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0399A -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0399A
CN101470399A CN200810190779.2A CN200810190779A CN101470399A CN 101470399 A CN101470399 A CN 101470399A CN 200810190779 A CN200810190779 A CN 200810190779A CN 101470399 A CN101470399 A CN 101470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ox
photosensitive drums
drive input
drum
protect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907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0399B (zh
Inventor
神村直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70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0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0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0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28Prevention of damage or soiling, e.g. mechanical abrasion
    • G03G21/1832Shielding members, shutter, e.g. light, heat shielding, prevention of toner scatte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4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a positioning fun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构造成沿着预定安装方向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主体中,所述处理盒包括:感光鼓、鼓驱动输入构件和框架,用于旋转感光鼓的驱动力被输入鼓驱动输入构件,框架用于保持感光鼓和鼓驱动输入构件;框架包括:形成在框架上的大致圆柱形的第一保护构件,第一保护构件构造成容纳鼓驱动输入构件,第一保护构件在感光鼓转动轴方向上突出,其中第一保护构件的位于安装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的突出量被制成小于第一保护构件的位于安装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分的突出量。

Description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受2007年12月2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340754号的优先权,其公开的内容通过引用全部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按照本发明的设备和装置涉及一种诸如电子照相彩色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和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第JP-A-H08-262957号(在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相关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在该相关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处理盒被做成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主体中。
在这种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盒安装导引构件以相互面对的方式设置在盒安装空间的左侧和右侧,盒安装空间被限定在设备主体中。所述处理盒包括感光鼓。另外,凸台以从感光鼓的转动轴方向上的两侧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处理盒上。通过在凸台被盒安装导引构件导引的同时将处理盒插入设备主体中,实现处理盒在设备主体中的安装。
另外,盒侧联结器设置在处理盒的两端面中的一个上。盒侧联结器布置在从处理盒的一个侧面突出的圆柱部的内部。当处理盒被安装在设备主体中时,设置在设备主体上的主体侧联结器被连接到盒侧联结器,以使驱动力从主体侧联结器传输到盒侧联结器。感光鼓被如此传输的驱动力所驱动而旋转。
发明内容
然而,对于上述的相关图像形成设备,存在着以下固有问题:当处理盒被安装在设备主体上时,处理盒的安装被用于容纳盒侧联结器的、被布置在设备主体内部的构件抓住(catch)的圆柱部打断。
本发明意欲解决该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被顺畅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主体中的处理盒和一种适合于装备这种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致力于上述缺陷及其他未提及的缺陷。然而,不要求本发明克服上述缺陷,因此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可能不克服任何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构造成沿着预定安装方向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主体中的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感光鼓;用于旋转感光鼓的驱动力被输入其中的鼓驱动输入构件;和保持感光鼓和鼓驱动输入构件的框架;框架包括:形成在框架上的大致圆柱形的第一突出构件,该第一突出构件构造成容纳鼓驱动输入构件以保护鼓驱动输入构件,第一突出构件在感光鼓转动轴方向上突出,其中第一保护构件的位于安装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那部分的突出量小于第一保护构件的位于安装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那部分的突出量。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处理盒,处理盒构造成沿着预定安装方向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主体中,处理盒包括:感光鼓;用于旋转感光鼓的驱动力被输入其中的鼓驱动输入构件;和框架保持感光鼓和鼓驱动输入构件的框架,其中大致圆柱状的第一突出构件形成在框架上,第一突出构件在感光鼓的转动轴方向上突出,并且构造成容纳鼓驱动输入构件以保护鼓驱动输入构件,并且其中第一保护构件的位于安装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的突出量小于第一保护构件的位于安装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分的突出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以下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其中: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剖视图;
图2是从处理盒的右前方来观察的图1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3是图2的处理盒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处理盒的俯视图;
图5是从鼓盒的右前方来观察的图2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鼓盒的透视图;
图6是从本体壳体的右前方来观察的图1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壳体内部的透视图;
图7是图6的本体壳体的左侧本体框架的左视图;
图8是从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左前方来观察的、图1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9是显示顶盖关闭状态的、图8的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左视图;
图10是从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右前方来观察的图8的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透视图,显示了顶盖关闭的状态;
图11是显示顶盖关闭状态的、图8的驱动力传输机构的俯视图;
图12是显示顶盖打开状态的、图8的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左视图;
图13是从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右前方来观察的图8的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透视图,显示了顶盖打开的状态;
图14是显示顶盖打开状态的、图13的驱动力传输机构的俯视图;
图15A是显示了鼓驱动传输构件在前进位置的、图8的驱动力传输机构的鼓驱动传输构件的剖视图,图15B是显示了鼓驱动传输构件在退避位置的、图8的驱动力传输机构的鼓驱动传输构件的剖视图;
图16是鼓主体、凸缘构件、连接构件和图10的驱动力传输机构的鼓驱动传输构件的透视图;
图17A是图16的鼓驱动传输构件的右视图,图17B是图16的连接构件的左视图,图17C是图16的凸缘构件的左视图;
图18A是在显影驱动传输构件处于前进位置时图8的驱动力传输机构的显影驱动传输构件的剖视图,图18B是在显影驱动传输构件处于退避位置时图8的驱动力传输机构的显影驱动传输构件的剖视图;
图19A是图18A的显影驱动传输构件的往复运动构件的右视图,图19B是图18A的显影驱动传输构件的显影辊从动齿轮的左视图;
图20是显示顶盖关闭状态的、图8的第一盖联动机构的锁定机构的左视图;
图21是显示顶盖打开状态的、图8的第一盖联动机构的锁定机构的左视图;
图22是显示顶盖关闭状态的、图6的本体壳体的右侧本体框架的部分右视图;
图23是显示顶盖打开状态的、图6的本体壳体的右侧本体框架的部分右视图;
图24是图6的本体壳体的连接分离直动凸轮的左视图;
图25是显示顶盖关闭状态的、图6的本体外壳的左侧本体框架的部分右视图;
图26是显示顶盖打开状态的、图6的本体壳体的左侧本体框架的部分右视图;
图27是图1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处理盒、锁定机构和连接和分离机构的左视图,显示了所有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的状态;
图28是图1的处理盒、图像形成设备的锁定机构以及连接和分离机构的左视图,显示了黄色、洋红和青色的显影辊离开感光鼓一定间隔的状态;
图29是图1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处理盒、锁定机构和连接和分离机构的左视图,显示了所有显影辊与感光鼓分开一定间隔的状态;和
