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7140A - 紫外激发显示用纳米荧光粉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紫外激发显示用纳米荧光粉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7140A
CN101457140A CNA2007101950675A CN200710195067A CN101457140A CN 101457140 A CN101457140 A CN 101457140A CN A2007101950675 A CNA2007101950675 A CN A2007101950675A CN 200710195067 A CN200710195067 A CN 200710195067A CN 101457140 A CN101457140 A CN 101457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escent material
phosphor
plasma display
mixes
na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50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OC Display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OC Display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OC Display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OC Display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1950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71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7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71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用于紫外激发显示的荧光粉,其被紫外线激发时会发出可见光。所述荧光粉是对紫外光具有强烈吸收作用的纳米微粒。本发明还涉及采用这种纳米荧光粉的等离子显示装置。这种荧光粉制作出的荧光层具有良好的印刷特性,极高的紫外光吸收能力和发光效率。将这些荧光粉用在等离子显示屏等紫外激发显示器件中,将大大提高显示器件的发光效率、亮度、使用寿命,减少紫外泄漏对人体的伤害。

Description

紫外激发显示用纳米荧光粉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放电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气体紫外谱线激发发光而用于文字或图像显示的荧光粉的制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用于电脑和电视等的图像显示的彩色显示装置之中,等离子显示板(Plasma Display Panel,简称PDP)作为轻薄的大型平板彩色显示终端设备正日益引人瞩目。
PDP是通过将三原色(红、绿、蓝)经加法混色而实现全色显示的。为实现这种全色显示,PDP中配备了能发出红、绿、蓝三原色的各色光的荧光体层,构成该荧光体层的荧光粉颗粒可被PDP放电单元中惰性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所激发,形成各色可见光。
目前,制备荧光粉的方法很多,比如高温固相烧结法、水热合成法(又称水相合成法)、均相沉淀法等,这些方法制备的荧光粉如不经过超细粉碎与分级筛选,大部分粒径都在微米量级,例如,利用固相烧结法制作的红、绿色荧光粉的平均粒径约2~5微米,蓝色荧光粉的平均粒径约3~10微米。这种粒径的荧光粉由于本身尺寸和组分的限制,对紫外光的吸收效率十分有限,从而可见光发光效率明显偏低。另外,波长200纳米以下的短波紫外线对显示器件的寿命有不良影响,而且显示器件的紫外线泄漏对人体有损害。
再者,将荧光粉制成浆料、再进行印刷涂覆时,荧光粉颗粒的粒径越小、越均匀,涂覆面就越漂亮,在荧光体层中的荧光粉粒子的填充密度提高的同时,粒子的发光表面积增加,在理论上说就可以提高PDP显示装置的亮度。另外,纳米微粒(平均粒径为10~100nm)对紫外线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而且不同粒径的纳米微粒可以吸收不同波长的紫外线。纳米微粒的这一特性已经用于提高日光灯管使用寿命,防晒油、化妆品和防晒漆料等产品中也添加纳米微粒使之具有紫外吸收功能。
鉴于以上的背景资料,特提出以下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将荧光粉颗粒的粒径控制在纳米量级(平均粒径10~100nm),大大改善了荧光粉浆料的印刷特性,增加了荧光粉发光表面积,提高了荧光粉对紫外光的吸收效率,从而大大提高了荧光粉的发光效率与用该种荧光粉制作的PDP等紫外光激发显示器件的显示亮度。另外,纳米颗粒对紫外线的强烈吸收会提高PDP等紫外激发显示器件的使用寿命,并减少紫外泄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对紫外光具有强烈吸收作用的纳米荧光粉。
