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1351A -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 - Google Patents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1351A
CN101461351A CNA2008101676849A CN200810167684A CN101461351A CN 101461351 A CN101461351 A CN 101461351A CN A2008101676849 A CNA2008101676849 A CN A2008101676849A CN 200810167684 A CN200810167684 A CN 200810167684A CN 101461351 A CN101461351 A CN 101461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ember
mentioned
rotor
cover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676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1351B (zh
Inventor
北岛启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61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1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1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1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08Pick-up detai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该转子易于安装在外侧罩盖部、后侧罩盖部件间的接合部分上且可与它们合为一体。转子包括转子本体、第1罩盖部件、第2罩盖部件以及第3罩盖部件。转子本体具有与小齿轮相连并可与小齿轮一起转动的连接部、从上述连接部后端部的向前延伸且与连接部间具有一定间隔的第1、第2转子臂。第1、第2罩盖部件弯曲且向外突出,分别从外侧覆盖第1转子臂和第2转子臂。第3罩盖部件覆盖连接部的后端部。第1连接突起设置在第1罩盖部件和第3罩盖部件交界处、第2连接突起设置在第2罩盖部件和第3罩盖部件的交界处,第1、第2连接突起均向交界部位突出,其上接合部分是平面,且都露在外面。

Description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尤其涉及一种用在向前放线的纺车式渔线轮上的转子,该转子与小齿轮相连并与之一起转动。
背景技术
在纺车式渔线轮上往往安装有用来向卷线筒上卷绕渔线的转子。该转子与被支承在渔线轮本体上且可相对渔线轮本体转动的小齿轮的前部相连并与该小齿轮一起转动。该转子上具有转子本体,转子本体上的连接部与小齿轮相连且可与小齿轮一起转动,转子本体上还具有第1转子臂和第2转子臂,该第1转子臂和第2转子臂从连接部后端部的第1侧和第2侧向前延伸并且该第1转子臂和第2转子臂间隔着连接部。上述这种转子上还具有外侧罩盖部件和覆盖连接部的后端部的后侧罩盖部件,并且,外侧罩盖部件包括分别从转子本体的外侧覆盖该第1转子臂的第1罩盖部件和从转子本体的外侧覆盖第2转子臂的第2罩盖部件。(参照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125678号)
该外侧罩盖部件具有向外凸出的曲面形状,后侧罩盖部件的两侧与该外侧罩盖部件的后端部间接合在一起。因此,外侧罩盖部件和后侧罩盖部件间的接合部分为三维曲线形状。
当外侧罩盖部件和后侧罩盖部件如上所述地以三维曲线形状彼此接合时,一旦渔线轮掉落而令上述两罩盖部件的任意一个受到冲击,该冲击会传递到另一个罩盖部件上。这就可能会导致罩盖部件变形或接合部分受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后侧罩盖部件和外侧罩盖部件且能够防止罩盖部件变形或罩盖部件受损的转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1提供的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其用在向前放线的纺车式渔线轮上,与小齿轮相连并可与该小齿轮一起转动,该转子包括转子本体、外侧罩盖部件、后侧罩盖部件以及连接突起。转子本体具有:筒状的连接部,其不仅与小齿轮相连还可与小齿轮一起转动;第1转子臂,其从连接部后端部的第1侧向前延伸且与连接部间具有一定间隔;第2转子臂,其从连接部后端部的第2侧向前延伸且也与连接部间具有一定间隔。外侧罩盖部件从外侧覆盖第1转子臂和第2转子臂中的至少一个。后侧罩盖部件覆盖连接部的后端部。连接突起设置在转子本体上,位于连接部和设有外侧罩盖部件的转子臂之间,向外侧罩盖部件和后侧罩盖部件间的接合部位突出,该连接突起上具有由平面构成且与外侧罩盖部件接合的第1接合面和同样由平面构成且与后侧罩盖部件接合的第2接合面,该连接突起上的位于第1接合面和第2接合面之间的端面露在外面。
根据该转子的结构,当向转子本体上安装外侧罩盖部件和后侧罩盖部件时,先从外侧向第1转子臂和第2转子臂中的至少其一上安装外侧罩盖部件,并使该外侧罩盖部件上将与后侧罩盖部件接合的接合面与连接突起的第1接合面接触。然后,从后方向连接部上安装后侧罩盖部件,并使该后侧罩盖部件与连接突起的第2接合面接触。由此,外侧罩盖部件和后侧罩盖部件就安装到了转子本体上。本发明中,外侧罩盖部件和后侧罩盖部件间的接合部分分别与连接突起上由平面构成的第1接合面、第2接合面接合,这样,外侧罩盖部件、后侧罩盖部件通过平面与连接突起接合。由此,不论哪种罩盖部件上作用有外力,该外力也能够被由平面构成的第1接合面或第2接合面吸收,不会给另一种的罩盖部件造成影响。这样,即便一种罩盖部件受到外力作用,也不会使另一种罩盖部件变形或造成损伤。此外,由于以平面构成接合部分,因此,接合部分的形状较为简单,即便采用模具成型的方式制造罩盖部件,接合部分也易于彼此接合。
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除具有技术方案1的技术特征外,其外侧罩盖部件弯曲而向外鼓起,连接突起的上述端面形成弯曲状,分别与外侧罩盖部件、后侧罩盖部件的外侧表面齐平。通过采用这一结构,连接突起的与外侧罩盖部件接合的部分上,露在外面的端面向外弯曲,与外侧罩盖部件、后侧罩盖部件齐平,因而,能够使转子的外观显得不突兀且平滑。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除具有技术方案1或2的技术特征外,外侧罩盖部件包括:从外侧覆盖第1转子臂的第1罩盖部件、以及从外侧覆盖第2转子臂的第2罩盖部件;连接突起包括:向第1罩盖部件和后侧罩盖部件间接合部位突出的第1连接突起、以及向第2罩盖部件和后侧罩盖部件间接合部位突出的第2连接突起。由于采用这一结构,即便在两外侧罩盖部件以及后侧罩盖部件中的一种罩盖部件上作用有外力,也不易使另一种罩盖部件变形或造成损伤。此外,还使两个彼此接合的接合部分间更易于接合。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除具有技术方案3的技术特征外,第1连接突起和第2连接突起均呈板状;第1接合面位置朝外,与第1罩盖部件、第2罩盖部件上的接合面吻合,第2接合面位置朝里,与后侧罩盖部件上的接合面吻合。通过采用这一结构,由于第1、第2连接突起为板状,因而,更便于以平面构成第1、第2罩盖部件和后侧罩盖部件的接合面。
