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5043A - 乘员约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乘员约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95043A CN101395043A CNA2007800076070A CN200780007607A CN101395043A CN 101395043 A CN101395043 A CN 101395043A CN A2007800076070 A CNA2007800076070 A CN A2007800076070A CN 200780007607 A CN200780007607 A CN 200780007607A CN 101395043 A CN101395043 A CN 1013950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it
- seat airbag
- gas
- seat
- charging bl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0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 B60N2/4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 B60N2/4221—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due to impact coming from the fro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09—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residual deformation or fracture of the structure
- B60N2/42718—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residual deformation or fracture of the structure with anti-submarining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72—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 B60N2/4279—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electric or electronic trigge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1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the inflatable member formed as a belt or harness or combined with a belt or harness arrang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other than bag structure to diffuse or guide inflation fluid
- B60R2021/2612—Gas guiding means, e.g. ducts
- B60R2021/2615—Gas guiding means, e.g. ducts for diverting the gas into a plurality of ba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ir Bag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通过共用的充气机使座椅气袋和气带膨胀的乘员约束装置中,提供可使结构简单的乘员约束装置。乘员约束装置包括:可膨胀的座椅气袋(20),配置于座垫前部的下侧;和气带(30),具有拉绕到乘员的前面侧的可膨胀的腰部气袋(34)。在座椅气袋(20)内设置有充气机(40)。在座椅气袋(20)上连接有导管(50)的一端侧,在气带(30)上连接有该导管(50)的另一端侧。充气机(40)进行气体喷出动作时,从该充气机(40)向座椅气袋(20)内供给气体,接着该座椅气袋(20)内的气体通过导管(50)向腰部气袋(34)内流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碰撞时刻用于将就座于汽车等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约束在座椅上的乘员约束装置,特别涉及构成为具有配置于座垫的内部或下侧的可膨胀的座椅气袋和拉绕到该乘员的前面侧的可膨胀的气带,通过共用的充气机使该座椅气袋和气带膨胀的乘员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碰撞时刻对车辆的乘员进行约束的系统,公开了如下的装置:为了在即使佩戴安全带,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刻乘员也要钻进腰带的下侧的前潜现象,在车辆碰撞时刻使座垫的前部变高。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217818号中,公开了在座垫的前部下侧配置气袋,通过使该气袋膨胀而上推该座垫的前部的车辆用座椅(其中,在本发明中,将配置于该座垫的前部下侧的气袋称为座椅气袋)。
并且,作为乘员约束装置,公知的是向就座于座椅上的乘员的前面侧拉绕可膨胀的气带(膨胀时安全带),在车辆碰撞时刻使该气带膨胀而将乘员约束在座椅上(例如日本特开平11-334528号)。
并且,在日本特开2002-145002号记载有下述乘员约束装置:在座垫的前部下侧配置座椅气袋,并且向乘员的前面侧拉绕气带,在车辆碰撞时刻使该座椅气袋和气带同时膨胀以约束乘员。
在上述日本特开2002-145002号的乘员约束装置中,在座垫的侧部(座椅气袋和气带的中间附近),设置有用于使该座椅气袋和气带膨胀的共用的充气机。从该充气机分为两部分地延伸设置有气体供给通路(导管),该两部分中的一方与座椅气袋相连接,并且另一方与气带相连接。
在该乘员约束装置中,充气机进行气体喷出动作时,来自充气机的气体通过该两部分的气体供给通路分别分配供给给座椅气袋和气带。该座椅气袋及气带,通过来自该共用的充气机的气体分别膨胀。座垫的前部因该膨胀的座椅气袋从下侧被上推而防止乘员的前潜现象,并且乘员通过膨胀的气带约束在座椅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17818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34528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45002号
在上述日本特开2002—145002号的乘员约束装置中,由于设有从共用的充气机分别向座椅气袋和气带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通路,因而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包括:可膨胀的座椅气袋,配置于车辆座椅的座垫的内部或下侧,在该座椅的左右宽度方向上延伸;和可膨胀的气带,被拉绕到就座于该座椅上的乘员的前面侧;上述座椅气袋和气带通过共用的充气机膨胀;其特征在于,上述座椅气袋和气带通过气体流通用导管连通;上述充气机配置在上述座椅气袋内。
在本发明的乘员约束装置中,在座椅气袋内配置有充气机,并且该座椅气袋和气带通过导管连通。因此,在座椅气袋内充气机动作时,从该充气机向该座椅气袋内供给气体,并且通过该导管还向气带流入来自该充气机的气体。因此,在本发明中,不需要如上述日本特开2002—145002号一样设置从该共用的充气机分别向座椅气袋和气带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通路,能够简化乘员约束装置的结构。
另外,通过来自该共用的充气机的气体,座椅气袋膨胀,座垫的前部被该座椅气袋上推或压缩而变硬,可防止或抑制乘员腰部的前方移动,并且气带膨胀而将乘员约束在座椅上。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如下构成:从该充气机向该座椅气袋供给气体,该座椅气袋内的气体通过该导管流入气带。
在该方式中,充气机动作时,从该充气机直接向座椅气袋内喷出气体,该座椅气袋因该气体膨胀,并且该座椅气袋内的气体通过导管向气带流入,该气带膨胀。在该方式中,不需要在充气机上连接导管,能够使乘员约束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
