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6500A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36500A CN101436500A CNA2008101776207A CN200810177620A CN101436500A CN 101436500 A CN101436500 A CN 101436500A CN A2008101776207 A CNA2008101776207 A CN A2008101776207A CN 200810177620 A CN200810177620 A CN 200810177620A CN 101436500 A CN101436500 A CN 1014365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plasma display
- width
- display panel
- electrode wir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01J2211/323—Mutual disposition of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01J2211/361—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characterized by the shape
- H01J2211/363—Cross section of the spac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中,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上的第一电极以单层形成,其中第一电极包括电极线和从电极线延伸的突出电极,其中靠近电极线的突出电极的下端的宽度是突出电极的上端的宽度的约0.7倍到约4.5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可以减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并且可以减少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不均匀放电的发生,这又可以提高面板的图像质量。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07年11月15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07-0116680、在2007年11月15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07-0116681以及在2007年11月15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07-0116682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尤其涉及包括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和下基板。障壁位于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并且每个障壁限定单位单元。惰性气体被注入到每个单位单元中,该惰性气体由一次放电气体和少量Xe组成,其中一次放电气体包括Ne、He以及Ne和He的混合物中的任一个。当通过高频电压放电时,该惰性气体发射真空紫外线,且所发射的真空紫外线激发形成在障壁中的磷光体以显示图像。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以被制作得更薄更轻,因此其作为下一代显示器得到普及。
在一般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形成在上基板上,并且这些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分别具有由昂贵的ITO(氧化铟锡)制成的透明电极和汇流电极相互堆叠的结构以确保面板的高孔径比。
近来开发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能够向观看者提供足够的视觉感受和驱动特征并节省制造成本。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高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并通过去除对由ITO制成的透明电极的需要来降低面板制造成本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包括:上基板;在所述上基板上形成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被设置成与所述上基板面对的下基板;以及在所述下基板上形成的第三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以单层形成,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三电极交叉的电极线和从所述电极线向所述第二电极延伸的突出电极,其中靠近所述电极线的所述突出电极的下端的宽度是所述突出电极的上端的宽度的约0.7倍到约4.5倍。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的阵列的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时分驱动方法的时序图,其中一帧被分为多个子场;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的时序图;
图5-图13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包括的上基板上设置的电极的结构的视图;以及
图14是示出根据表1中所示测量结果的距离d1和d2与放电开始电压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透视图。
参考图1,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以预定的间隔相互连结的上面板10和下面板20。
上面板10包括其上形成有保持电极对12和13的上基板11,该保持电极对12和13包括扫描电极12和维持电极13,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每一个根据其功能与另一个分开。该保持电极对12和13覆盖有上介电层14,上介电层14限制放电电流并使一个保持电极对与另一个绝缘。保护层15设置在上介电层204上以保护上介电层14不受气体放电时产生的带电粒子的溅射并提高二次电子的发射效率。
