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5925A - 电枢铁芯、使用该电枢铁芯的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枢铁芯、使用该电枢铁芯的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5925A
CN101405925A CNA2007800100544A CN200780010054A CN101405925A CN 101405925 A CN101405925 A CN 101405925A CN A2007800100544 A CNA2007800100544 A CN A2007800100544A CN 200780010054 A CN200780010054 A CN 200780010054A CN 101405925 A CN101405925 A CN 101405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body yoke
rotor
coil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00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浅野能成
中增伸
近藤俊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05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59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枢铁芯、使用该电枢铁芯的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目的是能够无损电动机特性且简易地制造电动机特别是定子铁芯或励磁元件。电枢铁芯包括:轴(20);固定在该轴(20)上的转子(31);与该转子(31)隔开预定间隔地对置的定子铁芯(24);以及具有安装在定子铁芯(24)上的线圈(23)的定子(21)。定子(21)具有定子铁芯(24),该定子铁芯(24)具有:背轭(24a);以及多个齿(24b),它们利用使磁性粉固结而成的压粉磁芯构成,从背轭(24a)朝轴向竖起地沿周向配置在背轭(24a)的轴向端面上。所述齿(24b)沿轴向以预定深度埋入背轭(24a)内。

Description

电枢铁芯、使用该电枢铁芯的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和电动机的制造方法以及压缩机,进一步,是关于电枢铁芯及制造电枢铁芯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电动机具有轴隙式电动机,该轴隙式电动机的转子与定子对置的面是与旋转轴大致正交的平面。在这种轴隙式电动机中,使用沿旋转轴方向层叠与旋转轴大致正交的薄板(电磁钢板等)而成的铁芯时,特别是由于在齿与该铁芯附近层叠方向与磁通流向平行,所以存在会产生大量涡流的问题。
鉴于此,日本特开2000-253635号公报(专利文献1),使用沿周向层叠H字形电磁钢板而成的定子铁芯。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4-56860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通过将沿不同方向层叠的电磁钢板组合来形成铁芯。
进一步,在日本特开2005-80432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揭示了一种在径隙式电动机中将压粉磁芯与层叠钢板组合的技术。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将冲压成相同形状的电磁钢板层叠,所以存在所谓齿形受到限制的问题。
特别是,为了实现电动机的高效率化,需要将齿与线圈高密度地配置。然而,当如上述那样齿的形状自由度受到制约时,难以设计这种高密度的配置。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将沿不同方向层叠的电磁钢板组合来形成铁芯,所以能够得到某种程度的形状自由度。但是,在要实现复杂形状的情况下,就需要多种冲压模具,由此存在制造工序复杂化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虽然公开了在径隙式电动机中,将压粉磁芯与层叠钢板组合的技术,但是,由于轴隙式电动机不同于磁通流动基本为二维的电动机,所以,这种电动机不适用于轴隙式电动机的技术。
假设利用压粉磁芯形成整个定子铁芯,则可提高形状自由度。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压粉磁芯的强度弱,难以采用通过热压配合或压入等将定子铁芯保持在壳体内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目的是,无损电动机特性而简易地制造电动机。
进而,第2目的是,可通过压入或热压配合等保持定子铁芯。
进而,第3目的是,在齿与背轭接合的接合部,齿的加工半径不会与背轭的孔的角部产生干涉。
第4目的是,无损电动机特性,可确保电枢铁芯的强度,并且可防止齿的破损,并能消除齿与背轭的间隙而牢固地保持。
为了实现上述第1目的,第1方案的电动机包括:以预定的旋转轴1020、1420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31、431、531、831、1031、1431;以及定子21、121、221、321、421、621、721、821、1021、1421,其具有与所述转子31、431、531、831、1031、1431隔开间隔地对置的定子铁芯24、124、224、324、424、624、724、824、1024、1124、1324、1424和安装在该定子铁芯24、124、224、324、424、624、724、824、1024、1124、1324、1424上的线圈23、123、223、323、423、623、723、823、1023、1123、1323、1423,所述定子铁芯24、124、224、324、424、624、724、824、1024、1124、1324、1424具有:与所述旋转轴1020、1420大致正交的大致圆盘形状的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1024a、1124a、1324a、1424a;以及多个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1024b、1124b、1324b、1424b,它们以从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1024a、1124a、1324a、1424a朝所述旋转轴方向竖起来的方式沿周向配置在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1024a、1124a、1324a、1424a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端面上,并利用将磁性粉固结而成的压粉磁芯形成,所述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1024b、1324b、1424b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以预定深度埋入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1024a、1324a、1424a内,或者,所述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1124b以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贯穿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1124a内的方式埋入其中。
由此,特别是在空隙(气隙)附近磁通密度变化大、即在磁通的高谐波分量多的齿中,使用了涡流损耗小的将磁性粉固结的压粉磁芯。此外,通过将所述齿沿轴向以预定深度埋入背轭内,从而在背轭上,磁通在与旋转轴大致正交的平面上通过。或者,通过将所述齿以在轴向贯穿所述背轭的方式埋入其中,以此在背轭上磁通在与旋转轴大致正交的平面上通过。此外,由于齿是由压粉磁芯形成的,所以容易制造。这样,能够无损电动机特性且容易地制造电动机。另外,由于所述多个齿由压粉磁芯分别成形,所以可减小成形压力,可防止设备大型化。此外,由于齿的位置由背轭确定,所以空隙的精度也好。进一步,以往,在压缩机等输出较大的用途方面装载轴隙式电动机难以实现,但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电动机,在所述用途方面就可以采用这种轴隙式电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第2目的,根据上述第1方案,第2方案是,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具有使与所述旋转轴大致正交的薄板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层叠的层叠钢板。
由此,根据该电动机,特别是在空隙(气隙)附近磁通密度变化大、即在磁通的高谐波分量多的齿中使用了涡流损耗小的将磁性粉固结而成的压粉磁芯,在长时间持续磁通密度较高的状态的背轭中使用了导磁率及饱和磁通密度均高的层叠钢板。此外,通过将所述齿沿轴向以预定深度埋入背轭内,从而在将薄板沿轴向层叠的背轭上,磁通在与旋转轴大致正交的平面上通过。或者,通过将所述齿以在轴向贯穿所述背轭的方式埋入其中,因此在将薄板沿轴向层叠的背轭中,磁通在与旋转轴大致正交的平面上通过。这样,无损电动机特性,而能够通过压入或热压配合等保持定子铁芯。另外,由于所述多个齿由压粉磁芯分别成形,所以可减小成形压力,可防止设备大型化。此外,由于齿的位置由背轭确定,所以空隙的精度也好。进一步,以往,在压缩机等输出较大的用途方面装载轴隙式电动机难以实现,但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电动机,在上述用途方面就可以采用这种轴隙式电动机。这样,在齿中使用了涡流损耗小的将磁性粉固结的压粉磁芯,并且通过压入或热压配合将设置了具有足够强度的层叠钢板的背轭保持在壳体中,所以,实现了可无损电动机特性而通过压入或热压配合等保持定子铁芯的电动机。
根据第1或第2方案的电动机,第3方案是,所述多个齿124b、224b各自的埋入所述背轭124a、224a内的部分,比未埋入所述背轭124a、224a内的其他部分细。
由此,可容易实现插入时的定位,提高了气隙的精度。
根据第1或第2方案的电动机,第4方案是,所述多个齿224b各自的埋入所述背轭224a内的部分,与未埋入所述背轭224a内的其他部分相比,朝向末端逐渐变细。
由此,通过齿的埋入背轭内的部分的磁通马上从背轭出来,所以越靠近末端,磁通量越少。此外,可极力减小磁通通过由压粉磁芯形成的齿内部的量,可使背轭内的磁通尽可能地通过与轴向正交的面。进一步,将齿插入背轭内时,由于应力是均匀地作用,所以难以发生破损。此外,可将所述多个齿的尖细部分用作成形压粉磁芯时的拔楔。另外,所述多个齿的尖细部分的形态未必是连续的,还可以是台阶状地变窄。
根据第1~第4中任一方案的电动机,第5方案是,所述多个齿124b各自的埋入所述背轭124a内的部分的末端侧和所述背轭124a之间有间隙。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所述多个齿各自的埋入所述背轭内的部分的末端侧和所述背轭之间有间隙,所以可阻止磁通沿轴向在背轭内通过,可有效地抑制铁损的增加。此外,如下文所述,可以以齿的转子侧的面为基准,进行利用间隙来吸收尺寸误差的组装,由此可抑制组装误差引起的性能等的偏差。
根据第1~第5中任一方案的电动机,第6方案是,所述定子421的所述背轭424a具有:用于埋设所述多个齿424b所设置的多个凹部424c;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凹部424c内周侧或外周侧的至少一方上的应力缓和孔401、402。
由此,借助于设置在用于埋设所述多个齿所设的多个凹部的内周侧或外周侧的至少一方上的应力缓和孔,可以缓和由于压入等将齿保持在背轭上时沿径向作用在背轭上的应力,进一步,外周侧的应力缓和孔,可以缓和由于压入或热压配合等保持背轭时沿径向作用在背轭上的应力,可保持气隙的精度,而无损电动机特性。此外,内周侧的应力缓和孔,例如在还将背轭内周用作保持轴承的壳体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与轴的正交精度。
根据第1或第2方案的电动机,第7方案是,在所述定子铁芯621的所述背轭624a中,在配置有所述多个齿624b的区域的径向外侧部分上,设有切槽600。
由此,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背轭中,在配置有多个齿的区域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切槽,因此在组装时,可将齿从半径方向外侧插入背轭中进行组装。特别是,齿突出到背轭的两侧,即使在与两侧转子对置一侧设置有宽幅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组装。
根据第1~第7中任一方案的电动机,第8方案是,所述定子铁芯321、621的所述多个齿324b、624b具有,在与所述转子31对置一侧设置的宽幅部324d、624c。
借此,由于可增加与转子对置的面积,所以,可增大交链磁通。
根据第1~第8中任一方案的电动机,第9方案是,所述定子21、121、221、321、421、621、721、821与所述转子31、431、531、831对置的各个面,是与所述旋转轴大致正交的平面。
因此,可缩小轴向尺寸,实现小型化。
根据第1~第9中任一方案的电动机,第10方案是,所述定子421以从所述旋转轴方向两侧夹持所述转子431的方式配置两个。
由此,可增大交链磁通,提高输出。另外,来自轴向两侧的定子的吸引力作用于所述转子,从而可抵消作用在转子和轴上的推力,也可以减少作用于支撑轴的轴承上的推力方向的力。
根据第1~第10中任一方案的电动机,第11方案是,所述转子31、431、531、831具有永磁铁33、433、533。
由此,借助永磁铁产生的磁通,可使含有大量高谐波的磁通通过定子铁芯的齿,但是由于齿中使用了涡流损耗小的压粉磁芯,所以,可进一步减少铁损。此外,压粉磁芯与电磁钢板相比,导磁率和饱和磁通密度要低,但是由于长时间持续磁通密度较高的状态的背轭是电磁钢板,所以,能够将其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
根据第1~第11中任一方案的电动机,第12方案是,所述定子铁芯24、124、224、324、424、624、724、824的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的外周部压入或热压配合于壳体10的内侧。
由此,能将背轭可靠地保持在壳体上。此外,利用背轭也能提高壳体的强度,减少振动、噪音。
为了实现上述第2目的,第13方案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是,该电动机包括:以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31、431、531、831;以及定子21、121、221、321、421、621、721、821,其具有与所述转子31、431、531、831隔开间隔地对置的定子铁芯24、124、224、324、424、624、724、824和安装在该定子铁芯24、124、224、324、424、624、724、824上的线圈23、123、223、323、423、623、723、823,所述定子21、121、221、321、421、621、721、821的所述定子铁芯24、124、224、324、424、624、724、824具有: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其具有使与所述旋转轴大致正交的薄板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层叠的层叠钢板;以及多个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它们以从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朝所述旋转轴方向竖起来的方式沿周向配置在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端面上,利用将磁性粉固结的压粉磁芯形成,所述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以预定深度埋入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内,或者,所述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以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贯穿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内的方式埋入其中,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预先卷绕成预定形状的状态下的所述线圈23、123、223、323、423、623、723、823配置在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上,或者,围绕所述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进行配置的步骤;以及在配置了所述线圈23、123、223、323、423、623、723、823之后,将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与所述多个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接合的步骤。
由此,能够无损电动机特性且容易地制造出可通过压入或热压配合等保持定子铁芯的电动机。此外,将预先卷绕成预定形状的状态下的线圈配置在背轭上后,将背轭与多个齿接合,也可容易地组装定子铁芯。或者,将预先卷绕成预定形状的状态下的线圈绕齿配置之后,将背轭与多个齿接合,从而可容易地组装定子铁芯。
根据第13方案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第14方案是,所述定子321和所述转子31对置的各个面,是与所述旋转轴大致正交的平面,在将所述背轭324a与所述多个齿324b接合的步骤中,以所述齿324b的与所述转子31对置一侧的平面为基准,将所述背轭324a与所述多个齿324b接合在一起。
由此,由于是以所述齿的与转子对置侧的平面为基准,将背轭与多个齿接合在一起的,所以提高了气隙的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第1目的,第15方案的压缩机装载有第1~第11中任一方案的电动机。
由此,在较大输出的用途方面,可装载所述电动机作为装载困难的轴隙式电动机,从而实现了小型化、高效率化(通过降低铜损)的压缩机。
