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5831B -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5831B
CN101425831B CN200810177671XA CN200810177671A CN101425831B CN 101425831 B CN101425831 B CN 101425831B CN 200810177671X A CN200810177671X A CN 200810177671XA CN 200810177671 A CN200810177671 A CN 200810177671A CN 101425831 B CN101425831 B CN 1014258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transmission
retransmission
packets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76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5831A (zh
Inventor
永田健悟
熊谷智明
大槻信也
齐藤一贤
相河聪
太田厚
蛭川明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25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5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5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5831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在利用多个无线信道或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的两个无线站之间,当由于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而进行重发处理时,将空闲信道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然后,当二者不同时,或仅在空闲信道数大于重发分组数时,根据空闲信道数重构重发分组,并使用空闲信道并行发送重构的各重发分组。

Description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本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0480009760.3,申请日为2004年6月18日,申请人为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名称为“无线分组通信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无线站间利用无线信道或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特别涉及与数据分组无法正常传输时的重发处理相关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中,事先仅确定一个要使用的无线信道,并在数据分组的发送之前检测该无线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载波侦听),并仅当该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发送一个数据分组。通过这种控制,可以在多个无线站之间彼此将时间错开来共用一个无线信道((1)“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IEC8802-11ANSI/IEEE Std602.11,1999 edtion,Infor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11: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2)小電力デ—タ通信システム/広带域移動アクセスシステム(CSMA)標準規格、ARIB SDT-T71 1.0版、(社)電波産業会、平成12年策定(低功率数据通信系统/宽带移动接入系统(CSMA)标准,ARIB STD-T71 1.0版,无线电产业协会(株),平成12年制定))。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数据分组的传输效率,正在探寻如下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即:如果在载波侦听时有多个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则使用该多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在该方法中,例如相对于三个数据分组,如果有两个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则使用两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三个数据分组中的两个。此外,相对于两个数据分组,如果有三个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则使用两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所有的(两个)数据分组。
此外,为了提高数据分组的传输效率,正在研究一种利用公知的空分复用技术(
Figure G200810177671XD0002074807QIETU
崎ほか、MIMOチヤネルにより100Mbit/sを実現する広带域移動通信用SDM-COFDM方式の提案、電子情報通信学会技術研報告、A·P2001-96,RCS2001-135(2001-10)(黑崎等、利用MIMO信道实现100Mbit/s的宽带移动通信用SDM-COFDM方式的方案,电子信息通信学会技术研究报告,A·P2001-96,RCS2001-135(2001-10))),以一个无线信道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这里,空分复用(SDM)是这样一种方式,即:从多个天线通过相同无线信道同时发送不同的数据分组,并通过与对方无线站的多个天线所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传播系数的差异相对应的数字信号处理来接收通过相同的无线信道同时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另外,按照传播系数等来确定空分复用数。
在使用多个无线信道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中,当同时使用的多个无线信道的中心频率彼此接近时,从一个无线信道向另一个无线信道所使用的频率区域泄漏的泄漏功率的影响很大。通常来说,当传输数据分组时,在发送方的无线站发送了数据分组之后,接收方的无线站针对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向发送方的无线站发回送达确认分组(ACK分组、NACK分组)。当发送方的无线站想要接收该送达确认分组时,来自并行发送所使用的其他无线信道的泄漏功率的影响就成了问题。
例如,如图48所示,假设无线信道#1与无线信道#2的中心频率彼此接近,并且从各无线信道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传输所需时间不同的情况。这里,由于从无线信道#1发送的数据分组短,所以当接收与其相对的ACK分组时无线信道#2还处于发送当中。因此,在无线信道#1中,有可能会由于来自无线信道#2的泄漏功率而无法接收ACK分组。在这种状况下,即使同时使用了多个无线信道来进行并行发送,也无法期望吞吐量的改善。
另外,对于这种情形,当各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相等时,是由于各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传输所需时间=分组大小)不同而产生的,如果还考虑各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则由于各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传输所需时间=数据大小/传输速率)不同而产生的。
另一方面,在无线LAN系统等中,从网络输入的数据帧的数据大小不恒定。因此,当将输入的数据帧依次转换为数据分组来进行发送时,各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传输所需时间)也变化了。因此,如图48所示,即使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也会在各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上产生差异,导致ACK分组接收失败的可能性提高。
针对这种问题,正在研究一种通过使并行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相同或者相等,从而使多个数据分组的发送同时或者大致同时结束的方法。由此,在多个数据分组各自所对的ACK分组到达的时刻,发送站不进行发送,因而能够不受无线信道间的泄漏功率等的影响而接收全部ACK分组,从而可以带来吞吐量的改善。本说明书中的“并行发送”指的是,多个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传输所需时间)一致且并行发送的状态。
这里,作为从数据帧生成并行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有如下的三种方法。例如当数据帧为一个而空闲信道有两个时,如图49(1)所示,分割数据帧来生成两个数据分组。此外,当数据帧为三个而空闲信道数为两个时,如图49(2)所示,例如将数据帧2分割并分别与数据帧1及数据帧3结合,生成两个数据分组。此外,如图49(3)所示,将数据帧1与数据帧2进行组合,并在数据帧3上添加虚位,从而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两个数据分组。此外,在使用多个无线信道时各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不同的情况下,使各数据分组的大小比与传输速率比相对应,从而将分组长度调整为相同。
如果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则从接收方通过送达确认分组发回该信息,或者送达确认分组本身不被发回。此时,在接收方判断为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并对该数据分组进行重发处理。
(重发时的问题1)
这里,首次发送时例如三个信道中有一个信道忙碌,对应于空闲状态的两个信道来生成两个数据分组,并进行并行发送。然后,在至少一个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而进行重发处理时,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未必有两个。例如图50(1)、(2)所示,当从首次发送时到重发处理时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增加的时候,如果不是使用与首次发送时相同的无线信道进行重发,而是可以使用重发处理时的所有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的话,则可以带来吞吐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如图51所示,重发时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数有时也减少。此时,将重发的两个数据分组分两次进行发送。此时,由于在发送各个重发分组之前需要分别进行载波侦听,所以未必能够连续发送,从而可能引起吞吐量的降低、平均传输延迟的增大以及抖动的增大。
(重发时的问题2)
接着,对并行发送时的重发方法没有特别的规定,下面对将以往的重发方法应用于并行发送时的问题进行说明。
图52示出了以往的重发方法1。这里,设可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数为3,并且在通过载波侦听而获得的发送时刻t1、t2、t3都不变化。发送方的无线站A从数据帧F1生成数据分组P1、P2、P3,并从数据帧F2生成数据分组P4、P5、P6。另外,P1~P6分别对应于各数据分组的序列号。
无线站A在发送时刻t1并行发送数据分组P1~P3。然后,通过来自接收方的ACK分组,确认出数据分组P1、P3发送成功以及数据分组P2发送失败。无线站A通过数据分组P2的发送失败而判断出数据帧F1无法复原,并在下一发送时刻t2重发与数据帧F1相对应的全部数据分组P1~P3。此时,虽然数据分组P1、P3被正常接收,但还是再次发送。但是,如果这次数据分组P1发送失败,则在下一个发送时刻t3再次发送数据分组P1~P3。
如此,发送方的无线站A并行发送构成数据帧的多个数据分组,但如果其一部分发送失败,则再次并行发送构成相同数据帧的多个数据分组。即,由于发送成功的数据分组也会被再次发送,所以信道的使用效率低下,并且无法避免吞吐量的降低。
特别是,在空分复用方式中,如果增加复用数则无线传输路径的变动给传输质量带来的影响变大,分组出错率、误码率会增高。因此,如果由于并行发送的一部分数据分组的失败,就并行重发包含发送成功的数据分组在内的所有数据分组,则再次发送失败的几率提高,从而无法避免信道利用效率的降低以及吞吐量的降低。
图53示出了以往的重发方法2。这里,设可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数为3,并且在通过载波侦听而获得的发送时刻t1、t2、t3不变化。发送方的无线站A从数据帧F1生成数据分组P1、P2、P3,并从数据帧F2生成数据分组P4、P5、P6。这里,设数据分组P1~P6的传输所需时间相等。
无线站A在发送时刻t1并行发送数据分组P1~P3。然后,通过来自接收方的ACK分组确认出数据分组P1、P3发送成功以及数据分组P2发送失败。然后,在下一发送时刻t2,由于只对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P2进行重发的话效率很低,所以并行发送同时生成的数据分组P4、P5。然后,通过来自接收方的ACK分组,确认出数据分组P4、P5发送成功以及数据分组P2发送失败。然后,在下一发送时刻t3,并行发送再次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P2和新的数据分组P6。然后,通过来自接收方的ACK分组,确认出数据分组P6发送成功以及数据分组P2发送失败。
如此,如果数据分组P2反复发送失败,而数据分组P6发送成功,则构成数据帧F2的数据分组P4~P6都被接收。其结果是,由于数据分组P2发送失败而无法复原数据帧F1,但下一数据帧F2被复原,从而顺序被更换。此时,为了使复原的数据帧的顺序一致,需要将先复原的数据帧F2保持到数据分组P2发送成功从而数据帧F1被复原为止。
此外,虽然图53中没有记载,但当重发数据分组F2时,如果与从下一数据帧F3生成的数据分组一起并行发送且数据分组P2发送失败,则会导致仍然无法复原数据帧F1,而数据帧F3先被复原的状况。若重复这种处理,则保持被分别复原的数据帧F2、F3、……,直到数据分组P2发送成功从而数据帧F1被复原为止,因而接收方的无线站中的接收缓冲器大小不得不增大。