放电气体被注入到由上基板11、下基板21和障壁22区分的放电空间中。该放电气体可包含10%以上的Xe。在Xe以上述混合比包含在放电气体中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发射效率和亮度。
下面板20包括下基板21,下基板21上形成有障壁22以限定放电空间,即放电单元。寻址电极23形成在下基板21上以与保持电极对12和13交叉。磷光体层24被施加到下介电层25和障壁22的表面上。磷光体层24被气体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激发以发射可见光。
障壁22包括与寻址电极23平行设置的垂直障壁22a和与寻址电极23交叉地设置的水平障壁22b。障壁22在物理上限定了放电单元并防止由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和可见光泄漏到相邻的放电单元。
在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保持电极对12和13仅由不透明金属制成。例如,该保持电极对可以不由传统上用于透明电极的ITO(氧化铟锡)制成,而是由传统上用于汇流电极的Ag、Cu或Cr制成。也就是说,保持电极对12和13以单一的汇流电极层形成而没有传统的ITO电极。
例如,保持电极对12和13可由可以是感光性的Ag制成。与上介电层14或下介电层14相比,保持电极对12和13可以颜色更暗并且透射率更低。在红、绿、蓝放电单元中施加的磷光体层24在间距上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在磷光体层24在间距上彼此不同的情况下,绿放电单元的间距可以大于红放电单元的间距,并小于蓝放电单元的间距。
如图1所示,保持电极对12和13可以被形成为具有多个电极线。也就是说,第一维持电极12可以包括两个电极线12a和12b,并且第二维持电极13可以包括与第一维持电极12关于水平障壁22b对称设置的两个电极线13a和13b。
根据不透明保持电极对12和13的用途,考虑到孔径比和放电扩散效率,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2和13可以分别是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也就是说,考虑到孔径比,使用宽度窄的电极线,而考虑到放电扩散效率,使用多个电极线。这时候,考虑到孔径比和放电扩散效率二者,可以确定电极线的数量。
图1中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仅是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的例子,并且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在上基板11上设置黑矩阵(未示出)以吸收外部光线,从而减少外部光线的反射,并提高上基板11的纯度和对比度。可以可拆卸地或一体化地配置该黑矩阵(未示出)。
尽管图1中所示的障壁被配置为封闭型,其中放电单元被垂直障壁22a和水平障壁22b封闭,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将该障壁配置为仅包括垂直障壁的条型,或者配置为以预定间隔从垂直障壁伸出突起的鱼骨型。
图2是示出包括在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的阵列的视图,其中包括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多个放电单元可以设置成矩阵模式。多个放电单元被设置在扫描电极线Y1-Ym和维持电极线Z1-Zm与寻址电极线X1-Xn的交叉点附近。扫描电极线Y1-Ym可以顺序或同时驱动,维持电极线Z1-Zm可以同时驱动。寻址电极线X1-Xn可以顺序驱动。可以将寻址电极线X1-Xn分为奇数寻址电极线和偶数寻址电极线以进行驱动。
图2中所示的电极阵列仅是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PDP中电极阵列的例子。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图2中所示的电极的阵列和驱动方法。例如,本发明可以采用双扫描方法,其中扫描电极线Y1-Ym中的两个同时被扫描。还可以将寻址电极线X1-Xn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或者关于面板的中轴分为左部分和右部分以进行驱动。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时分驱动方法的时序图,其中一帧被分为多个子场(sub field)。对于时分灰度级显示,可以将单位帧分为例如八个子场SF1-SF8。子场SF1-SF8中的每个包括复位时间段(未示出)、寻址时间段A1-A8以及维持时间段S1-S8。
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可以从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中省略复位时间段。例如,复位时间段可以仅存在于第一子场中,或仅存在于第一子场和位于第一子场和最后子场之间的子场中。
在每个寻址时间段A1-A8期间,将显示数据信号应用到寻址电极X并将其对应的扫描脉冲顺序应用到每个扫描电极Y。
在每个维持时间段S1-S8期间,将维持脉冲交替地应用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使得在寻址时间段A1-A8期间在产生壁电荷的放电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
PDP的亮度与占用单位帧的维持时间段S1-S8期间产生的维持放电脉冲的数量成正比。在将表达一个图像的一帧表示为八个子场和256个灰度级的情况下,可以将该数量的维持脉冲按1、2、4、8、16、32、64和128的比不同地分配给每个子场。通过在子场SF1、SF3和SF8期间在寻址单元的同时引起维持放电可以实现133个灰度级的亮度。
可以根据自动功率控制(automatic power control,APC)阶段中子场的权值来确定分配给每个子场的维持放电的数量。尽管在图3中描述了将一帧分为八个子场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构成一帧的子场数量可以根据设计和规格而变化。例如,可以将一帧分为八个以上的子场,如12个子场和16个子场来驱动PDP。
此外,考虑到伽马特性或面板特征,分配给每个子场的维持放电的数量可不同地变化。例如,分配给子场SF4的灰度级的等级可以从8降低到6,而分配给子场6的灰度级的等级可以从32上升到34。
