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6882A - 显示系统、显示装置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显示系统、显示装置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6882A
CN101446882A CNA200810182172XA CN200810182172A CN101446882A CN 101446882 A CN101446882 A CN 101446882A CN A200810182172X A CNA200810182172X A CN A200810182172XA CN 200810182172 A CN200810182172 A CN 200810182172A CN 101446882 A CN101446882 A CN 101446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input media
data
display surface
position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821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46882B (zh
Inventor
成泽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46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6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46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68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2Power saving in digitizer or tabl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6Multi-sensing digitiser, i.e. digitiser u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sensing technologies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e.g. for detecting pen and finger, for saving power or for improving position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系统、显示装置及程序。组合显示位置检测模式时使用触笔描绘的内容、和位置非检测模式时使用触笔描绘的内容。显示装置在位置非检测模式中指示触笔检测轨迹,触笔据此检测操作者在显示面上移动时的轨迹,将该轨迹数据写入RAM。显示装置在从位置非检测模式移动到位置检测模式时,向触笔请求轨迹数据,触笔响应此,将RAM的轨迹数据发送至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在移动到位置检测模式后,检测触笔接触于显示面的位置,生成连接多个该位置的描绘数据。然后,合成该描绘数据和发送来的轨迹数据,在显示面上显示合成的图像位置数据所表示的图像。

Description

显示系统、显示装置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显示面显示所操作者描绘的内容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若被操作者触摸,则从功耗少的节能模式复原至功耗多的通常模式的、触摸屏式显示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若对汽车中设置的操作各设备用的触摸追踪装置(tracer)进行触摸操作,则解除功耗少的睡眠状态的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2001-325071号公报
可是,有时,操作者会未注意到该显示装置在节能模式下动作,用触笔(stylus pen)等突然开始描绘。这时,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上,显示完全移动到通常模式后描绘的内容,但不显示从节能模式移动到通常模式的中途描绘的内容。这是因为从节能模式移动到通常模式的期间,显示装置的各部未完全复原,所以显示装置不能把握描绘的内容。对操作者来说,由于未全部显示描绘的内容,所以必须再次描绘更正显示装置从节能模式移动到通常模式的期间描绘的内容,不方便。尤其是如胆甾型液晶或电泳动型显示装置那样,具有在移动到节能模式后仍持续显示图像的显示存储性的显示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在通常模式和节能模式下显示状态完全不变,所以操作者难以判断这些动作模式,既便如上所述是节能模式,也多数会开始描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背景作出,其目的在于组合显示不检测由触笔等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的动作模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和检测由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的动作模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系统,具备:具有显示面的显示装置、和与该显示装置进行通信的输入装置;所述输入装置具备:轨迹检测部件,检测由操作者操作的自装置和所述显示面的接触点的轨迹;写入部件,将表示所述轨迹检测部件检测出的轨迹的轨迹数据写入存储部件;和发送部件,读出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件中的所述轨迹数据,发送至所述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具备:位置检测部件,检测所述输入装置接触所述显示面的位置,生成表示由该位置上的点形成的线的描绘数据;动作模式移动部件,将自装置的动作模式移动到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进行所述位置的检测的位置检测模式、和不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进行所述位置的检测的位置非检测模式之一;指示部件,在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中,对所述输入装置指示检测所述轨迹;请求部件,在从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移动到所述位置检测模式时,对所述输入装置请求所述轨迹数据;合成部件,合成响应于所述请求部件的请求从所述输入装置的所述发送部件发送来的轨迹数据、和移动到所述位置检测模式后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生成的描绘数据,生成图像数据;和显示部件,在所述显示面中显示由所述合成部件生成的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