为了实现上述第3目的,根据第1方案的电动机,第16方案的电动机是,所述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各自的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内的部分,比未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内的其他部分细,在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与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之间,夹有使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和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绝缘的第1绝缘物1051、1151、1251、1351。
由此,特别是在空隙(气隙)附近磁通密度变化大、即在磁通的高谐波分量多的齿中使用了涡流损耗小的将磁性粉固结的压粉磁芯。此外,在长时间持续磁通密度较高的状态的背轭中例如使用了导磁率及饱和磁通密度均高的层叠钢板。这样,通过将所述齿沿轴向以预定深度埋入背轭内,或者,通过将所述齿以贯通轴向的方式埋入所述背轭内,从而在背轭上,磁通大多在与旋转轴大致正交的平面上通过。这样,无损电动机特性。此外,在所述背轭与线圈之间,夹设有将背轭和线圈绝缘的第1绝缘物,在齿与背轭接合的接合部上,齿的加工半径不会与背轭孔的角部产生干涉。
另外,由于所述多个齿分别由压粉磁芯成形,所以可减小成形压力,可防止设备大型化。此外,由于齿的位置由背轭确定,所以空隙的精度也好。进一步,以往,在压缩机等输出较大的用途方面装载轴隙式电动机难以实现,但是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电动机,在上述用途方面就可以采用这种轴隙式电动机。
根据第16方案的电动机,第17方案是,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具有使与所述旋转轴1020、1420大致正交的薄板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层叠的层叠钢板。
由此,所述背轭具有使与所述旋转轴大致正交的薄板沿轴向层叠的层叠钢板,因而在长时间持续磁通密度较高的状态的背轭中可使用导磁率及饱和磁通密度高的材料。通过将所述齿沿轴向以预定深度埋入背轭内,或者,通过将齿以贯通轴向的方式埋入背轭内,从而在将薄板沿轴向层叠的背轭上,磁通在与旋转轴大致正交的平面上通过。因此,不仅无损电动机特性,也能实现高效率化,并且能够容易通过压入或热压配合等保持定子铁芯。
根据第16或第17方案的电动机,第18方案是,所述第1绝缘物1051、1151、1251、1351是设有呈如下所述形状的孔1051a的绝缘膜,该孔1051a的形状为比所述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各自的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内的部分的截面大,并且比未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内的其他部分的截面小。
由此,第1绝缘物是设置有比所述多个齿各自的埋入背轭内的部分的截面大、并且比未埋入背轭内的其他部分的截面小的形状的孔的绝缘膜,由于使用了所述第1绝缘物,对背轭与线圈进行绝缘,所以可通过该绝缘膜的膜厚来限定背轭与线圈之间的间隙。这样,进一步提高了气隙的精度。
根据第16或第17方案的电动机,第19方案是,在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和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4之间,夹有使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和线圈1023、1123、1323、1423绝缘的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所述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是卷绕在所述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的未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内的其他部分周围的绝缘膜。
由此,由于使用了卷绕在所述多个齿的未埋入背轭内的其他部分周围的绝缘膜即第2绝缘物,因此,可简单地对齿和线圈之间进行绝缘。
根据第16或第17方案的电动机,第20方案是,在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和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4之间,夹有使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和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绝缘的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所述第1绝缘物1151、1251、1351是设有呈如下所述形状的孔的第1树脂成形物,该孔的形状为比所述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各自的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024a内的部分的截面大,并且比未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内的其他部分的截面小,所述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是覆盖所述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的未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内的其他部分周围的第2树脂成形物,所述第1树脂成形物与所述第2树脂成形物是一体的。
由此,在减少零部件数目的同时可容易地组装。
根据第16或第17方案的电动机,第21方案是,所述定子铁芯1324的所述多个齿1324b具有,在与所述转子1431对置一侧设置的宽幅部1324d,在所述齿1324b和所述线圈1323之间,夹有使所述齿1324b和所述线圈1323绝缘的第2绝缘物1352,在所述线圈1323和所述宽幅部1324d之间,夹有使所述线圈1323和所述宽幅部1324d绝缘的第3绝缘物1353,所述第2绝缘物1352是覆盖所述多个齿1324b的未埋入所述背轭1324a内的其他部分周围的第2树脂成形物,所述第3绝缘物1353是第3树脂成形物,所述第2树脂成形物与所述第3树脂成形物是一体的。
由此,在减少零部件数目的同时可容易地组装。
根据第16~第21中任一方案的电动机,第22方案是,所述定子1021、1421与所述转子131、1431对置的各个面,是与所述旋转轴1020、1420大致正交的平面。
由此,由于是所述定子和转子对置的各个面为与旋转轴大致正交的平面的轴隙式电动机,所以可缩小轴向尺寸,实现小型化。
根据第16~第22中任一方案的电动机,第23方案是,所述转子1031、1431具有永磁铁1033、1433。
由此,借助永磁铁产生的磁通,可使含有大量高谐波的磁通通过定子铁芯的齿,但是由于齿使用了涡流损耗小的压粉磁芯,所以,可进一步减少铁损。此外,压粉磁芯与电磁钢板相比,导磁率或饱和磁通密度要低,但是由于长时间持续磁通密度较高的状态的背轭例如使用电磁钢板,所以,能够将其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
此外,为了实现第3目的,第24方案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是,该电动机包括:以预定的旋转轴1020、1420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1031、1431;以及定子1021、1421,其具有与所述转子1031、1431隔开间隔地对置的定子铁芯1024、1124、1324、1424和安装在该定子铁芯1024、1124、1324、1424上的线圈1023、1123、1323、1423,所述定子1021、1421的所述定子铁芯1024、1124、1324、1424,具有:与所述旋转轴1020、1420大致正交的大致圆盘形状的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以及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它们以从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朝所述旋转轴方向竖起来的方式沿周向配置在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端面上,利用将磁性粉固结的压粉磁芯形成,所述齿1024b、1324b、1424b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以预定深度埋入所述背轭1024a、1324a、1424a内,或者,所述齿1124b以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贯穿所述背轭1124a内的方式埋入其中,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围绕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配置有使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与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绝缘的第1绝缘物1051、1151、1251、1351,以及使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与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绝缘的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的步骤;围绕所述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卷绕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的步骤;以及卷绕了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之后,将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与所述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接合的步骤。
由此,能够无损电动机特性且容易地制造出在齿与背轭接合的接合部上齿的加工半径不会与背轭孔的角部产生干涉的电动机。此外,将预先卷绕成预定形状的状态下的线圈配置在背轭上后,将背轭与多个齿接合,从而可容易地组装定子铁芯。或者,将预先卷绕成预定形状的状态下的线圈绕齿配置之后,将背轭与多个齿接合,从而可容易地组装定子铁芯。
此外,为了实现第3目的,第25方案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该电动机包括:以预定的旋转轴1020、1420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1031、1431;以及定子1021、1421,其具有与所述转子1031、1431隔开间隔地对置的定子铁芯1024、1124、1324、1424和安装在该定子铁芯1024、1124、1324、1424上的线圈1023、1123、1323、1423,所述定子1021、1421的所述定子铁芯1024、1124、1324、1424,具有:与所述旋转轴1020、1420大致正交的大致圆盘形状的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以及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它们以从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朝所述旋转轴方向竖起来的方式沿周向配置在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端面上,利用将磁性粉固结的压粉磁芯形成,所述齿1024b、1324b、1424b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以预定深度埋入所述背轭1024a、1324a、1424a内,或者,所述齿1124b以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贯穿所述背轭1124a内的方式埋入其中,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围绕第1绝缘物1051、1151、1251、1351和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卷绕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的步骤,其中,第1绝缘物1051、1151、1251、1351和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围绕具有与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卷绕部的卷芯进行配置,第1绝缘物1051、1151、1251、1351使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与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绝缘,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使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与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绝缘;将所述第1绝缘物1051、1151、1251、1351、所述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及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嵌在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上的步骤;以及将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与所述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接合的步骤。
由此,能够无损电动机特性且容易地制造出在齿与背轭接合的接合部上齿的加工半径不会与背轭孔的角部产生干涉的电动机。此外,围绕着配置在具有与齿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卷绕部的卷芯周围的第1绝缘物和第2绝缘物卷绕线圈之后,将定子铁芯嵌入到卷绕有线圈的第1绝缘物和第2绝缘物中,因此,可容易组装定子铁芯。由此,例如,在难以用工具将齿固定的情况下,或者卷绕线圈时施加强的张力、卷绕在齿上而强度不充分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定子铁芯的组装。
根据第24方案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第26方案是,所述定子1021和所述转子1031对置的各个面,是与所述旋转轴1020大致正交的平面,在将所述背轭1324a与所述多个齿1324b接合的步骤中,以所述齿1324b的与所述转子1031对置一侧的平面为基准,将所述背轭1324a与所述多个齿1324b接合在一起。
由此,由于是以所述齿的与转子对置侧的平面为基准,将背轭与齿接合在一起的,所以,提高了气隙的精度。
根据第25方案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第27方案是,所述定子1021和所述转子1031对置的各个面,是与所述旋转轴1020大致正交的平面,在将所述背轭1324a与所述多个齿1324b接合的步骤中,以所述齿1324b的与所述转子1031对置一侧的平面为基准,将所述背轭1324a与所述多个齿1324b接合在一起。
由此,由于是以所述齿的与转子对置侧的平面为基准,将背轭与齿接合在一起的,所以提高了气隙的精度。
为了实现第3目的,第28方案的压缩机装载有第16~第23中任一方案的电动机。
因此,在较大输出的用途方面,可装载所述电动机作为装载困难的轴隙式电动机,从而实现了小型化、高效率化(通过降低铜损)。
为了实现第4目的,第29方案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该电枢铁芯2032、2032G、2132包括:具有与轴2018a大致垂直的主面的大致圆盘形状的背轭2034、2034G、2134;以及以从所述背轭的一个主面突出的方式围绕所述轴固定地配设的多个齿2036、2036G、2136、2136B,该电枢铁芯2032、2032G、2132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a)、利用将薄板沿所述轴向层叠的层叠钢板,形成具有齿固定用凹部2034h、2034Bh、2034Ch、2034Dh、2134h的背轭的工序;以及(b)、在将所述背轭固定在成形模具2050、2052中的状态下,以把所述齿处于所述齿固定用凹部内并从该齿固定用凹部突出的方式用压粉磁芯对所述齿进行模具成形的工序。
由此,在用层叠钢板形成背轭的同时,用压粉磁芯形成齿,因而,无损电动机特性,可确保定子铁芯的强度。此外,形成具有齿固定用凹部的背轭,并在将该背轭固定在成形模具上的状态下,用压粉磁芯将所述齿模具成形为处于所述齿固定用凹部内并从该齿固定用凹部突出,因而,可防止齿的破损,并能消除齿与背轭的间隙,牢固地进行保持。
根据第29方案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第30方案是,在所述齿固定用凹部2034Ch、2034Dh内形成凹凸部2034Dha。
由此,可有效地防止齿的拔出。
根据第32方案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第31方案是,所述凹凸部具有与所述齿的突出方向相反方向的抵接面2034Cha、2034Dhb。
由此,可有效地防止齿朝向突出方向的拔出。
根据第29~第31中任一方案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第32方案是,所述工序(a)是形成按照多个所述齿而分割的分割背轭2135、2135B的工序,所述工序(b),是在将所述各分割背轭固定在成形模具中的状态下,以把所述齿处于所述齿固定用凹部内并从该齿固定用凹部突出的方式,用压粉磁芯对所述齿2136、2136B进行模具成形的工序,在所述工序(b)之后,还包括:(c)、使所述各分割背轭一体化的工序。
