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3835B - 等离子体显示板设备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3835B
CN101393835B CN2008102114514A CN200810211451A CN101393835B CN 101393835 B CN101393835 B CN 101393835B CN 2008102114514 A CN2008102114514 A CN 2008102114514A CN 200810211451 A CN200810211451 A CN 200810211451A CN 101393835 B CN101393835 B CN 1013938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lasma display
electrode unit
unit
d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114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3835A (zh
Inventor
徐周源
郑允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93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3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3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38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8Auxiliary electrodes, e.g. priming electrodes or trigger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04Matrix technologies
    • G09G2300/0408Integration of the drivers onto the display substrat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reset discharge, priming discharge or erase discharge occurring in a phase other than addressing
    • G09G3/2927Details of initiali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46Connecting or feeding means, e.g. leading-in condu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设备。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设备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具有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上基板,以及具有用于划分放电单元的障壁的下基板;以及驱动器,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向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驱动信号。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电极单元,在障壁上从驱动器延伸到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第二电极单元,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并且在与障壁的上侧和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上从非显示区域延伸到驱动器。在放电单元上,电流以相反的方向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中流动。因此,可以减少与驱动器相邻的放电单元和与非显示区域相邻的其他放电单元之间的亮度偏差。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板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9月21日在韩国递交的专利申请No.10-2007-0096904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减小等离子体显示板中放电期间的亮度偏差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PDP)通常是用于使用等离子体放电来显示图像的平板显示器。由于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具有快的响应速度和宽的显示区域,因此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已经被广泛地用作高清晰度电视机、监视器以及用于室内和室外广告的显示设备。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m×n个放电单元,所述m×n个放电单元被布置成矩阵的形式,并连接到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中的至少一个。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被划分到前板的右侧和左侧中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分别用于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驱动信号的扫描驱动板和维持驱动板。
近来,已经针对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扫描驱动板和维持驱动板的集成进行了许多研究,并且也已经针对改变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和形状以集成扫描驱动板和维持驱动板进行了许多研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至少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和缺陷。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和驱动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具有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上基板,以及具有用于划分放电单元的障壁的下基板。所述驱动器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并且向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驱动信号。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电极单元,其在所述障壁上从所述驱动器延伸到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以及第二电极单元,其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并从所述非显示区域延伸到与所述障壁的上侧和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上的驱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具有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上基板,以及具有划分放电单元的障壁的下基板;以及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并向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驱动信号。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单元,其从所述驱动器延伸到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以及第二电极单元,其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并且从所述非显示区域延伸到所述驱动器。这里,在所述放电单元上,电流以相反的方向在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中流动。这里,第一电极单元在第一放电单元上从驱动器延伸到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且第二电极单元在与第一放电单元的上侧或下侧相邻的第二放电单元上从非显示区域延伸到驱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具有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上基板,以及具有用于划分放电单元的障壁的下基板;以及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被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并向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驱动信号。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电极单元,其从所述驱动器延伸到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以及第二电极单元,其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并且从所述非显示区域延伸到所述驱动器。两个维持电极被连续地布置在两个相邻的扫描电极之间,并且电流在所述放电单元上以相反的方向在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中流动。这里,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形成在所述障壁上,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包括在与所述障壁的上侧相邻的放电单元上延伸的第一电极线以及在与所述障壁的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上延伸的第二电极线。
