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5857A - 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5857A
CN101365857A CNA2007800016402A CN200780001640A CN101365857A CN 101365857 A CN101365857 A CN 101365857A CN A2007800016402 A CNA2007800016402 A CN A2007800016402A CN 200780001640 A CN200780001640 A CN 200780001640A CN 101365857 A CN101365857 A CN 101365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oor
brake device
opening
pin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16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5857B (zh
Inventor
大井胜
山本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unka Shut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unka Shut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372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4309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372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21807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unka Shut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unka Shutter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7/05001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7083529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365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5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5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58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Devices For Sliding Doors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能够消除使开闭体沿引导部件开闭移动的辊和使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小齿轮旋转的齿条构成体之间的干涉。作为拉门装置的开闭体的门体(1)是辊(32)可以骑在成为与作为不动部件的上框部件(10)结合着的引导部件的导轨(30)上、从导轨(30)悬挂着的上挂式的,在门体(1)上,安装着具有当门体(1)由导轨(30)向全闭位置侧引导而移动时,与通过保持部件(51)安装在上框部件(10)上的齿条构成体(50)啮合的小齿轮(41)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辊(32)的配置位置和齿条构成体(50)的配置位置,在辊(32)以及小齿轮(41)的旋转中心轴(32、47)的轴方向错开。

Description

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用于对开闭体的移动进行制动的制动器装置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例如,是可以用于包括成为开闭体的门体从上方的引导部件悬挂着的上挂式拉门装置等的开闭装置的。
背景技术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用于对开闭体的移动进行制动的制动器装置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该开闭装置是作为开闭体的门体从被配置在上方的引导部件悬挂着的上挂式的拉门装置。在该拉门装置中,安装在门体的上部的辊转动自由地骑在上述引导部件上,通过由引导部件引导的该辊的转动,门体进行开闭移动,同时,制动器装置被安装在相对于门体不动的不动部件上,若通过自动封闭装置向全闭位置关闭移动的门体到达规定位置,则由该制动器装置对关闭移动进行制动,由此,在对关闭移动速度进行减速的同时,门体到达全闭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82758号公报(图3以及图4)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的现有技术的制动器装置是缸式的制动器装置,在可适用于开闭装置的制动器装置中有旋转式的制动器装置。该旋转式制动器装置具有小齿轮,是通过该小齿轮与具有门体的开闭移动方向的长度的齿条构成体啮合进行旋转,例如,利用粘性流体的粘性力来产生制动力的。在将该旋转式制动器装置适用于上述拉门装置等开闭装置的情况下,旋转式制动器装置被安装在门体和安装有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不动部件中的一方上,而齿条构成体被安装在另一方上。
这样,在将开闭装置的制动器装置作为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情况下,将使用用于使该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小齿轮旋转的齿条构成体。另外,为了将旋转式制动器装置有效地配置在开闭装置上,当使用于使门体沿上述引导部件开闭移动的上述辊的旋转中心轴、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小齿轮的旋转中心轴平行或者大致平行时,则辊和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条构成体将接近地配置。因此,需要能够适当地设定这些辊和齿条构成体的位置关系,使得辊与齿条构成体不相互干涉。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使开闭体沿引导部件开闭移动的辊和使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小齿轮旋转的齿条构成体之间的干涉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
本发明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具有依靠由引导部件引导的辊的转动进行开闭移动的开闭体、和对该开闭体的移动进行制动的制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动器装置包括具有与上述辊的旋转中心轴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旋转中心轴的小齿轮,并且是通过该小齿轮与上述开闭体的具有开闭移动方向的长度的齿条构成体啮合进行旋转来产生制动力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该旋转式制动器装置被安装在上述开闭体和相对于该开闭体不动并安装有上述引导部件的不动部件中的一方上,上述齿条构成体被安装在另一方上,而且,上述辊的配置位置和上述齿条构成体的配置位置在上述辊以及上述小齿轮的上述旋转中心轴的轴方向是错开的。
在该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中,因为辊的配置位置和齿条构成体的配置位置在辊以及小齿轮的旋转中心轴的轴方向错开,所以,能够使辊和齿条构成体在辊以及小齿轮的旋转中心轴的轴方向远离,因此,能够沿对该辊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使开闭体开闭移动,不存在齿条构成体和辊干涉的情况。