本发明技术方案5的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除具有技术方案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技术特征外,连接突起相对于小齿轮的轴线倾斜,其上位置越靠后的部位,位置越在径向外侧。这样,由于连接突起向径向外侧倾斜,因而,该连接突起更易于与外侧罩盖部件、后侧罩盖部件接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外侧罩盖部件、后侧罩盖部件间的接合部分,分别与连接突起上以平面构成的第1接合面、第2接合面接合,因此,外侧罩盖部件、后侧罩盖部件可与连接突起以平面接合。这样,不论哪种罩盖部件上作用有外力,该外力都会被以平面构成的第1接合面或第2接合面吸收,不会给另一种罩盖部件带来影响。因此,即便一种罩盖部件被作用外力,也不会使另一种罩盖部件变形或造成损伤。此外,由于以平面构成接合部分,因此,接合部分的形状简单,即便以模具成型的方式制造罩盖部件,也使接合部分彼此间易于接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渔线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纺车式渔线轮的侧剖视图。
图3是把手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把手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包含渔线轮本体部分的纺车式渔线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主齿轮的剖视图。
图7是渔线轮轮体后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转子本体和第1、第2、第3罩盖部件的剖视图。
图10是渔线导臂的第1导臂支承部件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第1导臂支承部件的外侧面的放大视图。
图12是图10中沿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第2单向离合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第2单向离合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旋钮组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3、转子;12、小齿轮;30、连接部;31、第1转子臂;32、第2转子臂;33、转子本体;36a、第1罩盖部件(外侧罩盖部件的一例);36b、第2罩盖部件(外侧罩盖部件的一例);37、第3罩盖部件(后侧罩盖部件的一例);38a、第1连接突起(后侧罩盖部件的一例);38b、第2连接突起(连接突起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渔线轮整体结构以及渔线轮本体的结构】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渔线轮具有渔线轮本体2、转子3以及卷线筒4,并且在渔线轮本体2上支承有可相对其转动的手柄组件1。转子3被支承在渔线轮本体2的前部且可相对渔线轮本体2转动,该转子3在向卷线筒4上卷绕渔线时发挥作用。卷线筒4配置在转子3的前侧且可相对转子3前后移动,渔线被卷在该卷线筒4的外周面上。另外,手柄组件1既可以如图1所示地安装在渔线轮本体2的左侧,也可以安装在渔线轮本体2的右侧(未图示)。
如图1、图2、图3所示,手柄组件1包括摇臂8、把手轴18、以及把手9。摇臂8安装在手柄轴8a(图2)的顶端且沿与手柄轴8a交叉的方向延伸。把手轴18固定在摇臂8的顶端,延伸方向平行于手柄轴8a的轴线。把手9安装在把手轴18上且可在把手轴18上转动。如图3所示,把手轴18以过盈配合固定在摇臂8的顶端。
【把手的结构】
如图3、图4所示,把手9为大体呈T形的部件。如上所述,把手9安装在把手轴18上且可在把手轴18上转动。把手轴18的一端形成有直径较大部分18a,该直径较大部分18a既被用来对把手轴18进行轴向定位,又被用来固定把手9。
把手9上具有安装部90和把手部91。安装部90安装在把手轴18的外周上且可在把手轴18上转动;把手部91通过一体成型法固定在安装部90的外周面上,其截面大体呈鸡蛋形状。安装部90是由诸如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制成的筒状部件。安装部90的内周安装有一对在轴向彼此隔开的轴承96a、96b,通过轴承96a、96b将安装部90支承在把手轴18上并使该安装部90可在把手轴18上转动。在把手轴18的末端拧有止脱螺钉97,由拧入的止脱螺钉97防止把手9从把手轴18上脱落。安装部90末端形成有用来安装轴承96b的安装孔90a,止脱螺钉97安装在该安装孔90a上且隔着轴承96b防止安装部90从把手轴18上脱落。在安装部90外周面上靠近把手部91的部分形成有两个环形槽90b、90c,两环形槽90b、90c彼此间沿轴向隔开,以一体成型方式在安装部90上形成把手部91时,两环形槽90b、90c可使安装部90和把手部91间的结合变得更加牢固。在安装部90的形成有环形槽90b、90c的部分上形成有直径较小部分90d,该直径较小部分90d的外径小于安装部90上其他部分的外径,这是出于要在其上一体成型成把手罩94和后述的第1把手92的需要。
把手部91包括第1把手92、第2把手93、把手罩94以及帽部件95。第1把手92和第2把手93是由诸如聚酰胺聚合物等合成树脂制成的;把手罩94是由弹性体制成的,覆盖在第1把手92和第2把手93的外周上;帽部件95安装在第2把手93上。
第1把手92为中空部件且被设置在安装部90上,具有第1开口部92a和第1嵌合部92b。第1开口部92a形成在第1把手92的远离安装部90一侧的端部上;第1嵌合部92b以向下凹陷的方式形成在第1开口部92a的外缘的外周上。通过像诸如嵌件注塑(insertmoulding)等加工方法,即通过向成型模具内放入整个安装部90或至少一部分安装部90以进行的模具成型的方法,使得第1把手92与金属制的安装部90的外周面成型成一体。由此,第1把手92被牢固地固定在安装部90上。在第1把手92上形成有多个(例如2个)轴线平行于把手轴18轴线的通孔92c,这些通孔92c相对于把手轴18呈中心对称状且可被插入用来将第2把手93固定在第1把手92上的第1固定螺钉98(当通孔为2个时,该第1固定螺钉98为2根),当第1固定螺钉98插入到通孔92c内时,这些第1固定螺钉98间自然也相对于把手轴18中心对称。此外,这些第1固定螺钉98从第1把手92侧插入到通孔92c内,再与第2把手93旋合。由此,第1固定螺钉98不会在第2把手93侧露出。
