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4833A - 一种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4833A
CN101434833A CNA2008102325958A CN200810232595A CN101434833A CN 101434833 A CN101434833 A CN 101434833A CN A2008102325958 A CNA2008102325958 A CN A2008102325958A CN 200810232595 A CN200810232595 A CN 200810232595A CN 101434833 A CN101434833 A CN 101434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
active agent
refrigerant
water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325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4833B (zh
Inventor
李娜
覃小焕
郭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2325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348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34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4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4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48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及其制备方法,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然后将制冷剂滴加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搅拌直至溶液由浑浊变为透亮即可。根据表面活性剂的在水中和制冷剂中的溶解度,可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也可以溶解于制冷剂中。在静态下使水相和制冷剂相在微观上均匀混合而增大两相扩散界面以促进水合物晶体生长,该体系不需要施加搅拌、扰动和外场即可使水相和制冷剂相充分混合均匀,制冷剂相以胶团或(和)微乳的形式分散于水相中,或者水相以胶团或(和)微乳的形式分散于制冷剂相中,分散相的液滴大小为100纳米及以下。长期放置不分层,为热力学稳定的单分散体系,外观为透明或半透明溶液。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在静态下工作的相变蓄冷工质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蓄冷空调及其相当温度区间的小型制冷设备的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在能源及电力紧缺的今天,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进行能量的储存是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利用蓄冷技术可以实习电力的移峰平谷,即利用富余电力和容量把冷量储存于蓄冷介质中,然后在用冷高峰期将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用户冷负荷的需要,从而缓解能源与电力的供需矛盾。针对空调蓄冷技术,目前主要采用的蓄冷工质是水蓄冷和冰蓄冷,利用共晶盐蓄冷和气体水合物蓄冷的技术正在积极研究和开发中。气体水合物是一种气体或液体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合反应从而使水在高于其冰点温度下结晶固化所生成的水合物。气体水合物蓄冷是基于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过程产生的相变热来进行冷量的储存和释放。目前研究较多的气体水合物蓄冷工质是制冷剂气体水合物,由于制冷剂气体水合物的相变潜热较大,与冰的蓄冷密度相当,且相变温度适中,在1~15℃之间,与一般空调的工况相适应,蓄冷效率高,在常压和压力低于1MPa的情况下就可以制备,因此被认为是有应用前景的蓄冷介质。然而,由于大多数制冷剂一般都难溶于水,其和水混合后形成明显的分界面,限制了水分子和制冷剂分子的接触反应与传热传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相界面上形成的少量固态水合物会阻碍其余水和制冷剂分子的扩散接触,影响水合物的继续生长,因此水相和制冷剂相在没有充分混合的情况下很难快速、均匀地生成水合物,可见实现制冷剂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是增大制冷剂相与水相之间的相界面,为水分子和制冷剂分子的充分接触和发生水合反应提供必要条件。为此,目前常用的促晶方法有机械扰动、加入添加剂、电磁场作用以及超声波作用【徐永松,童明伟。新型蓄冷工质气体水合物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制冷与空调,2006(4):94~100】,其中机械扰动方法有搅拌法【见中国发明专利200710172024.5,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6250731.8】和喷雾法【见中国发明专利200510012304.0】。搅拌法是在反应物中内置机械搅拌装置,对反应物进行持续搅拌,来扩大气液接触面积并加强散热,或持续将制冷剂和水抽取到外置的机械泵中进行混合并生成气体水合物,再将生成物重新送回蓄冷槽中储存;喷雾法是将水经过喷嘴雾化到气腔中,诱使制冷剂和水进行混合。加入添加剂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200410016234.1;朱冬生等,纳米流体相变蓄冷材料的基本特性与应用前景,材料导报,2007,21(4):87~91】是向水合反应体系加入表面活性剂或其它物质如正丁醇、金属(铜、锌、铁等)或金属氧化物粉末或其纳米粒子、无机盐(NaCl、CaCl2等)、有机菌类等。但是,这些方法都要利用机械搅拌和扰动作用使水相和致水合介质达到混合,所形成的粗糙混合体系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一旦这种外力取消,则混合体系自发产生分相,而所加入的添加剂如表面活性剂、纳米粒子等难以均匀分布于两相体系中,即使在加入添加剂的情况下也必须连续不断施加外界搅拌或循环来促使两相混合,这种外力的有无和连续性都使两相的混合程度受到较大影响,使两相接触受到限制,两相界面积的不确定性较大。另外,外界机械剪切力、电磁场以及超声波等还大大增加了设备费和能耗。这些都限制了制冷剂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的实际应用。从文献看,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使制冷剂和水在没有搅拌或外场辅助的情况下形成均匀混合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及其制备方法,按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蓄冷工质不需要搅拌和外场作用就可以使其中的水相和致水合介质相达到充分均匀的混合,通过使分散体系以纳米级尺寸均匀分布于连续相中而增大相界面积,以达到促晶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相变蓄冷工质由水相和制冷剂相组成,制冷剂相以胶团或(和)微乳的形式分散于水相中,或者水相以胶团或(和)微乳的形式分散于制冷剂相中,分散相的液滴大小为100纳米及以下,外观为透明或半透明溶液。
该相变蓄冷工质的制备方法如下:
1)首先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至该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至该助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