一种用于紫外激发显示的荧光粉,其被紫外线激发时会发出可见光,该荧光粉是对紫外光具有强烈吸收作用的纳米微粒。
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0~100nm。
荧光粉包括掺Eu3+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掺Mn2+氧化物纳米荧光粉或掺Eu2+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
掺Eu3+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包括(Y,Gd,Lu,Sc)BO3:Eu3+、Y2O3:Eu3+、(Y,Gd)(V,P)O4:Eu3+、YAl3(BO3)4:Eu3+,掺Mn2+氧化物纳米荧光粉包括Zn2SiO4:Mn2+、(Ba,Sr,Mg)Al12O19:Mn2+,掺Eu2+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包括BaMgAl10O17:Eu2+、BaMgAl14O23:Eu2+、CaMgSi2O6:Eu2+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提高显示器件的发光效率、亮度、使用寿命,减少紫外泄漏对人体的伤害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为了该目的,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具有等离子显示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板在配置了多个单色或多色放电单元的同时还配置了与各放电单元对应的各色荧光体层,构成荧光体层的荧光粉被紫外线激发时会发出可见光,荧光粉是对紫外光具有强烈吸收作用的纳米微粒。
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0~100nm。
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当采用多色放电单元时,与各放电单元对应的各色荧光体层中的荧光粉分别为红、绿、蓝三原色荧光粉。
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红色荧光粉选用但不局限于掺Eu3+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Y,Gd,Lu,Sc)BO3:Eu3+、Y2O3:Eu3+、(Y,Gd)(V,P)O4:Eu3+、YAl3(BO3)4:Eu3+等,绿色荧光粉选用但不局限于掺Mn2+氧化物纳米荧光粉Zn2SiO4:Mn2+、(Ba,Sr,Mg)Al12O19:Mn2+等,蓝色荧光粉选用但不局限于掺Eu2+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BaMgAl10O17:Eu2+、BaMgAl14O23:Eu2+、CaMgSi2O6:Eu2+等。
本发明利用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0~100nm)具备的特殊表面性能和紫外吸收特性,将用于紫外激发显示的荧光粉的平均粒径控制在纳米量级,平均粒径为10~100nm。这种荧光粉制作出的荧光层具有良好的印刷特性,极高的紫外光吸收能力和发光效率。将这些荧光粉用在等离子显示屏等紫外激发显示器件中,将大大提高显示器件的发光效率、亮度、使用寿命,减少紫外泄漏对人体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等离子显示板的构造例。
图2是等离子显示板发光单元的构造例。
图3示出了实施例1-1所获得的红色纳米荧光粉的电镜照片。
图4示出了实施例1-14所获得的绿色纳米荧光粉的电镜照片。
图5示出了实施例1-21所获得的蓝色纳米荧光粉的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纳米荧光粉及其制备。
本发明的荧光粉平均粒径严格控制在10~100nm之间。平均粒径越小,分散性越差,粒径不足10nm的粒子表面活性极强,没有稳定的结构状态,实际无法使用。
PDP用荧光粉的制造方法主要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固相烧结法:将作为原料使用的氧化物或者碳酸物、氢氧化物按照荧光粉材料组成的摩尔比进行混合,然后在1000℃~1400℃温度下烧结2~3小时,超细粉碎后进行分级筛选,得到纳米颗粒的荧光粉。
现在就固相烧结法制作红色纳米荧光粉(Y,Gd)1-xBO3:Eu3+ x给出实施例,但红色纳米荧光粉的制作可采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多种方法。
将作为原料的硝酸钇Y(NO3)3或硝酸钆Gd(NO3)3、硼酸H3BO3、硝酸铕Eu(NO3)3按摩尔比1-x:1:x(0.05≤x≤0.2)(Y与Gd比例为65:35)进行混合,然后将其在空气中以1000℃~1300℃进行2小时烧结处理,将所得物料进行气流粉碎与超细分级筛选(分级轮速度21000~24000rpm,粉碎压力0.6MPa),得到平均粒径10nm左右的荧光粉材料(Y,Gd)1-xBO3:Eu3+ x
