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5713A - 无线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5713A
CN101465713A CNA2008101856818A CN200810185681A CN101465713A CN 101465713 A CN101465713 A CN 101465713A CN A2008101856818 A CNA2008101856818 A CN A2008101856818A CN 200810185681 A CN200810185681 A CN 200810185681A CN 101465713 A CN101465713 A CN 101465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rame memory
dual
bit rat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856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5713B (zh
Inventor
迪帕克·马修
如斯·梅斯特肯
普瑞何拉得·帕那索塔
托马斯·F·豪
提摩太·佩林·费雪-杰夫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2/194,51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094641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65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5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5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5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所述的无线装置,包括双端口帧存储器,其具有第一及第二存取端口,数据可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写入至双端口帧存储器,同时数据可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比特速率处理器在输入数据上执行比特速率处理且将比特速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写入至双端口帧存储器;芯片速率处理器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且对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的数据执行芯片速率处理;以及数据处理器执行软件应用,软件应用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写入数据至双端口帧存储器且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本发明的无线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减少了芯片设计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无线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无线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尤其关于一种上行链路处理,且特别是关于一种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存取(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上行链路处理。
背景技术
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存取(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以下简称为TD-SCDMA)是新发展出的第三代无线标准。TD-SCDMA也是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以下简称为3GPP)无线标准的一部分。3GPP是由多个电信协会所组成的全球性的合作计划活动,这些电信协会的任务是协助适用于全球的第三代(3rdGeneration,以下简称为3G)电信系统规格的建立及实施,这使得TD-SCDMA成为一种用于3G应用的重要的标准。
TD-SCDMA以扩频技术为基础,并且结合了时分多址存取(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以下简称为TDMA)与码分多址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以下简称为CDMA)二者的概念。TD-SCDMA与其它3G标准,例如宽带码分多址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下简称为W-CDMA)的差异在于:TD-SCDMA使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以下简称为TDD)来代替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以下简称为FDD)。在其它事项中,TDD将向外信号与返回信号分隔,以在半双工通信链上尽力达到全双工通信的效果。在上行链路数据速度与下行链路数据速度不对称的情况下,相比于FDD,TDD具有有力的优势。上行链路意指由移动装置到基站方向的数据通信,而下行链路意指由基站到移动装置方向上的数据通信。
在一些通信中,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部分在速度及频宽要求上有相当大的差异。例如,当移动电话从网络下载信息时,下行链路处理比上行链路处理需要明显较多的信道频宽。同样地,当移动装置将信息上传到网络时,上行链路处理需要明显较多的信道频宽。相比于FDD架构的能力,系统可通过动态地调整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处理所使用的时隙数量,以在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具有相异数据速率需求时,更容易地调节不对称的流量。例如,当上行链路数据量增加时,则可动态地分配给上行链路处理更多的频宽。
如上所述,TD-SCDMA使用TDMA与CDMA概念。TD-SCDMA标准的同步方面是指通过连续时序调整,使得上行链路信号在基站接收器上得到同步。
发明内容
为利用TD-SCDMA标准来进行上行链路处理,本发明提出多种方法与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无线装置。其中,双端口帧存储器具有第一存取端口以及第二存取端口,其中,数据可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写入至双端口帧存储器,同时,数据可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比特速率处理器用以在输入数据上执行比特速率处理,且将比特速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写入至双端口帧存储器。芯片速率处理器用以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且对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的数据执行芯片速率处理。数据处理器用以执行软件应用,此软件应用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写入数据至双端口帧存储器,且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
实施方式可更包括一或多个以下特征。比特速率处理器在输入数据上执行信道编码、交错、速率匹配以及物理信道映射中至少一者。芯片速率处理器对来自多个物理信道的数据执行扩频、扰乱及结合中至少一者,以准备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第一复用器用以多路传输来自比特速率处理器及软件应用的写入请求,且第二复用器用以多路传输来自芯片速率处理器及软件应用的读出请求。比特速率处理器与芯片速率处理器具有比软件应用更高的优先权,使得第一复用器只有当比特速率处理器不对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写入时才允许软件应用对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写入,且只有当芯片速率处理器不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读出时才允许软件应用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读出。软件应用具有关于比特速率处理器的操作的信息,且在比特速率处理器不对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写入的多个时间期间内配置为来对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写入。软件应用具有关于芯片速率处理器的操作的信息,且在芯片速率处理器不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读出的多个时间期间内配置为来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读出。比特速率处理器与芯片速率处理器根据码分多址存取标准、宽带码分多址存取标准以及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存取标准中至少一者来处理数据。
双端口帧存储器包括第一缓冲器,用以储存第一帧的数据,且包括第二缓冲器,用以储存第二帧的数据。在一些时间期间中,比特速率处理器对第一缓冲器进行写入且芯片速率处理器从第二缓冲器进行读出,而在其它时间期间,比特速率处理器对第二缓冲器进行写入且芯片速率处理器从第一缓冲器进行读出。第一缓冲器包括第一部分,用来储存与第一子帧相关的数据,且包括第二部分,用来储存与第二子帧相关的数据,第一部分包括5个段,且每一段储存与第一子帧的5个有效时隙之一者相关的数据,而第二部分包括5个段,且每一段储存与第二子帧的5个有效时隙之一者相关的数据。双端口帧存储器划分成多个段,每一段与一时隙相关,且当扩频因子大于1时,每一段储存与至少两个物理信道相关的数据。扩频因子等于1或在一时隙内仅有一个物理信道时,每一段储存与单一物理信道相关的数据。软件应用也在输入数据上执行比特速率处理,且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将比特速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写入至双端口帧存储器。
比特速率处理器执行对应第一信道的比特速率处理,且软件应用执行对应第二信道的比特速率处理。第一与第二信道包括传输信道以及控制信道。当第一信道及第二信道与一时隙相关时,比特速率处理器与数据处理器操作在三个模式下,在第一个模式中,软件应用执行对应第一与第二信道的比特速率处理;在第二个模式中,比特速率处理器执行对应第一与第二信道的比特速率处理;以及在第三个模式中,比特速率处理器执行对应第一信道的比特速率处理,且软件应用执行对应第二信道的比特速率处理。比特速率处理器使用固定算法来执行比特速率处理,且软件应用使用可更新的软件编码所指定的算法来执行比特速率处理。软件应用也对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的数据进行芯片速率处理。芯片速率处理器执行对应第一时隙的芯片速率处理,且软件应用执行对应第二时隙的芯片速率处理。芯片速率处理器使用固定算法来执行芯片速率处理,且软件应用使用可更新的软件编码所指定的算法来执行芯片速率处理。
一般地,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中,使用比特速率处理器执行比特速率处理且通过双端口帧存储器的第一存取端口将比特速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写入双端口帧存储器,其中,双端口帧存储器允许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将数据写入至双端口帧存储器,同时通过双端口帧存储器的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且使用芯片速率处理器对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的数据执行芯片速率处理。在数据处理器上执行一软件应用,其中,此软件应用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写入数据至双端口帧存储器,且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
