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2687B - 一种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2687B
CN101402687B CN200810226896XA CN200810226896A CN101402687B CN 101402687 B CN101402687 B CN 101402687B CN 200810226896X A CN200810226896X A CN 200810226896XA CN 200810226896 A CN200810226896 A CN 200810226896A CN 101402687 B CN101402687 B CN 1014026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protein
fusion rotein
encoding sox
sequence 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268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2687A (zh
Inventor
周育森
赵光宇
管洁
肖文珺
李军锋
何玉先
于虹
陈万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and Epidemiology of AMM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and Epidemiology of AM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and Epidemiology of AMM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and Epidemiology of AMMS
Priority to CN2008102268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026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02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2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2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2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该融合蛋白,是在S1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融合抗原表位肽得到的蛋白质;所述S1是如下(a)或(b)的蛋白质:(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表中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免疫原性高于所述抗原表位肽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动物实验表明,融合蛋白S1-M2e3能有效的刺激针对M2e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仅加强免疫一次,IgG1/IgG2a GMT值就可达到1:100,000/1:4525,S1-M2e3可用于制备禽流感疫苗。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表位肽研究已经在疫苗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其免疫原性低,免疫效果差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用适当的佐剂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蛋白类佐剂效应分子来说,一种解决方法就是构建表位肽-佐剂分子的融合蛋白。James WH将TLR(Toll样受体)5配体鞭毛蛋白基因(STF2)融合于OVA蛋白基因5’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为STF2-OVA融合蛋白,这种新型蛋白使OVA蛋白的免疫原性得到明显增强。
活化相关的分泌蛋白-1(ASP-1)是一种来源于盘尾丝虫(Onchocerca volvulus)的蛋白。来自禽流感病毒H5N1的膜蛋白M2的外膜区M2e,由24个氨基酸组成,其免疫原性非常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
本发明所提供的融合蛋白,名称为S1-M2e3,是在S1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融合抗原表位肽得到的蛋白质;所述S1是如下(a)或(b)的蛋白质:
(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将序列表中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
所述抗原表位肽(名称为M2e3)是如下(c)或(d)的蛋白质:
(c)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d)将序列表中序列2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活性的由(c)衍生的蛋白质。
所述融合蛋白具体可为如下(1)或(2)的蛋白质:
(1)由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2)将序列表中序列3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免疫原性高于所述抗原表位肽的由(1)衍生的蛋白质。
为了使(a)和(1)中的蛋白便于纯化,可在其N末端或C末端连接上如表1所示的标签。
表1.标签的序列
 
标签 残基 序列
Poly-Arg 5-6(通常为5个) RRRRR
Poly-His 2-10(通常为6个) HHHHHH
FLAG 8 DYKDDDDK
