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7332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7332A
CN101377332A CNA2008101311801A CN200810131180A CN101377332A CN 101377332 A CN101377332 A CN 101377332A CN A2008101311801 A CNA2008101311801 A CN A2008101311801A CN 200810131180 A CN200810131180 A CN 200810131180A CN 101377332 A CN101377332 A CN 101377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otating shaft
blade
gea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311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7332B (zh
Inventor
石川博章
上原伸哲
田中直也
中川博之
吉川利彰
谷川喜则
平川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210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2660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77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7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7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73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调机,在为了使气流方向朝下方偏转而将上下叶片朝下方向倾斜、使气流通过上下叶片时,抑制一部分气流不朝下方向偏转而朝上方向流动的问题,可提高气流的控制性。该空调机备有:形成连通吸入口与吹出口的风路的机箱;设在风路内、产生气流的风扇;设在吹出口、朝着划分吹出口的侧面延伸的可旋转的滑动运动用旋转轴;上下叶片,其设在吹出口,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为中心转动,使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方向朝上下方向偏转;上下叶片驱动机构,其设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与上下叶片之间,使滑动运动用旋转轴和上下叶片的相对位置变化,并使上下叶片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为中心转动。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备有上下叶片的空调机,该上下叶片设在吹出口,使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朝上下方向偏转。
背景技术
已往已知的空调机,备有形成了将吸入口与吹出口连通的风路的机箱、设在上述风路内并产生气流的风扇、设在上述吹出口并且使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朝上下方向偏转的上下叶片(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该空调机,使上述上下叶片朝水平方向或下方向转动,将上述气流的方向控制为水平方向或下方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1586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该已往的空调机存在的问题是,例如,若为了使气流的方向朝下方向偏转而使上下叶片朝下方向倾斜,则当气流通过上下叶片时,通过上下叶片的上面的气流的一部分不朝下方向偏向而朝上方向流动,导致气流的控制性降低。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点为课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机,该空调机,例如为了使气流的方向朝下方向偏转而将上下叶片朝下方向倾斜,当气流通过上下叶片时,能抑制气流的一部分不朝下方向偏转而朝上方向流动,从而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本发明的空调机,备有:形成了将吸入口与吹出口连通的风路的机箱;设在上述风路内、产生气流的风扇;设在上述吹出口、朝着划分上述吹出口的侧面延伸的可旋转的第1旋转轴;上下叶片,其设在上述吹出口,以上述第1旋转轴为中心转动,使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上述气流的方向朝上下方向偏转;上下叶片驱动机构,其设在上述第1旋转轴与上述上下叶片之间,使上述第1旋转轴和上述上下叶片的相对位置变化,并使上述上下叶片以上述第1旋转轴为中心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例如,当为了使气流的方向朝下方向偏转而将上下叶片朝下方向倾斜、气流通过上下叶片时,能抑制气流的一部分不朝下方向偏转而朝上方向流动的问题,可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构造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图。
图3是从图2的箭头B看的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空调机的室内机要部的图。
图5(a)是表示图1所示空调机的室内机停止状态时的吹出口的说明图,图5(b)是表示图5(a)所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放大图。
图6(a)是表示图1所示空调机的室内机从吹出口将气流朝水平方向吹出时的吹出口的说明图,图6(b)是表示图6(a)所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图。
图7(a)是表示图1所示空调机从吹出口将气流朝下方向吹出时的吹出口的说明图,图7(b)是表示图7(a)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要部的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构造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5(a)是表示图14中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一端部的主视图,图15(b)是从图15(a)的箭头B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5(c)是表示图14中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另一端部的主视图,图15(d)是从图15(c)的箭头D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3的空调机将气流朝水平方向吹出时的构造图。
图17是图13的空调机将气流朝下方向吹出时的构造图。
