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1587A - 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及其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及其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1587A
CN101451587A CNA2007101954892A CN200710195489A CN101451587A CN 101451587 A CN101451587 A CN 101451587A CN A2007101954892 A CNA2007101954892 A CN A2007101954892A CN 200710195489 A CN200710195489 A CN 200710195489A CN 101451587 A CN101451587 A CN 101451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hock absorber
swingle
belt
belt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54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1587B (zh
Inventor
田庆金
曾柏苍
周欣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to CN2007101954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15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1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1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1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15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其主要利用驱动马达以及传动元件将转动动力传递至旋转杆上以调整避震器的阻尼。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其于设置该避震器的载具上设置多个传感器以及控制单元。该多个传感器可以感测载具的速度、倾角以及振动状态以产生对应的感测信号给该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感测信号而控制驱动马达转动以调整避震器的阻尼大小。

Description

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及其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整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动态调整避震器阻尼大小的一种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及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避震器存在许多种类型,概要分类为不可调避震器和可调避震器二大类。在可调避震器又可分为手动调整避震器和自动调整避震器。手动调整避震器的技术可见于中国台湾公告专利第329874号所揭露的技术,其主要在缸体内部的贮油室内插置有一调整阀,该调整阀具有一阀座,从缸体外穿置枢接于阀座上的旋动杆。使用者可由该旋动杆旋转调整以遮挡部份或全部的阀口,而控制流经阀口的液压油油量,进而达到可调整避震阻尼的功效。
自动调整避震器,主要如中国台湾公告专利第510454号所揭露的一种单轴且连续无段式可调避震器。该技术主要在避震器活塞杆内设计一旋转阀,旋转阀上设计两沟槽,活塞阀与旋转阀可组合连续性变化的孔口,旋转阀由旋转杆与控制马达接合在一起。透过控制马达控制旋转阀位置使旋转阀作180度或360度旋转与活塞阀产生连续性变化的孔口,使避震器能产生无限多种大小不同的阻尼力。另外,又如美国专利US.Pat.No.4,645,042所揭露的可调阻尼避震器也是属于单轴可调整的避震器。
就目前市售避震器的普遍性而言,仍旧以不可调避震器即传统现有技术避震器居多,此类避震器车辆行进中,无法因路面状况改变而实时调整避震阻尼以满足车辆乘坐人士的需求。纵使有可调整阻尼的避震器,但此类可调的技术多以单向可调以及单轴驱动为主流。不过单轴自动调整避震器通常可调整范围较小,因此上无法满足爱车人士以及提供舒适的行车感受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其主要利用驱动马达控制一对旋转杆,利用该对旋转杆的转动控制避震器内的流道开口开闭大小,以动态且独立调整避震器于拉伸以及压缩时所需阻尼的大小。
本发明提供一种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其于装设避震器的载具上设置多个传感器以及控制单元,传感器可以感测载具的运动状态,例如:速度、倾角以及振动等状态,控制单元在根据状态驱动马达控制避震器内的流道开口大小。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包括:一避震器,其具有一对旋转杆,可以调整该避震器的阻尼大小;一对皮带轮,其分别与该旋转杆相连接;以及一对驱动马达,其分别通过一皮带与该对皮带轮相连接,以将旋转动力传递至该皮带轮进而带动对应的旋转杆转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包括:一避震器,其具有一对旋转杆,可以调整该避震器的阻尼大小;一对皮带轮,其分别与该旋转杆相连接;一对驱动马达,其分别通过一皮带与该对皮带轮相连接,以将旋转动力传递至该皮带轮进而带动对应的旋转杆转动;以及多个传感器,其可感测该避震器所设置的载具所产生的运动状态而产生一感测信号;一控制单元,其与该多个传感器以及该对驱动马达作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可根据该感测信号以控制该对驱动马达转动以动态调整该避震器的阻尼大小。
