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7575A - 一种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7575A
CN101467575A CNA2008100839251A CN200810083925A CN101467575A CN 101467575 A CN101467575 A CN 101467575A CN A2008100839251 A CNA2008100839251 A CN A2008100839251A CN 200810083925 A CN200810083925 A CN 200810083925A CN 101467575 A CN101467575 A CN 101467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parts
green tea
standby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39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7575B (zh
Inventor
朱先保
朱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083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675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67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7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7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75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及其制作方法,是由以下原料或其提取物按重量份制成:绿茶10-80份、荔枝核2-60份、虎杖2-60份、地骨皮1-40份、玉米须1-40份、泽泻1-30份、黄芪1-30份、白术1-30份、人参1-20份,以绿茶为基质与其余8种中药植物提取的流浸膏,均匀吸附制成,本发明属于以绿茶为基础,添加相关中药植物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制成。具有良好降糖调脂健身功能而无不良反应的营养茶——食品添加剂。本品安全有效,食饮方便,适用于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人群经常食用。有助改善症状和防治并发症。本品是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的佳品,具有明显降糖调脂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压、减肥、保护肝、肾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健身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饮品,尤其涉及一种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英文简称DM,是甜性多尿的意思;中医称之为消渴,是消瘦烦渴之意。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二个:1)遗传因素;2)后天因素,包括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减少、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后天因素对防治尤为重要。两条因素长期共同作用便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目前认为糖尿病不是单一病因所致的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的综合征。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还不足万分之一,而现在已达2.6%,经济发达地区已高于3%,并正以1.0‰的速度逐年递增。其原因主要是:1)中国人遗传易感性较强,发达国家中的华人发病率高达10%,国内过去较贫困,不具备患此病的条件。2)现今经济改善,多数人可随便吃喝,但科学的营养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未能与时俱进。此外,社会老龄化倾向和检测手段的提高也是原因之
我国的糖尿病人中95%以上是II型糖尿病(T2DM),多发于40—60岁的成年人。病情较缓和隐蔽、症状不明显,相当部分是因其并发症就诊才发现的。T2DM的并发症可影响机体各个器官,如心血管病、肾病、神经系统病变等,还可因视网膜病变等眼疾和糖尿病足导致失明和截肢而至残,该病易于反复发生的各种感染,不仅加重病情且可造成生命危险。导致血管并发症的始动因素是胰岛素缺乏或抵抗以及高血糖。我国住院的糖尿病人中93%伴有心血管病,约80%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中75%死于冠心病。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癌症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关于代谢综合征(MS),它是糖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在个体集结的状态。以胰岛素抵抗(IR)、肥胖症为中心的代谢综合症,目前患病率明显上升,根据中华医学会2004年MS的诊断标准,我国在31个省市18岁以上人群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MS的发病率为6.6%,城市高于农村。而且有逐年递增之势,这对于糖尿病和心血管病,主张早防、早治的要求是一个严竣的挑战。
随着T2DM病因学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1、氧化应激:是指体内自由基与抗氧化防御系统之间失衡而导致的组织损伤。由于自由基生物学、自由基医学的迅速发展,研究证实:许多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自由基产生的氧化损伤密切相关,糖尿病便是其中之一。
