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3459B - 电缆用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电缆用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3459B
CN101383459B CN2008101289672A CN200810128967A CN101383459B CN 101383459 B CN101383459 B CN 101383459B CN 2008101289672 A CN2008101289672 A CN 2008101289672A CN 200810128967 A CN200810128967 A CN 200810128967A CN 101383459 B CN101383459 B CN 1013834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member
connector
cable
housing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289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3459A (zh
Inventor
传法谷郁夫
坂田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83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3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3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34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5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7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re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用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该连接器组装体由能将具电缆的端子自动地完全插入的电缆用连接器和即使不完全插入也能与其嵌合的基板用连接器组成。将带电缆(C)的端子(16)在该电缆的长轴方向插入到壳体(11)的端子孔(12),将移动构件(20)在同方向安装到壳体(11),使端子达到正规位置的电缆用电连接器,移动构件(20)具有安装于壳体(11)的被安装部以及当移动构件安装时进入到上述端子孔(12)且可前进到与端子(16)的上述正规位置对应的前进位置的按压部;被安装部(21、22、23)具有从移动构件的后壁部(21)、朝前方延伸而沿着壳体的上壁部在前后导引的上板部(22)及下板部(23);按压部从上述后壁部(21)朝前方延伸形成为在前端面具有按压面的的按压臂部(25A、25B)。

Description

电缆用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有带电缆的端子的电缆用电连接器(以下称为「电缆用连接器」)、还涉及一种具有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嵌合上述电缆用连接器的基板用连接器及上述电缆用连接器的连接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揭示有,在与公连接器嵌合的母连接器安装带电缆的端子,为了确定该带电缆的端子的安装位置,而在该母连接器安装有可朝壳体移动的护圈。 
该专利文献1的母连接器具有:形成凹部的壳体主体、安装于该凹部内的作为移动构件的护圈、以及壳体及护圈所保持的带电缆的端子及卡止构件。 
这些构件的组装及其作业顺序是,首先,从壳体主体的后方将护圈朝向凹部内插入到临时卡止位置,接着将带电缆的端子朝向护圈及壳体主体插入。然后,将护圈在上述凹部内朝上方移动到真正卡止位置,最后使接合构件从壳体主体后方安装。这样将带电缆的端子保持在完全插入的正规位置。 
可是,有时上述带电缆的端子会没有插入到正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护圈没有达到真正卡止位置,于是接合构件无法安装到规定位置。也就是说,在组装顺序的最后,接合构件无法安装到规定位置代表了带电缆的端子不在正规位置,还代表了插入不完全。 
在这种情况下,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需要将构件卸下,从最初开始重新进行组装作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86971 
发明内容
可是,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有几个需要改善的地方。首先,第一,为了将带电缆的端子朝向壳体主体安装到正规位置,而需要护圈与接合构件 这两个构件,会让零件数量增加,这样的话制造成本和零件管理成本也会变高。 
接着,只为了组装母连接器,要将护圈移动到临时卡止位置及真正卡止位置,然后需要组装入接合构件,需要三个步骤。 
并且,当带电缆的端子位于不完全插入的位置时,在最后安装接合构件时才判断为不完全插入,并且当判断后,需要卸下构件,重新进行组装作业。这是很繁杂的作业,会让制造成本增加。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形,提供一种带电缆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零件数量较少且组装作业简单,当带电缆的端子不完全插入时,能继续进行组装作业而将该不完全插入予以更正而能完全插入,价格较低而组装成本较少,而且要提供一种连接器组装体,是由该连接器与作为对象侧的基板用连接器所构成。 
本发明的电缆用连接器,朝向在电路基板所安装的作为对象连接器的基板用连接器,以相对于该电路基板成直角的嵌合方向来嵌合连接,将带电缆的端子在该电缆的长轴方向朝向壳体的端子孔插入,将移动构件从电缆侧安装于壳体,将端子带到正规位置。 
本发明的电缆用连接器中,移动构件具有:安装于壳体的被安装部、以及当移动构件安装时进入到上述端子孔而且可前进至与端子的上述正规位置所对应的前进位置的按压部;被安装部具有从移动构件的后壁部朝前方延伸、沿着壳体的上壁部而在前后导引的上板部及下板部,按压部从上述后壁部朝前方延伸而形成为在前端面具有按压面的按压臂部。 
通过该发明,带电缆的端子朝向壳体的端子孔插入至正规位置,通过移动构件的安装而保持该位置。当端子不完全插入而没有到达正规位置时,移动构件前进至规定位置,该按压构件的按压面将端子朝前方推出,将端子自动带到正规位置。当移动构件前进时,该移动构件,其上板部及下板部通过壳体的上壁部的上面部及下面部所分别导引,当到达规定的前进位置时,被安装部安装于壳体。上板部与下板部夹着壳体的上壁部而被导引,所以可稳定前进。 
在本发明中,移动构件在下板部具有位置显示部,该位置显示部将在前后方向的按压部的位置显示在壳体的上壁部的下方,壳体最好具有当该按压部到达前进位置时,可肉眼确认该位置显示部的作为缺口部或窗部形成在上壁部的确认部。在确认部对上述位置显示部的肉眼确认代表了移动构件的按压部到达前进位置,也就是说代表了端子完全插入到正规位置。 
上述位置显示部可以被形成为与确认部卡止的突起部,在该情况下, 通过该突起部对于确认部的卡止,而能维持移动构件的前进位置。 
在本发明中,壳体在前端侧设置有具有在前后方向的挠性的锁定臂,该锁定臂朝其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方向延伸,通过在其方向的前端侧朝向后方突出的卡止爪,与对象连接器进行锁定,在锁定臂的操作部受到朝后方的外力则可解除锁定。 
在本发明中,移动构件可从前进位置后退规定距离,在后退位置,以该移动构件的上板部覆盖壳体的确认部来确认位于后退位置。在该情况,只要移动构件在后壁部具有被压部的话,则通过该被压部受到操作力就可从后退位置移动到前方。 
若将被压部设置位于锁定臂的后方,当与对象连接器嵌合时,则通过同时施加朝向被压部的前方及朝向锁定臂的后方的操作力的抓取操作,则移动构件的前进与锁定臂的解除锁定可用一次操作完成,所以可简单地获得电缆用连接器从对象连接器可抽出的状态。 