图4是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的时序图。
参考图4,每个子场可包括预复位时间段、复位时间段、寻址时间段和维持时间段。预复位时间段在扫描电极Y上产生正的壁电荷而在维持电极z上产生负的壁电荷。复位时间段使用在预复位时间段期间形成的壁电荷的分布初始化全部放电单元。寻址时间段选择放电单元。维持时间段维持在所选择的放电单元中发生的放电。
复位时间段包括上升(set-up)时间段和下降(set-down)时间段。在上升时间段期间,将斜坡上升(ramp-up)波形同时应用到全部扫描电极以在全体放电单元中引起微小放电,结果产生壁电荷。在下降时间段期间,将从峰值低于斜坡上升波形的峰值的正电压下降的斜坡下降波形同时应用到全体扫描电极Y以在全部放电单元中引起擦除放电,并由此从通过上升放电产生的壁电荷和空间电荷中擦除不需要的电荷。
在寻址时间段期间,将具有负扫描电压Vsc的扫描信号顺序应用到扫描电极,并且同时将正数据信号应用到寻址电极X。通过该扫描信号和该数据信号之间的电压差和在复位时间段期间产生的壁电荷发生寻址放电,且因此选择了单元。同时,在寻址时间段期间可以将维持偏压Vzb应用到维持电极以提高寻址放电的效率。
在寻址时间段期间,可以将多个扫描电极Y分为两个或更多个组,并且可以将扫描信号顺序应用到该扫描电极组。并且还可以将每个扫描电极组再分为两个或更多个子组,并可以将扫描信号顺序提供给该子组。例如,可以将多个扫描电极Y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并将扫描信号顺序提供给包括在第一组中的扫描电极,然后提供给包括在第二组中的扫描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可以将多个扫描电极Y分为包括偶数扫描电极的第一组和包括奇数扫描电极的第二组。另外,可以关于面板的中心轴将多个扫描电极Y分为包括位于面板的上部分中的扫描电极的第一组和包括位于面板的下部分中的扫描电极的第二组。
可以将包括在第一组中的扫描电极再分为包括偶数扫描电极的第一子组和包括奇数扫描电极的第二子组,或者关于第一组的中心线再分为包括位于上部分中的扫描电极的第一子组和包括位于下部分中的扫描电极的第二子组。
在维持时间段期间,将具有维持电压Vs的维持脉冲交替地应用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以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引起表面放电类型的维持放电。
在维持时间段中交替地提供给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多个维持信号中,第一维持信号或最后维持信号在脉冲宽度上可以大于其它维持信号。
在维持放电之后,所述子场可以进一步包括擦除时间段以通过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引起弱的放电来擦除残留在寻址时间段期间选择的工作状态(on-state)的单元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的壁电荷。
擦除时间段可以包括在全部子场中或者一些子场中,并且可以将用于引起弱放电的擦除信号应用到在维持时间段期间对其不应用最后维持脉冲的电极。
该擦除信号可以包括逐渐上升的斜坡信号、低电压宽脉冲、高电压窄脉冲、指数信号或半正弦脉冲。
可以将多个脉冲顺序应用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以引起弱放电。
图4中所示的驱动波形只是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信号的例子,并且本发明不局限图4中所示的驱动波形。例如,可以从所述子场中省略预复位时间段,并且根据需要可以修改图4中所示的驱动波形的极性和电压电平。并且还可以将所述擦除信号应用到维持电极以在维持放电完成之后擦除壁电荷。此外,可以将维持信号应用到扫描电极Y或维持电极Z中的任一个,以引起称为“单维持驱动”的维持放电。
图5-图13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包括的上基板上设置的电极的结构的视图,其中在图1中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包括的放电单元上形成有单个保持电极对。
参考图5,成对提供的两个维持电极110和120关于放电单元的水平中心轴相互对称地形成在基板上。维持电极11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电极线111和112以及从靠近水平中心轴的电极线112向水平中心轴延伸的两个突出电极114和115。维持电极12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电极线121和122以及从靠近水平中心轴的电极线121向水平中心轴延伸的两个突出电极124和125。
维持电极110可以进一步包括将电极线111连接到电极线112的连接电极113。维持电极120可以进一步包括将电极线121连接到电极线122的连接电极123。
电极线111、112、121和122与放电单元相交并且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延伸。可以将每个电极线形成为具有窄的宽度以提高放电单元的孔径比。此外,使用多个电极线,例如电极线111、112、121和122,以提高放电扩散效率。在此情况下,可以考虑孔径比来确定电极线的数量。
在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时,突出电极114、115、124和125降低放电开始电压。更具体来说,由于突出电极114和115分别靠近突出电极124和125,也就是说,在突出电极114和124之间或者在突出电极115和125之间的间隔小,甚至以低放电开始电压也能够容易地启动放电,因此,可以降低放电开始电压。放电开始电压可以指的是当脉冲被提供给维持电极110和120中的至少一个时允许放电启动的电压。
连接电极113和123帮助由突出电极114、115、124和125产生的放电容易地分别向位于远离放电单元的水平中心线的电极线111和122扩展。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突出电极114、115、124和125来降低放电开始电压,并且可以通过多个电极线111、112、121和122来提高放电扩散效率。结果是提高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发射效率。因此,可以去除ITO透明电极而不会减小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亮度。