也可以将该导管构成仅连通座椅气袋和气带的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简化乘员约束装置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上述导管的一端侧配置在上述座椅气袋内,在该导管的该一端侧连接有上述充气机,在该导管的该座椅气袋内的部位,设置使气体向该座椅气袋内流出的流出部。
在该方式中,充气机动作时,从该充气机向导管内供给气体。该气体中的一部分从流出部向座椅气袋内流出,剩余部分通过该导管向气带导入。由此,由于通过从座椅气袋内部延伸设置至气带的一个导管向该座椅气袋和气带供给来自充气机的气体,因而能够简化乘员约束装置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上述充气机和上述导管的至少一方设置定位单元,上述定位单元在该充气机和该导管连接时进行该导管相对于该充气机在圆周方向上的定位。
由此,通过设置定位单元,以在充气机和导管连接时进行导管相对于该充气机在圆周方向上的定位,能够容易地连接该导管和充气机,以使导管的气体流出部相对于充气机朝向规定的方向。
在本发明中,该定位单元也可以由设在该充气机和该导管的一方的凸部和设在另一方的与该凸部扣合的凹部构成。
由此,通过在由充气机和导管的一方设置凸部,在另一方设置与该凸部扣合的凹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进行导管相对于充气机的定位。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上述充气机上设有外螺纹部,在该外螺纹部的前端侧设有气体喷出部,并且在上述导管的上述一端侧的内周面设有与该外螺纹部啮合的内螺纹部,通过该外螺纹部与该内螺纹部啮合而连接该充气机与该导管,在该外螺纹部的基端侧拧入用于固定导管的螺母并将该螺母紧固到该导管侧,由此将该导管固定,以防止该导管绕该外螺纹部的轴心线转动。
在该方式中,通过将充气机的外螺纹部(气体喷出部)拧入导管的内螺纹部时,在导管的气体流出部相对于充气机朝向规定的方向时停止该拧入,接着导管固定用螺母如所谓的双螺母一样拧入导管侧,可在该气体流出部相对于充气机朝向规定的方向的状态下固定导管。在该方式中,可将气体流出部朝向所希望的方向而固定导管。
在本发明中,该导管以在该座椅气袋的延伸方向上贯通该座椅气袋的方式设置,该座椅气袋的延伸方向两端侧固定在该导管上,在该导管内设置有上述充气机,在该导管的该座椅气袋内的部位,设有使气体向该座椅气袋内流出的流出部。
在该方式中,由于充气机动作时,从该充气机向导管内供给气体,该气体中的一部分从流出部向座椅气袋内流出,剩余部分通过该导管导入气带,因而可通过从座椅气袋内部延伸设置至气带的一个导管向该座椅气袋和气带供给来自充气机的气体。
在该方式中,由于该导管以沿其延伸方向贯通座椅气袋的方式设置,该座椅气袋的两端侧固定在该导管上,并且在该导管的内侧设置有充气机,因而可通过共用的安装部件将该导管、座椅气袋以及充气机安装在座椅上,能够简化乘员约束装置的结构、组装作业。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座椅侧部件设置与导管扣合的扣合部。由此,可简化导管的设置作业。
该扣合部也可以是凹槽,由此能够使导管容易地与该扣合部扣合。
该凹槽也可以形成越向内侧宽度变得比导管的直径窄的锥形。由此,将导管压入凹槽内时,导管在该凹槽的内侧从两侧由该凹槽的两侧面夹住,导管被固定。
也可以从该凹槽的至少一方的侧面,突出设置向配置于该凹槽内的导管的上侧伸出的凸部。
在该方式中,从凹槽的至少一方的侧面突出设置有凸部,将导管压入凹槽内时,处于该凸部向导管的上侧伸出的状态。由此,可通过该凸部阻止导管从凹槽脱离,导管被保持在凹槽内。
也可以使该导管的至少一部分成为直径比该导管的其他部分小的小径部,该凹槽形成允许该导管中的该小径部进入,不允许该小径部以外的部分进入的大小。
在该方式中,使设在导管上的小径部进入凹槽地扣合导管。由于该凹槽形成不允许导管的小径部以外的部分(大径部)进入的大小,因而导管不能在其延伸方向上移动,被卡定在规定位置上。
在本发明中,上述导管至少由以下部分构成:与上述座椅气袋相连接的座椅气袋侧导管;与上述气带相连接的气带侧导管;以及连接该座椅气袋侧导管和气带侧导管的连接导管。
由此,在导管至少由与座椅气袋相连接的座椅气袋侧导管、与气带相连接的气带侧导管以及连接上述两个导管的连接导管构成的情况下,将座椅气袋及气带安装在座椅上时,可将该座椅气袋和气带分别安装在座椅上,然后用连接导管连接上述部件而进行安装作业。由此,与在座椅气袋和气带通过导管连接的状态下进行安装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进行安装作业。
也可以设置定位单元,以在座椅气袋侧导管和连接导管连接时进行一方导管相对于另一方导管在圆周方向上的定位。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该座椅气袋侧导管和连接导管的连接作业。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该座椅气袋侧导管和连接导管的一方设置凸部,在另一方上设置与该凸部扣合的凹部。由此,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容易地进行上述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车辆用座椅的框架的透视图。
图2是具有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车辆用座椅的框架的透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座椅气袋和导管的连接结构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气带和导管的连接结构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座椅气袋及气带膨胀的状态的座椅的框架的透视图。
图7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气袋部分的透视图。
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气袋部分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气袋部件的水平剖视图。
图11a及图11b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导管向座椅侧部件扣合的结构的图。
图12a及图12b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导管向座椅侧部件扣合的结构的图。
图13a及图13b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导管向座椅侧部件扣合的结构的图。
图14a及图14b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导管向座椅侧部件扣合的结构的图。
图15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气袋向座椅底板固定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6a及图16b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充气机及导管向座椅气袋内配置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7a、图17b及图17c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充气机及座椅气袋侧导管向座椅气袋内配置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图17b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导管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9a及图19b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充气机与导管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气袋侧导管和连接导管的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1是图20的座椅气袋侧导管及连接导管的轴心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22是图20的连接导管和连接部件的分解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将连接部件安装到连接导管的结构的另一结构例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及图2是具有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车辆用座椅的框架的透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及图5分别是表示座椅气袋及气带与气体流通用导管的连接结构的透视图(放大图);图6是表示座椅气袋及气带膨胀的状态的座椅的框架的透视图。