水热合成法:将构成荧光粉的元素的有机金属盐或者硝酸盐按照荧光粉材料组成的摩尔比混合,溶解在水性介质中制成混合液,然后向该混合液中滴入碱性水溶液(例如氨水溶液),形成水合物。接着,将该水合物和离子交换水放入由金或铂等耐蚀性、耐热性好的材料构成的容器中,置于高压容器(例如高压釜)内,在规定温度、规定压力(例如温度200~500℃、压力0.1~50MPa)条件下进行规定时间(例如3~20小时)的水热合成。然后将进行了水热合成的粒子干燥,得到所要求的荧光粉颗粒。其中,含Eu2+的蓝色荧光粉干燥后需要在还原气氛下(例如,含有5%氢气、95%氮气的混合气体),在规定温度和时间下(例如温度1000℃,时间2小时)还原烧结。通过水热合成得到的荧光粉颗粒形状成球形,较固相反应制作的颗粒粒径小(平均粒径0.1~3.0μm左右)。对于符合粒径要求的纳米级别的颗粒,不需要分级筛选就可以使用,对于平均粒径大于100nm的粉体,需要进行超细分级筛选。
现在就水热合成法制作绿色纳米荧光粉Zn2-xSiO4:Mn2+ x给出实施例,但绿色纳米荧光粉的制作不限于水热合成法,可采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多种方法。
将作为原料的硝酸锌Zn(NO3)2、硝酸硅Si(NO3)2、硝酸锰Mn(NO3)2按照摩尔比2-x:1:x(0.01≤x≤0.1)进行混合,然后将其溶解在水性介质中制成混合液。向该混合液中滴入氨水溶液,形成水合物。接着,将该水合物和离子交换水放入铂金容器中,置于高压釜内,在温度200℃~400℃、压力0.1~35MPa条件下进行3~15小时的水热合成。将进行完水热合成的粒子在110℃下干燥,接着在空气中以900℃进行退火处理2小时,将所得物料放入空气分级机超细分级筛选(分级轮速度18000~20000rpm),得到平均粒径50nm左右的荧光粉材料Zn2-xSiO4:Mn2+ x
液体喷雾法:先同水热合成法一样制得水合物,然后将该水合物喷雾于已经加热的高温炉中,从而得到粒径较小的粉体,将该粉体在空气中于1100~1300℃的温度下烧结2小时,然后超细分级筛选得到纳米荧光粉。
现在就液体喷雾法制作蓝色纳米荧光粉Ba1-xMgAl10O17:Eu2+ x给出实施例,但蓝色纳米荧光粉的制作不限于液体喷雾法,可采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多种方法。
首先,将作为原料的硝酸钡Ba(NO3)2、硝酸镁Mg(NO3)2、硝酸铝Al(NO3)3、硝酸铕Eu(NO3)3按照摩尔比1-x:1:10:x(0.03≤x≤0.25)进行混合,然后将其溶解在水性介质中制成混合液。向该混合液中滴入氨水溶液,形成水合物。接着,将该水合物通过喷嘴喷入加热好的高温炉内(400~700℃)合成荧光粉,把该荧光粉在5%氢气、95%氮气的混合还原气体中进行1000℃、2小时的还原烧结。将所得物料放入空气分级机超细分级筛选(分级轮速度14000~17000rpm),得到平均粒径100nm左右的荧光粉材料Ba1-xMgAl10O17:Eu2+ x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采用本发明纳米荧光粉的等离子显示板及其制造。
以下利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及其制造技术方案。图1示出等离子显示板的构造图,图2示出等离子显示板的发光单元的构造图。
在制作发光单元过程中,首先在后面玻璃基板102上用丝网图形印刷、光刻或埋入等方法形成寻址电极107。
在寻址电极107上用丝网印刷、平涂、辊涂或贴膜的方法制作厚度二十个微米左右的下板白色介质层108。
在下板白色介质层108上用丝网图形印刷、喷砂、一次或多次感光、剥离或模压等方法形成高度为显示电极103、104间隙1.2~1.5倍的障壁109。
在障壁109形成的凹槽空间中,用丝网印刷、感光或喷墨的方法形成荧光体层110R、110G、110B。荧光体层中的荧光粉采用本发明的平均粒径为10~100nm的纳米微粒。其中,红色荧光粉优先选用(Y,Gd,Lu,Sc)BO3:Eu3+、Y2O3:Eu3+、(Y,Gd)(V,P)O4:Eu3+、YAl3(BO3)4:Eu3+等掺Eu3+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绿色荧光粉优先选用Zn2SiO4:Mn2+、(Ba,Sr,Mg)Al12O19:Mn2+等掺Mn2+氧化物纳米荧光粉,蓝色荧光粉优先选用BaMgAl10O17:Eu2+、BaMgAl14O23:Eu2+、CaMgSi2O6:Eu2+等掺Eu2+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
下面结合附图,就丝网印刷的方法制作荧光粉层110R、110G、110B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丝网印刷法制作荧光粉层。
首先将4~7重量份的乙基纤维素、10~50重量份的丁基卡必醇乙酸酯、40~85重量份的松油醇水浴加热混合制成有机载体;然后将35~45重量份的平均粒径10~100nm的荧光粉、53~63重量份的有机载体和2~3重量份聚酯类分散剂混合,用三辊轧制成粘度45Pa·s左右的荧光粉浆料;在障壁109间隔形成的放电空间122内印刷填满荧光粉浆料,在150℃干燥炉中保持10~20分钟去除有机溶剂;最后在450℃烧结炉内保温10分钟,即可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单元内侧形成厚度25μm左右的荧光粉层。
实施例
I.纳米荧光粉的制备
实施例1-1:固相烧结法制备红色纳米荧光粉