由此,可组合显示在不检测由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的动作方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和检测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的动作方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
也可在本发明优选的方式中,若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动作模式移动部件检测到在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中所述输入装置接触所述显示面,则开始从该位置非检测模式向所述位置检测模式移动;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请求部件在所述动作模式移动部件结束向所述位置检测模式的移动时,对所述输入装置请求所述轨迹数据。
由此,可组合显示在显示装置从位置非检测模式向位置检测模式移动期间使用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和在显示装置结束向位置检测模式移动后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
也可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是功耗比所述位置检测模式少的动作模式。
由此,可组合显示在不检测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功耗少的动作模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和在检测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的动作模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
也可在本发明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合成部件连接所述轨迹数据所表示的轨迹终点、和所述描绘数据中包含的多个位置中的始点,合成所述轨迹数据和所述描绘数据。
由此,可连接显示在不检测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的动作模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终点、和在检测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的动作模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的始点。
也可在本发明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输入装置的所述轨迹检测部件检测所述显示面的凹凸、并检测所述轨迹;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位置检测部件具备设置在每个所述显示面的规定区域的、感知所述输入装置对所述显示面的接触的多个感知部件;生成对由感知到所述输入装置接触所述显示面的、所述多个感知部件中至少2个以上感知部件的位置上的点形成的线进行表示的描绘数据。
由此,可使用检测显示面的凹凸来检测轨迹的轨迹检测部件、和根据表示感知接触的感知部件的位置的位置数据、生成描绘数据的位置检测部件,组合显示在不检测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的动作模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和在检测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的动作模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
也可在本发明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输入装置的所述轨迹检测部件除自装置和所述显示面的接触点的轨迹外,还检测自装置和所述显示面以外的面的接触点的轨迹;利用由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合成部件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所表示的所述图像比所述显示面大;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显示部件在所述显示面中以可滚动的状态显示利用由所述合成部件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所表示的所述图像,或者将所述图像缩小后显示在所述显示面。
由此,可组合显示在不检测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的动作模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且含有输入装置在显示面以外的面中移动时的轨迹的描绘内容、和在检测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的动作模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面;与输入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部件;位置检测部件,检测所述输入装置接触所述显示面的位置,生成表示由该位置上的点形成的线的描绘数据;动作模式移动部件,将自装置的动作模式移动到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进行所述位置检测的位置检测模式、和不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进行所述位置检测的位置非检测模式之一;指示部件,在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中,通过所述通信部件指示所述输入装置检测由操作者操作的该输入装置和所述显示面的接触点的轨迹;请求部件,在从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移动到所述位置检测模式时,通过所述通信部件对所述输入装置请求表示该输入装置检测到的轨迹的轨迹数据;合成部件,合成响应于所述请求部件的请求从所述输入装置发送来的轨迹数据、和移动到所述位置检测模式后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生成的描绘数据,生成图像数据;和显示部件,在所述显示面上显示由所述合成部件生成的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
由此,可组合显示在不检测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的动作模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和在检测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的动作模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程序,使具有显示面和通信部件的计算机作为如下部件发挥作用:位置检测部件,检测输入装置接触所述显示面的位置,生成表示由该位置上的点形成的线的描绘数据;动作模式移动部件,将自装置的动作模式移动到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进行所述位置的检测的位置检测模式、和不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进行所述位置的检测的位置非检测模式之一;指示部件,在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中,通过所述通信部件对所述输入装置指示检测由操作者操作的该输入装置和所述显示面的接触点的轨迹;请求部件,在从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移动到所述位置检测模式时,通过所述通信部件对所述输入装置请求表示该输入装置检测到的轨迹的轨迹数据;合成部件,合成响应于所述请求部件的请求从所述输入装置发送来的轨迹数据、和移动到所述位置检测模式后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生成的描绘数据,生成图像数据;和显示部件,在所述显示面上显示由所述合成部件生成的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