构成汽车座椅的框架由底部框架1和靠背框架3组成,上述背靠框架4可通过支轴2及倾斜装置(省略图示)转动地连接在该底部框架1上。该靠背框架3的上部安装有头枕4。
底部框架1包括左右的侧面框架1a、1b和座椅底板5等,上述座椅底板5架设在上述侧面框架1a、1b的前部之间。
在该座椅底板5的上侧配置有可膨胀的座椅气袋20。该座椅气袋20在座椅的左右宽度方向延伸。在该座椅气袋20的长度方向(左右宽度方向)两端部设有耳状的固定片21、21,上述固定片21、21分别利用螺栓22(图4)固定在该座椅底板5上。
虽然省略了图示,该座椅气袋20包括细长地进行折叠的气袋主体和包围该气袋主体的折叠体的筒状的网状织带。网状织带由在直径方向自如地伸长,在长度方向(座椅的左右方向)几乎不伸长的编织物构成。
在该座椅气袋20(气袋主体)的内侧配置有充气机(气体发生器)40。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充气机40为棒状结构,配置成沿气袋20的长度方向延伸。该充气机40构成为:在其侧周面上具有气体喷出口(省略图示),在工作时从该气体喷出口向放射方向(座椅气袋20的直径方向)喷出气体。
如图3所示,在该充气机40上安装有保持器41。标号42表示连接充气机40和保持器41的托架。从该保持器41向下方突起设置有双头螺栓43。该双头螺栓43插入设在座椅气袋20的底面和座椅底板5上的各螺栓通孔(省略标号),通过从该双头螺栓43的前端侧拧入螺母44,该保持器41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并且,在该保持器41和座椅底板5之间夹持座椅气袋20的长度方向的中途部的底面。
如图4所示,在座椅气袋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侧面框架1a侧)设有气体流出口23,在该气体流出口23上连接有用于连通该座椅气袋20和后述的腰部气袋34(气带30)的气体流通用导管50的一端侧。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该气体流出口23插入导管50的该一端侧,该气体流出口23的周缘部通过带子51捆束在该导管50的外周面上。如图所示,该导管50与该气体流出口23连接部附近部分,通过固定部件52(以及将该固定部件52拧入座椅底板5上的螺栓52a)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
该导管50,从侧面框架1a的内侧(座椅底板5一侧),通过设在该侧面框架1a上的导管通孔(省略标号)并向该侧面框架1a的外侧伸出后,沿着该侧面框架1a向座椅的后部侧延伸。
其中,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导管50由弯曲自如的软管形成。
如上所述,沿着背靠框架3的前表面绕有气带30的织带31。该织带31由非膨胀式的普通带材料形成。在该织带31的一端侧安装有腰部固定器32。并且,该织带31的中途部分插入舌片33的贯穿部(穿通式固定器:省略标号)。该织带31的另一端侧,穿过设在车室侧面(车柱部等)的上部的肩部固定器6,并且以可卷绕的方式连接在安全带卷收器7中。另外,在该卷收器7上设有预张紧装置(省略图示),在车辆碰撞时刻等紧急时刻将织带31卷绕规定长度而使该织带31绷紧。
该腰部固定器32通过安装轴32a(图5)安装在侧面框架1a上。该安装轴32a用于允许该腰部固定器32向座椅的前后方向转动。
在底部框架1的车室中央侧(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侧面框架1b的外侧面),设有可装拆地与舌片33相连的带扣装置12。织带31,在舌片33与带扣装置12相连的状态下,从该舌片33至腰部固定器32一侧成为沿着就座于座椅上的乘员的腰部腹部的前表面围绕的腰带部31a,肩部固定器6一侧成为沿着该乘员的前表面围绕的肩带部31b。
沿着该腰带部31a设有可膨胀的腰部气袋34。
虽然未图示,该腰部气袋34包括沿着该腰带部31a配置的可膨胀的气袋主体和覆盖该气袋主体和腰带部31a的筒状的罩。该气袋主体通常处于被沿着腰带部31a细长且平坦地进行折叠的状态。在该实施方式中,该罩的大小为在罩主体处于非膨胀状态时与该气袋主体的折叠体的外周相适的大小,也可以如下构成,气袋主体膨胀时向圆周方向伸长而允许该气袋主体膨胀。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该罩由在圆周方向上自如地伸长,但在长度方向(腰带部31a的延伸方向)上几乎不伸长的、与上述的座椅气袋20的网状织带相同的编织物构成。因此,在气袋主体膨胀时,随着罩向圆周方向的伸长,罩的网眼在该圆周方向上扩大,结果罩的长度方向的大小变小(变短)。由此,织带31绷紧,紧密贴合在乘员身体上。
如图5所示,在该腰部气袋34(气袋主体)的腰部固定器32一侧的端部设有气体导入口35,在该气体导入口35连接有上述导管50的另一端侧。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该气体导入口35插入导管50的该另一端侧,该气体导入口35的周缘部通过带子53捆束在该导管50的外周面上。
另外,该导管50与气体导入口35的连接部附近部分通过连接部件(省略图示)连接在上述腰部固定器32上。如上所述,由于该导管50由软管形成,因而即使在该腰部固定器32将安装轴32a作为转动中心转动的情况下,导管50也随着该腰部固定器32的转动自由弯曲,总是维持座椅气袋20和腰部气袋34的连通状态。
上述结构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动作如下所述。
在车辆膨胀时刻等的紧急时刻,充气机40进行气体喷出动作,并且卷收器7的预张紧装置进行织带卷绕动作。来自该充气机40的气体向气袋20内喷出,接着从该座椅气袋20内通过导管50流入腰部气袋34。由此,该座椅气袋20和腰部气袋34膨胀。
由于座垫被该膨胀的座椅气袋20向上方挤压,因而该座垫的前部向上方上推或变硬,从而阻止乘员的腰部的前方移动。
上述预张紧装置卷绕织带31,并且因腰部气袋34随着该膨胀变短,因而气带30(织带)整体绷紧而紧密贴合在乘员的身体上。其结果,通过因该气带30和座椅气袋20被上推或变硬的座垫前部的夹住效果,乘员的大腿部和腰部牢固地约束在座椅上。此时,通过膨胀了的腰部气袋34,吸收施加在乘员的腰部至腹部上的冲击。
在该乘员约束装置中,由于不必在座椅气袋20和腰部气袋34上分别设置供给来自充气机40的气体的气体供给通路,因而可是结构简单。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座椅气袋20内的气体导入腰部气袋34的导管50仅是简单地连通上述座椅气袋20和腰部气袋34的单管状的导管,因而结构非常简单。
图7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底板部分的透视图;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座椅底板5上配置有座椅气袋20A,以在座椅的左右宽度方向上延伸,从该座椅气袋20A的该延伸方向的一端侧向该座椅气袋20A内插入导管50A的一端侧,在其前端连接有充气机40A。
如图8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充气机40A为棒状结构,从其一端(前端)侧突出设置有喷嘴40a。充气机40A构成为:从该喷嘴40a的前端向其轴心线的延长方向喷出气体。在导管50A的一端侧插入该喷嘴40a,通过带子54将该导管50A捆束到该喷嘴40a上。
如图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座椅气袋20A的上述一端侧设有导管插入口24。充气机40A和导管50A的连接体从该导管插入口24插入该座椅气袋20A内,该导管插入口24的周缘部通过带子55捆束在导管50A的外周面上。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仅在该座椅气袋20A的另一端侧上设有用于固定到座椅底板5的固定片21。将座椅气袋20A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时,通过螺栓22将该固定片21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并且通过固定部件52将导管50A的上述导管插入口24的连接部附近部分固定在该座椅底板5上。标号52a表示将该固定部件52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的螺栓。
