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1622B - 电动分流阀及具有该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动分流阀及具有该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1622B
CN101451622B CN2007101960268A CN200710196026A CN101451622B CN 101451622 B CN101451622 B CN 101451622B CN 2007101960268 A CN2007101960268 A CN 2007101960268A CN 200710196026 A CN200710196026 A CN 200710196026A CN 101451622 B CN101451622 B CN 1014516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valve
inlet passage
gear
electrical sh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960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1622A (zh
Inventor
张志伟
林宗达
林宇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to CN20071019602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16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1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1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1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16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分流阀,是于本体设置位于内部的容置空间、连通外部与该容置空间的排出通道、第一进入通道、以及第二进入通道,其中该排出通道及该第一进入通道的连通路径相交于该第二进入通道,并设计有可直线运动以供启闭各通道的阀体,从而使大幅降低流阻及降低制造成本;该电动分流阀亦可设置有提供复位弹性至该阀体的弹性件,以作为失效保护设计,从而使于马达发生失效的同时立即进行失效保护;本发明复提供一种具有该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

Description

电动分流阀及具有该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及动力机械的电动分流阀及具有该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见的引擎冷却控制方式有机械冷却控制方式及电控冷却控制方式,机械冷却控制方式使用机械式水泵,具有成本与耐久性等优点,但温度控制自由度低,无阀门分段控制,且反应时间长,加上本身/引擎附件的重量过重,实存在许多缺点;而电控冷却控制方式则使用电动水泵,取代传统的机械式水泵、电动分流阀取代热蜡式节温器,以达成实时且多段控制的目的。然而,当于恶劣环境下(高温、粉尘)使用车辆的引擎时,由于水泵无失效保护/失效保护复杂之故,电控冷却控制方式的耐久性问题时有所闻。而且,电控冷却控制方式所设计装置的电能动能间转换效率低,致使成本亦相对较高。
此外,电动分流阀依阀体的运动方式主要可分为下列两大类:第一类为应用直线运动式阀体的电动分流阀,第二类为应用旋转运动式阀体的电动分流阀。相关的专利技术则例如有美国专利第6,820,817号、美国专利第5,617,815号、及美国专利第6,745,995号等。
如图1所示,美国专利第6,820,817号揭示通过一致动器20驱动导螺杆26旋转的可调式电动分流阀,将该致动器2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通过控制阀体位置来控制冷却引擎用的流体的分流量。同时,此专利技术是设置失效保护装置29、30于阀体与导螺杆26之间,于阀体失效时保持大循环流量以防止引擎过热。
然而,此种失效保护装置是利用物体本身的热膨胀效果去挤压一薄膜片,并由此薄膜片压缩流体至阀体内部而改变阀体位置,但通过物体热膨胀的驱动方式存在反应时间过慢的缺点,故无法于马达发生失效的同时立即驱动失效保护装置,往往会造成引擎过热而损坏。同时,此失效保护装置是采用接近一热蜡式节温器但更复杂的设计,因此装置过于复杂且匹配空间大。此外,此种阀座型阀体是利用阀座与阀体圆周面间隙导通液体,故流阻极大,严重影响压降,对流体传递有负面影响。
如图2所示,美国专利第5,617,815号是建议以致动器直接驱动阀体旋转的电动分流阀,壳体100具有容置阀体80的中空腔室200、连通该中空腔室200的进入通道300及排出通道400、500、600,通过该阀体200与该进入通道300及排出通道400、500、600间的连通来控制分流状态。由于此专利技术无须设置运动转换装置,在设计上相对于美国专利第6,820,817号较为简易。
但,此阀体因是在流体中进行旋转,驱动源位于轴心,需较大的驱动源扭力而较费功,故在节能上有不利的效应。同时,应用此种现有技术容易产生非预期性线路的连通状态而严重影响压降,故对流体传递有负面影响。
如图3所示,美国专利第6,745,995号公开具有失效保护设计的电动分流阀,在正常操作状态,卡榫64在滑槽66下方较窄区域;当失效发生时,于失效保护设计的闭锁阶段中,该卡榫64可滑入在该滑槽66上方较宽区域,通过水压推动叶片后将该卡榫64侧推至该滑槽66左侧,以完成失效保护的动作,切换至大循环状态。
但是,此专利技术的失效保护设计是以热致动装置作为驱动源,其动作原理依物体的热膨胀特性,故同样有着与美国专利第6,820,817号相同的缺陷。同时,此失效保护设计需通过水压驱动,更增加控制及结构复杂性。
