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5823B - 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固体电解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固体电解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5823B
CN101405823B CN200780009391.1A CN200780009391A CN101405823B CN 101405823 B CN101405823 B CN 101405823B CN 200780009391 A CN200780009391 A CN 200780009391A CN 101405823 B CN101405823 B CN 1014058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anode electrode
electrode
described anode
solid electroly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93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5823A (zh
Inventor
黑岛俊哉
白神昌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05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5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5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58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2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G9/0036Formation of the solid electrolyte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15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形成品质优异的固体电解质层且生产性和作业性优异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为此,该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具有将阳极电极贴合到阳极体上的接合部、将阳极体送入到聚合槽的聚合液中的供给部以及以非接触状态在聚合液中的阳极体的宽度方向两侧配设的阴极电极,从电源向聚合液中的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施加电压以进行电解聚合,从而形成由导电性高分子构成的固体电解质层。由此,抑制导电性高分子生成附着在聚合槽内壁上以及阴极电极有效面积的变化,从而能够均匀地形成固体电解质层。

Description

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固体电解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电容器之中,尤其在制造将导电性高分子用于固体电解质的固体电解电容器时,最适合通过电解聚合形成所述固体电解质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及固体电解电容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设备的高频化,作为这些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电容器,为了实现高频区域的低阻抗化,提出了将通过电解聚合获得的高电导度的导电性高分子用作固体电解质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并作了种种研究。 
图16是表示用于通过电解聚合将此种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固体电解质形成为层状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剖面图,图17是图16在B—B面上切开的侧面剖面图。如图16和图17所示,沿着聚合槽20的搬送方向,等间隔地设置着多个分隔部21。利用该分隔部21,使聚合槽20在与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成为多个槽分别独立形成的结构。填充在该聚合槽20的各槽内的聚合液22,由作为固体电解质的骨架的高分子单体和赋予导电性的掺杂物构成。从未图示的供给部连续供给的由带状铝箔构成的阳极体23分别被供给到由分隔部21隔开而独立的多个聚合槽20。在阳极体23的上面,贴合由带状镍带构成的阳极电极24。在阳极电极24的与阳极体23的贴合面上设置有粘合剂。 
为了经由电源26对阳极电极24进行供电,设置有前侧供电辊25a和后侧供电辊25b。在阳极体23浸渍到聚合液22中之前设置前侧供电辊25a,在阳极体23被从聚合液22中提起之后设置后侧供电辊25b。另外,后侧供电辊25b是为了实现稳定供电而设置的,即便没有后侧供电辊25b也可以构成装置。而且,前侧供电辊25a也兼有将阳极电极24按压并贴合到阳极体23上的作用。
作为阳极电极24的对极的阴极电极27形成为剖面U字形,以配设在隔着各分隔部21而邻接的独立的各个槽中,并且倾斜设置,以使顶端部朝向贴合在阳极体23上的阳极电极24。以此方式构成的多个阴极电极27通过平板状的导电性金属棒28一体连接,并且连接于电源26。 
隔着分隔部21而独立的各个槽中分别配设有间隔层29。该间隔层29是为了防止填充在各个槽中的聚合液22蒸发。 
进而,该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具备聚合液供给部30、聚合液排出部31、入口侧搬送辊32以及出口侧搬送辊33。 