在该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中,若辊的配置位置和齿条构成体的配置位置已在辊以及小齿轮的旋转中心轴的轴方向错开,则辊的旋转中心轴和小齿轮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关系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使小齿轮的旋转中心轴相对于辊的旋转中心轴向位于小齿轮上的齿条构成体啮合的部位的一侧错开。
即,在小齿轮的旋转中心轴的轴方向为水平或者大致水平方向、位于小齿轮上的齿条构成体啮合的部位为小齿轮的上端的情况下,可以使小齿轮的旋转中心轴相对于辊的旋转中心轴向上侧错开,而在位于小齿轮上的齿条构成体啮合的部位为小齿轮的下端的情况下,可以使小齿轮的旋转中心轴相对于辊的旋转中心轴向下侧错开,另外,在小齿轮的旋转中心轴的轴方向是上下方向、在位于小齿轮上的齿条构成体啮合的部位为小齿轮的右端的情况下,可以使小齿轮的旋转中心轴相对于辊的旋转中心轴向右侧错开,而在位于小齿轮上的齿条构成体啮合的部位为小齿轮的左端的情况下,可以使小齿轮的旋转中心轴相对于辊的旋转中心轴向左侧错开。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辊和小齿轮啮合的齿条构成体向位于小齿轮上的齿条构成体啮合的部位的一侧分离,所以,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消除这些辊和齿条构成体干涉。
另外,也可以使齿条构成体由保持部件保持,将保持部件安装在上述不动部件或者上述开闭体上。
另外,在通过被安装在上述不动部件上的保持部件,保持齿条构成体的情况下,最好使该保持部件和被安装在不动部件上的上述引导部件相互卡合地进行连结。
根据上述结构,与没有使保持部件和引导部件相互卡合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正确地设定由保持部件保持的齿条构成体、和辊转动的上述引导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因为还正确地设定被安装在具有上述辊的开闭体上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小齿轮和该小齿轮啮合的齿条构成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所以,能够使齿条构成体和小齿轮的啮合成为可靠的啮合。
这样,在使保持部件和引导部件相互卡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下,该卡合连结部的构造可以是相对于引导部件而言在开闭体的开闭移动方向不动地连结保持部件,也可以是相对于引导部件而言在开闭体的开闭移动方向可移动地连结保持部件,并在使保持部件相对于引导部件在开闭体的开闭移动方向移动后,可以将保持部件结合在上述不动部件上。
根据后者,通过使保持部件相对于引导部件在开闭体的开闭移动方向移动,能够在开闭体的开闭移动方向调整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小齿轮与被保持部件保持着的齿条构成体开始啮合的位置,由此,能够任意地确定因旋转式制动器装置在开闭体上产生的制动力的产生开始部位。
进而,为了像上述那样更正确地设定齿条构成体和引导部件的位置关系,也可以将引导部件和保持部件不是分别作为单独的部件来形成,而是将保持部件作为引导部件的一部分来形成。即,也可以通过将引导部件作为在该引导部件的一部分上设置有相当于保持部件的部分的部件来形成,将引导部件和保持部件作为一体。这样的部件,例如可以通过挤出成形、拉拔成形等形成,在这些挤出成型、拉拔成形等中,因为相当于保持部件的部分为遍及引导部件的全长的长度,所以,可以通过后序加工,将该长度中不要的部分切除,也可以不进行该切除,仅将齿条构成体配置在该长度中规定的部分上。
另外,在像上述那样将齿条构成体保持在保持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齿条构成体的整体固定保持在保持部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包含第一齿条部件和与该第一齿条部件相比被配置在小齿轮的相对于齿条构成体的啮合开始侧的位置上的第二齿条部件来形成齿条构成体,使第一齿条部件固定保持在保持部件上,同时,使第二齿条部件向第一齿条部件移动自由地保持在保持部件上。
根据后者,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小齿轮向齿条构成体的啮合将从第二齿条部件开始,因为该第二齿条部件向第一齿条部件移动自由地被保持在保持部件上,所以,能够将小齿轮啮合时的冲击力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转换为第二齿条部件向第一齿条部件移动的力,由此,能够消除或者抑制小齿轮与齿条构成体啮合时产生的异音的发生。
另外,像这样,在能够将小齿轮啮合时的冲击力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转换为第二齿条部件向第一齿条部件移动的力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有效地进行该转换,可以在第二齿条部件向第一齿条部件移动了时,使得在第二齿条部件和保持部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等所形成的阻力作用于第二齿条部件,或者,也可以在第一齿条部件和第二齿条部件之间夹设由弹簧、橡胶等制成的弹性部件,在使该弹性部件弹性压缩变形的同时,使得第二齿条部件能够向第一齿条部件移动。
而且,像上述那样,在包含第一齿条部件和被配置在与该第一齿条部件相比在小齿轮向齿条构成体啮合的开始侧的位置上的向第一齿条部件自由移动的第二齿条部件来形成齿条构成体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一齿条部件,被配置在开闭体的开闭移动方向的一侧的第二齿条部件可以仅配置在第一齿条部件的单侧,例如,相对于第一齿条部件仅配置在开闭体的开移动侧,也可以配置在第一齿条部件的两侧。
另外,第二齿条部件的形状,只要是小齿轮能够啮合的形状即可,作为它的一个例子是,将第二齿条部件的形状做成了锥状,该锥状的有关第二齿条部件的向小齿轮侧延伸的方向的尺寸是随着接近第一齿条部件而接近小齿轮的增大的尺寸。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小齿轮向齿条构成体的啮合顺畅地开始进行。
另外,在将上述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安装在开闭体,将齿条构成体安装在上述的不动部件的情况下,可以使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个数在开闭体的开闭移动方向为两个,这些旋转式制动器装置中的一个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小齿轮,在开闭体向全闭位置移动时,与齿条构成体开始啮合,另一个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小齿轮在开闭体向全开位置移动时与齿条构成体开始啮合。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由两个旋转式制动器装置在开闭体到达全闭位置时和到达全开位置时这两个时候,对开闭体赋予制动力,另外,能够由同一齿条构成体使这些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小齿轮旋转,即使将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个数取为两个,也能够将用于这些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齿条构成体通用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将旋转式制动器装置安装到开闭体的情况下,能够任意设定被安装在该开闭体上的辊和旋转式制动器装置之间的安装位置关系,作为其一个例子是,在将辊通过托架安装于开闭体的情况下,将旋转式制动器安装在该托架上。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已将辊安装在开闭体上的托架也成为用于将旋转式制动器装置安装在开闭体上的部件,所以,能够通过部件的兼用化,简化开闭装置整体的构造。
而且,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具有收纳到达了全开位置的开闭体的门套的开闭装置和不具有这样的门套的开闭装置这种装置。在将本发明适用于具有收纳到达了全开位置的开闭体的门套的开闭装置的情况下,最好在错开该门套的位置,将用于使开闭体停止在全开位置的停止部件安装到不动部件上。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停止部件没有被配置在门套的内部,而是被配置在从门套露出的位置,所以,与将停止部件配置在门套的内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进行对停止部件的维护、检查作业等。
