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2780B - 危险判定装置、危险判定方法和危险通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危险判定装置、危险判定方法和危险通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2780B
CN101432780B CN2007800148238A CN200780014823A CN101432780B CN 101432780 B CN101432780 B CN 101432780B CN 2007800148238 A CN2007800148238 A CN 2007800148238A CN 200780014823 A CN200780014823 A CN 200780014823A CN 101432780 B CN101432780 B CN 1014327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people
addressable
database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148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2780A (zh
Inventor
近藤坚司
成冈知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32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2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2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2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202Child monitoring systems using a transmitter-receiver system carried by the parent and the child
    • G08B21/0275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 [EAS] tag technology used for parent or child unit, e.g. same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magnetic tag, RF tag, RFI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危险判定装置,包括:存储由物品检测单元(100)检测的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由人检测单元(110)检测的人的ID和位置信息的测定履历数据库(220);按每个人定义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有可能产生危险的某物品的危险物品数据库(200);按每个人存储所述环境内可访问地点的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根据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物品的位置信息和人的位置信息,判定人已放置物品的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根据所述危险物品数据库中定义的信息,当判定所述环境内存在的人的ID与放置物品ID的组合是危险的,并且判定所述环境内存在的人能访问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物品的位置时,判定为危险的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

Description

危险判定装置、危险判定方法和危险通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判定与住房内的幼儿或儿童等孩子关联的危险的技术,特别是涉及判定是否由于成人放置的物品,产生危险的危险判定装置、危险判定方法、危险通知装置和危险判定程序。
背景技术
在厚生劳动省的平成14年人口动态调查中,报告2003年的各年龄阶段的死因和死亡数。其中,报告在1997年~2002年间,死因的顺序几乎是一定的,意外的事故在1~4岁和5~9岁,是死因的第1位,在0岁,是死因的第4位。此外,报告虽然在意外的事故中包含交通事故,但是,家庭内事故占意外的事故的比例,在0岁,占73%,在1~4岁,占44%,超过交通事故的比例。
为了防止这样的家庭内事故,提出了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在幼儿安装带传感器功能的发射机,从用带传感器功能的发射机检测的幼儿的位置、用带传感器功能的发射机中具有的各种传感器检测的幼儿的哭声、呼吸数、体温等,监视幼儿的状态,检测危险,判定危险度。还具有用于按照危险度应对危险的应对系统。按照危险度,使应对系统工作,或者进行向幼儿的养护人的通报,能避免幼儿有关的危险。
在专利文献2中,具有存储按个人划分的危险区的数据库、对人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人位置检测单元、识别规定的个人的个人识别单元、发出警报的发报单元,鉴定由个人识别单元识别的规定的个人和由人位置检测单元已检测到位置的人,当已鉴定的规定的个人侵入数据库中存储的对应的危险区时,通过发报单元发出警报。对老人和幼儿,成为危险的地方分别不同,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发出危险警报。
在专利文献3中,认证侵入监视区域内的对象者,如果检测到认证的 对象者向监视区域内的危险因子接近,就提供支援信息,从而该对象者的保护者能采取将对象者从危险因子远离的行动。对象者是无法管教的婴儿时,对保护者提供育儿支援信息,对象者是具有学习能力的幼儿时,对幼儿进行“管教”,从而对保护者,能减轻育儿的负担。
专利文献1:特开2002-745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2340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4-78304号公报
另一方面,存在收集了事故事例的“国民生活中心1996:特别调查关于家庭内事故的调查报告书”的报告书。它是国民生活中心构筑从全国20处的合作医院收集与商品、服务、设备关联的受诊信息的结构,从1992年8月到1998年12月的6年5个月中,收集56,040件的事故信息。在该报告书中,报告其中的28,464件(51%)是家庭内事故、以及按该家庭内事故关联的各商品、设备划分的事故件数。报告在与事故关联的各商品、设备的事故件数中,楼梯、浴室等地点具有的危险性引起的事故占上位,但是菜刀、香烟、茶碗、医药品等物品具有的危险性引起的事故是全体的20%左右。
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幼儿安装带传感器功能的发射机,能取得幼儿的位置,所以能预防地点引起的事故。可是,关于物品引起的事故,从幼儿的哭声、呼吸数或体温等,只能在事故发生后才知道。
在专利文献2中描述按个人设定危险区,但是该危险区是固定的,通过检测照看对象者向固定地点的接近,进行危险判定。可是,在具有可移动的危险物品时,无法通过检测基于向该物品的接近,进行危险判定。
在专利文献3中,在检测到婴幼儿向“危险因子”的接近时,才开始提供支援信息。换言之,未公开在接近前提供用于去除“危险因子”的信息的思想。对幼儿提供“管教”信息,但是幼儿不遵从该“管教”信息时,具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了排除危险,公开了使阳台的护栏上升,物理地阻止危险的方法,但是在一般家庭中,对全部“危险因子”导入这样的装置是不现实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样的课题,提供主要判定物品引起的事故的危险性,能将事故防患于未然的危险判定装置、危险判定方法、危险通知装置和危险判定程序。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如以下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危险判定装置,包括:
检测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的物品检测单元;
检测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人的ID和位置信息的人检测单元;
将由所述物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由所述人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人的ID和位置信息分别与时刻一起存储的测定履历数据库;
存储将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所述物品中有可能产生危险的物品即危险物品的ID与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可能存在的人的ID进行关联的危险组合信息的危险物品数据库;
按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有可能存在的人的每个ID,存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的可访问地点数据库;
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ID、位置信息、时刻和所述人的ID、位置信息、时刻,当在所述物品的位置与所述人的位置比规定距离远时,判定所述人已放置了所述物品的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和
进行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的组合与所述危险物品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危险物品的ID和所述人的ID的所述危险组合信息是否一致的第一判定,并且进行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人的所述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判定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是否能访问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位置的第二判定,在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的所述第一判定中判定为一致、并且在所述第二判定中判定为能访问时,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的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提供一种危险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方式中记载的危险判定装置;和
当由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判定为危险时,发出警报的通知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提供一种危险判定方法,是使用下述来判定危险的方法,即,将由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与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人的ID和位置信息分别与时刻一起存储的测定履历数据库;
存储将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所述物品中有可能产生危险的物品即危险物品的ID与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可能存在的人的ID进行了关联的危险组合信息的危险物品数据库;和
按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有可能存在的人的每个ID,存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的可访问地点数据库,所述危险判定方法包括:
使用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ID、位置信息、时刻和所述人的ID、位置信息、时刻,在所述物品的位置和所述人的位置比规定距离远时,判定由所述人已放置了所述物品的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和
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物品是否有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的可能性的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
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进行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的组合与所述危险物品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危险物品的ID和所述人的ID的所述危险组合信息是否一致的第一判定,并且进行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人的所述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判定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是否能访问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位置的第二判定,当在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的所述第一判定中判定为一致、并且在所述第二判定中判定为能访问时,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提供一种危险判定程序,用于通过使用:
将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与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人的ID和位置信息分别与时刻一起存储的测定履历数据库;
存储将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所述物品中有可能产生危险的物品即危险物品的ID与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可能存在的人的ID进行关联的危险组合信息的危险物品数据库;和
按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有可能存在的人的每个ID,存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的可访问地点数据库;
来在计算机中执行:
使用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ID、位置信息、时刻和所述人的ID、位置信息、时刻,当在所述物品的位置和所述人的位置比规定距离远时,判定由所述人已放置所述物品的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和
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物品是否有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的可能性的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
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进行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的组合与所述危险物品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危险物品的ID和所述人的ID的所述危险组合信息是否一致的第一判定,并且进行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人的所述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判定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是否能访问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位置的第二判定,当在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的所述第一判定中判定为一致、并且在所述第二判定中判定为能访问时,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
如果根据本发明,根据所述危险物品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当判定由人检测单元检测的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人的ID和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物品ID的组合是危险的,并且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人根据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判定为能访问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或步骤判定为放置的物品的位置时,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或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物品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从而能将幼儿或儿童等小孩由于所述物品而发生事故情形防患于未然。
同时,能避免即使放置的物品是危险品,可是被放置在对象幼儿或儿童等小孩的手够不到的地方时,也判定为危险的情形,或者即使是在对象幼儿或儿童等小孩的手够得到的地方放置了物品时,可是放置对于对象幼儿或儿童等小孩而言不是危险物品的物品时,也判定为危险的情形。因此,进行危险判定后,对保护者或放置的人进行通知时,能减轻在并不是真危险时而被通知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危险判定装置和危险通知装置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危险判定装置和危险通知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框图。
图1C是表示图1B的危险判定装置和危险通知装置的注意人物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A是在房屋中设置本发明实施例1的危险判定装置和危险通知装置的例子的图。
图2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危险判定装置的物品检测单元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2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危险判定装置的人检测单元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危险判定装置的人检测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B是表示图3A的人检测单元的框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危险判定装置的人检测单元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图4B是表示图4A的人检测单元的框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人检测单元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图5B是表示图5A的人检测单元的框图。
图6是以表形式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由本发明实施例1的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人是否放置了物品的距离的阈值的图。