另外,这里假设的是从数据帧F1、F2生成的数据分组P1~P6的传输所需时间相等的情况,而当数据分组P1~P3与数据分组P4~P6的传输所需时间不同时,如果在重发数据分组P2时并行发送数据分组P4、P5,则上述信道间的泄漏功率的影响是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发方法,其可以发挥并行发送的优点,且即使在重发处理中也可以实现吞吐量的提高。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重发方法,使得当从数据帧生成多个数据分组并进行并行传输时,即使在重发处理中也可实现吞吐量的提高,并且使包含重发的数据分组的多个数据分组向数据帧复原的处理变得容易。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两个无线站之间,当由于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而进行重发处理时,将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然后,当二者不同时,或者仅在空闲信道数大于重发分组数时,根据空闲信道数重构重发分组,并使用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重构的各重发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使用空分复用的两个无线站之间,当由于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而进行重发处理时,将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一个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然后,当二者不同时,或者仅在空分复用数大于重发分组数时,根据空分复用数重构重发分组,并使用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重构的各重发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可并用每一个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的两个无线站之间,当由于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而进行重发处理时,将与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并行发送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然后,当二者不同时,或者仅在并行发送数大于重发分组数时,根据并行发送数来重构重发分组,并使用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与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重构的各重发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两个无线站之间,当由于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而进行重发处理时,将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然后,当空闲信道数大于重发分组数时,根据剩余的空闲信道数来复制重发分组,并使用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并行发送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然后,在接收方分集接收被并行发送的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使用空分复用的两个无线站之间,当由于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而进行重发处理时,将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一个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然后,当空分复用数大于重发分组数时,根据剩余的空分复用数来复制重发分组,并使用空分复用并行发送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然后,在接收方分集接收被并行发送的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可并用每一个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的两个无线站之间,当由于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而进行重发处理时,将与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并行发送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然后,当并行发送数大于重发分组数时,根据并行发送数的剩余数目来复制重发分组,并使用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并行发送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然后,在接收方,分集接收被并行发送的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物理载波侦听及虚拟载波侦听双方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其中所述物理载波侦听是根据接收功率来判定是忙碌状态还是空闲状态,所述虚拟载波侦听是假设在所设定的发送抑制时间当中为忙碌状态。在该无线站之间,当由于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而进行重发处理时,将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然后,当空闲信道数小于重发分组数时,确保以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发送多个重发分组所需要的时间,并且不经过物理载波侦听就连续发送多个重发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使用空分复用的两个无线站之间,当由于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而进行重发处理时,将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一个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当空分复用数小于重发分组数时,确保以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发送多个重发分组所需要的时间,并且不经过物理载波侦听就连续发送多个重发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可并用每一个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的两个无线站之间,当由于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而进行重发处理时,将与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数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并行发送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然后,当并行发送数小于重发分组数时,确保以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发送多个重发分组所需要的时间,并且不经过物理载波侦听就连续发送多个重发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本发明第二、三、五、六、八、九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空分复用数是根据所述两个无线站之间的传输环境来设定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七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规定了确保以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发送多个重发分组所需要的时间,并且不经过物理载波侦听就连续发送多个重发分组的步骤。在首先发送的重发分组中,将多个重发分组的发送所需时间设为发送抑制时间并进行发送。接收到该重发分组的无线站抑制发送抑制时间当中的发送,同时,发送了所述重发分组的本站连续地发送后续的重发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七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规定了确保以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发送多个重发分组所需要的时间,并且不经过物理载波侦听就连续发送多个重发分组的步骤。给首先发送的重发分组附加表示有后续重发分组的信息,正常地接收了该重发分组的无线站在应答分组中将后续重发分组的发送所需要的时间设为发送抑制时间并进行发送。接收到该应答分组的无线站抑制该发送抑制时间当中的发送,同时,作为该应答分组的接收端的本站忽视该发送抑制时间而连续地发送后续的重发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七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规定了确保以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发送多个重发分组所需要的时间,并且不经过物理载波侦听就连续发送所述多个重发分组的步骤。发送将多个重发分组的发送所需要的时间设为发送抑制时间的控制分组。接收到该控制分组的无线站抑制该发送抑制时间当中的发送,同时,发送了所述控制分组的本站连续地发送所述多个重发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本发明第十三方面中的接收到控制分组的无线站在应答分组中设定发送抑制时间并进行发送。接收到该应答分组的无线站抑制该发送抑制时间当中的发送,且作为该应答分组的接收端的本站忽视该发送抑制时间而连续地发送多个重发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规定了两个无线站中的重发处理步骤,其中该两个无线站使用多个无线信道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或者使用一个无线信道通过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或者并用二者来并行发送与多个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多个数据分组。发送方的无线站从发送缓冲器中存储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帧生成传输所需时间彼此相等的多个数据分组并进行并行发送。然后,接收从接收方的无线站发送的肯定应答分组,当识别出一部分数据分组发送成功时,仅对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进行重发。此外,当没有接收到肯定应答分组时,重发多个数据分组。当接收到肯定应答分组,并识别出并行发送的全部数据分组发送成功时,进入下一发送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发送方的无线站从发送缓冲器中存储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帧生成传输所需时间彼此相等的多个数据分组并进行并行发送。进而发送否定应答请求分组,用于请求表示接收失败的数据分组的否定应答分组,并接收从接收方的无线站发送的否定应答分组。这里,当识别出一部分或者全部数据分组发送失败时,仅对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进行重发。此外,当没有接收到否定应答分组时,进入下一发送处理。
根据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发送方的无线站从发送缓冲器中存储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帧,至少以可并行发送数为单位来生成传输所需时间彼此相等的多个数据分组,并以可并行发送数为单位连续并行发送。进而发送肯定应答请求分组,用于请求表示接收成功的数据分组的肯定应答分组,并接收从接收方的无线站发送的肯定应答分组。这里,当识别出一部分数据分组发送成功时,仅对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进行重发。当没有接收到肯定应答分组时,重发多个数据分组。当接收到肯定应答分组,并识别出并行发送的全部数据分组发送成功时,进入下一发送处理。
根据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发送方的无线站从发送缓冲器中存储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帧,至少以可并行发送数为单位来生成传输所需时间彼此相等的多个数据分组,并以可并行发送数为单位连续并行发送。进而发送否定应答请求分组,用于请求表示接收失败的数据分组的否定应答分组,并接收从接收方的无线站发送的所述否定应答分组。这里,当识别出一部分或者全部数据分组发送失败时,仅对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进行重发。当没有接收到所述否定应答分组时,进入下一发送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在本发明的第十七或第十八方面中,当连续并行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所需时间彼此相等时,在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数超过可并行发送数的情况下,连续地并行重发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此外,在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数为可并行发送数以下的情况时,对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进行重发或者并行重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在本发明的第十七或第十八方面中,当连续并行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所需时间根据可并行发送数而不同时,在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的传输所需时间不同的情况下,给传输所需时间短的数据分组附加虚位来使分组长度一致。然后,在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数超过可并行发送数的情况下,连续地并行重发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此外,在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数为可并行发送数以下的情况时,对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进行重发或者并行重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第十五至第十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取代仅对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进行重发,而是对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中序列号最小的数据分组及其以后的全部数据分组进行重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设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数为p个(p为2以上的整数)。在发送数据分组的第一无线站的步骤1中,从发送缓冲器中存储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帧生成M组(M为1以上的整数)由传输所需时间彼此相等的p个以下的数据分组构成的分组集。在步骤2中,在M组分组集中按生成顺序并行发送一组(取为第N组)分组集。在步骤3中,当从接收了第N组分组集的第二无线站接收到表示全部数据分组发送成功的应答分组时,按生成顺序并行发送第N+1组分组集。在步骤4中,当从第二无线站接收到表示一部分数据分组发送失败的应答分组时,获取发送失败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h,如果按生成顺序第N+1组及其以后的分组集中有未发送数据分组,则并行发送第N组的h个未发送数据分组与第N+1组及其以后的分组集的(p—h)个以下的未发送数据分组。此外,如果在第N+1组及其以后的分组集中没有未发送数据分组,则发送第N组的h个未发送数据分组。
在步骤5中,当没有从第二无线站接收到应答分组时,再次并行发送第N组分组集。在步骤6中,当构成第N组分组集的全部数据分组都发送成功时,将发送失败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h替换成第N+1组及其以后的分组集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重复所述步骤4的处理直至以下M组分组集的全部数据分组发送结束。接着,当M组分组集的全部数据分组发送结束后,返回步骤1生成新的M组分组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中,在从第一无线站向第二无线站发送了分组集之后,发送否定应答请求分组。第二无线站针对该否定应答请求分组,在有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时发送否定应答分组。第一无线站在否定应答分组没有到达的情况下进行步骤3的处理,不进行步骤5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或第二十三方面中,在步骤1中,当一次可生成的分组集的数目M超过上限值时,停止生成超过上限值的分组集,并将分组集的生成中没有用到的数据帧保留到下一个分组集的生成机会。