另外,上述门套的形式是任意的,该门套例如可以是能够从外部识别的外部露出式的门套,也可以是被收纳在壁的内部的壁收纳式的门套。而且,这些门套可以是具有覆盖被收纳在门套的内部的开闭体的厚度方向两侧的部分的两面式的门套,也可以是具有仅覆盖开闭体的厚度方向单侧的部分的单面式门套。在门套为该单面门套的情况下,配置在错开门套的位置上的上述停止部件,既可以设置在成为单片的门套的一侧的错开了该门套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与该门套相反侧的开闭体的开闭移动范围的任意的位置上。另外,在门套为两面门套的情况下,上述停止部件在其两面侧中的一个面或者两个面上,将设置在错开了门套的位置。
另外,安装停止部件的上述不动部件,只要是相对于开闭移动的开闭体不动的部件,就可以是任意的部件,例如,可以是配置了上述引导部件的框部件,也可以是该引导部件等。
另外,停止部件的形状、用于使开闭体停止在全开位置的构造也可以是任意的。
作为其一个例子,将停止部件做成具有在开闭体的开闭移动方向离开的随着接近开闭体而相互的间隔减小的两个倾斜面的部件,在开闭体上设置通过卡定在上述两个倾斜面中的开闭体打开侧的倾斜面来使该开闭体停止在全开位置的卡定部件。
另外,当在开闭体上配置用于通过在该开闭体上配置的锁定装置的操作、由引导部件引导进行突出动作而将开闭体锁定在全闭位置的锁杆时,也可以使上述卡定部件与上述引导部件一起由结合件结合在开闭体上。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上述结合件进行的共同紧固结合将卡定部件和引导部件安装到开闭体上,能够谋求卡定部件和引导部件的安装构造的简化。
另外,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任意的开闭装置,其一个例子是,开闭体为门体的拉门装置。而且,该拉门装置既可以是上述辊骑在被配置于上方的上述引导部件上的从该引导部件门体悬挂着的上挂式拉门装置,也可以是由被配设在下侧的导轨等引导部件引导而门体移动的拉门装置,还可以是由被配设在下侧和上侧双方的导轨等引导部件引导而门体移动的拉门装置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开闭装置为上述上挂式拉门装置的情况下,并且在由上述门体开闭的空间被形成在外框组的内侧的同时,该外框组是包含门尾侧的竖框部件而形成的情况下,最好在该门尾侧的竖框部件上配置规定门体的全开位置的门挡部件,将该门挡部件的配置位置作为与门尾侧的竖框部件的上下中央部相比为下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门体为从引导部件悬挂着的上挂式的门体,该门体也高速打开移动到全开位置,即使门体因此而大力地冲撞门挡部件,也能够消除门体以配置了与引导部件卡合的辊的门体的上部为中心在门体开闭移动方向较大地摆动运动的情况。
而且,在本发明的开闭装置为上述上挂式拉门装置的情况下,并且在具有用于收纳打开移动的门体的门套、该门套被收纳在壁的内部的情况下,最好是,在该壁上设置用于对门套的内部进行清扫的清扫用开口部,同时,将形成该清扫用开口部的位置,作为上述门挡部件的配置位置成为清扫用开口部的范围内的位置或者接近该范围的位置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用从清扫开口部插入的手等容易进行对门挡部件的维护作业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开闭装置为拉门装置的情况下,该拉门装置既可以是门体的打开移动和关闭移动中的至少一方由自动封闭装置进行的拉门装置,也可以是门体的打开移动和关闭移动这两方都由手动操作进行的拉门装置。
而且,门体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门体的个数为多个的情况下,这些门体的配置位置可以在这些门体的厚度方向错开,也可以不在这些门体的厚度方向错开。而且,这些门体的开闭移动方向可以是同方向,也可以是相反方向。而且,在使上述多个门体的开闭移动方向为同方向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这些门体作为外侧门体和嵌套式地被收纳在该外侧门体的内部的内侧门体。
另外,在门体的个数为多个的情况下,并且在任意的门体上设置用于对其它门体的开闭移动进行引导的其它门体用引导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上述的“不动部件”作为设置了其它门体用引导部件的上述任意的门体,将上述的“引导部件”作为上述的其它门体用引导部件。而且,在门体的个数为一个或者多个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上述“不动部件”作为上述门套。
另外,由引导部件引导的门体的开闭移动方式是任意的。即,对门体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可以是直线式地引导门体的引导部件,也可以是曲线式地引导的引导部件,而且,例如,为了使门体在接近建筑物主体等的同时全闭,引导部件也可以是在使门体在与门体的厚度方向大致平行地移动的同时在门体的宽度方向(门体的开闭移动方向)移动的引导部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消除使开闭体沿引导部件开闭移动的辊和使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小齿轮旋转的齿条构成体相互干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成为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的上挂式拉门装置的整体正视图。
图2是图1的S2-S2线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4是拆下检查罩来表示被收纳配置在图1中所示的上框部件的内部空间中的门体移动机构的正视图。
图5是图4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6是表示门体到达了全开位置时该门体由停止部件停止在全开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被保持在保持部件上的齿条构成体的具体构造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门体全闭时的该门体和门前侧的竖框部件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保持部件成为导轨的一部分而被形成的实施方式的与图3相同的图。
图10是表示在门体安装着两个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门体到达了全闭位置时的与图4相同的图。
图11是表示在门体安装着两个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门体到达了全开位置时的与图4相同的图。
符号说明
1:作为开闭体的门体
2:形成在外框组的内侧的成为由门体开闭的空间的出入口
3:门套
10:作为不动部件的上框部件
12:门尾侧的竖框部件
30、130:作为引导部件的导轨
30D:卡合部
32:辊
33:托架
37:辊的旋转中心轴
40:旋转式制动器装置
41:小齿轮
42:小齿轮的旋转中心轴
50:齿条构成体
51、151:保持部件
51D:卡合部
60:门挡部件
61:卡定部件
62:停止部件
62A、63B:倾斜面
65:导向部件
66:结合件
67:锁定装置
68:锁杆
69:清扫用开口部
70:第一齿条部件
71、72:第二齿条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是开闭体成为滑动移动的一个门体的拉门装置,是此门体从作为配置在上方的引导部件的导轨吊下且被此导轨引导,进行开闭移动的上挂式的拉门装置。另外,此拉门装置是具有用于收纳已到达了全开位置的门体的门套的拉门装置,此门套是被收纳在壁的内部的壁收纳式的门套。
图1是例如表示配置在建筑物内的走廊和房间之间、由门体1开闭的开闭空间成为出入口2的上挂式的拉门装置的整体的正视图。此拉门装置的外框组由下述部件形成,即,上框部件10;在门体1到达全闭位置关闭出入口2时,此门体1的前端抵接的门前侧的竖框部件11;与此门前侧的竖框部件11相比,配置在门体1的移动方向相反侧的门尾侧的竖框部件12;配置在这些竖框部件11和12之间,同时,配置在当打开了出入口2时收纳门体1的门套3中的出入口2的一侧的端部上的竖框缘部件13;配置在地面4中的门套3的下端的踢脚板14。