图8是表示由本发明实施例1的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对1个人的物品的操作的判定结果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由本发明实施例1的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对6个人的物品的操作的判定结果的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危险物品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的图。
图11A是表示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B是表示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1C是用于说明图11B的二维位置的表现方法的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危险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物品放置判定步骤的流程图。
图14A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的流程图。
图14B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其他例子的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物品操作标记的存储形式的例子的图。
图16A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在每当检测到人时进行放置危险度判定的危险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16B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其他例子的在每当检测到人时进行通知的危险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危险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18A是表示凳子标记的存储形式的例子的图。
图18B是表示在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内存在存储凳子标记的凳子判定数据库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危险判定装置和危险通知装置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危险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物品放置判定步骤的流程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使用危险度判定步骤的流程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可访问地点更新步骤的流程图。
图24A是表示按照桌子的高度,桌子顶板上的可访问区域不同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24B是对图24A时的桌子顶板的可访问区域进行表示的桌子顶板的俯视图。
图24C是表示按照桌子的高度,桌子顶板上的可访问区域不同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24D是表示图24C时的桌子顶板的可访问区域的桌子顶板的俯视俯视图。
图24E是表示按照桌子的高度,桌子顶板上的可访问区域不同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24F是表示图24E时的桌子顶板的可访问区域的桌子顶板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图11A的信息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更新后的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6A是表示幼儿使用凳子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26B是在图26A中幼儿使用凳子时桌子顶板的可访问区域的桌子顶板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图7的人物ID=6的小孩2操作物品的样子的图。
图28是表示图1A的物品放置判定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物品放置判定步骤的流程图。
图30A是表示在带合叶的门设置门开关传感器的例子的图。
图30B是表示在拉门设置门开关传感器的例子的图。
图31A是表示在带合叶的门设置电子锁的例子的图。
图31B是表示在拉门设置电子锁的例子的图。
图32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1中在数据库中存储的人物ID、人物和移动速度的关系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继续本发明的叙述之前,在附图中,关于相同的部分,付与相同的参照符号。
以下,在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前,说明本发明的各种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危险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的物品检测单元;
检测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人的ID和位置信息的人检测单元;
测定履历数据库,其将由所述物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由所述人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人的ID和位置信息分别与时刻一起存储;
危险物品数据库,其存储将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所述物品中有可能产生危险的物品即危险物品的ID与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可能存在的人的ID进行关联的危险组合信息;
可访问地点数据库,其按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有可能存在的人的每个ID,存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
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其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ID、位置信息、时刻和所述人的ID、位置信息、时刻,当所述物品的位置与所述人的位置比规定距离远时,判定所述人已放置了所述物品;和
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其进行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的组合与所述危险物品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危险物品的ID和所述人的ID的所述危险的组合信息是否一致的第一判定,并且进行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人的所述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判定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是否能访问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位置的第二判定,在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的所述第一判定中判定为一致、并且在所述第二判定中判定为能访问时,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第一方式中记载的危险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在所述第一判定中,尽管是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是所述危险物品的ID时、并且在与该危险物品的ID的组合中与所述危险的组合信息一致,但是,还判定具有与所述危险的组合信息有关的所述人的ID、并且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不存在的所述人是否由所述人检测单元检测到;
判定由所述人检测单元检测到具有与所述危险的组合信息有关的所述人的ID、并且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不存在的所述人之后,在基于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及时刻、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在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人的所述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的所述第二判定中,当判定为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能访问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位置时,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提供第一或第二方式中记载的危险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其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根据与所述人的ID的组合对危险进行判定的对象的物品、以及所述物品以外的设备存在时,在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在、并且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位置和所述设备的位置位于规定距离内时,使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存储的所述可访问的地点增大地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提供第一~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危险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物品使用判定单元,其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如果所述物品的位置与所述人的位置是在规定值以内,就判定所述人使用着所述物品;和
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其将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存储的所述可访问的地点增大地变化,
所述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在用所述物品使用判定单元判定在所述照 看对象的环境内、所述人使用着所述物品时,根据所述物品的ID,从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取得在基于所述人的使用之前放置所述物品的使用前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可访问地点的信息,判定所述人对于与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有关的使用前位置,是否能访问,
根据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可访问地点的信息,当判定对于所述人,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不是所述可访问地点,不能访问时,对于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以及与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同等或者比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更容易访问的地点的信息的全部,以将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存储到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的方式更新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的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提供一种危险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危险判定装置;和
当由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判定为危险时,发出警报的通知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提供第五方式中记载的危险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其在由所述物品使用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人使用着所述物品时,根据所述危险物品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根据所述使用中的物品的ID和所述使用中的人物的ID是否为所述危险的组合信息,判定现在的使用状态是否危险,
当所述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判定为危险时,所述通知单元发出警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提供一种危险判定方法,是使用下述来判定危险的方法,即,将由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与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人的ID和位置信息分别与时刻一起存储的测定履历数据库;
存储将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所述物品中有可能产生危险的物品即危险物品的ID与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可能存在的人的ID进行了关 联的危险组合信息的危险物品数据库;和
按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有可能存在的人的每个ID,存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的可访问地点数据库,所述方法包括:
物品放置判定步骤,使用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ID、位置信息、时刻和所述人的ID、位置信息、时刻,在所述物品的位置与所述人的位置比规定距离远时,判定由所述人已放置了所述物品;和
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物品是否有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的可能性,
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进行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的组合与所述危险物品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危险物品的ID和所述人的ID的所述危险的组合信息是否一致的第一判定,并且进行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人的所述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判定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是否能访问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位置的第二判定,当在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的所述第一判定中判定为一致、并且在所述第二判定中判定为能访问时,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提供所述第七方式中记载的危险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物品使用判定步骤,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如果所述物品的位置与所述人的位置是在规定值以内,就判定所述人使用着所述物品;和
更新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的内容的可访问地点更新步骤,
所述可访问地点更新步骤,当在用所述物品使用判定步骤判定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所述人使用着所述物品时,根据所述物品的ID,从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取得在基于所述人的使用之前已放置所述物品的使用前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可访问地点的信息,判定所述人对于与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有关的使用前位置,是否能访问,根据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可访问地点的信息,当判定对于所述人,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不是所述可访问地点,不能访问时,对于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以及与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同等或者比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更容易访问的地点的信息的全部,以将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存储到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的方式更新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的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提供一种危险判定程序,用于通过使用:
将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与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人的ID和位置信息分别与时刻一起存储的测定履历数据库;
存储将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所述物品中有可能产生危险的物品即危险物品的ID与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可能存在的人的ID进行关联的危险组合信息的危险物品数据库;和
按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有可能存在的人的每个ID,存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的可访问地点数据库,
来在计算机中执行:
物品放置判定步骤,使用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ID、位置信息、时刻和所述人的ID、位置信息、时刻,当在所述物品的位置和所述人的位置比规定距离远时,判定由所述人已放置所述物品;和