由此,可组合显示在不检测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的动作模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和在检测输入装置接触的位置的动作模式时使用该输入装置描绘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和触笔的外观的图。
图2是表示该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该触笔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该显示装置或该触笔执行的处理的顺序图。
图5是表示在该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描绘线条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在该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中所显示的图像的图。
图7是表示超出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来描绘线条的状态的图(变形例)。
符号说明
1显示装置、10 电源部、11 CPU、12 ROM、13 RAM、14 存储性显示体、15、触摸屏、16 通信部、2 触笔、20 电源部、21 CPU、22 ROM、23 RAM、24 通信部、25 笔端开关、26 轨迹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和触笔2的外观的图。显示装置1是小型且重量轻地构成的所谓电子纸(paper),除根据图像数据显示图像的功能外,还具备显示操作者描绘的内容的功能。触笔2是显示装置1操作中使用的输入装置。操作者可通过使用该触笔2,在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S上描绘期望的文字或图形等。
图2是表示图1示出的显示装置1的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显示装置1具备:电源部10、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1、ROM(Read OnlyMemory)12、RAM(Random Access Memory)13、存储性显示体14、触摸屏15、和通信部16。电源部10具备例如可充电的蓄电池,对图中以虚线包围的显示装置1的各部供给显示装置1动作所需的电力。CPU11通过执行ROM12中存储的程序来进行各种处理。ROM12是读出专用存储器,存储由CPU11执行的程序等。RAM13用作CPU11的工作区。通信部16根据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或ブル—トウ—ス(注册商标)等无线通信标准,与触笔2进行数据通信。
存储性显示体14是利用胆甾型液晶或电泳动等的显示部件,在CPU11指示下,在其显示面S上显示各种图像。该存储性显示体14具有显示的存储性,既使电力供给停止,也可继续显示图像。触摸屏15是重叠设置于上述的存储性显示体14的显示面S上的透明面板,感知每个规定的微小区域中有无物体接触。该微小区域分别对应于存储性显示体14中的规定数量的象素(例如1×1象素或3×3象素)。若触摸屏15感知物体接触,则根据以存储性显示体14的显示面S的左上角点作为原点的xy坐标系检测该接触位置,将表示检测出的接触位置的接触位置数据供给CPU11。
例如,在操作者将触笔2接触于触摸屏15的显示面S、描绘期望的内容时,触摸屏15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检测出该接触位置,将表示检测出的接触位置的接触位置数据供给CPU11。若从触摸屏15供给接触位置数据,则CPU11生成根据时间经过连接多个该接触位置数据的描绘数据,根据该描绘数据,在存储性显示体14中显示描绘的内容。由此,在存储性显示体14的显示面S上,按照追踪该描绘轨迹的方式显示操作者描绘的内容。因此,操作者可以与使用实际的笔时相同的感觉在显示面S上描绘期望的内容。
这里,说明显示装置1的动作模式。显示装置1具有「位置检测模式」、「节能模式」2个动作模式。「位置检测模式」是通过电源部10对显示装置1的各部供电,显示装置1进行通常动作的动作模式。在该「位置检测模式」中,由CPU11进行例如根据图像数据显示图像的处理、或显示操作者描绘的内容的处理等。「节能模式」是功耗比「位置检测模式」少的动作模式,从电源部10仅对限于显示装置1的部件供电。在该「节能模式」下,CPU11可仅感知物体接触于触摸屏15,但不能检测到接触于触摸屏15上的哪个位置。即,因「节能模式」是不进行触笔2等物体接触的位置检测的「位置非检测模式」,所以下面称为「位置非检测模式」。
从「位置检测模式」向「位置非检测模式」移动开始于例如在「位置检测模式」中,操作者未操作期间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以上时。并且,从「位置非检测模式」向「位置检测模式」移动开始于例如检测触笔2等物体接触于触摸屏15的表面时。为了从「位置非检测模式」移动到「位置检测模式」,必需从电源部10开始对「位置非检测模式」中未供电的各部供电,使CPU11等复原至「位置检测模式」的状态。因此,在自开始从「位置非检测模式」向「位置检测模式」移动至该移动完全结束为止,经过几百毫秒左右、根据情况约1秒的时间。
图3是表示图1示出的触笔2的结构图。如该图所示,触笔2具备:电源部20、CPU21、ROM22、RAM23、通信部24、笔端开关25、和轨迹检测部26。电源部20具备例如电池,对图中由单点划线包围的触笔2的各部供给触笔2动作所需的电力。CPU21通过执行ROM22中存储的程序,进行各种处理。该CPU21例如以8bit单位进行处理,可在低功耗下动作。ROM22是读出专用存储器,存储由CPU11执行的程序等。RAM23用作CPU21的工作区。通信部24根据与显示装置1的通信部16相同的通信标准,与显示装置1进行数据通信。
笔端开关25是设置在触笔2的笔端的开关。若通过操作者使触笔2的笔端接触到触摸屏15的显示面S等,则该笔端开关25变成导通状态,输出导通信号,若远离触摸屏,则变成截止状态,输出截止信号。轨迹检测部26检测出在从笔端开关25输出导通信号的期间,即使笔端开关25接触显示面S等的期间,由操作者操作使触笔2在显示面S上移动的轨迹,生成表示检测出的轨迹的轨迹数据。更具体地,轨迹检测部26在从笔端开关25输出导通信号的期间,以微小的规定时间间隔光学地读取触笔2的笔端与显示面S接触的接触区域的凹凸。接着,轨迹检测部26比较重新读取的接触区域的凹凸、和上次读取的接触区域的凹凸,算出由触笔2的笔端移动的方向和移动量构成的移动矢量。通过轨迹检测部26在从笔端开关25输出导通信号的期间反复执行该处理,依据时间经过连接算出的移动矢量,可检测出使触笔2移动的轨迹。将表示检测的轨迹的轨迹数据存储在RAM23之后,则由通信部24发送至显示装置1。
[动作]