实施方式可更包括一或多个以下特征。执行比特速率处理的步骤包括在输入数据上执行信道编码、交错、速率匹配以及物理信道映射其中至少一者。执行芯片速率处理的步骤包括对来自多个物理信道的数据执行扩频、扰乱及结合中至少一者,以准备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多路传输来自比特速率处理器及软件应用的写入请求,且多路传输来自芯片速率处理器及软件应用的读出请求。给予比特速率处理器比软件应用更高的优先权,且当比特速率处理器正对双端口帧存储器写入时阻止软件应用对双端口帧存储器写入。给予芯片速率处理器比软件应用更高的优先权,且当芯片速率处理器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时阻止软件应用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
使用软件应用来控制比特速率处理器的操作,且当比特速率处理器不对双端口帧存储器写入时,使用软件应用来对双端口帧存储器写入。使用软件应来控制芯片速率处理器的操作,且当芯片速率处理器不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时,使用软件应用来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执行比特速率处理与芯片速率处理的步骤包括根据码分多址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标准、宽带码分多址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标准以及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存取(Time Division-Synchronous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标准中至少一者来处理数据。将第一帧的数据写入至双端口帧存储器的第一段,且将第二帧的数据写入至双端口帧存储器的第二段。在第一时间期间,使用比特速率处理器来将数据写入第一段且使用芯片速率处理器从第二段读出数据,在第二时间期间,使用比特速率处理器来将数据写入第二段且使用芯片速率处理器从第一段读出数据。使用软件应用来对输入数据进行比特速率处理,且将比特速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写入至双端口帧存储器。
当一时隙中有两个物理信道时,比特速率处理器执行对应两个物理信道的比特速率处理。一些实施方式中,软件执行对应两个物理信道的比特速率处理,并且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比特速率处理器对与第一信道相关的数据执行比特速率处理,并且软件应用对与第二信道相关的数据执行比特速率处理。比特速率处理器使用固定算法来执行比特速率处理,且软件应用使用可更新的软件编码所指定的算法来执行比特速率处理。软件应用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且对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的数据进行芯片速率处理。芯片速率处理器来对与第一时隙相关的数据进行芯片速率处理,且软件应用来对与第二时隙相关的数据进行芯片速率处理。芯片速率处理器使用固定算法来执行芯片速率处理,且软件应用使用可更新的软件编码所指定的算法来执行芯片速率处理。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无线装置包括双端口帧存储器、比特速率处理器、芯片速率处理器、传送器以及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双端口帧存储器具有第一存取端口以及第二存取端口,其中,数据可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写入至双端口帧存储器,同时,数据可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比特速率处理器在输入数据上执行比特速率处理,且将比特速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写入至双端口帧存储器,其中,比特速率处理包括在输入数据上执行信道编码、交错、速率匹配以及物理信道映射中至少一者。芯片速率处理器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且对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的数据执行芯片速率处理,其中,芯片速率处理包括对来自多个物理信道的数据执行扩频、扰乱及结合中至少一者,以准备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传送器无线的传送信号,且信号是从芯片速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取得。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以执行软件应用,以控制比特速率处理器与芯片速率处理器的操作,软件应用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写入数据至双端口帧存储器,且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无线装置,包括双端口帧存储器、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与数据处理器。双端口帧存储器具有第一存取端口以及第二存取端口,其中,数据可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写入至双端口帧存储器,同时,数据可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第一处理器执行比特速率处理且将比特速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写入至双端口帧存储器。第二处理器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且对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的数据执行芯片速率处理的装置。数据处理器用以执行软件应用,此软件应用通过第一存取端口写入数据至双端口帧存储器,且通过第二存取端口从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
本发明的方面、系统及方法的优点包括下列之一或多者。通过加入填充比特可执行无线帧均衡,以达到速率匹配而不需知道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以下简称为TTI)值以及消除根据TTI值来计算填充比特数量的逻辑操作的需求。硬件设计及认证可简单化。比特速率处理器、芯片速率处理器以及DSP软件可共享帧存储器,而不需使用仲裁器来仲裁对帧存储器的存取,减少了芯片设计的复杂度。在相异时隙期间,芯片速率处理器的配置以及传输数据的芯片速率处理所使用的算法,可通过使用时隙配置文件以及触发器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以下简称为FIFO)来简单地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可用来实施多种无线标准的范例芯片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范例TD-SCDMA数据架构的代表示意图。
图3为TD-SCDMA上行链路传输路径的范例高阶架构的示意图。
图4为部分上行链路BRP后端处理的实施示意图。
图5A-5D为部分TTI存储器的示意图。
图6为TTI存储器架构的范例示意图。
图7表示具有物理信道范例表的列表。
图8为相关技术用来解决可能发生总线冲突的存储器存取的方式示意图。
图9为范例存储器接口的示意图。
图10为用来执行硬件优先权策略的电路的示意图。
图11A及11B为TD-SCDMA帧架构的示意图。
图12A及12B为在一时隙中多个物理信道比特的组织示意图。
图13为上行链路CRP核心以及许多配置组件来促进灵活接口,以允许DSP软件以灵活且高效率的方法来控制上行链路CRP核心的示意图。
图14为范例无线网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说明书叙述多种不同的方法及装置,以用于实施TD-SCDMA的上行链路处理,并且此说明书包括多种设计特征,可帮助TD-SCDMA标准有效、灵活以及有经济效益的实施。例如,如之后将更详细的说明,可以一种方式来实施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以下简称为TTI)存储器,来便于简单的比特填充(padding of bits),以达到速率匹配目的。可以某种方式来实施介于比特速率处理与芯片速率处理之间的接口,来使能比特速率处理器、芯片速率处理器以及软件应用,以共享帧存储器而不需使用仲裁器来对存取帧存储器进行仲裁处理。时隙配置文件以及触发器先进先出存储器(trigger first-in-first-out memory)可用来弹性决定如何配置芯片速率处理器与对应算法,以用于对应不同时隙的传送数据的芯片速率处理。
架构概述
图1为可用来实施多种无线标准(包括TD-SCDMA)的范例芯片架构的示意图。数字基带(digital base band,DBB)处理器120负责多个电信任务,包括在无线通信期间传送信息至基站或从基站接收信息。数字基带处理器120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以下简称为DSP)核心122,其可执行软件编码以实施不同的操作。DSP核心122可存取高速缓冲存储器124、DSP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器125、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为SRAM)126、系统随机存取存储器(systemRandom-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为系统RAM)128以及总线接口单元。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数字基带处理器120更包括外部协处理器接口端口(External Co-processor interface Port,以下简称为ECP)。
加速器100可包括一或多个协处理器(coprocessor)。实施协处理器是用来协助数字基带处理器120执行其电信任务。例如,加速器100可包括上行链路(Uplink,UL)协处理器110,其根据TD-SCDMA标准来执行上行链路处理。加速器100可包括其它协处理器,用来执行其它任务(例如根据TD-SCDMA标准来执行下行链路处理)。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加速器100更包括联合检测(Joint Detection,以下简称为JD)协处理器以及下行链路比特速率处理(Bit Rate Processing,以下简称为BRP)协处理器。DSP核心122作为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的主站(master)操作,将从基站接收的数据提供给上行链路协处理器(下行链路),且将从上行链路协处理器接收的数据传送给基站(上行链路)。在DSP核心122上执行的软件负责对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的控制及配置。软件应用提供输入数据及配置参数,且加速器100以芯片速率来产生复合数据(complex data)序列。
接下来是TD-SCDMA发信号格式的概要叙述。TD-SCDMA使用时域双工结合多种存取技术,以支持对称与非对称流量。对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流量的时隙的可变分配使TD-SCDMA得以满足非对称流量需求且支持不同的使用者。在TD-SCDMA系统中,多种存取技术利用独特编码及时间标记(time signatures)二者来分离出在一预定单元中的使用者。TD-SCDMA标准定义了3层帧架构:无线帧、子帧以及时隙。无线帧为10毫秒(millisecond,ms)。子帧为5ms,并且分为7个时隙。一个时隙具有4个部分:中间码(Midamble)、在中间码两侧的两个数据域(data field)以及保护区。接收器使用中间码来执行信道估计。
图2为范例TD-SCDMA数据架构的代表示意图。数据以一序列的无线帧(帧i、帧i+1……等)来传送,每一帧具有10ms的持续时间。每一无线帧划分成两个子帧(子帧1及子帧2),且每一子帧具有5ms的持续时间。每一子帧由7个时隙TS0、TS1、TS2、TS3、TS4、TS5、TS6所组成,且每一时隙具有0.675ms的持续时间。每一时隙包括4个部分:具有144个码片持续时间的中间码152、在中间码152之前及之后具有352个码片持续期间的两个数据域154及156以及接下来具有16个码片持续时间的保护区158。中间码152载有已知数据且由接收器所使用,以执行信道估计。根据每一方向上的流量,每一子帧(例如子帧1或子帧2)中的7个时隙(TS0、TS1等)可区分于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流量之间。
在一些应用中,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可支持TD-SCDMA第4版384kbps使用者设备(User Equipment)等级的需求及性能。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可支持890kbps的最高数据速率且在每一子帧最多可支持5个时隙。此时每一时隙最多可具有2个物理信道,且每一物理信道的扩频因子(spreading factor)可以是16、8、4、2、或1。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也可支持高速共享信息信道(以下简称为HS-SICH)的芯片速率处理(Chip Rate Processing,以下简称为CRP),HS-SICH是高速共享信息信道,用来发送高速数据的反馈信息。
