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5117A - 移动终端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5117A
CN101455117A CNA2007800198862A CN200780019886A CN101455117A CN 101455117 A CN101455117 A CN 101455117A CN A2007800198862 A CNA2007800198862 A CN A2007800198862A CN 200780019886 A CN200780019886 A CN 200780019886A CN 101455117 A CN101455117 A CN 101455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portable terminal
mentioned
data
s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98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濑田直也
宫岛春弥
林秀树
藤井辉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ftBan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ftBank B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ftBank BB Corp filed Critical SoftBank BB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55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51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46Call controllers; Call ser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5Inter-network session transfer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4Adaptation or special uses of UDP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6Transport layer protocols, e.g. TCP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over wirel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04W80/10Upper layer protocols adapted for application session management, e.g.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通信的持续性并维持实时通信的通信质量的移动终端和通信方法。本发明的通信方法是能够在多个通信网中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移动终端(1a)与第二移动终端(1b)之间的通信方法。首先,在第一移动终端(1a)与第二移动终端(1b)之间,经由呼叫控制装置(3)交换为了确立进行通信的通信会话所必要的信息。接着,根据交换了的必要信息,确立通信会话。接着,通过确立了的通信会话,在第一移动终端(1a)与第二移动终端(1b)之间,执行通信。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和通信方法,特别涉及即使在移动终端在接入网之间移动了的情况下也使通信状态继续的通信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在W-CDMA等蜂窝网络这样的代表性通信介质以外,例如还普及了无线LAN(Local AreaNetwork)、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网络这样的其他通信介质。因此,与移动目的地的电波条件、用户所需要的通信条件对应地,能够自由地选择这些通信方式中的一个来进行通信。
图13是用于说明使用了移动IP(mobile IP)的通信方法的说明图。图13表示了在移动终端1a和移动终端1b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向设置在通信网202上的中心服务器即本地代理(HA:home agent)201登记本地地址(HoA)206和转移地址(CoA)205的对应关系。本地地址206被分配给各移动终端,是即使移动也不变更的地址。转移地址205在移动终端能够在移动目的地利用的通信介质(网卡)中被分配,是伴随着移动变更的地址。
如图13所示那样,在移动终端1a从通信网203移动到其他通信网204时,在本地代理201中,与该移动终端1a对应的本地地址206是不变的,但转移地址205从转移地址205a变更为转移地址205b。从移动终端1b发送的数据分组被本地代理201接收,从该本地代理201转送到未图示的跟随代理(following agent),跟随代理将其发送到移动终端1a。
这样,通过将不变的本地地址206和可变的转移地址205关联地登记到本地代理201,即使该移动终端要移动到何处,与该登记了的移动终端1a通信的对方终端如果参照在本地代理201中与本地地址206相关联的转移地址205,则都能够原样地继续进行与该移动终端之间的该通信。
专利文献1:特开2006-809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237869号公报
在使用了移动IP的通信方法中,由于始终经由本地代理进行通信,所以路径冗长,另外在移动终端与通信对方的直接通信中,会多余地产生应该是不必要的本地代理与跟随代理之间的转送通信量。进而,本地代理与跟随代理之间的通信量由于对IP分组进行打包转送,所以信息量相对于通常的IP分组,会多出所追加了的IP报头的量。由于这样的理由,产生了分组损失、传送延迟的问题。该问题当然会引起通信质量(QoS)的恶化,例如在如IP电话等那样要求实时通信的情况下会造成障碍。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使用代理服务器(proxy)在通信中断时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技术,但该通信系统在移动终端中执行位置管理,与本发明的对象的通信系统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以以上这样的情况为背景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通信的持续性并维持实时通信的通信质量的移动终端和通信方法。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是能够在多个通信网中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具备:交换为了确立在与通信对方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会话(session)所必要的信息的控制器;根据所交换的必要信息,确立上述通信会话,通过所确立的通信会话,在与通信对方之间执行通信的通信单元,其中,上述控制器经由呼叫控制装置,在与通信对方之间执行呼叫控制,由此取得上述必要信息。