根据本方面的第二十五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或第二十三方面中,在步骤1中,当M组分组集的生成中所使用的数据帧数目超过上限值时,停止从超过上限值的数据帧生成分组集,并将该数据帧保留至下一个分组集的生成机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面,设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数为p个(p为2以上的整数)。在发送数据分组的第一无线站的步骤1中,从发送缓冲器中存储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帧生成由传输所需时间T彼此相等的多个数据分组构成的数据分组群,并将其数据分组数D1加到数据分组累计数R上。在步骤2中,在属于所述数据分组群的数据分组中,按生成顺序并行发送最大p个未发送数据分组。在步骤3中,当从接收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的第二无线站接收到表示全部数据分组发送成功的应答分组时,获取数据分组群的剩余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w。如果w≥p则按生成顺序并行发送最大p个未发送数据分组。如果w<p时发送缓冲器中输入了新的数据帧,则从该数据帧生成传输所需时间T相等的数据分组并加到数据分组群中,在将该数据分组数D2加到数据分组累计数R上后,按生成顺序并行发送最大p个未发送数据分组。
在步骤4中,当表示并行发送的一部分数据分组发送失败的应答分组从第二无线站到来时,获取发送失败的未发送数据分组与数据分组群的剩余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总计个数w,如果w≥p则包括所述发送失败的未发送数据分组在内按生成顺序来并行发送最大p个未发送数据分组。如果w<p时在发送缓冲器中输入了新的数据帧,则从该数据帧生成传输所需时间T相等的数据分组并加到所述数据分组群中,在将该数据分组数加到数据分组累计数R上之后,包括发送失败的未发送数据分组在内按生成顺序来并行发送最大p个未发送数据分组。在步骤5中,当没有与分组集的接收相对应的应答分组从第二无线站到来时,对刚刚发送的全部数据分组进行并行发送。
重复进行步骤3至步骤5中的任一处理,当没有新的数据帧输入,从而数据分组群的全部数据分组的发送结束时,重置传输所需时间T以及数据分组累计数R并返回步骤1。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七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面中,第一无线站在向第二无线站并行发送了数据分组之后,发送否定应答请求分组。第二无线站针对该否定应答请求分组,在有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时发送否定应答分组。第一无线站在否定应答分组没有到来的情况下进行步骤3的处理,不进行步骤5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八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或第二十七方面中,当数据分组群的数据分组累计数R超过上限值时,停止从新的数据帧生成数据分组。然后,在数据分组群的全部数据分组发送结束后,重置传输所需时间T以及数据分组累计数R并返回到步骤1。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九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十八中,当数据分组群的全部数据分组的发送结束时,如果数据分组群的数据分组累计数R没有超过上限值,则不重置传输所需时间T以及数据分组累计数R就返回步骤1。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十六至第二十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取代构成数据分组群的数据分组的累计数R,而是使用在该数据分组群的生成中用到的数据帧的累计数F。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十二中,取代步骤4中的发送失败的未发送数据分组数h,而是将分组集中发送失败的未发送数据分组以及后续的数据分组作为未发送数据分组,并设其个数为h。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二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面中,取代步骤4中的发送失败的未发送数据分组与数据分组群的剩余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总个数w,而是将数据分组群中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以及后续的数据分组作为未发送数据分组,并设其个数为w。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的接收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发送方无线站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接收方无线站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五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六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六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9是本发明第十七实施方式中的多个数据分组的生成/发送/重发的示例1的示意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的数据分组的生成/发送/重发的示例1的操作例的时序图;
图31是本发明第十七实施方式中的多个数据分组的生成/发送/重发的示例2的示意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多个数据分组的生成/发送/重发的示例2的操作例的时序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八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八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3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十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37是数据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扩展型ACK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扩展型ACK请求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4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4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4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4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4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4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48是对多个无线信道的中心频率接近的情况下的问题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图49是对从数据帧生成并行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其中(1)表示帧分割的例子,(2)表示帧修补的例子,(3)表示帧聚合的例子;
图50是对重发时的问题1(无线信道增加时)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图51是对重发时的问题1(无线信道减少时)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图52是对以往的重发方法1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图53是对以往的重发方法2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十四实施方式对应于与首次发送时相比重发处理时的空闲信道数增减的情况(所述重发时的问题1),或重发分组数与空闲信道数不同的情况,并且在重发处理时也要有效利用并行发送。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2及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这里,备有无线信道#1、#2、#3。
首先,在数据到达发送缓冲器后,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101、S102)。这里,在发送数据产生时刻t1,检索出无线信道#3处于忙碌状态,无线信道#1及无线信道#2为空闲状态。接着,根据空闲信道数与待发送的数据帧数进行重构,使得各无线信道的每一个中的分组长度相同,并将重构的各个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S103)。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是有两个信道为空闲状态,而要发送的数据帧为一个的情况,通过图49(1)所示的方法对数据帧1进行分割(1a、1b)从而生成两个数据分组,并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来进行并行发送。
接着,对于并行发送的所有分组,确认发送后预定时间内是否分别接收了ACK分组(S104),并对在预定时间内ACK分组没有被接收的分组进行重发处理(S105~S108)。在重发处理中,首先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105)。接着,将空闲信道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当二者不同时(空闲信道数≠重发分组数),为了利用所有空闲信道进行重发而进行重构,使得各无线信道的每一个中的分组长度相同,并将重构的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来(并行)重发(S107)。另一方面,当空闲信道数与重发分组数相等时,由于不需要重构,所以将重发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来(并行)重发(S108)。下面,重复上面的重发处理,直至所有分组接收了ACK分组为止。
图2(1)是虽然接收到了与通过无线信道#1发送的数据分组1a相对的ACK分组,但没有接收到与通过无线信道#2发送的数据分组1b相对的ACK分组,从而对数据分组1b进行重发处理的情况。这里,由于重发分组数为1,而在重发处理开始时刻t2空闲信道数为3,所以将数据分组1b分为3个(1b-1,1b-2,1b-3),并分别分配给无线信道#1、#2、#3来并行重发(图1,S107)。
图2(2)是没有接收到与通过无线信道#1、#2发送的数据分组1a、1b相对的ACK分组,从而对数据分组1a、1b进行重发处理的情况。这里,由于重发分组数为2,而在重发处理开始时刻t2空闲信道数为3,所以对数据分组1a、1b分别进行分割并重构(1a-1、(1a-2、1b-1)、1b-2),并分别分配给无线信道#1、#2、#3来并行重发(图1,S107)。
图2(3)是没有接收到与通过无线信道#1、#2发送的数据分组1a、1b相对的ACK分组,从而对数据分组1a、1b进行重发处理的情况。这里,由于重发分组数为2,而在重发处理开始时刻t2空闲信道数为2,所以不进行数据分组1a、1b的重构就将其分别分配给无线信道#1、#2来并行重发(图1,S108)。
图2(4)是没有接收到与通过无线信道#1、#2发送的数据分组1a、1b相对的ACK分组,从而对数据分组1a、1b进行重发处理的情况。这里,由于重发分组数为2,而在重发处理开始时刻t2空闲信道数为1,所以对数据分组1a、1b进行重构(1a+1b),并分配给无线信道#1来进行重发(图1,S107)。另外,在本例子中,如图49(1)所示,通过对分割一个数据帧而成的部分进行重构来将其返回成一个。此时,当分组长度超过最大长度时,也可以不进行重构而是进行控制,从而通过一个无线信道分两次进行发送。
上面的例子是空闲信道数与重发分组数不同的情况,即,不管空闲信道数比重发分组数多还是少,都根据空闲信道数对重发分组进行重构。但是,由于数据分组的重构在接收方也要求与之相应的处理从而很复杂,所以可以仅限于空闲信道数不比重发分组数多的情况(图1的S106的判断分支的带括号的标记)。
图3是接收到了与通过无线信道#1、#2发送的数据分组1a、1b相对的ACK分组,从而对数据分组1a、1b进行重发处理的情况。这里,重发分组数为2,而在重发处理开始时刻t2空闲信道数为1,由于比数据分组数少,所以不进行数据分组1a、1b的重构,首先将数据分组1a分配给无线信道#1来重发(图1,S108)。在下一重发处理开始时刻t3,由于重发分组数为1,而空闲信道数为2,所以将数据分组1b分成两个(1b-1、1b-2),分别分配给无线信道#1、#3来并行重发(图1,S107)。
(第二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数据分组的重发时利用了空分复用方式。
首先,在数据到达发送缓冲器后,通过载波侦听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101、S102)。接着,根据空闲信道数与待发送的数据分组数进行重构,使得各无线信道的每一个中的分组长度相同,并将重构的各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S103)。
接着,对于并行发送的所有分组,确认发送后预定时间内是否分别接收了ACK分组(S104),并对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ACK分组的分组进行重发处理(S111~S114)。在重发处理中,首先通过载波侦听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111)。这里,选择处于空闲状态的一个无线信道。接着,对所选择的无线信道中的空分复用数和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S112),当空分复用数为重发分组数以上时,为了通过空分复用将重发分组一下子重发出去,根据空分复用数分割并重构成相同的分组长度,然后将重构的各个分组分配给空分复用的各个天线来进行并行重发(S113)。另一方面,当空分复用数少于重发分组数时,不重构重发分组,将重发分组分配给一个无线信道来进行重发(S114)。下面,重复以上的重发处理直至全部分组接收到ACK分组为止。
(第三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分组的并行发送以及重发时,并用了空分复用方式。另外,通过并用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与空分复用,可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数目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这里,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设各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数相同,并将并行发送数作为空闲信道数×空分复用数来进行说明。
首先,在数据到达发送缓冲器后,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101、S102)。接着,根据空闲信道数×空分复用数,分别重构成相同的分组长度,并将重构的各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以及空分复用的各天线来进行(并行)发送(S121)。
接着,针对并行发送的所有分组,确认在发送后预定时间内是否分别接收了ACK分组(S104),对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ACK分组的分组进行重发处理(S105、S122~S124)。在重发处理中,首先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105)。接着,将空闲信道数×空分复用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S122),当二者不同时(空闲信道数×空分复用数≠重发分组数),为了使用空分复用以及全部空闲信道来进行重发,分别重构成相同的分组长度,并将重构的各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以及空分复用的各天线来进行(并行)重发(S123)。另一方面,当空闲信道数×空分复用数与重发分组数相等时,不重构重发分组,将重发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以及空分复用的各天线来(并行)重发(S124)。下面,重复进行以上的重发处理,直至全部分组接收到ACK分组为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数据分组的重构在接收方也要求与其相对应的处理,从而很复杂,所以也可以仅限于空闲信道数×空分复用数多于重发分组数的情况(图5的S122判断分支的带括号的标记)。
