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3578B - 傳輸裝置及再傳輸方法 - Google Patents

傳輸裝置及再傳輸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3578B
TWI483578B TW099112944A TW99112944A TWI483578B TW I483578 B TWI483578 B TW I483578B TW 099112944 A TW099112944 A TW 099112944A TW 99112944 A TW99112944 A TW 99112944A TW I483578 B TWI483578 B TW I4835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pdu
header
arq
blo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2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6234A (en
Inventor
Jae Sun Cha
Kwang Jae Lim
Sung Cheol Chang
Chul Sik Yoon
Original Assignee
Korea Electronics Telecom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rea Electronics Telecomm filed Critical Korea Electronics Telecomm
Publication of TW201136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6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35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35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6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payload signals; piggyb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傳輸裝置及再傳輸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傳輸裝置及再傳輸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自動重傳請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再傳輸方法。
無線通訊系統一般會對傳輸失敗的封包進行再傳輸動作,而自動重傳請求(ARQ)即是一種再傳輸方法。在傳統之ARQ方法中,協定資料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係由分割一服務資料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之一ARQ區塊而形成,而且會分配連續之序號至分割後之ARQ區塊。每一PDU指定一個所屬ARQ區塊中第一個ARQ區塊之序號使得每一PDU可以在接收端被重新組合。
PDU再傳輸方法包括重新排列及傳輸此PDU之方法以及不對傳輸失敗之PDU重新排列及傳輸之方法。當重新排列及傳輸一PDU時,包含於此PDU等待再傳輸之ARQ區塊會分割成多個PDU然後傳送出去。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用於初始傳輸及再傳輸之ARQ區塊的大小是固定的,上述之方法並無法適當地對應到一無線通訊環境。例如,當具有100位元組大小之ARQ區塊傳送失敗時,便會增加傳送稍微小一點的ARQ區塊的傳輸成功機率。然而,當等待再傳輸之ARQ區塊的大小受限於一預設值時便很難提高傳輸成功之機率。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以提高再傳輸成功機率之再傳輸方法以及再傳輸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方面,提出一種PDU再傳輸方法,應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傳輸裝置。本方法包括將包含於一第一PDU之至少一ARQ區塊分割成多個ARQ子區塊;將這些ARQ子區塊分配到至少一第二PDU之負載(payload)上;將第一場域(field)分配到第二PDU之一擴充標頭(header),其中第一場域表示位於第二PDU之負載中第一個ARQ子區塊之序號;以及傳送第二PDU。
本方法更包括將一第二場域分配到第二PDU之擴充標頭,其中第二場域表示第二PDU之負載是否包含一最後ARQ子區塊。
將這些ARQ子區塊的一部份分配到這至少一第二PDU其中任一的負載,並將這些ARQ子區塊之其它部份分配到這至少一第二PDU其中另一的負載。
藉由分割一固定大小之ARQ區塊來產生這些ARQ子區塊。