自由基是一种带有不成对(奇数)电子的分子、原子团或化学基团的总称,其化学性质十分活跃,在体内的自由基95%以上是氧自由基(OFR),主要有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脂质自由基(LO·LOO·)和氮氧自由基(NO·)等。自由基对机体具有双向影响,一方面它是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须的,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能将过量的OFR消除,两者之间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失衡,过量的OFR可以攻击不同的靶器官,与体内的脂肪、蛋白质、核酸发生反应,对其产生氧化损伤,导致氧化应激反应,使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进一步耗渴,活性氧(ROS)(包括OFR在内,化学性质比氧活泼的含氧活性物质)的形成增加,并产生链式反应,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而且,研究证明糖尿病氧化应激反应,所产生的大量ROS对靶器官能造成进一步的氧化损伤,并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糖尿病血管、神经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由此可见氧化应激在T2DM的发病和发展的机制中的重要位置。因此,近年来对自由基清除剂(FRS)的研究备受关注。FRS种类可分二大类,其一是机体本身存在并起主要作用的内源性FRS。如抗氧化酶类,主要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和胆红素、尿酸等。其二,是外源性摄入的FRS。对于消除体内ROS/OFR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如多酚类物质、维生素类、微量元素(如硒Se)和辣椒辣素、褪黑激素(MLT)和硫辛酸(Lipoic acid)等,这些物质是预防和对抗ROS/OFR氧化损伤的有力武器,甚至有人建议常规服用一些抗氧化剂(食物、药物),可预防氧化损伤、延缓衰老。
2、“脂毒性”(Lipotoxicity):是指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增高或细胞内脂肪含量增多的因素,引起或加重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从而启动或促进T2DM的发生和发展。
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如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等对一定量的胰岛素之生物学效应低于正常水平的状态。与血浆中FFA水平的改变密切相关。IR是肥胖、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楚。是T2DM的特征和发病环节之一。在2002年McGarry提出了“糖尿病是糖脂病”的概念,认为糖和脂代谢异常,同属于T2DM的原发病理生理事件,也是IR发生发展的主要特征。“脂毒性”与IR的研究表明,血中FFA升高,可在多个层面影响葡萄糖代谢,使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表现为IR。“脂毒性”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发现生理性浓度的FFA对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有加强作用,但长期暴露于高浓度血浆FFA情况下,可损伤β细胞功能,使分泌减少致糖异生增加。胰岛内甘油三酯(TG)堆积对胰岛功能呈双向影响,最初刺激β细胞增生、分泌增加,但当胰岛TG含量>正常50倍时,β细胞功能异常,诱导β细胞凋亡,数量减少,继而血糖升高,发展为DM。国内用动物试验也证明了“脂毒性”能使β细胞凋亡增加,从而损害了β细胞的功能。而且已发现脂肪组织不仅是储能器官,而且是内分泌器官,它分泌众多的脂肪因子参与维持机体的能量代谢平衡,与糖脂代谢及IR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由此可见“脂毒性”在肥胖和T2DM的发病和发展机制中的重要性。这一新的认识改变了既往主要关注降低血糖而忽略脂代谢异常的全面调整。因此,降糖与调脂并重是T2DM防治的重要靶点。
近年研究证明肥胖是一种炎症状态。脂肪组织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炎症活性细胞,可持续激活惰性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糖耐量的进行性恶化;大量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参与其免疫反应的炎症介质种类繁多,微生物、感染可加剧其发展,如肺炎支原体便具有独特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T2DM至今尚无根治方法。确诊后往往需要终生服药,目前常用的四类口服西药如磺脲类、双胍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等,为克服单用缺陷,近年主张联合用药治疗,对控制血糖有一定效果,但它们都是化学合成药,使用上,往往受其毒副作用的制约,加之长期使用,逐渐可使降糖功能失去作用。而且难能改善症状和应对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无论国内国外的研究,均证实了行为干予治疗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而饮食治疗是首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但至今尚未发现那种既无毒、无害、确实有效、简单方便,而且群众乐于接受和坚持的比较理想的措施。
上述背景提示:T2DM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身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是一种和缓、漫长、复杂而且难于逆转的过程。因此,对它的防治应该以整体医学观念对待,“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尤其应针对该病已经被证明的发生发展的机制和环节,采取正确、有效,早防早治而且便于长期坚持的综合措施,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以天然药、食二用的中药植物为原料,针对T2DM发生发展的机制和环节,以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明显降糖调脂作用,有利于调血压、抗炎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健身而无毒副作用,方便、简单、适合行为干予治疗,可长期食用的营养茶。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由绿茶等9种中药植物或其提取物按重量份制成,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植物或其提取物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植物或提取物的重量份,可以是绿茶5-80,荔枝核2-60,虎杖2-60,地骨皮1-40,玉米须1-40,泽泻1-30,黄芪1-30,白术1-30,人参1-20。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植物或其提取物之组合物最优选的相应重量份是绿茶20-50,荔枝核8-20,虎杖8-20,地骨皮5-15,玉米须5-15,泽泻5-15,黄芪3-12,白术3-12,人参1-8。