综合上述,本发明提供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及其控制装置可以根据行车状态,动态调整避震器的阻尼大小,以维持载具移动的舒适感。因此可以满足业界的需求,进而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以及带动周遭产业的发展。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与图1B为本发明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皮带张力调整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活塞杆、阀体组以及阀门机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A为主阀的阀本体立体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的辅助阀的阀本体立体示意图;
图6A至图6C为本发明的旋转阀动作示意图;
图7为避震器压缩过程工作液体流向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
10-避震器
   101、102-旋转杆
   1010-通道
   1020-凹部结构
11、12-皮带轮
   110-凹部
   111-凸部结构
   120-凸部
13、14-驱动马达
   130、140-皮带
   131、141-输出轴
   16、17-轴套
18-张力调节元件
19-侧壁
   190-通孔
   191-防尘盖
   192-防尘罩
2-可变阻尼避震器
20-中空筒体
   201-容置空间
      2010-上空间
      2011-下空间
21-承载板
22-压板
23-弹性体
24-阀门装置
25-活塞杆
   250-容置空间
   251-凹部区域
   252、253、254、255-通孔
   256-固定孔
26-主阀
   260-阀本体
      2600-液体通道
      2601-凸环
      2602-通道
   261-弹片
27a、27b-辅助阀
   270-阀本体
      2700-凸环
      2701-通道
   271-弹片
   272-盖片
28-固定部
   280-弹性体
   281-锁固元件
29-弹片刚性调整元件
3-传感器
30-振动传感器
31-速度传感器
32-倾角传感器
4-控制单元
6-阀门机构
60a、60b-旋转阀
   600-穿孔
   601-凹槽
   602-卡槽
   603-环形凹部
61-控制阀
   610-穿孔
   611-缺槽
   612-固定孔
   613-环形凹部
64、66-液封元件
65-固定销
90、900、901-工作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对本发明的特征、目的及功能有更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下文特将本发明的装置的相关细部结构以及设计的理念缘由进行说明,以使得审查委员可以了解本发明的特点,详细说明陈述如下:
请参阅图1A与图1B所示,该图为本发明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侧视示意图。该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1具有一避震器10、一对皮带轮11与12以及一驱动马达13与14。该避震器10的结构本体内主要具有一对旋转杆101与102,其可通过一旋转运动调整避震器10内的阀门开口大小,以提供避震器内的工作液体通过,进而控制该避震器的阻尼大小。该避震器的结构本体,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达成,并非本实施例的重点,在此不作赘述。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对旋转杆101与102为同轴设置,也即其中的一旋转杆101内具有一1010通道,以提供容置另一旋转杆102通过,使得该对旋转杆101与102为同轴配置的状态。
该对皮带轮11与12,其分别与该旋转杆101与12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其中的一皮带轮11的一侧延伸有一凸部结构111与旋转杆101相连接,而在该通道1010内的旋转杆102则与皮带轮12相连接。为了增加该对皮带轮11与12的承靠效果以及减少旋转阀101、102的轴体长度,在本实施例中,与旋转杆101相连接的皮带轮11具有一凹部110,而另一皮带轮12具有一凸部120,其容置于该凹部110内,该凸部120其设置于皮带轮11的另一侧,而分别连接皮带轮12以及旋转杆102。此外,每一皮带轮11与12的一侧还可以设置一轴套16与17(bushing)以减少皮带轮运转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在本实施例中,该凸部120通过该轴套17与该旋转杆102相连接。此外,该对皮带轮的上下两侧更具有一防尘盖191。
该对驱动马达13与14,其分别通过一皮带130及140与该对皮带轮11与12相连接,以将旋转动力通过输出轴131与141通过皮带130与140传递至对应的皮带轮11与12,进而带动对应的旋转杆101与102转动。该对驱动马达13与14则可以选择为步进马达或者是直流马达等驱动元件。而该皮带130与140可为V型皮带或者是时规皮带,但不以此为限。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控制旋转杆的旋转角度,该皮带130与140为一时规皮带。至于与该皮带130与140相连接的皮带轮11与12则选择对应的皮带的种类,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皮带130与140为时规皮带,则该皮带轮11与12则选择为时规皮带轮。该对驱动马达与该皮带耦接之处的外侧罩覆有一防尘罩192。