图30A是图4的保护部的放大图,和图30B是图30A的保护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打印机的总体结构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剖视图。图像形成设备具体为一种打印机。
打印机1是串联式彩色打印机。四个处理盒3在本体壳体2(作为装置主体的一个实例)内平行布置成与黑色、黄色、洋红和青色的各个颜色相关联。各个处理盒3能够在作为本体壳体2上侧处的盖子的一个实例的顶盖4打开的状态下安装在本体壳体2内和从本体壳体2拆卸。
每个处理盒3包括鼓盒7和显影盒9,在鼓盒7中保持有感光鼓5和栅控式电晕充电器6,在显影盒9中保持有显影辊8且显影盒9可拆卸地装配到鼓盒7上。感光鼓5的表面由栅控式电晕充电器6均匀地充电,然后有选择地被设置在LED单元10内的LED曝光。因此,基于图像数据的潜像通过施加于感光鼓5表面上的静电荷形成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如此形成的各个静电潜像接着被携带在显影辊8上的色粉显像,从而在感光鼓5的表面上形成色粉图像。
纸张P容纳在布置于本体壳体2的底部内的馈纸盒11中。容纳在馈纸盒11内的纸张P被各种类型的辊子一张一张地传送到传送带12上。传送带12布置成从感光鼓5下方对抗四个感光鼓5。当传送带12运行时,传送到传送带12上的纸张P被传送而在各个感光鼓5下面顺序经过。接着,感光鼓5表面上的色粉图像依靠施加到转印辊13上的转引偏压而被转印到纸张P上。转印辊13布置成与各个感光鼓5相对应地横过传送带12。
色粉图像已经转印于其上的纸张P接着被传送到定影单元14。转印到纸张P上的色粉图像在定影单元14内被热定影。其后,纸张P被各种类型的辊子排出到纸张排出盘15内。
请注意,在区别一个特定颜色的处理盒3与其它彩色的处理盒3时,在附图标记3之后使用参考符号来指示某一颜色的处理盒,例如K表示黑色、Y表示黄色、M表示洋红和C表示青色。例如处理盒3K表示装载有黑色色粉的处理盒。
另外,传送带12传送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被认为是打印机1的前侧,当相对于打印机的水平或左右位置说明打印机时,这些位置通常以从打印机1的前侧来观察的打印机1为基础。关于处理盒3,在处理盒3水平布置的状态下,显影盒9被布置成面对感光鼓5的那侧称为前侧,有时在相对于处理盒3的垂直或上下位置以及左右位置来说明处理盒3时,这些位置以从前侧来观察的处理盒3为基础。在各个附图中用箭头表示前-后、上-下和左-右方向。
2.处理盒
图2是图1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处理盒3的、从其右前方来观察的透视图。图3是处理盒的左视图。图4是处理盒的俯视图。图5是图2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处理盒3的鼓盒7的、从其右前方来观察的透视图;
(1)鼓盒
如图5所示,鼓盒7包括鼓框架21。鼓框架21整体地具有一对鼓侧壁22,23、鼓后壁24、鼓上壁25和鼓前壁26。
一对鼓侧壁22,23布置成彼此面对,之间有沿左右方向的间隔。
如图3所示,在左侧的鼓侧壁22包括左侧壁后部27、左侧壁中间部28和左侧壁前部29。
在侧面看,左侧壁后部27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形状。大致圆柱形的保护部30在左侧壁后部27上形成为横向向外(向左)突出。如图4所示,保护部30突出成使后侧部31的突出量变得小于前侧部32的突出量。另外,前侧部32的端面和后侧部31的端面通过倾斜面彼此连接,随着该倾斜面向后延伸,该倾斜面倾斜更靠近左侧侧壁后部27。另外,在左侧壁后部27内的被保护部30所围绕的部分处形成通孔,左侧鼓轴承33配合到如此形成的通孔内。
从比左侧壁后部27高度更低的那侧观察,左侧壁中间部28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并且如图5所示,左侧壁中间部28从左侧壁后部27的前端下部向前延伸,在沿其前后方向的长度中间部分处横向向外弯曲,并又弯曲到前面而进一步向前延伸。另外,在沿左侧壁中间部28的长度位于中间且向外弯曲的弯曲部34处,通过切除左侧壁中间部28的、从开口延伸到比弯曲部34更向前的位置的那部分而在左侧壁中间部28内如此形成开口,使得得到的外部形状大致呈U形,形成附接导槽35。如图3所示,在显影盒9装配到鼓盒27上的状态下,包括附接导槽35的上表面在内的平面穿过下面将要说明的显影辊从动齿轮61的旋转中心。另外,在左侧壁中间部28内比弯曲部更向前的部分处形成在前后方向上的直径比在上下方向上的直径略大的长孔36。
左侧壁前部29形成为随着左侧壁前部29向前延伸而从左侧壁中间部28的前端边缘向上倾斜延伸。
如图5所示,在右侧的鼓侧壁23包括右侧壁后部37、右侧壁中间部38和右侧壁前部39。
从侧面看右侧壁后部37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形状并在左右方向上面对左侧壁后部27。右侧鼓轴承40装配在右侧壁后部37上。
从比右侧壁后部37高度更低的那侧看,右侧壁中间部38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并且如图5所示,右侧壁中间部38从右侧壁后部37前端下部向前延伸、在沿其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的中间部分处横向向外弯曲且又弯曲到前面以进一步向前延伸。另外,在沿右侧壁中间部38的长度位于中间且向外弯曲的弯曲部41处,通过切除右侧壁中间部38的、从开口延伸到比弯曲部41更向后的位置的那部分而在右侧壁中间部38内如此形成开口,使得得到的外部形状大致呈U形,形成附接导槽42。附接导槽42在左右方向上面对左侧壁中间部28内的附接导槽35,附接导槽42的上表面与附接导槽35的上表面定位于同一平面上。
右侧壁前部39形成为随着右侧壁前部39向前延伸而从右侧壁中间部38的前端边缘向上倾斜延伸。
感光鼓5由鼓侧壁22的左侧壁后部27和鼓侧壁23的右侧壁后部37保持。感光鼓5包括鼓主体44和沿着鼓主体44的中心轴延伸的鼓轴45。凸缘构件46(右侧的凸缘构件46未显示)被固定到鼓主体44的两端部上,鼓轴45以相对旋转的方式插入各个凸缘构件46的中心。鼓轴45的右端部如此插入右侧鼓轴承40内,从而禁止其相对鼓轴承40旋转。右端部从右侧鼓轴承40向右突出。另一方面,被固定到鼓主体44的左端部上的凸缘构件46在左侧鼓轴承33中被保持成允许其相对于鼓轴承33旋转。如此,感光鼓5的鼓主体44可绕鼓轴45旋转地设置在左侧壁后部27和右侧壁后部37之间。
另外,左侧凸缘构件46的端面在由保护部分30所围绕的部分内露出。于是,连接构件47装配到凸缘构件46的露出端面上(参照图3)。
鼓后壁24设置成在鼓侧壁22的后端部与鼓侧壁23的后端部之间延伸。
鼓上壁25设置成在鼓侧壁22的左侧壁后部27的上端部与鼓侧壁23的右侧壁后部37的上端部之间延伸。
鼓前壁26设置成在鼓侧壁22的左侧壁前部29的下端部与鼓侧壁23的右侧壁前部39的下端部之间延伸并形成为随着鼓前壁26向前延伸而倾斜向上。用于将显影盒9朝感光鼓5按压的按压杆48设置在鼓前壁26上的两个位置上,这两个位置在鼓前壁26的左右方向上跨过其中央部彼此相对。
(2)显影盒
如图2到4所示,在显影盒9装配在鼓盒7上的状态下,显影盒9布置在鼓侧壁22的左侧壁中间部28和左侧壁前部29与鼓侧壁23的右侧壁中间部38和右侧壁前部39之间。
显影盒9包括外壳51。外壳51具有在其后侧开口的箱子形状。如图1所示,显影辊8、供应辊52、层厚调节片53和搅拌器54包括在外壳51内。另外色粉容纳在外壳51内部。
如图4所示,显影辊8布置成从外壳51向后露出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外壳51的两侧壁55,56上。具体地,如图2和3所示,大致呈圆柱形的显影辊轴支承构件57,58设置在侧壁55,56两者的后端部上以横向向外突出。显影辊轴支承构件57,58布置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如图4所示,显影辊8具有金属的显影辊轴59被由导电橡胶制成的橡胶辊60所覆盖的结构。通过使显影辊轴59的两端部分别可旋转地插入显影辊轴支承构件57,58内,显影辊8可旋转地支撑在侧壁55,56两者之上。
另外,如图3所示,用于驱动显影辊8等的驱动力被输入其中的显影辊从动齿轮61设置在外壳51的左侧壁55上的显影辊轴支承构件57后方。在显影盒9装配到鼓盒7上的状态下,显影辊从动齿轮61面对形成在鼓盒7的鼓侧壁22内的长孔36。以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作用的旋转力输入到显影辊从动齿轮61。
(3)显影盒到鼓盒的附接
显影盒9被从感光鼓5的前面附接到鼓盒7上。分别从显影盒9的外壳51向左和向右突出的显影辊轴支承构件57,58被分别固定在附接导槽35,42内。那么,通过使显影盒9被按压到后面而将显影盒9移动到后面,同时显影辊轴支承构件57,58分别由附接导槽35,42引导。在向后运动过程中,显影盒9的外壳51开始与按压杆48抵接,外壳51抵抗由按压杆48施加的按压力被向下按压,由此完成显影盒9到鼓盒7的装配。在这种状态下,在显影盒9中,由于按压杆48的按压力,显影辊8开始与感光鼓5压力接触。要注意的是,在已经完成附接的状态下,在显影辊轴支承构件57,58与导槽35,42的后端部之间分别形成间隙。
3.本体框架
图6为从本体壳体的右前方观察的本体壳体的内部的透视图。
两个本体框架62、63被布置在本体壳体2内,其间设有间隔地彼此相对。从侧面看,本体框架62、63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从本体框架62,63之间的前侧观察,黑色处理盒3K、黄色处理盒3Y、洋红色处理盒3M和青色处理盒3C以此顺序安装。
本体框架62、63通过四个圆棒状连接构件64、65、66、67连接在一起。连接构件64在黑色处理盒3K的前面设置成在本体框架62、63各自的上端部之间延伸。连接构件65在黑色处理盒3K下方设置成在本体框架62、63各自的下端部之间延伸。连接构件66在青色处理盒3C的前面设置成在本体框架62、63各自的上端部之间延伸。连接构件67在青色处理盒3C的前面设置成在本体框架62、63各自的下端部之间延伸。如此,本体框架62,63和四个连接构件64到67提供了一种坚固结实的结构,该结构在安装或拆卸处理盒3时减少扭曲和变形。
(1)左侧本体框架
图7是左侧本体框架的左视图。
四个处理盒导槽71形成在左侧本体框架62上。处理盒导槽71通过从本体框架62的上缘切除本体框架62而形成。每个处理盒导槽71具有对应于形成在鼓框架21上的保护部分30的外径的宽度,并且从本体框架62的上缘倾斜地向下和向后延伸到本体框架62的垂直中央部。在处理盒导槽71的下端部形成第一抵接部72和第二抵接部73,从处理盒导槽71内向上突出的那侧观察,第一抵接部72具有大致矩形形状,从处理盒导槽71内向前突出的那侧观察,第二抵接部73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四个处理盒导槽71在前后方向上等间隔形成。
另外,在本体框架62上的倾斜向下和向前离开各个处理盒导槽71的下端部一定间隔的合适位置上分别设置向左突出的圆柱形凸出部分74。
此外,在本体框架62上的向前和略倾斜向下离开各个凸出部分74一定间隔的适当位置处分别形成穿透本体框架62的导孔75。导孔75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孔部76和从直线孔部76的后端倾斜向下和向后延伸的交叉孔部77。在四个导孔75中的最前面的那个导孔75中,直线孔部76比其他导孔75的直线孔部76形成得更长。
另外,分别定中心于凸出部分74的弧形孔187形成在本体框架62上的位于各个处理盒导槽71的前面且倾斜向上和向前离开各个凸出部分74一定间隔的位置处。
(2)右侧本体框架
如图6所示,四个处理盒导槽78形成在右侧本体框架63上的、在左右方向上分别面对形成在左侧本体框架62上的四个处理盒导槽71的位置处。导槽78通过从本体框架63的上缘切除本体框架63而形成,并且从上缘倾斜向下和向后延伸到本体框架63的垂直中央部,同时随着其向下延伸而变窄。
另外,在本体框架63上的倾斜向下和向前离开各个处理盒导槽78的下端部一定间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向右突出的圆柱形凸出部分79。