由此,在所述工序(a)中形成按照所述各齿而分割的分割背轭,所述工序(b),是在将所述各分割背轭固定在成形模具中的状态下,以把所述齿处于所述齿固定用凹部内并从该齿固定用凹部突出的方式,用压粉磁芯对所述齿进行模具成形,因而,作为成形模具可使用小型的成形模具,此外也容易处理。
根据第32方案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第33方案是,在所述齿的末端部,形成有向外突出的凸缘部2136a。
由此,可增大与励磁元件的对置面积,进而可增大交链磁通。
根据第32或第33方案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第34方案是,在所述工序(b)与所述工序(c)之间,还包括在所述各齿上卷绕线圈2040的工序。
这样,通过形成分割背轭,从而容易地在各个齿上卷绕线圈。
根据第29~第34中任一方案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第35方案是,在所述背轭中,在与所述一个主面相反一侧的另一主面上,设有齿2036G、2136B。
由此,关于该另一主面的齿,也能够以小磁阻来牢固地保持齿与背轭。
根据第29~第35中任一方案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第36方案是,在所述齿2036、2036G、2136、2136B中,卷绕线圈2040、2040E的部分的角部做成圆角。
由此,可防止角部的缺陷,可以避免线圈卷得太粗。
根据第36方案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第37方案是,所述做成圆角的角部半径是被卷绕的线圈线的直径的两倍以上。
由此,可有效地防止卷得太粗。
为了实现第4目的,第38方案的电枢铁芯是,该电枢铁芯2032、2032G、2132包括:具有与轴2018a大致垂直的主面的大致圆盘形状的背轭2034、2034G、2134;以及以从所述背轭的一个主面突出的方式围绕所述轴固定地配设的齿2036、2036G、2136、2136B,其中,所述背轭利用将薄板沿所述轴向层叠的层叠钢板形成,并具有齿固定用凹部2034h、2034Bh、2034Ch、2034Dh、2134h,所述齿以与所述背轭的所述齿固定用凹部部分一体化的方式用压粉磁芯模具成形。
由此,用层叠钢板形成背轭,并用压粉磁芯形成齿,因而,无损电动机特性,可确保定子铁芯的强度。此外,所述齿以与所述背轭的所述齿固定用凹部部分一体化的方式,用压粉磁芯模具成形。所以,可防止齿的破损,并能消除齿与背轭的间隙而牢固地保持。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状况及优点,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及附图,会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A1的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A1的电动机的第1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A1的电动机的第2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A1的电动机的第3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上述第1变形例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7是上述电动机定子的俯视图。
图8是除了上述电动机的宽幅部外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A1的电动机的第4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10是图9的电动机的第4变形例的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在图10所示定子的背轭上设置应力缓和孔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在单侧设有定子的转子形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A2的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在两侧具有定子的转子形状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实施方式A3的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所述电动机的定子的形状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分布绕组的定子的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实施方式A4的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9是实施方式A5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纵剖面图。
图20是实施方式B1的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21是图20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所述电动机的放大剖面图。
图23是表示所述电动机的第1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24是表示所述电动机的第2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25是表示所述电动机的第3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26是表示所述电动机的第4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27是表示所述电动机的第5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28是用于说明图27所示的第5变形例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9是所述电动机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30是除了所述电动机的宽幅部外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31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B1的单侧具有定子的电动机转子的一例子的图。
图32是装载有实施方式B2的电动机的密闭型旋转式压缩机的纵剖面图。
图33是实施方式B3的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34是表示实施方式C1的轴隙式电动机的剖面图。
图35是表示电枢铁芯及线圈的分解立体图。
图36是表示实施方式C1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37是表示本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说明图。
图38是表示实施方式C1的齿固定用凹部的第1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39是表示实施方式C1的齿固定用凹部的第2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40是表示实施方式C1的齿固定用凹部的第3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41是表示实施方式C1的线圈卷绕方法的变形例的图。
图42是表示实施方式C1的在转子两侧配设定子的变形例的图。
图43是表示实施方式C1的在定子两侧配设转子的变形例的图。
图44是表示实施方式C2的电枢铁芯的立体图。
图45是表示实施方式C2的制造方法一个工序的说明图。
图46是表示实施方式C2的制造方法一个工序的说明图。
图47是表示实施方式C2的制造方法一个工序的说明图。
图48是表示实施方式C2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49是表示实施方式C2的分割背轭的两面侧上设置齿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50是表示实施方式C3的压缩机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A1)
图1表示出实施方式A1的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表示了图1所示电动机的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A1的电动机具有:定子21;隔着气隙41配置在该定子21上方的转子31;以及轴20,其固定在该转子31上并将该转子31的旋转力传递给负载,并且从该转子31延伸地设置,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轴承(未图示)上。所述转子31以作为预定旋转轴的轴20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所述定子21具有:通过例如压入或热压配合安装在壳体10内侧的定子铁芯24;以及安装在该定子铁芯24上的线圈(coil)23。
所述定子铁芯24具有:与轴20大致正交地配置的圆环状背轭24a;及立设在该背轭24a的转子31一侧的齿24b。
所述定子铁芯24的齿24b,沿轴20的轴向朝转子31侧延伸,并围绕轴20设置有多个。绕所述各齿24b的轴分别卷绕有线圈23。所述线圈23经过励磁,就能在齿24b上产生轴向磁通。所述线圈23在定子铁芯24上形成为所谓的“集中绕组”的方式。该“集中绕组”是绕线简单且可降低铜使用量的绕线方式。
如图2所示,所述齿24b和线圈23分别有6个,定子21为4极。换句话说,可以认为所述定子21相当于集中绕组4极6槽。此外,线圈23例如在周向上配置为U相、V相、W相、U相、V相、W相,每3相呈星形连线,从变换器供给电流。在这里,齿24b由压粉磁芯构成,该齿24b的一部分被埋入于在背轭24a上设置的凹部24c中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所述背轭24a通过将与轴20大致正交的电磁钢板沿着轴向层叠而构成。因此,齿24b分别独立地突出,但是通过背轭24a相连。所述齿24b的固定方式,可用压入或粘接等。作为压粉磁芯采用例如压粉铁芯。此外,电磁钢板被称作所谓的硅钢板,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非结晶型、坡莫合金等薄板。这些可根据必要的特性进行选择。
此外,背轭24a的凹部24c的深度优选在磁通具有轴向分量的范围内。例如,如果背轭24a的磁通密度几乎接近饱和区域,就优选凹部24c的深度与背轭24a的厚度为大致相等的程度,或者优选齿24b贯通背轭24a。一般来说,凹部24c的深度必须在背轭24a厚度的一半以上。这样,由于磁通通过压粉磁芯到达充分深的深度之后,磁通还遍及由层叠钢板构成的背轭24a,所以可降低磁阻,还使铁损变小。此外,通过背轭24a的磁通,包括在该齿24b中流动的磁通和通过该齿24b并在相邻的齿24b中流动的磁通。后者通过由层叠钢板构成的背轭24a。
如图1所示,所述转子31具有安装在轴20上的圆环状背轭34和在该背轭34的定子21侧的一个面上设置的永磁铁33。此外,所述定子铁芯24的背轭24a的内径大到与轴20不接触的程度。或也可以设置成图1所示的在背轭24a的内径部分上可设置轴20用的轴承。
所述转子31的背轭34由磁性体构成。所述永磁铁33在轴20的周向上交替地具有不同的磁极,产生沿着轴20的方向上的磁通。
图3表示出上述实施方式A1的电动机的第1变形例的剖面图。该电动机与图1所示电动机相同的构成部分被标有相同的参考符号。
如图3所示,齿124b的埋入背轭124a内的埋入部100,比其他部分细,以此来实现插入时的定位。从而提高了气隙的精度。
所述多个齿124b中的埋入背轭124a的凹部124c内的各个部分的末端侧与背轭124a之间设有间隙,在凹部124c内齿124b与背轭124a在轴向不接触,从而可阻止磁通在背轭124a内沿轴向的通过。这样,可有效地抑制铁损的增加。另外,在磁饱和区域使用背轭124a的情况下,间隙越小越好,只要能埋入磁性粘接剂就可以。磁性粘接剂与电磁钢板或压粉磁芯相比,导磁率低,但是比空气的导磁率高,所以具有缓和磁饱和的效果。不过,关于凹部,除了底部以外,在齿124b与背轭124a之间不设置间隙。此外,用层叠钢板形成齿124b时,虽然需要多种模具,但是在这里由于齿是由压粉磁芯形成的,所以容易制造。
此外,图4表示出上述实施方式A1的电动机的第2变形例的剖面图。在该图4中,与图1所示电动机相同的构成部分被标有相同的参考符号。
如图4所示,定子221具有通过例如压入或热压配合安装在壳体10内侧的定子铁芯224;以及安装在该定子铁芯224上的线圈223。
所述定子铁芯224具有:与轴20大致正交地配置的圆环状背轭224a及立设在该背轭224a的转子31一侧的齿224b。所述齿224b沿着轴20的轴向朝向转子31侧延伸,并围绕轴20设置有多个。绕所述各齿224b的轴分别卷绕有线圈223。所述线圈223经过励磁,就能在齿224b上产生轴向磁通。
所述齿224b和线圈223分别有6个,定子221为4极。此外,线圈223例如3相呈星形连线,从变换器供给电流。在这里,齿224b由压粉磁芯构成,该齿224b的一部分被埋入于在背轭224a上设置的凹部224c中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所述背轭224a通过将与轴20大致正交的电磁钢板沿着轴向层叠而构成。借此,齿224b分别独立地突出,但是通过背轭224a相连。该齿224b的固定方式,可用压入或粘接等。
如图4所示,所述齿224b的埋入背轭224a的凹部224c内的部分,适于作成尖细形状。由此,第一:由于通过齿224b的埋入背轭224a的部分的磁通,马上从背轭224a出来,所以越靠近末端磁通量越少。第二:可尽量减小磁通通过压粉磁芯内部的量,背轭内的磁通可尽可能地通过与轴向正交的面。第三:将齿224b插入背轭224a内时,由于应力是均匀地作用的,所以不容易发生铁芯破损的情况。第四:可用作压粉磁芯成形时易于从模具拔出用的拔楔。另外,尖细的形状也未必是连续的,还可以是呈台阶状地变窄。为了减少背轭224a的冲压形状的种类数,当然呈台阶状地变窄好。
在这里,图5表示上述实施方式A1的电动机的第3变形例的剖面图。在该图5中,与图1所示电动机相同的构成部分被标有相同的参考符号。
如图5所示,定子321具有通过例如压入或热压配合安装在壳体10内侧的定子铁芯324;以及安装在该定子铁芯324上的线圈323。
所述定子铁芯324具有:与轴20大致正交地配置的圆环状背轭324a及立设在该背轭324a的转子31一侧的齿324b。所述齿324b沿着轴20的轴向朝转子31侧延伸,并围绕轴20设置有多个。绕所述各齿324b的轴分别卷绕有线圈323。所述线圈323经过励磁,就能在齿324b上产生轴向磁通。
所述齿324b和线圈323分别有6个,定子321为4极。此外,线圈323例如3相呈星形连线,从变换器供给电流。在这里,齿324b由压粉磁芯构成,该齿324b的一部分被埋入于在背轭324a上设置的凹部324c中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所述背轭324a通过将与轴20大致正交的电磁钢板沿着轴向层叠而构成。借此,齿324b分别独立地突出,但是通过背轭324a相连。所述齿324b的固定方式,可用压入或粘接等。
如图5所示,作为定子铁芯的形状适于,在与齿324b的气隙对置一侧设置有覆盖线圈313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幅部324d。
通过在所述定子铁芯324的多个齿324b上,在与转子31对置一侧设置宽幅部324c,可增加与转子31对置的面积,增大交链磁通。此外,所述宽幅部324c还成为有效地防止线圈313与转子31接触的装置。
接着,叙述所述电动机的图5所示的定子324的组装方法。
图6是用于说明上述第3变形例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如图6所示,使与齿24b的间隙对置一侧(宽幅部24d)的面朝向工具300的基准面300a,将齿24b载置在工具300上。
接着,在载置于工具300上的齿324b上,外嵌地配置预先整齐卷绕的线圈323。这时,线圈323与齿324b及背轭324a的绝缘,可以设置在线圈323侧或者设置在齿324b及背轭324a侧的任何一侧。
此外,在围绕齿324b配置了线圈323的状态下,将背轭324a从上方载置在齿324b上,将齿324b的上部埋入背轭324a的凹部324c内之后,将背轭324a与齿324b接合。工具300的上表面为精度高的平面。
根据上述电动机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地组装定子铁芯321。另外,将预先以预定形状卷绕的状态下的线圈配置在背轭上后,即使将背轭与多个齿接合,也能够容易地组装定子铁芯。
此外,由于是以所述齿324b的与转子31对置一侧的平面为基准,将背轭324a与齿324a接合在一起的,所以,提高了气隙的精度。
如图7、图8所示,所述宽幅部324d在与相邻的宽幅部324d之间,设置有对齿324b之间进行磁绝缘的一定空间325。该空间325从宽幅部324d的中心向径向外侧以放射状延伸。通过这种结构,由于增加了与气隙41对置的定子铁芯面积,所以可增大交链磁通。另外,在相邻的宽幅部324d中,相对于旋转中心位于内周侧的部分(图7的区域S2)及位于外周侧的部分(图7的区域S1)可以彼此稍有接触(或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将齿324b安装到背轭324a上之前,可以限定齿324b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优选接触部的面积较小,使得将漏磁限制在最小限度。
图9表示上述实施方式A1的电动机的第4变形例的剖面图。在该图9中,与图1所示的电动机相同的构成部分被标有相同的参考符号。图9所示的电动机的定子铁芯421示出了齿424b贯通背轭424a的情况。
如图9所示,所述定子421具有通过例如压入或热压配合安装在壳体10内侧的定子铁芯424;以及安装在该定子铁芯424上的线圈423。
所述定子铁芯424具有:与轴20大致正交地配置的圆环状背轭424a及立设在该背轭424a的转子31一侧的齿424b。所述齿424b沿着轴20的轴向朝转子31侧延伸,并围绕轴20设置有多个。绕所述各齿424b的轴分别卷绕有线圈423。所述线圈423经过励磁,就能在齿424b上产生轴向磁通。
此外,图10是图9的电动机的第4变形例的定子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0所示,所述齿424b和线圈423分别有6个,定子421为4极。此外,线圈423例如3相呈星形连线,从变换器供给电流。在这里,齿424b由压粉磁芯构成,该齿424b的一部分被埋入于在背轭424a上设置的贯通孔424c中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所述背轭424a通过将与轴20大致正交的电磁钢板沿着轴向层叠而构成。借此,齿424b分别独立地突出,但是通过背轭424a相连。所述齿424b的固定方式,可用压入或粘接等。
