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5974A -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摄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摄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5974A
CN101365974A CNA2007800020624A CN200780002062A CN101365974A CN 101365974 A CN101365974 A CN 101365974A CN A2007800020624 A CNA2007800020624 A CN A2007800020624A CN 200780002062 A CN200780002062 A CN 200780002062A CN 101365974 A CN101365974 A CN 101365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apparatus
movable part
drive unit
installation portion
maintai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20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5974B (zh
Inventor
内田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65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5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5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59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其具备:摄像元件保持部,其在使摄像面朝向规定的方向的状态下保持摄像元件,且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可动部,其被设置成与摄像元件保持部相对,且可相对于摄像元件保持部移动;三个倾斜部,其被设置在可动部及摄像元件保持部中的任一个的、与可动部及摄像元件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相对的面上;三个球体,其以与三个倾斜部分别抵接的方式被设置在可动部及摄像元件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与三个倾斜部相对的面上;以及驱动部,其使可动部移动,改变三个倾斜部与三个球体抵接的位置,在维持摄像面的面方向的状态下使保持在摄像元件保持部上的摄像元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摄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控摄像机装置或摄像机装置等摄影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使摄像元件在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首先,说明现有的摄影装置的技术。在此,作为摄影装置的一例,利用监控摄像机装置进行说明。
近年来,提出了有关各种监控摄像机装置的技术。特别是提出了如下技术:在不分昼夜地进行监控的监控摄像机装置中,在白天将选择性地使可见光透过并吸收红外光的红外光截止滤波器配置在摄像元件的前面,并进行摄影,另一方面,在夜间进行摄影的情况下,取下配置在摄像元件的前面的红外光截止滤波器,进行包括红外区域的光线在内的摄影,由此提高夜间的摄影灵敏度,从而提高夜间的监控精度。
在这种结构的监控摄像机装置中,在用可见光进行摄影的情况下和用红外光进行摄影的情况下,其光路长度会因在红外光截止滤波器的有无或照明等条件下进行摄影时所使用的光线的波长的偏差等而不同,例如,在利用最适合在白天时的可见光下摄影时的光路长度的结构,进行包括红外光的夜间摄影的情况,存在被摄影的图像模糊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例如,可根据需要能手动进行调节摄像元件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的结构的摄影装置已被实际应用。作为此摄像元件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的调节方法,有如下方法:例如在光轴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摄像元件且利用弹性单元在一个方向上施力,使具有凸轮机构的调整环旋转,以向相反方向按压摄像元件,由此来调节摄像元件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而且,最近,还提出了如下所述的监控摄像机装置,通过在将红外光截止滤波器配置在光路上时以及从光路上取下时,一面参照从摄像元件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对焦值,一面使摄像元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至对焦值最大的位置,由此来校正因利用所述可见光及包含可见光与红外光的区域的光线进行摄影时的光路长度的不同所引起的焦距的不同,从而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可以拍摄到焦距对准的清晰图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这种监控摄像机装置中,为了使摄像元件移动使用丝杠,在机架上安装摄像元件,并利用步进电机旋转驱动丝杠,其中所述机架具有以可相对于丝杠旋转的方式设置的螺母部,且其在光轴方向上的动作被导杆限制。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利用步进电机的旋转使丝杠旋转,由此可使摄像元件在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移动所期望的距离。
然而,所述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监控摄像机装置中,由丝杠和导杆的两个轴支承的、具有摄像元件的机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由此使摄像元件移动。因此,存在必须设置两个轴等、在光轴方向其结构增大、且难以小型化的问题。