2)然后将制冷剂滴加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搅拌直至溶液由浑浊变为透亮,其溶解温度为0.1℃至制冷剂的正常沸点以下,制冷剂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质量比范围最低为1:100,最高为制冷剂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混合透明或半透明体系开始出现浑浊为止。
该相变蓄冷工质的另一种制备方法为:
1)首先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溶于制冷剂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至该表面活性剂在制冷剂中的最大溶解度,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至该助表面活性剂在制冷剂中的最大溶解度;
2)然后将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滴加到水中,搅拌直至溶液由浑浊变为透亮,其溶解温度为0.1℃至制冷剂的正常沸点以下,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与水的质量比范围最低为1:100,最高为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与水溶液的混合透明或半透明体系开始出现浑浊为止。
该相变蓄冷工质的第三种制备方法为:
1)首先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至该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至该助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
2)再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溶于制冷剂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至该表面活性剂在制冷剂中的最大溶解度,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至该助表面活性剂在制冷剂中的最大溶解度;
3)将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滴加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搅拌直至溶液由浑浊变为透亮,其溶解温度为0.1℃至制冷剂的正常沸点以下,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质量比范围最低为1:100,最高为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混合透明或半透明体系开始出现浑浊为止。
本发明所说的表面活性剂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季铵盐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四丁基溴化铵或胺盐型十二烷基氯化铵;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羧酸盐型油酸三乙酸胺;硫酸酯盐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磺酸盐型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或磷酸盐型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二癸基磷酸二酯钠盐;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咪唑啉型咪唑啉双羧酸钠、1-羟乙基-1羧甲基-烷基咪唑啉;甜菜碱型十二烷基甜菜碱、十二烷基丙基甜菜碱;磷脂型卵磷脂、磷酸甘油脂;淀粉多元醇葡糖苷酯型、烷基糖苷(APG);蛋白质衍生物月桂酰胺乙基羟乙基甘氨酸钠;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酯类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Tween20)、聚氧乙烯(60)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Tween60)、聚氧乙烯(8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聚氧乙烯(85)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Tween85)、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Span20)、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Span60)、山梨糖醇酐三硬脂酸酯(Span65)、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山梨糖醇酐三油酸酯(Span85)、单乙氧基甘油二酯(EMD);醚类辛烷基酚聚氯乙烯醚(10个乙氧基)(OP-10)、辛烷基酚聚氯乙烯醚(7个乙氧基)(OP-7)、辛烷基酚聚氯乙烯醚(4个乙氧基)(OP-4)、聚乙烯乙二醇异辛酚醚(Triton X-100)、辛烷基酚聚氯乙烯醚(10个乙氧基)(TX-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类、聚氧乙烯醚类(PEO)、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酰胺类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CMEA)、油酸二乙醇酰胺(ODEA)或醇类聚乙烯醇(PVA);
所说的助表面活性剂为醇类、胺类、酯类和醇醚类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醇类为丁醇、乙醇、丙醇、乙二醇、丁酯、磷酸酯、丙二醇或脂肪酸酯,胺类为正己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酯类为磷酸三丁酯、聚甘油油酸酯或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醇醚类为乙二醇醚、乙二醇单乙基醚、二乙二醇单乙醚或聚氧乙烯油醇醚;
所说的制冷剂为常压下沸点在0℃以上的CClF2CClF2(R114)、CHF2-O-CHF2(RE134)、CH3-O-CF2-CF3(E245cb1)、CHCl2 F(R21)、CH3CH2Cl(R160)、CHF2CH2CF3(R245fa)、CH3-CH2NH2)(R631)、CCl3F(R11)、CH2FCF2CHF2(R245ca)、CHCl2CF3(R123)、(CH3)2CH-CH2-CH3(R601a)、CF3-CF(OCH3)-CF3(RE347mmyl)、HCOOCH3(R611)、CH3CCl2F(R141b)、(CH3)2CH-CH2-CH3/CH3-CH2-CH2-CH2-CH3(R-601a/601)、CH3-CH2-O-CH2-CH3(R610)、CH3-CH2-CH2-CH2-CH3(R601)、CH3-CH2-CH2-CH2-CH3/CH3-(CH2)4-CH3(R-601/602)、CH2Cl2(R30)、CCl2FCClF2(R113)、CHCl=CHCl(R1130)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蓄冷工质是由水相和制冷剂相构成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制冷剂相或水相借助表面活性剂液膜的作用以纳米级粒径大小分散于另一相中,在静态下使水相和制冷剂相在微观上均匀混合而增大两相扩散界面以促进水合物晶体生长,该体系不需要施加搅拌、扰动和外场即可使水相和制冷剂相充分混合均匀,制冷剂相以胶团或(和)微乳的形式分散于水相中,或者水相以胶团或(和)微乳的形式分散于制冷剂相中,分散相的液滴大小为100纳米及以下。该蓄冷工质在静态下长期放置不分层,为热力学稳定的单分散体系,外观为透明或半透明溶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相变蓄冷工质生成水合物的相变过程曲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为时间,单位:min;纵坐标为温度,单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首先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于水中,制得含有质量百分浓度为10%的SDS水溶液;再将卵磷脂溶于制冷剂R141b中,制得含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卵磷脂的R141b溶液,在20℃水浴中,按1:100的质量比将上述卵磷脂的R141b溶液滴加到SDS的水溶液中,搅拌溶液直至溶液由浑浊变为透亮。将装有上述透亮溶液的试管放入0.8℃的恒温槽中,由图1水合物生成曲线可见生成水合物的温度为2℃,即过冷度为6.4℃,需要的诱导时间为23.5min,温度从开始飞温到开始下降仅需要2min,说明水合反应时间较短,水合反应速度较快。