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物品是否有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的可能性,
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进行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的组合与所述危险物品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危险物品的ID和所述人的ID的所述危险的组合信息是否一致的第一判定,并且进行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 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人的所述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判定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是否能访问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位置的第二判定,当在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的所述第一判定中判定为一致、并且在所述第二判定中判定为能访问时,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式,提供第九方式中记载的危险判定程序,在计算机中还执行:
物品使用判定步骤,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如果所述物品的位置与所述人的位置是在规定值以内,就判定所述人使用着所述物品;和
更新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的内容的可访问地点更新步骤;
所述可访问地点更新步骤,当在用所述物品使用判定步骤判定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所述人使用着所述物品时,根据所述物品的ID,从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取得在基于所述人的使用之前已放置所述物品的使用前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可访问地点的信息,判定所述人对于与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有关的使用前位置,是否能访问;
根据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可访问地点的信息,当判定对于所述人,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不是所述可访问地点,不能访问时,对于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以及与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同等或者比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更容易访问的地点的信息的全部,以将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存储到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的方式更新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的内容。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包含危险判定装置400的危险通知装置401的结构框图。在图1A中,该危险通知装置401具有物品检测单元(物品检测装置)100、人检测单元(人检测装置)110、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危险物品数据库200、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测定履历数据库220、通知单元(通知装置)300、控制单元310、输入单元(输入装置)320。另外,如果从危险通知装置401的所述结构除去所述通知单元300,就构成危险判定装置400。
所述控制单元310与物品检测单元100、测定履历数据库220、输入单元320、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通知单元300、危险物品数据库200、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和人检测单元110连接,控制各自的动作。在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连接有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在危险物品数据库200中连接有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在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中连接有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和通知单元300。
图2A是在照看对象的环境的一个例子的家的房屋RM内已设置本发明实施例1的危险通知装置401的例子。有书架BS、装饰架CB、矮桌LT、沙发1SF1、沙发2SF2、饭桌DT、椅子1~4CH1~CH4、冰箱RF、厨房系统KS等的设备。这些设备的信息作为房屋RM的地图信息,优选预先存储在测定履历数据库220等数据库中,但是也可以由物品检测单元100进行检测后存储。此外,作为危险判定装置400和危险通知装置401的一部分的构成要素的物品检测单元100和人检测单元110、作为危险通知装置401的一部分构成要素的通知单元300设置在房屋RM的天花板CL上。输入单元320和控制单元310设置在房屋RM的墙壁WL上。作为其他构成要素的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危险物品数据库200、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测定履历数据库220,如图2A中用参照符号900的箱所示,可以在天花板CL等房屋RM中设置,也可将对于多个房屋RM共享工作的单元,在照看对象的每一个环境(例如1房的家)最少设置1个。此外,也可以在照看对象的环境(例如家)之外设置这些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危险物品数据库200、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测定履历数据库220的一部分或全部,并通过通信线路连接。
只要物品检测单元100能分别独立检测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例如位置坐标信息),人检测单元110能检测人(例如幼儿或儿童等小孩、成人等)的ID和位置信息(例如位置坐标信息),就可以是任意的。此外,物品检测单元100也可以与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一起能检测到检测时刻。此外,人检测单元110也可以与人ID和位置信息一起能检测到检测时刻。关于检测时刻,可从未图示的定时器单元取得。例如,物品检测单元100用预先决定的时间间隔(例如1秒间隔)尝试检测,能将该时刻与检测到的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一起输出。关于人检测单元110,也同样用预先决定的时间间隔尝试检测,将该时刻与检测的人ID和位置信息一起输出。
例如,作为物品检测单元100的一个例子,如图2B所示,在房屋的天花板等设置多个相机100c,参照物品检测用数据库100d,从由相机100c拍摄的物品的可视面(外观),用物品检测处理部100p检测物品的ID,通过来自多个相机100c的观测,使用立体视图,用物品检测处理部100p检测物品的位置信息。关于从可视信息(物品外观信息)检测物品的ID的方法,例如,能利用模板匹配技术。用多个相机100c预先拍摄来自各种方向的物品的可视面(外观),将这些图像与物品ID进行对应,作为模板预先在物品检测用数据库100d中保存。通过物品检测处理部100p比较在物品的检测时由相机100c拍摄的图像与物品检测用数据库100d中存储的模板的图像,通过所述物品检测处理部100p,能将最类似的模板的图像的物品的ID作为物品检测结果。这时,作为一个例子,物品检测单元100能由所述多个相机100c、所述物品检测用数据库100d、进行模板匹配的所述物品检测处理部100p构成。
关于人的检测,也与所述物体的检测同样,作为人检测单元110的一个例子,如图2C所示,在房屋的天花板等设置多个相机110c,参照人检测用数据库110d,从由相机110c拍摄的人的可视面(外观),用人检测处理部110p检测人的ID,通过来自多个相机110c的观测,使用立体视图,用人检测处理部110p检测人的位置信息。关于从可视信息(人外观信息)检测人的ID的方法,能利用根据在人检测用数据库110d中预先存储的人的脸等的信息,通过人检测处理部110p,进行的脸识别技术或虹膜认证技术。这时,作为一个例子,人检测单元110能由所述多个相机110c、所述 人检测用数据库110d、进行所述脸识别技术或虹膜认证技术等的所述人检测处理部110p构成。
此外,作为人检测单元110的其他例子,能使用图3A和图3B的超声波标签系统。图3A和图3B的超声波标签系统使人HM携带超声波发射机111a,用在天花板CL上设置的多个超声波接收机111c接收超声波发射机111a发出的超声波111b,根据需要,一边参照存储超声波接收机111c的位置信息的人检测用数据库111d,一边从超声波的到达时间差,通过计算处理部(人检测处理部)111p计算超声波发射机111a的三维位置信息(三维位置坐标)。此外,将人HM的ID与超声波发射机111a进行对应,在人检测用数据库111d中存储,通过所述计算处理部111p,参照所述人检测用数据库111d,能用计算处理部111p检测人HM的ID。如果是比超声波发射机111a的尺寸还大很多的物品,就对物品付与超声波发射机111a,也能作为物品检测单元100来利用。在现在的技术水准,能以10cm左右的精度确定超声波发射机111a的三维位置信息。
此外,作为人检测单元110的其他例子,能利用图4A和图4B的无源RF标签系统。在图4A和图4B的无源RF标签系统中,人HM穿着内置标签阅读器TGR的鞋(例如拖鞋),在地板FL上行走,用鞋的标签阅读器TGR读取铺满于地板FL上的表示位置信息的标签TG,人HM的位置信息能以标签TG的铺设密度和标签阅读器TGR检测范围决定的精度进行检测。此外,将人HM的ID与标签阅读器TGR进行对应,存储到人检测用数据库101d,通过人检测处理部101p,参照所述人检测用数据库101d,能用人检测处理部101p检测人HM的ID。对于不穿鞋的低龄的幼儿的情况,在脚脖子安装可佩带型的标签TG,就能利用该系统。
这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作为1人的具体例,作为小孩,特别是“幼儿”,主要将开始“爬”或“扶着东西刚站起来”的月龄8个月左右的小孩到上学前的6岁儿左右的小孩作为对象。对于无法“爬”或不能“扶着东西刚站起来”的小孩即幼儿的情况,由于无法自已移动,所以对这样的幼儿,由放置物品而产生危险的可能性小。可是,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1关于由在幼儿的手够得到的范围内所放置的物品而产生危险的情形,也能判定,所以对自已无法移动的月龄5个月左右的小孩即幼儿,也 是有效的。此外,在小学上学时的儿童(小孩)能遵守父母或祖父母等保护者的吩咐,所以由物品对儿童产生危险的可能性小。当然,在幼儿或儿童(小孩)的成长上具有个人差异,所以可按照其成长,设定在危险物品数据库200中存储的人与该人的操作时有可能产生危险的物品的危险物品的危险组合信息、或危险物品数据库200中存储的人与该人能访问(手够得到)的地点的关联信息。
此外,作为人检测单元110的其他例子,将来有可能使用有源RF标签。在图3A和图3B中,如果表示超声波发射机的参照符号111a为有源RF标签,表示超声波的参照符号111b为电波,表示超声波接收机的参照符号111c为电波接收机,则将有源RF标签111a发出的电波111b由天花板CL上设置的多个电波接收机111c进行接收,根据需要,一边参照存储了电波接收机的位置信息等的人检测用数据库111d,一边能从电波到达时间或电波强度比,用计算处理部(人检测处理部)111p计算有源RF标签111a的三维位置信息。在现在的技术水准,只能达到50cm~3m左右的位置精度,但是由于今后的技术提高,具有在本用途中也能使用的可能性。如果是比有源RF标签的尺寸还大很多的物品,就通过对物品付与有源RF标签,也能作为物品检测单元100的其他例子来利用。
此外,作为人检测单元110的其他例子,能使用图5A和图5B的地板压力传感器。在图5A和图5B的地板压力传感器中,通过人HM踩踏地板FL上铺满的压力感知元件112,根据需要,一边参照已存储了压力感知元件112的位置信息等的人检测用数据库112d,一边通过计算处理部(人检测处理部)112p,用压力感知元件112的铺设密度能确定人HM的位置信息。此外,也提出从人HM的步行模式、脚底的身体压力分布,进行个人识别的手法,根据识别精度,也能应用到本用途。
测定履历数据库220存储由物品检测单元100检测的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和检测时刻、由人检测单元110检测的人的ID和位置信息和检测时刻。这时,也可以将由物品检测单元100检测到的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以及由人检测单元110检测到的人的ID和位置信息与检测时刻一起分别存储到测定履历数据库220。或者,用物品检测单元100和人检测单元110分别也对检测时刻进行检测,将由物品检测单元100检测的物品的ID 和位置信息和检测时刻、由人检测单元110检测的人的ID和位置信息和检测时刻分别存储到测定履历数据库220。图6表示已存储的数据的例子。在图6中,按每个ID,以时间序列表示被测定后的人和物品的位置坐标信息。这里,计测时刻t1~t20…的间隔为1秒。
在图6的表中,表示物品和人的位置信息的数值是照看对象的环境的坐标系的坐标值(单位:cm)。这里,关于人和物品,用三维位置信息(X,Y,Z)表现该位置信息。XY意味着沿着横向配置,并且沿着彼此正交的2个轴方向的坐标,Z意味着上下方向的高度坐标。当通过应用使用由相机拍摄到的图像的图像识别来检测人位置信息时,例如,使用人的头部或胸部等预先确定的身体的一部分的位置信息,能表现人的位置信息。此外,当通过使用超声波发射机等设备计测人的位置信息时,使用该设备的位置信息来表现人的位置信息。在图6的表中,关于人物ID=1的人物和人物ID=2的人物,在图6的表中记载的时刻t1~t20之间检测到位置信息,但是关于人物ID=3的人物,未检测到位置信息。这表示相当于人物ID=3的人物在照看对象的环境内不存在的情形(例如,从作为照看对象的环境的一个例子的家外出时)。此外,当通过应用使用由相机拍摄到的图像的图像识别,检测物品的位置信息时,能使用按每个物品预先决定的物品上(内)的1点来表现物品的位置信息。此外,当通过使用超声波发射机等设备,计测物品的位置信息时,使用该设备的位置信息来表现物品的位置信息。在图6中,物品ID=0001在图6的表中记载的时刻t1~t20之间位置信息未变化,Z坐标值是0,所以能推测是放在地板FL上的状态。此外,物品ID=0002同样能推测在时刻t5之前,为放在地板FL上的状态且静止,但是从时刻t6开始其位置信息发生着变化,从而能推测由某人进行着移动。
在照看对象的环境(空间)中,关于已登记的全部人和物品的位置信息的、由物品检测单元100和人检测单元110检测到的信息以图6的形式存储在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
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从几乎相同时刻的在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人的ID和位置信息,检测在该时刻,人是否已放置了物品。图28表示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的内部结构的框图。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由人-物品间距离计算单元121、物品移动判定单元 122、物品操作判定单元123、物品操作标记管理单元124构成。人-物品间距离计算单元121和物品移动判定单元122分别与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的外部的测定履历数据库220连接。物品操作判定单元123与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的外部的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连接,并且与人-物品间距离计算单元121、物品移动判定单元122、物品操作标记管理单元124连接。
物品由人放置之前,当然由人操作(或者持有。以后只记载为“操作”),人操作着物品的状态或者人已放置了物品的状态例如能按以下那样识别。人操作着物品的状态定义为“物品的三维位置与人的三维位置的距离是规定值以内,且物品非静止的状态”。这里,使用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物品的三维位置信息和人的三维位置信息,由人-物品间距离计算单元121计算物品的三维位置与人的三维位置的距离。使用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物品的三维位置的时间变化,由物品移动判定单元122进行物品是否静止的判定。作为规定值,预先测定人操作通常物品时的人与物品的平均的距离,用物品操作判定单元123比较该值(物品的操作阈值)、由人-物品间距离计算单元121计算的物品与人的距离,能判定是人操作着物品的状态,或者是人已放置了物品的状态。即当物品与人的距离是预先决定的值(物品的操作阈值)以下时,能判定为人操作着物品的状态。当物品与人的距离比预先决定的值(物品的操作阈值)大时(换言之,所述物品的位置与所述人的位置比规定距离更分开时,并且所述物品静止时),能判定为人已放置了物品的状态。该值(物品的操作阈值)能按每一个人ID决定,在实施例1中,根据图7的表,使用按每一个人ID决定的值。图7是用该人的胸部的位置信息表示人的位置信息时的表,根据该人的胳膊的长度决定。图27是表示人物ID=6的孩子2(第二孩子)操作物品的样子的图。图27的孩子2操作物品时的平均距离T-DIST是25cm时,在图7中,物品的操作阈值决定为30cm。与操作物品时的平均距离相比,物品的操作阈值更大是因为虽然通常操作物品时,肘关节常常弯曲,但是根据情形,有时伸直肘关节来操作物品,为了也与这种情形对应。另外,也可以考虑物品检测单元100和人检测单元110的位置检测误差,在物品检测单元100或人检测单元110的位置检测误差大时,可以按照位置检测 误差的大小,将物品的操作阈值设定为比操作物品时的平均距离更大。用身体的不同部位的位置信息表示人的位置信息时,能另外重新决定该图7的表的值。例如,当用人的头部的位置信息表示人的位置信息时,测定对通常物品进行操作时的头部和手指尖的平均的距离,在图7的形式的表中保存即可。根据图6的数据,物品ID=0002,在时刻t6以后,物品ID=0002的三维位置坐标(X,Y,Z)在人物ID=1的人物的三维位置坐标(X,Y,Z)的附近,并且同样地变化,所以,能由物品操作判定单元123判定为由人物ID=1的人物进行着操作。
此外,人已放置了物品的状态是“物品的三维位置与人的三维位置的距离比规定值大,且物品静止的状态”,作为危险组合信息,在物品操作判定单元123中定义。除了该“人已放置了物品的状态”和“人操作着物品的状态”(物品的三维位置与人的三维位置的距离是规定值以内,且物品非静止的状态)等两个状态,还存在“物品的三维位置与人的三维位置的距离是规定值以内,且物品静止的状态”、“物品的三维位置与人的三维位置的距离比规定值大,且物品非静止的状态”,但是在本实施例1中,在操作状态和放置状态中都不包含这两个状态。
在后面,使用流程图,说明物品操作判定单元123和物品操作标记管理单元124的动作。
根据以上说明的方法,从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数据、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中存储的图7的按每个人物ID决定的阈值,能判定谁何时操作着哪个物品。作为一个例子,图8表示关于人物ID=1的人物的物品的操作时间的例子。图8的纵轴表示物品ID,横轴表示时刻。图8的表中的沿着横向的线段相当于进行物品的操作的时间带。从图8,可读取人物ID=1的人物在变为时刻ta之前,操作着物品0025(香烟),在时刻ta,放置物品0025,在时刻tb,开始物品0063的操作,在时刻tc,开始物品0025的操作,在时刻td,放置物品0063,在时刻te,开始物品0121的操作,在时刻tf,放置物品0121。然后,在时刻tf以后,人物ID=1的人物只操作着物品0025。对于在照看对象的环境(空间)内存在、且预先登记的人的全部,可取得该图8那样的数据。在图9的表中,简易地表示关于预先登记的6个人物,取得的物品操作数据的例子。在图9的表中,与图 8同样,横轴表示时刻,箭头表示进行物品的操作的时间带(即箭头的终点表示放置物品的时刻)。在箭头的附近记载的数字是物品的ID。
危险物品数据库200按各人ID,将在操作时有可能产生危险的物品作为危险物品,作为将人的ID与危险物品的ID进行关联的危险组合信息来存储,例如能利用图10那样的表。