除了随机存取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及HS-SICH之外的TD-SCDMA规格的物理信道具有大于或等于10ms的TTI持续期间。随机存取信道的TTI持续期间可以是5ms、10ms、或20ms。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支持用于RACH及HS-SICH二者的CRP。用于HS-SICH的BRP可通过软件来实施。
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支持用于编码复合传输信道(Coded CompositeTransport Channel,以下简称为CCTrCH)的BRP旁路模式。这就允许软件应用旁路硬件BRP且直接将数据传送至CRP的输入。用于RACH及HS-SICH的CRP可由硬件来支持。
图3为TD-SCDMA上行链路传输路径160的范例高阶架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行链路传输路径160的输入包括来自DSP的BRP/CRP配置参数、旁路模式中来自DSP的CRP数据以及来自DSP的BRP数据。上行链路传输路径160划分成3个主要运算组件,也可视为3个阶段,即阶段1、阶段2与阶段3。
上行链路BRP前端处理(传输信道处理)162:包括循环冗余检查(CyclicRedundancy Check,以下简称为CRC)附属装置及信道编码。上行链路BRP前端处理162的输出储存在TTI存储器168中。
上行链路BRP后端处理164:包括剩余BRP区块,例如传输信道(TransportChannel,以下简称为TrCH)交错、速率匹配、比特扰乱(Bit-scrambling)、第二交错器(Interleaver)以及物理信道映射。上行链路BRP后端处理164的输出储存在传输帧存储器170。BRP后端的处理以帧速率来安排。
上行链路BRP前端处理162及上行链路BRP后端处理164共同被称为上行链路BRP 172。
上行链路CRP 166:包括调变、扩频、扰乱以及物理信道功率权重及突发格式化(burst formatting)。上行链路CRP 166的输入由BRP后端处理器164储存在传输帧存储器170,或者当处于BRP旁路模式时由DSP软件直接写入至传输帧存储器170。此CRP处理的输出,在传送至输入/输出端口之前,先传送至加速器100(如图1所示)的内部存储器或先进先出缓冲器。
如图3所示,上行链路传输路径160更包括TrCH比特存储器与上行链路存储器,且处理后的数据输出至DBB内部存储器。
在此叙述中需注意,根据上下文,在图标中的功能方块可表示一个处理步骤或实施此处理步骤的硬件模块。例如,图3的方块162可表示上行链路BRP前端处理162或者用来执行上行链路BRP前端处理的上行链路BRP前端处理器162(硬件)。方块172可表示上行链路BRP 172或者用来执行比特速率处理的上行链路比特速率处理器172(上行链路BRP硬件)。同样地,方块166可表示上行链路CRP 166或者用来执行上行链路CRP的上行链路芯片速率处理器166(上行链路CRP硬件)。
在一些应用中,通过写入至BRP触发寄存器而使能上行链路BRP 172。DSP软件可保证,在写入至BRP触发寄存器之前,BRP输入数据及参数已到达硬件。通过写入至槽触发寄存器(slot trigger register)而使能上行链路CRP166。软件可保证在写入至槽触发寄存器之前,上行链路BRP 172已完成(在旁路模式的情况下,所有数据已到达传输帧存储器170)且槽配置参数已到达硬件。
高效率无线帧均衡实施
下文叙述一种用于TD-SCDMA系统的高效率无线帧均衡实施。在BRP前端处理162(例如信道编码)与上行链路BRP后端处理164(例如交错处理)之间,包括无线帧均衡(Radio Frame Equalization,以下简称为RFE)处理。RFE处理包括填充传输信道的输入比特序列,以确保输出可分割成已选择数量(Fi)的数据段,且各数据段具有相同尺寸。此填充处理可依照对应TD-SCDMA的3GPP规格来执行。
在一些应用中,上行链路BRP前端处理162可包括用于信道编码且包括信道编码的数据的初始处理,而上行链路BRP后端处理164可包括数据交错以及数据的接续处理。上行链路BRP前端处理162根据与TTI相等的帧速率来处理数据,而上行链路BRP后端处理164则根据10ms的帧速率来处理数据。无线帧均衡处理用于匹配上行链路BRP前端处理162与上行链路BRP后端处理164的帧速率。
例如,信道编码器174(信道编码器174为上行链路BRP前端处理器162的一部分且显示在图4中)根据TTI,将数据传送至TTI存储器168。当TTI等于10ms时,信道编码器174每隔10ms,将一传输信道编码区块传送至TTI存储器168。当TTI等于20ms,信道编码器174每隔20ms,将一传输信道编码区块传送至TTI存储器168,以此类推。当有多个有效的传输信道时,对应与一传输信道相关联的每一传输时间间隔,信道编码器174将此传输信道编码区块传送至TTI存储器168。在此叙述中,术语“传输信道编码区块”表示每隔预设时间期间(在此例子中为10ms),由信道编码器174所输出且写入至TTI存储器168的数据区块。“传输信道编码区块”与“传输区块”不同,术语“传输区块”表示在由7层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所规范的媒体存取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次层与物理层(层1)之间用于数据传输的基本单元。
例如,假设有两个有效的传输信道:传输信道1与传输信道2,且假设传输信道1使用的TTI为40ms,而传输信道2使用的TTI为20ms。最初,在时间T=0时,信道编码器174将对应传输信道1的第一传输信道编码区块以及对应传输信道2的第一传输信道编码区块传送至TTI存储器168。在时间T=20ms时,信道编码器174将对应传输信道2的第二传输信道编码区块传送至TTI存储器168。在时间T=40ms时,信道编码器174将对应传输信道1的第二传输信道编码区块以及对应传输信道2的第三传输信道编码区块传送至TTI存储器168,以此类推。在数据储存于TTI存储器168后,数据以10ms的帧速率从TTI存储器168被读出。
相同尺寸的数据段的数量随TTI而定,TTI可以是10ms、20ms、40ms、或80ms。在每一传输信道编码区块中,对于10ms、20ms、40ms及80ms的TTI,相同尺寸的数据段的数量分别是1、2、4及8。在一些实施中,每一传输信道编码区块的数据段数量的计算随TTI而定,且数据段数量决定了基于一预定传输信道编码区块有多少比特需要被填充,之后将有更详细的讨论。在一些实施中,TTI由较高阶的软件所决定,在上行链路BRP中的进一步下传(downstream)之前,此软件可能不可用。因此,以将期望数量的填充比特加入至一预定传输信道编码区块而不需知道TTI值的方式,来实施TTI存储器架构是有用的。
图4为部分上行链路BRP后端处理164的实施示意图。在RFE处理期间,来自BRP前端处理162的数据根据TTI需求而储存在TTI存储器168。也就是,每一传输信道编码区块逻辑性地划分为适当数量的数据段,且最后一个数据段被填充,以等于其它数据段的大小。储存在TTI存储器168的数据段被第一交错器180读取,其中,第一交错器180用来扰乱待传送的数据段的次序,以防止在传输期间遗失相连的数据段。第一交错器180提供数据至速率匹配单元182,速率匹配单元182用来调整数据速率,以通过复制或移除比特来使得传输数据速率匹配。图4所示BRP路径的下传阶段的详细叙述在美国临时申请案第61/008,345号描述。图4的例子中,在速率匹配单元182之前,TTI值192对于TTI存储器168而言是不可用的,其中,速率匹配单元182可接收来自较高阶软件的TTI值192。如图4所示,上行链路BRP后端处理164更包括比特扰乱184、中间帧存储器186、第二交错器188与物理信道映射190。
根据3GPP TS25.222技术规格(包括3GPP、技术规格组无线存取网络、多路传输处理及信道编码(例如TDD)),无线帧尺寸均衡是填充输入比特序列,以保证输出可以分割成相同尺寸的Fi个数据段。数据段的数量(Fi)是依据TTI而定。例如,假使TTI=10ms,则Fi=1;假使TTI=20ms,则Fi=2;假使TTI=40ms,则Fi=4;假使TTI=80ms,则Fi=8。
关于无线帧尺寸均衡的输入比特序列以Ci1、Ci2、Ci3、……、CiEi来表示,其中,i是TrCH数量,Ei是输入比特数量。输出比特序列则以ti1、ti2、ti3、……、tiTi来表示,其中,Ti是输出比特数量。输出序列可由下述获得:
tiK=cik,其中k=1……Ei;以及
tiK={0,1},其中k=Ei+1……Ti,假设Ei<Ti
其中,Ti=Fi*Ni;以及
Ni是在尺寸均衡后每一段的比特数量。
图5A、5B、5C及5D为部分TTI存储器168的示意图,其中,Fi分别等于1、2、4及8。例如,图5A为对应单一段(Fi=1)的传输信道0至传输信道2的示意图。图5B为对应2个段(Fi=2)的传输信道0至传输信道2的示意图。图5C为对应4个段(Fi=4)的传输信道0至传输信道2的示意图。图5D为对应8个段(Fi=8)的传输信道0至传输信道2的示意图。虽然只显示前三个传输信道编码区块,但是TTI存储器168可包括更多区块且可以是任何尺寸。传输信道编码区块尺寸可根据数据、CRC比特以及执行在数据上的编码演算来变化。因此,除了能被TTI值除尽的多个传输信道编码区块,1到7比特中任何一者可能需要被填充在每一传输信道编码区块的末端。因此,用来填充的比特数量将依据传输信道编码区块尺寸以及TTI值而定。
如上所讨论,在TTI存储器168之后,TTI值无法得知。因此,为了计算在TTI存储器168之后的数据段数量,上传(upstream)阶段(例如在TTI存储器168之后的阶段)应具有关于在TTI存储器168中编码比特的总尺寸以及本身TTI值的信息,以计算填充比特的数量。此步骤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或者,在TTI存储器168之前,可完成无线帧均衡。但是为了实行此方式,可能需要编码区块的总尺寸与TTI值,以用来计算填充比特。需要额外的逻辑操作来计算数据段数量以及在TTI存储器168上实施由编码器所提供的数据的相关填充。
申请人认为,可利用TTI存储器168的架构来提供简单的解决办法以进行输入数据序列的填充。特别的是,申请人认为,由于TTI存储器168为字节排列,适当的填充可独立于TTI值而被计算。TD-SCDMA标准指定填充可以0或1来执行。然而,通过在存储器使用随机非初始的0/1比特,产生了一个问题,即把填充的比特视为无关比特(don’t care)。由于数据通过许多阶段,包括第一及第二交错器,在下传阶段(例如在传输帧存储器170)识别填充的比特变为困难。这需要大量的硬件确认工作以从交错后比特流中识别填充的随机0/1比特。因此,申请人认为以全部为0或全部为1的填充有助于下传处理。这减少了在硬件确认的复杂性。尽管申请人选择0来填充,1可同样地被使用。
请回到利用存储器组织来帮助相对简单的填充的概念。申请人了解由于TTI存储器168为字节排列,传输信道编码区块可通过识别数据末端以及填充至下一字节,而不需知道TTI值,就被适当地填充。由于下一传输信道编码区块将处于下一字节的起始端,填充超出下一字节边界将会恰当地填充传输信道编码区块,而不需顾虑使用的TTI。
编码器以一比特流来提供比特至TTI存储器168。因此,为了恰当地填充传输信道编码区块,此逻辑操作包括计算已传送多少比特至TTI存储器168的机制。一旦传输信道编码区块已储存在TTI存储器168,此逻辑操作可在此传输信道编码区块的末端后,加入0至下一字节边界。此方法提供了正确的填充,而不需相对昂贵的反馈逻辑操作及硬件以根据被接收的TTI来计算待填充的比特数量,其中,被接收的TTI只在下传阶段后有效。
图6为TTI存储器架构的范例示意图,TTI存储器架构使能对应无线帧尺寸均衡的额外比特填充,而不需使用关于TTI值的信息。TTI存储器168包括存储器行200a、200b、200c、200d、200e、200f、200g、200h、200i,为使描述简洁,其共同以200来表示。每一存储器行200具有8个比特。当信道编码器174将编码数据写入TTI存储器168时,信道编码器174将填充比特加入至最后存储器行的末端。在图6中,符号“E”表示数据比特,而符号“0”表示填充比特。
例如,假使对应传输信道#0的传输信道编码区块具有33比特,则信道编码器174将32个数据比特写入至4个存储器行200a至200d、将1个数据比特写入至存储器行200e、且将7个填充比特(例如“0”比特)写入至存储器行200e。假使对应传输信道#1的传输信道编码区块具有11比特,则信道编码器174将8个数据比特写入至1个存储器行200f、将3个数据比特写入至存储器行200g、且将5个填充比特写入至存储器行200g。假使对应传输信道#2的传输信道编码区块具有8比特,则信道编码器174将8个数据比特写入至1个存储器行200h,而不需写入额外的填充比特。假使对应传输信道#3的传输信道编码区块具有6比特,则信道编码器174将6个数据比特写入至1个存储器行200i,且将2个填充比特写入至存储器行200i。
在每一传输信道编码区块中的比特数量可以介于几个比特至数千个比特。在相异的传输信道编码区块中的比特数量可以不同,且对应相同传输信道的传输信道编码区块中的比特数量可在不同时间期间上变化。
当加入填充比特时,通过配置TTI存储器168来取得多个存储器行(每一存储器行具有8比特)、通过通常在一存储器行的末端填充比特以及通过在下一字节边界的开端上开始下一传输信道编码区块,则不需要使用关于TTI值的信息。对于每一传输信道而言,数据比特加上填充比特的总数量将总是可被段数量Fi除尽,因此,满足TD-SCDMA标准的无线帧尺寸均衡要求。