附图说明
根据在下文中给出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将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所述详细说明和附图仅通过示例给出,因此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电极布置的图示;
图3是用于通过将一个帧划分成多个子场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时分驱动方法的时序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针对已划分的一个子场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信号的时序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模块的布局;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电极布置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7的第一块A的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7的第一块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图7的第一块的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图7的第一块的放大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电极布置的透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12的第二块B的放大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12的第二块B的放大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电极布置的透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15的第三块C的放大图;
图1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电极布置的透视图;以及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17的第四块D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用于减小等离子体显示板中放电期间的亮度偏差。
在下文中,将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详细地描述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可包括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在上基板10上形成的维持电极对,以及在下基板20上形成的寻址电极22,其中所述维持电极对是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
所述维持电极对11和12包括由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制成的透明电极11a和12a,以及汇流电极11b和12b。汇流电极11b和12b可以由诸如银(Ag)或铬(Cr)之类的金属、铬/铜/铬(Cr/Cu/Cr)层叠金属或铬/铝/铬(Cr/Al/Cr)层叠金属制成。汇流电极11b和12b形成在透明电极11a和12a上,以减少由高电阻的透明电极11a和12a引起的电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维持电极对11和12可以仅由不具有透明电极11a和12a的汇流电极11b和12b构成,也可由透明电极11a和12a和汇流电极11b和12b的层叠构成。由于透明电极11a和12a被用于本发明中,因此可以减少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制造成本。汇流电极11b和12b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例如荧光材料以及上文描述的材料。
在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的透明电极11a和12a与汇流电极11b和11c之间布置有黑矩阵(BM)15。黑矩阵15通过吸收从外部产生的外部光来阻挡光以减少反射,从而改善上基板10的纯度和对比度。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黑矩阵15形成在上基板10上。黑矩阵15包括与障壁21交叠的第一黑矩阵15,以及分别在透明电极11a和12a与汇流电极11b和12b之间形成的第二黑矩阵11C和12C。这里,被称为黑色层或黑电极层的第一黑矩阵15和第二黑矩阵11C和12C可以由于是同时形成的而在物理上相互连接。或者,第一黑矩阵15和第二黑矩阵11c和12c可以由于不是同时形成的而在物理上不相连。
如果所述第一黑矩阵15和第二黑矩阵11C和12C在物理上相连,则第一黑矩阵15和第二黑矩阵11c和12c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当然,如果所述第一黑矩阵15和第二黑矩阵11C和12C在物理上是分离的,则第一黑矩阵15和第二黑矩阵11c和12c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上电介质层13和钝化层14被层叠在上基板10上,其中所述上基板10具有平行形成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12。通过放电产生的带电粒子堆积在上电介质层13上,用于保护维持电极对11和12。钝化层14防止上电介质层13在气体放电期间受到带电粒子的溅射,并改善二次电子的发射效率。
寻址电极22形成在与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交叉的方向。此外,电介质层23和障壁21形成在其上形成有寻址电极22的下基板20上。
荧光体层23形成在下电介质层23和障壁21上。障壁21包括为封闭结构的垂直障壁21a和水平障壁21b。障壁21在物理上划分放电单元,并防止通过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和可见光线泄漏到相邻的放电单元。
尽管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将障壁21描述成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但是障壁21可以具有各种结构。例如,障壁21可以具有:其中垂直障壁21a和水平障壁21b的高度不相同的差别型障壁结构,其中垂直障壁21a和水平障壁21b中的至少一个被用作通风路径的通道型障壁结构,或者其中垂直障壁21a和水平障壁21b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空腔的中空型障壁结构。
在所述差别型障壁结构的情况下,优选地,垂直障壁21b的高度高于水平障壁21b的高度。在通道型障壁结构或中空型障壁结构的情况下,优选地,所述通道或空腔形成在水平障壁21b上。
尽管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将R、G和B放电单元布置在同一条线上,但是也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布置R、G和B放电单元。例如,可以使R、G和B放电单元形成为被称为德尔塔型的三角形。此外,所述放电单元不仅可以具有矩形形状,而且可以具有各种多边形形状,例如五边形和六边形。
此外,荧光体层23发出红色、绿色和蓝色可见光线之一,所述可见光线是由在气体放电期间产生的紫外线照射产生的。在上/下基板10和20与障壁21之间准备的放电空间中充有惰性混合气体。这里,所述惰性混合气体可以是He+Xe、Ne+Xe以及He+Ne+Xe。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电极布置的图示。优选地,形成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多个单元可以被布置在如图2所示的矩阵中。所述多个单元中的每一个被布置在扫描电极线Y1至Ym、维持电极线Z1至Zm以及寻址电极线X1至Xn的相应的交叉点处。扫描电极线Y1至Ym可以被顺序地驱动或同时驱动。维持电极线Z1至Zm可以被同时驱动。可以通过将寻址电极线X1至Xn分为奇数编号线和偶数编号线来驱动所述寻址电极线X1至Xn,或者可以顺序地驱动寻址电极线X1至Xn。