出入口2成为由这些框部件10~14形成的外框组的内侧的一部分空间,此出入口2由门体1开闭,收纳打开此出入口2时的门体1的门套3是收纳在壁5的内部的壁收纳式的门套。上框部件10具有从门前侧的竖框部件11延伸到门尾侧的竖框部件12的长度,竖框缘部件13成为门套3中的出入口2侧的分界部件。
门套3成为由在上框部件10和踢脚板14的长度方向(在图1中是左右方向)连续的加强部件20加强的构造,此加强部件20被设置在也是门体1的厚度方向的门套3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同时,在也是竖框部件11、12和竖框缘部件13的长度方向的上下方向配设了多个。而且,在这些加强部件20的上下,成为在上框部件10和踢脚板14的长度方向细长的形状的内侧壁材料通过粘接带等形成的结合件结合于加强部件20上,在这些内侧壁材料的外侧配置了具有大面积的外侧壁材料,在通过螺钉、卡钉等结合件结合于加强部件20上的此外侧壁材料的表面,安装着织物等壁装修材料。因此,由这些内侧壁材料、外侧壁材料和壁装修材料形成了门套3的一部分的壁5;门套3,其加强部件20为结构材料,被形成在壁5的内部。
另外,在图1所示的上下多个加强部件20中,在配置有上下尺寸大的加强部件20A的壁5的部位,可以设置拉手6,此拉手6可以通过到达加强部件20A的螺钉等安装件安装在此加强部件20A上。
图2是图1的S2-S2线剖视图,如此图2中所示的那样,上框部件10具有借助于地锚部件22结合在上框部件10的上侧的壁5的底材21上的上面部10A、从此上面部10A中的上框部件10的宽度方向(在图2中为左右方向)的一方端部垂下的垂下部10B、从此垂下部10B的下端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壁材料分界部10C。另外,在上面部10A中的垂下部10B相反侧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形成有略微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延伸部10D,在此下方延伸部10D的下端,在斜上方,设有向与壁材料分界部10C相反侧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倾斜延伸部10E。这些延伸部10D、10E仅设置在与图1所示的出入口2相对应的部位。
因为下方延伸部10D向下方的延伸量小,所以,此下方延伸部10D的下侧成为上框部件10的开口部10F,从此开口部10F能够进行包括对被收纳配置在上框部件10的内部空间的门体移动机构的检查以及整备的各种作业。
通常的开口部10F由检查罩23封闭,此检查罩23具有向下倾斜地形成在上端并卡定在上框部件10的倾斜延伸部10E上的卡定部23A、从此卡定部23A向铅直或者大致铅直向下延伸的正面部23B、从此正面部23B的下端向上框部件10的内侧水平或者大致水平地弯曲的下面部23C。封闭着开口部10F时的检查罩23,其卡定部23A卡定在上框部件10的倾斜延伸部10E上,由此,检查罩23的重量由上框部件10支承,另外,从图1和图2可知,下面部23C通过螺钉部件26、27固定于被安装在门前侧的竖框部件11和竖框缘部件13上的托架24、25上。
上述的构造也被表示在作为图2的主要部位放大图的图3中。
为了进行针对上述的门体移动机构的检查等作业,当拆下检查罩23、打开上框部件10的开口部10F时,拆下螺钉部件26、27,由此,检查罩23能够以上端的卡定部23A为中心向上框部件10的内外方向摆动,因此,通过向上框部件10的外侧方向摆动,可以将卡定部23A从上框部件10的倾斜延伸部10E拔出。由此,检查罩23被拆下,上框部件10的开口部10F被打开,另外,通过进行与上述相反的作业,可以用检查罩23封闭开口部10F。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上框部件10的倾斜延伸部10E,覆盖着防止检查罩23的卡定部23A直接接触此倾斜延伸部10E的由橡胶、合成树脂等形成的冠部件28,由此,防止了因作为上框部件10和检查罩23的材料的金属彼此直接接触而在检查罩23的安装作业和拆下作业时等产生异音和在上框部件10以及/或者检查罩23上产生损伤等。
接着,对被收纳配置在上框部件10的内部空间中的上述的门体移动机构进行说明。图4是拆下检查罩23来表示的此门体移动机构的正视图,图5是图4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在上框部件10的内部,在门体1的上方,配置有成为跨越此上框部件10的大致全长的长度的导轨30,成为对门体1的直线的开闭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的此导轨30,如图3所示,为大致L字形状,其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基端部30A和从此基端部30A的下端向门体1的厚度方向水平或者大致水平地延伸的臂部30B,基端部30A通过螺钉等结合件31结合在上框部件10的上述垂下部10B上。在门体1上,在此门体1的上方,借助于托架33,安装有转动自由地骑在向上被形成于导轨30的臂部30B的前端上的辊载置部30C上的辊32,这些辊32和托架33,如图5所示,在作为上框部件10的长度方向的门体1的开闭移动方向设置有两个。因此,门体1是辊32骑在被配置于此门体1的上方的导轨30上、从导轨30悬挂着的上挂式的门体。
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托架33上,在导轨30的下方安装有在门体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辊脱落防止部件38,在有意外的上升载荷等作用于门体1时,由螺栓等构成的此辊脱落防止部件38与导轨30的臂部30B的下面抵接,由此,能够防止辊32从导轨30脱落。
另外,如图5所示,在上框部件10的内部空间,配置着用于使门体1自动关闭移动的螺旋弹簧式的自动封闭装置34,此自动封闭装置34在靠近上框部件10中的门前侧的竖框部件11的端部附近,通过螺钉等结合件结合在上框部件10的垂下部10B或导轨30的基端部30A上。从自动封闭装置34,导出一端连结于被设置在此自动封闭装置34的内部的螺旋弹簧机构上的合成树脂制等的带状部件35,此带状部件35的另一端被连结在上述两个辊32中的自由旋转地支承门前侧的辊32A的托架33A上。当门体1的门前侧的端部与门前侧的竖框部件11抵接,门体1完全关闭了上述出入口2时,如果用抓住图1所示的把持部36的手使门体1沿导轨30进行开移动,则通过从自动封闭装置34放出的带状部件35,对上述螺旋弹簧机构的螺旋弹簧蓄压弹力,若使手离开把持部36,则门体1依靠此被蓄压的弹力自动地关闭移动到全闭位置。因此,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拉门装置是自动封闭式的拉门装置。
如图1所示,在与门体1开闭移动的移动路径中的上述竖框缘部件13的配置位置相对应的位置,换言之,在上述的踢脚板14中的门前侧的竖框部件11侧的端部,配置着导辊39。此导辊39如图2所示,被插入在向下方开口的门体1的下端部,由门体1的导轨30引导的开闭移动,是在由导辊39对门体1的下端部进行引导的同时进行的。
另外,如图5所示,在门体1的上部配置着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此制动器装置40被安装在上述两个辊32中的旋转自由地支承门前侧的辊32A的托架33A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此托架33A成为用于将辊32A和制动器装置40这两者安装到门体1上的部件,谋求了部件的共用化。
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如图3所示,具有与齿条构成体50啮合的小齿轮41,此小齿轮41的旋转中心轴42在门体1的厚度方向延伸,同时,此旋转中心轴42的轴方向为水平或者大致水平方向,另外,用于使门体1沿导轨30开闭移动的上述辊32的旋转中心轴37也在门体1的厚度方向延伸,同时,此旋转中心轴37的轴方向也为水平或者大致水平方向,因此,这些旋转中心轴42和37平行或者大致平行。
齿条构成体50由已被安装在上述上框部件10上的保持部件51保持,此保持部件51通过螺钉等结合件52结合在上框部件10的垂下部10B上,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基端部51A、从此基端部51A的上端向门体1的厚度方向水平或者大致水平地延伸的臂部51B、设置在此臂部51B的前端部的下面并在槽53的内部保持齿条构成体50的底座部50A的保持部51C。由此,齿条构成体50在保持部件51的保持部51C中,是以它的用于小齿轮41啮合的齿部50B成为下侧而朝向下方地被保持的,安装在门体1上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的小齿轮41的上端与齿条构成体50的此齿部50B啮合。