当从TTI存储器168读出传输信道编码区块数据时,DSP软件将指明在每一传输信道的比特数量、与此传输信道相关的TTI值。例如,在图6的例子中,假使用于传输信道#0的TTI为40ms,段数量Fi等于4。在40ms的期间,第一交错器180需要读取数据比特以及多个填充比特,使得比特的总数能被4除尽。由于有33个数据比特,在40ms的期间,第一交错器180可读取33个数据比特及3个填充比特,即可读取总数为36个比特(36=9*4)。第一交错器180在第一个10ms期间读取9个数据比特、在第二个10ms期间读取9个数据比特、在第3个10ms期间读取9个数据比特、且在第4个10ms期间读取6个数据比特及3个填充比特。
如另一例子,假使用于传输信道#0的TTI为80ms,段数量Fi等于8。在80ms的期间,第一交错器180需要读取数据比特以及多个填充比特,使得比特的总数能被8除尽。由于有33个数据比特,在80ms的期间,第一交错器180可读取33个数据比特及7个填充比特,即可读取总数为40个比特(40=5*8)。第一交错器在第一个至第六个10ms期间,各读取5个数据比特、在第七个10ms期间读取3个数据比特及2个填充比特、且在第八个10ms期间读取5个填充比特。
BRP-CRP接口及帧存储器架构
下面叙述BRP-CRP接口及帧存储器架构。在一些实施中,上行链路路径160的功能划分于在DSP核心122上执行的软件与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之间。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可处理计算性加强的任务。
参阅图7,图7为具有物理信道范例表的列表。表格1概述了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所支持的范例物理信道,以及对于不同物理信道,任务如何在硬件与软件之间划分(参阅列206)的列表。例如,对于专用物理信道(DedicatedPhysical Channel,DPCH)200而言,数据符号202的BRP及CRP可由硬件来执行,而控制符号204的BRP由软件来执行且控制符号的CRP由硬件来执行。对于物理随机存取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208而言,随机存取识别码(random access signature)210的BRP与CRP可由软件来执行,而随机存取信道数据212的BRP及CRP由硬件来执行。如图7所示,表格1还提供对应各物理信道的TrCH以及注释。
如上所述,可实施介于BRP与CRP之间的接口,使得上行链路BRP后端处理器162、上行链路芯片速率处理器166以及软件可共享传输帧存储器170,而不需使用仲裁器来仲裁对传输帧存储器170的存取。如图7所示,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与物理共通封包信道(physical common packet channel)均不支持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划分,上行链路指向信道由软件来执行。HS-SICH的BRP及CRP可由硬件来执行,同时HS-SICH的第5版,可用作上行链路反馈信号发布。
如图3所示,上行链路比特速率处理器(上行链路BRP)172提供数据,其进一步由上行链路芯片速率处理器(上行链路CRP)166来处理。上行链路比特速率处理器172将数据写入至传输帧存储器170,且上行链路芯片速率处理器166从传输帧存储器170读出数据。因此,上行链路BRP 172的硬件与上行链路CRP 166的硬件需要对传输帧存储器170进行存取。此外,来自DSP核心122的软件需要对传输帧存储器170进行读出及写入。因此,三个单独的实体(称为主站)需要对传输帧存储器170存取,导致可能的总线冲突。相关技术的处理总线冲突的解决方法是实施总线仲裁器,其执行所期望的总线仲裁机制。例如,图8为相关技术用来解决可能发生总线冲突的存储器存取的方式示意图。
在图8的例子中,传输帧存储器220被三个主站存取:上行链路BRP硬件222、上行链路CRP硬件224、DSP软件226。为了在三个不同主站(每一者同时试图存取传输帧存储器220)之间仲裁,仲裁器228实施仲裁机制来决定将总线分配到哪一竞争的主站,以存取传输帧存储器220。实施仲裁器228可能会增加芯片设计的复杂性与成本。实施仲裁机制需要复杂的演算规则,来保证没有主站的总线存取得不到满足,并且保证高优先处理获得优先权。
参阅图9,其为范例存储器接口的示意图。范例存储器接口避免了使用总线仲裁器来处理多个主站存取传输帧存储器的需求。使用双端口存储器来实施传输帧存储器170,双端口存储器允许两个主站的同时存取,因此,减少了可能发生的多个冲突中之一者。此双端口传输帧存储器170可由上行链路BRP硬件172、上行链路CRP硬件166以及DSP软件232来存取。如图9所示,存储器接口更包括复用器与解复用器。
申请人认为,可用三个主站的性质来消除剩下的冲突。因此,双端口存储器可由三个主站来存取而没有总线仲裁器的需求。上行链路BRP硬件172对传输帧存储器170进行写入操作,但不从传输帧存储器170读出。上行链路CRP硬件166从传输帧存储器170读出,但不对传输帧存储器170写入。DSP软件232对传输帧存储器170写入也从传输帧存储器170读出。通过将上行链路BRP硬件172连接至双端口传输帧存储器170的第一端口234且将上行链路CRP硬件166连接至双端口传输帧存储器170的第二端口236,介于此两主站之间的冲突可得以消除。通过将第一端口234及第二端口236之间的DSP软件232分割,DSP软件232与上行链路BRP硬件172共享写入权利,而与上行链路CRP硬件166共享读出权利。
申请人了解,DSP软件232知道硬件主站(即上行链路BRP硬件172及上行链路CRP硬件166)何时对传输帧存储器170读出与写入,但硬件主站172及166并不知道DSP软件或另一硬件主站何时对传输帧存储器170进行存取。因此,通过当软件主站侦测到对应硬件主站正存取总线时,将软件主站程序化以配合硬件主站,且通过将第一端口234及第二端口236之间两硬件主站分离,此三个主站可存取传输帧存储器170,而不需任何总线仲裁器。
在一些实施中,可加入一简单电路以执行使得正在读出或写入的硬件获得第一优先权的策略(即硬件总可假设其具有总线存取)。假使侦测到上行链路BRP硬件172需要对传输帧存储器170进行写入存取,则DSP软件232将被阻止对传输帧存储器170进行写入。同样地,假使侦测到上行链路CRP硬件166需要对传输帧存储器170进行读出存取,则DSP软件232将被阻止对传输帧存储器170进行读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上行路链BRP硬件172使用固定算法来执行比特速率处理,上行链路CRP硬件166使用固定算法来执行芯片速率处理,且DSP软件232使用可更新的软件编码所指定的算法来执行比特速率处理以及芯片速率处理。
图10为电路240的示意图,电路240用来执行硬件优先权策略。上行链路BRP硬件172经由复用器242通过第一端口234来对传输帧存储器170进行存取,而上行链路CRP硬件166经由复用器244通过第二端口236来对传输帧存储器170进行存取。DSP软件232经由复用器242通过第一端口234来对传输帧存储器170进行写入存取,且经由复用器244通过第二端口236来对传输帧存储器170进行读出存取。
当DSP软件232知道硬件何时读取或写入且可在内部避免本身同时读出或写入的时候,包括复用器242及244以执行优先权策略可简化认证,因此包括复用器242及244是有益处的。例如,假使DSP软件232操作正确,额外逻辑操作则是多余且不必要的。然而,假使DSP软件232操作错误,则此逻辑操作提供自动防止故障危害机制(failsafe mechanism)以执行此策略。因此,图10的逻辑操作可用来验证DSP软件232操作正确以及/或提供额外量测以保证此既定策略正被执行。在一些实施中,除了BRP DN选择信号246为高水平以外,复用器242允许上行链路BRP硬件172执行写入存取,此时复用器242将允许DSP软件232对传输帧存储器170执行写入存取。同样地,除了CRP DN选择信号248为高水平以外,复用器244允许上行链路CRP硬件166执行读出存取,此时复用器244将允许DSP软件232对传输帧存储器170执行读出存取。
图11A及11B为TD-SCDMA帧架构的示意图。每一帧具有10ms的持续时间且划分成2个5ms(即6400码片)的子帧,每一子帧如图11A所示。如图11所示,每一子帧中包括96码片的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ownlink PilotTimeslot,以下简称为DwPTS)、96码片的保护时间间隔(Guard Period,以下简称为GP)以及160码片的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link Pilot Timeslot,以下简称为UpPTS)。在TD-SCDMA帧中的两个子帧相同。每一子帧划分成7个时隙,以0至6来标示。每一时隙不是分配给下行链路传输(以向下箭头表示)就是分配给上行链路传输(以向上箭头表示)。在一些实施中,第一时隙(时隙0)总是分配给下行链路传输,且第二时隙(时隙1)一直分配给上行链路传输。在第一与第二时隙之间具有一切换点。例如在图11A中,时隙均衡地分配在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传输之间。在图11B中,第一与最后一时隙分配给下行链路,而剩余的5个时隙分配给上行链路。当上行链路传输需要较多的频宽时,例如从移动装置至基站的上载操作时,则可需要在图11B中的分配。时隙的动态分配有助于在非对称传输时的灵活性。
申请人认为,通过安排由上行链路BRP 172所写入以及由上行链路CRP166所读取的存储器来反应TD-SCDMA帧的时隙架构,可提供高效率的实施应用。
参阅图10,传输帧存储器170被划分成两个帧缓冲器,例如帧缓冲器A250以及帧缓冲器B 252,帧缓冲器A 250与帧缓冲器B252中的每一者具有对应TD-SCDMA帧的多个时隙的多个段(例如254a、254b)。帧缓冲器A 250包括对应第一帧的多个段(例如254a、254b、254c等等,共同以段254来表示),帧缓冲器B包括对应第二帧的多个段(例如256a、256b、256c等,共同以段256来表示)。每一帧划分成2个子帧(例如子帧258a及258b),以反映TD-SCDMA帧架构。每一子帧划分成5个相异段TS1-TS5,例如,对应5个可动态配置给上行链路的时隙(有效时隙)。
在一些应用中,帧缓冲器A 250以及帧缓冲器B 252中的每一者的尺寸为1760个字节,且帧缓冲器A平均地划分在2个子帧之间。在一子帧内,每一时隙(以及在一时隙中每一物理信道)的地址(或位置)固定,且分配给每一时隙的段尺寸为176个字节。通过使用对应时隙固定的存储器地址,能更方便地决定为了预定时隙而对哪一存储器段写入数据或是从其读出数据。
假使上行链路BRP硬件172或DSP软件232分配到一特定时隙,硬件或软件则知道在对应时隙期间,将待传输的数据写入哪一存储器段。同样地,上行链路CRP硬件166或DSP软件232知道哪一存储器段被读取,以获得对应特定时隙的用于传输的数据。例如,假使关于上行链路传输,无线装置使用时隙TS1及TS3但没有使用时隙TS2、TS4及TS5,则上行链路BRP 172与DSP软件232则将与时隙TS1及TS3相关的数据分别写入至存储器段254a及254c,跳过存储器段254b。
在图10中,传输帧存储器170包括对应至少两帧的多个段。特别的是,帧缓冲器A 250储存对应第一帧的数据,帧缓冲器B 252是储存第二帧的数据。将对应两帧的数据储存在传输帧存储器170中是有用的,因为在上行链路处理期间,上行链路BRP 172与上行链路CRP 166可同时写入和读出对应不同帧的数据。
例如,当上行链路BRP 172在一预定时间间隔期间内将对应第一帧的数据写入至帧缓冲器A 250时,上行链路CRP 166从帧缓冲器B 252读取在前一时间间隔内由上行链路BRP 172所写入且对应前一帧的数据。在下一时间间隔,上行链路BRP 172将对应第二帧的数据写入帧缓冲器B 252,且上行链路CRP 166将从帧缓冲器A 250读取数据,以获得第一帧。在此方法下,上行链路BRP 172及上行链路CRP 166可同时读取及写入,然而是对于不同的帧缓冲器,以避免对传输帧存储器170的相同位置执行每一读取与写入。这种A-B缓冲器机制在上行链路CRP 166完成读取帧数据之前,能防止上行链路BRP硬件172对传输帧存储器170过度写入。
在一些实施中,A-B帧缓冲器的管理由DSP软件232来操控。DSP软件232可决定上行链路BRP 172的输出是否写入帧缓冲器A 250或帧缓冲器B252。同样地,DSP软件232决定上行链路CRP 166的输入是否是从帧缓冲器A 250或帧缓冲器B 252读出。在一些实施中,在BRP旁路模式的情况下,DSP软件232可直接传送CRP输入至传输帧存储器170。当传送此CRP输入数据时,DSP软件232选择目标地址(例如帧缓冲器A 250或帧缓冲器B 252)且根据子帧数量及时隙数量来选择帧存储器的地址偏移。
在一些实施中,上行链路BRP 172与上行链路CRP硬件166配置来控制对应组件是对帧缓冲器A与帧缓冲器B中哪一者进行读取及写入。图10所示的存储器安排有助于相对简单且有效的架构,此架构利用了TD-SCDMA标准所提供的适应性。
在一些实施中,存储器段TS1-TS5中的每一者更划分成两个或多个物理信道,每一信道与一独立的传输编码(例如虚拟随机(Pseudo-random,PN)编码)相关联。即是,时隙可由以两相异编码所编码的数据共享。这反映出TD-SCDMA标准的时间划分以及编码划分观点。
图12A及12B为在一时隙中多个物理信道比特的组织示意图。如图12A及12B所示,每一时隙可以两种模式来安排。图12A表示存储器段254,在其中使用两物理信道。此存储器组织用于扩频因子2、4、8、或16。此扩频因子是码片对基带信息速率的比例。当物理信道的扩频因子大于1时,时隙可利用的存储器在两个物理信道之间平均地划分。例如,存储器段254划分成两个部分255a及255b,每一部分对应一物理信道。在一时隙内,每一物理信道的地址(或位置)固定,且分配给每一物理信道的部分尺寸为88个字节。通过使用对应物理信道的固定存储器地址,能更方便地决定对应预定物理信道,对哪一部分(例如255a或255b)执行数据写入或数据读出。