利用该驱动马达13与14的转动,会通过皮带130与140将旋转动力分别传递至对应的皮带轮11与12上,进而带动与的连接的旋转杆101与102转动,而调整避震器10的阻尼。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同时驱动两个驱动马达13与14转动或者是单独一个驱动马达13或14转动。至于使用的时机可视需求而定。请参阅图2所示,该图为本发明皮带张力调整示意图。以其中一组皮带轮与皮带结合为例,该皮带130的一侧设置有一张力调节元件18,其利用一轮体180抵靠于皮带130上,该轮体180连接一杆体181通过该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的侧壁19上的通孔190,并通过一固定元件182固锁于该侧壁19上。通过调整该轮体180抵靠该皮带130所施予的压力以调整皮带130的张力。
请参阅图3以及图4所示,其中图3为本发明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活塞杆、阀体组以及阀门机构立体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5,包括有一避震器2、一对皮带轮130与140、一驱动马达13与14、多个传感器3以及一控制单元4。该避震器2的结构具有一中空筒体20,其内具有一容置空间201。该容置空间201内具有工作液体,一般而言,该工作液体为具有粘滞性的液体,如:油体等。在该中空筒体20的一端部具有一承载板21以及一压板22。该承载板21与该压板22间具有一弹性体23,例如:弹簧。该承载板21、压板22以及该弹性体23的结构以及连接关系为现有的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该避震器2内具有一阀门装置24,其具有一活塞杆25、一阀体组以及一阀门机构6。该活塞杆25,设置于该中空筒体20内,且其一端延伸出该中空筒体20而穿过该压板22。在该活塞杆25的一端延伸有一凹部区域251,整个活塞杆25的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250以提供容置该阀门机构6。该凹部区域251的外壁上具有多个通孔与该容置空间250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通孔分成两组,每一组具有两对通孔。在图4中显示其中一组通孔252、253与254、255。该阀体组,其套设于该凹部区域251的外壁上。在本实施例中,该阀体组更具有一主阀26以一对辅助阀27a与27b。该对辅助阀27a与27b其设置于该主阀的上下两侧以将容置空间201区分成上空间2010以及下空间2011。
该主阀26主要具有一阀本体260以及一对弹片261。该阀本体260,其套设于该凹部区域251的外壁上。如图5A所示,该图为主阀的阀本体立体示意图。该阀本体260的上开通有多个液体通道2600,其贯通整个阀本体260。此外,在该阀本体260的上下两侧还具有一凸环2601(图中仅显示一侧面),该凸环2601上开设有多个通道2602,其可在该活塞杆25进行压缩或者是拉伸时提供中空筒体20内的工作液体由该凹部区域251上的通孔252与254进出阀门机构6。
再回到图4所示,该对弹片261,其分别抵靠于该阀本体260的上下两侧的凸环2601上。另外,每一个辅助阀27a与27b还具有一阀本体270、一弹片271以及一盖片272。该阀本体270其分别设置于该主阀26的上下两侧且套设于活塞杆25的凹部区域251上。请参阅图5B所示,该图为本发明的辅助阀的阀本体立体示意图。阀本体270的一侧面上还具有一凸环2700,该凸环2700上开设有多个通道2701。如图4以及图5B所示,每一个辅助阀27a与27b的阀本体270上的通道2701可在该活塞杆25进行压缩或者是拉伸时提供在该中空筒体20内的工作液体由该凹部区域251上的通孔253与255流出。另外,在图5中,该主阀26与该对辅助阀27a与27b之间还具有一弹片刚性调整元件29,用以调整弹片261的刚性设定。
该阀门机构6,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250内,该阀门机构6具有一对旋转阀60a与60b以及一控制阀61。每一个旋转阀60a与60b内具有一穿孔600,且其外壁设置有至少一流道,在本实施例中,该流道由一组凹槽601所构成。该控制阀61设置于该对旋转阀60a与60b之间,该控制阀61的上下两端面分别与该对旋转阀60a与60b的端面相抵靠。该控制阀61具有一穿孔610且其与该对旋转阀60a与60b抵靠的端部壁面上分别具有一导流口。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阀61的上下两端的该导流口分别由一组缺槽611所构成。为了避免工作流体溢流,该旋转阀60a与60b上还具有环形凹部603,其上设置有液封元件64。另外在该控制阀61上也具有一环行凹部,其上也设置有液封元件64。
由于该活塞杆25内具有容置空间,旋转杆101可通过该容置空间与旋转阀10a相连接。另一方面,由于该对旋转阀60a与60b上以及该控制阀61上分别具有穿孔600与610,因此旋转杆102可通过旋转杆101内的通道1010以及穿孔600与610而与旋转阀10b相连接。此外,为了维持旋转杆101与102间的密封状态,该旋转杆102的侧壁上具有一凹部结构1020,其可以提供容置一液封元件66,以防止活塞杆25在拉伸与压缩的过程中工作液体渗入至缺槽111与凹槽101以外的位置。因此该对旋转杆101与102可分别调整所连接的旋转阀10a与10b转动,以调整该导流道与该导流口的相对位置,也就是缺槽611与凹槽601相对应的位置。该阀门机构6的下方还具有一固定部,其利用锁固元件281以及弹性体280固定该阀门机构6于该容置空间250内。
阀门机构6的控制阀61容置于对应该凹部区域251的容置空间内,而该控制阀61的上下两端的凹槽611位置与通孔252以及254相对应。一对固定销65嵌入于该活塞杆25上的固定孔256以及该控制阀61上的固定孔612使该控制阀61可以被固定于容置空间内。该阀门机构6上的旋转杆101与102由该容置空间250一直延伸而凸出该避震器2的盖板22,而分别与该对皮带轮相连接。至于该对皮带轮的特征以及与该对驱动马达的连接关系如前所述,在此不作赘述。
