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1155A - 分集接收装置以及分集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集接收装置以及分集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1155A
CN101461155A CNA2006800549099A CN200680054909A CN101461155A CN 101461155 A CN101461155 A CN 101461155A CN A2006800549099 A CNA2006800549099 A CN A2006800549099A CN 200680054909 A CN200680054909 A CN 200680054909A CN 101461155 A CN101461155 A CN 101461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system
diversity
reception
receiving
single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549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长宏之
今川保美
佐佐木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61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11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没有接收错误而进行分集启动,同时能够提高灵敏度的分集接收装置以及分集接收方法。进行分集接收时,与单一支路接收相比,获得同一接收质量所能够容许的干扰波电平中存在差,相对于单一支路接收,预计能够得到相当于分集增益的改善效果。因此,预计到这样的干扰波抗性的改善效果,使来自无线终端内的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的干扰波动态范围减小,从发送信号控制部(106)获得发送控制信号(S117),由此在发送开始前进行分集启动,从而没有接收质量恶化而自适应地进行分集控制。由此,同时改善该系统的NF,结果是能够提高单一支路接收以及分集接收时的接收灵敏度。

Description

分集接收装置以及分集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用于搭载有移动无线终端、地面数字广播接收机等多个无线系统的无线终端的分集接收装置以及分集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普及一种在一个移动无线终端上搭载有通信、地面数字广播等多种无线系统的所谓的无线终端。
此外,移动无线终端不仅在街道等地行走时使用,在电车、轿车移动时也使用,因此,容易受到多径衰落的影响而且难以稳定接收,由此采用多径衰落补偿技术。从以前开始,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已经存在作为多径衰落补偿技术的分集接收(参照例如非专利文献1以及非专利文献2)。
分集接收方式大致分为选择分集方式和合成分集方式。选择分集方式中,分集效果不好,不能得到充分的通信品质,并且接收系统只有一个,因此可靠性低。与之相对,合成分集方式中,接收系统有两个,因此分集效果好,能够得到充分的通信品质且可靠性高。但是,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接收系统有两个,电路规模以及消耗电力是选择分集方式的两倍,成本相对地增多。目前,合成分集方式中减少消耗电力的有自适应控制型,其根据接收质量(例如BER(Bit Error Rate)或PER(Packet Error Rate))使合成分集接收自适应地启动,并自适应地切换单一支路接收模式和分集接收模式(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自适应控制型分集接收装置在接收质量恶化的情况下进行分集启动,因此能够减少消耗电力,且适合于需要省电的移动无线终端。
图11是表示选择多个天线使接收性能提高的现有分集接收装置的示意结构的结构框图。该图所示的分集接收装置由第一天线1101、第二天线1102、第一调谐部1103、第二调谐部1104、第一解调部1105、第二解调部1106、合成部1107、接收电场检测部1108、衰落间隔检测部1109以及合成停止判断部1110构成。
第一天线1101以及第二天线1102作为分集天线工作。第一调谐部1103以及第二调谐部1104根据来自第一天线1101、第二天线1102的接收信号选择所期望的信道。第一解调部1105以及第二解调部1106对来自第一调谐部1103、第二调谐部1104的信号进行解调。合成部1107将来自第一解调部1105、第二解调部1106的信号合成后作为解调数据输出。接收电场检测部1108根据来自第一解调部1105以及第二解调部1106的信号,计算出电场强度值并输出。衰落间隔检测部1109根据来自接收电场检测部1108的电场强度值检测衰落频率。合成停止判断部1110根据衰落间隔检测部1109的值,计算出最适合停止合成的阈值,判断来自接收电场检测部1108的电场强度值满足阈值后,命令合成部1107停止合成。通过以上结构以及工作,根据接收电场强度、接收质量、衰落频率,适当地切换分集接收和单一支路接收,由此实现低耗电。
另一方面,搭载有移动无线终端、地面数字广播接收机等多个无线系统的无线终端中,在某个无线系统(例如地面数字广播)的接收部设置BPF(BandPass Filter)等干扰信号消除滤波器以使接收信号不被其他无线系统(例如移动电话通信)的发送部发送的信号抑制(参照例如非专利文献3)。另外,对于某个无线系统的接收部侧,其他无线系统的发送部发送的信号是干扰信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579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2310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三瓶政一著,《数字无线传输技术》,(株式会社)培生教育,2002年9月1日,第146—154页
