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9257B - 改性粒子、加聚用催化剂组分或催化剂的制法及加聚物的制法 - Google Patents

改性粒子、加聚用催化剂组分或催化剂的制法及加聚物的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9257B
CN101429257B CN2008101852291A CN200810185229A CN101429257B CN 101429257 B CN101429257 B CN 101429257B CN 2008101852291 A CN2008101852291 A CN 2008101852291A CN 200810185229 A CN200810185229 A CN 200810185229A CN 101429257 B CN101429257 B CN 101429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
group
methyl
phenyl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52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9257A (zh
Inventor
大嶋秀树
佐藤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29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9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9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92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制备改性粒子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使由式M 1L 1 3所限定的化合物(a)、由式R 1 t-1TH所限定的化合物(b)、由式R 2 m-uM 2(OH) u或R 2 4-nJ(OH) n所分别限定的化合物(c)或(e)及粒子(d)彼此接触的步骤;一种包含由所述方法所制备的改性粒子的载体;一种包含由所述方法所制备的改性粒子的催化剂组分(A);一种制备加聚用催化剂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使所述的催化剂组分(A)、过渡金属化合物(B)和任选的有机铝化合物(C)彼此接触的步骤;以及一种制备加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含在由所述方法所制备的加聚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可加聚单体加聚的步骤。

Description

改性粒子、加聚用催化剂组分或催化剂的制法及加聚物的制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510062996.X”,申请日为“2005年4月4日”,发明名称为“改性粒子、加聚用催化剂组分或催化剂的制法及加聚物的制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改性粒子的方法;一种载体;一种加聚用催化剂组分;一种制备加聚用催化剂的方法;及一种制备加聚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下面所谓的单点催化剂(single-site catalyst)是已知的,其使可加聚单体如烯烃聚合以制备加聚物:
(1)一种通过使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与甲基铝噁烷(methylaluminoxane)组合而得到的催化剂,和一种通过使所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与特殊的硼化合物结合而得到的催化剂(JP 58-19309A,对应于美国专利4,542,199);
(2)一种通过使二甲基·双(环戊二烯基)锆与四(五氟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铵结合而得到的催化剂(JP 1-502036W,对应于EP 277004A);
(3)一种催化剂,其略微降低所得到的加聚物均一性(JP 5-320248W,对应于EP 571987A;JP 10-17617A;JP 11-12319A;和JP 11-343306A),其中术语“均一性”是指在所述的加聚物是共聚物的情形下,共聚单体聚合的均匀性;和
(4)一种通过使用特殊的粒子作为催化剂组分之一而得到的催化剂(JP61-296008A,对应于美国专利4,808,561,4,897,455和5,191,052;JP9-249707A,对应于美国专利6,100,213和6,333,388的)。
发明内容
发明简述
然而,上面所述的催化剂的每一种都有问题,原因在于所制备的含有大量作为分子量调节剂的氢的加聚物分子量较低。
考虑到上面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1)一种制备具有较高分子量的加聚物的方法,,即使该加聚物是采用大量的氢作为分子量调节剂而制备的,(2)一种用于所述制备加聚物方法的单点催化剂的制备方法;(3)一种用于所述制备加聚物方法的催化剂组分,和(4)一种制备适宜于所述催化剂组分的改性粒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制备改性粒子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使由下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a)、由下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b)、由下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c)和粒子(d)彼此接触的步骤:
M1L1 3           [1]
R1 t-1TH         [2]
R2 m-uM2(OH)u    [3]
其中M1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3族的原子;L1是氢原子、烃基或卤素原子,且三个L1彼此相同或不同;T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5或16族的非金属原子;t是T的化合价;R1是吸电子基团或含有吸电子基团的基团,且当多个R1存在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M2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至12族的金属原子或硼原子;m是M2的化合价;u是满足2≤u≤m的数字;且R2是烃基或卤代烃基,当多个R2存在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此方法在下文中被称为“方法1”。
还有,本发明为一种制备改性粒子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使由上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a)、由上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b)、由下式[4]所表示的化合物(e)和粒子(d)彼此接触的步骤:
R2 4-nJ(OH)n    [4]
其中J为元素周期表中第14族的非金属原子;n为满足2≤n≤4的数字;且R2为烃基或卤代烃基,当多个R2存在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此方法在下文中被称为“方法2”,而上面所述的方法1和方法2统称为“本发明的方法”。
另外,本发明为一种载体,其包含由上面所述的方法1或方法2制备的改性粒子。
再有,本发明为一种加聚用催化剂组分(A),其包含由上面所述的方法1或方法2所制备的改性粒子。
还有,本发明为一种加聚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使上面所述的加聚用催化剂组分(A)、过渡金属化合物(B)和任选的有机铝化合物(C)彼此接触的步骤。
还有,本发明为一种制备加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通过上面所述的方法所制备的加聚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可加聚单体加聚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上面所述的加聚用催化剂组分(A)、上面所述的过渡金属(B)及上面所述的有机铝化合物(C)在下文中被分别称为“组分(A)”。“组分(B)”和“组分(C)”。
发明详述
上式[1]中M1的实例为硼原子、铝原子、镓原子、铟原子和铊原子。它们中,优选为硼原子或铝原子,特别优选为铝原子。
上式[1]中L1的卤素原子的实例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
上式[1]中L1的烃基优选为烷基、芳基、或芳烷基。
所述烷基优选为含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五烷基和正二十烷基。它们中,优选为更优选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或异丁基。
上面所述的烷基中所含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以被卤素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所取代。其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烷基的实例为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氟乙基、二氟乙基、三氟乙基、四氟乙基、五氟乙基、全氟丙基、全氟丁基、全氟戊基、全氟己基、全氟辛基、全氟十二烷基、全氟十五烷基、全氟二十烷基、1H,1H-全氟丙基、1H,1H-全氟丁基、1H,1H-全氟戊基、1H,1H-全氟己基、1H,1H-全氟辛基、1H,1H-全氟十二烷基、1H,1H-全氟十五烷基和1H,1H-全氟二十烷基;以及通过将上面所述的烷基中所含有的“氟”改变为“氯”、“溴”或“碘”而得到的烷基。
上面所述的芳基优选为含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例如苯基、2-甲苯基、3-甲苯基、4-甲苯基、2,3-二甲苯基、2,4-二甲苯基、2,5-二甲苯基、2,6-二甲苯基、3,4-二甲苯基、3,5-二甲苯基、2,3,4-三甲基苯基、2,3,5-三甲基苯基、2,3,6-三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4,5-三甲基苯基、2,3,4,5-四甲基苯基、2,3,4,6-四甲基苯基、2,3,5,6-四甲基苯基、五甲基苯基、乙基苯基、正丙基苯基、异丙基苯基、正丁基苯基、仲丁基苯基、叔丁基苯基、异丁基苯基、正戊基苯基、新戊基苯基、正己基苯基、正辛基苯基、正癸基苯基、正十二烷基苯基、正十四烷基苯基、萘基和蒽基。它们中,更优选为苯基。
上面所述的芳基中所含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以被下列所取代:卤素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烷氧基,如甲氧基和乙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或芳烷氧基,如苄氧基。
上面所述的芳烷基优选为含7至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例如苯甲基、(2-甲基苯基)甲基、(3-甲基苯基)甲基、(4-甲基苯基)甲基、(2,3-二甲基苯基)甲基、(2,4-二甲基苯基)甲基、(2,5-二甲基苯基)甲基、(2,6-二甲基苯基)甲基、(3,4-二甲基苯基)甲基、(3,5-二甲基苯基)甲基、(2,3,4-三甲基苯基)甲基、(2,3,5-三甲基苯基)甲基、(2,3,6-三甲基苯基)甲基、(3,4,5-三甲基苯基)甲基、(2,4,6三甲基苯基)甲基、(2,3,4,5-四甲基苯基)甲基、(2,3,4,6-四甲基苯基)甲基、(2,3,5,6-四甲基苯基)甲基、(五甲基苯基)甲基、(乙基苯基)甲基、(正丙基苯基)甲基、(异丙基苯基)甲基、(正丁基苯基)甲基、(仲丁基苯基)甲基、(叔丁基苯基)甲基、(异丁基苯基)甲基、(正戊基苯基)甲基、(新戊基苯基)甲基、(正己基苯基)甲基、(正辛基苯基)甲基、(正癸基苯基)甲基、萘基甲基和蒽基甲基。它们中,更优选为苯甲基。
上面所述的芳烷基中所含有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以被卤素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所取代。
上式[1]中的L1优选为氢原子、烷基、芳基或卤素原子;更优选为氢原子、烷基或卤素原子;进一步优选为烷基;特别优选为甲基、乙基、异丙基或正辛基;且最优选为乙基。
上式[2]中T的第15族非金属原子的实例为氮原子和磷原子;其第16族非金属原子的实例为氧原子和硫原子。它们中,优选T为氮原子或氧原子,且特别优选为氧原子。
在上式[2]中,当T是第15族的非金属原子时,t为3,且当T是第16族的非金属原子时,t为2。
对于上式[2]中R1吸电子基团的吸电子性能的指数,已知有哈米特法则中的取代基常数σ,具有正σ的官能团为吸电子基团的实例。
上式[2]中R1吸电子基团的实例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氰基、硝基、羰基、砜基和苯基。
上式[2]中R1的含吸电子基的基团,其表示含有吸电子基团的基团,的实例为卤代烷基、卤代芳基、(卤代烷基)芳基、氰化芳基、硝化芳基、酯基(例如,烷氧羰基、芳烷氧羰基和芳氧羰基)、酰基和卤代酰基。
所述卤代烷基的实例为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2,3,3,3-五氟丙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H,1H-全氟丁基、1H,1H-全氟戊基、1H,1H-全氟己基、1H,1H-全氟辛基、1H,1H-全氟十二烷基、1H,1H-全氟十五烷基和1H,1H-全氟二十烷基;以及通过将上面所述的卤代烷基中所含有的“氟”改变为“氯”、“溴”或“碘”而得到的卤代烷基。
上面所述卤代芳基的实例为2-氟苯基、3-氟苯基、4-氟苯基、2,4-二氟苯基、2,6-二氟苯基、3,4-二氟苯基、3,5-二氟苯基、2,4,6-三氟苯基、3,4,5-三氟苯基、2,3,5,6-四氟苯基、五氟苯基、2,3,5,6-四氟-4-三氟甲苯基、2,3,5,6-四氟-4-五氟苯基苯基、全氟-1-萘基、全氟-2-萘基和4,5,6,7,8-五氟-2-萘基;以及通过将上面所述的卤代芳基中所含有的”氟”改变为“氯”、“溴”或“碘”而得到的卤代芳基。
上面所述(卤代烷基)芳基的实例为2-(三氟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2,6-双(三氟甲基)苯基、3,5-双(三氟甲基)苯基和2,4,6-三(三氟甲基)苯基;以及通过将上面所述的(卤代烷基)芳基中所含有的”氟”改变为“氯”、“溴”或“碘”而得到的(卤代烷基)芳基。
上面所述氰化芳基的实例为2-氰基苯基、3-氰基苯基和4-氰基苯基。
上面所述硝化芳基的实例为2-硝基苯基、3-硝基苯基和4-硝基苯基。
上面所述酯基的实例为甲氧羰基、乙氧羰基、正丙氧羰基、异丙氧羰基、苯氧基羰基、三氟甲氧羰基和五氟苯氧羰基。
上面所述酰基的实例为甲酰基、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三氟乙酰基、苯甲酰基、五氟苯甲酰基、全氟乙酰基、全氟丙酰基、全氟丁酰基、全氟戊酰基、全氟己酰基、全氟庚酰基、全氟辛酰基、全氟壬酰基、全氟癸酰基、全氟十一酰基和全氟十二酰基。
上式[2]中的R1优选为卤代烃基;更优选为卤代烷基或卤代芳基;进一步优选为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2,3,3,3-五氟丙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2-氟苯基、3-氟苯基、4-氟苯基、2,4-二氟苯基、2,6-二氟苯基、3,4-二氟苯基、3,5-二氟苯基、2,4,6-三氟苯基、3,4,5-三氟苯基、2,3,5,6-四氟苯基、五氟苯基、2,3,5,6-四氟-4-三氟甲苯基、2,3,5,6-四氟-4-五氟苯基苯基、全氟-1-萘基、全氟-2-萘基、4,5,6,7,8-五氟-2-萘基、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2,2,2-三氯乙基、2,2,3,3,3-五氯丙基、2,2,2-三氯-1-三氯甲基乙基、1,1-双(三氯甲基)-2,2,2-三氯乙基、4-氯苯基、2,6-二氯苯基、3,5-二氯苯基、2,4,6-三氯苯基、3,4,5-三氯苯基或五氯苯基;特别优选为氟烷基或氟芳基;最优选为三氟甲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3,5-二氟苯基、3,4,5-三氟苯基或五氟苯基。
上式[3]中M2的实例为铍原子、镁原子、钙原子、钪原子、钛原子、锆原子、铪原子、钒原子、铬原子、锰原子、铁原子、钴原子、镍原子、铜原子、锌原子和硼原子。它们中,优选为镁原子、钛原子、锆原子、铁原子、钴原子、镍原子、铜原子、锌原子或硼原子;更优选为镁原子、钛原子、锆原子、锌原子或硼原子;且特别优选为镁原子、锆原子或硼原子。
上式[3]中R2烃基的实例优选为烷基、芳基或芳烷基,其实例为用于举例说明上式[1]中L1的那些。
上式[3]中R2卤代烃基的实例为卤代烷基、卤代芳基和(卤代烷基)芳基,其实例为用于举例说明上式[2]中R1吸电子基团的那些。
上式[3]中的R2优选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五烷基和正二十烷基、苯基、2-甲苯基、3-甲苯基、4-甲苯基、2,3-二甲苯基、2,4-二甲苯基、2,5-二甲苯基、2,6-二甲苯基、3,4-二甲苯基、3,5-二甲苯基、2,3,4-三甲基苯基、2,3,5-三甲基苯基、2,3,6-三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4,5-三甲基苯基、2,3,4,5-四甲基苯基、2,3,4,6-四甲基苯基、2,3,5,6-四甲基苯基、五甲基苯基、乙基苯基、正丙基苯基、异丙基苯基、正丁基苯基、仲丁基苯基、叔丁基苯基、异丁基苯基、正戊基苯基、新戊基苯基、正己基苯基、正辛基苯基、正癸基苯基、正十二烷基苯基、正十四烷基苯基、萘基和蒽基或五氟苯基。
上式[4]中J的实例为碳原子和硅原子。它们中,优选为硅原子。在上式[4]中,n优选为2或3,且更优选为2。
上式[4]中R2烃基的实例优选为烷基、芳基或芳烷基,其实例为且于举例说明上式[1]中L1的那些。
上式[4]中R2卤代烃基的实例为卤代烷基、卤代芳基和(卤代烷基)芳基,其实例为用于举例说明上式[2]中R1吸电子基团的那些。
