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9315A - 盘式刹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式刹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9315A
CN101379315A CNA2007800041989A CN200780004198A CN101379315A CN 101379315 A CN101379315 A CN 101379315A CN A2007800041989 A CNA2007800041989 A CN A2007800041989A CN 200780004198 A CN200780004198 A CN 200780004198A CN 101379315 A CN101379315 A CN 101379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ment
torsion
brake
torque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41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9315B (zh
Inventor
关谷义秀
矶野宏
山口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79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9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9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93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16D65/095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7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 F16D65/0972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transmitting brake reaction force, e.g. elements interposed between torque support plate and p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006Noise or vibration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16D65/095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盘式刹车装置,使得不仅在车辆的前进制动,在车辆的后退制动时也能够切实地抑制沉闷撞击声。制动块(6)的里衬(6A)根据车辆的前进制动的操作而向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侧移动,弹性片(9A)的顶端部与卡合突起部(6E)的一个斜面卡合,并弹性地将里衬(6A)向第一扭矩承受部(3C)侧按压,从而使盘式刹车装置保持在第一抵接状态。另外,里衬(6A)根据车辆的后退制动的操作而向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侧移动,弹性片(9A)的顶端部与卡合突起部(6E)的另一个斜面卡合,并弹性地将里衬(6A)向第二扭矩承受部(3D)侧按压,从而使盘式刹车装置保持在第二抵接状态。其结果是不仅在车辆的前进制动时,在车辆的后退制动时也能够确实抑制沉闷撞击声。

Description

盘式刹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作为制动装置而装备在车辆上的盘式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一般公知的盘式刹车装置以一对制动块来夹持刹车盘的两个转面,所述制动块通过扭矩构件(配件)来阻止从刹车盘的转面上承受的旋转扭矩而获得制动力。
在上述盘式刹车装置中,一般制动块具有在与刹车盘的转面摩擦接触的蹄块部件上接合由里衬的结构,在所述里衬上,在刹车盘正转时的旋出侧(逆转时的旋入侧)的端部设定有第一扭矩传递部,在刹车盘逆转时的旋出侧(正转时的旋入侧)的端部设定有第二扭矩传递部。与此对应,在扭矩构件上,与制动块的里衬的第一扭矩传递部以及第二扭矩传递部相对,分别设置有承受来自刹车盘的旋转扭矩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以及第二扭矩承受部。
这里,为了使制动块能够与刹车盘的旋转轴平行地滑动,在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和第二扭矩承受部与制动块的第一扭矩传递部和第二扭矩传递部之间设置规定的间隙。因此,在刹车盘正转时进行制动时,制动块的第一扭矩传递部会碰撞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而产生沉闷撞击声,在刹车盘逆转时进行制动时,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会碰撞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而产生沉闷撞击声。
因此,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25037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336555号公报)等提出了寻求对上述沉闷撞击声的发生进行抑制的单元的车辆用的盘式刹车装置。专利文献1记载的盘式刹车装置在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与制动块的第一扭矩传递部之间安装有金属片制的第一块固定器(块夹),在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与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之间安装有相同的第二块固定器。
这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盘式刹车装置中,在进行车辆的前进制动时为刹车盘的旋入侧的第二块固定器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作用部和第二弹性作用部,所述第一弹性作用部使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始终向前进制动时的刹车盘的旋出侧(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侧)施力,所述第二弹性作用部在进行车辆的后退制动时弹性地阻止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记载的车辆用的盘式刹车装置为了抑制在制动时制动块产生的高频振动来抑制所谓刹车鸣音现象,而在制动块的里衬上增加了具有振动衰减效果的垫片。
这里,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盘式刹车装置中,在垫片上一体设置有第一撞击声抑制部和第二撞击声抑制部,所述第一撞击声抑制部设置在制动块的里衬的第一扭矩传递部与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之间并产生弹性力,所述第二撞击声抑制部设置在制动块的里衬的第二扭矩传递部与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之间并产生弹力。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盘式刹车装置的构造仅仅是通过第二块固定器的第二弹性作用部来弹性地阻止在车辆的后退制动时为刹车盘的旋出侧的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因此不能期待其能切实地抑制在车辆后退时产生的沉闷撞击声。
同样地,由于专利文献2记载的盘式刹车装置也仅仅是通过垫片的第二金属音抑制部的弹性力来阻止在车辆的后退制动时为刹车盘的旋出侧的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因此不能期待其能切实地抑制在车辆后退时产生的沉闷撞击声。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盘式刹车装置,不仅能够在刹车盘的正转制动时(车辆的前进制动时)切实地抑制沉闷撞击声,也能够在刹车盘的逆转制动时(车辆的后退制动时)切实地抑制沉闷撞击声。
