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5313A -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 Google Patents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5313A
CN101395313A CNA2007800070727A CN200780007072A CN101395313A CN 101395313 A CN101395313 A CN 101395313A CN A2007800070727 A CNA2007800070727 A CN A2007800070727A CN 200780007072 A CN200780007072 A CN 200780007072A CN 101395313 A CN101395313 A CN 101395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knitted fabric
border
braiding
stri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70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5313B (zh
Inventor
岛崎宜纪
由井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95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5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5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53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at a selvedge, e.g. hems or turned w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针织物,即使在通过双系统编织方式以筒状进行针织物的情况下,也不会在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部之间的边界部分产生较大的孔。一种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横机从两个喂纱口喂纱并通过双系统编织方式以筒状进行连续编织,该横机至少具有前后一对的针床,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该编织方法,在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的前后边界上形成边界纵行,该边界纵行,在扭转线圈的同时连续形成线圈,并且将与形成将与形成该扭转的线圈的针织纱不同的针织纱卷绕在扭转的线圈上而形成。

Description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两个喂纱口喂纱并通过双系统编织方式编织筒状针织物的方法以及通过该双系统编织方式编织的筒状针织物。
背景技术
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的针床的横机中,通过使2个喂纱口在针床的长度方向上错开时间移动而编织的双系统编织方式编织针织物的话,能够高效地进行编织(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21283号公报
但在通过双系统编织方式以筒状编织针织物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将后行的第二喂纱口5设在从针织机前面侧看时的靠前侧,将先行的第一喂纱口6设在内侧而编织成筒状时,存在2个针织纱在作为喂纱口的行进方向的反转位置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一方交叉的问题。该针织纱的交叉部分,被周围的线圈拉紧针织纱,在前后针织物部的边界X产生如图7所示的孔g。在专利文献1中,使该交叉部分的孔不显眼地进行编织。
本申请人发现了即使在纱线因双系统编织交叉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前后针织物部的边界部分不会开孔地进行筒状针织物的编织的编织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物,即使在通过双系统编织方式以筒状进行针织物的情况下,也不会在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部之间的边界部分产生较大的孔。
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横机从两个喂纱口喂纱并通过双系统编织方式以筒状进行连续编织,该横机至少具有前后的针床,前后针床中的至少一方可左右横移,并且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编织方法防止在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开孔。
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在进行双系统编织时,在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的前后边界上形成边界纵行,该边界纵行,在扭转线圈的同时连续形成线圈,并且将与形成该扭转的线圈的针织纱不同的针织纱卷绕在扭转的线圈上而形成。
本发明的形成边界纵行的编织方法,其中,在2个针织纱交叉的一侧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形成边界纵行的情况下,可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
步骤a1,通过来自先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一方从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至另一端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不形成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b1,通过来自后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一方从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至另一端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形成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c1,将在步骤b1编织的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向相对的针床的空针移圈;
步骤d1,通过来自先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另一方从上述另一端侧至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形成与在步骤c1中移圈的线圈连续的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e1,通过来自后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另一方从上述另一端侧至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不形成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f1,将在步骤d1中编织的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向相对的针床的空针移圈;
步骤g1,反复进行步骤a1至步骤f1。