再者,例如于美国专利第5,617,815号与美国专利第6,745,995号等应用旋转运动式阀体的电动分流阀中,于实际使用上常有转轴(例如图2的驱动轴201及图3的阀转轴52)偏心而导致阀体卡死的问题,故尚需考虑定位的问题,以致增加制造的困难度。
因此,如何以较简易的失效保护设计与阀体设计,提供符合现今冷却系统最适化控制的设计,并达成低成本与失效保护的需求,实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时控制且兼具失效保护的电动分流阀及具有该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分流阀及具有该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从而降低制造难度及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分流阀及具有该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从而降低流阻。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分流阀及具有该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从而精确控制分流动作。
为达到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分流阀及具有该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该电动分流阀包括:本体,具有位于内部的容置空间、连通外部与该容置空间的排出通道、第一进入通道、以及第二进入通道,其中该排出通道及该第一进入通道的连通路径相交于该第二进入通道;阀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供移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具有阀体通道、位于该阀体通道一端以供连通该排出通道的第一开口、以及位于该阀体通道另一端以供连通该第二进入通道的第二开口,其中该阀体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是封闭该第一进入通道并令该第一开口连通该排出通道,而该阀体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是令该第一开口相错于该排出通道而封闭该第二进入通道;致动器,结合至该本体且一端连动至该阀体,以供带动该阀体于该第一与第二位置间进行直线运动;以及弹性件,与该阀体连动,以提供移动至该第二位置的复位弹性。
另外,本发明亦揭示一种具有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包括:电动分流阀,包括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本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供移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阀体、结合至该本体且一端连动至该阀体的致动器、以及与该阀体连动的弹性件,其中,该本体具有连通外部与该容置空间的排出通道、第一进入通道、以及第二进入通道,且该排出通道及该第一进入通道的连通路径相交于该第二进入通道;泵,连接该第一流道及该电动分流阀的排出通道;散热模块,连接该第二流道及该电动分流阀的第一进入通道;冷却管路,连接该第二流道及该散热模块;旁路管路,连通该第二流道及该电动分流阀的第二进入通道;以及控制模块,分别控制该散热模块及该电动分流阀。
较佳地,该阀体为空心阀体。于一实施例中,该阀体为L型流道空心阀体。该第一位置为一上死点,并位于该容置空间顶端,该第二位置则为一下死点,且位于该容置空间底端。该致动器包含碳刷马达、由该碳刷马达驱动的齿轮组、一端连接该阀体的齿条、侦测该阀体升降状态的角度侦测感知器、及连接该齿轮组的轴。其中,该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第一段减速齿轮、第二段减速齿轮、及输出齿轮,该主动齿轮安装在该碳刷马达的转轴上,该第一段减速齿轮啮合该主动齿轮,该第二段减速齿轮与该第一段减速齿轮啮合,该输出齿轮装在该第二段减速齿轮的心轴。该齿条的另一端连接啮合该输出齿轮,该转轴则轴接该第二段减速齿轮及该输出齿轮。于一实施例中,该角度侦测感知器设于该转轴的一侧;于另一实施例中,该角度侦测感知器例如设于该齿条的一侧;于再一实施例中,该角度侦测感知器可选择设于该输出齿轮的一侧。该散热模块可包括一端连接该电动分流阀的散热器以及由该控制模块控制的风扇,其中,该散热器另一端是连接该冷却管路。该控制模块则可设有预定的参数表。于一实施例中,该弹性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且两端分别接触该本体与该阀体;当然,该弹性件亦可设于该齿轮组及该齿条的其中一者,只要可与该阀体连动即可。同时,使用本发明可通过引擎流出的流体引导至适当的线路而加以冷却,以实时控制且提供失效保护。例如,暖车时引擎温度尚未达工作温度,故流体通常无须经过散热模块进行冷却,且是以较短的传递路径来导引流体回流至引擎中以完成冷却循环,此称之为冷却系统的小循环。例如部分负载时,引擎温度达工作温度后,不需过量的流体进行冷却,则电动分流阀会依照此时的引擎负载实时调整分流量,使流体提供所需的冷却量。例如全负载时,由于此时需最大引擎流体流量,流体通常会经过散热模块进行冷却,且是以较长的传递路径来导引流体回流至引擎中,以提供引擎最大冷却流量。另外,为防止马达失效而令引擎无法有效散热以致于损坏,电动分流阀中具有失效保护设计。当致动器(例如其中的马达)失效时,失效保护设计会自动地动作电动分流阀,使冷却系统进行大循环的冷却循环,以有效避免引擎过热。