在此,理想的是上述控制器与通信应用程序的请求对应地,在与该通信应用程序之间确立局域会话(local session)。
另外,理想的是上述控制器在进行移交(handover)时,执行信息交换,转移到新的通信会话。
进而,理想的是上述控制器向通信对方发送表示从通信对方正常接收到数据的信号。
另外,理想的是上述控制器在与通信对方的通信会话切断了的情况下,向通信对方发送用于确定正常地接收到的数据的信息。
另外,上述控制器也可以从控制器上的发送缓冲器中,与是否向被控制为接收来自发送目的地的表示正常接收的信号而删除数据的发送缓冲器写入了数据对应地,判断已经正常发送的数据的有无,在判断出有已经正常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从该控制器上的发送缓冲器中废弃该数据。另外,理想的是上述移动终端的控制器在与上述通信对方的控制器之间交换为了确立上述通信会话所必要的信息,并且通过确立了的通信会话来执行通信。
本发明的通信方法是能够在多个通信网中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包括:在上述第一移动终端与上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经由呼叫控制装置交换为了确立进行通信的通信会话所必要的信息的信息交换步骤;根据交换了的必要信息,确立上述通信会话的会话确立步骤;通过确立了的通信会话,在上述第一移动终端与上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不经由上述呼叫控制装置而执行通信的通信执行步骤。
在此,理想的是与通信应用程序的请求对应地,由在与该通信应用程序之间确立局域会话的控制器来执行上述信息交换步骤。
另外,理想的是在进行移交(handover)时,执行上述信息取得步骤。
另外,也可以进一步具备:上述第一移动终端向上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表示从上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正常接收的信号的步骤;上述第二移动终端与表示上述正常接收的信号对应地,废弃发送缓存器的数据的步骤。
进而,也可以具备:在通信会话切断了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移动终端向上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用于确定正常接收到的数据的信息的步骤;上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上述用于确定上述正常接收到的数据的信息,废弃发送缓冲器的数据的步骤。
另外,理想的是也可以具备:从上述控制器上的发送缓冲器中,与是否向被控制为接收来自发送目的地的表示正常接收的信号而删除数据的发送缓冲器写入了数据对应地,判断已经正常发送的数据的有无,在判断出有已经正常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从该控制器上的发送缓冲器中废弃该数据的步骤。另外,理想的是上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控制器与上述第二通信终端的控制器之间,执行上述信息交换步骤、会话确立步骤以及通信执行步骤。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连接(connection)型通信的持续性并维持实时通信的通信质量的移动终端和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具体软件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连接方式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连接方式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连接形式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连接形式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时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时序图。
图12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说明图。
图12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说明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现有的通信方法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移动终端;3:呼叫控制装置;11:TCP应用程序;12:UDP应用程序;101:通信应用程序处理部件;102:会话/移动(mobility)控制部件;103:呼叫控制部件;104:接口选择控制部件;105:通信接口群;131:会话/移动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最初,使用图1,说明适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如图1所示那样,在该通信系统中,呼叫控制装置3与分组交换网(IP网)2连接。分组交换网2是通过分组交换方式进行声音或数据通信的作为核心(core)的通信网。呼叫控制装置3也称为SIP服务器装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执行移动终端的位置登记等呼叫控制。另外,SIP是进行与IP电话、视频会议等的会话有关的信号传递(signaling)的协议,在RFC3261中有规定。另外,也可以基于H.323等其他协议来安装。
呼叫控制装置3例如具备网络接口、呼叫控制部件、移交处理部件、位置登记处理部件和登记数据库31。网络接口具备:物理网络接口和与物理网络接口对应的设备驱动器、拨号(dial up)功能等网络控制功能、基本协议栈(TCP/UDP/IP等)。呼叫控制部件在与移动终端1a之间发送接收呼叫控制消息,通过向发送目的地的移动终端1b发送该呼叫控制消息,来执行呼叫/受呼处理。移交处理部件进行无线线路网和分组交换网等不同种网络之间的声音移交处理。位置登记处理部件执行用户的移动终端1的位置登记。在登记数据库31中,存储有各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与连接状态有关的信息。