本发明的形成边界纵行的编织方法,其中,在2个针织纱不交叉的一侧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形成边界纵行的情况下,可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
步骤a2,通过来自先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一方从纱线交叉的一侧至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不形成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b2,通过来自后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一方从纱线交叉的一侧至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形成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c2,将在步骤b2编织的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向相对的针床的空针移圈;
步骤d2,通过来自先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另一方从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至交叉的一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不形成与在步骤c2中移圈的线圈连续的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e2,通过来自后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另一方从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至交叉的一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形成与在步骤c2中移圈的线圈连续的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f2,将在步骤e2中编织的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向相对的针床的空针移圈;
步骤g2,反复进行步骤a2至步骤f2。
通过上述双系统编织方法编织的筒状针织物,在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的前后边界上形成边界纵行,该边界纵行,在扭转线圈的同时连续形成线圈,并且将与形成该扭转的线圈的针织纱不同的针织纱卷绕在扭转的线圈上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由于即使通过双系统编织方式以筒状进行编织,也在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的前后边界形成边界纵行,该边界纵行在扭转的同时形成线圈,并且将与形成该扭转的线圈的针织纱不同的针织纱卷绕在扭转的线圈上编织而成,因而通过该边界纵行,不会有以往产生的开孔的情况,能够使边界部分的外观变得美观。并且,通过由扭转线圈和针织纱的卷绕形成的边界纵行,可得到如缝纫针迹一样的外观,还能够制作设计上优良的针织物。并且,由于通过双系统编织方式进行编织,因而能够提高针织物的生产率。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在以往的双系统编织中,能够仅在纱线交叉的一侧的前后边界部分形成边界纵行,还能够仅在纱线不交叉的一侧的前后边界部分形成边界纵行。进而,还能够在双方的前后边界部分形成边界纵行。
通过在纱线交叉的一侧的前后边界部分形成本发明的边界纵行,不仅能够消除以往开的孔,还能够在前后边界部分得到如缝纫针迹一样的外观。并且,在纱线不交叉的一侧,在原来不开孔的前后边界部分积极形成本发明的边界纵行的情况下,能够在该部分形成如缝纫针迹一样的外观。
特别是,在身片的编织中,由于在双方的前后边界部分形成边界纵行的情况下,通过使前后边界部分成为身片的侧边部,能够在身片的两侧边部形成相同的缝纫针迹状的线,因而设计上身片的外观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形成边界纵行的编织工序图。
图2是表示用双系统编织方式编织成筒状时的在前后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形成边界纵行的状态的针织物的线圈图,是身片的左侧侧边部的线圈图。
图3是表示用双系统编织方式编织成筒状时的在前后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形成边界纵行的状态的针织物的线圈图,是身片的右侧侧边部的线圈图。
图4是表示用双系统编织方式编织成筒状时的在前后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产生边界纵行的状态的针织物表面的图像。
图5是用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出的针织套衫的从前身片侧观察到衣片平面图。
图6是表示用双系统编织方式编织成筒状时的2个喂纱口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用双系统编织方式编织成筒状时的在前后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产生的孔的状态的线圈图。
标号说明
1 针织套衫
2 身片
3 右袖
4 左袖
6 第一喂纱口
5 第二喂纱口
FF 前侧针织物部
BF 后侧针织物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使用4针床的横机编织针织物,该横机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的针床,后针床可左右横移,并且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
在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编织针织物时,也可以使用由前针床、后针床构成的双针床的横机进行编织。在使用双针床的横机编织针织物的情况下,在每隔一个地设置空针的状态下编织针织物。并且,在使用双针床的横机时,也可以在前后针床的一方或双方的上侧设置移圈底脚片针床而对针织物进行编织,在所述移圈底脚片针床上并列设置有移圈底脚片。
4针床横机,在下部前针床和下部后针床的上面,设有以与下部针床相同的间距并列设置多个织针的上部前针床和上部后针床。下面,将下部前针床简称为FD,将下部后针床简称为BD,将上部前针床简称为FU,将上部后针床简称为BU。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4针床的横机的FD编织前身片和左右袖子的前侧针织物部,用BD编织后身片和左右袖子的后侧针织物部。
通过使用上述FU和BU,能够编织凹凸、双反面、罗纹等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混合存在的组织花纹,或能够进行线圈的转绕、线圈的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横机,包括可滑动地设在从针织机前面侧看时位于靠前侧(前侧)的导轨上(未图示)的第二喂纱口5、和可滑动地设在位于内侧(后侧)的导轨上的第一喂纱口6。
在本实施方式的进行双系统编织的横机中,包括搭载在用于编织的三角系统S2、三角系统S3以及用于移圈的三角系统S1、三角系统S4的三角座滑架。在不实施方式中,由于不使用三角系统S1,因而在图1的编织工序图中省略。下面将三角系统S2、三角系统S3、三角系统S4简称为S2、S3、S4。在编织工序中,将从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的先行侧起的三角系统总是作为S2、S3、S4。