非专利文献2:齐藤洋一著,《数字无线通信的调制解调》,电子信息通信学会,1996年2月10日,第189—193页
非专利文献3:Behzad Razavi著,《RF微电子》,丸善株式会社,2002年3月25日,第129—133页
发明内容
但是,现有分集接收装置存在以下所示问题。
确认接收质量恶化后启动分集接收,但是,确认接收质量恶化后的启动的时间延迟,因此容易产生数据错误(也称接收错误)。另外,如果在接收质量恶化前进行分集启动,则工作时间相应变长,且消耗电力增加。
应用于搭载有多个无线系统的无线终端时,设置BPF等干扰信号消除滤波器,以使来自某个无线系统的接收部的接收信号不被由其他无线系统的发送部发送的信号抑制,但是,为了确保用于抑制干扰信号所需的衰减量,在接收频带内也产生插入损耗,从而使接收机的NF(Noise Figure,噪声系数)恶化。结果是接收灵敏度恶化。通常,如果将用于抑制干扰波的衰减量变大,则接收频带内的插入损耗有变大的趋势,接收频带外衰减量与接收频带内插入损耗是折衷的关系。
图12是表示接收频带外衰减量与接收频带内插入损耗的关系的图。该图中,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衰减量。标记1201表示接收频带(通带),标记1202表示干扰频带(衰减带),标记1203表示第一衰减特性,标记1204表示根据第一衰减特性在干扰频带中得到的第一衰减量,标记1205表示第一衰减特性的接收频带中的第一插入损耗,标记1206表示第一衰减特性的接收频带中的较高信道的插入损耗,标记1207表示衰减量为0dB的线。例如,地上电视广播等宽频带无线系统的情况下,确保带内的插入损耗同时确保带外的衰减量是困难的,接收频带1201中的较高信道侧的第二插入损耗1206与较低信道侧的第一插入损耗1205相比变得较大,信道间的NF产生差异,结果是灵敏度产生差异,且较高信道侧接收灵敏度恶化。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接收错误而能够进行分集启动,同时能够提高灵敏度的分集接收装置以及分集接收方法。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结构以及方法达成。
本发明的分集接收装置是一种用于搭载有第一无线系统和第二无线系统的无线终端的所述第一无线系统的分集接收装置,其具备:接收质量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第一无线系统的接收质量;发送控制信号检测部,其检测使所述第二无线系统为发送状态的发送控制信号;控制部,其在检测出所述发送控制信号的时刻所述第一无线系统为分集接收状态的情况下,继续分集接收,在检测出所述发送控制信号的时刻所述第一无线系统为单一支路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接收质量启动合成分集接收。
本发明的分集接收装置具备发送电平信号检测部,所述发送电平信号检测部检测与所述第二无线系统的发送输出对应的发送电平信号,如果在检测出所述发送控制信号的时刻是单一支路接收状态且所述发送电平信号在规定值以下,则所述控制部使单一支路接收继续。
本发明的无线终端是一种搭载有作为第一无线系统的地面数字广播接收机、作为第二无线系统的移动电话用接收机的无线终端,其具备本发明的分集接收装置。
本发明的无线终端构成为:使第二无线系统的接收滤波器的衰减量减少相当于分集接收时的分集增益的量。
本发明的分集接收方法适用于具有分集接收功能的第一无线系统和发送调制信号的第二无线系统存在于同一设备内的情况,其中,根据所述第一无线系统的解调结果检测接收质量,若所述第二无线系统为发送状态时所述第一无线系统为分集接收状态,则继续分集接收,若所述第二无线系统为发送状态时所述第一无线系统为单一支路接收状态,则根据接收质量启动分集接收。
本发明的分集接收方法中,检测所述第二无线系统的发送输出,在所述第二无线系统为发送状态时所述第一无线系统是单一支路接收状态且所述第二无线系统的发送输出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时,继续单一支路接收。
本发明的分集接收装置根据使第二无线系统为发送状态的发送控制信号,事先进行分集启动,因此没有接收错误,且能够提高接收灵敏度。
此外,通过检测与发送调制信号的无线系统的发送输出对应的发送电平信号,如果检测出发送控制信号的时刻为单一支路接收状态且发送电平信号在规定值以下,则继续单一支路接收,因此不启动不必要的分集接收,且能够实现省电。
本发明的无线终端具备本发明的分集接收装置,因此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此外,即使第二无线系统为发送状态,通过启动分集接收也能得到分集增益,因此能够提高接收灵敏度,且相应地使第二无线系统的接收滤波器的衰减量减少。
本发明的分集接收方法在发送调制信号的第二无线系统为发送状态时,进行分集启动,因此没有接收错误,且能够提高接收灵敏度。
此外,通过检测发送调制信号的第二无线系统的发送输出,即使在发送状态的时刻为单一支路接收状态,若发送输出在规定值以下,也能继续单一支路接收,因此不启动不必要的分集接收,且能够实现省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第一接收部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第一接收部的BPF的特性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第一无线系统接收部的干扰波D/U比与BER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相对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接收模式的电源控制内容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发送定时信号与接收模式判断的定时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输入C/N比与BER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发送电平信号与接收模式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现有分集接收装置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现有分集接收装置的滤波器衰减量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            第一天线