上式[4]中的R2优选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五烷基和正二十烷基、苯基、2-甲苯基、3-甲苯基、4-甲苯基、2,3-二甲苯基、2,4-二甲苯基、2,5-二甲苯基、2,6-二甲苯基、3,4-二甲苯基、3,5-二甲苯基、2,3,4-三甲基苯基、2,3,5-三甲基苯基、2,3,6-三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4,5-三甲基苯基、2,3,4,5-四甲基苯基、2,3,4,6-四甲基苯基、2,3,5,6-四甲基苯基、五甲基苯基、乙基苯基、正丙基苯基、异丙基苯基、正丁基苯基、仲丁基苯基、叔丁基苯基、异丁基苯基、正戊基苯基、新戊基苯基、正己基苯基、正辛基苯基、正癸基苯基、正十二烷基苯基、正十四烷基苯基、萘基和蒽基或五氟苯基。
其中上式[1]中的M1为铝原子时化合物(a)的实例为三烷基铝,例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己基铝和三正辛基铝;三芳基铝,例如三苯基铝、三萘基铝和三(五氟苯基)铝;三烯基铝如三烯丙基铝;三(环戊二烯基)铝;卤化二烷基铝,例如氯化二甲基铝、氯化二乙基铝、氯化二丙基铝、氯化二正丁基铝、氯化二异丁基铝、氯化二正己基铝、溴化二甲基铝、溴化二乙基铝、溴化二丙基铝、溴化二正丁基铝、溴化二异丁基铝、溴化二正己基铝、碘化二甲基铝、碘化二乙基铝、碘化二丙基铝、碘化二正丁基铝、碘化二异丁基铝和碘化二正己基铝;二卤化烷基铝,例如二氯化甲基铝、二氯化乙基铝、二氯化丙基铝、二氯化正丁基铝、二氯化异丁基铝、二氯化正己基铝、二氯化正辛基铝、二溴化甲基铝、二溴化乙基铝、二溴化丙基铝、二溴化正丁基铝、二溴化异丁基铝、二溴化正己基铝、二溴化正辛基铝、二碘化甲基铝、二碘化乙基铝、二碘化丙基铝、二碘化正丁基铝、二碘化异丁基铝、二碘化正己基铝和二碘化正辛基铝;以及卤化铝,例如氟化铝、氯化铝、溴化铝和碘化铝。
化合物(a)优选为三烷基铝;更优选为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己基铝或三正辛基铝;特别优选为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或三正辛基铝。它们中,优选为三乙基铝。
由上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b)的胺的实例为二(氟甲基)胺、二(氯甲基)胺、二(溴甲基)胺、二(碘甲基)胺、双(二氟甲基)胺、双(二氯乙基)胺、双(二溴甲基)胺、双(二碘甲基)胺、双(三氟甲基)胺、双(三氯乙基)胺、双(三溴甲基)胺、双(三碘甲基)胺、双(2,2,2-三氟乙基)胺、双(2,2,2-三氯乙基)胺、双(2,2,2-三溴乙基)胺、双(2,2,2-三碘乙基)胺、双(2,2,3,3,3-五氟丙基)胺、双(2,2,3,3,3-五氯丙基)胺、双(2,2,3,3,3-五溴丙基)胺、双(2,2,3,3,3-五碘丙基)胺、双(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胺、双(2,2,2-三氯-1-三氯甲基乙基)胺、双(2,2,2-三溴-1-三溴甲基乙基)胺、双(2,2,2-三碘-1-三碘甲基乙基)胺、双(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胺、双(1,1-双(三氯甲基)-2,2,2-三氯乙基)胺、双(1,1-双(三溴甲基)-2,2,2-三溴乙基)胺、双(1,1-双(三碘甲基)-2,2,2-三碘乙基)胺、双(2-氟苯基)胺、双(3-氟苯基)胺、双(4-氟苯基)胺、双(2-氯苯基)胺、双(3-氯苯基)胺、双(4-氯苯基)胺、双(2-溴苯基)胺、双(3-溴苯基)胺、双(4-溴苯基)胺、双(2-碘苯基)胺、双(3-碘苯基)胺、双(4-碘苯基)胺、双(2,6-二氟苯基)胺、双(3,5-二氟苯基)胺、双(2,6-二氯苯基)胺、双(3,5-二氯苯基)胺、双(2,6-二溴苯基)胺、双(3,5-二溴苯基)胺、双(2,6-二碘苯基)胺、双(3,5-二碘苯基)胺、双(2,4,6-三氟苯基)胺、双(2,4,6-三氯苯基)胺、双(2,4,6-三溴苯基)胺、双(2,4,6-三碘苯基)胺、双(3,4,5-三氟苯基)胺、双(3,4,5-三氯苯基)胺、双(3,4,5-三溴苯基)胺、双(3,4,5-三碘苯基)胺、双(五氟苯基)胺、双(五氯苯基)胺、双(五溴苯基)胺、双(五碘苯基)胺、双(2-(三氟甲基)苯基)胺、双(3-(三氟甲基)苯基)胺、双(4-(三氟甲基)苯基)胺、双(2,6-二(三氟甲基)苯基)胺、双(3,5-二(三氟甲基)苯基)胺、双(2,4,6-三(三氟甲基)苯基)胺、双(2-氰基苯基)胺、双(3-氰基苯基)胺、双(4-氰基苯基)胺、双(2-硝基苯基)胺、双(3-硝基苯基)胺、双(4-硝基苯基)胺、双(1H,1H-全氟丁基)胺、双(1H,1H-全氟戊基)胺、双(1H,1H-全氟己基)胺、双(1H,1H-全氟辛基)胺、双(1H,1H-全氟十二烷基)胺、双(1H,1H-全氟十五烷基)胺、双(1H,1H-全氟二十烷基)胺、双(1H,1H-全氯丁基)胺、双(1H,1H-全氯戊基)胺、双(1H,1H-全氯己基)胺、双(1H,1H-全氯辛基)胺、双(1H,1H-全氯十二烷基)胺、双(1H,1H-全氯十五烷基)胺、双(1H,1H-全氯二十烷基)胺、双(1H,1H-全溴丁基)胺、双(1H,1H-全溴戊基)胺、双(1H,1H-全溴己基)胺、双(1H,1H-全溴辛基)胺、双(1H,1H-全溴十二烷基)胺、双(1H,1H-全溴十五烷基)胺和双(1H,1H-全溴二十烷基)胺;以及通过用磷原子置换上面所述的每种胺中所含有的氮原子而得到的膦化合物,每种所述膦化合物具有通过将上面所述的每种胺中所含有的“胺”改变为“膦”而得到的名称。
由上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b)的醇的实例为氟甲醇、氯甲醇、溴甲醇、碘甲醇、二氟甲醇、二氯甲醇、二溴甲醇、二碘甲醇、三氟甲醇、三氯甲醇、三溴甲醇、三碘甲醇、2,2,2-三氟乙醇、2,2,2-三氯乙醇、2,2,2-三溴乙醇、2,2,2-三碘乙醇、1,1,1,3,3,3-六氟-2-丙醇、1,1,1,3,3,3-六氯-2-丙醇、1,1,1,3,3,3-六溴-2-丙醇、1,1,1,3,3,3-六碘-2-丙醇、1,1,1,3,3,3-六氟-2-(三氟甲基)-2-丙醇、1,1,1,3,3,3-六氯-2-(三氯甲基)-2-丙醇、1,1,1,3,3,3-六溴-2-(三溴甲基)-2-丙醇、1,1,1,3,3,3-六碘-2-(三碘甲基)-2-丙醇、1H,1H,3H-全氟丙醇、1H,1H,3H-全氯丙醇、1H,1H,3H-全溴丙醇、1H,1H,3H-全碘丙醇、1H,1H-全氟丙醇、1H,1H-全氯丙醇、1H,1H-全溴丙醇、1H,1H-全碘丙醇、1H,1H,4H-全氟丁醇、1H,1H,4H-全氯丁醇、1H,1H,4H-全溴丁醇、1H,1H,4H-全碘丁醇、1H,1H-全氟丁醇、1H,1H-全氯丁醇、1H,1H-全溴丁醇、1H,1H-全碘丁醇、1H,1H,5H-全氟戊醇、1H,1H,5H-全氯戊醇、1H,1H,5H-全溴戊醇、1H,1H,5H-全碘戊醇、1H,1H-全氟戊醇、1H,1H-全氯戊醇、1H,1H-全溴戊醇、1H,1H-全碘戊醇、1H,1H,6H-全氟己醇、1H,1H,6H-全氯己醇、1H,1H,6H-全溴己醇、1H,1H,6H-全碘己醇、1H,1H-全氟己醇、1H,1H-全氯己醇、1H,1H-全溴己醇、1H,1H-全碘己醇、1H,1H,8H-全氟辛醇、1H,1H,8H-全氯辛醇、1H,1H,8H-全溴辛醇、1H,1H,8H-全碘辛醇、1H,1H-全氟辛醇、1H,1H-全氯辛醇、1H,1H-全溴辛醇和1H,1H-全碘辛醇;以及通过用硫原子置换上面所述的每种醇中所含有的氧原子而得到的硫醇化合物,每种所述硫醇化合物具有通过将上面所述的每种醇中所含有的“醇”改变为“硫醇”而得到的名称。
由上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b)的酚的实例为2-氟苯酚、3-氟苯酚、4-氟苯酚、2,4-二氟苯酚、2,6-二氟苯酚、3,4-二氟苯酚、3,5-二氟苯酚、2,4,6-三氟苯酚、2,3,5,6-四氟苯酚、五氟苯酚、2,3,5,6-四氟-4-三氟甲基苯酚、2,3,5,6-四氟-4-五氟苯基苯酚、全氟-1-萘酚、全氟-2-萘酚、4,5,6,7,8-五氟-2-萘酚、2-氯苯酚、3-氯苯酚、4-氯苯酚、2,4-二氯苯酚、2,6-二氯苯酚、3,4-二氯苯酚、3,5-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3,4,5-三氯苯酚、2,3,5,6-四氯苯酚、五氯苯酚、2,3,5,6-四氯-4-三氯甲基苯酚、2,3,5,6-四氯-4-五氯苯基苯酚、全氯-1-萘酚、全氯-2-萘酚、4,5,6,7,8-五氯-2-萘酚、2-溴苯酚、3-溴苯酚、4-溴苯酚、2,4-二溴苯酚、2,6-二溴苯酚、3,4-二溴苯酚、3,5-二溴苯酚、2,4,6-三溴苯酚、3,4,5-三溴苯酚、2,3,5,6-四溴苯酚、五溴苯酚、2,3,5,6-四溴-4-三溴甲基苯酚、2,3,5,6-四溴-4-五溴苯基苯酚、全溴-1-萘酚、全溴-2-萘酚、4,5,6,7,8-五溴-2-萘酚、2-碘苯酚、3-碘苯酚、4-碘苯酚、2,4-二碘苯酚、2,6-二碘苯酚、3,4-二碘苯酚、3,5-二碘苯酚、2,4,6-三碘苯酚、3,4,5-三碘苯酚、2,3,5,6-四碘苯酚、五碘苯酚、2,3,5,6-四碘-4-三碘甲基苯酚、2,3,5,6-四碘-4-五碘苯基苯酚、全碘-1-萘酚、全碘-2-萘酚、4,5,6,7,8-五碘-2-萘酚、2-(三氟甲基)苯酚、3-(三氟甲基)苯酚、4-(三氟甲基)苯酚、2,6-双(三氟甲基)苯酚、3,5-双(三氟甲基)苯酚、2,4,6-三(三氟甲基)苯酚、2-氰基苯酚、3-氰基苯酚、4-氰基苯酚、2-硝基苯酚、3-硝基苯酚和4-硝基苯酚;以及通过用硫原子置换上面所述的每种酚中所含有的氧原子而得到的苯硫酚化合物,每种所述苯硫酚化合物具有通过将上面所述的每种酚中所含有的“苯酚”改变为“苯硫酚”而得到的名称。
由上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b)的卤代羧酸的实例为全氟苯甲酸、全氟乙酸、全氟丙酸、全氟丁酸、全氟戊酸、全氟己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酸和全氟十二酸。
优选化合物(b)为:作为胺,双(三氟甲基)胺、双(2,2,2-三氟乙基)胺、双(2,2,3,3,3-五氟丙基)胺、双(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胺、双(1,1-双(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胺或双(五氟苯基)胺;作为醇,三氟甲醇、2,2,2-三氟乙醇、1,1,1,3,3,3-六氟-2-丙醇、1,1,1,3,3,3-六氟-2-(三氟甲基)-2-丙醇、1H,1H,6H-全氟己醇、1H,1H-全氟己醇、1H,1H,8H-全氟辛醇或1H,1H-全氟辛醇;和作为酚,2-氟苯酚、3-氟苯酚、4-氟苯酚、2,6-二氟苯酚、3,5-二氟苯酚、2,4,6-三氟苯酚、3,4,5-三氟苯酚、五氟苯酚、2-(三氟甲基)苯酚、3-(三氟甲基)苯酚、4-(三氟甲基)苯酚、2,6-双(三氟甲基)苯酚、3,5-双(三氟甲基)苯酚或2,4,6-三(三氟甲基)苯酚。
化合物(b)更优选为双(三氟甲基)胺、双(五氟苯基)胺、三氟甲醇、1,1,1,3,3,3-六氟-2-丙醇、1,1,1,3,3,3-六氟-2-(三氟甲基)-2-丙醇、2,6-二氟苯酚、3,5-二氟苯酚、2,4,6-三氟苯酚、3,4,5-三氟苯酚、五氟苯酚、4-(三氟甲基)苯酚、2,6-双(三氟甲基)苯酚或2,4,6-三(三氟甲基)苯酚;且进一步优选为1,1,1,3,3,3-六氟-2-丙醇、1,1,1,3,3,3-六氟-2-(三氟甲基)-2-丙醇、3,5-二氟苯酚、3,4,5-三氟苯酚或五氟苯酚。
由上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c)的实例为氢氧化铍、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钛、氢氧化锆、氢氧化铪、氢氧化铁、氢氧化钴、氢氧化镍、氢氧化铜、氢氧化锌、硼酸、甲基硼酸、苯基硼酸,以及五氟苯基硼酸。它们中,优选的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钛、氢氧化锆、氢氧化锌、硼酸、甲基硼酸、苯基硼酸或五氟苯基硼酸。
化合物(e)的实例为二甲基硅烷二醇、二乙基硅烷二醇、二正丙基硅烷二醇、二异丙基硅烷二醇、二正丁基硅烷二醇、二仲丁基硅烷二醇、二叔丁基硅烷二醇、二异丁基硅烷二醇、二正戊基硅烷二醇、二新戊基硅烷二醇、二正己基硅烷二醇、二正庚基硅烷二醇、二正辛基硅烷二醇、二正癸基硅烷二醇、二正十二烷基硅烷二醇、二正十五烷基硅烷二醇、二正二十烷基硅烷二醇、二苯基硅烷二醇、二(2-甲苯基)硅烷二醇、二(3-甲苯基)硅烷二醇、二(4-甲苯基)硅烷二醇、二(2,3-二甲苯基)硅烷二醇、二(2,4-二甲苯基)硅烷二醇、二(2,5-二甲苯基)硅烷二醇、二(2,6-二甲苯基)硅烷二醇、二(3,4-二甲苯基)硅烷二醇、二(3,5-二甲苯基)硅烷二醇、二(2,3,4-三甲基苯基)硅烷二醇、二(2,3,5-三甲基苯基)硅烷二醇、二(2,3,6-三甲基苯基)硅烷二醇、二(2,4,6-三甲基苯基)硅烷二醇、二(3,4,5-三甲基苯基)硅烷二醇、二(2,3,4,5-四甲基苯基)硅烷二醇、二(2,3,4,6-四甲基苯基)硅烷二醇、二(2,3,5,6-四甲基苯基)硅烷二醇、二(五甲基苯基)硅烷二醇、二(乙基苯基)硅烷二醇、二(正丙基苯基)硅烷二醇、二(异丙基苯基)硅烷二醇、二(正丁基苯基)硅烷二醇、二(仲丁基苯基)硅烷二醇、二(叔丁基苯基)硅烷二醇、二(异丁基苯基)硅烷二醇、二(正戊基苯基)硅烷二醇、二(新戊基苯基)硅烷二醇、二(正己基苯基)硅烷二醇、二(正辛基苯基)硅烷二醇、二(正癸基苯基)硅烷二醇、二(正十二烷基苯基)硅烷二醇、二(正十四烷基苯基)硅烷二醇、二萘基硅烷二醇、二蒽基硅烷二醇、甲基硅烷三醇、乙基硅烷三醇、正丙基硅烷三醇、异丙基硅烷三醇、正丁基硅烷三醇、仲丁基硅烷三醇、叔丁基硅烷三醇、异丁基硅烷三醇、正戊基硅烷三醇、新戊基硅烷三醇、正己基硅烷三醇、正庚基硅烷三醇、正辛基硅烷三醇、正癸基硅烷三醇、正十二烷基硅烷三醇、正十五烷基硅烷三醇、正二十烷基硅烷三醇、苯基硅烷三醇、2-甲苯基硅烷三醇、3-甲苯基硅烷三醇、4-甲苯基硅烷三醇、2,3-二甲苯基硅烷三醇、2,4-二甲苯基硅烷三醇、2,5-二甲苯基硅烷三醇、2,6-二甲苯基硅烷三醇、3,4-二甲苯基硅烷三醇、3,5-二甲苯基硅烷三醇、2,3,4-三甲基苯基硅烷三醇、2,3,5-三甲基苯基硅烷三醇、2,3,6-三甲基苯基硅烷三醇、2,4,6-三甲基苯基硅烷三醇、3,4,5-三甲基苯基硅烷三醇、2,3,4,5-四甲基苯基硅烷三醇、2,3,4,6-四甲基苯基硅烷三醇、2,3,5,6-四甲基苯基硅烷三醇、五甲基苯基硅烷三醇、乙基苯基硅烷三醇、正丙基苯基硅烷三醇、异丙基苯基硅烷三醇、正丁基苯基硅烷三醇、仲丁基苯基硅烷三醇、叔丁基苯基硅烷三醇、异丁基苯基硅烷三醇、正戊基苯基硅烷三醇、新戊基苯基硅烷三醇、正己基苯基硅烷三醇、正辛基苯基硅烷三醇、正癸基苯基硅烷三醇、正十二烷基苯基硅烷三醇、正十四烷基苯基硅烷三醇、萘基硅烷三醇、蒽基硅烷三醇、四羟基硅烷、五氟苯基硅烷三醇,和二(五氟苯基)硅烷二醇。
它们中,化合物(e)优选为二甲基硅烷二醇、二乙基硅烷二醇、二异丙基硅烷二醇、二叔丁基硅烷二醇、二苯基硅烷二醇、二(2-甲苯基)硅烷二醇、二(3-甲苯基)硅烷二醇、二(4-甲苯基)硅烷二醇、二(2,4,6-三甲基苯基)硅烷二醇、四羟基硅烷、五氟苯基硅烷二醇或二(五氟苯基)硅烷二醇;且最优选为二苯基硅烷二醇。
优选粒子(d)为通常用作载体的粒子,且它们中,优选的是具有均匀粒径的多孔材料。粒子(d)优选为无机材料或有机聚合物,更优选为无机材料。
从所得到的加聚物粒径分布的角度看,基于粒子(d)体积,粒子(d)的几何标准偏差优选为2.5或更小,更优选为2.0或更小,再优选为1.7或更小。
上面所述无机材料的实例为无机氧化物、粘土和粘土矿物,以及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它们中,优选为无机氧化物。
上面所述无机氧化物的实例为SiO2、Al2O3、MgO、ZrO2、TiO2、B2O3、CaO、ZnO、BaO和ThO2,以及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例如SiO2-MgO、SiO2-Al2O3、SiO2-TiO2、SiO2-V2O5、SiO2-Cr2O3和SiO2-TiO2-MgO。它们中,优选为SiO2、Al2O3或其混合物;特别优选为SiO2(硅石)。上面所述无机氧化物可以含有少量的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或氧化物组分,例如Na2CO3、K2CO3、CaCO3、MgCO3、Na2SO4、Al2(SO4)3、BaSO4、KNO3、Mg(NO3)2、Al(NO3)3、Na2O、K2O和Li2O。
上面所述粘土或粘土矿物的实例为高岭土、膨润土、knot粘土、gaerome粘土、水铝英石、硅铁土、叶蜡石、滑石、云母类、蒙脱石类、蛭石、绿泥石类、蒙德土有效成分、高岭石、珍珠陶土、地开石、多水高岭石、绿土、锂蒙脱石,及raponite与滑石粉。它们中,优选为绿土、蒙脱石、锂蒙脱石、raponite或滑石粉;进一步优选为蒙脱石或锂蒙脱石。
优选上面所述的无机材料是干燥的,以便不含水分,且它们中,优选的是热干燥的无机材料。由于不能从视觉确定无机材料的水分含量,所以其加热温度通常为100至1,500℃,优选为100至1,000℃,且进一步优选为200至800℃。对加热时间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0分钟至50小时,更优选为1至30小时。干燥方法的实例为(1)一种包含以固定流速通入例如氮和氩的干燥惰性气体的步骤的方法,和(2)一种包含在减压下干燥的步骤的方法。
所述无机材料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至1,000μm,更优选为10至500μm,且进一步优选为10至100μm;其孔体积优选为0.1 ml/g或更大,更优选为0.3至10ml/g;且其比表面积优选为10至1,000m2/g,更优选为100至500m2/g。
对用于粒子(d)的上面所述的有机聚合物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两种或多种有机聚合物的混合物。优选该有机聚合物含有带活泼氢的官能团或非给质子(non-proton-donating)路易斯碱官能团,其中术语“带活泼氢的官能团”是指含有活泼氢的官能团,术语“非给质子路易斯碱官能团”是指不提供质子的路易斯碱官能团。
对上面所述的带活泼氢的官能团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其实例为伯氨基、仲氨基、亚氨基、酰胺基、酰肼基、脒基、羟基、过氧羟基、羧基、甲酰基、氨基甲酰基、磺酸基、亚磺酸基、次磺酸基、硫羟基、硫醛基、吡咯基、咪唑基、哌啶基、吲唑基和咔唑基。它们中,优选为伯氨基、仲氨基、亚氨基、酰胺基、二酰亚胺基、羟基、甲酰基、羧基、磺酸基或硫羟基;特别优选为伯氨基、仲氨基、酰胺基或羟基。这些基团中所含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被卤素原子或含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所取代。
对上面所述的非给质子路易斯碱官能团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前提条件是该官能团是具有路易斯碱部分的官能团,其不含活泼氢原子。其实例为吡啶基、N-取代的咪唑基、N-取代的吲哚基、腈基、叠氮基、N-取代的亚氨基、N,N-取代的氨基、N,N-取代的氨基氧基(aminoxy)、N,N,N-取代的肼基、亚硝基、硝基、硝酰基、呋喃基、羰基、硫代羰基、烷氧基、烷氧羰基、N,N-取代的氨基甲酰基、硫代烷氧基、取代的亚磺酰基、取代的磺酰基和取代的磺酸基。它们中,优选为杂环基团;更优选为在其环中含氧原子、氮原子或这两种原子的芳族杂环基团;特别优选为吡啶基、N-取代的咪唑基或N-取代的吲哚基;且最优选为吡啶基。这些基团中所含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被卤素原子或含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所取代。