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具有:朝向在电路基板所安装的作为对象连接器的基板用连接器嵌合连接,将带电缆的端子在该电缆的长轴方向朝壳体的端子孔朝前方插入,将移动构件安装于壳体而将端子支撑于正规位置的电缆用电连接器、以及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基板用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中,电缆用电连接器的移动构件具有:安装于壳体的被安装部、以及当移动构件安装时进入到上述端子孔,而可将端子支撑于上述正规位置的支撑部;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壳体形成与上述电缆用电连接器连接的嵌合部,并且当电缆用电连接器对于基板用电连接器不完全嵌合时,通过移动构件的一部分抵接于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壳体的障壁部,而阻止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当完全嵌合时,则允许上述移动构件移动。 
电缆用连接器朝向基板用连接器的嵌合部嵌合。若该嵌合完全进行,则操作移动构件被移动到规定位置。当嵌合不完全时,移动构件会抵接于基板用连接器的壳体的障壁部,而无法移动到上述规定位置,藉此能辨识出不完全嵌合。 
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壳体的嵌合部,在电缆用电连接器的电缆与电路基板平行的状态下形成为:在相对于该电路基板的面成直角的方向,用来收容上述电缆用电连接器的收容凹部。 
当电缆用电连接器相对于基板用电连接器完全嵌合时,能允许移动构件朝后方移动。在该情况下,障壁部具有用来将在移动构件的一部分所形成的被导引部从移动构件的前进位置导引到后退位置的导引部;该导引部最好具有与后退位置的被导引部的后面部抵接的后退限制面、以及与被导引部的上面部抵接的上方限制面。 
藉此,当电缆用连接器相对于基板用连接器完全嵌合时,会以基板用连接器的导引部来导引移动构件的被导引部而让其后退,在规定位置被导引部的后面部与后退限制面抵接,而不会进一步后退。当移动构件后退到规定位置时,被导引部的上面部通过上方限制面而无法朝上方移动,能防止电缆用连接器朝上方脱落。 
障壁部具有将在移动构件的一部分所形成的被导引部从移动构件的前进位置导引到后退位置的导引部,该障壁部的导引部及移动构件的被导引部的至少其中一方,最好具有让被导引部容易后退的导引斜面。藉此,当移动构件后退时,该移动构件的被导引部会被导引斜面导入朝向后退位置,所以容易以基板用连接器的导引部将移动构件一边导引一边使其后退。 
当电缆用电连接器的移动构件没有到达前进位置时,在电缆用电连接器朝向嵌合部的嵌合过程中形成障壁部,与移动构件的后部抵接的斜面;在上述嵌合过程,移动构件通过来自于上述斜面的按压力而被带到上述前进位置。 
电缆用连接器,在通过移动构件插入而将端子带到正规位置之后,嵌合于基板用连接器。此时,在电缆用连接器中会有端子不会以不完全插入的方式插入到正规位置的情形,也会有移动构件没有到达前进位置的情形。此时,在上述电缆用连接器朝向基板用连接器的嵌合过程,移动构件形成于基板用连接器的障壁部的斜面伴随着嵌合的进行而将移动构件朝前方推出,在嵌合完成之前端子通过该移动构件前进到正规位置。于是,在连接器嵌合前,即使是端子不完全插入的状态,通过连结器的嵌合,仍能自动地前进到正规位置。也就是说,电缆用连接器的端子不需要重新进行安装,能持续进行连接器的嵌合作业。 
移动构件,当电缆用电连接器对于基板用电连接器完全嵌合时,能允许朝前方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障壁部具有将在移动构件的一部分所形成的被导引部从移动构件的后退位置导引到前进位置的导引部,该导引部具有与前进位置的上述被导引部的前面部抵接的前进限制面、以及与被导引部的上面部抵接的上方限制面。 
藉此,当电缆用连接器相对于基板用连接器完全嵌合时,以基板用连接器的导引部来导引其被导引部让移动构件前进,在规定位置,被导引部的前面部与前进限制面抵接,而不会进一步前进。而当移动构件前进到规定位置时,被导引面的上面部通过上方限制面而无法移动到上方,从而防止电缆用连接器朝上方脱落。 
电缆用连接器的移动构件及基板用电连接器最好是其中一方具有导引突条部,而另一方具有适合于该导引突条部的导引沟,当移动构件移动时导引沟会对导引突条部进行导引。藉此,当移动构件移动时通过导引沟对导引突条部进行导引,让移动构件可顺畅移动。 
电缆用连接器的移动构件及该电缆用电连接器的壳体最好是其中一方具有导引突条部,而另一方具有适合于该导引突条部的导引沟,当移动构件移动时导引沟会对导引突条部进行导引。藉此,当移动构件移动时通过导引沟对导引突条部进行导引,让移动构件可顺畅移动。 
本发明的电缆用连接器,只将一个移动构件从插入方向插入到带电缆的端子的壳体的端子孔,被该移动构件的按压部所按压的端子会自动被带到正规位置,零件数量较少,能简单作业,且能确实地进行。假设移动构件的插入不完全,则当端子在不完全插入位置时,通过本发明的连接器组装体,在电缆用连接器嵌合于基板用连接器的过程,移动构件自动通过来自于基板用连接器的障壁部的按压力而前进,将端子带到正规位置,所以不需要重新进行端子安装的作业,作业非常有效率,能确实进行连接器彼此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安装前的状态来显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态的电缆用连接器的壳体、以及与其安装的移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图1的移动构件的立体图,(A)是俯视图,(B)是下视图,(C)是在中央切断的构造的下视图。 
图3是安装了电缆端子的图1的壳体的立体图,(A)是移动构件安装前,(B)是移动构件安装后。 
图4是显示图1的电缆用连接器与对象侧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图,(A)是连接器嵌合前,(B)是当嵌合后而移动构件位于前进位置时,(C)是嵌合后而移动构件位于后退位置时。 
图5是图4的两连接器嵌合前的剖面图,(A)是图3(B)的A-A剖面,(B)是B-B剖面,(C)是C-C剖面。 
图6是在图4的两连接器嵌合后,当移动构件位于前进位置的剖面,(A)是图3(B)的A-A剖面,(B)是B-B剖面,(C)是C-C剖面。 
图7是在图4的两连接器嵌合后,当移动构件位于后退位置的剖面,(A)是图3(B)的A-A剖面,(B)是B-B剖面,(C)是C-C剖面。 
图8是显示图4的基板用连接器的障壁部与电缆用连接器的移动构件的 关系的立体图。 
图9中(A)是显示第二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B)是显示(A)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导引突条部与电缆用连接器的移动构件的导引沟的关系、以及基板用连接器的障壁部与上述移动构件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10是连接器嵌合前的第三实施形态的电缆用连接器与对象侧的基板用连接器的显示图,(A)是立体图,(B)是基板用连接器的端子的位置的剖面图。 
图11是在连接器嵌合后当移动构件在后退位置时的第三实施形态的电缆用连接器与对象侧的基板用连接器的显示图,(A)是立体图,(B)是基板用连接器的端子的位置的剖面图。 
图12是在连接器嵌合后当移动构件在前进位置时的第三实施形态的电缆用连接器与对象侧的基板用连接器的显示图,(A)是立体图,(B)是基板用连接器的端子的位置的剖面图。 
图13是以安装前的状态来显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态的电缆用连接器的壳体、以及与其安装的移动构件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10’电缆用连接器 
11、11’壳体 
12、12’端子孔 
15A锁定臂 
15C上壁 
15C-1确认部 
16端子 
17A导引沟 
20、20’移动构件 
21、22、23被安装部 
21后壁部 
22上板部 
22A导引突条部 
23下板部 
23A位置显示部(突起部) 
24E导引沟 
24F斜面 
25A、25B按压(臂)部 
25’A、25’B按压(臂)部 
30基板用连接器 
35收容凹部 
39障壁部 
40A、40’A上方限制面 
40B、40’B斜面 
40E斜面 
41B后退限制面 
42A、42’A导引突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第一实施形态> 