将作为原料的硝酸钇Y(NO3)3和硝酸钆Gd(NO3)3、硼酸H3BO3、硝酸铕Eu(NO3)3按摩尔比0.9:1:0.1(Y与Gd比例为65:35)进行混合,然后将其在空气中以1250℃进行2小时烧结处理,将所得物料进行气流粉碎与超细分级筛选(分级轮速度23000rpm,粉碎压力0.6MPa),得到平均粒径10nm的荧光粉材料(Y,Gd)0.9BO3:Eu3+ 0.1
实施例1-14:水热合成法制备绿色纳米荧光粉
将作为原料的硝酸锌Zn(NO3)2、硝酸硅Si(NO3)2、硝酸锰Mn(NO3)2按照摩尔比1.94:1:0.06进行混合,然后将其溶解在水性介质中制成混合液。向该混合液中滴入氨水溶液,形成水合物。接着,将该水合物和离子交换水放入铂金容器中,置于高压釜内,在温度200℃、压力0.5MPa条件下进行3小时的水热合成。将进行完水热合成的粒子在110℃下干燥,接着在空气中以900℃进行退火处理2小时,将所得物料放入空气分级机超细分级筛选(分级轮速度19000rpm),得到平均粒径53nm的荧光粉材料Zn1.94SiO4:Mn2+ 0.06
实施例1-21:液体喷雾法制备蓝色纳米荧光粉
首先,将作为原料的硝酸钡Ba(NO3)2、硝酸镁Mg(NO3)2、硝酸铝Al(NO3)3、硝酸铕Eu(NO3)3按照摩尔比0.8:1:10:0.2进行混合,然后将其溶解在水性介质中制成混合液。向该混合液中滴入氨水溶液,形成水合物。接着,将该水合物通过喷嘴喷入加热好的高温炉内(500℃)合成荧光粉,把该荧光粉在5%氢气、95%氮气的混合还原气体中进行1000℃、2小时的还原烧结。将所得物料放入空气分级机超细分级筛选(分级轮速度16000rpm),得到平均粒径93nm的荧光粉材料Ba0.8MgAl10O17:Eu2+ 0.2
按照实施例1-1所描述的固相烧结法、实施例1-14所描述的水热合成法、实施例1-21所描述的液体喷雾法的步骤,根据表1、表2和表3列出的具体条件,制备其它实施例。所有的纳米荧光粉的制备实施例1-1至实施例1-27列于表1至表3中。
用扫描电镜对所获得的纳米荧光粉进行形貌观察,图3、图4、图5分别是实施例1-1、1-14、1-21的SEM照片。
II.等离子显示板的制造及荧光粉层的涂覆
实施例2-1至2-9:
首先在后面玻璃基板102上用丝网图形印刷方法形成寻址电极107。在寻址电极107上用辊涂方法制作厚度二十微米的下板白色介质层108。在下板白色介质层108上用喷砂方法形成高度为显示电极103、104间隙1.5倍的障壁109。然后,用下述方法在障壁109形成的凹槽空间中,形成荧光体层110R、110G、110B。还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必要步骤制得等离子显示板。
荧光粉均采用纳米级别的荧光粉颗粒,具体见表4,荧光粉、树脂、溶剂、分散剂的配比见表5。其中实施例2-1至实施例2-3采用10纳米左右的红色荧光粉(Y,Gd)BO3:Eu3+,实施例2-4至实施例2-6采用50纳米左右的红色荧光粉,实施例2-7~2-9采用100纳米左右的红色荧光粉。粒径10纳米、50纳米、100纳米左右的绿色荧光粉Zn2SiO4:Mn2+、蓝色荧光粉BaMgAl10O17:Eu2+的使用在实施例2-1至2-9中有同等体现。
比较例1
等离子显示板的制作如同实施例2-1至2-9。
荧光体层采用50纳米左右的红色荧光粉(Y,Gd)BO3:Eu3+和蓝色荧光粉BaMgAl10O17:Eu2+,但绿色荧光粉Zn2SiO4:Mn2+的平均粒径为3.0μm,具体的荧光粉制作方法与浆料成分配比见表4与表5。
比较例2
等离子显示板的制作如同实施例2-1至2-9。
其中,荧光体层采用平均粒径3.0μm的红色荧光粉(Y,Gd)BO3:Eu3+、平均粒径2.8μm的绿色荧光粉Zn2SiO4:Mn2+、平均粒径2.5μm的蓝色荧光粉BaMgAl10O17:Eu2+,具体的荧光粉制作方法与浆料成分配比见表4与表5。
表1 红色纳米荧光粉(Y,Gd)0.9BO3:Eu3+ 0.1的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 方法 反应温度(℃)及压力(MPa) 反应时间(h) 分级轮速度(rpm) 平均粒径(nm)
实施例1-1 固相烧结法 1250℃ 2 23000 10
实施例1-2 水热合成法 200℃、0.2MPa 3 23000 12
实施例1-3 液体喷雾法 660℃ 2 23000 11
实施例1-4 固相烧结法 1250℃ 2 19000 51
实施例1-5 水热合成法 200℃、0.4MPa 3 19000 54
实施例1-6 液体喷雾法 570℃ 2 19000 47
实施例1-7 固相烧结法 1250℃ 2 16000 92
实施例1-8 水热合成法 200℃、1MPa 4 16000 95
实施例1-9 液体喷雾法 450℃ 2 16000 98
表2 绿色纳米荧光粉Zn1.94SiO4:Mn2+ 0.06的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 方法 反应温度(℃)及压力(MPa) 反应时间(h) 分级轮速度(rpm) 平均粒径(nm)
实施例1-10 固相烧结法 1200℃ 2 23000 11
实施例1-11 固相烧结法 1200℃ 2 19000 53
实施例1-12 固相烧结法 1200℃ 2 16000 91
实施例1-13 水热合成法 200℃、0.2MPa 3 23000 11
实施例1-14 水热合成法 200℃、0.5MPa 3 19000 53
实施例1-15 水热合成法 200℃、1MPa 4 16000 97
实施例1-16 液体喷雾法 650℃ 2 23000 13