对上面所述有机聚合物中所含的上面所述的带活泼氢的官能团或上面所述的非给质子路易斯碱官能团的量没有特别限制,优选所述的量为0.01至50毫摩尔官能团/克有机聚合物,更优选为0.1至20毫摩尔官能团/克有机聚合物。
上面所述含有带活泼氢的官能团或非给质子路易斯碱官能团的有机聚合物制备方法的实例为(1)为:一种包含使含所述官能团和至少一种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单体均聚的步骤的方法,和(2)一种包含使所述单体与含有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其它单体共聚合的步骤的方法。这些单体的每一种都可以与含两个或多个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可交联聚合单体混合。
上面所述的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实例为链烯基,如乙烯基和烯丙基;和炔基,如乙炔基。
上面所述的含带活泼氢的官能团与至少一种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单体实例为伯胺、仲胺、酰胺化合物,以及羟基化合物,其全部都含有乙烯基。所述单体的具体实例为N-(1-乙烯基)胺、N-(2-丙烯基)胺、N-(1-乙烯基)-N-甲胺、N-(2-丙烯基)-N-甲胺、1-乙烯基酰胺、2-丙烯基酰胺、N-甲基-(1-乙烯基)酰胺、N-甲基-(2-丙烯基)酰胺、乙烯醇、2-丙烯-1-醇和3-丁烯-1-醇。
含非给质子路易斯碱官能团和至少一种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上面所述的单体的实例为乙烯基吡啶、乙烯基(N-取代)咪唑和乙烯基(N-取代)吲哚。
含可聚合不饱和单体的上面所述的其它单体的实例为乙烯;α-烯烃,如丙烯、1-丁烯、1-己烯和4-甲基-1-戊烯;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如苯乙烯。它们中,优选为乙烯或苯乙烯。上面所述的单体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或多种。
含两种或多种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可交联聚合单体的实例为二乙烯基苯。
上面所述的有机聚合物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至1,000μm,更优选为10至500μm;其孔体积优选为0.1ml/g或更大,更优选为0.3至10ml/g;其比表面积优选为10至1,000m2/g,更优选为50至500m2/g。
优选上面所述的有机聚合物是干燥的,以使不含水分,且它们中,优选的是热干燥的有机聚合物。由于不能从视觉确定有机聚合物的水分含量,所以其加热温度通常为30至400℃,优选为50至200℃,且进一步优选为70至150℃。对加热时间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0分钟至50小时,更优选为1至30小时。干燥方法的实例为:(1)一种包含以固定流速通入例如氮和氩的干燥惰性气体的步骤的方法,和(2)一种包含在减压下干燥的步骤的方法。
为了制备具有更高分子量的加聚物,优选使粒子(d)与由下式[5]所表示的化合物接触:
(R3 3Si)sX1    [5]
其中R3为氢原子或烃基,三个R3彼此相同或不同;s为1或2;在s为1的情况下,X1为卤素原子或由式-OR13或-NR13 2所表示的基团,且在s为2的情况下,X1为卤素原子或由式-N(R13)-所表示的基团,其中R13为氢原子或烃基。
式[5]中R3的烃基和R13的烃基的每一种优选为烷基、芳基或芳烷基;且更优选为烷基。所述烷基、芳基和芳烷基的实例为用于举例说明上式[1]中L1的那些。
由上式[5]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实例为通常已知为硅烷化试剂的化合物,例如氯硅烷和甲硅烷胺。
由上式[5]所表示的化合物优选为三甲基氯硅烷、三乙基氯硅烷、三丙基氯硅烷、三丁基氯硅烷、三苯基氯硅烷、六甲基二硅烷基胺、三甲基甲硅烷基二甲胺或三甲基甲硅烷基二乙胺;且更优选为三甲基氯硅烷、三苯基氯硅烷、六甲基二硅烷基胺或三甲基甲硅烷基二甲胺。
由上式[5]所表示化合物的用量通常为0.05至50毫摩尔/1克粒子(d),优选为0.1至10毫摩尔/1克粒子(d),且进一步优选为0.2至5毫摩尔/1克粒子(d)。
粒子(d)与由上式[5]所表示的化合物通常在有或者没有溶剂下接触。所述溶剂的实例为以下用于在本发明改性粒子制备方法中所使用的溶剂所示例的那些。接触温度通常为-100至300℃,优选为-80至200℃。接触时间通常为1分钟至200小时,优选为10分钟至100小时。
通常用溶剂洗涤通过上面所述的接触而得到的粒子,然后将其用于制备本发明的改性粒子的方法中。
对使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c)(或化合物(e))以及粒子(d)接触的顺序没有特别限制。所述顺序的实例为:
(1)包含如下步骤的顺序:(i)使化合物(a)与化合物(b)接触,产生第一种接触产物,(ii)使第一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c)(或化合物(e))接触,产生第二种接触产物,然后,(iii)使第二种接触产物与粒子(d)接触;
(2)包含如下步骤的顺序:(i)使化合物(a)与化合物(b)接触,产生第一种接触产物,(ii)使第一种接触产物与粒子(d)接触,产生第二种接触产物,然后,(iii)使第二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c)(或化合物(e))接触;
(3)包含如下步骤的顺序:(i)使化合物(a)与化合物(c)(或化合物(e))接触,产生第一种接触产物,(ii)使第一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b)接触,产生第二种接触产物,然后,(iii)使第二种接触产物与粒子(d)接触;
(4)包含如下步骤的顺序:(i)使化合物(a)与化合物(c)(或化合物(e))接触,产生第一种接触产物,(ii)使第一种接触产物与粒子(d)接触,产生第二种接触产物,然后,(iii)使第二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b)接触;
(5)包含如下步骤的顺序:(i)使化合物(a)与粒子(d)接触,产生第一种接触产物,(ii)使第一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b)接触,产生第二种接触产物,然后,(iii)使第二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c)(或化合物(e))接触;
(6)包含如下步骤的顺序:(i)使化合物(a)与粒子(d)接触,产生第一种接触产物,(ii)使第一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c)(或化合物(e))接触,产生第二种接触产物,然后,(iii)使第二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b)接触;
(7)包含如下步骤的顺序:(i)使化合物(b)与化合物(c)(或化合物(e))接触,产生第一种接触产物,(ii)使第一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a)接触,产生第二种接触产物,然后,(iii)使第二种接触产物与粒子(d)接触;
(8)包含如下步骤的顺序:(i)使化合物(b)与化合物(c)(或化合物(e))接触,产生第一种接触产物,(ii)使第一种接触产物与粒子(d)接触,产生第二种接触产物,然后,(iii)使第二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a)接触;
(9)包含如下步骤的顺序:(i)使化合物(b)与粒子(d)接触,产生第一种接触产物,(ii)使第一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a)接触,产生第二种接触产物,然后,(iii)使第二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c)(或化合物(e))接触;
(10)包含如下步骤的顺序:(i)使化合物(b)与粒子(d)接触,产生第一种接触产物,(ii)使第一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c)(或化合物(e))接触,产生第二种接触产物,然后,(iii)使第二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a)接触;
(11)包含如下步骤的顺序:(i)使化合物(c)(或化合物(e))与粒子(d)接触,产生第一种接触产物,(ii)使第一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a)接触,产生第二种接触产物,然后,(iii)使第二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b)接触;
(12)包含如下步骤的顺序:(i)使化合物(c)(或化合物(e))与粒子(d)接触,产生第一种接触产物,(ii)使第一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b)接触,产生第二种接触产物,然后,(iii)使第二种接触产物与化合物(a)接触;
在上面所述的顺序(1)至(12)中,优选为顺序(1)、(2)、(3)、(5)、(9)、(11)或(12);更优选为顺序(2)、(5)、(9)、(11)或(12);且特别优选为顺序(2)、(5)或(9)。
上面所述的接触是在有或没有溶剂下进行的,优选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中进行。接触温度通常是-100至300℃,且优选为-80至200℃。接触时间通常为1分钟至200小时,优选为10分钟至100小时。
上面所述的溶剂对化合物(a)、(b)、(c)(或化合物(e))、粒子(d)以及第一和第二接触产物通常为惰性。然而,在上面所述的包含(i)至(iii)三个步骤的顺序(1)至(12)中,即使在所述三个步骤的一个或两个中活性(非惰性)的溶剂也可以被用于余下的一个或两个步骤中,前提条件是所述的溶剂在余下的一个或两个步骤中为惰性;即在所述三个步骤中使用的溶剂彼此相同或不同。
上面所述的溶剂的实例为非极性溶剂,例如脂族烃溶剂和芳族烃溶剂,以及极性溶剂,例如卤化物溶剂、醚溶剂、羰基溶剂、磷酸衍生物、腈溶剂、硝基化合物、胺溶剂和硫化合物。其具体实例为脂族烃溶剂,例如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癸烷、2,2,4-三甲基戊烷及环己烷;芳族烃溶剂,例如苯、甲苯和二甲苯;卤化物溶剂,例如二氯甲烷、二氟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1,2-二溴乙烷、1,1,2-三氟-1,2,2-三氟乙烷、四氯乙烯、氯苯、溴苯和邻-二氯苯;醚溶剂,例如二甲醚、二乙醚、二异丙醚、二正丁醚、甲基-叔丁基醚、苯甲醚、1,4-二噁烷、1,2-二甲氧基乙烷、双(2-甲氧乙基)醚、四氢呋喃和四氢吡喃;羰基溶剂,例如丙酮、乙基·甲基酮、环己酮、乙酸酐、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和N-甲基-2-吡咯烷酮;磷酸衍生物,例如六甲替磷酰三胺和磷酸三乙酯;腈溶剂,例如乙腈、丙腈、丁二腈和苯甲腈;硝基化合物,例如硝基甲烷和硝基苯;胺溶剂,例如吡啶、哌啶和吗啉;以及硫化合物,如二甲亚砜和环丁砜。
在上面所述的非极性和极性溶剂中,非极性溶剂为优选。一种可能的原因是通过使化合物(a)、(b)和(c)(或(e))彼此接触而形成的接触产品通常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低,因此,当所述的接触产物与粒子(d)同时存在于反应系统中时,所述的接触产物沉淀在粒子(d)表面上比其在非极性溶剂中要更稳定,结果,所述接触产物易于固定在粒子(d)的表面上。
对化合物(a)、(b)和(c)(或(e))的各自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化合物(b)的优选用量为0.01至2.99摩尔,更优选为0.10至2.8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0.20至2.50摩尔,且最优选为0.25至1.75摩尔。从化合物(b)的这些用量和下式(1),分别计算对于每1摩尔化合物(a),化合物(c)(或(e))的优选、更优选、进一步优选和最优选的用量:
(化合物(c)(或(e))的摩尔量)
≥[3×(化合物(a)的摩尔量)-
(化合物(b)的摩尔量)]/2    (1)
以所制备的1克改性粒子中所含有的所述第13族原子的量计,化合物(a)的用量优选为0.1毫克原子或更多,更优选为0.5至20毫克原子,其中所述改性粒子中所含有的第13族的原子源自化合物(a)。
为了促进化合物(a)、(b)和(c)(或(e))及粒子(d)之间的反应,优选的是在接触的步骤中增加在更高温度下加热的步骤。所述加热步骤的实例为包含如下子步骤的步骤:(i)用具有比反应混合物中所含的上面所述的溶剂沸点高的沸点的溶剂替代在接触步骤中所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中所含的溶剂,由此得到混合物,然后(ii)加热所述混合物。
还有,为了促进上面所述的反应,根据取决于副产物物理性能的方法,优选在接触的步骤中或上面所述的加热的步骤中,除掉反应混合物中所含的副产物。所述方法的实例为:(1)一种包含通过安装在反应器中的气体脱除装置脱除气体副产物的步骤的方法,和(2)一种包含(i)加热液体副产物至高于其沸点的温度以使其蒸发,然后(ii)通过上面所述的气体脱除装置除掉所得到的气体副产物的步骤的方法。
由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改性粒子可以含未反应的原料,即未反应的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c)(或化合物(e))。然而,当所述改性粒子被用作本发明中的组分(A)时,为了除掉所述未反应的原料,优选增加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中用溶剂洗涤的步骤。所述溶剂与上面所述的接触步骤中所使用的溶剂相同或不同。所述洗涤步骤的温度通常为-100至300℃,优选-80至200℃。所述洗涤步骤的时间通常为1分钟至200小时,优选10分钟至100小时。
优选在所述洗涤步骤中增加脱除溶剂的步骤和干燥的步骤。所述的干燥步骤优选在减压下在0℃或更高的温度下进行0.5至24小时;更优选在0至250℃下进行0.5至24小时;进一步优选在10至200℃下进行1至24小时;特别优选在10至160℃下进行1至18小时;最优选在15至130℃下进行1至18小时。
由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改性粒子可用于(1)作为载体,该载体支撑用于制备单点催化剂的加聚用催化剂组分或(2)作为加聚用催化剂组分(A),特别是作为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
在本发明的加聚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1)含任选的组分(C)时所制备的加聚用催化剂比不含任选的组分(C)时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和(2)组合使用给电子体化合物(D)(任选组分)所制备的加聚用催化剂可以制备具有更高分子量的加聚物。
对组分(B)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前提条件是,它是过渡金属化合物,其可以(1)形成单点催化剂,(2)在其与组分(A)和任选的组分(C)组合时具有加聚活性。本发明中的“单点催化剂”是不同于常规固体催化剂的催化剂,它不仅指狭义上的单点催化剂,其可以制备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和高均匀性(窄的加聚物组成分布)的加聚物,而且是指可以制备具有宽分子量分布和低均匀性(宽的加聚物组成分布)的加聚物的催化剂,前提条件是,所述的催化剂是由类似于制备狭义上的单点催化剂的方法的方法所制备的。
组分(B)优选为第3至11族或镧系元素的过渡金属化合物;更优选为由下式[6]所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或其μ-氧代型过渡金属化合物二聚体:
L2 aM3X2 b    [6]
其中M3是元素周期表的第3至11族或镧系元素的过渡金属原子;L2是含环戊二烯的阴离子基团或含杂原子的基团,且当多个L2存在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并彼此直接相连或通过含碳原子、硅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或磷原子的残基连接;X2是卤素原子、烃基(不包括上面所述的含环戊二烯的阴离子基团)或烃氧基;a是满足0<a≤8的数字;b是满足0<b≤8的数字。当M3是钛原子、锆原子或铪原子时,优选a和b都为2。上面所述的“含环戊二烯的阴离子基团”是指含有环戊二烯类阴离子骨架的基团。
上面所述的M3的实例为钪原子、钇原子、钛原子、锆原子、铪原子、钒原子、铌原子、钽原子、铬原子、铁原子、钌原子、钴原子、铑原子、镍原子、钯原子、钐原子和镱原子。它们中,优选为钛原子、锆原子、铪原子、钒原子、铬原子、铁原子、钴原子或镍原子;特别优选为钛原子、锆原子或铪原子;且最优选为锆原子。
上面所述的L2的含环戊二烯的阴离子基团的实例为η5-(取代的)环戊二烯基、η5-(取代的)茚基,及η5-(取代的)芴基;以及用上式[1]中作为L1所举例说明的烃基的任何一种替代上面所述的含环戊二烯的阴离子基团每一种中所含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而得到的基团。其具体实例为η5-环戊二烯基、η5-甲基环戊二烯基、η5-乙基环戊二烯基、η5-正丁基环戊二烯基、η5-叔丁基环戊二烯基、η5-1,2-二甲基环戊二烯基、η5-1,3-二甲基环戊二烯基、η5-1-甲基-2-乙基环戊二烯基、η5-1-甲基-3-乙基环戊二烯基、η5-1-叔丁基-2-甲基环戊二烯基、η5-1-叔丁基-3-甲基环戊二烯基、η5-1-甲基-2-异丙基环戊二烯基、η5-1-甲基-3-异丙基环戊二烯基、η5-1-甲基-2-正丁基环戊二烯基、η5-1-甲基-3-正丁基环戊二烯基、η5-1,2,3-三甲基环戊二烯基、η5-1,2,4-三甲基环戊二烯基、η5-四甲基环戊二烯基、η5-五甲基环戊二烯基、η5-茚基、η5-4,5,6,7-四氢茚基、η5-2-甲基茚基、η5-3-甲基茚基、η5-4-甲基茚基、η5-5-甲基茚基、η5-6-甲基茚基、η5-7-甲基茚基、η5-2-叔丁基茚基、η5-3-叔丁基茚基、η5-4-叔丁基茚基、η5-5-叔丁基茚基、η5-6-叔丁基茚基、η5-7-叔丁基茚基、η5-2,3-二甲基茚基、η5-4,7-二甲基茚基、η5-2,4,7-三甲基茚基、η5-2-甲基-4-异丙基茚基、η5-4,5-苯并茚基、η5-2-甲基-4,5-苯并茚基、η5-4-苯基茚基、η5-2-甲基-5-苯基茚基、η5-2-甲基-4-苯基茚基、η5-2-甲基-4-萘基茚基、η5-芴基、η5-2,7-二甲基芴基和η5-2,7-二叔丁基芴基。以上术语“η5-”在下文中省略。