在本实施形态中,安装着带电缆的端子的电缆用连接器以及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基板用连接器互相嵌合形成连接器组装体。 
图1是显示将安装带电缆的端子之前的电缆用连接器10的壳体11以及在将上述端子安装于该壳体11之后所安装的移动构件20安装到该移动构件20的壳体11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电缆用连接器10在由电绝缘材料制造的外形大致为正方体的壳体11的后面(移动构件位置所在一侧的面)的两侧区域的每一个都形成向前方延伸开口的端子孔12.把带电缆C的端子(图1中未示出)插入每个端子孔12(参照图3(A)),然后安装移动构件20,如图3(B)所示作为电缆用连接器被完成。 
如图1所示,电缆用连接器10一体地具有:左右两个连接器部13、与将两个连接器部13彼此连结的连结部15。该壳体11相对于通过该连结部15的中央的铅直面,为左右对称的构造,在各个连接器部13,形成两个平行且前后方贯穿的上述端子孔12。 
在连接器部13所形成的端子孔12如图5(B)所示,从后方朝前方(在图中是从左到右)贯穿,并且在前部是朝下方开口。该连接器部13的上壁13A的后端较下壁13B更朝后方突出形成。该端子孔12在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以在上壁13A的下面及下壁13B的上面所形成的锥状部形成尖端,并以该锥状部进行端子的插入导引。而在上述下壁13B的后端侧形成朝下方突出的嵌合突部13B-1。上述端子孔12的下方开口部14具有前端侧的端子收容部14A与其后方的卡止孔14B。端子收容部14A具有用来从下方收容对象连接器的端子的开口,卡止孔14B形成了:与用来防止带电缆的端子脱落的端子的卡止部进行卡止的空间。针对上述端子在后面加以叙述。
上述壳体11的连结部15如图5(A)所示,具有在前端侧下垂而具有挠性的锁定臂15A、在中间部形成块状的刚性部15B、以及在后部侧朝下方形成开放空间的上壁15C。上述锁定臂15A形成有在前后具有挠性且其下端朝向后方侧的卡止爪15A-1,从而卡止对象连接器的对应部分。上述锁定臂15A通过在其与刚性部15B之间中间细地形成支点部15D,从而与该刚性部15B连结。上述锁定臂15A具有在上端将其前面作为操作面的操作部15A-3,当该锁定臂15A以其操作部15A-3受到朝后方的力时,把上述支点部15D移位成杠杆状而让上述卡止爪15A-1朝前方移动,从而解除锁定。在上述刚性部15B的后面形成相对于后述的移动构件20的前方限制面15B-1,且在上述上壁15C形成形成在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位于上下形成窗部的型态的确认部15C-1。 
带电缆的端子可通过将端子16压接在电缆C而得到。端子16如图5(B)所示,从后方朝向前方依序形成片状地设置有:与朝前后延伸的基部16A一体成型的敛缝部16B、压接部16C、卡止部16D及接触部16E。敛缝部16B是敛缝于电缆C的外皮而将端子16保持在电缆C(参考图5(C)),压接部16C压接于电缆C的芯线C1或与其一起焊接连接而与芯线电连接,卡止部16D作为脚片而其下端进入到上述连接器部13的卡止孔14B而在前后方向卡止,接触部16E在两脚片之间收容对象连接器的板状的端子的接触部而与其弹性地夹压接触。这种端子16本身就是公知的,因而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移动构件20(参考图2(A)、(B)、(C))与壳体11同样由电絶缘材料形成制造,具有当安装于壳体11时位于该壳体11的后端侧的后壁部21,上板部22与下板部23从该后壁部21朝前方延伸。后壁部21与上板部22及下板部23形成相对于壳体11的被安装部。在上述上板部22形成朝后方开口的缺口部22C,当从上方观察该上板部22时,在约对应于上述缺口部22C的范围设置有上述下板部23。在该上板部22的下面与下板部23的上面之间,夹入着壳体11的连结部15的上壁15C,该移动构件20一边相对于上述上壁15C滑动接触一边安装于该壳体11。这样一来上板部22与下板部23就具有了作为相对于壳体的上壁15C的被导引部的功能。上述移动构件20安装于壳体11时,上述上板部2形成在壳体11的约中央的连结部15的位置朝上方突出的形状,所以当将电缆用连接器嵌合于作为对象侧的基板用连接器时,方便作为使形成有按压的部分的移动构件20移动时的把手。 
在上述下板部23的上面设置有当将移动构件20安装于正规的前进位置时与在上述连结部15的上壁15C所形成的窗状的确认部15C-1卡止的作为位置显示部的突起部23A(参考图5(A))。从上述下板部23的宽度方向两侧起,朝前方延伸出抵接臂23B,其前端与连结部15的刚性部15B的作为后面部的前方限制面15B-1抵接,是作为决定上述移动构件20的安装位置的因素的其中之一。 
在上述后壁部21设置有朝两方向延伸的伸出部24,在各伸出部24的上缘形成有允许从端子孔12内的端子16朝后方延伸的电缆C延伸的凹弯曲部24A、24B,从该凹弯曲部24A、24B的下方位置起,朝前方延伸出形成按压部的按压臂部25A、25B。该按压部不需要形成臂状,只要有用来按压的部分就可以。上述按压臂部25A、25B当将移动构件20安装于壳体11时进出于壳体11的端子孔12内,该按压臂部25A、25B的前端与对应端子16的后端相接,通过其按压力,将端子16朝前方推出至正规位置。也就是说,即使端子16不完全插入,当按压臂部25A、25B前进至规定位置(以下称作前进位置)时,端子16会自动前进到正规位置。而按压臂部25A、25B的前端的按压面与在完全插入位置的上述端子16抵接,与上述的抵接臂23B共同达到将移动构件20的安装位置决定在正规的前进位置的功能。 
用来收容上述电缆用连接器10的连接器在本实施形态中形成为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基板用连接器30。该连接器30的壳体31如图4(A)所示,在其底壁的下面通过从该底壁垂立的两个侧壁33与一个前壁34形成了配置于电路基板(省略图标)上的周壁32,在该周壁32的内侧形成有相对于电路基板的面垂直地收容上述电缆用连接器10的收容凹部35。 
电缆用连接器10由两个连接器部13与将其相连的连结部15所构成,相对应的,形成上述收容凹部35的基板用连接器30具有收容其构造的两个连接器部36与连结部37。于是,该基板用连接器30也与电缆用连接器10一样,在两个连接器部36之间相对于通过连结部37的中央的铅直面形成左右对称。 
植入到基板用连接器30的连接器部36的底壁上面那样地设置将金属板弯曲成横U字型的端子38。该端子38一体地具有相对的两个板状的接触部38A,当该基板用连接器30与上述电缆用连接器10嵌合时,上述两个接触部38A对于电缆用连接器10的两个端子16连接,所以电缆用连接器10的两个端子16对于基板用连接器30的一个端子38共通连接。上述端子38贯穿壳体31的底壁,连接脚38B与安装脚38C朝下方突出,朝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连接及安装到对应安装孔。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使用了这种 特殊的共通端子38,当然端子38也可对应于两个端子16而分离形成为不同个体,安装脚朝侧方弯曲而延伸,焊接在于电路基板的面所形成的对应连接部。 
基板用连接器30的壳体31在其周壁32的内面形成适合上述电缆用连接器10的外周面的形状而形成的收容凹部35,上述周壁32在作为用来收容上述电缆用连接器10的锁定臂15A的部分的前壁34的对应部分形成缺口部34A,在后端侧成为没有后壁而开放的形式。在连结部37的前面部形成有用来与上述锁定臂15A的卡止爪15A-1卡止的突起部37A。 
侧壁33在后端侧的内面设置有与上述电缆用连接器10的移动构件20作用的突状的障壁部39(参考图4(A)~(C))。该障壁部39如图8所示,设置位于侧壁33的内面的后侧部上部,在前后方向中的前方(箭头X方向),在作为侧壁33彼此的相对向方向的宽度方向的连接器内侧(箭头Y方向),分别被突出形成。 
上述障壁部39具有作为上部的块部40与作为下部的壁部41。在上述块部40的下面形成有将从当电缆用连接器10完全嵌合时的移动构件20的伸出部24的凹弯曲部24B伸出的侧端部的上面24C从后方导引且限制其朝上方移动的上方限制面40A。在上述壁部41的前面部形成有当移动构件20受到使其朝后方移动的后退操作时,与该移动构件20的上述侧端部的后面24D抵接,而限制该移动构件20的后退量的后退限制面41A。 