第2把手93也是中空部件且具有第2开口部93a、第2嵌合部93b以及第3开口部93c。第2开口部93a通过凹凸嵌合的连接方式安装在第1把手92上。第2嵌合部93b以向下凹陷的方式形成在第2开口部93a外缘的内周面上,且能够与第1嵌合部92b外周面间彼此嵌合。第3开口部93c形成在第2把手93上与第2开口部93a反向的位置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开口部92a、第2开口部93a、第3开口部93c所处的平面彼此平行且均与把手轴18正交。该结构易于使第1把手92和第2把手93嵌合。此外,第1把手92和第2把手93彼此间在外径最大部分嵌合。由此,易于采用模具成型的方式形成第1把手92和第2把手93。
如图3所放大表示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把手92的第1嵌合部92b以及第2把手93的第2嵌合部93b中,第1嵌合部92b以向下凹陷的方式形成在第1开口部92a外缘的外周上,第2嵌合部93b以向下凹陷的方式形成在第2开口部93a外缘的内周上且能够与第1嵌合部92b间彼此嵌合。因此,第2嵌合部93b配置在第1嵌合部92b的外周侧,且第2嵌合部93b向第1嵌合部92b的外周侧突出,换言之,在第1嵌合部92b和第2嵌合部93b处,从第1把手92侧到第2把手93侧从外向内形成台阶形状。
在第2把手93上形成有与第1固定螺钉98配合的内螺纹孔93d,且该内螺纹孔93d与通孔92c同轴配置。将第2把手93由多根从第1把手92侧插入的第1固定螺钉98固定在第1把手92上。在第1把手92和第2把手9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凹部92d、凹部93e,以提高它们与把手罩94间结合强度。第3开口部93c被帽部件95封上。这样配置帽部件95的目的在于,可以在从第2把手93上拆下帽部件95、露出第3开口部93c后,进行止脱螺钉97与把手轴18间的拆装,随之可解除手柄9的止脱限制并更换手柄9。
帽部件95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部件,整体呈长圆形。帽部件95上靠外侧的面为与把手罩94形状连续的三维曲面。在把手罩94上形成有截面形状为长圆形的凹陷以作为帽安装部94a,帽部件95从第2把手93的第2开口部93a外周侧镶到该帽安装部94a内。通过从帽部件95侧插入第2固定螺钉99并使该第2固定螺钉99与内螺纹孔93d旋合,将帽部件95固定在第2把手93上。由此,可以使第1固定螺钉98和第2固定螺钉99这两种螺钉部件同与一个尺寸的螺纹孔93d旋合,这样能够减少内螺纹孔93d的种类,削减加工成本。
把手罩94为采用诸如等品牌的质地较软的弹性体制成的部件。该把手罩94形成方法如下,在通过第1固定螺钉98将第2把手93固定到与安装部90一体成型而成的第1把手92上后,通过嵌件注塑等手段,在上述组装好的结构外形成壁厚大体均匀且与之一体的把手罩94。此外,该直径较大部分90e与形成有环形槽90b的直径较小部分90d挨着,把手罩94为筒状,外周面与安装部90上直径较大部分90e的外周面齐平。一体成型该把手罩94的过程中,从手柄上诸如与帽部件95嵌合的面的内周面侧注入用来制作把手罩94的原料液体。由此,用来注入原料液体的注入口(的痕迹)被帽部件95盖住而不会露出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嵌合部93b配置在第1嵌合部92b的外周侧,第2嵌合部93b向第1嵌合部92b的外周侧突出,换言之,在第1嵌合部92b和第2嵌合部93b的接合处,从第1把手92到第2把手93从外向内形成台阶状。因此,第1嵌合部92b和第2嵌合部93b被从外到内形成有与原料液体流向反向的台阶形状,这样,即便模具内部压力升高,液体也不易从第1把手部92和第2把手部93的嵌合部进到它们内部。
【渔线轮本体的结构】
如图5所示,渔线轮本体2具有由诸如铝合金制成且带开口2d的渔线轮轮体2a、由诸如铝合金制成且可与渔线轮轮体2a间进行拆装能封闭开口2d的盖部件2b、以及从渔线轮轮体2a斜着向前上方延伸的竿安装座2c。渔线轮轮体2a内部具有空腔,该空腔内设置有转子驱动机构5和摆动机构6。转子驱动机构5能够与手柄组件1联动而转动转子3;摆动机构6用于使卷线筒4前后移动,以将渔线均匀地卷在卷线筒4上。在渔线轮轮体2a和盖部件2b上形成有凸缘部2e,在渔线轮轮体2a上形成有从凸缘部2e上向前突出的圆筒部2f。渔线轮本体2后部被防护部件17盖住。
【转子驱动机构的结构】
如图2所示,转子驱动机构5包括:用来固定手柄组件1中的手柄轴8的主齿轮轴10、与主齿轮轴10一起转动的主齿轮11、以及与主齿轮11啮合的小齿轮12。主齿轮轴10是由诸如不锈钢制成的筒状轴,如图5、图6所示,主齿轮轴10的两端由安装在渔线轮轮体2a上的轴承26a以及安装在盖部件2b上的轴承26b支承着。在主齿轮轴10的内周面上,在右端形成右旋的第1内螺纹部10a,在左端形成左旋的第2内螺纹部10b。在主齿轮轴10的靠轴承26b一侧与之一体形成有用来安装主齿轮11且呈圆形的安装凸缘10c。
主齿轮11安装在主齿轮轴10的外周且可与主齿轮轴10一起转动。主齿轮11侧表面的外周部分形成有面齿轮形式的齿轮部11a,主齿轮11的内周形成有向轴承26a侧突出且可与主齿轮轴10嵌合的筒状部11c。在筒状部11c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环形槽11d,在该环形槽11d内设置有靠摩擦力固定于其上的弹簧部件64,而该弹簧部件64是后述的第2单向离合器52的一部分。
在主齿轮11和安装凸缘10c之间安装有加强圆板11b,用来加强主齿轮11的强度。加强圆板11b由诸如不锈钢制成,其外径大于安装凸缘11c的外径,设置加强圆板11b的目的在于防止主齿轮11向加强圆板11b一侧倾斜。加强圆板11b和主齿轮11由多根(例如6根)安装螺钉27a固定在安装凸缘10c上,同时,主齿轮11由多根(例如6根)安装螺钉27b固定在加强圆板11b的靠近安装凸缘10c径向外侧的部分上。
小齿轮12是采用诸如不锈钢制成的筒状部件,如图2所示,其前部12a贯穿转子3的轴心,该小齿轮12被螺母13固定在转子3上且可与转子3一起转动。通过在渔线轮轮体2a上安装彼此隔开的轴承14a、14b,并由轴承14a、14b分别支承小齿轮12上轴向的中部和后端部,使得小齿轮12可相对渔线轮轮体2a转动。
【摆动机构的结构】
卷线筒轴15经卸力机构60与卷线筒4轴心相连,摆动机构6使卷线筒轴15前后移动,进而使卷线筒4也前后往复移动。如图2和图5所示,摆动机构6包括:配置在卷线筒轴15下方且与卷线筒轴15平行的螺纹轴21、贴着螺纹轴21前后移动的滑块22、以及固定在螺纹轴21前端部的中间齿轮23。螺纹轴21被安装为轴线沿前后方向,如图7所示,其后端部由安装在渔线轮轮体2a后部壁面2g上的轴承35支承,以便该螺纹轴21可相对渔线轮轮体2a转动。轴承35的外圈由固定在后部壁面2g外表面2h上的挡板29b止脱。挡板29b上具有直径小于轴承35外圈外径的挡板孔29e,由此,该挡板29b可限制轴承35外圈的向外移动。在挡板29b和外表面2h之间配置有片状的密封部件29a。密封部件29a上具有直径大于轴承35外圈外径的通孔29f。在挡板29b外侧安装有罩板29c。密封部件29a、挡板29b以及罩板29c被两根拧入后部壁面2g的螺钉部件29d固定在后部壁面2g上。由此,轴承35的外圈不与密封部件29a接触,使得螺纹轴21不易晃动,从而使滑块22的前后移动稳定。
卷线筒轴15的后端固定在滑块22上且与滑块22间不能相对转动。滑块22由两根配置在渔线轮轮体2a上且轴线在前后方向上的导向轴28a、28b沿前后方向导向。中间齿轮23与小齿轮12啮合。