上面所述的L2含杂原子基团中杂原子的实例为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和磷原子。所述含杂原子的基团优选为烷氧基;芳氧基;硫代烷氧基;硫代芳氧基;烷基氨基;芳基氨基;烷基膦基;芳基膦基、螯合配位体;或者在其环中含一个或多个选自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和磷原子中的原子的芳族或脂族杂环基。
含杂原子基团的具体实例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苯氧基、2-甲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氧基、2,4,6-三甲基苯氧基、2-乙基苯氧基、4-正丙基苯氧基、2-异丙基苯氧基、2,6-二异丙基苯氧基、4-仲丁基苯氧基、4-叔丁基苯氧基、2,6-二仲丁基苯氧基、2-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2,6-二叔丁基苯氧基、4-甲氧基苯氧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3,5-二甲氧基苯氧基、2-氯苯氧基、4-亚硝基苯氧基、4-硝基苯氧基、2-氨基苯氧基、3-氨基苯氧基、4-氨基硫代苯氧基、2,3,6-三氯苯氧基、2,4,6-三氟苯氧基、硫代甲氧基、二甲氨基、二乙氨基、二丙氨基、二苯基氨基、异丙氨基、叔丁氨基、吡咯基、二甲膦基、2-(2-氧-1-丙基)苯氧基、邻苯二酚、间苯二酚、4-异丙基邻苯二酚、3-甲氧基邻苯二酚、1,8-二羟基萘基、1,2-二羟基萘基、2,2’-联苯基二酚基、1,1’-双-2-萘酚基、2,2’-二羟基-6,6’-二甲基联苯基、4,4’6,6’-四叔丁基-2,2’-亚甲基二苯氧基,和4,4’6,6’-四甲基-2,2’-异亚丁基二苯氧基。
还有,上面所述含杂原子基团的实例为由下式[7]所表示的基团:
R4 3P=N-    [7]
其中三个R4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烃基;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其两个或多个可以彼此连接,其中它们可以形成环。
上式[7]中R4除氢原子外的基团实例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环丙基、环丁基、环庚基、环己基、苯基、1-萘基、2-萘基和苄基。
上面所述的含杂原子基团的另一实例为由下式[8]所表示的基团:
Figure G2008101852291D00231
其中六个R5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烃基、卤代烃基、烃氧基、甲硅烷基或氨基;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其两个或多个可以彼此连接,其中它们可以形成环。
上式[8]中R5除氢原子外的基团实例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苯基、1-萘基、2-萘基、叔丁基、2,6-二甲基苯基、2-芴基、2-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4-吡啶基、环己基、2-异丙基苯基、苄基、甲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二苯基甲基甲硅烷基、1-甲基-1-苯乙基、1,1-二甲基丙基、2-氯苯基和五氟苯基。
上式[6]中L2的“螯合配位体”是指具有两个或多个配位位置的配位体。其实例为乙酰丙酮化物、二亚胺、噁唑啉、二噁唑啉、三联吡啶、酰腙、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卟啉、冠醚和穴状化合物。
上式[6]中L2的杂环基团的实例为吡啶基、N-取代的咪唑基和N-取代的吲哚基,且它们中,优选为吡啶基。
当上式[6]中多个L2通过含碳、硅、氮、氧、硫或磷原子的残基而相互连接时,即(1)当含环戊二烯的阴离子基团通过残基相互连接时,(2)当含杂原子的基团通过残基相互连接时或(3)当含环戊二烯的阴离子基团和含杂原子基团通过残基相互连接时,所述的残基优选为两价残基,其中两个L2中的每一个都与碳、硅、氮、氧、硫或磷原子连接,而存在于两个L2之间的原子数为3或更小,例如,在L2-C(CH3)2-C(CH3)2-L2的情况下,存在于两个L2之间的所述原子数为2。
所述残基的实例为亚烷基,例如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取代的亚烷基,例如二甲基亚甲基(异亚丙基)和二苯基亚甲基;亚甲硅基;取代的亚甲硅基,例如二甲基亚甲硅基、二乙基亚甲硅基、二苯基亚甲硅基、四甲基二亚甲硅基和二甲氧基亚甲硅基;和杂原子,例如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和磷原子。它们中,特别优选为亚甲基、亚乙基、二甲基亚甲基(异亚丙基)、二苯基亚甲基、二甲基亚甲硅基、二乙基亚甲硅基、二苯基亚甲硅基或二甲氧基亚甲硅基。
上式[6]中X2的卤素原子的实例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其中X2的烃基的实例为烷基、芳烷基、芳基和链烯基。它们中,优选为含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7至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含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含3至20个碳原子的链烯基。
所述含1至20个碳原子烷基的实例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戊基(amyl)、正己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五烷基和正二十烷基。它们中,优选的是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异丁基或戊基。
上面所述的烷基中所含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以被卤素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由卤素原子取代的烷基的实例为氟甲基、三氟甲基、氯甲基、三氯甲基、氟乙基、五氟乙基、全氟丙基、全氟丁基、全氟己基、全氟辛基、全氯丙基、全氯丁基和全溴丙基。
还有,上面所述的烷基中所含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以被以下取代:烷氧基如甲氧基和乙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或芳烷氧基如苄氧基。
上面所述的含7至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的实例为苄基、(2-甲基苯基)甲基、(3-甲基苯基)甲基、(4-甲基苯基)甲基、(2,3-二甲基苯基)甲基、(2,4-二甲基苯基)甲基、(2,5-二甲基苯基)甲基、(2,6-二甲基苯基)甲基、(3,4-二甲基苯基)甲基、(3,5-二甲基苯基)甲基、(2,3,4-三甲基苯基)甲基、(2,3,5-三甲基苯基)甲基、(2,3,6-三甲基苯基)甲基、(3,4,5-三甲基苯基)甲基、(2,4,6三甲基苯基)甲基、(2,3,4,5-四甲基苯基)甲基、(2,3,4,6-四甲基苯基)甲基、(2,3,5,6-四甲基苯基)甲基、(五甲基苯基)甲基、(乙基苯基)甲基、(正丙基苯基)甲基、(异丙基苯基)甲基、(正丁基苯基)甲基、(仲丁基苯基)甲基、(叔丁基苯基)甲基、(正戊基苯基)甲基、(新戊基苯基)甲基、(正己基苯基)甲基、(正辛基苯基)甲基、(正癸基苯基)甲基、(正十二烷基苯基)甲基、萘基甲基和蒽基甲基。它们中,更优选为苄基。
上面所述的芳烷基中所含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以被如下所取代:卤素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烷氧基如甲氧基和乙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或芳烷氧基如苄氧基。
上面所述含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的实例为苯基、2-甲苯基、3-甲苯基、4-甲苯基、2,3-二甲苯基、2,4-二甲苯基、2,5-二甲苯基、2,6-二甲苯基、3,4-二甲苯基、3,5-二甲苯基、2,3,4-三甲基苯基、2,3,5-三甲基苯基、2,3,6-三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3,4,5-三甲基苯基、2,3,4,5-四甲基苯基、2,3,4,6-四甲基苯基、2,3,5,6-四甲基苯基、五甲基苯基、乙基苯基、正丙基苯基、异丙基苯基、正丁基苯基、仲丁基苯基、叔丁基苯基、正戊基苯基、新戊基苯基、正己基苯基、正辛基苯基、正癸基苯基、正十二烷基苯基、正十四烷基苯基、萘基和蒽基。它们中,更优选为苯基。
上面所述的芳基中所含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以被如下所取代:卤素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烷氧基,如甲氧基和乙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或芳烷氧基,如苄氧基。
上面所述的含3至20个碳原子的链烯基的实例为烯丙基、甲代烯丙基、丁烯基和1,3-二苯基-2-丙烯基。它们中,更优选为烯丙基或甲代烯丙基。
上式[6]中X2的烃氧基的实例为烷氧基、芳烷氧基和芳氧基。它们中,优选为含1至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含7至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或含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
所述含1至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的实例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新戊氧基、正己氧基、正辛氧基、正十二烷基氧基、正十五烷基氧基和正二十烷基氧基。它们中,更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或叔丁氧基。
上面所述的烷氧基中所含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以被以下所取代:卤素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烷氧基,如甲氧基和乙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或芳烷氧基,如苄氧基。
上面所述含7至20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的实例为苄氧基、(2-甲基苯基)甲氧基、(3-甲基苯基)甲氧基、(4-甲基苯基)甲氧基、(2,3-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4-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6-二甲基苯基)甲氧基、(3,4-二甲基苯基)甲氧基、(3,5-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3,4-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3,5-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3,6-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4,5-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4,6-三甲基苯基)甲氧基、(3,4,5-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3,4,5-四甲基苯基)甲氧基、(2,3,4,6-四甲基苯基)甲氧基、(2,3,5,6-四甲基苯基)甲氧基、(五甲基苯基)甲氧基、(乙基苯基)甲氧基、(正丙基苯基)甲氧基、(异丙基苯基)甲氧基、(正丁基苯基)甲氧基、(仲丁基苯基)甲氧基、(叔丁基苯基)甲氧基、(正己基苯基)甲氧基、(正辛基苯基)甲氧基、(正癸基苯基)甲氧基、萘基甲氧基和蒽基甲氧基。它们中,更优选为苄氧基。
上面所述的芳烷氧基中所含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以被以下所取代:卤素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烷氧基,如甲氧基和乙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或芳烷氧基,如苄氧基。
上面所述含6至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的实例为苯氧基、2-甲基苯氧基、3-甲基苯氧基、4-甲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氧基、2,4-二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氧基、3,4-二甲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氧基、2-叔丁基-3-甲基苯氧基、2-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2-叔丁基-5-甲基苯氧基、2-叔丁基-6-甲基苯氧基、2,3,4-三甲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氧基、2,3,6-三甲基苯氧基、2,4,5-三甲基苯氧基、2,4,6-三甲基苯氧基、2-叔丁基-3,4-二甲基苯氧基、2-叔丁基-3,5-二甲基苯氧基、2-叔丁基-3,6-二甲基苯氧基、2,6-二叔丁基-3-甲基苯氧基、2-叔丁基-4,5-二甲基苯氧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3,4,5-三甲基苯氧基、2,3,4,5-四甲基苯氧基、2-叔丁基-3,4,5-三甲基苯氧基、2,3,4,6-四甲基苯氧基、2-叔丁基-3,4,6-三甲基苯氧基、2,6-二叔丁基-3,4-二甲基苯氧基、2,3,5,6-四甲基苯氧基、2-叔丁基-3,5,6-三甲基苯氧基、2,6-二叔丁基-3,5-二甲基苯氧基、五甲基苯氧基、乙基苯氧基、正丙基苯氧基、异丙基苯氧基、正丁基苯氧基、仲丁基苯氧基、叔丁基苯氧基、正己基苯氧基、正辛基苯氧基、正癸基苯氧基、正十四烷基苯氧基、萘氧基和蒽氧基。
上面所述的芳氧基中所含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卤素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烷氧基,如甲氧基和乙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或芳烷氧基,如苄氧基。
上式[6]中X2更优选为氯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三氟甲氧基、苯基、苯氧基、2,6-二叔丁基苯氧基、3,4,5-三氟苯氧基、五氟苯氧基、2,3,5,6-四氟-4-五氟苯基苯氧基或苄基。
由上式[6]所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在其中所述的过渡金属原子为钛原子、锆原子或铪原子时的实例为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乙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正丁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叔丁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1,2-二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1,3-二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1-甲基-2-乙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1-甲基-3-乙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1-甲基-2-正丁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1-甲基-3-正丁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1-甲基-2-异丙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1-甲基-3-异丙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1-叔丁基-2-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1-叔丁基-3-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1,2,3-三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1,2,4-三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四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五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双(茚基)二氯化钛、双(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钛、双(芴基)二氯化钛、双(2-苯基茚基)二氯化钛、双[2-(双-3,5-三氟甲基苯基)茚基]二氯化钛、双[2-(4-叔丁基苯基)茚基]二氯化钛、双[2-(4-三氟甲基苯基)茚基]二氯化钛、双[2-(4-甲基苯基)茚基]二氯化钛、双[2-(3,5-二甲基苯基)茚基]二氯化钛、双[2-(五氟苯基)茚基]二氯化钛、环戊二烯基(五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环戊二烯基(茚基)二氯化钛、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钛、茚基(芴基)二氯化钛、五甲基环戊二烯基(茚基)二氯化钛、五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钛、环戊二烯基(2-苯基茚基)二氯化钛、五甲基环戊二烯基