本发明的制作工艺如下:1、首先按重量比称取中药植物组合物中的各种原料,其中以成品绿茶或绿茶粗粉作为本品的基质和载体备用。再将其它8种中药植物分别清除杂质,洗净、干燥、切割或粉碎成粗粉,然后将其混合(或分别)加水6-10倍,煎煮2-3次,每次1-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静置24小时后,取出上清液,加热浓缩或减压浓缩(真空度0.08Mpa,温度70℃)注意消除表面油污杂质,至比重为1.1-1.2(60℃)的流浸膏(清膏)。待温度降至60℃以下,将流浸膏(清膏)与相应重量比的备用绿茶通过喷雾吸附或拌合均匀,待充分均匀渗入和吸附,即可在60℃以下进行常压或减压干燥(真空量0.08Mpa,温度<60℃),至含水量<5%进行过筛或整粒,送检合格分装入库。
2、首先按重量比称取作为绿茶提取物的茶多酚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将相应重量比的人参、白术粉碎成细粉过120目筛备用,再将相应重量比的其它6种中药植物混合或分别按制作工艺1的方法制成流浸膏(清膏)继续浓缩至稠膏,先将人参、白术的备用细粉加入,在温度≤60度再加入备用的茶多酚,充分混匀并计量,加入1.5倍的麦芽糊精和适量的乙醇制成颗粒,在温度<60℃进行常压或减压干燥(真空度0.08Mpa,温度<60℃)在含水量<3%,送检合格后分装入库。
3、按重量比称取茶多酚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再将相应重量比的其它8种中药植物混合或分别按制作工艺1的方法制成流浸膏(清膏)继续浓缩至稠膏,在温度≤60℃加入备用的茶多酚,充分混匀并计量,加入1.5倍的麦芽糊精和适量的乙醇制成颗粒或粉末,即在温度<60℃进行常压或减压干燥(真空度0.08Mpa,温度<60℃)含水量<3%,送检合格后分装入库。
本发明所述绿茶以粗老绿茶为宜,可以是绿茶粗粉也可以是成品绿茶(如云雾茶、龙井茶等),亦或半发酵成品茶(如乌龙茶、铁观音等)。
本发明所述玉米须以经过发酵加工的为佳。
本发明所述的人参以人参根部为佳。
本发明制作工艺中不宜使用乙醇沉淀。
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组合物的特点之一:在于是以绿茶为基质和载体,添加相关中药植物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制成具有明显降糖调脂和健身功能而无毒,副反应的营养茶。它保持了绿茶的外形和泡饮方式,更保持了它自身所含生物活性物质全部功能的发挥。
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组合物的特点之二:在于组合物中除绿茶外其余8种中药植物所含的水溶性生物活性物质,是经过充分有效提取并制成浸膏,然后在加工过程中,全部被作为基质和载体的绿茶所均匀吸附。当冲泡饮用时,组合物中的8种中药植物所提取的各种水溶性生物活性物质,连同绿茶自身的生物活性物质一道溶解和释放于溶液中。(见本发明作者曾于1994年1月19日公开的“一种茶剂的制备方法”,申请号9310730507)。因此,该组合物从质和量方面均保证了所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和功能的发挥。
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组合物的特征之三:在于所制作的产品中,可以不加任何其它辅料(如赋形剂、防腐剂、调味剂等)保持了本品的纯天然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组合物的特征之四:在于它所用的绿茶可以是绿茶粗粉,制成袋泡茶,也可以根据市场和不同层次和习惯需求而采用各种成品绿茶(如云雾茶、龙井茶等)或半发酵成品茶(如乌龙茶、铁观音等),作为本植物组合物的基质和载体。亦可用绿茶的主要成份—茶多酚与组合物中其它植物的提取物制成其它相关剂型的制剂。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植物组合物的特征之五: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可制成制剂学上可接受的相关口服剂型。
本发明是根据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祛邪”与“扶正”相结合,标本兼治,相辅相成,尤其是针对T2DM发生发展的机制和环节作为主要的防治靶点,将精选的中药植物所含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合理的食入量,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到功效明显,安全可靠,无毒、副反应,适合患有T2DM和患有MS的人群经常长期食用。
绿茶:我国是茶的原产地,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国人素有饮茶的习惯,研究证实,绿茶含有250多种成分,主要为茶多酚类,嘌呤生物碱、茶黄素、茶多糖等;其保健价值已引起世界学者的关注和共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从绿茶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中儿茶素,约占总量的60%-80%,茶黄素亦是儿茶素的氧化双体产物,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主要成分,含酸性羟基最多,在儿茶素中还原电位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它的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及抗衰老等作用都是基于它强有力的抗氧化活性。儿茶素可对抗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也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神经保护剂,将在神经萎缩性疾病及其他自由基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茶多酚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很强的捕获剂,阻止它们对DNA和其它细胞内分子的损伤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并能终止脂质过氧化链反应;而且能增强机体内原性抗氧化系统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酯还原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近年大量研究证实:绿茶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显著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其主要功能效应表现为调血脂、降血糖、防治高血压和抗动脉粥样硬化、阻止脂质过氧化、保护肝脏、解毒以及抗癌防衰等。因此,本发明将绿茶作为组合物的基质和载体。