卷线筒轴15贯穿小齿轮12的轴心。在摆动机构6的带动下,卷线筒轴15在小齿轮12内前后往复移动。由安装在螺母13内的轴承16支承卷线筒轴15的中部,由小齿轮12后部的内周面支承卷线筒轴15的后部,因而,该卷线筒轴15不仅可相对小齿轮12转动,还可在小齿轮12内沿轴向移动。为了防止在卷线筒轴15一边相对小齿轮12转动一边沿轴向前后移动时卷线筒轴15与小齿轮12产生粘连,在卷线筒轴15的表面进行非电解镀镍(也称化学镀镍)。卷线筒轴15的前端形成有卡止面15a和外螺纹部15b,其中,卡止面15a由一对彼此平行的平面构成,被用来防止安装在该卡止面15a上的部件与卷线筒轴15间产生相对转动,外螺纹部15b用来调整卸力机构的制动力。
【转子的结构】
如图2所示,转子3包括转子本体33和渔线导臂34。转子本体33与小齿轮12相连且可与小齿轮12一起转动;渔线导臂34安装在转子本体33上且可相对转子本体33摆动。转子本体33具有第1转子臂31、第2转子臂32和筒状的连接部30。连接部30与小齿轮12相连;第1转子臂31从连接部30后端部的第1侧向前延伸且与连接部30间留有一定距离;第2转子臂32从连接部30后端部的第2侧向前延伸且也与连接部30间留有一定距离,此外,第1侧和第2侧在连接部30径向上的一组相对位置上。具有连接部30和两转子臂31、32的转子本体33由诸如铝合金一体成型而成。
在连接部30的中部内侧形成有壁部30a,壁部30a的中心形成有毂部30b。小齿轮12的前部12a以及卷线筒轴15贯穿该毂部30b中心的通孔30c。螺母13配置在壁部30a的前侧,由该螺母13将转子3固定在小齿轮12上。
第1转子臂31从连接部30向外弯曲、鼓起并向前延伸,同时,该第1转子臂31与连接部30相连的部分沿连接部30的周向扩展、弯曲。第2转子臂32同样从连接部30向外弯曲、鼓起并向前延伸,同样其与连接部30相连的部分也沿连接部30的周向扩展、弯曲。另外,在第2转子臂32上还形成有用以减轻其质量的开口(未图示)。
此外,如图8、图9所示,转子3还具有第1罩盖部件36a、第2罩盖部件36b、第3罩盖部件37、第1连接突起38a以及第2连接突起38b。作为侧部罩盖部件的一例,第1罩盖部件36a和第2罩盖部件36b分别从外侧覆盖第1转子臂31和第2转子臂32;作为后部罩盖部件的一例,第3罩盖部件37覆盖连接部30的后端部;作为连接突起的一例,第1连接突起38a和第2连接突起38b均设置在转子本体33上,并且,第1连接突起38a用来接合第1罩盖部件36a和第3罩盖部件37,第2连接突起38b用来接合第2罩盖部件36b和第3罩盖部件37。
第1罩盖部件36a的外侧面是弯曲且向外鼓出的三维曲面,该第1罩盖部件36a由螺钉55a固定在第1转子臂31上。第1罩盖部件36a上与第1连接突起38a接合的接合面36c为平面。
第2罩盖部件36b的外侧面是弯曲且向外鼓出的三维曲面,该第2罩盖部件36b由螺钉55b固定在第2转子臂32上,同时,该第2罩盖部件36b与第3罩盖部件37一起由螺钉55c固定在连接部30的后表面上。为了由螺钉55c来固定第2罩盖部件36b,在第2罩盖部件36b上形成有沿径向向内侧突出且呈板状的安装部36e。第2罩盖部件36b上与第2连接突起38b接合的接合面36f也为平面。
第3罩盖部件37上具有开口37a和接合面37b、37c。开口37a形成在第3罩盖部件37的中部,可用来配置渔线轮本体2的凸缘部2e;接合面37b和接合面37c形成在第3罩盖部件37上能够与第1连接突起38a和第2连接突起38b接合的两侧部位上。第3罩盖部件37由两根螺钉55c、55d固定在连接部30的后表面上。
第1连接突起38a具有:由用来与第1罩盖部件36a接合的平面构成的接合面38c、和由用来与第3罩盖部件37接合的平面构成的接合面38d。接合面38c与第1罩盖部件36a的接合面36c接合;接合面38d与第3罩盖部件37的接合面37b接合。第1连接突起38a上处于接合面38c、38d之间的端面露在外面。第1连接突起38a设置在连接部30和第1转子臂31的交界处,为厚度均匀的片状部件。第1连接突起38a朝着第1罩盖部件36a和第3罩盖部件37间的接合部位斜着突出。第1连接突起38a上露在外面的端面呈弯曲状,可与第1罩盖部件36a和第3罩盖部件37外侧面齐平。
第2连接突起38b具有:由用来与第2罩盖部件36b接合的平面构成的接合面38e、和由用来与第3罩盖部件37接合的平面构成的接合面38f。接合面38e与第2罩盖部件36b的接合面36f接合;接合面38f与第3罩盖部件37的接合面37c接合。第2连接突起38b上处于接合面38e、38f之间的端面露在外面。第2连接突起38b设置在连接部30和第1转子臂31的交界处,为厚度均匀的片状部件。第2连接突起38b朝着第2罩盖部件36b和第3罩盖部件37间的接合部位斜着向外突出。第2连接突起38b上外露的端面呈弯曲状,可与第2罩盖部件36b和第3罩盖部件37外侧面齐平。
本实施方式中,第1罩盖部件36a和第3罩盖部件37分别与第1连接突起38a上由平面构成的接合面38c、38d接合,第2罩盖部件36b和第3罩盖部件37分别与第2连接突起38b上由平面构成的接合面38e、38f接合,这使得第1罩盖部件36a、第2罩盖部件36b、第3罩盖部件37与第1连接突起38a、第2连接突起38b之间以平面彼此接合。因而,三个罩盖部件36a、36b、37中,不管是哪个罩盖部件被施力,该力都会被传递到某个由平面构成的接合面36c、36d、36e、36f上,不会对其他罩盖部件造成影响。因此,即便一个罩盖部件被施力,也不会致使另一个罩盖部件变形或造成损伤。
此外,由于三个罩盖部件36a、36b、37与第1连接突起38a、第2连接突起38b间的接合面为平面,这样,简化了接合部分的形状,即便采用成型模具来形成第1罩盖部件36a、第2罩盖部件36b以及第3罩盖部件37,它们彼此间的接合面也易于相互配合。
【渔线导臂的结构】
如图2所示,作为渔线引导机构的渔线导臂34安装在第1转子臂31和第2转子臂32的顶端,且可在放线状态和收线状态间摆动。渔线导臂34在放线状态和收线状态分别受到来自导臂翻转机构39(图8)的力作用。
如图8所示,渔线导臂34包括第1导臂支承部件40、第2导臂支承部件42以及线辊41。第1导臂支承部件40安装在第1转子臂31的顶端外周侧且可在第1转子臂31上摆动;第2导臂支承部件42安装在第2转子臂32的顶端外周侧且可在第2转子臂32上摆动;线辊41安装在第1导臂支承部件40的顶端。此外,渔线导臂34还具有固定轴43、固定轴罩44以及导臂45。固定轴43固定在第1导臂支承部件40的顶端,被以悬臂的形式支承在第1导臂支承部件40上;固定轴罩44配置在固定轴43的顶端一侧;导臂45同时与固定轴罩44和第2导臂支承部件42相连。此外,渔线导臂34还具有包含固定螺钉56在内的固定构造46,而该固定螺钉56被用来将固定轴43固定在第1导臂支承部件40上。
如图10~图12所示,第1导臂支承部件40为铝合金制成的部件,下面,为了说明方便,将第1导臂支承部件40上在图10中靠近固定构造46一侧的面称为外侧面,将位置与外侧面相反一侧的面称为内侧面。该第1导臂支承部件40的外侧面覆盖有经诸如镀铬等手段形成的金属膜,该经镀铬形成的表面相对较硬,可以防止表面上因与渔线接触而造成磨损。第1导臂支承部件40的外侧面的顶端形成有第1收纳凹部40a,用来收纳固定螺钉56的头部56a。在第1导臂支承部件40的末端形成有圆形的第2收纳凹部40b,用来收纳安装螺钉49的头部49a,通过该安装螺钉49能将第1导臂支承部件40安装在第1转子臂31上。