存储器部分255a及255b可储存虚拟比特257,于其中,虚拟比特257的数量对应控制信道比特与扩频因子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中,上行链路CRP 166忽略虚拟比特257。
在此有4个可能的例子,(对于所有4个例子,物理信道0(信道0,Ph#0)及物理信道1(信道1,Ph#1)起始于固定位置,如图12A所示):
Ph#0与Ph#1皆有效
只有Ph#0有效(Ph#1无效)
只有Ph#1有效(Ph#0无效)
Ph#0与Ph#1皆无效
例如,在一对应的时隙期间,物理信道0可用来传输第一数据,而第一数据储存在存储器段的位置0-87。在预定的时隙期间,物理信道1可用来传输第二数据,而第二数据储存在存储器段的位置88-175。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使用相异的编码来传送。
图12B表示其中仅使用一单一物理信道的存储器段的示意图。时隙可利用的存储器被单一物理信道使用。假使扩频因子为1,则在时隙内将只有一个物理信道(Ph#0)。上行链路CRP 166忽略虚拟比特257。例如,物理信道0在对应的时隙期间内用来传送数据,而此数据储存在存储器段的位置0-175。
应可知,存储器段的尺寸以及如何根据物理信道来划分数据段仅是一个示范例,也可使用其它配置。此外,尽管在图12A及12B所示的存储器段中两个物理信道是可利用的,但也可使用任何数量的物理信道。
DSP软件232可以物理信道为基础或以时隙为基础,选择性地填充数据。此提供了以任何所希望的顺序在传输帧存储器170内填充数据的能力。例如,在多个CCTrCH的情况下,DSP软件232可提供CRP数据给第一CCTrCH,而BRP硬件提供CRP数据给第二CCTrCH。
CRP架构及程序流程
下文叙述CRP架构,其使能一种灵活且方便的方法,以控制程序流程。如上关于图1的说明,DSP核心122以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的主站身份在操作,且可控制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的操作,以帮助由移动装置至基站的上行链路传输。申请人已认识到提供关于控制在何时以及在何种排序下将数据从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传送,会给DSP核心程序设计师带来灵活性,且发展出灵活且效率高的架构以在控制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方面帮助DSP核心程序设计师。特别的是,对一软件程序设计师来说明如何设计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是相对困难的,尤其是关于处理储存在传输帧存储器170的数据。申请人发展出对软件程序设计师呈现出简化概观的架构,其促进强健且灵活的程序设计平台。
图13为上行链路CRP核心260(其为上行链路CRP 166的一部分)以及许多配置组件来促进灵活接口,以允许DSP软件232以灵活且高效率的方法来控制上行链路CRP核心260的示意图。如上所述,上行链路CRP 166是重要的,尤其是读取由上行链路BRP 172所写入的帧以及更进一步处理将由数字基带处理器120所传输的帧。在一些实施中,TD-SCDMA帧的每一子帧具有最多5个关于上行链路的有效时隙。配置寄存器262储存关于当处理对应每一上行链路时隙的数据时,上行链路CRP核心260如何被配置的信息。
可提供一组寄存器来储存关于每一有效时隙的时隙配置参数。在此实施中,由于具有最多5个用于上行链路的有效时隙,因此,5组寄存器用来储存5组时隙配置参数。此5组寄存器意指TS配置组A 264、TS配置组B 266、TS配置组C 268、TS配置组D 270以及TS配置组E 272。每一组寄存器包括对应相关时隙的配置信息。特别的是,每一TS配置组储存一参数列表,其叙述用于对应时隙的数据应如何被处理。关于CRP的参数列表可包括,例如对应每一物理信道的扩频因子、扰乱编码、功率控制信息以及功率调整因子。每一配置组可包括对应上行链路CRP 166所有的必要信息,以处理对应的时隙。此外,每一TS配置组包括触发域(例如域264c、266c、268c、270c、272c)。每一TS配置组更包括参数域(例如域264b、266b、268b、270b、272b)。每一TS配置组更包括子帧编号(子帧No.)域。TS配置组A264更包括有效TS配置A的域246a,TS配置组B 266、TS配置组C 268、TS配置组D 270以及TS配置组E 272也分别包括有效TS配置B的域266a、有效TS配置C的域268a、有效TS配置D的域270a、有效TS配置E的域272a。将由以下详细说明。
配置信息告知上行链路CRP 166如何操控在对应时隙内待传送的数据。例如,储存在每一TS配置组的参数配置上行链路CRP 166所使用的规则,以处理储存在相关子帧的数据。为了简化上行链路CRP 166的软件概观,申请人发展出一队列触发(queue trigger)方法,以提供一灵活机制来程序化时隙如何被排序(例如,时隙应以何种排序来由上行链路CRP处理)以及哪些参数被应用在每一时隙。
时隙被处理的排序由触发器FIFO 274所控制,其可实施作为一标准先进先出队列,决定哪一TS配置组被用来处理在特定时隙内的数据。例如,图示的触发器FIFO 274在第一输出位置储存TS配置A(即图13所示的TSA)、接着储存TS配置E(即图13所示的TSE)以及TS配置C(即图13所示的TSC),其表示将使用TS配置组A来处理一时隙,接着使用TS配置组E来处理一时隙,接着再使用TS配置配组C来处理一时隙等等。可由DSP软件来决定哪一时隙(例如TS0、TS1……或TS6)应在预定时间内被处理。
由无线装置所使用的有效时隙数量可随着不同装置而变化,且也可根据在无线装置上运行的软件来变化。例如,移动电话可使用对应上行链路的时隙TS1及TS5。因此,在图13的例子中,TS配置组A及E可用于当前帧(分别在处理TS1及TS5时用来配置CRP),且TS配置组C可用于随后的帧(在处理随后帧的TS2时用来配置CRP)。储存在触发器FIFO 274的TS配置组编号被提供至复用器276,其选择将哪一TS配置组提供至上行链路CRP核心260以做后续处理。如图13所示,上行链路CRP核心260输出信号IRQ。
更进一步说明,在一些例子中,无线装置可分配5个有效时隙TS1、TS2、TS3、TS5及TS6给上行链路。TS配置组A、B、C、D及E可用来配置上行链路CRP核心260,以分别处理与时隙TS1、TS2、TS3、TS5及TS6相关的处理。在一些例子中,无线装置可分配5个有效时隙TS1、TS2、TS3、TS4及TS5给上行链路。TS配置组A、B、C、D及E可用来配置上行链路CRP核心260,以分别处理与时隙TS1、TS2、TS3、TS4及TS5相关的处理。在一些例子中,无线装置可分配3个有效时隙TS4、TS5及TS6给上行链路。TS配置组A、B、C、D及E中的三个可用来配置上行链路CRP核心260,以分别处理与时隙TS4、TS5及TS6相关的处理。
对于每一有效时隙而言,上行链路CRP核心260通过复用器(例如图10的复用器242及244)接收来自传输帧存储器170的数据,且根据储存在已选择的TS配置组内的参数来转换数据。将时隙配置组编号以一排序写入至触发器FIFO 274,而在此排序中,在TS配置组内的相关触发寄存器(例如264c)被使能(例如设定为高或其它预设触发值)。一旦触发寄存器已使能,相关TS配置组编号(例如TSA、TSE、或TSC)被写入至触发器FIFO且得到相应地处理。因此,触发的排序成为在相关时隙内处理数据的排序,且触发器FIFO274控制在任一预定时间内,多个有效配置组中何者来控制上行链路CRP核心260。
上行链路CRP核心260的输出在传送至DSP核心122之前,可传送至上行链路协处理器110的内部存储器278。内部存储器278可以是32字符深的输出FIFO 278。一旦输出FIFO278包括16-比特字元(word)的最高容许数量(burstable number,例如4字元),则DSP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器125(请参阅图1)被告知,其初始化数据传送至DSP存储器。此程序可以其它适当的方法来完成。
因此,配置寄存器262及触发器FIFO 274允许软件开发者在任何时间定义一般理想配置,且接着通过以所想要的排序使能相关触发来选择哪一配置将对应每一时隙。图13的架构的一优点是在配置与实际物理时隙之间没有固定(hard-coded)关系,此允许软件动态地决定将哪些参数应用在哪些时隙。例如,第一TS配置组A 264并非必需用来配置上行链路CRP核心260,以处理对应5个有效时隙中第一者(例如图10的TS1)的数据,也可用来配置上行链路CRP核心260,以处理5个有效时隙中的任一者(例如图10的TS1至TS5)。
在一些实施中,用于不同时隙的TS配置组所依据的排序上可能具有一定限制。在一些例子中,选择性地依序使用TS配置组A至E,以处理一帧内的多个时隙。因此,在两时隙TS2及TS3内传送数据的移动电话中,TS配置组A可用于TS2,并且TS配置组B可用于TS3,或者TS配置组B可用于TS2,并且TS配置组C可用于TS3(不使用TS配置组A)。在此例子中,此电话无法支持使用TS配置组B给TS2以及使用TS配置组A给TS3。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多个TS配置组可一次全部被写入,且接着以不同的排序被触发,或者TS配置组的一些次组(subset)可被写入且被触发多次。通过每当多个配置组为可用时,允许软件对配置组写入,假使5个有效配置是可用的,软件可一次写入所有的5个有效配置以减少在上行链路CRP硬件166与DSP软件232之间的互相影响。然而,为了在参数为不可用的情况下维持灵活度,配置组可一个接着一个被写入,且接着以既定排序来触发。
图1所示的芯片架构可使用在符合TD-SCDMA标准以及/或宽带码分多址存取(W-CDMA)标准的无线装置,例如移动站(例如智能手机(smart phone)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
图14为范例无线网络280的示意图。其中,无线装置或移动站282(在一些通信标准中也称为使用者设备)包括图1的数字基带处理器120以及加速器100,且传送器(以蜂窝基站284来代表)用来使能对蜂窝网络的上行链路传输。数字基带处理器120以及加速器100可制造为集成电路的一部分(例如无线芯片组),且设置在移动站282的电路板上。此蜂窝网络可将移动站282连接至其它装置,例如其它移动站286。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了解,本发明的多方面观点可单独使用、结合使用,或者以前文所讨论的实施方式中未指明的配置变化来使用,因此本申请案并不限制在前文或图示所提出的细节以及组件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装置根据一电信标准实施无线帧均衡且,其中,电信标准指定一传输时间间隔为T0*2N毫秒,T0表示预设时间间隔,N表示在由0至M的范围中的任一整数,M为正整数。传输信道的信道编码数据区块储存至存储器中,其中,存储器包括多个存储器行,且每一存储器行具有2M个比特。假使信道编码数据区块具有多个字元且信道编码数据区块的比特数量非2M的整数倍时,在信道编码数据区块的末端后储存一或多个填充比特至信道编码数据区块所占用的最后一存储器行的末端。从存储器中以多个相等尺寸的段,读取信道编码数据区块以及填充比特。
实施方式更包括一或多个以下特征。电信标准包括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存取标准或者宽带码分多址存取标准。对于每一有效传输信道而言,在每一与各自有效传输信道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储存有效传输信道的信道编码数据区块至存储器。T0等于10毫秒(T0=3)、且M等于3(M=3)。填充比特所具有的比特值可均等于0、均等于1、或者具有随机比特值。在信道编码数据区块的末端后储存一或多个填充比特至信道编码数据区块所占用的最后一存储器行的末端的步骤执行不需计算将被储存的填充比特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以每一传输时间间隔内一信道编码数据区块的速率来储存编码数据至一存储器,其中,传输时间间隔是从一组预设数值选择,存储器包括多个存储器行,且每一存储器行具有预设数量的比特,预设数量的比特是根据传输时间间隔预设数值组来决定。对于数据区块的末端非对准数据区块所占用的最后一存储器行的末端的每一数据区块而言,在数据区块的末端后储存一或多个填充比特至数据区块所占用的最后一存储器行的末端,使得最后存储器行由部分的数据区块与一或多个填充比特所填满。以一或多个相等尺寸段来读取数据区块及填充比特。
实施方式更包括一或多个以下特征。每一传输时间间隔值等于T0*2N毫秒,T0表示预设时间间隔,N表示在由0至M的范围中的一整数,M为正整数。储存编码数据的步骤、储存填充比特的步骤以及读取数据区块以及填充比特的步骤符合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存取(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标准或宽带码分多址存取(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标准。在输入数据上执行比特速率处理前端处理,以产生编码数据。在从存储器读取的数据段上执行比特速率处理后端处理。在数据区块的末端后储存一或多个填充比特至信道编码数据区块所占用的最后一存储器行的末端的步骤执行不需计算被储存的填充比特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包括多个存储器行,每一存储器行具有预设数量的比特。第一电路系统用以将与无线传输链相关的传输信道的数据区块储存至存储器。对于具有多个字元且比特的数量非预设数量的整数倍的每一数据区块而言,第一电路系统在数据区块的末端后储存一或多个填充比特至信道编码数据区块所占用的最后一存储器行的末端。第二电路系统以一或多个相等尺寸的段从存储器读取数据区块以及填充比特。