以此方式构成的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从聚合液供给部30侧将上面贴合有阳极电极24的阳极体23投入,并经由入口侧搬送辊32使阳极体23分别浸渍到聚合槽20的各槽的聚合液22内并进行搬送。与此同时,从电源26向阳极电极24与阴极电极27之间施加电压,以阳极电极24作为聚合的起始点来进行电解聚合,从而在阳极体23的表面上形成由导电性高分子构成的固体电解质层。随后,经由出口侧搬送辊33将阳极体23取出到聚合液排出部31侧。 
另外,作为相关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 
然而,在所述的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中,在配设在通过分隔部21而分别独立的槽中的阴极电极27彼此之间,由于为控制电解聚合而设定的电压的电位差、电压波动等会产生微小的电位差。而且,聚合液22会浸透到分隔部21的上部,因此,当阴极电极27与聚合液22彼此接触时,会在阴极电极27上生成、附着导电性高分子,从而导致以此为起点而在分隔部21或聚合槽20的内壁上也生成、附着导电性高分子。因此存在下述课题:阴极电极27的有效面积发生变化,从而无法均匀地对阳极体23形成固体电解质层。 
而且,由于聚合槽20是通过分隔部21而构成分别独立的窄槽,因此如果增加在该独立的窄槽中循环的聚合液22的量,则会导致聚合液22从槽中溢出。因此,难以增加聚合液22的循环量。由此,存在下述课题:当连续进行电解聚合反应时,聚合液22的组成会发生变化,从而难以形成均匀的固体电解质层。 
进而,构成贴合在阳极体23的上面且作为电解聚合起始点的阳极电 极24的带状镍带的价格较高,因此要反复使用多次。然而,在结束电解聚合并从聚合液22中提起后,阳极电极24的表面会牢固地附着由因电解聚合形成的导电性高分子构成的固体电解质膜,由于该固体电解质膜是非导体所以会造成绝缘化,从而无法确保由镍带构成的阳极电极24的导电性。因此,需要通过旋转刷或金属辊等来机械地破坏固体电解质膜以将其去除的工序。 
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本发明者们在下述专利文献2即日本专利特开2006—173303号中提出了这样的技术:作为阳极电极24,使用以铝箔或者铝箔包覆材料作为基材,并在贴合面的相反侧由镍、碳、不锈钢中的至少任一种形成导电性薄膜层的阳极电极(阳极电极24a),从而可大幅降低成本。然而,当使用这样的阳极电极时,在机械地破坏由因电解聚合形成在表面的导电性高分子构成的固体电解质膜以将其去除时,由于基材的强度较弱,所以会破坏到阳极电极24a,从而存在难以去除固体电解质膜的课题。 
因此又尝试了在图16所示的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的后侧供电辊25b上,等间隔地植设图18所示的顶端部形成为圆锥状的多个供电引脚25c,使该供电引脚25c如图19所示般扎入阳极电极24a,以此来破坏固体电解质膜的一部分,并且与阳极电极24a取得导通。然而,此时如图19所示,固体电解质膜会随着供电引脚25c的侵入而挤入到阳极电极24a的基材即铝箔上,结果会造成固体电解质膜介于供电引脚25c与铝箔之间的状态,从而产生无法取得导通的部分。并且,如图20的供电时电流波形图所示,供电状态会变得不稳定,从而存在无法进行稳定的电解聚合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些现有的课题而提供如下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即便在使用成本低廉的阳极电极时,也可以容易地去除因电解聚合形成在阳极电极表面上的固体电解质膜,进行稳定的供电,从而能够进行品质优异的电解聚合。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2007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1733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包括:填充有聚合液且上面开放的聚合槽;阳极体供给部,其将由带状电极箔构成的阳极体送入到该聚合槽内的聚合液中;阳极电极接合部,其在所述阳极体浸渍到聚合液中之前,将带状的阳极电极贴合到阳极体的上面;阴极电极,其以与阳极体及聚合槽各不相接触的状态配设在阳极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沿着阳极体的搬送方向形成为长条状,该阳极体在接合有所述阳极电极的状态下浸渍在聚合液中并被搬送;以及电源,其向所述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在所述聚合液中,在向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之间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搬送阳极体,由此通过电解聚合使由导电性高分子构成的固体电解质层形成在阳极体的表面上,该制造装置设置有在所述阳极体浸渍到所述聚合液之前从所述阳极电极的导电性薄膜层侧施加电压的前侧供电辊,该制造装置还设置有在所述阳极体被从所述聚合液中提起之后从所述阳极电极的导电性薄膜层侧施加电压的后侧供电辊,在所述后侧供电辊的周面上,植设有顶端斜向切开的多个供电引脚。 
而且,在本发明中,作为贴合在所述阳极体的上面上的带状阳极电极,使用以铝箔或者铝箔包覆材料作为基材,并在贴合面的相反侧由镍、碳、不锈钢中的至少任一种形成导电性薄膜层的阳极电极,在所述聚合液中,在向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之间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搬送阳极体,由此通过电解聚合使由导电性高分子构成的固体电解质层形成在阳极体的表面上。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中,以与阳极体及聚合槽各不相接触的状态,将用于通过电解聚合形成由导电性高分子构成的固体电解质层的阴极电极配设在贴合有阳极电极的阳极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通过该结构,在阴极电极的周边不存在障碍,所以可以使聚合液的循环变得良好,从而可以增加聚合液的循环量以提高聚合电流。因此,不仅可以实现生产性的提高,而且可以极大地减少导电性高分子生成、附着于聚合槽内壁或者阴极电极的有效面积发生变化的情况。并且,可以均匀地对阳极体形成由导电性高分子构成的固体电解质层,进而,即便阳极体下方弯曲,也可以将阳极体与阴极电极的距离一直保持固定。因此,可以稳定地形成均匀的固体电解质层。 
