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4860A - 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4860A
CN101364860A CNA2008101449277A CN200810144927A CN101364860A CN 101364860 A CN101364860 A CN 101364860A CN A2008101449277 A CNA2008101449277 A CN A2008101449277A CN 200810144927 A CN200810144927 A CN 200810144927A CN 101364860 A CN101364860 A CN 101364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lc pdu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449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4860B (zh
Inventor
大渕一央
冈本慎也
副岛良则
音成昭英
杉山胜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64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4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4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48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一种具有重发控制单元的无线通信装置,该重发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在执行所述第一发送请求之后执行所述第二重发请求的情况下,参考添加到所接收到的重发数据中的识别信息,并且,当基于所述识别信息确定所接收到的所述重发数据对应于所述第一重发请求时,不使用接收到的所述重发数据来形成数据,并且当基于所述识别信息确定所接收到的所述重发数据对应于所述第二重发请求时,使用接收到的所述重发数据来形成数据。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用于重发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07年8月8日提出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206182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合并于此。
当前,作为第三代(3G)无线通信系统的W-CDMA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此外,开始实现用于加快(高达14Mbps)W-CDMA系统内的数据通信的称为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规范。作为3G方法的改进版本,HSDPA也被称为3.5G。HSDPA的规范由作为3G无线通信系统的标准化组织的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进行了详细定义。
HSDPA具有以下特性:
(1)通过与多个移动终端(UE)共享(例如通过根据调度控制的时间共享)而使用一个物理信道;
(2)根据通信环境而自适应地控制调制方法和/或编码方法,其中该控制可称为AMC(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控制;以及
(3)使用混合ARQ,其中ARQ为重发控制(自动重复请求(ARQ)控制)和纠错编码处理的组合。
接下来将借助图1来描述HSDPA的协议体系。
图1示出了与HSDPA(尤其是层2)对应的协议体系。在HSDPA中,层2包括MAC(介质访问控制)-hs子层、MAC-d子层和RLC(无线电链路控制)子层。
当从高层接收添加有IP报头的IP数据分组时,发送方装置的RLC层处理单元将IP数据分组作为RLC SDU(服务数据单元)进行处理。RLC层处理单元将RLC SDU划分为多个数据,并且通过将包含序列号的RLC报头顺序地添加到划分的数据中的每一个而生成多个RLC PDU。RLCPDU在通信过程中具有固定的长度。如上所述,如果RLC PDU比固定长度短,则将填充位添加到较短的RLC PDU上,以获得具有固定长度的RLC PDU。将所产生的RLC PDU提供给下层的MAC-d处理单元。
以下描述了RLC PDU(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
图2示出了RLC PDU(协议数据单元)格式的一个示例。图2中所示的RLC PDU是确认模式下的RLC PDU,在该确认模式中能够对数据进行发送确认控制和对数据进行重发控制(该RLC PDU也可以称为RLCAMD(确认模式数据)PDU,并且以下使用的RLC PDU表示RLC AMDPDU)。该RLC PDU包括用于区分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的D/C位、指示了RLC PDU顺序的序列信息(SN(序列号))、指示是否存在发送确认请求的轮询位P、指示了用户数据的扩展信息的区域HE(报头扩展类型)、长度指示符LI、E位、数据存储区(DATA)和填充位(PAD)/稍带(piggybacked)(稍带STATUS PDU)。
在这种情况下,RLC PDU的数据大小固定为例如42 oct、82 oxt或122 oct(1 oct(八位字节)为8位),并且在通信过程中不会改变。由序列号SN对RLC PDU进行识别。例如,序列号SN为从0到最大值为4095的数字。
将RLC层内产生的RLC PDU提供给MAC-d处理单元。通过将MAC-d报头添加到RLC PDU而生成MAC-d PDU。将多个MAC-d PDU设置在要提供给MAC-hs处理单元的组中。
MAC-hs处理单元生成MAC-hs PDU,MAC-hs PDU在数据部分内包括多个MAC-d PDU,并且MAC-hs PDU添加有MAC-hs报头。
