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4737A - 人工诱饵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人工诱饵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4737A
CN101394737A CNA2006800490146A CN200680049014A CN101394737A CN 101394737 A CN101394737 A CN 101394737A CN A2006800490146 A CNA2006800490146 A CN A2006800490146A CN 200680049014 A CN200680049014 A CN 200680049014A CN 101394737 A CN101394737 A CN 101394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ficial bait
flavor enhancement
artificial
aforementioned
f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490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4737B (zh
Inventor
尹光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 KWANG YULL
Original Assignee
YUN KWANG YUL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 KWANG YULL filed Critical YUN KWANG YULL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06/00567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7075013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394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4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4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47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97/00Accessories for angling
    • A01K97/04Containers for bait; Preparation of ba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97/00Accessories for angling
    • A01K97/04Containers for bait; Preparation of bait
    • A01K97/045Preparation of bait;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20/00Accessory food factors for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20/10Organic substances
    • A23K20/163Sugars; Polysacchar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20/00Accessory food factors for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20/20Inorganic substances, e.g. oligo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40/00Shaping or working-up of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40/20Shaping or working-up of animal feeding-stuffs by moulding, e.g. making cakes or briquet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40/00Shaping or working-up of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40/25Shaping or working-up of animal feeding-stuffs by extru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8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aquatic animals, e.g. fish, crustaceans or mollus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02A40/818Alternative feeds for fish, e.g. in aquacult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Zo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rd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诱饵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更详细的说是涉及一种由包括混合部、混炼部、冷却部、挤出部及真空部的人工诱饵的制造装置,通过在黄土粉中混合人工香料后,将混合胶混合,并将其与粘合剂搅拌好后,在规定温度以下挤出,真空包装的方式制造人工诱饵,经一次投入就可长时期发挥鱼类引诱效果,不仅省略了干燥步骤,能长时间地持续香味,也提高了生产性,由于不使用天然诱饵,可保存生态学的人工诱饵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人工诱饵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诱饵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更详细的说,涉及一种由含有混合部、混炼部、冷却部、挤出部及真空部的人工诱饵的制造装置,通过在黄土粉中混合人工香料后,混合混合胶,将其与粘合剂搅拌好后,在规定温度以下进行挤出,再进行真空包装,藉此来制造人工诱饵,经一次投入可长时期地发挥鱼类引诱效果,不仅省略了干燥步骤,且能长时期地持续香味,也提高了生产性,可不使用天然诱饵就可保持生态系统的人工诱饵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捕获近海的鱼贝类的方法中,有使用拖网、延绳、筌等工具的多样方法。