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6924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6924B
CN101396924B CN2008101613642A CN200810161364A CN101396924B CN 101396924 B CN101396924 B CN 101396924B CN 2008101613642 A CN2008101613642 A CN 2008101613642A CN 200810161364 A CN200810161364 A CN 200810161364A CN 101396924 B CN101396924 B CN 101396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holding section
tape deck
mentioned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13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6924A (zh
Inventor
铃木胜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96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6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6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69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3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feeding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4Aprons or guides for the printing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22Clamps or grip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26Registering devices
    • B41J13/30Side lays or gau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26Registering devices
    • B41J13/32Means for positioning sheets in two directions under one control, e.g. for format control or orthogonal sheet position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记录位置精度的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100)将具有双凸透镜(12)的记录介质(透镜片)L向副扫描方向搬送,并对该被搬送的记录介质L进行记录,其中,具有线条状的卡合部(12),该卡合部在支撑上述被搬送的记录介质L的支撑部件(片材引导部件)(3)的支撑面(上面)(11A)上,沿着规定的搬送方向与双凸透镜(12)卡合。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对具有双凸透镜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如下所述的记录介质,其重叠于记录层、具有双凸透镜,能够通过双凸透镜使得记录在记录层上的图像被观察为立体图像、或因观察角度而导致所看到的图像形态发生变化的变化图像。为了能够将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观察为规定的立体图像或变化图像,需要使在记录层上进行记录的记录位置与双凸透镜的透镜排列形成高精度的对应。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使用传感器检测出双凸透镜的位置,根据该检测结果,向所希望的位置进行记录的装置。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通过采取使被载置在搬送用托盘上的记录介质在托盘上无位置偏差的措施,以提高记录位置的精度的方案。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71930号 
[专利文献2]特开2007-130769号 
但是,在采用专利文献1的装置的情况下,存在着需要具备传感器,导致成本增高的问题。另外,在采用专利文献2的方案的情况下,虽然可防止记录介质相对搬送用托盘的位置偏差,但如果搬送用托盘在相对搬送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被搬送,则不能提高记录位置的精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记录位置精度的记录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搬送具有双凸透镜的记录介质,并对所搬送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其中,具有线条状的  卡合部,该卡合部在支撑被搬送的记录介质的支撑部件的支撑面上,沿着规定的搬送方向与双凸透镜卡合,所述支撑部件被安装在箱体或内部框架上。 
通过这样构成记录装置,能够将搬送记录介质时的搬送方向维持一定,可提高对记录介质的记录位置的精度。 
而且,其他的发明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以双凸透镜的配置间距的整数倍设置多个卡合部。通过这样构成记录装置,由于记录介质的双凸透镜与多个卡合部卡合,所以可切实维持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可进一步提高对记录介质的记录位置的精度。 
并且,其他的发明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卡合部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全体区域上,以和双凸透镜相同的间距设置。通过这样构成记录装置,由于记录介质的透镜面在其宽度方向的全体区域与卡合部卡合,所以可切实维持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记录介质的记录位置的精度。 
另外,其他的发明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具有将记录介质压向支撑面的按压部件。通过这样构成记录装置,可利用按压部件实现切实的记录介质的双凸透镜与卡合部的卡合,能可靠维持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记录介质的记录位置的精度。 
此外,其他的发明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按压部件是向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旋转的旋转辊。通过这样构成记录装置,由于旋转辊向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旋转,所以可减小用于搬送记录介质的驱动力。 
而且,其他的发明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具有使支撑面沿着该支撑面向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变位的变位机构。具有使卡合部沿着支撑面向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变位的变位机构。通过这样构成记录装置,可将记录介质定位在规定的记录位置。 