将MAC-hs PDU提供给物理层处理单元,以在一个发送周期(TTI)内对其进行发送,并且通过HS-PDSCH(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对其进行发送。在发送之前,通过HS-SCCH(高速共享控制信道)而将提前发送通知(目的地和发送形式的通知)提供给位于发送目的地处的接收方装置。
在接收方装置中,物理层处理单元执行控制,以将接收到的MAC-hsPDU提供给MAC-hs层处理单元。MAC-hs层处理单元终止MAC-hs报头,并将包含在数据部分内的多个MAC-d PDU提供给MAC-d层处理单元。MAC-d层处理单元终止这些多个MAC-d PDU中的每一个报头,并且将与MAC-d PDU的数据部分对应的RLC PDU提供给RLC层处理单元。
当RLC层处理单元从下层的MAC-d层处理单元接收到RLC PDU时,RLC层处理单元基于包含在RLC报头中的序列号SN而替换RLCPDU,通过根据该序列号将多个RLC PDU合并而生成RLC SDU,并且将RLC SDU传送到高层。此时,如果缺失序列号SN,则RLC层处理单元执行关于发送与缺失的序列号SN对应的RLC PDU的重发请求的控制。即,接收方装置的RLC层处理单元产生用于请求发送方装置的RLC层处理单元进行重发的信号,并且接收方将该产生的信号通过下层而发送到发送方装置。
通过将所发送的RLC PDU存储在缓冲区(存储器)内,发送方装置的RLC层处理单元待机,以等待来自接收方装置的重发请求,直到从接收方装置的RLC层处理单元接收到发送确认通知为止。接收方装置的RLC层处理单元具有缓冲区(存储器),用于存储要产生RLC SDU的RLC PDU。当用于产生RLC SDU所必需的所有RLC PDU完成时,生成RLC SDU。
发送方装置的RLC层处理单元通过将包含在RLC PDU内的轮询位P设定为“1”而执行发送确认控制。如果接收方装置接收到其中轮询位P设定为“1”的RLC PDU,则接收方装置确认到目前为止已经接收到的RLCPDU的序列号是否缺失。如果序列号没有缺失,则回复STATUS PDU(ACK)。如果序列号缺失,则利用STATUS PDU(NACK)来发送缺失信息。
接收方装置具有定时器,用于防止在发送STATUS PDU之后频繁地回复STATUS PDU。如果接收方装置利用NACK向发送方通知缺失信息,则此时启动定时器,并且不发送下一个STATUS PDU,直到定时器到期。
在发送了发送确认请求之后,发送方装置启动定时器。如果在定时器到期之前没有从接收方接收到STATUS PDU回复,则确定在无线通信中数据发生丢失等,并且发送方装置再次发送其中轮询位P设定为“1”的RLC PDU。如果发送方装置接收到STATUS PDU(ACK),则确定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地发送/接收了RLC PDU。另一方面,如果发送方装置从接收方装置接收到具有STATUS PDU(NACK)的重发请求,则发送方装置重发所请求的RLC PDU。
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06-20044公开了一种存储器管理方法。在该存储器管理方法中,在MAC-hs子层中,作为可变长度数据的MAC-hsPDU被划分为RLC PDU单元,并与序列号一起存储在共享存储器(缓冲区)内。因此,不使用复杂的存储器控制方法就能够限制存储器大小的增加。
早期阶段在第四代(4G)中通过使用HSDPA的上述3.5G移动通信系统预计能够实现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容量。
在过渡到第四代之前,计划使用称为3.9G(LTE(长期演进))的又一阶段。LTE的通信速度预计高达100Mbps。在3GPP中,作为当前LTE的规范,已经讨论在图1和图2所示的通信中固定长度的RLC PDU变为可变长度。而且在由于缺失RLC PDU而重发RLC PDU时,正在讨论可以根据无线电线路质量等将RLC PDU划分为多个可变长度的RLC子PDU以进行重发。
然而,通过发送划分后的RLC PDU而进行重发导致在接收方装置中发生混淆,因为接收方装置不知道应当使用或丢弃哪个划分后的PDU(RLC子PDU)以产生RLC PDU。
除了划分并重发RLC子PDU的情况之外,在接收到与第M次重发有关的数据重发请求时执行第M+1次重发的情况下,在第M+1次重发中的数据单元的切下(cut)部分(数据单元的划分)可以不同于在第M次重发中的数据单元的切下部分的情形下发生多次重发时也会发生这种混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避免当发生多次重发时在对数据进行合并方面的混淆。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在该无线通信装置中,即使在RLC子PDU变为可变长度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所接收到的RLC子PDU而产生RLC PDU,并且RLC PDU的划分形式可根据RLC子PDU的发送(重发)而改变。
根据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在接收到对与第M次重发有关的数据的重发请求时执行第M+1次重发,并能够将第M+1次重发时的数据单元的切下部分(对数据进行划分)设定为与第M次重发时的数据单元的切下部分(数据划分)不同,该无线通信装置具有:重发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将识别信息分别添加到通过第M次重发而发送的数据单元中和通过第M+1次重发而发送的数据单元中;以及发送单元,其被构造成对通过第M次重发而发送的数据单元和通过第M+1次重发而发送的数据单元进行发送。该识别信息能够在通过第M次重发而发送的数据单元和通过第M+1次重发而发送的数据单元之间识别出通过不同的重发而发送的数据单元。
根据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产生可变长度的RLC子PDU数据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具有:产生单元,其被构造成通过划分RLC PDU数据而产生多个RLC子PDU数据;以及重发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当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对所述多个RLC子PDU数据中的任何一个的重发请求时,发送其中每一个均添加有第一回次识别信息的所述多个RLC子PDU数据,并发送添加有与所述第一回次识别信息不同的第二回次识别信息的RLC子PDU数据,其中添加有所述第二回次识别信息的所述RLC子PDU数据对应于通过所述重发请求而请求重发的数据。