在该导管50A中的配置于座椅气袋20A内的部分(带子54、55之间),设有作为用于使来自充气机40A的气体向该座椅气袋20A内流出的流出部的气体流出口56。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导管50A的延伸方向及圆周方向使位置分别不同地设有多个该气体流出口56。
另外,如图所示,该导管50A的一端侧和充气机40A的连接体,在座椅气袋20A内沿该座椅气袋20A的延伸方向(座椅的左右宽度方向)延伸。该导管50A,从该座椅气袋20A的一端侧向座椅底板5的侧方伸出后,向座椅的后部侧延伸,另一端侧与气带30的腰部气袋34(在图7、图8中省略图示)相连接。
该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其他结构与图1至图6的乘员约束装置相同。
在该乘员约束装置中,充气机40A进行气体喷出动作时,从该充气机40A向导管50A内供给气体。该气体的一部分通过气体流出口56向座椅气袋20A内流出,剩余部分通过该导管50A供给到腰部气袋34。由此,该座椅气袋20A和腰部气袋34分别膨胀。
在该乘员约束装置中,由于通过从座椅气袋20A内至腰部气袋34延伸设置的一个导管50A向该座椅气袋20A和腰部气袋34供给来自充气机40A的气体,因而结构简单。
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座椅底板部分的透视图;图10是该座椅气袋部分的水平剖视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座椅底板5上配置有座椅气袋20B,以在座椅的左右宽度方向上延伸,沿该左右方向贯通该座椅气袋20B而设有导管50B,在该导管50B内设置有充气机40B。
如图10所示,在座椅气袋20B的延伸方向两端侧分别设有导管插入口25。导管50B通过两个导管插入口25、25贯通该座椅气袋20B,两个导管插入口25、25的周缘部分别通过带子57固定束缚在该导管50B的外周面。该导管50B的一端侧从该座椅气袋20B的一端侧向座椅底板5的侧方伸出后,向座椅的后部侧延伸并与气带30的腰部气袋34(在图9、图10中省略图示)相连接。该导管50B的另一端从该座椅气袋20B的另一端侧向外部伸出可安装后述的固定部件52的量。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充气机40B为外径与该导管50B的内径相等或比其稍微小的棒状结构,从其一端(前端)侧突出设置有喷嘴40a。该充气机40B也构成为:从该喷嘴40a向其轴心线的延长方向喷出气体。
该充气机40B以该喷嘴40a为先头从导管50B的另一端侧插入该导管50B内。标号40b表示从该充气机40B的后端伸出的用于通电的配线。该配线40b从该导管50B的另一端侧向外部引出并与控制装置(省略图示)相连接。
为了将该充气机40B固定在导管50B内,该导管50B中与充气机40B前端侧的边角缘部(前端面的周缘部)邻接的部分和与后端侧的边角缘部(后端面的周缘部)邻接的部分分别被敛缝。该敛缝部分相对于该边角缘部在整个圆周上附着,由此固定导管50B的该另一端侧。
在该导管50B中的配置于座椅气袋20B内的部分(充气机40B前端侧的上述敛缝部分和座椅气袋20B的上述一端侧的带子57之间)的外周面上,设有作为用于使来自充气机40B的气体向该座椅气袋20B内流出的流出部的气体流出口56。在该实施方式中,同样在导管50B的延伸方向及圆周方向使位置分别不同地设有多个该气体流出口56。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管50B中的、从座椅气袋20B的两端侧伸出的部分分别被固定部件52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标号52a表示将各固定部件52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的螺栓。
该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相同。
在该乘员约束装置中,同样地,充气机40B进行气体喷出动作时,从该充气机40B向导管50B内供给气体,该气体的一部分通过气体流出口56向座椅气袋20B内流出,剩余部分通过该导管50B向腰部气袋34供给。由此,该座椅气袋20B和腰部气袋34分别膨胀。
在该乘员约束装置中,同样由于通过从座椅气袋20B内向腰部气袋34延伸设置的一个导管50B向该座椅气袋20B和腰部气袋34供给气体,因而结构简单。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导管50B沿其延伸方向贯通座椅气袋20B,该座椅气袋20B的两端侧固定在该导管50B上,并且在该导管50B的内侧设置有充气机40B,因而可通过共用的固定部件52将该导管50B、座椅气袋20B以及充气机40B安装在座椅底板5上,能够简化乘员约束装置的结构、组装作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管50插入设在座椅的侧面框架1a上的导管通孔内,但导管相对于侧面框架1a(座椅侧部件)的扣合结构不限于此。在图11a至图14b分别表示导管相对于侧面框架1a的扣合结构的结构例。其中,图11a、图12a、图13a、图14a为从侧面框架1a的导管扣合部附近的座椅底板5侧观察的透视图。并且,图11b、图12b、图13b为从该导管扣合部的座椅底板5侧观察的正视图。图14b是沿着图14a的XIVB-XIVB线的剖视图。
在图11a至图14b的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对侧面框架1a从其上端向下方凹切而形成有作为导管50的扣合部的凹槽60(图11a、图11b)、凹槽60A(图12a、图12b)、凹槽60B(图13a、图13b)、凹槽60C(图14a、图14b)。
图11a、图11b的凹槽60的结构为:上端(入口侧)至下端(最深部)为止大致相等宽度,并且其宽度比导管50的直径稍微大。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凹槽60向上方开放,因而能够使导管50相对于该凹槽60从上方落下而简单地进行扣合。并且,即使在导管50的两端侧已连接有座椅气袋20和气带30(腰部气袋34)或安装有用于连接到该座椅气袋20及气带30的连接部件,也可使导管50与该凹槽60扣合。
如图所示,图12a、图12b的凹槽60A形成随着进入内侧宽度慢慢变窄的锥形。具体来说,该凹槽60A中,在入口侧宽度大于导管50的直径而较宽,在深度方向(上下方向)的中途成为与该导管50的直径相等的宽度,比其深的一侧宽度变得比该导管50的直径窄。
在上述结构的凹槽60A中,如在图12b中用双点划线所示,将导管50从上方向凹槽60A内压入时,在凹槽60A的内侧导管50沿着该凹槽60A的两侧面被夹在两侧,由此导管50固定在凹槽60A内。即,在该实施方式中,仅将导管50压入该凹槽60A内,就能够简单地将导管50卡定在侧面框架1a上。
图13a、图13b的凹槽60B形成从其两侧面向该凹槽60B内突出设置有凸部61的结构。如图13b所示,各凸部61以在凹槽60B的内侧配置导管50时在该导管50的上侧伸出的位置关系进行设置。上述凸部61、61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隔比导管50的直径稍微窄。另外,凹槽60B在该凸部61以外的部分从入口侧至最深部为大致相等宽度,其宽度比导管50的直径大。
使导管50相对于上述结构的凹槽60B扣合时,使该导管50或凸部51弹性变形同时将高导管50从上方压入凹槽60B内(比该凸部61深的一侧)。由此,如图13b所示,各凸部61处于在导管50的上侧伸出的状态,阻该导管50从凹槽60B的脱离。由此,导管50保持在该凹槽60B内。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同样仅将导管50压入凹槽60B,就能够简单地将导管50卡定在侧面框架1a上。
在图14a、图14b的实施方式中,在导管50的延伸方向中途部(与侧面框架1a的扣合预定部),形成有直径比除此以外的部分小的小径部59。该实施方式的凹槽60C形成仅允许导管50中的该小径部59进入的结构。即,如图14b所示,该凹槽60C的宽度比该小径部59的直径稍微大,且比导管50的该小径部59以外的部分(大径部)的直径窄。
在该实施方式中,使该小径部59挤入凹槽60C而扣合导管50。该凹槽60C,由于不允许导管50的该小径部59以外的部分进入,因而导管50在凹槽60C内不能沿其延伸方向移动,卡定在规定位置上。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同样仅使导管50的小径部59进入凹槽60C内,就能够简单地将导管50卡定在侧面框架1a上。
另外,在上述图12a至图14b的实施方式中,与图11a、图11b的实施方式相同地,即使在导管50的两端侧已连接有座椅气袋20和气带30(腰部气袋34)或安装有用于连接到该座椅气袋20及气带30的连接部件,也可使导管50与该凹槽60A、60B、60C扣合。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将座椅气袋20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时,插入螺栓22以贯通该座椅气袋20的固定片21和座椅底板5,从该座椅底板5的内侧进入螺母(其中,也可以将该螺母通过焊接等方式预先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但座椅底板20的固定结构不限于此。在图15表示内座椅气袋20的固定结构的另一结构例。其中,图15是座椅气袋20的一端侧向座椅底板5固定的固定部附近的透视图。