由于图2的电极布置仅仅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电极布置及其驱动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双扫描方法。在双扫描方法中,同时对扫描电极线Y1至Ym中的两个扫描电极行进行扫描。此外,可以通过将寻址电极线X1至Xn划分到相对于板中心的上侧和下侧来驱动所述寻址电极线X1至Xn。
图3是用于通过将一个帧分成多个子场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时分驱动方法的时序图。可以将单位帧分成预定数量的子场,如八个子场SF1至SF8,用于实现时分灰度级显示。此外,每个子场SF1至SF8可以划分成复位时段(未示出)、寻址时段A1至A8以及维持时段S1至S8。
根据第一实施例,可以在多个子场中的至少一个中省略复位时段。例如,复位时段可以仅存在于初始子场处,或者仅存在于初始子场以及全部子场中的预定的中间子场处。
在寻址时段A1至A8中的每一个中,向寻址电极X施加显示数据信号,并向每一个相应的扫描电极Y顺序地施加扫描脉冲。
在维持时段S1至S8中的每一个中,交替地向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施加维持脉冲。因此,在寻址时段A1至A8产生壁电荷的放电单元处引起维持放电。
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亮度与单位帧的维持放电时段S1至S8中的维持放电脉冲的数量成比例。如果以8个子场和256个灰度级来表示形成一个图像的一个帧,则可以按1、2、4、6、8、16、32、64和128的比率向每个子场分配不同数量的维持脉冲。为了获得133个灰度级的亮度,通过寻址单元引起第一子场时段、第三维持场和第八维持场的维持放电。
在自动功率控制(APC)步骤中,可根据每个子场的权重来可变地决定分配给每个子场的维持放电的数量。也就是说,尽管在图3中将一个帧划分成八个子场,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根据设计规范来改变形成一个帧的子场的数量。例如,可以通过将一个帧划分成多于八个的子场(如12或16个子场)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
可以在考虑到伽玛特性和板特性的情况下改变分配给每个子场的维持放电的数量。例如,可以将分配给第四子场的灰度级从8减少到6,以及可以将分配给第六子场的灰度级从32增加到34。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在已被划分的一个子场中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信号的时序图。
该子场包括:用于在扫描电极Y上形成正壁电荷并在维持电极Z上形成负壁电荷的预复位时段,用于使用在预复位时段中形成的壁电荷分布来初始化整个屏幕中的放电单元的复位时段,用于选择放电单元的寻址时段,以及用于维持所选放电单元的放电的维持时段。
所述复位时段包括上升时段和下降时段。在上升时段中,通过同时向所有扫描电极施加斜升(Ramp-up)波形在所有放电单元处引起微放电,由此产生壁电荷。在下降时段中,通过同时向所有扫描电极Y施加斜降波形在所有放电单元处引起擦除放电,从而擦除由于上升放电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壁电荷和空间电荷。这里,斜降波形是从低于斜升波形的峰值电压的正电压开始下降的波形。
在寻址时段中,顺序地向扫描电极施加具有负极性的扫描信号。同时,向寻址电极X施加具有正电压Va的数据信号。最后,通过由所述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之间的电压差以及在复位时段期间产生的壁电压引起的寻址放电来选择预定的单元。同时,针对下降时段和寻址时段而向维持电极施加用于维持维持电压的信号。
在维持时段中,通过交替地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具有维持电压的维持脉冲来产生维持放电,作为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表面放电。
图4所示的驱动波形仅仅是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信号的第一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省略预复位时段。此外,图4所示的驱动信号的极性和电压电平在必要时可以改变,并且可以在完全结束维持放电之后向维持电极施加用于擦除壁电荷的擦除信号。此外,还可以执行单个维持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用于通过向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中的仅一个施加维持信号来引起维持放电。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模块的布局。
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充有惰性混合气体的等离子体显示板100,其中所述惰性混合气体用于由在其被施加电流时释放的电子发出可见光线;附接在等离子体显示板100的后侧的散热板30;布置在散热板30的后侧的印刷电路板40;以及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设备100的后侧用于覆盖散热板30的壳体50。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100包括暴露于用户的上基板10,布置在上基板10的后侧的下基板20,以及被充在上基板10和下基板20内部的惰性混合气体(未示出)。
等离子体显示板100还包括:多个扫描电极(未示出),朝向所述扫描电极的多个维持电极(未示出),沿与所述扫描电极相交的方向布置的多个寻址电极(未示出),以及涂覆在等离子体显示板100内侧上的荧光体部分(未示出),所述荧光体部分通过在电流施加于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之间时引起的放电来产生可见光线。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中,模块由等离子体显示板100、散热片300以及印刷电路板40构成,且壳体50被布置成包围所述模块的外侧。
散热片30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100的后侧。散热片30支承等离子体显示板100,吸收从等离子体显示板100产生的热,并排放所吸收的热。
印刷电路板40布置在散热片30的后侧,向等离子体显示板100施加电流。
印刷电路板40包括:数据驱动器板60,用于向等离子体显示板100的寻址电极施加数据信号;集成驱动板70,用于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驱动信号;主控制器80,用于控制数据驱动器板60和集成驱动板70;以及电源(未示出),用于向板60、70和80中的每一个供电。
也就是说,数据驱动器板60通过向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板100上的寻址电极施加数据信号以从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板100上的多个放电单元(未示出)中选择放电单元。
这里,根据单扫描方法或双扫描方法,可以将数据驱动器板60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100的上侧和下侧中的一个上或者在等离子体显示板100的上侧和下侧两者上。
数据驱动器板60连接到主控制器80,并且向寻址电极施加数据信号。
数据驱动器板60包括数据IC(未示出),用于控制施加于寻址电极的电流。所述数据IC执行切换以控制所施加的电流。
参照图6,集成驱动板70包括连接到主控制器80的集成板72,以及连接到等离子体显示板100的集成驱动器板74。
集成板72被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100的后侧的一侧边缘处。集成板72产生并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输出驱动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集成驱动器板74分成上部和下部来布置该集成驱动器板74。与本实施例不同,可以将集成驱动器板74作为单个元件来布置,或者是将集成驱动器板74划分成更多的部分来布置。
集成驱动器板74包括用于向板100的扫描电极供应电流的扫描IC75。扫描IC75连续地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复位信号、扫描信号和维持信号。
集成驱动板70还包括:电极垫77,其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100的一侧,并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所产生的驱动信号;以及耦合单元79,用于将所述驱动信号传送到电极垫77。
电极衬垫77的一侧连接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另一侧连接到耦合单元79的一侧。电极垫77接收驱动信号。
耦合单元79的一侧连接到电极垫77,另一侧连接到扫描IC75。耦合部件79向电极垫77施加集成板72的驱动信号。