根据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中该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与第M+1次重发有关的数据,并且该第M+1次重发是通过对与响应于第一重发请求而执行的第M次重发有关的数据执行第二重发请求而执行的,该无线通信装置具有:重发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在执行所述第一发送请求之后执行所述第二重发请求时,参考添加到所接收到的重发数据中的识别信息,并且,当基于所述识别信息确定所接收到的所述重发数据对应于所述第一重发请求时,不使用接收到的所述重发数据来形成数据,并且当基于所述识别信息确定所接收到的所述重发数据对应于所述第二重发请求时,使用该接收到的重发数据来形成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可变长度的RLC子PDU数据,并基于接收到的所述RLC子PDU数据而产生RLC PDU数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单元;以及重发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参考包含在接收到的所述RLC子PDU数据中的回次识别信息,以确定所述回次识别信息是否对应于期望的(假定的)回次识别信息,并且如果所述回次识别信息对应于期望的回次识别信息,则将所述RLC子PDU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内,并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内的所述数据而产生RLC PDU数据。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中进行阐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一部分将从这些说明中变得清楚,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获知。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将由在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而实现并获得。
应当理解,上文对本发明的概述与下文对本发明的详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不是对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与HSDPA对应的协议体系的一个示例。
图2是RLC PDU(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的一个示例。
图3是RLC子层中的处理方法。
图4是当RLC子PDU具有可变长度时的格式的一个实施例。
图5是混合了与第一次重发有关的RLC子PDU和与第二次重发有关的RLC子PDU的一个实施例。
图6是混合了与第一次重发有关的RLC子PDU和与第二次重发有关的RLC子PDU的一个实施例。
图7是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的一个实施例。
图8是RLC子PDU的格式的第一实施例。
图9是RLC层处理单元的操作的第一实施例。
图10是RLC子PDU的格式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当RLC子PDU具有可变长度时RLC子层内的处理方法的一种思路。如图3所示,当RLC子PDU具有可变长度时,RLC子PDU的序列号SN取代(take over)包含在RLC PDU报头内的序列号SN作为用于识别RLC PDU的编号。此外,SO(段偏移)用作指示了RLC子PDU在RLC PDU内开始的位置的开始位置信息,并且LF(长度字段)用作指示了RLC子PDU大小的值,并且引入LSF(末段标志)作为指示了RLC子PDU是否位于RLC PDU内的最末部分的值。MAC-d、MAC-hs层等的处理大致与上述处理相同。
图4示出了当RLC子PDU具有可变长度时的格式的实施例。
由于RLC子PDU对应于RLC PDU的一部分,优选地使用添加到RLC PDU中的序列号SN作为用于识别RLC子PDU的码,以识别RLC子PDU与哪一个RLC PDU对应。此外,优选地引入段偏移SO和长度字段LF作为用于识别RLC PDU的哪个部分被再次发送的码。LSF(末段标志)指示了所划分的RLC PDU的最末一个段。
当RLC子PDU具有可变长度时,重发控制中存在以下问题。设想以下情况:将重发单元改变为其中RLC子PDU的缺失得以确认的RLC子PDU单元,以根据无线电链路质量的改变等来改变在每次重发时划分RLC子PDU的数据的大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对特定RLC PDU进行划分而得到的该多个RLC子PDU中确定了至少一个缺失的RLC子PDU,则回复STATUS-PDU(NACK),并且向发送方装置发送重发请求。由接收方装置接收到的RLC子PDU的剩余部分被保留以与要重发的RLC子PDU合并。
然而,如果待重发的RLC PDU被划分为多个RLC子PDU,则可能认识到:在接收到与该RLC PDU对应的所有RLC子PDU之前,缺失了特定的RLC子PDU。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发送延迟等的缘故,稍后可能会接收到在发送STATUS-PDU(NACK)之后才认识到所缺失的RLC子PDU。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在稍后阶段中也接收到RLC PDU的新请求重发的RLC子PDU。
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方装置不能认识到所接收到的RLC子PDU是响应于先前重发请求还是响应于本次重发请求而重发的数据,因此在对数据进行合并时可能导致混淆。
将借助图5和图6而详细地描述上述问题。