参考图6,当两个相邻的电极线111和112之间的距离d1增加时,面板的孔径比相应地增加,但是放电扩散效率可能降低。当造成放电的两个突出电极114和124之间的距离d2增加时,放电开始电压可能相应地增加。
表1示出放电开始电压随距离d1和d2的变化。
表1
d1 | d2 | 放电开始电压 |
250 | 30 | 192V |
240 | 40 | 188V |
230 | 50 | 180V |
220 | 60 | 179V |
210 | 70 | 179V |
200 | 80 | 181V |
190 | 90 | 180V |
180 | 100 | 179V |
175 | 105 | 187V |
170 | 110 | 188V |
165 | 115 | 190V |
160 | 120 | 191V |
图14描述了根据表1中所示测量结果的距离d1和d2与放电开始电压之间的关系。
参考表1和图14,当距离d1和d2减少时,距离d1减少,并且这导致放电扩散效率的提高。因此,当距离d1等于距离d2的4.6倍时,放电开始电压减少到低于180V。
然而,当距离d1大于距离d2的1.8倍时,随着距离d2增加,放电开始电压突然增加,例如高于187V。
因此,当距离d1范围在距离d2的约1.8倍到约4.6倍时,放电开始电压可以稳定地减少到低于约180V。
另外,为了确保面板的孔径比以防止面板亮度的降低并允许在放电单元的整个区域中均匀地产生放电,距离d1可以为距离d2的约2.1倍到约2.8倍。
假定突出电极114和124的长度为50μm到100μm,从表1可看出当距离d1为两个不同电极线112和121之间的距离d4的约0.6倍到约1.5倍时,放电开始电压可以稳定地减小到低于约180V。
假定距离d2是恒定的,距离d1可以与电极线111和障壁100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如上所述,随着距离d1增加,放电发生区域可以增加,但是放电扩散效率可能降低。
在只在放电单元的部分中发生放电的情况下,在面板上显示的图像中可能出现图像质量劣化,例如斑点。
因此,当距离d1为距离d3的约1倍到约1.7倍时,在放电单元的整个区域中可发生放电,并且这可以防止在面板上显示的图像中出现图像质量的劣化。
参考图7,电极线111的宽度b1可以不同于电极线112的宽度b2。
在由地址放电产生的壁电荷的量在电极线111和电极线112处不同的情况下,由维持放电发射的光的量可根据两个电极线111和112的位置而不同,因此,在面板上显示的图像中可能出现图像质量的劣化,例如斑点。
例如,通过放电的扩展,在两个电极线111和112中位置远离水平中心线的电极线111处产生壁电荷,从而在电极线111处产生的壁电荷的量可能小于在位置靠近水平中心线的电极线112处产生的壁电荷的量。因此,通过使宽度b1大于宽度b2,在电极线111处产生的壁电荷的量可能近似于在电极线112处产生的壁电荷的量。
如上所述,通过使在电极线111处产生的壁电荷的量近似于在电极线112处产生的壁电荷的量,可以在放电单元的整个区域中均匀地进行放电,并且这可以减少可能在面板上显示的图像中出现的图像质量的劣化。
表2示出根据宽度b1和b2的变化在面板上显示的图像中的亮度和斑点的出现。
表2
b1(μm) | b2(μm) | 出现斑点 | 亮度(cd/m2) |
28 | 40 | ○ | 485 |
32 | 40 | ○ | 485 |
36 | 40 | ○ | 484 |
40 | 40 | ○ | 480 |
44 | 40 | × | 479 |
48 | 40 | × | 479 |
52 | 40 | × | 475 |
56 | 40 | × | 474 |
60 | 40 | × | 471 |
64 | 40 | × | 468 |
68 | 40 | × | 467 |
72 | 40 | × | 465 |
76 | 40 | × | 461 |
80 | 40 | × | 459 |
84 | 40 | × | 431 |
88 | 40 | × | 410 |
82 | 40 | × | 390 |
86 | 40 | × | 375 |
参考表2,当宽度b1大于44μm时,在所显示的图像中不出现图像质量的劣化,如斑点。然而,在宽度b1大于80μm的情况下,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突然降低到低于460cd/m2。
因此,当宽度b1为宽度b2的约1.1倍到约2倍时,可以防止所显示的图像的图像质量劣化并且可以提高亮度。
另外,宽度b1可以是宽度b2的约1.15倍到约1.5倍,使得通过在不较大地降低放电扩散效率的情况下增加在电极线111处产生的壁电荷的量,在电极线111处产生的壁电荷的量可以近似于在电极线112处产生的壁电荷的量。
如以上参照表1所述,距离d1可以是约180μm到约230μm,并且如以上参照表2所述,宽度b1可以是约44μm到约80μm,因此距离d1可以为宽度b1的约2.25倍到约5.2倍。
由于以上原因,电极线121的宽度c1和电极线122的宽度c2可以在上述范围内彼此不同。
参考图8,从电极线212和221延伸的突出电极214、215、224和225中的每一个的下端的宽度w1可以不同于其上端的宽度w2。因此,有可能防止突出电极214、215、224和225与电极线212和221分离,而该分离可能损坏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如此配置的突出电极214、215、224和225可以增加表面面积,由此可以在突出电极214和215以及突出电极224和225之间发生放电,并且这可以导致放电效率的提高。
表3示出根据突出电极214的下端的宽度w1的变化在所显示的图像中出现电极损伤和出现斑点。
表3
w1(μm) | w2(μm) | 出现电极损伤 | 出现斑点 |
10 | 30 | ○ | × |
15 | 30 | ○ | × |
20 | 30 | ○ | × |
25 | 30 | × | × |
30 | 30 | × | × |
35 | 30 | × | × |
40 | 30 | × | × |
45 | 30 | × | × |
50 | 30 | × | × |
55 | 30 | × | × |
60 | 30 | × | × |
65 | 30 | × | × |
70 | 30 | × | × |
75 | 30 | × | × |
8085 | 3030 | ×× | ×× |
90 | 30 | × | × |
100 | 30 | × | × |
105 | 30 | × | × |
110 | 30 | × | × |
115 | 30 | × | × |
120125 | 3030 | ×× | ×× |
130 | 30 | × | × |
135 | 30 | × | ○ |
140 | 30 | × | ○ |
145 | 30 | × | ○ |
150 | 30 | × | ○ |
参考表3,当宽度w1是20μm时,由于外部压力所以对突出电极没有引起任何损伤。在宽度w1大于135μm的情况下,两个相邻的突出电极214和224之间的距离不均匀,使得在所显示的图像上可能出现纵向条形形状。
