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5638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5638B
CN101405638B CN2006800539932A CN200680053993A CN101405638B CN 101405638 B CN101405638 B CN 101405638B CN 2006800539932 A CN2006800539932 A CN 2006800539932A CN 200680053993 A CN200680053993 A CN 200680053993A CN 101405638 B CN101405638 B CN 1014056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display
mentioned
display pixel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539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5638A (zh
Inventor
盐见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05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5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5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56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8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viewing angle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通过贴合液晶面板和视差障壁实现双画面显示。上述视差障壁以R、G、B的3个像素作为1个单位(1个绘素)对显示图像进行分离。这时,串扰引起的亮度变化集中在构成同一绘素的3个像素中的位于右端的像素(在各像素从左侧相邻的源极线接收数据的情况下)中,因此,将上述右端像素设定B像素,该B像素与亮度信息的关联度较低且受串扰影响时不易被识别。进而,沿着在低亮度区域中难以产生亮度变化的γ曲线,设定输入灰度和向B(蓝)色的显示像素提供的施加电压的关系。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双画面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通过降低色串扰来提高色彩再现性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TFT-LCD特有的问题,有人指出了相邻像素通过寄生电容发生耦合而导致的串扰问题。即,当在透明电极和源极线之间存在绝缘膜时,在透明电极和源极线之间就会产生寄生电容。同样地,在栅极线和透明电极之间,或者,在源极线和公用电极之间也会产生寄生电容。受上述寄生电容和液晶本身的电容影响,会产生以下的问题,即,在栅极断电时,显示像素的电位与所期望的电压产生差异,导致显示灰度与所期望的灰度产生差异。
即,在栅极成为高电平的瞬间向连接TFT的显示像素施加所期望的电压,当栅极成为低电平时,上述显示像素通过寄生电容连接多个外围电路。上述外围电路大多与面板的设计有关,所以,可在考虑显示像素与外围电路之间的寄生电容的基础上对驱动电压进行预先设定。因此,能够对形成于显示像素和外围电路之间的寄生电容所引起的串扰实施预先校正。但是,由于无法预先规定用于驱动其他显示像素的源极线的电位,因此,难以预先校正因其他源极线所导致的串扰。
即,假设如图6(a)所示,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有相互正交的源极线Si(i为整数)和栅极线Gj(j为整数),对各源极线和各栅极线交叉的部分设置有显示像素100和开关元件200,在多个显示像素100中,显示像素(A)如下所述地形成有寄生电容Csda、Csdb、Cgd和Ccs。另外,“显示像素(B)”是在栅极线的配置方向上与显示像素(A)相邻的显示像素。
即,寄生电容Csda是在显示像素(A)与驱动该显示像素(A)的源极线S2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寄生电容Csdb是在显示像素(A)与驱动显示像素(B)的源极线S3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寄生电容Cgd是在显示像素(A)与驱动该显示像素(A)的栅极线G2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寄生电容Ccs是在显示像素(A)与公共电极线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
并且,假设显示像素(A)本身的电容为Cp,被施加于各栅极线的电压如图6(b)所示地进行变化。显示像素(A)显示G色,显示像素(B)显示R色或B色。当显示像素(A)的显示灰度为LA、显示像素(B)的显示灰度为LB时,LA≠LB。
在上述情况下,在栅极为高电平时,当显示像素(A)的液晶部分被施加+V(A)的漏极电压时,显示像素(B)的液晶部分被施加-V(B)的漏极电压。然后,当下一栅极线接通时,向驱动显示像素(A)的源极线施加-V(A),向驱动显示像素(B)的源极线施加+V(B)。
但是,在实际上,上述漏极电压并非直接施加给显示像素(A),而是在寄生电容的影响下发生变化以后被施加给显示像素(A)。具体来说,假设被施加给显示像素(A)的电压的实效值为Va,则Va=V(A)+(Csda×V(A)+Cgd×Vg+Csdb×V(B)+Ccs×Vc)/Cp。
另外,Vg是被施加给栅极线的电压,Vc是被施加给对置电极的电压。
如上所述,显示像素(A)被施加与所期望的漏极电压(A)不同的电压。