本发明的盘式刹车装置在进行刹车盘的正转制动时(车辆的前进制动时)从制动块的第一扭矩传递部向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传递扭矩,在进行刹车盘的逆转制动时(车辆的后退制动时)从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向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传递扭矩,该盘式刹车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切换保持单元,随着刹车盘的正转制动(车辆的前进制动)的操作而保持在制动块的第一扭矩传递部与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相抵接的第一抵接状态,并随着刹车盘的逆转制动(车辆的后退制动)的操作而切换并保持在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与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相抵接的第二抵接状态。
在本发明的盘式刹车装置中,随着刹车盘的正转制动(车辆的前进制动)的操作,而通过切换保持单元保持在制动块的第一扭矩传递部与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相抵接的第一抵接状态,随着刹车盘的逆转制动(车辆的后退制动)的操作,而通过切换保持单元保持在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与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相抵接的第二抵接状态。结果是不仅能够在刹车盘的正转制动时(车辆的前进制动时)切实地抑制沉闷撞击声,也能够在刹车盘的逆转制动时(车辆的后退制动时)切实地抑制沉闷撞击声。
这里,本发明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能够通过以下部件构成,包括:设置在安装于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块固定器以及安装于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块固定器的至少一个上的弹性片;以及与所述弹性片相对应地设置在制动块上的卡合突起部。此时,弹性片通过斜面卡合而越过卡合突起部,使该卡合突起部选择性地向第一扭矩承受部侧或者第二扭矩承受部侧施力,由此切换并保持在第一抵接状态或者第二抵接状态。
另外,切换保持单元能够通过以下部件构成,包括:设置在安装于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块固定器以及安装于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块固定器的至少一个上的弹性片;以及与所述弹性片相对应并设置在制动块上的第一卡合凹部和第二卡合凹部。此时,切换保持单元通过弹性片与第一卡合凹部间的卡合而保持在第一抵接状态,通过弹性片与第二卡合凹部间的卡合而切换并保持在第二抵接状态。
此外,切换保持单元能够通过以下部件构成,包括:设置在安装于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块固定器上的第一弹性片;设置在安装于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块固定器上的第二弹性片;以及与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相对应地设置在制动块上的第一卡合凹部和第二卡合凹部。此时,切换保持单元通过第一弹性片与第一卡合凹部间的卡合而保持在第一抵接状态,通过第二弹性片与第二卡合凹部间的卡合而切换并保持在第二抵接状态。
这里,切换保持单元能够通过磁力来切换并保持在第一抵接状态或者第二抵接状态。例如,所述切换保持单元能够通过以下部件构成,包括:设置在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或者制动块的第一扭矩传递部上的第一永磁铁;设置在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或者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上的第二永磁铁。此时,切换保持单元通过第一永磁铁吸引制动块的第一扭矩传递部或者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而保持在第一抵接状态,通过第二永磁铁吸引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或者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而切换并保持在第二抵接状态。
另外,切换保持单元能够通过以下部件构成,包括:设置在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电磁铁;以及设置在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电磁铁。此时,切换保持单元通过第一电磁铁吸引制动块的第一扭矩传递部而保持在第一抵接状态,通过第二电磁铁吸引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而切换并保持在第二抵接状态。
这里,切换保持单元能够通过以下部件构成,包括:在设置在扭矩构件上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活塞与设置在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活塞之间连接有节流口的闭合液压回路。此时,切换保持单元通过第一活塞收缩、第二活塞伸展而保持在第一抵接状态,通过第二活塞收缩、第一活塞伸展而保持在第二抵接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盘式刹车装置,由于根据刹车盘的正转制动(车辆的前进制动)的操作,而通过切换保持单元保持在制动块的第一扭矩传递部与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相抵接的第一抵接状态,根据刹车盘的逆转制动(车辆的后退制动)的操作,而通过切换保持单元来切换并保持在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与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相抵接的第二抵接状态,因而不仅能够在刹车盘的正转制动时(车辆的前进制动时)切实地抑制沉闷撞击声,也能够在刹车盘的逆转制动时(车辆的后退制动时)切实地抑制沉闷撞击声。
这里,根据切换保持单元通过磁力来切换并保持在第一抵接状态或者第二抵接状态而构成的本发明的盘式刹车装置,由于不需要变更制动块或块固定器的形状,因而可容易地应用于以往的盘式刹车装置。另外,由于并不依赖于会随着经年变化的弹性力,因而能够以稳定的保持力保持在第一抵接状态或者第二抵接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卡钳的截面构造的部分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盘式刹车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切换保持单元的动作的部分放大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第二抵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其他变形例的部分放大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第二抵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第二抵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第一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第二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第三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第四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第五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图19所示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通电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1是表示图20所示的通电控制系统用ECU执行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实施方式。在参照的附图当中,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卡钳的截面构造的部分截面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的盘式刹车装置的侧视图。