另外,在上述导轨30的基端部30A的上端形成了卡合部30D,在保持部件51的基端部51A的下端也形成了卡合部51D,通过这些卡合部30D和51D相互卡合,导轨30和保持部件51被连结在一起。
在上面的叙述中,齿条构成体50和保持部件51具有向门体1的开闭移动方向的长度,同时,这些齿条构成体50和保持部件51,如图4以及图5所示,不是跨越导轨30的全长的长度,齿条构成体50和保持部件51的门前侧的端部的位置,当门体1的门前侧的端部已与门前侧的竖框部件11抵接时,换言之,是当门体1到达了全闭位置时,与小齿轮41到达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或者与其相比稍微靠近门前侧的位置。另外,齿条构成体50和保持部件51的门尾侧的端部的位置,是当门体1到达了在门体1的门前侧的端部和门前侧的竖框部件11之间打开与人的肩宽相同程度的间隔的位置时,与此门体1中的小齿轮41相同的位置或者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由图2以及图3所示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的主体40A的内部,充填有硅油等粘性流体,在此粘性流体的内部,收纳有通过上述旋转中心轴42与小齿轮41结合着的叶片,若小齿轮41旋转,则此叶片也通过旋转中心轴42旋转。
因此,依靠因被蓄压于上述的自动封闭装置34的螺旋弹簧机构的螺旋弹簧的弹力产生的自动封闭力等,门体1从全开位置侧向全闭位置侧关闭移动,在此关闭移动的途中,在小齿轮41与齿条构成体50已经开始啮合时,从此时起,小齿轮41由齿条构成体50带动旋转,由此,在门体1上产生制动力,此制动力是基于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的上述粘性流体被叶片搅拌而产生的粘性力的阻力,由此,门体1被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制动,在减速的同时,到达全闭位置。
另外,如上所述,在用抓住图1中所示的把持部36的手使门体1进行开移动的情况下,与齿条构成体50啮合着的小齿轮41也旋转,但在此小齿轮41和旋转中心轴42之间夹设有单向离合器,对于门体1正在向全开位置移动时的小齿轮41的旋转方向来说,此单向离合器的连接被断开,因此,能够不产生基于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的制动力地以较小的力轻快地进行门体1的开移动。
而且,通过图3说明的导轨30的基端部30A的卡合部30D和保持部件51的基端部51A的卡合部51D都是向门体1的开闭移动方向连续地被形成的。因此,由这些卡合部30D和51D形成的导轨30和保持部件51之间的连结部,成为能够相对于导轨30在门体1的开闭移动方向移动地连结保持部件51的连结部。因此,在通过上述结合件52将保持部件51与上框部件10的垂下部10B结合之前,能够在使保持部件51的基端部51A的卡合部51D卡合在导轨30的基端部30A的卡合部30D的状态下,使保持部件51的位置相对于通过上述结合件31与垂下部10B结合的导轨30向门体1的开闭移动方向移动,进行调整的作业,在进行此调整作业后,通过由结合件52将保持部件51与上框部件10的垂下部10B结合,能够将对门体1开始赋予由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产生的制动力的位置变更到适当的位置。
如已通过图1说明的那样,已成为由门体1开闭的空间的出入口2被形成在外框组的内侧,此外框组是含有门尾侧的竖框部件12而形成的。在此门尾侧的竖框部件12的下部,安装有在门体1的开闭移动方向与门体1相对的门挡部件60。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此门挡部件60是规定作为门体1的开移动界限位置的后退界限位置的部件,当门体1的门尾侧的端部已与门挡部件60抵接时,门体1到达后退界限位置,即,到达全开位置。
如图6所示,在门体1的门前侧的端部的附近,安装有由板簧形成并随着向门体1的门前侧的端部的一侧延伸而靠近上框部件10的上述垂下部10B的一侧的卡定部件61,另外,在垂下部10B,在与导轨30相比的下侧,通过螺栓等结合件63安装有停止部件62。在此停止部件62上,形成了在门体1的开闭移动方向分离的、随着接近门体1相互的间隔减小的两个倾斜面62A、62B,在卡定部件61的前端的弯曲部61A依靠卡定部件61的弹性挠曲变形越过倾斜面62A,如图6所示,当卡定到倾斜面62B时,门体1到达由门挡部件60规定的全开位置,依靠通过卡定部件61的弯曲部61A卡定在两个上述倾斜面62A和62B中的成为门体1的打开侧的倾斜面62B上形成的卡定作用,门体1停止在此全开位置。
因此,通过卡定部件61和停止部件62,形成了用于使门体1停止在全开位置的停止装置。
而且,若用抓住了图1中所示的把持部36的手对门体1赋予关闭移动力,则依靠卡定部件61的弹性挠曲变形,弯曲部61A越过倾斜面62B,门体1,像上述的那样,依靠被蓄压在自动封闭装置40的螺旋弹簧机构的螺旋弹簧中的弹力等进行关闭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以及图5所示,因为安装在上框部件10的垂下部10B上的停止部件62与形成了上述的门套3的上述出入口2侧的端部的竖框缘部件13相比,被配置在门体1的全闭位置侧,所以,此停止部件62不是在门套3的内部而是在此门套3的外部被配置在上框部件10的内部的与由门体1开闭的出入口2对应的部位,即,上框部件10的内部的从门套3错开了的位置。因此,通过从上框部件10拆下上述的检查罩23,同时,拆下上述结合件63,能够容易进行对此停止部件62的更换作业等,另外,还能够容易实施不用拆下结合件63进行的对停止部件62的清扫作业等。
另外,如图6所示,卡定部件61的基端部为板状的基座部61B,此基座部61B通过螺钉等结合件66与形成有引导孔65A的导向部件65一起结合在门体1的上面上。引导孔65A是用于对通过锁定操作图1所示的门体1的锁定装置67向上方进行突出动作的图6的锁杆68进行引导的部件,当门体1已到达全闭位置时,向上方进行突出动作的锁杆68插入到在安装于图5所示的门前侧的竖框部件11上的锁部件64上形成的锁孔内,由此,门体1被锁定在全闭位置而停止。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将与停止部件62一起形成了用于使门体1停止在全开位置的上述停止装置的卡定部件61,与用于对锁杆68向上方突出动作进行引导的导向部件65一起通过结合件66结合到门体1上的构造,卡定部件61和导向部件65是由结合件66共同紧固结合的,所以用于将卡定部件61和导向部件65安装到门体1上的构造相应地被简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图1的门挡部件60,在作为门尾侧的竖框部件12的长度方向的上下方向不是被配置在与导轨30相同高度的位置或者接近导轨30的上部的位置,而是被配置在靠近上述地面4的下部的位置,即,在与此竖框部件12的上下中央部相比为下侧的位置。因此,即使门体1成为从被配设在上框部件10的内部的导轨30悬挂着的上挂的门体,此门体1也高速打开移动到全开位置,因此,即使门体1以较大的力冲撞门挡部件60,也能够消除门体1以配置了与导轨30卡合着的上述辊32的门体1的上部为中心在门体开闭移动方向的大的摆动运动。
另外,如图1所示,在内部设有上述门套3的上述壁5的部分中,在设置用于对门套3的内部进行清扫的清扫用开口部69的情况下,最好将门挡部件60配置在由盖开闭的此清扫用开口部69的范围内的位置或者接近此范围的位置(例如,从清扫用开口部69手够得着的位置)。由此,还能够用从清扫用开口部69插入的手等,进行对门挡部件60的维护作业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使门体1沿导轨30开闭移动的辊32的配置位置和上述的小齿轮41的配置位置,在辊32以及小齿轮41的旋转中心轴37、42的轴方向不一致,在这些旋转中心轴37、42的轴方向仅错开了一个距离A。因此,小齿轮41啮合的齿条构成体50和辊32也在辊32以及小齿轮41的旋转中心轴37、42的轴方向错开,在此轴方向,齿条构成体50的配置位置和辊32的配置位置远离。由此,不会出现齿条构成体50和辊32干涉的情况,能够使门体1沿着引导此辊32的导轨30开闭移动。
另外,如图3所示,相对于辊32的旋转中心轴37,小齿轮41的旋转中心轴42向与小齿轮41中的作为齿条构成体50啮合的部位的上端相同的一侧,也就是上侧仅错开了一个距离B。