Strep-tag II 8 WSHPQFEK
c-myc 10 EQKLISEEDL
上述(b)和(2)中的S1的编码基因可通过将(a)和(1)中的蛋白编码基因的DNA序列中缺失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和/或进行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错义突变,和/或在其5′端和/或3′端连上表1所示的标签的编码序列得到。
为了便于蛋白的分泌表达,还可在所述蛋白的氨基末端添加上信号肽序列。
上述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其中,所述S1的编码基因,具体可为如下3)或4)的基因:
3)其编码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4;
4)在严格条件下可与3)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所述蛋白的DNA分子。
所述抗原表位肽(名称为M2e3)的编码基因,具体可为如下5)或6)的基因:
5)其编码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5。
6)在严格条件下可与5)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所述蛋白的DNA分子。
所述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具体可为如下7)或8)的基因:
7)其编码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6。
8)在严格条件下可与7)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所述蛋白的DNA分子。
含有上述任一种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重组载体具体可为在pQE30的多克隆位点间插入上述任一种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得到的pQE30-S1-M2e3。
所述重组菌具体可为将所述pQE30-S1-M2e3转入大肠杆菌M15得到的重组大肠杆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表达所述S1-M2e3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表达所述S1-M2e3的方法,是将含有所述S1-M2e3编码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宿主细胞,表达得到所述蛋白。
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具体可为上述pQE30-S1-M2e3,所述宿主细胞具体可为将所述pQE30-S1-M2e3转入大肠杆菌M15得到的重组大肠杆菌细胞。
本发明还优化了S1-M2e3的纯化方法。
本发明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构建了N端融合串联有3个M2e肽的融合蛋白S1-M2e3。动物实验表明,S1-M2e3能有效地刺激针对M2e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仅加强免疫一次,IgG1/IgG2a GMT值就可达到1:100,000/1:4525。所以S1-M2e3可作为禽流感疫苗的活性成分,在禽流感的预防和治疗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pQE30-S1的酶切鉴定图谱
图2为pQE30空载体对照的SDS-PAGE鉴定图
图3为S1-M2e3的SDS-PAGE鉴定图
图4为纯化S1-M2e3蛋白Ni-FF吸附洗脱与复性图
1.Marker
2.过柱纯化前原液
3.10mM咪唑缓冲液洗脱
4.20mM咪唑缓冲液洗脱
5.50mM咪唑缓冲液洗脱
6.100mM咪唑缓冲液洗脱
7.200mM咪唑缓冲液洗脱
8.复性后
图5为加强免疫后第8天,各组免疫血清中抗M2e特异性IgG1产生情况
图6为加强免疫后第8天,各组免疫血清中抗M2e特异性IgG2a产生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融合蛋白S1-M2e3的表达及鉴定
一、融合蛋白S1-M2e3的表达载体pQE30-S1-M2e3的构建
1、S1表达载体pQE30-S1的构建
根据大肠杆菌的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序列表中序列4所示的S1(其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1)的编码基因(序列4的自5′末端第17-610位(共594个核苷酸)为S1的编码序列,序列1的自5′末端第11-16位为BamHI的识别位点,序列1的自5′末端第611-616位为HindIII的识别位点。
以BamHI和HindIII双酶切S1的编码基因,与经相同酶切的pQE30(QIAGEN)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Stratagene公司)感受态细胞,挑选氨苄青霉素抗性克隆,经菌落PCR及提取质粒双酶切(BamHI和HindIII)鉴定,将鉴定正确的该重组质粒命名为pQE30-S1。pQE30-S1的酶切鉴定图谱如图1所示,得到3.4kb的载体带和594bp的S1条带(箭头示)。图1中,1为pQE30-S1,2为DL Marker 2,000。
2、pQE30-S1-M2e3的构建
人工合成序列表中序列5所示的M2e3(其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2)的编码基因(序列5的自5′末端第15-275位(共261个核苷酸)为M2e3的编码序列,序列5的自5′末端第9-14位为限制性内切酶BglII的识别位点,序列5的自5′末端第270-275位为限制性内切酶BamHI的识别位点。