进而,分组交换网2连接有无线线路交换网4a、4b、无线分组交换网(无线LAN)5a、5b、5c、IP电话网6。无线线路交换网4a等经由网关装置41a等与该分组交换网2连接,具备能够与移动终端1通信的基站42a等。无线分组交换网5a等经由路由器51a等与该分组交换网2连接,具备能够与移动终端1通信的接入点52a等。IP电话网6经由路由器61与分组交换网2连接。在移动终端1在各通信网之间移动的情况下,执行移交。
如图1所示那样,通过执行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移动终端1能够一边继续进行声音和数据通信,一边通畅地在通信网之间移动。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安装有执行后述的会话/移动控制的中间件(middleware)程序102。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的框图。如图所示那样,移动终端1具备通信应用程序处理部件101、会话/移动控制部件102、呼叫控制部件103、接口选择控制部件104、通信接口群105。
通信应用程序处理部件101是通过网页浏览器、邮件软件等的用于实现各种通信的应用程序被执行的功能模块。
会话/移动控制部件102相当于本发明的特征结构的会话/移动控制器(session/mobility controller)。会话/移动控制部件102在移动终端之间开始或再开始通信的情况下,经由呼叫控制装置3执行为了确立通信会话所必要的信息的交换。
由通信应用程序处理部件101执行的通信处理经由该会话/移动控制部件102,在与通信对方之间,由该会话/移动控制部件102之间进行通信。通信应用程序处理部件101通过与和通信对方进行通信一样的处理,在与该会话/移动控制部件102之间进行通信处理。
呼叫控制部件103被设置在会话/移动控制部件102内,在与呼叫控制装置3之间执行与呼叫控制有关的处理。
接口选择控制部件104根据用户的要求、通信成本、通信质量等(电场强度)等,执行从通信接口群105选择任意的通信接口的处理。
通信接口群105例如包含无线回路交换网4用的接口即CSR-IF(Circuit Switch Radio Interface)、无线分组交换网5用的接口即PSR-IF(Packet Switch Radio Interface)等与各种通信网对应的接口。包含在该通信接口群105中的通信接口具备物理网络接口和与该物理网络接口对应的设备驱动器、拨号功能等网络控制功能(NCU)、基本协议栈(TCP/UDP/IP)等。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具体软件结构的框图。在与应用程序部件11对应的软件中,包含以TCP为基础的客户端应用程序(以下也有简称为“TCP应用程序”的情况)11、以UDP为基础的客户端应用程序(以下也有简称为“UDP应用程序”的情况)12。UDP应用程序12包含介绍软件(presence software)121、IM(instant Messaging)软件122、PTT(Push To Talk)软件123、视频软件124、VoIP(VoiceOver Internet Protocol)软件125,实现实时通信。
中间件13包含会话/移动控制器(以下也有简称为“SMS”的情况)131和SIP处理程序132。SMS131是由相当于图2的会话/移动控制部件102的中间件构成的通信用计算机程序。另外,SIP处理程序132相当于呼叫控制部件103。设置有能够与SMC131进行数据交换的呼叫器14(dialer)。呼叫器14设置有CCS(Cellular CS Network)接口17。
在作为OS(操作系统)的基本软件15中,包含TCP/IP处理程序151、UDP/IP处理程序152和接口选择和移交控制程序153。接口选择和移交控制程序153相当于接口选择控制部件104。在通信接口16中,包含WiFi接口161、CPS(Cellular PS Network)接口162、PHS接口163、Wire接口164、WiMAX接口165等。
在这样的软件结构中,SMC131被设置在应用程序11与TCP/IP处理程序151、UDP/IP处理程序152之间。另外,SMC131在与TCP/IP处理程序151和UDP/IP处理程序152之间执行数据的交换。在中间件13和基本软件15之间,经由套接字接口(socket interface)执行数据的交换。SMC131在与接口选择和移交控制程序153之间执行IPS(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SIP处理程序132利用UDP/IP处理程序152,在与通信对方之间执行信号传递的交换。
接着,利用图4,作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连接方式的一个例子,说明ALG(Application Level Gateway)方式。在图4中,表示在作为客户端发挥功能的移动终端1a与作为服务器发挥功能的移动终端1d之间,经由包含分组交换网2的各种通信网进行通信的情况。
移动终端1a的呼叫控制部件132经由UDP处理程序1521和IP处理程序1512,在与呼叫控制装置3之间进行利用了SIP的信号传递,在移动终端之间开始或再开始通信的情况下,经由呼叫控制装置3执行为了确立通信会话所必要的信息的交换。移动终端1a、1d的TCP应用程序11各自不识别SMC131,而作为相互的通信进行通常的处理。
另外,移动终端1a的网页浏览器等TCP应用程序11经由TCP处理程序1511、IP处理程序1512,在与SMC131之间,进行应用程序数据D1的发送接收。这时,在TCP应用程序11中,需要对局域地址(local address)进行代理服务器(proxy)设定。SMC131具备地址对应表1311,根据它在SIP与URI之间执行地址变换等,经由TCP处理程序1511、IP处理程序1512,与作为通信对方的终端终端1d进行通信。移动终端1d也执行与移动终端1a一样的处理。
移动终端1内的局域TCP连接不会产生因移动的切断,但特别在SMC131之间进行TCP通信的情况下,在切换通信网时,即在移交处理时,通信状态被切断。在图4所示的ALG方式下,由于可以在应用程序水平实现SMC131,所以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但是,在SMC131内,必须对HTTP/FTP/POP/Telnet等每个应用程序协议,安装相应的模块。
图5是表示作为其他连接方式的TCP over UDP方式的说明图。移动终端1a的呼叫控制部件132经由UDP处理程序1521和IP处理程序1522,在与呼叫控制装置3之间进行利用了SIP的信号传递,进行TCP的再连接、再送控制等。
另外,移动终端1a的TCP应用程序11经由TCP处理程序1511、Virtual IP处理程序1513,在与SMC131之间,进行TCP/IP分组数据D3的发送接收。这时,在TCP应用程序11中,需要对假想IF地址进行代理服务器设定。SMC131具备地址对应表1311,根据它执行地址变换等,经由UDP处理程序1521和IP处理程序1522根据UDP/IP对TCP/IP分组数据D3进行打包,与作为通信对方的移动终端1d进行通信。在移动终端1a和移动终端1d之间,确立外部UDP会话,但通过SIP移动来对应移动了通信网的情况下的地址变更。移动终端1d也执行与移动终端1a同样的处理。
图5所示的方式具有不需要在SMC131内对每个应用程序协议进行安装的优点。