耦合单元79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FPC)、带载封装(TCP)、FPC上芯片(COF)以及柔性扁平线(FFC),以便根据扫描IC75的切换操作而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驱动信号。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电极布置的透视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200和驱动器170。等离子体显示板200包括具有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上基板。驱动器170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设备200的一侧,向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施加驱动信号。
图7所示的驱动器170等效于图6所示的具有印刷电路板40的集成驱动板70。在下文中,将其称为驱动器170。
驱动器170被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设备200的后侧。图7是驱动器170的平面图。
驱动器170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设备200的一侧,向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施加驱动信号。
等离子体显示板200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S1,以及其中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S2。所述非显示区域S2围绕显示区域S1。
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中的一个在所述障壁上从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的一侧形成的驱动器170延伸到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的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在非显示区域S2处弯曲,且又在与所述障壁的上侧或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上延伸。
也就是说,电流在与所述障壁的上侧或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上以相反的方向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中流动。
换言之,在与所述障壁的上侧或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上,如果扫描电极Y中的电流方向是从布置在一侧的驱动器170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则维持电极Z中的电流方向是从布置在所述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到布置在一侧的驱动器170。
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这种电极布置可以减少与在一侧布置的驱动器170相邻的放电单元和与在另一侧布置的非显示区域S2相邻的另一放电单元之间的亮度偏差。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7中的第一块A的放大图。
如图7和图8所示,等离子体显示板200包括:扫描电极Y,其在放电单元P上从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一侧的驱动器170延伸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以及维持电极Z,其在障壁21上从驱动器170延伸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在非显示区域S2处弯曲,并且又在与障壁21的上侧相邻的放电单元P上延伸到驱动器170。
也就是说,维持电极Z包括:在障壁21上从布置在一侧的驱动器170延伸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的第一电极单元Z1,在与障壁21的上侧相邻的放电单元P上从非显示区域S2延伸到驱动器170的第二电极单元Z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电极单元Z1和第二电极单元Z2的耦合单元Z3。
驱动器170向扫描电极Y施加扫描电流ly,并向维持电极z施加维持电流lz。
维持电流lz包括流向第一电极单元Z1的第一维持电流lz1、流向第二电极单元Z2的第二维持电流lz2以及流向耦合单元Z3的第三维持电流lz3。
也就是说,尽管为了方便起见,将维持电流lz描述成包括第一维持电流lz1、第二维持电流lz2和第三维持电流lz3,但是第一维持电流lz1、第二维持电流lz2和第三维持电流lz3都是维持电流lz。
第一维持电流lz1、第二维持电流lz2和第三维持电流lz3沿不同的方向流动,且第一维持电流lz1沿与扫描电流ly相同的方向流动。
因此,第二维持电流lz2的电流沿与扫描电流ly相反的方向流动。
扫描电极Y被形成为具有与维持电极Z的宽度LZ基本相等的宽度,且第一电极单元Z1的宽度与第二电极单元Z2的宽度基本上相同。
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电极布置具有Y-ZZ-Y结构,且放电单元P的电极布置具有Y-Z结构。
这里,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被形成为具有基本相同的亮度,并且汇流电极、透明电极和黑矩阵分别形成在扫描电极Y以及维持电极Z的第二电极Z2处。
此外,汇流电极和黑矩阵也可形成在维持电极z的第一电极Z1处。
尽管在图8中示出了维持电极Z具有在与障壁21的上侧相邻的放电单元P上延伸的第二电极单元Z2,该第二电极Z2也可以在与障壁21的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上延伸。
尽管在图8中示出了维持电极Z具有第一电极单元Z1、第二电极单元Z2和耦合单元23,扫描电极Y也可以具有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以及耦合单元。
也就是说,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中的一个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以及耦合单元,另一个可以被形成为没有弯曲。所述另一个也可以在非显示区域S2的假单元处或是在其中不存在假单元的非显示区域S2的预定位置处弯曲。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7的第一块A的放大图。
由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9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具有与图8的电极布置相类似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电极布置,因此,将只描述它们之间的不同。
参照图9,维持电极Z10包括:在障壁21上从布置在一侧的驱动器170延伸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12的第一电极单元Z11,在与障壁21的上侧或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P10上从非显示区域S12延伸到驱动器170的第二电极单元Z1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电极单元Z11和第二电极单元Z12的耦合单元Z13。
这里,第一电极单元Z11被形成为具有比第二电极单元Z12和耦合单元Z13低的亮度。
此外,第一电极单元Z11的宽度Lz11基本上与第二电极单元Z12的宽度Lz12相同。
也就是说,第一电极单元Z11基本上是黑色的。第一电极单元Z11形成在障壁21上,用于实现黑矩阵(未示出)的功能。
也就是说,第一电极单元Z11通过吸收从外部产生的外部光来阻挡光,并改善上基板(未示出)的纯度和对比度。因此,可以用第一电极单元Z11来替代黑矩阵。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图7中的第一块A的放大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图7中的第二块B的放大图。
由于图10所示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200具有与图8所示的电极布置相类似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电极布置,因此将只描述它们之间的不同。
如图10所示,维持电极Z20包括第一电极单元Z21、第二电极单元Z22以及耦合单元Z23。
第一电极单元Z21的宽度Lz21被形成为宽于第二电极Z22的宽度Lz22。耦合单元Z23的宽度Lz23被形成为等于或小于第一电极单元Z21的宽度Lz21。此外,耦合单元Z23的宽度Lz23被形成为等于或宽于第二电极单元的宽度Lz22。
也就是说,优选地,第一电极单元Z21的宽度Lz21是第二电极Z22的宽度Lz22的约1.2倍或约1.9倍。在施加于驱动器170的维持电流lz中,通过将第一电极单元Z21的宽度Lz21形成为宽于第二电极单元Z22的宽度Lz22,使第一维持电流lz1和第二维持电流lz2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电流值。