102            第二天线
103            第三天线
104            第一无线系统接收部
105            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
106            发送信号控制部
107            第一接收部
108            第二接收部
109            第一相位检波部
110            第二相位检波部
111            合成部
112          解调解码部
113          接收状态检测部
114          控制部
115          第一调制部
116          第一发送部
201          带通滤波器
202          RF放大器
203          本地振荡器
204          混频器
205          低通滤波器
206          IF放大器
207          A/D转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示意结构的框图。该图中,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搭载有移动电话和地面数字接收机,构成为具备:第一无线系统接收部(分集接收装置)104,其作为地面数字接收机的接收部;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其作为移动电话的发送部;以及发送信号控制部106,其进行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的发送控制。
第一无线系统接收部104构成为具备:第一天线101、第二天线102、第一接收部107、第二接收部108、第一相位检波部109、第二相位检波部110、合成部111、解调解码部112、接收状态检测部(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接收质量检测部)113以及控制部(包括权利要求中的发送控制信号检测部)114。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构成为具备:第三天线103、第一调制部115以及第一发送部116。另外,该图中,标记S117表示发送定时信号,标记S119表示第一调制信号,标记S120表示第二调制信号。
图2是表示第一无线系统接收部104的第一接收部107的示意结构的框图。该图中,第一接收部107通过带通滤波器(以下称为BPF)201消除接收频带外信号,通过RF放大器202放大接收信号,通过混频器204将本地振荡器203的正弦波信号与RF放大器202的输出信号相乘并进行变频。并且,将混频器204的输出信号输入低通滤波器(LPF)205从而进行信道选择,并由IF放大器206放大。并且,通过A/D转换器207将放大后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为了消除接收频带外干扰信号,插入BPF201。另外第二接收部108为与第一接收部107相同的结构。
图3是表示第一接收部107的BPF201的衰减特性的图。该图中,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衰减量。标记301表示接收频带(通带),标记302表示干扰频带(衰减带),标记303表示一般单一接收所需的BPF的衰减特性(第一衰减特性),标记304表示考虑到分集接收的增益的衰减特性(第二衰减特性),标记305表示根据第一衰减特性303在干扰频带302中得到的第一衰减量。标记306表示根据第二衰减特性304在干扰频带302中得到的第二衰减量,标记307表示第一衰减量305与第二衰减量306的衰减量差,标记308表示衰减量为0dB的线。标记309表示第一衰减特性303的接收频带301中的第一插入损耗,标记310表示第二干扰特性304的接收频带301中的第二插入损耗,标记311表示第一干扰特性的接收频带的较高信道中的第三插入损耗。为了在干扰频带302中的接收灵敏度不恶化地进行接收,BPF201中的衰减特性需要从图3所示的第一衰减特性中衰减相当于第一衰减量305的量。因此,本结构中,将干扰频带302的衰减量缓和相当于分集增益的量(衰减量差307)以成为第二衰减特性304,由此使衰减量成为第二衰减量306,使插入损耗减小为第二插入损耗310。因此,本结构中,预计分集接收,使单一接收时所需的滤波器的衰减量减少,由此能够抑制BPF等的插入损耗。由此,能够抑制接收机的噪声系数等的恶化,改善接收灵敏度。
图4是表示合成分集接收以及单一支路接收中的期望波与干扰波的比(以下简称D/U比)、以及接收质量(误码率:以下简称BER)的图。该图中,横轴表示D/U比,纵轴表示BER。标记401表示单一支路接收时的D/U比与BER的特性,标记402表示分集接收时的D/U比与BER的特性。使基准接收质量为标记403所示的值时,为了在单一支路接收401中得到基准接收质量403,所述D/U比需要在第二容许干扰波比405的D/U比以上。此外,为了在分集接收402中得到基准接收质量403,所述D/U比需要在第一容许干扰波比404的D/U比以上。此处,从第二容许干扰波比404减去第一容许干扰波比405后的值称作分集增益。该合成分集中,表示出干扰波抗性改善了相当于分集增益的量的特性。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无线终端的工作。在能够接收第一调制信号S119的第一无线系统接收部104中,第一天线101、第二天线102分别与第一接收部107、第二接收部108连接,接收到的第一调制信号S119被分别输入到第一接收部107、第二接收部108。将被输入到第一接收部107的调制信号S119变频,作为基频数字信号被输出,并被输入到第一相位检波部109。此外,将被输入到第二接收部108的调制信号S119变频,作为基频数字信号被输出,并被输入到第二相位检波部110。