实施履行更包括一或多个以下特征。对于与无线传输链相关的每一有效传输信道而言,第一电路系统在每一与各自所述有效信道相关的传输时间间隔,储存一数据区块至存储器。第一电路系统依据一电信标准处理数据,且电信标准指定传输时间间隔为T0*2N毫秒,T0表示预设时间间隔,N表示在由0至M的范围中的任一整数,M为正整数,且各存储器行包括2M比特。T0等于10毫秒(T0=3)、且M等于3(M=3)。第二电路系统在每一预设时间间隔T0内从存储器读取一数据段。第一电路系统在数据区块后储存填充比特至存储器,不需执行计算在数据区块的末端后所储存的填充比特的数量。第一电路系统与第二电路系统依据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存取(Time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标准处理数据。第一电路系统包括信道编码器。第一电路系统包括比特速率处理前端处理单元。第二电路系统包括交错器,用以交错来从存储器读取的数据。第二电路系统包括比特速率处理后端处理单元。填充比特所具有的比特值可均等于0、均等于1、或者具有随机比特值。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无线芯片组用以处理对应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且包括传输时间间隔存储器、比特速率处理前端处理单元以及比特速率处理后端处理单元。传输时间间隔存储器包括多个存储器行,每一存储器行具有一预设数量的比特。对于每一有效传输信道而言,比特速率处理前端处理单元在每一传输时间间隔用以将一编码数据区块储存至传输时间间隔存储器,且对于具有多个字元且比特的数量非所述预设数量的整数倍的每一编码数据区块而言,比特速率处理前端处理单元在编码数据区块的末端后储存一或多个填充比特,以填满编码数据区块所占用的最后一存储器行。比特速率处理后端处理单元以一或多个相等尺寸的段从存储器读取每一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填充比特。
实施方式更包括一或多个以下特征。比特速率处理前端处理单元在编码数据区块的末端后储存一或多个填充比特,以填满最后一存储器行,不需执行在编码数据区块的末端后,计算所储存的填充比特的数量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包括多个存储器行,每一存储器行具有预设数量的比特。第一电路系统以每一传输时间间隔一编码数据区块的速率来储存编码数据至存储器,其中,传输时间间隔是从一组预设数值选择。将多个填充比特储存至存储器。对于编码数据区块的末端非对准编码数据区块所占用的最后一存储器行的末端的每一编码数据区块而言,在数据区块的末端后,将填充比特储存至数据区块所占用的最后一存储器行的末端,而不需计算填充比特的数量。第二电路系统以一或多个相等尺寸的段读取数据区块以及填充比特。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至少两组寄存器,每一组寄存器用来储存一组时隙配置参数。储存器用来储存一序列的多个时隙配置组识别符,其中,每一时隙配置组识别符用来识别多组寄存器其中的一组,且每一时隙配置组识别符对应一时隙。芯片速率处理单元用来在多个时隙期间内处理一数据流,其中,在每一时隙中,芯片速率处理单元根据储存在此组寄存器内且与对应时隙的时隙配置组识别符相关的一组时隙配置参数来配置。
实施方式更包括一或多个以下特征。芯片速率处理单元对来自多个物理信道的数据执行扩频、扰乱及结合中至少一者,以准备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每一组时隙配置参数包括扰乱编码、扩频编码、扩频因子以及功率控制信息中至少一者。芯片速率处理单元依据码分多址存取(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标准、宽带码分多址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标准以及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存取(Time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标准操作。至少一寄存器群组包括5组寄存器,以储存5组时隙配置参数,来配置芯片速率处理单元,以处理一个子帧的5个上行链路时隙。每一组寄存器在一频率周期内由芯片速率处理单元来存取。多组时隙配置参数以一排序储存在储存器,其中,此排序与用来配置芯片速率处理单元的多组时隙配置参数所使用的排序相异。复用器用以多路传输来自寄存器组的多组时隙配置参数,其中,每一时隙内,复用器根据识别符序列来选择多组时隙配置参数中之一者,且将选择的一组时隙配置参数传送至芯片速率处理单元。用来储存识别符序列的储存器包括先进先出队列。数据处理器用以执行软件以将多组时隙配置参数写入至寄存器群组,并且使待写入的辨别符来控制由芯片速率处理单元执行的数据流的处理。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储存器用以储存至少两组配置参数。第二储存器用以储存一序列的识别符,且每一识别符对应一组配置参数。特殊目的数据处理器用以处理一数据流,其中,特殊目的数据处理器根据与上述一序列的识别符相关的多组配置参数,在不同的时间期间内做不同的配置。通用数据处理器用以将多组配置参数写入至第一储存器且将一序列的识别符写入至第二储存器,以控制由特殊目的数据处理器所执行的数据流的处理。
实施方式更包括一或多个以下特征。特殊目的数据处理器包括上行链路芯片速率处理器。第一储存器包括多组寄存器,且多组寄存器可由特殊目的数据处理器通过复用器来存取,且每一组寄存器储存一组配置参数。第一储存器在一频率周期内由特殊目的数据处理器来存取。第二储存器包括先进先出队列。在一序列的多个识别符中的每一者对应一序列的时隙中之一者,且通过使一序列的识别符多次包括相同识别符,同一组配置参数可重新用于相异的时隙。每一组配置参数包括扰乱编码、扩频编码、扩频因子以及功率控制信息中至少一者。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两组时隙配置参数写入至少两组寄存器,每一时隙配置参数具有关于在一时隙期间内,数据如何被芯片速率处理单元处理的信息。且一序列的多个识别符写入第二储存器,其中,每一识别符与多个组寄存器的一组相关。在多个时隙中的每一者内,根据一序列的识别符来选择储存在一组寄存器内的一组时隙配置参数,根据选择的一组时隙配置参数来配置芯片速率处理单元,且使用芯片速率处理单元来处理数据。
实施方式更包括一或多个以下特征。写入至少两组时隙配置参数的步骤包括写入5组时隙配置参数,以配置芯片速率处理器单元来处理子帧的5个上行链路时隙。使用芯片速率处理单元来处理数据的步骤包括对来自多个物理信道的数据执行扩频、扰乱及结合中至少一者,以准备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芯片速率处理单元依据码分多址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标准、宽带码分多址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标准、或者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存取(Time Division-Synchronous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标准操作。多路传输多组时隙配置参数,以选择一组时隙配置参数来配置芯片速率处理单元。在数据处理器内执行软件,以指明将哪组时隙配置参数写入至第一储存器且将哪些识别符写入至第二储存器。写入一序列的识别符的步骤包括将一序列的识别符写入先进先出队列。多次具有一相同识别符的一序列的识别符写入至第二储存器,以重新利用储存在对应多个相同识别符的一组寄存器中的一组时隙配置参数,而不需多次将此组时隙配置参数重新写入至一组寄存器。写入多个时隙配置参数的步骤包括写入扰乱编码、扩频编码、扩频因子以及功率控制信息中至少一者。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特殊目的处理器来处理数据流。当在一时间内处理数据流时,通过将两或多组配置参数写入第一储存器;将一序列的识别符写入至第二储存器,其中,每一识别符与一组配置参数相关;以及根据在相异时间期间内不同组配置参数来使特殊目的处理器做不同的配置,且使用此序列的识别符来决定一序列,此序列中,相异的多组配置参数用以配置特殊目的处理器,从而使用通用处理器来控制特殊目的处理器的配置。
实施方式更包括一或多个以下特征。特殊目的处理器包括芯片速率处理器。将两或多组配置参数组写入第一储存器的步骤包括将两或多组配置参数写入至两或多组寄存器,且每一组寄存器储存一组配置参数。将一序列的识别符写入至第二储存器的步骤包括将一序列的识别符写入至先进先出队列。每一配置参数组包括扰乱编码、扩频编码、扩频因子以及功率控制信息中至少一者。通用处理器执行软件以决定哪一组配置参数将写入至第一储存器以及哪些识别符将储存至第二储存器,来使能特殊目的处理器根据电信协议来处理数据流。此电信协议包括码分多址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标准、或者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存取(Time Division-Synchronous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标准。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特征及其结合可以方法、装置、系统、执行装置、程序产品或者其它方式表示。
虽然前文已讨论一些例子,但其它实施或应用也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内。此处所叙述的本发明的多种方面可以多种方法的任一来实施。例如,前述的多种组件可以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结合来实施。图6所示的TTI存储器架构并不限制使用在上行链路传输链中,可用在其它目的。多个主站共享双端口存储器而不需使用仲裁器来仲裁对双端口存储器存取(如图9所示),可使用在其它系统。时隙配置组及触发器FIFO(如图13所示)在配置不同种类控制器与数据处理器下可用来提供灵活度。在图9的例子中,传输帧存储器170可由被多个主站所存取的其它存储器来取代,上行链路BRP硬件172、上行链路CRP硬件166以及DSP软件232可以其它种类主站来取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39)

1.一种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装置包括:
双端口帧存储器,具有第一存取端口以及第二存取端口,其中,数据可通过所述第一存取端口写入至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同时,数据可通过所述第二存取端口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
比特速率处理器,用以在输入数据上执行比特速率处理,且将所述比特速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存取端口写入至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
芯片速率处理器,用以通过所述第二存取端口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且对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的数据执行芯片速率处理;以及