而且,在于从聚合液提起之后设置供电辊的周面上,设置有顶端斜向切开的多个供电引脚。通过该结构,所述顶端斜向切开的供电引脚会扎入完成了电解聚合而在表面上形成有固体电解质膜的阳极电极,由此来破坏固体电解质膜。由此,使阳极电极的基材的破裂面露出,以确保导电性,因此即便是使用成本低廉的阳极电极时,也可以进行稳定的供电以进行品质优异的电解聚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的结构的侧面剖面图。 
图3是表示该制造装置的后侧供电辊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该后侧供电辊的供电引脚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该制造装置中所使用的阳极电极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设置在该制造装置的分配槽中的分隔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通过该制造装置制造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阳极体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该制造装置的供电辊的供电状态的供电时电流波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的后侧供电辊附近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该制造装置的供电辊的供电状态的供电时电流波形图。 
图1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另一示例的后侧供电辊附近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该制造装置的供电辊的供电状态的供电时电流波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的后侧供电辊附近的剖面图。 
图14是从下侧观察图13的辅助供电辊时的仰视图。 
图15是表示该制造装置的供电辊的供电状态的供电时电流波形图。 
图16是表示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剖面图。 
图17是表示现有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的结构的侧面剖面图。 
图18是表示在该装置的后侧供电辊上设置有供电引脚的示例的剖面图。 
图19是表示设置在该后侧供电辊上的供电引脚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图18中的供电辊的供电状态的供电时电流波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阳极体 
1a              矩形部 
1b              阴极形成部 
1c              阳极引出部 
2               绝缘性带 
3               阳极电极 
3a              基材 
3b              第1基材 
3c              第2基材 
3d              导电性薄膜层 
3e              粘合剂层 
3f              保护带 
4               前侧供电辊 
5               后侧供电辊 
5a              供电引脚 
6               聚合槽 
6a、11a、12a    分隔部 
7               聚合液 
8               阴极电极 
9               导电板 
10              导电板支承脚 
11              供给槽 
12              分配槽 
12b             狭缝 
13              排出槽 
14              电源 
15              入口侧搬送辊 
16              出口侧搬送辊
17              遮蔽板 
18a             第1辅助供电板 
18b             第2辅助供电板 
18c             第3辅助供电板 
19              辅助供电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实施方式1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剖面图,图2是图1的在A—A面上切开的侧面剖面图,图3是表示该制造装置的后侧供电辊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该后侧供电辊的供电引脚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该制造装置中所使用的阳极电极的结构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设置在该制造装置的分配槽中的分隔部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通过该制造装置制造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阳极体的平面图。 
如图1~图7所示,使用本实施方式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制造的阳极体1,由厚度0.1mm的带状铝箔构成,表面经过电化学粗面化并形成有氧化铝的电介质氧化皮膜之后,冲切加工成图7所示的规定形状,在两端形成3mm×4mm大小的矩形部1a。在该矩形部1a上,沿长度方向连续贴合在不锈钢、镍等金属上涂布有粘着树脂的绝缘性带2,由此划分成形成有由后述的导电性高分子构成的固体电解质层的阴极形成部1b与阳极引出部1c。而且,在形成于阴极形成部1b上的电介质氧化皮膜上,通过使其浸于硝酸锰水溶液之后进行热分解而形成由二氧化锰构成的导电层。 