图4是表示显示装置1的CPU1或触笔2的CPU21执行的处理步骤的顺序图。下面,参照该图,说明显示装置1和触笔2的动作。
若显示装置1的CPU11在「位置检测模式」中操作者不操作期间的时间成为规定时间以上,则如上所述,使自装置的动作模式移动到「位置非检测模式」。这时,CPU11首先使用通信部16,通知触笔2向「位置非检测模式」移动(步骤S110),然后,使自装置的动作模式移动到「位置非检测模式」(步骤S120)。若显示装置1移动到「位置非检测模式」,则如上所述,既便操作者将触笔2接触于触摸屏15的显示面S并进行描绘,也不检测该接触位置。
另外,若触笔2的CPU21在上述的步骤S110中,从显示装置1通知向「位置非检测模式」移动,则首先使轨迹检测部26起动。由此,轨迹检测部26在笔端开关25为导通时,可检测由操作者操作移动触笔2的轨迹。即来自显示装置1的向「位置非检测模式」的移动通知指示对于触笔2检测轨迹。接着,CPU21根据笔端开关25的状态,判定是否降笔(pendown)(步骤S130)。降笔是指操作者将触笔2接触于触摸屏16的显示面S。在笔端开关25仍为截止时,CPU21判定为未降笔(步骤S130:否),待机直到降笔。
这里,假定在显示装置1移动到「位置非检测模式」后,操作者使用触笔2,开始描绘的情况。
图5是表示此时在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S上描绘线条的状态图。操作者通过用触笔2在触摸屏15的显示面S中描画,进行该线条的描绘。图中的轨迹R是表示被描绘的线条的轨迹,但因为这是在「位置非检测模式」中描绘的,所以在存储性显示体14中不被显示。另外,图中的点P1表示轨迹R的始点,即操作者开始描绘的位置。
这时,在触笔2侧进行以下处理。首先,因操作者使触笔2的笔端接触于触摸屏15的显示面S的点P1,所以笔端开关25变为导通。这时,CPU21判定为降笔(图4的步骤S130:是)。若判定为降笔,则CPU21指示轨迹检测部26轨迹检测,依次检测操作者使用触笔2从点P1开始描绘的轨迹,从轨迹检测部26取得表示该轨迹的轨迹数据。然后,CPU21开始将根据操作者的描绘而依次取得的轨迹数据记录于RAM23的处理(步骤S140)。由此,在RAM23中,通过CPU21接连不断将表示由操作者描绘的轨迹的轨迹数据写入。该轨迹数据的记录持续至显示装置1请求轨迹数据为止。
另外,在显示装置1侧进行如下处理。首先,若触笔2的笔端接触至显示面S(图5示出的、相当于始点的点P1),则显示装置1的触摸屏15感知该接触。由此,CPU11检测降笔(步骤S150)。若检测出降笔,则CPU11开始从「位置非检测模式」向「位置检测模式」的动作模式移动(步骤S160)。如上所述,从「位置非检测模式」向「位置检测模式」移动中,在该移动完全结束之前至少经过几百毫秒左右的时间。这时,由于显示装置1的各部还没有复原至「位置检测模式」的状态,所以既便操作者使触笔2接触于触摸屏15的显示面S并进行描绘,也与「位置非检测模式」时相同,不检测该接触位置。
若开始从「位置非检测模式」向「位置检测模式」移动,则开始由电源部10对显示装置1的各部供电,将CPU11等的各部依次复原至「位置检测模式」的状态。然后,若从「位置非检测模式」向「位置检测模式」的移动结束(步骤S170),则CPU11使用通信部16,对触笔2请求轨迹数据(步骤S180)。并且,与此并行,CPU11使用触摸屏15,依次检测触笔2接触的位置,开始基于该接触位置生成描绘数据。而且,CPU11开始将对应于操作者的描绘而依次生成的描绘数据记录于RAM13的处理(步骤S190)。例如,在假定操作者描绘至图5示出的点P2的时刻,从「位置非检测模式」向「位置检测模式」移动结束的情况。实际上,由于从「位置非检测模式」向「位置检测模式」移动最短仅经几百毫秒,所以仅描绘很短的线,但在图中,为了易于说明,将描绘线的轨迹R放大表示。这时,在上述的步骤S190中,就由操作者描绘的轨迹R中点P2以后的轨迹而言,记录基于触笔2接触的位置的描绘数据。
然后,若在上述的步骤S180中,从显示装置1请求轨迹数据,则触笔2的CPU21首先在中止轨迹检测部26的动作,并且结束记录轨迹数据的处理(图4的步骤S200)。在该例中,操作者在描绘至图5示出的点P2之前的时刻,从「位置非检测模式」向「位置检测模式」的移动结束,在与此大致相同时刻,进行轨迹数据的请求。因此,在触笔2的RAM23中,存储表示由操作者描绘的轨迹R中、图5示出的从点P1至点P2之间的轨迹的轨迹数据D1。并且,这时,从CPU21中止轨迹检测部26的动作起,至触笔2的轨迹检测部26再次由CPU21起动为止,既便笔端开关25变为导通,也不进行使触笔2移动的轨迹检测。而且,CPU21读出RAM23中记录的轨迹数据D1,使用通信部24发送至显示装置1(图4的步骤S210)。
若显示装置1的CPU11从触笔2发送轨迹数据D1,则首先读出RAM13中记录的描绘数据。在该例中,RAM13中存储有根据由操作者描绘的轨迹R中、图5示出的从点P2至点P3之间的轨迹上的各位置而生成的描绘数据D2,读出该描绘数据D2。接着,CPU11合成发送来的轨迹数据D1和读出的描绘数据D2,生成图像数据(步骤S220)。这时,CPU11合成轨迹数据D1和描绘数据D2,以使图5示出的轨迹D1表示的轨迹终点C1和描绘数据D2中包含的多个位置中的始点C2相连接。例如将终点C1与始点C2视为同一点后连接两者即可。由该合成得到的图像数据表示图5示出的从始点P1经由点P2至终点P3的曲线状的图像。接着,CPU11将生成的图像数据供给存储性显示体14,使对应于该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面S(步骤S230)。
图6是表示此时显示于存储性显示体14的显示面S的图像P的图。如该图所示,该图像P不仅是「位置检测模式」中描绘的内容,即图5示出描绘数据D2表示的描绘内容,而且还包含在从不能检测接触的位置「位置非检测模式」向「位置检测模式」移动期间描绘的内容,即图5示出的轨迹数据D1表示的描绘内容。从操作者看,虽然在描绘开始时不显示该描绘内容,但在从「位置非检测模式」完全移动到「位置检测模式」时,发现一次性显示之前描绘的内容,即图5示出的轨迹数据D1和描绘数据D2表示的描绘内容。这样,若显示图像P,则之后如通常那样,接着显示由操作者描绘的内容所表示的图像。
假设,考虑显示装置1仅使用根据由触摸屏15检测出的接触位置生成的描绘数据,显示描绘的内容的情况。这时,在存储性显示体14的显示面S中,仅显示对应于图5示出的描绘数据2的图像,不显示对应于轨迹数据D1的图像。从操作者看,由于观察到未显示最初应描绘的点P1至点P2的部分,所以操作者必须再次描绘更正该部分,非常不方便。
根据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可组合显示在不进行触笔2接触的位置的检测的「位置非检测模式」时使用触笔2描绘的内容、和在进行触笔2接触的位置的检测的「位置检测模式」时使用触笔2描绘的内容。因此,可不损坏操作者的便利性、以功耗少的「位置非检测模式」动作。并且,由于触笔2可在低功耗下动作,所以可通过使显示装置1频繁地以「位置非检测模式」动作,降低考虑显示装置1和触笔2整体时的功耗。
[变形例]
上述是实施方式的说明,但该实施方式的内容可如下变形。并且,也可将以下的变形例适当组合。
(变形例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轨迹检测部26光学地检测由操作者描绘的轨迹,但检测轨迹的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轨迹检测部26具备检测由操作者的操作施加于触笔2的角速度的回转传感器。这时,轨迹检测部26根据回转传感器检测的角速度,检测出由操作者描绘的轨迹。或者,轨迹检测部26也可以具备检测由操作者的操作施加于触笔2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这时,轨迹检测部26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的加速度,检测由操作者描绘的轨迹。要点在于,只要是轨迹检测部26检测由操作者操作使触笔2在显示面S上移动时的轨迹即可。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显示装置1的通信部16与触笔2的通信部24通过无线进行数据通信。相反,显示装置1的通信部16和触笔2的通信部24也可经通信缆线连接,例如根据USB(Universal Serial Bus)的通信标准,通过有线进行数据通信。