图5和图6示出了其中将与第一次重发有关的RLC子PDU和与第二次重发有关的RLC子PDU混合在一起的一个实施例。可变长度的RLC子PDU以图4中的格式发送,并且接收到的RLC子PDU顺序地存储在接收方装置的缓冲存储器内。
在图5(第一次发送RLC PDU)和图6(处理1)中,接收方装置在第一次发送中发送SN=2的RLC PDU。然而由于接收方装置不能成功地接收到该RLC PDU,因此如图6所示,从接收方装置发送STATUS-PDU(NACK)。发送方装置接收到该STATUS-PDU(NACK),并且重发SN=2的RLC PDU。此时,如图5所示,接收方装置将RLC PDU划分为例如三个RLC子PDU(第一次重发RLC子PDU1-3),以重发如图6所示的RLC子PDU1、2和3(处理2)。接收方装置成功地接收到了RLC子PDU1和RLC子PDU3,但未接收到RLC子PDU2。因此,将包含缺失信息(SN=2,SO=50,LF=60(缺失了SN=0的从第50个八位字节到第60个八位字节))的NACK信号发送到发送方装置。如图6所示,发送方装置接收到STATUS-PDU(NACK),并且对SN=2的RLC PDU进行重发。此时,如图5所示,发送方装置进一步将RLC子PDU2划分为例如两个RLC子PDU(第二次重发RLC PDU4-5),并且在图6所示的重发中产生并发送RLC子PDU4及RLC子PDU5(处理3)。划分数量可以根据无线电链路的状况和质量而实时地变化。
接收方装置接收到了RLC子PDU4及RLC子PDU5。这意味着接收方装置完全接收到了该RLC PDU并且可以通过将这些RLC子PDU合并而产生该RLC PDU。
然而,实际上,由于接收方装置在接收到RLC子PDU4及RLC子PDU5之前还接收到了通过第一次重发(参见图6(处理2))而发送的RLC子PDU2,因此接收方装置不知道应当使用或丢弃哪个RLC子PDU以产生RLC PDU,从而导致了混淆。
除了对RLC子PDU进行划分并重发的情况之外,在以下情况下发生多次重发时也会出现这种混淆,该情况为在接收到对与第M次重发有关的数据的重发请求而执行第M+1次重发的情况下,在第M+1次重发时的数据单元的切下部分可能不同于在第M次重发时的数据单元的切下部分。
因此在以下实施方式中,避免了当发生多次重发时对数据进行合并方面的混淆。
此外,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即使当RLC子PDU具有可变长度时也可以利用接收到的RLC子PDU而产生RLC PDU,并且RLCPDU的划分形式可根据RLC子PDU的发送(重发)而变化。
图7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
在图7中,将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和无线基站装置20作为无线通信装置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包括存储器单元11、重发控制单元12、以及发送/接收处理单元13;无线基站装置20包括存储器单元21、重发控制单元22、以及发送/接收处理单元23。重发控制单元12和22执行与发送有关的控制,并且例如可以是在RLC层内执行处理的RLC层处理单元。存储器单元11和21可以由RLC层处理单元访问。重发控制单元12和22可以对存储器单元11和21的必要数据执行读写控制。发送/接收处理单元13(23)将重发控制单元12(22)内产生的数据无线地发送到其它装置(无线电通信对应方)并且从用于相互无线通信的其它装置无线地接收在重发控制单元12(22)内产生的数据。
下述实施方式示出了用作重发控制单元的RLC层处理单元的一个实施例。当将该实施方式应用于例如HSDPA的下行链路中时,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作为接收方的无线通信装置,而无线基站装置20作为发送方的无线通信装置。当将该实施方式应用于例如HSUPA的上行链路中时,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作为发送方的无线通信装置,而无线基站装置20作为接收方的无线通信装置。
将以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作为接收方装置而无线基站装置20作为发送方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然而在上行链路的情况下,通过将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的位置与无线基站装置20的位置互换,下述实施方式也同样适用。重发控制单元(此后称为RLC层处理单元)12、22可以由硬件、软件或由两者组成。
如下所述,当将RLC层处理单元12、22应用于发送方时,当通过第M+1次重发对第M次重发时所用的数据进行重发时,可通过划分而发送不同的数据单元。换句话说,如果接收到对与第M次重发有关的数据的重发请求,则执行第M+1次重发。第M+1次重发时的数据单元的切下部分可以不同于第M次重发时的数据单元的切下部分。
例如如图5所示,在第M次重发时(在这种情况下M=1)产生并发送通过对RLC PDU进行划分而获得的多个RLC子PDU。RLC PDU2(在第M次重发时所用的数据)被划分为多个RLC子PDU,并且发送该多个RLC子PDU(在这种情况下为两个RLC子PDU),即通过划分而获得的RLC子PDU4和RLC子PDU5。此时,待重发的这些数据单元中的每一个添加有用于识别该数据与第M次重发有关还是与第M+1次重发有关的识别信息。例如,将1添加到在第M次重发时重发的数据上,而将0添加到在第M+1次重发时重发的数据上。重发识别信息(用于将一次重发与其它重发区分开)可以是数字。因此通过第M次重发进行重发的数据可以添加有数值M,而通过第M+1次重发进行重发的数据添加有数值M+1。
如上所述,能够至少识别数据是与第M次重发有关还是与第M+1次重发有关的信息被称为回次识别信息。
如下所述,当将RLC层处理单元12和22应用于接收方时,RLC层处理单元12和22参考重发识别信息(回次识别信息)以产生RLC PDU。例如,执行第M次重发的重发请求,响应于该请求而在RLC层处理单元12和22中设定重发识别信息(例如M+1),并且将具有该识别信息的RLC子PDU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1中。另一方面,没有使用不具有该重发识别信息的RLC子PDU来产生RLC PDU。优选的是,将该RLC子PDU丢弃,而不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1中。
