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1701A - 信息处理系统及识别信息确定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系统及识别信息确定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1701A
CN101441701A CNA2008100829758A CN200810082975A CN101441701A CN 101441701 A CN101441701 A CN 101441701A CN A2008100829758 A CNA2008100829758 A CN A2008100829758A CN 200810082975 A CN200810082975 A CN 200810082975A CN 101441701 A CN101441701 A CN 101441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received signal
mentioned
tag
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29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41701B (zh
Inventor
伊藤岳広
西川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41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1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41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17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01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07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the collision being resolved in the spatial domain, e.g. temporary shields for blindfolding the interrogator in specific dir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G06K7/1041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fixed in its position, such as an access control device for reading wireless access cards, or a wireless ATM
    • G06K7/104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fixed in its position, such as an access control device for reading wireless access cards, or a wireless ATM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rranged for interrogation of record carriers passing by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 G06K7/1043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fixed in its position, such as an access control device for reading wireless access cards, or a wireless ATM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rranged for interrogation of record carriers passing by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positioned close to a conveyor belt or the like on which moving record carriers are pa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及识别信息确定方法以及程序。本发明即便在多路径等原因而使来自读取对象物品的IC标签的ID以外的ID也被同时错误读取到的情况下,也可从读取到的这些多个ID之中,正确地确定读取对象物品的ID。为此,读写装置(1)从正在通过读取区间中的物品的IC标签(6)连续接收ID,并存储已接收到的ID,同时对每个ID接收测定其接收信号强度,将已测定的接收信号强度与ID对应起来进行存储,并将ID和接收信号强度通知给控制PC(3)。在控制PC(3)中,将接收信号强度不足规定电平的ID从分析对象中去除后,进行针对剩余ID的接收信号强度推移的回归分析,并将回归分析的结果是回归直线斜率的绝对值最小的ID判断为从读取对象物品的IC标签所发射的ID。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系统及识别信息确定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等的IC(Integrated Circuit)标签来管理物品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利用了电波的非接触的辨识技术的RFID技术在各种各样的领域得以利用。
尤其是以通信距离长于以往的RFID系统为特征的、950MHz频带RFID得到人们关注,可以预想在今后将迅速普及。
特别期待着利用该950MHz频带RFID的长距离通信性能,将其适用于物流或生产管理这样的领域。
为了将RFID技术适用于物流/生产管理领域,而需要在用传送带等自动输送的管理对象物品通过特定位置之际,接通过顺序来识别物品的内容的系统。
作为这种移动物通过顺序识别系统的一个例子,可列举出自动区分系统。
在经由被设置在门上的天线来读取为了识别管理对象物品而贴附的识别标签、即与RFID对应的IC标签的情况下,若漏读或误读门通过中以外物品的IC标签,后续工序的区分作业就会出错而使业务全体停滞。
由此,就需要按通过顺序正确地识别已通过门的管理对象物品。
但是,在因电波反射/衍射而造成的多路径等影响下,有可能发生门通过中以外的IC标签、即读取对象的物品以外的IC标签的读取。
由此,在多个IC标签被同时读取的情况下,管理对象物品的正确识别就作为新课题而被提出。
针对于该课题,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98570号公报)中公开了可以使用接近配置的RFID天线和光电传感器,高概率地保留管理对象物品的通过记录的方式。
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系统,在将RFID的天线和光电传感器接近配置,安装了IC标签的管理对象物品通过之际,当由光电传感器以及天线所取得的信息中的任意一方未被取得的情况下,就判断为发生了读取错误并发出警告。
从而,就可以可靠地读取管理对象物品。
但是,在如自动区分系统那样多个物品以一定间隔被输送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物品间隔狭窄或每个物品IC标签的贴附位置较近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因多路径等原因把读取对象以外的管理对象物品的IC标签也同时读取。
在这种情况下,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系统就不可能正确地识别管理对象物品,而存在将已出错的信息传给后续工序区分作业这样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如上述那样的课题,以实现即便在因多路径等原因而使读取对象的管理对象物的识别信息以外的识别信息也被同时错误读取到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已读取到的多个识别信息之中,正确地确定读取对象的管理对象物的识别信息的信息处理系统等为主要目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识别信息接收部,在安装有发射识别信息的识别标签的管理对象物存在一个以上的环境中,当正在移动的管理对象物通过规定的读取区间之际,接收从识别标签所发射的识别信息;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针对每次由上述识别信息接收部进行的识别信息的接收,测定识别信息接收时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识别信息确定部,针对每个识别信息,进行针对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所测定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分析,以确定从正在通过上述读取区间的管理对象物的识别标签所发射的识别信息。