本发明可利用单一阀体来控制各通道之间的连通及流量关系,且于该阀体采直线移动与简化的阀体设计,以有效减少驱动扭力并降低压降。与现有技术相较下,本发明能同时改善直线运动式阀体的电动分流阀中流阻过高与回转阀体驱动扭力过大的重大缺陷。同时,本发明可利用传统式机械水泵搭配电动分流阀提供引擎冷却的功能,通过电动分流阀实时及分段控制,有效改善现有技术在高成本与低耐久性的问题,并减少引擎耗能。
例如暖车时,引擎温度尚未达工作温度,不需过量的流体进行冷却,则电动分流阀会导引流体经由旁路管路回流至引擎中以完成冷却循环,具快速暖机控制功能。例如部分负载时,引擎温度达工作温度后,不需过量的流体进行冷却,则电动分流阀会依照此时的引擎负载实时调整分流量,使引擎入口管路与旁路管路部分连通,使流体提供所需的冷却量。例如全负载时,由于此时需最大引擎流体流量,故使引擎入口管路与旁路管路形成断路,而引擎入口管路与散热器管路则完全导通,以提供引擎最大冷却流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美国专利第6,820,817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美国专利第5,617,815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美国专利第6,745,995号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的电动分流阀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4a是显示引擎为暖车时该电动分流阀的剖视图;
图4b是显示图4a的俯视图;
图4c是显示同时进行小循环与大循环的侧剖视图;
图4d则是显示引擎为全负载时该电动分流阀的剖视图;
图4e则是显示引擎为部分负载时该电动分流阀的剖视图;以及
图5为本发明具有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说明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冷却系统
2    引擎
21   第一流道
23   第二流道
25   引擎控制单元
3    电动分流阀
31   本体
311  排出通道
312  第一进入通道
313  第二进入通道
314  阀体
3141 阀体通道
3142 第一开口
3143 第二开口
315  容置空间
3151 第一位置
3152 第二位置
318  弹性件
32   致动器
321  碳刷马达
322  主动齿轮
323  第一段减速齿轮
324  第二段减速齿轮
325  输出齿轮
326  齿条
328  角度侦测感知器
329  转轴
11   泵
13   散热模块
131  散热器
133  风扇
15   冷却管路
17   旁路管路
19   控制模块
191               参数表
20                致动器
26                导螺杆
29、30            失效保护装置
100               壳体
80                阀体
200               中空腔室
201               驱动轴
300               进入通道
400、500、600     排出通道
52                阀转轴
64                卡榫
66                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与功效。
如图4a至图4e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动分流阀3一实施例运用于冷却系统1(如图5所示)的示意说明图,其中,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冷却用的流体(未图示)于该电动分流阀3中的流动方向,该流体可为例如水的冷却液,但不应以此为限。
如图4a至图4c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分流阀3包括有本体3 1、设置于该本体31内部的阀体314、结合至该本体31且一端连动至该阀体314的致动器32、及两端分别接触该本体31与该阀体314的弹性件318。
该本体31具有可供流体流通的排出通道311、第一进入通道312及第二进入通道313、以及可供该排出通道311、第一进入通道312、及第二进入通道313连通的容置空间315。该本体31可由2个外壳组合而成。该容置空间315是位于该本体31内部,该排出通道311、第一进入通道312、及第二进入通道313为连通外部与该容置空间315,其中该排出通道311及该第一进入通道312的连通路径相交于该第二进入通道313。于本实施例中,该排出通道311及该第一进入通道312位于同一平面,而该第二进入通道313相交于该平面。同时,该容置空间315定义有第一位置3151与第二位置3152。该第一位置3151可为一上死点,并位于该容置空间315顶端,该第二位置3152则可为一下死点且位于该容置空间315底端。
应注意的是,虽本实施例中,该排出通道311及该第一进入通道312是位于同一平面的同一直在线,且该排出通道311、第一进入通道312、及第二进入通道313是呈连通的T形通道,该排出通道311与该第二进入通道313之间夹90度角,而该第一进入通道312与该第二进入通道313之间亦夹90度角,但,于其它实施例中,该排出通道311及该第一进入通道312亦可位于同一平面但不同直线上,该排出通道311与该第二进入通道313之间、及/或该第一进入通道312与该第二进入通道313之间所夹角度可视需要加以变化,只要令该第二进入通道313相交于该平面即可。同时,该排出通道311及该第一进入通道312复可位于同一曲线、曲面,该排出通道311及该第一进入通道312至少一者可为倾斜通道。由此可知,只要该排出通道311及该第一进入通道312的连通路径相交于该第二进入通道313即可,而非局限于此所说明者,且此为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能理解并据以实施,故于此不再另绘附图显示。