而且,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利用电机使具有凸轮机构的调整环旋转以控制驱动部,来检测对焦值最大的位置并在此位置处停止,由此来调整摄像元件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如果采用这种结构,虽然解决了在光轴方向上结构增大的问题,但是一般来说,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技术中,对摄像元件施加向调整环方向的作用力的弹性单元的作用力被设计,以使摄像元件不会因较小的力而移动较大距离,即,为了手动使调整环旋转,而使所需的转矩增大。另一方面,一面使摄像元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一面连续地检测对焦值,为了使摄像元件移动到所述对焦值最大的位置处,必须使摄像元件顺畅地移动,但如上所述,因为摄像元件在调整环的方向上被施加较大的作用力,因此为了使调整环旋转而需要大型电机,从而存在小型电机的较小的驱动力难以使摄像元件顺畅地移动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1657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2742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提供一种即使以较小的驱动力也可使摄像元件在光轴方向上顺畅地移动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摄影装置。
本发明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摄像元件保持部,其在使摄像面朝向规定的方向的状态下保持摄像元件,且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可动部,其被设置成与摄像元件保持部相对,且可相对于摄像元件保持部移动;三个倾斜部,其设置在可动部及摄像元件保持部中的任一个的、与可动部及摄像元件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相对的面上;三个球体,其以与三个倾斜部分别抵接的方式设置在可动部及摄像元件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与三个倾斜部相对的面上;以及驱动部,其通过使可动部移动,从而改变三个倾斜部与三个球体抵接的位置,在维持摄像面的面方向的状态下使保持在摄像元件保持部上的摄像元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根据所述结构,在可动部与摄像元件保持部之间配置有三个球体,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动部与摄像元件保持部的摩擦较少,以较小的驱动力也可使摄像元件在光轴方向上顺畅地移动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
而且,可以是如下结构:可动部能以光轴方向为中心旋转,驱动部使可动部旋转。
根据该结构,进而可实现使摄像元件更顺畅地移动的结构。
进而,可以是如下结构:三个球体是直径分别相等的球。
根据这种结构,进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可动部与摄像元件驱动部彼此保持平行。
而且,可以是如下结构:三个球体可旋转地设置在可动部及摄像元件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与三个倾斜部相对的面上。
根据这种结构,进而可旋转地保持三个球体,因此阻碍等较少,从而可使摄像元件更顺畅地移动。
进而,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三个球体配置在凹陷部的内侧,所述凹陷部设置在可动部及摄像元件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与三个倾斜部相对的面上。
根据这种结构,进而能够以设置有凹陷部的简单结构可旋转地保持三个球体。
而且,也可以是如下结构:还具备透镜安装部以及多个球体,所述透镜安装部安装有透镜部;所述多个球体设置在可动部及透镜安装部之间,可动部经由多个球体相对于透镜安装部可移动。
根据这种结构,进而在可动部与透镜安装部之间也配置有多个球体,因此能以更小的驱动力使摄像元件顺畅地移动。
进而,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多个球体可旋转地设置在可动部及透镜安装部中的任一个的、与可动部及透镜安装部中的另一个相对的面上。
根据这种结构,进而多个球体在可旋转的状态下被设置,因此阻碍等较少,从而能以更小的驱动力使摄像元件顺畅地移动。
进而,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多个球体配置在凹部的内侧,所述凹部设置在可动部及透镜安装部中的任一个的、与可动部及透镜安装部中的另一个相对的面上。
根据这种结构,进而能够以设置凹部并在该凹部内侧配置球体的简单结构在可旋转的状态下配置球体。
而且,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具备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在沿着光轴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对所述摄像元件保持部施加作用力,可动部在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摄像元件保持部施加作用力。
根据这种结构,进而可实现耐冲击性优良的结构。
而且,也可以是如下结构:驱动部是旋转型电机。
根据这种结构,进而可实现简单的结构。
接着,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透镜部;摄像元件;本发明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以及图像信号处理部,其对从摄像元件输出的信号进行图像信号处理。
根据这种结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在可动部与摄像元件保持部之间配置有三个球体,因此可提供一种可动部与摄像元件保持部的摩擦较小,且即使以较小的驱动力也可使摄像元件在光轴方向上顺畅地移动的摄影装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即使以较小的驱动力也可使摄像元件在光轴方向上顺畅地移动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摄影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搭载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上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在箭头方向观察此摄影装置的图2中的E-F截面所得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此摄影装置的透镜盖部、透镜部、上侧筐体及透镜安装部被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在箭头方向观察此摄影装置的图2中的C-D截面所得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此摄影装置的透镜盖部、透镜部、上侧筐体、透镜安装部及可动部被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A是表示此摄影装置的摄像元件保持部与可动部的关系的图。