根据本发明,由于测定识别信息接收时的接收信号强度,并进行针对接收信号强度的分析,所以即便在假设因多路径等原因而使读取对象的管理对象物以外的识别信息也被同时错误读取到的情况下,也能够基于分析结果,正确地确定读取对象的管理对象物的识别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自动区分系统之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进门传感器信号以及阅读器装置发送输出信号的输出定时的图。
图3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读写装置以及控制PC之构成例的图。
图4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接收信号强度表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接收功率值测定结果的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回归分析结果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读写装置以及控制PC之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与实施方式2有关的读写装置以及控制PC之构成例的图。
图9是表示与实施方式2有关的接收信号功率平均值表的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与实施方式2有关的读取次数表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与实施方式2有关的接收信号强度和读取次数之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与实施方式2有关的读写装置以及控制PC之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2有关的读写装置以及控制PC之硬件构成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有关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示出两个移动物通过顺序识别系统。
此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并非仅仅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2就适用了移动物通过顺序识别系统的、采用了RFID技术的自动区分系统进行说明。
图1表示自动区分系统的构成要素。
图2表示本自动区分系统中的探测物品进门的传感器输入、和读写装置的发送期间(=IC标签的读取期间)的关联。
在图1中,1是读写装置,2是与读写装置1上所连接的IC标签进行通信的天线。
3是控制读写装置1的控制PC(Personal Computer),4是设置天线2并通过传送带上的物品的门,5是对传送带上的管理对象物品进入门4进行探测的进门传感器。
6-1是在门4通过中作为读取对象的管理对象物品上所贴附的IC标签,6-2是已经通过门4且读取完了的管理对象物品上所贴附的IC标签,6-3是通过门4之前并在门通过中的标签6-1的读取结束后将作为读取对象的管理对象物品上所贴附的IC标签,6-4是不通过门4且在区分对象以外,被放置在门4附近的管理对象物品上所贴附的IC标签,6-5是不通过门4且在区分对象以外,并在门4附近移动的管理对象物品上所贴附的IC标签。
7是移动管理对象物品的传送带及其控制装置。
此外,IC标签6是例如950MHz频带的RFID标签。另外,IC标签6是识别标签的例子,从IC标签6发射的ID(Identifier)是识别信息的例子。
另外,将贴附着IC标签6的物品称作管理对象物品(以下,也简单称之为物品)。
在传送带中,将由读写装置1从IC标签6进行ID读取的区间称作ID读取区间(读取区间)。ID读取区间如后述那样,是从贴附着IC标签6的物品由进门传感器5探测出来的位置到门4通过后的规定位置(物品超过进门传感器的探测有效范围后前进了规定的等待时间的位置)的区间。
另外,位于ID读取区间内的物品是读取对象的物品。
此外,移动物通过顺序识别系统意味着读取正移动着的物品的识别信息,并基于读取结果来确定物品的机构,主要是通过读写装置1、阅读器装置天线2和控制PC3来实现的。
自动区分系统意味着适用于移动物通过顺序识别系统进行物品区分的机构,如图1所示那样,还包含门4、进门传感器5、传送带及其控制装置7。
其次,说明在本系统中,从物品进入门4直到IC标签的读取、通过了门4的物品的识别、识别结果向传送带及其控制装置7发送的一系列流程。
当进门传感器5探测到物品进入时,读写装置1接收来自进门传感器5的信号(来自进门传感器5的信号接收也可以用控制PC3进行)。
读写装置1如图2所示那样,等待从利用进门传感器5的探测,直到实际进入门4设置的天线2的标签读取有效范围的时间(图2中的(2)),之后开始标签读取处理。
当进门传感器5探测到物品的通过结束后,读写装置1接收来自进门传感器5的信号(来自进门传感器5的信号接收也可以用控制PC3进行)。
读写装置1如图2所示那样,等待从利用进门传感器5的通过结束探测直到实际离开门4上所设置的阅读器装置天线2的IC标签读取有效范围的时间(图2中的(3)),之后结束IC标签读取处理。
此外,等待时间(图3中的(2)、(3))依照进门传感器5与天线2的设置位置唯一地决定。
之后,根据ID的读取结果,来识别已通过门4的物品上所贴附的IC标签6-1,并发送到传送带及其控制装置7。
以下,就识别已通过门4的物品上所贴附的IC标签6-1的方式不同的两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移动物通过顺序识别系统,通过对与探测管理对象物品(管理对象物)进入的传感器协同工作的读写装置所读取到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测定来自IC标签的应答信号接收时的接收信号强度并对它们的值进行回归分析,则即便在假设因多路径等原因而使读取对象以外物品的IC标签也被同时错误读取到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已读取到的这些多个IC标签之中,正确地识别读取对象物品的IC标签。
然后,将通过这样用传送带等所输送来的物品按被输送的顺序进行识别,就可以将正确的信息传给后续工序区分作业等。
图3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移动物通过顺序识别系统中的、读写装置1以及控制PC3的构成要素。
在图3中,1a是控制与控制PC3的数据收发的控制PC接口部。
1b是依照来自控制PC3的请求和来自进门传感器5的输入来控制与IC标签的数据收发的收发控制部。
1c是在管理对象物品通过读取区间之际对针对IC标签的指令进行调制并发送的发送部。
1d是管理对象物品通过读取区间之际接收来自IC标签的响应(ID:识别信息)并进行解调的接收部。接收部1d是识别信息接收部的例子。
1e是存储用接收部1d接收到的IC标签之ID的ID存储部。
1f是测定用接收部1d接收到的IC标签的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1f对利用接收部1d的每个应答信号(ID=识别信息)的接收,测定接收时的接收信号强度。
1g是存储用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1f测定出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信号强度存储部。
1h是接收来自进门传感器5的信号的传感器接口部。
另外,在控制PC3中,3a是控制与读写装置1的数据收发的读写装置接口部。
3b是进行读写装置的控制的读写装置控制部。
3c是进行读写装置1所测定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回归分析,并识别已通过门4的物品上所贴附的IC标签6-1的接收信号强度解析部。接收信号强度解析部3c是识别信息确定部的例子。
3d是在将接收信号强度解析部3c的解析结果从读写装置控制部3b发送给传送带以及控制装置7之际控制数据收发的传送带接口部。
此外,图3所示的接收部1d、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1f以及接收信号强度解析部3c成为涉及本申请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构成要素。
图4表示接收信号强度存储部1g所存储的接收信号强度表的例子。
接收信号强度存储部1g对每个IC标签的ID存储每个读取时刻的接收信号强度(接收信号功率值)。
此外,在图4的接收信号强度表中,为了说明用而追加了IC标签栏,接收信号强度存储部1g所存储的内容只是ID栏和接收信号功率值/时刻栏的信息。
接着,在图1所示的自动区分系统中,以具有存在于传送带上的门通过中的IC标签(IC标签6-1)、门通过已经完了的IC标签(IC标签6-2)、今后将通过门的IC标签(IC标签6-3)、以及区分对象以外且不存在于传送带上而是在天线附近静止的IC标签(IC标签6-4)、以及同样为区分对象以外且不存在于传送带上而是在天线附近移动的IC标签(IC标签6-5)的情况为例,就用于正确地识别门通过中的IC标签(IC标签6-1)的读写装置1以及控制PC3的动作,利用图5~图7来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读写装置1读取到的每个读取时刻的接收信号强度(接收功率)的例子。
图6是表示对读写装置1读取到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回归分析的方法的例子。
图7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识别门通过中的IC标签(IC标签6-1)的一系列动作的例子的流程图。