在该图15的实施方式中,从座椅底板5向上方突出设置有双头螺栓22A。将座椅气袋20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时,在设在该座椅气袋20的固定片21上的通孔21a中插入该双头螺栓22A而将该固定片21卡定在双头螺栓22A上,然后在该双头螺栓22A上从上方拧入螺母26。其中,标号21a表示被该固定片21a覆盖的垫圈。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座椅气袋20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时,由于使该座椅气袋20的固定片21与从座椅底板5突出设置的双头螺栓22A卡定,因而能够容易进行座椅底板5相对于座椅气袋20的定位,并且能够容易进行基于螺母26的该固定片21的固定作业。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座椅气袋20的固定片21的固定结构,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导管固定部件52向座椅底板5固定的固定结构,也可以与此相同地,形成在从座椅底板5突出设置的双头螺栓用螺母固定该固定部件52的结构。
图16a、图16b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向座椅气袋内配置充气机及导管的方法的说明图。其中,图16a表示将充气机及导管配置到座椅气袋内之前的状态,图16b表示将充气机及导管配置到座椅气袋内之后的状态。在该图中,座椅气袋以纵剖面进行图示。
该实施方式是从座椅气袋20A的一端侧的导管插入口24向该座椅气袋20A内插入导管50A,在其前端连接有充气机40A的、上述图7、图8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充气机40A设有用于将该充气机40A从座椅气袋20A的内侧固定到座椅底板5上的固定部件70。该固定部件70,包括嵌入充气机40A的后端侧(与喷嘴40a(在图16a、图16b中省略图示,参照图7、图8)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面上的夹紧部71和从该夹紧部71向下方突出设置的双头螺栓72。在座椅气袋20A的底面的延伸方向中途部,设有用于插入该双头螺栓72的螺栓通孔20a。并且,在座椅底板5(省略图示)上,同样以与螺栓通孔20a重叠的位置关系设有螺栓通孔(省略图示)。
该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前述图7、图8的实施方式相同,在图16a、图16b中和图7、图8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6a所示,预先连接充气机40A和导管50A,并且在该充气机40A的后端侧安装固定部件70。然后,将带该固定部件70的充气机40A和导管50A的连接体通过座椅气袋20A的一端侧的导管插入口24,从该充气机40A的后端侧插入座椅气袋20A内。之后,如图16b素食,使该固定部件70的双头螺栓72插入座椅气袋20A的底面的螺栓通孔20a并向座椅气袋20A的外部伸出,并且将上述导管插入口24的周缘部通过带子55捆束在导管50A的中途部外周面上。
然后,将该座椅气袋20A配置在座椅底板5上,将该座椅气袋20A的另一端侧的固定片21用螺栓22(省略图示)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并且在该座椅气袋20A的上述一端侧,利用固定部件52(省略图示)将导管50A的中途部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该座椅气袋20A的两端侧的固定方法与图7、图8的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还使从座椅气袋20A的底面向外部伸出的双头螺栓72插入座椅底板5的上述螺栓通孔,从该座椅底板5的内侧向双头螺栓72拧入螺母(省略图示)。
由此,完成座椅气袋20A、充气机40A以及导管50A向座椅底板5的设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充气机40A也通过固定部件70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因而可防止充气机40在座椅气袋20A内偏移或偏离移动。并且,由此还可防止导管50A的座椅气袋20A内弯曲。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充气机40A上仅安装了1个固定部件70,也可以安装2个以上。也可以安装相当于上述的图1至图6的实施方式中的保持器41的板状的固定部件。
图17a至图17c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向座椅气袋内配置充气机及座椅气袋侧导管的方法的说明图。其中,图17a是座椅气袋的仰视图;图17b是表示在座椅气袋内配置充气机及座椅气袋侧导管的中途时的、沿着图17a的XVIIB-XVIIB线的剖视图;图17c是表示在座椅气袋内配置充气机及座椅气袋侧导管之后的、沿着图17a的XVIIC-XVIIC线的剖视图。并且,图18是表示该乘员约束装置的导管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设在座椅气袋20A一端侧上的导管插入口24将充气机40A配置在座椅气袋20A内,在该实施方式的座椅气袋20A’中,在其下表面设有不同于该导管插入口24的另外的充气机插入口20b。如图17a所示,该充气机插入口20b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在座椅气袋20A’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狭缝状结构,配置在该座椅气袋20A’的下表面的宽度方向及延伸方向的中央附近。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充气机40A的前端侧(喷嘴40a侧)和后端侧分别安装有固定部件70,在座椅气袋20A’的底面,以与上述固定部件70、70对应的位置关系,也设有用于插入各固定部件70的双头螺栓72的通孔20a。如图所示,上述螺栓通孔20a、20a与上述充气机插入口20b邻接而进行配置。其中,上述螺栓通孔20a也可以与充气机插入口20b一连串地形成。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由与座椅气袋20A’相连的座椅气袋侧导管80、与气带30(腰部气袋34)相连的气带侧导管81以及连接上述导管的连接导管82来连接座椅气袋20A’和气带30(腰部气袋34)。
该座椅气袋侧导管80为下述导管:一端侧在座椅气袋20A’内与充气机40A相连接,另一端侧插入座椅气袋20A’的导管插入口24并向该座椅气袋20A’的外部伸出。在该座椅气袋侧导管80中的配置在座椅气袋20A’内的部分的外周面上设有气体流出口56。在该座椅气袋侧导管80的该另一端侧(以下有时称为前端侧)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部80a。
并且,气带侧导管81的一端侧从腰部气袋34的气体导入口35(在图18中省略图示)插入该腰部气袋34内,另一端侧向腰部气袋34的外部伸出。将气带侧导管81连接到腰部气袋34的连接结构与图1至图6的实施方式中的导管50和腰部气袋34的连接结构与相同。在该气带侧导管81的该另一端侧(以下有时称为前端侧)的外周面上也形成有外螺纹部81a。
在该实施方式中,连接导管82由弯曲自如的软管构成。如图18所示,该连接导管82沿着侧面框架1a的侧面配置,通过固定部件83固定在该侧面框架1a上。在该连接导管82的两端侧,分别安装有凸缘螺母等连接部件82a(参照图17c,在图18中省略图示)。在各连接部件82a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上述外螺纹部80a、81a啮合的内螺纹部82c。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连接导管82的座椅气袋20A’侧的端部经由设在侧面框架1a上的凹槽60向座椅底板5一侧绕回。
在该连接导管82的两端分别对接座椅气袋侧导管80和气带侧导管81的前端,通过在上述外螺纹部80a、81a分别拧入连接部件82a,该连接导管82和座椅气袋侧导管80以及气带侧导管81连成一体。