(2-苯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3-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正丁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3-正丁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3-二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4-二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5-二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3,4-二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乙基-3-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乙基-4-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乙基-5-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3-乙基-5-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3,4-三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3,5-三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四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甲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叔丁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3-二甲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4,7-三甲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甲基-4-异丙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4,5-苯并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苯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4-苯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甲基-4-苯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甲基-5-苯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2-甲基-4-萘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4,5,6,7-四氢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甲基环戊二烯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正丁基环戊二烯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正丁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茚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茚基)(芴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双(芴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钛、环戊二烯基三氯化钛、五甲基环戊二烯基三氯化钛、环戊二烯基(二甲基酰氨基)二氯化钛、环戊二烯基(苯氧基)二氯化钛、环戊二烯基(2,6-二甲基苯基)二氯化钛、环戊二烯基(2,6-二异丙基苯基)二氯化钛、环戊二烯基(2,6-二叔丁基苯基)二氯化钛、五甲基环戊二烯基(2,6-二甲基苯基)二氯化钛、五甲基环戊二烯基(2,6-二异丙基苯基)二氯化钛、五甲基环戊二烯基(2,6-二叔丁基苯基)二氯化钛、茚基(2,6-二异丙基苯基)二氯化钛、芴基(2,6-二异丙基苯基)二氯化钛、(叔丁基酰氨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1,2-乙烷二基-二氯化钛、(甲基酰氨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1,2-乙烷二基-二氯化钛、(乙基酰氨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1,2-乙烷二基-二氯化钛、(叔丁基酰氨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二甲基硅烷二氯化钛、(苄基酰氨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二甲基硅烷二氯化钛、(苯基膦基(phosphido))四甲基环戊二烯基二甲基硅烷二氯化钛、(叔丁基酰氨基)茚基-1,2-乙烷二基二氯化钛、(叔丁基酰氨基)四氢茚基-1,2-乙烷二基二氯化钛、(叔丁基酰氨基)芴基-1,2-乙烷二基二氯化钛、(叔丁基酰氨基)茚基二甲基硅烷二氯化钛、(叔丁基酰氨基)四氢茚基二甲基硅烷二氯化钛、(叔丁基酰氨基)芴基二甲基硅烷二氯化钛、(二甲氨基甲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III)、(二甲氨基乙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III)、(二甲氨基丙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III)、(N-吡咯烷基乙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B-二甲氨基硼苯(borabenzene))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环戊二烯基(9-米基硼蒽基(boraanthracenyl))二氯化钛、2,2’-硫代双(4-甲基-6-叔丁基苯氧基)二氯化钛、2,2’-硫代双[4-甲基-6-(1-甲基乙基)苯氧基]二氯化钛、2,2’-硫代双(4,6-二甲基苯氧基)二氯化钛、2,2’-硫代双(4-甲基-6-叔丁基苯氧基)二氯化钛、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氧基)二氯化钛、2,2’-亚乙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氧基)二氯化钛、2,2’-亚磺酰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氧基)二氯化钛、2,2’-(4,4’,6,6’-四叔丁基-1,1’-联苯氧基)二氯化钛、(二叔丁基-1,3-丙烷二酰氨基)二氯化钛、(二环己基-1,3-丙烷二酰氨基)二氯化钛、[双(三甲基甲硅烷基)-1,3-丙烷二酰氨基]二氯化钛、[双(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1,3-丙烷二酰氨基]二氯化钛、[双(2,6-二甲基苯基)-1,3-丙烷二酰氨基]二氯化钛、[双(2,6-二异丙基苯基)-1,3-丙烷二酰氨基]二氯化钛、[双(2,6-二叔丁基苯基)-1,3-丙烷二酰氨基]二氯化钛、[双(三异丙基甲硅烷基)萘二酰氨基]二氯化钛、[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萘二酰氨基]二氯化钛、[双(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萘二酰氨基]二氯化钛、三氯化[三(3,5-二甲基吡唑基)硼酸氢钛]、三氯化[三(3,5-二乙基吡唑基)硼酸氢钛]、三氯化[三(3,5-二叔丁基吡唑基)硼酸氢钛]、[三(3,5-二甲基吡唑基)甲基]三氯化钛、[三(3,5-二乙基吡唑基)甲基]三氯化钛、[三(3,5-二叔丁基吡唑基)甲基]三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2-苯氧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3-甲基-2-苯氧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3,5-二甲基-2-苯氧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2-苯氧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3,5-二叔丁基-2-苯氧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5-甲基-3-苯基-2-苯氧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5-甲基-2-苯氧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5-甲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2-苯氧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5-甲氧基-2-苯氧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5-氯-2-苯氧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3,5-二戊基-2-苯氧基)二氯化钛、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3-苯基-2-苯氧基)二氯化钛,和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1-萘氧-2-基)二氯化钛;通过将上面所述的每种化合物中所含的“钛”改变为“锆”或“铪”而形成的化合物;通过将其中所含的“环戊二烯基”改变为“甲基环戊二烯基”、“正丁基环戊二烯”、“叔丁基环戊二烯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三甲基甲硅烷基环戊二烯基”、“茚基”或“芴基”而形成的化合物;通过将其中所含的“(2-苯氧基)”改变为“(3-苯基-2-苯氧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2-苯氧基)”或“(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2-苯氧基)”而得到的化合物;通过将其中所含的“二甲基甲硅烷基”改变为“亚甲基”、“亚乙基”、“二甲基亚甲基(异亚丙基)”、“二苯基亚甲基”、“二乙基亚甲硅基”、“二苯基亚甲硅基”或“二甲氧基亚甲硅基”而形成的化合物;通过将其中所含的“二氯化物”改变为“二乙醇盐”、“二正丙醇盐”、“二异丙醇盐”、“二正丁醇盐”、“二异丁醇盐”、“二叔丁醇盐”、“二苯酚盐”、“二(五氟苯酚盐)”或“二(2,6-二叔丁基苯酚盐)”而形成的化合物;以及通过将其中所含的“三氯化物”改变为“三乙醇盐”、“三正丙醇盐物”、“三异丙醇盐”、“三正丁醇盐”、“三异丁醇盐”、“三叔丁醇盐”、“三苯酚盐”、“三(五氟苯酚盐)”或“三(2,6-二叔丁基苯酚盐)”而形成的化合物。
由上式[6]所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在其中所述的过渡金属原子为镍原子时的实例为:2,2’-亚甲基双[(4R)-4-苯基-5,5’-二甲基噁唑啉]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4R)-4-苯基-5,5’-二乙基噁唑啉]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4R)-4-苯基-5,5’-二正丙基噁唑啉]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4R)-4-苯基-5,5’-二异丙基噁唑啉]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4R)-4-苯基-5,5’-二环己基噁唑啉]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4R)-4-苯基-5,5’-二甲氧基噁唑啉]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4R)-4-苯基-5,5’-二乙氧基噁唑啉]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4R)-4-苯基-5,5’-二苯基噁唑啉]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4R)-4-苯基-5,5’-二-(2-甲基苯基)噁唑啉]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4R)-4-苯基-5,5’-二-(3-甲基苯基)噁唑啉]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4R)-4-苯基-5,5’-二-(4-甲基苯基)噁唑啉]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4R)-4-苯基-5,5’-二-(2-甲氧基苯基)噁唑啉]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4R)-4-苯基-5,5’-二-(3-甲氧基苯基)噁唑啉]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4R)-4-苯基-5,5’-二-(4-甲氧基苯基)噁唑啉]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螺{(4R)-4-苯基噁唑啉-5,1’-环丁烷}]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螺{(4R)-4-苯基噁唑啉-5,1’-环戊烷}]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螺{(4R)-4-苯基噁唑啉-5,1’-环己烷}]二氯化镍、2,2’-亚甲基双[螺{(4R)-4-苯基噁唑啉-5,1’-环庚烷}]二氯化镍;上面所述的各种化合物的对映体;通过将上面所述的双噁唑啉化合物中所含的一个噁唑啉环上的不对称碳原子的立体结构颠倒而形成的化合物;通过将上面所述的化合物中所含的“-4-苯基”改变为“-4-甲基”、“-4-异丙基”、“-4-异丁基”、“-4-叔丁基”或“-4-苄基”而形成的化合物;以及通过将其中所含的“二氯化物”改变为“二乙醇盐”、“二正丙醇盐”、“二异丙醇盐”、“二正丁醇盐”、“二异丁醇盐”、“二叔丁醇盐”、“二苯酚盐”、“二(五氟苯酚盐)”或“二(2,6-二叔丁基苯酚盐)”而形成的化合物。
另外,由上式[6]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实例为由下式所表示的镍化合物;以及通过将下式中所含的镍原子改变为钯原子、钴原子、铑原子或钌原子而形成的化合物:
Figure G2008101852291D00311
其中R6为2,6-二异丙基苯基;每个R7和R8彼此独立地为氢原子、甲基或通过R7与R8结合而形成的二氢苊基;且X3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苯基、苄基、甲氧基、乙氧基或苯氧基。
由上式[6]所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在其中所述的过渡金属原子为铁原子时的实例为2,6-双-[1-(2,6-二甲基苯基亚氨基)乙基]吡啶二氯化铁、2,6-双-[1-(2,6-二异丙基苯基亚氨基)乙基]吡啶二氯化铁和2,6-双-[1-(2-叔丁基-苯基亚氨基)乙基]吡啶二氯化铁;和通过将上面所述的每种化合物中所含的“二氯化物”改变为“二乙醇盐”、“二正丙醇盐”、“二异丙醇盐”、“二正丁醇盐”、“二异丁醇盐”、“二叔丁醇盐”、“二苯酚盐”、“二(五氟苯酚盐)”或“二(2,6-二叔丁基苯酚盐)”而形成的化合物。
除了由上式[6]所表示的化合物外,组分(B)的实例为氯化[三(3,5-二甲基吡唑基)硼酸氢镍]、氯化[三(3,5-二乙基吡唑基)硼酸氢镍]和氯化[三(3,5-二叔丁基吡唑基)硼酸氢镍];通过将上面所述的每种化合物中所含的“氯化物”改变为“乙醇盐”、“正丙醇盐”、“异丙醇盐”、“正丁醇盐”、“异丁醇盐”、“叔丁醇盐”、“苯酚盐”、“五氟苯酚盐”或“2,6-二叔丁基苯酚盐”而形成的化合物;以及通过将其中所含的“镍”改变为“铁”或“钴”而形成的化合物。
由上式[6]所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μ-氧代类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实例为μ-氧代双[异亚丙基(环戊二烯基)(2-苯氧基)氯化钛]、μ-氧代双[异亚丙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氯化钛]、μ-氧代双[异亚丙基(甲基环戊二烯基)(2-苯氧基)氯化钛]、μ-氧代双[异亚丙基(甲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氯化钛]、μ-氧代双[异亚丙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2-苯氧基)氯化钛]、μ-氧代双[异亚丙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氯化钛]、μ-氧代双[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2-苯氧基)氯化钛]、μ-氧代双[二甲基亚甲硅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氯化钛]、μ-氧代双[二甲基亚甲硅基(甲基环戊二烯基)(2-苯氧基)氯化钛]、μ-氧代双[二甲基亚甲硅基(甲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氯化钛]、μ-氧代双[二甲基亚甲硅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2-苯氧基)氯化钛]和μ-氧代双[二甲基亚甲硅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3-叔丁基-5-甲基-2-苯氧基)氯化钛];以及通过将上面所述的每种化合物中所含的“氯化物”改变为“乙醇盐”、“正丙醇盐”、“异丙醇盐”、“正丁醇盐”、“异丁醇盐”、“叔丁醇盐”、“苯酚盐”、“五氟苯酚盐”或“2,6-二叔丁基苯酚盐”而形成的化合物。
上面所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在以上所举例说明的组分(B)中,优选为由上式[6]所表示的组分(B)。它们中,优选为含第4族原子作为式[6]中M3的组分(B);进一步优选为含环戊二烯的阴离子基团作为上式[6]中至少一种L2的组分(B);特别优选为其中多个L2通过含碳、硅、氮、氧、硫或磷原子的残基相互连接的组分(B)。