换言之,通过将第一电极单元Z21的宽度Lz21形成为宽于第二电极单元Z22的宽度Lz22,可以减小第一电极单元Z21的电阻分量。
由于图11的等离子体显示板200具有与图10所示的电极布置结构相类似的电极布置结构,因此将只描述它们之间的不同。
如图11所示,维持电极Z30包括第一电极单元Z31、第二电极单元Z32以及耦合单元Z33。
这里,第一电极单元Z31的宽度Lz31被形成为宽于第二电极单元Z32的宽度Lz32,且耦合单元Z33的宽度被形成为等于或小于第一电极单元Z31的宽度Lz31,且等于或大于第二电极单元Z32的宽度Lz32。
第一电极单元被形成为具有比第二电极单元Z32的亮度低的亮度。由于已经随图9一起对此进行了详细描述,因此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第一电极单元Z31基本上是黑色的,形成在障壁21上,用于执行与黑矩阵(未示出)相同的功能。
第一电极单元31执行挡光功能,用于通过吸收从外部产生的外部光来减少反射,并且改善上基板(未示出)的纯度和对比度。因此,可以用第一电极单元Z31来替代黑矩阵。
第一电极单元Z3可以仅使用汇流电极形成。这是由于第一电极单元Z31可以用黑矩阵代替。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电极布置的透视图。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1和驱动器170_1。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1包括具有扫描电极Y_1和维持电极Z_1的上基板,以及具有用于划分放电单元的障壁的下基板。驱动器170_1被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1的一侧,并且向扫描电极Y_1和维持电极Z_1施加驱动信号。
图12所示的驱动器170_1等效于如图6所示的具有印刷电路板40的集成驱动板70。在下文中,将其称为驱动器170_1。
驱动器170_1被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1的后侧。图12是驱动器170_1的平面图。
驱动器170_1被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1的一侧,并且向扫描电极Y_1和维持电极Z_1施加驱动信号。
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1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S1_1,以及其中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S2_1。所述非显示区域S2_1围绕显示区域S1_1。
扫描电极Y_1和维持电极Z_1中的一个在所述障壁上从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1一侧的驱动器170_1延伸到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1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1,在非显示区域S2_1处弯曲,并且延伸到与所述障壁的上侧和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
也就是说,电流在与所述障壁的上侧和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上沿不同的方向在扫描电极Y_1和维持电极Z_1中流动。
换言之,扫描电极Y_1中的电流方向是从形成在一侧的驱动器170_1到形成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1,而维持电极Z_1中的电流方向是在与所述障壁的上侧或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上从形成在所述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1到一侧的驱动器170_1。
扫描电极Y_1和维持电极Z_1的这种电极布置可以减少与形成在一侧的驱动器170_1相邻的放电单元和与形成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1相邻的放电单元之间的亮度偏差。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12中的第二块B的放大图,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12中的第二块B的放大图。
如图13所示,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1包括扫描电极Y_1和维持电极Y_1。扫描电极Y_1在放电单元P_1上从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1一侧的驱动器170_1延伸到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1的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1。维持电极Y_1在所述障壁21上从驱动器170_1延伸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1,在非显示区域S2_1处弯曲,且又在与障壁21的上侧或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P_1上延伸到驱动器170_1。
也就是说,维持电极Z_1包括:在障壁21上从驱动器170_1延伸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1的第一电极单元Z1_1,在与障壁21的上侧和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P_1上从非显示区域S2_1延伸到驱动器170_1的第二电极单元Z2_1,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电极单元Z1_1和第二电极单元Z2_1的耦合单元Z3_1。
第二电极单元Z2_1包括:延伸到与障壁21的上侧相邻的放电单元P_1的第一电极线Z2H_1,以及延伸到与障壁21的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P_1的第二电极线Z2L_1。
驱动器170_1向扫描电极Y_1施加扫描电流ly_1,并向维持电极Z_1施加维持电流lz_1。
维持电流lz_1包括流向第一电极单元Z1_1的第一维持电流lz_1,流向第二电极单元Z2_1的第二维持电流lz2_1,以及流向耦合单元Z3_1的第三维持电流lz3_1。
尽管为了方便起见,将维持电流lz_1描述成包括第一维持电流lz1_1、第二维持电流lz2_1和第三维持电流lz3_1,但是第一维持电流lz1_1、第二维持电流lz2_1和第三维持电流lz3_1均是维持电流lz_1。
第一维持电流lz1_1、第二维持电流lz2_1和第三维持电流lz3_1沿不同的方向流动,且所述第一维持电流lz1_1沿与扫描电流ly_1相同的方向流动。
因此,第二维持电流lz2_1的电流方向与扫描电流ly_1的电流方向相反。
扫描电极Y_1的宽度以及维持电极Z_1的宽度Lz_1被形成为基本上相等,或者第一电极Z1_1的宽度与第二电极Z2_1的宽度Lz_1相同。
扫描电极Y_1和维持电极Z_1的电极布置具有在放电单元P_1上的Y-ZZ-Y结构。
这里,扫描电极Y_1和维持电极Z_1被形成为具有相同的亮度。
汇流电极、透明电极和黑矩阵分别被形成在扫描电极Y_1以及维持电极Z_1的第二电极Z2_1处。
维持电极Z_1的第一电极单元Z1_1可以被形成为汇流电极和黑矩阵。
此外,第一电极单元Z1_1可以具有比第二电极单元Z2_1、耦合单元Z3_1以及扫描电极Y_1低的亮度。因此,可以仅仅用在障壁21上的汇流电极来形成第一电极单元Z1_1。
也就是说,第一电极单元Z1_1是黑色的,其具有基本上比第二电极单元Z2_1低的亮度。第一电极单元Z1_1形成在障壁21上且可以执行通过吸收从外部产生的外部光来减少反射的挡光功能,从而改善了上基板(未示出)的纯度和对比度。因此,可以用第一电极单元Z1_1替代黑矩阵。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电极单元Z2_1描述成具有两个,即第一和第二电极线Z2H_1和Z2L_1,第二电极单元Z2_1可以包括五个以下的电极线。
如果第二电极单元Z2_1包括六个以上的电极线,则施加于第一电极单元Z1_1的维持电流lz_1可能由于每个电极线的电阻而损耗。因此,第二电极单元Z2_1优选地包括五个以下的电极线。
由于图14所示的根据本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1具有与图12所示的电极布置相类似的扫描电极Y_1和维持电极Z_1的电极布置,因此将只描述它们之间的不同。
在图14中,维持电极Z11_1包括第一电极单元Z11_1、第二电极单元Z12_1、以及耦合单元Z13_1。
第一电极单元Z11_1被形成为具有比第二电极单元Z12_1的宽度Lz12_1更宽的宽度Lz11_1。
如上文所述,通过使第一电极单元Z1_1的宽度Lz1_1形成为比第二电极单元Z2_1的宽度Lz2_1更宽,可以降低电阻分量。因此,可以减少施加于驱动器170_1上的维持电流lz_1的损耗。