可將一第二場域分配到第二PDU之擴充標頭,其中第二場域表示第二PDU是否為一重新排列之PDU。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方面,提出一種PDU再傳輸方法,應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傳輸裝置。本方法包括將包含於第一PDU之至少一ARQ區塊分割成多個ARQ子區塊;由這些ARQ子區塊產生至少一第二PDU;以及傳送第二PDU。此第二PDU包括一擴充標頭以及一負載。負載包括至少一部份之這些ARQ子區塊。擴充標頭包括一第一場域用以表示負載是否包括一最後ARQ子區塊。
擴充標頭更包括一第二場域用以表示第一個ARQ子區塊位於負載之序號。
擴充標頭更包括一第二場域用以表示第二PDU是否為一重新排列之PDU。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方面,提出一種無線通訊系統之傳輸裝置,其中傳輸裝置包括再分割(refragmentation)單元、PDU產生器以及傳輸/接收單元。再分割單元用以將包含於一第一PDU之至少一ARQ區塊分割成多個ARQ子區塊,並將這些ARQ子區塊分配到至少一第二PDU之負載上。PDU產生器用以將包含一場域之擴充標頭分配到第二PDU,其中場域表示第二PDU之負載是否包含一最後ARQ子區塊。傳輸/接收單元用以傳送第二PDU。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無線通訊系統之傳輸裝置之PDU產生器將包含一場域之擴充標頭分配到第二PDU,其中場域表示位於第二PDU之負載中第一個ARQ子區塊之序號。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接下來的詳細敘述中顯示及描述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僅純粹為了說明之用,熟習此技藝者皆知,下述之實施例可以各種方法加以潤飾而不脫離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及精神。據此,所附之圖式及說明內容僅作為說明之目的而非用以限縮本發明。在整篇說明書中相似之元件則使用相似之參考標號。
此外,在整篇說明書中,除非明確敘述其反面,一般「包括」之字眼係暗示包含所述元件但不排斥任何其它元件。
終端機(terminal)可以指的是行動工作站(mobile station,MS)、行動終端機(mobile terminal,MT)、用戶站(subscriber station,SS)、可攜式用戶站(portable subscriber station,PSS)、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存取終端機(access terminal,AT)等,也可以包含MS、MT、SS、PSS、UE及AT之全部功能或部分功能。
而且,基地台(base station,BS)可以是指一存取點(access point,AP)、無線電存取站(radio access station,RAS)、一節點B(node B)、演進(evolved)節點B(eNode B)、基地收發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或行動多躍中繼(mobile multihop relay,MMR)基地台(MMR-BS)等,且可以包含AP、RAS、節點B、eNode B、BTS及MMR-RS之全部功能或部份功能。
接下來將參考所附圖式詳細敘述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傳輸裝置及再傳輸方法。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傳輸裝置方塊圖,且第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重新排列PDU之方法。
請參照第1圖,傳輸裝置100包括分割/封裝(fragmentation/packing)單元110、PDU產生器120、傳輸/接收單元130以及再分割(refragmentation)單元140。傳輸裝置100設置於傳輸端,且傳輸端可以是下行鏈路(downlink)的基地台或上行鏈路(uplink)之終端機。
請同時參照第1圖及第2圖,分割/封裝單元110分別產生PDU 230及240之負載231及241,並且根據初始傳輸可用資源大小來分割/封裝或者不分割/封裝多個SDU 210及220。在這個情況下,ARQ區塊之大小不必固定而可以改變。據此,PDU 230及240之負載231及241皆包括至少一SDU或SDU區段。PDU產生器120排列PDU 230及240以將含有對應PDU 230及240之SDU或SDU區段訊息之擴充標頭(extended header)232及242插入PDU 230及240。傳輸/接收單元130傳送PDU 230及240至接收端。
當傳輸/接收單元130接收到來自接收端之回應表示所傳送之PDU至少一部份傳輸失敗時,再分割單元140將傳輸失敗之PDU 240之負載241(亦即ARQ區塊)分割成多個ARQ子區塊以產生PDU 250及260之負載251及261。據此,PDU 250及260之負載251及261皆包括至少一SDU或SDU區段,亦即至少一ARQ子區塊。在這種情況下,ARQ子區塊之大小與ARQ區塊之大小不同,而所有ARQ子區塊之大小可以相同。PDU產生器120分別將含有屬於對應PDU 250及260之所有SDU或SDU區段訊息之擴充標頭252及262插入PDU 250及260以便重新排列PDU 250及260。傳輸/接收單元130將重新排列之PDU 250及260重新傳輸到接收端。