并且,其他的发明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具有使卡合部沿着支撑面旋转的旋转机构。通过这样构成记录装置,能够使卡合部与双凸透镜的卡合方向沿着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 
另外,其他的发明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卡合部由与记录介质的  双凸透镜相同的部件构成。通过这样构成记录装置,可简单形成卡合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具有双凸透镜的记录介质的搬送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部分R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5是表示检查用图像的记录内容的图。 
图6是表示从双凸透镜侧观察检查用图像时的图像的图。 
图7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7中的切断线A-A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图7中的切断线B-B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0中的切断线A-A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图12中的切断线A-A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后视立体图,是表示卸下了片材引导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在图15所示的记录装置中,卸下了片材引导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7是表示图15所示的记录装置的箱体侧的片材引导部件安装部的图。 
图18是表示图15所示的记录装置的片材引导部件侧的在箱体上的固定部的图。 
图19是表示卡合部的形状的变形例的图。 
图中:3、26、40、80-片材引导部件(sheet guide)(支撑部件);4-给纸辊(按压部件、旋转辊);5-排纸辊(按压部件、旋转辊);7-双凸透镜;11A-上面(支撑面);12-卡合部;27-加重辊(按压部件、旋转辊);41-片材引导部件变位机构(变位机构);44-左右变位机构(变位机构);45-旋转机构;64-加重辊(按压部件、旋转辊);70-按压部件(按压机构);100、200、300、400、500、600、700、800-记录装置;L-透镜片(记录介质、片材体)。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00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记录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概略结构图,是从后方观察记录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部分R的放大图。另外,在图1中,将作为记录介质的透镜片L行进的方向,即箭头X方向设为前方(前侧),将相反的方向设为后方(后侧)。而且,将从后方朝向前方,成为右手方向的箭头Y的方向设为右方(右侧),将相反的方向,即左手方向设为左方(左侧)。 
并且,将箭头Z方向设为上方(上侧),将相反方向设为下方(下侧),由此进行以下的说明。 
记录装置100具有:作为外装体的箱体2、从下侧支撑作为记录介质的透镜片L的支撑部件、即片材引导部件3、将被载置在该片材引导部件3上的透镜片L从后方向前方搬送的给纸辊4及排纸辊5、对透镜片L进行记录的记录头6等。
透镜片L在透明树脂片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双凸透镜7,在另一方的面上形成图像形成层8。该透镜片L构成为能够通过双凸透镜7来观察记录在图像形成层8上的图像。因此,例如若在图像形成层8上对应双凸透镜7的配置间距或焦点距离等而记录具有视差的图像,并从双凸透镜7侧观察该图像,则可观察到具有立体感的图像,或因观察角度而观察到不同的图像。另外,透镜片L也可以采用不形成图像形成层8,而在形成有双凸透镜7侧的相反面的树脂部直接进行记录的结构。 
在箱体2后侧的侧面上,形成有用于将透镜片L供给到箱体2内的给纸开口部9,而且,在前侧的侧面上,形成有排出从给纸开口部9侧供给的透镜片L的排纸开口部10。从给纸开口部9供给到记录装置100中的透镜片L由给纸辊4和排纸辊5向前方搬送,并且,在利用记录头6被进行了记录后,从排纸开口部10排出到记录装置100的外部。 
片材引导部件3被配置在给纸辊4和排纸辊5的下方,整体呈矩形板状体。对于该片材引导部件3而言,其前后方向的长度为,从在给纸开口部9的后方突出的位置,至排纸开口部10与排纸辊5之间的位置。另外,其左右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成为可支撑所载置的透镜片L的整个幅度的宽度。片材引导部件3通过未图示的结构被安装在箱体2或内部框架等构造体上。 
片材引导部件3具有由树脂等形成的板状体基板11、和卡合部12。卡合部12被设置在基板11中支撑透镜片L侧的面,即作为支撑面的上面11A上,形成为与双凸透镜7相同的形状。即,以与双凸透镜7的配置间距相同的间距,在比透镜片L的宽度更大的宽度范围,并列设置具有与形成双凸透镜7的各个透镜要素13(例如柱面透镜)相同形状的线条的凸条14。凸条14的长度方向、即凸条14的母线(棱线)方向,沿着透镜片L的规定的搬送方向、即与给纸辊4及排纸辊5正交的方向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12采用与双凸透镜7相同的部件形成。即,通过将双凸透镜7的凸面朝向上方的透镜片L粘贴在基板11的上面,在基板11上设置卡合部12。这样,通过利用透镜片L形成卡合部12,可容易地在基板11上设置卡合部12。另外,在通过树脂成形来制作基板11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成型模具中预先形成与卡合部12对应的  型面,将卡合部12与基板11一体成型。当如此在基板11上一体树脂形成卡合部12时,通过采用氟系树脂等低摩擦系数的树脂材料作为形成基板11的树脂材料,可减小透镜片L与卡合部12的摩擦,可顺畅地进行透镜片L的搬送。另外,也可以使用金属板形成基板11。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切削加工来形成卡合部12。 
在记录头6的前后配置有给纸辊4和排纸辊5。给纸辊4和排纸辊5分别由给纸用马达16和排纸用马达17驱动旋转,将载置在片材引导部件3上的透镜片L从后方向前方搬送。 
记录头6被安装在滑架18的下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了喷出墨水的喷墨式记录头。滑架18被在向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滑架引导部件19支撑为可移动,而且安装于由滑架用马达20驱动的同步皮带(timing belt)21。因此,当由滑架用马达20驱动同步皮带21向左右方向旋转时,记录头6能够与滑架18一同沿着滑架引导部件19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因此,通过控制基于给纸辊4和排纸辊5将透镜片L向搬送方向,即副扫描方向的搬送,并且,控制记录头6向作为移动方向的主扫描方向,即左右方向的移动,能够使记录头6移动到透镜片L的规定位置,可以在透镜片L的所希望的位置记录图像。另外,透镜片L以使图像形成层8侧与记录头6对向、双凸透镜7侧与卡合部12接触的方式,载置在片材引导部件3上。即,通过由记录头6对图像形成层8进行记录,来制作能够从双凸透镜7侧观察被记录在图像形成层8上的图像的记录物。 