化合物(C)可以是本领域中已知的有机铝化合物,优选为由下式[9]所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
R9 cAlY3-c    [9]
其中R9是氢原子,且当多个R9存在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Y是氢原子、卤素原子、烷氧基、芳烷氧基或芳烷基,且当多个Y存在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c是满足0<c≤3的数字。
上式[9]中的R9优选为含1至24个碳原子的烃基,更优选为含1至24个碳原子的烷基。R9的实例为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正己基、2-甲基己基和正辛基。它们中,优选为乙基、正丁基、异丁基、正己基或正辛基。
上式[9]中Y的卤素原子的实例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优选为氯原子。
上式[9]中Y的烷氧基优选为含1至2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其实例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新戊氧基、正己氧基、正辛氧基、正十二氧基、正十五氧基和正二十氧基。它们中,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或叔丁氧基。
上式[9]中Y的芳烷氧基优选为含7至24个碳原子的芳烷氧基。其实例为苄氧基、(2-甲基苯基)甲氧基、(3-甲基苯基)甲氧基、(4-甲基苯基)甲氧基、(2,3-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4-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6-二甲基苯基)甲氧基、(3,4-二甲基苯基)甲氧基、(3,5-二甲基苯基)甲氧基、(2,3,4-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3,5-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3,6-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4,5-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4,6三甲基苯基)甲氧基、(3,4,5-三甲基苯基)甲氧基、(2,3,4,5-四甲基苯基)甲氧基、(2,3,5,6-四甲基苯基)甲氧基、(五甲基苯基)甲氧基、(乙基苯基)甲氧基、(正丙基苯基)甲氧基、(异丙基苯基)甲氧基、(正丁基苯基)甲氧基、(仲丁基苯基)甲氧基、(叔丁基苯基)甲氧基、(正己基苯基)甲氧基、(正辛基苯基)甲氧基、(正癸基苯基)甲氧基、(正十四烷基苯基)甲氧基、萘基甲氧基和蒽基甲氧基。它们中,更优选为苄氧基。
上式[9]中Y的芳氧基优选为含6至24个碳原子的芳氧基。其实例为苯氧基、2-甲基苯氧基、3-甲基苯氧基、4-甲基苯氧基、2,3-二甲基苯氧基、2,4-二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氧基、2,6-二甲基苯氧基、3,4-二甲基苯氧基、3,5-二甲基苯氧基、2,3,4-三甲基苯氧基、2,3,5-三甲基苯氧基、2,3,6-三甲基苯氧基、2,4,5-三甲基苯氧基、2,4,6-三甲基苯氧基、3,4,5-三甲基苯氧基、2,3,4,5-四甲基苯氧基、2,3,4,6-四甲基苯氧基、2,3,5,6-四甲基苯氧基、五甲基苯氧基、乙基苯氧基、正丙基苯氧基、异丙基苯氧基、正丁基苯氧基、仲丁基苯氧基、叔丁基苯氧基、正己基苯氧基、正辛基苯氧基、正癸基苯氧基、正十四烷基苯氧基、萘氧基和蒽氧基。
由上式[9]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的实例为三烷基铝,例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正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三正辛基铝;氯化二烷基铝,例如氯化二二甲基铝、氯化二乙基铝、氯化二正丙基铝、氯化二正丁基铝、氯化二异丁基铝和氯化二正己基铝;二氯化烷基铝,例如二氯化甲基铝、二氯化乙基铝、二氯化正丙基铝、二氯化正丁基铝、二氯化异丁基铝和二氯化正己基铝;氢化二烷基铝,例如氢化二甲基铝、氢化二乙基铝、氢化二正丙基铝、氢化二正丁基铝、氢化二异丁基铝和氢化二正己基铝;烷基(二烷氧基)铝,例如甲基(二甲氧基)铝、甲基(二乙氧基)铝和甲基(二叔丁氧基)铝;二烷基(烷氧基)铝,例如二甲基(甲氧基)铝、二甲基(乙氧基)铝和二甲基(叔丁氧基)铝;烷基(二芳氧基)铝,例如甲基(二苯氧基)铝、甲基双(2,6-二异丙基苯氧基)铝和甲基双(2,6-二苯基苯氧基)铝;以及二烷基(芳氧基)铝,例如二甲基(苯氧基)铝、二甲基(2,6-二异丙基苯氧基)铝和二甲基(2,6-二苯基苯氧基)铝。
它们中,优选为三烷基铝;进一步优选为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己基铝或三正辛基铝;特别优选为三异丁基铝或三正辛基铝。
上面所述的有机铝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其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下文中称为“组分(D)”的上面所述的给电子体化合物(D)的实例为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它们中,优选为含氧化合物或含氮化合物。
含氧化合物的实例为烷氧基硅烷(alkoxysilicon)、醚、酮、醛、羧酸、有机酸的酯、无机酸的酯、有机酸的酰胺、无机酸的酰胺及酸酐。它们中,优选为烷氧基硅烷或醚。
上面所述的含氮化合物的实例为胺、腈及异氰酸酯,且它们中,优选为胺。
上面所述的烷氧基硅烷优选为由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
R10 rSi(OR11)4-r
其中R10为含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氢原子或含杂原子如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和磷原子的基团,且当多个R10存在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R11为含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且当多个R11存在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且r为满足0≤r<4的数字。
上式中R10和R11烃基的实例为直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和正己基;支链烷基,如异丙基、仲丁基、叔丁基和叔戊基;环烷基,例如环戊基和环己基;环烯基,例如环戊烯基;以及芳基、例如苯基和甲苯基。
上式中R10的含杂原子的基团的实例为二甲氨基、甲基乙氨基、二乙氨基、乙基正丙氨基、二正丙氨基、吡咯基、吡啶基、吡咯烷基、哌啶基、全氢吲哚基、全氢异吲哚基、全氢喹啉基、全氢异喹啉基、全氢咔唑基、全氢吖啶基、呋喃基、吡喃基、全氢呋喃基和噻吩基。
在上面所述的烷氧基硅烷中,优选为R10和R11为烷基的烷氧基硅烷;更优选为r满足2≤r<4的烷氧基硅烷。
上面所述的烷氧基硅烷的实例为四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正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异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正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仲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叔丁基三甲氧基硅烷、正戊基三甲氧基硅烷、正己基三甲氧基硅烷、叔戊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正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正丙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正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正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正丁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叔戊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叔戊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叔戊基正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叔戊基正丁基二甲氧基硅烷、异丁基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环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环丁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环丁基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环丁基正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环丁基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环丁基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环戊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环戊基正丙基二甲氧基硅烷、环戊基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环戊基正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环戊基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环戊基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正丙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正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正丙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正丁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2-降冰片烷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双(全氢喹啉并)二甲氧基硅烷、双(全氢异喹啉并)二甲氧基硅烷、(全氢喹啉并)(全氢异喹啉并)二甲氧基硅烷、(全氢喹啉并)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全氢异喹啉并)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全氢喹啉并)乙基二甲氧基硅烷、(全氢异喹啉并)乙基二甲氧基硅烷、(全氢喹啉并)正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全氢异喹啉并)正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全氢喹啉并)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全氢异喹啉并)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三甲基甲氧基硅烷、三乙基甲氧基硅烷、三正丙基甲氧基硅烷、三异丙基甲氧基硅烷、三正丁基甲氧基硅烷、三异丁基甲氧基硅烷,三叔丁基甲氧基硅烷;以及通过将上面所述的化合物中所含的“甲氧基”改变为“乙氧基”、“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或“苯氧基”而形成的化合物。它们中,优选为二烷基二烷氧基硅烷或三烷基单烷氧基硅烷;更优选为三烷基单烷氧基硅烷。
上面所述的醚的实例为二烃基醚、烷基芳基醚、二芳基醚、二醚、环醚和环二醚。其具体实例为二甲醚、二乙醚、二正丙醚、二异丙醚、二正丁醚、二异丁醚、二叔丁醚、二环己醚、二苯醚、甲基·乙基醚、甲基·正丙基醚、甲基·异丙基醚、甲基·正丁基醚、甲基·异丁基醚、甲基·叔丁基醚、甲基·环己基醚、甲基·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氧杂环丁烷(氧杂环丁烷)、四氢呋喃、2,5-二甲基四氢呋喃、四氢吡喃、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1,2-二异丁氧基乙烷、2,2-二甲氧基丙烷、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双(环己基甲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2-3,7-二甲基辛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2-环己基甲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环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2-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2-环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2-环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环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庚基-2-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1,2-二甲氧基苯、1,3-二甲氧基苯、1,4-二甲氧基苯、1,3-二氧戊环(dioxolan)、1,4-二噁烷和1,3-二噁烷。它们中,优选为二乙醚、二正丁醚、甲基·正丁醚、甲基·叔丁醚、甲基·苯基醚、四氢呋喃、1,3-二噁烷、1,4-二噁烷或1,3-二氧戊环;且进一步优选为二乙醚、二正丁醚或四氢呋喃。
上面所述的有机酸酯的实例为单羧酸酯和多羧酸酯。其更具体实例为饱和脂肪酸酯、不饱和脂肪酸酯、脂环族羧酸酯和芳族羧酸酯。其更具体的实例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乙酸叔丁酯、乙酸苯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苯甲酸正丁酯、苯甲酸异丁酯、苯甲酸叔丁酯、甲苯甲酸甲酯、甲苯甲酸乙酯、茴香酸甲酯、茴香酸乙酯、琥珀酸二甲酯、琥珀酸二乙酯、琥珀酸二正丁酯、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丙二酸二正丁酯、马来酸二甲酯、马来酸二正丁酯、衣康酸二乙酯、衣康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单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甲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丙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戊酯、邻苯二甲酸二正己酯、邻苯二甲酸二庚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二苯酯、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间苯二甲酸二乙酯、间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间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间苯二甲酸二叔丁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二乙酯、对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对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对苯二甲酸二叔丁酯。它们中,优选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二乙酯;且更优选为苯甲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上面所述的胺的实例为三烃基胺(trihydrocarbylamine)、氨、伯胺、仲胺、苯胺及其衍生物、亚胺、酰胺、吡咯及其衍生物、吡咯烷及其衍生物、哌啶及其衍生物,及羟胺。它们中,优选为三烃基胺、伯胺、仲胺、苯胺及其衍生物、吡咯烷及其衍生物或哌啶及其衍生物;且特别优选为三烃基胺、伯胺、仲胺或苯胺及其衍生物。
上面所述的三烃基胺的实例为三甲胺、三乙胺、三正丙胺、三异丙胺、三正丁胺、三异丁胺、三正己胺、三正辛胺、三异辛胺、三(十二烷基)胺、三苯胺、乙基二甲胺、正丙基二甲胺、异丙基二甲胺、正丁基二甲胺、异丁基二甲胺、正十二烷基二甲胺、甲基二乙胺、正丙基二乙胺、异丙基二乙胺、正丁基二乙胺、异丁基二乙胺、甲基二正丙胺、乙基二正丙胺、乙基二异丙胺、异丙基二正丙胺、正丁基二正丙胺、异丁基二正丙胺、甲基二异丙胺、乙基二异丙胺、正丙基二异丙胺、正丁基二异丙胺和异丁基二异丙胺。它们中,优选为三乙胺或三辛胺。
上面所述的伯胺的实例为甲胺、乙胺、正丙胺、异丙胺、正丁胺、异丁胺、叔丁胺、己胺、辛胺和十二胺。
上面所述的仲胺的实例为二甲胺、二乙胺、二正丙胺、二异丙胺、二正丁胺、二异丁胺、二叔丁胺、二己胺、二辛胺、二(十二烷基)胺、二苯胺和乙基甲胺。
上面所述的苯胺及其衍生物的实例为苯胺、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N-乙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4-甲基苯胺和2,6-二甲基苯胺。
上面所述的吡咯烷及其衍生物的实例为吡咯烷、2,5-二甲基吡咯烷和2,2,5,5-四甲基吡咯烷。
上面所述的哌啶及其衍生物的实例为哌啶、4-甲基哌啶、2,6-二甲基哌啶和2,2,6,6-四甲基哌啶。
在以上举例说明的化合物中,进一步优选为三乙胺、三正丙胺、三正丁胺、三正辛胺、甲胺、乙胺、二甲胺、二乙胺、苯胺、N-甲基苯胺、2,5-二甲基吡咯烷或2,6-二甲基哌啶;且特别优选为三乙胺、三正辛胺、乙胺、二乙胺或N-甲基苯胺。
组分(D)优选为烷氧基硅烷、醚或胺;且特别优选为醚或胺。