一般知道出生后5个月到3岁左右,常常发生误服。根据“厚生劳动省:平成14年度人口动态调查”,报告在0岁时,意外的窒息占意外的事故死亡的81.9%,在1~4岁儿童中,占24.7%,“异物的误服”引起重大的后果。此外,误服引起的事故并不局限于窒息,还报告也引起由香烟、医药品、酒、洗涤剂、农药或者电池等导致的中毒。0岁儿童时,由于误服硬币或珠子而窒息的例子多。而智力发达起来的1岁儿童~3岁儿童中,观察父母吸烟的样子或吃药的样子,进行模仿,放入口中,学会打开瓶子的盖子等,从而与窒息相比,中毒有成为更多的倾向。
此外,在“国民生活中心:关于家庭内事故的调查报告书”中,记载0岁~9岁儿童的与家庭内事故关联的商品、设备的详细说明,但是根据它,切割刀排名在5岁~9岁的第5位。一旦到了该年龄,在幼儿园或小学的工作中,开始学会剪刀或切割刀的使用方法。无法使该年龄的小孩完全远离这些物品。可是,最初在父母看护下使用等对策是必要的。
如上所述,在各种调查报告书中,列举有可能引起事故的物品,所以根据它们,作成按照年龄(或月龄或年代)的危险物品标准列表,根据该标准列表,能生成图10那样的危险物品数据库200。在危险物品数据库200的生成中,可通过输入单元320,输入指定物品名和物品ID的信息来进行。
另外,仅凭在所述调查报告书中记载的物品名,实际上难以网罗位于家庭中的很多(危险)物品。因此,例如如果是与误服引起的窒息对应,就根据该物品的尺寸,判定幼儿是否误放入口中。在欧美,在乳儿健康检查时,将口径32mm,长度25~57的塑料的圆筒递给保护者,进行指导,“放入该圆筒的物品都有进入婴儿口中的危险性”。如果准备与物品ID进行了关联的形状数据,也可按照形状,通过控制单元310,自动选择危险物品数据库200中登记的物品。
另外,虽然是剪刀,但是在刀刃的部分带上套,如果对照看对象的幼儿而言是不能取下的套,则若带着套,就没有危险,若取下套,就变得危险。同样,关于医药品、酒等的瓶子、罐、玻璃瓶,如果盖子关闭,就不危险,如果开着,就变得危险。按照对象物品的状态,危险物品数据库200的登记内容也可以变化。为了检测对象物品的状态,例如能利用专利第3811496号中记载的“状态识别标签”那样的设备。
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按每个人物ID,存储能访问(该人物的手够得到)的地点的信息(由从该人物的脚底下开始的高度或坐标值,确定的信息),例如,能利用图11A、图11B那样的表。图11A是只根据从人物的脚底下开始的高度,表现可访问地点的信息的简易的图,图11B通过坐标值,表现可访问地点的信息,对每个地点的信息,设定表示人物是否可访问的可访问标记。图11A的表现形式的优点是可访问地点的定义简单,图11B的表现形式的优点是能更详细地进行可访问地点的定义。例如,即使是一定的高度的架子,也可对于虽然人的手够得到架子的跟前一侧,但是手够不到架子的内侧的情况等,通过使用(X,Y)坐标值,指定区域,由输入单元320,更详细地定义可访问地点,在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中存储。
在图11B中,二维位置由矩形的对角2顶点的(X,Y)坐标值的组来表现。使用图11C,说明该表现方法。在本实施例1中,对于相当于某地点的区域AR,设定各边与照看对象的环境的X、Y坐标值平行的外接矩形RE。该矩形RE的4顶点(p,q)、(p,s)、(r,q)、(r,s)中分别相当于X、Y坐标小的顶点、大的顶点的2顶点(p,q)、(r,s),表现矩形RE,用矩形RE简易地表现区域AR。
可访问地点的定义也可不是图11A、图11b那样的简易表现,而可以根据实际的三维位置坐标,详细地进行。
在图24A~图24F表示按照桌子TL的高度,桌子顶板TB上的可访问区域AA(斜线区域)不同的例子。图24A、图24C、图24E是从旁边观察分别将高度不同的桌子TL设置在地板FL上,幼儿访问桌子顶板TB上的样子的图。图24B、图24D、图24F是从上方观察桌子顶板TB的图中,表示可访问区域AA和不可访问区域NA的图,与图24A、图24C、 图24E分别对应。按照桌子TL的高度,桌子顶板TB上的可访问区域AA变化。即如图24A和图24B所示,如果桌子TL的高度高,桌子顶板TB上的可访问区域AA就只是桌子顶板TB上的周围的区域。如图24C和图24D所示,如果桌子TL的高度变得稍低,桌子顶板TB上的可访问区域AA就成为除去中央部的桌子顶板TB上的大部分的区域。如图24E和图24F所示,如果桌子TL的高度变得相当低,桌子顶板TB上的可访问区域AA就成为桌子顶板TB上的全部区域。可使用(X,Y)坐标值和高度,在图11B的桌子TL上表现可访问区域AA,并存储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
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利用所述放置的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以及时刻(或日期时刻)、由人检测单元110检测的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以及时刻(或日期时刻)、危险物品数据库200和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中存储的信息,判定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判定为已放置的物品是否有可能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后面详细说明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的动作。
输入单元320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作为输入,相当于危险通知装置401的动作开始或结束的指示信息、危险物品数据库200的生成信息或维护所需要的信息。虽在说明危险物品数据库200时进行了描述,但是通过对按年龄、年代的危险物品标准列表进行物品的追加和删除,能定义与该家庭的照看对象(幼儿)的成长状态对应的危险物品。作为输入单元320的具体例,可列举键盘、鼠标、触摸屏、基于无线或有线的通信单元。
通知单元300在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中判定由于放置,有可能产生危险时,对放置的人物或预先设定的人物进行通知。如果通知的是放置的人物,因为通知是在放置之后,所有可以是“该物品的放置是危险的”程度的通知内容(这里,假定放置危险物品的是成人来进行说明)。当通知的不是放置的人物时,则通知关于放置的人物、放置的物品名、放置位置信息、放置时刻等的信息。
控制单元310与全部的单元和数据库连接,控制各自的动作。
以后,参照图12、图13、图14A的流程图,详细说明危险判定装置400和危险通知装置401的动作。
图12的步骤SA101和SA103由图1A的危险通知装置401的控制单 元310执行。在步骤SA101中,等待危险通知装置401的管理者向输入单元320的开始动作的指示信息的输入,如果进行开始动作的指示,就通过控制单元310,开始危险通知装置401的动作,通过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执行物品放置判定步骤SA102。
物品放置判定步骤SA102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执行。此外,物品放置判定步骤SA102的子步骤由图13的流程图表示,后面描述其详细的动作。只要在步骤SA103不输入动作结束的指示信息,就重复步骤SA102。
在步骤SA103,等待危险通知装置401的管理者向输入单元320的动作结束的指示信息的输入,如果进行动作结束的指示,就通过控制单元310,使危险通知装置401的动作结束。
下面,使用图13的流程图,详细说明物品放置判定步骤SA102的动作。在图13中,除了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执行的步骤SB107的其他步骤全部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执行。
首先,在步骤SB101,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进行表示人物ID的变量i的初始化。这里,设置为i=1。
接着,在步骤SB102,作为人物ID=i的人物的现在位置信息,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从测定履历数据库220取得现在位置x(x是矢量。以下简称为“x”)。测定履历数据库220的存储内容例如由图6表示,作为位置x,使用三维位置坐标(X,Y,Z)表现。关于细节,在所述装置的结构的说明时,如说明所述。
接着,在步骤SB120中,用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进行在步骤SB102是否能取得人物ID=i的人物的位置x的判定。人物ID=i的人物在照看对象的环境内不存在时,通过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无法从测定履历数据库220取得位置x。当已能取得人物ID=i的人物的位置x时,进入步骤SB103,未能取得人物ID=i的人物的位置x时,进入步骤SB111。
在步骤SB103,通过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进行表示物品ID的变量j的初始化。这里,设置为j=1。
接着,在步骤SB104,作为物品ID=j的物品的现在位置信息,通过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从测定履历数据库220取得现在位置y(y是矢量。以下简称为“y”)。测定履历数据库220的存储内容,例如由图6表示, 作为位置y使用三维位置坐标(X,Y,Z)表现。关于细节,在所述装置的结构的说明时,已进行了说明。虽然在图13的流程图中省略,但是,物品ID=j的物品在照看对象的环境内不存在时,将j只增加1,关于下一物品,从SB104开始执行。
接着,在步骤SB105,通过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判定过去设定的物品ID=j的物品操作标记是否为ON状态。所谓物品操作标记是以由人物进行着操作时,为ON,未进行操作时(在照看对象的环境内不存在,或者放置在照看对象的环境内),为OFF的二值信息来表现的标记。物品操作标记以图15的形式存储在图28的物品操作标记管理单元124中。物品操作标记为ON时,也同时存储操作者的人物ID。图8的线段、图9的箭头表现物品操作标记变为ON的时间带。物品操作标记的设定在后面描述的步骤SB108和步骤SB114中进行。关于设定,在步骤SB108和步骤SB114中说明。在步骤SB105中,物品操作标记为ON时,进入步骤SB106,物品操作标记为OFF时,进入步骤SB113。在图12中,说明了反复物品放置判定步骤SA102,但是“过去”是指“过去执行的物品放置判定步骤SA102的子步骤SB108或SB114的执行时刻”。另外,物品操作标记的初始值是OFF。即紧接在步骤SA101进行动作开始的指示之后,与全部物品对应的物品操作标记变为OFF。此外,当在进行了动作开始的指示的时刻,对于已经放置的物品,需要进行放置危险度判定时,可以如下那样变更图13的流程图。从初次执行时的物品放置判定步骤SA102调用图13的流程图时,不执行步骤SB105,而执行下一步骤SB106和步骤SB113。
在步骤SB106,对人物ID=i的人物的现在位置x与物品ID=j的物品的现在位置y的距离是否比与人物ID=i的人物相关的规定值(物品的操作值)大,并且物品ID=j的物品是否静止,进行判定。该判定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内的物品操作判定单元123进行。在物品操作标记为ON的状态下,在步骤SB106判定为Yes时,判断为已放置了物品。Yes时,进入步骤SB107,No时,进入步骤SB109。
这里,使用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物品位置信息和人位置信息,通过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内的人-物品间距离计算单元121,计算人物ID=i的人物的现在位置x与物品ID=j的物品的现在位置y的距离。在人 物的现在位置x与物品的现在位置y的距离的计算中能使用欧几里得(Euclidean)距离。此外,关于与人物ID=i的人物有关的规定值(物品操作阈值),从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中存储的图7的数据库取得。使用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物品的三维位置的时间变化,通过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内的物品移动判定单元122,进行物品是否静止的判定。在物品ID=j的物品是否静止的判定中使用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数据(图6)的物品位置的时间变化。当在存储的物品位置信息中包含计测误差时,即使物体实际上静止,已计测的物品位置对于时间,也不严密地是固定值。这时,如果对于时间变化的物品的位置变动是规定的阈值以内,就由物品移动判定单元122判定为物品静止。
步骤SB107相当于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执行。步骤SB107由图14A的各子步骤构成,后面说明其详细的动作。
接着,在步骤SB108,将与物品ID=j的物品操作标记设置为OFF。该处理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内的物品操作标记管理单元124进行。
而在步骤SB113,对人物ID=i的人物的现在位置x与物品ID=j的物品的现在位置y的距离是否是在与人物ID=i的人物相关的规定值(物品的操作值)以内,并且物品ID=j的物品是否静止,进行判定。该判定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内的物品操作判定单元123进行。在步骤SB113,Yes时,进入步骤SB114,No时,进入步骤SB109。关于各条件判定,与步骤SB106的判定同样地进行。
在步骤SB114,将与物品ID=j对应的物品操作标记设置为ON。该处理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内的物品操作标记管理单元124进行。
在步骤SB109,将变量j只增加1,在接着的步骤SB110中,判断变量j是否比全部物体数M大。Yes时,进入步骤SB111,No时,再度从步骤SB104执行。即关于全部物品,执行步骤SB104~SB108(根据步骤SB105的条件判定,执行步骤SB113、步骤SB114)。
在步骤SB111,只将变量i增加1,在接着的步骤SB112中,进行变量i是否比全部人物数大的判定。Yes时,结束物品放置判定处理,进入图12的步骤SA103。No时,再度从步骤SB102执行。即关于全部人物,执行步骤SB102~SB108(根据步骤SB105的条件判定,执行步骤SB113、 步骤SB114)。
下面,使用图14A的流程图(子步骤SC101~SC104),详细说明图14A的流程图。在图14A中,除了由通知单元300执行的步骤SC104的其他步骤全部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执行。
作为一个例子,在图13的步骤SB106中,考虑判定在图8的时刻ta放置了物品ID=0025的物品的情形。如果使用物品操作标记,说明图8(图9),则在图8的线段的起点(图9的箭头的起点),物品操作标记设置为ON,在图8的线段的终点(图9的箭头的终点),物品操作标记设置为OFF。这里,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SB107是在线处理(不是取得如图8、图9那样的全部数据之后,统一执行),现在时刻ta以后的数据还未取得。
因此,在图14的步骤SC101中,根据与放置的物品ID=0025的物品的组合(危险组合信息),对有可能产生危险的人物ID是否在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与物品ID=0025相关的危险组合信息的人的ID(即有可能产生危险的人物ID)与现在存在于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人物ID是否一致),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参照危险物品数据库200中存储的数据(图10),进行判定(第一判定)。当有可能产生危险的人物ID在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时(关于物品ID=0025的物品的危险组合信息的人的ID(即有可能产生危险的人物ID)与现在存在于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人物ID一致时),进入步骤SC102,当有可能产生危险的人物ID在照看对象的环境内不存在时(与物品ID=0025相关的危险组合信息的人的ID(即有可能产生危险的人物ID)与现在存在于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人物ID不一致时),结束放置危险度判定处理,进入图13的步骤SB108。这里,物品ID=0025的香烟对于人物ID=6的小孩2是危险的,所以进入步骤SC102。
在步骤SC102,使用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信息,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ID=6的人物在时刻ta的时刻(该时刻ta在这里为“现在”的时刻)是否在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当在时刻ta的时刻,ID=6的人物存在时,进入步骤SC103,而当ID=6的人物不存在时,结束放置危险度判定处理,进入图13的步骤SB108。这里,假设已确认ID=6的人物存在,并进入步骤SC103。
接着,在步骤SC103,使用测定履历数据库220和可访问地点数据库 210中存储的信息,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已放置的物品ID=0025的香烟是否位于ID=6的人物能访问的位置(第二判定)。判定为能访问时,就进入步骤SC104,而判定为不能访问时,就结束放置危险度判定处理,进入图13的步骤SB108。这里,假设从测定履历数据库220,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取得物品ID=0025的香烟在时刻ta存在于位置(XA,YA,ZA)。接着,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使用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判定人物ID=6的小孩2是否能访问物品ID=0025的香烟的位置(XA,YA,ZA)。当作为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使用图11A的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时,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物品ID=0025的香烟的Z方向的高度位置坐标ZA是否不足70cm(基于图11A的表的数据,是从人物ID=6的小孩2的脚下开始的高度值,为是否可访问的地点的阈值)。这里,假设物品ID=0025的香烟的Z方向的高度位置坐标ZA=50(cm),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物品ID=0025的香烟位于可访问的位置(因为ZA<70),并进入步骤SC104。
此外,作为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使用如图11B所示的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时,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物品ID=0025的香烟放置的位置、以及由三维位置坐标(XA,YA,ZA)表现的位置属于哪个“地点”,然后,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对于该地点,人物ID=6的小孩2是否能访问该“地点”。这里,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根据所述位置(XA,YA,ZA),判定该地点是LT(矮桌)。因此,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人物ID=6的人物能接近,并进入步骤SC104。其中,x3≦XA≦x4,y3≦YA≦y4
在不具有通知单元300的危险判定装置400的时候,不执行步骤SC104,而结束放置危险度判定处理,并进入图13的步骤SB108。
在具有通知单元300的危险判定装置400的时候,由通知单元300执行通知步骤SC104。作为通知单元300的具体的例子,能使用照看对象的环境(空间)内设置的扬声器或显示器、手机或PDA等通知设备,进行危险通知。