上述障壁部39的块部40在其前面具有斜面40B。该斜面40B从在前进位置的移动构件20的后面24D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在X方向的位置)起算在后方的范围形成了从上端到下端而朝向前方的斜面。而在该斜面40B的下方,在前面形成限制面40C。 
在电缆用连接器10中,当端子16不完全插入,上述移动构件20没有在正规的前进位置时,若该电缆用连接器10嵌合于基板用连接器30,上述移动构件20的后部与上述斜面40B抵接,伴随着嵌合的进行,上述移动构件20在斜面40B上一边滑动一边受到朝前方的按压力,而到达正规的前进位置。也就是说,通过连接器的嵌合会自动将端子16完全插入,所以可以完全嵌合。可是,从连接器嵌合前,当移动构件20的伸出部24的后面24D位于较斜面40B的上端缘更后方时,也就是说,当较该斜面40B的上端缘位于更后方的平坦面40B上时,即使嵌合连接器,上述伸出部24的底面也不能抵接于上述平坦面40D进行嵌合。因此可预先防止端子的不完全插入状态的连接器嵌合。在该情况,只要再次将朝前方的按压力施加于上述移动构件20,则移动构件20到达正规的前进位置,在确认端子已完全插入之 后,则可朝向基板用连接器30嵌合。 
在连接器的完全嵌合位置,当移动构件20受到朝后方的操作力时,则该移动构件20会一边被上述上方限制面40A所导引,一边其后面24D后退至抵接于后退限制面41A。当还没达到完全嵌合位置的不完全嵌合时,若朝向移动构件20施加朝向后方的操作力,则上述移动构件20的后面24D会抵接于上述斜面40B或上述限制面40C而防止该移动构件20后退。于是能预先防止在连接器不完全嵌合状态的嵌合。在该情况下,若使电缆用连接器10进行对于基板用连接器30的嵌合,则两连接器会到达完全嵌合位置,而能使移动构件20后退。 
接着针对这种构造的电缆用连接器与基板用连接器的使用事项来加以说明。 
关于电缆用连接器 
首先在电缆用连接器10的壳体11安装带电缆C的端子16。将电缆C压接接线于端子16的要点是公知的方法,并不是本发明的主旨,所以省略说明。压接接线着电缆C的端子16,在尚未将移动构件20安装于壳体的时候,从后方朝前方朝壳体11的端子孔12插入至适当位置(在图5(B)图标有安装了移动构件20的状态)。 
然后将移动构件20朝向壳体11安装。该移动构件20,以及其上板部22及下板部23在壳体11的连结部15的上壁15C的上下面滑动而前进,伴随该前进,下板部23的抵接臂23B会沿着上述上壁15C的下面前进,按压臂部25A、25B进入到对应的端子孔12内。该按压臂部25A、25B以其前端的按压面将上述端子16的后端朝前方推出使得端子16前进。端子16的卡止部16D,一边使下壁13B的一部分朝下方弹性变形,一边越过该下壁13B而收容于卡止孔14B内。下壁13B回复原形而防止上述卡止部16D后退,也就是防止端子16脱落。而端子16被保持在完全插入的正规位置。 
所谓端子16被推出到正规位置,代表移动构件20在正规的前进位置。在该前进位置,作为移动构件20的位置显示部的突起部23A卡止于壳体11的上壁15C的确认部15C-1,从而能从上方肉眼确认突起部23A。也就是说,用肉眼看到该突起部23A在确认部15C-1内,确认端子16收容于正规位置。 
接着,有时候移动构件20没有充分移动而没有到达前进位置,结果端子会不完全插入。当然,如果注意到这种情形的话,则将移动构件再推到前进位置就将端子完全插入。可是,有时会没有注意到上述不完全插入的情形。在本发明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电缆用连接器嵌合到作为对象连接器的基板用连接器,而利用两连接器得到连接器组装体。 
关于连接器组装体 
当电缆用连接器10的移动构件20到达正规的前进位置,端子16完全插入时,该电缆用连接器10收容于基板用连接器30的收容凹部35完全嵌合(参考图6(A)~(C)),端子16及38会正常电连接,电缆用连接器10的锁定臂15A的卡止爪15A-1卡止于基板用连接器30的突起部37A防止其脱落。并且,移动构件20当受到使其从前进位置后退的操作力时,会被基板用连接器30的上述的障壁部39的块部40的作为下面的上方限制面40A所导引,而移动构件20的后面24D后退至抵接于后退限制面41A(参考图7(A)~(C)。在该后退位置,移动构件20被上述上方限制面40A限制朝上方的移动,从而防止连接器彼此脱离。尤其上方限制面40A是位于连接器组装体的后部,所以即使连接器脱离方向的负荷作用于电缆,也会被上方限制面40A限制朝上方的移动,从而具有锁定功能,并且不会对端子的接触部造成不好的影响。而在上述后退位置,移动构件20的下板部23的突起部23A从窗状的确认部15C-1脱离而朝后方移动,并且上板部22会封闭上述上壁15C,而通过肉眼辨识移动构件20在后退位置完全嵌合。而移动构件20即使受到从前进位置使其后退的操作力,在该移动构件20的后面24D会抵接于上述限制面40C来阻止移动构件20后退的情况下,移动构件20的下板部23的突起部23A不能从窗状的确认部15C-1脱离,上壁15C会露出,通过肉眼也能辨识移动构件20不在后退位置,而不是完全嵌合。 
当电缆用连接器10嵌合于基板用连接器30时,电缆用连接器10的移动构件20没有到达正规的前进位置,即使当端子16不完全插入时,仍继续进行连接器的嵌合。 
在该情况下,通过连接器的嵌合的继续进行,没有到达正规的前进位置的移动构件20如上所述通过在基板用连接器30的障壁部39的块部40所形成的按压斜面40B而被朝前方推出而自动前进,结果端子16完全插入。从连接器嵌合前起,上述移动构件20的伸出部24的后面24D位于较斜面40B的上端缘更后方,所以当移动构件20的上述伸出部24的下面抵接于壳体的上述平坦面40D而阻止嵌合时,只要再次将前方的按压力施加到上述移动构件20这样简单的作业,则移动构件20到达正规的前进位置,结果可以完全插入端子16来进行基板连接器的嵌合。 
关于电缆用连接器的抽出 
当将电缆用连接器10从基板用连接器30抽出时,将移动构件20的后面,例如将后壁部21与锁定臂15A以两根手指抓住,将电缆用连接器10 
拉起。移动构件20将其后壁部21的后面作为被压部,该被压部承受朝前方的力从后退位置移动到前进位置,从上述限制面40A的限制解脱。而锁定臂15A承受操作部15A-3朝后方的力,通过支点部15D的杠杆状移位,卡止爪15A-1朝前方移动而从基板用连接器30的突起部37A脱离,这里锁定也被解除。电缆用连接器用一次操作就能容易地抽出。 
<第二实施形态> 
本实施形态与第一实施形态不同之处在于要使移动构件移动时的导引变得更容易且更确实。本实施形态的电缆用连接器及基板用连接器的基本构造,除了上述导引技术方面之外与第一实施形态的构造相同,在同一部分加上相同图号而省略说明。本实施形态的电缆用连接器及基板用连接器的使用方法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所以省略说明。以下针对与第一实施形态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说明。 
图9(A)是显示本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在该图中为了明确显示连接器组装体的形态而省略电缆的图标。在电缆用连接器10的壳体11的上面,在两个连接器部13与连结部15之间的转移部分形成有相对于连接器前后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形成钩状的一对钩状部17。两个钩状部17的钩状剖面互相相对而朝接近方向弯曲,如图9(A)所示,从壳体11的后端缘朝前方延伸。在本实施形态,导引沟17A的后端部位于壳体11的后端缘而朝后方开放,当将移动构件20安装于壳体11时,如后述容易从后方侧辨识对应在移动构件20所设置的导引突条部22A的插入侧也就是上述导引沟17A的后端部,所以容易进行移动构件20的安装。通过壳体11的上面及钩状部17的内面所形成的横U字型部分,形成为与移动构件20的进一步后述的上述导引突条部22A适合而在前后导引该移动构件20移动的导引沟17A。 
在移动构件20的上板部22的两个侧面形成有在前后方向涵盖全区域而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图9(A)的左右方向)外侧突出而朝前后延伸的导引突条部22A。如图9(A)所示,该导引突条部22A与壳体11的导引沟17A适合,当该移动构件20移动时通过导引沟17A被导引。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在移动构件20设置导引突条部22A,且在壳体11设置与该导引突条部22A适合的导引沟17A,所以在移动构件2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的时候,朝向相对于前后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也就是朝上下左右方向的导引突条部22A的移动会通过导引沟17A所限制,能相对于壳体11使移动构件20顺畅地前后滑动。 