(第四实施方式)
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关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S121、S122~S124中使用的空分复用数,通过传播系数求出天线相关,并通过预定的阈值求出一个信道可重复的空分复用数(S125、S126)。其他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此外,对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S112中使用的空分复用数也同样适用。
(第五实施方式)
图7示出了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根据与到达发送缓冲器的数据数目、传播环境相应的空分复用数来选择是利用多个无线信道进行并行发送还是使用空分复用方式进行并行发送(S131)。按照该选择,根据空闲信道数(或者空分复用数)分别重构成相同的分组长度,并将重构的各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或者空分复用的各天线)来(并行)发送(S132)。
接着,针对并行发送的全部分组,确认在发送后预定时间内是否分别接收到了ACK分组(S104),对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ACK分组的分组进行重发处理(S105、S133~S135)。在重发处理当中,首先通过载波侦听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105)。接着,对空闲信道数(或者空分复用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S133),当两者不同时(空闲信道数≠重发分组数(或者空分复用数≠重发分组数)),为了使用所有空闲信道(或者空分复用的各天线)来进行重发,分别重构成相同的分组长度,并将重构的各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或者空分复用的各天线)来(并行)重发(S134)。
另一方面,当空闲信道数(或者空分复用数)与重发分组数相等时,不重构重发分组,将重发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或者空分复用的各天线)来(并行)重发(S135)。下面,重复进行以上的重发处理,直到全部分组接收到ACK分组为止。
(第六实施方式)
图8示出了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9示出了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这里,备有无线信道#1、#2、#3。
首先,在数据到达发送缓冲器后,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201、S202)。这里,在发送数据生成时刻t1,检索出无线信道#3处于忙碌状态,无线信道#1以及无线信道#2处于空闲状态。接着,根据空闲信道数与待发送的数据分组数进行重构,使得各无线信道的每一个中的分组长度相同,并将重构的各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S203)。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示出的是有两个信道为空闲状态,而要发送的数据帧为一个的情况,通过图49(1)所示的方法对数据帧1进行分割(1a、1b)从而生成两个数据分组,并将其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来进行并行发送。
接着,针对并行发送的所有分组,确认在发送后预定时间内是否分别接收了ACK分组(S204),对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ACK分组的分组进行重发处理(S205~S209)。在重发处理中,首先通过载波侦听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205)。接着,将空闲信道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并当空闲信道数大于重发分组数时,根据超过重发分组数的剩余的空闲信道数复制重发分组,并将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来并行重发(S207)。另外,复制分组也可以使用对重发分组的有效载荷部进行复制而生成的新的分组。对于发送复制分组的重发分组来说,可以获得频率分集(diversity)的效果。另一方面,当空闲信道数为重发分组数以下时,将重发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来(并行)重发(S208)。下面,重复进行以上的重发处理,直至全部分组接收到ACK分组为止。
图9(1)是接收到了与通过无线信道#1发送的数据分组1a相对的ACK分组,但没有接收到与通过无线信道#2发送的数据分组1b相对的ACK分组,从而对数据分组1b进行重发处理的情况。这里,由于重发分组数为1,而在重发处理开始时刻t2空闲信道数为2,所以对数据分组1b进行复制(1b、1b’),并分别分配给无线信道#1、#2来并行重发(图8,S207)。
图9(2)是没有接收到与通过无线信道#1、#2发送的数据分组1a、1b相对的ACK分组,从而对数据分组1a、1b进行重发处理的情况。这里,由于重发分组数为2,而在重发处理开始时刻t2空闲信道数为3,所以例如对数据分组1a、1b中的数据分组1a进行复制(1a、1b、1a’),并分别分配给无线信道#1、#2、#3来并行重发(图8,S207)。
图9(3)是没有接收到与通过无线信道#1、#2发送的数据分组1a、1b相对的ACK分组,从而对数据分组1a、1b进行重发处理的情况。这里,由于重发分组数为2,而在重发处理开始时刻t2空闲信道数为2,所以将数据分组1a、1b分别分配给无线信道#1、#2来并行重发(图8,S208)。
图9(4)是没有接收到与通过无线信道#1、#2发送的数据分组1a、1b相对的ACK分组,从而对数据分组1a、1b进行重发处理的情况。这里,由于重发分组数为2,而在重发处理开始时刻t2空闲信道数为1,比数据分组数少,所以首先将数据分组1a分配给无线信道#1进行重发(图8,S208)。在下一重发处理开始时刻t3,由于重发分组数为1,而空闲信道数为2,所以对数据分组1b进行复制(1b、1b’),并分别分配给无线信道#1、#3来并行重发(图8,S207)。
在重发处理时,当空闲信道数少于重发分组数时,也可以根据空闲信道数来重构重发分组(图8的S206的判断分支的带括号的标记,S209)。
(第七实施方式)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分组的重发时利用了空分复用方式。
首先,在数据到达发送缓冲器后,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201,S202)。接着,根据空闲信道数与待发送的数据分组数进行重构,使得各无线信道的每一个中的分组长度相同,并将重构的各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S203)。
接着,针对并行发送的全部分组,确认在发送后预定时间内是否分别接收到了ACK分组(S204),对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ACK分组的分组进行重发处理(S211~S215)。在重发处理中,首先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211)。这里,选择处于空闲状态的一个无线信道。接着,将所选择的无线信道中的空分复用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S212),当空分复用数比重发分组数大时,根据超过重发分组数的剩余的空分复用数来复制重发分组,并将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分配给空分复用的各个天线来并行重发(S213)。另外,复制分组使用了复制重发分组的有效载荷部而生成的新的分组。对于发送复制分组的重发分组来说,可以获得空间分集的效果。
此外,当空分复用数与重发分组数相等时(这里,重发分组数为2以上时),将重发分组分配给空分复用的各个天线来并行重发(S214)。另一方面,当空分复用数比重发分组数少时(包含重发分组数为1的时候),不使用空分复用,而使用空闲信道依次对重发分组进行重发(S215)。下面,重复进行以上的重发处理,直至全部分组接收到ACK分组为止。另外,当空分复用数少于重发分组数时,也可以根据空分复用数来重构重发分组并进行并行重发。
(第八实施方式)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分组的并行发送以及重发时,并用了空分复用方式。
首先,在数据到达发送缓冲器后,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201,S202)。接着,根据空闲信道数×空分复用数,分别重构成相同的分组长度,并使用各无线信道以及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各分组(S221)。
接着,针对并行发送的全部分组,确认在发送后预定时间内是否分别接收到了ACK分组(S204),对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ACK分组的分组进行重发处理(S205、S222~S225)。在重发处理中,首先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205)。接着,将空闲信道数×空分复用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S222),当空闲信道数×空分复用数比重发分组数大时,根据超过重发分组数的剩余的空闲信道数×空分复用数来复制重发分组,并将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分配给无线信道以及空分复用的各个天线来并行重发(S223)。另外,在将复制分组分配给无线信道时可获得频率分集的效果,在使用空分复用时可获得空间分集的效果。
另一方面,当空闲信道数×空分复用数在重发分组数以下时,使用各无线信道以及空分复用对重发分组进行(并行)重发(S224)。下面,重复进行以上的重发处理,直至全部分组接收到ACK分组为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空闲信道数×空分复用数比重发分组数少时,也可以根据空闲信道数×空分复用数来重构重发分组(图11的S222的判断分支的带括号的标记,S225)。
(第九实施方式)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关于在第八实施方式的S221、S222~S225中使用的空分复用数,通过传播系数求出天线相关,根据预定的阈值求出一个信道可重复的空分复用数(S226,S227)。其他与第八实施方式相同。对于在第七实施方式的S212中使用的空分复用数来说也可适用。
(第十实施方式)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根据与到达发送缓冲器的数据数、传播环境相应的空分复用数来选择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来进行并行发送,还是使用空分复用方式进行并行发送(S231)。按照该选择,根据空闲信道数(或者空分复用数)分别重构成相同的分组长度,并将重构的各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或者空分复用的各个天线)来(并行)发送(S232)。
接着,针对并行发送的全部分组,确认在发送后预定时间内是否分别接收到了ACK分组(S204),对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ACK分组的分组进行重发处理(S205、S233~S235)。在重发处理中,首先通过载波侦听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205)。接着,对空闲信道数(或者空分复用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S233),当空闲信道数(或者空分复用数)比重发分组数大时,根据超过重发分组数的剩余的空闲信道数(或者剩余的空分复用数)来复制重发分组,并将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或者空分复用的各个天线)来(并行)重发(S234)。
另一方面,当空闲信道数(或者空分复用数)在重发分组数以下时,不复制重发分组,将重发分组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或者空分复用的各个天线)来(并行)重发(S235)。下面,重复进行以上的重发处理,直到全部分组接收到ACK分组为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空闲信道数(或者空分复用数)少于重发分组数时,也可以根据空闲信道数(或者空分复用数)来重构重发分组(图13的S233的判断分支的带括号的标记,S236)。
(重发分组以及复制分组的接收处理)
在并行发送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之际,当将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分别分配给不同的无线信道时,可获得频率分集的效果。此外,当将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分配给空分复用的各个天线时,可获得空间分集的效果。另一方面,当分集接收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时,可以使用图14(1)所示的选择分集接收,或者图14(2)所示的合成分集接收。
首先,作为共同的接收操作,在使用多个无线信道的频率分集的时候按各各个无线信道进行接收解调,在分配给空分复用的各个天线的空间分集的时候按各个天线进行接收解调。在选择分集接收中,确认分别经接收处理的各分组的序列号是否重复,并选择重复的分组中的一个分组,废弃剩下的。然后,发送与所选择的分组的序列号相对应的到达确认分组Ack。另一方面,在合成分集接收中,取分别经接收处理的各分组的信号相关,并组合超过预定阈值的分组(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来进行合成处理。然后,发送与所合成的分组的序列号相对应的到达确认分组Ack。
另外,到达确认分组Ack通过针对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二者而分别使用的无线信道或者天线来进行发送,或者通过针对任一分组而使用的无线信道或者天线来进行发送。在重发分组的发送方,确认发送的分组的序列号,从而识别出相对应的重发分组已到达,然后结束重发处理。
(第十一实施方式)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16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这里,备有无线信道#1、#2、#3。
首先,数据到达发送缓冲器后,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301,S302)。在图16中,在发送数据生成时刻t1,检索出无线信道#3处于忙碌状态,无线信道#1以及无线信道#2处于空闲状态。接着,根据空闲信道数与待发送的数据分组数,通过例如图49所示的方法,生成在各无线信道的每一个中分组长度相同的数据分组,并将其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S303)。
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示出的是有两个信道处于空闲状态,而发送的数据帧为三个的情况,通过图49(2)所示的方法将数据帧2分为两个(2a、2b),并分别与数据帧1以及数据帧3相结合而生成数据分组(1+2a)、(2b+3),并将其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来进行并行发送。
接着,针对并行发送的全部数据分组,确认在发送后预定时间内是否分别接收到ACK分组(S304),对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ACK分组的数据分组进行重发处理(S305~S308)。在重发处理中,首先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并对空闲信道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S305)。当空闲信道数为重发分组数以上时,选择要在重发处理中使用的空闲信道,并将重发分组分配给所选的各空闲信道来(并行)发送(S306)。
另一方面,当空闲信道数小于重发分组数时,选择第一个发送的重发分组,并将该重发分组以及剩余的重发分组的发送所需要的时间之和设定为该重发分组所记述的发送抑制时间(占有时间),从而进行发送(S307)。接着,在所选的重发分组的发送结束后,使用该无线信道连续发送后续的重发分组(S308)。下面,重复进行以上的重发处理,直至所有分组接收到ACK分组为止。
图16是直到ACK待机期限t2为止也没有接收到与通过无线信道#1、#2发送的数据分组(1+2a)、(2b+3)相对的ACK分组,从而对数据分组(1+2a)、(2b+3)进行重发处理的情况。这里,在重发处理开始时刻t3只有无线信道#1处于空闲状态,重发分组数为2而空闲信道数为1,比重发分组数少,因而首先将重发分组(1+2a)分配给无线信道#1来进行发送(图15:S307)。