实施例2:1)首先将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助表面活性剂丁醇溶于水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该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该助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
2)然后将CClF2CClF2(R114)滴加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搅拌直至溶液由浑浊变为透亮,其溶解温度为0.1℃至制冷剂的正常沸点以下,制冷剂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
实施例3:1)首先将表面活性剂羧酸盐型油酸三乙酸胺溶于水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8%;
2)然后将CHF2-O-CHF2(RE134)滴加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搅拌直至溶液由浑浊变为透亮,其溶解温度为0.1℃至制冷剂的正常沸点以下,制冷剂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质量比为制冷剂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混合透明或半透明体系开始出现浑浊为止。
实施例4:1)首先将表面活性剂二癸基磷酸二酯钠盐和助表面活性剂脂肪酸酯溶于CH3-O-CF2-CF3(E245cb1)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4%,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
2)然后将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滴加到水中,搅拌直至溶液由浑浊变为透亮,其溶解温度为0.1℃至制冷剂的正常沸点以下,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实施例5:
1)首先将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溶于CHF2CH2CF3(R245fa)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该表面活性剂在制冷剂中的最大溶解度;
2)然后将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滴加到水中,搅拌直至溶液由浑浊变为透亮,其溶解温度为0.1℃至制冷剂的正常沸点以下,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与水的质量比为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与水的混合透明或半透明体系开始出现浑浊为止。
实施例6:
1)首先将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80)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Tween80)和N,N-二甲基甲酰胺溶于水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该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2%;
2)再将表面活性剂月桂酰胺乙基羟乙基甘氨酸钠和乙二醇醚溶于(CH3)2CH-CH2-CH3(R601a)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该助表面活性剂在制冷剂中的最大溶解度;
3)将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滴加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搅拌直至溶液由浑浊变为透亮,其溶解温度为0.1℃至制冷剂的正常沸点以下,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质量比为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混合透明或半透明体系开始出现浑浊为止。
实施例7:1)首先将表面活性剂咪唑啉双羧酸钠溶于水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
2)再将表面活性剂山梨糖醇酐三油酸酯(Span85)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溶于CH3-CH2-CH2-CH2-CH3-pentane(R601)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该表面活性剂在制冷剂中的最大溶解度,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该助表面活性剂在制冷剂中的最大溶解度;
3)将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滴加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搅拌直至溶液由浑浊变为透亮,其溶解温度为0.1℃至制冷剂的正常沸点以下,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
本发明的水相为水溶液,所加表面活性剂为单一组分,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根据表面活性剂的在水中和制冷剂中的溶解度,可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也可以溶解于制冷剂中。
本发明的相变蓄冷工质是在压力为常压、温度为0℃以上的环境中使液体制冷剂相与水相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单分散溶液,也就是说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将制冷剂相以胶团或微乳的形式分散于水相(连续相)中,该胶团或微乳液滴的直径为100纳米及以下;或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将水相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制冷剂相(连续相)中,该胶团或微乳液滴的直径为100纳米及以下。由于胶团或微乳液滴的尺寸小而均匀,因此可以更快速和均匀地与水相接触发生水合反应。与机械搅拌形成的两相混合体系相比,在制冷剂使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两相的接触界面大大增加,从而改善了热量和质量的传递,促使水合物晶核和晶体快速均匀地形成和生长。该技术的关键在于静态下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两个不溶相的界面张力并且在水和制冷剂之间形成一层稳定的液膜,该液膜对水和制冷剂之间的均匀分散和传质起到了架桥和增溶的作用,使水和制冷剂相互接触的比表面积增大,并提高质量和热量的传递效率。通过控制合适的表面活性剂配方和浓度能够控制胶团或微乳液滴的含量和大小。