此外,第一电极单元Z11_1可以形成为亮度低于或等于第二电极单元Z12_1的亮度。由于已经参照图10和图11对此进行了详细描述,因此不再赘述。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电极布置的透视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15的第三块C的放大图。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2和驱动器170_2。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2包括:具有扫描电极Y_2和维持电极Z_2的上基板,以及具有划分放电单元的障壁的下基板。驱动器170_2被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设备200_2的一侧,并且向扫描电极Y_2和维持电极Z_2施加驱动信号。
图15的驱动器170_2等效于如图6所示的具有印刷电路板40的集成驱动板70。在下文中,将其称为驱动器170_2。
驱动器170_2被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2的后侧。图15是其平面图。
驱动器170_2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1的一侧,并且向扫描电极Y_2和维持电极Z_2施加驱动信号。
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2包括其中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S1_2、以及其中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S2_2。所述非显示区域S2_2围绕显示区域S1_2。
扫描电极Y_2在第一放电单元上从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2一侧的驱动器170_2延伸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2,在非显示区域S2_2处弯曲,并且在第二放电单元上延伸到驱动器170_2。
维持电极Z_2在第三放电单元上从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2一侧的驱动器170_2延伸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2,在非显示区域S2_2处弯曲,并且在第一放电单元上延伸到驱动器170_2。
也就是说,电流在第一放电单元上沿不同的方向在扫描电极Y_2和维持电极Z_2中流动。
更详细地,在第一放电单元上,在扫描电极Y_2上流动的电流的方向是从布置在一侧的驱动器170_2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2,而在维持电极Z_2上流动的电流的方向是从布置在所述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2到布置在一侧的驱动器170_2。
因此,可以减少与驱动器170_2相邻的放电单元和与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2相邻的另一放电单元之间的亮度偏差。
如图15和图16所示,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2包括扫描电极Y_2和维持电极Z_2。扫描电极Y_2在第一放电单元P1_2上从布置在一侧的驱动器170_2延伸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2,在非显示区域S2_2处弯曲,并且又在第二放电单元P2_2上延伸到驱动器170_2。维持电极Z_2在第三放电单元P3_2上从驱动器170_2延伸到布置在所述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2,在非显示区域S2_2处弯曲,且又在第一显示区域S1_2上延伸到驱动器170_2。
也就是说,扫描电极Y_2包括:第一电极单元Y1_2,其在第一放电单元P1_2上从驱动器170_2延伸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2;第二电极单元Y2_2,其在第二放电单元P2_2上从非显示区域S2_2延伸到驱动器170_2;以及耦合单元Y3_2,用于连接第一电极单元Y1_2和第二电极单元Y2_2。
此外,维持电极Z_2包括:第一电极单元Z1_2,其在第三放电单元P3_2上从驱动器170_2延伸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2;第二电极单元Z2_2,其在第一放电单元P1_2上从非显示区域S2_2延伸到驱动器170_2;以及耦合单元Z3_2,用于连接第一电极单元Z1_2和第二电极单元Z2_2。
驱动器170_1向扫描电极Y_2的第一电极单元Y1_2施加扫描电流ly_2,向维持电极Z_2的第一电极单元Z1_2施加维持电流lz_2。
这里,扫描电流ly_2包括:流向第一电极单元Y1_2的第一扫描电流ly1_2,流向第二电极单元Y2_2的第二扫描电流ly1_2,以及流向耦合单元Y3_2的第三扫描电流ly3_2。
维持电流lz_2包括:流向第一电极单元Z1_2的第一维持电流lz1_2,流向第二电极单元Z2_2的第二维持电流lz2_2,以及流向耦合单元Z3_2的第三维持电流lz3_2。
尽管将扫描电流ly_2和维持电流lz_2分别描述成包括第一扫描电流ly1_2、第二扫描电流ly2_2和第三扫描电流ly3_2,以及第一维持电流lz1_2、第二维持电流lz2_2和第三维持电流lz3_2,但是第一扫描电流ly1_2、第二扫描电流ly2_2和第三扫描电流ly3_2以及第一维持电流lz1_2、第二维持电流lz2_2和第三维持电流lz3_2是扫描电流ly_2和维持电流lz_2。为了方便起见,将扫描电流ly_2和维持电流lz_2描述成包括第一扫描电流ly1_2、第二扫描电流ly2_2和第三扫描电流ly3_2,以及第一维持电流lz1_2、第二维持电流lz2_2和第三维持电流lz3_2。
这里,第一扫描电流ly1_2、第二扫描电流ly2_2和第三扫描电流ly3_2的电流方向互不相同。此外,第一维持电流lz1_2、第二维持电流lz2_2和第三维持电流lz3_2的电流方向互不相同。
然而,第一扫描电流ly1_2沿与第二维持电流lz2_2相同的方向流动,第二扫描电流ly2_2沿与第一维持电流lz1_2相同的方向流动,且第三扫描电流ly3_2沿与第三维持电流lz3_2相同的方向流动。
扫描电极Y_2和维持电极Z_2具有电极布置结构Y-ZZ-Y,且扫描电极Y_2和维持电极Z_2的宽度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图1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电极布置的透视图,图18是图17的第四块D的放大图。
如图1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3和驱动器170_3。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3包括:具有扫描电极Y_3和维持电极Z_3的上基板,以及具有用于划分放电单元的障壁的下基板。驱动器170_3被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3的一侧,向扫描电极Y_3和维持电极Z_3施加驱动信号。
由于图17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具有与图15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相类似的结构,因此将只描述它们的不同。
扫描电极Y_3在第一放电单元上从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3一侧的驱动器1703延伸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3,在非显示区域S2_3处弯曲,且又在第二放电单元上延伸到驱动器170_3。
此外,维持电极Z_3在第二放电单元上从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3的一侧的驱动器170_3延伸到布置在等离子体显示板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3,在该非显示区域S2_3处弯曲,且在第一放电单元上延伸到驱动器170_3。
也就是说,在第一放电单元上,电流在扫描电极Y_3和维持电极Z_3上沿不同的方向流动。
更详细地,在第一放电单元上,在扫描电极Y_3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是从布置在一侧的驱动器170_3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3,而在维持电极Z_3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是从布置在所述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3到布置在一侧的驱动器170_3。
如图18所示,等离子体显示板200_3包括扫描电极Y_3和维持电极Z_3。扫描电极Y_3在第一放电单元P1_3上从布置在一侧的驱动器170_2延伸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3,在该非显示区域S2_3处弯曲,且又在第二放电单元P2_3上延伸到驱动器170_3。维持电极Z_3在第二放电单元P2_3上从驱动器170_3延伸到布置在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S2_3,在非显示区域S2_3处弯曲,且又在第一放电单元P1_3上延伸到驱动器170_3。
也就是说,尽管图18的电极布置从结构来看具有与图16所示的电极布置相类似的形状,但是该电极布置可以具有其中扫描电极Y_3围绕维持电极Z_3或者维持电极Z_3围绕扫描电极Y_3的结构。