被输入到第一相位检波部109以及第二相位检波部110的数字基频信号被输出为使一个相位与另一相位对准以使彼此的相位一致后的信号,由合成部111进行同相合成。并且,来自合成部111的合成输出信号被输入到解调解码部112,被解调、解码后,作为解调信号(数据)被输入到接收状态检测部113。解调信号与第一接收部107以及第二接收部108的接收信号信息同时被输入到接收状态检测部113,计算接收质量、接收CNR。由接收状态检测部113计算的结果被输入到控制部114。
另一方面,发送第二调制信号S120的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中,第一调制部115调制待调制数据,输出模拟信号,并输入到第一发送部116。并且,被第一发送部116变频,作为第二调制信号S120从第三天线103被输出。发送信号控制部106将给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的发送定时信号S117作为触发输入到控制部114。控制部114根据来自发送信号控制部106的发送定时信号S117和接收状态检测部113的输出结果,控制第一接收部107和第一相位检波部109以及第二接收部108和第二相位检波部110的电源。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接收工作,存在一般模式和发送模式,所述一般模式是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不经由第三天线103发送第二调制信号S120,所述发送模式是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经由第三天线103发送第二调制信号S120,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根据来自发送信号控制部106的发送定时信号S117进行本控制。此外,第一无线系统接收部104中存在第一单一支路接收模式、第二单一支路接收模式以及分集接收模式。图5是表示这三种接收模式的电源状态的图。
第一单一支路接收模式中,控制部114进行电源控制,以使第一接收部107、第一相位检波部109的电源为ON状态,使第二接收部108、第二相位检波部110的电源为OFF状态。第二单一支路接收模式中,控制部114进行电源控制,以使第二接收部108、第二相位检波部110的电源为ON状态,使第一接收部107、第一相位检波部109的电源为OFF状态。分集接收模式中,控制部114进行电源控制,以使第一接收部107、第二接收部108、第一相位检波部109以及第二相位检波部110的电源为ON状态。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状态控制的流程图。该图中,控制部114从发送信号控制部106获得发送定时信号S117,并获知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是否正在进行发送,从而进行工作模式的判断,判断是发送模式或是一般模式(步骤S101)。一般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4判断当前的接收模式是第一单一支路接收模式、第二单一支路接收模式、分集接收模式中的哪一种接收模式(步骤S102),第一单一支路接收模式或第二单一接收模式的情况下,根据通过接收状态检测部113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阈值计算(步骤S103)。并且,进行阈值判断(步骤S104),如果判断结果为继续单一支路接收,则再次返回步骤S101。
另一方面,步骤S104中,判断为分集接收的情况下,控制部114进行分集接收模式的电源控制(步骤S105)(电源控制的控制方法参照图5),并返回步骤S101。当前的接收模式是分集接收模式的情况下,根据通过接收状态检测部113得到的计算结果计算阈值(步骤S106),判断是继续分集接收或是转换至单一支路接收模式(步骤S107)。若判断为转换至单一支路接收模式,则进行支路判断(步骤S108),控制部114选择电源被控制为OFF的支路。步骤S108中,判断为第一单一接收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4进行电源控制以使所述接收模式转换至第一单一支路接收模式(步骤S109)。另一方面,步骤S108中,判断为第二单一接收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4进行电源控制以使所述接收模式转换至第二单一支路接收模式(步骤S110)。电源控制后分别返回步骤S101。
另一方面,步骤S101中,判断为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判断当前的接收模式是分集接收模式或是单一支路接收模式(步骤S111)。分集接收模式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1。单一支路接收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为第一单一接收模式(步骤S112),第一单一接收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4进行电源控制,以使第二接收部108和第二相位检波部110的电源为ON(步骤S113)。第二单一接收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14进行电源控制,以使第一接收部107和第一相位检波部109的电源为ON(步骤S114),再次返回步骤S101。