在由如上所述而构成的记录装置100对透镜片L进行记录时,使双凸透镜7侧朝向片材引导部件3的卡合部12地将透镜片L载置在片材引导部件3上。由于卡合部12与双凸透镜7是相同的形状,所以,如图2所示,被载置在片材引导部件3上的透镜片L与构成双凸透镜7的透镜要素13和凸条14相互啮合,透镜片L成为由卡合部12进行了左右方向(主扫描方向)的定位的状态。而且,凸条14形成为其母线(棱线)方向沿着与透镜片L的规定搬送方向、即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因此,在由给纸辊4和排纸辊5搬送透镜片L时,以被卡合部12在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引导的状态进行搬送。即,通过将片材引  导部件3配置成凸条14的母线(棱线)方向、即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沿着透镜片L的规定的搬送方向,能够在搬送方向被维持一定的状态下搬送透镜片L。通过在搬送方向被维持一定的状态下搬送透镜片L,能够由记录头6在规定的位置向透镜片L进行记录。 
给纸辊4与片材引导部件3的间隔、和排纸辊5与片材引导部件3的间隔,成为能够从这些辊对透镜片L作用适当的按压力的间隔。即,通过将透镜片L按压在片材引导部件3上,能够可靠地实现卡合部12与双凸透镜7的卡合,从而可提高搬送透镜片L时的左右方向的搬送精度,即,能够提高透镜片L的搬送的直行性。 
特别是例如在透镜片L向上下方向弯曲的情况下,双凸透镜7与卡合部12的卡合容易分开。因此,通过利用给纸辊4和排纸辊5将透镜片L按压在片材引导部件3上,使弯曲的双凸透镜7不与片材引导部件3分离,可保持双凸透镜7与卡合部12的卡合状态。另一方面,如果将透镜片L强力按压在片材引导部件3上,则增加了透镜片L与片材引导部件3之间的摩擦等搬送负荷,不能够顺畅地搬送透镜片L。因此,将给纸辊4与片材引导部件3之间的间隔、和排纸辊5与片材引导部件3之间的间隔等设定为,既具有能够顺畅搬送透镜片L的搬送负荷,又能够产生可切实维持双凸透镜7与卡合部12的卡合状态的适度按压力。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具有弹性的厚的橡胶材料覆盖给纸辊4和排纸辊5的周围,使给纸辊4和排纸辊5的表面能够弹性变形,并且,通过使给纸辊4与片材引导部件3之间的间隔及排纸辊5与片材引导部件3之间的间隔比透镜片L的厚度窄,使给纸辊4和排纸辊5将透镜片L压向片材引导部件3。通过这样构成,当透镜片L在给纸辊4及排纸辊5与片材引导部件3之间通过时,给纸辊4及排纸辊5的与透镜片L的接触部的表面会平坦地弹性变形。基于该弹性变形的反作用力,透镜片L在被压向片材引导部件3的状态下,通过给纸辊4和排纸辊5的旋转而被搬送。通过适当设定橡胶材料的弹性和厚度,以及给纸辊4与片材引导部件3之间的间隔和排纸辊5与片材引导部件3之间的间隔,可顺畅地搬送透镜片L,并且能够以适度的按压力将双凸透镜7按压向卡合部12。 
另外,在如上述那样构成了能够使给纸辊4和排纸辊5的表面弹性  变形的情况下,可以将给纸辊4及排纸辊5与片材引导部件3之间的间隔,设定为能够搬送所谓复印用纸等纸介质的间隔,并且,针对透镜片L能够在作用上述按压力的同时对其进行搬送。 
相对复印用纸等纸介质的厚度为0.1mm左右,透镜片L由于需要形成双凸透镜7,所以厚度为0.5mm左右。因此,通过将该间隔预先设定为能够搬送纸介质的窄间隔,在搬送对象是纸介质时能够搬送该纸介质。而在搬送对象是厚的透镜片L时,给纸辊4及排纸辊5的与透镜片L的接触部会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以橡胶材料的弹性变形的反作用力将透镜片L按压在片材引导部件3上的状态下进行搬送。 
另外,给纸辊4和排纸辊5被设定为其长度比透镜片L的左右宽度长。因此,能够在大范围内均匀地将透镜片L按压在卡合部12上,从而能够更可靠地确保双凸透镜7与卡合部12的卡合状态。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3,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200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记录装置200的概略结构的概略构成图,是从后方观察记录装置200的立体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00的给纸辊4和排纸辊5配置在被搬送的透镜片L的上侧,而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200将用于搬送透镜片L的给纸辊22及排纸辊23配置在被搬送的透镜片L的下侧位置。在给纸辊22的上侧,在左右方向具有3个随着给纸辊22的旋转而旋转的给纸侧从动辊24,而且,在排纸辊23的上侧,也在左右方向具有3个随着排纸辊23的旋转而旋转的排纸侧从动辊25。即,透镜片L被夹在给纸辊22与给纸侧从动辊24之间、及排纸辊23与排纸侧从动辊25之间搬送。 
在给纸辊22的后方,具有用于将透镜片L向片材引导部件26按压的加重辊27。该加重辊27例如由不锈钢或黄铜等金属形成,其长度比透镜片L的左右方向的宽度长。在加重辊27的左右端面上分别具有轴  28。 
加重辊27通过轴28被设置在加重辊27左右方向的轴承部29的轴承孔30支撑为转动自如。轴承孔30形成为上下方向长的椭圆形。即,加重辊27被轴承部29支撑为可上下方向变位。 
在加重辊27的下侧具有片材引导部件26。片材引导部件26,除了相对于上述记录装置100中的片材引导部件3的前端部被配置在比排纸辊5靠前的位置,而片材引导部件26的前端部比给纸辊22靠向后方,并且位于给纸辊22与加重辊27之间以外,与记录装置100的片材引导部件3的结构相同。 
加重辊27的直径M、和轴承孔30的下端部31距离片材引导部件26的高度H,被设定为在加重辊27的轴28被支撑在轴承孔30的下端部31的状态下,片材引导部件26与加重辊27的间隔比被载置在片材引导部件26上的透镜片L的上面与凸条14的顶部之间的距离T窄。因此,在将透镜片L插入到加重辊27与片材引导部件26之间时,加重辊27成为被透镜片L向上方抬起的状态。因此,能够利用加重辊27将在片材引导部件26上被搬送的透镜片L压向片材引导部件26。在透镜片L由给纸辊22和排纸辊23向前方搬送时,随着透镜片L的搬送,加重辊27以轴28为中心自转。因此,能够在抑制透镜片L的搬送负荷的增加的同时,将透镜片L压向片材引导部件26。而且,透镜片L在与加重辊27无摩擦的状态下被搬送。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记录装置200中,与记录装置100同样,由于透镜片L在搬送方向沿着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维持一定的状态下被搬送,所以能够进行通过记录头6的在规定位置的记录。另外,通过使加重辊27将透镜片L按压到片材引导部件26上,可切实地形成双凸透镜7与卡合部12的卡合,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对于透镜片L的记录位置精度。 
另外,由于加重辊27的长度比透镜片L的左右宽度长,所以,能够在大范围均匀地将透镜片L压向卡合部12,从而可更切实地形成双凸透镜7与卡合部12的卡合状态。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300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记录装置300的概略结构的概略构成图,是从后方观察记录装置300的立体图。另外,对于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300利用片材供给机构(sheet feedermechanism)32的压纸部件33,进行将透镜片L向片材引导部件26的按压。片材供给机构32具有:作为支撑部件的用纸叠放器(stacker)34、压纸部件33、和拾取辊35等,构成为能够将被重叠载置在用纸叠放器34中的多张用纸(未图示)利用拾取辊34逐张导出,送到给纸辊22。载置在用纸叠放器34中的用纸,除了被拾取辊35取出的用纸以外,被压纸部件33固定,以防止向前方滑落。 