这里,对放置的人物和预先设定的人物进行通知。例如,在登记了图7中表示的6个人物的照看对象的环境中,人物ID=4的母亲设定为预先 设定的人物。当人物ID=1的祖父放置了危险物品时,对祖父和母亲进行通知。当被通知的人物是放置的人物(祖父)时,由于通知是紧接在放置之后,所以可以是“该物品的放置是危险的”程度的内容。当被通知的人物是预先设定的人物(母亲)时,则通知“放置的人物(祖父)、放置的物品名(例如香烟)、放置位置、放置时刻”。从测定履历数据库220,通过控制单元310,通过通知单元300,能取得该时刻的通知对象的人物的位置信息,所以作为通知单元300的一个例子,通过在照看对象的环境中设置的多个通知设备,进行通知时,可以从最接近通知对象人物的位置的通知设备进行通知。当通过个人携带的通知设备进行通知时,可以调用通知对象人物的通知设备,进行通知。
每当判定为放置了物品时(在图8的数据中,在时刻ta、td、tf,在图9中,各人物放置了物品的时刻),每次执行以上的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SB107。对在危险通知装置401(危险判定装置400)的动作开始的时刻已经放置的物品,执行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SB107后的结果,由于当通知危险时,放置的人物常常已经从该地点离开,所以可以只对预先决定的人物(例如人物ID=3的母亲,人物ID=4的父亲)进行通知,也能以对照看对象的环境(空间)内存在的全部人物进行通知的方式向照看对象的环境中设置的全部通知设备或个人携带的全部通知设备进行通知。
另外,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当根据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中存储的信息,判定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人的ID和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判定为已放置的物品的ID的组合的信息与危险物品数据库200中存储的危险组合信息一致,并且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能访问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判定为已放置的物品的位置时,判定为危险,但是,也可以加上以下的条件。当满足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例如幼儿)到达已放置的危险物品所用的时间比放置的人物或预先设定的人物到达已放置的危险物品所用的时间小的条件时,判定为危险。换言之,放置的人物或预先设定的人物能先到达危险物品时,不判定为危险。据此,放置的人物能在认识到幼儿在远处的基础上,减少暂时放置危险物品时被通知的麻烦。能根据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人和物品的位置信息、每个人物ID的移动速度,对人到达物品所用的时间进行计算。代替这样计算, 作为移动速度,能使用预先另外准备的图32的移动速度数据库。例如,预先求出该环境的每个人物ID的平均的移动速度或最大速度,能将预先求出的这些速度作为各人物ID的移动速度来使用。此外,也可以从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人的位置履历信息,求出这时的移动速度来使用。使用这样的追加条件时,紧接在人放置危险物品之后不判定为危险,但是能在放置的人物从危险物品远离,而幼儿快速靠近危险物品之前判定为危险。作为偏安全的设定,优选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人(例如幼儿)到达已放置的危险物品所用的时间比放置的人物或预先设定的人物(例如母亲)到达已放置的危险物品所用的时间加上规定的时间(正的值)的值小。换言之,意味着放置的人物或预先设定的人物比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人能更早到达已放置的危险物品。
在以上说明的图13的流程图中,对每个着眼的人物ID=i,执行对照看对象的环境(空间)内存在的全部物品的处理循环(步骤SB104~SB110)。对于物品数,当充分确保危险判定装置400的处理能力时,可以是这样的处理,但若不是这样时,也能通过控制单元310的控制,进行以下的处理。在执行步骤SB101之前,取得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全部人物ID,将它作为集合A。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参照图10的危险物品数据库200,从而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抽出对集合A的要素的人物ID的全部危险物品,将它作为集合B。然后,在步骤SB101、SB111,从集合A中,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选择处理对象的人物ID=i。在步骤SB103、SB109,从集合B中,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选择处理对象的物品ID=j。通过对图13的流程图加上这样的变更,能限定处理对象的人物和物品,能削减危险判定装置400的处理量。
此外,图13的流程图相当于图12的流程图的步骤SA102,反复执行,但是根据危险判定装置400的处理能力,有时从对某人物,执行从步骤SB103到步骤SB110的处理之后,到接着对该人物,执行从步骤SB103到步骤SB110的处理时的时间间隔会变长。这时,也可以通过控制单元310的控制,进行对容易放置物品的人物,增加执行从步骤SB103到步骤SB110的处理的频度等的对应。例如,当人物ID=1的祖父最近常常健忘,放置物品的可能性高时,按照人物ID=1的祖父→人物ID=2的祖母→人物 ID=3的父亲→人物ID=4的母亲→人物ID=5的小孩1(第一子)→人物ID=6的小孩2(第二子)→的顺序,执行从步骤SB103到步骤SB110的处理之后,作为下次的循环,对人物ID=1的祖父…→全部人物,不是以同一频度执行所述处理,而如人物ID=1的祖父→人物ID=2的祖母→人物ID=3的父亲→人物ID=1的祖父→人物ID=4的母亲→人物ID=5的小孩1→人物ID=1的祖父→人物ID=6的小孩2→(下次的循环)人物ID=1的祖父→…那样,通过控制单元310,控制动作。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1中,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在放置物品的时刻执行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但是代替图12的流程图,也可以使用图16A的流程图,在用人检测单元110检测到新的人物的(步骤SA105)时刻,也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执行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步骤SB107)。例如,在执行图12的流程图时,针对已放置的物品有可能产生危险的人物ID=P的人物,尽管在危险物品数据库200中有登记(在步骤SC101中,判定为Yes),在步骤SC102,在该时刻,人物ID=P的人物是在外出中(换言之,人物ID=P的人物在照看对象的环境内不存在)。只在放置物品的时刻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不执行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时,在人物ID=P的人物回家的时刻(换言之,人物ID=P的人物进入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变为在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时刻),产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因此,使用图16A的流程图,在步骤SA105,优选在人检测单元110检测到新的人时,也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执行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SB107。对于从图13的流程图调用的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SB107的情况,只对已放置的物品,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执行了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但是对于图16A的步骤SA105之后执行的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SB107的情况,需要对在该时刻放置的物品全部,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执行步骤SC101以下的步骤。另外,图16A的步骤SA101、SA102、SA103与图12的各步骤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此外,代替图16A,也可以采用图16B的流程图。这时,代替图1A,将由图1B的框图表示的危险判定装置400C和危险通知装置401C,与代替图14A的图14B的流程图一起采用。在图1B中,除了新将注意人物数据库230与控制单元310连接地设置了以外,与图1A的危险判定装置400 和危险通知装置401相同。
此外,图1C是注意人物数据库230中存储的信息的例子。在注意人物数据库230存储由人物ID与对于该人物ID的危险物品ID的组表示的信息。在图1C的注意人物数据库230中只记录了人物ID=6与物品ID=0008的1组的信息,但是还能在注意人物数据库230中记录相同的人物ID和其他物品ID的组、其他人物ID和物品ID的组等多组的信息。关于该注意人物数据库230,在使用流程图的动作的说明时,将再度进行说明。
下面,使用图16B的流程图,说明图1B的危险判定装置400C和危险通知装置401C的动作。
首先,图16B的步骤SA101的动作与图16A的步骤SA101的动作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接着,执行物品放置判定步骤SA102,但是作为物品放置判定步骤,执行图13的流程图。图13的流程图除了在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SB107中执行图14B的流程图以外,与从图16A的流程图调用时相同,所以省略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SB107以外的步骤的说明。在图14B(与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SB107对应)中,按照顺序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执行步骤SC101、步骤SC103、步骤SC102。虽然与图14执行的顺序不同,但是,各步骤的处理内容相同。在图14A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C101、步骤SC102、步骤SC103中,全部判定为Yes时,执行通知步骤SC104,任意的步骤中,判断为No时,不执行通知步骤SC104,结束处理。而在图14B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C101、步骤SC103、步骤SC102中,全部判定为Yes时,执行通知步骤SC104的做法与图14A相同,但是,在步骤SC101、步骤SC103中,全部判定为Yes之后,在步骤SC102判定为No时,执行步骤SC107。
在步骤SC101中判断为No时和在步骤SC102中判断为No时,分别结束所述处理。
在步骤SC107,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经由控制单元310,在注意人物数据库230中存储放置的人物ID和与该物品成为危险的关系、且在现在时刻在照看对象的环境内不存在的人物ID的组的信息,结束所述处理。注意人物数据库230中存储的信息的例子由图1C表示。
这里,回到图16B的流程图的说明。步骤SA105的判定与图16A的步 骤SA105时相同。在该步骤SA105中判定为Yes时,进入步骤SA106,在步骤SA105中判定为No时,进入步骤SA103。
在步骤SA106,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在步骤SA105中新检测到的人的人物ID是否存储在注意人物数据库230中。当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在步骤SA105中新检测到的人的人物ID存储在注意人物数据库230中时,例如当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例如图1C那样的信息存储在注意人物数据库230中,并且新检测到人物ID=6的人物时,由通知单元300执行通知步骤SC104。
在注意人物数据库230保存在执行图14B的步骤SC107的当时,对于已放置的物品,保存有成为危险的组合的、在照看对象不存在的人的人物ID和所述物品的ID,所以在图16B的步骤SA105中新检测到人物,如果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在步骤SA106判定该人物存储在注意人物数据库230中,就立刻由通知单元300执行通知步骤SC104,从而能提供更安全的危险通知装置。
如果根据以上说明的危险判定装置400、400C,即使已放置的物品由危险物品数据库200作为危险物品进行了存储时,在照看对象的环境内,若以与所述物品的组合(危险组合信息)有可能产生危险的人物不存在,则不判定为危险,即使在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以与所述物品的组合有可能产生危险的人物时,根据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若放置在所述人物无法访问的地方,则不判定为危险,所以能提高危险状态的判定精度。
此外,根据利用该危险判定装置400、400C的危险通知装置401、401C,只在危险判定装置400判定为危险时,才对放置了物品的人物或预先设定的人物进行通知,所以能减少放置了物品时,每次被通知的麻烦。
(实施例1的变形例)
在实施例1中,使用了如图11A、图11B所示的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尤其,图11A的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将与人物的身高对应的手够得到的高度的位置信息定为可访问地点AA。根据这样的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因为幼儿身高低,所以判定无法访问(手够不到)高的地方。可是,如果幼儿变为某年龄,幼儿通过使用凳子或椅子等物品,幼儿的手够得到比平常时(不使用凳子等物品时)幼儿的手所够得到的高度更高的地方。在实 施例1的变形例中,提供能与这样的情形对应的危险判定装置400和危险通知装置401。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将凳子或椅子等物品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根据与人的ID的组合(危险组合信息)而判定危险的对象的物品区别,称作“设备”。关于该“设备”,用物品检测单元100能检测“设备”的ID和位置信息。
危险判定装置400和危险通知装置401的结果与实施例1(图1A)相同,所以省略说明。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代替图14A的流程图,执行图17的流程图。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除了放置的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人物的ID,还同时检测在放置的物品的附近存在的、能成为凳子的设备的ID,并利用这些信息来判定危险度。
以下,利用图17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步骤SC101、SC102的动作与实施例1图14A的步骤SC101、SC102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接着,在步骤SC103,当在步骤SC101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根据与所述物品的组合(危险组合信息),有可能产生危险的人物(人物ID=P的人物)存在时,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放置的物品是否位于所述人物P可访问的地点。在判定中,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利用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放置物品的位置信息、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中存储的所述人物的可访问地点的信息。在步骤SC103中,当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为Yes时,进入步骤SC104。在步骤SC103,当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为No时,进入步骤SC105。
在步骤SC105,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断在放置的物品的附近是否存在能成为凳子的设备。在步骤SC105,当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为Yes时,进入步骤SC106,另一方面,当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为No时,进入图13的步骤SB108。首先,根据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信息,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抽出在离放置的物品(XA,YA,ZA)规定的距离内存在的、能成为凳子的设备。关于能成为凳子的设备,如图18A所示,对全部物品进行预先设定,在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内存储该信息。图18A表示设定对于全部的物品表示能否成为 凳子的标记(能成为凳子时,“ON”,否时,“OFF”)、作为凳子使用时的凳子面的高度、判定离放置物品是否在规定距离内的距离的阈值的凳子判定数据库130d的例子。凳子判定数据库130d如图18B所示,配置在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内,作为关于该凳子判定的信息,在凳子判定数据库130d中存储凳子标记、作为凳子的高度信息、距离的阈值。在每个能成为凳子的设备的ID,距离的阈值(距离阈值)不同是因为以下的理由。关于沙发SF2那样的重物或固定的家具,对于幼儿,无法容易地移动它,所以将距离的阈值设定得小。而饭桌用的椅子CH1~CH4等是轻的,对于幼儿能容易移动的物品,将距离的阈值设定得大。关于是否位于规定的距离内的判定,能使用图18A的阈值、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各设备的位置信息,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来进行。
另外,在图18A中,按每个设备ID,决定凳子标记和距离阈值,但是也可以按每个人物ID来设定。这是因为即使是能成为凳子的物品(设备),对于特定的人物,因为其高度,有可能存在上不到其上的物品。按各人物ID设置凳子标记,关于该人物无法上的物品(设备),将关于该人物的凳子标记设定为OFF,或者,在各人物ID的距离阈值中,将关于该人物的距离阈值设定为无限大。
在步骤SC106中,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人物P使用能成为凳子的设备,能否访问已放置的物品。当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为Yes时,进入步骤SC104,而当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为No时,结束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并进入图13的步骤SB108。
例如考虑危险物品数据库200存储图10的信息,物品ID=0025的香烟放置在离脚下的高度80cm,在照看对象的环境(空间)内存在人物ID=6的小孩2的情形。当可访问地点数据库存储图11A的信息时,人物ID=6的小孩2如果根据图11A,可访问地点AA是离脚下高度不满70cm,所以无法访问物品ID=0025的香烟的位置(高度80cm),所以在步骤SC103,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为No(不危险)。可是,当能成为凳子的设备(物品ID=0006)在从放置香烟的位置距离30cm的位置存在时,在步骤SC105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为Yes。