以BglII和BamHI双酶切M2e3的编码基因,回收261bp片段与BamHI单酶切的pQE30-S1载体连接,转化XL1-Blue感受态细胞,得到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PCR鉴定和序列测定,将含有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6的S1-M2e3基因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QE30-S1-M2e3。该S1-M2e3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3的融合蛋白S1-M2e3。
3、融合蛋白S1-M2e3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和纯化及复性。
1)S1-M2e3的诱导表达
将pQE30-S1-M2e3转入大肠杆菌M15(QIAGEN公司),得到重组大肠杆菌pQE30-S1-M2e3/M15。将pQE30(空质粒)转入大肠杆菌M15得到重组大肠杆菌pQE30/M15,作为阴性对照组。从阳性重组质粒表达菌(pQE30-S1-M2e3/M15)及阴性对照菌(pQE30/M15)挑取若干转化子分别接种3ml LB培养基中(含100μg/ml氨苄青霉素及50μg/ml卡那霉素),37℃振荡培养过夜,将菌液以1:100的体积比转接于LB培养基中,37℃震荡培养3h,至0D600在0.5-1.0之间。加入终浓度为1mM的IPTG,在37℃诱导5小时取样;同时设置未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的对照。同时收集菌体,以超声缓冲液悬浮后超声破碎,以8M尿素溶解包涵体,对超声上清及包涵体分别取样,SDS-PAGE鉴定。
2)S1-M2e3表达的SDS-PAGE鉴定
取pQE30-S1-M2e3/M15的诱导表达菌液及未诱导表达菌液各1.5ml,pQE30/M15的诱导表达菌液及未诱导表达菌液各1.5ml。分别移入1.5ml EP管,12000rpm,离心1min,弃上清,用生理盐水洗涤后,加入100μl 1×SDS上样缓冲液,混匀,100℃煮沸10min,自然冷却后,12000rpm,离心1min,取10μl上清(约40μg)上样于凝胶加样孔内。分离胶浓度为12%,积层胶浓度为5%。按积层胶100mA及分离胶150mA的条件进行电泳,溴酚蓝移动至胶底部终止电泳。电泳完毕后,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中,1泳道为pQE30/M15诱导表达组;2泳道为pQE30/M15未诱导组;3泳道为蛋白Marker。图3中,1泳道为pQE30-S1-M2e3/M15诱导表达组;2泳道为pQE30-S1-M2e3/M15未诱导组;3泳道为蛋白Marker。表明pQE30-S1-M2e3/M15表达得到了大小为31kDa的S1-M2e3,而pQE30/M15不表达大小为31kDa的S1-M2e3。
3)S1-M2e3表达形式的鉴定
A、细菌包涵体的分离和洗涤
将pQE30-S1-M2e3/M15诱导表达的菌液于4℃以5000g离心15min后,收集菌体,将菌体用含30%蔗糖、50mmol/LTris-HCl、1mmol/LEDTA pH8.0的溶液重悬,冰浴30min。然后于4℃5000rpm离心10min,沉淀用含100mmol/LTris-HCl、2mmol/LEDTA pH8.0的超声缓冲液重悬,超声破碎仪冰浴破碎(功率100W,超声时间8s,间歇10s,总程10min),4℃12000rpm离心10min,获得超声上清液和粗制包涵体沉淀。将分离得到的包涵体依次用包涵体洗液I(TritonX-1000.5%,EDTA 10mmol/L),II(TritonX-10010%,EDTA 10mmol/L),III(EDTA 10mmol/L,尿素2M)分别重悬,4℃ 12000rpm离心20min,最后剩下的沉淀进一步进行变性处理。
将超声上清液进行电泳鉴定,电泳结果如图3中4泳道所示,表明S1-M2e3不是可溶性表达,不存在于菌体超声上清中。
B、包涵体的变性
将洗涤完毕的包涵体用含8M尿素的缓冲液B(每升中含NaH2PO4·2H2O 15.6g,Tris碱1.2g,尿素480.5g,用NaOH调至pH8.0)重悬,磁力搅拌器搅拌2h,4℃ 12000rpm离心20min,保留上清,取样处理后,电泳鉴定。包涵体的电泳结果如图3中5泳道所示,表明S1-M2e3以包涵体形式表达。
4)S1-M2e3的纯化
pQE载体表达蛋白带有组氨酸标签,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采用Ni亲和层析的方法进行纯化,具体操作按照Ni-FF说明书进行,简述如下:镍琼脂糖凝胶FF装柱,柱床体积为2ml,用缓冲液1平衡2-5个床体积,上样,流速为1ml/min,用缓冲液1再洗2-5个床体积,流速为2ml/min,再分别用含10、20、50、100、200、300mM咪唑的缓冲液3进行阶段洗脱,流速为2ml/min,收集各阶段洗脱液,用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和纯度,最后用纯水流洗5个柱床体积,再用20%的乙醇流洗3个柱床体积,流速为2ml/min,柱子置于4℃环境中保存。
其中,镍亲和层析缓冲液组成:
缓冲液1:50mM pH7.4的PBS缓冲液。配制:0.5M NaH2PO4 19ml,0.5M Na2HPO481ml,NaCl 29.3g,加适量水溶解后定容到1000ml。
缓冲液2:50mM磷酸盐缓冲液,pH7.4,即pH7.4的PBS溶液。配制:0.5M NaH2PO4 19ml,0.5M Na2HPO4 81ml,NaCl 29.3g和咪唑34g,加适量水溶解后定容到1000ml。
不同咪唑浓度的缓冲液3的组成如表2所示:
表2、缓冲液3的组成
 
咪唑浓度 缓冲液1量(ml) 缓冲液2量(ml)
10mM 98 2
20mM 96 4
50mM 90 10
100mM 80 20
200mM 60 40
300mM 40 60
S1-M2e3蛋白经过Ni-FF时大部分被吸附至柱上,经过含低浓度的洗涤缓冲液洗涤(20mM,50mM),自100mM洗脱缓冲液后即获得较纯的S1-M2e3蛋白(图4中的6-7泳道)。
5)抗M2e兔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
用人工合成的多肽M2e(MSLLTEVETPTRNEWECRCSDSSD)进行抗体制备:多肽100μg/只/次,初次免疫与弗氏完全佐剂等体积混匀,充分乳化,总体积2ml,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兔子。每1个月加强一次,共加强两次,加强时换用弗氏不完全佐剂。末次免疫后2周静脉采血,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体产生效价。其中,以5μg/ml的多肽M2e包被酶标板。效价达到1:200,000以上则可采用颈动脉放血的方式收集兔血,分离血清,-20℃保存。