例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使用于车辆,包括:固定在车轴的毂1上,并一体地进行旋转的刹车盘2;支承在车体的悬架等(省略图示)上,并跨过刹车盘2的外圆周部地配置的扭矩构件3;以及经由一对滑动销4、4,能够与刹车盘2的旋转轴平行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扭矩构件3上的浮动式的卡钳5。
如图2所示,跨过刹车盘2的外圆周部配置的卡钳5具有面向形成在刹车盘2的外圆周部的内侧转面2A的汽缸部5A以及面向外侧转面2B的一对爪部5B、5B(参照图1),在汽缸部5A内部嵌插有活塞5C。所述活塞5C根据经由未图示的车辆的刹车配管而提供给汽缸部5A的刹车液压,与刹车盘2的旋转轴平行地进出。
在卡钳5的爪部5B、5B与刹车盘2的外侧转面2B之间配置有制动块6,另外,在嵌插在卡钳5的汽缸部5A中的活塞5C与刹车盘2的内侧转面2A之间配置有同样的制动块6。
制动块6、6构造为在里衬6A、6A上接合有片部件6B、6B,一个制动块6的里衬6A面对卡钳5的爪部5B、5B,片部件6B面对刹车盘2的外侧转面2B。另外,另一个制动块6的里衬6A面对嵌插在卡钳5的汽缸部5A的活塞5C,片部件6B面对刹车盘2的内侧转面2A。
此外,在制动时为了抑制制动块6、6产生的高频振动来防止所谓的刹车蜂鸣噪声,在一个制动块6的里衬6A上增加了与卡钳5的爪部5B、5B面对的垫片7,在另一个制动块6的里衬6A上增加了与活塞5C面对的垫片7。
如图3所示,在面对刹车盘2的外侧转面2B的一个制动块6的里衬6A的两个端部上,形成有角形突片状的一对扭矩传递部6C、6D。与此对应,在与刹车盘2的外侧转面2B面对的扭矩构件3的外侧部位上,形成有与里衬6A的扭矩传递部6C、6D面对的一对臂部3A、3B。并且,在所述臂部3A、3B上形成有向刹车盘2的旋转方向的反方向阻止里衬6C、6D的一对扭矩承受部3C、3D。
一对扭矩承受部3C、3D构成为角槽状,并与刹车盘2的旋转轴平行地延伸设置,在一个扭矩承受部3C上安装有由弹性钢板构成的第一块固定器8,另一个扭矩承受部3D上也安装有相同的第二块固定器9。并且,第一扭矩传递部6C经由第一块固定器8嵌入在一个扭矩承受部3C中,第二扭矩传递部6D经由第二块固定器9嵌入在另一个扭矩承受部3D中,由此,制动块6的里衬6A可与刹车盘2的旋转轴平行地滑动。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与刹车盘2的内侧转面2A相对的另一个制动块6的里衬6A(参照图2)以及与该里衬6A相对应的扭矩构件3的内侧部位也同样地构成。
即,当盘式刹车装置对刹车盘2正在向箭头方向正转的车辆进行前进制动时,从刹车盘2输入给制动块6的旋转扭矩又从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传递给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当盘式刹车装置对刹车盘2正在向箭头的反方向逆转的车辆进行后退制动时,从刹车盘2输入给制动块6的旋转扭矩又从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传递给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
这里,如图4所示,在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上,在朝向刹车盘2的直径方向内侧的面上形成有卡合突起部6E。与此对应,在扭矩构件3的另一个扭矩承受部3D上安装的第二块固定器9上,一体形成有顶端部面向卡合突起部6E的弹性片9A。如图5放大所示,所述卡合突起部6E以及弹性片9A彼此协作而构成切换保持单元,卡合突起部6E呈山形,弹性片9A的顶端部弯曲,并可选择性地卡合在卡合突起部6E两侧的斜面6E1、6E2上。
如图5(a)所示,弹性片9A的顶端部通过与卡合突起部6E的一个斜面6E1卡合,将里衬6A向箭头方向施力,如图5(b)所示,当卡合突起部6E与里衬6A一起向箭头方向移动时,会跨过卡合突起部6E的顶部。并且,如图5(c)所示,弹性片9A的顶端部通过卡合在卡合突起部6E的另一个斜面6E2上,将里衬6A向与图5(a)示出的方向相反的箭头方向施力。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中,当通过未图示的车辆的刹车踏板进行制动操作时,与刹车踏板的踏下操作相对应的刹车液压会提供给图2所述的卡钳5的汽缸5A而使活塞5C进出。并且,当活塞5C压动另一边的制动块6的里衬6A时,由于其反作用力,卡钳5的爪部5B、5B会压动这边的制动块6的里衬6A。结果是一对制动块6、6的片部件6B、6B与刹车盘2的内侧转面2A以及外侧转面2B摩擦接触而获得制动力。
这里,如图4所示,在对刹车盘2正在向箭头方向正转的车辆进行前进制动时,通过从刹车盘2向制动块6输入的旋转扭矩,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经由第一块固定器8与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抵接,刹车盘2的旋转扭矩被传递给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从而成为车辆的前进制动状态。
此时,制动块6的里衬6A沿刹车盘2的旋转方向,向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侧移动,卡合突起部6E也向同一方向移动,因此如图5的(a)所示,弹性片9A的顶端部与卡合突起部6E的一个斜面6E1卡合,并将制动块的里衬6A向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侧弹性地按压。结果,盘式刹车装置保持在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经由第一块固定器8与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相抵接的第一抵接状态。
因此,以后进行车辆的前进制动时,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不会与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碰撞,从而切实地抑制了车辆前进制动时的沉闷撞击声。
这里,车辆为了进入车库或转换方向而从前进状态转换为后退状态,如图6所示,在刹车盘2与箭头方向逆转的状态下通过刹车踏板进行制动控制时,通过从刹车盘2向制动块6输入的旋转扭矩,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经由第二块固定器9与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抵接,刹车盘2的旋转扭矩被传递给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从而成为车辆的后退制动状态。
这时,制动块6的里衬6A沿刹车盘2的旋转方向,向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侧移动,卡合突起部6E也向同一方向移动,因此如图5的(b)所示,在弹性片9A的顶端部跨过卡合突起部6E的顶部后,如图5的(c)所示,与卡合突起部6E的另一个斜面6E2卡合,通过弹性使制动块6的里衬6A偏向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侧。结果盘式刹车装置被切换并保持在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经由第二块固定器9与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抵接的第二抵接状态。
因此,以后进行车辆的后退制动时,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不会与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碰撞,从而切实地抑制了车辆后退制动时的沉闷撞击声。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不限于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侧,可以构成在第一扭矩传递部6C侧,还可以是在第二扭矩传递部6D侧和第一扭矩传递部6C侧这两侧(参照图7)。