压纸部件33如图4所示,在左右等间隔地配置的3个拾取辊35之间设置有2个,构成为能够通过未图示的转动机构以前端部36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在片材供给机构32的使用时,即在用纸叠放器34中载置了用纸(未图示)的情况下,压纸部件33如图4中虚线所示那样被配置在转动到上方的位置。而且,在该位置处,压纸部件33的后端面37向用纸叠放器34的用纸载置面38的上方突出,利用该后端面37,阻止被载置在用纸叠放器34中的用纸(未图示)向前方滑落。 
另一方面,在用纸叠放器34中未载置用纸(未图示)时,即片材供给机构32的未使用时,压纸部件33被配置在如图4中实线所示那样转动到下方的透镜片按压位置。另外,压纸部件33的下面构成为粘贴了毡垫的毡垫面39。 
压纸部件33构成为,在透镜片按压位置,压纸部件33的毡垫面39与片材引导部件26(在片材引导部件26上载置了透镜片L的情况下,是透镜片L)对向,而且,成为被未图示的弹簧等施力部件向下方施力的状态。因此,在片材供给机构32的未使用时,由转动到透镜片按压位置的压纸部件33将透镜片L按压在片材引导部件26上。
即,通过将对压纸部件33向下方施力的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设定为,对透镜片L的搬送不产生大的制动,而且,可切实地进行透镜片L的双凸透镜7与卡合部12的卡合,可与上述记录装置100和记录装置200同样,由于透镜片L在搬送方向沿着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维持一定的状态下被搬送,所以,可利用记录头6在规定位置进行记录。当透镜片L在由压纸部件33按压的状态下被搬送时,虽然图像形成层8在搬送的同时与毡垫面39产生摩擦,但通过与柔软、低摩擦系数的毡垫面39接触,可防止图像形成层8受损伤。 
(搬送角度的检测) 
在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正确地沿着透镜片L的规定的搬送方向,即,使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与主扫描方向(与给纸辊4、22和排纸辊5、23正交的方向)正交地,将片材引导部件3、26安装在箱体2上的情况下,能够在透镜片L的规定位置进行记录。另一方面,当在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不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状态下将片材引导部件3、26安装在箱体2上时,在该片材引导部件3、26上搬送的透镜片L被斜行搬送。结果,随着该透镜片L被搬送,会对应斜行方向而发生向左右任意方向的变位搬送,因而不能在该透镜片L的规定位置进行记录。但是,由于透镜片L在被卡合部12引导的状态下搬送,所以,以维持了一定的斜行状态而被搬送。即,透镜片L被搬送的距离与透镜片L向左方或右方变位的量成比例。因此,通过预先测定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与规定的搬送方向的倾斜角,并根据该倾斜角度修正用于进行记录的记录用图像数据,即使透镜片L被斜行搬送,也能够在透镜片L的规定位置进行记录。 
可以如下述那样进行倾斜角的测定。如图5所示,利用记录装置300对透镜片L记录作为检查用图像的由多条线Ln构成的检查用图像CM。对于这些线Ln而言,在图像数据上将线Ln中的中心线LA设定为沿着规定的搬送方向的线,以该线LA为中心,将存在于该线LA左右的线Ln,在左右侧向不同的方向分别以相同的角度顺序累积了倾斜。 
例如,比线LA靠右侧的线Ln被设定为朝向搬送方向以顺时针0.01度刻度顺序增加倾斜角,比线LA靠左侧的线Ln被设定为朝向搬送方向以逆时针0.01度刻度顺序增加倾斜角。根据这样的检查用图像数据,  对一边被卡合部12引导、一边被搬送的透镜片L记录检查用图像CM。然后,当从双凸透镜7侧观察被记录在透镜片L上的检查用图像CM时,如图6所示,可确认在线Ln中,沿着双凸透镜7的透镜要素13的母线(棱线)而记录的线LB,呈现为1条连续的线。另一方面,不是沿着透镜要素13的母线(棱线)而记录的线Ln,由于是跨越多个透镜要素13而记录的线,所以如线LC等那样成为被不连续地在左右任意方向上分断的线。 
因此,在线Ln中,能够将与通过双凸透镜7可被观察为1条线的线LB对应的线Ln的倾斜角,测定作为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与规定的搬送方向的倾斜角。然后,根据该测定的倾斜角,生成使记录用图像数据旋转后的修正图像数据。通过根据该修正图像数据进行对透镜片L的图像记录,即使在透镜片L被斜行搬送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图像记录在规定的位置。 
另外,关于上述的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的倾斜角测定,使用了以0.01度刻度的倾斜角形成了线的1种检查用图像来进行,但也可以使用倾斜角的变化量不同的2种检查用图像来测定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的倾斜角。例如,在透镜片L上记录以0.05度刻度的倾斜角形成了线的第1检查用图像,确定在通过双凸透镜7观察该检查用图像时1条线的长度最长的线。然后,在另一个透镜片L上记录以该线的倾斜角为中心,在左右以0.01度刻度的倾斜角形成了线的第2检查用图像。然后,确定在通过双凸透镜7观察第2检查用图像时1条线的长度最长的线。可以将该线的倾斜角测定作为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与规定的搬送方向的倾斜角。 
这样,通过使用2种检查用图像来测定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的倾斜角,不仅会扩大可测定的倾斜角的范围,而且可进行高精度的测定。即,在只使用以0.01度刻度的倾斜角形成了线的检查用图像的情况下,只能够在中心线的两侧测量到0.01度刻度的线的条数倍的倾斜角。但通过使用以0.05度刻度的倾斜角形成了线的检查用图像,可测定大范围的倾斜角,并且,之后通过使用以0.01度刻度的倾斜角形成了线的检查用图像,可进行高精度的倾斜角测定。通过增加检查用图像的种类,可进行更大范围且更高精度的搬送倾斜角的测定。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7至图9,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400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记录装置400的概略结构的概略构成图,是从后方观察记录装置400的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的切断线A-A的剖面图,图9是该图7所示的切断线B-B的剖面图。另外,对于与在上述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400具有进行片材引导部件40向左右方向的变位、和透镜片L相对搬送方向的角度变更的片材引导部件变位机构41。片材引导部件变位机构41具有:由螺钉等固定在箱体2上的固定台架(stage)42、相对该固定台架42能够向左右方向移动的移动台架43、使该移动台架43相对固定台架42向左右方向变位的、作为变位部件的左右变位机构44、和使被载置在移动台架43上的片材引导部件40在移动台架43上旋转的、作为旋转部件的旋转机构45等。 
固定台架42具有:载置移动台架43的板状台架板46、和形成在该台架板46的前端部下侧的突缘部47。对于固定台架42而言,通过在将突缘部47与箱体2的给纸开口部9的下方位置抵接的状态下,利用螺钉等将突缘部47固定在箱体2上,被安装成与箱体2一体。通过将突缘部47这样固定在箱体2上,台架板46被配置成向箱体2的后方延伸。 