原料中其它8种中药植物提取的浸膏中含有众多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为:多酚类(包括白藜芦醇、黄酮、异黄酮、儿茶等)、多糖类、皂苷类、植物肽类(如环肽)、有机酸等,还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这些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功能效应表现为:降糖、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血压、抗炎症、抗高血液粘稠度,同时具有改善微循环,保护和改善肝、肾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抗肿瘤,抗衰老等健身功能。绿茶添加这些活性物质组合在一起,强化了针对靶点的力度——抗氧化损伤和降糖调脂并重,同时兼顾了全身健康状况的改善。各种活性物质有效实现了优势互补,在不同层次和环节,作用于同一靶器官或多个靶器官,并充分发挥它们的协同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称取绿茶粗粉700g、荔枝核300g、虎杖300g、地骨皮140g、玉米须140g、泽泻120g、黄芪100g、白术100g、人参100g,首先将绿茶粗粉作为本组合物的基质和载体留置备用,再将其它8种中药植物分别清除杂质,洗净、切割或粉碎成粗粉,然后将其混合(或分别)加水6-10倍,煎煮2-3次,每次1-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静置24小时后,取出上清液,加热浓缩或减压浓缩(真空度0.08Mpa,温度70℃),注意清除液体表面的油污杂质。至比重1.1-1.2(60℃)的流浸膏(清膏),待温度降至60℃以下,将流浸膏(清膏)与备用的绿茶粗粉通过喷雾吸附或拌合均匀,待充分均匀渗入和吸附,即可在60℃以下进行常压或减压干燥(真空度0.08Mpa,温度<60℃)至含水量<5%进行过筛或整粒,送检合格后分装入库,成品称“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袋泡茶)”。
实施例2
称取成品绿茶900g、荔枝核200g、虎杖200g、地骨皮120g、玉米须120g、泽泻120g、黄芪140g、白术140g、人参60g,首先将成品绿茶作为本组合物的基质和载体留置备用,再将其它8种中药植物分别清除杂物,洗净、干燥、切割或粉碎成粗粉,然后将其混合(或分别)加水6-10倍,煎煮2-3次,每次1-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静置24小时后,取上清液,加热浓缩或减压浓缩(真空度0.08Mpa,温度70℃)注意清除液体表面的油污杂质。至比重为1.1-1.2(60℃)的流浸膏(清膏),待温度降至60℃以下,将流浸膏(清膏)与备用的成品绿茶通过喷雾吸附或拌合均匀,待充分均匀渗入和吸附,即可在60℃以下进行常压或减压干燥(真空度0.08Mpa,温度<60℃)至含水量<5%进行过筛,送检合格后分装入库,成品称“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
实施例3
本组合物中9种中药植物或其提取物的重量份为:茶多酚30份、荔枝核16份、虎杖16份、地骨皮9份、玉米须7份、泽泻6份、黄芪6份、白术6份、人参4份。首先称取30份茶多酚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市场有制品,不必用绿茶提取,不含咖啡因更佳),再将人参和白术分别粉碎,过120目筛,混合均匀备用。然后将其余6种中药植物按重量份,混合或分别按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制作方法制成流浸膏(清膏),继续浓缩至稠膏,先加入备用的人参、白术细粉,待温度降至≤60℃加入备用的茶多酚细粉混匀并记量,再加1.5倍的麦芽糊精及适量的乙醇,制成颗粒,即在60℃以下进行常压或减压干燥(真空度0.08Mpa,温度<60℃),待含水量<3%送检合格后,分装入库,成品称“降糖调脂健身营养颗粒茶”。
实施例4
本组合物中9种中药植物或其提取物的重量份为:茶多酚33份、荔枝核14份、虎杖14份、地骨皮13份、玉米须5份、泽泻7份、黄芪8份、白术4份、人参2份。首先称取33份茶多酚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再将其余8种中药植物,按重量份分别或混合按实施例1和例2的制作方法制成流浸膏(清膏),继续浓缩至稠膏,待温度降至≤60℃,加入备用的茶多酚细粉混匀并记量,再加1.5倍的麦芽糊精及适量的乙醇制成颗粒或粉末,即在60℃以下进行常压或减压干燥(真空度0.08Mpa,温度<60℃),待含水量<3%,送检合格后分装入库。成品称“降糖调脂健身营养速溶茶”。
本发明进行的安全毒理学动物试验:判定被试物无毒;并先后经180余人2-3个月试饮,深受好评,全部试验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经41例临床降脂降糖疗效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有效率达89%,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全部观察对象均未发现毒、副反应。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之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可以肯定的。

Claims (4)

1、一种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其特征在于:以绿茶为基础共9种中药植物或其提取物按重量份制成,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植物或其提取物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重量份可以是绿茶 10-80份 荔枝核2-60份,虎杖 2-60份,地骨皮 1-40份,玉米须 1-40份,泽泻 1-30份,黄芪 1-30份,白术 1-30份,人参 1-20份。
2、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述方法制得:
2.1 按以下步骤制作:首先按重量比称取中药植物组合物中的各种原料,其中以绿茶作为本品的基质和载体备用,再将其它8种中药植物分别清除杂质、洗净、干燥、切割或粉碎成粗粉,然后将其混合(或分别)加水6-10倍,煎煮2-3次,每次1-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静置24小时后取出上清液、加热浓缩或减压浓缩(真空度0.08Mpa,温度70℃)注意清除表面油污杂质,至比重1.1-1.2(60℃)的流浸膏(清膏)待温度降至60℃以下,将流浸膏(清膏)与相应重量比的备用绿茶,通过喷雾吸附或拌合均匀,待充分均匀渗入和吸附,即可在60℃以下进行常压或减压干燥(真空度0.08Mpa温度<60℃),至含水量<5%进行过筛或整粒,送检合格后分装入库。
2.2 按以下步骤制作:首先按重量比称取作为绿茶提取物的茶多酚,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将相应重量比的人参、白术粉碎成细粉过120目筛备用,再将相应重量比的其它6种中药植物混合或分别按2.1的方法制成流浸膏(清膏),继续浓缩至稠膏,先将人参、白术的备用细粉加入,在温度≤60℃再加入备用的茶多酚,充分混匀并计量,加入1.5倍的麦芽糊精及适量的乙醇制成颗粒,在温度<60℃进行常压或减压干燥(真空度0.08Mpa,温度<60℃),在含水量<3%,送检合格后分装入库。