为了将移动构件20从壳体11卸下,是通过以手指将该移动构件20的上板部22的前端缘从前方侧朝后方推而进行拔出动作,当进行该动作时,通过手指力量容易将上述上板部22的前端缘朝上方拉起。在没有限制上述上板部22朝上方移动的情况下,上板部22会以其与后壁部21的连结部分作为支点而前方侧抬起,移动构件20在上述连结部分可能会弯折破损。在本实施形态,即使朝上方的力相对于上板部22作用,移动构件20的导引突条部22A通过壳体11的导引沟17A的内面,涵盖前后方向的很长范围,限制其朝上方的移动。于是,上板部22的前方侧不会抬起,而防止移动构件20破损。在本实施形态,虽然在移动构件设置导引突条部,在壳体设置导引沟,但也可相反地,在移动构件设置导引沟,在壳体设置导引突条部。 
在本实施形态,基板用连接器30的壳体31,从基板用连接器30的两连接器部的后端缘朝向后方,角状的基台部42延伸至与障壁部39的后面约相同的位置。在该基台部42的上面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中央,朝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有在连接器嵌合后用来将移动构件20的移动加以导引而朝上方突出的导引突条部42A。在移动构件20的伸出部24的下面,朝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有与基板用连接器30的导引突条部42A适合的导引沟24E。如此一来,在本实施形态,通过将导引突条部42A设置在基板用连接器30,将导引沟24E设置在移动构件20,在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当使移动构件20在前后方向移动时,该移动构件20通过上述导引突条部42A被导引沟24E所导引,所以能顺畅地进行移动构件20的移动。 
图9(B),是显示图9(A)的基板用连接器30的导引突条部42A与电缆用连接器10的移动构件20的导引沟24E的关系、及基板用连接器30的障壁部39与上述移动构件20的关系的立体图。上述导引突条部42A具有在后端侧的宽部42A-1、在前端侧其宽度较该宽部42A-1更窄的窄部42A-2、以及在宽部42A-1与窄部42A-2之间的转移部42A-3。该转移部42A-3,将宽部42A-1与窄部42A-2连结并且朝向前方宽度变窄。移动构件20的导引沟24E,涵盖其全长范围,形成为适合上述宽部42A-1的尺寸,也就是形成为与该宽部42A-1约相同尺寸的宽度。该导引沟24E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约与上述宽部42A-1的同方向的尺寸相同。在本实施形态,导引突条部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具有宽度不同的多个部分,也可让导引突条部涵盖前后方向全区域以与导引沟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的一定宽度形成来取代这种结构。 
通过以如本实施形态的形状和尺寸来形成导引突条部42A及导引沟24E,则能让移动构件20的移动更顺畅,该移动构件20在后退位置被稳定保持着。 
也就是说,当连接器嵌合后,使移动构件20后退时,移动构件20的导引沟24E通过窄部42A-2及转移部42A-3的范围期间,该导引沟24E、宽部42A-2、及转移部42A-3之间会在宽度方向形成间隙,所以使移动构件20后退不会产生任何阻力,能容易使该移动构件20后退。而若上述导引沟24E到达宽部42A-1的范围,则导引沟24E与宽部42A-1会接触,移动构件20相对于宽部42A-1滑动。结果,在移动构件20的后退移动完成的状态,导引沟24E与宽部42A-1紧贴接触,该移动构件20在后退位置被稳定保持。而为了解除连接器嵌合,当使在后方位置的移动构件20前进时,使导引沟24E移动到宽部42A-1的范围外之后,不会产生任何阻力,而能使移动构件20顺畅前进。 
如图9(B)所示,在移动构件20的伸出部24形成从侧端部的上面24C朝向后面24D倾斜的斜面24F。而在基板用连接器30的块部40形成从限制面40C朝向上方限制面40A以与上述斜面24F约相同的角度倾斜的斜面40E。上述斜面24F与上述斜面40E的功能是作为使移动构件20后退时的导入面。藉此,当移动构件20后退时,通过上述斜面24F及上述斜面40E而朝块部40的下方被导入,顺畅地进行该移动构件20的后退移动。通过将移动构件20朝块部40的下方导入,进行电缆用连接器10对于基板用连接器30的嵌合。移动构件20后退直到该移动构件20的后面24D抵接于后退限制面41A。在该后退位置,移动构件20的伸出部24的侧端部的上面24C位于块部40的下方,所以移动构件20被上述上方限制面40A限制其朝上方的移动,藉此,防止连接器彼此脱离。 
在本实施形态,虽然在移动构件20形成斜面24F,且在基板用连接器30形成斜面40E,而也可以只设置该斜面24F及斜面40E的其中一方。即使在只设置其中一方的斜面的情况,在移动构件20后退时,该移动构件20在后退时通过其斜面而朝向块部40的下方被导入,所以能顺畅进行该移动构件20的后退。 
<第三实施形态> 
本实施形态,与使移动构件后退的第二实施形态不同之处在于,在连接器嵌合后,是使移动构件前进。本实施形态的电缆用连接器及基板用连接器的基本构造与第二实施形态的构造相同,所以在相同部分加上相同图号而省略说明,以下以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说明。 
图10~图12,是本实施形态的电缆用连接器与对象侧的基板用连接器的显示图,图10是显示连接器嵌合前的情况,图11是显示在连接器嵌合后而移动构件在后退位置时的情况,图12是显示在嵌合后而移动构件在前进位置时的情况。图10(A)、图11(A)、图12(A)是立体图,图10(B)、图11(B)、图12(B)是在基板用连接器的端子的位置的剖面图。在图10(A)、图11(A)、图12(A)中为了明确显示连接器组装体的型态而省略电缆的图标。 
基板用连接器30的障壁部39’具有作为上部的块部40’与作为下部的壁部41’。该壁部41’如图10(B)所示,形成在块部40’的下方靠近前方的位置。上述块部40’的下面形成有在电缆用连接器10完全嵌合之后,将移动构件20的伸出部24的侧端部的上面24C朝前方导引且限制朝上方移动的上方限制面40’A。上述壁部41’的后面形成有当受到使移动构件朝前方移动的前进操作时,与该移动构件20的上述侧端部的前面24G抵接而限制该移动构件20的前进量的前进限制面41’A。 
上述障壁部39’的块部40’在其后面上部具有斜面40’B。该斜面40’B在较位于后退位置的移动构件20的前面24G的更前方,从上端到下端朝向后方形成斜面。而在该斜面40’B的下方,在后面形成限制面40’C。 
基板用连接器30的基台部42’形成为延伸至较块部40’的限制面40’C更后方的位置。在基台部42’的上面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中央,朝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有在连接器嵌合后用来导引移动构件20的移动的朝上方突出的导引突条部42’A。上述导引突条部42’A具有在前端侧的宽部42’A-1、在后端侧其宽度较该宽部42’A-1更窄的窄部42’A-2、以及在宽部42’A-1与窄部42’A-2之间的转移部42’A-3。该转移部42’A-3将宽部42’A-1与窄部42’A-2连结而且朝向前方宽度变宽。移动构件20的导引沟24E,涵盖其全长范围,形成为与上述导引突条部42’A的宽部42’A-1约相同尺寸的宽度。该导引部24E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约与上述宽部42’A-1的同方向的尺寸相同。在本实施形态,导引突条部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具有宽度不同的多个部分,也可让导引突条部涵盖前后方向全区域以与导引沟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的一定宽度形成来取代这种情况。 
接着,针对该构造的电缆用连接器与基板用连接器的使用方法加以说明。 
关于电缆用连接器 
首先以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方式在壳体11安装带电缆的端子(没有图标)。也就是说,在移动构件20尚未安装于壳体11的时候,压接接线着电缆的端子,从后方朝前方朝壳体11的端子孔12插入至适当位置。 