进一步,在图9、图10所示的第4变形例的定子中,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用于将多个齿424b埋设在背轭424a中所设置的多个贯通孔424c的内周侧和外周侧,设置应力缓和孔401、40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背轭424a上所设置的应力缓和孔401、402,可以缓和通过压入或热压配合等将齿424b保持在背轭424a上时沿径向作用在背轭424a上的应力,并且,外周侧的应力缓和孔402,可以缓和通过压入或热压配合等将齿424b保持在壳体10上时沿径向作用在背轭424a上的应力,所以可保持气隙的精度,而无损电动机特性。此外,内周侧的应力缓和孔401,例如作为在背轭内周保持轴承的壳体使用的情况下,还可以保持与轴的正交精度。
另外,应力缓和孔也可以设置在内周侧或外周侧一方上。
图12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A1的单侧设有定子的电动机转子形状的一个例子。所述转子31具有永磁铁33,所以,在电动机运转时,由于可提高气隙41(图1所示)的磁通密度,所以可实现压缩机的高输出和高效率。另外,所述永磁铁33不是必须的。
此外,所述转子31具有与背轭34一起夹着永磁铁33的转子板35。所述转子板35由磁性体构成,设置有对永磁铁33中的相邻磁极之间进行磁绝缘的槽35a。所述槽35a从转子板35的中心朝径向外侧以放射状延伸。所述槽35a仅设置在转子板35上,而不设在背轭34上。此外,由于退磁磁场不直接作用于所述永磁铁33,所以退磁抵抗力也增大了。进一步,在所述永磁铁33使用烧结稀土类磁铁等的情况下,由于磁通的高谐波分量难以到达永磁铁33的内部,所以可抑制在永磁铁33内部产生涡流,从而实现减少损失以及降低温度的上升。另外,所述转子板35也不是必须的。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动机,在齿24b、124b、224b、324b、424b中使用了涡流损耗小的将磁性粉固结的压粉磁芯,并且通过压入或热压配合等保持由具有足够强度的层叠钢板构成的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因此无损电动机特性,可实现通过压入或热压配合等保持定子铁芯24、124、224、324、424的电动机。
此外,由于所述多个齿124b、224b的埋入背轭124a、224a内的各个部分,比没有埋入背轭124a、224a内的其他部分细,所以可容易实现插入时的定位,提高了气隙的精度。
此外,由于可提供所述定子21、121、221、321、421与转子31对置的各个面是与轴20大致正交的平面的轴隙式电动机,所以可缩小轴向尺寸,实现小型化。
此外,由于使用了具有永磁铁33的转子31,从而借助永磁铁产生的磁通,可使含有大量高谐波的磁通穿过齿24b、124b、224b、324b、424b,但是,由于齿24b、124b、224b、324b、424b使用了涡流损耗小的压粉磁芯,所以,可进一步减少铁损。
此外,通过将由具有足够强度的层叠钢板构成的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的外周部压入或热压配合到壳体10的内侧,能可靠地将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保持在壳体10上。
(实施方式A2)
图13表示出实施方式A2的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A2的电动机具有安装在轴420上的转子431和配置在该转子431的轴向两侧的两个定子421。所述转子431以作为预定旋转轴的轴420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定子421使用实施方式A1的图9所示的定子421。所述转子431具有两个转子板435和配置在该两个转子435之间的永磁铁433。
上述实施方式A2的电动机的定子421的结构虽然与图9所示的第4变形例的定子相同,但是,由于在壳体10内部的隔开一定距离的两个位置处嵌入背轭424,所以具有可提高壳体10的刚性的效果。此外,该实施方式A2的电动机中,来自轴向两侧的定子421的吸引力作用于转子431,因此,可抵消作用在转子431和轴420上的推(thrust)力,也可以减小在推力方向上相对支撑轴20的轴承(未图示)的力。进一步,对上下两组定子421来说,由于可利用永磁铁433的两个面,从而可使永磁铁的个数最少。
另外,图14示出了在两侧设有定子的电动机的转子形状的一例子。如图14所示,所述转子531具有:大致圆板状的背轭534;配置在该背轭534两侧的永磁铁533以及转子板535。
如图14所示,示出了转子531的两侧呈现磁极、该转子531为2极的情况。另外,背轭534不是必须的,在省略背轭534的情况下,永磁铁533可以处在上侧或下侧中的一侧。
如图14所示,所述转子531在具有中央孔534a的由磁性体构成的圆板状背轭534的轴向一侧,沿圆周排列有扇形的2个永磁铁533,在背轭534轴向的另一侧,沿圆周排列有扇形的2个永磁铁533。所述背轭534两侧的永磁铁533配置在对置的位置上。在所述背轭534两侧,在沿周向排列的2个永磁铁533之间的区域上设置有磁性体534b。具有中央孔535a的圆板状转子板535配置为,从其轴向两侧将转子板535夹持在排列有所述永磁铁533的背轭534上,使背轭534、永磁铁533及转子板535重合。此外,在所述转子板535上,以放射状设置有4个槽535b,在槽535b之间交替地配设有永磁铁533和磁性体534b。
所述转子531的构成中,可容易地固定永磁铁533,也能容易地将转子531保持在旋转轴上。此外,通过将转子531两侧的磁极分布错开,还可实现扭斜(skew)效果。另外,背轭534轴向两侧的永磁铁533的磁极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但是根据磁极的不同形式,定子线圈的配置不同。在两侧磁极相同的情况下,背轭534的厚度重要,但是在两侧磁极相反的情况下,背轭534仅在轴向使磁通通过就足够了。此外,在所述转子531中,作用于上侧定子的磁铁与作用于下侧定子的磁铁是独立的,所以,产生轴向力的装置也可以是改变磁铁的厚度、磁极的面积、最大能量累积等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两侧的永磁铁的磁极相同会更有效果,但是两侧的永磁铁的磁极相反也是可以。
此外,图17示出了用于上述实施方式A1、A2的电动机的分布绕组的定子的例子,该定子呈现2极的磁极。
以从轴向两侧夹持所述转子431的方式配置定子421,从而可增大交链磁通,提高输出。
如图17所示,所述定子铁芯724具有:与轴大致正交地配置的圆环状背轭724a及从该背轭724a沿定子721的轴延伸并且沿周向排列的第1~第6齿724b。在所述齿724b上,沿着定子721的轴以自下而上的顺序设置有线圈下层组723A、线圈中层组723B及线圈上层组723C。关于背轭724a和齿724b的材质及其分别的组合,与实施方式A1所示相同。
所述线圈下层组723A具有:将第1、第2及第3齿724b一并进行卷绕的线圈723;以及将第4、第5及第6齿724b一并进行卷绕的线圈723。此外,所述线圈中层组23B具有:将第2、第3及第4齿724b一并进行卷绕的线圈723;以及将第5、第6及第1齿724b一并进行卷绕的线圈723。此外,所述线圈上层组23C具有:将第3、第4及第5齿724b一并进行卷绕的线圈723;以及将第6、第1及第2齿724b一并进行卷绕的线圈723。
形成以所述线圈下层组23A为U相,线圈中层组23B为V相,线圈上层组23C为W相(可相互交换)的3相绕组,对它们分别供给预定电流或电压以及整流为预定频率的3相电流。
关于所述分布绕组的定子721,由于可增大交链磁通,多相协作来产生磁通,因此磁通变化平滑,可实现低振动及低噪音。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A1、A2的电动机中,卷线方式并不限于集中绕组、分布绕组、波状绕组等,可自由地选择。此外,定子齿数目和转子极数的组合及比率是可自由选择的。
(实施方式A3)
图15表示出实施方式A3的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如图15所示,示出了该实施方式A3的电动机在定子621两侧设有转子31的情况。在图15中,齿624b的末端部变宽,提高了气隙的导磁率。
如图15所示,由于定子铁芯624的多个齿624b,具有设置在与转子31对置一侧的宽幅部624c,所以可增加与转子31对置的面积,增大交链磁通。另外,通过将吸引力作用于所述定子621的轴向两侧的转子31,因此可抵消作用在转子31和轴20上的推力,也可以减小在推力方向上相对支撑轴20的轴承的力。
这时,由于在齿624b的两侧末端设有宽幅部624c,所以齿624b不能从轴向插入背轭624a中。
鉴于此,如图16所示,背轭624a在齿624b埋入背轭624a中的部分的周向最大宽度范围内,在背轭624a的比齿624b位于径向外侧的位置设有切槽600。借助于该切槽600,可从外侧将齿624b插入背轭624a中。这时,与齿624b的被执行了卷线的部分相比,埋入背轭624a中的部分变细,可适于进行轴向定位。另外,由于线圈623不能从轴向插入齿624b中,所以利用绕线机(未图示)直接将线圈623卷绕在齿624b上。另外,该实施方式A3可用在集中绕组方面。另外,在图16中,为了便利,齿624b及线圈623都只叙述了一个,而省略了其它的。
此外,在所述定子铁芯624的背轭624a中,通过在配置有多个齿624b的区域径向外侧设置切槽600,从而在组装时从径向外侧将齿624b插入背轭624中,容易进行组装。另外,即使是仅在定子单侧隔着气隙而与转子对置的形态中,也可以应用本结构。
(实施方式A4)
图18表示出实施方式A4的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该实施方式A4的电动机,与实施方式A1的电动机的不同点在于,不是轴隙式电动机。
如图18所示,该实施方式A4的电动机具有:定子821;配置在该定子821上的转子831;以及轴820,其固定在该转子831上并将该转子381的旋转力传递给负载,并且从该转子831延伸地设置,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轴承(未图示)上。所述转子831以作为预定旋转轴的轴820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所述定子821具有:通过例如压入或热压配合安装在壳体10内侧的定子铁芯824;以及安装在该定子铁芯824上的线圈823。
所述定子铁芯824具有:与轴820大致正交地配置的圆环状背轭824a;及立设在该背轭824a的转子831一侧的齿824b。
所述定子铁芯824的齿824b,沿着轴820的轴向朝转子831侧延伸,围绕轴820设置有多个。在所述各齿824b的背轭824a的附近且绕轴,分别卷绕有线圈823。所述线圈823经过励磁,就能在齿824b上产生轴向磁通。
此外,所述转子831具有:安装在轴820上的圆板状的转子支撑部件835;一端固定在该转子支撑部件835外周侧的圆筒形状的背轭824;以及配置在该背轭824内周侧的多个永磁铁833。所述转子831固定在轴820上,借助于设置在转子821的背轭824a的内径上的轴承或者不与转子821的背轭824a相接触而设置在壳体10一侧的轴承旋转自如地被保持。
本实施方式A4的电动机构成以覆盖定子821的多个齿824b上侧部分的方式来配置圆筒形状的背轭824的外转子型电动机。在所述背轭824内侧的永磁铁833内周面与齿824b外周面之间设有气隙841。
在这里,齿824b由压粉磁芯构成,在设置于使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的背轭824a上的凹部824c中,齿824b一部分被埋入的状态下进行固定。由此,齿824b分别独立地突出,但是通过背轭824a相连。所述齿824b的固定方式,可用压入或粘接等。永磁铁833的磁通从气隙流到齿824b的径向外侧的面,并且磁通朝径向内周沿着轴线方向朝纸面下侧流动,磁通经由背轭824a在周向上朝向相邻的齿824b流动。因此,齿824b极其适用在任一方向上都具有相同的磁性特征的压粉磁芯。
此外,背轭824a的凹部824c的深度优选在磁通具有轴向分量的范围内。例如,如果背轭824a的磁通密度几乎接近饱和区域,就优选凹部824c的深度与背轭824a的厚度为相等的程度,或者优选齿824b贯通背轭824a。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A4中,还可以应用实施方式A1的第1~第4变形例。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A4中,在转子支撑部件835的内侧(定子侧)还具有永磁铁,进而还可以成为进一步产生扭矩的形态(兼有外转子和轴向转子的形态)。
(实施方式A5)
图19表示实施方式A5的密闭式压缩机的纵剖面图。本实施方式A5的压缩机使用实施方式A1的电动机。
如图19所示,该压缩机包括:配置在作为壳体一个例子的密闭容器1内的电动机2;以及压缩部11,其配置在密闭容器1内且在电动机2下侧,由该电动机2驱动。在这里,所谓上下方向是指沿着密闭容器1的中心轴的方向,而无论密闭容器1的中心轴相对水平面是否倾斜。
所述电动机2配置在装满从压缩部1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的密闭容器1内的区域中。具体而言,密闭容器1内是高压区域H,该压缩机是所谓高压拱型压缩机。
所述电动机2具有:定子21;隔着气隙41配置在该定子21上方的转子31;以及轴20,其固定在该转子31上并将该转子31的旋转力传递到压缩部11,并且从该转子31延伸地设置,由轴承保持。
此外,所述压缩部11包括:筒状的主体部12;以及分别安装在该主体部12上下开口端的上端板15及下端板16。所述轴20贯通上端板15和下端板16,进入主体部12的内部。
在所述主体部12的内部,可公转地配置有与设置在轴20上的曲柄销17嵌合的滚子13,通过该滚子13的公转运动来进行压缩作用。即,在滚子13外表面与主体部12内表面之间形成压缩室14。
所述密闭容器1具有在压缩部11低压侧的压缩室14开口的吸入管6以及在电动机2上侧(下游侧)开口的排出管7。所述压缩部11具有在电动机2侧开口的排出孔11a。
所述轴20的一端侧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压缩部11的下端板16上,轴20的另一端侧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定子21上。
在所述密闭容器1内的下侧,设有供轴20下部浸渍的润滑油8。该润滑油8借助于轴20的旋转而上升到轴20的内部,对压缩部11的滑动部等进行润滑。
下面,说明所述压缩机的作用。
从所述吸入管6将制冷剂供给到压缩部11的压缩室14中,通过电动机2驱动压缩部11来压缩制冷剂。被压缩的制冷剂与润滑油一起,从压缩部11的排出孔11a排出到密闭容器1内,通过电动机2,在高压区域H中被运送后,从排出管7排出到密闭容器1的外侧。
这时,制冷剂通路(未图示)需要设置在转子21的背轭内部。但位置和形状是任意的。
根据本该实施方式A5的压缩机,可装载在输出较大的用途方面安装困难的轴隙式电动机,可实现小型化、高效率化(通过降低铜损而实现)的压缩机。
在本实施方式A5中,虽然说明了使用轴隙式电动机的旋转式压缩机,但是,并不限于旋转式压缩机,本发明也适于涡旋式压缩机等其他压缩机。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A5中,虽然利用电动机2来驱动作为被驱动部的压缩部11,但是,通过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的被驱动部并不限于压缩部,还可以是利用电动机的主轴旋转而被驱动的其他结构的被驱动部。
此外,如果是旋转式压缩机,则可以是转子本身设置有可动活塞,使气缸紧贴在与转子相反的气隙一侧,利用转子与气缸构成压缩室。这时,在转子与压缩机构部之间不需要设置轴。进一步,使固定轴从定子向转子一侧延伸,如果把轴承设置在固定轴与转子之间,则不需要设置与转子一起旋转的轴,可防止转子与压缩机构部之间的扭转引起的振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轴不是必须的。
(实施方式B1)
图20表示实施方式B1的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2是齿部附近的放大图。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B1的电动机具有:定子1021;隔着气隙1041配置在该定子1021上方的转子1031;以及轴1020,其固定在该转子1031上并将该转子1031的旋转力传递给负载,并且从该转子1031延伸地设置,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轴承(未图示)上。所述转子1031以作为预定旋转轴的轴1020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所述定子1021具有:通过例如压入或热压配合安装在壳体1010内侧的定子铁芯1024;以及安装在该定子铁芯1024上的线圈1023。
所述定子铁芯1024具有:与轴1020大致正交地配置的圆环状背轭1024a;及立设在该背轭1024a的转子1031一侧的齿1024b。
所述定子铁芯1024的齿1024b,沿着轴1020的轴向朝转子1031侧延伸,并围绕轴1020设置有多个。绕所述各齿1024b的轴分别卷绕有线圈1023。所述线圈1023经过励磁,就能在齿1024b上产生轴向磁通。所述线圈1023在定子铁芯1024上形成为所谓的“集中绕组”的形式。该“集中绕组”是绕线简单且可降低铜使用量的绕线方式。
如图21所示,所述齿1024b和线圈1023分别有6个,定子1021为4极。换句话说,可以认为该定子1021相当于集中绕组4极6槽。此外,线圈1023例如在周向上配置为U相、V相、W相、U相、V相、W相,每3相呈星形连线,从变换器供给电流。在这里,齿1024b由压粉磁芯构成,以将齿1024b的一部分(埋入部1100)被埋入于凹部1024c中的状态下进行固定,该凹部1024c设置在将与轴1020大致正交的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成的背轭1024a上。因此,齿1024b分别独立地突出,但是通过背轭1024a相连。所述齿1024b的固定方式,可用压入或粘接等。作为压粉磁芯采用例如压粉铁芯。此外,电磁钢板被称作所谓的硅钢板,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非结晶型、坡莫合金等薄板。这些可根据需要的特性进行选择。另外,背轭也未必是层叠的薄板。不过,在层叠薄板的情况下,难以在供齿插入的孔的边缘部设置半径(圆加工的部分),特别是本结构的有用性显著。
此外,背轭104a的凹部124c的深度优选在磁通具有轴向分量的范围内。例如,如果背轭104a的磁通密度几乎接近饱和区域,就优选凹部1024c的深度与背轭1024a的厚度为相等的程度,或者优选齿1024b贯通背轭1024a。一般来说,凹部1024c的深度必须在背轭1024a厚度的一半以上。这样,由于磁通通过压粉磁芯到达充分深的深度之后,磁通还遍及由层叠钢板构成的背轭1024a,所以可降低磁阻,还使铁损变小。此外,通过背轭1024a的磁通,包括在该齿1024b中流动的磁通和通过该齿1024b并在相邻的齿1024b中流动的磁通。后者通过由层叠钢板构成的背轭1024a。此外,将齿插入背轭时,在齿被埋入的部分中,至于其与背轭之间的间隙,在轴向上设置为可吸收误差的程度或者设置为涂敷粘接剂的程度的间隙,从而能够提高间隙的精度。此外,齿的侧面与背轭之间还可以是压入关系。