由于在设计阶段能够预测上述寄生电容Csda、Cgd和Ccs,因此,可以在上述寄生电容值的基础上对漏极电压进行设定。即,上述的寄生电容并不会对显示像素(A)的显示灰度产生太大影响。
但是,在上述实效电压Va的计算公式中包括有寄生电容Csdb和漏极电压V(B)。换言之,电压Va受连接显示像素(B)的源极线的影响,所以,将导致产生色串扰,即,由于显示像素(B)的显示灰度发生变化而使得显示像素(A)的灰度发生变化。例如,专利文献1揭示了一种试图通过对显示信号进行校正来解决上述色串扰问题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5-202377号公报,公开日:2005年7月28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校正所需的电路和校正处理比较复杂。
在通常显示方式、即,所有显示方向显示同一图像的显示方式下,上述色串扰并不会明显。其理由为:在通常显示方式下,相邻源极线的图像数据均为同一图像的数据数据,就其亮度而言,R、G、B各色的图像数据相互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因此,即使产生色串扰,也不会对可视图像产生太大影响。
另一方面,近年来,通过组合显示面板和视差障壁(parallax barrier),实现了能够在多个显示方向分别显示不同图像的显示方式(以下称之为“双画面显示”)。在该双画面显示中,由于其他源极线而产生的串扰问题尤为显著。
即,如图7所示,在上述双画面显示中,视差障壁120分别对显示面板110生成的第1图像和第2图像赋予特定的视角,所述视差障壁120设置在显示面板110外侧。由此,如图8所示,能够对多个处在不同观察位置的观察者显示不同图像。
在上述双画面显示中,向每一源极线提供有关不同图像的数据,通过视差障壁将上述图像分离到不同的方向从而进行显示。因此,相邻源极线的图像数据是各自不同的图像的数据,所以,上述串扰对可视图像产生的影响变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进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在进行双画面显示的液晶显示时能够以简单的方法减少色串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贴合液晶面板和视差障壁,能够实现可分别在多个显示方向显示不同图像的显示方式,上述液晶面板设置有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源极线,对应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源极线的每一个交叉部分设置有其中包括开关元件和像素电极的显示像素,上述视差障壁以在栅极线的延伸方向上配置的R、G、B的3个像素为1个单位将显示图像分离成可在不同方向上识别的显示图像;在构成上述1个单位的3个像素中,处于栅极线延伸方向上一个端部的像素为第1显示像素,与上述第1显示像素相邻并且属于下述显示图像的像素为第2显示像素,即,其显示方向与上述第1显示像素所属的显示图像不同的显示图像;在这种情况下,连接上述第2显示像素的源极线与上述第1显示像素相邻,上述第1显示像素是B(蓝)色的显示像素;较之于向R(红)色和G(绿)色的显示像素提供的施加电压,向B(蓝)色的显示像素提供的施加电压和输入灰度之间的关系沿着在低亮度区域中难以产生亮度变化的γ曲线来设定。
根据上述结构,关于上述第1显示像素以外的像素,由于本像素和(对本像素提供数据的源极线以外的)其他源极线连接的像素两者显示同一图像,其相互间的关联度较高,因此,其他源极线导致的串扰难以带来影响。另一方面,关于上述第1显示像素,由于本像素和其他(对本像素提供数据的源极线以外的)源极线所连接的像素两者显示不同图像,其相互间的关联度较低,因此,其他源极线导致的串扰容易带来影响。
即,在进行双画面显示时,以R、G、B的3个像素作为1个单位,借助于视差障壁对显示图像进行分离,由此,将串扰的影响集中于第1显示像素,并且,与亮度信息之间的关联度较低的B像素被设为上述第1显示像素,由此抑制亮度变化从而减少对显示画面的影响。
另外,较之于向R(红)色和G(绿)色的显示像素提供的施加电压,向B(蓝)色的显示像素提供的施加电压和输入灰度之间的关系沿着在低亮度区域中难以产生亮度变化的γ曲线来设定(在较暗的区域中增大B的γ)。
上述结构是由于以下的两个理由。在越暗的区域中由于串扰而产生的亮度变化率越大。但如果亮度一旦低于某一水平,即使在比率上有较大的变化,也无法感觉其亮度的变化。当然,由于在明亮的区域中变化率本身较小,所以无需特别在意色串扰。即,在相对暗的中间色调区域中,色串扰所产生的影响最大。通过较大地设定低灰度侧的γ,能够回避较暗的区域。能够对γ进行设定,例如,在一定程度以下的灰度中使γ为2.5并在该一定程度以上的灰度中使γ为2.2,为了即使对于容易受到影响的情况也能够实现较为连续流畅的灰度显示特性,优选在128灰阶以上的显示中设定γ为2.2,在128灰阶以下的显示中使γ在2.2和在0灰阶时的2.5之间作连续的变化。这里所设定的γ2.5仅为一例,只要不会成为与通常的γ2.2相差悬殊的视频图像,可以根据用途对γ作适当的设定。
附图说明
图1(a)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表示在彩色液晶显示装置中绘素及其像素R、G、B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1(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表示借助于障壁遮光层以三个像素R、G、B为一个单位进行分离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上述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γ曲线的设定例的图表。