因此,小齿轮41啮合的齿条构成体50相对于辊32向上侧相应地仅离有该部分的距离,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消除这些辊32和齿条构成体50相互干涉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因为被安装在成为不动部件的上框部件10的垂下部10B上的导轨30和同样被安装在上框部件10的垂下部10B的保持齿条构成体50的保持部件51,是以通过上述的卡合部30D和51D相互卡合而定位在上下方向的状态连结着的,所以,与没有使保持部件51和导轨30相互卡合的情况相比,能够正确地设定由保持部件51保持的齿条构成体50和辊32转动的导轨30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由此,还能够正确地设定在具有骑在导轨30上的辊32的门体1上安装着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的小齿轮41和此小齿轮41啮合的齿条构成体50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能够使齿条构成体50和小齿轮41更可靠地啮合。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将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安装在了两个上述托架33中的、在远离上述门套3的位置被设置在门体1上的托架33A上,所以,在门体1全闭时,能够使此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成为从门套3错开的位置,另外,因为也能够将此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的小齿轮41啮合的齿条构成体50和保持此齿条构成体50的保持部件51也配置在错开了门套3的位置,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对这些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齿条构成体50、保持部件51的检查、维护作业等。
图7是表示被保持部件51保持的齿条构成体50的具体构造的正视图。齿条构成体50是包含第一齿条部件70和第二齿条部件71形成的,此第一齿条部件70具有接近保持部件51的全长的大长度,此第二齿条部件71,其长度比此第一齿条部件70短,与第一齿条部件70相比被配置在门体1的全开位置侧的位置,换言之,在门体1从全开位置侧向全闭位置侧移动的情况下,与第一齿条部件70相比,是被配置在小齿轮41向齿条构成体50啮合开始侧的位置。第一齿条部件70通过已在如图3说明的保持部件51的保持部51C的铆接加工等被固定在保持部件51上,第二齿条部件71向第一齿条部件70移动自由地被保持在保持部件51上。而且,因为保持部51C中的门体1的全开位置侧的端部通过铆接加工等成为封闭状态,所以,防止了第二齿条部件71从该端部的脱离。
这样,因为第二齿条部件71向第一齿条部件70移动自由地被保持在保持部件51上,所以,门体1从全开位置侧向全闭位置侧移动,在此移动途中,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的小齿轮41开始与齿条构成体50啮合,是指小齿轮41与第二齿条部件71啮合,因为此啮合是在第二齿条部件71向第一齿条部件70侧移动的同时进行的,所以,小齿轮41在与齿条构成体50啮合时的冲击力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被转换成第二齿条部件71向第一齿条部件70移动的力,因此,能够消除或者抑制小齿轮41与齿条构成体50啮合时产生的异音的发生。
另外,在门体1从全开位置侧向全闭位置侧移动了时,在此之前门体1已从全闭位置侧向全开位置侧移动,在进行此移动时,依靠由于小齿轮41与构成齿条构成体50的第二齿条部件71啮合而产生的摩擦力,第二齿条部件71跟随小齿轮41,由此,因为此第二齿条部件71从与第一齿条部件70抵接的位置向门体1的全开位置侧移动,所以,第二齿条部件71到达从第一齿条部件70离开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被固定保持在保持部件51上的第一齿条部件70移动自由的第二齿条部件72,与第一齿条部件70相比也被配置在门体1的全闭位置侧。而且,因为保持部51C中的门体1的全闭位置侧的端部,与上述的第二齿条部件71的情况相同,通过铆接加工等成为封闭状态,所以,防止了第二齿条部件72从此端部的脱离。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第一齿条部件70的两侧,即,对第一齿条部件70在门体1的开闭移动方向的两侧,配置有第二齿条部件71、72,所以,对于与图1所示的上框部件10左右情况不同的上框部件(检查罩23被配置在与图3相同的一侧,在图1中,门套3被配置在出入口2的左侧的上框部件),也能够共同使用齿条构成体50和保持部件51。另外,即使图8所示的门体1的门前侧的端部部件1A被变更为门体1的开闭移动方向的长度尺寸C不同的部件,或者门前侧的竖框部件11被变更为全闭时的门体1的门前侧的端部部件1A抵接的槽11A的深度尺寸D不同的部件,也能够通过移动自由地被配置在第一齿条部件70的两侧的第二齿条部件71、72有效地与这些尺寸变更相对应。
换言之,即使在门体1到达全闭位置之前,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的小齿轮41通过齿条构成体50结束了,在使门体1打开移动的情况下,因为第二齿条部件72向第一齿条部件70自由移动,所以,在小齿轮41与齿条构成体50啮合时,能够消除或者抑制异音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因为第二齿条部件71、72的形状是锥状,此锥状的有关这些第二齿条部件71、72的向上述小齿轮41侧延伸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是随着靠近第一齿条部件70而与小齿轮41接近的增大的尺寸,换言之,因为在门体1的移动方向并列设置在第二齿条部件71、72上的多个齿部71A、72A的上下尺寸为随着靠近第一齿条部件70而增大的尺寸,所以,第二齿条部件71、72中的小齿轮41相对于齿条构成体50的开始啮合能够顺畅地进行。另外,对于由金属、硬质树脂等硬质材料形成的第一齿条部件70,通过由软质合成树脂、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第二齿条部件71、72,能够在位于第二齿条部件71、72的小齿轮41相对于齿条构成体50的开始啮合时进一步有效地不产生异音等或者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异音的产生,能够使小齿轮41与齿条构成体顺畅地啮合。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因为在上述的托架33上安装有辊脱落防止部件38,所以,即使上述的保持部件51的全开位置侧和全闭位置侧这两方的端部都通过铆接加工等为成为了封闭状态的封闭部,在小齿轮41到达了第二齿条部件71不会到达的该封闭部的位置时,在意外的上升载荷等作用于门体1的情况下,通过辊脱落防止部件38与导轨30的臂部30B的下面抵接,能够防止小齿轮41在与第二齿条部件71相比高的上侧与被形成在保持部件51上的上述封闭部抵接。
图9表示对门体1的开闭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和保持齿条构成体的保持部件之间的关系的其它实施方式。在此实施方式中,导轨130也是由通过连结件31与上框部件10的垂下部10B结合的基端部130A、从此基端部130A的下端向门体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臂部130B、以及向上形成在此臂部130B的前端的辊载置部130C构成的,同时,基端部130A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导轨30的基端部30A相比是向上方延长的,此延长部分成为保持部件151中的与上框部件10的垂下部10B结合的基端部151A,在从此基端部151A的上端向门体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臂部151B的前端部的下面,设置了保持齿条构成体50的保持部151C。
因此,在此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151是作为导轨130的一部分被形成的,在导轨130的上部设置了保持部件151。这样,导轨130和保持部件151已成为一体的部件,例如可以通过挤压成形、拉拔成形等形成。因为在这些挤压成形、拉拔成形等中,相当于保持部件151的部分为跨越导轨130的全长的长度,所以,可以通过后序加工将该长度中无用的部分切除,也可以不进行该切除,而将齿条构成体50仅配置在该长度中规定的部分。