该阀体314设置于该容置空间315中并供移动至该第一位置3151与该第二位置3152,且该阀体314具有阀体通道3141、位于该阀体通道3141一端以供连通该排出通道311的第一开口3142、以及位于该阀体通道3141另一端以供连通该第二进入通道313的第二开口3143,其中该阀体314移动至该第一位置3151是封闭该第一进入通道312并令该第一开口3142连通该排出通道311,而该阀体314移动至该第二位置3152是令该第一开口3142相错于该排出通道311而封闭该第二进入通道313。于本实施例中,该阀体为L型流道空心阀体,且可于该容置空间315中进行直线运动,该阀体314当然亦可设计成例如圆形、方形、或其它任何可供减少流阻的空心阀体。由于利用单一的阀体314即可控制各通道间的连通及流量,因而可明显改善现有技术中流体所面临的流阻问题,且无制造难度。
该致动器32是结合至该本体31且一端连动至该阀体314,以供带动该阀体314于该第一位置3151与第二位置3152间进行直线运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4b及图4c所示,该致动器32可包含碳刷马达321、由该碳刷马达321驱动的齿轮组(例如包括主动齿轮322、第一段减速齿轮323、第二段减速齿轮324、及输出齿轮325)、一端连接该阀体314的齿条326、侦测该阀体314升降状态的角度侦测感知器328、及连接该齿轮组的转轴329。
该主动齿轮322可直接安装在该碳刷马达321的转轴上,该第一段减速齿轮323啮合该主动齿轮322,该第二段减速齿轮324与该第一段减速齿轮323啮合并装设于该转轴329上。该输出齿轮325可装在该第二段减速齿轮324的转轴329。该齿条326设于该输出齿轮325。该转轴329则轴接该第二段减速齿轮324及该输出齿轮325。该角度侦测感知器328用以侦测该转轴329的旋转角度(此相当于该齿条326的上下移动距离),从而能更精确地控制该电动分流阀3中阀体314的直线运动。其中,该角度侦测感知器328是设于该转轴329的一侧,以侦测该转轴329的旋转角度;于其它实施例中,该角度侦测感知器328亦可设于该输出齿轮325或该齿条326的一侧,以侦测该输出齿轮325的旋转角度或该齿条326的移动距离,只要可依此判断该阀体314的直线运动状态即可,而非局限于此。
如此,动力可由该碳刷马达321通过该齿轮组(含该第一段减速齿轮323及第二段减速齿轮324)传达至该齿条326上,通过该齿条326的上下往复运动来控制该阀体314的位置,并根据该角度侦测感知器328的信号来回馈该引擎2的状态,实时且分段控制引擎分流量。
该弹性件318是与该阀体314连动设置,以提供移动至该第二位置3152的复位弹性。于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318例如为弹簧,设置于该容置空间315,且两端是分别接触该本体31与该阀体314。于其它实施例中,可选择装设该弹性件318于该齿条326或该齿轮组的其中一齿轮;当然,该弹性件318亦可为能提供复位弹性的其它等效元件。该弹性件318所提供的复位弹性是可于该致动器32失效的情况下推动该阀体314接触该第二位置3152,令该冷却系统1进行大循环的冷却循环,以避免该引擎2过热而损坏。再如第4a图所示,当该阀体314与该第一位置3151接触时,该阀体314是完全阻挡该第一进入通道312,而连通该第二开口3143与该第二进入通道313以及连通该第一开口3142与该排出通道311,以令该冷却系统1进行小循环的冷却循环。
如图4d所示,当该阀体314与该第二位置3152接触时,该阀体314的顶端是完全阻挡该第二进入通道313,而可连通该排出通道311与该第一进入通道312,以令该冷却系统1进行大循环的冷却循环。
如图4e所示,当该阀体314介于该第一位置3151与该第二位置3152之间时,该排出通道311与该第一进入通道312连通,且该排出通道311与该第二进入通道313连通,而可令该冷却系统1同时进行小循环与大循环。同时,可依据该引擎2的散热需求,调整该排出通道311与该第一进入通道312之间及该排出通道311与该第二进入通道313之间的流体流量。
如图5所示,为具有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1一实施例的示意说明图。该冷却系统1是应用于诸如车辆及动力机械的引擎2,该引擎2例如包括汽缸头及汽缸体,并可具有第一流道21及第二流道23,该冷却系统1则包括连接该第一流道21的泵11、连接该泵11的电动分流阀3(如图4a至图4e所示)、连接该第二流道23及该电动分流阀3的散热模块13、连接该第二流道23及该散热模块13的冷却管路15、连通该第二流道23及该电动分流阀3的旁路管路(bypass)17、及分别控制该散热模块13及该电动分流阀3的控制模块19。由于诸如车辆及动力机械的引擎为现有技术,故于此仅显示及说明与本发明有关的部分。
该泵11连接该第一流道21及该电动分流阀3的排出通道311。于本实施例中,该泵11可为传统式机械水泵,以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是应用该电动分流阀3,其为一低流阻且具实时失效保护的电动分流阀,与车辆整合度高。如图所示,该散热模块13连接该第二流道23及该电动分流阀3的第一进入通道312;于本实施例中,该散热模块13可包括一端连接该电动分流阀3的散热器131以及由该控制模块19控制的风扇133。其中,该散热器131另一端可连接该冷却管路15。该控制模块19用于控制该碳刷马达321进行正反转,并可接收该角度侦测感知器328所出的信号来进行控制。当然,该泵11、电动分流阀3、及散热模块13之间可利用管路加以连接,且此为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理解并据以实施,故于此不再详细说明。
应注意的是,于其它实施例中,该冷却系统1中所具有的电动分流阀可加以简化,例如只要包括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本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供移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阀体、结合至该本体且一端连动至该阀体的致动器、以及与该阀体连动的弹性件,其中,该本体具有连通外部与该容置空间的排出通道、第一进入通道、以及第二进入通道,且该排出通道及该第一进入通道的连通路径是相交于该第二进入通道。