图4是表示上述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不同于图4的其他上述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6(a)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6(b)是向栅极线施加电压的状态图。
图7是表示在双画面显示中通过视差障壁实现的视角赋予效果的图。
图8是表示在进行双画面显示的情况下显示画面和观察者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首先,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概略结构。液晶显示装置1是能够进行双画面显示的彩色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显示面板100、视差障壁110和背光灯120。
背光灯120包括光源121和反射部122。反射部122反射从光源121照射出的光,从而向显示面板100进行光照射。作为光源121,例如,可以采用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冷阴极荧光管(CCFT: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Tube)或冷阴极荧光灯(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ump)等。
显示面板100是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结构为:在对置配置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基板101和CF(滤色器)基板102之间夹持有液晶层103,该液晶层103由向列相液晶构成。
在TFT基板101中,设置有多条源极线和多条栅极线,各栅极线分别与各源极线交叉,对源极线和栅极线的每一个交叉点设置有像素。这些像素如图2所示进行配置,即,沿着数据信号线(未图示)的延伸方向,交替配置有用于左侧图像显示(对显示装置左侧的图像显示)的左绘素列和用于右侧图像显示(对显示装置的右侧的图像显示)的右绘素列。其中,图1(a)所示,左绘素和右绘素分别由一组R像素、G像素和B像素形成。
在CF基板102上设置有滤色器层(未图示)。在滤色器层中设置有R滤色器、G滤色器和B滤色器,一个滤色器对应于一个像素。
在TFT基板101和CF基板102的相互对置的面上分别设置有已实施取向处理的取向膜(未图示),该取向膜的取向处理方向大致正交。在TFT基板101的靠近背光灯120侧的面上设置有偏光板104。
视差障壁110由障壁玻璃111和障壁遮光层112构成。通过在障壁玻璃111上对金属层或树脂层实施图案形成处理,从而形成上述障壁遮光层112。在障壁玻璃111的显示面侧(与背光灯120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偏光板23。
在与绘素列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配置障壁遮光层112,障壁遮光层112例如可以配置为带状的列。并不对障壁遮光层112的材料作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其中分散有黑色颜料的感光树脂来形成障壁遮光层112,也可通过对金属薄膜实施图案形成处理来形成障壁遮光层112。
障壁遮光层112的各列与显示面板100的各绘素列对应。换言之,障壁遮光层112以三个像素R、G、B为一个单位进行分离,即,分离为右图像和左图像。图1(b)表示借助于障壁遮光层112以三个像素R、G、B为一个单位进行分离的结构例。
如上所述,在如图1(a)和图1(b)所示那样以3个像素(对应于R、G、B像素)为1个单位借助于障壁遮光层112将图像分离成右图像和左图像的情况下,如果采用各像素从其左侧的源极线接收数据的结构,那么,在构成上述1个单位的3个像素中,仅右端的像素会明显受其他源极线引起的串扰的影响。
即,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在构成上述1个单位的3个像素中,左端像素(在图1(a)和图1(b)中的R像素)受对其右侧的相邻像素(在构成上述1个单位的3个像素中位于中间的中间像素,即,在图1(a)和图1(b)中的G像素)提供数据的源极线所造成的串扰的影响,但是,由于上述左端像素和中间像素用于对同一图像进行显示,因此,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度较高,即使产生了串扰,也难以对可视图像造成影响。同样地,中间像素受对其右侧的相邻像素(在图1(a)和图1(b)中的B像素)提供数据的源极线所造成的串扰的影响,但是,该串扰难以对可视图像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右端像素受对其右侧的相邻左端像素提供数据的源极线所造成的串扰的影响。这时,上述右端像素和左端像素用于对不同图像进行显示,因此,其显示数据没有关联度,从而导致右端像素所受到的串扰影响比左端像素和中间像素大。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假设了各像素从其左侧的源极线接收数据的结构,所以右端像素受串扰的影响较大。但是,在本发明中,假设:在构成上述1个单位的3个像素中,处于栅极线延伸方向上一个端部的像素为第1显示像素;与上述第1显示像素相邻并且属于下述显示图像的像素为第2显示像素,即,其显示方向与上述第1显示像素所属的显示图像不同的显示图像。根据该假设,上述第1显示像素是受串扰影响较大的像素。在这种情况下,邻近与上述第2显示像素连接的源极线的端部像素成为第1显示像素。
本发明具有下述特征:如图1(a)和图1(b)所示,将B像素设为第1显示像素,由此减轻串扰对第1显示像素带来的影响。
即,因其他源极线而产生的串扰所引起的亮度变化越大,该串扰就越容易被识别。另一方面,就R、G、B各色和亮度之间的关联度而言,R色、G色与亮度信息之间的关联度较高,B色与亮度信息之间的关联度较低。因此,将B像素设置为容易受串扰影响的第1显示像素,由此能够抑制由上述串扰引起的亮度变化从而减轻对显示画面的影响,其中,上述B像素是与亮度信息之间的关联度较低的像素。