该避震器2可以设置于一载具上,在该载具上还具有多个传感器3,其可感测该载具所产生的运动状态而产生一感测信号。该控制单元4,其与该多个传感器3以及该对驱动马达13与14作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4可根据该感测信号以控制该对驱动马达13与14转动以动态调整该避震器2的阻尼大小。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传感器3可选择为振动传感器30、速度传感器31、倾角传感器32或者是前述的各种传感器组合,以感测载具的运动状态。一般而言,该载具为可动的载具,例如:轮型车辆(汽车或摩托车等)。而这些车辆在行进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行进状态,例如:路面凹凸不平、爬坡、下坡或者是平路高速或慢速行驶等。为了让驾驶员以及乘客感到舒适,因此在不同的行进状态可能需要调避震器的阻尼以达到不同的避震效果,进而维持舒适的行车状态。因此,通过前述的传感器所感测的信号提供给控制单元,以对行车状态进行监控,进而根据所感测的行车状态控制避震器的阻尼大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控制动作,请参阅图3、图4与图6A至图6C所示,其中图6A至图6C为本发明的旋转阀动作示意图。图6A描述为全闭的状态,所谓全闭的状态即为该对旋转阀60a与60b的流道,也即该组凹槽610与该控制阀61的缺槽611呈现未连通的状态。当活塞杆25在拉伸以及压缩的过程中,从通孔252或254流入的工作流体并无法经由原先凹槽601与缺槽611所形成的流道流至辅助阀27a或27b,因此造成避震器2在拉伸或压缩的过程中阻力增加。所以在图6A完全封闭的状态下,避震器2所受的阻尼力是处于最大状态。
当控制单元通过该多个传感器所传回的感测信号判断需要调整阻尼大小时,该控制单元会控制该对驱动马达同时或者是个别运转。以图6B为例,在本实施例的状态中,代表半开的状态,也就是通过驱动马达13与14的驱动,控制旋转杆101与102转动,分别调整旋转阀60a与60b的凹槽601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使得仅剩下二分之一的凹槽601开口与缺槽611对应。由于该旋转阀60a与60b的凹槽601与该缺槽611仅剩下一半的开口相互对应,因此所形成的流道截面积减半,所以当活塞杆25在拉伸或者是压缩的过程中,进入通孔252或254的液体,然后再流入到缺槽111,经由凹槽101,通过通孔253或255,最后从该辅助阀27a或27b的通道2701流出至上空间2010或下空间2011的工作液体相对也减半,因此造成避震器2在拉伸或压缩的过程中阻力增加。所以在图6B的阀门机构状态下,避震器2于拉伸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尼力会比图6A的状态还要小。
当要将避震器的阻尼调至最小时,控制单元可以驱动驱动马达转动,以控制该对旋转杆101与102旋转至全开的位置,如图6C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状态中,控制阀61的缺槽611一直对应通孔252以及254,而旋转阀60a的凹槽601则完全与该缺槽611相对应。如图7所示,该图为避震器压缩过程中工作液体流向示意图。当避震器2在压缩的过程中,于下空间2011工作液体90通过便可以通过阀本体260上的液体通道2600向上空间2010流动,此时工作液体分成两部分,一部份的工作液体900通过通道2602直接流入至上空间2010,另一部份的工作液体901则进入通孔252,然后再流入到缺槽611,经由凹槽601,通过通孔253,最后从该辅助阀27a的通道2701流出至上空间2010。由于该旋转阀60a的凹槽601与该缺槽611完全对应,因此所形成的流道截面积为最大,所以经由主阀26流至上空间2010的工作液体也是最大,因此避震器2所产生的阻尼力会是最小的状态。
综合上述,本发明提供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及其控制装置可以根据行车状态,动态调整避震器的阻尼大小,以维持载具移动的舒适感。因此可以满足业界的需求,进而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以及带动周遭产业的发展。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避震器,其具有一对旋转杆,可以调整该避震器的阻尼大小;
一对皮带轮,其分别与该旋转杆相连接;以及
一对驱动马达,其分别通过一皮带与该对皮带轮相连接,以将旋转动力传递至该皮带轮进而带动对应的旋转杆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马达为选择一步进马达以及一直流马达其中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皮带轮为一时规皮带轮且该皮带为一时规皮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对旋转杆其中的一旋转杆内具有一通道可提供另一旋转杆通过以使该对旋转杆位于同心轴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与具有该通道的旋转杆相连接的皮带轮具有一凹部,而另一皮带轮具有一凸部容置于该凹部内,该凸部上还连接有一连轴元件与通过该信道的旋转杆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皮带的一侧还设置有一皮带张力调节元件,其可提供一作用力于该皮带上以调节皮带的张力,每一皮带轮的一侧还可以设置一轴套以减少皮带轮运转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避震器还具有:
一中空筒体,其内容置有一工作液体;
一活塞杆,其设置于该中空筒体内,该活塞杆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且该活塞杆的一端外壁上具有多个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通孔;