如图20所示,所述转子101具有安装在轴1020上的圆环状背轭104和设置在该背轭1034的定子1021侧的一个面上的永磁铁1033,另外,所述定子铁芯1024的背轭1024a的内径大到与轴1020不接触的程度,或者也可以设置成如图20所示的在背轭1024a的内径部分上可设置轴承。
所述转子1031的背轭134由磁性体构成。所述永磁铁1033在轴1020的周向上交替地具有不同的磁极,产生沿着轴1020的方向上的磁通。
如图22所示,埋入背轭1024a内的齿1024b的埋入部1100,形成为比其他部分细,以此可实现插入时的定位。从而提高了气隙的精度。
在这里,齿1024b的埋入背轭1024a的深度,与齿1024b的变细部分的长度相比,要短一些。这样,在该部分上,夹设有将背轭1024a和线圈1023绝缘的第1绝缘物1051。即,齿1024b埋浅了第1绝缘物1051的厚度的量。这里,第1绝缘物1051是设有孔1051a的绝缘膜,该孔1051a设置为比多个齿1024b的埋入背轭1204a内的各个部分的截面大,并且比没有埋入背轭1024a内的其他部分的截面小的形状。在图22中,第1绝缘物1051虽然相对每一齿1024b独立设置,但还可以是全部齿的量为一体的膜。
所述齿1024b的埋入背轭1024a中的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的台阶部,考虑到模具、加工的关系方面,难以都做成无半径的角。特别是,齿1024b和背轭1024a,由于具有关系到压入程度的间隙,因此不论是多么小的半径,都会影响埋入深度,使气隙的精度恶化。因此,利用与作为第1绝缘物1051的绝缘膜的孔之间的间隙来吸收齿1024b的半径。可通过该绝缘膜的膜厚来限定背轭与线圈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了气隙的精度。另外,虽然齿与线圈之间必须绝缘,但是由于形式是任意的所以省略对形式的说明。关于齿与线圈之间绝缘的具体例子,在下文说明。
此外,图2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B1的电动机的第1变形例的剖面图,图24是表示所述电动机的第2变形例的剖面图,图25是表示所述电动机的第3变形例的剖面图,图26是表示所述电动机的第4变形例的剖面图,图27是表示所述电动机的第5变形例的剖面图。
如图23所示,设置有将背轭1024a和线圈1023绝缘的第1绝缘物1151,并且还设置有将齿1024b和线圈1023绝缘的第2绝缘物1152。所述第2绝缘物1152是卷绕在多个齿1024b的未埋入背轭1204a内的其他部分周围的绝缘膜。借助于该绝缘膜,可简单地对齿1024b和线圈1023之间进行绝缘。
另外,如图24的第2变形例所示,齿1124b也可以贯通背轭1124a。这时设置在背轭1124a上的孔1124c成为贯通孔。
此外,如图25的第3变形例所示,第2绝缘物1252在背轭1024a与齿1024b之间的间隙中,使向外侧弯曲的弯曲部1252a与第1绝缘物1251重叠,必要时可以粘接、熔敷。
此外,如图26的第4变形例所示,第2绝缘物1262在背轭1024a与齿1024b之间的间隙中,使向间隙内侧弯曲的弯曲部1262a与第1绝缘物1151重叠,必要时可以粘接、熔敷。
另外,也可以将第2绝缘物与第1绝缘物通过树脂成形物一体成形。在这种情况下,可减少零部件数目的同时,可容易组装。
如图20所示,在多个齿1024b的埋入背轭1024a内的凹部1024c内的各个部分的末端侧与背轭1024a之间设有间隙,在凹部1024c内齿1024b与背轭1024a在轴向不接触,这样,可阻止磁通在背轭1024a内沿轴向通过。这样,可有效地抑制铁损的增加。另外,背轭1024a在用于磁饱和区域的情况下,间隙越小越好,只要能埋入磁性粘接剂就可以。磁性粘接剂与电磁钢板或压粉磁芯相比,导磁率要低得多,但是,与空气相比导磁率高,具有缓和磁饱和的效果。不过,在凹部中,在底部以外,在齿1024b与背轭1024a之间不设置间隙。
此外,如图27的第5变形例所示,定子铁芯1324的多个齿1324b,具有设置在面对转子1031(如图20所示)侧的宽幅部1324d,也必须对宽幅部1324d和线圈1323之间进行绝缘(第3绝缘物1353)。
这时,所述第2绝缘物1352是覆盖多个齿1324b的未埋入背轭1324a内的其他部分的周围的第2树脂成形物,并可以与对线圈1323和宽幅部1324d进行绝缘的第3绝缘物1353的第3树脂成形物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可减少零部件数目,并且可容易组装。
通过在所述定子铁芯1324的多个齿1324b上,在与转子1031对置一侧设置宽幅部1324d,从而可增加与转子1031对置的面积,可增大交链磁通。此外,所述宽幅部1324d也可作为防止线圈1323与转子1031(如图20所示)接触的有效装置。另外,若宽幅部与齿部为一体并用压粉磁芯成形,则是合适的。此外,可以将第2绝缘物与第3绝缘物用树脂成形物一体成形。进一步,可以将第1绝缘物、第2绝缘物以及第3绝缘物用树脂成形物一体成形,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模具具会变得稍微复杂一些。
下面,叙述所述电动机的图27所示的第5变形例的定子铁芯1324的组装方法。
图28是用于说明上述第5变形例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的图,如图28所示,使与齿1324b的间隙对置一侧(宽幅部1324d)的面朝向工具1300的基准面1300a,将齿1324b载置在工具1300上。在所述齿1324b上,设置第2绝缘物1352和第3绝缘物1353。
接着,在载置在工具1300上的齿1324b上,外嵌地配置预先整齐卷绕的线圈1323。这时,线圈1323与齿1324b及背轭1324a的绝缘,通过第2绝缘物1352实现。此外,为了齿1324b与背轭1324a的绝缘,通过设置第1绝缘物1351实现。
此外,在围绕齿1324b配置了线圈1323的状态下,将背轭1324a从上方载置在齿1324b上,将齿1324b的上部埋入背轭1324a的凹部1324c内之后,将背轭1324a与齿1324b接合。工具1300的上表面为精度高的平面。
这时,埋入位置虽然由设置在齿1324b上的台阶与第1绝缘物1351确定,但是,实际上是由将齿部埋入背轭中用的工具确定的。部件的加工精度误差的一部分被由树脂构成的第1绝缘物吸收。
根据上述电动机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地组装定子铁芯1321。另外,将预先以预定形状卷绕的状态下的线圈配置在背轭上后,即使将背轭与多个齿接合,也能够容易地组装定子铁芯。
此外,由于是以所述齿1324b的与转子1031对置侧的平面为基准,将背轭1324a与齿1324b接合在一起的,所以,提高了气隙的精度。
如图29、如图30所示,所述宽幅部1324d在与相邻的宽幅部1324d之间,设置有对齿1324b之间进行磁绝缘的一定空间1325。该空间1325从宽幅部1324d的中心向径向外侧以放射状延伸。通过这种结构,由于增加了与气隙1041对置的定子铁芯面积,所以,可增大交链磁通。另外,在相邻的宽幅部1324d中,相对旋转中心位于内周侧部分(图29的区域S2)及位于外周侧部分(图29的区域S1)可以彼此稍有接触(或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将齿1324b安装到背轭1324a上之前,可以限定齿1324b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优选接触部的面积较小,使得将漏磁限制在最小限度。
另外,如果不直接绕齿卷绕线圈,那么还可以这样:在绕卷芯设置第1绝缘物、第2绝缘物,如果必要的话设置第3绝缘物,绕绝缘物卷绕线圈,卸下卷芯,之后插入齿。这种方法用于例如难以用工具固定齿的情况下,或者在卷绕线圈时施加强的张力、卷绕在齿上的强度不充分的情况下。
图3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B1的单侧设有定子的电动机转子的一例子。所述转子1031具有永磁铁1033,所以,在电动机运转时,由于可提高气隙1041(图20所示)的磁通密度,所以,可实现使用了该电动机的压缩机的高输出和高效率。另外,所述永磁铁1033不是必须的。
此外,所述转子1031具有与背轭1034一起夹着永磁铁1033的转子板1035。所述转子板1035由磁性体构成,设置有对永磁铁1033中的相邻磁极之间进行磁绝缘的槽1035a。所述槽1035a从转子板1035的中心朝径向外侧以放射状延伸。所述槽1035a仅设置在转子板1035上,而不设在背轭1034上。此外,由于退磁磁场不直接作用于所述永磁铁1033,所以退磁抵抗力也增大了。进一步,在所述永磁铁1033使用烧结稀土类磁铁等的情况下,由于磁通的高谐波分量难以到达永磁铁1033的内部,所以可抑制在永磁铁1033内部产生涡流,从而实现减少损失以及降低温度的上升。另外,所述转子板1035也不是必须的。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动机,在齿1024b(1124b、1324b)中使用了涡流损耗小的将磁性粉固结的压粉磁芯,并且通过压入或热压配合来保持由具有足够强度的层叠钢板构成的背轭1024a(1124a、1324a),因此无损电动机特性,可实现通过压入或热压配合等保持定子铁芯1024(1124、1324)的电动机。
此外,由于所述多个齿1024b(1124b、1324b)的埋入背轭1024a(1124a、1324a)内的各个部分,比没有埋入背轭1024a(1124a、1324a)内的其他部分细,所以可容易实现插入时的定位,提高了气隙的精度。
此外,由于可提供所述定子1021和转子1031对置的各个面是与轴1020大致正交的平面的轴隙式电动机,所以可缩小轴向尺寸,实现小型化。
此外,由于使用了具有永磁铁1033的转子1031,从而借助永磁铁产生的磁通,可使含有大量高谐波的磁通穿过齿1024b(1124b、1324b),但是,由于齿1024b(1124b、1324b)使用了涡流损耗小的压粉磁芯,所以,可进一步减少铁损。
此外,通过将由具有足够强度的层叠钢板构成的背轭1024a(1124a、1324a)的外周部压入或热压配合到壳体1010的内侧,能可靠地将背轭1024a(1124a、1324a)保持在壳体1010上。
(实施方式B2)
图32是装载有实施方式B2的电动机的密闭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纵剖面图。本实施方式B2的旋转式压缩机使用实施方式B1的电动机。
如图32所示,该旋转式压缩机包括:配置在作为壳体一个例子的密闭容器1001内的电动机1002;以及压缩部1011,其配置在密闭容器1001内且在电动机1002下侧,由该电动机1002驱动。在这里,所谓上下方向是指沿着密闭容器1001的中心轴的方向,而无论密闭容器1001的中心轴相对水平面是否倾斜。
所述电动机1002配置在装满从压缩部101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的密闭容器1001内的区域中。具体而言,密闭容器1001内是高压区域H,该旋转式压缩机是所谓高压拱型压缩机。
所述电动机1002具有:定子1021;隔着气隙1041配置在该定子1021上方的转子1031;以及轴1020,其固定在该转子1031上并将该转子1031的旋转力传递到压缩部1011,并且从该转子1031延伸地设置,由轴承保持。
此外,所述压缩部1011包括:筒状的主体部1012;以及分别安装在该主体部1012上下开口端的上端板1015及下端板1016。所述轴1020贯通上端板1015和下端板1016,进入主体部1012的内部。
在所述主体部1012的内部,可公转地配置有与设置在轴1020上的曲柄销1017嵌合的滚子1013,通过该滚子1013的公转运动来进行压缩作用。即,在滚子1013外表面与主体部12内表面之间形成压缩室1014。
所述密闭容器1001具有在压缩部1011低压侧的压缩室1014开口的吸入管1006以及在电动机1002上侧(下游侧)开口的排出管1007。所述压缩部1011具有在电动机1002侧开口的排出孔1011a。
所述轴1020的一端侧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压缩部1011的下端板1016上,所述轴1020的另一端侧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定子1021上。
在所述密闭容器1001内的下侧,设有供轴1020下部浸渍的润滑油1008。所述润滑油1008借助于轴1020的旋转而上升到轴1020的内部,对压缩部1011的滑动部等进行润滑。
下面,说明所述旋转压缩机的作用。
从所述吸入管1006将制冷剂供给到压缩部1011的压缩室1014中,通过电动机1002驱动压缩部1011来压缩制冷剂。被压缩的制冷剂与润滑油一起,从压缩部1011的排出孔1011a排出到密闭容器1001内,通过电动机1002,在高压区域H中被运送后,从排出管1007排出到密闭容器1001的外侧。
这时,制冷剂通路(未图示)需要设置在转子1021的背轭内部。但位置和形状是任意的。
根据该实施方式B2的旋转式压缩机,可装载在输出较大的用途方面安装困难的轴隙式电动机,可实现小型化、高效率化(通过降低铜损而实现)的旋转式压缩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B2中,虽然对使用了轴隙式电动机的旋转式压缩机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旋转式压缩机,本发明也适于涡旋式压缩机等其他压缩机。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B2中,虽然利用电动机1002来驱动作为被驱动部的压缩部1011,但是,通过本发明的电动机驱动的被驱动部并不限于压缩部,还可以是利用电动机的主轴旋转而被驱动的其他结构的被驱动部。
此外,如果是旋转式压缩机,则可以是转子本身设置有可动活塞,使气缸紧贴在与转子相反的气隙一侧,利用转子与气缸构成压缩室。这时,在转子与压缩机构部之间不需要设置轴。进一步,使固定轴从定子向转子一侧延伸,如果把轴承设置在固定轴与转子之间,则不需要设置与转子一起旋转的轴,可防止转子与压缩机构部之间的扭转引起的振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轴不是必须的。
(实施方式B3)
图3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B3的电动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如图33所示,本实施方式B3的电动机具有安装在轴1420上的转子1431和配置在该转子1431轴向两侧的两个定子1421。所述转子1431以作为预定旋转轴的轴1420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定子1421使用实施方式B1的图20所示的定子1021。所述转子1431具有两个转子板1435和配置在该两个转子板1435之间的永磁铁1433。
设置有将背轭1424和线圈1423绝缘的第1绝缘物1451。
上述实施方式B3的电动机的定子1421的构成虽然与实施方式B1相同,但是,由于在壳体1410内部的隔开一定距离的两个位置处射入背轭1424,所以具有可提高壳体1410的刚性的效果。此外,在该实施方式B3的电动机中,来自轴向两侧的定子1421的吸引力作用于转子1431,因此,可抵消作用在转子1431和轴1420上的推力,也可以减小在推力方向上相对支撑轴1420的轴承(未图示)的力。进一步,对上下两组定子1421来说,可利用永磁铁1433的两个面,从而可使永磁铁的个数最少。
另外,转子1431,也可以使用以转子板1035来替代图31的转子1031的背轭1034的结构。示出了在所述转子1431的两侧呈现磁极、该转子1431为4极的情况。另外,背轭1434不是必须的,也可以省略背轭,从而永磁铁1433可利用一层永磁铁的两面作为磁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B1、B3的电动机中,卷线方式并不限于集中绕组、分布绕组、波状绕组等,可自由地选择。此外,定子齿数目和转子极数的组合及比率可自由选择。
(实施方式C1)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C1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首先,说明本电枢铁芯应用的轴隙式电动机2010的整体结构。图34是表示轴隙式电动机的剖面图,图35是表示电枢铁芯及线圈的分解立体图。
该轴隙式电动机2010,产生围绕预定的旋转轴线2018a的旋转力,具有作为励磁元件的转子2020与作为电枢的定子2030。
所述定子2030具有大致圆盘形状的整体形状,固定在省略图示的壳体内的一定位置上。
转子2020也具有大致圆盘形状的整体形状,隔着间隙而配设在所述定子2030的一个面的一侧(在这里是上表面侧)。该转子2020连接固定在轴2018上,该轴2018贯通定子2030的轴承2031,向外方(这里是下方)延伸,通过上述轴承2031等稍欠自由地支撑着。因此,定子2030以作为轴2018中心轴线的旋转轴线2018a为中心被旋转自如地支撑。换句话说,所述电动机2010是轴隙式电动机2010,即、作为励磁元件20的转子20与作为电枢的定子2030在旋转轴线2018a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
所述定子2030具有作为电枢铁芯的定子铁芯2032及安装在该定子铁芯2032上的多个线圈2040。该定子2030在使后述的各齿2036朝向所述转子2020的姿势下,隔着间隙与该转子2020对置。
定子铁芯2032具有:大致圆盘形状的背轭2034和多个齿2036。
背轭2034借助于在与旋转轴线2018a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电磁钢板等薄板沿着旋转轴线2018a方向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形成为大致圆盘形状。被层叠的薄板是由例如硅钢板或其他非结晶型、坡莫合金等磁性材料形成的薄板。该背轭2034具有与旋转轴线2018a大致垂直的一个主面(在图34中为上表面)和处于与该主面相反一侧并与旋转轴线2018a大致垂直的另一个主面(在图34中为下表面)。此外,该背轭2034,通过压入或热压配合等安装固定在壳体内。由于通过层叠钢板形成背轭2034,所以可防止对背轭2034的损坏,并且能在足够强度下将背轭2034固定在壳体内。
另外,在背轭2034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支撑轴2018的轴承2031。另外,轴承的位置并限定于此。
各齿2036呈圆环状围绕旋转轴线2018a配设,并且从背轭2034中的与转子2020对置侧的一个主面突出。各齿2036从背轭2034的一个主面起沿旋转轴线2018a方向朝转子侧突出,并且线圈2040围绕该突出部分卷绕。换句话说,在这里,在各个齿2036上集中卷绕有线圈2040。另外,在各线圈2040和各齿2036之间,实际上设置有绝缘膜等的绝缘物,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说明。
更具体而言,各齿2036共有6个,共计6个线圈2040分别集中卷绕。各线圈2040沿例如定子30的周向以U相、V相、W相的顺序反复配置,并且该3相线圈2040分别呈星形连线,从变换器供给电流。因此,各线圈2040经过励磁,就能产生齿2036的突出方向上的磁通,使所述转子2020旋转。