其中,拖网有因损伤海底表面、破坏水草,从而破坏海底生态系统这样的欠缺。此外,延绳有一次可捕获的量有限,限于乌贼等特定鱼类使用这样的欠缺。而对于筌而言,若可以增加装载到渔船上的个数,则可确保较多的捕获量,又不破坏环境,被广泛的使用在对多样鱼种的捕获上。
该种筌方式是在筌的内部装有引诱鱼贝类用的诱饵,在长的绳索上连接着多个筌,以浸在海中的方式进行。此时,作为使用的诱饵,一般地使用黑背鳁、青花鱼、沙丁鱼等自然诱饵。这些自然诱饵大都由于为防止变质、腐败,利用以冷冻状态保管的鱼类,在实际使用时,就会有在一个一个地切断为适当大小中非常困难这样的问题。再有,将自然诱饵切断为适当大小的操作,在因高波浪,渔船的颠簸剧烈的情况下,其难度要加倍。另外,自然诱饵因随着浸水时间的加长,引诱鱼贝类的固有香味会急剧地降低,从而会出现捕鱼量变得非常低这样的问题。此外,自然诱饵由于是将捕获的鱼类、特别是鱼苗再使用于渔业上,如此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会减少长期的捕鱼量这样的问题。
另外,大韩民国登记的专利公报第10-0232239号中公开了一种鱼类捕获用人工诱饵。据此,按照将引诱原因物质群与诱饵支持体群混合,制造成细长状或粒子状并干燥后,进行包装,制成人工诱饵。在此,作为引诱原因物质群,使用了黑背鳁、青花鱼、沙丁鱼等天然鱼类或鱼贝类加工处理副产品或煮熟液。可是,作为引诱原因物质群使用天然鱼类时,存在着前述的问题,而使用鱼贝类加工处理副产品或煮熟液时,因代替肉质部使用了鳃部分、内脏部分、鳍部分等,存在着物质固有的香味降低很多,捕鱼量显著降低这样的问题。再有,由于副产品和煮熟液也能从鱼类的鱼苗中获得,在鱼资源的保护上无效果,会出现助长海洋生态系破坏这样的问题。另外,副产品使用之际,因不可能维持新鲜度的关系,要经真空冷冻干燥作业,由此有成本上升、不容易切断为适当大小这样的问题。
此外,根据前述登记的专利公报,作为诱饵支持体群,使用了小麦粉、黄土、明胶、魔芋、淀粉中的任意一种。其中,明胶因随温度的上升而变性之后,冷却时固化的再成形,从而因变性,很难一样地成形为所希望的形态,随着固化,分解力、分散力降低,会有使引诱原因物质体群很难有效地分散在海水中这样的问题。另外,明胶由于是从牛的骨和肌肉组织中提取的蛋白质成分,在严重的现实中疯牛病的问题不只是不适用于诱饵用制品上,还有混合了鱼贝类忌避的杂质的可能性高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人工诱饵的领域是具有无限潜在力的领域,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为发展海洋水产业,产生了必须解决此问题的必要性。此外,最近,筌钓还因在悠闲时使用而引人注目,可以说出色的人工诱饵的开发会产生代替相当进口的效果。
本发明为解决前述的技术问题而做,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诱饵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特别是,通过含有混合部、混炼部、冷却部、挤出部及真空部的人工诱饵的制造装置,按照在黄土粉中混合人工香料后,混合混合胶,将其与粘合剂搅拌好后,在规定温度以下挤出,真空包装而制造人工诱饵,由于经一次的投入就可长时期地发挥鱼类引诱效果,省略了干燥步骤,不仅香味长期持续,也提高了生产性,可不使用天然诱饵,保存生态系统的人工诱饵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为达到前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人工诱饵的特征为,含有:黄土粉;含有海产品香味并引诱鱼贝类的人工香料;使前述黄土粉与前述人工香料在水中以一定的速度分散的分散控制剂;以及,使前述黄土粉、前述人工香料及前述分散控制剂粘合的粘合剂。
前述人工香料可以是鱼调味剂(fish flavour)、蟹调味剂(crab flavour)、乌贼调味剂(cuttlefish flavour)、虾调味剂(shrimp flavour)、龙虾调味剂(lobsterflavour)、及黑背鰛调味剂(anchovy flavour)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
前述分散调节剂可以是混合胶(mix gum)。前述混合胶可以是选自瓜耳胶(guar mix)、刺槐豆胶(locust bean gum)、角叉菜胶(carrageenan)及精制瓜耳胶中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前述混合胶可以含有瓜耳胶100重量份、刺槐豆胶80~120重量份、角叉菜胶80~120重量份及精制瓜耳胶180~220重量份。前述混合胶可以含有瓜耳胶20重量%、刺槐豆胶20重量%、角叉菜胶20重量%及精制瓜耳胶40重量%。
前述粘合剂可以是小麦粉糊。
前述人工诱饵可以含有前述黄土粉100重量份、作为前述人工香料的调味剂17~25重量份、作为前述分散调节剂的混合胶6~20重量份、及作为前述粘合剂的小麦粉糊60~80重量份。
前述人工诱饵可以在含水率为50~80%的状态下被真空包装在包装容器内。
另外,本发明的人工诱饵的制造方法的特征为,包括:在黄土粉中混合调味剂(flavour)以制造第1中间材的第1中间材的制造步骤;在前述第1中间材中混合混合胶(mix flavour)以制造第2中间材的第2中间材的制造步骤;在前述第2中间材中混合粘合剂并搅拌的混炼步骤;以及,在前述混炼步骤之后,进行挤出的挤出步骤。