图7是表示工作模式判断的图。该图中,标记701表示从发送信号控制部106被输出并被输入到控制部114的发送定时信号(相当于发送定时信号S117),标记702表示接收模式判断信号,标记703表示发送开始时刻,标记704表示发送结束时刻,标记705表示发送期间,标记706表示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的发送ON状态,标记707表示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的发送OFF状态,标记708表示发送模式ON状态,标记709表示一般模式ON状态。如该图所示,在发送定时信号701变为发送ON状态的同时,接收模式判断信号702从一般模式709变化为发送模式708,结果是第一无线系统接收部104变为分集接收模式。
关于图6中的判断,关于步骤S104、步骤S107,进行例如图8所示的控制。使用图8进行说明。该图中,标记801表示单一支路接收时的C/N比和BER特性曲线,标记802表示分集接收时的C/N比和BER特性曲线,标记803表示可以使解调信号为某一特定的接收质量的基准接收质量,标记804表示单一支路接收时获得基准接收质量所需的第一C/N比,标记805表示分集接收时获得基准接收质量所需的第二C/N比。
例如,第一C/N比804以上的C/N被输入到接收装置的情况下,BER变为基准接收质量803以下,另一方面,如果是第一C/N比804以下的输入C/N比,则单一支路接收801中,BER变为基准接收质量以上,数据失去可靠性。另一方面,分集接收的情况下,若是第二C/N比805以上的输入C/N比,则BER变为基准接收质量以下,若本装置的输入C/N比为从第二C/N比805到第一C/N比804之间,则进行控制以变成分集接收802,若是第一C/N比以上的输入C/N比,则进行控制以变成单一支路接收801,则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分集接收,并能够减少消耗电流。
在进行这样工作的分集接收装置中,在单一支路接收、分集接收时的灵敏度改善了相当于(第一插入损耗)—(第二插入损耗)的量。此外,在如UHF带的宽频带信号接收装置中,关于较高接收信道情况下的滤波器改善量,通过减小BPF201在干扰频带302中的衰减量,插入损耗变小,从而改善灵敏度。进而,通过事先从发送信号控制部106获得发送定时信号S117,抑制不必要的错误,同时能够将接收模式转换至分集接收模式。
这样,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在作为第一无线系统接收部104的分集接收装置中,根据解调结果检测接收质量,若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为发送状态时是分集接收状态,则不管接收质量如何而保持不变继续分集接收,若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为发送状态时是单一支路接收,则根据接收质量启动分集接收,因此没有接收错误且单一支路接收时以及分集接收时接收灵敏度均提高。
此外,即使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为发送状态,通过启动分集接收,也能得到分集增益,因此为了提高接收灵敏度,能够使对从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发送的信号的干扰波消除滤波器的衰减量减少,且提高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以分别不同的第一调制信号S119、第二调制信号S120为例对具有接收功能的第一无线系统接收部104和具有发送功能的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调制信号与第二调制信号也可以相同。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的天线103、第一发送部116以及第一调制部115的个数各为一个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合成部111的合成时,也可以对一侧的信号赋予权重以使相位合成后的S/N比为最大,进行最大比合并。
此外,图3中,以图2的BPF201的衰减特性为例,将衰减量差307设定为分集增益,但也可以作为从图2的BPF201到IF放大器206之间的衰减特性进行考虑。即使在此情况下,干扰频带302中的衰减量几乎都是图2中的BPF201引起的衰减,通过利用本结构,插入损耗减少,接收灵敏度得到改善。
此外,图6中的阈值计算步骤S103以及阈值计算步骤S106根据从第一无线系统接收部104中的解调解码部112得到的信息进行计算,本实施方式中使用BER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衰落频率、接收C/N比或使用它们的组合。
此外,对发送定时信号S117进行发送的发送信号控制部106大多包含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等设备中。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示意结构的框图。另外,该图中,对于具有与前述图1(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框标注相同的标记。
图9中,发送信号控制部106将发送定时信号S117以及根据当前发送的功率而输出的发送电平信号S118输入到控制部(包括权利要求中的发送电平信号检测部)114。图10是表示发送电平信号S118的输出信号和接收模式的变化的图。该图中,横轴表示发送电平信号,纵轴表示接收模式,接收模式存在发送模式1001和一般模式1002两种状态。标记1003表示从一般模式1002变化为发送模式1001的启动开始电平,启动开始电平1003以上的发送电平信号被输入时,变为发送模式1001。此外,标记1004表示发送电平信号S118为假设的最大电平时的值。通过以上结构、工作,通过将启动开始电平1003设定为(假设最大电平1004)—(分集增益1005),即使在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进行发送时,也不会进行不必要的分集启动,从而能够实现省电。