实施例1-17 液体喷雾法 500℃ 2 19000 46
实施例1-18 液体喷雾法 400℃ 2 16000 95
表3 蓝色纳米荧光粉Ba0.8MgAl10O17:Eu2+ 0.2的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 方法 反应温度(℃)及压力(MPa) 反应时间(h) 分级轮速度(rpm) 平均粒径(nm)
实施例1-19 固相烧结法 1400℃ 3 23000 13
实施例1-20 水热合成法 250℃、2MPa 12 19000 48
实施例1-21 液体喷雾法 500℃ 2 16000 93
实施例1-22 液体喷雾法 600℃ 2 19000 44
实施例1-23 固相烧结法 1400℃ 3 16000 94
实施例1-24 水热合成法 250℃、1MPa 8 23000 13
实施例1-25 水热合成法 250℃、3MPa 18 16000 92
实施例1-26 液体喷雾法 700℃ 2 23000 12
实施例1-27 固相烧结法 1400℃ 3 19000 56
表4 荧光体层制备
 
样品编号 红色荧光粉(Y,Gd)BO3:Eu3+ 绿色荧光粉Zn2SiO4:Mn2+ 蓝色荧光粉BaMgAl10O17:Eu2+
实施例2-1 实施例1-1 实施例1-10 实施例1-19
实施例2-2 实施例1-2 实施例1-11 实施例1-20
实施例2-3 实施例1-3 实施例1-12 实施例1-21
实施例2-4 实施例1-4 实施例1-13 实施例1-22
实施例2-5 实施例1-5 实施例1-14 实施例1-23
实施例2-6 实施例1-6 实施例1-15 实施例1-24
实施例2-7 实施例1-7 实施例1-16 实施例1-25
实施例2-8 实施例1-8 实施例1-17 实施例1-26
实施例2-9 实施例1-9 实施例1-18 实施例1-27
比较例1 固相合成法平均粒径50nm 水热合成法3000nm 液体喷雾法50nm
比较例2 液体喷雾法平均粒径3000nm 固相烧结法2800nm 水热合成法2500nm
表5 荧光体浆料配方
性能测试
对于实施例2-1~2-9和比较例1~2制作的等离子体样机,对比测量其显示亮度、白场色温和长时间连续工作前后的亮度变化。结果列于表6中。其中,亮度变化的测定是通过测量PDP连续工作48小时前后的亮度来计算其亮度劣化程度大小。
表6 显示性能对比测定结果
 
样品编号 发光亮度(cd/m2) 白场色温(K) 亮度劣化变化率(%)
实施例2-1 1270 10000 -0.2
实施例2-2 1157 10500 -0.4
实施例2-3 1205 10000 -0.5
实施例2-4 1253 10500 -0.4
实施例2-5 1323 10000 -0.2
实施例2-6 1180 9500 -0.3
实施例2-7 1210 10000 -0.2
实施例2-8 1280 10500 -0.3
实施例2-9 1305 10500 -0.4
比较例1 950 8000 -1.3
比较例2 690 6500 -3.2
从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2-1~2-9的发光亮度都在1150cd/m2以上,白场显示温度不低于9500K,亮度劣化率在-0.3%左右,明显优于比较例1~2的发光亮度、白场色温和亮度劣化率。将比较例1与比较例2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三色荧光粉均采用微米颗粒的比较例2的发光亮度、白场色温和亮度劣化率明显劣于仅绿粉采用微米颗粒的比较例1。
从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采用纳米荧光粉制作的荧光粉层增加了荧光粉发光表面积,提高了荧光粉对紫外光的吸收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PDP的发光效率与显示亮度。而且,该荧光粉层减缓了PDP的亮度劣化,从而提高了PDP的使用寿命。
看出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实施例或具体实施方式,并可以应用于所有紫外光激发的显示器件中。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凡是依本发明内容所做出各种相应的变化与修改,都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
101  前面玻璃基板
102  后面玻璃基板
103  显示电极
104  显示扫描电极
105  前板透明介质层
106  MgO保护层
107  寻址电极
108  下板白色介质层
109  障壁
110R 荧光体层(红)
110G 荧光体层(绿)
110B 荧光体层(蓝)
122  放电空间。

Claims (9)

1.一种用于紫外激发显示的荧光粉,其被紫外线激发时会发出可见光,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是对紫外光具有强烈吸收作用的纳米微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0~100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包括掺Eu3+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掺Mn2+氧化物纳米荧光粉或掺Eu2+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掺Eu3+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包括(Y,Gd,Lu,Sc)BO3:Eu3+、Y2O3:Eu3+、(Y,Gd)(V,P)O4:Eu3+、YAl3(BO3)4:Eu3+,所述掺Mn2+氧化物纳米荧光粉包括Zn2SiO4:Mn2+、(Ba,Sr,Mg)Al12O19:Mn2+,所述掺Eu2+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包括BaMgAl10O17:Eu2+、BaMgAl14O23:Eu2+、CaMgSi2O6:Eu2+。