在本体框架63上的向前和略倾斜向下离开各个凸出部分79一定间隔的位置处分别形成穿透本体框架63的导孔80。导孔8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孔部81和从直线孔部81的后端倾斜向下和向后延伸的交叉孔部82。在四个导孔80中最前面的那个导孔80中,直线孔部81比其他导孔80的直线孔部81形成得更长。
4.用于向处理盒传导驱动力的结构
图8是从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左前方观察的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透视图。图9是显示顶盖关闭状态的、图8的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左视图。图10是从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右前方来观察的图8的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透视图,显示了顶盖关闭的状态。图11是显示顶盖关闭状态的驱动力传输机构的俯视图。图12是显示顶盖打开状态的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左视图。图13是从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右前方来观察驱动力传输机构和第一盖联动机构的透视图,显示了顶盖打开的状态。图14是显示顶盖打开状态的驱动力传输机构的俯视图。
请注意,在从图8到图14的各个附图中显示了下面将要说明的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作为传输构件的一个实例)和连接分离驱动机构211两者。另外图8显示了处理盒3和顶盖4。
(1)驱动力传输构件
驱动力传输机构91设置在左侧本体框架62的外侧(见图10),用于将驱动力传输到处理盒3。请注意,在图8中,尽管本体框架62布置在四个处理盒3和驱动力传输机构91之间,但是省略了本体框架62的图示以简化附图。
如图10所示,驱动力传输机构91包括四个鼓驱动传输构件92、四个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和驱动直动凸轮94。
(1-1)鼓驱动传输构件
四个鼓驱动传输构件92设置成与四个处理盒3相关联。当处理盒3开始抵接阻止构件191时,鼓驱动传输构件92布置在与各个连接构件47相对应的位置上(见图3),这些连接构件47设置在其相关联的处理盒3的感光鼓5上。阻止构件191将在后面说明。
图15A和15B为鼓驱动传输构件92的剖视图。
鼓驱动传输构件92整体地包括齿轮部95和从齿轮部95的中心部向右突出的凸部96。
齿轮部95具有本质上圆环形板的形状。驱动力从鼓电动机输入其中的多个轮齿形成在齿轮部95的外圆周表面上。
凸部96具有圆柱形基端侧外圆周表面97,该圆柱形基端侧外圆周表面97具有与齿轮部95共同的中心轴。另外,凸部96具有圆柱形末端侧外圆周表面98,该圆柱形末端侧外圆周表面98具有与齿轮部95共同的中心轴,直到基端侧外圆周表面97右边。末端侧外圆周表面98形成为具有比基端侧外圆周表面97的直径更小的直径。此外,凸部96具有环形的抬升表面99和环形的末端面100,抬升表面99与基端侧外圆周表面97的末端边缘和末端侧圆周表面98的基端边缘相连,末端面100与末端侧外圆周表面98的末端边缘相连。直线接合槽101(见图1)在末端面100上形成为与附着于凸缘构件46的端面上的连接构件47相接合(见图16)。另外,凸部96整体地包括从末端面100内的开口的圆周边缘部向左延伸的圆柱形部分102。
另外,在本体框架62的外表面上,保持器103被装配成覆盖驱动力传输机构91。支持轴104与各个鼓驱动传输构件92相关联地设置在保持器103上,以从保持器103突出而向右延伸。支持轴104可旋转且可在左右方向上滑动地被插入圆柱形部分102中。如此,鼓驱动传输构件92被可绕支持轴104旋转地支持,并且设置成沿左右方向在图15A所示的前进位置和图15B所示的退避位置之间来回地运动。另外,如图8所示,设置成绕在圆柱形部分102的圆周上的卷簧105的一端被固定到鼓驱动传输构件92上。卷簧105的另一端被固定到保持器103上,鼓驱动传输构件92被卷簧105的按压力(弹力)向右按压。
图16是鼓主体、凸缘构件、连接构件和驱动力传输机构的透视图。图17A是鼓驱动传输构件92的右视图。图17B是连接构件的左视图。图17C是凸缘构件的左视图。
如图16和17A所示,接合凹槽101形成在经过鼓驱动传输构件92的末端面100中心的直线上。
如图16和17B所示,连接构件47整体地包括扁平圆柱形的主体部106、两个第一侧向突起107和两个第二侧向突起108,该第一侧向突起107在主体部106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成从该端面突出,而该第二侧向突起108设置在主体部106的另一端面上。第一侧向突起107布置在关于主体部106的中心互相点对称(180度旋转对称)的两个位置上。第二侧向突起108关于主体部106的中心互相点对称(180度旋转对称),并且相对于第一个侧向突起107布置在绕主体部106的中心移位90度的两个位置上。
如图17C所示,大致圆柱形的鼓侧接合部109以向左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凸缘构件46的端面上。凹部110形成在相对于鼓侧接合部109(凸缘构件46)的中心互相点对称(180度旋转对称)的两个位置上。另外,连接构件与鼓侧接合部109(凸缘构件46的端面)连接,从而沿第二侧向突起108彼此相对的方向分别被连接构件47的、嵌合在凹部110内的第二侧向突起108移到位。
在鼓驱动传输构件92前进到图15A所示的前进位置处的状态下,连接构件47的第一侧向突起107嵌合到鼓驱动传输构件92的接合凹槽101内,由此由连接构件47、鼓驱动传输构件92和鼓侧接合部109形成所谓的十字滑块联轴器(Oldham coupling)。因而即使在鼓驱动力传输构件的旋转中心和凸缘构件46(感光鼓5)的旋转中心之间产生位置上的轻微移位的情况下,也允许移位,并且鼓驱动传输构件92的旋转被传输到凸缘构件46。
(1-2)显影驱动传输构件
如图8所示,四个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设置成与各个处理盒3相关联。当导致处理盒3抵接阻止构件191的状态时,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布置在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面对显影辊从动齿轮61的位置处,显影辊从动齿轮61设置在其关联的处理盒3上。
图18A和18B是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的剖视图。
如图10、18A和18B所示,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包括显影驱动齿轮111、往复运动构件112和卷簧113。
显影驱动齿轮111整体地具有大致板状的齿轮主体114和从齿轮主体114向右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的引导芯部115。
驱动力从显影电动机(未示出)输入其中的多个轮齿形成在齿轮主体114的外圆周表面上。
如图18A和18B所示,引导芯部115形成为其中心轴与齿轮主体114的中心轴一致。引导芯部115具有末端芯部116和基端芯部117,末端芯部116在末端部具有相对小的第一外径,基端芯部117在其基端部具有相对大的第二外径。末端芯部116的外圆周表面和基端芯部117的外圆周表面通过倾斜面而在高度上没有差异地连续。
往复运动构件112整体地包括具有相对小的第一内径的圆柱形的末端圆柱部118、圆柱形的基端圆柱部119、接合部120和环部(collar portion)121,基端圆柱部119靠近在末端圆柱部118的左侧设置并具有相对大的第二内径,接合部120靠近末端圆柱部118的右侧设置,环部121从末端圆柱部118的外圆周表面圆周突出。第一内径大致等于或者稍大于末端芯部116的第一外径。第二内径大致等于或者稍大于基端芯部117的第二外径。引导芯部115从左边插入往复运动构件112中。往复运动构件112相对于引导芯部115在左右方向上往复运动或在图18A所示的前进位置与图18B所示的退避位置之间向后和向前运动。
卷簧113设置成绕在引导芯部115的圆周上并布置在往复运动构件112和齿轮主体114之间。往复运动构件112被卷簧113的按压力(弹力)向右按压。
另外,与各个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相关联地,支持轴128在保持器113上设置成从保持器113突出并向右延伸。通过将支持轴128旋转而不滑动地插入引导芯部115内,显影驱动齿轮111被支持成绕支持轴128旋转而不滑动。
图19A是往复运动构件的右视图。
往复运动构件112的接合部120整体地包括大致圆柱形的中心部122和连接到中心部122的圆周表面上的两个抵接突出部123,该中心部122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两个抵接突出部123布置在穿过中心部122中心的直线上并且形成为具有180度旋转对称的形状。
图19B是显影辊从动齿轮61的左视图。
一种圆形凹部124形成在所述显影辊从动齿轮61的外端面上,并且所述圆形凹部124具有大致与所述中心部122的所述接合部120的外径相同的直径。另外,在显影辊从动齿轮61的外端面上,两个抵接部125被沿着凹部124的圆周设置。从侧面看,每个抵接部125具有大致L的形状,具有短边部分126和与短边部分126直角相交的长边部分127。各抵接部125的短边部分126在穿过凹部124中心的直线上延伸。各抵接部125的长边部分127沿着穿过凹部124中心的直线延伸并以直角与穿过两个短边部分126的直线相交且与该直线以定距离间隔。另外,两个抵接部125相对于凹部124的中心互相180度旋转对称。
在往复运动构件112前进到图18A所示的前进位置上的状态下,接合部120的中心部122嵌合在显影辊从动齿轮61的凹部124内,接合部120的抵接突出部123在显影辊从动齿轮61的圆周方向上开始抵接各个抵接部125的长边部分127。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当旋转力输入到显影驱动齿轮111中并且引起往复运动构件112与显影驱动齿轮111一起旋转时,旋转力被从各个抵接突出部123传输到各个抵接部125,由此显影辊从动齿轮61在与往复运动构件112相同的方向上旋转。
那么,引导芯部115的末端芯部116和基端芯部117,以及末端圆柱部118和基端圆柱部119在左右方向上具有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和(2)的尺寸。
条件(1):在往复运动构件112被定位在图18B所示的退避位置和往复运动构件112的各个抵接突出部123的一部分开始抵接显影辊从动齿轮61的各个抵接部125的位置之间的状态下,引导芯部115的末端芯部116布置在往复运动构件112的末端圆柱部118内,引导芯部115的基端芯部117布置在往复运动构件112的基端圆柱部119内。
条件(2):在往复运动构件112前进到图18A所示的前进位置的状态下,引导芯部115的基端芯部117离开往复运动构件112的基端圆柱部内侧,引导芯部115的末端芯部116被布置在往复运动构件112的基端圆柱部119内侧。
在往复运动构件前进到前进位置的状态下,往复运动构件相对于引导芯部115的径向游隙通过上述操作而增大。因而,即使在显影辊从动齿轮61的旋转中心和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显影驱动齿轮111)的旋转中心之间产生位置偏移的状态下,如果旋转中心之间的移位数值落在往复运动构件112相对于引导芯部115的径向游隙范围内,则该移位被允许,旋转力被较好地从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传输到显影辊从动齿轮61。
(1-3)驱动直动凸轮
如图10,11,13和14所示,驱动直动凸轮94为在前后方向上拉长并装配到本体框架62(见图6)以沿着前后方向上的直线往复运动的部件。如图11和14所示,驱动直动凸轮94包括在前后方向上拉长的矩形板形状的主体部131、整体形成在主体部131上的四个第一凸轮部132和整体形成在主体部131上的四个第二凸轮部133。