图18是图13的空调机停止时的构造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20(a)是表示图19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一端部的主视图,图20(b)是从图20(a)的箭头B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20(c)是表示图19中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另一端部的主视图,图20(d)是从图20(c)的箭头D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22(a)是表示图21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一端部的主视图,图22(b)是从图22(a)的箭头B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22(c)是表示图21中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另一端部的主视图,图22(d)是从图22(c)的箭头D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件、部位注以相同标记。
在本说明书中,把图1中的箭头A方向作为上方向。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构造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的图。图3是从图2的箭头B方向看的图。图4是表示图2所示空调机的要部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备有机箱4,该机箱4形成有从外部吸入空气的吸入口1、把从吸入口1吸入的空气吹出到外部的吹出口2、将吸入口1与吹出口2连通的风路3。
另外,该空调机还备有设在风路3内并产生气流的风扇5、设在吸入口1与风扇5之间并与从吸入口1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6、设在吹出口2并使从吹出口2吹出的气流方向朝上下方向偏转的圆弧形断面的上下叶片7、设在风扇5与上下叶片7之间并且使风路3内的气流方向朝左右方向偏转的左右叶片8。
在吹出口2,可旋转地设有朝向划分吹出口2的侧面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第1旋转轴、即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
在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上,通过连杆机构(图未示)连接着被控制部(图未示)控制的滑动运动用马达(图未示),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被滑动运动用马达驱动旋转。
在上下叶片7的一个面、即划分吹出口2的侧面侧的端部,设有内侧为空腔的箱形状的连结体本体10a。
在该连结体本体10a的下侧设有支承部10b,该支承部10b的断面形状是コ字形,将上下叶片7的端部可滑动地支承着。
连结体10由连结体本体10a和支承部10b构成。
在与划分吹出口2的侧面相向的连结体本体10a的侧面形成了贯通孔,在该贯通孔处安装着第1轴承11。
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可旋转地由第1轴承11支承着,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的端部面临着连结体本体10a的内部。
另外,连结体本体10a,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的轴线方向两侧面、在比第1轴承11更靠上下叶片7侧,形成贯通孔,在各贯通孔处安装着第2轴承12。
在连结体本体10a的内侧,安装着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平行的传递用旋转轴13,该传递用旋转轴13的两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在第2轴承12上。
在连结体本体10a的内侧设有第1齿轮14,该第1齿轮14固定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上,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一起旋转。
另外,在连结体本体10a的内侧设有与第1齿轮14啮合的作为旋转体的第2齿轮15,该第2齿轮15固定在传递用旋转轴13上,与传递用旋转轴13一起旋转。
第1齿轮14和第2齿轮15是用树脂做成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用金属等强度方面没有问题的材料做成。
在上下叶片7的与连结体本体10a相向的面上,形成了凸部7a,该凸部7a是能与第2齿轮15啮合的被卡合部。
该凸部7a在与传递用旋转轴13正交的方向,并排地设有若干个。
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灰尘等附着在第1齿轮14和第2齿轮15上或者产生结露,连结体10将第1齿轮14和第2齿轮15收纳在内侧为空腔的箱形状连结体本体10a的内侧。但是,只要不存在空气中的灰尘等附着到第1齿轮14和第2齿轮15上或者产生结露等的问题,连结体本体10a也可以不是箱形状。
这时,连结体本体10a只要能安装第1轴承11和第2轴承12即可。
在连结体本体10a的、安装着第1轴承11的侧壁的外侧,固定着第3齿轮16,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贯通该第3齿轮16的内部。
这样,当第3齿轮16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转动时,连结体10也连动地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转动。
在第3齿轮16上,啮合设置着第4齿轮18。第4齿轮18固定在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平行配置着的第2旋转轴、即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上。
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上,通过连杆机构(图未示)连接着转动运动用马达(图未示),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被转动运动用马达驱动旋转。
借助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的旋转,第4齿轮18连动地旋转,第3齿轮16转动,连结体10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转动。
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由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第1齿轮14、传递用旋转轴13、第2齿轮15、连结体10、凸部7a、第3齿轮16、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及第4齿轮18构成。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动作。
先说明从停止状态切换到将气流从吹出口2朝水平方向吹出的状态。
图5(a)是表示图1所示空调机停止状态时的吹出口2的说明图,图5(b)是表示图5(a)所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的图。图6(a)是表示图1所示空调机从吹出口2将气流朝水平方向吹出时的吹出口2的说明图,图6(b)是表示图6(a)所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的图。
在空调机停止着的状态下,上下叶片7关闭吹出口2地倾斜着。
在该状态下,若使用者操作空调机而使气流朝水平方向吹出,则风扇5旋转而产生气流,空气从吸入口1被吸入,该吸入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6。
由于热交换器6的温度被控制在预定的温度,所以,通过了热交换器6的空气成为设定的温度,被运送到吹出口2。