该旁路管路17连接该冷却管路15以便连通该第二流道23,但亦可令该旁路管路17直接连接该第二流道23,以连通该第二流道23及该电动分流阀3的第二进入通道312。
于本实施例中,该控制模块19可选择设有预定的参数表191,且可接收一引擎控制单元25所发出的信号,以实时且分段控制引擎分流量。该参数表191中可设定不同引擎温度下要升降该阀体314的程度。该引擎控制单元25连接该引擎2,用于发出相关该引擎2的信号至该控制模块19,当然该引擎控制单元25亦可选择设于该冷却系统1,而非局限于此。同时,于本实施例中,该泵11用于将流体打入该第二流道23,该第一流道21为一流体进入管路,该第二流道23则为一流体排出管路;但于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令该第一流道21为一流体排出管路,该第二流道23则为一流体进入管路,该泵11则用于自该第一流道21抽出流体。此外,该泵11亦可设于该冷却管路15而连接该第二流道23。
当于暖车时应用本实施例的冷却系统1,可同时参阅图4a及图5,暖车时该引擎2的温度尚未达到工作温度,不需过量的冷却用流体,故大部分的流体走该旁路管路17返回该引擎2;此时,根据该控制模块19的信号将该阀体314上移至该第一位置3151,使该第一流道21与该旁路管路17连通,使大部分流体依该第一流道21回到该引擎2内,使该引擎2迅速达到所需温度。如此,可令该冷却系统1进行小循环的冷却循环。
当于部分负载时应用本实施例的冷却系统1,可同时参阅图4e及图5,部分负载时,引擎温度达工作温度后,不需过量的冷却用流体,依照此时的引擎负载实时调整分流量,根据该控制模块19的信号将该阀体314移动至该第一位置3151与第二位置3152之间,使该第一流道21与该旁路管路17部分连通。
当于全负载时应用本实施例的冷却系统1,可同时参阅图4d及图5,此时需最大引擎冷却流体量,根据该控制模块19的信号将该阀体314下移至该第二位置3152,使该第一流道21与该旁路管路17形成断路,该第一流道21与该散热器131的管路完全导通,以提供该引擎2最大冷却流体量。
当该碳刷马达321失效时,通过回复该弹性件318的复位弹性可使该阀体314定位至该第二位置3152;此时,该阀体314的状态与全负载时相同,可有效防止该引擎2过热而失效。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可由一碳刷马达作为驱动源,通过齿轮组与齿条构成一转换机构,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以由齿条连动阀体而控制该阀体的位置,以达成分流流体的功效,并有效减少驱动扭力并降低压降,达成低流阻、低扭力的阀体设计。同时,应用本发明可以简单的结构来提供失效保护,当碳刷马达失效时,通过装设于该齿条上的弹性件的回复力将该阀体定位至大循环状态,以防止因引擎过热而导致毁损的状况发生。此另,该角度侦测感知器可用于确认该阀体的位置,以作为分流量回馈控制之用。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依据。

Claims (20)

1.一种电动分流阀,包括:
本体,具有位于内部的容置空间、连通外部与该容置空间的排出通道、第一进入通道、以及第二进入通道,其中该排出通道及该第一进入通道的连通路径相交于该第二进入通道;
阀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供移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具有阀体通道、位于该阀体通道一端以供连通该排出通道的第一开口、以及位于该阀体通道另一端以供连通该第二进入通道的第二开口,其中该阀体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是封闭该第一进入通道并令该第一开口连通该排出通道,而该阀体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是令该第一开口相错于该排出通道而封闭该第二进入通道;
致动器,结合至该本体且一端连动至该阀体,以供带动该阀体于该第一与第二位置间进行直线运动;以及
弹性件,与该阀体连动,以提供移动至该第二位置的复位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分流阀,其中,该阀体为空心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分流阀,其中,该阀体为L型流道空心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分流阀,其中,该第一位置为一上死点,并位于该容置空间顶端,该第二位置则为一下死点,且位于该容置空间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分流阀,其中,该致动器包含碳刷马达、由该碳刷马达驱动的齿轮组、一端连接该阀体的齿条、侦测该阀体升降状态的角度侦测感知器、及连接该齿轮组的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分流阀,其中,该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第一段减速齿轮、第二段减速齿轮、及输出齿轮,该主动齿轮安装在该碳刷马达的转轴上,该第一段减速齿轮啮合该主动齿轮,该第二段减速齿轮与第一段减速齿轮啮合,该输出齿轮装在该第二段减速齿轮的心轴;该齿条的另一端连接啮合该输出齿轮,该转轴则轴接该第二段减速齿轮及该输出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分流阀,其中,该角度侦测感知器是设于该转轴、该齿条、及该输出齿轮其中一者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分流阀,其中,该弹性件是设于该齿轮组及该齿条的其中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分流阀,其中,该弹性件是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且两端分别接触该本体与该阀体。