例如,如图7所示,在制动块6的里衬6A上,除了第二扭矩传递部6D侧的卡合突起部6E以外,在第一扭矩传递部6C上还形成有与其相同的卡合突起部6F。并且,在第一块固定器8上形成与第二块固定器9的弹性片9A相同的弹性片8A。此时,将弹性片8A的顶端部向卡合突起部6F施力的方向与将弹性片9A的顶端部向卡合突起部6E施力的方向一致,此时所述第一抵接状态或者第二抵接状态的保持力加倍,因此优选该方式。
另外,卡合突起部6E的形状不限于图5所示的山形,还可变更为各种形状,与此对应,弹性片9A的形状也可适当变更。例如,如图8的(a)所示,卡合突起部6E的形状为矩形,则可以将弹性片9A的顶端部弯曲为山形,以便卡合在卡合突起部6E的角部的斜面上。另外,卡合突起部6E的形状可以是图8的(b)所示的半圆形或图8的(c)所示的梯形,也可以是图8的(d)所示的斜面为凹曲面的山形。卡合突起部6F以及弹性片8A的形状也可同样地变更。
下面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该盘式刹车装置是对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保持单元进行了变更,而其他的构成部分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体相同,因此对相同的构成部分标记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例如构成为图9所示。即,在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上,在对向刹车盘2的直径方向内侧以及外侧的两面形成有邻接的一对第一卡合凹部6G、6G和一对第二卡合凹部6H、6H。与此对应,在安装在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上的第二块固定器9上,一体形成有一对弹性片9B、9B。
一对第一卡合凹部6G、6G以及一对第二卡合凹部6H、6H形成V形槽状,一对弹性片9B、9B的顶端部弯曲,并可选择性地与第一卡合凹部6G、6G或者第二卡合凹部6H、6H卡合。即,如图9所示,当制动块6向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侧移动,且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经由第一块固定器8与第一扭矩承受部3C抵接时,一对弹性片9B、9B的顶端部与一对第一卡合凹部卡合,反之,如图10所示,当制动块6向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侧移动,且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经由第二块固定器9与第二扭矩承受部3D抵接时,一对弹性片9B、9B的顶端部与一对第二卡合凹部6H、6H卡合。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刹车装置中,通过进行车辆的前进制动,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经由第一块固定器8与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抵接时,由于一对弹性片9B、9B的顶端部与一对第一卡合凹部6G、6G卡合,从而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状态(参照图9)。结果是以后进行车辆的前进制动时,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不会与第一扭矩承受部3C碰撞,从而切实地抑制了车辆前进制动时的沉闷撞击声。
反之,通过进行车辆的后退制动,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经由第二块固定器9与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抵接时,由于一对弹性片9B、9B的顶端部与一对第二卡合凹部6H、6H卡合,从而保持在所述第二抵接状态(参照图10)。结果是以后在进行车辆的后退制动时,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不会与第二扭矩承受部3D碰撞,从而切实地抑制了车辆后退制动时的沉闷撞击声。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不限于构成在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侧,也可以构成在第一扭矩传递部6C侧。另外,切换保持单元既可以构成在第二扭矩传递部6D侧和第一扭矩传递部6C侧的两处,也可以分开构成在第二扭矩传递部6D侧和第一扭矩传递部6C侧(参照图11)。
例如,如图11所示,构成切换保持单元的一对第二卡合凹部6H、6H不形成在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上,而是形成在第一扭矩传递部6C上。另外,在第一块固定器8上形成与第二块固定器9的一对弹性片9B、9B相同的弹性片8B、8B。并且,第二块固定器9的一对弹性片9B、9B为仅卡合一对第一卡合凹部6G、6G的第一弹性片,第一块固定器8的一对弹性片8B、8B为仅卡合一对第二卡合凹部6H、6H的第二弹性片。
此时,将一对第二卡合凹部6H、6H以及一对第二弹性片8B、8B的顶端部配置为:在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经由第二块固定器9与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抵接的位置上彼此卡合。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刹车装置的一对第一卡合凹部6G、6G以及一对第二卡合凹部6H、6H的形状不限于V形槽状,可变更为U形槽状等适当的截面形状。
下面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该盘式刹车装置变更了上述切换保持单元而通过永磁铁构成,而其他构成部分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体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构成部分标记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例如构成为如图12所示。即,在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中埋设有一对第一永磁铁11、11,所述一对第一永磁铁11、11吸引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在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中埋设有一对第二永磁铁12、12,所述一对第一永磁铁12、12吸引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
一对第一永磁铁11、11分开配置在刹车盘2的直径方向上,以便均等地吸引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同样地,一对第二永磁铁12、12分开配置在刹车盘2的直径方向上,以便均等地吸引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
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中,由于车辆的前进制动,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经由第一块固定器8与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抵接时,一对第一永磁铁11、11均等地吸引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从而保持在第一抵接状态(参照图12)。结果以后进行车辆的前进制动时,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不会与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碰撞,从而切实地抑制了车辆前进制动时的沉闷撞击声。