以下,利用图7就用于识别门通过中的IC标签(IC标签6-1)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1)IC标签读取请求步骤
首先,就从控制PC3对读写装置1发射IC标签读取请求的步骤(图7步骤S101)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1中,从控制PC3的读写装置控制部3b经由读写装置接口部3a向读写装置1发射IC标签读取请求。
读写装置1经由控制PC接口部1a接收IC标签读取请求,并进入步骤S102。
(2)进门探测步骤
接着,就经由进门传感器5在读写装置1中探测物品已进入门的步骤(图7步骤S102)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2中,在进门传感器5中探测物品已进入传感器有效范围,并将图2所示的进入探测信号发送到读写装置1。
读写装置1中的收发控制部1b在经由传感器接口部1h接收进入探测信号后,等待从传感器探测直到物品实际进入门4上设置的天线2的IC标签读取有效范围的时间(图2的(2)),并进入步骤S103。
此外,还可以是将进门传感器5连接到控制PC3而不是读写装置1,用控制PC3来进行本步骤的处理。在此情况下步骤S101中的IC标签读取请求的发射成为控制PC3接收进入探测信号后进行发射。
(3)IC标签读取步骤(识别信息接收步骤)
接着,就读写装置1读取IC标签的步骤(图7步骤S103-104)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3中,读写装置1从收发控制部1b经由发送部1c、天线2对IC标签发送ID读取指令并进入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在有来自IC标签的应答的情况下,经由天线2、接收部1d,收发控制部1b接收ID,同时在ID存储部1e中存储接收到的ID并进入步骤S105。
在无来自IC标签的应答的情况或者来自IC标签的应答接收失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6。
(4)接收信号强度测定步骤
接着,就读写装置1接收到来自IC标签的应答之际测定接收信号强度的步骤(图7步骤S105)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5中,读写装置1对有应答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用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1f进行接收信号强度的测定,将测定结果存储到接收信号强度存储部1g中,进入步骤S106。
(5)门通过完了探测步骤
接着,就经由进门传感器5在读写装置1中探测物品已完成门通过的步骤(图7步骤S106)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6中,在进门传感器5中探测出物品从传感器有效范围离开,并将图2所示的通过完了探测信号发送到读写装置1。
读写装置1中的收发控制部1b,在经由传感器接口部1h接收通过完了探测信号后,在从传感器探测直到物品实际从门4上设置的天线中的IC标签读取有效范围离开的时间(图2的(3))尚未经过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3继续IC标签的读取,在已经过的情况下,结束IC标签的读取,进入步骤107。
若在进门传感器5中探测到物品尚未从传感器有效范围离开,则进入步骤S103。
此外,还可以是将进门传感器5连接到控制PC3而不是读写装置1,用控制PC3来进行本步骤的处理。在此情况下,在进门传感器5中探测到物品尚未从传感器有效范围离开时,就在步骤S103之前再次从控制PC3对读写装置1发射IC标签读取请求。
这样,在读写装置1中,接收部1d从正在通过读取区间中的管理对象物品的IC标签6连续接收ID,ID存储部1e存储被接收到的ID。另外,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1f对利用接收部1d的每个ID接收,测定其接收信号强度,接收信号强度存储部1g将测定到的接收信号强度与ID对应起来进行存储。
(6)IC标签读取结果发送步骤
接着,就将利用读写装置1的IC标签读取结果发送给控制PC3的步骤(图7步骤S107)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7中,收发控制部1b经由控制PC接口部1a将由读写装置1读取、并存储在ID存储部1e和接收信号强度存储部1g中的每个IC标签的ID和接收信号强度发送到控制PC3。
控制PC3使读写装置控制部3b经由读写装置接口部3a,接收每个IC标签的ID和接收信号强度(例如,图4的接收信号强度表),并进入步骤S108。
(7)门通过IC标签识别步骤
接着,就以读取到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的接收信号强度为基础,识别已通过门4的IC标签,并将识别结果发送到传送带以及控制装置的步骤(图7的步骤S108-110)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8中,通过接收信号强度解析部3c将接收信号强度的峰值低于规定阈值电平的IC标签(图5的标签(4)、(5))判断为不存在于传送带上的IC标签、即区分对象以外的IC标签,并从门通过IC标签的候补中删除,进入步骤S109。此外,接收信号强度的阈值电平考虑IC标签的信号送出功率值等预先设定好。
在步骤S109中,通过接收信号强度解析部3c对剩余IC标签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推移进行回归分析。
如图6(a)所示那样,由于已通过门的IC标签(图5的IC标签(1))的接收信号强度近似于正态分布,所以其回归直线的斜率接近0。
另一方面,由于图6(b)所示的门通过后的IC标签(图5的IC标签(2))、以及图6(c)所示的门通过前的IC标签(图5的IC标签(3))的接收信号强度不是正态分布,所以其回归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比门通过中的IC标签(图5的IC标签(1))要大。
由此,接收信号强度解析部3c就将针对每个IC标签(每个ID)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回归分析结果是回归直线的斜率最接近0的IC标签判断为门通过中的IC标签,并进入步骤S110。
在步骤S110中,接收信号强度解析部3c将步骤S109中识别出的门通过中的IC标签的ID经由传送带接口部3d发送到传送带以及控制装置7。
这样,接收信号强度解析部3c,在将接收信号强度不足规定电平的ID从分析对象中去除后,进行针对剩余ID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推移的回归分析,并将回归分析的结果是回归直线斜率的绝对值最小的ID判断为从正在通过读取区间中的管理对象物的IC标签所发射的ID。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用读写装置对来自IC标签的应答接收时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多次测定,并进行其峰值的比较以及回归分析,则即便在因多路径等影响而不仅读取到门通过中的IC标签而且读取到除此以外的IC标签的ID,也能够正确地识别门通过中的IC标签,后续工序区分作业也可以正确地进行。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就以下移动物通过顺序识别系统进行了说明,该系统在用传送带等自动输送的管理对象物品通过特定位置之际,按通过顺序来识别物品的内容,包括:
具有对管理对象物品上所贴附的物品进行识别的ID的识别标签;
探测上述管理对象物品通过特定位置的期间的通过探测装置;
同步于利用上述通过探测装置进行的上述管理对象物品的通过探测,进行上述识别标签的ID读取处理的读写装置;
对上述读写装置发行上述识别标签的ID读取处理请求的读写控制装置;
在上述读写装置中,测定来自上述识别标签的应答信号接收时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件;以及
分析用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件所取得的每个上述识别标签的接收信号强度,以识别已通过的上述管理对象物品的管理对象物品识别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就以下移动物通过顺序识别系统进行了说明,用上述读写装置在上述管理对象物品通过特定位置中,连续进行识别标签的读取处理、和利用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件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测定,并对读取到的每个上述识别标签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回归分析,由此来识别通过特定位置中的上述管理对象物品。
另外,还就以下移动物通过顺序识别系统进行了说明,在用上述读写装置,上述识别标签的读取处理结果是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件所测定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极其低的上述识别标签存在的情况下,判断为不是上述管理对象物品并设为回归分析的对象以外,由此降低通过特定位置中的上述管理对象物品的识别处理上所加的负荷。
实施方式2.