接着,滑动运动用马达驱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朝着箭头20a所示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旋转,固定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上的第1齿轮14,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与第1齿轮14啮合着的第2齿轮15,以传递用旋转轴13为中心朝箭头21a所示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旋转。
结果,与第2齿轮15啮合着的上下叶片7,朝着箭头22a所示方向移动,即相对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朝下游侧移动。
接着,转动运动用马达驱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固定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上的第4齿轮18,以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与第4齿轮18啮合着的第3齿轮16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转动,固定在第3齿轮16上的连结体10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转动。
结果,支承在连结体10上的上下叶片7,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朝箭头23a所示方向即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上下叶片7转动而朝向水平方向的同时,上下叶片7的下游侧端部朝着离开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的方向即朝下游侧移动,所以,即使将上下叶片7或左右叶片8做得比较大,也能防止上下叶片7的上游侧端部与左右叶片8碰撞。
结果,可以提高将上下叶片7朝水平方向倾斜时的、气流的控制性。
下面,说明从停止状态切换到将气流从吹出口2朝下方向吹出的状态。
图7(a)是表示图1所示空调机从吹出口2将气流朝下方向吹出时的吹出口2的说明图,图7(b)是表示图7(a)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的图。
若使用者从上下叶片7将吹出口2关闭的状态起操作空调机、使气流朝下方向吹出,则风扇5旋转而产生气流,从吸入口1吸入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6后,被运送到吹出口2。
接着,滑动运动用马达驱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朝箭头20b所示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旋转,固定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上的第1齿轮14,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与第1齿轮14啮合着的第2齿轮15,以传递用旋转轴13为中心,朝箭头21b所示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旋转。
结果,与第2齿轮15啮合着的上下叶片7,朝着箭头22b所示方向移动,即相对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朝下游侧移动。
接着,转动运动用马达驱动,使得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固定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上的第4齿轮18以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为中心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与第4齿轮18啮合着的第3齿轮16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固定在第3齿轮16上的连结体10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转动。
结果,支承在连结体10上的上下叶片7,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朝着箭头23b所示方向即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上下叶片7转动而朝向下方向的同时,上下叶片7的下游侧端部朝着离开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的方向、即朝下游侧移动,所以,即使将上下叶片7或左右叶片8做得比较大,也能防止上下叶片7的上游侧端部与左右叶片8碰撞。
结果,可以提高将上下叶片7朝下方向倾斜时的、气流的控制性。
另外,由于可将上下叶片7的上游侧端部靠近吹出口2的顶面,所以,可以抑制通过上下叶片7上侧的气流的一部分不偏转而朝上方向流动的问题,所以,可进一步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由于用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使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和上下叶片7的相对位置变化,并且使上下叶片7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为中心转动,所以,即使例如为了使气流的方向朝下方向偏转而将上下叶片7朝下方向倾斜,通过将上下叶片7的上游侧端部靠近吹出口2的顶面,也可抑制通过上下叶片7上侧的气流的一部分不偏转而朝上方向流动的问题,从而可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另外,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使上下叶片7向上下方向反转,并且,在上下叶片7的下游侧端部离开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的方向使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和上下叶片7的相对位置变化,所以,即使将上下叶片7或左右叶片8做得比较大,也能防止上下叶片7与左右叶片8碰撞,可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另外,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具有与上下叶片7接触并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连动地旋转的第2齿轮15,在第2齿轮15旋转的同时,上下叶片7相对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朝一个方向移动,所以,可以用简单的构造,把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的旋转力传递给上下叶片7。
另外,由于在上下叶片7上形成了与第2齿轮15啮合的凸部7a,所以,可用简单的构造,把第2齿轮15的旋转力传递给上下叶片7。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具有与滑动运动用马达连接着的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和与转动运动用马达连接着的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图8所示那样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即,把第5齿轮24固定在滑动运动旋转轴9上,把与第5齿轮24啮合的第6齿轮25固定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上,通过使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旋转,也使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同时旋转。