在每次执行重发请求时对将要设定的重发识别信息进行更新。即使在更新了重发识别信息之后接收到了具有未更新的重发识别信息(先前的重发识别信息)的RLC子PDU,也不使用该RLC子PDU来产生RLCPDU。优选的是,将该RLC子PDU丢弃,而不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1中。
当执行重发请求时,接收方的无线通信装置将该回次识别信息包括在该重发请求中,其中该回次识别信息适用于响应于重发请求而执行的重发。发送方的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将包含在重发请求中的回次识别信息应用于响应于该重发请求而要执行的下一次重发。
接下来,对RLC子PDU的格式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RLC子PDU的格式的第一实施例
图8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RLC子PDU的格式的第一实施例。RLC子PDU在报头中包括作为重发识别信息(回次识别信息)的GI(回次指示符)以及序列号SN、段偏移SO等。发送方的无线基站装置20的RLC层处理单元22产生添加有GI的RLC子PDU并通过将其提供给发送/接收处理单元23而进行发送。
另一方面,作为接收方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的RLC层处理单元12认识到:在执行重发请求之前,所接收到的RLC子PDU的回次识别信息GI的预期(假定)值为“0(缺省值)”。每当对同一RLC PDU执行重发请求(STATUS PDU(NACK)发送)时,将预定值(例如1)添加到包含在所接收到的RLC子PDU内的重发回次识别信息GI的假定值中。该假定值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1中,也可以存储在设置在RLC层处理单元12本身内的寄存器中。
因此,无线基站装置20的RLC层处理单元22(如果发送方具有RLC层处理单元12,而接收方具有RLC层处理单元22)将GI添加到RLC子PDU中,并且从接收方的RLC层控制单元12接收STATUS PDU(NACK)。在每次对要重发的RLC子PDU进行发送时,要重发的RLC子PDU的GI值被更新为与重发次数相对应的值,然后进行发送。
接收方的RLC层处理单元12参考包含在所接收到的RLC子PDU(其具有与要产生的RLC PDU的序列号相同的序列号)内的GI,以确定是否接收到了具有与假定的GI(例如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1、寄存器等中的GI)相同GI的RLC子PDU。如果确定接收到了具有与假定的GI相同GI的RLC子PDU,则RLC层处理单元12通过将该RLC子PDU包含在组合中而生成RLC PDU。
通过使用图9而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9示出了RLC层处理单元12的操作的第一实施例。
在图9中,发送方的无线基站装置20在第一次发送时发送SN=2的RLC PDU(图9中的处理1)。然而,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未能成功地接收到该RLC PDU,因此在图9中发送STATUS-PDU(NACK)。无线基站装置20通过接收该STATUS-PDU(NACK)而检测进行重发的必要性并对SN=2的RLC PDU进行重发。然而,此时,SN=2的RLC PDU被划分为三部分(即RLC PDU1、2和3)并作为第一次重发(第一次重发控制)而被发送(图9中的处理2)。即,无线基站装置20的RLC层处理单元22产生在其报头内具有序列号SN=2、段偏移SO、长度字段LF以及识别信息GI的RLC子PDU1、2和3,并通过将它们提供给发送/接收处理单元23而进行发送。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RLC子PDU1、2和3均具有GI=1,因为该重发为第一次重发。
另一方面,作为接收方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RLC层处理单元12也期望接收到具有重发识别信息(回次识别信息)GI=1的RLC子PDU,因为接收方的RLC层处理单元12也期望对SN=2的RLC子PDU进行第一次重发。
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的RLC层处理单元12顺序地接收所发送的这些RLC子PDU,并且确认包含在所接收到的RLC子PDU内的GI为假定的“1”,并且将该RLC子PDU存储在RLC缓冲区11内。
在图9中,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通过向无线基站装置20发送添加有缺失信息(通过SO=50和LF=60而指示了具有SN=2的RLC PDU的哪个部分缺失的信息)的STATUS-PDU(NACK)而发送重发请求。在图9中,无线基站装置20接收STATUS-PDU(NACK),并对SN=2的RLC PDU中由SO=50和LF=60限定的部分进行重发。此时,在发送方,RLC子PDU2被划分为两部分,以产生RLC子PDU4和RLC子PDU5,并且在第二次重发时发送RLC子PDU4和RLC子PDU5(图9中的处理3)。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向第一次重发的GI(“1”)加“1”而将第二次重发的GI设定为2(1+1),并且将GI=2的RLC子PDU作为第二次重发而进行重发。划分数量可以根据无线电链路的状况和质量而实时地变化。
由于发送了第二重发请求,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的RLC层处理单元12更新为GI=2,并且待机以接收GI=2的RLC子PDU,其中该GI=2是通过将“1”加到先前假定的值“1”上而获得。
然后RLC层处理单元12接收到SN=2并且GI=1的RLC子PDU2。由于包含在RLC子PDU2中的GI的值为“1”,其不同于所假定的GI值“2”(更新后的假定GI值),因此将GI=1的RLC子PDU2丢弃,而不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1中。