该发明所述的分散体系与目前公开文献中的水相和制冷剂相混合体系有本质区别。该发明所述分散体系的分散相为胶团或微乳,胶团或微乳的尺寸大小为纳米级,即100纳米及以下,为热力学稳定体系,不同于常规乳液。常规乳液的分散相直径范围在0.1~10微米及以上,实际上很少有乳液液滴大小在0.25微米以下的,乳液外观为乳白色或蓝白色,为粗分散体系,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在无搅拌作用下液滴会聚结分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不需要较强的机械能或外场来对两相(即水相和制冷剂相)实施搅拌和混合,大大降低了运行动力能耗;(2)无需用于两相混合、循环的搅拌设备、管路和循环泵等,使制冷设备得到简化,减小设备投资费用;(3)由于分散相尺寸很小且均匀,只有纳米级大小,有利于质量和热量的传递,可加速成核速率和反应速率,减小过冷度和反应诱导时间;(4)两相混合物为均质分散体系,性能稳定,不产生分层和聚结,使用更方便灵活,既可用于大型蓄冷空调与制冷设备,又可用于小型商用或家用蓄冷空调与制冷设备。总之,此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普遍利用机械力或外场等使水相和制冷剂相混合的方法,利用溶液热力学理论使水相和制冷剂相形成热力学稳定体系,是具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的新型蓄冷工质。本发明的相变蓄冷剂和促晶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蓄冷与蓄热领域,实现能量的供需平衡,达到有效合理利用能量和降低能耗的目的。

Claims (7)

1、一种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其特征在于:该相变蓄冷工质由水相和制冷剂相组成,制冷剂相以胶团或(和)微乳的形式分散于水相中,或者水相以胶团或(和)微乳的形式分散于制冷剂相中,分散相的液滴大小为100纳米及以下,外观为透明或半透明溶液。
2、一种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首先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至该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至该助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
2)然后将制冷剂滴加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搅拌直至溶液由浑浊变为透亮,其溶解温度为0.1℃至制冷剂的正常沸点以下,制冷剂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质量比范围最低为1:100,最高为制冷剂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混合透明或半透明体系开始出现浑浊为止。
3、一种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首先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溶于制冷剂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至该表面活性剂在制冷剂中的最大溶解度,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至该助表面活性剂在制冷剂中的最大溶解度;
2)然后将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滴加到水中,搅拌直至溶液由浑浊变为透亮,其溶解温度为0.1℃至制冷剂的正常沸点以下,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与水的质量比范围最低为1:100,最高为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与水溶液的混合透明或半透明体系开始出现浑浊为止。
4、一种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首先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至该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至该助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
2)再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溶于制冷剂中,制得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该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至该表面活性剂在制冷剂中的最大溶解度,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至该助表面活性剂在制冷剂中的最大溶解度;
3)将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滴加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搅拌直至溶液由浑浊变为透亮,其溶解温度为0.1℃至制冷剂的正常沸点以下,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质量比范围最低为1:100,最高为表面活性剂的制冷剂溶液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混合透明或半透明体系开始出现浑浊为止。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表面活性剂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其中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季铵盐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四丁基溴化铵或胺盐型十二烷基氯化铵;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羧酸盐型油酸三乙酸胺;硫酸酯盐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磺酸盐型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或磷酸盐型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二癸基磷酸二酯钠盐;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咪唑啉型咪唑啉双羧酸钠、1-羟乙基-1羧甲基-烷基咪唑啉;甜菜碱型十二烷基甜菜碱、十二烷基丙基甜菜碱;磷脂型卵磷脂、磷酸甘油脂;淀粉多元醇葡糖苷酯型、烷基糖苷(APG);蛋白质衍生物月桂酰胺乙基羟乙基甘氨酸钠;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酯类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Tween20)、聚氧乙烯(60)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Tween60)、聚氧乙烯(8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聚氧乙烯(85)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Tween85)、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Span20)、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Span60)、山梨糖醇酐三硬脂酸酯(Span65)、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山梨糖醇酐三油酸酯(Span85)、单乙氧基甘油二酯(EMD);醚类辛烷基酚聚氯乙烯醚(10个乙氧基)(OP-10)、辛烷基酚聚氯乙烯醚(7个乙氧基)(OP-7)、辛烷基酚聚氯乙烯醚(4个乙氧基)(OP-4)、聚乙烯乙二醇异辛酚醚(Triton X-100)、辛烷基酚聚氯乙烯醚(10个乙氧基)(TX-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类、聚氧乙烯醚类(PEO)、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酰胺类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CMEA)、油酸二乙醇酰胺(ODEA)或醇类聚乙烯醇(PVA)。
