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0822A - 一种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及其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及其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0822A
CN101450822A CNA2008102035601A CN200810203560A CN101450822A CN 101450822 A CN101450822 A CN 101450822A CN A2008102035601 A CNA2008102035601 A CN A2008102035601A CN 200810203560 A CN200810203560 A CN 200810203560A CN 101450822 A CN101450822 A CN 101450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complex
phenols
concentration
hydrogen per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035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春海
左小磊
胡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A2008102035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08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0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08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及其应用方法。所述纳米复合物由碳纳米管和磁性纳米颗粒混合而成,两者的混合比例以质量比表示为1∶10~1∶2。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所述的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纳米复合物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酚类废水中。b)加入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0.5~5小时。c)将纳米复合物经吸附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酚类废水可引发一系列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体健康以及阻碍相关工业发展等问题,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
中国专利CN85104016采用活性碳纤维处理含酚废水及其再生方法,但是存在的问题是酚类在初始阶段没有被分解,导致后面还须对活性碳纤维高温加热才能消除酚类。专利CN89101914.6采用酸催化、加热搅拌回流反应,随后加入碱中和过滤、焚渣进行处理,专利CN03151224.0采用通过电解,在阳极上放电产生强氧化基团——羟基自由基(·OH)、阴极得到电子形成H2O2,阴阳两极协同作用实现对苯酚污染物氧化分解,以上工艺存在操作过程过于复杂,能耗高等问题。专利CN200410020409.6采用Fe2O3/Al2O3催化剂与双氧水(过氧化氢)配合使用,能较好的降解酚类有机物,但是在常温下酚类去除率较低,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有很好的去除率。单纯利用双氧水降解水中酚类有机物的技术一般需要其他的辅助手段使双氧水分解产生自由基,才能起到一定的降解作用,使得处理过程中需要增加额外的处理设备。例如专利CN200410053425.5采用了一种带有UV灯的反应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利用纳米复合物的高效催化特性,提供一种纳米复合物,并将该纳米复合物应用于处理酚类废水的方法中,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实现操作过程简单、快速、低能耗、无须特定装备的酚类废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复合物由碳纳米管和磁性纳米颗粒混合而成,两者的混合比例以质量比表示为1:10~1:2。
所述的碳纳米管采用直径小于100nm的多壁碳纳米管。更优选的多壁碳纳米管的直径可以是30~50nm。
所述的磁性纳米颗粒为磁性四氧化三铁颗粒,更优选的磁性四氧化三铁颗粒粒径小于100nm。所述的碳纳米管和磁性纳米颗粒的混合比例(质量比)优选的是1:5。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
所述的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纳米复合物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酚类废水中,
b)加入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0.5~5小时,
c)将纳米复合物经吸附分离。
步骤a中,将所述纳米复合物按照以下比例加入到酚类废水中:在酚类质量浓度为0.2~4g·L-1的范围内,所述纳米复合物与酚类废水的比例以质量比表示为1:500~10:500,优选比例为3:500。
步骤b中,所述的过氧化氢在酚类废水中的浓度为100mM~800mM,处理0.5~5小时。
步骤c中,将纳米复合物优选经磁吸附法吸附分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和功效,但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制。
实施例1
第一步,将直径为20nm的多壁碳纳米管、颗粒为直径为30nm的磁性四氧化三铁,按照质量比1:5混合。
第二步,含苯酚终浓度为0.25g·L-1的溶液与第一步的纳米复合物按照质量比500:3混合。
第三步,在第二步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使得过氧化氢的浓度为500mM,混匀,静置3小时。
第四步,对第三步溶液采用磁吸附法将水中的纳米复合物与溶液分离。
第五步,测定第四步溶液中苯酚浓度(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浓度),计算苯酚去除率为100%。
实施例2
第一步,将直径为30nm的多壁碳纳米管、颗粒为直径为50nm的磁性四氧化三铁,按照质量比1:10混合。
第二步,含苯酚终浓度为0.25g·L-1的溶液与第一步的纳米复合物按照质量比500:3混合。
第三步,在第二步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使得过氧化氢的浓度为500mM。混匀,静置0.5小时。
第四步,对第三步溶液采用磁吸附法将水中的纳米复合物与溶液分离。
第五步,测定第四步溶液中苯酚浓度(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浓度),计算苯酚去除率为87.4%。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多壁碳纳米管、磁性纳米颗粒按照质量比1:10混合,处理时间减少,苯酚去除率稍有下降。
实施例3
第一步,将直径为50nm的多壁碳纳米管、颗粒为直径为50nm的磁性四氧化三铁,按照质量比1:2混合。
第二步,含苯酚终浓度为0.25g·L-1的溶液与第一步的纳米复合物按照质量比500:3混合。
第三步,在第二步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使得过氧化氢的浓度为100mM。混匀,静置3小时。
第四步,对第三步溶液采用磁吸附法将水中的纳米复合物与溶液分离。