同时,RLC层处理单元12接收SN=2并且GI=2的RLC子PDU4和RLC子PDU5。包含在RLC子PDU4和RLC子PDU5中的每个GI值与所假定的GI值“2”相同。因此,将RLC子PDU4和RLC子PDU5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1中。
虽然在此省略了描述,但是当还缺失RLC子PDU而执行另一重发控制时,无线基站装置20的RLC层处理单元22将另一个“1”加到GI值上,并且类似地执行GI=3的重发处理。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的RLC层处理单元12参考包含在重发的RLC子PDU内的GI。如果该GI与所假定的GI值相同,则执行控制以使用该RLC子PDU来产生RLC PDU。
如果RLC子PDU具有可变长度,并且RLC PDU的划分形式在每次重发RLC子PDU时不同,那么如上所述,如果接收序列中断,则对RLC子PDU的处理变得复杂。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包含在所接收到的数据(RLC子PDU)内的GI与所假定的GI相同时,通过使用所接收到的数据来产生RLC PDU,能够防止对重复接收的RLC子PDU数据进行合并。这使得能够正确地产生RLC PDU。
RLC子PDU的格式的第二实施例
图10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RLC子PDU的格式的第二实施例。RLC子PDU在报头中包括作为识别信息的在每次重发时切换到1/0的DI(数据索引)位(二进制信息)、以及序列号SN和段偏移SO。
在执行重发请求之前,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的RLC层处理单元12将所接收到的RLC子PDU的识别信息的数据索引ID设定为假定值(例如“0(缺省值)”),并将DI位的假定值切换为1,0,1,0...。即,在第一次重发相同序列号SN时假定DI位为“1”。而在第二次重发时将假定DI位更新为“0”。
DI位由发送方的无线基站装置20的RLC层处理单元22添加(当RLC层处理单元12对应于接收方时,RLC层处理单元22对应于发送方),并且无线基站装置20从接收方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的RLC层处理单元12接收STATUS PDU(NACK),并且每当发送要重发的RLC子PDU时对切换为1或0的DI位进行发送。
接收方的RLC层处理单元12参考所接收到的RLC子PDU的DI位,以确定是否接收到了其中序列号SN相同的具有同一ID位的所有RLC子PDU。RLC层处理单元12通过将具有同一DI位的RLC子PDU合并而生成RLC PDU。
如上所述,当DI位切换为0或1时,从能够将一次重发与另一重发区分开的意义上来说,该DI可以视为重发识别信息(回次识别信息)中的一种。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避免当发生多次重发时,在对数据进行合并时的混淆。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借助于包含在RLC子PDU的报头内的回次识别信息,能够识别出是否基于预定的重发请求而发送了所接收到的RLC子PDU。因此,能够通过将具有相同回次识别信息的RLC子PDU合并而容易地产生正确的RLC PDU。
虽然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替换和改变。

Claims (13)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在接收到对与第M次重发有关的数据的重发请求时执行第M+1次重发,并且能够将所述第M+1次重发时的数据单元的数据划分为与所述第M次重发时的所述数据单元的所述数据的划分不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重发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将识别信息分别添加到通过所述第M次重发而发送的所述数据单元中和通过所述第M+1次重发而发送的所述数据单元中;以及
发送单元,其被构造成对通过所述第M次重发而发送的所述数据单元和通过所述第M+1次重发而发送的所述数据单元进行发送;
其中所述第M次重发的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第M+1次重发的所述识别信息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识别信息能够对通过所述第M次重发而发送的所述数据单元和通过第M+1次重发而发送的所述数据单元进行识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通过发送对与所述第M次重发有关的所述数据进行划分而获得的多个所述数据单元来执行所述第M+1次重发,并且所述重发控制单元将所述识别信息添加到所述多个划分的数据单元中的每一个。
4、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产生可变长度的RLC子PDU数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产生单元,其被构造成通过对RLC PDU数据进行划分而产生多个RLC子PDU数据;以及
重发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当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对所述多个RLC子PDU数据中的任何一个的重发请求时,发送其中每一个均添加有第一回次识别信息的所述多个RLC子PDU数据,并发送添加有与所述第一回次识别信息不同的第二回次识别信息的RLC子PDU数据,其中添加有所述第二回次识别信息的所述RLC子PDU数据对应于通过所述重发请求而请求重发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回次识别信息是将预定值加到所述第一回次识别信息上而得到的一个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回次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回次识别信息是二进制信息,并且所述第一回次识别信息是二进制值中的一个,而所述第二回次识别信息是另一个二进制值。