第1收纳凹部40a为向内凹陷而形成的非圆形的形状,具体形状为由一个直径较大的圆和一对轴对称的直径较小的圆以及连接它们的切线所形成的形状。因此,第1收纳凹部40a为轴对称的形状。在第1收纳凹部40a上直径较大的圆的圆心处形成有通孔40c,固定螺钉56可贯穿该通孔40c。在直径较小的圆的圆心处形成有两个内螺纹部59a、59b,该内螺纹部59a、59b是固定构造46的一部分。
在第1导臂支承部件40的配置有线辊41的内侧面上,在不与渔线接触的位置上,形成有突出且覆盖线辊41外周面的大致180°范围的线挡40e,该线挡40e用来防止渔线进到线辊41内侧。在线挡40e内周形成有环形凹槽40f,以减轻线挡40e处的重量。
固定轴43独立于固定轴罩44。设置固定轴43的目的有二,一是用来将固定轴罩44固定在第1导臂支承部件40上,二是用来支承可转动的线辊41。固定轴43具有:直径相对较大的头部43a、与头部43a相连且直径小于头部43a的第1卡止部43b、支承线辊41的支承部43c以及形成在支承部43c末端的第2卡止部43d。固定轴43的末端形成有能够与固定螺钉56配合的内螺纹43e。第1卡止部43b与固定轴罩44卡合,第2卡止部43d与第1导臂支承部件40卡合,这些卡合使得固定轴罩44、固定轴43以及第1导臂支承部件40彼此间不能相对转动。
如图8所示,固定轴罩44是经诸如锻造而与形状上大体呈U形弯曲的导臂45形成为一体。固定轴罩44上形成有可用来安装固定轴43的安装凹部44a,并且在安装凹部44a的底部形成有与第1卡止部43b卡合的插槽44b。导臂45的另一端以过盈配合固定在第2导臂支承部件42上。
如图10~图12所示,线辊41由沿轴向间隔配置的两个轴承48a、48b支承在固定轴43上。线辊41上,在轴向中部形成有外径相对较小的导向槽41a,在导向槽41两侧形成有第1筒部41b和第2筒部41c。第1筒部41b插到固定轴罩44内且直径小于第2筒部41c。第2筒部41c与第1导臂支承部件40的顶端外周部对着,其上不与渔线接触的部位被线挡40e盖着。线辊41的内部安装有用来安装轴承48a、48b的法兰盘、垫片或垫圈。
【固定构造的具体结构】
固定构造46包括连接关系如下的几个部件:固定螺钉56,其具有厚度均匀且为非圆形部的头部56a,该固定螺钉56用来将固定轴43固定在第1导臂支承部件40上;罩盖部件57,其至少一部分位于头部56a的径向外侧;小螺钉58,其能够贯穿罩盖部件57并拧在第1导臂支承部件40上,用来将罩盖部件57固定到第1导臂支承部件40上;两个内螺纹部59a、59b,它们的轴线到固定螺钉56轴线的距离相等,它们均能够与小螺钉58配合;止转部61,其设置在小螺钉58和罩盖部件57的至少其一上,用来防止固定螺钉56的转动。
固定螺钉56上具有头部56a和螺纹部56b,其中,头部56a呈非圆形,螺纹部56b外径小于头部56a的外径且可与固定轴43的内螺纹43e配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56a为八边形,各边均内凹形成有止转凹部56c,共计八个止转凹部56c。形成该止转凹部56c的圆弧的圆心基本上能够与上述直径较小的圆的圆心重合,以使止转凹部56c能够与小螺钉58的圆形头部58a接触并卡合。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小螺钉58的头部58a起到止转部61的功能。头部56a的端面上沿径向形成有能够与螺丝刀等工具卡合的槽56d。
罩盖部件57具有第1卡合面57a和第2卡合面57b,第1卡合面57a用作与固定螺钉56的止转凹部56c卡合的止转部61;第2卡合面57b与第1收纳凹部40a上不是用来配置固定螺钉56头部56a的这一部分的内壁面抵接。罩盖部件57是在固定螺钉56的头部56a的周向方向上相对较长的长形板状部件,其上在长度方向的一侧形成供小螺钉58贯穿的通孔57c。罩盖部件57在形状上能够覆盖两内螺纹部59a、59b中未拧入小螺钉58的那个内螺纹部(本实施方式中,该未拧入小螺钉58的内螺纹部为内螺纹部59b)。相对于两内螺纹部59a、59b轴线与固定螺钉56轴线间连线所成夹角α的角平分线而言,第1卡合面57a并不左右对称。由此,当要利用第1卡合面57a和止转凹部56c的卡合来限制固定螺钉56的转动时,可将罩盖部件57里外翻转而选择一个面来限制固定螺钉56转动,这样,能将固定螺钉56固定在不同的旋转角度上。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1导臂支承部件40的外侧面(外表面)上形成有第1收纳凹部40a,因此,固定螺钉56的头部56a不会比第1导臂支承部件40表面向外突出。此外,由于经小螺钉58固定在第1收纳凹部40a上的罩盖部件57上具有与第1收纳凹部40a卡合的第2卡合面57b,因此,罩盖部件57基本上可以覆盖第1收纳凹部40a中头部56a以外的部分。
小螺钉58可以是结构如下的小螺钉,即,该小螺钉58具有:带槽58c且呈圆形的头部58a、以及直径小于头部58a的螺纹部58b。小螺钉58能拧入内螺纹部59a或内螺纹部59b内。
两内螺纹部59a、59b形成在与固定螺钉56轴线等距的位置上,以使小螺钉58的头部58a能够与固定螺钉56的止转凹部56c接触、卡合。因此,能够通过小螺钉58的头部58a与止转凹部56c接触来阻止固定螺钉56转动。两内螺纹部59a、59b与固定螺钉56轴线间连线所成的夹角α为30°以上、120°以下,当固定螺钉56的边数为N时(N优选为3~10的整数,在本实施方式中,N=8),该夹角可选择360°/2N的奇数倍的数值。当将两内螺纹部59a、59b配置在上述这样的位置,并在内螺纹部59a或内螺纹部59b拧入小螺钉58,以限制正多边形的固定螺钉56的转动时,能够通过内螺纹部59a或内螺纹部59b将固定螺钉56固定在不同的旋转角度上。此外,由于两个内螺纹部59a、59b与固定螺钉56轴线间连线所成夹角在120°以下,因而,能以相对狭小的空间,选择2N个旋转角度固定固定螺钉56。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小螺钉58的头部58a、罩盖部件57的第1卡合面57a协同作用起到止转部61的功能,但只要至少其中一个能起到止转功能即可。
【由固定螺钉固定固定轴的顺序】
当通过固定螺钉56固定固定轴43时,先将固定轴43插在固定轴罩44上,并使固定轴43的第1卡止部43b与固定轴罩44卡合。然后,在固定轴43上安装线辊41等部件。当安装完这些部件之后,令固定轴罩44和第1导臂支承部件40旋转角度一致,使固定轴43的末端的第2卡止部43d与第1导臂支承部件40内表面卡合。保持该状态,拧入固定螺钉56,并使固定螺钉56的止转凹部56c转到能与即将拧入例如内螺纹部59a内的小螺钉58的头部58a卡合的位置。随后,将罩盖部件57装到第1收纳凹部40a内。由此,在旋转角度能与固定螺钉56一致情况下,向内螺纹部59a拧入小螺钉58,通过小螺钉58将罩盖部件57固定在第1收纳凹部40a内。
在上述安装过程中,当止转凹部56c的旋转角度与小螺钉58的头部58a对不上时,自然装不上罩盖部件57。此时,可旋松固定螺钉56,或进一步拧紧固定螺钉56并使之旋转角度转到能够与即将拧到内螺纹部59b内的小螺钉58的头部58a卡合的位置。由此,能够在旋转角度上与固定螺钉56一致,但旋转角度不同于图11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需将罩盖部件57反过来安装在第1收纳凹部40a内并由小螺钉58固定住。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未被拧入小螺钉58的内螺纹部59a(或59b)被罩盖部件57盖住,因此,能够防止异物进到未被拧入小螺钉58的内螺纹部59a(或59b)内。由此,能够预先防止因异物进到内螺纹部59a(或内螺纹部59b)内而出现不良状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轴43被带非圆形头部56a的固定螺钉56固定在第1导臂支承部件40上,并在该固定轴43上支承有用以向卷线筒4上引导渔线的可转动的线辊41。此外,还通过止转部61与固定螺钉56的非圆形头部56a的外周面接触,限制固定螺钉56的转动。因此,将固定轴43固定在第1导臂支承部件40上的固定螺钉56不易松脱,能够防止因固定螺钉56松脱而引起的种种不良状况,例如,线辊41晃动等。对于纺车式渔线轮,一旦线辊41晃动或位置改变,要么会导致拧线,要么会导致咬线。
