure A200780022929D0014113924QIETU
り返しOFDM/TDMA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干渉低減技術に関する検討”、電子情報通信学会技術報告、RCS2003-239、2003年1月”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被引入到本申请的说明书中。
此外,“横枕、三瓶、森永、“OFDM適応変調方式を用いた1セル
Figure A200780022929D0014113924QIETU
り返しTDMA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隣接セル干渉電力の通知に関する検討”、2004年電子情報通信学会
Figure A200780022929D0014113934QIETU
合大会、B-5-54、2004”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被引入到本申请的说明书中。
此外,“3GPP TSG R1:R1-051145”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被引入到本申请的说明书中。
并且,“3GPP TSG R1:R1-051393”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被引入到本申请的说明书中。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清楚本发明并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并不具有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的意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提供在构成为以规定周期使用用户装置中已知的传输格式来传输下行数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提高下行数据传输效率的基站以及方法。

Claims (9)

1、一种基站,与用户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传输格式决定单元,构成为基于所述用户装置测量的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质量,决定没有附带控制信道的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
通知单元,构成为对所述用户装置通知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
发送功率控制单元,构成为控制所述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以及
发送单元,构成为使用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经由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对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下行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单元构成为使用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对所述用户装置通知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单元构成为使用RRC信令消息对所述用户装置通知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单元构成为使用MAC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对所述用户装置通知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构成为在第1周期经由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发送下行数据,
所述通知单元构成为在比所述第1周期长的第2周期,使用所述控制信道对所述用户装置通知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单元构成为控制所述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构成为,基于对于所述下行数据信道的来自所述用户装置的响应信号中所复用的所述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质量,决定所述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构成为,基于上行链路中以固定的定时发送的上行数据信道中所复用的所述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质量,决定所述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
9、一种方法,在与用户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中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装置测量的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质量,决定没有附带控制信道的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的步骤;
对所述用户装置通知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的步骤;
控制所述下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步骤;以及
使用在所述传输格式决定单元中决定的传输格式,经由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对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下行数据的步骤。
CN2007800229292A 2006-06-19 2007-06-19 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35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69441 2006-06-19
JP169441/2006 2006-06-19
PCT/JP2007/062354 WO2007148707A1 (ja) 2006-06-19 2007-06-19 基地局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3579A true CN101473579A (zh) 2009-07-01
CN101473579B CN101473579B (zh) 2012-09-26