换言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在进行双画面显示时,以R、G、B的3个像素作为1个单位,借助于视差障壁对显示图像进行分离,由此,将串扰的影响集中于第1显示像素,并且,与亮度信息之间的关联度较低的B像素被设为上述第1显示像素,由此抑制亮度变化从而减少对显示画面的影响。
进而,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还具有以下特征,即,在上述受串扰影响较大的第1显示像素中,进行能够进一步抑制串扰影响的伽马(γ)校正。
具体来说,在对B色的数据进行γ校正时,通过将γ曲线设定得较深,使在较暗区域中的串扰影响变得不明显。这是由于较之于明亮的区域,在较暗区域中由亮度变化所引起的色偏差更容易被识别出。对此,通过在较暗区域中将B的γ值设定得较小,即使受到相邻的源极线(R)的影响而发生电位变化,也难以在B的显示区域中产生亮度变化。
图3表示γ曲线的设定例。在图3中以实线所示的曲线表示通常使用的一般的γ曲线,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该曲线用于对R、G色的数据进行的γ校正。另外,在图3中以虚线所示的曲线表示用于对B色的数据进行的γ校正的曲线。
以下,参照图4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对输入灰度信号实施γ校正处理,并生成向液晶面板输出的写入信号的电路结构的一例。
如图4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面板10、栅极驱动部11、源极驱动部12、共用电极驱动部13和控制部14。
显示面板10具有相互平行的m条栅极线、相互平行的n条源极线和被配置成矩阵状的像素,这里,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上述像素形成于相邻的两条栅极线和相邻的两条源极线所包围的区域中。
栅极驱动部11根据从控制部14输出的栅极时钟信号和栅极启动脉冲信号,依次生成向连接于各行像素的栅极线提供的扫描信号。
源极驱动部12根据从控制部14输出的源极时钟信号和源极启动脉冲信号,对图像数据信号DAT进行取样,并向连接于各列像素的源极线输出所得到的图像数据。
控制部14是根据被输入的同步信号和图像数据信号DAT生成并输出各种控制信号的电路,该各种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栅极驱动部11和源极驱动部12的动作。从控制部14输出的控制信号包括上述的各时钟信号、各启动脉冲和图像数据信号DAT等。
显示面板10的各像素由诸如TFT等的开关元件以及液晶电容构成。在上述像素中,TFT的栅极连接栅极线,源极线和液晶电容的一电极通过TFT的漏极和源极相互连接,液晶电容的另一电极连接所有像素共用的共用电极线。共用电极驱动部13提供向上述共用电极线施加的电压。
在液晶显示装置1中,栅极驱动部11选择栅极线,并通过源极驱动部12,向与所选择的栅极线和源极线的组合对应的像素输入图像数据信号DAT,该图像数据信号DAT被输出至上述各源极线。由此,图像数据分别被写入与该栅极线连接的像素。进而,栅极驱动部11依次选择栅极线,源极驱动部12向源极线输出图像数据。其结果,显示面板10的所有像素分别被写入图像数据,显示面板10显示与图像数据信号DAT对应的图像。
这里,从控制部14向源极驱动部12发送的图像数据作为图像数据信号DAT被分时传送。源极时钟信号、反转源极时钟信号和源极启动脉冲作为定时信号,源极驱动部12在以定时信号为基础的定时,从图像数据信号DAT中抽出各图像数据,并向各像素输出。
以下说明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中进行的γ校正。
例如,进行256灰阶的多灰阶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需要256种施加电压值,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具备对应于上述所有的灰度电压的电源电压。因此,在通常情况下,通过电源电压准备数种参照电压,通过电阻分压装置对上述参照电压进行分压,产生对应于所有灰度的施加电压(灰度准电压)。
上述电阻分压装置形成以下结构,即,串联连接多个电阻,根据图像数据信号DAT进行开关控制,抽出在上述各电阻的连接点得到的施加电压。即,图像数据信号DAT例如为8位(bit)的数字信号(当灰阶数为256时),对各位(bit)信号进行8级的开关控制,这样,能够从256种施加电压中抽取所期望的施加电压。另外,该电阻分压装置具有在现有技术的用于利用电压调制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常用的众所周知的结构。源极驱动部12具有灰度电压生成电路(未图示),该灰度电压生成电路利用了该电阻分压装置。
这里,液晶显示装置的灰度和施加电压之间的关系不成比例而具有特有的γ曲线。因此,对各电阻的电阻值进行设定,使上述灰度电压生成电路的电阻分压装置可得到沿着上述γ曲线的灰度电压,而不是按照比例分配参照电压。
在液晶显示装置1中,进行下述设定即可,即,使灰度电压生成电路沿着图3中对应于B色数据的γ曲线生成得到灰度电压,其中,上述灰度电压生成电路向连接B色像素的源极线提供灰度电压。
液晶显示装置1的γ校正方法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对B色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转换来实施γ校正。以下参照图5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的γ校正。
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进一步具有γ校正部15和检查表16。即,γ校正部15参照检查表16沿着图3所示的对应于B色数据的γ曲线来对B色像素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转换。