另外,通过设置两个内螺纹部59a、59b并择其一拧入小螺钉58,能够将固定螺钉56固定在2N(N是固定螺钉56头部56a的边数)个位置上,可以使固定固定螺钉56时其旋转角度的数量是其头部56a边数的两倍。
【逆止机构的结构】
如图2所示,在转子3的内部配置有用来防止转子3逆转的逆止机构50。逆止机构50包括:内圈可自由转动的滚子式第1单向离合器51、配置在小齿轮12外周的棘爪式第2单向离合器52。第1单向离合器51包括:外圈51a,其安装在渔线轮轮体2a的圆筒部2f内且与圆筒部2f间不能相对转动;内圈51b,其安装在小齿轮12上且可相对小齿轮12转动;滚子51c,其位于内圈51a和外圈51b之间,当内圈51b向放线方向转动时,该滚子51c能够楔在两圈51a、51b之间。由于第1单向离合器51采用滚子式结构,因此,能够快速反应以限制转子3逆转。但是,由于滚子式的第1单向离合器51所能够传递的扭矩相对较小,因此,本实施方式还设置有能够传递较大扭矩的棘爪式的第2单向离合器52。
如图2所示,第2单向离合器52配置得离小齿轮12的齿部12c较近。第2单向离合器52是起辅助作用的单向离合器,当在转子3上作用有较强的沿放线方向的扭矩而使第1单向离合器51打滑、转子3逆转时,该第2单向离合器52工作。
如图13所示,第2单向离合器52包括:配置在小齿轮12上的棘轮62;与棘轮62啮合的棘爪部件63;以及在小齿轮12(转子3)向收线方向转动时使棘爪部件63与棘轮62分离的弹簧部件64。
如图14所示,棘轮62安装在小齿轮12的齿部12c的前侧且可与小齿轮12一起转动。棘轮62的外周具有锯齿状的棘齿62a,内周形成有大体呈长圆形的孔62b,该孔62b能够与形成在小齿轮12外周面上的止转面12b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棘轮62的棘齿62a采用冲压成型加工而成,因此,使用两片经冲压成型薄金属板形成棘轮62。当采用切削加工或激光加工等其他加工方法生产棘轮时,可以直接将棘轮加工成由上述两片金属板拼成的棘轮所具有的厚度。
如图13所示,棘爪部件63安装在渔线轮轮体2a上,可在与棘轮62啮合的卡合位置(图13中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和与棘轮62分离的分离位置(图13中实线表示的位置)间摆动,且该摆动被限制在从卡合位置到分离位置的范围内。如图13、图14所示,棘爪部件63具有:棘爪本体65;罩体66,其与棘爪本体65卡止且能够与棘爪本体65一起摆动;带凸缘的安装环67,其用来支承棘爪本体65和罩体66并且使棘爪本体65和罩体66可相对该安装环67转动;螺钉68,其用来将棘爪部件63固定在渔线轮轮体2a上。
棘爪本体65具有:由金属制成且呈圆片状的支承部65a,其被隔着安装环67支承在螺钉68上;棘爪部65b,其从支承部65a沿径向向外突出,能够与棘齿62a啮合;两个卡合突起65c、65d,其从支承部65a沿径向向外突出,用来使棘爪本体65与罩体66卡合。
罩体66的形状是通过对金属薄板进行冲压加工并进行折曲而形成的,该罩体66具有:呈圆片形状的本体部66a,其在形状上与支承部65a相同;连接部66b,其从本体部66a上沿径向向外突出,可与卡合突起65c的两个侧面卡合,以使罩体66能与棘爪本体65一起摆动;弹簧安装部66c,其也从本体部66a沿径向向外突出且突出方向与卡合突起65d相同,该弹簧安装部66c能够与弹簧部件64卡止。弹簧安装部66c上形成有能够与弹簧部件64卡合的弹簧安装孔66d。
安装环67上具有直径相对较大的凸缘部67a、以及支承棘爪本体65且能被螺钉68贯穿的筒部67b。一方面安装环67受到螺钉68的推压,另一方面,其凸缘部67a推压罩体66,并使罩体66与棘爪本体65贴紧。
螺钉68拧在渔线轮轮体2a上,以将棘爪部件63安装在渔线轮轮体2a上且使棘爪部件63可相对渔线轮轮体2a转动。
弹簧部件64是由用来制作弹簧的金属丝弯折而成的部件。设置弹簧部件64的目的在于,使棘爪部件63能够被保持在分离位置上。如上所述,弹簧部件64安装在筒状部11c的环形槽11d内,且靠摩擦力与筒状部11c一起动作。弹簧部件64上具有:靠摩擦力固定在环形槽11d上且呈C形的卡合部64a;先从卡合部64a沿径向向外延伸尔后弯折成与主齿轮轴10平行的状态的连接部64b;以及在连接部64b的端部上弯折进而能够与弹簧安装孔卡止的卡止部64c。当第1单向离合器51打滑,主齿轮轴10向放线方向转动时,弹簧部件64向图1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棘爪部件63从分离位置摆动到与棘轮62卡合的卡合位置。
采用如上结构的第2单向离合器52,当向收线方向转动手柄1,并使主齿轮轴10向收线方向转动时,弹簧部件64沿图13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棘爪本体65相对安装部67摆动,棘爪部件63从图13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卡合位置向图13中以实线表示的分离位置摆动。由此,当转子3向收线方向转动时,棘爪部件63与棘轮62间并不发生撞击,彼此间也不发声,可减少转动阻尼。
另一方面,当第1单向离合器51打滑,转子3向放线方向转动时,主齿轮轴10在图13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弹簧部件64也在图13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棘爪部件63从分离位置向与棘轮62卡合的卡合位置摆动。由此,转子3的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被限制住。
该逆止机构50总在转子3向放线方向逆转时起作用,禁止转子3向放线方向转动,逆止机构50没有允许转子3逆转的状态。
【卷线筒的结构】
如图2所示,卷线筒4配置在转子3的第1转子臂31和第2转子臂32之间,被支承在卷线筒轴15的顶端且可相对卷线筒轴15转动。卷线筒4上具有线轴4a、前凸缘部4b、后凸缘部4c以及裙部4d。线轴4a由诸如铝合金制成,其安装在卷线筒轴15上且可在外周上卷绕渔线;前凸缘部4b形成在线轴4a的前端且与该线轴4a为一体结构;后凸缘部4c形成在线轴4a的后端且也与该线轴4a为一体结构;裙部4d呈筒状且一体形成在后凸缘部4c上。卷线筒4的内部安装有卸力机构60和发声机构85。卸力机构60在卷线筒4上作用设定好的制动力,以对卷线筒4的转动进行制动;发声机构85在卸力机构60工作时发声。
【卸力机构的结构】
如图2所示,卸力机构60在卷线筒4上作用制动力,以制动卷线筒4向放线方向的转动。卸力机构60包括旋钮组件70和前摩擦部71、后摩擦部72。可用手通过旋钮组件70调整卸力机构的制动力。前、后摩擦部71、72被旋钮组件70向卷线筒4一侧推压,根据作用在其上的推力产生不同大小的制动力。前摩擦部71配置在卷线筒4的线轴4a的内部,后摩擦部72配置在后凸缘部4c的后侧。