6)表达蛋白的ELISA鉴定:用纯化的S1-M2e3蛋白包被(5μg/ml),用常规间接ELISA检测抗M2e多抗血清(1:20000、1:40000和1:100000稀释),对照用正常兔血清,结果该重组蛋白只与M2e多抗血清反应。
7)表达蛋白S1-M2e3的复性
采用透析法进行复性:配制含梯度尿素浓度(6M,4M)及5%甘油,0.1M Tris,2mMEDTA,1%甘氨酸的复性液,进行梯度透析;然后透析至laemmli buffer(25mMTris,192mM甘氨酸,0.1%SDS,pH8.3),最后透析至0.01M、pH7.4的PBS溶液中。每种浓度的透析时间6h,全部过程在4℃进行。透析结束后,蛋白溶液12000rpm离心10min,收集上清,取样电泳鉴定,结果如图4中的8泳道,表明复性后获得了高纯度的S1-M2e3。
包涵体一般含有50%以上的重组蛋白,其余为核糖体元件、RNA聚合酶、膜蛋白、质粒DNA,以及磷脂、脂多糖等。可以通过洗涤等方法提高包涵体中重组蛋白的纯度,从而方便后续的变复性操作,提高复性率。根据《分子克隆》及参考崔建武等提供的菌体破碎及包涵体洗涤收集方案,结合实际操作经验,对S1-M2e3表达系统摸索出如下的分离洗涤方案:先以30%蔗糖高渗溶液对菌体预处理,在进行超声破碎,与直接进行超声破碎相比,前者的破碎效果较好。对包涵体先用含10mM EDTA和分别含0.5%/10%的Triton-X-100的包涵体洗液I和II洗涤,温和去垢剂TritonX-100洗涤能去除膜碎片和膜蛋白。再以含2M尿素的包涵体洗液III洗涤,这种方案能洗去较多杂质,提高包涵体的纯度,洗涤过程中包涵体蛋白也能保持稳定,未见降解。在包涵体中,重组蛋白处于错误折叠的状态,二硫键大部分也是错搭的。要获得正确折叠的蛋白首先是溶解包涵体,使蛋白变性。变性即破坏非共价键。常用5-6M的盐酸胍或6-8的尿素。本实验采用8M尿素溶解包涵体,溶解性良好,无需加入还原剂等其他成分助溶。
获得较高纯度的包涵体后再经过镍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纯度>85%的目的蛋白。在摸索纯化的条件时,表达的S1-M2e3虽然带有His标签,亲和能力并不强,经过Ni-FF柱时吸附比例较少,用50mM洗涤缓冲液洗涤时就有部分目的蛋白连同杂蛋白被洗脱下来,因此会造成最后获得纯品的损失。最终目的蛋白在100-200mM咪唑浓度下被洗脱。
变性蛋白纯度越高越有利于复性,在通过上述方法获得高纯度目的蛋白后,开始摸索复性条件。蛋白复性过程是除去变性剂及还原剂,给变性的蛋白分子提供正确的再折叠及恢复活性的环境,重新获得天然的活性蛋白的过程。透析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方法。透析复性最关键的是低浓度和平缓梯度。待复性蛋白的起始浓度一般为0.1-1mg/ml,太高的浓度容易形成聚体沉淀,太低的浓度不经济,而且很多蛋白在低浓度时不稳定;变性剂浓度(比如尿素)要平缓降低,逐步透析到正常,使蛋白质能够正确折叠。复性液的成分也很重要,一定浓度的Tris和金属离子螯合剂EDTA,以抑制某些蛋白酶的作用减少降解,增加目的蛋白的稳定性;一定浓度的甘油能增加黏度,减少分子碰撞机会;一定浓度的甘氨酸也有助于蛋白的复性。在摸索复性条件时,发现虽然添加了上述多种有助于复性的成分,在尿素浓度从4M降至2M时,蛋白极易产生大量沉淀,复性未获成功。将包涵体蛋白从4M尿素浓度直接透析至含有0.1%的SDS的laemmili buffer中,再透析至PBS,在此过程中,蛋白虽然还是有沉淀析出,但上清中尚能保留较多可溶性成分。低浓度的SDS也有助于蛋白的复性,但由于SDS具有一定的毒性,而在此后的透析过程中很难被除去,因此并不推荐使用,然而这样获得的蛋白制品用于动物实验还是可行的。
实施例2、S1-M2e3的免疫实验
材料
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为Gibco/BRL公司产品;羊抗鼠IgG-HPR酶标抗体购自北京中杉公司,羊抗鼠HPR-IgG1,HPR-IgG2a(1mg/ml)酶标抗体购自BETHYL公司,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显色液购自Sigma公司。
免疫用抗原肽:M2e:MSLLTEVETPTRNEWECRCSDSSD,由人工合成(北京赛百胜公司)
免疫用蛋白:复性的S1-M2e3。
蛋白的定量及内毒素的检测
蛋白定量:测定蛋白溶液在280nm和260nm波长下的吸光度,用以下的公式计算蛋白浓度:蛋白浓度(mg/ml)=1.55XA280-0.74XA260
大肠杆菌表达蛋白往往有内毒素污染,而内毒素(LPS)本身是有一定的免疫激活作用的,因此对每一批试验性S1-M2e3必须检测内毒素含量范围,确保低于一个限值,才能应用于动物实验。对制备的佐剂蛋白制品采用鲎试剂法进行了内毒素的检测,样品中内毒素含量均低于0.01EU/μg,符合动物实验要求。
内毒素的检测;按照鲎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简述如下:在分装有100μl鲎试剂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00μl复性的S1-M2e3蛋白,设立阴性对照(无内毒素水),阳性对照(内毒素标准品)。封闭管口,轻轻摇匀,垂直放入37℃的恒温器中孵育60min,然后取出观察结果,孵育期间严格避免震动。根据是否出现凝胶判断是否阳性。结果表明当测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时,阳性对照管内容物呈坚实凝胶,不变型,不从管壁滑脱;供试品(制备蛋白样品)虽生成凝胶,但不能保持完整,并从管壁滑脱,也为阴性。阴性对照管内容物未出现凝胶。
根据使用的鲎试剂的灵敏度:0.5EU/ml,复性的S1-M2e3蛋白浓度为5.0μg/μ1,由于测试呈阴性,则最终内毒素含量低于0.01EU/μg。
具体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5周龄的BALB/c雌性小鼠(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所用实验动物均为清洁级)随机分组,每组6只,分组情况如下:S1-M2e3免疫组(S1-M2e3)、M2e免疫组(M2e)。