其它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时,马达可以安装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或转动运动用旋转轴17中的任一方上,这样,可以减少马达数。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的另一例的图。
支承部10b这样地形成:朝着离开连结体本体10a的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后,朝着上下叶片7弯曲,再在上下叶片7的跟前弯曲,再朝着离开连结体本体10a的方向水平地延伸。
上下叶片7在与连结体本体10a相向的面上具有L字形的支承部承接部26,该支承部承接部26的前端部朝向连结体本体10a。
支承部10b的前端部可滑动地配置在支承部承接部26的内部。
这样,上下叶片7可滑动地支承在连结体10上。
根据该空调机,不必将支承部10b从上下叶片7的一个面设置到另一个面,可简单地形成,另外,安装连结体10的位置也可以自由设定而不限定于在上下叶片7的吹出口2的侧面侧端部。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的另一例的图。
支承部10b的下侧的断面形成为コ字形。
上下叶片7,在与划分吹出口2的侧面相向的面上具有凹部27,支承部10b的前端部可在该凹部27内滑动。
这样,上下叶片7可滑动地支承在连结体10上。
根据该空调机,不将支承部10b延伸形成到上下叶片7的连结体本体10a相反侧的面,所以,可以使上下叶片7的连结体本体10a相反侧的面更加靠近吹出口2的顶面或底面。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19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上下叶片7在与连结体10相向的面上,在与传递用旋转轴13正交的方向,连续地形成若干个凹部7b,该凹部7b是能与第2齿轮15啮合的被卡合部。
凹部7b与凸部7a相比,由于降低了与气流的碰撞,所以,可以抑制气流中所含的灰尘等附着在凹部7b。
结果,可提高上下叶片7的驱动可靠性。
另外,被卡合部不限定是有底的凹部7b,也可以是贯通上下叶片7的贯通孔。
实施方式2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要部的立体图。
在连结体本体10a的内侧设有第1圆筒部28。该第1圆筒部28固定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上,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9一起旋转。
另外,在连结体本体10a的内侧设有与上下叶片7接触的旋转体即第2圆筒部29。该第2圆筒部29固定在传递用旋转轴13上,与传递用旋转轴13一起旋转。
第1圆筒部28和第2圆筒部29,在相互接触的区域即周缘部具有作为防滑部件的橡胶,第1圆筒部28旋转时,第2圆筒部29也连动地旋转,上下叶片7相对于第2圆筒部29朝一个方向移动。
防滑部件不限定于橡胶,也可以是其它部件。
另外,上下叶片7在与第2圆筒部29的周缘部接触的区域也可以具有作为防滑部件的橡胶,另外,在第2圆筒部件29或上下叶片7的任一方上也可以设置防滑部件。
其它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由于在第1圆筒部28、第2圆筒部29及上下叶片7上,不形成相互卡合的凸部或凹部,而是以相互不打滑的面接触,所以,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相比,可以减少灰尘等对第1圆筒部28、第2圆筒部29以及上下叶片7的附着。
结果,上下叶片7的驱动具有高可靠性。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上下叶片7是形成了与第2齿轮15卡合的被卡合部的上下叶片7、或者与第2圆筒部29接触的上下叶片7,但并不限定于此,该上下叶片7也可以是具有形成了与第2齿轮15卡合的被卡合部的部件的上下叶片7,或者也可以是具有与第2圆筒部29接触的部件的上下叶片7。
实施方式3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构造图。图14是表示图13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立体图。图15(a)是表示图14中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一端部的主视图,图15(b)是从图15(a)的箭头B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侧视图,图15(c)是表示图14中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另一端部的主视图,图15(d)是从图15(c)的箭头D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侧视图。
另外,图15中省略了滑动导引件30a,图15(d)中省略了滑动运动用马达46和转动运动用马达47。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备有断面圆弧形的上下叶片30和左右叶片31。上下叶片30设在吹出口2,使从吹出口2吹出的气流方向朝上下方向偏转。左右叶片31设在风扇5与上下叶片30之间,使风路3内的气流方向朝左右方向偏转。
在吹出口2,支承着可旋转的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和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是与上下叶片30相向并且朝向划分吹出口2的侧面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1旋转轴。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是与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平行的第2旋转轴。
在上下叶片30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之间,设有使上下叶片30和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相对位置变化、并使上下叶片30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为中心转动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
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具有连结体35、移动机构36和转动机构37。连结体35的一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上,另一端部支承着上下叶片30。移动机构36使上下叶片30相对于连结体35相对移动。转动机构37使连结体35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为中心转动。
连结体35分别设在上下叶片30的两端部侧,移动机构36和转动机构37设在各连结体35上。
移动机构36具有第1旋转力传递部和第10齿轮42。第1旋转力传递部由第7齿轮38、第8齿轮39、第9齿轮40和传递用旋转轴41构成。第7齿轮38固定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上,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一起旋转。第8齿轮39可旋转地支承在连结体35上,与第7齿轮38啮合。第9齿轮40与第8齿轮39啮合而可旋转。传递用旋转轴41可旋转地支承在连结体35上,其一端部与第9齿轮40固定。第10齿轮42是固定在传递用旋转轴41另一端部的旋转体。