第五步,测定第四步溶液中苯酚浓度(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浓度),计算苯酚去除率为89.6%。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多壁碳纳米管、磁性纳米颗粒按照质量比1:2混合,降低过氧化氢浓度,苯酚去除率稍有下降。
实施例4
第一步,将直径为30nm的多壁碳纳米管、颗粒为直径为80nm的磁性四氧化三铁,按照质量比1:5混合。
第二步,含苯酚终浓度为1g·L-1的溶液与第一步的纳米复合物按照质量比500:3混合。
第三步,在第二步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使得过氧化氢的浓度为500mM。混匀,静置3小时。
第四步,对第三步溶液采用磁吸附法将水中的纳米复合物与溶液分离。
第五步,测定第四步溶液中苯酚浓度(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浓度),计算苯酚去除率为100%。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苯酚浓度提高至实施例1的4倍,说明本发明可以适用于较宽的苯酚浓度范围。
实施例5
第一步,将直径为30nm的多壁碳纳米管、颗粒为直径为80nm的磁性四氧化三铁,按照质量比1:5混合。
第二步,含苯酚终浓度为3.8g·L-1的溶液与第一步的纳米复合物按照质量比500:3混合。
第三步,在第二步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使得过氧化氢的浓度为800mM。混匀,静置5小时。
第四步,对第三步溶液采用磁吸附法将水中的纳米复合物与溶液分离。
第五步,测定第四步溶液中苯酚浓度(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浓度),计算苯酚去除率为100%。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苯酚浓度提高至实施例1的16倍,处理时间延长,增加了过氧化氢浓度。说明本发明可以适用于较宽的苯酚浓度范围。
实施例6
第一步,将直径为90nm的多壁碳纳米管、颗粒为直径为90nm的磁性四氧化三铁)按照质量比1:5混合。
第二步,含苯酚终浓度为0.25g·L-1的溶液与第一步的纳米复合物按照质量比500:3混合。
第三步,静置3小时。
第四步,对第三步溶液采用磁吸附法将水中的纳米复合物与溶液分离。
第五步,测定第四步溶液中苯酚浓度(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浓度),计算苯酚去除率为20.5%。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没有加入过氧化氢,苯酚去除率显著下降。
实施例7
第一步,含苯酚终浓度为0.25g·L-1的溶液与颗粒为直径为90nm的磁性四氧化三铁,按照质量比1000:5混合。
第二步,在第一步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使得过氧化氢的浓度为500mM。混匀,静置3小时。
第三步,对第二步溶液采用磁吸附法将水中的纳米复合物与溶液分离。
第四步,测定第三步溶液中苯酚浓度(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浓度),计算苯酚去除率为53.5%。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没有加入碳纳米管,苯酚去除率显著下降。

Claims (10)

1、一种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复合物由碳纳米管和磁性纳米颗粒混合而成,两者的混合比例以质量比表示为1:1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碳纳米管和磁性纳米颗粒的混合比例以质量比表示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纳米管为直径小于100nm的多壁碳纳米管。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性纳米颗粒为磁性四氧化三铁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性四氧化三铁颗粒粒径小于100nm。
6、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
7、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纳米复合物按照以下比例加入到酚类废水中:在酚类质量浓度为0.2~4g·L-1的范围内,所述纳米复合物与酚类废水的比例以质量比表示为1:500~10:500;
b)加入以下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0.5~5小时,所述的过氧化氢在酚类废水中的浓度为100mM~800mM;
c)将纳米复合物经吸附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纳米复合物按照以下比例加入到酚类废水中:在酚类质量浓度为0.2~4g·L-1的范围内,所述纳米复合物与酚类废水的比例以质量比表示为1:500~10:500;
b)加入以下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0.5~5小时,所述的过氧化氢在酚类废水中的浓度为100mM~800mM;
c)将纳米复合物经吸附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纳米复合物按照以下比例加入到酚类废水中:在酚类质量浓度为0.2~4g·L-1的范围内,所述纳米复合物与酚类废水的比例以质量比表示为3:500,
b)加入以下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0.5~5小时,所述的过氧化氢在酚类废水中的浓度为500mM,
c)将纳米复合物经磁吸附法吸附分离。
CNA2008102035601A 2008-11-28 2008-11-28 一种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及其应用方法 Pending CN1014508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035601A CN101450822A (zh) 2008-11-28 2008-11-28 一种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及其应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035601A CN101450822A (zh) 2008-11-28 2008-11-28 一种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及其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0822A true CN101450822A (zh) 2009-06-10

Family

ID=40733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2035601A Pending CN101450822A (zh) 2008-11-28 2008-11-28 一种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在处理酚类废水中的应用及其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082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9229A (zh) * 2011-05-06 2011-09-14 同济大学 芬顿试剂法制备磁性碳纳米管吸附剂的方法
CN102649044A (zh) * 2012-05-03 2012-08-29 湖南大学 非氧化磁性多壁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71661A (zh) * 2012-03-20 2012-09-19 清华大学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纳米四氧化三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9229A (zh) * 2011-05-06 2011-09-14 同济大学 芬顿试剂法制备磁性碳纳米管吸附剂的方法