在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中,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板处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被形成为弯曲的。这里,在弯曲起始部分处的间隙(gap)不同于在弯曲结束部分处的间隙。尽管将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描述成以预定的角度弯曲,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可以形成为半圆形。
此外,弯曲起始部分的间隙可以形成为大于弯曲结束部分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可以使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驱动器之间的连接减少一半。因此,可以减少驱动器IC的使用以及改善制造工艺的效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可以减少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包括的多个放电单元中的以下两种放电单元之间的亮度偏差:与驱动器相邻的放电单元,以及与布置在所述驱动器相对侧的非显示区域相邻的其他的放电单元。
本发明的前述示例性实施例和方面仅仅是示例性的,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本讲述的内容可以容易地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设备。此外,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是例示性的,而不是要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诸多更换、修改和变化将是明显的。

Claims (18)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
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具有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上基板,以及具有用于划分放电单元的障壁的下基板;以及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并向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驱动信号,
其中,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第一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在所述障壁上从所述驱动器延伸到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
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电极单元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并且在与所述障壁的上侧和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上从所述非显示区域延伸到所述驱动器,
其中,在所述放电单元上,电流沿相反的方向在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中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宽度宽于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宽度是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宽度的1.2倍或1.9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亮度比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亮度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基本上是黑色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未在所述障壁上形成黑矩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包括汇流电极和透明电极,且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仅由汇流电极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包括:
第一电极线,所述第一电极线在与所述障壁的上侧相邻的放电单元上延伸;以及
第二电极线,所述第二电极线在与所述障壁的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上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在相邻的两个扫描电极之间连续地布置有两个维持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非显示区域处且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耦合单元,
其中,所述耦合单元的宽度宽于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包括在不同的放电单元上从非显示区域延伸到驱动器的多个电极线,
其中,所述多个电极线的数量小于5。
12.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
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具有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上基板,以及具有划分放电单元的障壁的下基板;以及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并向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驱动信号,
其中,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包括:
第一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从所述驱动器延伸到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以及
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电极单元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并且从所述非显示区域延伸到所述驱动器,
其中,在所述放电单元上,电流沿相反的方向在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中流动,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在第一放电单元上从所述驱动器延伸到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且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在与所述第一放电单元的上侧或下侧相邻的第二放电单元上从所述非显示区域延伸到所述驱动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在两个相邻的扫描电极之间连续地布置有两个维持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扫描电极的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维持电极的第二电极单元形成在一个放电单元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被布置在另一个的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之间。
16.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
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具有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上基板,以及具有用于划分放电单元的障壁的下基板;以及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一侧,并向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施加驱动信号,
其中,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第一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从所述驱动器延伸到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以及
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电极单元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并且从所述非显示区域延伸到所述驱动器,