前述调味剂可以是鱼调味剂(fish flavour)、蟹调味剂(crab flavour)、乌贼调味剂(cuttlefish flavour)、虾调味剂(shrimp flavour)、龙虾调味剂(lobster flavour)、及黑背鰛调味剂(anchovy flavour)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
前述粘合剂可以是小麦粉糊。
前述挤出步骤可以在27度以下进行。前述挤出步骤可以在真空状态下进行。
前述混合胶可以含瓜耳胶100重量份、刺槐豆胶80~120重量份、角叉菜胶80~120重量份及精制瓜耳胶180~220重量份。
可以在前述挤出步骤之后,将挤出物分割成规定的大小,在不经过干燥步骤的状态下,直接进行真空包装。前述真空包装步骤之后,还可以包括紫外线杀菌步骤。
此外,本发明的人工诱饵的制造装置的特征为,包括:向在黄土粉与调味剂的混合物中混合有混合胶的物质中,再加小麦粉糊并搅拌的混炼部;以及与前述混炼部连接并将混炼物挤出成规定形状的挤出部;前述挤出部被维持在真空状态。
前述挤出部还可以包括有使前述混炼物的温度维持在27度以下的冷却部。
再有,前述人工诱饵的制造装置,还包括:将前述黄土粉与前述调味剂混合的第1混合部;以及与前述第1混合部连接,且再混合混合胶的第2混合部;前述第2混合部可以与前述混炼部连接。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首先,对各附图的构成要素标注上参照符号,必须注意的是,相对于同一构成要素即使例如在其他的附图中也进行了图示,但也尽可能地具有同一符号。另外,在本发明的说明中,在对相关的公知构成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判断为能够使本发明的要旨不含糊的情况下,省略对其详细的说明。此外,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并不受此限制,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实施各种变形。
首先,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人工诱饵进行说明。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人工诱饵含有黄土粉、人工香料、分散调节剂以及粘合剂而形成。前述人工诱饵可以由相对于前述黄土粉100重量份,作为前述人工香料的香味17~25重量份,作为前述分散调节剂的混合胶6~20重量份,以及作为前述粘合剂的小麦粉糊60~80重量份组成。如此配合比例多少可根据地域差别、潮流差别、水温差别而进行变化,但实验的结果发现,在如此配合比例的范围内制造的人工诱饵,在捕鱼量的增加上最有效。
作为人工诱饵第1成分的黄土粉,是采掘自然状态的黄土,将其粒子的大小均匀地形成大约80目(mesh)而形成的,如添加适量的水分则可成形为具有粘着性,成形为多种形态。通常,由于黄土含有氧化钙、氧化硅、镁、铝等天然矿物质和丰富的矿物质,因此起到净化被污染的水质的作用,同时,起到利用抗菌/杀菌的作用来治疗鱼病的作用。因此,在一般的养殖场多使用黄土。另外,鱼贝类因本能的喜好黄土,以往钓鱼时,要在钓饵中配有黄土,或在饵料投放的周边撒播黄土。另外,前述黄土粉起到了保持人工香料的香味的目的。
作为人工诱饵第2成分的人工香料,充当使由鱼贝类产生的特有腥臭味发散的集鱼剂的作用。即,作为集鱼剂,使用添加有鱼贝类香味的人工香料,来代替使用黑背鳁、青花鱼、沙丁鱼及其他鱼贝类或加工处理研磨副产物等。作为前述人工香料,使用调味剂(flavour)。调味剂是在被干燥的鱼贝类的粉未中放入各种添加物而制造的人工香料。作为调味剂有鱼调味剂、蟹调味剂、乌贼调味剂、虾调味剂、龙虾调味剂、以及黑背鰛调味剂等。作为本发明的人工香料,可以使用这些调味剂中的任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即,为引诱特定的鱼种使用单一调味剂,为引诱多鱼种,将1种以上的单一调味剂以与其他调味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调味剂一般做成液状,当然也可做成固状的粉未状态。
作为一例,虾调味剂的制造为,在干燥虾粉末中混合油菜籽油、甘油三酯(triglyceride)、酱油、DL-生育酚(tocopherol)等而成。蟹调味剂的制造为,在蟹味中混合醋酸、二甲硫醚(dimethylsulfide)、丁酸(butyricacid)、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等而成。
作为集鱼剂如使用调味剂那样的人工香料,因长时期均匀地维持腥臭与鱼贝类特有的味道,直至人工诱饵整体消耗前,可防止捕鱼量随时间而降低的现象。另外,如使用人工香料,在如鱼贝类、加工处理研磨副产物、煮熟液那样的天然集鱼剂制造之际,可防止消费鱼苗、破坏海洋生态系的现象。与此同时,散发与天然集鱼剂大致同等的香味,可维持同等的捕鱼量,由于即使经过时间也可维持香味,在长时间使用后,捕鱼量还可增加。此外,如使用人工香料,可省略将冷冻的天然集鱼剂切断成适当大小的繁杂作业,提高了生产量,节减了劳动力。再有,用捕获的鱼贝类的加工过程等中产生的副产品作为集鱼剂使用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维持新鲜度,更由于必须将其真空冷冻干燥,而成为成本上升的要因。
作为人工诱饵第3成分的分散调节剂,充当以将含有集鱼剂、用黄土粉成形的诱饵在水中以一定的速度慢慢地分散的、调节分散速度的目的。在人工诱饵中如不添加分散调节剂,人工诱饵一旦投入到水中,就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分散,快速潮流过后的情况下,瞬间人工诱饵就消耗尽。另一方面,在人工诱饵中,如添加明胶式的物质来代替调味剂,则在人工诱饵制造之际,随着温度上升,如热水那样发生相变化之后,由于变硬固化式再成形,在水中几乎不分散,格外降低了鱼贝类的引诱效果。明胶是存在于动物的皮、骨骼等中的作为蛋白质的骨胶原的诱导物质,用酸或碱处理动物的皮、骨骼以及肌肉组织后,沸腾提取。如将明胶浸于液体中,则会吸收水分并胀起,如加热液体,则胀起的部分溶化成胶质性的溶胶(sol)状态,增加了粘性,如冷却液体,则固化形成凝胶(gel)。凝胶状态在高温下可向溶胶状态变化,溶胶随着进一步冷却回复为凝胶。凝胶和溶胶状态的形成期间以及柔软性的程度,受蛋白质与糖的浓度、以及温度的影响。即,明胶作为分散调节剂使用的情况下,在人工诱饵制造之际,在搅拌及成形过程压缩时,温度上升同时明胶成分溶化并成溶胶状态后,凝固成高粘性的状态。因此,明胶作为分散调节剂使用的情况下,持有人工诱饵的鱼类引诱时间的持续性及作为引诱原因物质的溶解、分散的功能失效,得不到所希望的效果。