一阀体组,其设置于该中空筒体内且套设于具有该多个通孔的活塞杆外壁上;
一阀门机构,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阀门机构还具有:
一对旋转阀,其分别与该对旋转杆相连接,每一旋转阀的外阀壁上开设有一导流道;以及
一控制阀,其设置于该对旋转阀之间与该对旋转阀的端面相抵靠,该控制阀与该对旋转阀抵靠的端部壁面上分别具有一导流口;以及
一固定部,其设置于该活塞杆的端部以提供固定该阀体组以及该阀门机构于该容置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阀体组还具有:
一主阀,其还具有;
一阀本体,其套设于该活塞杆对应该容置空间的外壁上,该阀本体上开通有多个液体通道且其上下两侧还具有一凸环,该凸环上开设有多个通道;以及
一对弹片,其分别抵靠于该阀本体的上下两侧的凸环上;
一对辅助阀,其分别设置于该主阀的一侧,该对辅助阀分别具有:
一阀本体,其套设于该活塞杆对应该容置空间的外壁上,该阀本体的一侧还具有一凸环,该凸环上开设有多个通道;
一弹片,其抵靠于该凸环上;以及
一盖片,其抵靠于该弹片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马达与该皮带耦接处还具有一防尘罩,该对皮带轮的上下两侧处还具有一防尘盖。
10.一种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避震器,其具有一对旋转杆,可以调整该避震器的阻尼大小;
一对皮带轮,其分别与该旋转杆相连接;
一对驱动马达,其分别通过一皮带与该对皮带轮相连接,以将旋转动力传递至该皮带轮进而带动对应的旋转杆转动;以及
多个传感器,其可感测该避震器所设置的载具所产生的运动状态而产生一感测信号;
一控制单元,其与该多个传感器以及该对驱动马达作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可根据该感测信号以控制该对驱动马达转动以动态调整该避震器的阻尼大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马达选择为一步进马达以及一直流马达其中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皮带轮为一时规皮带轮且该皮带为一时规皮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旋转杆其中的一旋转杆内具有一通道可提供另一旋转杆通过以使该对旋转杆位于同心轴的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具有该通道的旋转杆相连接的皮带轮具有一凹部,而另一皮带轮具有一凸部容置于该凹部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皮带的一侧还设置有一皮带张力调节元件,其可提供一作用力于该皮带上以调节皮带的张力,该每一皮带轮的一侧更可以设置一轴套以减少皮带轮运转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选择为振动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倾角传感器以及前述的任意组何其中之一。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避震器还具有:
一中空筒体,其内容置有一工作液体;
一活塞杆,其设置于该中空筒体内,该活塞杆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且该活塞杆的一端外壁上具有多个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通孔;
一阀体组,其设置于该中空筒体内且套设于具有该多个通孔的活塞杆外壁上;
一阀门机构,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阀门机构还具有:
一对旋转阀,其分别与该对旋转杆相连接,每一旋转阀的外阀壁上开设有一导流道;以及
一控制阀,其设置于该对旋转阀之间与该对旋转阀的端面相抵靠,该控制阀与该对旋转阀抵靠的端部壁面上分别具有一导流口;以及
一固定部,其设置于该活塞杆的端部以提供固定该阀体组以及该阀门机构于该容置空间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体组还具有:
一主阀,其具有;
一阀本体,其套设于该活塞杆对应该容置空间的外壁上,该阀本体上开通有多个液体通道且其上下两侧还具有一凸环,该凸环上开设有多个通道;以及
一对弹片,其分别抵靠于该阀本体的上下两侧的凸环上;
一对辅助阀,其分别设置于该主阀的一侧,该对辅助阀分别具有:
一阀本体,其套设于该活塞杆对应该容置空间的外壁上,该阀本体的一侧还具有一凸环,该凸环上开设有多个通道;
一弹片,其抵靠于该凸环上;以及
一盖片,其抵靠于该弹片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避震器阻尼调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马达与该皮带耦接处还具有一防尘罩,该对皮带轮的上下两侧处还具有一防尘盖。
CN2007101954892A 2007-11-30 2007-11-30 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及其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15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54892A CN101451587B (zh) 2007-11-30 2007-11-30 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及其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54892A CN101451587B (zh) 2007-11-30 2007-11-30 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及其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1587A true CN101451587A (zh) 2009-06-10