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移动物通过顺序识别系统,通过对与探测管理对象物品进入的传感器协同工作的读写装置所读取到的每个IC标签,测定来自IC标签对应答信号接收时的接收信号强度和读取次数,并对它们的值进行回归分析,则即便在假设因多路径等原因而使读取对象以外物品的IC标签也被同时错误读取到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已读取到的这些多个IC标签之中,正确地识别读取对象物品的IC标签。
然后,将通过这样用传送带等所输送来的物品按被输送的顺序进行识别,就可以将正确的信息传给后续工序区分作业等。
作为实施方式2,就通过解析来自IC标签6-1~6-5的应答信号接收时的接收信号强度和ID的读取次数,来识别已通过门4的物品上所贴附的IC标签6-1的方式,利用图8~图12进行说明。
图8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读写装置1以及控制PC3的构成要素。
在图8中,读写装置1的1a~1h是与图3所示的要素相同的要素,并追加了读取次数存储部1i。
另外,在控制PC3中,取代接收信号强度解析部3c而使用接收信号强度/读取次数解析部3e,进而,追加了阈值存储部3f。
以下,就读写装置1的各要素进行说明。
1a是控制与控制PC3的数据收发的控制PC接口部。
1b是依照来自控制PC3的请求和来自进门传感器5的输入来控制与IC标签的数据收发的收发控制部。另外,如后述那样,收发控制部1b对每个ID计数利用接收部1d的ID的接收次数。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发控制部1b作为接收次数计数部的例子而发挥功能。
1c是对针对IC标签的指令进行调制并发送的发送部。
1d是接收来自IC标签的响应并进行解调的接收部。
1e是存储用接收部1d接收到的IC标签ID的ID存储部。
1f是测定用接收部1d接收到的IC标签的应答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
1g是存储用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1f测定出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接收信号强度存储部。
1h是接收来自进门传感器5的信号的传感器接口部。
1i是存储用收发控制部1b对每个IC标签(每个ID)进行了计数的读取次数的读取次数存储部。
另外,在控制PC3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取代接收信号强度解析部3c而使用接收信号强度/读取次数解析部3e。接收信号强度/读取次数解析部3e是识别信息确定部的例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追加了阈值存储部3f。
以下,就控制PC3的各要素进行说明。
3a是控制与读写装置1的数据收发的读写装置接口部。
3b是进行读写装置的控制的读写装置控制部。
3e是进行读写装置1测定出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的接收信号强度和读取次数的分析,以识别已通过门4的物品上所贴附的IC标签6-1的接收信号强度/读取次数解析部。
3d是在将接收信号强度/读取次数解析部3e的解析结果从读写装置控制部3b发送给传送带以及控制装置7之际控制数据收发的传送带接口部。
3f是存储为了用接收信号强度/读取次数解析部3e对已通过门4的物品上所贴附的IC标签6-1和除此以外的IC标签进行区别而使用的关于接收信号强度以及读取次数的阈值的阈值存储部。
关于该阈值还可以例如设置在图8中未图示的阈值输入部,由系统管理者等从外部进行设定,阈值输入部输入来自系统管理者的阈值并保存在阈值存储部3f中。或者,还可以设置在图8中未图示的阈值计算部,阈值计算部根据过去的IC标签读取履历自动地进行计算,并设定在阈值存储部3f中。在这里阈值计算部根据过去所读取的IC标签的统计,来把握已通过门4的IC标签和除此以外的IC标签中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读取次数的分布范围,并结合它们的分布范围的边界线来调整阈值的初始值。
在图8中,收发控制部1b、接收部1d、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1f以及接收信号强度/读取次数解析部3e成为涉及本申请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构成要素。
接着,在图1所示的自动区分系统中,以具有存在于传送带上的门通过中的IC标签(IC标签6-1)、门通过已经完了的IC标签(IC标签6-2)、今后将通过门的IC标签(IC标签6-3)、以及区分对象以外且不存在于传送带上而是在天线附近静止的IC标签(IC标签6-4)、以及同样为区分对象以外且不存在于传送带上而是在天线附近移动的IC标签(IC标签6-5)的情况为例,就用于正确地识别门通过中的IC标签(IC标签6-1)的读写装置1以及控制PC3的动作,利用图9~图12来进行说明。
图9表示用读写装置读取到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的接收信号功率(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
图10表示用读写装置读取到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的读取次数(接收次数)。
图11表示用读写装置读取到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的接收信号功率(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与读取次数的关联性。
图9所示的接收信号功率(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是将接收信号强度存储部1g中所存储的IC标签(每个ID)的接收信号功率值(图4的接收信号强度表)之总和用图10的IC标签(每个ID)的读取次数进行了除法运算而得到的平均值。
如后述那样,在贴附了IC标签6的物品通过门4之际,收发控制部1b计算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并生成图9所示的接收信号功率平均值表,与图10所示的读取次数表一起经由控制PC接口部1a发送到控制PC3。
另外,图10的读取次数表表示收发控制部1b对每个IC标签(每个ID)进行了计数的读取次数(接收次数),被保存在读取次数存储部1i中。
此外,在图9以及图10的各表中,为了说明用而追加了IC标签栏。
图12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用于识别门通过中的IC标签(上述IC标签6-1)的一系列动作的流程图。
以下就利用了图12的用于识别门通过中的IC标签(IC标签6-1)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1)IC标签读取请求步骤
首先,就从控制PC3对读写装置1发射IC标签读取请求的步骤(图12步骤S201)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1中,从控制PC3的读写装置控制部3b经由读写装置接口部3a向读写装置1发射IC标签读取请求。读写装置1经由控制PC接口部1a接收IC标签读取请求,并进入步骤S202。
(2)进门探测步骤
接着,就经由进门传感器5在读写装置1中探测物品已进入门的步骤(图12步骤S202)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2中,在进门传感器5中探测物品已进入传感器有效范围,并将图2所示的进入探测信号发送到读写装置1。读写装置1中的收发控制部1b在经由传感器接口部1h接收进入探测信号后,等待从传感器探测直到物品实际进入门4上设置的天线2的IC标签读取有效范围的时间(图2的(2)),并进入步骤S203。
此外,还可以是将进门传感器5连接到控制PC3而不是读写装置1,并用控制PC3来进行本步骤的处理。在此情况下步骤S201中的IC标签读取请求的发射就成为控制PC3接收进入探测信号后再进行发射。
(3)IC标签读取步骤(识别信息接收步骤)
接着,就读写装置1读取IC标签的步骤(图12步骤S203-204)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3中,读写装置1从收发控制部1b经由发送部1c、天线2对IC标签发送ID读取指令并进入步骤S204。在步骤S204中,在有来自IC标签的应答的情况下,经由天线2、接收部1d,收发控制部1b接收ID,同时在ID存储部1e中存储接收到的ID并进入步骤S205。在无来自IC标签的应答的情况或者来自IC标签的应答接收失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7。
(4)接收信号强度测定步骤