10.一种具有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应用于具有第一及第二流道的引擎,该冷却系统包括:
电动分流阀,包括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本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供移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单一阀体、结合至该本体且一端连动至该阀体的致动器、以及与该阀体连动的弹性件,其中,该本体具有连通外部与该容置空间的排出通道、第一进入通道、以及第二进入通道,且该排出通道及该第一进入通道的连通路径相交于该第二进入通道;
泵,连接该第一流道及该排出通道;
散热模块,连接该第二流道及该第一进入通道;
冷却管路,连接该第二流道及该散热模块;
旁路管路,连通该第二流道及该第二进入通道;以及
控制模块,分别控制该散热模块及该电动分流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该散热模块包括一端连接该电动分流阀的散热器以及由该控制模块控制的风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该散热器另一端连接该冷却管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该控制模块设有预定的参数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该电动分流阀的阀体为L型流道空心阀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该第一位置为一上死点,并位于该容置空间顶端,该第二位置则为一下死点,且位于该容置空间底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该致动器包含碳刷马达、由该碳刷马达驱动的齿轮组、一端连接该阀体的齿条、侦测该阀体升降状态的角度侦测感知器、及连接该齿轮组的转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该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第一段减速齿轮、第二段减速齿轮、及输出齿轮,该主动齿轮安装在该碳刷马达的转轴上,该第一段减速齿轮啮合该主动齿轮,该第二段减速齿轮与第一段减速齿轮啮合,该输出齿轮装在该第二段减速齿轮的心轴,该齿条的另一端连接啮合该输出齿轮,该转轴则轴接该第二段减速齿轮及该输出齿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该角度侦测感知器设于该转轴、该齿条、及该输出齿轮其中一者的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该弹性件设于该齿条及该齿轮组的其中一者。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该弹性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且两端分别接触该本体与该阀体。
CN2007101960268A 2007-11-28 2007-11-28 电动分流阀及具有该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16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60268A CN101451622B (zh) 2007-11-28 2007-11-28 电动分流阀及具有该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60268A CN101451622B (zh) 2007-11-28 2007-11-28 电动分流阀及具有该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1622A CN101451622A (zh) 2009-06-10
CN101451622B true CN101451622B (zh) 2011-02-16

Family

ID=40734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602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1622B (zh) 2007-11-28 2007-11-28 电动分流阀及具有该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16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102549B4 (de) * 2013-03-13 2022-07-14 Pierburg Gmbh Abgasventilvorrichtung für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CN114216749A (zh) * 2021-11-30 2022-03-22 武汉洪兴伟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采样气体分流阀的应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41A (zh) * 1992-07-28 1994-02-09 久世义一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US5617815A (en) * 1994-05-06 1997-04-08 Firma Carl Freudenberg Regulating valve