CN101451587B CN101451587B (zh) 2010-08-11

Family

ID=40733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548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1587B (zh) 2007-11-30 2007-11-30 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及其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158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7147A (zh) * 2011-09-15 2012-04-04 李小岛 表达性爱共振频率的可控震源
CN112513493A (zh) * 2018-05-07 2021-03-16 希里得减震装置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自行车的避震器的阻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7538A (en) * 1966-11-09 1974-08-06 F Morgan Shock absorbers
JPS5894930U (ja) * 1981-12-18 1983-06-28 トキコ株式会社 油圧緩衝器
US5285875A (en) * 1990-12-05 1994-02-15 Nissan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c. Impact sensitive shock absorber
US5823305A (en) * 1992-10-08 1998-10-20 Ricor Racing & Development, L.P. Flow sensitive, acceleration sensitive shock absorber
CN1888466A (zh) * 2005-06-28 2007-01-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7147A (zh) * 2011-09-15 2012-04-04 李小岛 表达性爱共振频率的可控震源
CN112513493A (zh) * 2018-05-07 2021-03-16 希里得减震装置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自行车的避震器的阻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1587B (zh) 201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04973A (en) Damping force control typ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JP5859813B2 (ja) 緩衝器
EP2530355B1 (en) Apparatus for position sensitive and/or adjustable suspension damping
DK2935934T3 (en) SHOCK ABSORBER
JP5815062B2 (ja) 減衰力可変式バルブ組立体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減衰力可変式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US4620619A (en) Variable-damping-force shock absorber
US8464850B2 (en) Gas spring curve control in an adjustable-volume gas-pressurized device
US20110315494A1 (en) Bypass for a suspension damper
CA2284435C (en) Damper valve for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US20070176392A1 (en) Motorcycle provided with a steering damper
US10315483B2 (en) Vehicle damping system and vehicle
US9719573B2 (en) Shock absorber
CN113498396A (zh) 缓冲器
CN101451587B (zh) 避震器阻尼调整机构及其控制装置
JP7158413B2 (ja) 双方向選択ブロックを備えたショックアブゾーバ、ホイールグルーブ、及びモータサイクル
US11760150B2 (en) Suspension damper with by-pass valves
JP3895425B2 (ja) 油圧緩衝器
CN113474245B (zh) 缓冲器
CN101451588B (zh) 阀门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可变阻尼避震器
JPS58116212A (ja) 減衰力調整式シヨツクアブソ−バ
KR102343122B1 (ko) 모터사이클용 스티어링 댐퍼
KR101952645B1 (ko) 전동식 무단 가변 쇽업소버
JPS58188771A (ja) 揺動式三輪車の揺動制御装置
KR20120083661A (ko) 쇽업소버의 선회 감응밸브 조립체
JP2005343338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ダン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