2.3 按以下步骤制作:按重量比称取茶多酚,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再将相应重量比的其它8种中药植物混合或分别按2.1的方法制成流浸膏(清膏),继续浓缩至稠膏,在温度≤60℃加入备用的茶多酚,充分混匀并计量,加入1.5倍的麦芽糊精及适量的乙醇制成颗粒或粉末,即在温度<60℃进行常压或减压干燥(真空度0.08Mpa,温度<60℃),含水量至<3%,送检合格后分装入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所用的绿茶可以是绿茶粗粉制成袋泡茶,也可以根据市场和不同层次和习惯需求而采用各种成品绿茶(如云雾茶、龙井茶等)或半发酵茶(如乌龙茶、铁观音等)作为本品的基质和载体。在制作其它相关剂型时,以绿茶的主要成份—茶多酚作为绿茶的提取物参与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可以制成制剂学上可接受的其它相关口服剂型。
CN200810083925A 2007-10-13 2007-10-13 一种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及其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75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3925A CN101467575B (zh) 2007-10-13 2007-10-13 一种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3925A CN101467575B (zh) 2007-10-13 2007-10-13 一种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0308.9 Division 2007-10-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7575A true CN101467575A (zh) 2009-07-01
CN101467575B CN101467575B (zh) 2012-09-05

Family

ID=40825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39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7575B (zh) 2007-10-13 2007-10-13 一种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67575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8070A (zh) * 2011-03-27 2012-10-03 厦门特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芪枣健胃茶胶囊生产工艺
CN102894439A (zh) * 2011-07-27 2013-01-30 江西食方食坊中药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降糖葛荔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68884A (zh) * 2013-03-06 2013-06-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含荔枝核的减肥茶及其茶包的制备方法
CN103461975A (zh) * 2012-06-07 2013-12-25 孔徐生 一种具有减肥功能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2384A (zh) * 2014-08-28 2014-12-24 冯升鹏 一种荔枝核减肥茶
CN104286310A (zh) * 2014-10-29 2015-01-21 陈林 一种虎杖蜂花粉茶
CN104381512A (zh) * 2014-12-05 2015-03-04 黑龙江众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健脾益气、燥湿和中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0145A (zh) * 2015-08-11 2015-10-14 哈尔滨灵丹鸿运茶品有限公司 一种岩黄连清热解毒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0144A (zh) * 2015-08-11 2015-10-14 哈尔滨灵丹鸿运茶品有限公司 一种岩谷伞镇静安神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6640A (zh) * 2015-08-10 2015-10-28 哈尔滨灵丹鸿运茶品有限公司 一种羊脂补虚润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1237A (zh) * 2015-12-19 2016-02-24 荥阳市藤本保健品有限公司 玉米须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备方法
CN106722907A (zh) * 2015-11-24 2017-05-31 哈尔滨墨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须平肝含片及其生产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2986A (zh) * 2016-01-13 2016-05-04 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艾叶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29C (zh) * 2000-12-26 2004-07-28 毛春发 一种调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90220C (zh) * 2002-08-31 2005-02-23 王济平 一种降糖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92789C (zh) * 2002-10-10 2005-03-16 鞍山德善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802976A (zh) * 2006-01-11 2006-07-19 高娣容 鸡骨草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8070A (zh) * 2011-03-27 2012-10-03 厦门特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芪枣健胃茶胶囊生产工艺