另外,根据此实施方式,因为导轨130和保持部件151成为一体,所以,与通过卡合部30D、51D使导轨30和保持部件51卡合连结的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正确地设定由保持部件151保持的齿条构成体50、和用于门体1的辊32转动的导轨130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由此,还能够正确地设定被安装在具有骑在导轨130上的辊32的门体1上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的小齿轮41、和此小齿轮41啮合的齿条构成体50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能够使齿条构成体50和小齿轮41更可靠地啮合。
另外,在此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有关已在图7中说明的齿条构成体的构造。
在由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门体1的两个配置有辊32的各个托架33上,即,在门前侧的托架33A和门尾侧的托架33B上,安装有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另外,在此实施方式中,齿条构成体50和保持此齿条构成体50的保持部件51,在门体1的开闭移动方向的中央位置或者大致中央位置,换言之,在门前侧的竖框部件11和门尾侧的竖框部件12之间的中央位置或者大致中央位置,与上框部件10的垂下部10B结合。
在此实施方式中,两个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中的安装在门尾侧的托架33B上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B的小齿轮41,当门体1向全闭位置移动而靠近了此全闭位置时,开始与齿条构成体50啮合。另外,安装在门前侧的托架33A上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A的小齿轮41,当门体1向全开位置移动而靠近了此全开位置时,开始与齿条构成体50啮合。图10表示门体1到达了全闭位置时的情况,图11表示门体1到达了全开位置时的情况。
因此,根据此实施方式,通过两个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在门体1到达全闭位置时以及到达全开位置时都能够对门体1赋予制动力。另外,能够将用于使这些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的小齿轮41旋转的齿条构成体50通用化,能够由一个齿条构成体51使两个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工作。
另外,当门体1从图11的全开位置向全闭位置开始移动时,门前侧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A的小齿轮41由齿条构成体50旋转,另外,当门体1从图10的全闭位置向全开位置开始移动时,门尾侧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B的小齿轮41由齿条构成体50旋转,但是,因为在各个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的小齿轮41和上述的旋转中心轴42之间夹设有单向离合器,对于门体1从图11的全开位置向全闭位置开始移动时的门前侧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A的小齿轮41的旋转方向来说,此门前侧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A的单向离合器的连接被断开,而对于门体1从图10的全闭位置向全开位置开始移动时的门尾侧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B的小齿轮41的旋转方向来说,此门尾侧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B的单向离合器的连接被断开,所以能够使两个旋转式制动器装置40不产生制动力地使这些门体1的上述移动开始。
另外,在此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有关已在图7中说明的齿条构成体的构造,另外,也可以采用已在图9中说明的导轨和保持部件之间的关系的构造。
另外,在此实施方式中,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形成了用于和安装在门体1上的卡定部件61一起使门体1停止在全开位置的停止装置的停止部件62,也在错开了门套3的位置,被安装在上框部件10的垂下部10B上。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作为用于对开闭体的移动进行制动的制动器装置,能够利用在使用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中。

Claims (19)

1.一种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所述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具有依靠由引导部件引导的辊的转动进行开闭移动的开闭体、和对该开闭体的移动进行制动的制动器装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动器装置包括具有与上述辊的旋转中心轴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旋转中心轴的小齿轮,并且是通过该小齿轮与上述开闭体的具有开闭移动方向的长度的齿条构成体啮合进行旋转来产生制动力的旋转式制动器装置,该旋转式制动器装置被安装在上述开闭体和相对于该开闭体不动并安装有上述引导部件的不动部件中的一方上,上述齿条构成体被安装在另一方上,而且,上述辊的配置位置和上述齿条构成体的配置位置在上述辊以及上述小齿轮的上述旋转中心轴的轴方向是错开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辊的上述旋转中心轴而言,上述小齿轮的上述旋转中心轴向位于上述小齿轮上的上述齿条构成体啮合的部位的一侧错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齿条构成体由保持部件保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被安装在上述不动部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和上述引导部件是相互卡合地被连结着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和上述引导部件之间的上述连结部,相对于上述引导部件能够在开闭体的开闭移动方向移动地连结上述保持部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是作为上述引导部件的一部分而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齿条构成体是通过包含第一齿条部件和第二齿条部件而形成的,上述第二齿条部件与该第一齿条部件相比被配置在上述小齿轮与上述齿条构成体的啮合开始侧的位置上,上述第一齿条部件被固定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上,上述第二齿条部件向上述第一齿条部件移动自由地被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齿条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齿条部件被配置在上述开闭体的移动方向两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齿条部件的形状为锥状,该锥状的第二齿条部件在向上述小齿轮侧延伸的方向的尺寸是随着接近上述第一齿条部件而接近上述小齿轮的增大的尺寸。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式制动器装置被安装在上述开闭体上,上述齿条构成体被安装在上述不动部件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式制动器装置在上述开闭体的开闭移动方向有两个,这些旋转式制动器装置中的一个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上述小齿轮在上述开闭体向全闭位置移动时,开始与上述齿条构成体啮合,而另一个旋转式制动器装置的上述小齿轮在上述开闭体向全开位置移动时,开始与上述齿条构成体啮合。