反之,通过进行车辆的后退制动,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经由第二块固定器9与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抵接时,一对第二永磁铁12、12均等地吸引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从而保持在第二抵接状态(参照图13)。结果以后进行车辆的后退制动时,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不会与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碰撞,从而切实地抑制了车辆后退制动时的沉闷撞击声。
此外,能够适当变更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一对第一永磁铁11、11以及一对第二永磁铁12、12的埋设位置及配设个数。例如,如图14所示,一对第一永磁铁11、11埋设在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一对第二永磁铁12、12埋设在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
另外,如图15所示,可以将一对第一永磁铁11、11埋设于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一对第二永磁铁12、12埋设于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
此外,如图16所示,在图12所示的一对第一永磁铁11、11以及一对第二永磁铁12、12中,可以省略配置在刹车盘2的直径方向内侧的一个第一永磁铁11以及一个第二永磁铁12。同样地,如图17所示,在图14所示的一对第一永磁铁11、11以及一对第二永磁铁12、12中,可以省略配置在刹车盘2的直径方向内侧的一个第一永磁铁11以及一个第二永磁铁12。
另外,如图18所示,在图13所示的一对第一永磁铁11、11以及一对第二永磁铁12、12中,可以省略例如配置在刹车盘2的直径方向外侧的第一永磁铁11以及配置在刹车盘2的直径方向内侧的第二永磁铁12。
下面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所述盘式刹车装置变更了上述切换保持单元而通过电磁铁构成,而其他构成部分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体相同,因此对相同的构成部分标记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例如构成为如图19所示。即,在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中埋设有吸引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的第一电磁铁21,在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中埋设有吸引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的第二电磁铁22。
第一电磁铁21配置为吸引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的刹车盘2的直径方向外侧部位,第二电磁铁22配置为吸引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的刹车盘2的直径方向外侧部位。
这里,第一电磁铁21以及第二电磁铁22例如通过图20所示的通电控制用ECU(Electric Control Unit,电控单元)23来控制通电。所述通电控制用ECU23为微型计算机,包括如下硬件:输入输出接口I/O、A/D转换器、存储程序以及数据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暂时存储输入数据等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读取存储器)、执行程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
从能够判别并检测车辆的前进或后退的变速杆位置传感器24、能够检测车辆的制动操作的开始的制动灯开关25、能够检测车辆中产生了制动力的G传感器26等,分别向通电控制用ECU 23输入检测信号。
这里,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中,通电控制用ECU 23按照图21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顺序来控制第一电磁铁21以及第二电磁铁22的通电。首先,在步骤S1中,根据变速杆位置传感器24的检测信号,判别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前进方向还是后退方向。
当在步骤S1中判别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前进方向时,在接下来的步骤S2中,根据制动灯开关25的接通及关闭信号,判定车辆的刹车踏板(省略图示)的制动操作是否开始。
当步骤S2的判定结果为“是”,判定为已经开始车辆的制动操作时,在接下来的步骤S3中使第一电磁铁21通电。结果是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被第一电磁铁21吸引而与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抵接,盘式刹车装置预先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状态下。
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中,在进行车辆的前进制动时,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不会与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产生碰撞,从而切实地抑制了车辆的前进制动时的沉闷撞击声。
在接下来的步骤S4中,根据G传感器26的检测信号,判定车辆中是否产生了制动力。并且,如果判定结果为“是”,则认为车辆处在前进制动中,在步骤S5中使第一电磁铁21不通电而关闭后,返回步骤S1。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中判别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后退方向时,在接下来的步骤S6中,根据制动灯开关25的接通及关闭信号,判定车辆的刹车踏板(省略图示)的制动操作是否开始。
步骤S6的判定结果为“是”,判定为已经开始车辆的制动操作时,在接下来的步骤S7中使第二电磁铁22通电。结果是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被第二电磁铁22吸引而与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抵接,盘式刹车装置预先保持在所述第二抵接状态下。
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中,在进行车辆的后退制动时,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不会与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产生碰撞,从而切实地抑制了车辆后退制动时的沉闷撞击声。
在接下来的步骤S8中,根据G传感器26的检测信号,判定车辆中是否产生了制动力。并且,如果判定结果为“是”,则认为车辆处在后退制动中,在步骤S9中使第二电磁铁22不通电而关闭后,返回步骤S1。
这里,如果上述步骤S2、步骤S4、步骤S6、步骤S8的判定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S1重复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此外,步骤S5的处理可以在步骤S6的前半段执行,步骤S9可以在步骤S2的前半段执行。