6、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助表面活性剂为醇类、胺类、酯类和醇醚类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醇类为丁醇、乙醇、丙醇、乙二醇、丁酯、磷酸酯、丙二醇或脂肪酸酯,胺类为正己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酯类为磷酸三丁酯、聚甘油油酸酯或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醇醚类为乙二醇醚、乙二醇单乙基醚、二乙二醇单乙醚或聚氧乙烯油醇醚。
7、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制冷剂为常压下沸点在0℃以上的CClF2CClF2(R114)、CHF2-O-CHF2(RE134)、CH3-O-CF2-CF3(E245cb1)、CHCl2F(R21)、CH3CH2Cl(R160)、CHF2CH2CF3(R245fa)、CH3-CH2NH2)(R631)、CCl3F(R11)、CH2FCF2CHF2(R245ca)、CHCl2CF3(R123)、(CH3)2CH-CH2-CH3(R601a)、CF3-CF(OCH3)-CF3(RE347mmyl)、HCOOCH3(R611)、CH3CCl2F(R141b)、(CH3)2CH-CH2-CH3/CH3-CH2-CH2-CH2-CH3(R-601a/601)、CH3-CH2-O-CH2-CH3(R610)、CH3-CH2-CH2-CH2-CH3(R601)、CH3-CH2-CH2-CH2-CH3/CH3-(CH2)4-CH3(R-601/602)、CH2Cl2(R30)、CCl2FCClF2(R113)、CHCl=CHCl(R1130)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CN2008102325958A 2008-12-05 2008-12-05 一种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48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325958A CN101434833B (zh) 2008-12-05 2008-12-05 一种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325958A CN101434833B (zh) 2008-12-05 2008-12-05 一种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4833A true CN101434833A (zh) 2009-05-20
CN101434833B CN101434833B (zh) 2011-07-27

Family

ID=40709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3259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4833B (zh) 2008-12-05 2008-12-05 一种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34833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5917A (zh) * 2011-05-24 2011-12-28 西安交通大学 纳米粒子强化型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的制备方法
CN104119839A (zh) * 2014-05-23 2014-10-29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用于脉动热管相变传热的混合工质及其确定方法
CN104403638A (zh) * 2014-11-14 2015-03-11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一种纳米粒子强化型制冷剂的制备方法
CN104403639A (zh) * 2014-11-14 2015-03-11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一种增强传热型纳米制冷剂的制备方法
CN104559934A (zh) * 2013-10-24 2015-04-29 上海神韵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混合制冷剂
CN104673191A (zh) * 2014-08-01 2015-06-0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
CN105647483A (zh) * 2016-01-21 2016-06-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负载型半笼形水合物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法与应用
CN106543975A (zh) * 2016-12-11 2017-03-29 戴琪 一种低成本生物质复合相变蓄冷剂的制备方法
CN108893097A (zh) * 2018-07-24 2018-11-27 郑州阿弗雷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冷却工质的纳米银流体及其合成方法
CN110129008A (zh) * 2019-06-12 2019-08-16 成都顺韵达物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低温相变蓄冷剂、其制备方法、用途及蓄冷装置
CN111171792A (zh) * 2018-11-09 2020-05-19 无锡新祥恒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高循环2~8℃相变蓄冷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77991A (zh) * 2020-07-10 2020-10-16 云南师范大学 一种低温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52378A (zh) * 2021-06-16 2021-08-13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蓄冷槽蓄冷工质试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1794A (en) * 1988-04-04 1989-04-18 Thermal Energy Storage, Inc. Clathrate thermal storage system
CN1083206A (zh) * 1992-06-23 1994-03-02 联合信号股份有限公司 热能贮存系统中使用之改进的冷却介质
CN1240805C (zh) * 2004-02-12 2006-02-08 上海交通大学 制冷剂气体水合物静态快速生成方法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5917A (zh) * 2011-05-24 2011-12-28 西安交通大学 纳米粒子强化型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的制备方法
CN104559934A (zh) * 2013-10-24 2015-04-29 上海神韵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混合制冷剂
CN104119839A (zh) * 2014-05-23 2014-10-29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用于脉动热管相变传热的混合工质及其确定方法