S1-M2e3免疫组和M2e免疫组共免疫两次,在第一次免疫后的3周,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时,以0.01M、pH7.4的PBS溶液稀释M2e或复性的S1-M2e3至所需浓度,100μl/只,使M2e或复性的S1-M2e3的免疫剂量为25μg/只/次。
分别加强免疫后第8天断尾法采血,收集于EP管中,置37℃温箱放置1h,待血清析出后,4000rpm离心10min,吸出血清—20℃冻存备用。
M2e用包被液(Na2CO3 1.59g,NaHCO3 2.93g,加水至1000ml)稀释(5μg/ml),4℃包被96孔板过夜,加入200μl封闭液,37℃孵育1h,加入100μl稀释的一抗(免疫血清),同时设阴性对照孔(免疫前正常小鼠血清)和空白孔,37℃孵育1h,PBST洗四遍,加入100μl 1:10,000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1或IgG2a亚型抗体,37℃孵育1h,PBST洗四遍,加入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显色液,37℃避光显色,在每一孔中加入100μl 2M硫酸终止反应。在450nm波长读取每一孔的吸光度。其中,2×ELISA封闭和样品稀释液:每1000ml含Tris.Cl(pH6.8)12g,NaCl 16.5g,Tween-20 0.05%;临用前稀释一倍,并加入2%BSA。10×PBS缓冲液(pH7.2):NaH2PO4 20.5g,Na2HPO4 179.9g,用4升去离子水溶解后加入701.3gNaCl,补至8升。ELISA洗涤缓冲液PBST:1×PBS加入0.2%(v/v)Tween-20。
结果的判断:OD450大于等于2.1倍阴性对照OD450的平均值判断为阳性。
结果如图5和6所示,表明S1-M2e3加强免疫一次,IgG1/IgG2a几何平均滴度(Geomean titer,GMT)值就可分别达到1:100,000/1:4525,S1-M2e3组免疫效果明显高于M2e免疫组(p<0.01)。设立的M2e免疫对照组显示,IgG1/IgG2a值多数都低于检测水平。(图5和6中的结果为6只小鼠的平均值。)
序列表
<110>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120>一种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130>PCGNA81912
<160>6
<210>1
<211>198
<212>PRT
<213>人工序列
<220>
<223>
<400>1
Figure G200810226896XD00101
Figure G200810226896XD00121
<210>2
<211>87
<212>PRT
<213>人工序列
<220>
<223>
<400>2
Figure G200810226896XD00131
<210>3
<211>285
<212>PRT
<213>人工序列
<220>
<223>
<400>3
Figure G200810226896XD00132
Figure G200810226896XD00141
Figure G200810226896XD00151
<210>4
<211>628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1>CDS
<222>(17)..(610)
<223>
<400>2
Figure G200810226896XD00161
Figure G200810226896XD00171
<210>5
<211>284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1>CDS
<222>(15)..(275)
<223>
<400>5
Figure G200810226896XD00181
<210>6
<211>855
<212>DNA
<213>人工序列
<220>
<223>
<400>6
Figure G200810226896XD00191

Claims (10)

1.一种融合蛋白,是在S1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融合抗原表位肽得到的蛋白质;所述S1是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所述抗原表位肽是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是由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S1的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原表位肽的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6。
7.含有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
8.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融合蛋白在制备疫苗中的应用。
9.一种禽流感疫苗,它的活性成分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融合蛋白。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是将所述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得到重组大肠杆菌,培养该重组大肠杆菌,表达得到融合蛋白。
CN200810226896XA 2008-11-19 2008-11-19 一种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Active CN101402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6896XA CN101402687B (zh) 2008-11-19 2008-11-19 一种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6896XA CN101402687B (zh) 2008-11-19 2008-11-19 一种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2687A CN101402687A (zh) 2009-04-08
CN101402687B true CN101402687B (zh) 2012-01-25