主体部131平行于本体框架62设置。四个孔134形成在主体部131上。孔134分别形成在孔134在左右方向上面对四个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的位置上。每个孔134具有长孔形状,该长孔形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允许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的往复运动构件112垂直插拔的尺寸。如图10所示,在驱动直动凸轮94布置在相对向前的位置上的状态下,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分别面对孔134的后端部。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在驱动直动凸轮94布置在相对向后的位置上的状态下,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分别面对孔134的前端部。
第一凸轮部132在主体部131的左侧表面(即与面对本体框架62的那个表面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成与各个孔134相关联。从侧面看,第一凸轮部132具有大致U形,该U形沿着孔134的圆周边缘的大致前半部延伸。另外,如图14所示,第一凸轮部132具有倾斜部135和平坦部136,该倾斜部135倾斜成随着倾斜部135向前延伸而离开主体部131一定间隔,该平坦部136从倾斜部135的前端延伸成与主体部131平行并因此形成为具有从上面看大致梯形的形状。
第二凸轮部133在主体部131的左侧表面的下端部处设置成与各个鼓驱动传输构件92相关联。如图11和14所示,每个第二凸轮部133在每个第一凸轮部132的后面形成为从上面观察时不与第一凸轮部132重叠。另外,如图14所示,第二凸轮部133具有倾斜部137和平坦部138,该倾斜部137倾斜成随着倾斜部137向前延伸而离开主体部131一定间隔,该平坦部138从倾斜部137的前端延伸成与主体部131平行并因此形成为具有从上面看大致梯形的形状。
在图10和11所示的状态下,各个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的往复运动构件112插入孔134的后端部内,环部121与驱动直动凸轮94的主体部131的左侧表面抵接,末端圆柱部118和接合部120的部分相对于主体部131向右突出。各个第一凸轮部132布置在主体部131前方。另外,鼓驱动传输构件92在其抬升表面99处抵接主体部131的左侧表面。凸部96的末端部(即形成有末端侧外圆周表面98的那部分)在主体部131下方相对于主体部131向右突出。各个第二凸轮部133布置在各个鼓驱动传输构件92的前方。即,各个鼓驱动传输构件92和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的往复运动构件112均前进到前进位置上。
当使驱动直动凸轮94向后运动时,第一凸轮部132的各个倾斜部135开始抵接往复运动构件的121各个环部121,第二凸轮部133的倾斜部137开始抵接鼓驱动传输构件92的各个抬升表面99。当驱动直动凸轮94进一步向后运动时,往复运动构件112和第一凸轮部132如此相对运动,使得往复运动构件112的环部121分别骑在第一凸轮部132的倾斜部135上。因此,往复运动构件112承受来自第一凸轮部132的、沿向左方向的力,然后使之抵抗卷簧113的按压力向左运动。另外,鼓驱动传输构件92和第二凸轮部133如此相对运动,使得鼓驱动传输构件92的抬升表面99骑在第二凸轮部133的倾斜部137上。与之相关,第二凸轮部133承受来自第二凸轮部133的、沿向左方向的力,然后使之抵抗卷簧105的按压力向左运动。
另外,在图13和14所示的状态下,往复运动构件112在其环部121处开始抵接第一凸轮部132的平坦部136,仅接合部120插入孔134的前端部内。另外,鼓驱动传输构件92在其抬升表面99处开始抵接第二凸轮部133的平坦部138,凸部96的末端部相对于主体部131向右稍微突出。即,鼓驱动传输构件92和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的往复运动构件112已经退回到退避位置上。
(2)第一盖联动机构
另外,在打印机1中,驱动直动凸轮94设计成能与顶盖4的打开或关闭相关联地运动。即,打印机1包括第一盖联动机构140,该第一盖联动机构140用于使驱动直动凸轮94以与顶盖4的打开或关闭联动的方式运动(见图9和10)。
如图8所示,顶盖4设置成在顶盖4的前端部从本体壳体2举起(见图1)而打开本体壳体2的上表面的状态和顶盖4沿着本体壳体2的上表面延伸以关闭本体壳体2的上表面的状态之间通过未图示的轴打开和关闭,该轴可旋转地插入设置于顶盖4的后端部的、大致C形的旋转支持部141内。
如图9所示,第一盖联动机构140包括第一盖联动构件142和第二盖联动构件143。第一盖联动构件142和第二盖联动构件143与左侧和右侧本体框架62,63相关设置(见图6)。由于与左侧本体框架62相关设置的第一盖联动构件142和第二盖联动构件143和与右侧本体框架63相关设置的第一盖联动构件142和第二盖联动构件143配置成横向对称,在下文中仅说明与左侧本体框架62相关设置的第一盖联动构件142和第二盖联动构件143。
如图10所示,第一盖联动构件142被形成为长直线形状。第一盖联动构件142的一个端部连接到沿顶盖4内表面的左端部的长度的中间部上,从而绕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旋转。在顶盖4关闭的状态下,第一盖联动构件142在前后方向上沿着顶盖4的内表面延伸。第一盖联动构件142的另一端部144如此连接到本体框架62的后端部,以绕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旋转。另外,连接轴145向右突出地形成在第一盖联动构件142的最后端。
从侧面看,第二盖联动构件143形成为具有V形,该V形以相对大的角度(例如,大约135度的角)开口。支持轴146向右突出地形成在第二盖联动构件143的弯曲部上。通过将支持轴146可旋转地支持在本体框架62的后端部上,第二盖联动构件143被设置成绕支持轴146旋转。第一盖联动构件142的连接轴145可旋转地插入第二盖联动构件143的一个端部内。连接轴147向右突出地形成在第二盖联动构件143的另一端部上。在垂直或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孔148形成在驱动直动凸轮94的主体部131的后端部上,连接轴147如此插入长孔148以宽松地嵌合于其中从而不仅旋转而且还在上下方向上运动。
当从顶盖4关闭的状态(图10显示了该关闭状态)打开顶盖4时,第一盖联动构件142绕另一端部144旋转以被直立。与第一盖联动部件142的旋转协同,第二盖联动构件143的一个端部被向前推进并且第二盖联动构件143绕支持轴146旋转,由此使第二盖联动构件143的另一端部向后运动。另外,通过第二盖联动构件143的另一端部向后运动,驱动直动凸轮94被连接轴147向后推动,由此使驱动直动凸轮94向后运动。那么,当导致顶盖4完全地打开的状态时,驱动直动凸轮94布置在如图13所示的最后面的位置上。
当顶盖4关闭时,第一盖联动构件142如此绕第一盖联动构件142的另一端部旋转,从而以倾斜方式落下。与第一盖联动部件142的旋转协同,第二盖联动构件143的一个端部被向后推进并且第二盖联动构件143绕支持轴146旋转,由此使第二盖联动构件143的另一端部向前运动。另外,通过第二盖联动构件143的另一端部向前推动,驱动直动凸轮94被连接轴147向前推动,由此使驱动直动凸轮94向前运动。那么,当导致顶盖4完全闭合的状态时,驱动直动凸轮94布置在如图10所示的相对向前的位置上。
5.锁定机构
图20为锁定机构的左视图,显示了顶盖关闭的状态。图21是显示顶盖打开状态的锁定机构的左视图;
请注意,图20和21显示了驱动直动凸轮94、第一盖联动机构140和后面将要说明的阻止构件191,以及接离驱动机构(connecting-disconnecting drive mechanism)211和第二盖联动机构231。
用于将各个处理盒3锁定在本体框架62,63上的锁定机构151(见图6)设置在打印机1内。
锁定机构151包括四个左侧固定构件152、四个右侧固定构件172(见图22)和一个左侧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和一个右侧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
(1)左侧固定构件
四个左侧固定构件152布置在左侧本体框架62的左侧。另外,四个左侧固定构件152设置成与各个处理盒3相关联。在四个处理盒3安装于本体壳体2内的状态下,左侧固定构件152布置在各个处理盒3(鼓盒7)的保护部分30的前方(见图3)。左侧固定构件152每个均包括锁定杆154、按压杆155和卷簧156。
锁定杆154可旋转地支持在突出部分74上(见图7),该突出部分74在其一端部处(即基端部分)形成在左侧本体框架62上。大致上矩形的孔157以从中穿过的方式形成在锁定杆154的中心部。锁定杆154的另一个端部(即末端部分)的前缘形成为具有与处理盒3的保护部分30的外部形状相对应的曲线形状。操作部171以向右突出的方式形成在锁定杆154的右侧表面上的比孔157更靠近末端部的位置处。
按压杆155布置在锁定杆154的前方右侧并在其一个端部(基端部分)处可旋转地支持在凸出部分74上(见图7)。钩部158在按压杆155的中心部上形成为向前突出并在其末端部向左弯曲。钩部158的末端部被从右侧插入锁定杆154的孔157内。另外,连接轴159在按压杆155的中心部上形成为从其左侧表面向左突出。此外,支持部160(见图25)形成在按压杆155的中心部上,用于支持后面将要说明的间隔构件201。支持部160从按压杆155的右侧表面向右突出并被插入孔187中(见图7),其末端到达本体框架62的右侧位置。
卷簧156介于锁定杆154的末端部和按压杆155的末端部之间。
(2)右侧固定构件
图22是显示顶盖关闭状态的、右侧本体框架的一部分的右视图。图23是显示顶盖打开状态的、右侧本体框架的一部分的右视图。
四个右侧固定构件172设置成与各个处理盒3相关联并且被布置在右侧本体框架63的右侧。右侧固定构件172每个均包括锁定杆174、按压杆175和卷簧176。
从侧面看,锁定杆174形成为具有本质上的C形。锁定杆174的端部(基端部分)可旋转地支持在形成在右侧本体框架63上的突出部分79上。大致上矩形的孔177在锁定杆174的另一端部(末端部)上形成为贯穿其中。另外,切除部178在锁定杆174的基端部分和末端部之间形成在锁定杆174上,以被切除变成向下凹陷的凹部。
按压杆175布置在锁定杆174的前方左侧,并且在其一个端部(基端部分)处可旋转地支持在突出部分79上。锁定部180向右突出地形成在按压杆175的末端部处。锁定部180的末端部从左侧插入锁定杆174的孔177内。另外,连接轴179在按压杆175的中心部上形成为从其右侧表面向右突出。此外,尽管未显示,支持部在按压杆175的中心部上形成为从按压杆175的右侧表面向右突出,将要在后面说明的间隔构件201被支持部可旋转地支持。
卷簧176介于锁定杆174的末端部和按压杆175的末端部之间。
(3)连接分离直动凸轮
图24是连接分离直动凸轮的左视图。
因为右侧和右侧的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具有互相横向对称的结构,在下文中仅描述左侧的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
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构件,并在本体框架62的内表面上被装配成在前后方向上沿直线往复运动(见图6)。
四个导槽161在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的左侧表面上形成为与每个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相关联。导槽16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槽部162和从直线槽部162的后端倾斜向上和向后延伸的交叉槽部163。