PDU產生器120更分別將含有對應PDU訊息之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標頭233、243、253及263插入PDU 230、240、250及260。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藉由於再傳輸時分割區塊成不同大小之區塊,也就是說改變分割區塊之大小,可以提高再傳輸效率。而且,由於屬於PDU之所有SDU或SDU區段使用一個擴充標頭,而不是每一個PDU皆使用一個擴充標頭,因而可降低擴充標頭所需之費用(overhead)。
接下來將參考第3~10圖對使用於再傳輸之PDU之擴充標頭加以詳細敘述。
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實施例之PDU擴充標頭。
請參照第3圖,擴充標頭包括再傳輸指示器(retransmission indicator,RI)場域(field)、最後子區塊指示器(last sub-block indicator,LSI)場域以及子序號(sub-sequence number,SSN)場域,而且可用於再傳輸從一連結接收之SDU所建構的PDU。擴充標頭可以稱為分割及封裝擴充標頭(fragmentation and packing extended header,FPEH)。
RI場域表示目前之PDU是否為初始傳輸之PDU或是再傳輸(即重新排列)之PDU。例如,假如RI場域之值為“1”,此值表示目前PDU為再傳輸(即重新排列)之PDU。假如RI場域之值為“0”,此值表示目前PDU為初始傳輸(即非重新排列)之PDU。
LSI場域表示目前PDU是否包含初始傳輸PDU之ARQ區塊之最後ARQ子區塊。例如,假如LSI場域之值為“1”,此值表示目前PDU包含最後ARQ子區塊。假如LSI場域之值為“0”,此值表示目前PDU不包含最後ARQ子區塊。
SSN場域表示目前PDU之第一個ARQ子區塊之序號。
因此,擴充標頭之RI場域、LSI場域及SSN場域可告知目前之PDU是否為再傳輸之PDU以及是否包含ARQ子區塊。
如第3圖所示,擴充標頭除了RI場域、LSI場域及SSN場域之外,也可以包含序號(sequence number,SN)場域、分割控制(fragmentation control,FC)場域、結束(END)場域以及長度(Length)場域。
SN場域表示初始傳輸PDU(即ARQ區塊)之序號。
FC場域表示封裝於初始傳輸PDU之SDU的分割訊息,且可以由下表1來定義。
END場域表示下一個場域是否存在長度場域。假如下一個場域沒有長度場域,END場域後面之位元補0直到排列成一個位元組。例如,假如END場域之值為“0”,此值表示下一場域存在長度場域以及END場域。假如END場域之值為“1”,此值表示下一場域沒有長度場域。也就是說,假如END場域之值為“1”,在END場域後面不設置長度場域而改放置補0之保留(reserved)場域Rsvd,以排列成擴充標頭之長度。
長度場域表示屬於SDU或SDU區段之ARQ子區塊長度。假如一個PDU之中存在N個SDU或SDU區段,擴充標頭可以包括(N-1)長度場域。
於第3圖中,每一個場域名稱之括號內所述之數字表示分配到每一場域之位元數目。
PDU除了第3圖之擴充標頭之外更包含一MAC標頭,也可以更包括另一個擴充標頭。當PDU含有至少另一個擴充標頭時,這個訊息被記錄於MAC標頭之中,而且第3圖之擴充標頭可以設置於最後一個擴充標頭之後。當PDU含有至少另一擴充標頭之指示不存在於MAC標頭之中時,第3圖之擴充標頭可以設置於MAC標頭之後。因此,第3圖之擴充標頭不包含擴充標頭之形態以及擴充標頭為包含於目前PDU的最後擴充標頭之指示(indication),以便減少擴充標頭所需之費用。
接下來將參照第4~6圖敘述第3圖之擴充標頭之一例。
第4圖繪示第3圖之PDU之重新排列之一例,且第5圖及第6圖繪示第4圖中重新排列PDU之擴充標頭之一例。
請參照第4圖,分割/封裝單元110由ARQ連結接收長度為105之SDU #1以及長度為60之SDU #2,分割SDU #1產生具有長度60之SDU #1區段之PDU #1負載、具有長度45之SDU #1以及SDU #2之PDU #2負載。PDU產生器120於PDU #1加入SN場域為“1”之擴充標頭並於PDU #2加入SN場域為“2”之擴充標頭。傳輸/接收單元130傳送PDU #1以及PDU #2。當傳輸/接收單元130由接收端接收到PDU #2傳輸失敗之回應時,再傳輸單元140再分割PDU #2之一ARQ區塊,亦即長度為45之SDU #1區段以及SDU #2,以形成長度為20之多個ARQ子區塊,進而產生具有第一組三個ARQ子區塊之一新PDU #3之負載以及具有其餘三個ARQ子區塊之一新PDU #4。PDU產生器120更於PDU #3及#4配置擴充標頭。也就是說,PDU產生器120將傳輸失敗之PDU #2重新排列成PDU #3及#4,而且傳輸/接收單元130透過PDU #3及#4之傳輸來再傳輸PDU #2之ARQ區塊。
在這種情況下,既然傳輸為PDU #2之SDU #1之長度為45而且ARQ子區塊之長度為20,具有三個ARQ子區塊之PDU #3之負載包含SDU #1之整個區段以及SDU #2之第一區段,且PDU #4之負載包含SDU #2之第二區段。
請參照第5圖所顯示之PDU #3之擴充標頭,RI場域之值為“1”,SN場域之值為“2”,FC場域之值為“10”,LSI場域之值為“0”,SSN場域之值為“1”,第一End場域之值為“0”,第一長度場域之值為“15”,且第二End場域之值為“1”,而剩下的位元皆補0。
請參照第6圖所顯示之PDU #4的擴充標頭,RI場域之值為“1”,SN場域之值為“2”,FC場域之值為“10”,LSI場域之值為“1”,SSN場域之值為“4”,第一End場域之值為“1”,且剩下的位元皆補0。