数据处理器,用以执行软件应用,所述软件应用通过所述第一存取端口写入数据至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且通过所述第二存取端口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在所述输入数据上执行信道编码、交错、速率匹配以及物理信道映射中至少一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对来自多个物理信道的数据执行扩频、扰乱及结合中至少一者,以准备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装置更包括第一复用器与第二复用器,所述第一复用器用以多路传输来自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及所述软件应用的多个写入请求,且所述第二复用器用以多路传输来自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及所述软件应用的多个读出请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与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具有比所述软件应用更高的优先权,使得所述第一复用器只有当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不对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写入时才允许所述软件应用对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写入,且只有当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不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读出时才允许所述软件应用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读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件应用具有关于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的操作的信息,且所述软件应用在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不对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写入的多个时间期间内配置为对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写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件应用具有关于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的操作的信息,且所述软件应用在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不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读出的多个时间期间内配置为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进行读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与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根据码分多址存取标准、宽带码分多址存取标准以及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存取标准中至少一者来处理数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包括第一缓冲器,用以储存第一帧的数据,且包括第二缓冲器,用以储存第二帧的数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些时间期间,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对所述第一缓冲器进行写入且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从所述第二缓冲器进行读出,且在其它时间期间,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对所述第二缓冲器进行写入且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从所述第一缓冲器进行读出。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器包括第一部分,用来储存与第一子帧相关的数据,且包括第二部分,用来储存与第二子帧相关的数据,所述第一部分包括5个段,且每一所述段储存与所述第一子帧的5个有效时隙之一者相关的数据,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包括5个段,且每一所述段储存与所述第二子帧的5个有效时隙之一者相关的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划分成多个段,每一所述段与一时隙相关,且当扩频因子大于1时,每一所述段储存与至少两个物理信道相关的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扩频因子等于1或在一时隙内仅有一个物理信道时,每一所述段储存与单一物理信道相关的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件应用也在所述输入数据上执行所述比特速率处理,且通过所述第一存取端口将所述比特速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写入至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执行对应第一信道的所述比特速率处理,且所述软件应用执行对应第二信道的所述比特速率处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与所述第二信道包括传输信道以及控制信道。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信道及第二信道与时隙相关,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与所述数据处理器操作在三个模式下,
其中在第一个模式中,所述软件应用执行对应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的比特速率处理;
在第二个模式中,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执行对应所述第一与所述第二信道的比特速率处理;以及
在第三个模式中,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执行对应所述第一信道的比特速率处理,且所述软件应用执行对应所述第二信道的比特速率处理。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使用固定算法来执行所述比特速率处理,且所述软件应用使用可更新的软件编码所指定的算法来执行所述比特速率处理。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件应用也对通过所述第二存取端口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的数据进行所述芯片速率处理。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执行对应第一时隙的所述芯片速率处理,且所述软件应用执行对应第二时隙的所述芯片速率处理。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使用固定算法来执行所述芯片速率处理,且所述软件应用使用可更新的软件编码所指定的算法来执行所述芯片速率处理。
22.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使用比特速率处理器执行比特速率处理且通过双端口帧存储器的第一存取端口将所述比特速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写入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其中,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允许通过所述第一存取端口将数据写入至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同时通过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的第二存取端口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
通过所述第二存取端口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且使用芯片速率处理器对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的数据执行芯片速率处理;以及
在数据处理器上执行软件应用,其中,所述软件应用通过所述第一存取端口写入数据至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且通过所述第二存取端口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比特速率处理的步骤包括在输入数据上执行信道编码、交错、速率匹配以及物理信道映射中至少一者。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芯片速率处理的步骤包括对来自多个物理信道的数据执行扩频、扰乱及结合中至少一者,以准备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多路传输来自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及所述软件应用的多个写入请求,且多路传输来自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及所述软件应用的多个读出请求。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给予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比所述软件应用更高的优先权,且当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正对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写入时阻止所述软件应用对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写入。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给予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比所述软件应用更高的优先权,且当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正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时阻止所述软件应用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使用所述软件应用来控制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的操作,且当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不对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写入时,使用所述软件应用来对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写入。
29.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使用所述软件应用来控制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的操作,且当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不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时,使用所述软件应用来对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
30.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比特速率处理与所述芯片速率处理的步骤包括根据码分多址存取标准、宽带码分多址存取标准以及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存取标准中至少一者来处理数据。
31.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将第一帧的数据写入至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的第一段,且包括将第二帧的数据写入至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的第二段。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在第一时间期间,使用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来将数据写入所述第一段且使用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从所述第二段读出数据,在第二时间期间,使用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来将数据写入所述第二段且使用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从所述第一段读出数据。
3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使用所述软件应用来对输入数据执行所述比特速率处理,且将所述比特速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存取端口写入至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使用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来对与第一信道相关的数据执行所述比特速率处理,且使用所述软件应用来对与第二信道相关的数据执行所述比特速率处理。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使用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并使用固定算法来执行所述比特速率处理,且使用所述软件应用并以可更新的软件编码所指定的算法来执行所述比特速率处理。