第7齿轮38、第8齿轮39和第9齿轮40,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朝着上下叶片30并排地配置在内部为空腔的连结体35的内部。
在上下叶片30上,在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相向的面、即划分吹出口2的两侧面侧,固定着偏平形状的环状滑动导引件30a。
该滑动导引件30a朝着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正交的方向延伸,在内侧的底面上沿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了三角形状的第1接触部即突起部30b。
在该突起部30b上啮合着第10齿轮42。
这样,当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旋转时,其旋转力通过第7齿轮38、第8齿轮39、第9齿轮40和传递用旋转轴41,传递给第10齿轮42,上下叶片30相对于连结体35作相对移动。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上下叶片30具有形成了突起部30b的滑动导引件30a,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直接形成了突起部的上下叶片30。
转动机构37具有第11齿轮43和第2旋转力传递部。第11齿轮43是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为中心固定在连结体35上的第2接触部。该第2旋转力传递部由第12齿轮44和第13齿轮45构成。第12齿轮44与该第11齿轮43啮合而可旋转。第13齿轮45固定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上,与第12齿轮44啮合。
第11齿轮43、第12齿轮44和第13齿轮45,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朝着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并排配置着。
这样,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旋转时,其旋转力通过第13齿轮45和第12齿轮44传递给第11齿轮43,连结体35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为中心转动。
另外,第11齿轮43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在连结体35上。
突起部30b、第7齿轮38、第8齿轮39、第9齿轮40、第10齿轮42、第11齿轮43、第12齿轮44及第13齿轮45,是由铜系金属构成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用铁系金属、聚缩醛树脂、尼龙树脂等其它部件构成。
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一方端部,连接着使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旋转的第1马达即滑动运动用马达46。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一方端部,连接着使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旋转的第2马达即转动运动用马达47。
其它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相同。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动作。
图16是图13的空调机停止状态时的构造图。图17是图13的空调机将气流从吹出口2朝水平方向吹出时的构造图。图18是图13的空调机将气流从吹出口2朝下方向吹出时的构造图。
在空调机停止着的状态,上下叶片30关闭吹出口2地倾斜着。
这样,可以制造外观上流畅的结构。
在该状态下,若使用者操作空调机进行供暖运转,则转动运动用马达47驱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旋转,其旋转力通过第13齿轮45和第12齿轮44传递给第11齿轮43,连结体35连动地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为中心、朝着上下叶片30的凹部向下侧的方向转动。
由于可以使气流沿着上下叶片30的凹部朝下方向偏转,所以,抑供暖风从上下叶片30的下游侧端部飞扬,可以提高暖风朝着地面方向的到达性。
另外,用大的角度使上下叶片30转动,可以使上下叶片30靠近吹出口2的顶面,所以,抑制通过了上下叶片30上侧的气流朝上方向的流动,可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接着,滑动运动用马达46驱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旋转,其旋转力通过第7齿轮38、第8齿轮39、第9齿轮40、传递用旋转轴41,传递给第10齿轮42。
由于第10齿轮42一边与突起部30b啮合一边旋转,所以,上下叶片30相对于连结体35,其下游侧端部朝着离开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方向相对地移动。
这样,可以防止上下叶片30与左右叶片31或吹出口2的顶面碰撞。
若使用者操作空调机进行制冷运转,则转动运动用马达47朝着与供暖时相反的方向驱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旋转,其旋转力通过第13齿轮45和第12齿轮44传递给第11齿轮43,连结体35连动地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为中心、朝着上下叶片30的凹部向上侧的方向转动。
由于可以使气流沿着上下叶片30的凹部朝水平方向偏转,所以,可抑制冷风从上下叶片30的下游侧端部垂落。
另外,用大的角度使上下叶片30转动运动,可以使上下叶片30靠近吹出口2的底面,所以,抑制通过了上下叶片30下侧的气流朝下方向流动,可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接着,滑动运动用马达46朝着与供暖时相反的方向驱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旋转,其旋转力通过第7齿轮38、第8齿轮39、第9齿轮40和传递用旋转轴41,传递给第10齿轮42。
由于第10齿轮42一边与突起部30b啮合一边旋转,所以,上下叶片30相对于连结体35,其下游侧端部朝着离开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方向相对地移动。
这样,可以防止上下叶片30与左右叶片31或吹出口2的底面碰撞。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借助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使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和上下叶片30的相对位置变化,并且,使上下叶片30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为中心转动,所以,例如,即使为了使气流方向朝下方向偏转而将上下叶片30朝下方向倾斜,通过使上下叶片30的上游侧端部靠近吹出口2的顶面,也可以抑制通过了上下叶片30上侧的气流的一部分不偏转而朝上方向流动,可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另外,借助第1旋转力传递机构,可将滑动运动用马达46与上下叶片30分开地配置,另外,借助第2旋转力传递机构,可将转动运动用马达47与上下叶片30分开配置,所以,可以降低滑动运动用马达46或转动运动用马达47造成的、风路3内的气流压力损失,另外,可抑制因紊流产生的结露。