接着,使用图6说明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连接形式。图6所示的各结构与在图1和图2中说明了的一样,因此省略说明。在该例子中,在移动终端1a和移动终端1d各自中设置有资源10,移动终端1a和移动终端1d处于通信状态。处于以下的状态,即移动终端1a被容纳在无线分组交换网5b中,移动终端1d被容纳在IP电话网6中,但可以进行移动而容纳在其他通信网中。
在图7所示的网络连接状态下,在移动终端1a中设置有资源10a,在与经由路由器71c与分组交换网2连接的因特网7c连接的网页服务器72中设置有资源10b。移动终端1a处于被容纳在无线分组交换网5b中的状态,但可以进行移动而容纳在其他通信网中。中继装置1c被容纳在经由路由器61与分组交换网2连接的有线网6中。移动终端1a能够经由该中继装置1c与网页服务器72通信,能够取得资源10b的数据。
接着,使用图8,说明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在图8的时序图中,表示了通过终端间(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最初执行的初始信号传递处理。在该例子中,客户端通过网页浏览器从网页服务器取得网页数据(web data)。
最初,客户端侧的TCP应用程序11a(在此为网页浏览器)在与客户端侧的SMC131a之间,确立TCP局域会话(S101)。接着,TCP应用程序11a向SMC131a要求规定的URL的数据(S102)。
SMC131a的呼叫控制部件103a将接收到的URL变换为SIP(S103)。进而,SMC131a的呼叫控制部件103a作成对应表的条目(entry)(S104)。例如,将TCP连接源地址/端口、窗口大小、段大小(segment size)写入对应表中。
SMC131a的呼叫控制部件103a向呼叫控制装置3发送INVITE消息(S105)。在此,INVITE消息是SIP上的连接请求,在该INVITE消息中,包含确立为了在SMC131a和SMC131b(在此为网页服务器)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通信会话所需要的信息。作为为了确立通信会话所需要的信息,有客户端侧的SMC131a的TCP连接源地址/端口、窗口大小、段大小。
呼叫控制装置3向安装在通信对方的移动终端1中的服务器侧的SMC131b发送接收到的INVITE消息(S106)。这时,呼叫控制装置3进行各移动终端的位置登记管理,因此能够根据该位置登记信息,经由容纳了通信对方的移动终端1的通信网,向该通信对方的移动终端1发送该INVITE消息。
服务器侧的SMC131b接收INVITE消息,至少将通信会话(TCP/UDP会话)的确立所需要的信息存储到规定的存储区域中。SMC131b的呼叫控制部件103b进而与INVITE消息的接收对应地,作成对应表的条目(S107)。进而,在SMC131b和服务器侧的TCP应用程序11b之间,确立TCP局域会话(S108)。
然后,SMC131b的呼叫控制部件103b向呼叫控制装置3发送包含服务器侧的SMC131b的TCP连接源地址/端口、窗口大小、段大小等确立通信会话所需要的信息的应答信号(S109)。呼叫控制装置3接收应答信号,并发送到客户端侧的SMC131a(S110)。客户端侧的SMC131a接收应答信号,至少将通信会话的确立所需要的信息存储到规定的存储区域中。
接着,在SMC131a和SMC131b之间,直接确立TCP或UDP的会话(S111)。这样,在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最初在SMC131a、b的呼叫控制部件103a、b之间经由呼叫控制装置3进行通信,从而取得通信会话的确立所需要的信息,根据所取得的信息,在SMC131a与SMC131b之间,不经由呼叫控制装置3,而直接确立通信会话。
然后,在SMC131a和SMC131b的各个中,作成对应表(S112、S113)。
SMC131a向SMC131b发送与在S102中从TCP应用程序11a接收到的请求信号一样内容的请求信号(S114)。SMC131b向TCP应用程序11b转送该请求信号(S115)。
与之对应地,TCP应用程序11b向SMC131b发送应答信号(S116)。SMC131b向客户端侧的SMC131a发送应答信号(S117)。SMC131a将该应答信号转送到TCP应用程序11a(S118)。
然后,从服务器侧的TCP应用程序11b向SMC131b发送与请求信号对应的网页数据(S119)。SMC131b将接收到的网页数据发送到客户端侧的SMC131a(S120)。SMC131a将接收到的网页数据转送到TCP应用程序11a(S121)。
接着,使用图9,说明移交的情况下的信号传递。作为初始状态,在客户端侧的TCP应用程序11a和客户端侧的SMC131a之间,确立第一TCP局域会话(S201),在SMC131a和服务器侧的SMC131b之间,确立第一TCP或UDP会话(S202),进而,在SMC131b和服务器侧的TCP应用程序11b之间,确立第一TCP局域会话(S203)。
在这样的初始状态下,作为客户端的移动终端1移动而进行移交处理,通过在与其他通信网的连接时利用的接口,接收用于在与该其他通信网之间实现第二个通信连接的新IP地址的取得结束通知(S204)。
客户端侧的SMC131a为了与新IP地址的取得结束通知的接收对应地变更为经由新通信网的通信会话,向呼叫控制装置3发送RE-INVITE SIP信号(再连接信号)(S205)。在此,RE-INVITE SIP信号包含客户端侧的SMC131a的TCP连接源地址/端口、窗口大小、段大小、应答信号等,由此,能够变更通信的属性。在该例子中,将IP地址变更为新分配的IP地址。呼叫控制装置3接收该信号,并转送到服务器侧的SMC131b(S206)。
服务器侧的SMC131b接收RE-INVITE SIP信号,识别其中包含的新的通信的属性(在此,为变更后的新的IP地址),根据它将应答信号传递到呼叫控制装置3(S207)。应答信号包含服务器侧的SMC131b的TCP连接源地址/端口、窗口大小、段大小等。呼叫控制装置3接收该应答信号,并转送到客户端侧的SMC131a(S208)。这样,在客户端侧的SMC131a与服务器侧的SMC131b之间,确立基于新IP地址的第二TCP(UDP)会话(S209)。
与第二TCP(UDP)会话的确立对应地,SMC131a、131b各自追加对应表条目(S210、S211)。然后,假设从服务器侧的TCP应用程序11b向SMC131b发送了网页数据(S212)。
这时,TCP应用程序11a、11b只不过将确立了第一TCP局域会话的状态识别为远程会话,因此并不识别在SMC131之间进行的处理。
SMC131b利用第二TCP(UDP)会话,不经由呼叫控制装置3,向客户端侧的SMC131a直接发送网页数据(S213)。服务器侧的SMC131b删除对应表的旧条目(S214)。
客户端侧的SMC131a向TCP应用程序11a发送接收到的网页数据(S215)。客户端侧的TCP应用程序11a接收该网页数据,进行规定的处理。
在从客户端侧的TCP应用程序11a发送数据的情况下(S216),客户端侧的SMC131a接收该数据。客户端侧的SMC131a利用第二TCP(UDP)会话,向服务器侧的SMC131b发送该数据(S217)。客户端侧的SMC131a删除对应表的旧条目(S218)。
服务器侧的SMC131b向TCP应用程序11b发送接收到的数据(S219)。服务器侧的TCP应用程序11b接收该数据,进行规定的处理。