图7B是表示此摄影装置的摄像元件保持部与可动部的关系的图。
图7C是表示此摄影装置的摄像元件保持部与可动部的关系的图。
图8是在箭头方向观察此摄影装置的图2中的A-B截面所得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此摄影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此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另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此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又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2                              摄影装置
4                              透镜盖部
6                              上侧筐体
8                              下侧筐体
10                             透镜部
12、112、212                   透镜安装部
14、114、214                   可动部
16                             驱动部
18、118、218                   摄像元件保持部
20                             基板
22                             摄像元件
24、124、224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
26、28、126、128、226、228     球体
30、68                         螺钉部
32                                  弹性部
34                                  按压部
36                                  凸轮退出部
38、138、238                        凹陷部
40、42                              齿轮部
44、144、244                        凹部
46                                  内周部
48、248                             球体承受面
50、150、250                        倾斜部
60、62                              孔部
66                                  行星齿轮部
70、72、170、172、270、272          壁面部
74                                  突出部
76、276                             底面
78                                  倾斜面
80                                  图像信号处理部
82                                  对焦值计算部
84                                  控制部
86                                  输出部
92、94                              表面
151、251                            凸部
161、261                            弹簧部
191、291                            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2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2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搭载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2上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24的结构的剖面图。
首先,如图1所示,摄影装置2具备:透镜盖部4以及上侧筐体6及下侧筐体8,所述透镜盖部4用于防止因来自外部的冲击而造成的损坏或灰尘的混入等,且由相对于进行摄影的波长的光线,透过率高的部件制成,所述上侧筐体6及下侧筐体8以覆盖后述摄像元件驱动装置24的方式被设置。
图2是表示在从摄影装置2取下透镜盖部4及上侧筐体6后的状态下、下侧筐体8的剖面构造的图。如图2所示,摄影装置2还具备透镜部10、安装有透镜部10的透镜安装部12、及设置在下侧筐体8的内部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24。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24具有:圆环形状的可动部14,其经由六个球体26(多个球体),相对于透镜安装部12以透镜部10的光轴为中心可旋转地被设置;摄像元件保持部18,其经由三个球体28安装在可动部14上且具有三个倾斜部50;基板20,其安装在摄像元件保持部18上;摄像元件(CCD或CMOS传感器等摄像装置)22,其以在其摄像面与光轴正交的状态下安装在基板20上;螺钉部30,其以弹性地保持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方式经由弹性部32安装在透镜安装部12上;以及驱动部16,其使可动部14旋转。
如下所述,在此摄影装置2中,当驱动部16使可动部14旋转时,则可动部14的三个球体28分别与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三个倾斜部50抵接的位置发生变化。由此,可使摄像元件保持部18及保持在所述摄像元件保持部18上的摄像元件22的位置相对于可动部14在光轴方向上变化。
作为六个球体26可使用直径分别相等的钢球,作为三个球体28也可使用直径分别相等的钢球。
作为驱动部16,例如可使用旋转型步进电机。
透镜安装部12、可动部14及摄像元件保持部18可分别使用树脂或铝等金属且利用众所周知的成型方法等制作。