此时,重发分组(1+2a)的发送抑制时间被设定为自身所需发送时间与重发分组(2b+c)的发送所需时间之和。通过该重发分组(1+2a),对无线信道#1设定到下一重发分组(2b+c)的发送结束为止之间的NAV。由此,关于无线信道#1,其被抑制了来自其他无线站的发送,从而处于本站的独占状态。因此,在重发分组(1+2a)的发送结束后,可以通过无线信道#1连续发送重发分组(2b+c)(图15:S308)。
这里,对NAV(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网络分配矢量)进行简单说明。载波侦听方法使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物理载波侦听方法,其通过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等测量无线信道的接收功率,从而检测是否有其他无线站使用该无线信道发送数据分组。另一种虚拟载波侦听方法,其利用数据分组的报头中所记述的、在所述数据分组的收发中所使用的无线信道的占有时间,来设定仅在该占有时间内无线信道处于忙碌状态。
无线站具有被称为NAV的计时器,用于表示无线信道直至变为空闲状态的时间。NAV为0时,表示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不为0时,表示通过虚拟载波侦听,无线信道处于忙碌状态。当接收了从其他无线站发送的数据分组时,读取该数据分组的报头中所记述的占有时间,并当该值比NAV的当前值大时将该值设为NAV。
此时,如果将数据分组的实际发送时间设定为数据分组的报头中所记述的占有时间,则基于RSSI的物理载波侦听和基于NAV的虚拟载波侦听都表示忙碌状态,上述两种方法中的载波侦听大致发挥相同的功能。另一方面,如果将比数据分组的实际发送时间长的占有时间记入报头,则即使在数据分组接收结束后的时间,该无线信道也是虚拟载波侦听所检测出的忙碌状态,从而具有可抑制使用该无线信道进行发送的效果。此时的占有时间可叫做发送抑制时间,在本发明的说明中被记为“发送抑制时间”。发送数据分组的无线站只有当在该两个载波侦听中都处于空闲状态时,才判定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从而进行发送。
(第十二实施方式)
图17及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17表示发送方无线站的处理,图18表示接收方无线站的处理。图19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这里,备有无线信道#1、#2、#3。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不是在发送方而是从接收方设定NAV。
首先,在发送方无线站中,当数据到达发送缓冲器后,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图17;S301,S302)。接着,根据空闲信道数与待发送的数据分组数,通过例如图49所示的方法,生成在各无线信道的每一个中分组长度相同的数据分组,并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图17:S303)。
接着,针对并行发送的全部数据分组,确认在发送后预定时间内是否分别接收到ACK分组(图17:S304),对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ACK分组的数据分组进行重发处理(图17:S305、S306、S311至S313)。在重发处理中,首先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并对空闲信道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图17:S305)。当空闲信道数为重发分组数以上时,选择要在重发处理中使用的空闲信道,并将重发分组分配给所选的各空闲信道来(并行)发送(图17:S306)。另一方面,当空闲信道数比重发分组数小时,选择第一个发送的重发分组,并给该重发分组添加表示有后续的重发分组的信息,然后发送(图17:S311)。
接收方的无线站接收到数据分组后,判断该数据分组中是否添加了表示有后续的数据分组(重发分组)的信息(图18:S321,S322)。当没有后续的数据分组时,发回普通的ACK分组(图18:S323)。另一方面,当具有后续的数据分组时,将从发送方无线站通知的后续的重发分组的发送所需时间设定为普通的ACK分组中所记述的发送抑制时间,并发回(图18:S324)。接收到记述了该发送抑制时间的ACK分组的无线站将发送抑制时间设定为所述无线信道的NAV,并抑制发送。
作为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的回信,当接收到设定了发送抑制时间的ACK分组时,发送方无线站与其他无线站同样地将该发送抑制时间设为NAV,但忽视它(不进行载波侦听),并使用所述无线信道连续发送后续的重发分组(图17:S312,S313)。此外,响应于设定了发送抑制时间的ACK分组的接收,也可以不进行NAV自身的设定。下面,重复进行以上的重发处理,直至全部分组都接收到ACK分组为止。
图19是直到Ack待机时刻t2为止也没有接收到与通过无线信道#1、#2发送的数据分组(1+2a)、(2b+3)相对的ACK分组,从而对数据分组(1+2a)、(2b+3)进行重发处理的情况。这里,重发分组数为2,而在重发处理开始时刻t3空闲信道数为1,由于空闲信道数少于重发分组数,所以首先将重发分组(1+2a)分配给无线信道#1进行发送。此时,给重发分组(1+2a)添加表示有后续的重发分组的信息(图17:S311)。
然后,通过该重发分组(1+2a)所对的ACK分组中所设定的发送抑制时间,在无线信道#1中设定直到下一重发分组(2b+3)的发送结束为止的期间的NAV,从而抑制使用无线信道#1的发送。其中,在发送了重发分组(1+2a)的无线站中,忽视根据ACK分组而设定在无线信道#1中的NAV,并使用无线信道#1连续发送后续的重发分组(2b+3)(图17:S312,S313)。由此,可连续发送重发分组(1+2a)、(2b+3)。
(第十三实施方式)
第十一实施方式是从连续发送多个重发分组的发送方无线站来设定NAV的,第十二实施方式是根据来自连续发送多个重发分组的发送方无线站的请求而从接收方无线站设定NAV的。通过这种NAV设定,无线站#1变为独占状态从而能够连续发送多个重发分组。但是,进行NAV设定的无线站仅限于能够从发送方无线站接收第一个重发分组的无线站,或者仅限于能够从接收方无线站接收ACK分组的无线站。即,仅限于处于发送方无线站以及接收方无线站的各自周边的无线站。因此,为了扩展进行该NAV设定的无线站的范围,将第十一实施方式与第十二实施方式组合起来成为第十三实施方式。
图20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这里,备有无线信道#1、#2、#3。省略了与第十一实施方式和第十二实施方式共有的S301~S304的说明。
在重发处理中,首先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并将空闲信道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S305)。这里,当空闲信道数小于重发分组数时,选择第一个发送的重发分组,并将所述重发分组以及剩余的重发分组的发送所需时间之和设为该重发分组中所记述的发送抑制时间(占有时间),并添加表示还有后续的重发分组的信息后进行发送(S314)。
接收方无线站的功能以及基于其的NAV设定的步骤与第十二实施方式相同,接收了ACK分组的无线站将发送抑制时间设为所述无线信道的NAV,并抑制发送。然后,使用所述无线信道连续发送后续的重发分组。另外,通过在重发分组中设定的发送抑制时间,还可以向接收方无线站通知有后续的重发分组。这时的接收方无线站发送ACK分组即可,其中该ACK分组将从通知的发送抑制时间减去第一个重发分组的发送时间所得的时间(后续的重发分组的发送所需要的时间)设定为发送抑制时间。
图21示出的是直到Ack待机时刻t2为止也没有接收到与通过无线信道#1、#2发送的数据分组(1+2a)、(2b+3)相对的ACK分组,从而对数据分组(1+2a)、(2b+3)进行重发处理的情况。这里,重发分组数为2,而在重发处理开始时刻t3空闲信道数为1,由于比重发分组数少,所以首先将重发分组(1+2a)分配给无线信道#1并发送。此时,在重发分组(1+2a)中,将自身所需的发送时间与重发分组(2b+c)的发送所需要的时间之和设为发送抑制时间(图20:S314)。
然后,通过在该重发分组(1+2a)所对的ACK分组中设定的发送抑制时间,在无线信道#1中设定直到下一重发分组(2b+3)的发送结束为止的期间的NAV,从而抑制使用无线信道#1的发送。这里,在发送重发分组(1+2a)的无线站中,忽视根据ACK分组而设定在无线信道#1中的NAV,并使用无线信道#1连续发送后续的重发分组(2b+3)(图20:S312,S313)。由此可连续发送重发分组(1+2a)、(2b+3)。
(第十四实施方式)
图22示出了本发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23示出了本发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这里,备有无线信道#1、#2、#3。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当分为多个发送时刻来发送多个重发分组时,预先交换用于设定NAV的控制分组。
首先,在数据到达发送缓冲器后,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301,S302)。接着,根据空闲信道数与待发送的数据分组数,通过例如图49所示的方法,生成在各无线信道的每一个中分组长度相同的数据分组,并分配给各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S303)。
接着,针对并行发送的全部数据分组,确认在发送后预定时间内是否分别接收到ACK分组(S304),对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ACK分组的数据分组进行重发处理(S305、S306、S331至S333)。在重发处理中,首先通过载波侦听来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并将空闲信道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S305)。当空闲信道数为重发分组数以上时,选择要在重发处理中使用的空闲信道,并将重发分组分配给所选的各空闲信道来(并行)发送(S306)。
另一方面,当空闲信道数小于重发分组数时,利用当前的空闲信道来发送控制分组(S331),所述控制分组将多个重发分组的发送所需要的时间设为发送抑制时间。然后,在与所述控制分组相对的接收方无线站的应答分组中设定该发送抑制时间并进行发送。接收到控制分组的无线站接收到应答分组时的处理与第十二及第十三实施方式相同,选择第一个发送的重发分组进行发送,进而使用该无线信道连续发送后续的重发分组(S332,S333)。下面,重复进行以上的重发处理,直至全部分组都接收到ACK分组为止。另外,在应答分组中设定发送抑制时间的处理可以是任意的。
图23示出的是直到Ack待机时刻t2为止也没有接收到与通过无线信道#1、#2发送的数据分组(1+2a)、(2b+3)相对的ACK分组,从而对数据分组(1+2a)、(2b+3)进行重发处理的情况。这里,在重发处理时刻t3仅有无线信道#1处于空闲状态,由于重发分组数为2而空闲信道数为1,比重发分组数少,所以首先使用无线信道#1来发送用于设定NAV的控制分组(图22:S331)。在该控制分组中,将全部的重发分组(1+2b)、(2b+3)的发送所需要的时间设为发送抑制时间。此外,在与控制分组相对的应答分组中也设定同等的发送抑制时间。通过该控制分组以及应答分组,在无线信道#1中设定直到重发分组(1+2a)、(2b+3)的发送结束为止的期间的NAV,从而无线信道#1为独占状态。由此,在重发分组(1+2a)的发送结束后,可以通过无线信道#1连续发送重发分组(2b+3)(图22:S333)。
在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基于ACK分组的送达确认也可以是从发送方发送NACK请求分组,并从接收方应答NACK分组。
(第十五实施方式)
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对应于首次发送时与重发处理时的空闲信道数没有变化的情况(所述重发时的问题2)。
图2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25示出了第十五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这里,备有无线信道#1、#2、#3,并且在通过载波侦听而获得的发送时刻t1、t2、t3,可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数3没有变化。
在发送方,当数据帧到达发送缓冲器后,从数据帧生成与可并行发送的数目相对应的数据分组(S401,S402)。在图25所示的发送时刻t1,从数据帧F1生成数据分组P1、P2、P3。各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一致。在数据分组的生成中所使用的数据帧的数目是任意的,例如图49(2)、(3)所示,也可以从三个数据帧生成两个数据分组。接着,获取要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所有序列号(S403)。另外,P1~P3分别与各数据分组的序列号对应。
接着,并行发送所生成的数据分组P1~P3(S404)。然后,通过来自接收方的ACK分组,确认所有数据分组的发送的成败(S405,S406)。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将并行发送的各数据分组的发送的成败信息记入到一个ACK分组中,然后使用一个无线信道(这里为#1)进行发送。这种扩展型的ACK分组例如使用了IEEE802.11TGe等正在研究的Group ACK协议。
通过该ACK分组确认出数据分组P1、P3发送成功以及数据分组P2发送失败。然后,在通过载波侦听获得的下一发送时刻t2,在刚刚发送的数据分组P1~P3中,仅重发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这里为P2)(S406,S407)。此外,当数据分组P1~P3的并行发送后即使经过了预定时间也没有接收到ACK分组时,确认全部分组发送失败,并进行数据分组P1~P3的重发(S405,S408)。接着,获取重发的数据分组的全部序列号(S409)。
然后,通过来自接收方的ACK分组,确认并行发送的全部数据分组的发送的成败(S405,S406)。若根据该ACK分组确认出数据分组P2发送成功,则能够确认并行发送的全部数据分组P1~P3发送成功,从而返回步骤S401进入下一个数据分组的生成及发送处理。在图25中,从数据帧F2生成数据分组P4、P5、P6,并在发送时刻t3进行并行发送。另一方面,在接收方,通过聚齐数据分组P1、P2、P3来复原数据帧F1。
(第十六实施方式)
图26示出了本发明第十六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27示出了第十六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五实施方式中,在从发送方的无线站A向接收方的无线站B发送了数据分组后,从无线站A向无线站B发送NACK请求分组,并接收从无线站B发送的NACK分组。该NACK请求分组中含有从无线站A向无线站B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信息。无线站B在数据分组被正常接收时,不会针对NACK请求分组发回NACK分组,当数据分组没有被正常接收时,则发回包含该数据分组的信息的NACK分组。因此,在无线站A中,NACK请求分组发送之后若没有NACK分组从无线站B到来,则判断为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发送成功了。相反,若接收到NACK分组,则判断为其中记述的数据分组发送失败。其他的数据分组的重发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发送方,在数据帧到达发送缓冲器后,从数据帧生成与可并行发送的数目相对应的数据分组(S401,S402)。在图27所示的发送时刻t1,从数据帧F1生成数据分组P1、P2、P3。接着,获取要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所有序列号(S403),然后并行发送数据分组P1~P3(S404)。接着,将请求并行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的接收成败的NACK请求分组发向数据分组的接收端(S411)。
然后,通过来自接收方的NACK分组,确认全部数据分组的发送的成败(S412)。另外,在图27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使用一个无线信道(这里为#1)来收发NACK请求分组以及与其相对应的NACK分组,并将发送失败的无线信道的数据分组的信息一同记述在该NACK分组中的例子。这种扩展型的NACK请求分组以及NACK分组例如使用IEEE 802.11TGe等正在研究的Group ACK协议。
通过该NACK分组确认出数据分组P2发送失败。然后,在通过载波侦听而获得的下一发送时刻t2,仅对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这里为P2)进行重发(S412,S407)。接着,获取重发的数据分组的全部序列号(S409),并将NACK请求分组发送给数据分组的接收端(S411)。