CN102179229B (zh) * 2011-05-06 2012-12-05 同济大学 芬顿试剂法制备磁性碳纳米管吸附剂的方法
CN102671661A (zh) * 2012-03-20 2012-09-19 清华大学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纳米四氧化三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71661B (zh) * 2012-03-20 2014-03-12 清华大学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纳米四氧化三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49044A (zh) * 2012-05-03 2012-08-29 湖南大学 非氧化磁性多壁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o et al. Burgeoning prospects of biochar and its composite in persulfate-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Jiang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Fenton/Fenton-like reactions for the removal of antibiotics in aqueous environments
Wang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biochar-based catalysts: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and mechanisms for pollution remediation
Yang et al. Electrocatalysis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in a three-dimensional aeration electrocatalysis reactor (3D-AER) with a flotation-tailings particle electrode (FP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Mi et al. FeNi-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LDH)@ biochar composite for, activation of peroxymonosulfate (PMS) towards enhanced degradation of doxycycline (DOX):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catalysts, catalytic performances, degradation pathways and mechanisms
Wang et al. Copper-based catalyst from wast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or effective Fenton-like discoloration of Rhodamine B at neutral pH
CN110433821A (zh) 一种铁锰双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工业废水净化中的应用
Hung et al. N-doped metal-free biochar activation of peroxymonosulfate for enhancing the degradation of antibiotics sulfadiazine from aquaculture water and its associated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CN106495369B (zh) 一种电芬顿法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95428B (zh) 基于碳纳米管的类Fenton高级氧化体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1821982B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氧化铈-氧化铁复合材料、合成方法及其在催化降解性中的应用
CN112194236A (zh) 一种利用生物炭-氧化铜复合材料活化过一硫酸盐处理含盐难降解废水的方法
CN107265788B (zh) 一种工业废水、废气处理系统
Liu et al. Peroxydisulfate activation by digestate-derived biochar for azo dye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performance
CN114405494B (zh) 用于含盐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的臭氧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
CN110756163A (zh) 一种纳米CoFe2O4/碳纤维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62754A (zh) 去除壬基酚的铋酸钠铁‑石墨烯可见光‑类芬顿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74404A (zh) 光助BiFe1-xCuxO3活化过一硫酸盐处理水体残留环丙沙星的方法
Liang et al. Breaking rate-limiting steps in a red mud-sewage sludge carbon catalyst activated peroxymonosulfate system: Effect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Ge et al. Insights into metal/carbon materials activation of persulfate from a structure–property perspective: Performances, tunable reaction pathways and toxicity
Ma et al. Iron pyrophosphate doped carbon nanocomposite for tetracycline degradation by activation of peroxymonosulfate
CN1275881C (zh) 光氧化絮凝处理有机污染物废水的方法
Yang et al. Microwave synthesis of Fe–Cu diatomic active center MOF: synergistic cyclic catalysis of persulfate for degrading norfloxacin
Liu et al. Elevated degradation of di-n‑butyl phthalate by activating peroxymonosulfate over GOCoFe2O4 composites: Synergistic effects and mechanisms
Yu et al. Facile preparation of coprecipitates between iron oxides an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or efficient Fenton-like degradation of norfloxac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