接着,从后方将移动构件20安装到壳体11。在该实施形态,与第二实施形态同样的,在移动构件20设置导引突条部22A且在壳体11安装适合于该导引突条部22A的导引沟17A,所以在移动构件20安装时,上述导引 突条部22A被上述导引沟17A朝前方导引,而能使移动构件20顺畅前进。 
在本实施形态,当将移动构件20安装于壳体11时,移动构件20不会移动到最前位置。具体来说,如图10(B)所示,当将电缆用连接器10的壳体11配置在基板用连接器30的收容凹部35的正上方时,让移动构件20的后壁部21的前面24G位于基板用连接器30的块部40’的后面也就是较限制面40’C的更后方,使移动构件20前进。在图10(B),上述前面24G位于较上述限制面40’C更稍后方处。在本实施形态,将图10(A)、(B)所示的移动构件20的位置称为「后退位置」。在本实施形态,如图(B)10的虚线所示,在连接器前后方向,基板用连接器30的基台部42’的后面42’B的位置与移动构件20的伸出部24的后面24D的位置一致。 
关于连接器组装体 
电缆用连接器10如图10(A)、(B)的箭头所示,基本上以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方法,从基板用连接器30的上方收容于收容凹部35而与该基板用连接器30嵌合,藉此,可得到如图11(A)、(B)所示的连接器组装体。在本实施形态,位于后退位置的移动构件20的后壁部21的前面24G位于较基板用连接器30的块部40’的限制面40’C更后方,所以当连接器嵌合时,上述后壁部21通过上述块部40’的后方。 
如图11(A)所示,当连接器完全嵌合完成时,导引突条部42’A的窄部42’A-2收容于移动构件20的导引沟24E内。如图11(B)所示,在移动构件20的按压臂部25A、25B的前端面与端子16的卡止部16D的后端缘之间,在前后方向具有间隔,两者没有接触。于是,在移动构件20位于后退位置的时候,端子16并没有被上述按压臂部25A、25B所支撑。 
在连接器嵌合前,有时移动构件20会位于较后退位置更前方。在该情况下,在前后方向上,当上述移动构件20的伸出部24的前面24G在基板用连接器30的斜面40’B的范围内时,通过平常的嵌合动作,可以使移动构件20自动移动到后退位置。也就是说,上述伸出部24的前面24G与上述斜面40’B抵接,伴随着嵌合的进行,上述移动构件20会在斜面40’B上一边滑动一边受到朝后方的按压力,而移动到后退位置。藉此,可以使连接器彼此完全嵌合。在上述伸出部24的前面24G位于较基板用连接器30的斜面40’B更前方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重新使移动构件20移动到后退位置之后再进行嵌合动作。 
在使连接器彼此完全嵌合之后,如图12(A)、(B)所示,使移动构件20朝前方移动。当移动构件20受到朝前方的操作力时,该移动构件20一边被上方限制面40’A导引,一边前进直到伸出部24的前面24G抵接于前进 限制面41’A(如图12(B)的虚线所示)。而如果没有到达完全嵌合位置也就是不完全嵌合的时候,则将操作力朝前方施加到移动构件20的话,上述移动构件20的前面24G会与上述斜面40’B或上述限制面40’C抵接而阻止该移动构件20前进。因此能防止连接器在不完全嵌合状态的嵌合。在该情况下,再进行将电缆用连接器10朝向基板用连接器30的嵌合的话,两个连接器到达完全嵌合位置,从而能使移动构件20前进。 
在移动构件20完成前进移动的位置,也就是在前进位置,如图12(B)所示,移动构件20的按压臂部25A、25B的前端面抵接于端子16的卡止部16D的后端缘而在前后方向支撑该端子16。在本实施形态,在连接器嵌合后,能在按压臂部25A、25B的前端面支撑端子16,所以即使当使用连接器组装体时,仍能支撑端子16,藉此,能良好地防止在使用连接器组装体时的端子16朝后方脱落的情形。 
在本实施形态,如上所述,导引突条部42’A从后方朝前方形成为窄部42A’-2、转移部42A’-3、宽部42A’-1,所以移动构件20会顺畅移动,并且在该移动构件20前进移动完成的状态下稳定地保持着移动构件20。 
也就是说,在连接器嵌合后,当使移动构件20前进时,移动构件20的导引沟24E通过窄部42’A-2及转移部42A’-3的范围期间,在该导引沟24E与窄部42’A-2及转移部42’A-3之间在宽度方向形成间隙,所以使移动构件20前进不会产生任何阻力,而能使该移动构件20容易地前进。上述导引沟24E到达宽部42’A-1的范围时,导引沟24E与宽部42’A-1会接触,移动构件20相对于宽部42’A-1滑动。结果,在移动构件20的前进移动完成的状态下,导引沟24E与宽部42’A-1紧贴接触,该移动构件20在前进位置被稳定地保持。而为了解除连接器嵌合,当使位于前进位置的移动构件20后退时,在使导引沟24E朝宽部42’A-1的范围外移动之后,不会产生任何阻力而能使移动构件20后退。 
<第四实施形态> 
在本实施形态与从壳体后方安装移动构件的第一实施形态的不同之处在于,是相对于壳体从该壳体的下方来安装移动构件。本实施形态的电缆用连接器及基板用连接器的基本构造,是与第一实施形态的构造相同,在相同部分加上相同图号而省略说明,以下以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说明。 
图13是以安装前的状态来显示本实施形态的电缆用连接器的壳体以及与其安装的移动构件的立体图。在该图中,为了明确显示壳体的型态,省略电缆的图标。壳体11’的端子孔12’是将第一实施形态的壳体的端子孔 的下部形成缺口,而使该端子孔12’与壳体11’的下方的外部空间连通的形态。在端子孔12’的下方形成有使该端子孔12’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沟部18。如图13所示,在沟部18的上部形成有从该沟部18的内面朝向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互相相对而接近的方向突出,并且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突部19。该突部19划分端子孔12’与沟部18。 
在移动构件20’中没有设置第一实施形态的移动构件的上板部,在后壁部21’的上部设置有朝连接器宽度方向(第13图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操作部22’。而本实施形态的基板用连接器(没有图标),具有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基板用连接器相同的构造。 
接着,针对该构造的电缆用连接器与基板用连接器的使用方法来说明。 
关于电缆用连接器 
首先,用与第一实施形态同样的方法,在壳体11’安装带电缆的端子(没有图标)。也就是说,压接接线着电缆的端子,在移动构件20’尚未安装于壳体11’的时候,朝向壳体11’的端子孔12’从后方朝向前方插入到适当位置。 
接着,如图13的箭头所示,将移动构件20’从壳体11’的下方朝向该壳体11’安装而组装好电缆用连接器10’。此时,按压臂部25’A、25’B从下方进入到沟部18,并且越过突部19进入端子孔12’内。该按压臂部25’A、25’B在进入端子孔12’内之后,通过上述突部19从下方支撑。而该按压臂部25’A、25’B通过其前端面在前后方向支撑端子的卡止部(没有图标)的后端缘。 
关于连接器组装体 
电缆用连接器10’从上方朝向基板用连接器(没有图标)嵌合,藉此得到连接器组装体。在连接器嵌合后,移动构件20’承受朝后方的操作力而后退。连接器嵌合动作及移动构件的移动操作基本上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在本实施形态,直接承受前后方向的操作力的部分也就是操作部22’,不是像第一实施形态的上板部的板状,而是如图13所示,形成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形状。于是,与将操作部形成为板状的情况比较,较容易用手指勾住操作部,能更容易将移动构件20朝前后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形态,也可在壳体11’、移动构件20’、基板用连接器,形成如第二实施形态所说明的导引突条部及与其适合的导引沟,来导引移动构件20’在前后方向的移动。 

Claims (14)

1.一种电缆用电连接器,朝向作为在电路基板所安装的对象连接器的基板用连接器,以相对于该电路基板成直角的嵌合方向来嵌合连接,将带电缆的端子在该电缆的长轴方向朝向壳体的端子孔插入,将移动构件从电缆侧安装于壳体,将端子带到正规位置,该电缆用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移动构件具有:
安装于壳体的被安装部、以及