带状的阳极电极3在卷绕于卷盘上的状态(未图示)下,从未图示的供给部进行供给,在同样地卷绕于卷盘上的状态(未图示)下重叠在从未图示的阳极体供给部被供给的带状的阳极体1上,通过用于经由后述的电源14对阳极电极3进行供电的前侧供电辊4,将阳极电极3按压并贴合到阳极体1上。该前侧供电辊4兼具将阳极电极3贴合到阳极体1上的阳极电极接合部的作用和对阳极电极3施加电压的作用。 
这样完成了贴合的状态如图7所示,贴合有阳极电极3,以覆盖阳极 体1的阳极引出部1c及绝缘性带2的一部分,在该状态下送入到后述的聚合槽6内。 
而且,如图5中的详细情况所示,在阳极电极3中,第1基材3b使用厚度20μm、Al纯度95.70%以上且JIS铝合金标号为5052的铝箔,第2基材3c使用厚度5μm、Al纯度99.85%以上且JIS铝合金标号为1085的铝箔。并且,在第1基材3b的两面上配设第2基材3c并压延成宽180mm、厚30μm,以制作基材3a。在该基材3a的其中一个面上利用真空蒸镀而形成厚度0.1μm的镍的导电性薄膜层3d,而在没有形成该导电性薄膜层3d的另一个面上形成粘合剂层3e。进而,贴合保护带3f以覆盖该粘合剂层3e,利用切断机将其切断成7.5mm宽度以待用。 
由于这样制作的阳极电极3使用的是廉价的铝箔包覆材料,所以电阻特性优异且能够大幅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即便是廉价的铝箔包覆材料也能确保充分的机械强度,即便是在聚合液中也不会损害供电功能,能够获得与现有的镍带制阳极电极同等的特性。 
前侧供电辊4对阳极电极3施加电压,并且也是用于将阳极电极3按压并贴合到阳极体1上的阳极电极接合部。在贴合有阳极电极3的阳极体1浸渍到后述的电解液中之前设置该前侧供电辊4。 
后侧供电辊5同样是用于对阳极电极3施加电压的部件。在将已完成后述电解聚合的阳极体1从电解液中提起之后设置该后侧供电辊5且成为从阳极体1剥离阳极电极3的起点,该阳极电极3贴合在由后述的出口侧搬送辊16从聚合液7中提起的阳极体1上。 
而且,在该后侧供电辊5的周面上植设有多个供电引脚5a。该供电引脚5a构成为顶端斜向切开的形状,将该切开侧配置在阳极体的搬送上游侧,并且使供电引脚5a从后侧供电辊5突出的突出量大于阳极电极3的厚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供电引脚5a的顶端斜向切开的角度为30度的锐角。 
聚合槽6构成为上面开放的长条状,在该聚合槽6内填充有用来进行电解聚合的聚合液7。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该聚合液7,使用吡咯单体0.2摩尔/升、烷基萘磺酸酯0.1摩尔/升的水溶液。 
阴极电极8由以不锈钢或铂等金属或者碳构成的导电体形成,并且沿 着阳极体1的搬送方向形成为长条状,该阳极体1在贴合有阳极电极3的状态下浸渍在聚合液7中并被搬送。并且,在聚合液7中被搬送的阳极体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阴极电极8以与阳极体1及聚合槽6各不相接触的状态配设。 
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与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定间隔地并列设置多个阳极体1,在各阳极体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同样地配设阴极电极8(参照图2)。 
而且,导电性板9连结多个阴极电极8的各自的一端,导电性板支承脚10支承该导电性板9。该导电性板支承脚10与聚合槽6分离而设置在外部,从而不与聚合槽6直接接触。 
在聚合槽6的上游侧设置供给槽11,在该供给槽11上连结设置有分配槽12。供给槽11内呈一直满槽状态地供给有聚合液7,如此呈满槽状态的聚合液7从设置在供给槽11与分配槽12之间的分隔部11a溢出,并流入到分配槽12内。进而,在该分配槽12内呈满槽状态的聚合液7从设置在分配槽12与聚合槽6之间的分隔部12a溢出并流入到聚合槽6内。 
分隔部12a在上端部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狭缝12b,该狭缝12b以与配设在聚合槽6内的阴极电极8间的中心分别对应的方式形成。因此,从该狭缝12b分开流出的聚合液7朝向各阴极电极8间的中心流动。 
在聚合槽6的下游侧设置有排出槽13。从设置在聚合槽6中的分隔部6a溢出的聚合液7流入到该排出槽13内,经由未图示的循环箱,使聚合液7在该排出槽13到供给槽11之间循环。 
电源14对前侧供电辊4及后侧供电辊5与连结有多个阴极电极8的导电板9之间施加规定的电压,以进行电解聚合。 
而且,本实施方式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具备:入口侧搬送辊15,其将贴合有聚合电极3的阳极体1引导到聚合液7中;以及出口侧搬送辊16,其用于将完成了电解聚合的阳极体1从聚合液7中提起。 
由聚氯乙烯板构成的矩形遮蔽板17被设置为:分别配设在各阴极电极8之间,由此漂浮在聚合液7上,由此来防止聚合液7蒸发以保持液面稳定。而且,为了防止在聚合液7的液面上与阴极电极8相接触,该遮蔽板17是用未图示的绝缘树脂制的绳索半固定在导电性板9上的。
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的工作进行说明。 
首先,从未图示的各供给部供给由带状铝箔构成的阳极体1和由带状的铝箔包覆材料构成的阳极电极3并使它们重叠,通过前侧供电辊4将阳极电极3贴合到阳极体1上,在该状态下,经由入口侧搬送辊15而浸渍到填充在聚合槽6内的聚合液7中。 
继而,在聚合液7中搬送阳极体1,并且从电源14经由前侧供电辊4及后侧供电辊5和导电性板9而对阳极电极3与各阴极电极8之间施加规定的电压。由此,将阳极电极3作为聚合起始点,从而开始电解聚合反应,在约15分左右,在设置于阳极体1上的阴极形成部1b的整个内外表面上,形成所需的由导电性聚吡咯高分子构成的固体电解质层。 
随后,经由出口侧搬送辊16,将形成有固体电解质层的阳极体1从聚合液7中提起。继而,经由后侧供电辊5,剥离贴合在阳极体1上的阳极电极3,仅将阳极体1送入到未图示的下一个工序。 
并且,在该工序的中途,在阳极电极3通过后侧供电辊5时,植设在后侧供电辊5的周面上的多个供电引脚5a扎入阳极电极3,利用该供电引脚5a,如图4所示,破坏固体电解质膜,并使供电引脚5a与阳极电极3的基材3a相抵接以取得导通。 