即,检测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的发送输出,即使在该发送部105为发送状态时是单一支路接收状态,若第二无线系统发送部105的输出在规定值以下,则保持不变继续单一支路接收而不启动分集接收,因此能够抑制不必要的分集启动,从而实现省电。
工业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具有能够没有接收错误地进行分集启动,同时能够提高灵敏度的效果,能够适用于搭载有移动电话和地上数字接收机等多个无线系统的无线终端等。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分集接收装置,其用于搭载有第一无线系统和第二无线系统的无线终端中的所述第一无线系统,其具备:
接收质量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第一无线系统的接收质量;
发送控制信号检测部,其检测使所述第二无线系统为发送状态的发送控制信号;
控制部,其在所述发送控制信号被检测出的时刻所述第一无线系统是分集接收状态的情况下,继续分集接收,在所述发送控制信号被检测出的时刻所述第一无线系统是单一支路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接收质量启动合成分集接收;以及
发送电平信号检测部,其检测与所述第二无线系统的发送输出对应的发送电平信号,其中,
在所述发送控制信号被检测出的时刻为单一支路接收状态且所述发送电平信号在规定值以下时,所述控制部使单一支路接收继续。
2、一种无线终端,其搭载有作为第一无线系统的地面数字广播接收机以及作为第二无线系统的移动电话用接收机,其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集接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终端,其构成为使第二无线系统的接收滤波器的衰减量与单一支路时所需的滤波器的衰减量相比减少相当于分集接收时的分集增益的量。
4、一种分集接收方法,其适用于具有分集接收功能的第一无线系统和发送调制信号的第二无线系统存在于同一设备内的情况,其中,
根据所述第一无线系统的解调结果检测接收质量,若所述第二无线系统为发送状态时所述第一无线系统为分集接收状态,则继续分集接收,若所述第二无线系统为发送状态时所述第一无线系统为单一支路接收状态,则根据接收质量启动分集接收,进而检测所述第二无线系统的发送输出,所述第二无线系统为发送状态时,所述第一无线系统为单一支路接收状态且所述第二无线系统的发送输出在规定值以下时,继续单一支路接收。

Claims (6)

1、一种分集接收装置,其用于搭载有第一无线系统和第二无线系统的无线终端中的所述第一无线系统,其具备:
接收质量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第一无线系统的接收质量;
发送控制信号检测部,其检测使所述第二无线系统为发送状态的发送控制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在所述发送控制信号被检测出的时刻所述第一无线系统是分集接收状态的情况下,继续分集接收,在所述发送控制信号被检测出的时刻所述第一无线系统是单一支路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接收质量启动合成分集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集接收装置,其具备检测与所述第二无线系统的发送输出对应的发送电平信号的发送电平信号检测部,在所述发送控制信号被检测出的时刻为单一支路接收状态且所述发送电平信号在规定值以下时,所述控制部使单一支路接收继续。
3、一种无线终端,其搭载有作为第一无线系统的地面数字广播接收机以及作为第二无线系统的移动电话用接收机,其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集接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终端,其构成为使第二无线系统的接收滤波器的衰减量减少相当于分集接收时的分集增益的量。
5、一种分集接收方法,其适用于具有分集接收功能的第一无线系统和发送调制信号的第二无线系统存在于同一设备内的情况,其中,
根据所述第一无线系统的解调结果检测接收质量,若所述第二无线系统为发送状态时所述第一无线系统为分集接收状态,则继续分集接收,若所述第二无线系统为发送状态时所述第一无线系统为单一支路接收状态,则根据接收质量启动分集接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集接收方法,其中,
检测所述第二无线系统的发送输出,所述第二无线系统为发送状态时,所述第一无线系统为单一支路接收状态且所述第二无线系统的发送输出在规定值以下时,继续单一支路接收。
CNA2006800549099A 2006-06-09 2006-06-09 分集接收装置以及分集接收方法 Pending CN1014611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6/311647 WO2007141878A1 (ja) 2006-06-09 2006-06-09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及びダイバーシチ受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1155A true CN101461155A (zh) 2009-06-17

Family

ID=38801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549099A Pending CN101461155A (zh) 2006-06-09 2006-06-09 分集接收装置以及分集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70031A1 (zh)
EP (1) EP2028771A1 (zh)
JP (1) JP4931921B2 (zh)
CN (1) CN101461155A (zh)