所以,申请人为了解决如前述那样的明胶的技术问题,亲自制造了混合胶(mix gum),实际上应用于鱼贝类捕获中,结果得到了满意的成果。混合胶通过将精制瓜耳胶、瓜耳胶、角叉菜胶及刺槐豆胶以一定的重量比混合制造。
作为混合胶主要原料的精制瓜耳胶与瓜耳胶,为将在印度与巴基斯坦等地栖息的作为豆科多年生植物的cyanaposis tetragonolobus的种子破碎得到的多糖类。其可很好地水合,即使在冷水中也容易形成粘度高的胶质溶液。另外,因该物的粘液性物质为中性聚合物,所以在pH和盐类上稳定。如将该物分散在水中经过2小时,则表现了高粘度,以后粘度增加,在24小时左右成为最大。
前述角叉菜胶以用β-1,3键结合的β-D半乳糖(galactose)和用α-1,4键结合的α-D半乳糖为重复单元,形成半乳糖体(galactan)类的基本构造。通过在角叉菜胶的水溶液中添加钙盐以形成凝胶,可增大作为浓化剂的能力。由于具有蛋白质反应性(protein reactivity)的角叉菜胶,在等电点以上的pH下,带阴性(-)电荷,蛋白质带阳性(+)电荷,因此,角叉菜胶与蛋白质相互形成离子键、氢键和静电结合,形成角叉菜胶蛋白质的复合体。如形成如此复合体,蛋白质的安全性变高,在与其他的亲水性胶质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通过与分子的离子键而被结合,结果变为协同作用。
前述角叉菜胶为由在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广泛栽培的多年生的豆科植物种子得到的多糖类。角叉菜胶具有无味或少许豆香,是分子量约31万的白色或黄褐色的粉未、颗粒状。在pH3.5~9.0下几乎没有影响,在如此范围外的pH下,粘度降低。低浓度的食盐、盐、镁、氧化钙的溶液不影响粘度,但通过酸、特别是无机酸或氧化剂盐析,粘度会降低。因热、压力、摩擦等,表面张力减少,在冷水中表现部分粘性。如果制造以特定的比例混合有该胶的混合胶,则具有粘着性的同时,起到稳定剂的作用,还起到水中使诱饵成分随着经过一定的时间而慢慢地分散的作用。即,含有集鱼剂、由黄土成形的诱饵,只在水中慢慢地脱落的情况下,挥发使特有的腥臭发散的调味剂成分,才可以维持持续的集鱼能力。对于成为混合胶发挥最大效果的重量比,用下述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作为人工诱饵的第4成分的粘合剂,使黄土、人工香料及混合胶的分子相互维持着规定的粘合力而凝固。在本发明中,作为粘合剂使用小麦粉糊。此时,小麦粉糊最好为一般市售的含水率大约为80%的小麦粉糊。当然也可使用将向小麦粉或如淀粉的小麦粉中加适量的水分、煮沸用通常的方法制作成糊冷却后状态下的小麦粉糊。
前述人工诱饵最好在含水率为50~80%的状态下真空包装于包装容器中。前述人工诱饵的含水率如不满50%,由于必须经过其他途径的干燥过程来制造,存在着在干燥过程中,不仅人工香料的香味降低、鱼贝类的引诱效果下降,而且随着其他途径的干燥工序,生产性降低这样的问题。此外,如人工诱饵的含水率不满50%,由于在海水中至分散需要时间长,会出现分散速度降低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前述人工诱饵的含水率如超过80%,流动性超过临界值,在海水中的分散速度变得过快,在保管、处置及移动中人工诱饵会变形或破碎,会有商品性变劣这样的问题。申请人根据实验的结果,将制造的人工诱饵自然干燥,或进行40度以下的热风干燥时,在干燥过程中,人工香料分散到大气中,在实际的鱼类捕获时,获得效果50%以上降低的结果。另外,如进行自然干燥或热风干燥,则至少需要48小时以上,因而会对生产性产生很大的问题。因此,本申请人通过不经过干燥过程,将人工诱饵直接真空包装,被维持有一定水准的含水率。如此,通过使人工诱饵在不使用其他途径的干燥方法、维持一定的含水率的状态下放入筌中,可得到在短时间内使腥臭发散,提高集鱼能力的效果。
下面,对本发明的人工诱饵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人工诱饵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本发明的人工诱饵的制造方法如参照图1,包括:第1中间材的制造步骤(S10)、第2中间材的制造步骤(S20)、混炼步骤(S30)、挤出步骤(S40)、真空包装步骤(S50)及紫外线杀菌步骤(S60)。以下,前述第1中间材的制造步骤(S10)、第2中间材的制造步骤(S20)及混炼步骤(S30)必须顺序地进行。即,黄土粉中混合了调味剂后,在该混合物中混合混合胶,之后,必须投入粘合剂,进行混炼。如果该配合的顺序变化时,会出现混合不好、不能均匀配合这样的问题。
前述第1中间材的制造步骤(S10)为,在黄土粉中混合调味剂,以制造第1中间材的步骤。作为前述第1中间材,是指黄土粉与调味剂混合了的混合物。在前述第1中间材的制造步骤(S10)中,通过将黄土粉100重量份与调味剂17~25重量份混合4~6分程度,以制成引诱鱼贝类用的黄土粉混合物。在此,正如前述,对于前述调味剂,为了引诱1种特定鱼类(例如梭子蟹或比目鱼),可使用鱼调味剂、蟹调味剂、乌贼调味剂、虾调味剂、龙虾调味剂、以及黑背鰛调味剂中的任意1种,而为了引诱2种以上的鱼贝类,可选择前述调味剂中2种以上混合使用。
前述第2中间材的制造步骤(S20)为,在前述第1中间材中混合了混合胶,以制造第2中间材的步骤。前述第2中间材是指,在作为黄土粉与调味剂的混合物的第1中间材中再添加混合胶的混合物。在前述第2中间材的制造步骤(S20)中,在前述第1中间材中加入混合胶6~20重量份,大约混合4~6分期间。此时,前述混合胶充当使诱饵慢慢地分解、脱落的作用。以前述混合胶在3~5日间使用为基准,根据海水的温度及潮流的强度等,可调节前述混合胶的重量比例。在前述第2中间材的制造步骤(S20)中,前述混合胶采用相对前述瓜耳胶100重量份,刺槐豆胶为80~120重量份、角叉菜胶为80~120重量份及精制瓜耳胶为180~220重量份而成的混合胶,对鱼贝类的捕获量增加方面较好,更好地是,可具有瓜耳胶为20%重量、刺槐豆胶为20%重量、角叉菜胶为20%重量及精制瓜耳胶为40%重量的组成。对此,在以下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将更详细地说明。
前述混炼步骤(S30)为,在前述第2中间材中混合粘合剂并混炼的步骤。如前所述,作为前述粘合剂使用小麦粉糊。在前述混炼步骤(S30)中,将小麦粉糊60~80重量份混合到第2中间材中。此时,小麦粉糊使用含水率大约为80%的小麦粉糊,但在直接制作小麦粉糊时,必须要使用凉的。如果,由于如在热的状态下混炼小麦粉糊,发散腥臭的调味剂会向大气中挥发,出现鱼贝类的引诱能力剧减这样的问题。混炼时间,大约可进行8~15分,可使用螺旋式混炼机。