该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前述图7、图8的实施方式相同,在图17a至图18中与图7、图8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下面对该实施方式中的向座椅气袋20A’设置充气机40A及座椅气袋侧导管80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分别设导管80至82,其中仅将座椅气袋侧导管80连接到充气机40A。并且,在该充气机40A上安装各固定部件70。
接着,如图17b所示,将带该固定部件70的充气机40A和座椅气袋侧导管80的连接体通过座椅气袋20A’的底面的充气机插入口20b,从该座椅气袋侧导管80的前端侧插入座椅气袋20A’内。
然后,如图17c所示,使该座椅气袋侧导管80的前端侧从座椅气袋20A’一端侧的导管插入口24向该座椅气袋20A’的外部伸出,将该导管插入口24的周缘部通过带子55捆束在该座椅气袋侧导管80的中途部外周面上,并且使各固定部件70的双头螺栓72插入对应的座椅气袋20A’底面的各螺栓通孔20a并向该座椅气袋20A’的外部伸出。
由此,完成充气机40A及座椅气袋侧导管80向座椅气袋20A’内的配置。
另外,该充气机40A及座椅气袋侧导管80向座椅气袋20A’内的配置以外,另行将气带侧导管81连接到腰部气袋34上,并且将连接导管82设置在侧面框架1a上。
然后,将座椅气袋20A’设置在座椅底板5上,用带子22(省略图示)将该座椅气袋20A’的另一端侧的固定片21(省略图示)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并且将从该座椅气袋20A’的底面向外部伸出的各双头螺栓72用螺母(省略图示)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从而将该座椅气袋20A’固定在座椅底板5上。
然后,利用连接部件82a将从该座椅气袋20A’的导管插入口24向外部伸出的座椅气袋侧导管80的前端连接到连接导管82的一端上。
并且,将腰部固定器32安装在侧面框架1a上,从而将气带30连接到该侧面框架1a上。然后,利用连接部件82a将与腰部气袋34相连的气带侧导管81的前端连接到连接导管82的另一端上。
由此,完成座椅气袋20A’和气带30向座椅的设置以及其连接。
另外,也可以先将座椅气袋侧导管80和气带侧导管81分别连接到连接导管82后,将座椅气袋20A’及气带30设置到座椅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将连接座椅气袋20A’和气带30(腰部气袋34)的导管由座椅气袋侧导管80、气带侧导管81以及连接上述两个导管的连接导管82构成,因而如上所述地使该导管80至82分离时,可将座椅气袋20A’和气带30分别安装到座椅后,利用连接导管82连接上述两个导管。由此,与在座椅气袋20A’和气带30通过导管连接的状态下进行其安装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进行安装作业。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导管50(或座椅气袋侧导管80,以下相同)的一端侧外嵌至充气机40A的喷嘴40a上,从其外周侧通过带子54捆束来连接充气机40A和导管50,但充气机40A和导管50,的连接结构不限于此。图19a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充气机和导管的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9b是该充气机和导管的连接部分的俯视图。
在图19a、图19b的实施方式中,在从充气机40C的前端侧突出设置的气体喷出喷嘴40a’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45,并且在导管50的一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与该外螺纹部45啮合的内螺纹部50。另外,在该喷嘴40a’的前端面设有气体喷出口(省略图示)。即,在该实施方式中,仅将喷嘴40a’拧入该导管50的一端侧,就能够连接充气机40C和导管50。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该喷嘴40a’的基端侧还啮合有用于固定导管的螺母46。即,通过将喷嘴40a’拧入导管50后,如图19b所示地将相当于所谓的双螺母的该螺母46向该导管50侧拧入,该导管50不能旋转(螺纹移动)地固定在喷嘴40a上。
另外,此时,导管50的气体流出口56相对于充气机40C朝向规定的方向时停止喷嘴40a’的拧入,结合用螺母46固定该导管50,由此可在气体流出口56相对于充气机40C朝向所希望的方向的状态下,将导管50连接到充气机40C上。
虽然未图示,在该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同地,该充气机40C通过固定部件70从座椅气袋的内侧固定在座椅底板上。
该实施方式表示了充气机40C和导管50的连接结构,在上述图17a至图18的实施方式中的座椅气袋侧导管80和连接导管82的连接结构以及气带侧导管81和连接导管82的连接结构也可以采用这种双螺母的连接、固定结构。
图20是表示又一实施方式的座椅气袋侧导管和连接导管的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21是该座椅气袋侧导管及连接导管的轴心线方向的剖视图;图22是连接导管和连接部件的分解剖视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设有定位单元,在座椅气袋侧导管80和连接导管82连接时,进行座椅气袋侧导管80相对于该连接导管82在圆周方向上的定位。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定位单元由凸部80b和可与该凸部80b扣合的凹部82b构成,上述凸部80b从座椅气袋侧导管80的前端向该导管80的延长方向突出设置,上述凹部82b凹切连接导管82的前端边缘而形成。该凸部80b配置成该座椅气袋侧导管80和连接导管82以固定的圆周方向的位置(相位)关系对接时可与凹部82b扣合。
在该实施方式中,同样地在该座椅气袋侧导管80的前端侧的外周面上环绕设置有外螺纹部80a,在连接导管82的前端侧安装有拧入该外螺纹部80a的连接部件82a。
虽然在上述图17、图18的实施方式中省略了详细的说明,该连接部件82a为外嵌在连接导管82的前端侧的大致呈圆筒形的部件,在其前端侧的内周面上环绕设置有与上述外螺纹部80a啮合的内螺纹部82c,并且在其后端侧的内周面上环绕设置有向该连接部件82a的轴心侧伸出的朝向内的凸缘状的凸条82d。并且,在连接导管82的前端侧的外周面上,环绕设置有可滑动地与该凸条82d扣合的凹条82e(图22)。
将该连接部件82a安装在连接导管82上时,将连接导管82的前端侧从连接部件82a的后端侧向该连接部件82a内压入,使凸条82d与凹条82e扣合。由此,该连接部件82a不能从连接导管82脱离,完成该连接部件82a向连接导管82的安装。另外,通过该凸条82d沿着凹条82e滑动,连接部件82a可绕连接导管82的轴心线转动。
如图21所示,上述凹部82b被该连接部件82a覆盖。
该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图17a至图18的实施方式相同,在图20至图22中,与图17a至图18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座椅气袋侧导管80和连接导管82上,分别设有使上述座椅气袋侧导管80和连接导管82对接使扣合的凸部80b和凹部82b,因而例如即使在座椅气袋侧导管80的前端侧(外螺纹部80a)稍微隐藏在座椅气袋20A的导管插入口24内而不易看到的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且适当地进行其连接作业。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座椅气袋侧导管80上设置凸部80b,在连接导管82上设置了凹部82b,该凸部80b和凹部82b的配置也可以相反。凸部80b和凹部82b也可以分别设有2个以上。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在气带侧导管81和连接导管82的连接部分上设置基于这汇总凹凸嵌合结构的圆周方向的定位单元。
另外,导管之间的圆周方向的定位单元也可以是这种凹凸嵌合结构以外的结构。
并且,虽然未图示,也可以在充气机和导管(或座椅气袋侧导管)的连接部上设置这种圆周方向的定位单元。由此,能够容易地连接该导管和充气机,以使导管的气体流出部相对于充气机朝向规定的方向。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导管82的前端侧上通过压入方式安装了连接部件82a,连接部件向连接导管的安装结构不限于此。图23是表示将连接部件安装到连接导管的结构的另一结构例的分解透视图。
在该图23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大致呈半筒形状的一对连接部件半体91、91彼此叠合而构成大致呈圆筒形状的连接部件90。