然后,通过来自接收方的NACK分组确认全部数据分组的发送的成败(S412),在图27所示的例子中,没有来自接收方的NACK分组被输入,从而确认数据分组P2重发成功。由此,确认出并行发送的全部数据分组P1~P3发送成功,从而返回步骤S401进入下一个数据分组的生成以及发送处理。在图27中,从数据帧F2生成数据分组P4、P5、P6,并在发送时刻t3进行并行发送。另一方面,在接收方,通过聚齐数据分组P1、P2、P3来复原数据帧F1。
(第十七实施方式)
图28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七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29示出了第十七实施方式中的多个数据分组的生成/发送/重发的示例1。图30示出了第十七实施方式中的多个数据分组的生成/发送/重发的示例1的操作例。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从发送缓冲器中所存储的数据帧,以可并行发送数为单位生成传输所需时间彼此相等的多个数据分组,并以可并行发送数为单位连续并行发送。
在发送方,在数据帧到达发送缓冲器后,从数据帧生成与可并行发送的数目相对应的数据分组(S401,S402)。这里,如图29所示,分别分割两个数据帧F1、F2,并分别生成传输所需时间TA相同的三个数据分组P1、P2、P3及数据分组P4、P5、P6。接着,获取要发送的数据分组的全部序列号(S403),然后连续地并行发送数据分组P1~P3及数据分组P4~P6(S421),并将肯定应答请求分组发送给数据分组的接收端(S422)。另外,数据分组的连续发送可以利用例如IEEE 802.11TGe等正在研究的Group ACK协议来进行。
然后,通过来自接收方的ACK分组,确认全部数据分组的发送的成败(S423,S424)。在图30所示的例子中,示出的是使用一个无线信道(这里为#1)来收发肯定应答分组以及与其相对应的ACK分组,并且各数据分组的发送的成败信息被记入到其ACK分组中的例子。这种扩展型的ACK请求分组以及ACK分组利用了例如由IEEE 802.11TGe正在研究的Group ACK协议。
通过该ACK分组确认出数据分组P1、P2、P3、P4发送成功以及数据分组P2、P5、P6发送失败。然后,在通过载波侦听而获得的下一发送时刻t2,在刚刚发送的数据分组P1~P6中,进入仅对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这里为P2、P5、P6)进行重发的处理(S425~S431)。
首先,识别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的传输所需时间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向传输所需时间短的数据分组附加虚位,从而使并行重发的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所需时间一致(S425,S42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数据帧F1、F2生成的数据分组P1~P3及数据分组P4~P6的传输所需时间一致,所以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P2、P5、P6的传输所需时间也一致,从而不必在并行重发时附加虚位。
接着,将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的数目Xng和可并行发送的数目K·L(K:空分复用数,L:空闲信道数)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连续重发(S427)。当Xng≤K·L时进行一次重发(Xng=1时)或者进行并行重发(Xng>1时)(S428);当Xng>K·L时进行连续的并行重发(S429)。在图29及图30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可并行发送数为3,而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数也为3,因而在一次处理中并行发送。
此外,若数据分组P1~P6的连续/并行发送后,即使经过了预定时间也没有接收到ACK分组,则确认为全部数据分组发送失败,并进行数据分组P1~P6的连续/并行重发(S423,S430)。接着,获取重发的数据分组的全部序列号(S431),并将肯定应答请求分组发送给数据分组的接收端(S422)。
然后,通过来自接收方的ACK分组,确认并行发送的全部数据分组的发送的成败(S423,S424)。若通过该ACK分组确认出数据分组P2、P5、P6发送成功,则能够确认连续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P1~P3及数据分组P4~P6发送成功,从而返回步骤S401进入到下一个数据分组的生成及发送处理。在图30中,从数据帧F3生成数据分组P7、P8、P9,并在发送时刻t3进行并行发送。另一方面,在接收方,通过聚齐数据分组P1~P3及数据分组P4~P6来复原数据帧F1、F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数据帧F2的复原在先,数据帧F1的复原在后的情况,但由于是以一次生成的数据分组P1~P3及数据分组P4~P6为单位来进行发送及重发处理的,因而不会出现先收发在下次机会中所生成的数据分组P7及其后来的数据分组,并先复原数据帧F3的情况。即,数据帧的复原顺序没有大的更换,只要根据一次处理的数据帧数或数据分组数来确定接收缓冲器大小即可,从而较小的接收缓冲器就可以应付了。
图31示出了第十七实施方式中的多个数据分组的生成/发送/重发的示例2。图32示出了第十七实施方式中的多个数据分组的生成/发送/重发的示例2的操作例。
这里,如图31所示,分割数据帧F1从而生成传输所需时间TA相同的三个数据分组P1、P2、P3,进一步分割数据帧F2从而生成传输所需时间TB相同的三个数据分组P4、P5、P6。这里,由于数据帧F1、F2的帧大小不同,所以以可并行发送数为单位而生成的数据分组的传输处理时间TA与TB不同(TA>TB)。即,虽然以可并行发送数为单位而生成传输所需时间彼此相等的多个数据分组,但连续并行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的传输所需时间有时根据可并行发送数的单位而不同。
如此,当一次生成的数据分组P1~P3与数据分组P4~P6的传输所需时间不同时,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P2与数据分组P5、P6的传输所需时间也不同,从而在并行重发时给传输所需时间短的数据分组P5、P6附加虚位,并需要使它们的传输所需时间与数据分组P2一致(S425,S426)。
(第十八实施方式)
图33示出了本发明第十八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34示出了第十八实施方式的操作示例。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七实施方式中,在接收到从发送方的无线站A发送给接收方的无线站B的数据分组后,从无线站A向无线站B发送NACK请求分组,并接收从无线站B发送的NACK分组。该NACK请求分组中含有从无线站A发送给无线站B的数据分组的信息。无线站B在正常接收了数据分组时不对NACK请求分组发回NACK分组,若没有正常接收到数据分组,则发回包含该数据分组的信息的NACK分组。因此,在无线站A中,若NACK请求分组发送后没有NACK分组从无线站B到来,则判断为先发送的数据分组成功发送了。相反,若接收到NACK分组,则判断为记入到其中的数据分组发送失败。其他的数据分组的重发处理与第十七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图34所示的操作示例与图29及图30所示的多个数据分组的生成/发送/重发的示例1相对应,在图31及图32所示的多个数据分组的生成/发送/重发的示例2中也相同。
(第十九实施方式、第二十实施方式)
图35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操作例。图36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实施方式的操作例。
第十五实施方式至第十八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状况,即:在从数据帧F1生成的数据分组P1~P3中,数据分组P1、P3发送成功,数据分组P2发送失败从而被重发。此时,先到达的数据分组P1、P3与后到达的数据分组P2在被重排列成正确的顺序之后进行数据帧F1的复原。
第十九实施方式是在第十五实施方式以及第十六实施方式中,为了在接收方简化伴有重排序的数据帧的复原处理,对图24及图26的步骤S407的处理进行改变,使得重发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中最小序号的分组及其以后的数据分组(这里为P2、P3)。由此,能够容易地复原数据帧F1。
第二十实施方式是在第十七实施方式以及第十八实施方式中,为了在接收方简化伴有重排序的数据帧的复原处理,对图28及图33的步骤S428、S429的处理进行改变,使得重发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中最小序号的数据分组及其以后的数据分组(这里为P2、P3、P4、P5、P6)。与此相伴,不进行使步骤S425、S426的数据分组间的传输所需时间一致的操作。
即,如图31所示,当数据分组P1~P3与数据分组P4~P6的传输所需时间不同时,重发的数据分组P2~P3与数据分组P4~P6的传输所需时间也不同。因此,不进行使数据分组间的传输所需时间一致的操作,连续地并行发送数据分组P2~P3和数据分组P4~P6。由此,可以容易地复原数据帧F1、F2。
(数据分组的结构)
图37示出了数据分组的结构。数据分组由如下部分构成:分组种类信息、接收端无线站的识别信息(ID)、发送方无线站的识别信息(ID)、为了分别区别并行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而附加的序列号、并行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的序列号中最小的序列号、数据部、FCS部。
(扩展型ACK分组的结构)
图38示出了扩展型ACK分组的结构。扩展型的ACK分组用于将如图25等所示那样并行发送的各数据分组的发送成败信息一同进行发送,对于如图27等所示的扩展型NACK分组来说也是一样的。
例(1)的ACK分组由分组识别信息、接收端无线站(数据分组发送方无线站)的识别信息(ID)、成功接收的数据分组的序列号、FCS部构成。例(2)的ACK分组配备了位图,以代替记述成功接收的数据分组的序列号,通过根据接收成败来给与数据分组的序列号相对应的位赋值,来表现接收成功。另外,位图的先头位对应于并行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中具有最小序列号的数据分组。
(扩展型的ACK请求分组的结构)
图39示出了扩展型ACK请求分组的结构。扩展型ACK请求分组用于将请求如图30等所示那样并行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的接收成败的信息一同进行发送,对于如图27等所示的扩展型NACK请求分组来说也是同样的。
例(1)的ACK请求分组由如下部分构成:分组种类信息、接收端无线站(数据分组接收无线站)的识别信息(ID)、发送方无线站(数据分组发送方无线站)的识别信息(ID)、并行发送的全部数据分组的序列号、FCS部。例(2)的ACK请求分组取代了记述并行发送的所有数据分组的序列号,而是记述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的序列号中最小的序列号和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个数。
(第二十一实施方式)
图40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41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操作例。这里,备有无线信道#1、#2、#3,并且在通过载波侦听而获得的时刻t1、t2、t3、t4可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数p(=3)没有变化。此外,当从数据帧生成数据分组时,以由p个以下的数据分组构成的分组集为单位,设一次生成的分组集的数目为M,与数据分组的序列号不同,设分组集的序列号为N。
在发送方,在数据帧到达发送缓冲器后,生成由p个以下的数据分组构成的M组分组集(S501~S503)。在图41所示的发送时刻t1,从数据帧F1、F2生成数据分组P1、P2、P3作为第一分组集,从数据帧F3、F4生成数据分组P4、P5、P6作为第二分组集,总计生成两组(M=2)分组集。各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一致。另外,只要以分组集为单位生成数据分组即可,相对应的数据帧的数目是任意的。
在发送时刻t1,并行发送第一组(N=1)分组集(数据分组P1~P3)(S504)。然后,通过来自发送方的ACK分组,确认第一组分组集的全部数据分组的发送成败(S505,S506)。另外,在图41所示的示例中,将各数据分组的发送成败信息记入到一个ACK分组中,并使用一个无线信道(这里为#1)将其发回。
通过该ACK分组确认出数据分组P2发送失败后,获取第一组(第N组)分组集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h(这里为1)(S506,S510,S511)。另外,“未发送数据分组”指的是由于发送失败而没有完成发送的数据分组以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这两者。此外,将在后面叙述S510的标记a的意思。另外,当同时生成的分组集的数目M为两组以上时,判断第二组(第N+1组)及其以后的分组集当中是否有未发送数据分组(S512,S513),如果有未发送数据分组,则选择第一组的分组集的h个未发送数据分组(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P2),以及从第二组及其以后的分组集当中选择(p—h)个以下的未发送数据分组(P4、P5),在下一发送时刻t2进行并行发送(S514)。另外,数据分组P2与数据分组P4、P5由于生成时刻相同所以分组长度也相等,对并行发送没有障碍。
然后,通过来自接收方的ACK分组,确认第一组(第N组)的分组集的全部数据分组的发送成败(S516,S506)。在通过该ACK分组确认出数据分组P2发送成功后,确认第一组(第N组)的分组集(P1~P3)发送成功。然后,增加分组集的序列号N(S506,S507,S508),从而转移到第二组(第N+1组)的分组集的处理,直到确认出所有分组集发送成功为止。在接收方,通过聚齐数据分组P1、P2、P3来复原数据帧F1、F2。
这里,对于全部数据分组成功发送的第一组(第N组)的分组集,利用标记a判断其是同时发送成功的,还是通过重发以及与其他分组集的数据分组的并行发送而发送成功的(S509,S510)。即,当第一组(第N组)分组集的数据分组同时发送成功时,由于一直是a=0的状态,所以直接进入第二组(第N+1组)分组集的并行发送(S509,S504)。另一方面,当第一组(第N组)分组集的一部分数据分组要重发时,在S510中a=1,并与第二组(第N+1组)及其以后的分组集的未发送数据分组一并并行发送。然后,当第一组(第N组)分组集的全部数据分组发送成功时,第二组(第N+1组)分组集的一部分或是全部数据分组已经被发送。因此,从S509返回到S506,判断第二组(第N+1组)分组集的全部数据分组是否成功发送,如果还有未发送的数据分组则编入第三组(第N+2组)及其以后的分组集的数据分组并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
在图41所示的例子中,当在发送时刻t2并行发送了数据分组P2与数据分组P4、P5后,由于数据分组P2的发送成功而结束第一组分组集的发送。另一方面,由于数据分组P4发送失败,所以针对第二组分组集从S506转到S511,并计算第二组分组集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h(这里为两个)。此外,由于分组集的生成数M为2,没有第三组及其以后的分组集,所以选择第二组分组集的两个未发送数据分组(P4、P6),并在下一发送时刻t3进行并行发送(S513,S515)。另外,当同时生成的分组集为1组(M=1)时,进行从S512到S515的处理。此外,在发送时刻t3,虽然数据帧F5、F6、F7到达了发送缓冲器,但在首先生成的两组分组集发送结束前不进行数据分组的生成。
然后,当通过来自接收方的ACK分组确认出第二组分组集的所有数据分组发送成功后,确认首先生成的全部分组集发送成功(N=M),并从S507返回到S501。由此,在发送时刻t4,从数据帧F5、F6、F7新生成数据分组P1、P2、P3作为一组(M=1)分组集。另外,在发送时刻t1生成的数据分组P1~P6与在发送时刻t4生成的数据分组P1~P3是彼此独立的,并且通常分组长度不同。
此外,当无法在S505、S516的处理中接收ACK分组时,由于要重发上次发送的全部数据分组,所以分别返回到S504或者S512及其以后的处理。
(第二十二实施方式)