前述挤出步骤(S40)为,在前述混炼步骤(S30),以一定压力压缩混炼物,通过具有规定形状的挤出口而挤出的步骤。前述挤出口可形成为球形、方形、圆筒形或圆柱形的多样形状。由于由前述挤出步骤(S40),混炼物挤出如细面条的细长形状,也可由另外的分割步骤(未图示),均等地分割为如每一个大约成为40~60g左右的适当大小并分别包装。另外,在挤出成型之际,因混炼物与挤出机的摩擦等,挤出部的温度最高可上升至70度左右。于是,因混炼物的瓜耳胶变缓,成形物不能成形为希望的形状。再有,如溶胶状态的瓜耳胶边冷却边固化,则不仅瓜耳胶的性能降低,而且因即使在海水中也不分散,因此还具有鱼贝类的引诱能力降低的问题。瓜耳胶缓成溶胶状态的温度大约在40度左右,为了期望更安全,必须有另外的冷却装置以使挤出机的温度不超过27度。即,前述挤出步骤(S40)最好在大约24~27度的一定温度下进行。为此,参照图2,申请人另外制作的人工诱饵的制造装置为,将冷却部150装到挤出部140中,在一定的温度下挤出。另外,前述挤出步骤(S40)最好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前述挤出步骤(S40)如不在真空气氛下进行,如在大气压状态下进行,不仅在挤出过程中空气会注入到混炼物中,短时间内有人工诱饵变性的可能性,而且人工香料会挥发到大气中,会有鱼贝类的引诱效果降低这样的问题。为此,在申请人另外制作的人工诱饵制造装置中,如参照图2,将真空部160装到挤出部140中,在真空状态下挤出。此外,本申请人将成形物另外制造并包装直径为4mm以下的细面条或粒子,结果可知因制造成本上升,现有的诱饵的收入代替效果降低,很显然,渔民不喜欢。另外,如前所述制造成细面条或粒子的情况下,造成捕获鱼类的引诱作用降低50%以上的结果。
前述真空包装步骤(S50)为将在挤出步骤(S40)挤出,且在分割步骤分割成适当大小的人工诱饵用包装纸、以内部维持真空状态地进行真空包装的步骤。在前述挤出步骤(S40)以后,如没有另外的干燥步骤而立刻进行真空包装,则装入包装纸内的人工诱饵的含水率大约维持在50~80%。如此,包装成真空状态的人工诱饵即使在常温下也可保存,最好尽可能的在阴凉场所保存。而且,在实际使用时,去掉人工诱饵的真空包装,将人工诱饵放入筌内等地投入到海水中,从而将鱼贝类引诱到筌内。
在前述紫外线杀菌步骤(S60)为,对真空包装的人工诱饵照射紫外线以杀菌的步骤。前述紫外线杀菌步骤(S60)的目的为,将会在人工诱饵制造过程中流入的各种细菌除去,保护摄取人工诱饵的鱼贝类与海水环境。另外,经过真空包装与紫外线杀菌生产人工诱饵时,由于在室温下可确保6个月以上的有效期间,从而具有可使使用者节减了购入成本,可使流通业者减少流通费用的效果。
由此,前述人工诱饵随着混合胶的分散速度的调节,每一个至少可经过72小时地引诱鱼贝类,随着潮流将具有引诱香味的微细粉未的黄土粉持续地分散。因此,前述人工诱饵放入筌使用的时候,没有必须频繁地替换诱饵的不便,由于可反复使用,可划时代地改善捕鱼作业时的辛苦。另外,前述人工诱饵由于可持续地发生挥发性的腥臭,而天然饵在此方面差,因此可有效地引诱鱼贝类。此外,前述人工诱饵由于没有经过干燥步骤,且被提供成真空包装状态,因此在之后被放入筌内后,可立刻期待鱼贝类的引诱效果。
接着,对本发明的人工诱饵的制造装置进行说明。
图2为本发明的人工诱饵制造装置的构成图。
本发明的人工诱饵的制造装置,如参照图2,包括第1混合部110、第2混合部120、混炼部130及挤出部140。另外,前述挤出部140含冷却部150及真空部160。下面,对在人工诱饵的制造装置中一体地装有第1混合部110及第2混合部120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前述第1混合部110和第2混合部120可与前述人工诱饵的制造装置分离地另外形成,由此,另外制造的混合物当然也可投入前述混炼部130中。
前述第1混合部110为黄土粉与调味剂混合的部分。前述第1混合部110可装有旋转方式的搅拌器以起到混合的目的。在前述第1混合部110中,用前述的人工诱饵制造方法中的第1中间材的制造步骤(S10)进行。
前述第2混合部120为与前述第1混合部110连接,再将混合胶与从第1混合部110移送的混合物混合的部分。不用说,前述第2混合部120也与前述第1混合部110同样地,可装有旋转方式的搅拌器以起到混合的目的。在前述第2混合部120中,用前述的人工诱饵制造方法中的第2中间材的制造步骤(S20)进行。
前述混炼部130为与第2混合部120连接,再混合粘合剂以搅拌好的部分。作为前述粘合剂,使用小麦粉糊。在前述混炼部130上可装有螺旋式混炼机,当然也可采用与之不同的方式进行混炼。
前述挤出部140为与前述混炼部130连接,将混炼部挤出成规定形状的部分。前述挤出部140如图2所示,与混炼部130另外形成并进行另外的动作。尽管未图示,但也可以挤出部与混炼部一次实行同一功能地协调。即,混炼部为螺旋式混均机,也可为与混炼过程同时地进行混炼物的移送、从挤出口挤出的方式形成。前述挤出部140的挤出口为使混炼物向外部挤出的部分,可形成为球形、方形、圆柱状、圆环形等多样形状。
此外,在前述挤出部140中,随着混炼物与压缩部140的摩擦会产生很多热量。正如前述,如混炼物的温度上升到一定温度以上,则由于形成混合胶的瓜耳胶的变性、固化,不能获得期待的规定效果。因此,在前述挤出部140中,为了维持混炼物大约在27度以下,进一步装有冷却部150。前述冷却部150作为一例,可以以大约包围圆筒形的挤出部140的方式形成,也可在挤出成形线上另外设置冷却机。另一方面,本申请人在无冷却机而利用面粉制造机生产4mm以下的细面条状所见到的结果,发现面制造机的温度上升到40度以上,明胶、魔芋等会变性,由此,人工香料的香味也会变性。因此,将前述挤出部140的温度维持在一定水准以下的作业是非常重要的。据此,在挤出之后,人工诱饵也可发挥正常性能。
另外,前述挤出部140中还装有为维持真空状态的真空部160。前述挤出部140作为一例,可以在挤出成型线上装有真空泵的方式形成。据此,本发明的人工诱饵制造装置,防止了人工诱饵的变性,可使鱼贝类的引诱效果极大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凭借与天然诱饵相匹敌的挥发性的腥臭而起到鱼贝类引诱效果,同时使分散速度调节一定,因此,具有即使不替换诱饵,也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发挥持续的鱼贝类引诱能力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不进行干燥步骤而直接真空包装,因此可将引诱香味保存原样,从而具有表示出卓越的鱼贝类引诱能力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不利用天然鱼贝类或其研磨物、副产物等,从而具有不破坏海洋生态系、亲环境这样的效果。