接着,就读写装置1接收到来自IC标签的应答之际测定每个IC标签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步骤(图12步骤S205)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5中,读写装置1对有应答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用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1f进行接收信号强度的测定,并将测定结果存储到接收信号强度存储部1g中,进入步骤S206。
(5)读取次数计数步骤
接着,就读写装置1接收到来自IC标签的应答之际,对每个IC标签(每个ID)的读取次数进行计数的步骤(图12步骤S206)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6中,读写装置1对有应答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用收发控制部1b计数读取次数,并将结果存储在读取次数存储部1i中,进入步骤S207。
(6)门通过完了探测步骤
接着,就经由进门传感器5在读写装置1中探测物品已完成门通过的步骤(图12步骤S207)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7中,在进门传感器5中探测出物品从传感器有效范围离开,并将图2所示的通过完了探测信号发送到读写装置1。读写装置1中的收发控制部1b,在经由传感器接口部1h接收通过完了探测信号后,在从传感器探测直到物品实际从门4上设置的天线中的IC标签读取有效范围离开的时间(图2的(3))尚未经过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3继续IC标签的读取,在已经过的情况下,结束IC标签的读取,进入步骤208。
在进门传感器5中探测到物品尚未从传感器有效范围离开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3。
此外,还可以是将进门传感器5连接到控制PC3而不是读写装置1,并用控制PC3来进行本步骤的处理。在此情况下,在进门传感器5中探测到物品尚未从传感器有效范围离开时,就在步骤S203之前再次从控制PC3对读写装置1发射IC标签读取请求。
(7)IC标签读取结果发送步骤
接着,就将利用读写装置1的IC标签读取结果发送给控制PC3的步骤(图12步骤S208)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8中,收发控制部1b经由控制PC接口部1a将由读写装置1读取、并存储在ID存储部1e和接收信号强度存储部1g以及读取次数存储部1i中的每个IC标签的ID和接收信号强度和读取次数发送到控制PC3。
具体而言,收发控制部1b将接收信号强度存储部1g中所存储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的接收信号功率值(图4)之总和用读取次数存储部1i中所存储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的读取次数进行除法运算而计算出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并生成图9所示的接收信号功率平均值表,与图10所示的读取次数表一起经由控制PC接口部1a发送到控制PC3。此外,还可以发送将接收信号功率平均值表和读取次数表合并起来的表。
控制PC3使读写装置控制部3b经由读写装置接口部3a,接收每个IC标签的ID和接收信号功率平均值表以及读取次数表,并进入步骤S209。
(8)门通过IC标签识别步骤(识别信息特定步骤)
接着,就以读取到的每个IC标签(每个ID)的接收信号强度和读取次数为基础,来识别已通过门的IC标签的步骤(图12步骤S209-210)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9中,通过接收信号强度/读取次数解析部3e来进行各IC标签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读取次数的分析。
如图11所示那样,已通过门的IC标签(图11的IC标签(1))由于在最接近天线的标签读取有效范围的附近通过所以接收信号强度最高,另外,由于借助于进门传感器读写装置的读取定时和IC标签的通过定时同步所以读取次数较多。
另一方面,其他IC标签(图11的IC标签(2)~IC标签(5))由于远离天线的读取有效范围所以接收信号强度较低,
另外,由于读写装置1的读取定时和朝向门的通过定时没有同步所以读取次数变少。
由此,接收信号强度/读取次数解析部3e根据阈值存储部3f中所存储的接收信号强度和读取次数的关联,使用用于识别门通过中的IC标签的阈值,将超过阈值的IC标签判断为门通过中的IC标签,并进入步骤S210。
此外,阈值存储部3f中所存储的阈值由系统管理者等从外部进行设定,或者由系统根据过去的IC标签读取历史自动地算出并进行设定。
另外,阈值存储部3f中所存储的阈值如图11所示那样关于接收信号强度的阈值和关于接收次数的阈值成对,并依照接收信号强度高低的程度、接收次数多寡的程度准备多个接收信号强度的阈值和接收次数的阈值对。然后,如图11所示那样,选择接收信号强度超过接收信号强度之阈值,接收次数超过接收次数之阈值的ID。
在步骤S210中,接收信号强度/读取次数解析部3e经由传送带接口部3d将在步骤S209中识别出来的门通过中的IC标签ID发送到传送带及其控制部件7。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发控制部1b对每个ID计数利用接收部1d的ID的读取次数,接收信号强度/读取次数解析部3e对每个ID将接收信号强度和读取次数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将接收信号强度以及接收次数均超过阈值的ID判断为从正在通过读取区间中的管理对象物品的IC标签发射的ID。
然后,关于阈值,即可以由图8中未图示的阈值输入部从外部输入关于接收信号强度的阈值以及关于接收次数的阈值,还可以由图8中未图示的阈值计算部基于过去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测定实绩以及过去的接收次数的计数实绩,计算出关于接收信号强度的阈值以及关于接收次数的阈值。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用读写装置对来自IC标签的应答接收时的接收信号强度和读取次数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关联性,则即便在因多路径等影响而使不仅门通过中的IC标签而且除此以外的IC标签的ID被读取,也能够正确地识别门通过中的IC标签,后续工序区分作业也可以正确地进行。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就以下移动物通过顺序识别系统进行了说明,该系统具有在用读写装置进行上述识别标签的读取处理之际,对读取到的每个上述识别标签记录被读取的次数的读取次数记录部件,
通过分析上述读取次数记录部件所取得的每个上述识别标签的读取次数、和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件所测定的每个上述识别标签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关系,来识别正在通过特定位置中的上述管理对象物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就以下移动物通过顺序识别系统进行了说明,该系统具有根据上述读取次数记录部件所取得的每个上述识别标签的读取次数、和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件所取得的每个上述识别标签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关系,从外部设定用于识别正在通过特定位置中的上述管理对象物品的阈值的阈值设定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就以下移动物通过顺序识别系统进行了说明,该系统具有阈值计算部件,其根据上述读取次数记录部件所取得的每个上述识别标签的读取次数、和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件所取得的每个上述识别标签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关系,从过去的读取实绩自动地计算出用于识别正在通过特定位置中的上述管理对象物品的阈值。
最后,就如实施方式1、2所示的读写装置1以及控制PC3的硬件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2所示的读写装置1以及控制PC3的硬件资源的一个例子的图。
此外,图13的构成充其量是表示读写装置1以及控制PC3的硬件构成之一例,读写装置1以及控制PC3的硬件构成并不限于图13所记载的构成,还可以是其他构成。