组分(B)的用量通常为1×10-6至1×10-3摩尔/1克所使用的组分(A),优选为5×10-6至5×10-4摩尔/1克所使用的组分(A)。对于每1克原子在所使用的组分(B)中所含的原子过渡金属而言,组分(C)的用量以组分(C)中所含铝原子的量计为0.01至10,000克原子,更优选为0.1至5,000克原子,最优选为1至2,000克原子。
组分(D)的用量通常为0.01至1,000毫摩尔/1克所使用组分(A),优选0.05至100毫摩尔/1克所使用组分(A),更优选为0.1至50毫摩尔/1克所使用组分(A)。
在本发明制备加聚用催化剂的方法中,使组分(A)、组分(B)和任选的组分(C)和/或(D)接触的方法的实例为:(1)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i)使所有这些组分按照任意的顺序在用于制备催化剂的反应器中接触,形成催化剂,然后(ii)将所述的催化剂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2)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分别将这些组分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以在其中形成催化剂,和(3)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i)使这些组分的任何组分接触,形成接触产物,然后(ii)将接触产物和剩余的组分分别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以在其中形成催化剂。
在本发明中,优选包含如下步骤的方法:(i)使组分(A)与组分(B)接触,形成接触产物,然后(ii)将接触产物和剩余的组分分别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以在其中形成催化剂,以制备具有更高分子量的加聚物,其中以上步骤(i)优选包括如下的子步骤:(i-i)使组分(B)与任选的组分(C)接触,产生第一亚接触产物(sub-contact product),然后(i-ii)使第一亚接触产物与组分(A)接触,形成第二亚接触产物。通常用溶剂洗涤在以上步骤(i)中形成的接触产物,在以上子步骤(i-i)中形成的第一亚接触产物或在以上子步骤(i-ii)中形成的第二亚接触产物。
组分(A)、(B)、(C)和(D)每一种的使用是在(1)固态中,(2)通过将它溶解到烃溶剂而得到的溶液中,该溶剂充分地不含会使这些组分失活的化合物(例如水分和氧)或(3)通过使其悬浮到所述烃溶剂而得到的悬浮液中。所述溶剂的实例为脂族烃溶剂,例如丁烷、戊烷、己烷、庚烷和辛烷;芳族烃溶剂,例如苯和甲苯;和卤代烃溶剂,例如二氯甲烷。它们中,优选为脂族烃溶剂和芳族烃溶剂。
组分(A)在上面所述的溶液和悬浮液每一种中的浓度通常为0.01至1,000克/升,优选为0.1至500克/升;以所使用的组分(B)中所含过渡金属原子的浓度计,组分(B)在其中的浓度通常为0.0001至1,000毫克原子/升,优选为0.01至50毫克原子/升;以所使用的组分(C)中所含铝原子的浓度计,组分(C)在其中的浓度通常为0.0001至100克原子/升,优选为0.01至10克原子/升;且组分(D)在其中的浓度通常为0.00001至10摩尔/升,且优选为0.001至1摩尔/升。
对于本发明加聚物的制备方法中加聚的方法没有限制。其实例为(1)气相聚合法,其中气体可加聚单体被聚合;(2)溶液或淤浆(悬浮)聚合法,其中可加聚单体在溶剂中聚合;和(3)本体聚合法,其中可加聚单体被用作溶剂。上面所述的方法(2)中溶剂的实例为脂族烃,例如丁烷、己烷、戊烷、庚烷和辛烷;芳族烃,例如苯和甲苯;卤代烃,例如二氯甲烷。上面所述的聚合方法(1)至(3)以间歇法或连续法进行,且可以具有两个或多个其聚合反应条件彼此不同的聚合步骤。聚合时间依照所制备的加聚物的种类、聚合反应器来确定,且其通常为1分钟至20小时。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制备的催化剂特别适宜用于形成加聚物粒子的聚合,如淤浆聚合、气相聚合和本体聚合。
上面所述的淤浆聚合可以根据本领域中已知的方法、在其中已知的条件下进行。所述方法优选包含如下步骤:(1)连续地将原料如单体和稀释剂加入到聚合反应器中,(2)连续或周期性地将所制备的聚合物从聚合反应器中取出。所述聚合反应器的实例为(1)环管反应器,(2)配备有搅拌器的反应器(带搅拌器的反应器),以及(3)含多个带搅拌器的反应器的反应器,它们在种类和/或聚合条件上彼此不同,并且彼此串联、并联或组合地连接。
上面所述的稀释剂的实例为惰性稀释剂(介质),例如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选择本发明的制备加聚物的方法中的所述介质、聚合温度和压力,以制备粒状加聚物。所述聚合温度通常为约0至约150℃,且优选为30至100℃。所述聚合压力通常为约0.1至约10MPa,优选为0.5至5MPa,在此条件下,催化剂被保持在悬浮状态,且介质及至少部分单体保持在液相中。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制备的加聚物的分子量可以由聚合温度或分子量调节剂如氢来调节。
在本发明的制备加聚物的方法中,可以将催化剂组分如组分(A)、组分(B)、任选的组分(C)和任选的组分(D)及单体根据本领域中任何已知方法且按照任何的顺序进料到聚合反应器中。将它们进料到聚合反应器中的方法的实例为:(1)包含将它们同时进料的步骤的方法,和(2)包含将它们接连地进料的步骤的方法。这些催化剂组分可以在其与单体接触之前使其在惰性气氛中彼此接触。
上面所述的气相聚合可以根据本领域中的已知方法且在其中的已知条件下进行。用于所述聚合的反应器为流化床反应器,且优选为具有膨胀部分的流化床反应器,所述的膨胀部分可以配备有搅拌器。
上面所述的催化剂组分被分别供料到聚合反应器或在与其任何组分按任何顺序接触后,通常(1)以不含水分的状态,及与(i)惰性气体如氮和氩,(ii)氢或(iii)乙烯组合,(2)以溶解于溶剂中的溶液状态或(3)以用溶剂稀释的浆液状态供料到反应器。
在本发明制备加聚物的方法中,聚合温度低于所制备的加聚物的熔点,优选为0至150℃,且特别优选为30至100℃。为了控制所制备的加聚物的熔体流动性,可以加入氢作为分子量调节剂。本发明中使用的可加聚单体可以与惰性气体混合。
在本发明制备加聚物方法中的可加聚单体的聚合中,其中所述的聚合被称为“真实聚合”,本发明的组分(A):(1)按照原样使用,或(2)按照根据以下方法使用所述的组分(A)而制备的预聚合的催化剂组分使用。
所述的预聚合的催化剂组分优选为少量的一种或多种烯烃,在组分(A)、组分(B)及任选的组分(C)的存在下,通过淤浆聚合来制备。所述淤浆聚合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为惰性烃,如丙烷、丁烷、异丁烷、戊烷、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环己烷、苯和甲苯。所使用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的惰性烃可以被液体烯烃代替。
在所述的淤浆聚合中,组分(C)的用量通常为0.5至700摩尔/摩尔所使用的组分(B),优选为0.8至500摩尔/摩尔所使用的组分(B),且特别优选为0.1至200摩尔/摩尔所使用的组分(B)。
预聚合烯烃的量通常为0.01至1,000克/克所使用的组分(A),优选为0.05至500克/克所使用的组分(A),特别优选为0.1至200克/克所使用的组分(A)。
上面所述的淤浆聚合中,浆液的浓度优选为0.1至50克组分(A)/升溶剂,且特别优选为0.5至20克组分(A)/升溶剂。预聚合的温度优选为-20至100℃,且特别优选为0至80℃。预聚合中气相中所含烯烃的分压优选为0.001至2MPa,且特别优选为0.01至1MPa,除了在预聚合条件,如其压力和温度下是液体的烯烃外。预聚合时间没有特别限制,通常适宜为2分钟至15小时。
供给组分(A)、(B)和(C)及烯烃至预聚合反应器的方法的实例为:(1)包含(i)供给这些组分,然后(ii)供给烯烃的步骤的方法,(2)包含(i)供给组分(A)和(B)及烯烃,然后(ii)供给组分(C)的步骤的方法,以及(3)包含(i)供给烯烃及组分(B)和(C),然后(ii)供给组分(A)的步骤的方法。当组分(A)与组分(C)接触时,烯烃的存在为优选。供给烯烃至预聚合反应器的方法的实例为(1)包含连续地供给烯烃,同时保持反应器内部压力在预定压力下的步骤的方法,和(2)包含在开始时供给预定总量的烯烃的步骤的方法。为了控制所制备的预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加入链转移剂如氢至预聚合反应器。
也可以将上面所述的预聚合催化剂组分与组分(C)的接触产物用作在本发明制备加聚物的方法中的加聚用催化剂。
在本发明制备加聚物的方法中可加聚单体的实例为烯烃、二烯烃、环烯烃、烯基芳烃和极性单体。将这些单体单独使用或者其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上面所述的可加聚单体的实例为:
(1)烯烃,例如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5-甲基-1-己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和乙烯基环己烷;
(2)二烯,例如1,5-己二烯、1,4-己二烯、1,4-戊二烯、1,7-辛二烯、1,8-壬二烯、1,9-癸二烯、4-甲基-1,4-己二烯、5-甲基-1,4-己二烯、7-甲基-1,6-辛二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5-乙烯基-2-降冰片烯、降冰片二烯、5-亚甲基-2-降冰片烯、1,5-环辛二烯、5,8-内亚甲基六氢萘、1,3-丁二烯、异戊二烯、1,3-己二烯(hexadinene)、1,3-辛二烯、1,3-环辛二烯和1,3-环己二烯;
(3)环烯烃,例如降冰片烯、5-甲基-2-降冰片烯、5-乙基-2-降冰片烯、5-丁基-2-降冰片烯、5-苯基-2-降冰片烯、5-苄基-2-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烯、三环癸烯、三环十一烯、五环十五烯、五环十六烯、8-甲基四环十二烯、8-乙基四环癸烯、5-乙酰基-2-降冰片烯、5-乙酰氧基-2-降冰片烯、5-甲氧羰基-2-降冰片烯、5-乙氧羰基-2-降冰片烯、5-甲基-5-甲氧羰基-2-降冰片烯、5-氰基-2-降冰片烯、8-甲氧羰基四环十二烯、8-甲基-8-四环十二烯和8-氰基四环十二烯;
(4)烯基芳烃,例如苯乙烯、烯基苯(例如,2-苯基丙烯、2-苯基丁烯、3-苯基丙烯),烷基苯乙烯(例如,对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间乙基苯乙烯、邻乙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2,5-二甲基苯乙烯、3,4-二甲基苯乙烯、3,5-二甲基苯乙烯、3-甲基-5-乙基苯乙烯、1,1-二苯基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和对仲丁基苯乙烯)、双烯基苯乙烯(例如,二乙烯基苯),及烯基萘(例如,1-乙烯基萘);和
(5)极性单体,例如α,β-不饱和羧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富马酸、马来酸酐、衣康酸、衣康酸酐和双环(2,2,1)-5-庚烯-2,3-二酸);上面所述的α,β-不饱和羧酸与金属如钠、钾、锂、锌、镁和钙的盐;α,β-不饱和羧酸酯(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不饱和二元酸(例如,马来酸和衣康酸);乙烯基酯(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癸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和三氟乙酸乙烯酯);以及不饱和羧酸缩水甘油酯(例如,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衣康酸单缩水甘油酯)。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加聚物是均聚物或共聚物。在所述共聚物中单体组合的实例为乙烯-丙烯、乙烯-1-丁烯、乙烯-1-己烯、乙烯-1-辛烯、丙烯-1-丁烯、乙烯-丙烯-丁烯和乙烯-丙烯-1-己烯。
根据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加聚用催化剂适宜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所述烯烃聚合物的实例特别优选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且它们中,优选为具有聚乙烯晶体结构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中所述的α-烯烃优选含有3至8个碳原子,例如1-丁烯、1-己烯和1-辛烯。
实施例
本发明通过参考以下的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解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实施例1
(1)二氧化硅的预处理
在300℃下在氮气流中加热由Davison Co.Ltd.,制造的二氧化硅,所述二氧化硅的商品名为SYLOPOL 948、批号为SMR49-3266、平均粒径为60μm、孔体积为1.70ml/g且比表面积为292m2/g,由此得到热处理过的二氧化硅。在3升的四颈烧瓶中,放置106克热处理过的二氧化硅,其中烧瓶中的空气已被氮气置换。接着,将1.0升的甲苯加入至烧瓶中,将粘附在瓶壁上热处理过的二氧化硅冲洗下去。
将所得到的混合物冷却至5℃,然后,在30分钟内,将44毫升1,1,1,3,3,3-六甲基二硅烷基胺溶解于58毫升甲苯中的溶液滴加到其中。将所得到的混合物分别在5℃下搅拌1小时和在95℃下搅拌3小时。过滤得到的反应混合物,分别用甲苯在95℃以每次1升洗涤所得到的固体4次,用己烷在室温以每次1升洗涤2次。在40℃下减压干燥洗涤过的固体,由此得到120克预处理过的二氧化硅,其在下文中被称为“组分(d1)”。
(2)加聚用催化剂组分的制备
用氮置换100毫升四颈烧瓶中所含的空气,然后将5.02克的上面所述的组分(d1)放置其中。接着,在其中加入54毫升的甲苯,将粘附到瓶壁上的组分(d1)冲洗下去。向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6.3毫升三乙基铝(12.5毫摩尔三乙基铝)的甲苯溶液(浓度:2.00摩尔/升),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至5℃。在0.25小时内,向冷却的混合物中,加入1.75毫升(16.6毫摩尔)的1,1,1,3,3,3-六氟-2-丙醇,然后在5℃下搅拌混合物1.5小时。向混合物中,加入0.74克的甲基硼酸粉末。接着,向其中加入3.0毫升的甲苯,以将粘附到瓶壁的甲基硼酸冲洗下去。将所得到的混合物分别在5℃下搅拌1小时和在80℃下搅拌2小时。过滤所得到的反应混合物,分别用甲苯在80℃下以每次50.0毫升洗涤在过滤器上所得到的固体4次,用己烷在室温下以每次50.0毫升洗涤2次。在60℃下减压干燥洗涤过的固体1小时,由此得到7.05克加聚用催化剂,其在下文中被称为“组分(A1)”。
(3)聚合
在减压下干燥配备有搅拌器的3升容积高压釜,然后用氩气置换在高压釜中所含的空气。抽空高压釜,向其中加入氢,由此得到其0.022Mpa的分压,然后,将690克丁烷和60克的1-丁烯加入其中。加热所得到的混合物至70℃,然后,进料乙烯至其中,由此得到其1.6MPa的分压,且使系统稳定。气相色谱分析显示系统中的气体组成为1.02%摩尔的氢和3.40%摩尔的1-丁烯。向混合物中,加入0.9毫升的三异丁基铝的己烷溶液(浓度:1毫摩尔/毫升)。接着,将0.50毫升外消旋亚乙基-双(1-茚基)二氯化锆的甲苯溶液(浓度:2微摩尔/毫升)和6.0毫克上面所述的组分(A1)(固体催化剂组分)按此顺序加入其中。聚合在70℃进行60分钟,其间将乙烯和氢的混合气(氢浓度:0.37%摩尔)连续进料其中,以保持总压力不变。
结果,制备出27克具有良好粒子性能的烯烃聚合物。每摩尔锆原子的聚合活性为2.7×107克/摩尔-Zr/小时,每克固体催化剂组分的聚合活性为4,500克/克-固体催化剂组分/小时。该烯烃聚合物的短支链数(SCB)为14.3,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25克/10分钟,熔体流动速率比(MFRR)为169,且溶胀比(SR)为1.17。结果总结于表1中。
上面所述的和下面所述“SCB”是根据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而得到的:
(1)用由Japan Spectroscopic Co.,Ltd.制造的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7300测量所得到的烯烃聚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2)利用预先准备的校准曲线,通过红外吸收光谱中乙烯单元和1-丁烯单元的特征吸收确定在所述烯烃聚合物中所含的1-丁烯单元的量;和
(3)从以上所确定的1-丁烯单元的量,确定所述烯烃聚合物中每1,000个碳原子的短支链数(SCB)。
上面所述的和下面所述的“MFR”是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Industrial Standards)(JIS)K7210-1995中所描述的方法,在190℃和21.18N(2.16公斤)的负载下,使用烯烃聚合物与1,000ppm的硬脂酸钙(抗氧化剂)及1,000ppm的IRGANOX 1076(抗氧化剂)的共混物而测量的。通常,MFR越小,所述烯烃聚合物的分子量越高。
上面所述的和下面所述的“MFRR”是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K7210-1995中所描述的方法,用在190℃和211.82 N(21.6公斤)的负载下测量的MFR除以190℃和21.18N(2.16公斤)的负载下测量的MFR而测量的。
上面所述的和下面所述的“SR”是通过用在上面所述的MFR测量中得到料条的直径除以模头内径(2.095毫米)而测量的。
实施例2
(1)加聚用催化剂组分的制备
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1)将5.02克的组分(d1)改变为5.03克的组分(d1),(2)将0.74克的甲基硼酸粉末改变为1.95克的氢氧化锆粉末,由此得到8.69克加聚用催化剂组分,其在下文中被称为“组分(A2)”。
(2)聚合
重复实施例1(3),不同之处在于:(1)将6.0毫克的组分(A1)改变为7.3克的上面所述的组分(A2),(2)气相色谱分析显示系统中的气体组成为1.10%摩尔的氢和2.57%摩尔的1-丁烯,和(3)连续进料的乙烯和氢的混合气的氢浓度为0.41%摩尔。
结果,制备出126克具有良好粒子性能的烯烃聚合物。每摩尔锆原子的聚合活性为1.3×108克/摩尔-Zr/小时,每克固体催化剂组分的聚合活性为17,300克/克-固体催化剂组分/小时。该烯烃聚合物的SCB为16.9,MFR为1.9克/10分钟,MFRR为48且SR为1.31。结果总结于表1中。
比较例1
(1)加聚用催化剂组分的制备