因此,当宽度w1为宽度w2的约0.7倍到约4.5倍时,有可能防止对突出电极的任何损伤并减少所显示的图像上的图像质量的劣化。
另外,宽度w1可以为宽度w2的约两倍以减小放电开始电压并提高放电扩散效率。
当突出电极214的下端和突出电极215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宽度w1的约0.9倍到约2倍时,有可能确保面板的孔径比并在放电单元的整个区域中均匀地发生放电。
参考图10和图11,通过使突出电极216、217、218和219的上端和下端的两个边缘都成圆形,可以增加用于放电的突出电极216、217、218和219的表面面积,并且这可以导致提高放电效率。
参考图12,可以将黑色矩阵330和340设置在障壁300上以提高面板的孔径比,其中黑色矩阵330和340的宽度a1可以小于障壁300的宽度a2。
宽度a1可以为宽度a2的约0.5倍以上以提高对比度以及面板的孔径比。
参考图1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以进一步包括分别从电极线411和422延伸的突出电极417和427,电极线411和422的位置远离放电单元的水平中心轴。
从位置靠近放电单元的水平中心轴的电极线412和421延伸的突出电极414、415、416、424、425和426的数量可以是六个或以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可通过去除对由ITO制成的透明电极的需要来减小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并且可通过使突出电极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宽度比的范围从约0.7到约4.5,来减少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不均匀放电的发生,这又可以提高面板的图像质量。
上述实施例和优点只是示例性的并且不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本教导可以容易地应用到其它类型的设备。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意图是说明性的,并不意图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许多替换、修改和变更是明显的。
Claims (15)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包括:上基板;在所述上基板上形成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被设置成与所述上基板面对的下基板;以及在所述下基板上形成的第三电极,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以单层形成,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三电极交叉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线,以及从靠近放电单元的中心的所述第一电极线向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延伸的突出电极,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线在宽度上彼此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电极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线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电极线的宽度是所述第一电极线的宽度的约1.1倍到约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电极线的宽度是所述第一电极线的宽度的约1.15倍到约1.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之间的距离是所述第一电极线的宽度的约2.25倍到约5.2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在所述下基板上形成水平障壁以与所述第三电极交叉,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之间的距离是所述第二电极线和所述水平障壁之间的距离的约1倍到约1.7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从所述第一电极线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突出电极,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电极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突出电极的下端之间的距离是所述第一突出电极的下端的宽度的约0.9倍到约2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在所述下基板上形成水平障壁以与所述第三电极交叉,其中所述水平障壁的宽度大于设置在所述水平障壁上的黑色矩阵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靠近所述电极线的所述突出电极的下端的宽度是所述突出电极的上端的宽度的约0.7倍到约4.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所述突出电极的下端的宽度是所述突出电极的上端的宽度的约2倍到约4.5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使所述突出电极的上端和下端的两个边缘都成圆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三电极交叉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之间的距离是所述第一电极线的宽度的约2.25倍到约5.2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每个都以单层形成,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线之间的距离是包括在所述第一电极中的突出电极和包括在所述第二电极中的突出电极之间的距离的约1.8倍到约4.6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线和所述第二电极线之间的距离是所述突出电极之间的距离的约2.1倍到约2.8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其中,