7、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中该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与第M+1次重发有关的数据,该第M+1次重发是响应于对与第M次重发有关的数据的第二重发请求而执行的,该第M次重发是响应于第一重发请求而执行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重发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在执行所述第一重发请求之后执行所述第二重发请求的情况下,参考添加到所接收到的重发数据中的识别信息,并且,所述重发控制单元进一步被构造成,当基于所述识别信息确定所接收到的所述重发数据对应于所述第一重发请求时,不使用接收到的所述重发数据来形成数据,并且当基于所述识别信息确定所接收到的所述重发数据对应于所述第二重发请求时,使用接收到的所述重发数据来形成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当基于所述识别信息确定所接收到的所述重发数据对应于所述第一重发请求时,所述重发控制单元将接收到的所述重发数据丢弃,而不使用接收到的所述重发数据来形成数据。
9、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可变长度的RLC子PDU数据,并基于接收到的所述RLC子PDU数据而产生RLC PDU数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存储器单元;以及
重发控制单元,其被构造成参考包含在接收到的所述RLC子PDU数据中的回次识别信息,以确定所述回次识别信息是否对应于期望的回次识别信息,并且如果所述回次识别信息对应于期望的回次识别信息,则将所述RLC子PDU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内,并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内的所述数据而产生RLC PDU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在每次对重发请求进行发送时所述重发控制单元对所述期望值进行更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在每次对重发请求进行发送时,所述重发控制单元对响应于重发请求而执行下一次重发时所期望的期望值进行通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通过将所述期望值增加预定的单位值而执行更新。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通过在二进制值之间来回地切换所述期望值而执行更新。
CN2008101449277A 2007-08-08 2008-08-07 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4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6182 2007-08-08
JP2007-206182 2007-08-08
JP2007206182A JP4826559B2 (ja) 2007-08-08 2007-08-08 無線通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4860A true CN101364860A (zh) 2009-02-11
CN101364860B CN101364860B (zh) 2013-03-20

Family

ID=40303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492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4860B (zh) 2007-08-08 2008-08-07 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39718B2 (zh)
EP (1) EP2037617B1 (zh)
JP (1) JP4826559B2 (zh)
KR (1) KR101050932B1 (zh)
CN (1) CN10136486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0073A (zh) * 2009-07-02 2012-07-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以及控制装置
CN103797743A (zh) * 2011-11-04 2014-05-1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通信系统中处理冗余数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1127A (ja) * 2005-12-28 2007-07-12 Ntt Docomo Inc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781939B2 (ja) * 2006-08-21 2011-09-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4826559B2 (ja) * 2007-08-08 2011-11-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
KR101531503B1 (ko) * 2007-09-10 2015-06-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harq를 이용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MX2011002880A (es) * 2008-09-23 2011-04-1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egmentacion de rlc para agregacion de vehiculo.