具体来说,在被输入控制部14的图像数据信号DAT中,R色和G色的图像数据直接被发送至源极驱动部12,B色的图像数据通过γ校正部15和检查表16进行数据转换之后,被发送至源极驱动部12。
这里,在检查表16中相关联地存储输入灰度电平和输出灰度电平,当从γ校正部15输入由图像数据信号DAT得到的输入灰度电平时,从检查表16中读出与其对应的输出灰度电平。γ校正部15向源极驱动部12输出从检查表16读出的输出灰度电平。
例如,在液晶显示器1中,将沿着对应于图3中B色数据的γ曲线的理想的施加电压作为V′0~V′255(进行256灰阶显示时)。另外,对于各施加电压V′0~V′255,在进行256灰阶显示的上述电阻分压装置所生成的施加电压V0~V255中最接近的施加电压如表1所示。另外,下述的表1表示了以γ2.5设定128灰阶以下的示例。在表1中,“输出灰度”是指相当于该灰度的电压。
(表1)
Figure G2006800539932D00101
即,在沿着对应图3的B色数据的γ曲线来对B色的图像数据进行γ校正时,例如,对于输入灰度电平3的显示,其理想施加电压V′3最接近通过上述电阻分压装置所生成的施加电压V1。因此,只要对检查表16进行设定,在B色的图像数据的输入灰度电平为3时,使输出灰度电平为1即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贴合液晶面板和视差障壁,能够实现可分别在多个显示方向显示不同图像的显示方式,上述液晶面板设置有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源极线,对应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源极线的每一个交叉部分设置有其中包括开关元件和像素电极的显示像素,上述视差障壁以在栅极线的延伸方向上配置的R、G、B的3个像素为1个单位将显示图像分离成可在不同方向上识别的显示图像;在构成上述1个单位的3个像素中,处于栅极线延伸方向上一个端部的像素为第1显示像素,与上述第1显示像素相邻并且属于下述显示图像的像素为第2显示像素,即,其显示方向与上述第1显示像素所属的显示图像不同的显示图像;在这种情况下,连接上述第2显示像素的源极线与上述第1显示像素相邻,上述第1显示像素是B(蓝)色的显示像素;较之于向R(红)色和G(绿)色的显示像素提供的施加电压,向B(蓝)色的显示像素提供的施加电压和输入灰度之间的关系沿着在低亮度区域中难以产生亮度变化的γ曲线来设定。
根据上述结构,关于上述第1显示像素以外的像素,由于本像素和(对本像素提供数据的源极线以外的)其他源极线连接的像素两者显示同一图像,其相互间的关联度较高,因此,其他源极线导致的串扰难以带来影响。另一方面,关于上述第1显示像素,由于本像素和其他(对本像素提供数据的源极线以外的)源极线所连接的像素两者显示不同图像,其相互间的关联度较低,因此,其他源极线导致的串扰容易带来影响。
即,在进行双画面显示时,以R、G、B的3个像素作为1个单位,借助于视差障壁对显示图像进行分离,由此,将串扰的影响集中于第1显示像素,并且,与亮度信息之间的关联度较低的B像素被设为上述第1显示像素,由此抑制亮度变化从而减少对显示画面的影响。
另外,较之于向R(红)色和G(绿)色的显示像素提供的施加电压,向B(蓝)色的显示像素提供的施加电压和输入灰度之间的关系沿着在低亮度区域中难以产生亮度变化的γ曲线来设定(在较暗的区域中增大B的γ)。
上述结构是由于以下的两个理由。在越暗的区域中由于串扰而产生的亮度变化率越大。但如果亮度一旦低于某一水平,即使在比率上有较大的变化,也无法感觉其亮度的变化。当然,由于在明亮的区域中变化率本身较小,所以无需特别在意色串扰。即,在相对暗的中间色调区域中,色串扰所产生的影响为最大。通过较大地设定低灰度侧的γ,能够回避较暗的区域。能够对γ进行以下设定,例如,在一定程度以下的灰度中使γ为2.5并在该一定程度以上的灰度中使γ为2.2,为了即使对于容易受到影响的情况也能实现较为连续流畅的灰度显示特性,优选在128灰阶以上的显示中设定γ为2.2,在128灰阶以下的显示中使γ在2.2和在0灰阶时的2.5之间作连续的变化。这里所设定的γ2.5仅为一例,只要不会成为与通常的γ2.2相差悬殊的视频图像,可以根据用途对γ作适当的设定。
另外,上述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形成以下结构,即,基准电压生成电路沿着在低亮度区域中难以受串扰影响的γ曲线,进行输入灰度信号-施加电压的转换,其中,该基准电压生成电路生成向B(蓝)色显示像素提供的施加电压。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沿着最适当的γ曲线得到输入灰度信号-施加电压的关系。
另外,上述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形成以下结构,即,包括数据转换部,转换B(蓝)色的输入灰度数据,生成向数据驱动部输出的输出灰度信号;上述数据转换部进行数据转换,使输出灰度信号-施加电压之间的关系沿着在低亮度区域中难以受串扰影响的γ曲线进行变化。
根据上述结构,无需区别B(蓝)色用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和R(红)色、G(绿)色用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输出灰度信号-施加电压之间的关系沿着适当的γ曲线进行变化。

Claims (3)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液晶面板和视差障壁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可分别在多个显示方向显示不同图像的显示方式,上述液晶面板具有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源极线,对应于上述栅极线和上述源极线的每一个交叉部分设置有其中包括开关元件和像素电极的显示像素,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视差障壁以在栅极线的延伸方向上配置的R、G、B的3个像素为1个单位将显示图像分离成可在不同方向上识别的显示图像;