3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使用所述软件应用来通过所述第二存取端口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且对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的数据执行所述芯片速率处理。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使用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来对与第一时隙相关的数据执行所述芯片速率处理,且使用所述软件应用来对与第二时隙相关的数据执行所述芯片速率处理。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更包括使用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并使用固定算法来执行所述芯片速率处理,且使用所述软件应用并以可更新的软件编码所指定的算法来执行所述芯片速率处理。
39.一种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装置包括:
双端口帧存储器,具有第一存取端口以及第二存取端口,其中,数据可通过所述第一存取端口写入至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同时,数据可通过所述第二存取端口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
比特速率处理器,用以在输入数据上执行比特速率处理,且将所述比特速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存取端口写入至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其中,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包括在所述输入数据上执行信道编码、交错、速率匹配以及物理信道映射中至少一者;
芯片速率处理器,用以通过所述第二存取端口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且对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的数据执行芯片速率处理,其中,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包括对来自多个物理信道的数据执行扩频、扰乱及结合中至少一者,以准备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
传送器,用以无线传送信号,且所述信号是从所述芯片速率处理所获得的数据取得;以及
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以执行软件应用,以控制所述比特速率处理器与所述芯片速率处理器的操作,所述软件应用用以通过所述第一存取端口写入数据至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且通过所述第二存取端口从所述双端口帧存储器读出数据。
CN2008101856818A 2007-12-20 2008-12-19 无线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14657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34507P 2007-12-20 2007-12-20
US61/008,345 2007-12-20
US12/194,516 2008-08-19
US12/194,516 US8094641B2 (en) 2007-12-20 2008-08-19 TD-SCDMA uplink process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5713A true CN101465713A (zh) 2009-06-24
CN101465713B CN101465713B (zh) 2011-05-11

Family

ID=4078853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56822A Active CN101465690B (zh) 2007-12-20 2008-12-19 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以及无线芯片组
CN2008101856818A Active CN101465713B (zh) 2007-12-20 2008-12-19 无线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20081018568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6150B (zh) 2007-12-20 2008-12-19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装置与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56822A Active CN101465690B (zh) 2007-12-20 2008-12-19 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以及无线芯片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568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6150B (zh) 2007-12-20 2008-12-19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装置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14656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1947A (zh) * 2016-12-27 2017-05-17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动态分配带宽的总线仲裁器的实现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09631B2 (en) 2012-01-20 2017-03-28 Mediatek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and related metho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D27977A (id) * 1999-07-08 2001-05-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aratus dan metode untuk mengendalikan demultipleksor dan multipleksor yang digunakan untuk penyesuaian kecepatan dalam sistem komunikasi bergerak
US7209461B2 (en) * 2001-05-09 2007-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ip-rate processing in a CDMA system
US7177658B2 (en) * 2002-05-06 2007-0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media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 (MBM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065126B2 (en) * 2003-02-25 2006-06-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ponent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ata in presence of format uncertainty
CN1798446B (zh) * 2004-12-29 2010-09-2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在Mac-ePDU 中传输短信令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1947A (zh) * 2016-12-27 2017-05-17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动态分配带宽的总线仲裁器的实现方法
CN106681947B (zh) * 2016-12-27 2019-08-09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动态分配带宽的总线仲裁器的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5690B (zh) 2012-11-14
CN101465690A (zh) 2009-06-24
CN101465713B (zh) 2011-05-11
CN101466150A (zh) 2009-06-24
CN101466150B (zh) 201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5954B (zh) 無線通訊之方法、裝置以及無線晶片組
JP2017526232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システム及び機器
CN107347005A (zh) 配置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73186B (zh) Td-scdma上行传输信道处理方法
CN106465283A (zh) 一种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9699076A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盲检测次数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992574B (zh) 一种改善cdma通信系统组网性能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1465713B (zh) 无线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215588B (zh) 采用mu mimo技术的hsupa调度器和调度方法
EP2073396A2 (en) TD-SCDMA uplink processing
CN108880606A (zh) 传输同步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23721B (zh) 下行临时块流的信道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1772165A (zh) 双模基站的时隙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3516815A (zh) 并行接口时序控制装置
CN102137503A (zh) 一种基于分层结构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379074B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WO2021159532A1 (zh) 一种配置信息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US8094641B2 (en) TD-SCDMA uplink processing
CN109104771A (zh) 调度授权的控制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3220078A (zh) 一种实现卫星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02711235B (zh) 绝对授权值与信道状态参数的同步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80381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789839B (zh) 基于天线接口实现td格式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05359422A (zh) 前导发送方法、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设备
CN105846975A (zh) 一种配置上下行子帧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