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PDU的擴充標頭,且第8圖繪示第7圖之每一擴充標頭區塊。
請參照第7圖,擴充標頭使用於封裝有多個連結所接收的SDU之PDU,並包括多個擴充標頭區塊MEHB1至MEHBn。擴充標頭可以稱為多工擴充標頭(multiplexing extended header,MEH),而擴充標頭區塊可以稱為多工擴充標頭區塊(multiplexing extended header block,MEHB)。
每一個擴充標頭區塊MEHB1至MEHBn包括由同一連結接收到的一SDU或SDU區段訊息,而且擴充標頭區塊MEHB1至MEHBn之數目與目前PDU所屬之SDU或SDU區段的連結數目相同。
在這種情況下,擴充標頭包括最後場域L以表示對應之擴充標頭為PDU所含之最後擴充標頭,並包括一形態場域Type以表示所對應擴充標頭之形態。而且,擴充標頭可以更包括一保留場域Rsvd以補足(align)位元組。
請參照第8圖,每一個擴充標頭區塊除了如同第3圖之擴充標頭包括了RI場域、LSI場域及SSN場域以外,擴充標頭區塊更包括一個M場域以及一個流量辨識器(flow identifier)場域FlowID。
此M場域表示在目前擴充標頭區塊後面是否有另一擴充標頭區塊之存在。例如,假若M場域之值為“1”,此值表示目前擴充標頭區塊係為屬於擴充標頭之最後擴充標頭區塊。假如M場域之值為“0”,此值表示在目前之擴充標頭區塊後面存在有另一擴充標頭區塊。
FlowID場域表示與目前擴充標頭區塊所含之SDU或SDU區段相關之無線連結的辨識器。擴充標頭之第一個擴充標頭區塊可以不包括FlowID場域。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個擴充標頭區塊之流量辨識器可以被視為與設定為PDU之MAC標頭的流量辨識器具有相同的值。
而且,每一擴充標頭區塊可以更包括FC場域、SN場域、長度指示器(length indicator,LI)場域以及長度場域。
FC場域表示所對應之擴充標頭區塊所含的SDU或SDU區段如何被分割或封裝,並且與包含於初始傳輸的PDU的擴充標頭區塊之SDU或SDU區段具有相同的值。FC場域例如可由表1來定義。
SN場域表示初始傳輸PDU之序號。
LI場域表示下一場域是否存在長度場域。例如,假若LI場域之值為“0”,此值表示下一場域存在長度場域。假如LI場域之值為“1”,此值表示下一場域沒有長度場域,而有用以補足位元組之場域(保留場域)。
長度場域表示屬於相同PDU之ARQ子區塊的長度。包含於第一擴充標頭區塊之第一SDU或SDU區段的長度並不包含於擴充標頭區塊中。在此情況下,第一SDU或SDU區段的長度可由PDU的總長度減去包含於其它擴充標頭區塊之長度場域值之總和以及擴充標頭之總長度來得到。假如長度場域前之LI場域值為“1”,補0之保留場域可以取代長度場域來放置於LI場域後面,使得整個擴充標頭區塊之長度可以補足。
接下來將參照第9、11圖來敘述第7、8圖之擴充標頭之一例。
第9圖繪示第7圖之PDU重新排列之一例,且第10、11圖繪示第9圖之PDU重新排列之擴充標頭的一例。
請參照第9圖,分割/封裝單元110由ARQ連結(FlowID #1)接收長度為105之SDU #1,並由另一ARQ連結(FlowID #2)接收長度為60之SDU #2。分割/封裝單元110分割SDU #1以產生具有長度為60之SDU #1的PDU #1負載以及具有長度為45之SDU #1區段與SDU #2之PDU #2負載。PDU產生器120於PDU #1中加入SN場域值為“1”之擴充標頭,並於PDU #2中加入SN場域值為“2”及“1”之擴充標頭。傳輸/接收單元130傳送PDU #1及#2。當傳輸/接收單元130接收來自接收端之PDU #2傳輸失敗的回應時,再分割單元140將長度45之SDU #1區段及SDU #2皆再分割成長度為20之多個ARQ子區塊,以產生具有第一組四個ARQ子區塊之一新PDU #3並產生具有其餘兩個ARQ子區塊之一新PDU #4。PDU產生器120於PDU #3及#4也加入擴充標頭。也就是說,PDU產生器120將傳輸失敗之PDU #2重新排列成PDU #3及#4,且傳輸/接收單元130透過PDU #3及#4之傳輸來再傳輸PDU #2之ARQ區塊。當ARQ子區塊的長度為20時,PDU #3之負載可以包括SDU #1之整個區段以及SDU #2之第一個區段,且PDU #4之負載可以包括SDU #2之第二個區段。
請參考第10圖,其繪示PDU #3之擴充標頭。L場域之值為“1”,且擴充標頭具有FlowID #1之ARQ連結所需之擴充標頭區塊以及FlowID #2之ARQ連結所需之擴充標頭區塊。在第一個擴充標頭區塊中,M場域之值為“0”,RI場域之值為“1”,FC場域之值為“10”,SN場域之值為“2”,LSI場域之值為“1”,SSN場域之值為“1”,LI場域之值為“1”,且第一長度場域(即保留場域)補0。在第二個擴充標頭區塊中,M場域之值為“1”,RI場域之值為“1”,FlowID場域之值為“2”,FC場域之值為“00”,SN場域之值為“1”,LSI場域之值為“0”,SSN場域之值為“1”,第一LI場域之值為“0”,第一長度場域之值為“20”,第二LI場域之值為“1”,且接下來的位元皆補0。
既然PDU #4僅包括由一連結(FlowID #2)接收之SDU #2的一區段,PDU #4之擴充標頭以第3圖所述之擴充標頭(FPEH)形式來形成。因此,如第11圖所示,在PDU #4之擴充標頭中,RI場域之值為“1”,FC場域之值為“00”,SN場域之值為“1”,LSI場域之值為“1”,SSN場域之值為“2”,End場域之值為“1”,且接下來的位元皆補0。