还有,根据本发明,由于可通过将人工诱饵的真空包装开封,直接使用,因此可如自然诱饵那样省略切断为适当大小的作业,因此具有处理、保管及使用便利这样的效果。
再有,根据本发明,由于无需另外的干燥作业,因此可提高生产性,不使用如单价高的琼脂那样的物质,具有可确保经济性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人工诱饵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人工诱饵制造装置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本发明的人工诱饵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相比较进行研究。
我国由于三面环海,随沿海位置不同栖息的鱼种也会不同。为此,与要捕获的鱼贝类的种类相对应,作为引诱原因物质群的调味剂的种类必须也不同。另外,因各海域的特性,通过多次实验掌握了对应潮流与水温的差别,通过使混合胶的含量不同,而使人工诱饵的功能很好发挥效率的方案。在下面的实施例与比较例中,将使用天然诱饵的情况(A)、使用明胶的3种人工诱饵(B、C、D)及使用混合胶的3种人工诱饵(E、F、G)等总计7种类的诱饵,使用70个筌,分别各做10个实验。投入海水中的时间为72小时。捕鱼量在使用冷冻保管的天然诱饵时为100%,与其相对的相对量用%表示。此外,西海岸在仁川、大川实验,南海岸在统营、巨济实验,而东海岸在蔚珍、束草实验,捕获的鱼贝类区分为活鱼类、鳗类、蟹类及章鱼类/蛟类。实验结果如下表1。
【表1】
Figure A200680049014D00161
*各诱饵的种类及制造方法*
A(比较例1):天然诱饵/冷冻保藏管(青花鱼、沙丁鱼40g)
B(比较例2):人工诱饵/干燥(明胶、琼脂、蟹调味剂)
C(比较例3):人工诱饵/干燥(明胶、琼脂、虾调味剂)
D(比较例4):人工诱饵/干燥(明胶、琼脂、鱼调味剂)
E(实施例1):人工诱饵/无干燥/真空包装(混合胶、虾调味剂)
F(实施例2):人工诱饵/无干燥/真空包装(混合胶、蟹调味剂)
G(实施例3):人工诱饵/无干燥/真空包装(混合胶、黑背鰛调味剂)
(在此,混合胶的组成为瓜耳胶20重量%、刺槐豆胶20重量%、角叉菜胶20重量%及精制瓜耳胶40重量%。)
使用天然诱饵的A,由于随时间的经过而引诱香味急剧降低,约每3小时就要放入替换的诱饵。其结果可知,参照表1,与实施例比较部分捕鱼量高。这是依靠周期替换诱饵而发生的结果,而在无诱饵替换地将A放置于海水中,很明显,其捕鱼量限于很小的数值。作为实施例的E、F、G情况可知,尽管用1回投入的诱饵直到经过72小时也不替换诱饵,但显示了与使用天然诱饵的A情况相匹敌的捕获量。
正如比较例2、3、4(B、C、D)那样,使用明胶和琼脂代替混合胶的情况下,与实施例(E、F、G)比较,可知捕鱼量还不及一半。分析其理由在于,在明胶的情况下,随着在挤出过程中的温度上升,会变性及固化、不能充分地分散到海水中。另外,在琼脂的情况下,由于价格很高,就有单价变高,经济性不佳这样的缺点。此外,比较例2、3、4(B、C、D),由于经过干燥步骤固有的香味多少有些降低,因此这成为鱼贝类引诱能力急剧降低的一个理由。
另一方面,使用混合胶和调味剂,在无干燥步骤地进行真空包装的实施例(E、F、G)的情况下,在地域差别、鱼种差别上多少有差异,但在将使用天然诱饵的比较例1(A)与使用明胶且经过干燥步骤的比较例2、3、4(B、C、D)相比较可知,表现了卓越的捕鱼量。实施例由于是在制造过程中,在挤出步骤通过冷却部在27度以下的温度制造的,不会发生变性/固化,无干燥步骤地立刻真空包装,结果防止了固有的引诱香味的降低。因此,可长时间地维持鱼贝类的引诱能力,捕鱼量也表现出特别增加的数值。
再一方面,是变更混合胶的组成来实施的实验。由于根据混合胶的组成,人工诱饵的分散速度变化,预想在捕鱼量上也会发生差别,因此实施如下的实验。其他的条件维持与表1的一样。
H(比较例5):人工诱饵/无干燥/真空包装(混合胶、虾调味剂)
*此时,混合胶的组成为,瓜耳胶30重量%、刺槐豆胶30重量%、角叉菜胶30重量%及精制瓜耳胶10重量%。
I(比较例6):人工诱饵/无干燥/真空包装(混合胶、虾调味剂)
*此时,混合胶的组成为,瓜耳胶10重量%、刺槐豆胶50重量%及精制瓜耳胶40重量%。
与实施例1相比,比较例5的瓜耳胶、刺槐豆胶及角叉菜胶的重量比多,而另一方面,精制瓜耳胶的重量比少。另外,在比较例6中,瓜耳胶的重量比成少量,且除去角叉菜胶。表2示出比较例5及6的捕鱼量的结果。
【表2】
Figure A200680049014D00181
在比较例5(H)中,减少精制瓜耳胶的重量比,结果可知,捕鱼量与实施例1相比大致减少。另一方面,在比较例6(I)中除去了角叉菜胶,结果可知,与比较例5同样地,捕鱼量减少。因此,清楚了可存在着使混合胶的分散调节能力极大化的最适组成这样的事实。只是,这种混合胶的组成比对于地域差别、潮流差别、水温差别可以多少有些变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利用于渔业、水产业以及休闲产业上。

Claims (20)

1、一种人工诱饵,其特征在于,含有:
黄土粉;
含海产品香味来引诱鱼贝类的人工香料;
使所述黄土粉与所述人工香料在水中以一定速度分散的分散控制剂;以及,
使所述黄土粉、所述人工香料和所述分散控制剂粘合的粘合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诱饵,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工香料为鱼调味剂、蟹调味剂、乌贼调味剂、虾调味剂、龙虾调味剂及黑背鳁调味剂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调节剂为混合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胶为选自瓜耳胶、刺槐豆胶、角叉菜胶及精制瓜耳胶中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胶含有瓜耳胶100重量份、刺槐豆胶80~120重量份、角叉菜胶80~120重量份及精制瓜耳胶180~220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胶含有瓜耳胶20重量%、刺槐豆胶20重量%、角叉菜胶20重量%及精制瓜耳胶40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为小麦粉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诱饵含有所述黄土粉100重量份、作为所述人工香料的调味剂17~25重量份、作为所述分散调节剂的混合胶6~20重量份及作为所述粘合剂的小麦粉糊60~80重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诱饵以含水率为50~80%的状态被真空包装在包装容器中。