CN104119839B (zh) * 2014-05-23 2017-12-29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用于脉动热管相变传热的混合工质及其确定方法
CN104673191A (zh) * 2014-08-01 2015-06-0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
CN104403639B (zh) * 2014-11-14 2017-05-10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一种增强传热型纳米制冷剂的制备方法
CN104403639A (zh) * 2014-11-14 2015-03-11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一种增强传热型纳米制冷剂的制备方法
CN104403638B (zh) * 2014-11-14 2017-05-10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一种纳米粒子强化型制冷剂的制备方法
CN104403638A (zh) * 2014-11-14 2015-03-11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一种纳米粒子强化型制冷剂的制备方法
CN105647483A (zh) * 2016-01-21 2016-06-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负载型半笼形水合物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法与应用
CN105647483B (zh) * 2016-01-21 2019-04-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负载型半笼形水合物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法与应用
CN106543975A (zh) * 2016-12-11 2017-03-29 戴琪 一种低成本生物质复合相变蓄冷剂的制备方法
CN108893097A (zh) * 2018-07-24 2018-11-27 郑州阿弗雷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冷却工质的纳米银流体及其合成方法
CN108893097B (zh) * 2018-07-24 2021-03-23 钦新(中山)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冷却工质的纳米银流体及其合成方法
CN111171792A (zh) * 2018-11-09 2020-05-19 无锡新祥恒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高循环2~8℃相变蓄冷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29008A (zh) * 2019-06-12 2019-08-16 成都顺韵达物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低温相变蓄冷剂、其制备方法、用途及蓄冷装置
CN111777991A (zh) * 2020-07-10 2020-10-16 云南师范大学 一种低温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52378A (zh) * 2021-06-16 2021-08-13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蓄冷槽蓄冷工质试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4833B (zh) 201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4833B (zh) 一种纳米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及其制备方法
Chen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ized phase change emulsions as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transport media
Wang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phase change material emulsions: Fa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CN101974312B (zh) 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蓄冷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32919B (zh) 纳米蜡乳液
CN102295917A (zh) 纳米粒子强化型制冷剂水合物相变蓄冷工质的制备方法
CN106221674A (zh) 一种无机水合盐相变微胶囊储能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4069783B (zh) 一种碳纳米管改性的复合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Xu et al. Key technologie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n enhanced characteristics of col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CN103450856A (zh) 一种无机水合盐基微胶囊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8484217A (zh) 水泥用泡沫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Lia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eutectic hydrate salt phase chang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material
CN104560001B (zh) 用于压裂液降阻剂的组合物
CN106978148A (zh) 一种多相介质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gas hydrate in cool storage air conditioning
CN103820083A (zh) 一种相变蓄冷复合材料
CN102268244A (zh) 一种低温无机共晶盐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321505B (zh) 一种液态或膏状脂肪酸甲酯磺酸钠复合表面活性剂
Zhe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and cool storage performance of a phase change micro-capsule cold storage material
CN108753259A (zh) 制备冰浆用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367034B (zh) 一种快速相变蓄冷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925115A (zh) 一种应用于空调冷却水系统的相变储能材料
CN105441033B (zh) 一种离子液体-水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03639B (zh) 一种增强传热型纳米制冷剂的制备方法
JP2003268361A (ja) 抵抗低減効果を有する氷・水スラリーの生成方法、その輸送方法及びその輸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

Termination date: 201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