在步骤SC106,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进行以下的判定。根据图 18A的数据库,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可知,如果将物品ID=0006的设备作为凳子使用,就成为30cm的高度。能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算出人物ID=6的小孩2爬到该凳子上时,能将手够到本来手够不到的高度70cm(不足)加上作为凳子的高度30cm的高的地方(低于100cm的高度)。因此,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人物ID=6的小孩2能访问位于80cm的高度的物品ID=0025的香烟。因此,由通知单元300执行通知步骤SC104。通知步骤SC104的通知动作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此外,在实施例1的图24A~图24F中,虽说明了使用二维坐标值和高度进行定义的例子,但是使用图26A和图26B,说明使用了凳子FS时的可访问地点AA。图26A是表示具有与图24A相同的桌子TL时,使用凳子FS,幼儿IF访问桌子TL的样子的图。此外,图26B是表示在图24B的可访问区域AA加上幼儿登上凳子FS引起的可访问区域AA-1的样子的图。在图26B中,将凳子FS的位置作为中心,并将规定的半径的圆内作为可访问区域AA-1。可以考虑凳子FS的高度和幼儿IF的身高和手的长度来决定该圆的半径。
根据以上说明的危险判定装置400,由于还考虑在放置的物品的附近存在的能成为凳子FS的设备来进行危险判定,所以能提高危险状态的判定精度。
另外,虽说明了根据物品放置的位置与位于其附近的设备(在以上的说明中,凳子)的关系,可访问地点发生变化的例子,但是关于以下的例子,也能利用该考虑方法。考虑在桌子顶板TB上铺着桌布,在其上放置物品的情形。有时对于放置的物品的位置,即使幼儿的手直接够不到,幼儿通过拉桌布,幼儿将物品拉过来,幼儿就能访问物品。对于这样的情形,用RFID等物品检测单元100读取在放置的物品的附近存在的桌布,按照读取结果,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使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的内容变化,从而能够应对。具体而言,在某地点,与物品同时检测到桌布时,只要在图11B那样的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将与该地点对应的可访问标记变更为ON即可。
另外,也考虑根据放置物品的桌子等设备,幼儿摇桌子,或将它倾斜, 放在桌子上的物品从桌子落下的情形。这时,即使在位置上,幼儿不能访问桌子上时,实际上幼儿能访问桌子上的物品。幼儿的重量与桌子重量的比大于规定值时,或者桌子顶板容易滑时,无论桌子的高度如何,可以进行将桌子上设定为幼儿的可访问地点等可访问地点数据库的用户自定义。通过输入单元320,输入所述的信息,通过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断,从而能进行该用户自定义。例如,能根据标准的物体和桌面的摩擦系数,决定桌子顶板的滑动容易程度。
此外,根据利用危险判定装置400的危险通知装置401,危险状态的判定精度提高,所以对于在实施例1中无法判定为危险的状态,也能进行通知,对危险的预防效果有提高。
(实施例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说明能与幼儿的成长对应的危险判定装置400B和危险通知装置401B。
一天一天的幼儿的成长非常快,就连保护者也常常惊讶于“昨天之前还够不到,可是…”等幼儿的成长。在这样的状况下,实施例2的危险判定装置400B能判定由于放在保护者认为“应该够不到”的地点的危险物品,因为成长,不知不觉变为手够得到该地点的幼儿而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此外,实施例2的危险通知装置401B用通知单元300通知由危险判定装置400B判定的危险,能将事故防患于未然。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包含危险判定装置400B的危险通知装置401B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9中,该危险通知装置401B具有:物品检测单元100、人检测单元110、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危险物品数据库200、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测定履历数据库220、通知单元300、控制单元310、输入单元320。另外,如果从所述结构除去通知单元300,就构成危险判定装置400B。在实施例2的危险判定装置400B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具有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
与实施例1同样使用图2A,能说明在照看对象的环境的一个例子的家的房屋RM内设置本发明实施例2的危险通知装置401B的样子。有书 架BS、装饰架CB、矮桌LT、沙发1SF1、沙发2SF2、饭桌DT、椅子1~4CH1~CH4、冰箱RF、厨房系统KS等的设备。此外,作为危险判定装置400B和危险通知装置401B的一部分构成要素的物品检测单元100和人检测单元110、作为危险通知装置401B的一部分构成要素的通知单元300设置在房屋RM的天花板CL上。输入单元320和控制单元310设置在房屋RM的墙壁WL上。作为其他构成要素的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危险物品数据库200、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测定履历数据库220如图2A中用参照符号900的箱所示,可以在天花板CL等在房屋RM中设置,也可将对于多个房屋RM共享工作的单元,在照看对象的一个环境(例如1所房屋)最少设置1个。此外,也可以在照看对象的环境(例如家)之外设置这些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危险物品数据库200、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测定履历数据库220的一部分或全部,并通过通信线路连接。
在图19的危险通知装置401B中,与图1A的危险通知装置401B付与了相同的符号的构成要素彼此,具有彼此相同的功能,所以省略说明。
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与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控制单元310、物品检测单元100、人检测单元110、测定履历数据库220和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连接。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使用由物品检测单元100检测到的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由人检测单元110检测到的人的ID和位置信息,在照看对象的环境(空间)内,进行对人物使用着物品的状态的检测。这里,假设“搬运该物品”的状态也包含在“使用”中。后面说明详细的动作。
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与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控制单元310和测定履历数据库220连接。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按每个设备ID,更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的内容。后面说明详细的动作。
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与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危险物品数据库200和控制单元310连接。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当由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检测到某人物使用着某物品的状态时,判定该使用状态是否危险。 后面说明详细的动作。
以后,使用图20~图23的流程图,详细说明危险判定装置400B和危险通知装置401B的动作。
图20的步骤SA101和SA103由图19的危险通知装置401B的控制单元310执行。在步骤SA101,等待危险通知装置401B的管理者向输入单元320的开始动作的指示信息的输入,如果进行开始动作的指示,就通过控制单元310,开始危险通知装置401B的动作,通过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执行物品放置判定步骤SA202。
物品放置判定步骤SA202的子步骤由图21的流程图的步骤SB101~SB116来表示。物品放置判定步骤SA202除了子步骤SB107、SB113、SB115、SB116,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执行。关于步骤SA202的详细的动作,使用子步骤SB101~SB116,在后面说明。另外,在图21的流程图中,省略实施例1的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B120,但是也可以在步骤SB102与步骤SB103之间进行。
在步骤SA103,等待危险通知装置401B的管理者向输入单元320的动作结束的指示信息的输入,如果进行动作结束的指示,就通过控制单元310,使危险通知装置401B的动作结束。即只要在步骤SA103中不输入动作结束的指示信息,就反复进行步骤SA202。
下面,使用图21的流程图,详细说明图20的物品放置判定步骤SA202的动作。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进行的步骤SB101~SB112的动作与实施例1的图13的流程图的各步骤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步骤SB113的动作与实施例1的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B113相同,但是,在实施例1中,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内的物品操作判定单元123进行,而在实施例2中,由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执行。此外,将该步骤SB113称作物品使用判定步骤。
步骤SB114的动作与实施例1的图13的流程图的各步骤相同。此外,步骤SB114与实施例1同样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执行。
下面,使用图22的流程图详细说明图21的由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执行的使用危险度判定步骤SB115的动作。
在步骤SD101中,通过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参照危险物品数据 库200中存储的数据(图10),由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判定使用的物品ID和使用的人物ID是否为危险的组合信息(危险组合信息)。例如,人物ID=6的小孩2接触着物品ID=0025的香烟时,由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判定为危险。当由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判定为危险时,进入步骤SD102,当由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未判定为危险时,结束使用危险度判定处理,进入图21的流程图的可访问地点更新步骤SB116。
此外,当不具有通知单元300的危险判定装置400B时,不执行步骤SD102,而结束使用危险度判定处理,并进入图21的流程图的可访问地点更新步骤SB116。
步骤SD102的通知步骤由通知单元300执行。在实施例1的通知步骤中,当由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130判定由于放置将具有产生危险的可能性时,由通知单元300对放置的人物或预先设定的人物进行通知,但是实施例2的通知步骤由通知单元300对预先设定的人物进行通知。例如,由通知单元300对母亲通知“使用中的人物、使用中的物品名(例如香烟)、使用位置”。由于使用中的物品产生危险的可能性比放置时更大,所以增大通知的重要度。例如,当通过声音,由通知单元300进行通知时,可以将音量比放置时更大。此外,使用中的人物是幼儿,但是达到能理解事物的年龄(1岁左右)时,对使用中的幼儿,可以用通知单元300同时进行“危险”、“不要碰香烟”等警告。还无法理解事物的年龄(低于1岁)时,也可以将对正在使用危险品的幼儿,提示感兴趣的声音、画面、影像等,以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作为通知单元300的例子来设置。从危险物品暂时转移注意力,从而能确保预先设定的人物(例如母亲)跑过来所需的时间的延迟。
如果通知步骤SD102结束,就进入图21的流程图的可访问地点更新步骤SB116。
下面,使用图23的流程图详细说明图21的可访问地点更新步骤SB116。步骤SB116(步骤SE101~SE103)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执行。
在步骤SE101,从测定履历数据库220,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取得现在正在使用的物品在使用前放置的位置L。在测定履历数据库220 中存储有图6的信息,通过追溯时刻,能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容易地取得现在正在使用的物品在使用前放置的位置L。在追溯时刻的途中,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寻找从物品的位置变动的状态切换为静止状态的时刻,能通过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将该静止位置作为使用前的位置L来利用。为了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判定是正在使用还是使用前,可将实施例1的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B106作为“使用前”的判定条件来使用,并将步骤SB113作为“正在使用”的判定条件来使用。即在步骤SB106,由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判定人物ID=i的人物的现在位置x与物品ID=j的物品的现在位置y的距离是否比与人物ID=i的人物相关的规定值(物品的操作阈值)大,并且物品ID=j的物品是否静止。当由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判定人物ID=i的人物的现在位置x与物品ID=j的物品的现在位置y的距离比与人物ID=i的人物相关的规定值(物品的操作阈值)大,并且物品ID=j的物品静止时,将物品ID=j的物品的静止位置作为物品ID=j的物品的“使用前”的位置L,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来利用。除此之外的判定时,不作为“使用前”的信息来利用。此外,在步骤SB113,由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判定人物ID=i的人物的现在位置x与物品ID=j的物品的现在位置y的距离是否是在与人物ID=i的人物相关的规定值(物品的操作阈值)以内,并且物品ID=j的物品是否正在移动。当由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判定人物ID=i的人物的现在位置x与物品ID=j的物品的现在位置y的距离是在与人物ID=i的人物相关的规定值(物品的操作阈值)以内,并且物品ID=j的物品正在移动时,物品ID=j的物品作为“正在使用”,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来利用。除此之外的判定时,不作为“正在使用”的信息来利用。
在步骤SE102,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根据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信息,判定现在使用着物品的人物是否能访问位置L。当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判定为能访问时,结束图23的流程图的可访问地点更新处理,并进入图21的流程图的步骤SB109。当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判定为不能访问时,进入步骤SE103。
在步骤SE103,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更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的内容。然后,进入步骤SB109。
这里,在以下的例子中,说明步骤SB1115、SB116的动作。
考虑现在使用物品的人物是人物ID=6的小孩2,使用的物品是物品ID=425的玩具的情形。当使用图10的危险物品数据库200时,在步骤SD101由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判定该人物ID与物品ID不是危险的组合(危险组合信息)。接着,在步骤SE101,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取得物品ID=425的玩具的使用前的位置L(XB,YB,ZB)。在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存储如图11A所示的信息(人物ID=6的小孩2的可访问地点是离脚下的高度不足70cm)。当物品ID=425的玩具的使用前的位置L的Z方向的高度ZB<70(cm)时,人物ID=6的小孩2当然能访问该玩具,所以就这样地进入步骤SB109。ZB=75≧70cm时,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能判定由于成长,不知不觉人物ID=6的小孩2的可访问范围扩大。因此,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更新图11A的可访问地点。因为具有访问到高度75cm的位置的实绩,所以可以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将人物ID=6的人物的可访问地点从“离脚下的高度不足70cm”变更为“离脚下的高度不足76cm”。此外,只因为具有访问到高度75cm的位置的实绩,也考虑实际上还会够到更高的地方的可能性。在更安全一侧设定危险通知装置401B时,也可考虑某程度的余地,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将人物ID=6的人物的可访问地点变更为“离脚下的高度低于80cm”(增大可访问地点)。在图25中表示在变更后的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下面,考虑在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中存储图11B的信息的情形。假设物品ID=425的玩具的使用前的位置L(XB,YB,ZB)是在装饰架CB的顶板上。人物ID=6的小孩2无法访问装饰架CB的顶板上(可访问标记为OFF),所以需要更新基于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的信息。这时,人物ID=6的小孩2实际访问的装饰架CB的顶板上所对应的可访问标记不仅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变更为ON,关于比装饰架CB的顶板上更容易访问的地点,也同时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进行更新。在图11B的例子中,如果能访问装饰架CB的顶板上的三维位置坐标(x5,y5,85)-(x6,y6,85),就能访问位于饭桌DT上的三维位置坐标(x1,y1,75)-(x2,y2,75),所以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也同时将与饭桌DT对应的可访问标记更新为ON。这里,例如是否比访问装饰架CB的顶板上更 容易访问的地点的基于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的判定如果是比装饰架CB的顶板的位置更低的位置,就可以单纯地判定为全部能访问。或者,是否能更容易访问的基于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的判定,如果是同一高度的桌子,就可以将离桌子的端部的距离更小的区域判定为能更容易访问的区域。