下面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所述盘式刹车装置变更了所述切换保持单元而通过闭合液压回路构成,而其他构成部分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体相同,因此对相同的构成部分标记同一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的切换保持单元例如构成为如图22所示。即,在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中形成有第一液压缸32,所述第一液压缸32嵌插有按压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的的第一活塞31,在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中形成有第二液压缸34,所述第二液压缸中嵌插有按压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的的第二活塞33。并且,在连通第一液压缸32与第二液压缸34的闭合液压回路35中设置有节流口36。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中,通过进行车辆的前进制动,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向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侧移动时,第一活塞31缓慢收缩而第二活塞33缓慢伸展,从而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状态。结果在进行车辆的前进制动时,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一扭矩传递部6C不会与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碰撞,切实地抑制进行车辆的前进制动时的沉闷撞击声。
反之,通过进行车辆的后退制动,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向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侧移动时,由于第二活塞33缓慢收缩而第一活塞31缓慢伸展,从而保持在所述第二抵接状态。结果在进行车辆的后退制动时,制动块6的里衬6A的第二扭矩传递部6D不会与扭矩构件3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碰撞,切实地抑制车辆的后退制动时的沉闷撞击声。
此外,例如图23所示,在连通第五实施方式的盘式刹车装置中的第一液压缸32与第二液压缸34的闭合液压回路35中,可以并联一对彼此逆向的减压阀。此时可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盘式刹车装置不限于用于车辆,也能够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的旋转部的制动。
产业上的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盘式刹车装置,不仅能够在刹车盘的正转制动时(车辆的前进制动时)切实地抑制沉闷撞击声,也能够在刹车盘的逆转制动时(车辆的后退制动时)切实地抑制沉闷撞击声。

Claims (9)

1.一种盘式刹车装置,被构成为在进行刹车盘的正转制动时从制动块的第一扭矩传递部向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传递扭矩,在进行刹车盘的逆转制动时从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向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传递扭矩,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换保持单元,随着刹车盘的正转制动的操作而保持在制动块的第一扭矩传递部与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相抵接的第一抵接状态,并随着刹车盘的逆转制动的操作而切换并保持在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与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相抵接的第二抵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保持单元由:设置在安装于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块固定器和安装于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块固定器的至少一者上的弹性片;以及与所述弹性片相对应地设置在制动块上的卡合突起部而构成,
所述弹性片通过斜面卡合而越过所述卡合突起部,将该卡合突起部选择性地向所述第一扭矩承受部侧或者第二扭矩承受部侧施力,由此,切换并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状态或者第二抵接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保持单元由:设置在安装于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块固定器和安装于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块固定器的至少一者上的弹性片;以及与所述弹性片相对应地设置在制动块上的第一卡合凹部和第二卡合凹部而构成,
通过所述弹性片与所述第一卡合凹部之间的卡合而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状态,通过所述弹性片与所述第二卡合凹部之间的卡合而切换并保持在所述第二抵接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保持单元由:设置在安装于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块固定器上的第一弹性片;设置在安装于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块固定器上的第二弹性片;以及与所述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相对应地设置在制动块上的第一卡合凹部和第二卡合凹部而构成,
通过所述第一弹性片与所述第一卡合凹部之间的卡合而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状态,通过所述第二弹性片与所述第二卡合凹部之间的卡合而切换并保持在所述第二抵接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保持单元通过磁力来切换并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状态或者第二抵接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保持单元由:设置在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或者制动块的第一扭矩传递部上的第一永磁铁;以及设置在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或者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上的第二永磁铁而构成,
通过所述第一永磁铁来吸引制动块的第一扭矩传递部或者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而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状态,通过所述第二永磁铁来吸引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或者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而切换并保持在所述第二抵接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保持单元由:设置在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电磁铁;以及设置在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电磁铁而构成,
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铁来吸引制动块的第一扭矩传递部而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状态,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铁来吸引制动块的第二扭矩传递部而切换并保持在所述第二抵接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保持单元由:在设置在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活塞与设置在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活塞之间连接节流口的闭合液压回路而构成,