Family

ID=40536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26896XA Active CN101402687B (zh) 2008-11-19 2008-11-19 一种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026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0351A (zh) * 2010-05-25 2011-11-30 吉林圣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流感病毒M2e蛋白的制备及其在抗甲型流感病毒中的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5691A (zh) * 2006-11-14 2007-08-1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重组噬菌体流感疫苗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5691A (zh) * 2006-11-14 2007-08-1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重组噬菌体流感疫苗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gus J. MacDonald et al.rOv-ASP-1,a recombinant secreted protein of the helminth Onchocerca volvulus, is a potent adjuvant for inducing antibodies to ovalbumin, HIV-1 polypeptide and SARS-CoV peptide antigens.《Vaccine》.2005,第23卷(第26期),第3446-3452页. *
Peng Zou et al.The epitope recognized by a monoclonal antibody in influenza A virus M2 protein is immunogenic and confers immune protection.《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2005,第5卷(第4期),第631-63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2687A (zh) 2009-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94828B2 (ja) インフルエンザウイルスワクチンおよびその使用
CN102807621B (zh) 包含白喉毒素无毒突变体crm197或其片段的融合蛋白
CN108586618B (zh) 一种猪流行性腹泻亚单位疫苗的制备及应用
CN113173977B (zh) 一种双功能抗原、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180822B (zh) 一种猪链球菌b细胞优势表位串联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80517B (zh) 一种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具有中和活性的小分子抗体及其应用
CN109160948A (zh) 一种乙肝表面抗原纳米抗体及核酸分子和应用
CN109420165B (zh) 预防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所致疾病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17040A (zh) 一种细粒棘球蚴重组蛋白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02687B (zh) 一种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CN109486736A (zh) 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抗原pa5505的纯化方法
CN105777909B (zh) 一种猪趋化因子介导的a型口蹄疫靶向性复合表位蛋白及疫苗
CN103725697A (zh) 化学合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表面蛋白FnBPA基因片段及其表达、应用
WO2016004904A2 (zh) 一种流感血凝素糖蛋白多聚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9081870A (zh) 一种抗人促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的纳米抗体及核酸分子和应用
CN112279925B (zh) 一种融合蛋白及一种犬弓形虫亚单位疫苗及其疫苗组合物
JP2018052953A (ja) インフルエンザウイルスワクチンおよびその使用
CN110028559B (zh) 一种铜绿假单胞菌疫苗重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KR20230091094A (ko) 융합 단백질 및 백신
CN108904788B (zh) GnRH-防御素重组去势疫苗及其制备
CN110922456A (zh) 铜绿假单胞菌疫苗重组蛋白reSBP-ExoU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48627B (zh) 一种增强猪流行性腹泻免疫的抗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09807B (zh) 糖基化的麦芽糖结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759975B (zh) 一种多肽以及具有强adcc效应的抗体和应用
CN111333734B (zh) 一种百日咳丝状血凝素融合蛋白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