如上所述,依照第3~11圖所述之擴充標頭可用於初始傳輸也可以透過RI場域之值用於再傳輸之中。另外,在接下來的敘述中將參照第12、13圖來說明與用於初始傳輸的擴充標頭分開而僅用於再傳輸操作的擴充標頭。
第1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PDU的擴充標頭,且第13圖繪示第12圖之每一擴充標頭區塊。
請參照第12圖,擴充標頭包括一L場域以及一形態場域,而且具有分別對應多個連結之多個擴充標頭區塊ARIB1至ARIBn。擴充標頭可以稱為ARQ再傳輸擴充標頭,且擴充標頭區塊可以稱為ARQ再傳輸訊息區塊(ARQ re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block,ARIB)。
請參照第13圖,每一ARIB包括M場域、LSI場域以及SSN場域。
L場域、形態場域、M場域、LSI場域以及SSN場域係依照第3~11圖所述來加以定義。
用於一連結之擴充標頭與用於多連結之擴充標頭可以配置成一個擴充標頭,而這個實施例將參照第13、14圖加以敘述。
第1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PDU的擴充標頭,且第15圖繪示第14圖之每一擴充標頭區塊。
請參照第14圖,擴充標頭包括對應至少一連結之至少一擴充標頭區塊FPMEHB1至FPMEHBn,並對應第3圖所述之擴充標頭與第7圖所述之擴充標頭的合併形式。擴充標頭可以稱為分割封裝及多工擴充標頭(fragmentation packing and multiplexing extended header,FPMEH),且擴充標頭區塊可以稱為分割封裝及多工擴充標頭區塊(fragmentation packing and multiplexing extended header block,FPMEHB)。
請參照第15圖,每一擴充標頭區塊具有與第8圖所述擴充標頭區塊相同之結構。
然而,不同於第7圖所示,擴充標頭不包括L場域以及形態場域。相反地,當至少另一擴充標頭包含於PDU之指示存在於MAC標頭時,第14圖之擴充標頭可以放置於最後的另一擴充標頭後面。當至少另一擴充標頭包含於PDU之指示並不存在於MAC標頭時,第14圖之擴充標頭可以放置於緊接MAC標頭之後。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於再傳輸過程中,區塊的大小可以改變以增加再傳輸之效率。而且,由於屬於PDU之所有SDU或SDU區段僅需使用一個擴充標頭而不必每一SDU都使用一個擴充標頭,因而降低了擴充標頭所需之費用。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傳輸裝置
110‧‧‧分割/封裝單元
120‧‧‧PDU產生器
130‧‧‧傳輸/接收單元
140‧‧‧再分割單元
210、220‧‧‧SDU
230、240、250、260‧‧‧PDU
231、241、251、261‧‧‧負載
232、242、252、262‧‧‧擴充標頭
233、243、253、263‧‧‧MAC標頭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傳輸裝置方塊圖。
第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重新排列PDU之方法。
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實施例之PDU擴充標頭。
第4圖繪示第3圖之PDU之重新排列之一例。
第5圖及第6圖繪示第4圖中重新排列PDU之擴充標頭之一例。
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PDU的擴充標頭。
第8圖繪示第7圖之每一擴充標頭區塊。
第9圖繪示第7圖之PDU重新排列之一例。
第10、11圖繪示第9圖之PDU重新排列之擴充標頭的一例。
第1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PDU的擴充標頭。
第13圖繪示第12圖之每一擴充標頭區塊。
第1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PDU的擴充標頭。
第15圖繪示第14圖之每一擴充標頭區塊。
210、220...SDU
230、240、250、260...PDU
231、241、251、261...負載
232、242、252、262...擴充標頭
233、243、253、263...MAC標頭

Claims (15)

  1. 一種協定資料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再傳輸方法,應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傳輸裝置,該方法包括:將包含於一第一PDU之至少一自動重傳請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區塊分割成複數個ARQ子區塊;將該複數個ARQ子區塊之至少其中之一者分配到一第二PDU之一負載(payload)上;將一第一場域(field)分配到該第二PDU之一標頭(header),其中該第一場域表示位於該第二PDU之該負載中第一個ARQ子區塊之一序號;以及傳送該第二PDU。