四个第三凸轮部164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形成在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的上表面上。从侧面看,四个第三凸轮部164每个形成为具有大致梯形的形状,该梯形从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的上表面350(即许可表面)向上突出,并且每个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水平面165(即间隔表面)和倾斜面166(即许可表面),倾斜面166延续至水平面165的后端和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的上表面处。最前面的第三凸轮部164和靠近其的那个第三凸轮部164之间的间隔比其他相邻第三凸轮部164之间的间隔更长。
齿条167形成在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上。如图10所示,使小齿轮168与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左侧的齿条167啮合。如图8所示,使小齿轮169与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右侧的齿条167啮合。小齿轮168、169分别地以不旋转的方式附接到连接轴170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当左侧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右侧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以与左侧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的移动相同的方向和与左侧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相同的移位量同步向左移动。
(4)联结构件
如图20和21所示,各个左侧固定构件152和左侧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通过联结构件181彼此相连。
左侧固定构件152的连接轴159可在预定角度范围内旋转地插入联结构件181的一个端部内。具体地,大致扇形的孔182形成在联结构件181的一端上。从侧面看,连接轴159具有在其圆周表面上有突起的钥匙孔形状。另外,当连接轴159被插入孔182中时,使联结构件181在所述角度范围内绕连接轴159旋转。另一方面,连接轴183向右突出地形成在联结构件181另一端部。连接轴183被插入本体框架62的导孔75中,并且其末端部接合在导槽161内。
如图22和23所示,各个右侧固定构件172和右侧的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通过联结构件(link member)184彼此相连。
右侧固定构件172的连接轴179以可在一角度范围内旋转的方式插入联结构件184的一个端部内。该角度范围可以预先确定。具体地,大致扇形的孔185形成在联结构件184的一端上。从侧面看,连接轴179具有在其圆周表面上有突起的钥匙孔形状。另外,当连接轴179被插入孔185中时,使联结构件184在所述角度范围内绕连接轴179旋转。另一方面,连接轴186向左突出地形成在联结构件184另一端部。连接轴183被插入本体框架63的导孔80中,并且其末端部接合在导槽161内。
6.阻止构件
如图20和21所示,四个阻止构件191设置于打印机1内。四个阻止构件191分别布置在左侧固定构件152的左侧。
阻止构件191具有臂状。插入孔192形成在阻止构件191的一端部(即,基端部)。设置在本体框架62上、处理盒导槽71的下端部前方且之间设有微小间隔的位置处的夹紧轴351(见图7)被插入插入孔192中。因而,每个阻止构件191由本体框架62可绕插入孔192(夹紧轴351)旋转地支持。阻止构件的末端部开始从左侧固定构件152(锁定杆154)的操作部171的上方抵接操作部171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阻止构件191的末端部向上延伸并接着向后折回而具有钩子形状。请注意,右侧固定构件172、锁定杆174对应于阻止构件191(见图23)。
7.间隔构件
图25是显示顶盖关闭状态的、左侧本体框架的一部分的右视图。图26是显示顶盖打开状态的、左侧本体框架的一部分的右视图。
多个间隔构件201(例如在本示范实施例中为八个间隔构件201)在打印机1内设置成与四个左侧固定构件152和四个右侧固定构件172相关联(见图22)。由于设置成与左侧固定构件152相关联的间隔构件201和设置成与右侧固定构件172相关联的间隔构件201被配置成彼此横向对称,在下文中将仅描述左侧间隔构件201。
四个间隔构件201在左侧本体框架62内部(例如右侧)布置成在左右方向上分别面对其关联的左侧固定构件152。
间隔构件201具有大致三角板的形状。设置在左侧固定构件152的按压杆155上的支持部160可相对旋转地插入间隔构件201的一个角部202中。因此,间隔构件201可旋转地支持在支持部60上。
间隔构件201设置成从支持部向后延伸并靠在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的上表面上。下突出部203向下突出地形成在间隔构件201的后端部。使下突出部203抵接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的上表面。另外,上突出部204向上突出地形成在间隔构件201的后端部。使上突出部204的前表面起到按压表面205的作用。
8.连接分离驱动机构
如图9、10、12和13所示,用于使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在前后方向上往复运动的连接分离驱动机构211设置在打印机1内。
连接分离驱动机构211包括依靠连接分离电动机229(作为电动机的一个例子)的驱动力旋转的电动机齿轮212(见图27)、与小齿轮168整体设置且适合于与小齿轮168一起旋转的中间齿轮213、用于接合和脱离到中间齿轮213的电动机齿轮212的旋转力传输的行星差动离合器214、和用于切换由行星差动离合器214实现的旋转力传输的接合和脱离的离合器接合杆215。
如图10和13所示,行星差动离合器214包括保持在保持器103上的轴216(见图15A)。输入齿轮217、接合齿轮218和输出齿轮219可旋转地支持在轴216上。电动机齿轮212与输入齿轮217啮合。接合齿轮218布置在输入齿轮217的右侧,并且在其外圆周表面上具有多个齿,离合器接合杆215与这些齿接合。输出齿轮219布置在接合齿轮218的右侧。输出齿轮219具有比输入齿轮217更小的直径并与中间齿轮213相啮合。
离合器接合杆215布置成沿前后方向在接合齿轮218上方延伸。如图9和12所示,离合器接合杆215在其后端部处支持在装配到保持器103上的支持部件220上,并设置成可绕支持部件220摆动。如图12所示,爪221形成在离合器接合杆215的末端部的下表面上。
锁定在保持器103上的卷簧222的另一端被锁定在离合器接合杆215的中间部上。离合器接合杆215被按压,使其末端部被卷簧222向上抬起。另外,在驱动直动凸轮94布置于图12和13所示位置处的状态下,离合器接合杆215的末端部由于卷簧222的按压力而被抬起,并且面对驱动直动凸轮94的前端部且在其前方设有一定间隔。如图9和10所示,当使驱动直动凸轮94从上述状态运动到最前面的位置处时,使驱动直动凸轮94在运动过程中开始抵接离合器接合杆215,由此离合器接合杆215的末端部被驱动直动凸轮94抵抗卷簧222的压力而向下按压。结果,离合器接合杆215的爪221进入接合齿轮218的齿之间,由此使离合器接合杆215与接合齿轮218接合。
在离合器接合杆215与接合齿轮218相接合的状态下,不允许接合齿轮218旋转,从电动机齿轮212输入到输入齿轮217的旋转力被传输到输出齿轮219。即行星差动离合器214将电动机齿轮212的旋转力传输接合到中间齿轮213。因此,电动机齿轮212的来回旋转能够引起小齿轮168与中间齿轮213一起来回地旋转,由此能够引起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在前后方向上往复运动。
另一方面,在离合器接合杆215与接合齿轮218不相接合的状态下,从电动机齿轮212输入到输入齿轮217的旋转力被传输到接合齿轮218而不是被传输到输出齿轮219。即行星差动离合器214使电动机齿轮212的旋转力传输与中间齿轮213脱离。当发生该传输时,输出齿轮219处于输出齿轮219自由旋转的状态下,由此连接分离电动机229(见图27)不对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的运动形成负载。
8.第二盖联动机构
在打印机1中,使驱动直动凸轮94以与顶盖4的打开或关闭联动的方式运动,并使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以与驱动直动凸轮94的运动联动的方式运动。即,打印机1包括第二盖联动机构231,该第二盖联动机构231用于使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随由第一盖联动机构140引起的顶盖4的打开或关闭而与驱动直动凸轮94的联动运动并行地运动。
第二盖联动机构231包括第三盖连杆构件232和第四盖联结构件233。
第三盖联结构件232为沿直线延伸的构件,轴234向左突出地形成在其中间部上。轴234可旋转地支持在保持器103上(见图15A)。第三盖联结构件232的另一端部(即与连接到驱动直动凸轮94的那端相反的端部)可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旋转地与第四盖联结构件233的后端部连接在一起。
第四盖联结构件233为沿直线延伸的构件并且以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姿态被固定到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的左侧表面上。第三盖联结构件232的另一端部(即与驱动直动凸轮94连接于其上的那端相反的端部)可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旋转地与第四盖联结构件233的后端彼此相连。
在顶盖4关闭的状态下,如图20所示,驱动直动凸轮94布置在相对向前的位置上,而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布置在最后面的位置上。因此,第三盖联结构件232的一个端部定位在比第四盖联结构件233的后端部更前面的位置上,并且第三盖联结构件232和第四盖联结构件233之间形成锐角。当顶盖4打开且使驱动直动凸轮94向后运动时,第三盖联结构件232的一个端部向后运动,第三盖联结构件232绕轴234旋转。与第三盖联结构件232的旋转协同,第四盖联结构件233被第三盖联结构件232的另一端部向前推动,由此使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向前运动。另外,当导致顶盖4完全地打开的状态时,如图21所示,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布置在最前面的位置上。
在顶盖4打开的过程中,通过驱动直动凸轮94的向后运动,驱动直动凸轮94脱离离合器接合杆215。那么,离合器接合杆215的末端部被向上抬起,由此释放离合器接合杆215与接合齿轮218的接合。因此,连接分离电动机229(见图27)不对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的运动构成负载,由此获得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的平滑运动。
在顶盖4被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如图21所示,第三盖联结构件232的一个端部定位成比第四盖联结构件233的后端部更后面的位置上,第三盖联结构件232和第四盖联结构件233之间形成钝角。当顶盖4关闭且使驱动直动凸轮94向前运动时,第三盖联结构件232的一个端部向前运动,第三盖联结构件232绕轴234旋转。与第三盖联结构件232的旋转协同,第四盖联结构件233被第三盖联结构件232的另一端部向后拉,由此使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向后运动。另外,当导致顶盖4完全闭合的状态时,如图20所示,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布置在相对后面的位置上。