在图13中,读写装置1以及控制PC3具备执行程序的CPU911(还称之为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型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处理器)。
CPU911还可以经由总线912,例如与ROM(Read OnlyMemory)913、RAM(Random Access Memory)914、通信板915、显示装置901、键盘902、鼠标903、磁盘装置920连接起来,并控制这些硬件设备。
进而,CPU911还可以与FDD904(Flexible Disk Drive)、光碟装置905(CDD)、打印机装置906、扫描器装置907进行连接。另外,还可以取代磁盘装置920而采用光盘装置、存储卡(注册商标)读写装置等存储装置。
RAM914是易失性存储器的一个例子。ROM913、FDD904、CDD905、磁盘装置920的存储媒体是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一个例子。它们是存储装置的一个例子。ID存储部1e、接收信号强度存储部1g、读取次数存储部1i借助于这些存储装置而得以实现。
通信板915、键盘902、鼠标903、扫描器装置907、FDD904等是输入装置的一个例子。
另外,通信板915、显示装置901、打印机装置906等是输出装置的一个例子。
通信板915如图1、图3等所示那样,在读写装置1的情况下被连接到控制PC3、阅读器装置天线2以及进门传感器5,控制PC3被连接到读写装置1以及传送带7。另外,例如,通信板915还可以被连接到LAN(局域网)、因特网、WAN(广域网)等。
在磁盘装置920中存储有操作系统921(OS)、视窗系统922、程序组923、文件组924。
程序组923的程序由CPU911一边利用操作系统921、视窗系统922一边执行。
另外,在RAM914中暂时保存使CPU911执行的操作系统921的程序或应用程序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在RAM914中保存利用CPU911的处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
另外,在ROM913中保存着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程序,在磁盘装置920中保存着引导程序。
在读写装置1以及控制PC3起动时,ROM913的BIOS程序以及磁盘装置920的引导程序被执行,通过BIOS程序以及引导程序操作系统921被启动。
在上述程序组923中存储着执行在实施方式1、2的说明中作为“~部”、““~部件”而说明的功能(除ID存储部1e、接收信号强度存储部1g、读取次数存储部1i外)的程序。程序通过CPU911读出而得以执行。
在文件组924中,在实施方式1、2的说明中表示作为“~判断”、“~计算”、“~比较”、“~测定”、“~分析”、“~设定”、“~登录”、“~选择”等而说明的处理结果的信息或数据或信号值或变量或参数,被存储为“~文件”或“~数据库”的各项目。
“~文件”或“~数据库”被存储在盘或存储器等记录媒体中。在盘或存储器等存储媒体中所存储的信息或数据或信号值或变量或参数,通过读写电路由CPU911读出到主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被用于抽取、检索、参照、比较、运算、计算、处理、编辑、输出、打印、显示等的CPU的动作。
在抽取、检索、参照、比较、运算、计算、处理、编辑、输出、打印、显示的CPU的动作之间,信息或数据或信号值或变量或参数被暂时存储在主存储器、寄存器、高速缓冲存储器、缓冲存储器等中。
另外,实施方式1、2中说明的流程图的箭头部分主要表示数据或信号的输入输出,除RAM914的存储器、FDD904的软盘、CDD905的光碟、磁盘装置920的磁盘以外,数据或信号值还被记录在光盘、袖珍盘、DVD等记录媒体中。另外,除总线912或信号线或电缆以外数据或信号还通过其他传送媒体被在线传送。
另外,在实施方式1、2的说明中作为“~部”、“~部件”而说明的部分还可以是“~电路”、“~装置”、“~机器”,另外,还可以是“~步骤”、“~过程”、“~处理”。即、作为“~部”、“~部件”而说明的部分还可以用ROM913中所存储的固件而实现。或者,仅仅是软件、或者,仅仅是元件、设备、基板、配线等硬件、或者软件与硬件的组合,进而,还可以通过与固件的组合而得以实施。固件和软件作为程序被存储在磁盘、软盘、光盘、光碟、袖珍盘、DVD等记录媒体中。程序由CPU911读出,并由CPU911执行。即、程序作为实施方式1、2的“~部”、“~部件”而使计算机发挥功能。或者,使计算机执行实施方式1、2的“~部”、“~部件”的过程或方法。
这样,实施方式1、2所示的读写装置1以及控制PC3是具备作为处理装置的CPU,作为存储装置的存储器、磁盘等,作为输入装置的键盘、鼠标、通信板等,作为输出装置的显示装置、通信板等的计算机,并用这些处理装置、存储装置、输入装置、输出装置来实现如上述那样作为“~部”、“~部件”而表示的功能。

Claims (9)

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识别信息接收部,在安装有发射识别信息的识别标签的管理对象物存在一个以上的环境中,当正在移动的管理对象物通过规定的读取区间之际,接收从识别标签所发射的识别信息;
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针对每次由上述识别信息接收部进行的识别信息的接收,测定识别信息接收时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
识别信息确定部,针对每个识别信息,进行针对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所测定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分析,以确定从正在通过上述读取区间的管理对象物的识别标签所发射的识别信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识别信息接收部有时候在从正在通过上述读取区间的管理对象物的识别标签连续接收识别信息的同时,接收从其他管理对象物的识别标签所发射的识别信息,
上述识别信息确定部针对每个识别信息,进行针对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所测定的接收信号强度推移的回归分析,以确定从正在通过上述读取区间的管理对象物的识别标签所发射的识别信息。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识别信息确定部将回归分析的结果是回归直线斜率之绝对值为最小的识别信息判断为从正在通过上述读取区间的管理对象物的识别标签所发射的识别信息。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识别信息确定部将接收信号强度不足规定电平的识别信息从分析对象中去除,来进行针对接收信号强度的分析。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识别信息接收部有时候在从正在通过上述读取区间的管理对象物的识别标签连续接收识别信息的同时,接收从其他管理对象物的识别标签所发射的识别信息,
上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具有:
接收次数计数部,针对每个识别信息计数由上述识别信息接收部进行的识别信息的接收次数,
上述识别信息确定部针对每个识别信息,进行针对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所测定的接收信号强度和上述接收次数计数部所计数的接收次数的分析,以确定从正在通过上述读取区间的管理对象物的识别标签所发射的识别信息。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识别信息确定部针对每个识别信息,比较接收信号强度和关于接收信号强度的阈值,比较接收次数和关于接收次数的阈值,将接收信号强度以及接收次数都超过阈值的识别信息判断为从正在通过上述读取区间的管理对象物的识别标签所发射的识别信息。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具有:
阈值输入部,从外部输入上述关于接收信号强度的阈值以及上述关于接收次数的阈值。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具有:
阈值计算部,基于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测定部过去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测定实绩以及上述接收次数计数部过去的接收次数的计数实绩,计算出上述关于接收信号强度的阈值以及上述关于接收次数的阈值。
9.一种识别信息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识别信息接收步骤,在安装有发射识别信息的识别标签的管理对象物存在一个以上的环境中,当正在移动的管理对象物通过规定的读取区间之际,计算机接收从识别标签所发射的识别信息;