【旋钮组件的结构】
如图15所示,旋钮组件70包括旋钮部73、密封部件74以及发声机构78。旋钮部73包括第1部件76和可相对第1部件76转动的第2部件77;密封部件74用来密封旋钮部73和卷线筒4间的间隙;发声机构78在第1部件76和第2部件77相对转动时发声。
旋钮部73上还具有止脱弹簧垫79,通过设置该止脱弹簧垫79,使得第1部件76和第2部件77在轴向不能相对移动但允许第1部件76和第2部件77相对转动。
带凸缘的第1部件76由诸如铝合金等金属制成,其具有环状的凸缘部76a和直径小于凸缘部76a的圆筒部76b。第1部件76安装在卷线筒轴15上,相对卷线筒轴15不能转动但与卷线筒轴15间能沿轴向相对移动。凸缘部76a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多个作为发声机构78组成部分的发声凹部80。
在圆筒部76b后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长圆形的卡止槽76c,该卡止槽76c可与卷线筒轴15的卡止面15a卡合,以使圆筒部76与卷线筒轴15不能相对转动。圆筒部76b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来安装密封部件74的环形槽76d。该圆筒部76b的后端面与前摩擦部71抵接。
第2部件77与第1部件76对着且二者间能够相对转动。第2部件77呈筒形且向第1部件76侧突出,该第2部件77不仅可与卷线筒轴15螺纹连接,还覆盖着凸缘部76a。第2部件77具有:旋钮本体81;螺母部件82,其安装在旋钮本体81上,与旋钮本体81间不能相对转动但可沿轴向相对移动,还与卷线筒轴15间螺纹连接;弹簧部件83,其采用螺旋弹簧,配置在螺母部件82和第1部件76之间且呈压缩状态。
旋钮本体81上具有圆板部81a、直径小于圆板部81a且呈筒状的突出部81b、以及沿径向固定在圆板部81a前表面上且由金属制成的操作旋钮81c。
突出部81b呈筒状、向第1部件76侧突出且覆盖第1部件76的凸缘部76a。通过安装在突出部81b内周面的止脱弹簧垫79,防止第1部件76上被突出部81b覆盖的凸缘部76a从突出部81b上脱落。由此,第1部件76和第2部件77间可相对转动但不可沿轴向相对移动。旋钮本体81内周部形成有螺母收纳部81d,当螺母部件82收纳在螺母收纳部81d内时,螺母部件82不仅可相对旋钮本体81沿轴向移动,螺母部件82还可与旋钮本体81一起转动。
止脱弹簧垫79是由具有弹性的金属丝弯折而成的弹簧垫部件。止脱弹簧垫79例如呈5边形,其5个角与在旋钮本体81的突出部81b后端面上沿径向向内突出形成的环状突起81e卡合,各角部之间的部分与第1部件76的凸缘部76a的后表面抵接,以防止第1部件76的脱落。防脱弹簧垫79被安装在第2部件77内部的圆环板状的铭牌86盖着,因而从后部观察不到该防脱弹簧垫79。
螺母部件82采用诸如六角螺母,其可与形成在卷线筒轴15顶端外周面上的外螺纹部15b间进行螺纹连接,该螺母部件82可随着旋钮本体81的转动沿轴向移动,以压缩弹簧部件83。
密封部件74是由诸如合成橡胶制成的圆筒状的部件。该密封部件74配置在卷线筒4内周面和第1部件76的圆筒部76b的外周面之间。密封部件74上具有:筒状部74a,其可嵌在圆筒部76b上;卡止部74b,其形成在筒状部74a的内周面上且沿径向向内突出,可与环形槽76d卡合;密封部74c,其从筒状部74a外周面沿径向向卷线筒4内周面侧延伸。筒状部74a对用于盖住止脱弹簧垫79的铭牌86进行推压。密封部74c的顶端为越靠径向外端厚度越小的唇形,以减少其与卷线筒4内周面间的摩擦。
【渔线轮的操作和动作】
在钓鱼前,钓鱼者根据所要钓的鱼的大小和种类调整卸力机构,以使其产生合适的制动力。在此过程中,通过旋转旋钮组件来调整卸力机构制动力。例如,当顺时针转动旋钮组件70时,通过与卷线筒轴15间螺纹连接的螺母部件82,隔着弹簧部件83,向前摩擦部71以及后摩擦部72方向推动第1部件76,由此,增大卸力机构的制动力。在该调整过程中,第1部件76和第2部件77间的相对转动,由发声机构78产生清脆、明快的撞击声。
当抛投鱼饵时,向放线状态翻转渔线导臂34,使第1导臂支承部件40和第2导臂支承部件42随之摆动。此时,钓鱼者可一边用握有钓竿的手的食指拉着渔线一边向外抛竿,渔线在钓钩组件重力的作用下被势头很好地放出。随后,如果向收线方向转动手柄1,则转子3在转子驱动机构5的带动下向收线方向转动,渔线导臂34由渔线导臂翻转机构39复位到收线位置,渔线在导臂45上向线辊41移动并被卷到渔线轮4上。
在钓鱼过程中,如果相对较大的鱼咬钩,对线辊41施加较大的载荷时,该载荷的增加会使悬臂支承在第1导臂支承部件40上的固定轴43产生些许倾斜和振动。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固定轴43固定在第1导臂支承部件40上的固定螺钉56被小螺钉58和罩盖部件57限制转动,因此,即便出现上述情况,固定螺钉56也不易松脱。此外,内螺纹部59a、59b中未被拧入小螺钉58的内螺纹部被罩盖部件57盖住,因此,该内螺纹部不易进入异物。
【其他实施方式】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第2连接突起和转子本体33是一体形成的部件,但它们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部件。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转子臂31上设置有作为外侧罩盖部件的第1罩盖部件36a,在第2转子臂32上设置有作为外侧罩盖部件的第2罩盖部件36b,但也可以仅在一个转子臂上设置罩盖部件。此时,只要将连接突起设置在外侧罩盖部件和后侧罩盖部件间的接合部分上即可。

Claims (5)

1.一种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其用在向前放线的纺车式渔线轮上,不仅与小齿轮相连并可与该小齿轮一起转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本体、外侧罩盖部件、后侧罩盖部件以及连接突起,其中,
转子本体具有:筒状的连接部,其与小齿轮相连并可与小齿轮一起转动;第1转子臂,其从上述连接部后端部的第1侧向前延伸且与上述连接部间具有一定间隔;第2转子臂,其从上述连接部后端部的第2侧向前延伸且也与上述连接部间具有一定间隔,
外侧罩盖部件从外侧覆盖上述第1转子臂和第2转子臂中的至少一个,
后侧罩盖部件覆盖上述连接部的后端部,
连接突起设置在转子本体上,位于上述连接部和设置有上述外侧罩盖部件的转子臂之间,向上述外侧罩盖部件和上述后侧罩盖部件间的接合部位突出,该连接突起上具有由平面构成且与上述外侧罩盖部件接合的第1接合面和同样由平面构成且与上述后侧罩盖部件接合的第2接合面,该连接突起上的位于上述第1接合面和第2接合面之间的端面露在外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罩盖部件弯曲而向外鼓起,
上述连接突起的上述端面形成弯曲状,与上述外侧罩盖部件、上述后侧罩盖部件的外侧表面分别齐平。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罩盖部件包括:从外侧覆盖上述第1转子臂的第1罩盖部件、以及从外侧覆盖上述第2转子臂的第2罩盖部件;