5.一种具有等离子显示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所述等离子显示板在配置了多个单色或多色放电单元的同时还配置了与各放电单元对应的各色荧光体层,构成所述荧光体层的荧光粉被紫外线激发时会发出可见光,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是对紫外光具有强烈吸收作用的纳米微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0~100n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采用所述多色放电单元时,与各放电单元对应的各色荧光体层中的所述荧光粉分别为红、绿、蓝三原色荧光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红色荧光粉包括掺Eu3+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绿色荧光粉包括掺Mn2+氧化物纳米荧光粉,蓝色荧光包括掺Eu2+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掺Eu3+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包括(Y,Gd,Lu,Sc)BO3:Eu3+、Y2O3:Eu3+、(Y,Gd)(V,P)O4:Eu3+、YAl3(BO3)4:Eu3+,所述掺Mn2+氧化物纳米荧光粉包括Zn2SiO4:Mn2+、(Ba,Sr,Mg)Al12O19:Mn2+,所述掺Eu2+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荧光粉包括BaMgAl10O17:Eu2+、BaMgAl14O23:Eu2+、CaMgSi2O6:Eu2+
CNA2007101950675A 2007-12-11 2007-12-11 紫外激发显示用纳米荧光粉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4571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950675A CN101457140A (zh) 2007-12-11 2007-12-11 紫外激发显示用纳米荧光粉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950675A CN101457140A (zh) 2007-12-11 2007-12-11 紫外激发显示用纳米荧光粉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7140A true CN101457140A (zh) 2009-06-17

Family

ID=40768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950675A Pending CN101457140A (zh) 2007-12-11 2007-12-11 紫外激发显示用纳米荧光粉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714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5421A (zh) * 2012-07-03 2014-01-2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制造纳米磷光体的方法、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27391A (zh) * 2013-11-13 2014-03-12 陕西师范大学 LaB3O6:Eu3+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31943A (zh) * 2015-07-31 2015-12-09 苏州宏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层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5421A (zh) * 2012-07-03 2014-01-2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制造纳米磷光体的方法、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25421B (zh) * 2012-07-03 2018-03-2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制造纳米磷光体的方法、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27391A (zh) * 2013-11-13 2014-03-12 陕西师范大学 LaB3O6:Eu3+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27391B (zh) * 2013-11-13 2015-03-18 陕西师范大学 LaB3O6:Eu3+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31943A (zh) * 2015-07-31 2015-12-09 苏州宏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层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u et al. Sol–gel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spherical SiO2@ LaPO4: Ce3+/Tb3+ particles with a core–shell structure
CN100440417C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7674400B2 (en) Light-emitting body dispersed with phosphor particles,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material or article containing such light-emitting body
CN100396753C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以及荧光体和荧光体的制造方法
Kang et al. High brightness LaPO4: Ce, Tb phosphor particles with spherical shape
CN100448942C (zh) 荧光材料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249196C (zh) 荧光体以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498256A (zh) 荧光体及其制造方法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280864C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荧光体以及荧光体的制造方法
CN106660814A (zh) 硅酸镁悬浮液、其制造方法及其作为荧光体的用途
KR20100119891A (ko) 서브마이크론 바륨 및 마그네슘 알루미네이트,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인광체로서의 용도
CN101457140A (zh) 紫外激发显示用纳米荧光粉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Lee et al. Phosphor layer formed from the Zn2SiO4: Mn phosphor particles with spherical shape and fine size
CN100396754C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以及荧光体和荧光体的制造方法
KR100714223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것에 이용하는 형광체의제조 방법
JP2003342563A (ja) 無機蛍光体、無機蛍光体ペースト及び無機蛍光体の製造方法
KR100714222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것에 이용하는 형광체의제조 방법
Yu et al. Sol–gel synthesis, growth mechanism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uniform Ce0. 67Tb0. 33MgAl11O19 phosphor
JP2003327961A (ja) 無機蛍光体、無機蛍光体ペースト及び無機蛍光体の製造方法
US20090189122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oxide nano phosphors
KR101164035B1 (ko) 가시광 영역에서 투과도가 우수한 아연/망간 실리케이트계 투명 녹색 형광막의 제조방법
KR20040086471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0454476C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96752C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KR100496051B1 (ko) 유로피움으로 활성화된 이트륨 가돌리늄 보레이트계형광체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