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7327A - 主动可调式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主动可调式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7327A
CN101387327A CNA2008103054173A CN200810305417A CN101387327A CN 101387327 A CN101387327 A CN 101387327A CN A2008103054173 A CNA2008103054173 A CN A2008103054173A CN 200810305417 A CN200810305417 A CN 200810305417A CN 101387327 A CN101387327 A CN 101387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rod
assembly
adjustable shock
adjutage
active adjus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3054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
张国刚
兰宗太
林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NINGJIA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NINGJIA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NINGJIA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NINGJIA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3054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873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87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73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可调式减振器,能提供多种路面状况下驾驶员对车辆驾驶室座椅的舒适性要求所需要的阻尼性能。主动可调式减振器,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由活塞杆组件、贮油筒组件、工作缸和底阀组件组成,在所述活塞杆组件上的活塞杆上还设置有调节管,调节机构控制调节管与活塞杆相对转动;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调节阻尼力的流通孔;在所述活塞杆组件上的导向座与所述调节管配合的定位孔内壁开有常通槽,在所述导向座上设置有挡圈组件,所述挡圈组件套在所述活塞杆组件的调节管上;在所述底阀组件上设置有单向阀。本发明通过调节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适合的阻尼性能,从而满足不同路面状况下所需的阻尼性能。