图42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43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操作例。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接收到从发送方的无线站A发送给接收方的无线站B的数据分组后,从无线站A向无线站B发送否定应答请求分组,并接收从无线站B发送的否定应答分组。无线站B在数据分组被正常接收时不会根据否定应答请求分组发回否定应答分组,而在数据分组没有被正常接收时则发回表示该情况的否定应答分组。因此,在无线站A中,当否定应答请求分组发送后,没有否定应答分组从无线站B到来时,则判断为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发送成功了。而当接收到否定应答分组时,则判断为其中记述的数据分组发送失败了。其他的数据分组的重发处理与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发送方,在数据帧到达发送缓冲器后,生成由p个以下的数据分组构成的M组分组集(S501~S503)。在图43所示的发送时刻t1,从数据帧F1、F2生成数据分组P1、P2、P3作为第一分组集,从数据帧F3、F4生成数据分组P4、P5、P6作为第二分组集,总计生成两组(M=2)分组集。
在发送时刻t1,并行发送第一组(N=1)分组集(数据分组P1~P3)(S504),并发送否定应答请求分组(S521)。然后,通过来自接收方的否定应答分组NACK确认第一组分组集的发送成败(S522)。另外,在图43所示的例子中示出的是,使用一个无线信道(这里为#1)来收发否定应答请求分组及与其相对应的否定应答分组NACK,并且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的信息被记入到该否定应答分组NACK中的例子。
在通过该否定应答分组NACK确认出数据分组P2发送失败后,获取第一组(第N组)分组集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h(这里为1)(S511)。然后,当同时生成的分组集的数目M为两组以上时,判断第二组(第N+1组)及其以后的分组集中是否有未发送数据分组(S512,S513),如果有未发送数据分组,则选择第一分组集的一个未发送数据分组(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P2),以及从第二组分组集中选择(p—h)个以下的未发送数据分组(P4、P5),并在下一发送时刻t2进行并行发送(S514),并发送否定应答请求分组(S521)。
这里,第一组(第N组)分组集的一部分数据分组被重发,第二组(第N+1组)及其以后的分组集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被一并并行发送。若在S522中没有接收到否定应答分组NACK,则这些数据分组全部发送成功,从而确认出第一组(第N组)分组集(P1~P3)发送成功。另一方面,针对第二组(第N+1组)及其以后的分组集,增加分组集的序列号N,直至确认到全部分组集发送成功为止(S522,S507,S508,S523)。在S523中,判断第二组(第N+1组)分组集的全部数据分组的发送成败,如果还有未发送数据分组则编入第三组(第N+2组)及其以后的分组集中并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
在图43所示的例子中,当在发送时刻t2并行发送了数据分组P2与数据分组P4、P5之后,由于数据分组P2的发送成功而第一组分组集的发送结束。另一方面,由于数据分组P4发送失败,所以针对第二组分组集从S523转到S511,并计算第二组分组集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h(这里为两个)。此外,由于分组集的生成数M为2,没有第三组及其以后的分组集,所以选择第二组分组集的两个未发送数据分组(P4、P6),并在下一发送时刻t3进行并行发送(S513,S515)。另外,当同时生成的分组集为一组(M=1)时,进行从S512到S515的处理。此外,在发送时刻t3,虽然有数据帧F5、F6、F7到达发送缓冲器,但在首先生成的两组分组集的发送结束之前都不进行数据分组的生成。
然后,当没有来自接收方的否定应答分组NACK被输入,从而确认出第二组分组集的全部数据分组发送成功后,能够确认首先生成的所有分组集发送成功(N=M),从而从S507返回到S501。由此,在发送时刻t4,从数据帧F5、F6、F7新生成数据分组P1、P2、P3作为一组(M=1)分组集。
(第二十三实施方式)
第二十三实施方式是,在第二十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从数据帧生成分组集的步骤S503中,给一次可生成的分组集的数目M设定上限值,并停止生成超过上限值的分组集。另外,在分组集的生成中没有用到的数据帧被保留到下一分组集的生成机会。
此外,在第二十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从数据帧生成分组集的步骤S503中,若M组分组集的生成中所使用的数据帧数F超过上限值,则停止从超过上限值的数据帧生成分组集。然后,将分组集的生成中没有用到的数据帧保留至下一分组集的生成机会。
(第二十四实施方式)
图44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4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操作例。这里,备有无线信道#1、#2、#3,并且在通过载波侦听而得到的发送时刻t1、t2、t3、t4、t5可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数p(=3)没有变化。此外,设从数据帧一次生成的D个(D1个、D2个、……)数据分组作为数据分组群,并设构成数据分组群的数据分组的累计数为R。这里,本实施方式的累计数R是任意的,不涉及直接控制。此外,给构成数据分组群的数据分组按生成顺序附加序列号,并按生成顺序进行发送处理。
在发送方,当数据帧到达发送缓冲器后,生成传输所需时间为T的数据分组,并将生成的D1个数据分组作为数据分组群(S531~S533)。在图45所示的发送时刻t1,从数据帧F1、F2生成数据分组P1、P2、P3,从数据帧F3、F4生成数据分组P4、P5、P6,总计生成六个(R=6)数据分组群。各数据分组的传输所需时间为T。另外,数据分组群的生成中所使用的数据帧数是任意的。
在发送时刻t1,从数据分组群中按生成顺序并行发送最大p个数据分组(P1~P3)(S534)。然后,通过来自接收方的ACK分组,确认各数据分组的发送成败(S535,S536)。另外,在图45所示的例子中,将各数据分组的发送成败信息记入一个ACK分组中,并使用一个无线信道(这里为#1)将其发回。
在通过该ACK分组确认出数据分组P2发送失败后,获取发送失败的未发送数据分组以及数据分组群的剩余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总计个数w(这里为四个)(S536,S537)。另一方面,如果发送没有失败,则仅获取数据分组群的剩余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w(S536,S538)。将该个数w与可并行发送数p进行比较,如果w≥p,则从数据分组群中按生成顺序并行发送最大p个未发送数据分组(S539,S534)。在图45所示的例子中,发送失败的数据分组P2与未发送数据分组P4、P5在下一发送时刻t2被并行发送。
然后,通过来自接收方的ACK分组,确认各数据分组的发送的成败(S535,S536)。这里,当数据分组群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w低于可并行发送数p时(S537,S538,S539),由于在可用于并行发送的无线信道中产生了空闲信道,所以在不是w=0的时候就进行新的数据分组的生成(S540,S541,S542)。即,判断发送缓冲器中是否存在数据帧(S541),如果存在数据帧,则与首先生成时相同,生成传输所需时间为T的数据分组,并将生成的D2个数据分组加到数据分组群上(S542),并按生成顺序并行发送最大p个数据分组(S534)。此时,数据分组群的累计数R为D1+D2。此外,如果在发送缓冲器中没有数据帧,则按生成顺序并行发送最大p个(w个)数据分组(S541,S534)。另一方面,当数据分组群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w为0时,从S540返回到S531,新从数据帧进行数据分组的生成。
在图45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在发送时刻t2发送的数据分组P2、P4、P5中的数据分组P4发送失败,所以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w为数据分组P4、P6这两个(w<p)。另一方面,在接收方,通过聚齐数据分组P1~P3来复原数据帧F1、F2。在下一发送时刻t3,从数据帧F5、F6生成传输所需时间为T的数据分组P7、P8、P9,并加到数据分组群上从而使累计数R为9。
此外,在发送时刻t3并行发送了数据分组P4、P6和数据分组P7后,若通过来自接收方的ACK分组确认出数据分组P6发送失败,则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w为数据分组P6、P8、P9这三个。在下一发送时刻t4,并行发送数据分组P6与数据分组群P8、P9,并在确认其发送成功从而数据分组群中没有未发送数据分组后(w=0),返回到初始状态(S531)。另一方面,在接收方,从数据分组P4~P6复原数据帧F3、F4,并从数据分组P7~P9复原数据帧F5、F6。由此,在发送时刻t5,从数据帧F7、F8、F9新生成传输所需时间为T的数据分组P1、P2、P3。另外,在发送时刻t1生成的数据分组P1~P6与在发送时刻t5生成的数据分组P1~P3彼此相互独立,且通常传输所需时间T不同。
此外,当在S535的处理中无法接收ACK分组时,由于重发了上次发送的全部数据分组,所以返回到S534及其以后的处理。
(第二十五实施方式)
图46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47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操作例。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给第二十四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分组群的累计数R设置上限值Rover。这是由于考虑到下述问题的缘故,即:在第二十四实施方式所示的图45的发送时刻t3、t4,例如当数据分组P6发送成功之前,如果其后生成的数据分组P7~P9发送成功,则产生了数据帧的复原顺序被颠倒的问题。如果不限制数据分组群的累计数R,则担心这种问题会频繁产生。
图46所示的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流程的S531~S542与图44所示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数据分组群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w小于可并行发送数p时(S539、S540),将数据分组群的累计数R与上限值Rover进行比较(S551),当R≥Rover时,进行控制使得不是从下一个数据帧进行数据分组的生成(不进入S541),而是返回到S534将当前的数据分组群的数据分组全部发送。
此外,当数据分组群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w为0时(S539,S540),将数据分组群的累计数R与上限值Rover进行比较(S552),当R≥Rover时,为了从数据帧新生成数据分组而返回S531。另一方面,当R<Rover时,判断发送缓冲器中是否存在数据帧(S553),如果有数据帧,则在不重置当前的数据分组群的累计数R的情况下,为了从数据帧新生成数据分组而进入S542、S534。此外,如果没有数据帧,则为了从数据帧新生成数据分组而返回到S531。
在图47所示的例子中,将数据分组群的累计数R的上限值Rover设为6,从而在发送时刻t1生成数据分组P1~P6的时候成为R≥Rover。与图45所示的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当发送时刻t3数据分组群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w为2(<p)时,即使发送缓冲器中有数据帧F5、F6,也不进行数据分组的生成。由此,数据分组P1~P6的发送结束优先,从而在发送时刻t3并行发送数据分组P4、P6,由于数据分组P6发送失败从而在发送时刻t4发送数据分组P6,当发送成功后,在发送时刻t5从数据帧F5、F6、F7新生成数据分组P1、P2、P3。
(第二十六实施方式)
第二十六实施方式是,在第二十五实施方式中,取代构成数据分组群的数据分组的累计数R,而是使用在该数据分组群的生成中所使用的数据帧的累计数F。通过限制该数据帧的累计数F,与对数据分组的累计数R加以限制时一样,能够避免当生成了所需以上的数据分组时在重发处理的过程中数据帧的复原顺序被颠倒的问题。
(第二十七实施方式)
第二十七实施方式是,在第二十四至第二十五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一样从无线站A向无线站B发送否定应答请求分组,并接收从无线站B发送的否定应答分组。此时,S535及S536的处理为否定应答请求分组的发送以及否定应答分组的接收,当接收到否定应答分组时,在S537中获取发送失败的未发送数据分组和数据分组群中剩余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总的个数w,并在没有接收否定应答分组时,在S538中获取数据分组群中剩余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w即可。其他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相同。
(第二十八实施方式)
第二十八实施方式是,在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实施方式中,取代获取分组集中发送失败的未发送数据分组数h的步骤S511,而是将分组集中发送失败的未发送数据分组及其后续数据分组作为未发送数据分组,并将其数目h用于以下的处理。
例如,在图41、图43所示的例子中,若在发送时刻t1数据分组P2发送失败,则虽然数据分组P3发送成功,但在发送时刻t2进行数据分组P2、P3、P4的并行发送。由此,可以解决在接收方从分组集复原数据帧时,数据帧的复原顺序被颠倒的问题。
(第二十九实施方式)
第二十九实施方式是,在第二十四至第二十五实施方式中,取代获取发送失败的未发送数据分组和数据分组群中剩余的未发送数据分组的总的个数w的步骤S537,而是将构成数据分组群的数据分组中发送失败的未发送分组及以后所生成的数据分组作为发送分组,并将其数目w用于以下的处理。
例如,在图45、图47所示的例子中,若在发送时刻t1数据分组P2发送失败,则虽然数据分组P3已被发送,但在发送时刻t2进行数据分组P2、P3、P4的并行发送。由此,可以解决在接收方从数据分组复原数据帧时,数据帧的复原顺序被颠倒的问题。
(第三十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的第十五至第二十九实施方式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数据分组的,但在数据分组的发送时也可以是利用空分复用方式的方法,或是并用多个无线信道与空分复用方式的方法。
此外,当使用空分复用时,也可以通过传播系数求出天线相关,并通过预定的阈值求出一个信道中可重复的空分复用数。此外,也可以根据发送缓冲器中所到达的数据数或是与传播环境相应的空分复用数来选择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进行并行发送还是使用空分复用方式进行并行发送。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在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所引起的重发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闲信道及空分复用,从而能够高效且可靠地传输重发分组,并提高吞吐量。另外,在实现吞吐量提高的同时,不会增大接收缓冲器大小,从而能够简化接收方的数据帧的复原控制。

Claims (4)

1.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在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其特征在于,
当由于所述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而进行重发处理时,将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当空闲信道数大于重发分组数时,根据剩余的空闲信道数来复制重发分组,并使用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并分集接收被并行发送的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
2.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在可使用空分复用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通过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其特征在于,
当由于所述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而进行重发处理时,将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一个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当空分复用数大于重发分组数时,根据剩余的空分复用数来复制重发分组,并使用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并分集接收被并行发送的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