此时,供电引脚5a构成为顶端斜向切开的形状,且该顶端的切开侧配置在阳极体的搬送上游侧,并且供电引脚5a从后侧供电辊5突出的突出量大于阳极电极3的厚度。通过该结构,形成在阳极电极3上的固体电解质膜在与供电引脚5a顶端的斜部分接触的状态下被挤入到基材3a内,因此供电引脚5a顶端的直线部分与基材3a相抵接。由此,如图8的供电时电流波形图所示,得以实现可靠的电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供电引脚5a的顶端斜向切开的角度为30度的锐角,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这样,本实施方式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中,利用在从聚合液中提起之后设置的供电辊的周面上设置顶端斜向切开的多个供电引脚的结构,使所述顶端斜向切开的供电引脚扎入完成了电解聚合而在表面形成有固体电解质膜的阳极电极。由此来破坏固体电解质膜,并且使基材的破裂面露出,以确保导电性。因此,即便在使用成本低廉的阳极电极时,也 能进行稳定的供电以进行品质优异的电解聚合。 
(实施方式2) 
以下,使用实施方式2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的后侧供电辊的下游设置有辅助供电板,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于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下仅针对不同的部分使用附图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的后侧供电辊附近的剖面图。在图9中,第1辅助供电板18a配设在后侧供电辊5的下游,且从阳极电极3的贴合面(粘合剂层3e)侧施加电压。该第1辅助供电板18a连接于电源14,未图示。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2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如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4所述,在阳极电极3通过后侧供电辊5时,植设在后侧供电辊5的周面上的多个供电引脚5a扎入阳极电极3,利用该供电引脚5a破坏固体电解质膜。并且,除了实施方式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所获得的效果以外,因供电引脚5a扎入阳极电极3而露出的基材3a的破裂面3g与第1辅助供电板18a相抵接,从而能取得更可靠的导通。由此,如图10的供电时电流波形图所示,能够进行更稳定的供电,以进行品质更优异的电解聚合。 
而且,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的另一示例的后侧供电辊附近的剖面图,其在图9中所说明的第1辅助供电板18a的下游设置有第2辅助供电板18b。由此,如图12的供电时电流波形图所示,能进行更稳定的供电。 
(实施方式3) 
以下,使用实施方式3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3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的后侧供电辊的下游,设置有辅助供电板和辅助供电辊,且设置有与该辅助供电辊相抵接的辅助供电板。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于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下仅针对不同的部分使用附图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的后侧供电辊附近的剖面图,图14是从下侧观察图13的辅助供电辊时的仰视图。 
在图13和图14中,在后侧供电辊5的下游配设有第1辅助供电板18a,在该第1辅助供电板18a的下游继续配设有辅助供电辊19。在该辅助供电辊19的下侧,以在与阳极电极3抵接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上相抵接的方式配设有第3辅助供电板18c。 
而且,第1辅助供电板18a及辅助供电辊19从阳极电极3的贴合面(粘合剂层3e)侧施加电压,该第1辅助供电板18a及辅助供电辊19和第2辅助供电板18b连接于电源14,未图示。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3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如图14所示,与辅助供电辊19相抵接的第3辅助供电板18c,在与辅助供电辊19和阳极电极3相抵接的部分不同的位置上进行抵接。因此,在阳极电极3所抵接的辅助供电辊19的抵接部分的相反侧,设置有不存在任何部件的空白空间。 
因此,即使在与由供电引脚5a扎破阳极电极3而露出的基材3a的破裂面3g一起露出的粘合剂层3e的一部分附着于第1辅助供电板18a及辅助供电辊19,并随着时间变化而堆积导致导通状态恶化时,也可以容易地利用该空白空间,使用板材等机械地去除堆积在辅助供电辊19的周面上的粘合剂层3e的一部分,或者使用溶剂等将其去除。并且,该去除作业可以在不停止装置运转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可以定期进行。因此,生产性较实施方式1、2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更为优异,并且如图15的供电时电流波形图所示,可以进行稳定的供电以进行品质优异的电解聚合。 
工业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即便是在使用成本低廉的阳极电极时,也可以进行稳定的供电以进行电解聚合。因此,可以稳定地形成品质优异的固体电解质层,尤其可以有效用作制造要求高频区域下的低阻抗化应用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等。

Claims (8)

1.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其中包括:
上面开放的聚合槽;阳极体供给部,其将由带状电极箔构成的阳极体送入到填充在所述聚合槽内的聚合液中;阳极电极接合部,其在所述阳极体浸渍到所述聚合液中之前,将带状的阳极电极贴合到所述阳极体的上面;阴极电极,其以不与所述阳极体及所述聚合槽接触的状态而配设在所述阳极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阳极体在接合有所述阳极电极的状态下,在所述聚合液中被搬送;以及电源,其向所述阳极电极与所述阴极电极之间施加电压,