作为弹性部32可使用众所周知的螺旋弹簧。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2,通过利用驱动部16使可动部14旋转,可在将摄像元件22的摄像面的方向保持为规定的方向的状态下,使保持在摄像元件保持部18上的摄像元件2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在此,进一步详细说明各结构主要部件之间的关系。首先,说明透镜安装部12与可动部14的关系。
图3是在箭头方向观察图2中的E-F截面所得的剖面向视图。如图3所示,透镜安装部12具有安装有螺钉部30的孔部60、安装有驱动部16的孔部62、及设置在其内周部46上且分别配置有六个球体26的六个凹部44。
凹部44设置在比其它部分更厚地形成的内周部46上,且如图3所示,在六个凹部44上分别配置有球体26,而且,为了使球体26在可动部14旋转时不易从凹部44脱离,优选构成为凹部44宽度从光轴(指透镜部10的光轴,通过图3的点划线的交点且与纸面垂直的轴)中心向外侧逐渐变窄。而且,优选凹部44具有如下尺寸,即相对于球体26的直径具有一定程度的余量,从而使球体26能在其内侧旋转。而且,优选凹部44设置在如下位置上:使六个球体26彼此与光轴中心成相等的角度,且使六个球体26与光轴中心等距离地配置,即,以光轴为中心六个球体26分别配置在正六边形的顶点上。
图4是表示摄影装置2的透镜盖部4、透镜部10、上侧筐体6及透镜安装部12被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在摄影装置2的可动部14的内周部分形成有用以使球体26抵接的平坦的球体承受面48,如上所述,配置在透镜安装部12的内周部46的凹部44上的球体26与可动部14的球体承受面48抵接,并被保持在透镜安装部12上,且在旋转方向的位置被固定的状态下滚动,由此使可动部14相对于透镜安装部12旋转。此时,通过使球体26旋转,可减小透镜安装部12与可动部14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同时也可减少阻碍等。而且,通过在透镜安装部12与可动部14之间配置作为刚体的球体26,从而与使用树脂等刚性低的材料的情况相比,可实现耐冲击性优良的结构。另外,球体26即使不一定旋转,因为在球体26与透镜安装部12之间、及球体26与可动部14之间分别进行点接触,所以也可减小可动部14旋转时的摩擦。
而且,六个球体26的直径分别相等,且六个凹部44的深度也相等,因此可将透镜安装部12的凹部44的底面与可动部14的球体承受面48保持为平行。此时,利用透镜安装部12的凹部44,球体26在以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被固定,因此,透镜安装部12可分别利用等间隔设置的六个球体26使可动部14保持良好的平衡。
而且,如图2所示,球体26是分别与在透镜安装部12的内侧设置的突出部74的外侧的壁面部70及在可动部14的内侧设置的壁面部72抵接的状态,因此,可防止可动部14相对于透镜安装部12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接着,说明可动部14与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关系。图5是在箭头方向观察图2中的C-D截面所得的剖面向视图。如图5所示,在与透镜保持部12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即、与摄像元件保持部18相对的面上,可动部14具有:凸轮退出部36,其作为用于使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三个倾斜部50分别退出的凹部;以及三个凹陷部38,其用于分别配置以与三个倾斜部50分别抵接的方式设置的三个球体28。因为三个球体28配置在凹陷部38的内部,所以相对于可动部14其位置被固定。而且,为了使球体28在凹陷部38的内部旋转,使凹陷部38的尺寸形成为相对于球体28具有一定程度的余量。三个凹陷部38分别以如下方式形成:使三个球体28分别相对于光轴中心为等距离且等角度,即,以光轴为中心配置在正三角形的顶点的位置上。另外,优选三个球体28中的一个球体以通过图5所示的线段A的方式配置,所述线段A连结可动部14的旋转中心轴及齿轮部42与可动部14抵接的点。通过这样配置,因球体28为刚体,所以可减少齿轮部42向可动部14施加作用力所引起的可动部14的挠曲。
而且,如图4或图5所示,在可动部14的外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齿轮部40,以通过驱动部16并经由行星齿轮部66与驱动部16侧的齿轮部42啮合。利用这种结构,通过使驱动部16旋转,由此可使可动部14以光轴为中心旋转。
在此,说明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与可动部14相对的面。图6是表示摄影装置2的透镜盖部4、透镜部10、上侧筐体6、透镜安装部12及可动部14被取下后的状态的一例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在摄像元件保持部18上分别设置有相同的楔形的三个倾斜部50,如上所述,配置在可动部14的凹陷部38的内部的球体28,在被保持在可动部14的凹陷部38内的状态下,随着可动部14的旋转,一面与三个倾斜部50上的倾斜面78抵接一面旋转。
这样,随着可动部14的旋转,球体28一面旋转一面在三个倾斜部50上移动,因此可减小可动部14与摄像元件保持部18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同时也可减少阻碍等。而且,通过在摄像元件保持部18与可动部14之间配置作为刚体的球体28,从而与使用树脂等刚性低的材料的情况相比,可实现耐冲击性优良的结构。另外,球体28即使不一定旋转,因为在球体28与摄像元件保持部18之间、及球体28与可动部14之间分别进行点接触,所以也可减小可动部14旋转时的摩擦。
进而,使三个倾斜部50分别以如下方式形成:使三个球体28的直径分别相等,可动部14的三个凹陷部38的直至底面76的深度分别相等,且倾斜部50与球体28抵接的位置上的、从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表面92到倾斜部50的倾斜面78为止的峰的高度在三个倾斜部50中相同,因此,可动部14的凹陷部38的底面76与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表面92之间总是保持为平行。
在此,进一步详细说明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倾斜部50、球体28及可动部14的关系。图7A~图7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2的摄像元件保持部18与可动部14的关系的图。因为三个倾斜部50及三个球体28的关系分别等同,所以图7A~图7C表示一对倾斜部50及球体28的关系。