Family

ID=38833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292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3579B (zh) 2006-06-19 2007-06-19 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345706B2 (zh)
EP (1) EP2034764A4 (zh)
JP (1) JP5023062B2 (zh)
KR (1) KR20090025281A (zh)
CN (1) CN101473579B (zh)
TW (1) TW200814589A (zh)
WO (1) WO200714870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8412A (zh) * 2009-10-30 2012-09-12 株式会社泛泰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接收关于分量载波的激活指示符的设备和方法
CN102687568B (zh) * 2009-12-29 2015-04-01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基于传送功率和物理资源块数量的自适应调度数据传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9128B2 (en) 2005-10-31 2013-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n a shared data channe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070149132A1 (en) 2005-12-22 2007-06-28 Junyl Li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selecting control channel reporting formats
JP5343354B2 (ja) * 2007-12-28 2013-11-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
WO2009084103A1 (ja) * 2007-12-28 2009-07-09 Fujitsu Limited 送信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制御方法
JP4937186B2 (ja) * 2008-05-23 2012-05-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ロセッサ
JP5239677B2 (ja) * 2008-09-18 2013-07-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1742656B (zh) * 2008-11-04 2012-05-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资源分配方法及资源使用方法、装置和系统
PL2409532T3 (pl) 2009-03-17 2019-04-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terowanie mocą nadawczą łącza wysyłania w systemach łączności o wielu nośnych
RU2521292C2 (ru) * 2010-01-28 2014-06-27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Выбор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формата в системах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WO2011118577A1 (ja) * 2010-03-23 2011-09-2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JP5668314B2 (ja) * 2010-04-05 2015-02-1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
WO2011144962A1 (en) * 2010-05-15 2011-11-24 Huawei Technologies Sweden Ab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communication
US10253170B2 (en) 2014-03-25 2019-04-09 Ansell Limited Polyisoprene/polychloroprene compositions
WO2020199066A1 (zh) * 2019-03-30 2020-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90078B2 (ja) * 1995-06-05 1998-08-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アンテナ指向性制御方法およびチャネル構成方法
US6463295B1 (en) * 1996-10-11 2002-10-08 Arraycomm, Inc. Power control with signal quality estimation for smart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1122965B1 (en) * 1998-04-17 2004-0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rate
KR100381012B1 (ko) * 1998-05-04 2003-08-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 방식에서 상향 공통 채널의 임의 접속 장치및 방법
US6169759B1 (en) * 1999-03-22 2001-01-02 Golden Bridge Technology Common packet channel
EP1192831B1 (en) * 1999-07-05 2004-01-0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coding method
US6868075B1 (en) * 1999-09-28 2005-03-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ed mode communications over a radio interface
EP1104136B1 (en) * 1999-11-23 2005-04-2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acket transmission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DE19956492A1 (de) * 1999-11-24 2001-05-31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Abbilden von Formatkennungs-Bits auf einen in einem Komprimiermodus zu sendenden Rahmen
US6757319B1 (en) * 1999-11-29 2004-06-29 Golden Bridge Technology Inc. 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for common downlink transport channels
US6725062B1 (en) * 1999-12-08 2004-04-2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simultaneous users in a control hold MAC state in CDMA
JP4511686B2 (ja) * 2000-05-26 2010-07-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6907248B2 (en) * 2000-06-22 2005-06-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ating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583353B2 (ja) * 2000-07-03 2004-11-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KR100396503B1 (ko) * 2000-10-09 2003-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분할모드에 따른 전송형식 조합표시 비트의 전송장치 및방법
KR100735402B1 (ko) * 2000-11-07 2007-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동기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향 공유 채널에 사용하는 송신 형식 결합 지시기의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JP2003008553A (ja) * 2001-06-22 2003-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信機、受信機、送受信機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KR100442621B1 (ko) * 2001-06-29 2004-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 순방향 패킷접속 서비스 정보 전달 방법
GB2380366B (en) * 2001-08-14 2003-1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mmon information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hsdpa service
US7486634B2 (en) * 2001-08-28 2009-02-03 Sony Corporation Adaptive modulation based on signal quality
CN1287543C (zh) * 2001-08-28 2006-11-29 索尼公司 发送设备和发送控制方法、以及接收设备和接收控制方法
KR20030032875A (ko) * 2001-10-19 2003-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캐스트 멀티미디어 방송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순방향 데이터 채널 송신 전력을 제어하는장치 및 방법
US7269145B2 (en) * 2001-12-20 2007-09-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de transi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data service in a mobile station
KR20030092894A (ko) * 2002-05-31 2003-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순방향 채널 품질을 보고하기 위한 채널 품질 보고 주기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KR100606008B1 (ko) * 2003-01-04 2006-07-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데이터재전송 요청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SE0300443D0 (sv) 2003-02-17 2003-02-1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system of channel adaption
JP2005020076A (ja) 2003-06-23 2005-01-20 Toshiba Corp 通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KR20060067968A (ko) 2003-09-09 2006-06-20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전송 포맷 조합 지표의 유도 방법, 디지털 신호 프로세서,무선 송수신기 및 통신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AU2003280848A1 (en) * 2003-11-18 2005-06-0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US7599702B2 (en) * 2003-12-23 2009-10-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R estimates for non-scheduled mobile terminals
US7551637B2 (en) * 2004-01-23 2009-06-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ensitive schedul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671067A (zh) * 2004-01-30 2005-09-2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控制重传数据rot的设备与方法
EP1617606A1 (en) * 2004-07-16 2006-0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cheduling mode switching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JP2006115358A (ja) 2004-10-15 2006-04-27 Ntt Docomo Inc パケット送信制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送信制御方法
JP4417418B2 (ja) * 2004-11-09 2010-02-17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上りリンクパケットデータサービスの制御情報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JP4814513B2 (ja) 2004-12-17 2011-11-16 Ntn株式会社 グリース封入転がり軸受
US20060293075A1 (en) * 2005-05-04 2006-12-2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to improve outer loop power control
US8125947B2 (en) * 2005-09-30 2012-02-28 Alcatel Lucent Mapp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o a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JP4841235B2 (ja) * 2005-11-30 2011-12-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8412A (zh) * 2009-10-30 2012-09-12 株式会社泛泰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接收关于分量载波的激活指示符的设备和方法
CN102687568B (zh) * 2009-12-29 2015-04-01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基于传送功率和物理资源块数量的自适应调度数据传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32303A1 (en) 2010-09-16
KR20090025281A (ko) 2009-03-10
WO2007148707A1 (ja) 2007-12-27
US8345706B2 (en) 2013-01-01
TW200814589A (en) 2008-03-16
CN101473579B (zh) 2012-09-26
EP2034764A1 (en) 2009-03-11
JP5023062B2 (ja) 2012-09-12
JPWO2007148707A1 (ja) 2009-11-19
EP2034764A4 (en)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3579B (zh) 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1427489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连接建立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71778B (zh)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JP4976914B2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AU2007206527B8 (e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388904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及其发送信号的方法
KR101256278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멀티플렉싱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피드백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916724B (zh) 用户装置、发送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US20130279444A1 (en) Transmission of data block information in a cellular radio system
CN101370164B (zh) 一种在高速分组接入信道上传输信令无线承载的方法
JP2011530922A (ja) Lteの共有データチャネルについての変調及び符号化方式の調整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2067330A1 (en)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allocation for packet radio service
WO2007077777A1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00039912A (ko) 제어 채널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지국 및 단말기
WO2009110390A1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方法
JP2007166118A (ja) チャネル品質伝送方法および端末
CN101005343A (zh) 一种多载波信道资源的分配方法及系统
EP1998585A1 (en)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channel state report method
CN103430473A (zh) 分配用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元素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US7944850B2 (en)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CN101651516B (zh) 编码调制方法和系统
CN101345906B (zh) 高速分组接入系统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0449959C (zh) 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资源的分配方法
CN101247546B (zh) 一种高速下行共享信道所映射物理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

Termination date: 201606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