通过这些三角系统使三角座滑架进行1次往动和复动的期间,进行下述双系统编织:进行用从先行的第一喂纱口6喂纱的针织纱进行的编织、用从后行的第二喂纱口5喂纱的针织纱进行的编织以及移圈。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编织的针织套衫1是圆领的长袖针织套衫1,其包括身片2、右袖3、左袖4。该针织套衫1,对身片2连接前身片和后身片而编织成筒状,将左右袖子3、4也编织成筒状后,在身片2和袖子3、4的接合部分,编织身片2和袖子3、4并接合,以成为一个连续的筒状。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将针织套衫1中的身片2、袖子3、4的编织组织设为平针组织的素织物,将身片2的下摆部和袖子3、4的袖口部分设为罗纹组织。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身片、袖子的左右的用语,例如,左袖3、右袖4等的右和左,以穿着针织套衫1状态下的穿衣者作为基准。
本实施方式的针织套衫1中,身片2的后身片、右袖3和左袖4的后侧针织物部,主要使用BD的针且不设置空针以总针状态进行编织。身片2的前身片、右袖3和左袖4的前侧针织物部,主要使用FD的针且不设置空针以总针状态进行编织。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双系统编织方式编织筒状针织物的情况下,在筒状针织物的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部的前后边界部,形成成为前后边界的边界纵行。该边界纵行,在扭转线圈的同时连续形成线圈,并且将与形成该扭转的线圈的针织纱不同的针织纱卷绕在扭转的线圈上。
下面根据图1的编织工序图和图2及图3的线圈图,对用于在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上形成边界纵行的编织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的编织工序图表示关于将身片2编织成筒状时的前后针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编织方法的工序图。
并且,图2所示的线圈图表示身片2的前侧针织物部FF和后侧针织物部BF的边界部分中左侧的侧边部的针织物线圈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身片2的左侧的侧边部在双系统编织中成为2个针织纱交叉的一侧。图3所示的线圈图表示身片2的前侧针织物部FF和后侧针织物部BF的边界部分中右侧的侧边部的针织物线圈图。
在图1的编织工序图中,为了说明上的方便,使身片2的线圈的数量比实际编织中使用的个数少而进行表示。图1所示的英文字母A~R表示在前后相对配置的FD、BD的针。其中,在图1的编织工序图中,省略FU、BU。并且,使针织物线圈图的大写英文字母和在编织工序图中表示的英文字母对应。在图1中,左端的数字表示编织框编号,右端的栏的箭头表示编织方向。图2及图3的单点划线X表示前侧针织物部FF和后侧针织物部BF的边界线。
图1所示的步骤S表示在身片1的编织过程中的阶段线圈保持在FD和BD的针C~N上,身片1被编织成筒状的状态。保持在FD上的线圈是身片1的前侧针织物部FF的线圈,保持在BD上的线圈是身片1的后侧针织物部BF的线圈。
图1的编织框1中,使三角座滑架向左方向移动,首先从第一喂纱口6向FD喂纱,以先行的S2对前侧针织物部FF编织1线圈横列。接着,从第二喂纱口5向FD喂纱,以后行的S3与由S2编织的线圈连续地编织下一个线圈横列。在S3中,在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与由S2从第一喂纱口6喂纱并编织的线圈数量相比逐个线圈增多地形成线圈。即,在FD的针B和针O也形成线圈。最后,由S4将由前侧针织物部FF的S3编织的线圈中的保持在FD的针O上的针织物向相对的BD的针O移圈,并且将保持在FD的针B上的线圈向相对的BD的针B移圈。此时,图1的左侧端部的线圈,由于第一喂纱口6配置在第二喂纱口5的后侧,因而将保持在FD的针B上的线圈向相对的BD的针B移圈时,从第二喂纱口5喂纱的针织纱处于跨过从第一喂纱口6喂纱的针织纱之上的状态。
在下一个编织框2中,首先从第一喂纱口6向BD喂纱,在先行的S2中对后侧针织物部编织1线圈横列。此时,在保持有由编织框1的S4移圈的线圈的BD的针B上不形成线圈,在BD的针O上形成线圈。通过由该S2进行的编织,保持在BD的针B上的线圈成为卷绕有从第一喂纱口6喂纱的针织纱的状态(图3的线圈图所示的针织纱a)。
然后,在编织框2中,从第二喂纱口5向BD喂纱,以后行的S3与由S2编织的线圈连续地编织下一个线圈横列。在BD的针B上形成线圈,在BD的针O上不形成线圈。通过由S3进行的编织,由编织框1的S4移圈并保持在BD的针B上的线圈成为扭转的状态(图3的线圈图所示的线圈b)。并且,与该扭转的线圈连续地,在针B中以相同的针织纱(从第二喂纱口5喂纱的针织纱)形成线圈(图3的线圈图所示的线圈c)。
在编织框2中,最后,由S4将S3从第二喂纱口5喂纱并编织的BD的针B的线圈向相对的FD的针B移圈,并且将S2从第一喂纱口6喂纱并编织的BD的针O的线圈向相对的FD的针O移圈。通过这些移圈,保持在FD的针B上的线圈成为扭转的状态(图3的线圈图所示的线圈c),保持在针O上的线圈成为扭转的状态(图2的线圈图所示的线圈e)。
下一个编织框3进行与编织框1相同的编织。从编织框2的关系出发对形成于编织宽度方向端部上的线圈的状态进行说明。从第一喂纱口6向FD喂纱,以先行的S2对前侧针织物部FF编织1线圈横列,但在FD的针O和针B上不形成线圈。因此,与以编织框2的S2形成的保持在针O上的线圈连续地在相邻的针N上形成线圈。此时,成为从第二喂纱口5喂纱的针织纱卷绕在保持于针O的线圈上的状态(图2的线圈图所示的针织纱d)。
在编织框3的S3中,从第二喂纱口5喂纱并编织的线圈中的由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FD的针O编织的线圈,与由从第一喂纱口6供给的针织纱编织的线圈连续而形成,由针B编织的线圈同样与由从第二喂纱口5供给的针织纱编织的线圈连续而形成。
在编织框3的S4中,将保持在FD的针B和针O上的线圈向相对的BD的针B和针O移圈。此时,保持在BD的针O上的线圈,处于扭转的状态(图2的线圈图所示的线圈f)。
由此,通过编织边界纵行,该边界纵行处于在扭转线圈的同时连续编织,并且将与形成该扭转的线圈的针织纱不同的针织纱卷绕在扭转的线圈上的状态。其结果,通过该边界纵行,消除以往因双系统编织而产生开孔的情况,并且因扭转线圈和针织纱的卷绕,可得到如缝纫针迹一样的外观,能够编织出设计上也优良的针织物。并且,边界纵行的线圈不仅成为扭转的状态,还成为卷绕有其他针织纱的状态,因而能够形成为难以使针织物的边界部分延伸的状态。
另外,图2及图3所示的线圈图中,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在与各针对应的位置表现边界纵行的线圈,但实际成为线圈稳定的状态时,如图4的图像所示,边界纵行的线圈处于向纵行方向笔直地延伸的状态。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往的双系统编织进行编织时,针织纱仅在身片1的左侧边部交叉。因此,仅防止在该左侧边部形成孔地形成边界纵行即可,身片在使左右侧边的状态处于相同状态时外观变得良好,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侧的侧边部形成边界纵行。另一方面,在袖子上形成本发明的边界纵行的情况下,通过以往的双系统编织方式进行编织时,通过使纱线在成为身片侧的内侧交叉地进行编织,由此边界纵行,能够不在成为纱线不交叉的一侧的袖子的外侧形成,而仅在袖子的内侧形成。
进而,在进行双系统编织的情况下,供给2根针织纱的喂纱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靠前侧设置第二喂纱口5,在内侧设置第一喂纱口6,总是使第一喂纱口6先行。但是,本发明的编织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在往路中使内侧的第一喂纱口6先行后,在返回路中使靠前侧的第二喂纱口5先行的情况。并且,在将4个喂纱口分别配置在不同的导轨上,在切换喂纱口的同时用2根纱线进行编织的情况下也适用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在相同的导轨上配置2个喂纱口而进行编织的情况。进行这种喂纱口的配置时,纱线交叉产生的方式与本实施方式不同,例如有在与本实施方式相反的一侧端部产生纱线的交叉,或在编织宽度方向两端部产生纱线的交叉的情况,但本发明的边界纵行的形成方法,即使纱线交叉的状态不同也能够适当地应对。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适于使用两个喂纱口进行双系统编织的情况。