3.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在可并用多个无线信道和每一个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并行发送与多个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多个数据分组,其特征在于,
当由于所述数据分组的发送失败而进行重发处理时,将与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定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并行发送数与重发分组数进行比较,当所述并行发送数大于重发分组数时,根据所述并行发送数的剩余数目来复制重发分组,并使用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并分集接收被并行发送的重发分组与复制分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两个无线站之间的传输环境来设定空分复用数。
CN200810177671XA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14258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73914 2003-06-18
JP2003173914 2003-06-18
JP2003-173914 2003-06-18
JP2003368685 2003-10-29
JP2003368685 2003-10-29
JP2003-368685 2003-10-29
JP2003385603 2003-11-14
JP2003-385603 2003-11-14
JP2003385603 2003-11-14
JP2003416354 2003-12-15
JP2003416354 2003-12-15
JP2003-416354 2003-12-15
JP2003-427580 2003-12-24
JP2003427580 2003-12-24
JP2003427580 2003-12-24
JP2004019673 2004-01-28
JP2004-019673 2004-01-28
JP2004019673 2004-01-28
JP2004-029730 2004-02-05
JP2004029730 2004-02-05
JP2004029730 2004-02-05
JP2004111621 2004-04-05
JP2004-111621 2004-04-05
JP2004111621 2004-04-05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97603A Division CN100559748C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5831A CN101425831A (zh) 2009-05-06
CN101425831B true CN101425831B (zh) 2012-12-19

Family

ID=36606067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7673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425881B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CNA2008101810956A Pending CN101478378A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CN200810177671X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425831B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CNB200480004217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42131C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以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CNB200480006561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77631C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以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CNA2008101810941A Pending CN101478382A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CN200810177672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425886B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CNB200480009760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59748C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7673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425881B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CNA2008101810956A Pending CN101478378A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4217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42131C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以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CNB200480006561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77631C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以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CNA2008101810941A Pending CN101478382A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CN200810177672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425886B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CNB200480009760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59748C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8) CN1014258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97068B2 (ja) * 2006-06-27 2011-06-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1246678B (zh) * 2008-02-01 2010-06-02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屏实时信号处理的方法、系统
JP5493459B2 (ja) 2009-05-08 2014-05-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2098140A (zh) * 2009-12-10 201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多入多出mimo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JP2011223274A (ja) * 2010-04-08 2011-11-04 Sony Corp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US9742590B2 (en) * 2010-07-07 2017-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feedback protocol for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MIMO)
WO2013011545A1 (ja) * 2011-07-15 2013-0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方法
KR20140050674A (ko) * 2011-09-02 2014-04-29 알까뗄 루슨트 공간-분할 다중화 시스템들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3297171B (zh) * 2012-02-23 2016-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帧发送、接收方法、站点及接入点
CN104247273B (zh) * 2012-03-28 2017-05-17 英特尔公司 用于重构码字的设备及计算机实现的方法
DE102013207826B3 (de) * 2013-04-29 2014-07-17 Ge Energy Power Conversion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Slave-Knotens eines digitalen Bussystems
US9961104B2 (en) * 2014-12-02 2018-05-01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Side channel attack deterrence in networks
CN111294859B (zh) * 2019-05-24 2021-09-0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分组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2714070B (zh) * 2019-10-24 2024-01-09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526082A (zh) * 2020-03-19 2020-08-11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装置、消息处理设备、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4669A1 (en) * 2001-09-20 2003-04-17 Toshiharu Kobayashi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36C (zh) * 1995-06-14 2002-10-09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及其分组数据传输方法
FI101332B1 (fi) * 1995-12-18 1998-05-29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Epäjatkuvalähetys monikanavaisessa suurinopeuksisessa datasiirrossa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4669A1 (en) * 2001-09-20 2003-04-17 Toshiharu Kobayashi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5831A (zh) 2009-05-06
CN101425881B (zh) 2012-01-04
CN101478382A (zh) 2009-07-08
CN101478378A (zh) 2009-07-08
CN100477631C (zh) 2009-04-08
CN100542131C (zh) 2009-09-16
CN1774892A (zh) 2006-05-17
CN100559748C (zh) 2009-11-11
CN101425881A (zh) 2009-05-06
CN1751480A (zh) 2006-03-22
CN1759576A (zh) 2006-04-12
CN101425886B (zh) 2011-11-30
CN101425886A (zh) 2009-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5831B (zh)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US5721733A (en)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scheme
KR100807446B1 (ko) 무선 패킷 통신방법 및 통신장치
US5682382A (en) Scalable, self-organizing packet radio network having decentralized channel management providing collision-free packet transfer
US1177023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 sounding process indication
EP3852401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0440781C (zh) 信息传送方法和信息传送系统
CN1774898B (zh)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以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CA2088753A1 (en) Point-to-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network capable of retransmitting a multicast signal
CN102771060A (zh) 用于在基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恢复传送失败的帧的方法
CN101176308A (zh) 高密度无线局域网
US2002009478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among a plurality of agents
Valle et al. A WSN data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based on network coding and cooperative relayers
Meijerink et al. Infrastructure support for contention-based forwarding
CN112867084A (zh) 一种能量高效的数据相关感知无线传感网机会路由协议
Valle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multiple retransmission schemes in IEEE 802.15. 4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S2024017199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00505694C (zh) 改善无线网络用户端的网络层效能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4135721B (zh) 无线局域网络中组播数据的应答和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JP2001094588A (ja) パケット配信システム
CN1328866C (zh) 在通信系统中面向分组地传输数据的方法
Le et al. Unslotted Hybrid CDMAIISMA Protocol for Indoor Wireless Conlputer Communications
Willig Coordination-free repeater group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JPS63272128A (ja) 移動無線方式
JPS63276929A (ja) 移動無線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