通过所述第一活塞收缩、所述第二活塞伸展而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状态,通过所述第二活塞收缩、所述第一活塞伸展而切换并保持在所述第二抵接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保持单元由:在设置在扭矩构件的第一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一活塞与设置在第二扭矩承受部上的第二活塞之间彼此反向地并联连接一对减压阀的闭合液压回路而构成,
通过所述第一活塞收缩、所述第二活塞伸展而保持在所述第一抵接状态,通过所述第二活塞收缩、所述第一活塞伸展而切换并保持在所述第二抵接状态。
CN2007800041989A 2006-11-20 2007-11-20 盘式刹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93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3268/2006 2006-11-20
JP2006313268A JP4650400B2 (ja) 2006-11-20 2006-11-20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PCT/JP2007/072881 WO2008062894A1 (fr) 2006-11-20 2007-11-20 Dispositif de frein à disqu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9315A true CN101379315A (zh) 2009-03-04
CN101379315B CN101379315B (zh) 2011-05-18

Family

ID=39429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419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9315B (zh) 2006-11-20 2007-11-20 盘式刹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92043B2 (zh)
JP (1) JP4650400B2 (zh)
CN (1) CN101379315B (zh)
DE (1) DE112007002781B4 (zh)
WO (1) WO200806289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8552A (zh) * 2012-06-01 2015-03-18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动衬片装置的导向件
CN104995424A (zh) * 2013-04-29 2015-10-21 泛博制动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稳定制动垫的盘式制动器,和用于组装和替换垫的相关方法
CN108603548A (zh) * 2015-12-16 2018-09-28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商用车辆的盘式制动器以及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7279B2 (ja) * 2009-02-20 2012-12-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キャリパ、及び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機構
JP5492176B2 (ja) 2011-11-30 2014-05-14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リパボディ、キャリパボディのトルク受け部の溝加工方法
US8540061B1 (en) 2012-08-17 2013-09-24 Bendix Spicer Foundation Brake Llc Disc brake pad mounting and ret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973720B2 (en) 2012-08-17 2015-03-10 Bendix Spicer Foundation Brake Llc Disc brake pad mounting and ret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960381B2 (en) 2012-08-17 2015-02-24 Bendix Spicer Foundation Brake Llc Disc brake pad mounting and ret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544614B1 (en) 2012-08-17 2013-10-01 Bendix Spicer Foundation Brake Llc Disc brake pad mounting and ret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973240B2 (en) 2012-08-17 2015-03-10 Bendix Spicer Foundation Brake Llc Disc brake pad mounting and ret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9097304B2 (en) * 2012-11-09 2015-08-04 Bendix Spicer Foundation Brake, Llc Disc brake pad mounting and ret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9206867B2 (en) 2014-02-25 2015-12-08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Pad clip with nonlinear stiffness
DE102014113617A1 (de) * 2014-09-22 2016-03-24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Bremsbelaghalterung einer Scheibenbremse, Scheibenbremse und Bremsbelag
JP6693375B2 (ja) * 2016-09-30 2020-05-13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キャリパアセンブリ
DE102022200654A1 (de) * 2022-01-20 2023-07-20 Hl Mando Corporation Bremsbelaganordnung mit einer Belagfeder für ein Scheibenbremssystem und Scheibenbremssystem
DE102022101381A1 (de) 2022-01-21 2023-07-27 Bpw Bergische Achsen Kommanditgesellschaft Scheibenbrem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09504A1 (de) 1972-02-29 1973-09-06 Audi Nsu Auto Union Ag Verfahren zum beseitigen des bremsenquietschens an scheibenbremsen von kraftfahrzeugen
DE2255678C3 (de) * 1972-11-14 1975-09-11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Bremsbackenhalte- und -abstützeinrichtung
JPS5685736U (zh) * 1979-12-06 1981-07-09
JPS5685736A (en) 1979-12-14 1981-07-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Electrochromic display device
JPS6111542Y2 (zh) * 1979-12-21 1986-04-11