Claims (4)

1.一种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横机从两个喂纱口喂纱并通过双系统编织方式以筒状进行连续编织,该横机至少具有前后一对的针床,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其特征在于,
在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的前后边界上形成边界纵行,该边界纵行,在扭转线圈的同时连续形成线圈,并且将与形成该扭转的线圈的针织纱不同的针织纱卷绕在扭转的线圈上而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个针织纱交叉的一侧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形成边界纵行,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a1,通过来自先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一方从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至另一端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不形成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b1,通过来自后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一方从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至另一端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形成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c1,将在步骤b1编织的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向相对的针床的空针移圈;
步骤d1,通过来自先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另一方从上述另一端侧至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形成与在步骤c1中移圈的线圈连续的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e1,通过来自后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另一方从上述另一端侧至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不形成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f1,将在步骤d1中编织的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向相对的针床的空针移圈;
步骤g1,反复进行步骤a1至步骤f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个针织纱不交叉的一侧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形成边界纵行,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a2,通过来自先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一方从纱线交叉的一侧至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不形成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b2,通过来自后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一方从纱线交叉的一侧至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形成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c2,将在步骤b2编织的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向相对的针床的空针移圈;
步骤d2,通过来自先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另一方从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至交叉的一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不形成与在步骤c2中移圈的线圈连续的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e2,通过来自后行的喂纱口的喂纱,将前后针织物部的另一方从形成边界纵行的一侧至交叉的一侧编织1线圈横列,进行该编织时,形成与在步骤c2中移圈的线圈连续的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
步骤f2,将在步骤e2中编织的成为边界纵行的线圈向相对的针床的空针移圈;
步骤g2,反复进行步骤a2至步骤f2。
4.一种筒状针织物,使用横机从两个喂纱口喂纱并通过双系统编织方式以筒状进行编织,该横机至少具有前后一对的针床,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其特征在于,
在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的前后边界上形成有边界纵行,该边界纵行,在扭转线圈的同时连续形成线圈,并且将与形成该扭转的线圈的针织纱不同的针织纱卷绕在扭转的线圈上而形成。
CN2007800070727A 2006-02-28 2007-02-27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53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3640/2006 2006-02-28
JP2006053640 2006-02-28
PCT/JP2007/000138 WO2007099709A1 (ja) 2006-02-28 2007-02-27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筒状編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5313A true CN101395313A (zh) 2009-03-25
CN101395313B CN101395313B (zh) 2011-03-02

Family

ID=38458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707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5313B (zh) 2006-02-28 2007-02-27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990452B1 (zh)
JP (1) JP4852093B2 (zh)
CN (1) CN101395313B (zh)
WO (1) WO200709970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1617A (zh) * 2010-03-15 2011-09-2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侧端部被加强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其针织物
CN102418226A (zh) * 2010-09-18 2012-04-18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制造圆筒形针织物的方法