10、一种人工诱饵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黄土粉中混合调味剂,制造第1中间材的第1中间材的制造步骤;
向所述第1中间材中混合混合胶,制造第2中间材的第2中间材的制造步骤;
向所述第2中间材中混合粘合剂并搅拌的混炼步骤;以及,
在所述混炼步骤之后,进行挤出的挤出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工诱饵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味剂为鱼调味剂、蟹调味剂、乌贼调味剂、虾调味剂、龙虾调味剂及黑背鳁调味剂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工诱饵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为小麦粉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工诱饵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步骤在27度以下进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工诱饵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步骤在真空状态下进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工诱饵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胶含有瓜耳胶100重量份、刺槐豆胶80~120重量份、角叉菜胶80~120重量份及精制瓜耳胶180~220重量份。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工诱饵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挤出步骤之后,将挤出物分割成规定的大小,在不经过干燥步骤的状态下,直接进行真空包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人工诱饵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真空包装步骤之后,还包括紫外线杀菌步骤。
18、一种人工诱饵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向在黄土粉与调味剂的混合物中混合有混合胶的物质中,再添加小麦粉糊并搅拌的混炼部;以及,与所述混炼部连接,并将混炼物挤出成规定形状的挤出部,
所述挤出部被维持在真空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人工诱饵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部还包括使所述混炼物的温度维持在27度以下的冷却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人工诱饵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将所述黄土粉与所述调味剂混合的第1混合部;以及,与所述第1混合部连接,且再混合混合胶的第2混合部,
所述第2混合部与所述混炼部连接。
CN2006800490146A 2005-12-27 2006-12-22 人工诱饵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47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130163 2005-12-27
KR20050130163 2005-12-27
KR10-2005-0130163 2005-12-27
KR1020060065350 2006-07-12
KR10-2006-0065350 2006-07-12
KR1020060065350A KR100654093B1 (ko) 2005-12-27 2006-07-12 인공미끼 및 그 제조방법
PCT/KR2006/005674 WO2007075013A1 (en) 2005-12-27 2006-12-22 Artificial bait for attracting fish,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4737A true CN101394737A (zh) 2009-03-25
CN101394737B CN101394737B (zh) 2011-02-23

Family

ID=3773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901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4737B (zh) 2005-12-27 2006-12-22 人工诱饵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89245A1 (zh)
JP (1) JP2009537116A (zh)
KR (1) KR100654093B1 (zh)
CN (1) CN10139473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8108A (zh) * 2010-11-17 2011-05-04 王俊茹 一种钓鱼饵料
CN106070113A (zh) * 2016-08-25 2016-11-09 吴家宁 垂钓降温聚鱼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87258B1 (ko) 2009-11-13 2012-10-05 한국수력원자력 주식회사 수화겔을 이용한 인조 미끼의 제조방법