当移动构件安装时进入到上述端子孔,从而可前进至与端子的上述正规位置所对应的前进位置的按压部;
被安装部具有从移动构件的后壁部朝前方延伸并沿着壳体的上壁而在前后进行导引的上板部及下板部,
按压部形成为从上述后壁部朝前方延伸而在前端面具有按压面的按压臂部;其特征在于,
移动构件在下板部具有位置显示部,该位置显示部在壳体的上壁的下方显示在前后方向的按压部的位置;
壳体具有当该按压部到达前进位置时可肉眼确认该位置显示部的作为缺口部或窗部而形成在上壁的确认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将位置显示部形成为与确认部卡止的突起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为在于,
壳体在前端侧设置有在前后方向有挠性的锁定臂,该锁定臂朝其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方向延伸,通过在该方向的前端侧朝向后方突出的卡止爪与对象连接器进行锁定,锁定臂的操作部受到朝后方的外力可解除锁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移动构件可从前进位置后退,
在后退位置,该移动构件的上板部覆盖壳体的确认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移动构件在后壁部具有被压部,该被压部受到操作力则所述移动构件可从后退位置向前方移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被压部位于锁定臂的后方,通过在向被压部施加朝前方的操作力时也同时向锁定臂施加朝后方的操作力,可实现移动构件的前进与锁定臂的解除锁定。
7.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具有电缆用电连接器和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基板用电连接器,所述电缆用电连接器朝向作为在电路基板所安装的对象连接器的基板用连接器嵌合连接,将带电缆的端子在该电缆的长轴方向朝前方插入壳体的端子孔,将移动构件安装于壳体且将端子支撑于正规位置,其特征在于,
电缆用电连接器的移动构件具有安装于壳体的被安装部以及当移动构件安装时进入到上述端子孔从而可将端子支撑于上述正规位置的支撑部;
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壳体形成与上述电缆用电连接器连接的嵌合部,并且当电缆用电连接器与基板用电连接器不完全嵌合时,通过将移动构件的一部分抵接于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壳体的障壁部而阻止上述移动构件移动,当完全嵌合时则允许上述移动构件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电缆用电连接器的电缆与电路基板平行的状态下,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壳体的嵌合部形成为在相对于该电路基板的面成直角的方向收容上述电缆用电连接器的收容凹部。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当电缆用电连接器与基板用电连接器完全嵌合时,移动构件被允许朝后方移动;
障壁部具有用来将在移动构件的一部分所形成的被导引部从移动构件的前进位置导引到后退位置的导引部;
该导引部具有与在后退位置的被导引部的后面抵接的后退限制面以及与被导引部的上面抵接的上方限制面。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障壁部具有将在移动构件的一部分所形成的被导引部从移动构件的前进位置导引到后退位置的导引部,该障壁部的导引部及移动构件的被导引部的至少其中一方具有利于被导引部后退的导引斜面。
11.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障壁部具有当电缆用电连接器的移动构件没有到达前进位置时在电缆用电连接器朝向嵌合部的嵌合过程中与移动构件的后部抵接的斜面;
在上述嵌合过程,移动构件通过来自于上述斜面的按压力而被带到上述前进位置。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当电缆用电连接器与基板用电连接器完全嵌合时,移动构件被允许朝前方的移动;
障壁部具有将在移动构件的一部分所形成的被导引部从移动构件的后退位置导引到前进位置的导引部,
该导引部具有与在前进位置的上述被导引部的前面抵接的前进限制面以及与被导引部的上面抵接的上方限制面。
13.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电缆用连接器的移动构件及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其中一方具有导引突条部,另一方具有与该导引突条部相适应的导引沟,当移动构件移动时导引沟会对导引突条部进行导引。
14.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电缆用连接器的移动构件及该电缆用电连接器的壳体的其中一方具有导引突条部,另一方具有与该导引突条部相适应的导引沟,当移动构件移动时导引沟会对导引突条部进行导引。
CN2008101289672A 2007-06-29 2008-06-23 电缆用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34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71313 2007-06-29
JP2007171313 2007-06-29
JP2007171313 2007-06-29
JP2008-115568 2008-04-25
JP2008115568A JP4425316B2 (ja) 2007-06-29 2008-04-25 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08115568 2008-04-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3459A CN101383459A (zh) 2009-03-11
CN101383459B true CN101383459B (zh) 2011-03-23

Family

ID=40161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896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3459B (zh) 2007-06-29 2008-06-23 电缆用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32158B2 (zh)
JP (2) JP4425316B2 (zh)
KR (1) KR20090004561A (zh)
CN (1) CN101383459B (zh)
TW (1) TW20090157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66148B (en) * 2007-12-21 2012-06-11 Asia Optical Co Inc A method of image data processing
JP5247904B2 (ja) * 2009-04-16 2013-07-2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325945B2 (ja) * 2014-08-27 2018-05-16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モータに用いられる雌型コネクタ
JP6292481B2 (ja) * 2015-04-29 2018-03-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7004736A (ja) * 2015-06-09 2017-01-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254982B2 (ja) 2015-09-09 2017-12-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89842B2 (ja) * 2018-02-26 2021-06-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21001688A1 (en) 2019-07-01 2021-01-07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with low height