Description

主动可调式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衰减重型卡车驾驶室座椅在车辆运动过程中振动的主动可调式减振器。
背景技术
重型卡车座椅减振器的行程短、运动速度低,但在比较苛刻的路面上要求在较低速度下的阻尼力较大,目前的座椅减振器在满足大阻尼力状态下的阻尼特性时,车辆在平缓路面行驶时座椅的舒适性就很差。重型卡车在长途物流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容易疲劳驾驶,因此驾驶员对驾驶室乘座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动可调式减振器,能提供多种路面状况下驾驶员对车辆驾驶室座椅的舒适性要求所需要的阻尼性能。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动可调式减振器,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由活塞杆组件、贮油筒组件、工作缸和底阀组件组成,在所述活塞杆组件上的活塞杆上还设置有调节管,调节机构控制调节管与活塞杆相对转动;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调节阻尼力的流通孔;在所述活塞杆组件上的导向座与所述调节管配合的定位孔内壁开有常通槽,在所述导向座上设置有挡圈组件,所述挡圈组件套在所述活塞杆组件的调节管上;在所述底阀组件上设置有单向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调节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适合的阻尼性能,从而满足不同路面状况下所需的阻尼性能。本发明主要用作座椅减振器,用于衰减重型卡车驾驶室座椅在车辆运动过程中的振动,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比较舒适,不易疲劳,从而达到驾驶员乘坐舒适性和平顺性的良好统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动可调式减振器处于硬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动可调式减振器处于软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剖视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活塞杆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活塞杆分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贮油筒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底阀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导向座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主动可调式减振器由调节机构和阻尼器两部份组成,通过上连接环20、下连接环21分别与卡车驾驶室座椅机构的上、下安装销进行安装固定。
调节机构是用来控制减振器阻尼性能软、硬状态转换的,由拉索1、支架2、摇臂3、连接杆7和定位销22组成。支架2焊接在上连接环20上,拉索1卡在支架2的开口槽中,并利用第一挡圈18固定在支架2上,摇臂3安装在支架2的定位销22上,并利用第二挡圈19限位,拉索1内的钢丝钩住摇臂3上的小孔,摇臂3通过连接杆7与调节管4上的拔叉5连接起来。
阻尼器由活塞杆组件、贮油筒组件、工作缸24和底阀组件组成。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杆分组件、调节组件、调节阀14、导向座9、活塞6及调整阻尼力的阀片25,如图4所示,活塞两端的阀片25分别产生复原和压缩阻尼力;活塞杆分组件由带流通孔13的活塞杆12、上连接环20、定位块26及装在活塞杆12上环形槽中的O型密封圈27组成,上连接环20和活塞杆12都与定位块26焊接在一起,如图5所示;调节组件由调节管4和拔叉5组成,如图4所示;贮油筒组件包括贮油筒28、底阀座29和下连接环21,底阀座29和下连接环21焊接在一起,如图6所示;底阀组件上设置有单向阀8,如图7所示,底阀组件不仅有定位工作缸的作用,也起到了单向补油的作用,活塞杆组件向上运动时,底阀组件的补偿阀因油压差打开,减振油顺利流进工作缸24;活塞杆组件向下运动时,油压差让补偿阀压的更紧,减振油只能流经活塞6,推开阀片25,产生压缩阻尼力。
本发明在活塞杆12上设置有调节阻尼力的流通孔13,在活塞杆12上还设置有调节管4,构成本发明特有的双层管结构,如图4所示,调节管4与活塞杆12可以相对转动,通过转动调节管4来拔动调节阀14,达到调节活塞杆12上的流通孔13与调节阀14上的通槽之间的流通面积的大小,从而起到调节阻尼力大小的作用。
传统减振器密封方式为圆周油密封方式,占用空间较大。本发明中的阻尼器密封采用端面油密封结构,如图8所示。油封外径与导向座9的沉孔相配合,油封内径与活塞杆12上的调节管4的外径配合,油封固定在导向座9内,贮油筒组件收口后压住油封凸起的橡胶密封圈16,从而起到密封作用,使贮油筒内部与外界隔开,密封圈16在端面封住减振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座椅减振器短行程要求。
在导向座9与调节管4配合的内孔上开有与调节管4的轴线平行的常通槽17,在导向座9上设置有挡圈组件10,挡圈组件10套在活塞杆组件的调节管4上,如图8所示。当活塞杆组件下压时,由于挡圈组件10同活塞杆组件的调节管4摩擦而离开导向座9,但被限位圈11挡住,于是常通槽17打开,形成通道;当活塞杆组件向上拉时,由于挡圈组件10同调节管4摩擦就贴住导向座9,常通槽17就被关闭。因此,随着活塞杆组件的上下运动,套在调节管4上的挡圈组件就起到限制减振油流动的单向阀功能。
本发明中的阻尼器是双筒式结构,工作缸24与底阀组件采用过盈配合,底阀组件的阀体的锥面与贮油筒组件的底阀座的锥面贴合定位;活塞杆组件上的导向座9与工作缸24的内孔采用过盈配合,与贮油筒组件的内孔采用间隙配合,与活塞杆12上的调节管4采用间隙配合;活塞6固定在活塞杆12上并与工作缸24的内孔采用间隙配合,通过活塞环15起到圆周密封作用;贮油筒组件收口压住油封凸起的橡胶密封圈16同时也压紧导向座9,将工作缸24、底阀组件及贮油筒组件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活塞杆组件则可以在工作缸24及导向座9的共同导向下往复运动。
本发明的阻尼器的复原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全部在活塞阀系中产生,这需要底阀组件上的单向阀8及导向座9上的单向阀结构来配合:在工作缸24内,活塞6将工作缸24分为上、下两个腔,当活塞杆12向阻尼器内运动时,工作缸24的上腔体积增加,下腔的体积减少,活塞6上的力加在工作缸24下腔的减震油上,使下腔的油压增大,底阀组件中的单向阀8由于油压作用更加贴紧阀体,密封更好,减震油不能从底阀组件排出,只能通过活塞6两端的压力差推开活塞6上端面的阀片25进入到工作缸24的上腔中,从而产生压缩阻尼力。此时,相对于整个工作缸24来说,其内增加的活塞杆12及调节管4的体积将会使减震油向工作缸24外排出,这时导向座9上的单向阀结构就起了作用,挡圈组件10由于与活塞杆组件上的调节管4磨擦,在调节管4同活塞杆12一起向下运动时也跟着向下运动,从而离开导向座9,这样就使导向座9内孔上的常通槽17处于畅通状态,减震油就能从这个通道顺利排出到工作缸24与贮油筒之间的空间,同时挡圈组件10接触到限位圈11时也被挡住,限制了它的行程,达到控制其行程范围以保证活塞杆12往回拉(活塞杆向外运动)时没有大的阻尼力空程;当活塞杆12向上拉伸时,活塞6也向上运动,工作缸24上腔的体积减少,下腔体积增加,调节管4上的挡圈组件10由于磨擦与活塞杆12一起向上运动,由于挡圈组件10离导向座9很近,从而很快贴住导向座9内孔下端面,挡住了导向座9内孔的常通槽17,使工作缸24的上腔在导向座9和活塞6之间形成一个密室,活塞6向上运动,将力加在了工作缸24上腔的减震油上,从而使上腔的油压快速增加,在活塞6的两端形成压差,这样减震油内能推开活塞6下端面的阀片25进入到工作缸24的下腔,从而形成复原阻尼力。此时,相对于整个工作缸24来说,活塞杆12的拉出使工作缸24内的活塞杆12的体积在减少,这就需要减震油来补充,实际上就是在工作缸24的下腔产生了负压,工作缸24与贮油筒之间的减震油油压大于工作缸24下腔的减震油油压,从而推开底阀组件上的单向阀8,进入到工作缸24下腔,保证了工作缸24下腔的油量充足,不产生空程。
本发明的调节机构工作时,来回拉动拉索1中的钢丝时,摇臂3绕支架2的定位销22转动,并一起拉动连接杆7,带动拔叉5和调节管4绕活塞杆12转动,与活塞杆22焊接在一起的定位块26限制了调节管4的工作区间,即减振器的硬、软状态位置,当减振器从硬状态位置到软状态位置相互转换时,调节管4就带动调节阀14绕活塞杆12转动。如果调节阀14上的通槽与活塞杆12上的流通孔13错开时,减振器的复原阻尼力和压缩阻尼力就完全通过活塞6两端的阀片25来产生,从而得到硬状态下较大的阻尼力;当调节阀14上的通槽与活塞杆12上的流通孔13对正时,工作缸24的上、下腔由于流通孔13的泄压,活塞6两端的压力差大幅度减少,因而阻尼力就大幅度地降低,形成软状态下的较小的阻尼力。