JP5308802B2 (ja) * 2008-12-16 2013-10-09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Canノード
TWI483578B (zh) * 2009-04-24 2015-05-01 Korea Electronics Telecomm 傳輸裝置及再傳輸方法
US9232482B2 (en) 2011-07-01 2016-01-05 QUALO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ultiple radio access bearer communications
US9167472B2 (en) 2011-07-01 2015-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UL RLC flow control for MRAB calls
US9591593B2 (en) 2011-07-22 2017-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uplink power control
US9930569B2 (en) 2011-08-04 2018-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ndition based multiple radio access bearer communications
US9686046B2 (en) 2011-09-13 2017-06-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ndition based multiple radio access bearer communications
US8873535B2 (en) * 2011-09-26 2014-10-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tting protocol data uni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143957B2 (en) 2012-02-24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tigating cross-device interference
US9083623B2 (en) * 2012-03-12 2015-07-1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serting source, sequence numbers into data stream from separate sources
US20140071894A1 (en) * 2012-09-13 2014-03-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able block length and superposition coding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US9781630B2 (en) * 2013-07-16 2017-10-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gmenting and reordering a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protocol data unit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20200205224A1 (en) * 2017-05-02 2020-06-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data unit
CN114629599B (zh) * 2022-03-10 2023-12-19 深圳市云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传输协议的确认报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28838A (ja) * 1987-03-18 1988-09-22 Fujitsu Ltd 通信制御処理方法
JPH11215192A (ja) * 1998-01-29 1999-08-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可変長パケット通信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EP1198107B1 (en) * 2000-10-07 2012-11-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from an RLC layer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DE10054473A1 (de) * 2000-11-03 2002-05-0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Austausch von Datenpaketen zwischen zwei Diensteerbringern eines Funkübertragungssystems
US20020064167A1 (en) * 2000-11-29 2002-05-30 Khan Farooq Ullah Hybrid ARQ with parallel packet transmission
SE0200308D0 (sv) * 2001-12-27 2002-02-0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 method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transmission of data
DE10252533A1 (de) * 2002-11-08 2004-05-27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paketen
US20040252719A1 (en) 2003-06-10 2004-12-16 Iqbal Jami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 station, and a method of sending packets of data
KR100713394B1 (ko) 2004-06-16 2007-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일련번호와 타임스탬프를 이용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패킷들의 재정렬 방법 및 장치
JP4497299B2 (ja) * 2004-07-01 2010-07-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無線通信端末装置
KR100597585B1 (ko) * 2004-10-22 2006-07-0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트리 구조를 사용하는 패킷의 분할 및 재조립 방법과 이를이용한 패킷의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AU2006225460A1 (en) 2005-03-22 2006-09-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acket data
CN1852075B (zh) * 2005-12-02 2010-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JP2007181127A (ja) * 2005-12-28 2007-07-12 Ntt Docomo Inc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782905B2 (en) * 2006-01-19 2010-08-24 Intel-N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ateless CRC calculation
JP4781939B2 (ja) * 2006-08-21 2011-09-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CN101132260B (zh) * 2006-08-22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上行链路异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重传控制方法
JP4374015B2 (ja) * 2006-11-30 2009-12-02 株式会社東芝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JP5087939B2 (ja) * 2007-02-02 2012-12-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送信方法
JP4826559B2 (ja) * 2007-08-08 2011-11-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0073A (zh) * 2009-07-02 2012-07-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以及控制装置
CN103797743A (zh) * 2011-11-04 2014-05-1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通信系统中处理冗余数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37617A2 (en) 2009-03-18
JP2009044370A (ja) 2009-02-26
EP2037617A3 (en) 2013-03-06
JP4826559B2 (ja) 2011-11-30
EP2037617B1 (en) 2014-05-07
US20090044067A1 (en) 2009-02-12
KR20090015831A (ko) 2009-02-12
KR101050932B1 (ko) 2011-07-20
US8239718B2 (en) 2012-08-07
CN101364860B (zh)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4860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JP508793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送信方法
JP478193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JP3746271B2 (ja) パケットのインシーケンス送達を用いた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方式
JP4027739B2 (ja) 高速順方向パケット接続方式を使用する通信システムでの高速媒体接続制御階層エンティティリセット方法
KR100446502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N101321047B (zh) 协议数据单元再传输的用户终端设备及节点b
CN101166075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及估计上行链路分组重发数目的方法
EP1892922B1 (en) A radio receiving apparatus
CN101479982A (zh) 基站、移动台以及通信方法
EP1511214A2 (en) Method and receiver for processing protocol data units in a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114936A1 (en) Enhanced processing methods for wireless base stations
KR20030004618A (ko) 고속순방향패킷전송 시스템의 패킷 데이터 재전송 장치 및방법
JPWO2008081552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030008553A (ko)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재전송장치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