WO (1) WO200714187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5151A (zh) * 2010-04-01 2010-08-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分集接收方法和分集接收终端
CN108173577A (zh) * 2018-02-08 2018-06-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35281B2 (en) * 2006-06-21 2012-12-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versity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diversity receiving method
JP4079197B1 (ja) * 2007-02-06 2008-04-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受信システム
KR20100059502A (ko) * 2008-11-26 2010-06-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시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브로드캐스팅 서비스 방법 및 시스템
JP4893761B2 (ja) * 2009-01-30 2012-03-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WO2013060026A1 (zh) * 2011-10-28 2013-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双工通信装置和方法
KR101888852B1 (ko) 2011-12-02 2018-09-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다이버시티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6017945B2 (ja) * 2012-12-10 2016-11-0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時分割多重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
JP6017946B2 (ja) * 2012-12-10 2016-11-0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時分割多重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53976B2 (ja) 1995-02-14 1999-09-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フェージングピッチ推定装置
JP2817707B2 (ja) * 1996-05-15 1998-10-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選択呼出し受信機付き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SE9702370L (sv) * 1997-06-19 1998-12-2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Balanserad diversitet
JP3094957B2 (ja) * 1997-06-30 2000-10-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上り選択サイトダイバーシチにおける無線基地局受信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JP3602974B2 (ja) * 1998-11-10 2004-12-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3389153B2 (ja) 1999-06-16 2003-03-24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のダイバーシチ制御装置及びそのダイバーシチ制御方法
EP1091497A1 (en) * 1999-08-24 2001-04-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er leakage cancellation circuit for co-located GPS receiver
US7203158B2 (en) * 2000-12-06 2007-04-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FDM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portable terminal, and e-commerce system
JP3751205B2 (ja) * 2001-02-09 2006-03-01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TWI248317B (en) * 2001-08-30 2006-01-21 Ntt Docomo Inc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transmitter apparatus and receiver apparatus used in the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JP3714616B2 (ja) * 2002-01-11 2005-11-09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Tdmaフルデュプレクス通信機の受信ダイバーシティ装置