接着,使用图10所示的时序图,说明在SMC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情况下移动终端移动而成为通信切断状态时的数据转送处理。TCP通信本来具有可靠性,但在由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而成为通信切断的状态的情况下,在TCP的发送缓冲器中,在混合了的状态下存储有未发送的数据段和正常发送了的数据段,在SMC中无法判断正常发送到了哪个数据段。因此,会产生即使是正常发送了的数据段也再次发送的错误,由此,最终有TCP应用程序接收的数据与原来被发送过了的不同的情况(即数据量的增减)。另外,在使用了SMC的通信中,将SMC的发送缓冲器的数据转送到TCP的发送缓冲器而发送到通信对方,但如果考虑到再送的产生,则无法从SMC的发送缓冲器同时对转送到TCP的发送缓冲器的数据进行转送和废弃。但是,由于理想的是分配给SMC的发送缓冲器的存储区域尽量少,所以将过去的数据全部存储在SMC的发送缓冲器中是困难的。在本发明中,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TCP或UDP,从服务器的SMC131b不经由呼叫控制装置3向客户端侧的SMC131a,连续地发送例如分别由1024字节构成的数据段(1)、(2)、......(K)(S301~S303)。另外,可以在图8所说明了的初始信号传递中,指定用于确定包含在数据段中的数据量的段大小。
客户端的SMC131a接收这些数据段(1)~(K),将表示最后接收成功了的数据段(K)的信息包含在SIP-INFO信号中,向呼叫控制装置3发送该SIP-INFO信号(S304)。这时,客户端侧的SMC131a在接收到预定的窗口大小数的数据段的情况下,发送包含ACK信号(表示数据的正常接收的信号)的SIP-INFO信号。呼叫控制装置3接收该SIP-INFO信号,并转送到服务器侧的SMC131b(S305)。另外,可以在图8和图9中说明了的信号传递中,指定该窗口大小。
服务器侧的SMC131b接收所转送的SIP-INFO信号,可以对由客户端侧的SMC131a接收到的最后的数据段(K)进行识别,废弃存储在服务器侧的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段(1)~(K)。服务器侧的SMC131b在废弃了数据段(1)~(K)后,向呼叫控制装置3发送应答信号(S306)。呼叫控制装置3接收该应答信号,并向客户端侧的SMC131a转送(S307)。客户端侧的SMC131a接收应答信号。
然后,服务器侧的SMC131b再开始数据的发送,发送数据段(K+1)、(K+2)(S308、S309)。然后,假设由于移动终端1的移动,成为通信切断的状态,数据段(K+3)、(K+4)的发送在中途被切断(S310、S311)。在该情况下,客户端侧的SMC131a在作为再连接信号的Re-INVITE信号中,除了包含由移动目的地的通信网新分配的新IP地址以外,还包含表示最后接收成功了的数据段(K+2)的信息,将该Re-INVITE信号传递到呼叫控制装置3(S312)。呼叫控制装置3接收该Re-INVITE信号,并转送到服务器侧的SMC131b(S313)。
服务器侧的SMC131b接收Re-INVITE信号,可以识别直到数据段(K+2)为止正常进行了接收的情况,废弃存储在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段(K+1)、(K+2)。然后,服务器侧的SMC131b再开始数的发送,发送数据段(K+3)、(K+4)(S314、S315)。
这样,根据图10所示的通信方法,在判断为由接收侧的SMC131接收到预定量的数据的情况下,将用于识别最后接收成功了的数据的信息发送到接收侧的SMC131,因此,发送侧的SMC131可以从发送缓冲器中废弃发送成功了的数据。进而,在再连接时,将用于识别最后接收成功了的数据的信息从接收侧的SMC131发送到发送侧的SMC131,因此,发送侧的SMC131能够发送要在发送成功了的数据之后发送的数据。另外,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对数据段数进行管理,但并不只限于此,也可以对字节数等与数据量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
接着,使用图11的时序图和图12A、B的说明图,说明通过与图10所示的通信方法不同的其他方式解决同一问题的通信方法。
如图11所示那样,通过TCP从服务器侧的SMC131b不经由呼叫控制装置3向客户端侧的SMC131a连续地发送数据段(1)、(2)、......(K+2)(S401~S405)。客户端侧的SMC131a接收这些数据段(1)~(K+2),但不向服务器侧的SMC131b发送ACK信号。
这时,依照规定的算法,顺序地废弃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段。在图12A中,将数据段(1)~(20)存储在服务器侧的SMC131b的发送缓冲器(以下简称为“SMC发送缓冲器”)中。其中,直到数据段(1)~(10)为止,写入到由TCP规定的传输层上的发送缓冲器(以下简称为“TCP发送缓冲器”)。在正常地发送了存储在TCP缓冲器中的数据段,并从发送对方接收到基于TCP的ACK信号的情况下,从TCP发送缓冲器中,删除正常发送了的数据段。
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使要从SMC发送缓冲器向TCP发送缓冲器写入数据段(11),由于TCP缓冲器已经是满(FULL)的状态,所以写入失败。SMC131b如果从SMC发送缓冲器向TCP发送发送缓冲器写入失败,则掌握了TCP发送缓冲器的容量是10个数据段量的情况,因此,由此从TCP发送缓冲器识别直到包含最初写入的数据段1的数据段10为止,还没有正常发送到客户端侧的SMC131a。在该情况下,SMC131b对于存储在SMC发送缓冲器中的数据段(1)~(10)为止,有再送的可能性,所以不废弃。在此,在进而无法保证客户端侧的SMC能够取得到达客户端侧的TCP接收缓冲器的段的全部的情况下,客户端侧TCP接收缓冲器内的段也有成为再送请求对象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可以如下这样解决,即例如在客户端侧的TCP接收缓冲器容量是5段量的情况下,在服务器侧的TCP接收缓冲器容量的10的基础上,考虑15段量为再送请求对象。在该情况下,在写入了第16个段的时刻,第1个段确实地到达了客户端侧的SMC。可以通过图8、图9的信号传递,来通知客户端侧的TCP接收缓冲器大小。
另一方面,如图12B所示那样,在SMC131b从SMC发送缓冲器向TCP发送缓冲器写入了数据段(11)的情况下,可以识别出只有该数据段(11)的量的TCP发送缓冲器为空,即,与该空量相同的数据量的数据段(1)已经正常发送到客户端侧的SMC131a。在该情况下,SMC131b可以从SMC发送缓冲器中废弃正常发送了的数据段(1)。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确认是否正常发送了是因为:TCP规定了从数据的发送目的地接收ACK而开始判断为正常发送结束,从TCP发送缓冲器中删除数据。即,该方式可以适用于被控制为从发送目的地接收表示正常接收的信号并删除数据的发送缓冲器。