在所述聚合液中,在向所述阳极电极与所述阴极电极之间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搬送所述阳极体,由此通过电解聚合而使由导电性高分子构成的固体电解质层形成在所述阳极体的表面上,
该制造装置设置有在所述阳极体浸渍到所述聚合液之前从所述阳极电极的导电性薄膜层侧施加电压的前侧供电辊,
该制造装置还设置有在所述阳极体被从所述聚合液中提起之后从所述阳极电极的导电性薄膜层侧施加电压的后侧供电辊,
在所述后侧供电辊的周面上,植设有顶端斜向切开的多个供电引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其中,
作为贴合在所述阳极体上面的带状的所述阳极电极,使用按照如下方式获得的电极:以铝箔或者铝箔包覆材料作为基材,并在贴合面的相反侧由镍、碳、不锈钢中的至少任一种形成导电性薄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其中,
将所述供电引脚的顶端的切开侧配置在所述阳极体的搬送上游侧,并且使所述供电引脚从所述后侧供电辊突出的突出量大于所述阳极电极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后侧供电辊的下游,设置有从所述阳极电极的贴合面侧施加电压的第1辅助供电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1辅助供电板的下游,设置有从所述阳极电极的贴合面侧施加电压的第2辅助供电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1辅助供电板的下游,设置有从所述阳极电极的贴合面侧施加电压的辅助供电辊,在和所述阳极电极与所述辅助供电辊相抵接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上,设置有与所述辅助供电辊相抵接的第3辅助供电板。
7.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使用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所述制造装置具备:上面开放的聚合槽;阳极体供给部,其将由带状电极箔构成的阳极体送入到填充在所述聚合槽内的聚合液中;阳极电极接合部,其在所述阳极体浸渍到所述聚合液中之前,将带状的阳极电极贴合到所述阳极体的上面;阴极电极,其以不与所述阳极体及所述聚合槽接触的状态而配设在所述阳极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阳极体在接合有所述阳极电极的状态下,在所述聚合液中被搬送;以及电源,其向所述阳极电极与所述阴极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该制造装置还具备:前侧供电辊,其在所述阳极体浸渍到所述聚合液中之前,从所述阳极电极的导电性薄膜层侧施加电压;后侧供电辊,其在所述阳极体被从所述聚合液中提起之后,从所述阳极电极的导电性薄膜层侧施加电压;以及多个供电引脚,其在所述后侧供电辊的周面上,且顶端斜向切开,其中,
在所述聚合液中,在向所述阳极电极与所述阴极电极之间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搬送所述阳极体,由此通过电解聚合使由导电性高分子构成的固体电解质层形成在所述阳极体的表面上,
所述供电引脚对形成在所述阳极电极表面上的固体电解质层进行破坏,由此从所述电源对所述阳极电极施加电压。
8.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制造。
CN200780009391.1A 2006-04-06 2007-04-04 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固体电解电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58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4846/2006 2006-04-06
JP2006104846A JP4742959B2 (ja) 2006-04-06 2006-04-06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装置
PCT/JP2007/057555 WO2007114467A1 (ja) 2006-04-06 2007-04-04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装置、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5823A CN101405823A (zh) 2009-04-08
CN101405823B true CN101405823B (zh) 2011-02-16

Family

ID=38563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939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5823B (zh) 2006-04-06 2007-04-04 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固体电解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742959B2 (zh)
CN (1) CN101405823B (zh)
WO (1) WO20071144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7685A (zh) * 2018-02-09 2018-08-24 深圳江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赋能电极填充装置和填充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6755A (zh) * 2000-01-28 2001-10-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造固体电解电容器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075B2 (ja) * 1987-01-23 1995-03-08 日通工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半導体層形成方法