CN102698070B (zh) * 2011-03-27 2013-11-20 厦门特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芪枣健胃茶胶囊生产工艺
CN102894439A (zh) * 2011-07-27 2013-01-30 江西食方食坊中药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降糖葛荔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1975A (zh) * 2012-06-07 2013-12-25 孔徐生 一种具有减肥功能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68884A (zh) * 2013-03-06 2013-06-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含荔枝核的减肥茶及其茶包的制备方法
CN103168884B (zh) * 2013-03-06 2014-07-0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含荔枝核的减肥茶及其茶包的制备方法
CN104222384A (zh) * 2014-08-28 2014-12-24 冯升鹏 一种荔枝核减肥茶
CN104286310A (zh) * 2014-10-29 2015-01-21 陈林 一种虎杖蜂花粉茶
CN104381512A (zh) * 2014-12-05 2015-03-04 黑龙江众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健脾益气、燥湿和中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6640A (zh) * 2015-08-10 2015-10-28 哈尔滨灵丹鸿运茶品有限公司 一种羊脂补虚润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0145A (zh) * 2015-08-11 2015-10-14 哈尔滨灵丹鸿运茶品有限公司 一种岩黄连清热解毒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0144A (zh) * 2015-08-11 2015-10-14 哈尔滨灵丹鸿运茶品有限公司 一种岩谷伞镇静安神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2907A (zh) * 2015-11-24 2017-05-31 哈尔滨墨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须平肝含片及其生产方法
CN105341237A (zh) * 2015-12-19 2016-02-24 荥阳市藤本保健品有限公司 玉米须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7575B (zh)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7575B (zh) 一种降糖调脂健身营养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1878790B (zh) 一种糖尿病专用强化营养面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06860B (zh)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KR100645385B1 (ko) 비만 억제용 조성물
Akpaso et al. Effect of combined leaf extracts of Vernonia amygdalina (bitter leaf) and Gongronema latifolium (Utazi) on the pancreatic β-cells of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Kochhar et al. Effect of sup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al plants on blood glucose in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ics: A pilot study
KR101144059B1 (ko) 석류 추출물 및 홍삼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당뇨병 또는비만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CN104225456B (zh) 一种降血糖的药物组合物
CN108524814A (zh) 一种用于降低血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47902A (zh) 一种具有减肥功效的组合物
CN102526478A (zh) 一种增强免疫力、降血糖功能的保健药物配方
CN100444746C (zh) 一种高寒山区作物精制健康食品及其加工工艺
KR101253658B1 (ko) 팽화 발효 홍삼농축액의 제조방법
CN109123351A (zh) 一种具有高血糖人群代餐调节功能的特医食品及制备方法
KR101246689B1 (ko) 식물혼합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항당뇨용 조성물
EP1369123A1 (en) A health-care product comprising lotus rhizome and process for its preparation
CN102090637A (zh) 一种含有胶原蛋白的复方营养粉
CN101336965B (zh) 一种用于改善糖耐量、降低血糖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83761A (zh) 雪莲果提取物及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11150777A (zh) 具有治疗糖尿病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10693A (zh) 一种含有显齿蛇葡萄的饮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41332A (zh) 辅助调节内分泌代谢并抗癌防癌的人参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7260946A (zh) 一种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的保健食品胶囊制备方法
CN108926633A (zh) 治疗糖尿病的陈皮黑茶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6798854A (zh) 余甘桑叶片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1510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