重要的是,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通过构成为从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物品的位置与所述人的位置是否是在规定值以内,判定是否使用着所述物品,并且通过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使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中存储的所述可访问地点变大,来进行以下的动作。
即意味着,所述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当用所述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判定为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且所述人使用着所述物品时,根据所述物品的ID,从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220,取得在基于所述人的使用之前放置所述物品的使用前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220中存储的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中存储的可访问地点的信息,判定所述人对于与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有关的使用前位置,是否能访问;
根据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中存储的可访问地点的信息,当判定对于所述人,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不是所述可访问地点,不能访问时,对于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以及与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同等或者比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更容易访问的地点的信息的全部,以将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存储到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的方式更新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的内容。
另外,作为表示是否能访问的尺度,在图11A中,对离脚下的高度,在图11B中使用了三维位置坐标,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尺度。例如,表现向带门的架子的内部的访问难易程度时,也能使用门的种类(拉门、带合叶的门)、门的把手的种类和形状、门的把手的高度等。此外,到达该地 点之前存在门时也同样,也能使用门的种类(拉门、带合叶的门)、门的把手的种类和形状、门的把手的高度等。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根据经验,学习门的开法等各种事物,但是在成长的途中,有时存在虽然能打开带合叶的门,但是无法打开拉门的状态。为了与这样的状态对应,也可以使用所述的指标,表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的地点的访问的难易程度。
另外,也可以用另外设置的传感器,测定门的开关状态或锁的上锁状态,利用该信息,来判定能否访问。这时,每当门的开关状态或锁的上锁状态变化时,是否危险的判定结果将变化,所以只要在图16A的SA105,每当检测到新的人时,执行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SB107,每当门的开关状态或锁的上锁状态变化时,就执行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即可。图30A和图30B表示设置检测门的开关状态的传感器的例子。图30A是带合叶的门HDR时的图,图30B是拉门SDR时的图。在图30A和图30B,一对门开关传感器DS1、DS2设置在门HDR或SDR和门框HDF或SDF上。作为门开关传感器DS1、DS2,能使用电检测接触的类型或用光源和传感器的组光学地检测开关的类型等。图31A和图31B表示在门HDR或SDR设置电子锁EL的例子。图31A是带合叶的门HDR时的图,图31B是拉门SDR时的图。
(实施例2的变形例)
在实施例2中,在由图21表示的物品放置判定步骤中,使用危险度判定步骤SB115只在物品ID=j的物品操作标记为OFF状态时执行。这时,人物ID=5的小孩1取得物品ID=0388的剪刀之后(在图10的危险物品数据库200中,对于人物ID=5的小孩1,物品ID=0388的剪刀不危险),当人物ID=5的小孩1并未放置物品ID=0388的剪刀,而是人物ID=5的小孩1将物品ID=0388的剪刀递给人物ID=6的小孩2时,对于人物ID=6的小孩2使用剪刀的情形,不执行使用危险度判定步骤SB115,所以有时无法向保护者通知。在考虑更安全的方面时,作为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可以使用图29的流程图。在图29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B104之后,执行由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判定人物ID=i的位置x与物品ID=j的位置y的距离是否是在与人物ID=i相关的规定值(物品的操作阈值)以内的步骤SB130。
这里,如果由物品使用判定单元140判定人物ID=i的位置x与物品ID=j的位置y的距离是在规定值(物品的操作阈值)以内,就由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执行使用危险度判定步骤SB115。对于与人物ID=i相关的规定值(物品的操作阈值),与步骤SB106同样,从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中存储的图7的数据库取得。在图21的步骤SB113中,还判定物品ID=j的物品是否静止,但是无论物品静止(放置)还是移动中(实际操作中),当人物ID=i的位置x与物品ID=j的位置y的距离是在规定值(物品的操作阈值)以内时,就执行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160,进行使用危险度判定动作,从而能构筑更偏安全的危险通知装置401B。如果人物ID=i的位置x与物品ID=j的位置y的距离比规定值大,就与图21同样,由物品放置判定单元120执行步骤SB105。与图21的不同在于,在步骤SB114和步骤SB116之间没有步骤SB115,所以省略说明。另外,在图29的流程图中,省略了实施例1的图13的流程图,但是也可以在步骤SB102和步骤SB103之间进行。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例2的危险判定装置400B,从测定履历数据库220取得由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人物访问的物品在访问前放置的地点,总由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150更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210的内容,所以能提供与幼儿的成长也能对应的危险判定装置400B。
此外,根据使用了该危险判定装置400B和方法的危险通知装置401B和方法,在有可能发生危险状态时进行通知,所以能将危险防患于未然。
此外,除了所述各种检测单元或装置的、包含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等的所述危险判定装置或方法的一部分,可在计算机中作为危险判定程序,记录在CD-ROM等记录媒体中,根据需要,从CD-ROM读出来使用。具体而言,在连接例如作为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显示器、作为输入装置的一个例子的键盘、作为一个例子的能存储所述各种数据库或所述各种单元等的硬盘和存储器、CD-ROM驱动器,能实现所述危险判定装置或方法的系统(未图示)中,将CD-ROM中记录的危险判定程序通过CD-ROM驱动器安装到硬盘中以后,能执行所述危险判定装置或方法。
另外,通过适当组合所述各种实施例中的任意的实施例,能产生各自具有的效果。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危险判定装置、危险判定方法、危险通知装置和危险判定程序能提供判定由幼儿或儿童等小孩的物品引起的事故的危险性,并将由物品引起的家庭内事故防患于未然的装置、方法和程序。
虽然参照附图,与优选实施例相关联,充分地记载了本发明,但是对于该技术领域中熟练的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形或修正是明白的。这样的变形或修正只要不脱离基于附加的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应该理解为包含在其中。

Claims (8)

1.一种危险判定装置,包括:
物品检测单元,其检测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
人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人的ID和位置信息;
测定履历数据库,其将由所述物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由所述人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人的ID和位置信息分别与时刻一起存储;
危险物品数据库,其存储将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所述物品中有可能产生危险的物品即危险物品的ID与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可能存在的人的ID进行关联的危险组合信息;
可访问地点数据库,其按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有可能存在的人的每个ID,存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
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其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ID、位置信息、时刻和所述人的ID、位置信息、时刻,当所述物品的位置与所述人的位置比规定距离远时,判定所述人已放置了所述物品;和
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其进行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的组合与所述危险物品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危险物品的ID和所述人的ID的所述危险组合信息是否一致的第一判定,并且进行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人的所述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判定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是否能访问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位置的第二判定,在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的所述第一判定中判定为一致、并且在所述第二判定中判定为能访问时,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险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在所述第一判定中,尽管是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是所述危险物品的ID时、并且在与该危险物品的ID的组合中与所述危险组合信息一致,但是,还判定具有与所述危险组合信息有关的所述人的ID、并且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不存在的所述人是否由所述人检测单元检测到;
在具有与所述危险组合信息有关的所述人的ID、并且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不存在的所述人进入到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之后,若由所述人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人,则在基于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及时刻、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在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人的所述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的所述第二判定中,当判定为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能访问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放置的所述物品的位置时,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放置的所述物品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危险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其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根据与所述人的ID的组合对危险进行判定的对象的物品、以及所述物品以外的设备存在时,在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在、并且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位置和所述设备的位置位于规定距离内时,使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存储的所述可访问的地点增大地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危险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物品使用判定单元,其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如果所述物品的位置与所述人的位置是在规定值以内,就判定所述人使用着所述物品;和
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其将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存储的所述可访问的地点增大地变化,
所述可访问地点更新单元,在用所述物品使用判定单元判定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所述人使用着所述物品时,根据所述物品的ID,从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取得在基于所述人的使用之前放置所述物品的使用前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单元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可访问地点的信息,判定所述人对于与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有关的使用前位置,是否能访问,
根据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可访问地点的信息,当判定对于所述人,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不是所述可访问地点,不能访问时,对于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以及与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同等或者比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更容易访问的地点的信息的全部,以将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存储到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的方式更新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的内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险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其在由所述物品使用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人使用着所述物品时,根据所述危险物品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根据所述使用中的物品的ID和所述使用中的人物的ID是否为所述危险组合信息,判定现在的使用状态是否危险,
当所述使用危险度判定单元判定为危险时,通知单元发出警报。
6.一种危险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危险判定装置;和
当由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单元判定为危险时,发出警报的通知单元。
7.一种危险判定方法,是使用下述来判定危险的方法,即,将由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物品的ID和位置信息、与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人的ID和位置信息分别与时刻一起存储的测定履历数据库;
存储将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所述物品中有可能产生危险的物品即危险物品的ID与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可能存在的人的ID进行了关联的危险组合信息的危险物品数据库;和
按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有可能存在的人的每个ID,存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的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的可访问地点数据库,所述危险判定方法包括:
物品放置判定步骤,使用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ID、位置信息、时刻和所述人的ID、位置信息、时刻,在所述物品的位置与所述人的位置比规定距离远时,判定由所述人已放置了所述物品;和
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物品是否有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的可能性,
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进行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的组合与所述危险物品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危险物品的ID和所述人的ID的所述危险组合信息是否一致的第一判定,并且进行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人的所述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判定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是否能访问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位置的第二判定,当在所述放置危险度判定步骤的所述第一判定中判定为一致、并且在所述第二判定中判定为能访问时,判定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由于放置将产生危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危险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物品使用判定步骤,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如果所述物品的位置与所述人的位置是在规定值以内,就判定所述人使用着所述物品;和