然后,服务器侧的SMC131b再开始数据的发送,发送数据段(K+3)、(K+4)(S406、S407),但假设由于移动终端1的移动,成为通信切断的状态,数据段(K+3)、(K+4)的发送在中途被切断(S406、S407)。在该情况下,客户端侧的SMC131a在作为再连接信号的Re-INVITE信号中,在包含由移动目的地的通信网新分配的新IP地址以外,还包含表示最后接收成功了的数据段(K+2)的信息,将该Re-INVITE信号传递到呼叫控制装置3(S408)。呼叫控制装置3接收该Re-INVITE信号,并转送到服务器侧的SMC131b(S409)。
服务器侧的SMC131b接收Re-INVITE信号,识别出直到数据段(K+2)为止正常发送了的情况,再开始数据的发送,发送应该在数据段(K+2)之后发送的数据段(K+3)、(K+4)(S410、S411)。
这样,根据图11所示的通信方法,与是否能够将数据写入到TCP发送缓冲器对应地,判断数据的发送是否成功,因此,发送侧的SMC131可以从发送缓冲器中废弃发送成功了的数据。进而,在再连接时,从接收侧的SMC131向发送侧的SMC131,发送识别最后接收成功了的信息,因此,发送侧的SMC131可以发送应该在发送成功了的数据之后发送的数据。
本发明可以在能够在多个通信网中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中利用,适合于提高连接型通信的持续性,维持实时通信的通信质量。

Claims (14)

1.一种移动终端,是能够在多个通信网中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交换为了确立在与通信对方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会话所必要的信息的控制器;
根据所交换的必要信息,确立上述通信会话,通过所确立的通信会话,在与通信对方之间执行通信的通信单元,
上述控制器经由呼叫控制装置,在与通信对方之间执行呼叫控制,由此取得上述必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器与通信应用程序的请求对应地,在与该通信应用程序之间确立局域会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器在进行移交时,执行信息交换,转移到新的通信会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器向通信对方发送表示从通信对方正常接收到数据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个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器在与通信对方的通信会话切断了的情况下,向通信对方发送用于确定正常地接收到的数据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器从控制器上的发送缓冲器中,与是否向被控制为接收来自发送目的地的表示正常接收的信号而删除数据的发送缓冲器写入了数据对应地,判断已经正常发送的数据的有无,在判断出有已经正常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从该控制器上的发送缓冲器中废弃该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意一个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终端的控制器在与上述通信对方的控制器之间交换为了确立上述通信会话所必要的信息,并且通过确立了的通信会话来执行通信。
8.一种通信方法,是能够在多个通信网中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上述第一移动终端与上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经由呼叫控制装置交换为了确立进行通信的通信会话所必要的信息的信息交换步骤;
根据交换了的必要信息,确立上述通信会话的会话确立步骤;
通过确立了的通信会话,在上述第一移动终端与上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不经由上述呼叫控制装置而执行通信的通信执行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与通信应用程序的请求对应地,由在与该通信应用程序之间确立局域会话的控制器来执行上述信息交换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移交时,执行上述信息取得步骤,转移到新的通信会话。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述第一移动终端向上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表示来自上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正常接收的信号的步骤;
上述第二移动终端与表示上述正常接收的信号对应地,废弃发送缓存器的数据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8~11的任意一个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通信会话切断了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移动终端向上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用于确定正常接收到的数据的信息的步骤;
上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上述用于确定正常接收到的数据的信息,废弃发送缓冲器的数据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控制器上的发送缓冲器中,与是否向被控制为接收来自发送目的地的表示正常接收的信号而删除数据的发送缓冲器写入了数据对应地,判断已经正常发送的数据的有无,在判断出有已经正常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从该控制器上的发送缓冲器中废弃该数据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8~13的任意一个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控制器与上述第二通信终端的控制器之间,执行上述信息交换步骤、会话确立步骤以及通信执行步骤。
CNA2007800198862A 2006-05-31 2007-05-30 移动终端和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14551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50857A JP2007324788A (ja) 2006-05-31 2006-05-31 移動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JP150857/2006 2006-05-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5117A true CN101455117A (zh) 2009-06-10