JPH01152714A (ja) * 1987-12-10 1989-06-15 Elna Co Ltd 電極の製造方法
JP3809027B2 (ja) * 1998-11-06 2006-08-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2001093488A (ja) * 1999-09-22 2001-04-06 Honda Motor Co Ltd 電 池
JP2006051523A (ja) * 2004-08-12 2006-02-23 Neomax Material:Kk 導電部品用クラッド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6755A (zh) * 2000-01-28 2001-10-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造固体电解电容器的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3-181308A 1988.07.26
JP特开2000-200734A 2000.07.18
JP特开2001-93488A 2001.04.06
JP特开2006-51523A 2006.02.2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5823A (zh) 2009-04-08
JP4742959B2 (ja) 2011-08-10
JP2007281153A (ja) 2007-10-25
WO2007114467A1 (ja) 2007-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008145741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электроосаждения для покрытия пеноматериала
US20140346050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luminum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luminum foil
US9368284B2 (en) Anode electrode for aluminum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respective production method
US697939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electrolytic treatment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structures which are insulated from each other and positioned on the surface of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film materials and use of the method
EP0484023A2 (en) Apparatus for electrodepositing metal
CN101405823B (zh) 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装置、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固体电解电容器
CN113913903A (zh) 一种电镀装置和电镀方法
WO2018025960A1 (ja) ダイコーター、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の製造装置、及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EP103032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utring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JPS5747894A (en) Electrolytic treatment of strip-like metallic sheet
KR102333203B1 (ko) 금속 박판 제조장치
CN215947439U (zh) 一种电镀装置
JP3237762B2 (ja) 連続電着プロセスを行うための装置
JP2022536258A (ja) 電気化学的プロセス用の電極アセンブリ
KR100727270B1 (ko) 인쇄 회로 기판 제작을 위한 도금 전극 구조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해 도금 장치
JP2017119894A (ja) 部分めっき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4736856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3200807B2 (ja) 有機物薄膜の製造方法
CN217948320U (zh) 一种连续电镀设备
CN220579429U (zh) 一种具有解镀导电辊镀层功能的薄膜水电镀装置
CN215925131U (zh) 用于镀膜机的钛蓝、钛蓝组件及镀膜机
JP4423813B2 (ja) アルミ電解コンデンサ用電極箔の化成方法
CN218435973U (zh) 一种导电薄膜的生产加工系统
RU25007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несения покрытия на медную фольгу
JP6839992B2 (ja) めっき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