另外,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被滑动运动用马达46驱动旋转,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被转动运动用马达47驱动旋转,所以,可以使上下叶片30不与吹出口2或左右叶片31碰撞地转动。
另外,只驱动滑动运动用马达46,不改变上下叶片30的角度,可以将上下叶片30推出到下游侧或拉入到上游侧。结果,例如将吹出口2的流路缩窄、使气流缩流,可以增加气流的流速,加长气流的到达距离,进一步提高气流的控制性。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20(a)是表示图19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一端部的主视图,图20(b)是从图20(a)的箭头B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侧视图,图20(c)是表示图19中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另一端部的主视图,图20(d)是从图20(c)的箭头D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侧视图。
图20中省略了滑动导引件30a。图20(b)中省略了转动运动用马达47。图8(d)中省略了滑动运动用马达46。
滑动运动用马达46配置在吹出口2的一方侧面侧。转动运动用马达47配置在吹出口2的另一方侧面侧。
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架设在转动运动用马达47与接近该转动运动用马达47的一方连结体35之间。转动机构37设在该一方连结体35上。
连结体35、转动机构37和上下叶片30由具有如下程度的机械刚性的材料构成,当一方的连结体35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为中心转动时,上下叶片30和另一方连结体35能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为中心转动。
根据该空调机,由于滑动运动用马达46和转动运动用马达47分别离开地配置,所以,可提高滑动运动用马达46和转动运动用马达47的尺寸自由度。
另外,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架设在转动运动用马达47与接近转动运动用马达47的一方连结体35之间,而并非设在各连结体35之间,所以,可以降低沿上下叶片30流动的气流受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妨碍。
实施方式4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立体图。图22(a)是表示图21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一端部的主视图,图22(b)是从图22(a)的箭头B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侧视图,图22(c)是表示图21中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另一端部的主视图,图22(d)是从图22(c)的箭头D看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的侧视图。
图22中省略了滑动导引件30a。图22(d)中省略了马达50。
该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上下叶片驱动机构34,在各连结体35上备有第3旋转力传递部。该第3旋转力传递部具有第14齿轮48和第15齿轮49。第14齿轮48固定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上,与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一起旋转。第15齿轮49固定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上,与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一起旋转,并与第14齿轮48啮合。
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架设在各连结体35上,在该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一方端部安装着马达50。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上,未安装马达。
当借助马达50的驱动而使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旋转时,其旋转力通过第14齿轮48和第15齿轮49分别传递给各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
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空调机,其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分别设在各连结体35上,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备有架设在各连结体35上的一根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空调机。
另外,也可以是在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上安装着马达、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上不安装马达的空调机。这时也同样地,借助第3旋转力传递部,把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旋转力传递给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
其它的构造与实施方式3相同。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动作。
首先,若从停止状态操作空调机进行供暖运转,则马达50驱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旋转,与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同样地,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旋转力传递给第10齿轮42。
结果,上下叶片30相对于连结体35,其下游侧端部朝着离开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方向相对地移动。
另外,同时,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旋转力,通过第14齿轮48和第15齿轮49,传递给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
若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旋转,与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同样地,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旋转力传递给第11齿轮43。
结果,上下叶片30朝着凹部向下侧的方向转动。
在操作空调机进行制冷运转时,马达50朝着与供暖时相反的方向驱动,上下叶片30相对于连结体35,其下游侧端部朝着离开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方向相对地移动,同时,上下叶片30朝着凹部向上侧的方向转动。
这样,可以使上下叶片30不与吹出口2或左右叶片31碰撞地转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较之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进一步减少马达数,可以实现空调机的小型化。