Family

ID=38778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198862A Pending CN101455117A (zh) 2006-05-31 2007-05-30 移动终端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15980A1 (zh)
EP (1) EP2034671A4 (zh)
JP (1) JP2007324788A (zh)
CN (1) CN101455117A (zh)
WO (1) WO20071391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0568B2 (ja) * 2007-06-08 2012-11-14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通信モジュール、通信方法、通信プログラム、通信端末、及び通信制御装置
US9705935B2 (en) 2008-01-14 2017-07-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interworking between circuit-switched and packet-switched multimedia services
JP5122587B2 (ja) * 2008-01-22 2013-01-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 ピー・シー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接続制御方法、接続制御サーバ装置、接続制御クライアント装置、接続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213108A (ja) * 2008-02-05 2009-09-17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移動ノード装置のipアドレスの切替え方法、移動ノード装置およびサーバ
JP4540720B2 (ja) 2008-04-02 2010-09-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データ通信端末、プロキシ装置、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JP4639246B2 (ja) * 2008-06-20 2011-02-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TWI613285B (zh) * 2010-09-03 2018-02-01 聖高拜磨料有限公司 粘結的磨料物品及形成方法
JP6128132B2 (ja) * 2012-03-06 2017-05-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パケット処理方法、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508609B (zh) * 2014-01-08 2015-11-11 晶睿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網路設定方法與無線網路系統
KR101984120B1 (ko) 2014-09-19 2019-09-03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서비스 레이어 세션 마이그레이션 및 공유
WO2017030979A1 (en) * 2015-08-14 2017-02-23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argeted polishing via manipulation of magnetic-abrasive fluid
US10616285B2 (en) * 2016-04-26 2020-04-07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Establishing and managing connections for real time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10315A (ja) * 1997-07-31 1999-04-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装置
JP3464775B2 (ja) 2000-02-24 2003-11-1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サービス継続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端末
EP1204249A4 (en) * 2000-06-23 2007-05-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ACKET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FI113323B (fi) * 2000-08-21 2004-03-31 Nokia Corp Datapakettinumeroiden synkronointi pakettivälitteisessä tiedonsiirrossa
SE0004338L (sv) * 2000-11-24 2002-05-25 Columbitech Ab Datanätbaserat system
SE517729C2 (sv) * 2000-11-24 2002-07-09 Columbitech Ab Metod för att upprätthålla kommunikation mellan enheter tillhöriga skilda kommunikationsnät
JP4009136B2 (ja) * 2001-06-07 2007-11-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課金システム
DE60329346D1 (de) * 2002-03-13 2009-11-05 Ntt Docomo Inc Mobiler Knoten, Mobil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Kommunikationssteuerungsprogramm
US7814218B1 (en) * 2002-10-17 2010-10-12 Astute Networks, Inc. Multi-protocol and multi-format stateful processing
FI20031779A0 (fi) * 2003-12-05 2003-12-05 Nokia Corp Menetelmä, järjestelmä ja lähetettävän puolen yhteyskäytäntöyksikkö datapakettien lähettämiseksi kuittaamattoman toimintamuodon palveluissa