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线的所述突出电极的下端的宽度是所述突出电极的上端的宽度的约0.7倍到约4.5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70116682A KR20090050314A (ko) | 2007-11-15 | 2007-11-15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0070116680 | 2007-11-15 | ||
KR1020070116680A KR20090050312A (ko) | 2007-11-15 | 2007-11-15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007-0116681 | 2007-11-15 | ||
KR1020070116681 | 2007-11-15 | ||
KR1020070116681A KR20090050313A (ko) | 2007-11-15 | 2007-11-15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007-0116680 | 2007-11-15 | ||
KR1020070116682 | 2007-11-15 | ||
KR10-2007-0116682 | 2007-11-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6500A true CN101436500A (zh) | 2009-05-20 |
CN101436500B CN101436500B (zh) | 2010-12-08 |
Family
ID=40710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762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6500B (zh) | 2007-11-15 | 2008-11-17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20090050312A (zh) |
CN (1) | CN101436500B (zh) |
-
2007
- 2007-11-15 KR KR1020070116680A patent/KR20090050312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8
- 2008-11-17 CN CN2008101776207A patent/CN10143650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90050312A (ko) | 2009-05-20 |
CN101436500B (zh) | 2010-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36500B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 | |
KR20100022381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090106804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0764666B1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100045779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0806311B1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110041845A (ko) | 멀티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100033802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080004981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US20090135097A1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device | |
KR20100113892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080085586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110027412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090114831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KR20090076397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090050315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100116033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100113895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080049408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01188083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驱动该显示面板的设备和方法 | |
KR20090126070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100032193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100001766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080049409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090049848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41117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