此外,各齿2036用磁性粉固结的压粉磁芯形成,优选用压粉铁芯形成。该齿2036在与旋转轴线18a大致正交的平面上具有这样截面形状部分,该截面形状部分由与邻设的齿2036的截面部分的边大致平行的两条边以及在背轭2034的外周侧将该两条大致平行的边连在一起的边围成的。在这里,外周侧的边是弧状的,因此,齿2036的该截面形状是中心角朝向旋转轴线2018a的大致扇形形状的截面形状。当然,还可以是外周侧的边为直线状,该齿2036的该截面形状具有大致的三角形状。
此外,各齿2036中的卷绕线圈2040的部分的角部做成圆形。因此,可避免该角部缺损,防止线圈40卷得太粗。特别是,在将线圈2040卷绕在各齿2036上的集中绕组的情况下,是有效的。所述做成圆形的角部半径最好是卷绕线圈线直径的两倍以上。实验上,如果采用这样的程度的半径,可有效地防止卷得太粗。
另外,各个齿2036中的卷绕有线圈的部分,还可以具有大致方形截面形状等其他形状。当然,通过将各个齿2036中的卷绕有线圈的部分作成大致扇形或大致三角形,可以以高占空系数配置齿2036和线圈2040双方。在这种情况下,与线圈2040的卷绕部分对应的部分,可以是所述的大致扇形或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部分,例如,埋入背轭2034内的部分或与转子2020对置的部分等,还可以采用其他截面形状。
另外,在各齿2036的末端部上,也可以设置有朝向外方突出的凸缘部。凸缘部可以采用与各齿2036一体形成的结构,或是之后设置在各齿2036上的结构。特别是,用实施方式C2说明将凸缘部与各齿2036一体形成的结构所适用的制造方法。
转子2020具有安装在轴2018上的圆环状转子侧背轭2022和设置在该转子侧背轭2022的定子2030侧的表面上的永磁铁2024。此外,在多个永磁铁2024的定子2030侧,设置有作为励磁元件侧磁性体部件的转子磁性体2026。
转子侧背轭2022由层叠钢板磁芯或压粉磁芯等磁性体形成。该转子侧背轭2022固定保持各齿2036,并且在与定子2030相反一侧,有助于永磁铁2024的退磁或涡流损耗的降低。
此外,在转子侧背轭2022的定子2030侧的面上,永磁铁2024呈环状围绕旋转轴线2018a等间隔地配设。此外,各永磁铁2024配设为围绕旋转轴线2018a呈现出交替不同的磁极,分别产生沿着旋转轴线2018a方向上的磁通。
转子磁性体2026形成为比永磁铁2024的定子2030侧端面大(在这里大一圈)的板形状,并安装在各永磁铁2024的位于定子2030侧端面上。该转子磁性体2026在各永磁铁2024之间隔着槽等被磁分割。转子磁性体2026,具有使磁通以泄漏少的方式通过各齿2036和转子2020之间的功能。当然,该转子磁性体2026也可以省略。转子磁性体2026最好不接近轴。这是为了防止永磁铁2024的磁通经过磁性体即轴而短路。在轴为非磁性体的情况下,就没有这样的限制。
另外,作为励磁元件,优选使用具有永磁铁2024的转子2020。这是由于与用卷线励磁的情况相比,通过永磁铁2024可提高定子铁芯2032等的磁通密度。此外,在磁性回路中,存在着与间隙长相比厚度足够大的永磁铁2024,所以,永磁铁2024的磁阻占据磁性回路的全部磁阻的大部分,可以将由导磁率比层叠钢板低的压粉磁芯所形成的齿2036的影响降低到较小的程度。
说明定子铁芯2032的制造方法。图36是表示本制造方法的工序图。本制造方法具有背轭形成工序(工序(a))以及齿形成工序(工序(b))。
在背轭形成工序中,利用将冲压成预定形状的薄板沿着旋转轴线2018a的方向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形成背轭2034。在该背轭2034上,形成多个齿固定用凹部2034h。各齿固定用凹部2034h在应固定各齿2036的位置、即背轭2034的一个主面侧,围绕旋转轴线2018a隔开大致相等的间隔形成多个。在这里,各齿固定用凹部2034h,是与齿2036中的线圈卷绕部分对应的大致扇形或大致三角形的凹部,并形成为不贯通背轭2034的有底孔形。
在齿形成工序中,在将背轭2034插入固定在齿2036成型用的成形模具内的状态下,用模具将压粉磁芯成形为齿2036。例如,如图37所示,用第1模具2050和第2模具2052来成形齿2036的情况下,将背轭2034预先配设在第1模具2050和第2模具2052内,并固定在第2模具2052内。在该状态下,将压粉磁芯材料配设在齿固定用凹部2034h和第1模具2050的模具面之间,对两模具2050、2052之间施加压力,将齿2036压缩成型为其处在齿固定用凹部2034h内并从该齿固定用凹部2034h突出。因此,用压粉磁芯模具成形为齿2036与背轭2034的齿固定用凹部2034h部分成为一体化。换句话说,考虑以齿2036为基准时,也将齿固定用凹部2034h的内周面作为模具面进行模具成形,与背轭2034一体成形。这样,利用一种插入成形,制造出定子铁芯2032。
另外,也可以在齿固定用凹部2034h和第1模具2050的模具面内挤压压粉磁芯材料,来成形齿2036。
另外,之后,在各个齿2036上,卷绕安装线圈2040。线圈2040可以直接卷绕在各齿2036上,或在其他地方卷绕于卷轴上后,外嵌安装在各齿2036上。特别是,在齿2036上没有一体地形成有凸缘部的情况下,能够在其他地方卷绕于卷轴上后,外嵌安装在各齿2036上。对于适用于将线圈2040直接卷绕在各齿2036上的制造方法,用实施方式C2说明。在这里,也可以在将线圈2040与背轭2034同时固定在模具内的状态下,将压粉磁芯材料压缩成形。
采用这样的定子铁芯2032的制造方法和定子铁芯2032时,由于利用层叠钢板形成背轭2034,所以可通过热压配合或压入等将定子铁芯2032保持在壳体内,可确保定子铁芯2032有足够的强度。此外,由于齿2036用涡流损耗小的压粉磁芯形成,因而也可以使电动机特性得到优化。此外,由于形成具有齿固定用凹部2034h的背轭2034,在将该背轭2034固定在模具2050、2052内的状态下,用压粉磁芯来模具成形齿2036,所以可防止齿36的破损,并能消除齿2036与背轭2034的间隙,牢固地对其进行保持。
此外,将齿2036压入或热压配合到背轭2034中的方法,有可能因应力的残留而引起磁气特性降低,但是在本制造方法中,不容易产生这样的应力残留,可有效地防止磁性特性的降低。此外,由于层叠钢板的层叠面在齿固定用凹部2034h内露出,所以齿2036可以填充地形成为进入该层叠面的间隙中,可更彻底地确保层之间的绝缘性,并且也能更可靠地防止齿2036从齿固定用凹部2034h拔出。
图38是表示实施方式C1的齿固定用凹部的第1变形例的剖面图。如该图所示,齿固定用凹部2034Bh还可以是贯通背轭2034的孔形状。换句话说,齿固定用凹部包括:未贯通背轭2034的有底孔形状的齿固定用凹部2034h以及贯通背轭2034的孔形状的齿固定用凹部2034Bh。
图39是表示实施方式C1的齿固定用凹部的第2变形例的剖面图,图40是表示实施方式C1的齿固定用凹部的第3变形例的剖面图。
在这些变形例中,在齿固定用凹部2034Ch、2034Dh内形成有凹凸部。
在图39所示的例子中,该齿固定用凹部2034Ch形成为贯通背轭2034的孔形,其内周面形状形成为在该背轭2034的另一个主面侧经由台阶部2034Cha扩径的凹凸形状。另外,台阶部2034Cha成为与齿2036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抵接面,承受朝向齿2036的突出方向的力。
此外,在图40所示例子中,齿固定用凹部2034Dh形成为贯通背轭2034的孔形状,其内周面形状作成具有在厚度方向大致中间部向其内侧突出的凸缘状凸部2034Dha的形状。该凸缘状凸部2034Dha中的成为与齿36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抵接面2034Dhb,承受朝向齿2036的突出方向的力。
在这些变形例中,由于在齿固定用凹部2034Ch、2034Dh内形成凹凸部,所以可有效地防止齿2036的拔出。另外,当然,所述凹凸部形状并不限于上述例子,还可以是例如在齿固定用凹部2034Ch、2034Dh的整个周向上突出的形状,或是沿周向局部突出的形状,此外,也可以采用呈球状、棱柱状突出的形状。
此外,由于各齿固定用凹部2034Ch、2034Dh具有与齿2036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抵接面2034Cha、2034Dhb,所以可以承受朝向齿2036突出方向的力,更有效地防止齿2036的拔出。特别是,由于借助于转子2020的永磁铁2024的吸引力,对齿2036作用朝向其突出方向的力,所以可以有效地承受这种力,防止齿2036的拔出。
图41是表示有关线圈卷绕方法的变形例的图。即是说线圈2040不一定非要集中卷绕,如图41所示,也可以具有分布卷绕的线圈2040E,当然还可以具有其他波状卷绕的线圈。在分布卷绕的线圈2040E的情况下,将多个线圈2040E沿旋转轴线2018a方向安装多层,但是,优选将各线圈2040E通过适当弯曲等配设,使得各齿2036之间配设在同一层,即在各齿2036之间在旋转轴线2018a方向上配设在大致同一平面上。
图42是表示实施方式C1的在转子两侧配设定子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转子2020F省略了转子侧背轭2022,在其两侧配设有转子磁性体2026,转子2020F在其两面侧呈现出围绕旋转轴线2018a交替的磁极。转子2020F将转子磁性体2026隔着非磁性体的衬垫或保持架而与轴结合。在轴为非磁性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轴插入转子磁性体2026的内周中进行保持。此外,上下两个定子2030F与上述图38所示的定子2030相同,两个定子2030F在使各齿2036朝向转子2020侧的姿势下被固定。其他结构是与上述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
根据该变形例,磁铁作用在转子2020上的吸引力可被两侧的间隙消除,能够减少在轴承2031处的损失,并且延长轴承2031的寿命。
图43是表示实施方式C1的在定子两侧配设转子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定子铁芯2032G通过使齿2036G在背轭2034G的两侧突出而构成。该齿2036G采用与所述齿2036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与背轭2034一体形成。此外,以与突出到该定子2030两侧的各齿2036G对置的方式,旋转自如地配设与所述转子2020相同结构的转子2020G。即,在背轭2034中的一个主面的相反一侧的另一个主面上也设置齿2036G。在这两侧的各齿2036G的末端部形成有凸缘部2036Ga。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利用两个间隙中消除磁性吸引力,能够减少在轴承2031处的损耗,并延长轴承2031的寿命。
另外,在定子2030G的两侧,齿2036G的位置或线圈2040的卷绕形式不一定相同。例如,也可以在定子2030G的两侧,将齿2036G的位置沿背轭2034周向错开。因此,可得到非对称效果。
(实施方式C2)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C2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图4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作为电枢铁芯的定子铁芯的立体图,图45、图46、图47是表示制造工序的图,图48是表示本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C1同样的构成部分,标有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在本制造工序中,在所述背轭形成工序(a)中,如图45所示,形成了与各齿2136对应地分割的分割背轭2135(分割背轭形成工序)。这里,各分割背轭2135形成为,将所述背轭2034以中心角(360/n)°的中心角(n为齿数)分割的大致扇形,并分别在其上形成齿固定用凹部2134h。另外,在各分割背轭2135的接合面上,形成可相互嵌合的凸部2135a及凹部2135b。在这里,形成大致半圆凸状的凸部2135a及大致半圆凹状的凹部2135b。
此外,在随后的上述齿形成工序(b)中,在将各分割背轭2135固定在成形模具中的状态下,如图46所示,以齿处在各齿固定用凹部2134h内并从该齿固定用凹部2034h突出的方式,用压粉磁芯来模具成形齿2136。在这里,在各齿2136的末端部,一体地形成凸缘部2136a。
之后,如图47所示,在各个齿2136上卷装线圈2040。这时,一边让齿2136旋转一边卷绕线圈2040,或者使线圈卷线供给嘴围绕齿2136旋转来卷绕线圈2040。总之,由于每一齿2136都被分割,所以很容易进行这样的线圈2040的卷绕。另外,例如也可以在未一体形成凸缘部2136a的情况下,将各分割背轭2135一体化后,将线圈2040卷绕安装在各个齿2136上。
之后,在背轭一体化工序(c)中,用粘接剂等将各分割背轭2135接合并一体化,形成与背轭2034同样的背轭2134,这样制造出定子铁芯2132。这时,通过将所述凸部2135a与凹部2135b彼此嵌合,能够形成正确的位置关系,并且能够牢固地一体化。另外,也可以不使用粘接剂,在外周套上环,或直接保持在壳体内径上,以此也能将各分割背轭2135一体化。
采用这样的定子铁芯2132的制造方法时,在将各分割背轭2135固定在成形模具中的状态下,以齿处在齿固定用凹部2134h内并从该齿固定用凹部2034h突出的方式,用压粉磁芯来模具成形齿2136,因此,作为成形模具,可使用比上述实施方式C1的情况更小的成形模具,此外,也容易处理。
此外,由于在被分割的分割背轭2135上对齿2136进行模具成形,所以,即使是例如在各齿2136的末端部形成凸缘部2136a的结构,在将各分割背轭2135一体化之前,可针对各齿2136容易地卷装线圈2040。
另外,在定子两侧设有转子的情况(参照图43)下,如图49所示,也可以在分割背轭2135B的两面侧呈突出状一体形成齿2136B。除此之外,可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制造。
(实施方式C3)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C3的压缩机。图50是表示备有包括所述定子铁芯2032的轴隙式电动机的压缩机的剖面图。
该压缩机2080是所谓的高压拱型压缩机,在作为壳体的大致筒状的密闭容器2082内,配备有电动机2010及压缩机构部2090。在密闭容器2082的下部设置有储油部2083。
压缩机构部2090受到所述电动机2010的驱动来对从吸入管2091供给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动作,并将经过压缩的高压制冷剂从排出管2092排出。
电动机2010具有在所述实施方式C1中参照图34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该电动机2010通过轴2018驱动压缩机构部2090。
该电动机2010,设置在所述密闭容器2082内的充满高压制冷剂的高压区域H中,在这里设置在压缩机构部2090的上侧。即,该压缩机2080是立式状态。
说明电动机2010的设置结构。该电动机2010配置为使轴2018处于沿着密闭容器2082的中心轴的姿势下。此外,定子2030配设在接近压缩机构部2090侧,转子2020配设在远离压缩机构部2090侧。通过将定子铁芯2032压入或热压配合到密闭容器2082内,可将定子2030固定在密闭容器2082内。另外,在定子2030的各齿2036的末端部,设置有凸缘部2036a。
此外,与转子2020连接的轴2018,贯通定子2030并连接到压缩机构部2090上。此外,将转子2020的旋转运动通过轴2018传递给压缩机构部2090。
在该压缩机2080中,通过将以层叠钢板形成的定子铁芯2032固定在密闭容器2082内,从而可固定保持定子2030,可用强度较强的定子铁芯2032来较牢固地固定定子2030。与此同时,可缩小齿2036和定子铁芯2032之间的间隙,形成磁阻小的磁性回路。此外,即使形状薄,也能使磁性负载、电机负载都增加,所以可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压缩机,最适于要求以低速恒定低扭矩来长时间运转且要求省能的设备中,例如空调机等。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枢铁芯可以是适用于转子或定子任何一种的结构。此外,电枢铁芯不仅适用于电动机,还适用于发电机。
综上所述,对该电动机与电动机的制造方法以及压缩机、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及电枢铁芯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的说明在全面的情况下仅仅是例示,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未被例示的多种变形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理解为能够被想到的。

Claims (38)

1.一种电动机,
该电动机包括:
以预定的旋转轴(1020、1420)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31、431、531、831、1031、1431);以及
定子(21、121、221、321、421、621、721、821、1021、1421),其具有与所述转子(31、431、531、831、1031、1431)隔开间隔地对置的定子铁芯(24、124、224、324、424、624、724、824、1024、1124、1324、1424)和安装在该定子铁芯(24、124、224、324、424、624、724、824、1024、1124、1324、1424)上的线圈(23、123、223、323、423、623、723、823、1023、1123、1323、1423),
所述定子铁芯(24、124、224、324、424、624、724、824、1024、1124、1324、1424)具有:
与所述旋转轴(1020、1420)大致正交的大致圆盘形状的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1024a、1124a、1324a、1424a);以及
多个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1024b、1124b、1324b、1424b),它们以从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1024a、1124a、1324a、1424a)朝所述旋转轴方向竖起来的方式沿周向配置在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1024a、1124a、1324a、1424a)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端面上,并利用将磁性粉固结而成的压粉磁芯形成,