TWI820570B (zh) * 2022-01-07 2023-11-0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總成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5692A (en) * 1994-12-08 1996-11-19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rear end mounted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US6149462A (en) * 1998-02-20 2000-11-21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having an excessive deformation prevention pl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0319Y2 (ja) 1991-08-09 1996-09-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H09134755A (ja) * 1995-11-09 1997-05-2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ブロックコネクタ
JP3283784B2 (ja) * 1997-04-07 2002-05-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303738B2 (ja) 1997-09-09 2002-07-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H11162549A (ja) 1997-11-28 1999-06-18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2000164286A (ja) * 1998-11-27 2000-06-16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ンタクト
JP3442715B2 (ja) * 2000-03-30 2003-09-0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リテーナ付き圧接コネクタ
JP3386783B2 (ja) 2000-07-14 2003-03-1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TWI255592B (en) * 2002-08-23 2006-05-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5692A (en) * 1994-12-08 1996-11-19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rear end mounted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US6149462A (en) * 1998-02-20 2000-11-21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having an excessive deformation prevention pl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632158B2 (en) 2009-12-15
US20090004924A1 (en) 2009-01-01
KR20090004561A (ko) 2009-01-12
CN101383459A (zh) 2009-03-11
JP2009032666A (ja) 2009-02-12
TW200901578A (en) 2009-01-01
JP4425316B2 (ja) 2010-03-03
JP4836214B2 (ja) 2011-12-14
JP2010010152A (ja) 201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3459B (zh) 电缆用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体
EP1923962B1 (en) A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eassembling it
EP1587178B1 (en) A connector
EP1701417B1 (en) A joint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EP1689041B1 (en) A connector, a connector te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0566725B2 (en) Connector with laterally mounted retainer for supporting and locking a terminal fitting
EP1936749B1 (en) A terminal fitting, a connector and a forming method
US7556539B2 (en) Connector
EP1801931B1 (en) A connector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assembly thereof
EP2630696B1 (en) Electrical plug element with contact lock member and test stop
US10340621B2 (en) Connector with moving plate having partition between terminals to prevent short-circuit
EP2020706A2 (en) A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ion method
CN103811929B (zh) 电连接器
US11394136B2 (en) Terminal
US6769934B2 (en) Connector and an unlocking jig therefor
EP1986288B1 (en) A shorting terminal,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US9614314B2 (en) Connector with a deflectable locking lance exposed on an outer surface of a housing
EP1689034A1 (en) A terminal fitting,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terminal fitting
US10819060B2 (en) Stacked connector
CN102623857B (zh) 连接器
EP0503947B1 (en) An electric connector
US5256083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335405B (zh) 短路端子、连接器以及其组装方法
EP1528634B1 (en) A divided connecto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US6273746B1 (en) Connector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23

Termination date: 201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