(变形例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触笔2的CPU21根据来自显示装置1的指示,起动轨迹检测部26、或中止处理。相反,触笔2的CPU21也可根据来自显示装置1的指示,切换自装置的动作模式。例如,在从显示装置通知向「位置非检测模式」移动时,CPU21使触笔2的动作模式移动到「轨迹检测模式」。该「轨迹检测模式」是由电源部20向触笔2的各部供电,触笔2的各部进行动作的动作模式。若移动到「轨迹检测模式」,则轨迹检测部26在笔端开关25变为导通时,进行使触笔2移动的轨迹的检测。并且,在被显示装置1请求轨迹数据时,CPU21使触笔2的模式从「轨迹检测模式」移动到「轨迹非检测模式」。该「轨迹非检测模式」是功耗比「轨迹检测模式」少的动作模式,从电源部20仅向限于触笔2的部件供电。若移动到「轨迹非检测模式」,则触笔2的轨迹检测部26在再次移动到「轨迹检测模式」之前,既便笔端开关25导通,也不进行使触笔2移动的轨迹的检测。由此,可进一步降低触笔2的功耗。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触笔2的轨迹检测部26仅检测触笔2在触摸屏15的显示面S上移动时的轨迹,但除此以外,也可检测触笔2在触摸屏15的显示面S以外的面中移动时的轨迹。
图7是表示在显示装置1从「位置非检测模式」移动到「位置检测模式」期间,超出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S描绘线条的状态图。这时,触笔2的轨迹检测部26不仅检测显示面S上描绘的轨迹,还检测显示面S以外的面N上描绘的点P4~P5间的轨迹。既便在该面N的表面中,也由于与显示面S一样存在微小凹凸,所以通过与实施方式相同的原理,触笔2可检测面N上的轨迹。这时,显示装置1的CPU11合成表示这样检测出的轨迹的轨迹数据和描绘数据后,生成图像数据。此时生成的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比显示面S的尺寸还大。因此,CPU11将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面S中可滚动的存储性显示体14,或者缩小后显示于存储性显示体14。所谓滚动是指为了显示画面内未显示的部分,使显示内容上下左右地移动。在可滚动地显示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时,操作者通过使用触笔2等,执行将该图像沿超出显示面S的方向、在图7例中沿右方向进行滚动的操作,可组合阅览超出部分的描绘内容。并且,在将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缩小后显示时,操作者也可将自身描绘的内容与超出显示面S部分组合阅览。由此,操作者可与显示面S上描绘的内容组合阅览在显示面S以外的面描绘的内容。
(变形例5)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触笔2的CUP21将轨迹数据记录于RAM23。相反,在触笔2具备存储卡等可拆卸存储部件时,CPU21也可将轨迹数据记录于该存储部件。这时,可实现触笔2作为去除了存储轨迹数据的存储部件的结构。并且,这时,也可操作者从触笔2取出记录轨迹数据的存储部件后,插入个人计算机等,通过个人计算机显示基于存储于存储部件的轨迹数据的图像。由此,操作者在显示装置1以外的装置中也可阅览自身描绘的内容。并且,轨迹数据也可通过通信部24发送至个人计算机。
(变形例6)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存在由于触笔2的CPU21结束轨迹数据D1的记录的时刻、和显示装置1的CPU11开始描绘数据D2的记录的时刻、将轨迹数据D1和描绘数据D2的记录一部分重复执行的情况。这时,也可CPU11分别解析轨迹数据D1表示的轨迹图案(轨迹的形状或尺寸)和描绘数据D2表示的描绘图案(描绘内容的形状和尺寸),将轨迹数据D1和描绘数据D2相连接后合成,以使重叠具有相同特征的部分。由此,在轨迹数据D1和描绘数据D2的记录重复执行的情况下,也可正确显示操作者描绘的内容。
(变形例7)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的CPU11及触笔2的CPU21执行的程序可以以记录在磁带、磁盘、软盘、光记录媒体、磁光记录媒体、CD(Compact Disk)、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RAM等记录媒体的状态下提供。并且,也可经由英特网等网络下载于显示装置1或触笔2。即,可实现本发明作为程序。

Claims (8)

1、一种显示系统,具备:
具有显示面的显示装置、和与该显示装置进行通信的输入装置;
所述输入装置具备:
轨迹检测部件,检测由操作者操作的自装置和所述显示面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
写入部件,将表示所述轨迹检测部件检测出的轨迹的轨迹数据写入存储部件;和
发送部件,读出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件中的所述轨迹数据,发送至所述显示装置;
所述显示装置具备:
位置检测部件,检测所述输入装置接触所述显示面的位置,生成表示由该位置上的点形成的线的描绘数据;
动作模式移动部件,将自装置的动作模式移动到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进行所述位置的检测的位置检测模式、和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不进行所述位置的检测的位置非检测模式之一;
指示部件,在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中,对所述输入装置指示检测所述轨迹;
请求部件,在从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移动到所述位置检测模式时,对所述输入装置请求所述轨迹数据;
合成部件,合成响应于所述请求部件的请求从所述输入装置的所述发送部件发送来的轨迹数据、和移动到所述位置检测模式后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生成的描绘数据,生成图像数据;和
显示部件,在所述显示面中显示由所述合成部件生成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动作模式移动部件检测到在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中所述输入装置接触了所述显示面,则开始从该位置非检测模式向所述位置检测模式移动;
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请求部件在所述动作模式移动部件结束向所述位置检测模式的移动时,对所述输入装置请求所述轨迹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是功耗比所述位置检测模式少的动作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合成部件连接所述轨迹数据所表示的轨迹终点、和所述描绘数据中包含的多个位置中的始点,合成所述轨迹数据和所述描绘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装置的所述轨迹检测部件检测所述显示面的凹凸来检测出所述轨迹;
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位置检测部件具备设置在每个所述显示面的规定区域的、感知所述输入装置对所述显示面的接触的多个感知部件;