JP4484666B2 (ja) * 2004-10-28 2010-06-16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無線放送受信機
JP4667118B2 (ja) * 2005-05-17 2011-04-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機及びダイバーシチ受信動作の制御方法
JP2007006264A (ja) * 2005-06-24 2007-01-11 Toshiba Corp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機
US8150454B2 (en) * 2005-12-19 2012-04-0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ntenna diversity
US8000673B2 (en) * 2006-04-04 2011-08-16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versity receiv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scheme switching method
JP4574681B2 (ja) * 2006-04-20 2010-11-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5151A (zh) * 2010-04-01 2010-08-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分集接收方法和分集接收终端
CN108173577A (zh) * 2018-02-08 2018-06-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7141878A1 (ja) 2009-10-15
WO2007141878A1 (ja) 2007-12-13
EP2028771A1 (en) 2009-02-25
US20090270031A1 (en) 2009-10-29
JP4931921B2 (ja) 201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1155A (zh) 分集接收装置以及分集接收方法
US9755580B2 (en) Tunable logarithmic amplifier
US8843090B2 (en) Transceive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signal
EP1181779B1 (en) Multi-frequency band, multi-mode radio receiv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having shared circuit elements
US8811924B2 (en) Diversity receiver and method performed by a diversity receiver
US20010046867A1 (en)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provided with functions for detecting and informing interference
US20050113048A1 (en) Receiver, receiving method, reception controll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US7787574B2 (en) Reception terminal apparatus
US201001972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ed multi-carrier reception and receive antenna diversity
JP2004503128A (ja) アンテナ・ダイバーシチ受信機
CN103703683A (zh) 接收装置以及增益控制方法
US8457264B2 (en) Radio receiver having a diversity antenna structure
US8422983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power consumption for a radio receiver
US20070025478A1 (en) Receiver
JP3751205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03015329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JP2000252896A (ja) 移動無線端末装置
CN101505158A (zh) 能防止地面波广播和卫星广播的相互干扰的复合调谐器
CN116208181A (zh) 多载波接收方法以及多载波接收机
CN101005579B (zh) 提高具有分集的接收器的载波噪声比的设备和方法
RU2562423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риема сигналов от радиостанции
Arkesteijn et al. An analogue front-end architecture for software defined radio
JP2581424B2 (ja) ホットスタンバイ送受信装置
KR20090018069A (ko) 다이버시티 수신장치 및 다이버시티 수신방법
JPH10126322A (ja) 通信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ダイバーシチ制御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