9.与顶盖的打开或关闭相协同的、锁定机构(左侧固定构件和右侧固定构件)和阻止构件的操作
在顶盖4打开的状态下,如图21所示,左侧联结构件(link member)181的各个连接轴183插入本体框架62的导孔75的直线孔部76内(见图7),连接轴183的末端部嵌合在导槽161的交叉槽部163内(见图24)。另外,如图23所示,每个右侧联结构件184的连接轴183被插入本体框架63的导孔80的直线孔部81中(见图22),连接轴183的末端部嵌合在导槽161的交叉槽部163内。另外,如图21所示,左侧固定构件152以倾斜方式落下并退出处理盒3的安装/拆卸路径,以便在左右方向上定位在左侧固定构件152不面对处理盒导槽71的位置上(见图7)。另外,使各个阻止构件191在阻止构件191的最末端部抵接操作部171,并且各个阻止构件191在左右方向上定位在阻止构件191面对处理盒导槽71的下端部的位置上(即阻止位置)。如图23所示,每个右侧固定构件172位于锁定杆174的切除部分178在左右方向上面对处理盒导槽78的下端部且切除部分178的底面与沿着处理盒导槽78延伸的方向大致直角相交的位置(即阻止位置)上。
因而,处理盒3能够被安装到本体壳体2内部或从本体壳体2内部拆卸。在安装处理盒3时,处理盒3(即鼓盒7)的保护部分30(见图3)嵌合在处理盒导槽71内,而鼓轴45的右端部嵌合在处理盒导槽78内,引起处理盒3倾斜地向下和向后运动,由此处理盒3逐渐地安装到本体壳体2内部而保护部分30和鼓轴45正分别由处理盒导槽71,78所引导。另外,在从本体壳体2拆卸处理盒3时,处理盒3被逐渐倾斜地向上和向前拉动,而保护部分30和鼓轴45正分别由处理盒导槽71,78引导。
在顶盖4打开的状态下,由于阻止构件191在左右方向上面对处理盒导槽71的下端部,锁定杆174的切除部分178在左右方向上面对处理盒导槽78的下端部,当处理盒3安装到本体壳体2内部时,使保护部分30抵接阻止构件191或者使鼓轴45抵接锁定杆174,因此防止处理盒3运动。即,在保护部分30抵接阻止构件191或者鼓轴45抵接锁定杆174的时刻,防止处理盒3安装到本体壳体2内。
那么,在顶盖4关闭时,驱动直动凸轮94向前运动,同时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向后运动。如图21所示,左侧联结构件181的各个连接轴183的末端部嵌合在导槽161的交叉槽部163内(见图24)。因此,当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向后运动时,连接轴183的末端部沿着本体框架62上的直线孔部76(见图7)运动到后面,同时保持嵌合在交叉槽部163内。因而,各个联结构件181旋转以使其一个端部被抬起,各个左侧固定构件152与联结构件181的旋转相协同地绕形成在本体框架62上的凸出部分74(见图7)向后旋转。结果,各个左侧固定构件152被置于锁定状态且布置在处理盒的安装/拆卸路径上,使锁定杆154的末端部抵接处理盒3的保护部分30,由此将保护部分30倾斜地向下和向后按压。
另外,如图20所示,操作部171与各个左侧固定构件152的旋转相协同地相对于各个阻止构件191向后移动,各个阻止构件191如此旋转,使其末端部下降而运动到操作部171抵接在末端部的弯曲部的位置处。结果,处理盒3向下运动并且如图7中用虚线所指示的那样,保护部分30与抵接部72,73相抵接,由此使处理盒3在该位置上安装就位。
另一方面,右侧联结构件184的各个连接轴186的末端部嵌合在交叉槽部163内。因此,当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向后运动时,连接轴186的末端部沿着本体框架63上的导孔80的直线孔部81(见图22)运动到后面,同时保持嵌合在交叉孔163内。因而,各个联结构件184旋转以使其一个端部被向上抬起,各个右侧固定构件172与联结构件184的旋转相协同地绕形成在本体框架63向上的凸出部分79(见图23)旋转到后面。结果如图22所示,各个右侧固定构件172被置于锁定状态,由此使锁定杆174的切除部分178的前端部分别抵接鼓轴45,而鼓轴145被倾斜地向下和向后按压。因此,感光鼓5在其左侧和右侧固定到位。
另外,在关闭顶盖4的过程中,驱动直动凸轮94接触离合器接合杆215,离合器接合杆215的末端部被驱动直动凸轮94向下推动,由此使离合器接合杆215与接合齿轮218接合。因此,在顶盖4已经关闭之后,能够由于连接分离电动机229的驱动力而使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运动(见图27)。
另外,在关闭顶盖4的过程中,当驱动直动凸轮94向前运动,各个鼓驱动传输构件92和各个显影驱动传输构件93的往复运动构件112前进到前进位置。鼓驱动传输构件92分别连接到连接构件47,往复运动构件112分别连接到显影辊从动齿轮61。结果,允许感光鼓5和显影辊8被驱动旋转。
当顶盖从关闭状态打开,打印机1的各个构件和部分执行与顶盖关闭时所执行的操作相反的操作。另外,左侧固定构件152和右侧固定构件172被置于处理盒3不固定的非锁定状态。
10.显影辊到感光鼓的连接操作和从感光鼓分离的操作
图27到29为处理盒、锁定机构和连接/分离驱动机构的左侧视图。图27显示了所有显影辊接触感光鼓的状态,图28显示了黄色、洋红和青色的显影辊离开感光鼓一定间隔的状态,和图29显示了所有显影辊离开感光辊一定间隔的状态。
在顶盖4关闭的状态下,能够由于连接分离电动机229的驱动力而使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运动(见图27)。通过关闭顶盖4,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运动,并在左侧联结构件181的连接轴183已经到达本体框架62的导孔75的交叉孔77(见图7)之后,即使使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进一步向后运动,连接轴183的末端部仍然在导槽161的直线槽部162内运动(见图24),并且联结构件181的姿态不变。另外,在右侧联结构件184的连接轴186已经到达本体框架63上的导孔80的交叉孔部82(见图23)之后,即使使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进一步向后运动,连接轴186的末端部仍然在导槽161的直线槽部162内运动,并且联结构件184的姿态不变。因此,在顶盖关闭的状态下,能够维持处理盒3被固定的状态。
在顶盖4已经关闭之后的状态,如图25所示,间隔构件201处于下突出部203抵接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的上表面350(见图24)(但不与第三凸轮部164抵接)且上突出部204相对向下下降的位置(许可位置)。因此,如图27所示,间隔构件201的各个上突出部204离开从显影盒9向左和向右突出的显影辊轴支承构件57,58一定间隔,由此导致显影辊8(见图1)与感光鼓5(见图1)接触的状态。
当使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从该状态向后运动时,间隔构件201的与黄色处理盒3Y、洋红处理盒3M和青色处理盒3C相对应的下突出部203在第三凸轮部164的倾斜面166上从水平面165运动到倾斜面166。因此,如图26所示,在上突出部204被相对向上抬起的同时,间隔构件201被置于下突出部203抵接水平面165的位置上(间隔位置)。因此,如图28所示,在按压表面从后面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下,上突出部204的按压表面205从黄色、洋红和青色显影盒9的显影辊轴支承构件57,58下方压在黄色、洋红和青色显影盒9的显影辊轴支承构件57,58上,由此将黄色、洋红和青色显影盒9向上抬起,配备在显影盒9上的显影辊8离开感光辊5一定间隔。当出现该情况时,配备在黑色显影盒9的显影辊8与相配的感光鼓5保持接触。
当引起连接分离直动凸轮153从该状态进一步向后运动时,间隔构件201的与黑色处理盒3K相对应的下突出部203在第三凸轮部164的倾斜面166上从水平面165运动到倾斜面166上,由此间隔构件201被置于下突出部203与水平面165相抵接的位置处(间隔位置),上突出部204被相对向上抬起。结果,如图29所示,在按压表面从后面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下,上突出部204的按压表面205从黑色显影盒9的显影辊轴支承构件57,58下方压在黑色显影盒9的显影辊轴支承构件57,58上,由此将黑色显影盒9向上抬起,最终显影辊8离开感光辊5一定间隔。
尽管在往复运动构件112分别连接到显影辊从动齿轮61的状态下使显影盒9垂直运动,由于往复运动构件112被插入其中的长孔36在前后方向上的直径形成为较长,因此不会出现往复运动构件112与显影辊从动齿轮61的连接干扰显影盒9的垂直运动的情况。
11.优点
因而,如上文所述,鼓框架21保持感光鼓5和用于旋转感光鼓5的驱动力输入其中的连接构件47。另外,大致圆柱状的保护部30以在感光鼓5的转动轴方向上突出的方式形成在鼓框架21上。连接构件47被布置(容纳)在保护部30内部。由这种结构,当处理盒3安装到本体壳体2中或者从本体壳体2卸下时,能够防止由于与其他的构件碰撞引起连接构件47的损坏。
如图4、图30A和图30B所示,后侧部31的突出量被制成小于保护部30的前侧部32的突出量。因此,当处理盒3被安装在本体壳体2中时,保护部30的后侧部31不被布置于本体壳体2内的其他构件碰上,由此,处理盒3能够被平滑地安装在本体壳体2中。
另外,在处理盒3被安装在本体壳体2中的这种状态下,由于保护部30的后侧部31和前侧部32之间的突出量的差异,在感光鼓的转动轴方向上,在保护部30的后侧部31中产生间隙。因此,适合于将驱动力输入连接构件47的鼓驱动传输构件92(见图4)能够布置在如此产生的间隙中。结果,能够在本体壳体2中减小感光鼓5沿其转动轴方向的尺寸。
另外,当处理盒3被安装到本体壳体2中或从本体壳体2卸下时,保护部30被设置在本体壳体2上的处理盒导槽78引导。因此,处理盒3能够被平滑地安装在本体壳体2中。
当在锁定状态下,左侧固定构件152压靠处理盒3,以使处理盒3与抵接部相抵接。通过处理盒3在被压靠同时与抵接部72、73相抵接,在处理盒3与抵接部72、73相抵接的位置处处理盒3被安装就位。由这种构造,能够实现处理盒3在本体壳体2内部的定位。
处理盒3的固定被从锁定状态转移到非锁定状态的左侧固定构件152和右侧固定构件172所释放。即,处理盒3的固定被离开处理盒3一定间隔的左侧固定构件152和右侧固定构件172所释放。通过解除处理盒3的固定,能够实现处理盒3从本体壳体2的拆卸。
此外,沿感光鼓5的转动轴方向从处理盒3的鼓框架21突出的保护部30被左侧固定构件152压靠。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左侧固定构件152对处理盒3的可靠按压。
另外,鼓驱动传输构件92与连接构件47接合,使得驱动力被从鼓驱动传输构件92传输到连接构件47,由此感光鼓5旋转。鼓驱动传输构件92可以允许连接构件47在预定范围内的位置误差,以便将驱动力传输到连接构件47。结果,即使引起了使连接构件47偏离正常位置的位置误差,如果定位误差落入预定范围,也能够实现驱动力从鼓驱动传输构件92到连接构件47的良好传输。
12.其他实施例
虽然在该实施例中,已经将串联式彩色打印机1用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还可以被用于多路径中间带转印彩色打印机,在该中间带转印彩色打印机中,各个颜色的色粉图像被从各个图像载体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尔后彩色图像被一起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纸张上。