生成对由感知到所述输入装置接触所述显示面的、所述多个感知部件中至少2个以上感知部件的位置上的点形成的线进行表示的描绘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装置的所述轨迹检测部件除自装置和所述显示面的接触点的轨迹外,还检测自装置和所述显示面以外的面的接触点的轨迹;
利用由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合成部件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所表示的所述图像比所述显示面大;
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显示部件在所述显示面中以可滚动的状态显示利用由所述合成部件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所表示的所述图像,或者将所述图像缩小后显示在所述显示面。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面;
与输入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部件;
位置检测部件,检测所述输入装置接触所述显示面的位置,生成表示由该位置上的点形成的线的描绘数据;
动作模式移动部件,将自装置的动作模式移动到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进行所述位置的检测的位置检测模式、和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不进行所述位置的检测的位置非检测模式之一;
指示部件,在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中,通过所述通信部件对所述输入装置指示检测由操作者操作的该输入装置和所述显示面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
请求部件,在从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移动到所述位置检测模式时,通过所述通信部件对所述输入装置请求表示该输入装置检测到的轨迹的轨迹数据;
合成部件,合成响应于所述请求部件的请求从所述输入装置发送来的轨迹数据、和移动到所述位置检测模式后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生成的描绘数据,生成图像数据;和
显示部件,在所述显示面上显示由所述合成部件生成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
8、一种程序,使具有显示面和通信部件的计算机作为如下部件发挥作用:
位置检测部件,检测输入装置接触所述显示面的位置,生成表示由该位置上的点形成的线的描绘数据;
动作模式移动部件,将自装置的动作模式移动到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进行所述位置的检测的位置检测模式、和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不进行所述位置的检测的位置非检测模式之一;
指示部件,在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中,通过所述通信部件对所述输入装置指示检测由操作者操作的该输入装置和所述显示面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
请求部件,在从所述位置非检测模式移动到所述位置检测模式时,通过所述通信部件对所述输入装置请求表示该输入装置检测到的轨迹的轨迹数据;
合成部件,合成响应于所述请求部件的请求从所述输入装置发送来的轨迹数据、和移动到所述位置检测模式后由所述位置检测部件生成的描绘数据,生成图像数据;和
显示部件,在所述显示面上显示由所述合成部件生成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
CN200810182172XA 2007-11-27 2008-11-24 显示系统以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68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06192 2007-11-27
JP2007-306192 2007-11-27
JP2007306192A JP4442683B2 (ja) 2007-11-27 2007-11-27 表示システム、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6882A true CN101446882A (zh) 2009-06-03
CN101446882B CN101446882B (zh) 2011-05-04

Family

ID=40128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217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6882B (zh) 2007-11-27 2008-11-24 显示系统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44940B2 (zh)
EP (1) EP2065797A3 (zh)
JP (1) JP4442683B2 (zh)
CN (1) CN10144688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3670A (zh) * 2010-06-25 2012-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触输入位置校正装置、输入装置、接触输入位置校正方法、程序及集成电路
CN105446586A (zh) * 2014-09-19 2016-03-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14779B2 (en) * 2009-02-23 2012-11-20 Solomon Systech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touch panel
US20100295796A1 (en) * 2009-05-22 2010-11-2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Drawing o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s
US8487759B2 (en) 2009-09-30 2013-07-16 Apple Inc. Self adapting haptic device
US10013058B2 (en) 2010-09-21 2018-07-03 Apple Inc. Touch-based user interface with haptic feedback
US10120446B2 (en) * 2010-11-19 2018-11-06 Apple Inc. Haptic input device
US8766954B2 (en) 2010-12-21 2014-07-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Active stylus for use with touch-sensitive interface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US20130100044A1 (en) * 2011-10-24 2013-04-25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Wake Conditions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5861421B2 (ja) * 2011-12-05 2016-02-16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機器