首先,配置在可动部14的凹陷部38中的球体28与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倾斜部50的关系被设为如图7A所示的状态。此时的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表面92与可动部14的表面94之间的距离设为α。利用弹性部32,向图7A~图7C的纸面下方向,摄像元件保持部18被施加作用力。
使可动部14从所述状态向图7A中的左方向(箭头方向)移动(使可动部14向图5中的箭头方向旋转)。这样,如图7B所示,可动部14的球体28与倾斜部50的倾斜面78的更低的部分抵接,从而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表面92与可动部14的表面94之间的距离变为比距离α小的距离β。
进一步,使可动部14从图7B所示的状态向附图中的左方向移动。这样,如图7C所示,可动部14的球体28与倾斜部50的更低的部分抵接,从而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表面92与可动部14的表面94之间的距离变为比距离β更小的距离γ。
相反,当想要增大可动部14与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距离时,可使可动部14向上述示例的相反方向旋转。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2,通过使可动部14旋转,可改变摄像元件保持部18相对于可动部14的位置。
而且,如上所述,由于为如下结构,即、在三个倾斜部50及三个球体28分别抵接的位置,三个球体28的直径分别相等,且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倾斜部50的峰的高度相等,因此在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表面92与可动部14的表面94总是保持为平行的状态下,可改变它们的距离。由此,安装在摄像元件保持部18上的摄像元件22在其摄像面的方向为一定的状态下,可改变其与透镜部10的间隔。例如,如果将摄像面的方向配置为与透镜部10的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则通过使可动部14旋转,可在使摄像面的方向与光轴正交的状态下,调节摄像面与透镜部10的间隔。
接着,说明摄像元件保持部18的安装结构。图8是在箭头方向观察图2的中A-B截面所得的剖面向视图。如图8所示,摄像元件22安装在基板20上,利用螺钉部68,将基板20安装在摄像元件保持部18上,利用与光轴中心对称地设置的两个螺钉部30,经由按压部34并通过弹性部32使摄像元件保持部18被弹性地保持。
在此,说明摄影装置2的电气结构。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2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9所示,摄影装置2具备:图像信号处理部80,其对从摄像元件22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图像信号处理;对焦值计算部82,其根据从图像信号处理部80输出的图像信号累计规定的频率分量(高频分量)的值,并作为对焦值计算出该累计所得的值;以及控制部84,其控制摄像元件驱动装置24具备的驱动部16,以将摄像元件22的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调节到对焦值计算部82计算出的对焦值最大的位置处。而且,从图像信号处理部80输出的图像信息通过输出部86被输出到摄影装置2的外部。这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2可利用驱动部16使摄像元件22的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自动地移动到对焦值最大的位置上,因此总是可以拍摄出焦距对准的清晰图像。另外,也可构成为:由对焦值计算部82计算出的对焦值也通过输出部86被输出到外部,可一面参照所输出的对焦值,一面由设置在外部的其它设备控制控制部84。
如以上所述,可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24及摄影装置2构成监控摄像机装置。
具体来说,将本发明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装入到监控摄像机装置中,所述监控摄像机装置当周围较亮时,将红外光截止滤波器配置在光轴上并在可见光区域内进行彩色图像的摄影,当周围较暗时,去除配置在光轴上的红外光截止滤波器,利用还包含红外区域的光线的波长的光线进行黑白图像的摄影。在该监控摄像机装置中,当照度发生变化时,在光轴上配置红外光截止滤波器或从光轴上取下红外光截止滤波器(以下,将此工作称作装卸),或者因为用于摄影的光线的波长不同等,光路长度发生变化,并且从透镜到配置有摄像元件中的光电转换元件的摄像面为止的最佳对焦位置发生变化。使用本发明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在装卸红外光截止滤波器时,通过控制部使驱动部驱动,可自动地将摄像元件配置在光轴方向上对焦值最大的位置上,因此无论周围的亮度如何,均可拍摄到焦点对准的清晰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结构:在保持摄像元件22的摄像元件保持部18上设置有三个倾斜部50,在可动部14上设置有与三个倾斜部50抵接的三个球体28,但本发明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摄影装置并不限于此结构。例如,相反地,本发明还包含在摄像元件保持部18上配置有三个球体28,在可动部14上设置有三个倾斜部50的结构。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结构:在透镜安装部12上设置有六个球体26,在可动部14上设置有与六个球体26抵接的球体承受面48,但本发明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摄影装置并不限于此结构。例如,相反,本发明还包含在透镜安装部12上配置有球体承受面48,而在可动部14上设置有六个球体26的结构。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如下结构进行了说明,即,在透镜安装部12与可动部14之间配置有六个球体26,并且在可动部14与摄像元件保持部18之间配置有三个球体28,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结构。例如,本发明还可包含如下结构:在可动部14与摄像元件保持部18之间及透镜安装部12与可动部14之间中的任一个位置上配置球体。实际应用时,通过在每个位置上配置球体26、28,可进一步减小摩擦。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透镜安装部12与可动部14之间配置有六个球体26的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示例。