具体来说,各连接部件半体91呈将如上述的图20至图22所示的连接部件82a分割为其圆周方向的一半侧和另一半侧(各一半)的形状,在各轴心线方向前端侧的内周面环绕设置内螺纹部91a,并且在后端侧的内周面环绕设置向该轴心侧伸出的朝向内的凸缘状的凸条91b。使上述连接部件半体91、91之间对接时,各内螺纹部91a、91a之间以及凸条91b、91b之间连续,分别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82a中的内螺纹部82c以及凸条92d。
并且,如图所示,从各连接部件半体91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两端侧,分别突出设置有耳状的连接片91c。一方的连接部件半体91的连接片91c和另一方的连接部件半体91的连接片91c配置成使该连接部件半体91、91对接时相互重叠。标号91d表示结合重叠的连接片91c、91c之间的小螺钉或螺栓等的插入用孔。
将上述结构的连接部件90安装到连接导管82上时,使连接部件半体91、91在其两者之间夹住连接导管82而对接。此时,使各连接部件半体91的凸条91b分别与该连接导管82的外周面的凹条82e扣合。然后,将重叠的各连接部件半体91的连接片91c、91c之间经由孔91d用小螺钉或螺栓等固定件(省略图示)结合。由此,该连接部件半体91、91之间一体化,构成在连接导管82的前端侧外嵌的连接部件90。
关于该连接部件90,凸条91b通过与连接导管82的凹条82e扣合,阻止从该连接导管82的前端侧脱离,并且该凸条91b沿着凹条82e滑动,由此可绕着该连接导管82的轴心线转动。
使用该连接部件90的连接导管82和座椅气袋侧导管80之间的连接方法,与上述的图20至图22的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想当然的是,该连接部件90不仅用于连接上述连接导管82和座椅气袋侧导管80,而且还用于连接上述连接导管82和气带侧导管81。
其中,连接各导管之间的连接部件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还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结构的连接部件。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另外,本申请基于2006年3月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06-056513),援引其全部内容。
Claims (16)
1.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包括:可膨胀的座椅气袋,该座椅气袋配置于车辆座椅的座垫的内部或下侧,且在所述座椅的左右宽度方向上延伸;和可膨胀的气带,该气带被拉绕到就座于所述座椅上的乘员的前面侧;所述座椅气袋和气带通过共用的充气机膨胀;
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气袋和气带经由气体流通用导管连通;
所述充气机配置在所述座椅气袋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充气机向所述座椅气袋供给气体,所述座椅气袋内的气体经由所述导管流入气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仅连通所述座椅气袋和气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一端侧配置在所述座椅气袋内;
在所述导管的所述一端侧连接有所述充气机;
在所述导管的所述座椅气袋内的部位设置使气体向所述座椅气袋内流出的流出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气机和所述导管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在所述充气机和所述导管连接时进行所述导管相对于所述充气机在圆周方向上的定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由设在所述充气机和所述导管中的一方上的凸部和设在另一方上的与所述凸部扣合的凹部构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气机上设有外螺纹部,在所述外螺纹部的前端侧设有气体喷出部,并且在所述导管的所述一端侧的内周面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部啮合的内螺纹部,通过所述外螺纹部与所述内螺纹部啮合而连接所述充气机与所述导管;
在所述外螺纹部的基端侧拧入用于固定导管的螺母并将所述螺母紧固到所述导管侧,由此将所述导管固定,以防止该导管绕所述外螺纹部的轴心线转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以在所述座椅气袋的延伸方向上贯通所述座椅气袋的方式设置;
所述座椅气袋的延伸方向两端侧固定在所述导管上;
在所述导管内设置有所述充气机;
在所述导管的所述座椅气袋内的部位设有使气体向所述座椅气袋内流出的流出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座椅侧部件上设有与所述导管扣合的扣合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为凹陷设置于所述座椅侧部件上的凹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形成越向内侧宽度变得比所述导管的直径越窄的锥形。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凹槽的至少一方的侧面突出设置向配置于所述凹槽内的导管的上侧伸出的凸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导管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直径比所述导管的其他部分小的小径部;
所述凹槽形成允许所述导管中的所述小径部进入、且不允许所述小径部以外的部分进入的大小。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至少由以下部分构成:与所述座椅气袋相连接的座椅气袋侧导管;与所述气带相连接的气带侧导管;以及连接所述座椅气袋侧导管和气带侧导管的连接导管。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椅气袋侧导管和所述连接导管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在所述座椅气袋侧导管和所述连接导管连接时进行其中一方导管相对于另一方导管在圆周方向上的定位。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由设在所述座椅气袋侧导管及所述连接导管中的一方上的凸部和设在另一方上的与所述凸部扣合的凹部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56513/2006 | 2006-03-02 | ||
JP2006056513A JP2007118924A (ja) | 2005-09-28 | 2006-03-02 | 乗員拘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95043A true CN101395043A (zh) | 2009-03-25 |
Family
ID=38459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800076070A Pending CN101395043A (zh) | 2006-03-02 | 2007-02-28 | 乘员约束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90284066A1 (zh) |
EP (1) | EP1990243A4 (zh) |
CN (1) | CN101395043A (zh) |
WO (1) | WO200709998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86956B (zh) * | 2009-07-30 | 2013-05-22 | 林碧芬 | 辅助充气带装置及辅助支撑带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45707B2 (ja) * | 2008-10-14 | 2013-07-24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7677598B1 (en) | 2009-04-01 | 2010-03-1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Integrated side airbag and inflatable belt |