可在台架板46的上面载置移动台架43。而且,利用由后述的引导轴48、49(参照图8、9)、形成在移动台架43上的舌状部50等构成的左右变位机构44,能够使移动台架43向左右方向,即主扫描方向变位。移动台架43整体形成为矩形的板状体,在4个角的附近,分别朝向下方延伸设置有舌状部50。而且,移动台架43通过在舌状部50的内侧配置台架板46,而载置在台架板46上。 
如图8所示,在移动台架43的后侧部分,沿左右方向插通有圆柱状的引导轴48,引导轴48的两端部被后方的一对舌状部50支撑为旋转自如。另外,引导轴48左侧的端部贯通舌状部50,与调整用旋钮51连接。
在贯通舌状部50的引导轴48的部分,形成有左右夹住舌状部50的一对突缘部52。因此,被舌状部50支撑为旋转自如的引导轴48,由2个突缘部52限制了其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在引导轴48与移动台架43的一部分上设置有螺栓结合部53。插通在移动台43中的引导轴48,在螺栓结合部53以外的部分,能够使移动台架43沿着引导轴48移动。 
另外,如图9所示,在移动台架43的前侧部分,沿左右方向插通有圆柱状的引导轴49,引导轴49的两端部由前方的一对舌状部50支撑。引导轴49插通在移动台架43中,能够使移动台架43沿着引导轴49移动。 
通过这样构成左右变位机构44,当旋转调整旋钮51时,在引导轴48与移动台架43的螺栓结合部53的作用下,移动台架43被引导轴48和引导轴49引导,根据调整旋钮51的旋转方向,向左右方向变位。另外,在左右舌状部50的内侧面54和台架板46的左右侧面55之间,形成有容许移动台架43向左右方向变位的间隔S。 
可在移动台架43的上面载置片材引导部件40。而且,利用由后述的旋转轴56(参照图7)和调整螺栓57等构成的旋转机构45,能够使片材引导部件40以旋转轴56为中心,在移动台架43上旋转。 
片材引导部件40除了在左缘部设有与调整螺栓57螺栓结合的片部58、在下面侧设有旋转轴56以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中的片材引导部件3、26的结构相同。在移动台架43上,与片部58对向地设置有用于支撑调整螺栓57的螺栓支撑部59。 
如图8所示,调整螺栓57通过插通而被螺栓支撑部59支撑为可旋转,在调整螺栓57的轴部60上,在左右夹住螺栓支撑部59的位置形成有突缘部60A。即,调整螺栓57在由突缘部60A限制了向左右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被螺栓支撑部59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轴部60的前端部形成有螺栓部61,该螺栓部61与片部58螺栓结合。 
另外,设在片材引导部件40下面的旋转轴56旋转自如地嵌合在形成于移动台架43的上面的轴承部62中。而且,片材引导部件40能够以旋转轴56为中心在移动台架43上旋转。通过这样构成旋转机构45,  在旋转调整螺栓57时能够使通过片部58与螺栓部61与螺栓结合的片材引导部件40,以旋转轴56为中心,根据调整螺栓57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量,进行旋转。 
为了能够将记录在图像形成层8上的图像通过双凸透镜7观察为规定的图像,需要将与每个透镜要素13对应的图像,与对应的透镜要素13高精度定位地进行记录。因此,需要将双凸透镜7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对准记录位置,并且,将透镜片L的双凸透镜7的相对规定搬送方向的角度设定为规定的角度。 
因此,通过如上述那样利用片材引导部件变位机构41,进行片材引导部件40向左右方向的变位和以旋转轴56为中心的旋转的调整,能够将载置在片材引导部件40上的透镜片L的位置设定为,可相对双凸透镜7在规定位置进行记录。 
关于片材引导部件40向左右方向的变位和旋转的调整,例如,如上所述在透镜片L上记录检查用图像,当从双凸透镜7侧观察透镜片L时,通过旋转调整旋钮51,调整片材引导部件40的旋转位置,将片材引导部件40的旋转位置确定在能看见一条检查用图像的中心线(图5所示的线LA)的位置。 
另外,对于透镜片L上的图像记录位置,除了调整相对透镜片L的搬送方向的倾斜角以外,还需要调整左右方向的位置,使图像的记录位置相对双凸透镜7的透镜要素13成为规定位置。因此,通过利用调整旋钮51使片材引导部件40在左右方向上变位,能够使透镜片L的左右方向位置相对图像的记录位置成为规定的位置。 
这样,由于具有片材引导部件变位机构41,所以,可容易地将对于透镜片L的图像记录位置对准到规定的位置。 
(第5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0和图11,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500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记录装置500的概略结构的概略构成图,是从后方观  察记录装置500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切断线A-A的剖面图。另外,对于与在上述第1至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500采用了在片材引导部件26上安装框体63,在该框体63中保持多个加重辊64(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的结构。加重辊64与记录装置200的加重辊27同样,例如,由不锈钢或黄铜等金属形成,其长度比透镜片L的左右方向宽度长。 
框体63具有:安装在片材引导部件26的左右端缘的脚部65、和由左右脚部65支撑在片材引导部件26的上方位置的板体66,并形成有前后贯通的通道部67。板体66上形成有向左右方向长的矩形孔68。孔68对应加重辊64的数量形成有3个。而且,孔68形成为在左右方向的宽度W比加重辊64的长度长。另外,孔68的前后方向的长度F、和卡合部12与板体66的间隔P都比加重辊64的直径D短。因此,通过在孔68的下侧配置加重辊64,能够将加重辊64在由孔68限制了向前后左右的移动的状态下保持在框体63中。 
另外,孔68的前后方向的长度F、和卡合部12与板体68的间隔P被设定为,使加重辊64在上下方向上至少能够移动透镜片L的厚度以上的长度和间隔。因此,能够将透镜片L从通道部67的后方的开口部69插入到通道部67内,使透镜片L进入到加重辊64与卡合部12之间。 
而且,进入到加重辊64与卡合部12之间的透镜片L,在加重辊64的重力作用下被压在片材引导部件26上。加重辊64由于被孔68限制了向前方的移动,所以,当透镜片L由给纸辊22和排纸辊23向前方搬送时,随着透镜片L的搬送,加重辊64在孔68的内侧自转。因此,能够在抑制透镜片L的搬送负荷增加的同时,将透镜片L按压在片材引导部件26上。另外,透镜片L与加重辊64无摩擦地下被搬送。 
在这样构成的记录装置500中,也与上述的各个记录装置100至400同样,由于透镜片L在搬送方向沿着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维持一定的状态下被搬送,所以可在规定的位置进行基于记录头6的记录。而且,通过加重辊64将透镜片L按压在片材引导部件26上,可切实形成双凸透镜7与卡合部12的卡合,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向透镜片L的记录位置  的精度。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后方向上的3个部位配置了加重辊64。因此,可在大范围按压透镜片L,能够更切实地形成双凸透镜7与卡合部12的卡合状态。此外,调整旋钮51的螺栓部61与左侧的脚部65螺栓结合,构成为在旋转调整旋钮51时,可进行片材引导部件26的旋转。 