例如,在透镜安装部12与可动部14之间配置的球体的数量可以是三个以上。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结构:将保持摄像元件22的摄像元件保持部18相对于可动部14设置在透镜部10侧的相反侧,并将可动部14相对于摄像元件保持部18设置在透镜部10侧,但本发明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摄影装置并不限于此结构。例如,相反,本发明还可以包含如下结构:将可动部相对于摄像元件保持部配置在透镜部的相反侧,将摄像元件保持部相对于可动部设置在透镜部侧。另外,这种情况下,在可动部的中央附近不需要用于使光线通过的孔部。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示例:通过可动部14旋转,使摄像元件2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示例。例如,使三个倾斜部50形成为彼此平行的直线状,使可动部14在形成倾斜部50的方向(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可使摄像元件2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示例:在摄像元件保持部18与可动部14之间配置有球体28,在可动部14与透镜安装部12之间配置有球体26,但本发明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摄影装置并不限于此结构。在此,对两个其它示例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其它例的图。在图10所示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124中,也在摄像元件保持部118与可动部114之间配置有球体128,但在可动部114的形成为研钵状的凹陷部138的底部设置有孔部191,球体128与凹陷部138及凸部151抵接,所述凸部151设置在透镜安装部112的、与可动部114相对的面上。即,利用摄像元件保持部118的倾斜部150及透镜安装部112的凸部151,球体128被保持在光轴方向上,并且利用可动部的凹陷部138,球体128被定位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另外,利用设置在与透镜安装部112之间的板簧或垫圈等弹簧部161等,在图10中的纸面右方向上可动部114被施加作用力,因此,使可动部114的凹陷部138与球体128可靠地抵接,从而可进行球体128在与光轴正交方向上的定位。
而且,在摄像元件驱动装置124中,在可动部114与透镜安装部112之间配置有球体126。利用透镜安装部112的凹部144的壁面部170及可动部114的壁面部172,球体126被定位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另外,球体126在光轴方向上并未被定位,而处于具有间隙的状态。
这样,即便利用如图10所示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124,也可实现与所述摄像元件驱动装置24相同的、减小使可动部114旋转时的转矩的效果。而且,根据摄像元件驱动装置124,光轴方向上的位置是由摄像元件保持部118及透镜安装部112决定的,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是由可动部114及透镜安装部112决定的,因此,可使在所述光轴方向上施加在可动部114上的负载大致一定,从而可减小使可动部114旋转时的转矩。
而且,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的又一例的图。在图11所示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224中,也在摄像元件保持部218与可动部214之间配置有球体228,但在可动部214的凹陷部238的底部设置有孔部291,球体228与凹陷部238及凸部251抵接,所述凸部251设置在透镜安装部212的、与可动部214相对的面上。即,利用摄像元件保持部218的倾斜部250与透镜安装部212的凸部251,球体228保持在光轴方向上,且球体228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保持具有间隙的状态。
而且,在摄像元件驱动装置224中,在可动部214与透镜安装部212之间配置有球体226。利用透镜安装部212的凹部244的壁面部270、及可动部214的壁面部272,球体226被定位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并且在光轴方向上,球体226被定位在可动部214的球体承受面248与透镜安装部212的凹部244的底面276之间。另外,利用设置在可动部214与摄像元件保持部218之间的板簧或垫圈等弹簧部261等,在图11中的纸面左方向上可动部214被施加作用力,因此使可动部214的球体承受面248与球体226抵接,从而能将球体226可靠地保持在其与透镜安装部212的底面276之间。
这样,即便使用如图11所示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224,也可实现与所述摄像元件驱动装置24相同的、减小使可动部214旋转时的转矩的效果。而且,根据摄像元件驱动装置224,可使承受球体226、228的、倾斜部250的倾斜面以外的所有面制作成垂直面或水平面,因此可实现生产性优良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摄影装置的用途并不限于监控摄像机装置。例如,可搭载在摄影机或数码相机等众所周知的各种摄影装置上。
工业利用可能性
如以上所述,只要使用本发明涉及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摄影装置,可实现即使以较小的驱动力也可使摄像元件在光轴方向上顺畅地移动的优良效果,从而可用于监控摄像机装置或摄像机装置等摄影装置,特别是用于使摄像元件在透镜部的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摄影装置等。

Claims (11)

1.一种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元件保持部,其在使摄像面朝向规定的方向的状态下保持摄像元件,且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可动部,其被设置成与所述摄像元件保持部相对,且可相对于所述摄像元件保持部移动;
三个倾斜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可动部及所述摄像元件保持部中的任一个的、与所述可动部及所述摄像元件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相对的面上;