CN103958264B (zh) * | 2011-12-07 | 2017-05-17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座椅 |
US10569890B2 (en) * | 2014-08-25 | 2020-02-25 | Amsafe, Inc. | Airbag assembly for leg flail protection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US9533646B2 (en) * | 2014-08-27 | 2017-01-03 | Autoliv Asp, Inc. | Safety restraint system with inflatable pelvis restraint device |
US11292425B2 (en) | 2019-11-19 | 2022-04-05 | Schroth Safety Products Llc | Safety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85129B2 (ja) | 1997-01-31 | 2002-05-27 |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GB2332884A (en) * | 1998-01-03 | 1999-07-07 | Christopher Paul Kavanagh | Vehicle seat with inflatable anti-submarining device |
JP3758367B2 (ja) | 1998-05-25 | 2006-03-22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ベルト装置及びタング |
JP2001247010A (ja) * | 1999-12-28 | 2001-09-11 | Takata Corp | 乗員保護装置 |
JP2002145002A (ja) | 2000-11-15 | 2002-05-22 | Toyoda Gosei Co Ltd | 乗員保護装置 |
JP2002145003A (ja) * | 2000-11-15 | 2002-05-22 | Toyoda Gosei Co Ltd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3912195B2 (ja) * | 2002-06-12 | 2007-05-09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乗員保護装置 |
JP4238675B2 (ja) * | 2003-08-26 | 2009-03-18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乗員保護装置 |
JP2005231504A (ja) * | 2004-02-19 | 2005-09-02 | Takata Corp | 乗員保護装置 |
JP2006117219A (ja) * | 2004-02-20 | 2006-05-11 | Takata Corp | 乗員保護装置 |
JP4734933B2 (ja) * | 2004-02-27 | 2011-07-27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車両乗員保護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フレータ |
JP4131274B2 (ja) | 2005-11-07 | 2008-08-13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樹脂ウインドと補強部材との結合構造 |
-
2007
- 2007-02-28 US US12/223,977 patent/US2009028406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02-28 WO PCT/JP2007/053725 patent/WO200709998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2-28 EP EP07737481A patent/EP199024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02-28 CN CNA2007800076070A patent/CN10139504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86956B (zh) * | 2009-07-30 | 2013-05-22 | 林碧芬 | 辅助充气带装置及辅助支撑带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7099984A1 (ja) | 2007-09-07 |
EP1990243A1 (en) | 2008-11-12 |
EP1990243A4 (en) | 2009-04-29 |
US20090284066A1 (en) | 2009-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28505B1 (en) |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 |
EP1502825B1 (en) | Automotive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 |
US8104790B2 (en) | Vehicular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 |
CN101395043A (zh) | 乘员约束装置 | |
US7665761B1 (en) | Inflatable personal restraint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 |
US7172212B2 (en) |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 |
US7980590B2 (en) | Inflatable personal restraint systems having web-mounted inflator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 |
US7404570B2 (en) | Air bag apparatus for motorcyc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ir bag apparatus for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with air bag apparatus | |
CN101223058A (zh) | 乘员约束装置 | |
JP5003631B2 (ja) |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4452676B2 (ja) | 車両用エアベルト装置 | |
CN110329198B (zh) | 乘员保护装置 | |
WO2008018217A1 (fr) | Dispositif de contention d'occupant monté dans un siège | |
US20110006507A1 (en) | Occupant restraint device | |
US8960719B2 (en) | Airbag apparatus | |
JP2005231504A (ja) | 乗員保護装置 | |
EP3696028B1 (en) |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 |
EP1236621B1 (en) | Vehicular passive safety device | |
EP3351436A1 (en) | Airbag device | |
JP4792935B2 (ja) | 乗員拘束装置 | |
CN117885679A (zh) | 安全气囊装置以及乘员保护装置 | |
JP2007118924A (ja) | 乗員拘束装置 | |
JP2006088838A (ja) |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 |
US10604101B2 (en) | Airbag apparatus | |
JP4323398B2 (ja) |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