更新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的内容的可访问地点更新步骤,
所述可访问地点更新步骤,当在用所述物品使用判定步骤判定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所述人使用着所述物品时,根据所述物品的ID,从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取得在基于所述人的使用之前已放置所述物品的使用前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测定履历数据库中存储的在所述照看对象的环境内存在的所述人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由所述物品放置判定步骤判定为已放置的所述物品的ID以及位置信息和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可访问地点的信息,判定所述人对于与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有关的使用前位置,是否能访问,
根据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可访问地点的信息,当判定对于所述人,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不是所述可访问地点,不能访问时,对于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中存储的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以及与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同等或者比所述物品的所述使用前位置信息更容易访问的地点的信息的全部,以将可访问的地点的信息存储到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的方式更新所述可访问地点数据库的内容。
CN2007800148238A 2006-09-04 2007-08-31 危险判定装置、危险判定方法和危险通知装置 Active CN101432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8421/2006 2006-09-04
JP2006238421 2006-09-04
PCT/JP2007/066978 WO2008029724A1 (fr) 2006-09-04 2007-08-31 Dispositif de détermination de danger, procédé de détermination de danger, dispositif de rapport de danger et programme de détermination de dang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2780A CN101432780A (zh) 2009-05-13
CN101432780B true CN101432780B (zh) 2011-07-27

Family

ID=39157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48238A Active CN101432780B (zh) 2006-09-04 2007-08-31 危险判定装置、危险判定方法和危险通知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64058B2 (zh)
JP (1) JP4113913B2 (zh)
CN (1) CN101432780B (zh)
WO (1) WO20080297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16600A (ja) * 2007-11-06 2009-05-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入退室管理システム
WO2010004719A1 (ja) * 2008-07-08 2010-01-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物品推定装置及び物品位置推定装置、物品推定方法、並びに、物品推定プログラム
US8602875B2 (en) 2009-10-17 2013-12-10 Nguyen Gaming Llc Preserving game state data for asynchronous persistent group bonus games
US9626826B2 (en) 2010-06-10 2017-04-18 Nguyen Gaming Llc Location-based real-time casino data
US8864586B2 (en) 2009-11-12 2014-10-21 Nguyen Gaming Llc Gaming systems including viral gaming events
US11990005B2 (en) 2009-11-12 2024-05-21 Aristocrat Technologies, Inc. (ATI) Gaming system supporting data distribution to gaming devices
US8597108B2 (en) 2009-11-16 2013-12-03 Nguyen Gaming Llc Asynchronous persistent group bonus game
US20180053374A9 (en) 2010-11-14 2018-02-22 Binh T. Nguyen 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 Device
US9235952B2 (en) 2010-11-14 2016-01-12 Nguyen Gaming Llc Peripheral management device for virtual game interaction
US9564018B2 (en) 2010-11-14 2017-02-07 Nguyen Gaming Llc Temporary grant of real-time bonus feature
US9486704B2 (en) 2010-11-14 2016-11-08 Nguyen Gaming Llc Social gaming
US9595161B2 (en) 2010-11-14 2017-03-14 Nguyen Gaming Llc Social gaming
JP2012155655A (ja) * 2011-01-28 2012-08-16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報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630096B2 (en) 2011-10-03 2017-04-25 Nguyen Gaming Llc Control of mobile game play on a mobile vessel
US9672686B2 (en) 2011-10-03 2017-06-06 Nguyen Gaming Llc Electronic fund transfer for mobile gaming
WO2014076756A1 (ja) * 2012-11-13 2014-05-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中央管理装置
US9576425B2 (en) 2013-03-15 2017-02-21 Nguyen Gaming Llc Portable intermediary trusted device
US10421010B2 (en) 2013-03-15 2019-09-24 Nguyen Gaming Llc Determination of advertisement based on player physiology
US11398131B2 (en) 2013-03-15 2022-07-26 Aristocrat Technologies, Inc. (ATI)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calized mobile gaming
US9600976B2 (en) 2013-03-15 2017-03-21 Nguyen Gaming Llc Adaptive mobile device gaming system
US9814970B2 (en) 2013-03-15 2017-11-14 Nguyen Gaming Llc Authentication of mobile servers
US9721445B2 (en) * 2014-06-06 2017-08-01 Vivint, Inc. Child monitoring bracelet/anklet
JP6482862B2 (ja) * 2014-12-25 2019-03-13 株式会社トルク コンテンツ転送方法
CN104599439B (zh) * 2015-01-30 2018-02-02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儿童安全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75049B (zh) * 2015-06-26 2018-05-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预警方法、装置及终端
JP6367166B2 (ja) * 2015-09-01 2018-08-01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及び方法
KR20180039821A (ko) 2016-10-11 2018-04-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니터링 시스템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AU2016428807B2 (en) * 2016-11-01 2020-04-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0157532B2 (en) * 2016-12-21 2018-12-18 Walmart Apollo, Llc Detection system for unsafe activity at a shelving unit
CN106803321A (zh) * 2017-02-28 2017-06-06 安徽梵凯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智能家居防盗系统
JP2019028498A (ja) * 2017-07-25 2019-02-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知方法、通知装置、および発音装置
WO2019028852A1 (zh) * 2017-08-11 2019-02-14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检物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386747B2 (en) 2017-10-23 2022-07-12 Aristocrat Technologies, Inc. (ATI) Gaming monetary instrument tracking system
CN109903578B (zh) * 2019-03-20 2021-05-28 安徽宽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载视频监控报警系统
CN111814510B (zh) * 2019-04-10 2024-04-0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遗留物主体检测方法及装置
JP7260422B2 (ja) * 2019-07-02 2023-04-18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異物検出装置
CN111767771A (zh) * 2019-11-06 2020-10-13 母宗军 目标现场识别系统及方法
US20230017333A1 (en) * 2019-12-20 2023-01-19 Nec Corporation Event detection device
CN113780255B (zh) * 2021-11-12 2022-02-22 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危险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7165B2 (ja) 1993-08-06 2002-02-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物体監視装置
JP3378540B2 (ja) 1999-10-01 2003-02-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異常判断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02042272A (ja) 2000-07-26 2002-02-08 Minolta Co Ltd 監視装置、監視方法および監視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2074560A (ja) 2000-08-30 2002-03-15 Tamotsu Miyamoto 監視システム
JP2002288756A (ja) 2001-03-28 2002-10-04 Seiko Epson Corp 監視システム
JP3744481B2 (ja) 2002-08-09 2006-02-0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事故予防システム
US6972677B2 (en) * 2002-08-27 2005-12-06 Coulthard John J Monitoring system
JP2004096501A (ja) * 2002-08-30 2004-03-25 Ntt Advanced Technology Corp 移動体の位置検出システム、移動体の位置検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234061A (ja) 2003-01-28 2004-08-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個人別危険警報システム
JP2005078222A (ja) 2003-08-28 2005-03-24 Seiko Precision Inc 通過管理システム、安全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通過管理方法
US7046139B2 (en) * 2004-04-26 2006-05-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parental control and monitoring of usage of devices connected to home network
WO2005119585A1 (ja) 2004-06-02 2005-1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状態認識タ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64058B2 (en) 2011-01-04
JPWO2008029724A1 (ja) 2010-01-21
WO2008029724A1 (fr) 2008-03-13
US20090021381A1 (en) 2009-01-22
JP4113913B2 (ja) 2008-07-09
CN101432780A (zh) 2009-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2780B (zh) 危险判定装置、危险判定方法和危险通知装置
AU2018100192A4 (en) Location Sensitive Article Conditional Separation Alert System
Yang et al. Lifelogging data validation model for internet of things enabled personalized healthcare
US7515990B2 (en) Article control system, article control server, article control method
US7304578B1 (en) Tag including RFID circuit storing data modifiable using a physically alterable medium
JP2019051307A (ja) 褥瘡、離床、転倒及び他の状況の予防と対処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CN108348162A (zh) 无线式病人监护系统和方法
US11495348B2 (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orage and tracking system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s and trauma centers
US20070247321A1 (en) Article position estimating apparatus, method of estimating article position, article search system, and article position estimating program
CN107924548A (zh) 使用可穿戴设备自动监视一位置处的实时活动以确定等待时间的系统和方法
CN107924716A (zh) 用于标识健康风险地区的计算系统
CN107852588A (zh) 用于有源rfid识别和位置跟踪的无线桥硬件系统
WO2005076772A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ext releva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display
BR112014024238B1 (pt)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de dados representativos de uma informação espacialmente localizada em um terminal móvel e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de dados localizados em uma área de venda
CN108701288B (zh) 库存控制系统和控制库存的方法
CN102007514A (zh) 物品推定装置及物品位置推定装置、物品推定方法以及物品推定程序
WO2018203965A1 (en) System for autonomous configuration of product displays
CN101523457B (zh) 跟踪系统
Bos et al. An RFID-based system for assisted living: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JP2007256998A (ja) 物品取引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バ
US20190077599A1 (en) Method for technically supporting a manual order picking process
CN107209559A (zh) 交互分析
Cheng et al. A real-time location and infant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active RFID
Li et al. An exploration of fall-down detection by smart wristband
US20200297285A1 (en) Monitoring System and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Body Activ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