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將一第二場域分配到該第二PDU之該標頭,其中該第二場域表示該第二PDU之該負載是否包含一最後ARQ子區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ARQ子區塊之至少其中之該者之分配包括:將該複數個ARQ子區塊之其它部份分配到一第三DPU之一負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ARQ區塊之分割包括藉由分割一固定大小之ARQ區塊來產生該複數個ARQ子區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將一第二場域分配到該第二PDU之該標頭,其中該第二場域表 示該第二PDU是否為一重新排列之PDU。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將一第二場域分配到該第二PDU之該標頭,其中該第二場域表示該ARQ區塊之一序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將一第二場域分配到該第二PDU之該標頭,其中該第二場域表示封裝於該第一PDU之一服務資料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之分段(fragmentation)訊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當該第二PDU之該負載包括至少一SDU或SDU區段時,該第二場域表示每一個SDU或SDU區段之長度,並將該第二場域分配至該第二PDU之該標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ARQ區塊包括來自於一第一連結之一第一ARQ區塊以及來自於一第二連結之一第二ARQ區塊,該複數個ARQ子區塊包括由該第一ARQ區塊分割成的複數個第一ARQ子區塊以及由該第二ARQ區塊分割成的複數個第二ARQ子區塊,該方法更包括將至少一標頭區塊分配到該第二PDU之該標頭,該至少一標頭區塊包括對應該第一連結之至少一第一標頭區塊以及對應該第二連結之至少一第二標頭區塊,且該第一場域之分配包括將該第一場域分配至每一個第一及第二標頭區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將一第二場域分配至每一個第一及第二標頭區塊,其中該第二場域表示該第二PDU之該負載是否包括一最後ARQ子區 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將一第二場域分配至每一個第一及第二標頭區塊,其中該第二場域表示該第二PDU是否為一重新排列之PDU。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將一第二場域分配至每一個第一及第二標頭區塊,其中該第二場域表示包含於一對應標頭區塊之一ARQ子區塊之一連結辨識器(identifier)。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方法,更包括將一第二場域分配至每一個第一及第二標頭區塊,其中該第二場域表示於對應之一標頭區塊之後是否有另一標頭區塊之存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PDU係為於初始傳輸失敗之一PDU。
  15. 一種無線通訊系統之傳輸裝置,包括:一再分割(refragmentation)單元,用以將包含於一第一PDU之至少一ARQ區塊分割成複數個ARQ子區塊,並將該複數個ARQ子區塊之至少其中之一者分配到一第二PDU之一負載上;一PDU產生器,用以將包含至少一場域其中之一場域之一標頭分配到該第二PDU,其中該場域表示該第二PDU之一負載是否包含一最後ARQ子區塊或該場域表示第一個ARQ子區塊位於該負載之一序號;以及一傳輸/接收單元,用以傳送該第二PDU。
TW099112944A 2009-04-24 2010-04-23 傳輸裝置及再傳輸方法 TWI4835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90036115 2009-04-24
KR1020100037734A KR20100117531A (ko) 2009-04-24 2010-04-23 송신 장치 및 재전송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6234A TW201136234A (en) 2011-10-16
TWI483578B true TWI483578B (zh) 2015-05-01

Family

ID=43404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2944A TWI483578B (zh) 2009-04-24 2010-04-23 傳輸裝置及再傳輸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713395B2 (zh)
EP (1) EP2424150A4 (zh)
JP (1) JP2012525058A (zh)
KR (1) KR20100117531A (zh)
CN (1) CN102498686A (zh)
TW (1) TWI483578B (zh)