所述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1024b、1324b、1424b)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以预定深度埋入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1024a、1324a、1424a)内,或者,所述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1124b)以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贯穿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1124a)内的方式埋入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具有使与所述旋转轴大致正交的薄板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层叠的层叠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多个齿(124b、224b)各自的埋入所述背轭(124a、224a)内的部分,比未埋入所述背轭(124a、224a)内的其他部分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多个齿(224b)各自的埋入所述背轭(224a)内的部分,与未埋入所述背轭(224a)内的其他部分相比,朝向末端逐渐变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多个齿(124b)各自的埋入所述背轭(124a)内的部分的末端侧和所述背轭(124a)之间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定子(421)的所述背轭(424a)具有:
用于埋设所述多个齿(424b)所设置的多个凹部(424c);以及
设置在所述多个凹部(424c)内周侧或外周侧的至少一方上的应力缓和孔(401、40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
在所述定子铁芯(621)的所述背轭(624a)中,在配置有所述多个齿(624b)的区域的径向外侧部分上,设有切槽(60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定子铁芯(321、621)的所述多个齿(324b、624b)具有,在与所述转子(31)对置一侧设置的宽幅部(324d、624c)。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定子(21、121、221、321、421、621、721、821)与所述转子(31、431、531、831)对置的各个面,是与所述旋转轴大致正交的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定子(421)以从所述旋转轴方向两侧夹持所述转子(431)的方式配置两个。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转子(31、431、531、831)具有永磁铁(33、433、533)。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定子铁芯(24、124、224、324、424、624、724、824)的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的外周部压入或热压配合于壳体(10)的内侧。
13.一种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该电动机包括:
以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31、431、531、831);以及
定子(21、121、221、321、421、621、721、821),其具有与所述转子(31、431、531、831)隔开间隔地对置的定子铁芯(24、124、224、324、424、624、724、824)和安装在该定子铁芯(24、124、224、324、424、624、724、824)上的线圈(23、123、223、323、423、623、723、823),
所述定子(21、121、221、321、421、621、721、821)的所述定子铁芯(24、124、224、324、424、624、724、824)具有:
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其具有使与所述旋转轴大致正交的薄板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层叠的层叠钢板;以及
多个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它们以从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朝所述旋转轴方向竖起来的方式沿周向配置在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端面上,利用将磁性粉固结而成的压粉磁芯形成,
所述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以预定深度埋入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内,或者,所述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以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贯穿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内的方式埋入其中,
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预先卷绕成预定形状的状态下的所述线圈(23、123、223、323、423、623、723、823)配置在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上,或者,围绕所述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进行配置的步骤;以及
在配置了所述线圈(23、123、223、323、423、623、723、823)之后,将所述背轭(24a、124a、224a、324a、424a、624a、824a)与所述多个齿(24b、124b、224b、324b、424b、624b、724b、824b)接合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所述定子(321)和所述转子(31)对置的各个面,是与所述旋转轴大致正交的平面,
在将所述背轭(324a)与所述多个齿(324b)接合的步骤中,以所述齿(324b)的与所述转子(31)对置一侧的平面为基准,将所述背轭(324a)与所述多个齿(324b)接合在一起。
15.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该压缩机装载有权利要求2~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各自的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内的部分,比未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内的其他部分细,
在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与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之间,夹有使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和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绝缘的第1绝缘物(1051、1151、1251、135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具有使与所述旋转轴(1020、1420)大致正交的薄板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层叠的层叠钢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第1绝缘物(1051、1151、1251、1351)是设有呈如下所述形状的孔(1051a)的绝缘膜,该孔(1051a)的形状为比所述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各自的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内的部分的截面大,并且比未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内的其他部分的截面小。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机,
在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和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4)之间,夹有使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和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绝缘的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
所述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是卷绕在所述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的未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内的其他部分周围的绝缘膜。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机,
在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和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4)之间,夹有使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和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绝缘的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
所述第1绝缘物(1151、1251、1351)是设有呈如下所述形状的孔的第1树脂成形物,该孔的形状为比所述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各自的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024a)内的部分的截面大,并且比未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内的其他部分的截面小,
所述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是覆盖所述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的未埋入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内的其他部分周围的第2树脂成形物,
所述第1树脂成形物与所述第2树脂成形物是一体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定子铁芯(1324)的所述多个齿(1324b)具有,在与所述转子(1431)对置一侧设置的宽幅部(1324d),
在所述齿(1324b)和所述线圈(1323)之间,夹有使所述齿(1324b)和所述线圈(1323)绝缘的第2绝缘物(1352),
在所述线圈(1323)和所述宽幅部(1324d)之间,夹有使所述线圈(1323)和所述宽幅部(1324d)绝缘的第3绝缘物(1353),
所述第2绝缘物(1352)是覆盖所述多个齿(1324b)的未埋入所述背轭(1324a)内的其他部分周围的第2树脂成形物,
所述第3绝缘物(1353)是第3树脂成形物,
所述第2树脂成形物与所述第3树脂成形物是一体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定子(1021、1421)与所述转子(131、1431)对置的各个面,是与所述旋转轴(1020、1420)大致正交的平面。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机,
所述转子(1031、1431)具有永磁铁(1033、1433)。
24.一种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该电动机包括:
以预定的旋转轴(1020、1420)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1031、1431);以及
定子(1021、1421),其具有与所述转子(1031、1431)隔开间隔地对置的定子铁芯(1024、1124、1324、1424)和安装在该定子铁芯(1024、1124、1324、1424)上的线圈(1023、1123、1323、1423),
所述定子(1021、1421)的所述定子铁芯(1024、1124、1324、1424),具有:与所述旋转轴(1020、1420)大致正交的大致圆盘形状的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以及
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它们以从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朝所述旋转轴方向竖起来的方式沿周向配置在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端面上,利用将磁性粉固结而成的压粉磁芯形成,
所述齿(1024b、1324b、1424b)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以预定深度埋入所述背轭(1024a、1324a、1424a)内,或者,所述齿(1124b)以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贯穿所述背轭(1124a)内的方式埋入其中,
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围绕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配置有使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与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绝缘的第1绝缘物(1051、1151、1251、1351),以及使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与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绝缘的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的步骤;
围绕所述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卷绕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的步骤;以及
卷绕了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之后,将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与所述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接合的步骤。
25.一种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该电动机包括:
以预定的旋转轴(1020、1420)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1031、1431);以及
定子(1021、1421),其具有与所述转子(1031、1431)隔开间隔地对置的定子铁芯(1024、1124、1324、1424)和安装在该定子铁芯(1024、1124、1324、1424)上的线圈(1023、1123、1323、1423),
所述定子(1021、1421)的所述定子铁芯(1024、1124、1324、1424),具有:与所述旋转轴(1020、1420)大致正交的大致圆盘形状的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以及
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它们以从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朝所述旋转轴方向竖起来的方式沿周向配置在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的所述旋转轴方向的端面上,利用将磁性粉固结而成的压粉磁芯形成,
所述齿(1024b、1324b、1424b)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以预定深度埋入所述背轭(1024a、1324a、1424a)内,或者,所述齿(1124b)以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贯穿所述背轭(1124a)内的方式埋入其中,
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围绕第1绝缘物(1051、1151、1251、1351)和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卷绕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的步骤,其中,第1绝缘物(1051、1151、1251、1351)和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围绕具有与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卷绕部的卷芯进行配置,第1绝缘物(1051、1151、1251、1351)使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与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绝缘,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使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与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绝缘;