向所含空气已被氮气置换的200毫升四颈烧瓶中,加入88.0毫升的甲苯,和12.5毫升的三甲基铝(25.0毫摩尔的三甲基铝)的甲苯溶液(浓度:2.00摩尔/升),冷却所得到的混合物至5℃。在1小时内,向所述混合物中,滴加0.44毫升(24.5毫摩尔)的水。然后,按顺序在5℃下搅拌混合物1.5小时、在40℃搅拌2小时,然后在80℃搅拌2小时,将混合物单独放置过夜。将混合物冷却至5℃,然后向其中加入4.86克如实施例1(1)中使用的相同热处理过的二氧化硅。接着,用5.0毫升的甲苯将粘附到瓶壁上的二氧化硅冲洗下去。其后,按顺序在5℃下搅拌混合物1小时、在40℃搅拌1小时,然后在80℃搅拌2小时。过滤所得到的混合物,分别用甲苯在80℃以每次100.0毫升洗涤所得到的固体4次,用己烷在室温下以每次100.0毫升洗涤2次。在60℃下减压干燥洗涤过的固体1小时,由此得到6.10克的固体产品。对固体产品的元素分析表明:铝原子含量为3.0毫摩尔/克-固体产品,且硅原子含量为13.2毫摩尔/克-固体产品。
(2)加聚用催化剂组分的更改
向所含空气已被氮气置换的50毫升四颈烧瓶中,加入17.0毫升的甲苯和2.05克在以上比较例1(1)中得到的固体产品,将所得到的混合物冷却至5℃。在0.5小时内,向所述的混合物中,滴加3.5毫升(7.0毫摩尔)的五氟苯酚的甲苯溶液(浓度:2.00摩尔/升)。分别在5℃下搅拌混合物1小时,然后在80℃下搅拌2小时。过滤所得到的混合物,分别用甲苯在80℃下以每次20.0毫升洗涤所得到的固体4次,然后用己烷在室温下以每次20.0毫升洗涤2次。在40℃下减压干燥洗涤过的固体1小时,由此得到2.60克的固体产品。
(3)聚合
重复实施例1(3),不同之处在于:(1)将6.0毫克的组分(A1)改变为6.8克在比较例1(2)中得到的固体产品,(2)气相色谱分析显示系统中的气体组成为1.06%摩尔的氢和3.52%摩尔的1-丁烯,(3)连续进料的乙烯和氢的混合气的氢浓度为0.46%摩尔,和(4)将聚合时间改变为30分钟。
结果,获得140克烯烃聚合物。每摩尔锆原子的聚合活性为2.8×108克/摩尔-Zr/小时,每克固体催化剂组分的聚合活性为41,000克/克-固体催化剂组分/小时。该烯烃聚合物的SCB为20.4,MFR为7.5克/10分钟,MFRR为34且SR为1.38。结果总结于表1中。
比较例2
(1)加聚用催化剂组分的制备
重复比较例1(1),不同之处在于:(1)将加入烧瓶的88.0毫升甲苯改变为97.0毫升的甲苯,(2)将12.5毫升的三甲基铝(25.0毫摩尔的三甲基铝)的甲苯溶液(浓度:2.00摩尔/升)改变为3.4毫升(25毫摩尔)的三乙基铝,和(3)将4.86克热处理过的二氧化硅改变为4.89克热处理过的二氧化硅,由此得到6.45克的固体产品。对固体产品的元素分析表明:铝原子含量为3.5毫摩尔/克-固体产品,且硅原子含量为12.1毫摩尔/克-固体产品。
(2)加聚用催化剂组分的更改
重复比较例1(2),不同之处在于:(1)将2.05克的固体产品改变为2.02克在以上比较例2(1)中得到的固体产品,和(2)将3.5毫升(7.0毫摩尔)的五氟苯酚的甲苯溶液(浓度:2.00摩尔/升)改变为3.4毫升(7.0毫摩尔)的五氟苯酚的甲苯溶液,由此得到2.50克的固体产品。
(3)聚合
重复实施例1(3),不同之处在于:(1)将6.0毫克的组分(A1)改变为6.7毫克的在比较例2(2)中得到的固体产品,(2)气相色谱分析显示系统中的气体组成为1.05%摩尔的氢和3.60%摩尔的1-丁烯,(3)连续进料的乙烯和氢的混合气的氢浓度为0.46%摩尔,和(4)将聚合时间改变为30分钟。
结果,获得160克烯烃聚合物。每摩尔锆原子的聚合活性为3.2×108克/摩尔-Zr/小时,每克固体催化剂组分的聚合活性为47,800克/克-固体催化剂组分/小时。该烯烃聚合物的SCB为20.7,MFR为12.7克/10分钟且SR为1.33。结果总结于表1中。
实施例3
(1)加聚用催化剂组分的制备
重复实施例1(2),不同之处在于:(1)将5.02克的组分(d1)改变为5.03克的组分(d1),(2)将0.74克的甲基硼酸粉末改变为2.65克的二苯基硅烷二醇粉末,由此得到5.35克加聚用催化剂组分,其在下文中被称为“组分(A3)”。
(2)聚合
重复实施例1(3),不同之处在于:(1)将6.0毫克的组分(A1)改变为6.0克的上面所述的组分(A3),和(2)气相色谱分析显示系统中的气体组成为1.11%摩尔的氢和3.29%摩尔的1-丁烯。
结果,制备出9克烯烃聚合物。每摩尔锆原子的聚合活性为9.0×106克/摩尔-Zr/小时,每克固体催化剂组分的聚合活性为1,500克/克-固体催化剂组分/小时。该烯烃聚合物的SCB为10.0,MFR为2.4克/10分钟,MFRR为32且SR为1.49。结果总结于表1中。
Figure G2008101852291D00501
注释1:HFP为1,1,1,3,3,3-六氟-2-丙醇;且PFP为五氟苯酚。
注释2:MBA为甲基硼酸。
注释3:PDSD为二苯基硅烷二醇。

Claims (9)

1.一种制备改性粒子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使由下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a)、由下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b)、由下式[4]所表示的化合物(e)和平均粒径为5至1,000μm并且比表面积为10至1,000m2/g的无机氧化物(d)彼此接触的步骤:
M1L1 3            [1]
R1 t-1TH          [2]
R2 4-nJ(OH)n      [4]
其中M1是硼原子、铝原子、镓原子、铟原子或铊原子;L1是含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且三个L1彼此相同或不同;T是氮原子或磷原子;t是T的化合价;R1是卤代烃基,且当多个R1存在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J为碳原子或硅原子;n为满足2≤n≤4的数字;且R2为烃基或卤代烃基,并且当多个R2存在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改性粒子的方法,其中J为硅原子。
3.一种载体,其包含由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改性粒子。
4.一种加聚用催化剂组分(A),其包含由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制备的改性粒子。
5.一种制备加聚用催化剂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使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聚用催化剂组分(A)、过渡金属化合物(B)和任选的三烷基铝(C)彼此接触的步骤,其中过渡金属化合物(B)为由下式[6]所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或其μ-氧代型过渡金属化合物二聚体:
L2 aM3X2 b    [6]
其中M3是钛原子、锆原子、铪原子、钒原子、铬原子、铁原子、钴原子或镍原子;L2是含环戊二烯的阴离子基团或含杂原子的基团,且当多个L2存在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并彼此直接相连或通过含碳原子、硅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或磷原子的残基连接;X2是卤素原子、不包括上面所述的含环戊二烯的阴离子基团的烃基、或烃氧基;a是满足0<a≤8的数字;并且b是满足0<b≤8的数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加聚用催化剂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B)含有至少一种含环戊二烯的阴离子基团。
7.一种制备加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含在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制备的加聚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可加聚单体加聚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加聚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可加聚单体为烯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加聚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可加聚单体为乙烯与α-烯烃的混合物。
CN2008101852291A 2004-04-30 2005-04-04 改性粒子、加聚用催化剂组分或催化剂的制法及加聚物的制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9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35502 2004-04-30
JP2004-135502 2004-04-30
JP2004135503 2004-04-30
JP2004-135503 2004-04-30
JP2004135503 2004-04-30
JP2004135502 2004-04-30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2996XA Division CN100482695C (zh) 2004-04-30 2005-04-04 改性粒子、加聚用催化剂组分或催化剂的制法及加聚物的制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9257A CN101429257A (zh) 2009-05-13
CN101429257B true CN101429257B (zh) 2011-02-02

Family

ID=353524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299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2695C (zh) 2004-04-30 2005-04-04 改性粒子、加聚用催化剂组分或催化剂的制法及加聚物的制法
CN20081018522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9257B (zh) 2004-04-30 2005-04-04 改性粒子、加聚用催化剂组分或催化剂的制法及加聚物的制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299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2695C (zh) 2004-04-30 2005-04-04 改性粒子、加聚用催化剂组分或催化剂的制法及加聚物的制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0482695C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2779A (zh) * 1997-08-21 2000-01-26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改性粒子,用其制成的载体,用其制成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成分,用其制成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以及烯烃聚合物制备方法
CN1306011A (zh) * 1999-12-27 2001-08-01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加聚催化剂组分、加聚催化剂及制备加聚物的方法
US20020143124A1 (en) * 2000-12-26 2002-10-03 Takuya Ogane Homogeneous type solid catalyst component or homogeneous type solid catalyst,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ddition polymer with the same
US20030069127A1 (en) * 2000-12-26 2003-04-10 Kazuo Takaoki Modified particle,support, catalyst component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ddition polym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2779A (zh) * 1997-08-21 2000-01-26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改性粒子,用其制成的载体,用其制成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成分,用其制成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以及烯烃聚合物制备方法
CN1306011A (zh) * 1999-12-27 2001-08-01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加聚催化剂组分、加聚催化剂及制备加聚物的方法
US20020143124A1 (en) * 2000-12-26 2002-10-03 Takuya Ogane Homogeneous type solid catalyst component or homogeneous type solid catalyst,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ddition polymer with the same
US20030069127A1 (en) * 2000-12-26 2003-04-10 Kazuo Takaoki Modified particle,support, catalyst component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ddition polym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3314A (zh) 2005-11-09
CN101429257A (zh) 2009-05-13
CN100482695C (zh) 2009-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85574B2 (en) Bridged metallocene compound,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ethylene polymer obtained with the catalyst
CN1033859C (zh) 含路易斯酸和烷基铝的金属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1339B (zh) 聚合催化剂、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和由其制备的聚烯烃产物
JP2003513116A (ja) 担持された触媒系の製造方法及び重合方法でのその使用
CN101547944B (zh) 聚烯烃的制造方法和聚烯烃以及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制造原料用1-己烯
TWI280252B (e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activators, method of preparing, and their use in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CN1680394B (zh) 化合物生产方法、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与聚合物生产方法
CN102336785A (zh) 过渡金属化合物和烯烃聚合用催化剂
CN100422219C (zh) 加聚催化剂组分、加聚催化剂及制备加聚物的方法
EP2045254A1 (en) Rare earth metal complex, catalyst for polymeriza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mer
TW201712046A (zh) 適用於鏈梭移之多頭或雙頭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WO1999010389A1 (fr) Particules modifiees, vehicule prepare a partir de ces particules, constituant de catalyseur de polymerisation d'olefine ainsi prepare, catalyseur de polymerisation d'olefine ainsi prepare et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un polymere d'olefine
CN106459248A (zh) 催化剂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在聚合工艺中的用途
CN101429257B (zh) 改性粒子、加聚用催化剂组分或催化剂的制法及加聚物的制法
CN1227255C (zh) 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甲硅烷氧基取代的助催化剂活化剂
CN102206294A (zh) 预聚合的聚合催化剂组分和加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525395A (zh) 用于加成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和加成聚合物的生产方法
CN100475864C (zh) 生产用于加成聚合的催化剂的工艺和加成聚合物
US7332551B2 (en) Partially fluorinated naphthyl-based borates
JP2005220235A (ja) プロピレン−α−オレフィ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KR20070118144A (ko) 올레핀 중합용 촉매 성분
CN1290873C (zh) 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组分和加聚催化剂,以及制备加聚物的方法
JP2000510843A (ja) イットリウム含有金属錯体及びオレフィン重合方法
CN101157707A (zh) 金属化合物、以及用于加聚的催化剂组分和催化剂,和生产加聚物的方法
CN104011083A (zh) 使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粒子的聚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

Termination date: 201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