三个球体,其以与所述三个倾斜部分别抵接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可动部及所述摄像元件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与所述三个倾斜部相对的面上;以及
驱动部,其通过使所述可动部移动,改变所述三个倾斜部与所述三个球体抵接的位置,在维持所述摄像面的面方向的状态下使保持在所述摄像元件保持部上的所述摄像元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能够以所述光轴方向为中心旋转,所述驱动部使所述可动部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个球体是直径分别相等的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个球体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可动部及所述摄像元件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与所述三个倾斜部相对的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个球体配置在凹陷部的内侧,所述凹陷部设置在所述可动部及所述摄像元件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与所述三个倾斜部相对的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透镜安装部,其安装有透镜部;以及
多个球体,其设置在所述可动部及所述透镜安装部之间,其中,
所述可动部,经由所述多个球体,相对于所述透镜安装部可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球体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可动部及所述透镜安装部中的任一个的、与所述可动部及所述透镜安装部中的另一个相对的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球体配置在凹部的内侧,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可动部及所述透镜安装部中的任一个的、与所述可动部及所述透镜安装部中的另一个相对的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弹性部,其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对所述摄像元件保持部施加作用力,其中,
所述可动部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所述摄像元件保持部施加作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是旋转型电机。
11.一种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透镜部;
摄像元件;
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元件驱动装置;以及
图像信号处理部,其对从所述摄像元件输出的信号进行图像信号处理。
CN2007800020624A 2006-01-13 2007-01-10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摄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59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5908/2006 2006-01-13
JP2006005908A JP2007189502A (ja) 2006-01-13 2006-01-13 撮像素子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影装置
PCT/JP2007/050163 WO2007080889A1 (ja) 2006-01-13 2007-01-10 撮像素子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5974A true CN101365974A (zh) 2009-02-11
CN101365974B CN101365974B (zh) 2011-09-21

Family

ID=38256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206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5974B (zh) 2006-01-13 2007-01-10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摄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44497B2 (zh)
EP (1) EP1972979B1 (zh)
JP (1) JP2007189502A (zh)
CN (1) CN101365974B (zh)
WO (1) WO200708088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351A (zh) * 2009-09-15 2012-07-11 索尼公司 图像拾取装置
CN103154814A (zh) * 2011-08-12 2013-06-12 索尼公司 成像装置
CN106068643A (zh) * 2015-02-19 2016-11-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7438176A (zh) * 2016-05-26 2017-12-05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显示单元、图像投影单元以及图像投影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7665U (en) 2009-01-22 2009-05-21 Quanta Comp Inc Camera module
US8251596B2 (en) * 2009-08-06 2012-08-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JP6080033B2 (ja) * 2012-04-19 2017-02-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監視カメラ装置
JP6159565B2 (ja) * 2013-04-24 2017-07-05 東芝テリ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フォーカス調整機構
KR101495496B1 (ko) * 2013-06-20 2015-02-25 주식회사 아이디스 차량용 폐쇄회로 텔레비전 카메라장치