KR101165135B1 (ko) 2009-12-01 2012-07-12 노양식 쟁탄검을 이용한 낚시미끼
ITPR20120083A1 (it) * 2012-12-03 2014-06-04 Eco Inox Srl Metodo e macchina per la produzione di boiles
US20150359226A1 (en) * 2014-06-11 2015-12-17 CRUSHtacean, Inc. Synthetic bait for attracting marine organisms
US20160066600A1 (en) * 2014-09-08 2016-03-1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Aquaculture Feed
KR101857719B1 (ko) * 2017-09-01 2018-05-14 김정원 농·수·축산·임산물 및 그 밖의 부산물 농축액을 포함하는 통발어업용 집어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598215B1 (ko) 2018-07-06 2023-11-06 롯데정밀화학 주식회사 조업용 인조미끼 조성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인조미끼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494458Y1 (ko) 2019-08-22 2021-10-18 원정미 부력부재가 마련된 루어낚시용 인공미끼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6389A (en) * 1976-02-25 1976-12-07 General Mills Chemicals, Inc. Stabilizer blend
US5197219A (en) * 1990-06-22 1993-03-30 Marco Seattle, Inc. Artificial bait for fish and shellfish
CN1160478A (zh) * 1997-03-06 1997-10-01 朱国衡 一种水浸弥散的颗粒鱼饵
CN1204454A (zh) * 1997-07-09 1999-01-13 虞连和 仿真鱼饵及加工方法
JP2003210075A (ja) * 2002-01-21 2003-07-29 Nippon Flour Mills Co Ltd 釣用疑似餌、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釣用疑似餌の製造用キット
KR100522153B1 (ko) * 2002-11-13 2005-10-18 송기준 낚시용 떡밥
CN1439259A (zh) * 2003-03-06 2003-09-03 刘蒙榕 软颗粒钓鱼钓饵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8108A (zh) * 2010-11-17 2011-05-04 王俊茹 一种钓鱼饵料
CN106070113A (zh) * 2016-08-25 2016-11-09 吴家宁 垂钓降温聚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537116A (ja) 2009-10-29
KR100654093B1 (ko) 2006-12-06
US20080289245A1 (en) 2008-11-27
CN101394737B (zh) 201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4737B (zh) 人工诱饵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KR20100100808A (ko) 물고기 사료캡슐
CN102805219A (zh) 一种钓青鱼饵的配制方法
JP2008541756A (ja) 養殖魚および生存条件下で貯蔵される魚のための飼料、ならびにそのような飼料の製造方法
TR201802646T4 (tr) Bir yem bloğunun ve ürünün imalatına yönelik yöntem.
KR100701791B1 (ko) 바다낚시용 인공미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 제조된바다낚시용 인공미끼
KR100240814B1 (ko) 낚시밥의 제조방법 및 그로부터 제조된 낚시밥
JP4876021B2 (ja) 釣り餌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75956B2 (ja) 釣り餌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135167A (zh) 高水和油含量的水产养殖饲料及制造所述水产养殖饲料的系统和方法
CN101884371A (zh) 一种流水钓草鱼饵料
JPH0638656A (ja) 釣り餌の製造方法
CN101904433A (zh) 一种罗非鱼诱鱼剂
WO2007075013A1 (en) Artificial bait for attracting fish,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028360A (zh) 草鱼的火腿肠式环保鱼饵饲料及其制备工艺
JP2004305102A (ja) オキアミ凍結ブロック
CN101856065A (zh) 一种钓鳙鱼的饵
JPH01231854A (ja) 水産巻貝類およびウニ類の飼育用配合飼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CN101946858A (zh) 一种静水钓鲶鱼的饵料
CN115669623A (zh) 一种利用废鱼虾沙蚕下脚料组成的钓鱼饵料加工方法
CN102018108A (zh) 一种诱捕鲶鱼诱鱼粉
CN101919500A (zh) 一种斑点叉尾鱼诱鱼剂
JPH055467B2 (zh)
CN101874561A (zh) 一种流水钓鲫鱼的饵
CN102048042A (zh) 一种钓鲶鱼饵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23

Termination date: 201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