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辊借助于托架被安装在上述开闭体上,在该托架上安装有上述旋转式制动器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具有收纳抵达全开位置的上述开闭体的门套、和被安装在上述不动部件上的用于使上述开闭体停止在上述全开位置的停止部件,该停止部件被配置在从上述门套错开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门套的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停止部件具有两个倾斜面,所述的两个倾斜面在上述开闭体的开闭移动方向分离,随着接近上述开闭体,它们相互的间隔减小,在上述开闭体上,设置有通过卡定在上述两个倾斜面中的上述开闭体打开侧的倾斜面上以使该开闭体停止在上述全开位置的卡定部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门套的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开闭体上配置有锁杆,所述锁杆通过被配置在该开闭体上的锁定装置的操作并由引导部件引导以进行突出动作,由此将上述开闭体锁定在全闭位置的锁杆,上述卡定部件与上述引导部件一起由结合件结合在上述开闭体上。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体是拉门装置的门体,该门体是上述辊骑在被配置于上方的上述引导部件上、从该引导部件悬挂着的上挂式的门体。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门体开闭的空间被形成在外框组合的内侧,同时,该外框组合是通过包含门后侧的竖框部件而形成的,在该门后侧的竖框部件上配置有规定上述门体的全开位置的门挡部件,该门挡部件的配置位置为与上述门尾侧的竖框部件的上下中央部相比的下侧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具有用于收纳上述打开移动的上述门体的门套,该门套被收纳在壁的内部,在该壁上设有用于对上述门套的内部进行清扫的清扫用开口部,同时,形成了该清扫用开口部的位置是,上述门挡部件的配置位置成为上述清扫用开口部的范围内的位置或者接近该范围的位置的位置。
CN2007800016402A 2006-01-17 2007-01-05 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58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8630/2006 2006-01-17
JP2006008630 2006-01-17
JP237216/2006 2006-09-01
JP2006237217A JP4943097B2 (ja) 2006-01-17 2006-09-01 戸袋付き引戸装置
JP237217/2006 2006-09-01
JP2006237216A JP2007218073A (ja) 2006-01-17 2006-09-01 ブレーキ装置付き開閉装置
PCT/JP2007/050012 WO2007083529A1 (ja) 2006-01-17 2007-01-05 ブレーキ装置付き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5857A true CN101365857A (zh) 2009-02-11
CN101365857B CN101365857B (zh) 2012-05-23

Family

ID=40391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164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5857B (zh) 2006-01-17 2007-01-05 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96984B2 (zh)
CN (1) CN1013658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3634A (zh) * 2012-11-09 2013-03-06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隐藏式活动移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2836B2 (ja) * 2012-11-19 2017-08-02 磯川産業株式会社 引戸用ランナー構造
JP5608297B1 (ja) * 2013-11-19 2014-10-15 茂雄 池田 カーテンの牽引装置
CN106930640A (zh) * 2017-05-10 2017-07-07 青岛拉斐特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的快速门导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9300084D1 (de) * 1992-03-06 1995-03-23 Eku Ag Laufwerk.
JP2000145272A (ja) * 1998-11-09 2000-05-26 Osaka Kanagu Kk 引き戸自閉装置用減速装置
CN1279362A (zh) * 1999-06-24 2001-01-10 付景满 一种制动器
CN2470496Y (zh) * 2001-03-30 2002-01-09 温州市利益实业有限公司 双向隐藏式自动闭门器
JP3693660B2 (ja) * 2003-06-11 2005-09-07 株式会社ベスト スライドレール式上吊り扉装置
JP4274987B2 (ja) * 2004-03-29 2009-06-10 株式会社ダイケン 引戸の制動設備用ラックの取り付け機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3634A (zh) * 2012-11-09 2013-03-06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隐藏式活动移门
CN102953634B (zh) * 2012-11-09 2015-06-10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隐藏式活动移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21399A (ja) 2012-02-02
JP5496984B2 (ja) 2014-05-21
CN101365857B (zh) 2012-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5857B (zh) 带制动器装置的开闭装置
AU2012261676A1 (en) Improved damped door assembly and damping arrangment therefor
CN102606033B (zh) 一种具有紧急疏散功能的平移门
CN1930356A (zh) 用于门板的弹性保持系统
CN204238757U (zh) 一种移门
CN206053676U (zh) 自转平移门
JP6093052B2 (ja) 三重引戸
CA2131686C (en) Sash window unit, at least comprising a frame with a sash window which is slidable vertically therein
CN204492537U (zh) 多连杆机构控制可实现自动锁紧与开合的多扇折叠门
EP1970514B1 (en) A sliding door or window
CN203476092U (zh) 防护门装置与密封条锯切机
CN210655764U (zh) 一种电梯门缝防护装置
CN206539231U (zh) 复合双曲轨平齐重型幕墙门
JP4875472B2 (ja) 多重引き式引戸装置
CN112412310B (zh) 一种移动门防夹器
JP5447879B2 (ja) 引戸連動装置
CN201912909U (zh) 适用于振动式混匀机的三向门结构
CN211708807U (zh) 防护门及自动化设备
WO2021012293A1 (zh) 智能安全升降护栏
CN201559303U (zh) 塑料波纹管成型模块横向开合装置
CN213838289U (zh) 一种用于淋浴房的通过齿轮联动的移动门组件
JP6628560B2 (ja) ホームドア
CN215666508U (zh) 一种隐藏式电梯双折门导向装置
CN204163769U (zh) 一种地铁区间防护密闭隔断门
CN220599590U (zh) 一种自润滑别墅门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59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259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