KR102255446B1 (ko) 2014-08-04 2021-05-2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카메라 모듈
US11519489B2 (en) * 2019-07-30 2022-12-06 Panavision International, L.P. Motor gear systems for camera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3072A (ja) 1988-08-03 1990-02-13 Fujitsu Ltd プリンタの印字位置微調整方式
JPH0243072U (zh) * 1988-09-17 1990-03-26
JPH04307505A (ja) 1991-04-05 1992-10-29 Canon Inc レンズ移動機構
JPH08298675A (ja) * 1995-04-25 1996-11-12 Sony Corp ビデオカメラのフランジバック距離測定装置
JP4085464B2 (ja) * 1998-04-20 2008-05-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ビデオカメラ
JP3416539B2 (ja) 1998-11-30 2003-06-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フランジバック調整機構
JP2002176580A (ja) * 2000-12-07 2002-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ランジバック調整機構付きカメラ
JP4311874B2 (ja) 2000-12-07 2009-08-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フランジバック調整機構付きカメラ
JP3861241B2 (ja) 2002-03-15 2006-12-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移動型カメラ装置
US6879445B2 (en) * 2002-10-25 2005-04-12 Pentax Corporation Power/manual lens barrel having a manual operating ring
JP2005117253A (ja) * 2003-10-06 2005-04-28 Tamron Co Ltd 撮像装置
JP3952207B2 (ja) * 2004-12-15 2007-08-01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351A (zh) * 2009-09-15 2012-07-11 索尼公司 图像拾取装置
CN102577351B (zh) * 2009-09-15 2014-12-24 索尼公司 图像拾取装置
US8953086B2 (en) 2009-09-15 2015-02-10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device
CN103154814A (zh) * 2011-08-12 2013-06-12 索尼公司 成像装置
CN106068643A (zh) * 2015-02-19 2016-11-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6068643B (zh) * 2015-02-19 2019-06-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7438176A (zh) * 2016-05-26 2017-12-05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显示单元、图像投影单元以及图像投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89502A (ja) 2007-07-26
WO2007080889A1 (ja) 2007-07-19
CN101365974B (zh) 2011-09-21
EP1972979A4 (en) 2011-01-05
EP1972979B1 (en) 2012-11-14
EP1972979A1 (en) 2008-09-24
US20090174785A1 (en) 2009-07-09
US7944497B2 (en) 2011-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5974B (zh) 摄像元件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摄影装置
CN102577351B (zh) 图像拾取装置
CN102023367B (zh) 具有透镜镜筒的图像摄取设备
CN102809805A (zh) 小型化大变倍比机载变焦距镜头
CN103238096A (zh) 透镜镜筒和凸轮机构
CN104471459A (zh) 在透镜镜筒上装卸自如的驱动装置、进行其处理控制的方法及调整方法
CN204389774U (zh)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2375215A (zh) 具有图像稳定化功能的固定焦距透镜以及光学装置
JP2010191076A5 (zh)
CN113395430A (zh) 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03241687U (zh) 穹顶型照相机
CN104749754A (zh) 变焦透镜和包括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2681146A (zh) 红外线透镜
CN100394239C (zh) 变焦镜头装置
CN105044889B (zh) 具有强透雾功能的高分辨率变焦距摄像镜头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595C (zh) 双透镜、可变顶角棱镜及偏移校正装置
JPWO2009004787A1 (ja) カメラ装置および駆動機構
CN101738820B (zh) 一种焦面帘幕式快门
CN111948216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定位装置
CN102902045B (zh) 高分辨率单组移动工业用摄像镜头
CN208581297U (zh) 一种摄像头调焦机构
CN206002765U (zh) 高对比度高分辨率日夜两用电动变焦镜头
CN113364960B (zh)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6443980B (zh) 紧凑型广角高分辨率空间目标探测镜头
CN107329243A (zh) 一种大靶面长焦距透射式高清变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