(第6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2和图13,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600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记录装置600的概略结构的概略构成图,是从后方观察记录装置600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切断线A-A的剖面图。另外,对于与在上述第1至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600采用了取代加重辊64而由按压部件70将透镜片L向卡合部12按压的结构。按压部件70具有圆形的按压板71、和设在该按压板71上面的螺扣部72。在按压板71的下面,粘贴有毡垫73。 
螺扣部72与板体66螺扣结合,按压部件70通过围绕螺扣部72旋转,可相对板体66上下变位。因此,使按压部件70围绕螺扣部72旋转,向下方变位,可从板体66获取反作用力,利用按压板71将透镜片L压向卡合部12,由此,可切实形成双凸透镜7与卡合部12的卡合,能够提高对透镜片L的记录位置的精度。另外,由于按压板71通过毡垫73按压透镜片L,所以对透镜片L的搬送不会产生大的阻抗。 
(第7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4,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700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记录装置700的概略结构的概略构成图,是从后方观察记录装置700的立体图。另外,对于与在上述第1至第6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700采用了在片材供给机构32的用纸叠放器34内设置加重辊64和卡合部12,利用卡合部12对被载置在用纸叠放器34中的透镜片L进行引导搬送的结构。另外,对于压纸部件33和拾取辊35等,采用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300中相同的结构。 
卡合部12被设置成使双凸透镜7朝向上方地将透镜片L粘贴在用纸叠放器34的底面(载置用纸的面)等。加重辊64被设置在前后方向上的3个部位,由辊滚动限制件74支撑为不能向前方滚落。辊滚动限制件74在用纸叠放器34的左右缘部向上方立设的侧壁板75上对应每个加重辊64而设置。辊滚动限制件74为圆柱体,而且,在辊滚动滚动件74的下部与卡合部12之间,形成有能够使透镜片L在与辊滚动限制件74不发生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的充分的间隔。 
为了使用片材供给机构32对透镜片L进行记录,首先,在将双凸透镜7的面朝向卡合部12侧的状态下,将透镜片L从后方插入到辊滚动限制件74与卡合部12之间,并将透镜片L载置在用纸叠放器34上。然后,将透镜片L向前方移动到使透镜片L能够接受拾取辊35(参照图4)或给纸辊4(参照图4)的搬送力的位置。接下来,将加重辊64载置到被载置于辊滚动限制件74的后侧的用纸叠放器34的透镜片L上。通过将加重辊64载置到透镜片L上,使透镜片L被压向卡合部12。当搬送透镜片L时,在由卡合部12进行了左右方向的引导的状态进行搬送,以搬送方向被维持一定的状态下进行搬送。因此,可在规定的位置进行由记录头6向透镜片L的记录。另外,通过利用加重辊64将透镜片L压向卡合部12,可切实形成双凸透镜7与卡合部12的卡合状态,从而可提高对透镜片L的记录位置精度。 
(第8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5和图16,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800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在上述第1至第6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记录装置100等中,片材引导部件3(26)被固定在箱体2上,而在记录装置800中,片材引导部件80构成为可从箱体2上拆下。图  15表示从箱体2拆下了片材引导部件80的状态,图16表示将片材引导部件80安装在箱体2上的状态。 
在片材引导部件80的下面,大致遍及片材引导部件8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舌状部81。在舌状部81的左右,形成有插通安装螺栓82的插通孔83(对于右侧的螺栓插通孔83,由于位于片材引导部件80的下侧,所以未示出)。而且,在片材引导部件80的下面,设置有左右各3个将支撑片材引导部件80支撑为设置面等的支撑脚84。另一方面,在箱体2的后侧的侧面,设有支撑舌状部81的以圆筒状突出的片材引导部件支撑突起85。在该片材引导部件支撑突起85的中心,形成有用于螺扣结合安装螺栓82的螺孔86。而且,片材引导部件80通过在使舌状部81与片材引导部件支撑突起85的前端部85A抵接的状态下,将安装螺栓82螺扣结合在螺孔86中,而被安装在箱体2上。 
片材引导部件80在比舌状部81靠向前侧的位置延伸设有延伸部80A。延伸部80A在将片材引导部件80安装在箱体2上的状态下,即,将舌状部81安装在片材引导部件支撑突起85上的状态下,被配置在从给纸开口部9插入到箱体2的内部的位置,而且,延伸部80A从舌状部81延伸出的部分的长度被设定为,使延伸部80A的前端部被配置在给纸辊22(未图示)的近前位置。 
另外,6个支撑脚84的下端所具有的接地部87,通过未图示的螺扣结合部被安装在支撑脚84上,通过调节该螺扣结合量,能够沿着支撑脚84的上下方向移动。即,通过改变接地部87与支撑脚84的螺扣结合量,可调整片材引导部件80的高度。而且,通过相互改变各个支撑脚84的接地部87的螺扣结合量,可调整片材引导部件80在前后或左右方向的倾斜。因此,对于片材引导部件80而言,通过利用安装螺栓82将延伸部80A固定在片材引导部件支撑突起85上,并且调整接地部87与支撑脚84的螺扣结合量,将片材引导部件80的上面调整成水平状态,即,沿着被给纸辊22和排纸辊23搬送的透镜片L(未图示)的高度的状态。 
此外,在片材引导部件80的上面,设有由设置在片材引导部件80上的轴承部29支撑的加重辊27。因此,被载置在片材引导部件80上的透镜片L,被加重辊27按压在片材引导部件80上,可切实地形成卡合  部12与双凸透镜7的卡合,提高了搬送透镜片L(未图示)时的左右方向的搬送精度、即透镜片L(未图示)的搬送的直行性。 
对于片材引导部件80而言,优选按照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正确地沿着透镜片L(未图示)的规定搬送方向、即,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与主扫描方向(与给纸辊22和排纸辊23(未图示)正交的方向)正交的方式,将片材引导部件80安装在箱体2上。因此,通过如图17所示那样,将左右的片材引导部件支撑突起85的圆筒部的高度设定为相互不同,可消除片材引导部件80的左右方向的倾斜,或者,如图18所示那样,通过在舌状部81与片材引导部件支撑突起85之间配置作为间隔部件的垫圈88,可消除在将片材引导部件80安装到箱体2上时的左右方向的倾斜。在利用垫圈88消除片材引导部件80的左右方向的倾斜的情况下,可在左右任意一方设置用于消除该倾斜的适当厚度的垫圈88,或在左右使用厚度不同的可消除该倾斜的垫圈88。 
记录装置800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可容易地进行片材引导部件80向箱体2的安装。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卡合部12遍及透镜片L的左右方向的整体宽度形成,但也可以由至少1条或多条凸条14构成。在利用多条凸条14构成卡合部12的情况下,将凸条14的间隔设定为双凸透镜7的配置间距的整数倍。由此,能够使位于透镜片L下侧的多条凸条14全部与双凸透镜7卡合,从而可实现双凸透镜7与卡合部12的切实卡合状态。 
而且,在各个实施方式中,卡合部12采用了凸条14,但也可以如图19所示,将与双凸透镜7相同形状的凹条76作为卡合部。 