CN102808276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7142601A (zh) * 2016-03-01 2017-09-0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8474151A (zh) * 2015-10-29 2018-08-31 费德罗-莫格尔动力系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自维持的扩张状态和收缩状态的自卷绕的编织织物套筒及其构建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90141B1 (en) * 2008-05-02 2015-09-30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of knitting a tubular fabric and tubular fabric
JP2014025159A (ja) * 2012-07-25 2014-02-06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02776689B (zh) * 2012-07-27 2013-10-02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四平针的6×6绞花编织方法
JP6292914B2 (ja) * 2014-02-12 2018-03-1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JP2022189483A (ja) * 2021-06-11 2022-12-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ウェアの編成方法、及び横編機のカムシステムへの編成データの割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54027A1 (de) * 1996-12-21 1998-06-25 Stoll & Co 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lauchförmigen Gestricks
JP3121283B2 (ja) * 1997-03-26 2000-12-2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TW470795B (en) * 1999-08-31 2002-01-01 Shima Seiki Mfg Knitting method for waste yarn disposal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1617A (zh) * 2010-03-15 2011-09-2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侧端部被加强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其针织物
CN102191617B (zh) * 2010-03-15 2014-08-2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侧端部被加强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其针织物
CN102418226A (zh) * 2010-09-18 2012-04-18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制造圆筒形针织物的方法
CN102418226B (zh) * 2010-09-18 2015-08-26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用于制造圆筒形针织物的方法
CN102808276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8474151A (zh) * 2015-10-29 2018-08-31 费德罗-莫格尔动力系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自维持的扩张状态和收缩状态的自卷绕的编织织物套筒及其构建方法
CN107142601A (zh) * 2016-03-01 2017-09-0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7142601B (zh) * 2016-03-01 2019-06-1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90452A1 (en) 2008-11-12
WO2007099709A1 (ja) 2007-09-07
JP4852093B2 (ja) 2012-01-11
EP1990452B1 (en) 2014-04-23
CN101395313B (zh) 2011-03-02
JPWO2007099709A1 (ja) 2009-07-16
EP1990452A4 (en)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5313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CN10191048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0503923C (zh) 通过添纱制造阔罗纹组织的编织方法
CN101263251B (zh) 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CN101084333B (zh) 双层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12962204B (zh) 用于提高全成型服装夹位强度的编织方法及其加固结构
CN101395312B (zh) 形成放针线圈的方法及在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内侧形成放针线圈的针织物
CN1020865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CN103789917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313663C (zh) 由横机进行的针织品的领部针织方法及其针织品
CN101068963A (zh) 用横机编织的针织衣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2041609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268777A (zh) 具有分支部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该针织物
CN102264964B (zh) 具有v型领尖角部的带领子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CN101849053B (zh) 二重筒状编织物的端部连接方法
EP0940491B1 (en) A widening method
CN102016146B (zh)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编织物
CN102140725A (zh) 添纱编织方法
KR101844739B1 (ko) 통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CN1271266C (zh) 横机针织品的领口编织方法及其针织品
CN110184728B (zh) 一种具有烂花效果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209741368U (zh) 集针型复合组织针织物
CN115404587B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3243469A (zh) 针织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