Claims (9)

  1. 【权利要求1】主动可调式减振器,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由活塞杆组件、贮油筒组件、工作缸(24)和底阀组件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杆组件上的活塞杆(12)上还设置有调节管(4),调节机构控制调节管(4)与活塞杆(12)相对转动;所述活塞杆(12)上设置有调节阻尼力的流通孔(13);在所述活塞杆组件上的导向座(9)与所述调节管(4)配合的定位孔内壁开有常通槽(17),在所述导向座(9)上设置有挡圈组件(10),所述挡圈组件(10)套在所述活塞杆组件的调节管(4)上;在所述底阀组件上设置有单向阀(8)。
  2. 【权利要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可调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由拉索(1)、支架(2)、摇臂(3)和连接杆(7)组成,所述支架(2)连接在所述活塞杆组件上的上连接环(20)上,所述拉索(1)和摇臂(3)安装在支架(2)上,所述拉索(1)内的钢丝连接在摇臂(3)上,所述摇臂(3)通过连接杆(7)与调节管(4)上的拔叉(5)连接起来。
  3. 【权利要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可调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焊接在上连接环(20)上。
  4. 【权利要求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可调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1)卡在所述支架(2)的开口槽中,并利用第一挡圈(18)固定在支架(2)上。
  5. 【权利要求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可调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3)安装在所述支架(2)的定位销(22)上,并利用第二挡圈(19)限位。
  6. 【权利要求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可调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1)内的钢丝钩住所述摇臂(3)上的小孔。
  7. 【权利要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可调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采用端面油密封结构。
  8. 【权利要求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动可调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油密封结构的油封外径与所述导向座(9)的沉孔相配合,油封内径与所述调节管(4)的外径配合,油封固定在导向座(9)内。
  9. 【权利要求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可调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通槽(17)与调节管(4)的轴线平行。
CNA2008103054173A 2008-11-07 2008-11-07 主动可调式减振器 Pending CN1013873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3054173A CN101387327A (zh) 2008-11-07 2008-11-07 主动可调式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3054173A CN101387327A (zh) 2008-11-07 2008-11-07 主动可调式减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7327A true CN101387327A (zh) 2009-03-18

Family

ID=40476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3054173A Pending CN101387327A (zh) 2008-11-07 2008-11-07 主动可调式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8732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91183C1 (ru) * 2012-05-17 2013-08-27 Олег Савельевич Кочетов Подвеск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RU2507090C1 (ru) * 2012-11-27 2014-02-20 Олег Савельевич Кочетов Сиденье оператора самоходной техники
CN104930109A (zh) * 2014-03-18 2015-09-23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阻尼可调减振器
CN108099712A (zh) * 2017-11-17 2018-06-0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减震器及汽车
CN110576774A (zh) * 2019-10-18 2019-12-17 安路普(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阻尼力和高度的装置、座椅和车辆悬架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91183C1 (ru) * 2012-05-17 2013-08-27 Олег Савельевич Кочетов Подвеск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RU2507090C1 (ru) * 2012-11-27 2014-02-20 Олег Савельевич Кочетов Сиденье оператора самоходной техники
CN104930109A (zh) * 2014-03-18 2015-09-23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阻尼可调减振器
CN108099712A (zh) * 2017-11-17 2018-06-0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减震器及汽车
CN110576774A (zh) * 2019-10-18 2019-12-17 安路普(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阻尼力和高度的装置、座椅和车辆悬架系统
CN110576774B (zh) * 2019-10-18 2024-03-12 安路普(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阻尼力和高度的装置、座椅和车辆悬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68817U (zh) 新型阻尼可调减振器
WO2012066947A1 (ja) 緩衝器
CN101387327A (zh) 主动可调式减振器
US8573623B2 (en) Front fork
JP4969848B2 (ja) 車両用油圧緩衝器
CN103307168B (zh) 阻尼可调减振器
CN204284289U (zh) 一种振幅选择减振器
JP5833843B2 (ja) 緩衝器
CN209904965U (zh) 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
CN110107636A (zh) 一种双向磁流变阻尼调节阀
CN203488620U (zh) 一种增强稳定性的汽车减震器
CN201339673Y (zh) 主动可调式减震器
CN101070890B (zh) 可调式减振器的阻尼调节机构
CN108916290B (zh) 减振器的液压缓冲结构
CN201973163U (zh) 自动变阻尼减震器阻尼器
CN201916409U (zh) 一种机动车减震器
CN213776185U (zh) 阻尼自适应调节的减震器
CN101603575A (zh) 减振器
CN201068949Y (zh) 改进结构的汽车减振器
CN205503852U (zh) 具有补油及时、充分的双筒液压减振器
CN202001543U (zh) 双筒油气分离式阻尼减震器
CN201401474Y (zh) 改进结构的减振器
CN207554680U (zh) 一种减振器用压缩液压缓冲机构
CN208816583U (zh) 一种油气弹簧
CN201810716U (zh) 车用减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