在构成上述1个单位的3个像素中,处于栅极线延伸方向的一个端部的像素为第1显示像素,与上述第1显示像素相邻并且属于下述显示图像的像素为第2显示像素,即,其显示方向与上述第1显示像素所属的显示图像不同的显示图像;
在上述情况下,连接上述第2显示像素的源极线与上述第1显示像素相邻,上述第1显示像素是B(蓝)色的显示像素;
较之于向R(红)色和G(绿)色的显示像素提供的施加电压,向B(蓝)色的显示像素提供的施加电压和输入灰度之间的关系沿着在低亮度区域中难以产生亮度变化的γ曲线来设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准电压生成电路沿着在低亮度区域中难以产生亮度变化的γ曲线,进行输入灰度信号-施加电压的转换,其中,该基准电压生成电路生成向B(蓝)色的显示像素提供的施加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数据转换部,转换B(蓝)色的输入灰度数据,生成向数据驱动部输出的输出灰度信号;
上述数据转换部进行数据转换,使输出灰度信号-施加电压的关系沿着在低亮度区域中难以产生亮度变化的γ曲线。
CN2006800539932A 2006-03-27 2006-12-18 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56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6207/2006 2006-03-27
JP2006086207 2006-03-27
PCT/JP2006/325212 WO2007111012A1 (ja) 2006-03-27 2006-12-18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5638A CN101405638A (zh) 2009-04-08
CN101405638B true CN101405638B (zh) 2010-09-22

Family

ID=38540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399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5638B (zh) 2006-03-27 2006-12-18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948566B2 (zh)
CN (1) CN101405638B (zh)
WO (1) WO20071110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5638B (zh) * 2006-03-27 2010-09-22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KR20110024970A (ko) 2009-09-03 2011-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 표시 장치
KR101282957B1 (ko) * 2010-10-29 2013-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 디스플레이의 광학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JP2012155307A (ja) * 2011-01-05 2012-08-16 Sony Mobile Display Corp 表示装置
JP6071605B2 (ja) * 2013-02-07 2017-02-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プルビュー液晶表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9596A (en) * 1992-09-14 1995-10-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upplemental capacitor line which overlaps signal line
US6703989B1 (en) * 1999-07-07 2004-03-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tereoscopic display
CN1176453C (zh) * 2001-07-09 2004-11-17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图象信号驱动电路及装备图象信号驱动电路的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0437B2 (ja) * 1991-09-24 2001-09-17 株式会社東芝 液晶表示装置
JP3461680B2 (ja) * 1997-03-13 2003-10-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558730B2 (ja) * 2003-09-20 2010-10-06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画像表示装置
JP4184334B2 (ja) * 2003-12-17 2008-11-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381217B2 (ja) * 2004-05-06 2009-1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285509A1 (en) * 2004-12-22 2007-12-13 Master Image Co., Ltd. Parallax-Barrier Type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GB2422737A (en) * 2005-01-26 2006-08-02 Sharp Kk Multiple-view display and display controller