US9304608B2 (en) * 2011-12-20 2016-04-05 Htc Corporation Stylus device
US20130278537A1 (en) * 2012-04-19 2013-10-24 Motorola Mobility, Inc. Touchscreen writing system
US9178509B2 (en) 2012-09-28 2015-11-03 Apple Inc. Ultra low travel keyboard
US20140098074A1 (en) * 2012-10-09 2014-04-1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pertaining to the use of multiple location modalities with a stylus
TW201504859A (zh) * 2013-07-26 2015-0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筆套及筆跡紀錄方法
US9652040B2 (en) 2013-08-08 2017-05-16 Apple Inc. Sculpted waveforms with no or reduced unforced response
KR20150026424A (ko) * 2013-09-03 2015-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9779592B1 (en) 2013-09-26 2017-10-03 Apple Inc. Geared haptic feedback element
WO2015047343A1 (en) 2013-09-27 2015-04-02 Honessa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 Llc Polarized magnetic actuators for haptic response
CN105579928A (zh) 2013-09-27 2016-05-11 苹果公司 具有触觉致动器的带体
US10126817B2 (en) 2013-09-29 2018-11-13 Appl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haptic effects
US10236760B2 (en) 2013-09-30 2019-03-19 Apple Inc. Magnetic actuators for haptic response
US9317118B2 (en) 2013-10-22 2016-04-19 Apple Inc. Touch surface for simulating materials
WO2015088491A1 (en) 2013-12-10 2015-06-18 Bodhi Technology Ventures Llc Band attachment mechanism with haptic response
US9501912B1 (en) 2014-01-27 2016-11-22 Apple Inc. Haptic feedback device with a rotating mass of variable eccentricity
AU2014391723B2 (en) 2014-04-21 2018-04-05 Apple Inc. Apportionment of forces for multi-touch input devices of electronic devices
DE102015209639A1 (de) 2014-06-03 2015-12-03 Apple Inc. Linearer Aktuator
US9886865B2 (en) * 2014-06-26 2018-02-06 Rovio Entertainment Ltd. Providing enhanced experience based on device location
KR102143310B1 (ko) 2014-09-02 2020-08-28 애플 인크. 햅틱 통지
US10353467B2 (en) 2015-03-06 2019-07-16 Apple Inc. Calibration of haptic devices
AU2016100399B4 (en) 2015-04-17 2017-02-02 Apple Inc. Contracting and elongating materials for providing input and outpu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0566888B2 (en) 2015-09-08 2020-02-18 Apple Inc. Linear actuators for use in electronic devices
US10039080B2 (en) 2016-03-04 2018-07-31 Apple Inc. Situationally-aware alerts
US10268272B2 (en) 2016-03-31 2019-04-23 Apple Inc. Dampening mechanical modes of a haptic actuator using a delay
US10622538B2 (en) 2017-07-18 2020-04-14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a haptic output and sensing a haptic input using a piezoelectric body
CN109240537B (zh) * 2018-08-23 2021-03-09 硅谷数模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US10599223B1 (en) 2018-09-28 2020-03-24 Apple Inc. Button providing force sensing and/or haptic output
US10691211B2 (en) 2018-09-28 2020-06-23 Apple Inc. Button providing force sensing and/or haptic output
US11380470B2 (en) 2019-09-24 2022-07-05 Apple Inc. Methods to control force in reluctance actuators based on flux related parameters
KR20210137710A (ko) 2020-05-11 2021-1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빠른 터치 반응성을 가지는 터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제어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111931600B (zh) * 2020-07-21 2021-04-06 深圳市鹰硕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智能笔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275500B1 (en) * 2020-12-30 2022-03-15 Linearity Gmbh Graphics authoring application user interface control