上述连接突起包括:向上述第1罩盖部件和上述后侧罩盖部件间接合部位突出的第1连接突起、以及向上述第2罩盖部件和上述后侧罩盖部件间接合部位突出的第2连接突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连接突起和第2连接突起均呈板状;
上述第1接合面位置朝外,与上述第1罩盖部件、第2罩盖部件上的接合面吻合,上述第2接合面位置朝里,与上述后侧罩盖部件上的接合面吻合。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突起相对于上述小齿轮的轴线倾斜,其上位置越靠后的部位,位置越在径向外侧。
CN2008101676849A 2007-12-18 2008-10-20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 Active CN1014613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6565A JP4963289B2 (ja) 2007-12-18 2007-12-18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
JP2007-326565 2007-12-18
JP2007326565 2007-1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1351A true CN101461351A (zh) 2009-06-24
CN101461351B CN101461351B (zh) 2012-02-01

Family

ID=40802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76849A Active CN101461351B (zh) 2007-12-18 2008-10-20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963289B2 (zh)
KR (1) KR101403927B1 (zh)
CN (1) CN101461351B (zh)
TW (1) TWI4032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99904B2 (ja) * 2009-01-28 2013-05-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45094B2 (ja) * 1999-10-27 2010-04-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
TW453851B (en) * 2000-06-30 2001-09-11 Peng Shu Yan Structure of 3-D cultivation container for crops
SG104324A1 (en) * 2001-05-22 2004-06-21 Shimano Kk Spinning reel rotor
JP3593516B2 (ja) * 2001-10-19 2004-11-24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
JP2003265076A (ja) * 2002-03-18 2003-09-24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
JP4307881B2 (ja) 2002-08-28 2009-08-0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制動装置
US7350729B2 (en) * 2005-02-17 2008-04-01 Young John N Rotor assembly for fishing ree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1351B (zh) 2012-02-01
TW200926970A (en) 2009-07-01
TWI403264B (zh) 2013-08-01
JP4963289B2 (ja) 2012-06-27
JP2009148172A (ja) 2009-07-09
KR20090066207A (ko) 2009-06-23
KR101403927B1 (ko) 2014-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1350B (zh) 钓鱼用渔线轮的把手和手柄组件
CN102132692B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支承结构
CN101578969B (zh) 用于带杆式卸力机构的渔线轮的反转防止机构
CN101461352B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导向机构
KR101293173B1 (ko) 스피닝 릴의 왕복 이동 기구
CN101371653B (zh) 双轴承渔线轮的抛饵控制机构
CN101095409B (zh) 钓鱼用渔线轮的连接部件
CN101785446B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
US10412944B2 (en) Pinion gear for a fishing reel
JP2007097576A5 (zh)
CN101461351B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
CN103355269A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引导机构及纺车式渔线轮
EP1332672A1 (en) Reel unit for spinning reel
EP1329156A2 (en) Component assembly for fishing reel
CN100456927C (zh) 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
TWI276401B (en) Reel unit for spinning reel
CN1846486B (zh) 旋转式绕线轮的卷筒牵引阻力机构
CN110946118B (zh) 旋转绕线轮的发声机构以及旋转绕线轮
KR20050027020A (ko) 스피닝 릴의 로터
US20040041045A1 (en) Spinning-reel sounding mechanism
JPH10117644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釣り糸案内装置
JP4121869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2553310Y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4362203B2 (ja) 釣り用部品の製造方法
JP4427481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ドラグ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