JPH0750731B2 (ja) 1987-07-08 1995-05-31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基板の検査装置
JPH085397Y2 (ja) * 1987-07-16 1996-02-1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デイスクブレ−キ
US4940119A (en) * 1987-11-30 1990-07-10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isc brake assembly
CN2171586Y (zh) * 1993-01-12 1994-07-13 淄博石油机械制造总厂淄川分厂 液控盘式刹车装置
US5875873A (en) * 1997-05-05 1999-03-02 Meritor Heavy Vehicle Systems, Llc Air disc brake anti-rattle design
JP3303780B2 (ja) * 1998-07-08 2002-07-2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4039753B2 (ja) * 1998-11-04 2008-01-30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FR2800140B1 (fr) 1999-10-26 2002-01-11 Bosch Gmbh Robert Ressort de guidage d'elements de friction et frein a disque comportant au moins un tel ressort
JP2001336555A (ja) 2000-05-29 2001-12-07 Aisin Seiki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2002250376A (ja) 2001-02-22 2002-09-06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6478122B1 (en) * 2002-02-21 2002-11-12 Robert Bosch Corporation Disc brake
WO2007000410A1 (en) 2005-06-27 2007-01-04 Haldex Brake Products Ab A disc brake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8552A (zh) * 2012-06-01 2015-03-18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动衬片装置的导向件
CN104428552B (zh) * 2012-06-01 2017-03-22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动衬片装置的导向件
CN104995424A (zh) * 2013-04-29 2015-10-21 泛博制动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稳定制动垫的盘式制动器,和用于组装和替换垫的相关方法
CN105209779A (zh) * 2013-04-29 2015-12-30 泛博制动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稳定刹车片的固定卡钳盘式制动器,及相关组件和片的更换方法
CN104995424B (zh) * 2013-04-29 2017-05-31 泛博制动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稳定制动垫的盘式制动器,和用于组装和替换垫的相关方法
CN105209779B (zh) * 2013-04-29 2018-03-30 泛博制动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稳定刹车片的固定卡钳盘式制动器,及相关组件和片的更换方法
CN108603548A (zh) * 2015-12-16 2018-09-28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商用车辆的盘式制动器以及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
CN108603548B (zh) * 2015-12-16 2020-04-21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商用车辆的盘式制动器以及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
US10941822B2 (en) 2015-12-16 2021-03-09 Knorr-Bremse Systeme Fuer Nutzfahrzeuge Gmbh Disc brake for a utility vehicle and brake pad for a disc brak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07002781B4 (de) 2013-05-23
JP4650400B2 (ja) 2011-03-16
WO2008062894A1 (fr) 2008-05-29
US8292043B2 (en) 2012-10-23
CN101379315B (zh) 2011-05-18
JP2008128335A (ja) 2008-06-05
DE112007002781T5 (de) 2010-01-28
US20090008193A1 (en) 2009-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9315B (zh) 盘式刹车装置
US8051957B2 (en) Ball screw for a motor vehicle brake and a motor vehicle brake
CN110080849B (zh) 发动机的凸轮轴及气门驱动装置
DE59800267D1 (de) Doppelkupplung in Reibscheibenbauart,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CN105387202A (zh) 驻车锁机构
CN107763208A (zh) 换挡鼓安排
SE0100842D0 (sv) A Parking Lock
CN112855807A (zh) 一种制动总成及其摩擦片自动回位及限位结构
JP2022030724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SE9903730L (sv) Låsaktuator
KR101130339B1 (ko) 차량용 주차 브레이크
KR20200034103A (ko) 전자식 디스크 브레이크
US6250440B1 (en) Shear-damped disc brake
CN201597581U (zh) 组合式后行、驻车制动钳
CN106969140B (zh) 车辆用驻车装置以及驻车用轴的支承结构
CN108138881A (zh) 轮式工程机械
DE102005049060A1 (de) Bremsbacke für eine Trommelbremse, Trommelbremse mit einer Bremsbacke sowie Bremsanlage mit einer Trommelbremse und einer Bremsbacke
KR970007712B1 (ko) 자동차의 브레이크 장치
KR100326380B1 (ko) 자동차용 디스크 브레이크의 가이드 핀 연결장치
KR100537068B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의 캘리퍼 어셈블리
KR101354550B1 (ko) 차량용 파킹브레이크의 실린더어셈블리
US20230400070A1 (en) Electric drum brake module comprising an integrated operating brake and an integrated electric parking brake
KR200276251Y1 (ko) 드럼 브레이크의 앵커블럭
KR200281972Y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의 가이드로드
KR100235645B1 (ko) 마그네트를 이용한 핸드 브레이크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