另外,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4中说明的移动机构36,将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旋转力通过突起部30b、第7齿轮38、第8齿轮39、第9齿轮40、传递用旋转轴41和第10齿轮42,传递到上下叶片30,使上下叶片30移动,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该移动机构36也可以利用橡胶辊、金属辊、树脂辊等的摩擦力,把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旋转力传递到上下叶片30,使上下叶片30移动。
另外,该移动机构36,也可以利用同步带、V形带等的带驱动,把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旋转力传递给上下叶片30,使上下叶片30移动。
另外,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4中说明的转动机构37,将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旋转力通过第11齿轮43、第12齿轮44和第13齿轮45传递给连结体35,使连结体35转动,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该转动机构37也可以利用橡胶辊、金属辊、树脂辊等的摩擦力,把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旋转力传递给连结体35,使连结体35转动。
另外,该转动机构37也可以利用同步带、V形带等的带驱动,把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旋转力传递给连结体35,使连结体35转动。
另外,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4中说明的空调机备有第7齿轮38、第8齿轮39、第9齿轮40、第10齿轮42、第11齿轮43、第12齿轮44、第13齿轮45、第14齿轮48和第15齿轮49,但齿轮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实施方式4中说明的第3旋转力传递部,具有在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与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之间把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旋转力传递给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的、第14齿轮48和第15齿轮49。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该第3旋转力传递部,也可以利用橡胶辊、金属辊、树脂辊等的摩擦力,例如把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旋转力传递到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
另外,该第3旋转力传递部,也可以利用同步带、V形带等的带驱动,例如把滑动运动用旋转轴32的旋转力传递给转动运动用旋转轴33。

Claims (8)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备有:
形成了将吸入口与吹出口连通的风路的机箱;
设在上述风路内、产生气流的风扇;
设在上述吹出口、朝着划分上述吹出口的侧面延伸的可旋转的第1旋转轴;
上下叶片,其设在上述吹出口,以上述第1旋转轴为中心转动,使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上述气流的方向朝上下方向偏转;以及
上下叶片驱动机构,其设在上述第1旋转轴与上述上下叶片之间,使上述第1旋转轴和上述上下叶片的相对位置变化,并且使上述上下叶片以上述第1旋转轴为中心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下叶片驱动机构,使上述相对位置变化以使上述上下叶片的下游侧端部离开上述第1旋转轴,并且使上述上下叶片朝上下方向反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下叶片驱动机构具有连结体、移动机构和转动机构,上述连结体设在上述上下叶片与上述第1旋转轴之间,支承着上述上下叶片;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上下叶片相对于上述连结体相对移动;上述转动机构使上述连结体以上述第1旋转轴为中心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机构,包含有设在上述上下叶片上的第1接触部、与上述第1接触部接触而可旋转的旋转体、将旋转力从上述第1旋转轴传递给上述旋转体的第1旋转力传递部、和使上述第1旋转轴旋转的第1马达;
上述转动机构,包含有与上述第1旋转轴平行设置并可旋转的第2旋转轴、设在上述连结体上并与上述连结体一起以上述第1旋转轴为中心转动的第2接触部、把旋转力从上述第2旋转轴传递给上述第2接触部的第2旋转力传递部、使上述第2旋转轴旋转的第2马达。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机构,包含有设在上述上下叶片上的第1接触部、与上述第1接触部接触而可旋转的旋转体、把旋转力从上述第1旋转轴传递给上述旋转体的第1旋转力传递部;
上述转动机构,包含有与上述第1旋转轴平行设置并可旋转的第2旋转轴、设在上述连结体上并与上述连结体一起以上述第1旋转轴为中心转动的第2接触部、把旋转力从上述第2旋转轴传递给上述第2接触部的第2旋转力传递部;
在上述第1旋转轴与上述第2旋转轴之间设有第3旋转力传递部,当旋转力被传递给上述第1旋转轴或第2旋转轴中的任一方时,该第3旋转力传递部将上述一方的旋转力传递给另一方。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体旋转的同时,上述上下叶片相对于上述第1旋转轴朝一个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体是齿轮,在上述第1接触部上形成了与上述齿轮卡合的被卡合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体和上述第1接触部中的至少一方,在相互接触的区域具有防滑部件。
CN2008101311801A 2007-08-28 2008-07-30 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7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1088 2007-08-28
JP2007221094A JP4426609B2 (ja) 2007-08-28 2007-08-28 空気調和機
JP2007221088A JP4430697B2 (ja) 2007-08-28 2007-08-28 空気調和機
JP2007221088 2007-08-28
JP2007221094 2007-08-28
JP2007-221094 2007-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7332A true CN101377332A (zh) 2009-03-04
CN101377332B CN101377332B (zh) 2010-08-18

Family

ID=40420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118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7332B (zh) 2007-08-28 2008-07-30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30697B2 (zh)