将所述第1绝缘物(1051、1151、1251、1351)、所述第2绝缘物(1152、1252、1262、1352)及所述线圈(1023、1123、1323、1423)嵌在所述齿(1024b、1124b、1324b、1424b)上的步骤;以及
将所述背轭(1024a、1124a、1324a、1424a)与所述多个齿(1024b、1124b、1324b、1424b)接合的步骤。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所述定子(1021)和所述转子(1031)对置的各个面,是与所述旋转轴(1020)大致正交的平面,
在将所述背轭(1324a)与所述多个齿(1324b)接合的步骤中,以所述齿(1324b)的与所述转子(1031)对置一侧的平面为基准,将所述背轭(1324a)与所述多个齿(1324b)接合在一起。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所述定子(1021)和所述转子(1031)对置的各个面,是与所述旋转轴(1020)大致正交的平面,
在将所述背轭(1324a)与所述多个齿(1324b)接合的步骤中,以所述齿(1324b)的与所述转子(1031)对置一侧的平面为基准,将所述背轭(1324a)与所述多个齿(1324b)接合在一起。
28.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该压缩机装载有权利要求16~2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
29.一种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该电枢铁芯(2032、2032G、2132)包括:
具有与轴(2018a)大致垂直的主面的大致圆盘形状的背轭(2034、2034G、2134);以及
以从所述背轭的一个主面突出的方式围绕所述轴固定地配设的多个齿(2036、2036G、2136、2136B),
该电枢铁芯(2032、2032G、2132)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
(a)、利用将薄板沿所述轴向层叠的层叠钢板,形成具有齿固定用凹部(2034h、2034Bh、2034Ch、2034Dh、2134h)的背轭的工序;以及
(b)、在将所述背轭固定在成形模具(2050、2052)中的状态下,以把所述齿处于所述齿固定用凹部内并从该齿固定用凹部突出的方式用压粉磁芯对所述齿进行模具成形的工序。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齿固定用凹部(2034Ch、2034Dh)内形成凹凸部(2034Dha)。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所述凹凸部具有与所述齿的突出方向相反方向的抵接面(2034Cha、2034Dhb)。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所述工序(a)是形成按照多个所述齿而分割的分割背轭(2135、2135B)的工序,
所述工序(b),是在将所述各分割背轭固定在成形模具中的状态下,以把所述齿处于所述齿固定用凹部内并从该齿固定用凹部突出的方式,用压粉磁芯对所述齿(2136、2136B)进行模具成形的工序,
在所述工序(b)之后,还包括:
(c)、使所述各分割背轭一体化的工序。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齿的末端部,形成有向外突出的凸缘部(2136a)。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工序(b)与所述工序(c)之间,还包括在所述各齿上卷绕线圈(2040)的工序。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背轭中,在与所述一个主面相反一侧的另一主面上,设有齿(2036G、2136B)。
3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齿(2036、2036G、2136、2136B)中,卷绕线圈(2040、2040E)的部分的角部做成圆角。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
所述做成圆角的角部半径是被卷绕的线圈线的直径的两倍以上。
38.一种电枢铁芯,
该电枢铁芯(2032、2032G、2132)包括:
具有与轴(2018a)大致垂直的主面的大致圆盘形状的背轭(2034、2034G、2134);以及
以从所述背轭的一个主面突出的方式围绕所述轴固定地配设的齿(2036、2036G、2136、2136B),
其中,所述背轭利用将薄板沿所述轴向层叠的层叠钢板形成,并具有齿固定用凹部(2034h、2034Bh、2034Ch、2034Dh、2134h),
所述齿以与所述背轭的所述齿固定用凹部部分一体化的方式用压粉磁芯模具成形。
CNA2007800100544A 2006-03-27 2007-03-23 电枢铁芯、使用该电枢铁芯的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14059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4511/2006 2006-03-27
JP2006084511 2006-03-27
JP354082/2006 2006-12-28
JP026642/2007 2007-02-0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816628A Division CN101505080A (zh) 2006-03-27 2007-03-23 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枢铁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5925A true CN101405925A (zh) 2009-04-08

Family

ID=405388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816628A Pending CN101505080A (zh) 2006-03-27 2007-03-23 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枢铁芯
CNA2007800100544A Pending CN101405925A (zh) 2006-03-27 2007-03-23 电枢铁芯、使用该电枢铁芯的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816628A Pending CN101505080A (zh) 2006-03-27 2007-03-23 电枢铁芯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枢铁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505080A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7765A (zh) * 2011-04-21 2011-11-09 江苏磁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定子平面电机
CN102832750A (zh) * 2011-06-14 2012-12-19 西门子公司 更换电机中的区段的方法
CN102904385A (zh) * 2012-11-14 2013-01-30 广州转矩王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非晶定子水冷永磁盘式电机
CN103166335A (zh) * 2011-12-08 2013-06-1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由粉末形成的铁芯和使用该铁芯的车辆用电机
CN104454534A (zh) * 2013-09-25 2015-03-2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CN107659004A (zh) * 2016-07-25 2018-02-0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风扇
CN109193978A (zh) * 2018-09-07 2019-01-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的齿轭分离定子结构
CN109245340A (zh) * 2018-11-28 2019-01-18 核心驱动科技(金华)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铁芯以及加工方法
CN111566902A (zh) * 2018-03-08 2020-08-21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CN111953098A (zh) * 2019-05-17 2020-11-17 Tdk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13196634A (zh) * 2018-12-17 2021-07-30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层叠铁芯及旋转电机
CN113202869A (zh) * 2021-04-06 2021-08-0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三自由度混合偏置磁轴承
CN113498571A (zh) * 2019-02-25 2021-10-12 株式会社电装 电枢
CN113661647A (zh) * 2019-03-25 2021-11-16 吉格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能量转换装置和相关系统
CN113783378A (zh) * 2017-01-09 2021-12-10 黑田精工株式会社 层叠铁芯的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44464A4 (en) * 2019-04-29 2022-05-18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TATOR ASSEMBLY AND MOTOR
WO2020220622A1 (zh) * 2019-04-29 2020-11-05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风机
JP2021019382A (ja) * 2019-07-17 2021-02-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CN112746978A (zh) * 2019-10-30 2021-05-04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直流离心压缩机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7765A (zh) * 2011-04-21 2011-11-09 江苏磁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定子平面电机
CN102832750A (zh) * 2011-06-14 2012-12-19 西门子公司 更换电机中的区段的方法
CN102832750B (zh) * 2011-06-14 2018-01-26 西门子公司 更换电机中的区段的方法
CN103166335A (zh) * 2011-12-08 2013-06-1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由粉末形成的铁芯和使用该铁芯的车辆用电机
CN102904385A (zh) * 2012-11-14 2013-01-30 广州转矩王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非晶定子水冷永磁盘式电机
CN104454534A (zh) * 2013-09-25 2015-03-2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CN107659004A (zh) * 2016-07-25 2018-02-0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风扇
CN113783378A (zh) * 2017-01-09 2021-12-10 黑田精工株式会社 层叠铁芯的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CN111566902A (zh) * 2018-03-08 2020-08-21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CN109193978A (zh) * 2018-09-07 2019-01-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的齿轭分离定子结构
CN109245340A (zh) * 2018-11-28 2019-01-18 核心驱动科技(金华)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铁芯以及加工方法
CN109245340B (zh) * 2018-11-28 2024-02-23 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铁芯的加工方法
CN113196634A (zh) * 2018-12-17 2021-07-30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层叠铁芯及旋转电机
CN113498571A (zh) * 2019-02-25 2021-10-12 株式会社电装 电枢
CN113498571B (zh) * 2019-02-25 2023-10-20 株式会社电装 电枢
CN113661647A (zh) * 2019-03-25 2021-11-16 吉格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能量转换装置和相关系统
CN111953098A (zh) * 2019-05-17 2020-11-17 Tdk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11953098B (zh) * 2019-05-17 2024-03-12 Tdk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13202869A (zh) * 2021-04-06 2021-08-0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三自由度混合偏置磁轴承
CN113202869B (zh) * 2021-04-06 2023-08-2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三自由度混合偏置磁轴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5080A (zh) 2009-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5925A (zh) 电枢铁芯、使用该电枢铁芯的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016803A1 (en) Case for electric motor
WO2017188798A1 (ko) 액체 렌즈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기기, 및 액체 렌즈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WO2013141658A1 (ko) 안테나 어셈블리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WO2015007007A1 (zh) 一种adc自动校正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236021A1 (ko) 공기 조화기
WO2019235825A1 (en)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motor
WO2018080164A1 (ko) 다층 기판을 이용한 적층형 스테이터와 이를 이용한 인카 센서
WO2020071852A1 (ko)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WO2021172793A1 (ko) 액시얼 갭 타입 전동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워터 펌프
WO2022203412A1 (ko) 액추에이터 장치
WO2013035989A2 (ko) 발전시 회전력이 발생하는 발전동기
EP3810996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3488514A1 (en) Case for electric motor
WO2019066153A1 (ko) 공기 조화기
WO2021101123A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WO2022139500A1 (ko) 모터
WO2021141196A1 (ko) 회전 전기 기기의 스테이터
WO2023287121A1 (ko) 쉴드 장치, 유도 가열 방식의 쿡탑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유도 가열 방식의 쿡탑 시스템
WO2020013652A1 (en) Compressor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WO2022145603A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WO2019164303A1 (ko) 리니어 모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리니어 압축기
WO2021149872A1 (ko)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팬모듈
WO2021182733A1 (ko) 팬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WO2020204270A1 (ko) 모터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식 압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