另外,本发明还可以用于单色打印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适合于沿着预定安装方向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主体中的处理盒,包括感光鼓、鼓驱动输入构件和框架,用于旋转感光鼓的驱动力被输入鼓驱动输入构件,框架用于保持感光鼓和鼓驱动输入构件,其中大致圆柱形的突出部分在框架上形成为在感光鼓转动轴方向上突出,用于容纳鼓驱动输入构件以保护该构件,并且其中保护部位于安装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的突出量被制成小于保护部位于安装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分的突出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如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处理盒,其中保护部兼作引导部,当处理盒被安装到设备主体中或从设备主体卸下时,该引导部被设置在设备主体上的引导部引导。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包括设备主体和适合于沿着预定安装方向安装在设备主体中的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处理盒包括感光鼓、鼓驱动输入构件和框架,用于旋转感光鼓的驱动力被输入鼓驱动输入构件,框架用于保持感光鼓和鼓驱动输入构件,其中大致圆柱形的突出部分在框架上形成为在感光鼓转动轴方向上突出,用于容纳鼓驱动输入构件以保护该构件,并且其中保护部位于安装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的突出量被制成小于保护部位于安装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分的突出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如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本体框架和固定构件,本体框架具有与处理盒相抵接的抵接部,固定构件适合于在固定构件压靠处理盒使得处理盒与抵接部相抵接的锁定状态和固定构件离开处理盒一定间隔的非锁定状态之间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如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固定构件压靠保护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如本发明第三至第五方面任何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鼓驱动传输构件,该鼓驱动传输构件适合于吸收鼓驱动输入构件在预定范围内的定位误差且与鼓驱动输入构件相接合,以使驱动力传输到鼓驱动输入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如本发明的第三到第六方面中任何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保护部兼作引导部,当图像形成设备被安装到设备主体中或从设备主体卸下时,该引导部被设置在设备主体上的引导部所引导。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至第三方面,框架保持感光鼓和有用于旋转感光鼓的驱动力输入其中的鼓驱动输入构件。另外,大致圆柱状的保护部以在感光鼓的转动轴方向上突出的方式形成在鼓框架上。鼓驱动输入构件被布置(容纳)在保护部30内部。由这种结构,当处理盒被安装到设备主体中或者从设备主体卸下时,能够防止由于与其他的构件碰撞而引起鼓驱动输入构件损坏。
保护部的位于安装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的突出量被制成小于保护部的位于安装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分的突出量。因此,当设备主体安装在设备主体中时,保护部的下游侧部分不被布置在设备主体内的其他的构件碰上,由此,处理盒能够被平滑地安装在设备主体中。
另外,在处理盒被安装在设备主体中的这种状态下,由于保护部的下游侧部和上游侧部之间的突出量的差异,在感光鼓的转动轴方向上,在保护部的下游侧部中产生间隔。因此,用于将驱动力输入鼓驱动输入构件的构件(鼓驱动传输构件)能够布置在如此产生的间隔中。结果,能够在设备主体中减小感光鼓的在其转动轴方向上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七方面,当处理盒被安装到设备主体中或从设备主体卸下时,保护部被设置在设备主体上的引导部所引导。因此,处理盒能够被平滑地安装在设备主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当在锁定状态下,固定构件压靠处理盒,使得处理盒与抵接部相抵接。通过处理盒在被压靠着的同时与抵接部相抵接,在处理盒处于与抵接部相抵接的位置处,处理盒被安装就位。由这种构造,能够实现处理盒在设备主体内部的定位。
通过使固定构件从锁定状态转移到非锁定状态而解除处理盒的固定。即,通过使固定构件离开处理盒一定间隔而解除处理盒的固定。通过解除处理盒的固定,能够实现处理盒从设备主体卸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从处理盒的框架在感光鼓的转动轴方向上突出的保护部被左侧固定构件压靠。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保证处理盒被左侧固定构件压靠。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鼓驱动传输构件与鼓驱动输入构件接合,使得驱动力被从鼓驱动传输构件传输到鼓驱动输入构件,由此感光鼓旋转。鼓驱动传输构件可以允许鼓驱动输入构件在预定范围内的定位误差,以便将驱动力传输到鼓驱动输入构件。结果,即使引起了鼓驱动输入构件偏离正常位置的定位误差,如果定位误差属于预定范围,也能够实现驱动力从鼓驱动传输构件到鼓驱动输入构件的良好的传输。
由于已经结合本发明的某些示范实施例显示和说明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能够在其中做出各种形式和细节方面的变化而不会脱离由所附的申请的专利范围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处理盒,构造成沿着预定安装方向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主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鼓;
鼓驱动输入构件,用于旋转所述感光鼓的驱动力被输入所述鼓驱动输入构件;和
框架,保持所述感光鼓和所述鼓驱动输入构件,所述框架包括:
形成在所述框架上的大致圆柱状的第一保护构件,所述第一保护构件构造成容纳所述鼓驱动输入构件以保护所述鼓驱动输入构件,所述第一保护构件在所述感光鼓的转动轴方向上突出,
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构件的位于所述安装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的突出量小于所述第一保护构件的位于所述安装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分的突出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主体中或从所述设备主体被卸下时,所述第一保护构件是被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上的引导部所引导的引导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形成在所述框架上的大致圆柱状的第二保护构件,所述第二保护构件在所述感光鼓的所述转动轴方向上突出,并且
其中,
所述框架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感光鼓的所述转动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
所述第一保护构件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上,并且
所述第二保护构件形成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和
处理盒,构造成沿着预定安装方向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中,所述处理盒包括:
感光鼓;
鼓驱动输入构件,用于旋转所述感光鼓的驱动力被输入所述鼓驱动输入构件;和
框架,保持所述感光鼓和所述鼓驱动输入构件,
其中。
形成在所述框架上的大致圆柱状的第一突出构件,所述第一突出构件在所述感光鼓的转动轴方向上突出,并且构造成容纳所述鼓驱动输入构件以保护所述鼓驱动输入构件,并且
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构件的位于所述安装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的突出量小于所述第一保护构件的位于所述安装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分的突出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本体框架,具有与所述处理盒相抵接的抵接部;和
固定构件,构造成在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固定构件压靠所述处理盒使得所述处理盒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在所述非锁定状态下,所述固定构件离开所述处理盒一定间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构件压靠所述第一保护构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鼓驱动传输构件,构造成吸收所述鼓驱动输入构件的在预定范围内的位置误差、并且与所述鼓驱动输入构件相接合,从而将驱动力传输到所述鼓驱动输入构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主体中或从所述设备主体被卸下时,所述第一保护构件是被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上的引导部所引导的引导部。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盒包括形成在所述框架上的大致圆柱状的第二保护构件,所述第二保护构件在所述感光鼓的所述转动轴方向上突出,并且
其中,
所述框架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感光鼓的所述转动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
所述第一保护构件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上,并且
所述第二保护构件形成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CN200810190779.2A 2007-12-28 2008-12-23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14703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40754 2007-12-28
JP2007-340754 2007-12-28
JP2007340754A JP4683045B2 (ja) 2007-12-28 2007-12-28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0399A true CN101470399A (zh) 2009-07-01
CN101470399B CN101470399B (zh) 2011-05-25

Family