US7631239B2 (en) * 2003-12-29 2009-12-0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packe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recorded program thereof
US7307955B2 (en) * 2003-12-31 2007-12-1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lossless packet delivery to a mobile terminal during handover
KR100592412B1 (ko) * 2004-01-05 2006-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실시간 트래픽 특성을 고려하여 큐를 관리하는 액세스네트워크 장치 및 그 큐 관리 방법
WO2005120109A1 (en) * 2004-06-04 2005-12-1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oft handoff in mobile broadband systems
JP2006080981A (ja) 2004-09-10 2006-03-23 Fujitsu Ltd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並びにこれを適用し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端末
CN1761359B (zh) * 2004-10-12 2012-02-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移动通信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控制系统
EP1821441A4 (en) * 2004-12-10 2011-03-02 Fujitsu Ltd SENDING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SENDING / RECEIVING METHOD THEREFOR
GB2429877B (en) * 2005-09-06 2008-02-06 Motorola Inc Radio link handover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15980A1 (en) 2010-01-21
WO2007139161A1 (ja) 2007-12-06
EP2034671A1 (en) 2009-03-11
EP2034671A4 (en) 2010-12-29
JP2007324788A (ja) 2007-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5117A (zh) 移动终端和通信方法
US8542668B2 (en) Wireless VoIP/VIP roaming to access point of different network type
CN100578476C (zh) 通信终端、终端切换系统以及终端切换方法
CN101563949A (zh) Ip双模终端中不同通信系统之间的无缝切换的管理
KR100755199B1 (ko) 핸드오프를 갖는 통신 유닛
EP2241131B1 (en) Connection handover handling
EP1597934B1 (en) Radio terminal session control and interface set up method
KR100656521B1 (ko) 단말의 오퍼레이션 파라메터 변경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A254201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handling ip layer mobility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90310495A1 (en) Session Control System, Se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2984785B (zh) 通过多个网络发送数据
US7808943B2 (en) Mobile body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bod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body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CA2463013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da to pda communication using a network portal
CN105141588A (zh) Ip双模终端中不同通信系统之间的无缝切换的管理
GB2443532A (en) An internet protocol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76990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サーバ装置
CN1795655B (zh) 用于结合电话呼叫来更新会话启动信息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设备
JP5003540B2 (ja) 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11817957B (zh) 一种多路协同通信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JP5000355B2 (ja) 無線通信端末、制御方法
JP5094163B2 (ja) 無線ip電話機及び無線ip電話機システム
US8630254B2 (en) Telephone line switching apparatus, telephone line switching system, telephone relay system, telephone relay method, telephone relay program
JP3935693B2 (ja) データ通信用接続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通信端末
KR100705915B1 (ko) 이동단말 그룹의 가상 사설망 구현 방법
KR100518433B1 (ko) 핸드오버 처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