US11977683B2 (en) 2021-03-12 2024-05-07 Apple Inc. Modular systems configured to provide localized haptic feedback using inertial actuators
US11809631B2 (en) 2021-09-21 2023-11-07 Apple Inc. Reluctance haptic engin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9090A (ja) 1992-10-07 1994-04-28 Hitachi Ltd 省電力制御方式
JPH07234755A (ja) 1994-02-25 1995-09-05 Hitachi Ltd 座標入力手段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US6417846B1 (en) 2000-02-02 2002-07-09 Lee Si-Ken Multifunction input device
JP2001325071A (ja) 2000-05-17 2001-11-22 Tokai Rika Co Ltd タッチ操作入力装置
JP4552308B2 (ja) * 2000-10-24 2010-09-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超音波座標入力装置および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ボード
JP3798637B2 (ja) * 2001-02-21 2006-07-19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タッチパネル式記入媒体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60071915A1 (en) * 2004-10-05 2006-04-06 Rehm Peter H Portable computer and method for taking notes with sketches and typed text
WO2006041097A1 (ja) * 2004-10-12 2006-04-20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3次元ポインティング方法、3次元表示制御方法、3次元ポインティング装置、3次元表示制御装置、3次元ポインティングプログラム、及び3次元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060087496A1 (en) 2004-10-26 2006-04-27 Vincent Maciejewski Electronic notepad
CN100472419C (zh) * 2006-01-23 2009-03-25 郑希付 手书分析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3670A (zh) * 2010-06-25 2012-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触输入位置校正装置、输入装置、接触输入位置校正方法、程序及集成电路
US9019217B2 (en) 2010-06-25 2015-04-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ouch input location correction device, input device, touch input location correction method, and program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ed for touch input location correction apparatus
CN105446586A (zh) * 2014-09-19 2016-03-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65797A2 (en) 2009-06-03
JP4442683B2 (ja) 2010-03-31
US20090135153A1 (en) 2009-05-28
CN101446882B (zh) 2011-05-04
US8044940B2 (en) 2011-10-25
EP2065797A3 (en) 2013-05-01
JP2009129352A (ja) 200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6882B (zh) 显示系统以及显示装置
CN102681721B (zh) 显示装置、其操作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EP2919104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01901072B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
CN201892929U (zh) 电子白板系统及电子白板笔套
CN102609085B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以及程序
US20130307829A1 (en) Haptic-acoustic pen
CN103124951B (zh) 信息处理装置
CN103744541A (zh) 书写笔、电子终端及书写系统
CN103176706A (zh) 便携式信息终端及电子内容显示方法
CN101334937A (zh) 电子计算器以及控制方法
TWI711949B (zh) 電子板擦與其控制方法
US20110304544A1 (en) Handwriting input device
CN102411439A (zh) 指示笔模式
CN103914237B (zh) 通过多点触摸手势实现屏幕旋转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3034343A (zh) 一种感知鼠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871117A (zh) 信息处理装置、显示装置及信息处理系统
US20080122790A1 (en) Optical handwriting input device
KR20150063699A (ko) 스마트 펜
JP6850334B1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入力制御方法
KR100899035B1 (ko) 복수의 디스플레이 패널들을 사용하는 전자칠판 시스템 및그 운용방법
JP711812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09407903A (zh) 一种基于红外技术的电子书写板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JP5605281B2 (ja) 書込情報表示システム、書込情報表示装置、及び書込情報表示方法
CN116382513A (zh) 屏幕操控方法、装置、电容笔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61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