其中,在两个相邻的扫描电极之间连续地布置有两个维持电极,且在所述放电单元上,电流沿相反的方向在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中流动,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形成在所述障壁上,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包括在与所述障壁的上侧相邻的放电单元上延伸的第一电极线以及在与所述障壁的下侧相邻的放电单元上延伸的第二电极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宽度是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宽度的1.2倍或1.9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在第一放电单元上从所述驱动器延伸到布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在与所述第一放电单元的上侧或下侧相邻的第二放电单元上从所述非显示区域延伸到所述驱动器,并且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
CN2008102114514A 2007-09-21 2008-09-22 等离子体显示板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3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96904 2007-09-21
KR1020070096904A KR20090031073A (ko) 2007-09-21 2007-09-21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070096904 2007-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3835A CN101393835A (zh) 2009-03-25
CN101393835B true CN101393835B (zh) 2010-11-17

Family

ID=40471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145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3835B (zh) 2007-09-21 2008-09-22 等离子体显示板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79673A1 (zh)
KR (1) KR20090031073A (zh)
CN (1) CN1013938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42542A (ko) * 2009-10-19 2011-04-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6254A (zh) * 1999-10-27 2001-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c型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304541A (zh) * 1999-05-12 2001-07-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多孔电极图形的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器
US6320326B1 (en) * 1999-04-08 2001-11-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C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CN1599006A (zh) * 2003-07-15 2005-03-23 Lg电子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连接部件以及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1001A1 (en) * 2001-05-28 2005-02-24 Sumida Keisuke `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330166B2 (en) * 2002-06-28 2008-02-12 Matsushita Electronic Industrial Co., Ltd Plasma display with split electrod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0326B1 (en) * 1999-04-08 2001-11-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C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CN1304541A (zh) * 1999-05-12 2001-07-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多孔电极图形的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器
CN1296254A (zh) * 1999-10-27 2001-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c型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599006A (zh) * 2003-07-15 2005-03-23 Lg电子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连接部件以及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31073A (ko) 2009-03-25
CN101393835A (zh) 2009-03-25
US20090079673A1 (en) 200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65694B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4837726B2 (ja) 表示装置
CN101393835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设备
CN101331577B (zh)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及驱动pdp的方法
CN101488314B (zh)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CN101849274B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KR100849108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에 따른 제조과정
KR20110112011A (ko) 멀티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837658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80044962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00119644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599620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785314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806310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806304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419772A (zh) 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KR20100116031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08731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80004981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110125831A (ko) 연성 기판과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멀티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10012006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10027412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10028898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60053384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80008773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

Termination date: 201409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