WO (1) WO201012330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29367A2 (en) * 2009-04-28 2010-11-11 Zte (Usa) Inc. Dedicated acknowledgement and delivery of management messag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20120016589A (ko) * 2010-08-16 2012-0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harq 및 arq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3518358B (zh) * 2011-03-11 2016-08-24 思杰系统有限公司 为单个流ICA提供QoS的系统和方法
TWI514823B (zh) * 2013-10-11 2015-12-21 Univ Nat Chiao Tung 基於訊息長度序列之網路流量辨識系統及其方法
WO2017191933A1 (en) * 2016-05-03 2017-11-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unit
WO2018125989A2 (en) * 2016-12-30 2018-07-05 Intel Corporati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78156A2 (en) * 2006-01-05 2007-07-12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tting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233994A1 (en) * 2006-03-30 2007-10-04 Huanchun Y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utgoing data using data descriptors
US20070266292A1 (en) * 2006-04-27 2007-11-15 Marcel Korndew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ed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in an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0921B1 (ko) * 2000-06-29 2006-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프로토콜 데이터 유닛의 생성 및 전송 방법
CN101447814B (zh) * 2004-12-27 2012-09-19 Lg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扩展子报头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
KR101154988B1 (ko) 2005-01-05 2012-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피드백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996820B (zh) * 2006-01-04 2011-01-12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层自动重传请求结构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043305B (zh) * 2006-03-24 2011-06-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自动重发请求协议数据单元arq pdu串接方法
KR100915805B1 (ko) 2006-06-20 2009-09-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맥계층 데이터 통신 장치 및방법
JP4781939B2 (ja) 2006-08-21 2011-09-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KR101526972B1 (ko) 2007-06-04 2015-06-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난수선형부호화를 이용한 통신방법
JP4826559B2 (ja) * 2007-08-08 2011-11-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