另外,通过对卡合部12的表面覆盖氟系树脂等低摩擦材料,可降低透镜片L与卡合部12之间的摩擦,顺畅地进行透镜片L的搬送,而且可提高卡合部12的耐磨损性。并且,通过在双凸透镜7侧涂敷透明的低摩擦材料,可进一步降低透镜片L与卡合部12之间的摩擦,能够顺畅地进行透镜片L的搬送。 
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记录装置100等,是使记录头6在与  透镜片L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形式,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记录头不移动的使用了所谓行式头(line head)的记录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记录头6的移动方向的主扫描方向,成为与行式头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对应的方向。 
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取代透镜片L而将复印用纸等薄纸介质作为搬送对象的情况下,通过利用给纸辊4及排纸辊5或加重辊27等按压部件将纸介质向卡合部12按压,也容易沿着卡合部12的引导方向搬送纸介质。即,能够提高搬送纸介质时的左右方向的搬送精度,即纸介质的搬送的直行性。

Claims (26)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搬送具有双凸透镜的记录介质,并对上述被搬送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具有线条状的卡合部,
该卡合部在支撑上述被搬送的记录介质的支撑部件的支撑面,沿着规定的搬送方向与上述双凸透镜卡合,
所述支撑部件被安装在箱体或内部框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双凸透镜的配置间距的整数倍设置有多个上述卡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在上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全体区域,以和上述双凸透镜相同的间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把上述记录介质压向上述支撑面的按压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部件是朝向上述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旋转的旋转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上述卡合部沿着上述支撑面向与上述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变位的变位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上述卡合部沿着上述支撑面向与上述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变位的变位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上述卡合部沿着上述支撑面向与上述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变位的变位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上述卡合部沿着上述支撑面旋转的旋转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上述卡合部沿着上述支撑面旋转的旋转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上述卡合部沿着上述支撑面旋转的旋转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上述卡合部沿着上述支撑面旋转的旋转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上述卡合部沿着上述支撑面旋转的旋转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上述卡合部沿着上述支撑面旋转的旋转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由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双凸透镜相同的部件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由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双凸透镜相同的部件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由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双凸透镜相同的部件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由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双凸透镜相同的部件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由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双凸透镜相同的部件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由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双凸透镜相同的部件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由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双凸透镜相同的部件构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由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双凸透镜相同的部件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由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双凸透镜相同的部件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由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双凸透镜相同的部件构成。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由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双凸透镜相同的部件构成。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由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双凸透镜相同的部件构成。
CN2008101613642A 2007-09-25 2008-09-23 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6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46677 2007-09-25
JP2007246677A JP5194671B2 (ja) 2007-09-25 2007-09-25 記録装置