CN (1) CN10137733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7646A (zh) * 2009-11-05 2012-07-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103673084A (zh) * 2012-09-24 2014-03-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具有其的空调器及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104456899A (zh) * 2013-09-17 2015-03-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N104501304A (zh) * 2014-12-08 2015-04-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具有导风板的空调器
CN107449126A (zh) * 2017-08-18 2017-12-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壁挂机
CN113074415A (zh) * 2021-03-08 2021-07-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6122B2 (ja) * 2008-03-05 2013-02-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ルーバ装置
JP2010286194A (ja) * 2009-06-12 2010-12-2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4720934B2 (ja) * 2009-09-24 2011-07-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5364879B2 (ja) * 2010-12-20 2013-12-11 株式会社ロイヤル通販 ルーバー用取り付け器具及び空調機
CN104006517B (zh) * 2014-05-29 2016-08-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7646A (zh) * 2009-11-05 2012-07-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102597646B (zh) * 2009-11-05 2015-04-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103673084A (zh) * 2012-09-24 2014-03-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具有其的空调器及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103673084B (zh) * 2012-09-24 2016-05-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具有其的空调器及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104456899A (zh) * 2013-09-17 2015-03-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N104456899B (zh) * 2013-09-17 2019-06-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US10393422B2 (en) 2013-09-17 2019-08-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N104501304A (zh) * 2014-12-08 2015-04-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具有导风板的空调器
CN104501304B (zh) * 2014-12-08 2017-10-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具有导风板的空调器
CN107449126A (zh) * 2017-08-18 2017-12-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壁挂机
CN113074415A (zh) * 2021-03-08 2021-07-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74415B (zh) * 2021-03-08 2022-05-2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52831A (ja) 2009-03-12
JP4430697B2 (ja) 2010-03-10
CN101377332B (zh) 201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7332B (zh) 空调机
JP4426609B2 (ja) 空気調和機
EP2208942A2 (en) Air conditioner
CN20292803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1813364B (zh) 空调机
CN21034566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13054594A1 (ja) 乗用車の空調装置
CN102124278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6369788A (zh) 一种空调器用柔性挡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EP3026362B1 (en) Drive mechanism for movable member of air conditioner
CN113623850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4110808B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N102472522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EP2031320B1 (en) Air conditioner
JPH11173652A (ja)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調節装置
CN209763280U (zh) 导风板驱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952500A (zh) 空调的室内组件
JP2013167414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6626675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378070B (zh) 空调器
CN211177348U (zh)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CN211290489U (zh) 一种多向导风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输风设备
CN114234281A (zh) 空调器
CN112539470A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1182952B (zh) 空气调节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1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