ID=40578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0779.2A Active CN101470399B (zh) 2007-12-28 2008-12-23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6) US7978999B2 (zh)
EP (1) EP2075650B1 (zh)
JP (1) JP4683045B2 (zh)
CN (1) CN101470399B (zh)
DE (1) DE602008002134D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5257A (zh) * 2014-01-06 2015-07-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驱动力接收构件的显影盒
CN105319933A (zh) * 2014-08-05 2016-02-10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107561888A (zh) * 2016-06-30 2018-01-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3199B2 (ja) * 2007-12-28 2011-08-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683045B2 (ja) 2007-12-28 2011-05-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82891B2 (ja) * 2008-01-30 2012-11-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28338A (ja) * 2008-11-28 2010-06-10 Brother Ind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3322B2 (ja) 2011-03-10 2013-08-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66830B2 (ja) * 2012-09-28 2016-08-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15198B2 (ja) 2013-09-12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US9813622B2 (en) * 2015-07-27 2017-11-0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Color corrected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JP6864862B2 (ja) * 2016-12-22 2021-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29813B2 (ja) * 2019-02-27 2023-0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誤装着防止システム
JP2022115279A (ja) * 2021-01-28 2022-08-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8715A (en) 1990-03-19 1992-07-07 Fuji Xerox Co., Ltd. Print cart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JPH04341873A (ja) 1991-05-20 1992-11-27 Tokyo Electric Co Ltd カラープリンタ
JP3599411B2 (ja) 1995-03-27 2004-1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711831B2 (ja) 2000-02-14 2005-11-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7931A (ja) * 2002-04-17 2003-10-31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391272B2 (ja) * 2004-03-04 2009-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10476B2 (ja) * 2004-10-28 2011-06-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40326B2 (ja) 2005-12-27 2009-03-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164529B2 (ja) * 2007-02-19 200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
JP4683045B2 (ja) * 2007-12-28 2011-05-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5257A (zh) * 2014-01-06 2015-07-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驱动力接收构件的显影盒
CN104765257B (zh) * 2014-01-06 2019-11-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驱动力接收构件的显影盒
CN110703572A (zh) * 2014-01-06 2020-01-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驱动力接收构件的显影盒
CN110703572B (zh) * 2014-01-06 2022-04-2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驱动力接收构件的显影盒
CN105319933A (zh) * 2014-08-05 2016-02-10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WO2016019693A1 (zh) * 2014-08-05 2016-02-11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GB2542547A (en) * 2014-08-05 2017-03-22 Jiangxi Leibotai Electronic Tech Co Ltd Process cartridge
GB2542547B (en) * 2014-08-05 2017-12-20 Jiangxi Leibotai Electronic Tech Co Ltd Process cartridge
CN105319933B (zh) * 2014-08-05 2019-07-12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107561888A (zh) * 2016-06-30 2018-01-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CN107561888B (zh) * 2016-06-30 2021-09-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62025B2 (en) 2014-10-14
CN101470399B (zh) 2011-05-25
US20150003866A1 (en) 2015-01-01
US8041258B2 (en) 2011-10-18
DE602008002134D1 (de) 2010-09-23
EP2075650B1 (en) 2010-08-11
US7978999B2 (en) 2011-07-12
US8606144B2 (en) 2013-12-10
US20120008980A1 (en) 2012-01-12
US20130016994A1 (en) 2013-01-17
US20110123226A1 (en) 2011-05-26
US8290397B2 (en) 2012-10-16
JP4683045B2 (ja) 2011-05-11
US20140072338A1 (en) 2014-03-13
EP2075650A1 (en) 2009-07-01
US9098063B2 (en) 2015-08-04
JP2009162907A (ja) 2009-07-23
US20090175653A1 (en) 200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0399B (zh)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47039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7326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2283398B1 (en)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cartridge
CN101361025B (zh)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1571699B (zh) 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01470377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CN101842748B (zh) 成像设备
CN102165379B (zh) 彩色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JP6548777B2 (ja)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00351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artridge mounting means
CN102262374B (zh) 具有保持器单元且调色剂箱被可拆卸地安装在其上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631109A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US9348308B2 (en)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force receiving por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process cartridge
KR101867895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US1047406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shutter member
US20120070186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040131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62959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0440072C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0565262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984004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