JP2007246677 2007-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6924A CN101396924A (zh) 2009-04-01
CN101396924B true CN101396924B (zh) 2012-07-11

Family

ID=40471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136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6924B (zh) 2007-09-25 2008-09-23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79770A1 (zh)
JP (1) JP5194671B2 (zh)
CN (1) CN1013969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8424B2 (ja) * 2009-03-25 2013-1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JP5310177B2 (ja) * 2009-03-25 2013-10-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レンチキュラーレンズ
JP2011075790A (ja) * 2009-09-30 2011-04-14 Fujifilm Corp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ト方法
US8217972B2 (en) * 2010-01-28 2012-07-10 Fujifilm Corporation Printer
JP5625375B2 (ja) * 2010-02-04 2014-1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補助装置
CN103140353A (zh) * 2010-09-30 2013-06-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EP3241679B1 (en) * 2015-09-16 2019-10-30 Roland DG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1665A (en) * 1987-03-02 1988-08-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High speed print/cartridge printer/feeder
JPH0822091A (ja) * 1994-07-05 1996-01-23 Canon Inc 立体画像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立体画像形成体
JP3471930B2 (ja) * 1994-11-10 2003-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352879B2 (ja) * 1995-11-10 2002-12-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データ記録方法およびレンチキュラーシート
JP4194205B2 (ja) * 1999-05-14 2008-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GB2362637A (en) * 2000-05-24 2001-11-28 Hewlett Packard Co Grooved feed cylinder for use in printing on lenticular material
US6712536B2 (en) * 2001-10-09 2004-03-30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nter
JP2003263090A (ja) * 2002-01-07 2003-09-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給送装置
JP4765564B2 (ja) * 2005-11-08 2011-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媒体搬送用トレイ
JP4289358B2 (ja) * 2006-02-06 2009-07-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および印刷方法
JP5338424B2 (ja) * 2009-03-25 2013-1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JP5293325B2 (ja) * 2009-03-25 2013-09-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94671B2 (ja) 2013-05-08
JP2009073651A (ja) 2009-04-09
CN101396924A (zh) 2009-04-01
US20090079770A1 (en) 200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6924B (zh) 记录装置
JP5233222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搬送用トレイ
US7673985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platen and movable support section for supporting recording paper
CN101412327B (zh) 记录介质以及记录装置
US20100242752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ransport method
CN102514416A (zh) 记录介质以及记录装置
CN111591050B (zh)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US9415579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ransport method
CN101396907A (zh) 液体喷出装置
EP1634830B1 (en) Planographic printing plate supply unit
CN103358719B (zh) 片材供应设备
JP2011073835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7959148B2 (en) Media friction buckler assembly
CN101112827A (zh) 成像设备及其进纸方法
CN102198764B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202271669U (zh) 图像记录装置
JP5423117B2 (ja) 記録媒体搬送用トレイおよび記録装置
JP5304373B2 (ja) 記録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JP5708722B2 (ja) 記録装置
JP5692296B2 (ja) 記録装置
JP5423820B2 (ja) 記録媒体および記録装置
JP5141177B2 (ja) 記録装置
JP5680329B2 (ja) プリンタ
JP318662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3238877A (ja) 記録媒体および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