KR20100027935A (ko) * 2008-09-03 2010-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에러제어를 위한 데이터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KR101681160B1 (ko) * 2009-02-04 2016-1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rq 피드백 정보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US8879474B2 (en) * 2010-02-10 2014-11-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having a fragmentation and packing extended head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78156A2 (en) * 2006-01-05 2007-07-12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tting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233994A1 (en) * 2006-03-30 2007-10-04 Huanchun Y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utgoing data using data descriptors
US20070266292A1 (en) * 2006-04-27 2007-11-15 Marcel Korndew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ed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in an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117531A (ko) 2010-11-03
CN102498686A (zh) 2012-06-13
TW201136234A (en) 2011-10-16
JP2012525058A (ja) 2012-10-18
US20120042222A1 (en) 2012-02-16
US8713395B2 (en) 2014-04-29
EP2424150A4 (en) 2015-01-21
WO2010123306A2 (ko) 2010-10-28
EP2424150A2 (en) 2012-02-29
WO2010123306A3 (ko) 2011-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5295B2 (en) Method for schedul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8432915B2 (en) Reducing overheads of a protocol data uni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616639B2 (e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having processing time information
TWI484805B (zh) 無線通信協議資料單元第二層處理及產生方法及裝置
US906565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MAC protocol data uni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16100B1 (ko) 단편화 패킹 확장헤더를 수반하는 mac pdu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TWI483578B (zh) 傳輸裝置及再傳輸方法
CN107005560B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
KR20100075558A (ko) 향상된 rach 프로세스 상에서의 ue id 생략
US88794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having a fragmentation and packing extended header
WO2019149248A1 (zh)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JP2011509055A (ja) 送信方法、ユーザ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TWI416898B (zh) 用於資料傳送的系統以及方法
US963494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large service data uni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8011141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및 이의 버퍼 제어 방법
TWI442732B (zh) 改善狀態報告的方法及裝置
WO2011022953A1 (zh) 帧序列号的发送方法及节点b和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
KR102190921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대용량 서비스 데이터 유닛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2010199636A (ja) 通信装置と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