TWI325982B (en) * 2005-06-08 2010-06-11 Au Optronics Corp Method for fabricat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405638B (zh) * 2006-03-27 2010-09-22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05642B (zh) * 2006-03-27 2010-10-20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9596A (en) * 1992-09-14 1995-10-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upplemental capacitor line which overlaps signal line
US6703989B1 (en) * 1999-07-07 2004-03-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tereoscopic display
CN1176453C (zh) * 2001-07-09 2004-11-17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图象信号驱动电路及装备图象信号驱动电路的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94039A1 (en) 2011-08-11
US20090046215A1 (en) 2009-02-19
WO2007111012A1 (ja) 2007-10-04
US8373809B2 (en) 2013-02-12
US7948566B2 (en) 2011-05-24
CN101405638A (zh) 2009-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08557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8730224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086426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TWI393094B (zh) 液晶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KR100741894B1 (ko) 횡전계 방식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구동방법
KR101310922B1 (ko)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CN101405642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609235B (zh) 液晶显示器
CN107450203A (zh) 光阀面板以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JP5290419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ユニット、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TW200537205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viewing angle characteristics
CN101281310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8179356B2 (en) Method for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inserting gray image
CN10140563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21730B (zh) 液晶面板
CN10792466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4090406A (zh) 显示面板及其彩色滤光片基板
JPH11337975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US20060145988A1 (en)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1818251B1 (ko)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KR20160091528A (ko) 표시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KR20070002221A (ko) 멀티 도메인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9461421B (zh) 一种场序显示器及驱动方法
KR20120090888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900938B1 (ko)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2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