接收信号强度测定步骤,计算机针对每次由上述识别信息接收步骤进行的识别信息的接收,测定识别信息接收时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
识别信息确定步骤,计算机针对每个识别信息,进行针对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测定步骤所测定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分析,以确定从正在通过上述读取区间的管理对象物的识别标签所发射的识别信息。
CN2008100829758A 2007-11-21 2008-03-17 信息处理系统及识别信息确定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17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01580A JP5137534B2 (ja) 2007-11-21 2007-11-21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識別情報特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301580 2007-11-21
JP2007-301580 2007-1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1701A true CN101441701A (zh) 2009-05-27
CN101441701B CN101441701B (zh) 2012-09-05

Family

ID=40726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297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1701B (zh) 2007-11-21 2008-03-17 信息处理系统及识别信息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37534B2 (zh)
KR (1) KR101016169B1 (zh)
CN (1) CN101441701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7124A (zh) * 2011-07-12 2014-07-02 迈迪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Rfid标签移动识别方法及rfid标签移动识别程序
CN106196811A (zh) * 2016-07-14 2016-12-07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具有动态识别功能的制冷设备
CN106203204A (zh) * 2016-07-14 2016-12-07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rfid动态识别方法
CN106407854A (zh) * 2015-08-03 2017-02-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间件装置、读取器的驱动方法和标签误识别确定方法
CN107871093A (zh) * 2016-09-28 2018-04-0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Rfid读取器、rfid读取精度提高方法及储藏装置
CN108193355A (zh) * 2018-03-06 2018-06-22 沈红 可提示缂丝操作者选梭顺序的梭子
CN108573178A (zh) * 2017-03-07 2018-09-25 欧姆龙株式会社 读取器装置以及读取器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914874A (zh) * 2017-08-08 2020-03-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行检测系统
CN111591044A (zh) * 2020-04-27 2020-08-28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Rfid标签纸操作位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26707A (zh) * 2021-04-19 2021-08-31 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移动rfid标签的方法及设备
CN113728284A (zh) * 2019-02-28 2021-11-30 南布列塔尼大学 物品暂存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07765B2 (en) * 2007-12-24 2014-12-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 P. RFID tag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JP4974084B2 (ja) * 2008-05-13 2012-07-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idタグシステム
JP5635243B2 (ja) * 2009-06-16 2014-12-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idタグシステム
JP5371713B2 (ja) * 2009-11-30 2013-1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10911B2 (ja) * 2011-12-28 2015-11-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読み取り処理装置、読み取り処理システム、読み取り処理方法、読み取り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288516B2 (ja) * 2012-02-27 2013-09-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idタグシステム
JP2015138533A (ja) * 2014-01-24 2015-07-30 Kddi株式会社 利用者によって操作された対象物の無線タグを特定する携帯端末、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JP5739568B1 (ja) * 2014-05-08 2015-06-24 金剛株式会社 図書管理装置
JP6831652B2 (ja) * 2016-07-15 2021-02-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タグ読取装置
JP6474370B2 (ja) * 2016-09-09 2019-02-27 ホクショー株式会社 タグid識別システム
JP6901254B2 (ja) * 2016-10-26 2021-07-14 東芝インフラ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23653B2 (ja) * 2018-06-20 2022-08-23 トッパン・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Rfidタグ用フィルタリング装置
JP2020154373A (ja) * 2019-03-18 2020-09-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搬送荷役特定装置
JP2022038246A (ja) * 2020-08-26 2022-03-10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読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510065B2 (ja) 2021-02-11 2024-07-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30465A (ja) * 2003-09-29 2005-05-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像装置、情報蓄積サーバ、及び物品識別装置
US7614555B2 (en) * 2004-09-09 2009-11-10 The Gillette Company RFID sensor array