CN2536857Y (zh) * 2001-11-19 2003-02-19 王冬雷 数码恒温混水阀
CN1401926A (zh) * 2001-08-20 2003-03-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油压的滑阀
US6745995B2 (en) * 2001-04-26 2004-06-08 Tesma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omagnetically controlled butterfly thermostat valve
US6820817B2 (en) * 2002-02-09 2004-11-23 Hyundai Motor Company Adjustable electronic thermostat valve
CN2818958Y (zh) * 2005-06-17 2006-09-20 银川东方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式四通流体换向阀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41A (zh) * 1992-07-28 1994-02-09 久世义一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US5617815A (en) * 1994-05-06 1997-04-08 Firma Carl Freudenberg Regulating valve
US6745995B2 (en) * 2001-04-26 2004-06-08 Tesma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omagnetically controlled butterfly thermostat valve
CN1401926A (zh) * 2001-08-20 2003-03-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油压的滑阀
CN2536857Y (zh) * 2001-11-19 2003-02-19 王冬雷 数码恒温混水阀
US6820817B2 (en) * 2002-02-09 2004-11-23 Hyundai Motor Company Adjustable electronic thermostat valve
CN2818958Y (zh) * 2005-06-17 2006-09-20 银川东方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式四通流体换向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1622A (zh) 2009-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0237B (zh) 一种双余度机电静压伺服机构
EP2357336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with hybrid propulsion
US8206134B2 (en) Combined power pack unit
WO2013131419A1 (zh) 液压行走机械的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液压挖掘机
CN206647359U (zh) 一种新型液压泵站
CN101451622B (zh) 电动分流阀及具有该电动分流阀的冷却系统
CN2911203Y (zh) 电控液力驱动风扇热系统
GB2603428A (en) Intelligent underwater bulldozer and cooling system thereof
EP2425999A1 (en) Motor vehicle
CN113027871A (zh) 液压行走动力站的散热系统及液压行走动力站
US8807096B2 (en) Heat management module of the cooling system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1202521Y (zh) 一种带有限压截止阀的电控液力驱动风扇热系统
WO2010003343A1 (zh) 通过流体温差产生能量的设备
CN211196344U (zh) 液压转向装置、液压转向系统、车辆
CN102003432B (zh) 电液执行器
CN106257060A (zh) 一种非相似余度电动操舵装置
CN102979744A (zh) 工程机械全液压自动风冷系统
EP2148164A2 (en) Single flow circuit heat absorbing/release device for periodic positive and reverse directional pumping
KR101021773B1 (ko) 직동형 유정압 구동기
US20100147004A1 (en) Heat pump or heat exchange device with periodic positive and reverse pumping
CN203836042U (zh) 用于配置液力缓速器的商用车调温器
WO2018095446A1 (en) Power system using a renewable source of mechanical energy
CN202132316U (zh) 液压泵站
CN201874923U (zh) 电液执行器
SG175851A1 (en) Pressure reducing gas storage device, air-jet system, and mot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