JP2008516353A (ja) * 2004-10-12 2008-05-15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Rf−id技術を利用した機器をトラッキング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7178722B2 (en) * 2004-12-09 2007-02-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irtual shopping environment
JP4687975B2 (ja) * 2005-11-21 2011-05-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情報読み取り装置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7124B (zh) * 2011-07-12 2017-08-25 迈迪科安防股份有限公司 Rfid标签移动识别方法及rfid标签移动识别程序
CN103907124A (zh) * 2011-07-12 2014-07-02 迈迪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Rfid标签移动识别方法及rfid标签移动识别程序
CN106407854A (zh) * 2015-08-03 2017-02-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间件装置、读取器的驱动方法和标签误识别确定方法
CN106407854B (zh) * 2015-08-03 2021-04-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间件装置、读取器的驱动方法和标签误识别确定方法
CN106203204B (zh) * 2016-07-14 2019-09-13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rfid动态识别方法
CN106196811A (zh) * 2016-07-14 2016-12-07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具有动态识别功能的制冷设备
CN106203204A (zh) * 2016-07-14 2016-12-07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rfid动态识别方法
CN106196811B (zh) * 2016-07-14 2019-11-19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具有动态识别功能的制冷设备
CN107871093B (zh) * 2016-09-28 2021-11-26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Rfid读取器、rfid读取精度提高方法及储藏装置
CN107871093A (zh) * 2016-09-28 2018-04-0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Rfid读取器、rfid读取精度提高方法及储藏装置
CN108573178A (zh) * 2017-03-07 2018-09-25 欧姆龙株式会社 读取器装置以及读取器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914874A (zh) * 2017-08-08 2020-03-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行检测系统
CN110914874B (zh) * 2017-08-08 2021-08-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行检测系统
CN108193355A (zh) * 2018-03-06 2018-06-22 沈红 可提示缂丝操作者选梭顺序的梭子
CN108193355B (zh) * 2018-03-06 2024-03-01 沈红 可提示缂丝操作者选梭顺序的梭子
CN113728284A (zh) * 2019-02-28 2021-11-30 南布列塔尼大学 物品暂存系统
CN113728284B (zh) * 2019-02-28 2024-04-16 南布列塔尼大学 物品暂存系统
CN111591044A (zh) * 2020-04-27 2020-08-28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Rfid标签纸操作位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91044B (zh) * 2020-04-27 2022-04-29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Rfid标签纸操作位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26707A (zh) * 2021-04-19 2021-08-31 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移动rfid标签的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52788A (ko) 2009-05-26
KR101016169B1 (ko) 2011-02-17
JP2009129072A (ja) 2009-06-11
JP5137534B2 (ja) 2013-02-06
CN101441701B (zh)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1701B (zh) 信息处理系统及识别信息确定方法
US1010882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rrectly identifying specific RFID tags
US8717145B2 (en) RFID portal system with RFID tags having various read ranges
US8106778B2 (en) Tracking variable conditions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CN101960468B (zh) 标签信息处理装置
CN101517594A (zh) 用于射频识别标志读取器的驻波检测的方法和系统
US20100085161A1 (en) Dat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11967547A (zh) 多标签盘点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47756B (zh) 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资产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458257A (zh) 基于rfid系统的标签盘点方法及装置
CN110320544B (zh) 识别终端设备位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573589A (zh) 基于射频标签信号特征检测的商品移动监测方法及系统
JP2011113496A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523842A (zh) 一种电力工器具出入库管理方法
CN110598813A (zh) 一种基于rfid标签定位技术的工器具管理系统及方法
US11710007B2 (en) Tracking a movement status of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CN108346020A (zh) 设备出入库信息的获取方法
JP2019029880A (ja) Rfidタグ用フィルタリング装置
CN218825577U (zh) 物料管理系统
US20080265031A1 (en) Electronic tag testing device and method
KR20130015203A (ko) 상품 유통 관리 시스템
CN102087694A (zh) 标签位置识别系统及方法、标签方位识别系统及方法
NL2009489C2 (nl) Identificatiesysteem voor rfid labels.
Lee et al. RFID implementation in inventory management of wafer cassettes and probe cards in wafer testing houses
Ziekow et al. RFID data cleaning for shop floor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1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